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育儿百科

_83 松田道雄 (日)
孩子不愉快的原因。保育园不应存在导致孩子生理不快的环境,不应存在使孩子心理压抑的
人际关系。孩子心情愉快是集体保育的前提,也是集体保育的目标所在。
其次,要想创建快乐集体,孩子们应该在某种程度上自立。那些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保育
员的5~6 个月婴儿不可能形成快乐集体。孩子在某种程度上自立,首先要求孩子养成生活
必备的一些基本习惯,其次还需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参加集体活动的灵活机动性是必要的,
再者,就是应具有把自己的意愿在某种程度上传递给他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上述这些自
立能力全都齐备了才能创建一个快乐集体,如果具有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就能够形成与之相
应的快乐集体。其集体生活的快乐体验,反过来又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这样,集体就变
得更为快乐。
创建快乐集体的第3 个条件是孩子积极参与。当人处于创造的欢喜之中时,他就越发地
生机勃勃、积极向上。要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就得充分挖掘每个孩子潜在的天分。给予那些
爱唱歌的孩子、喜欢绘画的孩子、喜欢倾听故事的孩子、爱好手工的孩子、喜欢跑跳活动的
孩子以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而享受和体验那种独有的快乐。
创建快乐集体的第4 个条件是在孩子与教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纽带联
系。这无疑要求具备交流的能力,但把交流单纯归结为对话,就太局限了。可以说,具备人
格的魅力才能够团结周围的人,所以良好的沟通与其说是语言的关系不如说是友爱的结果。
创建快乐集体的第5 个条件是教师善于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与孩子建立友好的关系,
创造孩子们的美好快乐生活。孩子们的创造性决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想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创
造性,就要分成几个小集体。在小集体中形成的团结合作意识再不断积累,就建立了“园”
这个大集体。
千万不要建那种无视孩子创造性的团体。快乐的集体必须由孩子的创造性来支撑。教师
必须是民主主义者,不是说仅仅让孩子们多数表决,而是说教师必须是每个孩子各种各样创
造的拥护者。
仅凭教师的权威性和孩子们的信赖感来工作就会建成1 个无视孩子创造性的集体。民
主主义口号下的独裁就是如此。那么有时教师为了保持自己的创造性和自由,只好采取与上
级领导不同的教育方法。否则就无法建立那种靠孩子创造性支撑的快乐集体。
351.让孩子心情愉快
为使园内的孩子自始至终保持心情愉快,保育员必须不断留心观察。身体不舒服,孩子
情绪就不好。早晨,接管孩子时,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神色,确认他是否正常。平时越接近孩
子,就越清楚孩子的神色形态。因此,清晨进行“望诊”的人,不应是钟点工,而应是熟悉
孩子平时情况的保育员(见322 早晨的望诊)。
因为有时需要倒班,所以保育员不但要记住自己负责的孩子的情况,也要和别的保育员
负责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情况。
孩子气色和情绪不佳,有时是由于过度疲劳。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的保育园,无论保
育员多么努力,环境总是会把孩子弄得很疲劳。保育室过于狭小;1 名保育员负责的孩子太
多;1 岁半孩子,有的还需小睡两次,可由于周围太吵只能午睡1 次。可见,除保育室之外,
无论如何还需要1 个午睡室。
在妇女参加工作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国家,母亲上班前一般不让孩子匆忙地吃饭,而是在
保育园吃早餐。早上7 点钟入园8 点至8 点半吃早餐;8 点半至9 点半娱乐;从9 点半至12
点左右午睡。在1 岁至1 岁半的孩子午睡时,1 岁半以上的孩子就被带到园外散步。午后,
所有孩子都午睡,睡后洗澡。日本也是根据季节不同而不同,一般说午后洗澡能睡得更香。
但是,有浴室(要有很宽敞的更衣室)的保育园极少。
保育园内的庭院也小。1 岁半左右的孩子喜欢自己走路。把这个年龄的孩子带到园外散
步,这在城市的保育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是周围安全的农村保育冈,由于保育员
人手不够,出去散步也不能实现。终日被关在保育园内,孩子的心情怎么可能舒畅呢?保育
园应该进行大小便训练,但在便盆少的情况卜,训练就会推迟。如果孩子身上的尿布经常是
湿的,他自然会不舒服。好吃的零食会让孩子高兴,如果让孩子吃粗劣的食物,他就会不愉
快。
如此看来,现在的保育园环境,很多都不具备创建快乐集体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在
保育方面存在着缺陷。那么,是否可以说在如此恶劣条件的日本保育园,所有的孩子心情都
不快乐呢?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和那些没有小朋友、被关在家中狭小房间内的孩子相比,
保育园的孩子还是快乐的。这是因为保育员们付出了超人的努力,达到和孩子们真正地沟通,
并使孩子之间也成为快乐的伙伴。能够做到这一点,多数也得到了母亲们的理解、支持和承
认。以“人和”的优势弥补“地不利”的劣势,就是日本保育园的现状。
352.让孩子自立
自立的第一步是自己独自行走。一般来说6 个月后入园的孩子,满周岁就能行走,但在
中途入园的孩子也有不会走的,可以拿他喜欢的玩具给他看,说“嗨,来取吧”进行步行训
练。
能够安全地在园外散步的保育园,在孩子近1 岁半时,应尽量带他出去(可把玩具、尿
布、水桶放在婴儿车里带去)。
为让孩子自立,应让他们尽快掌握基本生活习惯。看到1 岁以上的孩子有自己动手的欲
望,就让他自己拿勺吃饭,洒了也没关系(明知是左撇子,也不要给他纠正到右手)。杯子也
逐渐让他自己拿。保育员即使不帮忙,孩子模仿着同伴也能把饭勺、杯子拿起来。吃饭时不
要沉默不语,应该同孩子说话。
一旦能拿起勺子,吃饭前就要给他洗手。洗手能否顺利地进行,与水龙头的高低,以及
寒冷季节是否有热水有关。
要想让孩子有自己主动进食的欲望,配的饭菜必须好吃。如果硬让他吃难吃的、讨厌的
食物,他就不喜欢留在饭桌旁边。
天气热时,1 岁零2~3 个月的孩子,大小便时间如果有规律的话,到时问就可让他坐
便盆。但对非常讨厌定点排便的孩子也别太勉强,过一段时间再开始训练。如果定时排便训
练进行得比较顺利,就干脆把尿布撤掉。天气转凉后,排尿间隔时间缩短,多数孩子讨厌坐
便盆也不必硬让他们坐盆。关于排便训练,详见"327 排便训练”。
孩子1 岁半左右时,按照前苏联模式,到了排便时间就让所有的孩子都坐便盆,其实这
是很困难的。只有当孩子自己能确定无误地说出要“尿尿”之后,才能做到这点,排便的训
练只能因人而异。
自己穿脱衣服,可以逐步开始训练。当撤下尿布只穿短裤的孩子能说“嘘——”,并且
自己把手放在短裤前面时,就可因势利导地鼓励他说“来,脱下短裤”,让他逐渐学会自己
脱衣服。
要想自立,就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为让孩子能够说话,就要利用各种机会同他讲话。
关于语言训练,详见"354 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能够自立的孩子,最初可能不太清楚,但逐渐会产生大家平等的意识。在家里自立,因
为受到母亲表扬而高兴;在园内自立,也会有“自己已经长大了”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平
等的意识不是由外部灌输的,而是因自己自立获得的。
让孩子掌握基本生活习惯时,切忌急于求成强制他们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强制他
们去做,会使孩子丧失主动性,并容易产生抵制心理。
353.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
为了让孩子体验创造的喜悦,就得给他们提供创造用的“工具”和场所,必须供给与之
作为创造性原动力的身体活动相应的“工具”。孩子敲鼓弹琴,就能创造出音乐节律。他推
着小汽车走的同时,就能体验在他想像世界中奔驰的快乐。如果没有这些“工具”,就很难
发挥他的创造性。
玩具对那些懒惰的教师而言,是用来哄骗孩子的。但对孩子来说,则是创造的土壤。玩
具的数量种类一定要多,没有足够的玩具就无法保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天分可
以从他选择的玩具中体现出来。作为保育员要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从而决定把哪
种玩具发给哪个孩子。
保育室必备的玩具一般要有“搬运玩具”(手推车、汽车、电车)、“发声玩具”(喇叭、
小鼓、木琴、一捏就出声的橡皮娃娃)、可以抱着玩的玩具(布娃娃、绒毛动物),等等。会走
的孩子,能在庭院玩沙子了,就需备有小铁铲、小桶、筛子、小沙堆。夏天能在塑料游泳池
玩水了,就需准备喷壶、小木船、金鱼等玩具。另外,积木、画册、蜡笔、油性粗笔也是不
可缺少的。
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还是以各玩各的玩具为主,他们还不能围绕一个总目标进行合作游
戏。但有小伙伴在身边玩耍,也能激发他的创造性,与独自一人相比玩得更加兴高采烈。
混合保育的时候,必须备有足够数量的玩具,这样小孩子、大孩子都能得到各自喜爱
的玩具。还有,为了让孩子安全地娱乐,保育室一定要宽敞。没有玩具,保育室又很狭小,
对孩子来说简直就像强制收容所。
354.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为了创建快乐的集体,必须让每个孩子都具备团结他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的媒介便
是语言和友情。理解语言,会说话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对方的表情和动作中感受友
爱,同时把自己的友情传递给对方。不能培养那种能说会道、却缺乏真情交流的浅薄者。
培养友爱情感和发展语言能力,必须是面对面地进行。为此,1 岁到1 岁半左右的孩子,
每4 人,至多6 人,就得配置1 名保育员,组成1 个小组。如果不是一对一的近距离沟通的
话,孩子刚开始说话时,保育员就不能做到真正耐心地去倾听。孩子也不能充分感受保育员
面部的表情和身体动作。如果不能分成小组,保育员就不能经常牵着孩子的手或者抱着他,
让他体会到友爱和关怀。
在大房间内,如果保育员经常面对众多孩子讲话,孩子就很难掌握一对一言语交往技能,
而且在掌握面向大家讲话的技术之前没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保育员。
语言的目的在于人际沟通,所以保育员在和孩子接触时(喂饭、洗澡、排便、娱乐),要
经常同他讲话。
语言还可以表现为一种喊叫的形式。在孩子被感动时,可以把那种感动变成语言。因此,
要创造激动的场面。例如,孩子正在猜想保育员从大口袋里会掏出什么呢?在期待之中,突
然看见拿出来的是大象(玩具),他们便高兴地发出声来,这时,保育员就可以及时地教“大
象”这个单词。
再如到保育园外郊游时,第1 次看到拖着白色的、长长尾巴的喷气式飞机时,保育员指
着说“那是喷气式飞机”,孩子们马上重复呼喊,“喷气式飞机”,“喷气式飞机”,就会很长
时间都不忘记这个单词。
教授语言也应该寓教于乐,孩子心情愉快就会很好地记住语言,更使孩子们深深感受到
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情。也可以让孩子看着画书,教他语言。但千万不要像私塾准备考试那样
教孩子。一定要营造一个让孩子快乐的气氛,教他们学会讲话。
可以制定语言教学计划。然而,为了适应教学计划,来设定令孩子激动的场面是极为困
难的。反之如果尊重孩子们主动性,营造这种让人激动的场面并不困难。语言可以在这种激
动的氛围中学习。那种既没有让孩子高兴、感动的魅力,也没有创造力的教师,以为在孩子
们面前朗读教学内容就已经教给也们东西了,显然是不称职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保育员和孩子之间需要,孩子们之问(同伴之间)更为需要。每天,
在同一房问,面对面地共同生活,大人们弄不明白的事,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们却能够相互理
解。在这种默契的基础上,孩子们逐渐建立语言的联系。到了1 岁半左右孩子就会叫出好朋
友的名字。
为使孩子们之间能够进行语言交流,保育员一定要给他们创造愉快的会话场所。在玩具
很少、又很宽大的保育室里,1 岁半的小孩子们,混在大孩子中间,就像是迷了路的羊羔,
转来转去的,根本就无法对话。
对于不能很好理解语言、智力发育缓慢的婴儿,保育员应该拉着他的手,或者抱着他
教他讲话。
355.创建快乐集体
我们希望营造1 个快乐集体,快乐集体是指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天分、大家都能身
心快乐地茁壮成长的集体。
孩子们的社会性是潜在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显露出来,快乐集体并不是自然而然
地就建立了。它需要保育员的帮助。孩子越小,快乐集体就越要尊重孩子们的自发性,这就
对保育员的创意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孩子进一步成长,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立场,相互协
议也由此产生。孩子们自己形成的规则又可促进怏乐架体的发展。
把孩子们的集体当作民主主义社会的缩影,让现实的孩子们适应这种理想模是不恰当
的。因而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过在孩子心中播撒将来建立民主主义社会的种子而已。
即使是小孩子们的集体,也要规定纪律。这个纪律不是孩子们自己协商而来的,而是保
育园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们要想适应集体生活,就得遵守纪律。这种想法缘于那种离开了集
体便感觉不安,希望靠近集体的依赖关系。
1 岁半的孩子,模仿其他孩子,和大家一起坐下,这并不是孩子有了自立意识,而是他
想接近集体。虽然这是从依赖感派生出来的“统一行动”,但孩子们同时也产生一种“自己
已经长大了”这样的自立意识。所以说依赖也可以培养自立。孩子们最初的自立行为往往是
对保育员“造反”。当从前一直“统一行动”的孩子发生“造反”行为时,保育员就要考虑,
是否给了那孩子适当的表现机会来表现自立。
1 岁至1 岁半孩子的创造性表现为玩汽车、推车子、合着音乐节律拍手、排列玩具等等。
因为这些活动持续性很短,相互又没连带关系,所以很难作为娱乐集体的统一活动来组织。
1 岁至1 岁半的孩子,组成5~6 人的小组,在1 名保育员指导下,持续娱乐,就能培
养孩子们的伙伴意识。但是,1 岁到3 岁的孩子20 人由1 名保育员混和保育时,只能随时
组成1 岁至1 岁半孩子的娱乐小组。多大程度地容忍小孩子的小组,要看大孩子的保育经历。
以前有过混合保育经历的大孩子,就会照顾小孩子,并让他加入到自身的活动当中。
1 岁至1 岁半的孩子虽然还没有把自己当做集体的一员,但集体保育效果确实存在。
依赖集体进行的集体行动虽然不是自立,但如果因此产生积极性,自发地进行集体活
动来使自己愉快的话,从中也能培养自立。当然,必须在孩子心情愉快的前题下开展和进行
集体活动。
356.培育健壮的孩子
日本集体保育,最欠缺的方面是孩子的锻炼。这是因为它还遗留着母亲上班期间把孩子
暂时寄放在这里的具有“保管”意义的保育园的传统。进行在家里做不到的身体锻炼应该是
保育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说与在家里抚养的孩子相比,保育园内的孩
子更结实。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保育园并没有把培养健壮结实的孩子纳入到保育内容中
来。除了保育园的庭院狭小、园外车水马龙不能散步、园内经济拮据不能备有很多玩具外,
也有保育员方面的问题,1 个人负责那么多孩子,没有精力再进行身体锻炼了。男保育员负
责的小组,如果孩子活泼健壮,那是因为实施了女保育员没能进行的锻炼。
现在的保育园,多数是年龄不同的孩子混合保育。所以不能把分别适合于每个发育阶段
幼儿的锻炼项目,让整个集体统一进行。而如果根据年龄分组锻炼的话,人手又不够。可以
说目前日本的保育园,孩子体质较弱是由于不能真正地实施体育锻炼的结果。
日本保育园缺乏专门研究集体保育的医生对锻炼和锻炼次数进行科学的论证。谈到孩子
的锻炼要有科学的证明,有必要引进十月革命以来的有着保育经验的前苏联的某些做法。
满周岁的孩子,最重要是户外空气浴。每天需要5 小时左右而且要配有在户外午睡的
设施。显然庭院狭小的日本保育园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希望在温暖的季节,保育园的窗子
要全部打开,让新鲜空气在屋内流动。1 岁至1 岁半的孩子,1 周要做3 次体操。已经会走
的孩子,不仅让他练习平地走,还要对他进行爬坡、登台阶等训练。方法多种多样:用1
个宽25 厘米、长1.5 米的厚木板,一头垫起10 厘米高,自制一个坡度较小的斜坡,让孩
子练习;准备1 个深10 厘米的抽屉样箱子进进出出;让孩子跨过地上5 一10 厘米高的绳或
木棒;扶着让他们跨越1 米高的梯子;往距离20 一40 厘米的地方投球;钻直径为50 厘米
的木圈,保育员和3 个孩子一起将木圈抬高放下练习膝部的屈伸。所有的这些体操都喊叫或
唱着歌,心情愉快地进行。这些室内活动同样可以在园外空地田野、小山、森林中进行,成
为集体游艺的热身运动。其实园外的天地,才是孩子们真正喜爱的教育场所。
357.预防事故发生
无论掌握多么优秀的保育理论,如果发生孩子受重伤或孩子在园外走失的事故,其保育
效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当孩子蹒跚步行时,摔倒后常常会把嘴唇磕出血。孩子们开始会走时,
保育室的门要特别注意关紧,每次进出时都要确认一下门是否已经关好。孩子们特别喜欢不
停地开关抽屉,如果保育员不注意照看,孩子就容易挤伤手指。
在2 楼保育3 岁以下的孩子时,走廊楼梯口处应再修一道栅栏。每天早晨都要检查室内
滑梯的栏杆和接头,临近孩子们离园时间,在母亲来接之前不要把背包挎在他肩上,因为曾
发生过背包带子被滑梯挂住,把孩子勒死的悲剧。而且,这时千万注意防止孩子擅自离开保
育园。
配有游泳池的保育园还要注意,即使水只有20 厘米深,不到1 岁半的孩子,照样有溺
死的可能,如果不是1 名保育员管3~4 名孩子的话,最为安全的做法是即使夏天也不玩水。
开饭时,饭菜太热容易烫伤,所以对进餐活动也不能掉以轻心。
园内房屋及所有地方,都要经常转转看看,是否有钉子或者其他金属物暴露在外面。
虽然应该尽可能地多在园外散步,但在汽车来回穿行的马路即便设有人行道,如果不是1
名保育员照管3 个孩子的话,1 岁半左右的孩子,还是不带出去为好。
358.咬人的孩子
1 岁左右的孩子,有的喜欢咬人。不单是保育园内的孩子,在家里抚育的孩子,也会因
故咬母亲的手,一般母亲会说“好疼”,然后训斥孩子。因此,孩子害怕,也就不再咬了。
在保育园,孩子刚开始咬人时,就要严加训斥,让他害怕。有时保育园还会流行孩子“互相
咬”,1 个孩子咬了另1 个孩子,挨咬的孩子哭叫起来,咬人的孩子,好像因此得到一种快
感,又咬其他的孩子。而挨咬的孩子,反过来开始咬别人。这样流行起来,一时间很不容易
纠正,因此在“互相咬”流行之前,就要制止住。快到1 岁的孩子,把他们从床上放到地板
上玩时,就是这样一个相当危险的时期。
咬人的孩子,也许是想把自已的要求传达给对方,但又不会用语言很好地表达,烦躁不
安中出现这种行为。这种情况有时会持续到1 岁半。
有时孩子咬人是因为身边没有人倾听他的要求。保育员在他身边或者不在他身边都经常
看着他,注意观察他的要求,并且设法满足,这样他就不咬人了。
如果在一间保育室里,1 名保育员照管20 名3 岁以下的孩子,被忽略的小孩子在要求
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开始咬人。一旦发现咬人行为发生,就要立即给予严厉批评。为了给
他留下深刻印象,捏住他的嘴唇说“咬人可不行”。对于这样的孩子,与其将他从小组隔离
开,不如去发现他的要求,在快乐的玩耍中让他满足。
如果在室内咬人行为流行了,可以暂时在户外进行保育,让他们在庭院中娱乐,如荡秋
千等,分散一下过剩的精力。
和咬人同一时期,挠人也流行。有时挠人发生在星期一,如果星期日父母给他把指甲
剪掉,抓伤的现象也就很少发生了,所以首先应该把客观原因消除。
359.接收新入园的孩子
经常等孩子到了1 岁半,父母所希望去的保育园才终于有了空额,能够接收了。接收新
入园的孩子,一般是年龄越小越好办。在家里长到1 岁半的孩子,完全依赖于母亲,现在他
忽然离开母亲的怀抱独自来到未知世界,在心理上很难承受这样的打击。
如果保育园专门接收1 岁半以下的孩子,那么,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比较容易适应,
因为这一阶段的婴儿还不能形成一个较稳固的集体。但是,如果保育园进行混合保育,那么
3 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形成1 个集体。这样一来,新入园的孩子就得面对
1 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他首先必须适应保育员,然后适应集体。所以把新来的孩子,突然放
入集体要非常慎重。如果新来的孩子不适应园内生活,老是哭闹,缠着保育员不放,那么其
他孩子的保育也受影响。
接近新入园的孩子,最好用1 周或10 天左右时间逐步进行。一开始,新来的孩子由母
亲陪同入园,但母亲陪同的时间也不能太长,逐渐地母亲彻底撒手,这样对孩子的打击相对
小些。母亲在离开保育园时,要明确告知孩子,即使孩子哭也没关系。如果趁着孩子玩耍的
空隙离开,以后孩子就会不安,总想妈妈是不是又要走了,绝对不离母亲半步。
多数母亲很难抽出1 周左右的时间来做孩子入园的适应期,所以母子突然分离(即第1
次入园母亲便离开),对于母亲来说是迫于无奈的。有的保育员若无其事地说:过三四天,
孩子也就习惯了。但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件痛苦的事,所以母亲最好创造条件,别让孩子承
受太大的打击。
保育园的婴儿室里,3 岁左右的孩子们已经在园内生活1 年左右,习惯了保育园的生活。
看见新来的孩子哭闹会耐心地哄他,在那些孩子带领下,新来的孩子逐渐融入到集体中来。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确拥有他们自己才理解的童真世界。
1 岁半到2 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
360.从1 岁半到2 岁
孩子到了2 岁,再用婴儿这个名词称呼他已不合适了,因为孩子已有了他相应的独立人
格。
这个时期的孩子什么都想模仿着做,这是因为他们学会了创造的技巧。站立走路的腿也
硬实起来,可以用单腿站立1~2 秒钟,也可以向后倒着走。虽然老是摔跟头,但也能慢慢
地跑起来。能上、下台阶,还能爬上饭桌跳到床上等。若是给他积木玩,也能垒起五六块高。
手指也灵活起来,可以翻开书本的纸。如果拧开水龙头,他会在下面搓洗小手。
如果是1 岁半还只能数到10 个数左右的孩子,到了2 岁时,总的说来,可以跟大人对
话了,听到邻居家的惠子哭了,他会说“惠子她哭了”。让他拼图,孩子可以将O、△、口
等分别插到原来的凹陷处。听到电视等广告中的歌曲,也可以模仿着唱了。但是,一旦惹着
了他,他哭闹得也非常厉害。也有的孩子会气得躺在地上将手脚拍得巴嗒巴嗒地响。还学着
把东西扔出去。同龄的孩子走近他时,他会非常高兴,看见稍大点的孩子在路边玩,他会看
个没完。但是,把他与年龄相同的孩子放在一起时,却玩不到一块去。这个东西是我自己的
这种意识十分强烈,别的孩子如果摸了一下自己的娃娃、玩具什么的,就会非常生气,并使
劲抱住不放。
看到被体罚,或是在医院里看到有人被强按住点滴的情形,会怕得或抱紧别人,或揪住
母亲。运动能力及智力也有所长进,事实上已近于独立的人,但依赖父母之心仍然非常强烈。
如果是1 周岁左右也没能很好地断掉母乳的孩子,一旦到了这个时期,即便是白天也往往在
母亲的胸前缠着要吃奶。虽然从很早就开始养成了不用母亲陪着睡觉的习惯,可入睡前孩子
还是要缠着母亲。如果拒绝了孩子,他就会代偿性地抱着毛毯、咬着毛巾或吮吸着自己的手
指入睡。
在自立和依赖之间摇摆不定,是1 岁半到2 岁孩子的特征。因此,这个时期父母的义务
是一边要允许孩子在某些方面依赖父母,以尽可能地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以安慰,一边又要
鼓励孩子使其向自立方向发展。养成孩子一方面在某些事情上依靠母亲,另一方面自己的事
情自己做的习惯,是这一时期孩子母亲的主要目标。
必须让孩子多次体验自己想、自己做和做事成功之后的喜悦。为此,必须在防止发生事
故的前提下,给孩子创造一些冒险的机会。遗憾的是,在现在大部分的家庭中,没有尽量使
孩子冒险的这种舞台。只是在狭窄的房子里和汽车来往穿梭的马路上,母亲只好总是重复地
对孩子喊:“危险!”“不行!”来阻止孩子的冒险。仅仅是在孩子摔了跟头时不去扶他,而让
他自己站起来这件事,才多少体现了尊重孩子的自立性。
喜欢生活条理化的母亲,等不及孩子在卫生间自己做事。她认为等待是浪费时问。若不
快点给孩子做完,想要看的电视节目就开始了,因此不等孩子自己脱内裤,就赶紧给他脱掉、
领他去了洗手间。吃饭时也一样,母亲不等孩子拿起勺吃饭,就快速将饭送进孩子口中。还
有,让孩子自己端杯子喝水,水可能会洒出来,母亲不喜欢这样,所以自己端着杯子让孩子
喝。本来这些事情孩子都能自己做,可因为母亲什么都替自己做了,孩子认为这样非常自在,
而变得万事不伸手,也就什么都不做了。这样,渐渐地把孩子从自立的一面引向依赖母亲的
一面。
母亲在育儿方面不要吝惜时间。孩子自己要做的事情,应该在身边看着他做,鼓励他,
成功后要给他以表扬。孩子想用勺舀汤喝,就是洒了出来弄脏了衣服也不要紧。只要能送到
嘴里,就应该为他高兴。对能很好地端杯子喝水的孩子,要鼓励他说:“好吧,就用杯子喝
吧。”洗澡时,孩子要自己脱衣服的话,即使母亲看着着急,也不要帮他,而是鼓励他说:
“怎么样,能脱下来吧,还差一点了,再加把劲。”
现在,到了2 岁左右还只能说“嚓、嚓”、“不、不”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多数孩子是因
为没有小朋友,每天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没有练习说话、对话的机会。也有的孩子生来就
说话晚。但是,有意义的语言,哪怕只会说一句,就不用担心,一定能渐渐说得好起来。
不仅仅是鼓励孩子自立,还必须锻炼孩子能够自立的实际能力。为了锻炼身体的运动能
力,有必要尽量在宽敞的地方,使用适于孩子的道具进行锻炼。智力的锻炼也与体力的锻炼
同等重要。母亲应该知道,过了1 岁半的孩子总希望母亲能热心地对自己说些什么,因此,
孩子总是反复地问:“这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母亲必须给予回答。总是说:“母亲正忙
着呢”,“一会再说吧”来敷衍孩子,孩子就会对说话逐渐丧失兴趣。不仅如此,就是母亲主
动想要说点什么的时候,孩子也会用“等一会再说”来应付母亲而走掉。
母亲虽不能像《百科大典》那样回答孩子,但必须像诗人那样如诗如画地回答孩子的问
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简捷、正确地答出孩子想要知道的事情(见426 “为什么?”“因为
什么呢?”)。
人类的各种各样的个性,已经从这个时期明显地表现出来。喜欢音乐的孩子,从半导体
或电视中一传来音乐声就会竖起耳朵,有时会和着拍子摇晃身体;喜欢画画的孩子,一给他
蜡笔、多功能彩笔之类的,就自己画起来;喜欢书的孩子,看到书就会像被吸进去了似的看
起来;喜欢运动的孩子,会跑出去蹦蹦跳跳;喜欢摆弄道具的孩子,则会将电器拆成零件、
将椅子的螺丝拧下来。
孩子能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是愉快的,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以帮助。和喜欢音乐的孩子
一起唱歌;给喜欢画画的孩子尽量大一点的纸;领喜欢书的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选书。如果
是喜欢运动的孩子,就给他买三轮车,而如果是喜欢道具的孩子,就给他弄一个能活动的玩
具。
夜间睡眠的时间,也因孩子是否喜欢活动而不同。好动的孩子,晚上很晚也不睡,早上
也不很晚起床。比如:晚上9 点好不容易入睡,早上7 点就起床。反之,不那么好动的孩子,
则从晚上7 点直睡到次日早晨7 点。午睡也一样,往往是热衷于玩的孩子,或是午前或是午
后只要睡1 个小时就可以恢复精神头儿了,而能睡的孩子则可以睡2 个小时以上(见362 晚
间哄孩子睡觉)。
晚上睡觉前,尽量要让孩子自己脱衣服,只是扣子母亲帮着解开,其他让他自己脱就行
了,就是睡衣的袖子也要让他自己伸进去。在寒冷的冬天如果房间太冷,孩子就会讨厌脱衣
服,这时应在房间里加上暖风。
牙齿方面,这个时期除中切齿、侧切齿(前齿)各4 颗外,犬齿、臼齿上、下、左、右各
l 颗,共计长出16 颗。让这个年龄的孩子自己睡前刷牙还有些过早。母亲应该给他刷,最好
在饭后,让孩子仰脸、母亲用膝部夹住孩子的头部比较容易刷。
吃饭时,要尽量全家人一起吃,这不仅可以看到孩子饮食的好恶,也是为了让孩子体会
家庭聚餐时的快乐气氛。这个时期的孩子,一般每日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牛奶喝400~600
毫升就可以。当然,一般早晨孩子不太想吃东西,所以多数孩子早餐就吃点面包、饼干,或
1 个鸡蛋及牛奶200 毫升。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不太吃米饭,有些孩子每顿能吃1 碗饭,但更
多的孩子吃不上1 碗。不少孩子一日三餐合计才能吃1 碗米饭。尽管这样,吃些鸡蛋、鱼、
肉等副食补充就可以了。也有的孩子,饭和副食都吃的不多,但每天只要能喝上1000 毫升
的牛奶,对1 岁半到2 岁的孩子的生长已经足够了,将来长大了,也不会留下什么问题。随
着孩子能吃的副食的范围的不断增宽,不管是哪个孩子,都会表现出他喜欢吃与不喜欢吃的
“偏食”现象。偏食,只是说孩子在味觉方面各有个性,而不能说偏食就是有害的。母亲们
所说的偏食,只不过是孩子对母亲所做的饭菜不能样样都吃而已。
不必担心孩子饭量小,比这些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要培养孩子能自己吃饭。要鼓励孩子
能用勺舀着吃饭,自己拿着杯子喝水。害怕孩子饭量小和偏食的母亲,往往都是从一开始不
等孩子拿餐具,就自己用勺或筷子将饭送到孩子嘴里。其实,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培养他能
够独自拿着勺吃饭的这种独立性,比让孩子能吃下半碗饭更有意义。不吃蔬菜的孩子很多,
但只要吃水果,就不妨碍营养的摄取。
酸奶,对大便干燥的孩子有益处。米饭吃得多,牛奶也能喝1000 毫升的大饭量的孩子,
以“美容饮食”为目的,可用酸奶取代牛奶。
排便的训练,可以始于不太冷的季节。如果恰好赶上寒冷的季节,可以向后延期半年(见
363 排便训练)。排便的训练,与其说取决于训练方法的好坏,莫如说主要是取决于孩子的
排便类型和孩子性格。不管是任何排便类型的孩子,都会按照母亲所教给的那样,不长时间
就能自己排便了,因此,不用着急。排便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因此,对孩子来说建立自信
心更重要。母亲如果过于热心让孩子坐在便器上,孩子就会将排便之事统统依赖于母亲,或
是向与自立意识相抵触的方面发展,说什么也不坐在便器上排便。这个年龄的孩子,即使是
白天能告诉母亲自己要小便,夜里也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大部分孩子只在夜间使用尿布就
可以了。
孩子能够走出家门和其他孩子玩了,大一点的孩子也常来自己家里玩,这就增加了孩子
患传染病的机会,最好母亲事先就大体了解一下像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等疾病的初起
症状,以防患病时惊慌失措。但是,从发病率来看,最多发的疾病是病毒引起的感冒。孩子
过了1 岁半,自体中毒这种病也时而出现了(见369 自体中毒症)。
孩子常常自己跑到户外去玩,因此这时所说的事故,也是在家庭以外发生的大事故较多,
要特别加以注意(见366 防止事故)。
婴儿时期接种了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孩子,恰好经过1 年半的时间,最好进行追加免疫。
在这之前应该是连续注射了3 次,这次只注射1 次就可以(见430 百白破三联疫苗的追加免
疫)。
喂养方法
361.孩子的饮食
孩子能吃米饭后,会因季节的不同有吃得多和吃得少的时候。饭量小的孩子到了夏季饭
量更加减少,有不少孩子因此而体重减轻。也有不管任何季节都能吃的孩子,但这样的孩子
最好不要让他多吃,以免发胖。这个月龄的孩子如果体重超过13 千克以上时,从节制饮食
的意义上来说,要给孩子多吃水果,用酸奶代替牛奶。
饭量既不大也不小的孩子,每天的饮食情况如下:
8:30 酸奶鱼松、紫菜拌饭1/3 碗或主食面包1 片
10:00 牛奶200 毫升、水果
13:30 米饭半碗(或面条)、鱼(与成人量大体相同)或鸡蛋1 个、蔬

15:00 牛奶150 毫升、饼干
18:30 米饭1/3 碗、鱼(大体与成人量同)或肉(成人量的1/3 左
右)、蔬菜
洗澡后 牛奶200 亳升
这个孩子已经能自己对付着用勺子吃饭了。刚开始的一半左右,自己舀着吃,但再多就
不吃了。母亲拿起勺儿让孩子吃掉剩余的部分,但最多孩子只能吃碗里的一半。如果不让孩
子吃掉剩余的饭,孩子就会半途停下不吃了。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多数母亲想让孩子多吃一
些,于是就不管花赞多少时间,也总是陪着孩子,一定要坚持让孩子把碗里的饭吃光。其实,
这种做法并不聪明。孩子吃饭用了1 个小时左右。如果不在30 分钟内将饭吃完,孩子就没
有时间锻炼身体了。正因为既想让孩子自己吃饭,又不能让孩子吃饭时间过长,母亲才陪孩
子一起在饭桌上,帮助孩子让他吃掉剩在碗里的饭,不能无限期地等孩子自己把饭吃完。
有的孩子几乎不吃米饭和面包。但如果多吃副食,每天喝500 毫升牛奶的话,也是可以
的。牛奶只有母亲在身边的时候才用杯子给孩子喝。牛奶养大的孩子这个时期多数还不能丢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