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育儿百科

_87 松田道雄 (日)
2~3 岁的孩子突然高热,最多见的是感冒或“睡觉着凉”了。无论是感冒,还是“着
凉”,不过是医生根据症状想像是由病毒引起的,然后所起的病名而已。说是想像可能有些
奇怪,但对那些突然发热领到医院就诊的孩子,并没有逐一做嗓子检查,证明是病毒感染。
医生看了很多此类病人,因此,明白感冒或“着凉”一旦流行起来,症状是有一定规律的。
如果和这些规律相一致,就可以估计出是现在流行的感冒。
患了感冒也诊断不出是感冒、对什么热都得注射抗生素的人,一旦发了高热的话,比较
危险。万幸的是现在急性肺炎、猩红热都大大减少了。战前这种病非常多,养育六七个孩子
的母亲,只靠症状来区分疾病,看到呼吸这么急促、又有鼻翼扇动的情况就判断为肺炎,或
是看看全身胸部及背部有细碎的红疹,就准确判定是猩红热。
初夏时出现高热的话,要让孩子张大嘴仔细检查嗓子。上颚最深处有水肿并见周围发红,
就可诊断为“口腔炎”(见250 初夏发热的疾病)。
如果是中耳炎,到了3 岁左右,孩子就会告诉母亲耳朵痛。肺炎的话,呼吸特别急促,
每次呼吸,胸部肋问肌肉就随之凹陷。
有的孩子,发热的同时发生抽搐,大都是“热性抽搐”,脑膜炎在这个时候已不常见了。
如果注射了预防疫苗,就是高热,也用不着害怕。注射了BCG,就不用担心患了结核;
服了脊髓灰质活疫苗,就不用担心小儿麻痹;进行了麻疹、白喉的预防注射,就不用担心麻
疹、白喉r。但是让孩子张嘴,看到扁桃体上方出现白膜,上颚后部有出血斑的话,最好是
早些治疗。如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抗生素特别有效。
高热的处置,详见"343 突然出现高热时”。到了这个年龄,可以说没有幼儿急疹。
麻疹的初起,有时有高热。麻疹不是刚一开始就发痒。最初看病时,就是医生也难以与
感冒区别。兄弟姐妹得了麻疹,或幼儿园里麻疹流行,或左邻右舍有谁家孩子患了麻疹,就
可以考虑是麻疹。麻疹感染后第12~13 日开始发热。
腮腺炎也发热,一般发热的同时耳朵下方会肿胀起来。水痘也同样,比发热更引人注意
的是出现伴有水疱的疹子。最初只发热,之后才知道是水痘。如果在刚一开始就看看幼儿的
全身,应该发现在躯干上有一二个疹子。水痘的潜伏期是2 周左右。
腮腺炎的潜伏期是2~3 周左右。附近有腮腺炎流行的话,可以把日期倒着算一下,孩
子在那个时期是否有过和这些人的接触,可以帮助回忆起来。如果那个时期和谁都不曾接触
过的话,就不是腮腺炎。
398.孩子的呕吐
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呕吐,首先要查明是否有发热。
直到傍晚都非常精神的孩子,入睡后一会儿将晚饭吃的东西呕吐出来时,如果体温超过
了38℃了,可以考虑是高热(见397 出现高热时)。
没发热而把吃的东西呕吐出来了,就要看孩子的精神怎么样,如果呕吐后又若无其事地
玩,就不用担心。这或许是食物随着咳嗽一起呕吐出来,或许是呕吐出了多吃的那部分食物,
这样孩子就舒服了。
把吃的东西呕吐出来却没有发热,只是浑身乏力,呵欠连连,要考虑可能是“自体中毒
症”(见369 自体中毒症)。如果在这之前拼命玩了1 天的话,一般就可以诊断。
从深秋到冬季,如果突然把吃下去的东西呕吐出来,而在呕吐后稍有腹痛,就有可能是
患了“秋季腹泻”(见280 秋季腹泻)。超过2 岁的孩子,腹泻不太多见,大多只有呕吐持续
1 天到l 天半。
没发热而突然腹痛得很严重,过一会儿又不痛了,再一会儿又叫腹痛,这种情况可以
考虑是肠套叠(见181 肠套叠)。但是,这个病2~3 岁的孩子较少见。
399.腹泻
以前一说起2~3 岁的孩子腹泻,一般是指痢疾杆菌或病原性大肠菌所致的疾病,而近
年来,这种由细菌引起的腹泻大大减少了。近年来幼儿腹泻的原因,多因病毒引起。所说的
“消化不良”或“着凉”引起的腹泻,如果认真做一下检查,肯定能查出病毒。病毒引起的
腹泻,除“秋季腹泻”外(见280 秋季腹泻),都不出现严重症状。最多1~2 天里大便稀软,
也不发热就好了。
让孩子禁止吃米饭1 天,只吃一些粥、咸菜,把暖炉放在孩子腹部,一般很快就好起来。
这种在家庭能治好的腹泻,大部分都由病毒引起。健康的孩子只是持续血便而无其他症状的
话,可以考虑直肠息肉(见597 直肠息肉)。
陪人吃火锅吃多了,第2 天发生腹泻的话,原因非常清楚,且便里留有残渣,因此母
亲并不担心。对幼儿的腹泻,不必给家庭常备药。但是,夏季里当母亲腹泻,接着孩子也腹
泻多次,而附近也正流行着痢疾时,必须去医院请医生看。特别是便里有脓血时更应迅速去
医院诊治,不能采用家庭疗法。
400.夜里流鼻血
早晨起床时,发现床单上有血,才知道是孩子夜里流了鼻血。好像并没有什么痛苦,孩
子自己也不知道鼻子出血了,出血一侧的鼻孔里还粘着血痂(一侧或两侧均可出现)。这种夜
里流鼻血的孩子多是男孩子。鼻子入口处的鼻中隔,有着发达的血管网,因某种原因破了就
会出血。一旦鼻子出血就会反复发生,去耳鼻喉科请医生给孩子洗也没有效(通常孩子使劲
抵抗,继续不下去),但不知什么时候,鼻血自愈了,因此用不着太在意。
打开家庭用的医学书翻到鼻血一项,记载有鼻白喉和白血病等,但当是白喉时,孩子早
晨起来不能那样若无其事的;近年来,因为白喉疫苗的预防注射,白喉病几乎已经见不到了。
白血病不仅仅出现鼻血,还会伴有贫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偶尔孩子在夜里感到鼻子流血而叫醒母亲时,不必惊慌失措地让孩子感到不安。用像孩
子小手指那样粗细的药棉棒塞住鼻孔的深处,把孩子头高于心脏位置放在枕头上睡下就不容
易再出了。
无论白天、晚上总是一侧鼻子出淡淡的血丝,可以考虑是有异物堵在鼻子里,要请耳鼻
喉科医生检查。吃了巧克力或油炸花生米这些零食后,有时也流鼻血。对流鼻血的孩子,要
给他新鲜的水果吃。
早晨起来发现鼻血的话,要脱去睡衣查看一下孩子的全身,皮下如有紫色似被殴打后留
下的斑痕(皮下出血),就不要忽视,必须去医院诊查。可能是一种叫紫癜的病,不能掉以轻
心(见570 紫癜)。
流鼻血的原因并非只有一种,网此,其发作会到什么时间,很难预测。由病毒感染所
致鼻血时,一二次就好了,空气干燥引起的鼻血可能会持续1 个月左右。
401.认生
8~9 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认生的孩子,母亲以为长大了就可以好起来,可过了2 岁之后,
认生却越来越严重,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见。除了父母,谁都不让抱。去儿童公园就是到了
有同龄小朋友玩的地方,也不想参与进去。只要是不认识的人到家坐来,就害怕得要哭。这
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在家里每天只跟母亲在一起生活是一个原因,而且本来他就是一个敏
感的孩子,稍有什么事就哭。母亲不必认为是自己的指导方法不好。就是这样的孩子也会不
久就能加入到其他孩子中间去玩。因为这是孩子的性格,不是急着批评、锻炼就能好转的事。
敏感的孩子,在幼儿期往往不容易抚养,但长大了,却会具有别的孩子所不具备的长
处。责备孩子认生是不可取的,因为害怕是为了要保护自己,因此要尽量让孩子跟小朋友一
起玩,让孩子感觉到小朋友并不可怕。因为这种孩子很多,所以母亲不要认为只有自己才有
这么认生的孩子。
402.口吃
这个年龄出现口吃的孩子是很多的,特别是男孩居多。刚开始孩子并没在意,而母亲则
吃惊不小,慌忙给孩子纠正或批评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也开始紧张起来。如果是已经掌握了
很多话的孩子,试着避开难说的音符,还可以用其他语言来表达。母亲矫正得太严厉,孩子
会完全张不开嘴。另外,孩子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所以一着急就扔东西、跺脚。
口吃的原因,有的也很清楚。如本来是左撇子,硬想让孩子改成右撇子;让孩子换拿勺
子的左手为右手,或把左手拿着的粉笔抢过来;严厉批评了孩子的尿床以后;恩爱的夫妻突
然不和打起架来;在朋友或姐妹里有个非常能说的人,本人想说点什么时,被他们抢先说了;
下边又多了个宝宝等等;这些情况都可以导致口吃的发生。但大多数都是不管怎么也寻找不
出引起孩子“情绪障碍”的原因。
这个年龄孩子出现的口吃,即使不做矫正,有的快点有的慢点,早晚是能完全治好的。
最重要的是父母的乐观态度。孩子口吃那可了不得,母亲紧张得不得了,这种心情传染给孩
子就难治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口吃,必须像是没事儿一样对待。孩子说话时,不管是口吃
不口吃,最忌讳的是战战兢兢地看孩子说话的嘴巴。孩子不论是口吃还是流利,都要以孩子
没口吃之前的态度对待孩子。要让孩子感到母子的交流还保持着,让孩子感到安心。让孩子
重新说一遍,孩子会因此感到犹豫而口吃。
领孩子去医生那儿或儿童咨询所,在众多人中让孩子实际表演口吃,对孩子来说真是莫
大的耻辱;这样,孩子还没等发音就已经忐忑不安了,当然要口吃了。本来3 个月就能治好,
这样用半年的时间也治不好了。
不要让孩子吃特殊的药物,领3 岁的孩子到“口吃矫正学校”去,只会使孩子强烈地
意识到自己是口吃。
403.“肩脱位”(桡骨头半脱位)
常有这种事情发生,即在拉着孩子的手散步时,突然从旁边开来了汽车,母亲被吓得慌
忙把孩子拉向自己,孩子会“痛、痛、痛”地一个劲地叫,被母亲拽过的胳膊搭拉着;在床
上翻来滚去的孩子不愿起来,母亲拉起一只胳膊叫孩子“快起来”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孩子的胳膊完全不能动,稍一碰就痛。这叫桡骨头半脱位,是桡骨头从肘关节韧带处脱离而
发生的。
带孩子到外科就诊,很容易被医生当场复位。易发这种病的孩子,以后也会多次发生,
到了5 岁时就会好了。
因为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又总是能轻易治好,最后母亲也就记住了它的复位方法。手法
关键是伸肘旋臂。一手托住患儿肘部,拇指压在桡骨头部位(与肘关节尖部平齐的另一个突
起处),将肘关节屈曲90 度,另一只手握住患儿腕部,慢慢伸肘,同时前臂做旋后旋前活动
即可复位。让孩子换衬衣就能治好的说法,是因为在换衣服的过程中恰巧进行了这些操作。
桡骨头半脱位是接骨师最常见到的病,它维系着接骨师的声誉。去医院外科就诊,恐
怕每次都得让拍片子,不如直接去接骨师那儿给孩子治疗更方便、安全。
404.自己用头撞地板
有这种孩子,母亲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就趴在地板上哐哐地撞头。母亲以为是孩子撒
娇打算置之不理,但他一撞头却不能不管了。母亲过去抱起孩子,孩子于是会哇哇地大哭,
直到母亲满足了他的要求。母亲想孩子的要求也太过分了,就把孩子放回地上,于是孩子又
把头往地上撞。母亲想撞痛了就会停下来的,可不但不停,还撞得越来越重。母亲担心这样
撞下去,不是会把脑子撞坏了吗?没办法只得屈服于孩子的要求。
发明这种手段的是一些倔强的孩子,早一点的1 岁半时就开始了。其中,仰卧躺倒地上
用后脑勺撞地的也有。与癫痫不同,他不像棒子似直直地躺下去,而是先屁股着地,横过来
倒下后再转为仰脸朝天。
作为纠正这种毛病的方法来说,刚一开始的处置很重要。如果是知道这是孩子常用的招
法,就要在第1 次这样做时,迅速抱起孩子,将他带到户外或是到其他场所玩点别的,或是
给孩子不是刚才要求的喜悦,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刚才的要求引开,让孩子忘记哐哐撞头这件
事。
不能充分在户外玩的结果,就让孩子想出这种“反抗”的招术,因此要尽量让孩子到户
外去运动,让孩子的能量得以发散。
如果孩子用这种方法常常获得成功而成为他惯用手段的话,就不好办了。要在房间的地
板上铺上东西,使孩子的撞头不起作用。还可以给孩子戴上毛织的睡帽。撞头虽不会把大脑
撞坏,但也不该让孩子持续时间太长。
与此非常相似,已经能够告诉母亲说要小便的孩子,当他的某种要求没被母亲采纳时,
孩子就一边哭一边原地不动把尿尿在地板上。这件事的处理也是一样,第1 次发生后,最重
要的或是不打不骂默默地领孩子去卫生间,或是迅速把内裤给孩子脱掉,不要理睬他。
烫伤 参阅"266 婴儿的烫伤”。
吞食了异物 参阅"284 吞食了异物时”。
发热抽搐 参阅"348 抽搐”。
孩子的痛哭 参阅"349 屏气哭死过去”。
从高处坠落 参阅"366 防止事故”。
集体保育
405.培养生气勃勃的孩子
保育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快乐集体,在这里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耍,对任何事情都有积极
参与、自己动手的愿望。
孩子满2 周岁,就变得越来越有主意了。“这事不用别人帮助,自己能做”这种自立倾
向已经出现,这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自立的乐趣。让孩子明白,自己爬上秋千荡秋千,比
保育员把他抱上秋千再玩更有意思。
能够随心所欲地做力所能及的事,这种快乐会给孩子增添活力。但是集体生活归根结底
是不允许个人自由主义泛滥的。集体生活要有秩序,个人则要遵守纪律。2 岁的孩子在享受
自由的快乐时,会存在与纪律协调的问题。为了达到孩子的自由活动与集体纪律相互协调,
就应该侧重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不要把纪律当作束缚手脚的网,硬罩在孩子身上。既要引导
孩子服从集体纪律,又要防止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最好利用这个年龄的显著特点——模仿,
让孩子有意识去想“这事自己也能做吧”。模仿是最简单的自我能力测验。为此应准备孩子
能够独自活动的环境,2~3 岁孩子保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创建良好的保育环境。如果没有良
好的保育设施,根本就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2 岁的孩子正玩玩具时,比他大点的孩子如果拿走他的玩具,那么这孩子就只好中断了
独立活动。这个年龄的孩子总是想要别人的东西,例如一位2 岁的儿童,当妈妈又生了1
个弟弟时,他会要求母亲像对待弟弟一样,给自己奶瓶,并由妈妈来给自己换尿布。这种对
平等的追求是人的本性,是不能完全克服的。因此,保育园应当有足够多的玩具,年龄相同
的孩子组成一组,每个孩子人手一件玩具。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如推三轮车、荡秋千、洗
手时),保育员可以让孩子们排队,说“按顺序来,按顺序来”,让孩子遵守纪律等待轮到自
己。同时应该考虑一下,在排队等待过程中,把孩子的活跃气氛控制在什么程度为好。如果
保育的时间一大部分都消耗在排队等待的话,会出现厌烦排队的孩子,而且抑制孩子的创造
性。
如果1 名保育园要照看数量较多的异龄儿童,那么就很难单独把2~3 岁的儿童组成1
个小组;儿童也就难以进行自立活动。他们只好跟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后面进行模仿学习。
应该准备发挥儿童创造性的冒险环境。所以,混合保育,应安排2 名保育员,把2~3 岁的
孩子5 人或6 人随时组成“创造小组”。
混合保育时,小孩子容易疲劳,为了消除疲劳,可让他们在午睡室安静睡眠。另外,2
—3 岁的孩子多数可坐在桌前画画、捏橡皮泥、看画册等,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如果不适合孩
子的身高,他会感到疲劳。
孩子不应只局限在保育园内,相同年龄的孩子手拉手,一起在园外散步,孩子也会体验
到一种解放感。
为了培养生气勃勃的孩子,必须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按自己意愿同小朋友玩耍的自由天
地。所以集体保育今后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不受大人束缚、管理的安全
空间。
406.让孩子学会自理
满2 岁以后,孩子自己动手的欲望更加强烈。可是如果他产生厌倦情绪,就不愿继续去
做了。愚蠢的方法是命令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孩子养成良好的吃饭、排便、脱衣等基本生
活习惯,对保育员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但切莫忘记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是保育工作的着眼点。
集体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是指一种和大家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就像向右看齐一样,尽
管内心讨厌还是做了。这种在园内基本生活全都自理的“好孩子”,一回到家,反而有一种
解放的感觉,自己什么都不干了,全让母亲代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人格独立的标志,
为让孩子达到这一目标,园内的训练必须让孩子感到自由,惟有自愿去做才能实现自理。
为了使孩子养成自己用勺和碗吃饭的习惯,就要给他们喜欢吃的食物。如果是他主动想
吃的东西,孩子就愿意自己拿勺。如果是他迫切期待的食物,吃饭是件愉快的事,就容易养
成饭前洗手的习惯。
吃饭因人而异,快慢不同,不要追求速度。进餐时间,一般要占30 分钟。饭前要说:
“我开始吃了”,希望那是一种欢快的声音。对于那些进餐太快的孩子可以给他讲有趣的故
事,使他适当放慢速度。进餐较慢的孩子,落在后面,在大家注视之下也很难受。对于这样
的孩子,即使费时间也得尽量让他练习用筷子吃,洒了饭菜也是不得已的,唠唠叨叨地责怪,
吃饭就没乐趣了。餐厅和游戏室分别设立时,孩子进餐完毕要说“我吃好了”,并把筷子放
回指定地点,然后再让他去游戏室。
孩子接近3 岁,进餐时可以安排孩子轮留值班,值班的孩子发餐具。保育员根据每个孩
子的饭量给他盛上相当的食物。同时还要记住孩子的喜好,不要给他太多他讨厌的食物。
衣服的穿脱,也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做。2 岁的孩子,可帮他解一部分扣子,不管怎么
样能脱下来就行。3 岁时,除了最上面的扣子,都应该让他自己解开。衣服穿与脱的训练,
如果设定一个愉快的目标,也能很快学会。例如夏天为了洗澡,或者为了去园外锻炼,要换
衣服了,孩子们就愿意自己动手。再如不喜欢午睡的孩子,是不肯轻易动手脱衣服的。混合
保育时,如果把大孩子做为看齐的目标,小孩子因为自己穿脱衣服速度跟不上,他就会放弃
自己动手。另外不要让大孩子帮助小孩子穿脱成为惯例,那会造成大孩子的心理负担。
一般的保育园,2~3 岁之间的孩子会独自去卫生问。排便次数有着差异,次数多的孩
子,学会独立上卫生间相对较晚。
到了2 岁还不会明确说出“尿尿”的孩子很多。他们经常尿湿裤子,那么首先要教他学
习说“尿尿”。在家里母亲抚育孩子时怎样教孩子尿尿呢,请阅读“363 排便训练”。
学会说尿尿至少需要几天时间的训练。母亲不仅要在外面工作,还要在家里训练孩子学
习说“尿尿”,实在勉为其难,因此,最好能在保育园进行。然而,如果保育园1 个班只配
1 名保育员,此项训练也难以开展。总而言之,至少要有1 名保育员专门陪同孩子进行。
以前就已经会说“尿尿”,并且在家里会坐便盆的孩子,2~3 岁这段期间,就应该让他
学会去卫生间。如果是混合保育,这就比较容易做到。一般的保育园都有定点排便时问,一
般是午前10 点自由活动结束,集体活动开始之前;11 点半吃饭之前;下午1 点午睡之前;
下午3 点午睡结束之后。这样的排便时间安排,一是时间容易区分,二是可以让孩子放松一
下。
男孩子可在房问内脱掉短裤,然后去卫生间排队,按顺序尿完洗手回到房间,自己再把
短裤穿上。保育员要告诉男孩子站着尿尿,以前一直坐便盆的孩子,保育员可扶着他的腰,
以缓解他的不安。
对于女孩子排便的训练,保育员应重点训练她们在排便后练习取手纸擦拭会阴部。最初
自己不会擦时,保育员可帮她擦,同时告诉她要从前向后擦。如厕后,保育员还要教给孩子
按水龙头冲水;2 岁的孩子,力量不够,按不动,所以保育员要和他(她)一起按。最初自己
洗手,可能洗得不太干净,但尽量不要帮他(她),让孩子自己慢慢学会。
排尿时间间隔较短的孩子,往往还没有学会对保育员说“尿尿”,所以常尿湿裤子。注
意不要在其他孩子面前训斥这样的孩子,更不能进行体罚。如果排便好的孩子给画O,排尿
不好画×,这样给画×的孩子带来的屈辱感和体罚是一样的,甚至可能因此使孩子的小便次
数更多。
大便的排泄,或者在园内进行,或者在家进行,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致。要求每个孩
子在保育园内每天都大便1 次,无视排便的个体差异,也会给孩子带来痛苦。
为了如厕训练顺利进行,卫生问最好明亮清洁,不要使孩子感到恐怖。瓷砖地面上要
铺上木板。如果不铺,穿着脱鞋,性急的孩子就会跌倒。进出卫生问的通道最好不修台阶,
要修成和缓斜坡。孩子到了2 岁半,要让他练习把自己的东西放入固定的柜子里。3 岁之前,
多数孩子还不会擦鼻涕,经常流鼻涕的孩子有必要帮他擦。
407.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立的愿望非常强烈。鼓励孩子自立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体验创造的喜
悦,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保育应以自由游戏为主。但是单纯自由的游戏,会让孩子的游戏永远
停留在低水平阶段。为了进一步开发孩子的智力,使孩子的手指更加灵巧,让他们在游戏时
既能精力集中,又能持续一段时间,就有必要给予指导,这多少要采取点“上课”的形式。
但是20 人以上的2~3 岁孩子由1 名保育员照管,既要进行自由游戏与设定保育,又要协调
创造与指导的关系,这是非常困难的。
指导孩子游戏方法的“课”上,不能以20 人为对象,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与保育员直
接交流,一般人数限定为7~8 人,可从正在进行自由游戏的几个小组中,选7~8 人组成“上
课组”。可见20 个孩子至少要配置2 名保育员,才能保证给予指导。
“上课”每天1 次或两次,时间为7~8 分钟到15 分钟左右,每7~8 人一组进行。“上
课”最好在专门的小房间进行,这样能够集中精力。其他的孩子由另1 名保育员看管,上课
的方式,可以是回答保育员的提问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保育员或小儿月友:听童话、看画册、
理解书上写的内容、听音乐、唱歌、观察动植物、橡皮泥手工制作、剪纸(日本式的手剪刀
很安全)等等。这种“上课”也要从“指导目的”和“指导要点”入手,先给孩子提供教材。
自从掌握了工具,人类文化才得以以形成和发展。与之相同,玩具使孩子们的游戏水平
有了提高,孩子的创造性得到成人的指导才不至于被埋没,保育员创造性的工作是发现孩子
的潜力并进行指导。
在日本保育园的混合保育之中,有的保育员成功地将2~3 岁的孩子分成小组上课;充
分适应集体生活的孩子,即使没有保育员在场也能独立地、自由自在地玩耍一定的时间。
2~3 岁孩子的自由游戏,多是用玩具再现日常生活。推着小汽车,孩子眼前模仿出现
奔驰着的汽车;让布娃娃睡觉是表现被母亲哄睡觉的自己,把积木摆成斜形是孩子制作滑梯。
为了让自由游戏充满乐趣,必须备有足够的玩具(娃娃、绒毛动物、手推车、小垫子、
背带、买东西的小筐、积木等)。玩具时常也要更新一下,玩具的新鲜感,更上一层楼能刺
激孩子的创造性。
为了让适量人数的孩子们同时玩耍,可以适当地利用一下保育室的空间,如设制“妈妈
家”、“结构游戏角”等。
不仅要有个人独立玩耍的小玩具,还要备有需要大家彼此合作玩耍的大纸箱、大积木等。
为了便于进行“模仿游戏”,还要准备些小型的家庭用品和家具。
自由游戏最受欢迎的是玩沙和玩水。玩沙需要备有能容纳小组全体成员的沙场,足够
多的沙子、铁铲、筛子、小桶以及翻斗车等。在水池中玩水是最有趣的,一般夏季午前进行,
对于2~3 岁孩子来说,水深20~30 厘米比较安全。3 个孩子需要1 名保育员看管。水温25
℃时可在里面玩5 分钟,28℃以上时可玩10 分钟。开始时,在水里玩1 次就让他们上来,
适应后可玩2~3 次,每次中间休息5 分钟。如厕后,让孩子们穿上泳装做准备体操。进水
池前后,都要淋浴把身体冲洗干净。玩水后,午后的睡眠很香,可以消除疲劳。只要玩水能
起保育的作用就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08.让孩子学会说话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为了让孩子听懂、会说,保育员和孩子在情感上必须是心心相印、
紧密相联的。孩子侧耳倾听,惟恐听漏保育员的任何一句话。这是孩子被保育员人格魅力吸
引的表现,孩子按捺不住表达的欲望,他想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保育员,希望得到保育员的承
认和引起共鸣。孩子不仅同保育员说话,也想向小伙伴倾诉,每次孩子获得新的更加强烈的
感受,他总是表达出来,希望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另外,还要营造对话场面。那种保育员和孩子保持距离的保育园,那种每日重复呆板生
活的保育园,孩子们说话相对也较晚。
2~3 岁的孩子,面对熟悉的大人总是反复地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们
有强烈的求知欲。保育员应该以这种好奇心为契机,让孩子掌握语言。2~3 岁的孩子的好
奇心面向现实世界的一切。所以要尽可能地把孩子带到园外,身临其境地教给他们语言。遗
憾的是由于现在的交通问题,城市保育园的孩子在外面散步很危险,所以很难出去。用
幻灯或电视也是个办法,但要考虑到这种办法或多或少缺乏置身于现实世界的那种新鲜感。
童话、动画片、画册等也可给孩子以感动、并能够教给孩子语言。在教授语言时保育员
不仅要让孩子听,还要不断地给孩子创造说话机会,与他交流和对话。因此如果20 人一班
“集体教学”,对话就很难进行。最多5 人或6 人组成小组,这样每个孩子都能看清保育员
说话的口型和表情,保育员也面对面地听他们讲话,并且不时地纠正他们的发音。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工具,所以不仅要教他们说话,而且还要教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感
受。孩子接近3 岁了就可以开始模仿游戏。为了玩好“模仿游戏”,孩子会努力表达自己的
心法,游戏开始后,又可刺激孩子说话。保育员应参加到“模仿游戏”中来,这样可使孩子
的会话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快到3 岁时,孩子的会话能力显著提高。
409.组成快乐的集体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明显的的交友意识了。接近3 岁时,已经能够互相帮助,
并且为了达到某种目标可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吃饭时也出现了可以值班的孩子。这时为
了维持保育园的秩序,可以提出几条注意事项作为纪律让孩子们遵守,如:“不能在走廊乱
跑”,“不能往架子上爬”,“不能进配乳室”等。但这样的禁止规定多是从保育园的经营者工
作方便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是无视孩子天性(想去跑,想登高,什么都想看)的规定。只要
园内的设备良好,就应破除各种清规戒律,积极鼓励孩子自己协商制定活动的规则。
为此,首先要培养孩子的交友意识。交友意识增强,每日的园内生活都很快乐,孩子们
从快乐的角度出发,也乐于与伙伴们携起手来。再稍微大一点,在这种密切的友好关系基础
上就会产生出由伙伴们自己约定的规则。2~3 岁的孩子,还不能自觉地进行集体活动。
两名保育员如果照管20 名2~3 岁的孩子,让他们意识到大家是一个友爱的集体并不困
难。让20 名孩子集中起来做集体游戏,需要一个过程。开始玩时,可以根据每个孩子所具
有的创造能力编成若干灵活机动的小组,通过不断地变换小组成员,孩子们很快相互熟悉起
来。这样反复几次,集中起来开展集体游戏,短时间内就能成为现实。
20 个孩子配置两名保育员是比较妥当的,1 名保育员带领五六名孩子组成的小组,组织
他们精力集中地制作手工或玩游戏。这期间,另1 名保育员就领着其他孩子自由游戏。而且
冬天时2~3 岁的孩子还不可能独自去卫生间,也需要保育员照管。此外,为了让孩子们意
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应该尽可能地把园外散步纳入日程安排之中。离开了保育园,置身
外部世界,这时孩子的伙伴意识会更加强烈。
由于交通安全问题,有很多保育园不能进行园外散步。虽然就保育工作来说,园外散步
是必要的,但满足不了这种要求的“愧疚意识”,也要消除。
一过2 岁,以前一到保育园就高高兴兴地对母亲说“拜拜”的孩子有时不愿意同妈妈
告别。看到这种情况,保育员要拿出超过以往的热情态度去欢迎他,也可以让先到的小朋友
组成一个欢迎小组。孩子总是与母亲哭着告别,就会拒绝上保育园,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情
绪。
410.培育健壮的孩子
2~3 岁的孩子每日应该进行步行锻炼。最初可走150~200 米,到3 岁的时候,就可以
步行250~300 米了。可以提醒母亲,早上送孩子入园,早点出门,领着孩子步行到保育园,
途中避免让孩子过多出汗,衣服可随气温进行增减。如果能在园外散步,到达目的地以后,
让孩子在干燥的地方坐下来充分休息,然后再领回来。
衣服穿薄穿厚,什么程度合适,要仔细询问一下母亲。这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决定,而不
是规定冬天几岁的孩子穿几件。园内的暖气热度、活动的方法不同,穿的多少也应不一样。
保育员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出汗程度进行增减。穿薄衣服,大小便方便,但也不要图保育园省
事,来强制孩子一律穿薄衣服或者赤身裸体。
气温不太低时,尽量让孩子到屋外玩耍。每天最好要有5 个小时在室外度过。可以充分
利用沙场、秋千、攀登架、三轮车等来进行户外游戏(见357 防止事故)。
此外每周至少上3 次体操课,每次15~18 分钟。2~3 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完成集体的共
同活动了,这时可以组成10~12 人的小组,让他们集体游戏。
步行和攀登运动 让孩子在宽20 厘米,长2~2.5 米,一侧高30~35 厘米的斜面上行
走。快到3 岁时,宽可缩为15 厘米。
在地板或地面上用粉笔画一条宽30 米的笔直的小道,让孩子两手伸平行走。快到3 岁时,
可画成弯曲盘旋的小路让他们行走。
让孩子上下20 厘米以后逐渐加高为25 厘米的台阶。
让孩子跨越高于地板或地面20~30 厘米的横杆或绳子(以后逐步提高到30~35 厘米)。
可在庭院里堆出一个小土堆,让孩子跑上跑下。
可让孩子在梯子或肋木上爬上爬下,熟练后,再玩攀登架。
到了3 岁,学会站着上秋千。
到了2 岁半,可让孩子练习用脚尖和用脚后跟行走,为使姿势好看,还可将两手交叉放
在背后挺着胸走路。
投球运动 在距离孩子80~120 厘米,与孩子眼睛等高处,放一个直径40 厘米的小筐,
让孩子往里投放小球。
在距离孩子80~120 厘米,与孩子眼睛等高处,挂一个网,让孩子向网里投球。
快到3 岁的孩子,可让他们在地板上滚排球,让球在距离孩子2~3 米远处、间隔为40
厘米的椅子中问滚过。
全身运动 让孩子排坐在椅子上传球,或让孩子并排骑在平衡木上,从头顶上将球传给
后面的孩子。
让两个孩子抬着1 个体操圈,时而站立,时而坐下。
让孩子做俯卧撑运动。
让孩子仰卧,做脚蹬自行车踏板运动。
像虫子打滚一样,在房间内翻跟头。
四肢在地上,沿着粉笔画的线爬行。
411.迎来新入园的孩子
接收2~3 岁新入园的孩子,比接收1 岁半的孩子更困难。这些2~3 岁之前在家里抚育
的孩子有其自立的一方面,但其依赖性也是严重的。因此比起接收1 岁半的孩子,需要花费
更多的时间让他慢慢地适应保育园的生活。开始的2~3 天,可以上午留在保育园,让母亲
也陪同呆在同一间屋里,重要的是让他看到母亲和保育员的关系非常亲密。组织集体活动时
先入园的孩子轻而易举完成的事,也不要强求初来乍到的孩子做到,等以后保育员尽量帮他
跟上去。最好有1 个先入园的孩子,主动与他交朋友。不管哪个保育园都会有这样的孩子。
发现他们关系较好,吃饭午睡时就可以让他们挨着。2~3 天后适应保育园生活了,就可以
和大家一起进餐。到了第5 天或第6 天可让母亲回去,午饭后再接他。再适应一段时间到第
7 天或第10 天,让他和大家一样午睡,午睡结束后,再让母亲来接他。
这样过十天半个月,新入园的孩子就同其他孩子一样适应园内生活了。当然孩子不同,
完全适应园内生活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如果母亲趁孩子不注意就回去了,好不容易适应园
内生活的新人园的孩子,有一种被保育员欺骗的感觉。说好两点来接的母亲,一定要准时来,
否则孩子同样会认为保育员欺骗了他,就又不愿意上保育园了。
让新人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园内生活,这不仅对他本人,而且对所有孩子都有好处。新人
园的孩子总是哭闹,既不参加集体游戏,也不吃饭,保育员就必须经常同他在一起,这样一
来,就没法进行其他孩子的保育。如果保育员同其他孩子快乐地玩耍,那么新人园的孩子又
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要想真正顺利地接收新人园的孩子,那么接收他的最好是与之年龄相仿的孩子组成的集
体。如果宽大的房间内,混合保育着20 名以上的孩子,那么初来乍到的孩子就会晕头转向,
不知所措。在1 个相对小些的房间里,保育员和孩子们团结友爱地生活在一起。新入园的孩
子看到这样的场面,他就会感到是在亲戚家玩耍,很快就能融入这个集体。
对于新入园的孩子,不仅负责他的保育员要对他亲切关照,其他保育员也应对他热情有
加,保育园应该让新人园的孩子感觉这里所有的人,都非常和蔼可亲。但是,开始时最好有
1 名保育员与新入园的孩子建立友爱关系,如果两名保育员负责20 名孩子,那么至少要有1
人接近新入园的孩子。可以抱抱他,或拉着他的手同他说话,以便尽快同他建立友好关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