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育儿百科

_7 松田道雄 (日)
了感冒,这个人要是咳嗽的话,容易使婴儿也患上感冒。如果是未成熟儿,这可能成为肺炎
的诱因。口腔内有疱疹(痛性水疱)的人,会将病毒传给婴儿,有引起严重疾病的危险。如果
父母患上了这种病,则应戴上口罩,使用过的餐具应用热水消毒。
异常情况
50.未成熟儿(出生时低体重儿)
WHO(世界卫生组织)将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不含2500克)的婴儿称低体重
儿,孕期不足37周的婴儿称未成熟儿。低体重儿可细分为体重不足1500克的极小未
成熟儿和体重不足1000克的超未成熟儿。
全世界未成熟儿的死亡率日本最低,其原因与未成熟儿母亲母乳喂养增多有关。
众所周知,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但对未成熟儿来说,实行起来还需要时间。
为实施给未成熟儿母乳喂养,众多的医护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日本冈
山医院建立了世界上一流的未成熟儿相关设施,被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定为
爱婴医院第一号人物的山内逸郎先生功不可没。山内先生是第一位将产院的婴儿转到
儿科的人。以前,婴儿在生后数日内都住在产院。大部分的产院由于护理人员不足,
生后即将母婴分开,把婴儿集中在新生儿室,再按规定的时间,把婴儿抱到母亲身边喂奶。
如果母乳不足,则马上换用牛奶。由于奶粉的生产厂家免费供应产院奶粉,所以换用
牛奶喂养非常容易。婴儿出院时,厂家也会将罐装奶粉作为礼品赠送给母亲。在产院未
成熟儿出生后如放到保温箱里,自然而然地要换用牛奶喂养。未成熟儿由于要较长时间
住在医院,母亲先回到家里,所以喂母乳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等到婴儿出院到家时,
母乳已分泌不出来了。这样未成熟儿很难享受到母乳喂养。儿科医生面对产院转来的未
成熟儿,也只能考虑喂什么成分的牛奶有利。
建立未成熟儿专门设施的山内先生,最早开始对未成熟儿进行母乳喂养。由于败血
症或化脓性脑膜炎很少发生,使未成熟儿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山内先生非常注意院内
感染的控制,装备了世界一流的医疗设备,挽救了许多生命力很弱的婴儿,因而得到人
们的尊重。但母亲们更应感谢山内先生的是,在婴儿回家之前为她们解决了能继续泌乳
的方法。
放在保温箱内的婴儿应继续喂给母乳。母乳一挤就出,可用手挤,也可用吸乳器(形
如注射器)吸。每天可挤或吸数次,放在特制的冷藏袋里用冰箱保存,然后送到未成熟儿
所在的地方。如不能及时运送,可保留5~6天。如果路途较远,可用冷藏车托运。
此时应注意的是,要避免母乳被细菌污染。挤乳的手每次都要打上香皂,用自来水
冲洗至少30秒以上。水龙头开关换上不用手而用肘关闭的龙头。不能先把消毒剂倒到洗
面池后再洗手。酒精棉可损伤皮肤。母乳袋是无菌的,所以不要触摸其内侧。山内先生
已证实母乳放人冰箱后,可使混在其中的细菌减少。
通过以上措施,住在山内先生那里的未成熟儿全部实施了用自己的母乳喂养婴儿。
母乳是未成熟儿的最好营养品。有未成熟儿专用的奶粉,但如果单用奶粉,容易发生胃
肠道坏死(局灶性细胞坏死)。奶粉应用的同时,加用母乳(包括库存母乳)可使胃肠道坏
死发生率下降。
采用母乳喂养后,许多极小未成熟儿得以成活,后遗症也减少。超未成熟儿尽管可
以获救,但后遗症并未减少。今后的医学应对如何避免未成熟儿的出生方面加强研究。
未成熟儿出生后可与足月出生的婴儿一样接受预防接种。三联疫苗或脊髓灰质炎疫
苗可在生后3个月开始应用。冈为早生1个月,而认为应在生后4个月开始接种的看法是不
正确的。疫苗的剂量也不必减少。现已知,未成熟儿与足月儿一样可产生相同量的抗体。
51.双胞胎
双胞胎在婴儿出生之前确诊并不容易。现在应用超声波检查可无损伤性地诊断,但
如果想不到有双胎的可能,也许就不检查了。做了很长时问产科医生的人,有时也只能
在双胞胎出生后才确诊。所以父母对双胞胎的出生大都会感到很突然。
双胞胎的照料在开始时确实很麻烦。但到了两个孩子能互相认识之后,就会成为玩
友而形影不离,与其他家庭的独生子比更加快乐,且能更早学会协作。对父母来说,虽
然照顾孩子很费功夫,但却能得到来自孩子的双份欢乐。所有双胞胎的母亲,都说两个
孩子一起抚养感觉很好。
双胞胎出生时体重低于2.5千克者较多,所以在产院一般作为未成熟儿来处理。如
果放人保温箱中护理,则需要将母亲的奶挤出喂养。
当双胞胎体重超过2.5千克可以出院时,如母乳分泌较多,应继续用母乳喂养。最
理想的是两个孩子都能采用母乳喂养,但当难以实现时,则两者均采用混合喂养。当两
个孩子体重相差很大,1个达2.8千克,另1个只有2.4千克时,自然要对体弱的1个喂母
乳。小的虽然体重轻,但身体好时,体重马上就能赶上,赶上后即可同时给予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没有把握的话,可以开始用人工喂养。
由于双胞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未成熟儿,所以在最初3个月内比普通婴儿长得要慢
些。喂奶粉时,达不到奶粉瓶上所标明的量也不必担心。
双胞胎并不常见,所以来看望的人很多,但由于机体抵抗力弱,容易发生感染,所
以在3个月内最好不与客人相见。
为照看好双胞胎,父母一定要将家庭生活安排好。尤其是头3个月,在母亲未完全适
应之前,父亲的协助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母亲真的病倒了,那可就毫无办法了,所以要
大力进行相关设施的投资。洗尿布是要消耗母亲的体力的,所以应下决心买一台带干燥
功能的洗衣机,或者委托给洗尿布的阿婆,或与尿布出租公司联系。为使母亲在疲劳时
能随时舒适的休息,如空间允许,应准备1个睡椅。吃惯了妻子做的可口饭菜的丈夫也应
忍耐一些,吃些快餐食品等。无论投资多大,双胎胞的抚养可是一项不亏本的买卖。
从双胞胎的将来发展来说,不能把双胞胎当作让人观赏的展品。社会上的人们对于
双胞胎,尤其是难以区别的单卵双胞胎很感兴趣。成为展品的双胞胎,为了进一步显示
其相似性,往往把两个孩子打扮得一模一样。两个孩子无论多么相像,都具有各自独立
的人格。作为一个人,其独立人格不被人承认是很不幸的事情,孩子会因此而严重损伤
自己的自尊心。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一种人格,即是对人格独立性的一种侵犯。
双胞胎要想成为独立的人,必须与世俗抗争。为此,父母也好,孩子也好,都必须
认识到两个人是不同的、独立的人。从孩子能判断衣服不同时开始(约1年以后),应给他
们穿不同的衣服,并明确各件衣服的归属。
52.头皮血肿
生后第2天或第3天,有时会发现在婴儿头顶偏左或偏右有个肿包,触摸时有暄乎乎
的感觉,按压也不至使婴儿哭闹,似无痛感,二三天后也没有什么变化。医生会告诉你
这是头皮血肿,不要管它,会自然好的,出院时也可以是软乎乎的,仍无消退迹象。如
果仔细触摸就会感觉到肿包的周围骨质隆起,肿包的下方好像根本没有头骨。这是颅骨
的骨膜下出血,与出生时受产道的压迫,使颅骨重叠,部分血管破裂有关。这种出血并
不是持续不断地发生,不用管它自己就会慢慢地吸收而自然痊愈,隆起的部分也会恢复
正常。一般在1~2个月时就看不出来了,但也有半年后也不完全消失的。不过,肯定是
会好的。
禁止用注射器把里面的血抽出来。因为不动它就会在无菌状态下慢慢吸收,用注射
器抽吸常常可将细菌带进去而引起化脓感染。头皮血肿是颅骨外侧的异常,与脑部的后
遗症无关。
53.吐奶
生后1~2天,有的婴儿把开始吃进去的奶吐出。此时,如果尚未排出胎便,可使人
担心是否肠道的某处发生了梗阻。但如果排出了胎便,腹部也无异常肿胀,婴儿一般状
态良好,可耐心等待。
婴儿吃母乳或牛奶就吐,而喂白糖水不吐的时候较多。如果这样,可少吃l~2次母
乳或牛奶,单喂白糖水。这样一般就不吐奶了,从第3天开始就能好好吃奶了。其原因至
今尚不明了。
连续呕吐混有黄绿色胆汁的奶,逐渐出现腹胀,并伴有高热时,应请医生看病。看
病前,不要将呕吐物全部洗掉,应留着给医生看一看。
54.呕吐物中带血
生后第2天或第3天,有时可发现婴儿吐出的乳汁中混有鲜红色的血液,同时大便发
黑,形如煮熟的紫菜一般(血液经过肠道就变成这种颜色)。这种情况称为新生儿出血症
或新生儿黑粪症。化验婴儿脐带血,有时可发现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维生素K明显减少。现
在由于每个新生儿都预防性口服或注射了维生素K,出血症已明显减少。对于没进行预防
而出血的婴儿,只要用上维生素K,数日即可治愈。
与此相似的是,不是婴儿自身出血,而是由于吞下了母亲的血以后又吐了出来(称假
性黑粪症),或是在产道中吞进了血,或是由于母亲的乳头破裂出血,与奶一起被婴儿吸
吮至胃肠内,这种情况并非是一种病态。如果是乳头出血,让婴儿停吸1天破裂一侧的乳
房,上述现象即可消失。
开始时,如果弄不清呕吐物中带血属于哪种情况,可进行检验以鉴别是母亲血还是
婴儿的血。做了这项检查,就很容易鉴别。
新生儿出血症多发生在生后2~3天,而因母亲乳头破裂出血所致者多发生在出生10
天以后。
55.唇裂与腭裂
当母亲看到所生的婴儿上唇裂开,肯定会大吃一惊。再仔细观察,发现不仅是上唇,
连口腔内的部分上腭也有裂白时,母亲几乎就会绝望。此时,孩子的父亲应沉得住气,
耐心安慰母亲。如为单纯唇裂,术后可几乎不留瘢痕。腭裂在刚开始吃奶时可能费点劲,
大多可恢复正常。应记住这两种病仅靠1次手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进行多次才能完成。
为解决‘婴儿吃奶的问题,以往唇裂的手术在早期进行,但为减少瘢痕,现多数婴
儿在稍稍长大后,一般在生后3个月左右、体重超过5千克后做手术。术后3个月缝针处组
织变硬,但可自然恢复。另外,唇裂痕迹术后呈红色,持续1年左右自然消失。有时根据
情况在4~5岁时可进行修补手术。如果需同时进行鼻部整形时,可在10岁后进行。这是
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鼻部也会高起来。
腭裂的手术时问尚不统一。有的医生主张在1岁半时进行,而有的医生认为应在2岁
以后进行。早做手术有利于婴儿吃奶,可防止发生发音异常,但手术时会损伤牙胞、长
大后有上腭变歪的缺点。晚做手术,则不容易纠正与上颌配合的发音。现多主张手术时
间不应晚于3岁。
腭裂的形状或程度各不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手术时问。这取决于每个医生的
临床经验。唇裂和腭裂的矫正手术与医生的技术有很大关系,应尽可能到专门做这种手
术的医院去手术。
唇裂或腭裂时,由于在口腔内形成不了负压,所以吃不好奶或难以摄人流食。吃不
好奶时容易呛着气管,而发生异常。
腭裂的婴儿容易患慢性中耳炎。这是由于残留在口腔内的奶容易从咽部进入到耳部
所致。如果乳汁中混有细菌,即可发生感染。如果婴儿某处似有疼痛而哭闹不安,夜里
难以入睡,或突然发热、体温超过38℃时,应到耳鼻喉科就诊。外耳道口出现脓汁或异
常分泌物时,说明发生了中耳炎鼓膜穿孔,此时必须到耳鼻喉科接受治疗。如不及时治
疗,则可影响听力及语言能力。
乳汁误吸人气管达肺部可导致肺炎(见622肺炎)。婴儿表现为高热、剧烈咳嗽,重者
根本不想吃奶。此时必须马上去医院就诊,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总之,未曾咳嗽的
婴儿出现了咳嗽,即应去请教医生。
唇裂或腭裂的婴儿,如用普通的奶嘴,因不能很好地形成负压而吸不好奶。现市场
上有专为这类患儿设计的大的奶嘴,尽量把整个口腔填满,但多数用不好。必要时可使
用玻璃吸管,管式吸管比较简单,但由于影响口舌的运动,使用时不容易掌握。喂奶时
如用胶布将唇裂的裂口封住,吸得会好些。应尽早训练用杯子喝奶。不要急于用代乳食
品,可在适应用杯子喝奶之后给代乳品。
腭裂矫正手术如在孩子能说话后进行,则必须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以纠正以前的
异常发音。这种训练不能操之过急,不应使孩子产生精神负担,大多可恢复正常。有的
孩子在7岁以后进行牙齿矫正,青春期进行追加成形术后,可使其外形明显改善,患儿可
从自卑感中解脱出来。
家族中除该患儿之外,再无其他唇裂或腭裂的小孩,下1个孩子出现唇裂或腭裂的机
率较低(约2%)。
唇裂或腭裂病因尚不明了。动物实验发现妊娠时如有维生素A、核黄素或叶酸缺乏可
导致腭裂。腭裂的小孩可伴有心脏畸形,所以应注意检查心脏。
56.痣
痣有许多种,生后即可发现。蒙古斑呈青紫色,见于臀部周围,10岁前消退。颜色
稍深的其他部位的蒙古斑(颜面、四肢)大多也可消退。
黑色素痣系黑色素细胞聚集而成,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背部的一半,不能自行消
退。白人巨大黑色素痣在5岁前不少可转变为皮肤癌。皮肤白的小孩最好不要进行日光浴。
癌变时痣迅速变大或色泽变浓,所以,应仔细观察。外表可见的痣多数人想去除,但目
前的技术还达不到不留瘢痕的水平。因为手术水平在不断进步,所以应等待小孩儿长大,
让他自己做决定。施加外力可成为癌变的刺激,所以经常受摩擦部位(与衣领接触的颈部、
系腰带的腰部)的黑色素痣,有的医生主张早期手术去除。
红色的痣系血管扩张所致。颈部、颅顶、前额、眼睑等部位的血管痣呈暗红色,形
状不规则,有如云絮状,不突出于皮表,指压褪色。颜面及颈部的血管痣大约在1年左右
消退,但脚部的血管痣不能完全消失。
表面呈杨梅状、凸凹不平、颜色鲜艳的血管痣,称杨梅状血管瘤。出生时这种血管
痣很小,不易发现,多在1~2个月时被发现,而且很快变大。小的有如豆粒大小,大的
有如樱桃状,也有占据颜面一半的,但表面凸凹不平的这种血管瘤,早的从5~6个月,
晚者1年左右开始颜色逐渐变浅,5~10岁前消失。这种血管瘤只要有变小的趋势,就可
放心,不必进行手术或放射线照射。
上眼睑的血管瘤有时可使眼晴不能睁开,此时应马上手术切除。如持续1周以上,可
使婴儿变成弱视。
葡萄酒样血管痣呈葡萄酒样色泽,不突出于皮表,表面光滑,形如地图状,不能自
行消退。现正开发激光切除方法。目前正在探讨这种手术几岁时进行最好,以后也许在
婴儿期就可以进行了。但在此之前,除照相之外,最好不要化妆掩盖。葡萄酒样血管痣
占据一侧前额或上眼睑时,称为斯特基一魏伯综合征。如脑内也有血管瘤时,可出现各
种各样的症状,此时应去小儿神经科就诊。
由于痣每天都可看见,所以人们都想早些把它去掉。但手术切除留有瘢痕,而皮肤
科医生对不留瘢痕的激光疗法观点尚不一致。
57.耳部畸形
婴儿出生后有时可发现耳部有畸形。此时,最要紧的是检查一下外耳道是否存在,
如两侧外耳道均不通,则听不到声音。若不尽早治疗,恢复听力,可变成聋哑,智力落
后。发现这种情况后应马上去耳鼻喉科就诊。目前,手术时间在逐渐提前,1岁左右时可
做一侧。仅一侧外耳道关闭,而另一侧有听力时,可在上小学后做手术。耳朵外形不正
常的婴儿,也应尽早到耳鼻喉科就医。耳朵竖立、或折向前方、或上部折向下方时,可
用创伤膏矫形、固定,或者经常牵拉至正常位置,均可恢复正常。如果上述情况是在婴
儿出生后1周内发生的,一般会在其1个月时恢复。
耳郭上长出的小副耳,如果没有软骨,可由医生用线勒掉。患了小耳症或无耳症,
也不要急于手术。
58.父亲要做的事
以前,母亲分娩,父亲不去上班是不可理解的。现在,时代不同了,应该改变这种
观念。在家族中,不论是分娩还是育儿都是只由女性来做。可是在只有年轻夫妻两人的
家庭中,如果一方不能动,另一方就必须帮忙了。丈夫把要分娩的妻子送到医院后,就
要做家庭“主夫”了,于是才开始真正理解作为主妇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体力和精力。
在美国,很提倡妻子分娩时丈夫陪在身边的做法。可是在日本,不论是男性还是女
性,大概都不会马。卜去效仿。这就像在橄榄球比赛中如果有哪个选手被罚,男性们就
会围成圆形阵容,不让观众看到这个选手的表情一样。在日本,没有女性在分娩室中哭、
叫的习惯。明治初期,应邀到东京医科大学的德国医生博尔茨曾为此深深感动。因为不
只女性很坚强,男性也是在另一个地方同样地坚持。
母子回到新生儿室之后,父亲不要认为母子出院前就无事可做了,而应该经常到医
院看望妻子,这不但是对妻子的一种安慰,同时也可以从妻子那里得知其出院回家之后
应如何安排。家务事不论大小,如果不问妻子,丈夫们多数都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如果
已经有了1个孩子,父亲就要比以前多亲近他,这可以减少小的孩子回来之后对他的冲击。
在现在的家庭,给婴儿洗澡基本都是父亲的工作,因为在婴儿1个月内母亲还不能洗
澡(见46婴儿洗澡)。
在产后12个月,有的母亲情绪不稳定,如因母乳不足、婴儿不愿意吃奶、完全人工
喂养等造成精神负担,这时,父亲的安慰和鼓励就是最好的治疗。特别是如果婴儿有一
些缺陷时,父亲更应该和母亲一起面对,这是惟一救助的办法,父亲会因此变得更坚强,
还应该树立自己的孩子一定会健康的自信。
1 周到半个月
这周的婴儿
59.从1周到半个月
因为分娩都是在医院进行的,所以婴儿要在医院度过1周,因此,母亲是在婴儿出生1
周之后才真正担负起照顾婴儿责任的。母亲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因此,实际上,多数是
由奶奶来照顾婴儿,助产妇会来帮助给婴儿洗澡并指导喂奶等事情。母亲会看到奶奶或助产
士照顾孩子的情形,如果与在电视或者杂志上看到的不同,也不要过分在意。照顾婴儿个人
有个人的做法,不要认为不是固定的做法就不可以。
这一时期的婴儿睡眠的时间要比醒着的时间长得多,但也没有必须睡多长时间的规定。
排尿的次数,也是每天五六次到10多次不等,母亲一般都不会担心,但当他们初次看
到婴儿的大便后,多数就会担心了。大便次数多时,就会认为是不是消化不良了,这一时期
不会患这种疾病。既有l天只排1次大便的婴儿,也有每当排尿、换尿布时都会排便的婴儿。
这些情况在母乳喂养时比较多见,排便次数越多,便就越不成形,渗到尿布中,可以看到黏
液或粒状物,发出酸味,多呈绿色。对于婴儿,这些都属于正常的。
出生后1周,从医院回来时婴儿的体重(很遗憾,因为医院很忙,在出院时,多数都不
会给婴儿量体重)与出生时的体重相比一般没有多大变化,这可以泌足一种生理性的现象,
也可以说是不太喝奶的婴儿的自然的结果。出生1周后婴儿的体重就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
婴儿的体内开始“革命”,显示出真正开始成长的态势。可是,不论婴儿的态势如何强,如
果母乳分泌不足的话,婴儿的体重也不会增加。从1周到2周婴儿的体重不增加,是因为母亲
乳房分泌功能不旺盛,乳汁分泌不足所致。如果换成牛奶,体重就会不断增加。这时,母亲
就会思考:抚养婴儿并不只是为了使其体重增加,对婴儿来说,没有比母乳更理想的营养,
应该先使母乳喂养得以实现。所以,即使体重不怎么增加,也要努力用母乳喂养。
在医院时,因为护士很忙,没有时间等待分泌不足的乳房胀起来,就先喂给婴儿牛奶。
在婴儿出生4周内,无论如何都在坚持母乳喂养的母亲不用说,就是已经用牛奶喂养的母亲
也会有一半出现母乳分泌增多的情况,所以应该努力使母乳增多。即使是婴儿体重的增加没
有达到每天35克的标准,只要婴儿没有哭闹,就应该继续努力进行母乳喂养。可是,不论母
亲意志如何坚定,婴儿的体重1周只增加100克的话,不多少加一些牛奶就说不过去了,如果
婴儿再哭得厉害,还会出现脐疝。
相反,有的母亲乳房涨得很满,但婴儿却吃得很少。婴儿吃五六分钟,接着就不好好
吃了,或者是睡着了。于是,一会儿就饿了,过30分钟,就开始哭闹起来,这样的婴儿,喂
奶的时间及间隔都不好确定,这也是一种个性,母亲不要着急。有的时候,喂奶的间隔时间
会很长,虽然婴儿吃得很少,把睡着的婴儿摇醒喂奶的做法也是不提倡的,因为婴儿如果饿
了的话,肯定会哭的。牛奶喂养的婴儿是隔3小时左右喂1次奶,母乳喂养的婴儿喂奶间隔是
不能确定的。
睡眠、排泄、食欲都与婴儿的个性有关。在这一时期,婴儿个性也开始在其他方面展
现。
有的家长虽然非常细心地给他换尿布,他还足会出现臀部变红;有的婴儿,在脐带的
断端脱落后脐部不是干燥的,而是有渗出且发红;还有经常打嗝及经常“吭哧、吭哧”用力
使脸色发红的lI婴儿;还有吃母乳或牛奶之后,二三分钟或20分钟左右之后,像喷水一样吐
出来,然后,就像没事一样的婴儿;还有喝奶很急,经常呛的婴儿;还有眉毛上出现浮皮,
脸颊上开始长出小小的像粉刺一样的小疙瘩的婴儿;还有的婴儿,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鼻塞。
上述个性出现的时候,不要马上考虑为疾病,可以认为:正常的婴儿,这一时期是不
会患病的,当然没有治疗的必要。另外,不提倡每火给婴儿量体温,每天抱几次婴儿贴贴脸
颊,自然会感受到婴儿的体温。
这一时期还会发现,“足位”分娩的婴儿,在颈部的左侧或右侧,可以触到质硬的、活
动的肿物,而且婴儿躺着的时候,颈部总是朝向一侧(见92斜颈)。
出院回家之后,婴儿有时会出现少量的眼眵,一侧较重,另一侧较轻或几乎没有,睫
毛没有被粘上,白眼球也没有变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靠近外眼角的部位,睫毛粘在眼
球上,这就是轻度的倒睫,用消毒棉擦拭就可以了(见160出眼眵)。
不论是男婴还是女婴,有时都会出现乳房肿胀,中间有肿块,一按就会流出白色的乳
,在2个月内会自然消退,所以不要去碰。 汁
喂养方法
60.写给用母乳喂养的母亲
从出生后1周到15天,婴儿吃奶的力量逐渐加大,所以,这一时期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损
伤乳头。
母乳分泌很旺盛时,婴儿只需一侧的乳房就能吃饱,所以另一侧乳房就可以休息1次,
相应地也就减少了1次损伤乳头的机会。可是,母乳分泌不旺盛时,婴儿为了吃饱,就会吸
吮很长时间。如果乳量很足的话,婴儿5~6分钟就会吃差不多了,剩下的7—8分钟就会像玩
一样的吸吮乳头,不会很用劲吸很长时间。如果是乳量不足,婴儿就会很用力地吸吮10~15
分钟,因此容易弄痛乳头,而且每次吃奶都会两侧乳房换着吃,所以有可能损伤某一侧乳头。
乳头损伤之后是很痛的,到不能忍受时,就只能吃另一侧乳房了。这样一来,对母亲
的健康是很不利的,如果伤口总能保持清洁还可以;可是如果化脓,进而侵入乳腺,就会引
起乳腺炎。如果乳房出现了疼痛、发热,母亲就必须去就医了,于是,就要停止喂母乳,改
喂牛奶。一直坚持用母乳喂养的母亲不得不停掉母乳的原因多在于此。
因此,在这一时期,保护好乳头是使母乳喂养持续下去的前提条件。为了使乳头经常
保持清洁,婴儿吃奶时应该用干净的毛巾隔开母亲的内衣(每天需要5~6条)。吃奶前,可以
用消毒棉擦拭乳头,但如果用力大,就会弄伤乳头,所以在乳头很干净的情况下,就不要擦
了。在把乳头放到婴儿口中时,要尽量放得深一些,以避免婴儿只吸吮乳头,还要避免一侧
乳房连续吸吮15分钟以上,从婴儿口中拉出乳头时也不要过于用力。
无论怎样想办法,母乳都不足时,可以用牛奶来代替(见37母乳不足时的补救措施)。
这时,不提倡在每次吃母乳之后加牛奶的理由之一就是为了不使乳头过于劳累。母乳和牛奶
交替喂养,就会使乳头在喂牛奶时得到1次休息,因此应当予以提倡。
在半个月到1个月期间,一直分泌不足的母乳一般不会突然增多。在妇产科医院住院时,
因乳房不分泌乳汁而改喂牛奶的母亲,出院回家之后,如果开始给婴儿喂母乳,母乳会逐渐
增多,到满月时,有的会完全改为母乳喂养。所以,半个月时就不再尝试母乳喂养还为时过
早。
只用母乳喂养时,有的婴儿1次只吃一侧的乳房不够,还需吃另一侧的乳房,但又不能
全部吃净,只吃一半就够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母亲就会询问:剩下的一半,是挤出来扔
掉好,还是留着好。剩下的乳汁在乳房中绝对不会变质,不留着乳汁而挤出来的人,是认为
乳房空了之后才能刺激乳汁的分泌,目的是为了使乳汁分泌得更好,因此,答案就简单了。
可以做一下尝试:如果把喝剩的乳汁挤出来(见61挤母乳的方法)之后,下次母乳分泌得很充
足,就可以在每次喝奶之后把剩余的乳汁挤出来。可是,如果喝剩的乳汁不论挤出与否,都
不会影响下次乳汁的分泌,就没有挤出的必要了。不过,乳汁分泌好的乳房,如果不挤出来
扔掉的话,夜里就可能发胀而痛。
授乳的间隔时间没必要太死板,隔2个小时好还是3个小时好,当然还是隔3个小时省事
些。但是现在的目标是继续用母乳喂养,没有必要坚持不到3个小时就不喂母乳了。何况母
乳的分泌也不固定,在分泌好的时候,婴儿吃得很饱,间隔的时间就长,而分泌少的时候,
婴儿一会儿就饿了。因此可以让婴儿自己来掌握吃奶的量,这样就会出现有时隔2小时喂1
次,有时隔4小时喂1次的情况。
每次在授乳前后都用精密的体重计来测定母乳的量,这在婴儿10天左右是没有必要的。
必须要测定母乳量的母亲,是无论如何母乳分泌也不太足的人。因为即使测定了,乳汁的分
泌也不会有所增多,所以告诉母亲现在测定是50克,以前是65克,也只能足使她着急而已。
总之,继续用母乳喂养,等待着可能更多的泌乳是最好的办法,也可以临时补充一点牛奶,
坚持1个月看一看。
相反,也有由于母乳分泌过多呛着婴儿而难以吃奶的,这时就要边让婴儿吃奶,边挤
另一侧乳房,奶挤出后乳汁量减少,婴儿就容易吃了。
61.挤母乳的方法
母亲的乳房只要稍稍习惯了,用手就会像婴儿吃奶一样把奶挤出来。以前在大学附属
医院的病房里雇有奶母,她在喂完自己的孩子后,还要每天为患消化不良的婴儿挤出1000
毫升以上的奶。虽然为挤出母乳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吸奶器,但都不如用手挤好。挤母乳时,
首先要用香皂把两手洗干净,跪坐或者坐在椅子上都可以,挤左侧乳房时用右手,挤右侧乳
房时用左手。冬天里要把手彻底温暖后再挤。
挤母乳时不是挤乳头,而是要挤位于乳头后面10多个存奶的乳腺管,它们排列在乳房
周围的乳晕下。当把其内容物挤出来后,从乳腺中泌出的乳汁就又会集中在挤空了的乳腺管
中。用拇指和其余的4个手指夹住乳头下的乳晕部,使手指平贴在乳房上,朝着胸部轻轻推,
然后用拇指和其他4个手指勒紧乳房往前挤,就好像是从一个大面团上揪下一块小面团一样。
如果用吸奶器就不能这样操作。
如果出生的婴儿是未成熟儿而被放在保育器中中,其母亲也可以自己把奶挤出来给婴
儿吃,即使母亲先出院了,也可以把奶挤到器皿中放进冰箱里冷藏起来(可保存5~6天),送
到产院给婴儿吃。如果母乳能持续分泌,那么婴儿出院后就可以用母乳喂养。
62.吃别人的奶
吃别人的奶是日本很早以前就有的习俗。对于不能提供母乳的婴儿,在没有牛奶的时
代,作为代乳品的只有用米粉做的稠米汤,这种既不含蛋白质、也不含维生素的喂养,不能
使孩子健康成长。人们知道了吃母亲以外人的奶可以很好地养育婴儿以后,就形成了吃别人
奶的习俗。结果出现了家庭富裕的人雇用奶母的现象。通过授乳可以感染艾滋病,所以现在
已禁止吃别人的奶了。
以前曾有过把产院中乳汁分泌好的母亲的奶的剩余部分撞到器皿中,喂给未成熟婴儿
的做法,现在也已经停止了。因为在进行杀死艾滋病病毒的低温杀菌的同时,会使消化母乳
中脂肪的酶的活性降低,易引起婴儿腹泻。
不过有特殊情况时最好允许吃别人的奶。如未成熟的婴儿出院时母乳已经没有了,这
时如果母亲的姐妹有授乳能力,而且就住在附近,那么吃别人的奶就比吃牛奶好。至少要坚
持让婴儿吃3个月,婴儿之间月龄不同也没有关系。不方便时也可以把奶挤到器皿中,带给
孩子吃。
其孩子在1~2个月时死亡的母亲,虽然乳汁分泌得还很充足,也不能让孩子吃她的奶,
因为在l~2个月死亡的婴儿,有患先天性梅毒的可能。
63.写给人工喂养的母亲
当母乳分泌得不充足而开始加牛奶时,曾用力吮吸但因母乳量少而吃不饱的婴儿,就
会贪婪地吃起来。如果采取在吃完母乳后用牛奶补充不足部分的方法,婴儿就会逐渐不吃出
量很少的母乳了(见37母乳不足时的补救措施)。
是母乳和牛奶交替喂,还是只喂牛奶,不管哪种方法,婴儿吃的牛奶量都是逐渐增多,
近半个月的时候,有的婴儿就会出现奶粉罐上标明的用量已经不能满足的情况。出生时体重
在3.5千克以上,过10天达到近4千克的婴儿当中,如果达到使婴儿满足的喂奶量的话,有
的可以吃到150毫升;但是,在半个月以内,喂奶量还是不超过120毫升为好,这样就不会过
胖。如果不是食量大的婴儿,在l周到半个月期间,喂100毫升牛奶,他也只能喝70毫升。虽
然是足月,但出生时体重不足2.5千克的婴儿,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在只用牛奶喂养的情况下,间隔3小时,每天喂7次是比较方便的,按这只是相对于大
人来说。在这一时期的婴儿当中,有的婴儿并不一定能等到间隔3小时,问隔变短、吃奶次
数增加是可以的,但最好间隔不要少于2小时。
在早产儿或者因为医院的安排而稍微提前出生的婴儿当中,有的需要每次喂奶50毫升
以下,每天喂9次。可是,如果是出生时体重在3千克以上,婴儿出生后半个月,却无论如何
1次吃奶都不到50毫升,1天吃奶总计不到300毫升,就有些不正常了。他们可能是心脏有问
题,或者是属于食量过小的婴儿。
婴儿吃的少,母亲就会着急,但也不要勉强去喂婴儿,试着换奶粉也是没有意义的,
还不如试着把奶粉调淡为好,奶粉过浓并不好。
因为橡胶奶嘴的孔过小,婴儿喝奶费力,有的就会在吃奶的中途停下来。橡胶的硬度、
奶嘴的圆度等有时会成为母乳与牛奶交替喂养的婴儿不愿喝牛奶的原因。所以,尽量换一个
与母亲乳头相近的奶嘴是使婴儿愿意喝牛奶的一种方法。给看起来很讨厌生橡胶气味的婴儿
换一个硅胶奶嘴也是个好方法。这样的奶嘴,一旦被婴儿喜欢,喂奶就轻松了,而且如果养
成了习惯,就应该继续用。这种奶嘴没有橡胶奶嘴易老化的问题(见41喂牛奶的方法)。
64.是否有必要加维生素
婴儿在母体中时就已吸收了多种维生素并且储存起来直至出生,所以,一般认为,出
生后2个月,即使不给婴儿补充维生素,这种储存也能维持婴儿体内的需要。不过,最近通
过研究了解到,如果母亲偏食,其体内就会缺少某一种维生素,这种情况下出生的婴儿如果
不补充维生素,就会发生维生素缺乏症。所以,如果母亲在妊娠中没有服用多种维生素制剂,
婴儿的维生素储存就可能不足。为了不引起维生素缺乏,从预防的角度来说,早期就应该给
婴儿补充维生素。另外,对于早产儿,因为从母体内吸收的维生素少,所以也必须从早期开
始补充维生素。
总的来说,不论是正常产儿、早产儿,还是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出生15天后,
每天补充1次复合维生素是比较安全的。具体情况如下:
佝偻病是一种骨骼发育不良的疾病,众所周知,它是因为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如
果接触紫外线,人体的皮肤就能合成维生索D。但婴儿在1个月左右时一般是不晒太阳的,
所以接触不到紫外线,因此,出生3周后,应该每天补充400单位维生素D。特别是早产儿,
如果出生时体重在2千克左右,其在母体内吸收的维生素就会很少,更应该从出生后2周开始
补充维生素。
坏血病是一种身体各处出血,腿一碰就痛得跳起来,并大声哭闹的疾病。它是因为在
新鲜的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在母乳喂养时,如果母亲不是完全不吃水
果,就不会引起维生素c缺乏。在把奶粉冲成牛奶时,因为需要用热水,就会破坏一部分维
生素C,有时为了严格消毒,不得不用热水,所以,从出生后2~3周应该每天补充25毫克维
生素C(相当于50毫升橘子汁)。
维生素A不足时,眼角膜就会干涩,严重时叮引起失明。维生素A耐热,即使是消过毒
的牛奶,也不会被破坏。母乳中维生素A含量也很多(100毫升中含200~500国际单位),所以,
不补充维生素A也可以。或者每天预防性地给予1500~2000国际单位就足够了。
维生素B1不足会引起“脚气症”已广为人知,婴儿每天需要0.5毫克的维生素B1。如果
母亲不喜欢麦片、面条、面包等面食,而只吃精白米,或者以方便食品为主食,不吃副食,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