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的细菌感染,必须住院治疗。
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通过X 线检查后,发现肺中出现空洞,且其中有积液,或肺泡
破裂致肺萎陷,就可做出诊断。
葡萄球菌肺炎的症状很严重。出生后2 周的婴儿发生急性呼吸困难时,多是葡萄球菌肺
炎导致气胸。如果发高热会想到是肺炎,但当一点儿也不发热时,多会延误诊断。腹胀是其
特征之一,咳嗽也很剧烈。
最好是做痰培养,然后给予敏感性的药物,但如果x 线检查发现肺内有很大变化时,首
先要给予有效的药物。在给药前,也应做细菌培养,以便能准确地用药。
治疗由葡萄球菌导致的肺炎,必须要吸氧、静脉滴注,因此不住院是不行的。到治愈至
少需要1 个月时间。肺内的空洞可残留几个月,但最后可彻底消失。
与葡萄球菌肺炎同样严重的肺炎是流行性感冒杆菌和肺炎杆菌引起的肺炎。住院后,从
咽喉或血中培养出细菌才能确诊。
患肺炎的数量虽然减少了,但病程延长了。据统计,日本儿童患肺炎从数量上并未减少。
这是因为医生把不是肺炎的感冒、支气管炎写成“可能转成肺炎”、“正在转成肺炎”而注射
抗生素,这也许是为了向保险机构申报是按照肺炎治疗的缘故吧。
损失最大的是那些平时便经常积痰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个冬天常患3~4 次肺炎。
实际上,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食欲好,情绪好,即使医生说正在转向肺炎也不必担心。平
时很健康、营养状态良好的5 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说基本上不患肺炎了。
学龄儿童患的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见633 非典型性肺炎)。最初发热时,被认为是感
冒,但因持续咳嗽3~4 天,做X 线检查时才发现是肺炎。以前在学龄儿童中常见的非典型
肺炎,现在在婴儿中也可见到了,但没有死亡的病例。
623.败血症
在对细菌没有有效抗生素的时代,当身体某一部分产生病灶时,细菌会大量繁殖,不
断地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繁殖,从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由中耳炎、肺炎、化脓性脑
脊髓膜炎等引起败血症的也不少见。
现在发现了抑制各种细菌的抗生素。因此,即使血中进入了细菌,如果明确细菌的种
类,也可治愈。平时很健康的幼儿和小学生患败血症的基本上没有了。只是免疫力极其低下
的白血病、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等还可引起败血症。
早产儿虽然成活率提高了,但早产儿不明原因的败血症却增加了。这也许是由于没有给
婴儿吃增强肠道抵抗力的初乳的缘故。
产院消毒不彻底,或来访者带来的细菌的种类主要有大肠杆菌、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
球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等。分娩时破水6 小时以上出生的婴儿、难产儿、早产儿经常发
生败血症。多是胎盘内的血管有炎症,男孩比女孩多见。
也有的从出生之日起就出现症状的。症状主要有发热、腹胀、黄疸,有时也出现呕吐、
腹泻。如果皮肤上出现很多疖肿,或全身出现红色皮疹,可怀疑是败血症。
出现高热应立即引起注意,但不发热的情况也有。这时多易延误诊断。当孩子出现不想
吃奶、呼吸困难、发绀现象后,才感觉到异常。肺炎和脑髓膜炎可引起相同的症状,因此必
须做肺部X 线检查,或腰穿检测脑脊液。
孩子生后第1 天出现可疑败血症的症状时,对胎盘和脐带进行病理检查很有用。取血液、
咽部分泌物、尿液、脑脊液进行培养,尽早发现细菌,以便尽快给予有效抗生素。
早产儿患的败血症必须当作重病对待。由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引起的败血症,多数
患儿可获救。而由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则死亡率高。
早产儿的败血症是由细菌引起的,因而有人控告产院消毒不好,但无论怎样消毒,在母
亲体内存在的、虽未引起母体患病的寄生菌,在产道中进入婴儿体内都可引起本病,这是无
法预防的。
如果对早产儿能更多地实施母乳喂养,那么败血症是会减少的。
624.梅毒
由于青霉素的应用,成人梅毒患者比以前大大减少了。因此,由妊娠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的梅毒也逐渐减少。另外,孕妇得到母子手册后,对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者,可免费治疗,所
以,婴儿梅毒也几乎没有了。难于得到母子手册的婚外妊娠者,则发生梅毒的频率可能要高。
但在来小儿科就诊的婴儿中,已看不到以前那种典型的先天性梅毒了(出生后1~2 个月,孩
子出现鼻塞,流带血的鼻涕,脸色不好,消瘦,嘴唇周围有裂纹,脸和躯干出现紫铜色小豆
大的皮疹,手掌、足底的皮肤变厚,肘关节肿胀,一碰孩子就哭)。
偶尔怀疑髋关节脱位而进行X 线检查,才发现骨骼出现梅毒特有的病变,进而确诊为
梅毒。当然,这种情况很容易治愈。
使母亲感到苦恼的是,尽管觉得不可能感染梅毒,但在领取母子手册时,却出现血清反
应阳性。怀着不安的心理,可一检查父亲的血液,却是阴性,这便会引起家庭纷争。
一般观察梅毒血清反应的玻片法和华氏法是以牛心脏的脂质为抗原,而不是以梅毒病原
体的梅毒螺旋体为抗原,因此存在假阳性。
在保健所检查即使是阳性,也不能立即就确定是梅毒,要以梅毒螺旋体做为抗原,用
TPHA 法(梅毒螺旋体红细胞凝集法)或FTA-abs(荧光抗体吸收法)法再检测1 次,如为阴性,
则不是梅毒。虽然这是十分麻烦的试验,但涉及到离婚的大纷争时,也应该做。
出现假阳性时,阳性也弱,或多是忽而阳性,忽而阴性。假阳性时,即使用多少青霉素
治疗,也不能变成阴性。因此,从治疗效果方面也可区别。
如果母亲的血清反应是假阳性,那么婴儿的血清反应也是假阳性。但用梅毒螺旋体为抗
原做试验却出现阴性。另外,如果是梅毒,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M 会增加。对梅毒螺旋体
的抗体分别存在于免疫球蛋白G 和M 中。G 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但M 不能通过胎盘,
因此,M 增多,便知是婴儿本身产生的。
另外,母亲确实曾感染过梅毒,在妊娠初期血液检查中血清反应呈阳性,从而进行梅毒
治疗,检查其所生的婴儿血液也有的出现阳性。如果婴儿阳性程度比母亲强,而且血中免疫
球蛋白M 增加了的话,则意味着婴儿体内存在梅毒病灶。但是,如果婴儿的阳性程度比母
亲弱,而且2~3 周后婴儿血清反应自然变成阴性,则可以认为是从母体只获得了抗体,而
没被传染上疾病。
由于梅毒减少也有“悲剧”发生。如在做扁桃体摘除前的检查时,偶尔查孩子的血液,
如果用一般的玻片法检查有时会出现阳性。这时需要做对梅毒螺旋体的进一步检查(TPHA、
FTA)。如果是阴性,就可以认为前面的是假阳性,而否定先天梅毒。问题是在TPHA 和FTA
法也出现阳性时。在先天梅毒几乎绝迹的现在,这种对梅毒螺旋体的阳性反应也有很多是假
阳性的。常见的假阳性,是由于婴儿在不知不觉中患了非典型性肺炎和猩红热、麻疹、水痘
等病症在半年内的反应。父母血液不出现梅毒反应时,比起先天性梅毒,是上述感染的可能
性更大。如果孩子以前很健康,可以静观6 个月后再进行1 次血液检查,如果是阴性,那问
题就解决了。
6 个月后又出现阳性时,要检查一下是否有慢性风湿那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625.白内障
在上学的孩子中,有偶然在眼科发现先天性白内障的,但此病不进展,也不损伤视力,
因此可以不去管它。
婴儿瞳孔很小,即使有白内障也不易发现。因此常常是相当严重的白内障和位于前方的,
因黑睛内出现白色时才注意到。出生后马上就发现的双侧重度白内障,如果在3 个月内手术
后仍看不见,则会丧失视力。即使患有白内障,只要无眼球震颤,不影响日常生活,也不必
急于手术。但在一侧眼睛的白内障进展时,就要双眼都做手术。而不能只做单只眼手术。
先天性白内障只出现在一只眼睛时,如果在3 个月内及时发现,手术后可以保存视力。
但实际上,3 个月内无法发现单侧白内障,一般是在6 个月以后才发现。这时即使做手术,
也不能保住视力,因此医生一般也就不建议做手术了。
妊娠早期母亲患风疹的话,孩子在出生时有可能患有白内障。此类手术的成功率很低。
因为患儿眼球小,或虹膜有异常,所以手术是很困难的。有的患儿是因代谢异常引起白内障
的。如半乳糖血症,也就是半乳糖代谢障碍,是由于先天性酶缺陷导致的疾病。血液中的半
乳糖异常增加,因而引起白内障。如能早期发现尿中出现的半乳糖,给予患儿不含乳糖的饮
食,就可防止病情的发展。
白内障发展到妨碍日常生活时,就要做手术。老年人常用的方法是用人工透镜代替混浊
的晶体,但此法对成长期的儿童以前不用,近年来也正在尝试。这种方法对恢复视力十分有
效,但随着孩子的成长,需重新植入晶体。
有因受眼外伤后引起白内障的。6 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在外伤后6 个月内不做手术,就
有在此期间丧失视力的危险。
626.麦粒肿和霰粒肿
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睫毛根部的毛囊或皮脂腺感染葡萄球菌后的化脓性疾病。认为影
响美观而挤破它,反而会更扩散,使整个眼睑红肿、疼痛,因此绝对不能挤压它。
1 周左右不管它,它也会自然好转。为使葡萄球菌不扩散,眼科医生会给点眼药水。如
果想早些让脓排出来,可以用热毛巾每天热敷3~4 次,每次5 分钟左右,然后滴入含抗生
素的眼药水就可以。不要给孩子戴眼罩,因为戴4 天以上,就会影响视力。注意每天晚上换
枕巾,脸盆、毛巾也不要和家里人共用。
所谓霰粒肿,是上眼睑内侧的睑板腺阻塞,引起的慢性炎症。一般无疼痛。感觉上眼
睑的下方有小的隆起,医生会告诉你是患了霰粒肿。
小的霰粒肿,如果置之不理的话,多数数周内即可痊愈。如果去眼科,医生会让服抗
生素。可以每天用热毛巾热敷4 次左右,每次5~10 分钟,霰粒肿逐渐变小,就不必切除了。
如果服药不见效,过了2 个月仍一样大时,需要手术切除。手术是切除眼睑内侧部分,外部
不留痕迹。
627.麻疹
在日本,法律上规定必须接种麻疹活疫苗,但还未达到全体儿童都接种的程度。麻疹流
行的周期为2~3 年。因此,可以说有关麻疹的知识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
麻疹是在孩子之间互相传染的。麻疹患儿咳嗽、喷嚏,唾液的飞沫中都含有病毒,健康
的孩子在与其接触时,这些病毒就会通过鼻子和眼睛而传染上。患麻疹孩子的母亲,抱别的
孩子时,不会传染给这个孩子,因为麻疹病毒离开人体后,不久便死亡了。
与麻疹患儿接触后,孩子感染麻疹出现症状需10~11 天。而且并不是最先出疹子。最
初是类似于感冒症状,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但目光敏锐的母亲会注意到孩子咳嗽很急促、
眼睛也湿润,与平时的感冒不同。
患儿常常很有精神地玩耍,即使测体温,也多是37.6℃左右,而且大多数母亲因为孩
子很有精神,就不测体温,上幼儿园、保育园的孩子也不请假。
也有的患儿第2 天晚上发高烧、剧烈咳嗽。出现眼眵,怕光,流鼻血。即便如此,孩
子还是很有精神。多是上幼儿园后,老师怀疑患了麻疹,让孩子回家的。幼儿园的老师比小
儿科医生更常见到麻疹的早期症状。
小儿科医生诊断根据麻疹黏膜斑,这是在出疹前24~48 小时,在颊部内侧的黏膜上出
现3~4 个米糠状的白色小点,逐渐增多,有的到出疹时可蔓延至整个颊黏膜和唇内侧,像
盖了一层粉似的。
出疹是在出现感冒症状后4~5 天。出疹时体温最高超过39℃的也不少见。一高热就抽
搐的孩子,常会引发抽搐。这时可用冰枕给头部降温。
麻疹的疹子,不像水痘那样从皮肤上突起,而是像有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岛屿的多岛
海的地图一样。其特征是,相当于海岛的麻疹是红色的,但不管皮疹怎么多,疹子与疹子间
的相当于海的部分的皮肤都留有健康的白皮肤(猩红热时,全身的皮肤都变红,而不留健康
的白皮肤)。
出疹开始时是在耳后、额头、颈部,逐渐向下扩展。2 天后就可扩展到背、胸、腹部,
但下肢仍呈散在性的疹子。疹子出到脚尖部位时,热会降下来,出疹后3~4 天热退。麻疹
是很痒的一种疹子。
出疹后,咳嗽、喷嚏、鼻涕、眼眵也相应地减少。在疹子出得很多时,患儿完全没有食
欲。除果汁或冰激凌外,几乎什么也不吃。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也不想吃了。如果是幼儿患者
也有腹泻的,疹子出到下肢时,脸和胸部的皮疹会由红色变为褐色。疹子的颜色越红,这种
褐色的色素沉着的时间就越长,有的半个月还不消失。
麻疹处理中最重要的是防止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这是为预防中耳炎和
肺炎。患麻疹孩子要尽量睡在家里最里面的房间,不与外来者接触。但我不赞成人院治疗,
因为医院就像是细菌聚积的巢穴。
以前由麻疹引起肺炎而死亡的儿童很多。还有因角膜软化症失明的。这是因为生活贫困,
脂肪摄取不足,维生素A 缺乏的缘故。现在,在美国也还有因患麻疹而死亡的儿童。据说
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患儿入院时,要给予40 万单位的维生素A。在日本对那些不吃肉、鱼、
鸡蛋的患儿,最好也给予10 万单位维生素A。
有的人认为让孩子吹风不好,在夏天也紧闭门窗,这只能是让孩子长痱子而痛苦。要适
当地给孩子透透风。
在皮疹发红的2 天内,患儿没有食欲,什么不吃也可以。只要喝果汁、乳酸饮料、茶就
没问题。一般孩子比较喜欢水果罐头。如果孩子能吃的话,不仅是粥,米饭也可以。
热退后,孩子立刻会变得很精神,不再躺着了。可以起来,但热退后5~6 天内,慎重
起见,不要让孩子到外面去。要控制患儿洗澡,不过如果孩子情绪很好时,即使有点发热,
也可以用热毛巾给孩子擦一擦身。
以前营养不足的孩子患麻疹可以引起角膜溃疡,导致失明;现在营养状态好了,这种
情况看不到了。即便如此,讨厌脂肪类食物的儿童中,也存在维生素A 不足的孩子。因此
要给予复合维生素来预防。
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出现皮疹后,即使注射丙种球蛋白也不起作用(如果是为减轻麻
疹症状而注射丙种球蛋白,要在接触6 天内注射,否则无效)。
如果不是那种一发热就抽搐的患儿,最好不用退热药。因为发热是显示麻疹患病经过的
最好的仪表,因此,最好不要随意调整它。
麻疹带来的危害在逐年减轻。但并不是就不引起中耳炎了,如果患儿说耳朵痛,可以给
孩子吃抗生素。
麻疹的并发症中最令人头痛的是脑炎,此种情况在1000~3000 人中有1 个人,多是2
岁以下的孩子,在出疹后2~7 天内发生。患儿沉睡的时间变长,大的患儿会说头痛,也有
癫痫、意识丧失的。热退后又升高。意识丧失后需要静脉补给营养,因此必须住院。
麻疹导致的脑炎不是病毒引起,似乎是由于过敏导致的。因为是在产生抗体时期引起的,
故用免疫球蛋白无效。尽管常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疗效也不好。麻疹在逐渐减少,之所
以接种活疫苗,是为了预防脑炎。没有因活疫苗引起脑炎的例子。
另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情况,即出疹后4~14 天左右,由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紫癜。这似乎
也是由过敏引起的,此种情况,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很有效。
麻疹可传染给其他孩子,是从出疹前6~7 天到出疹后的2~3 天,热退后就不传染了。
在麻疹患者居住房间的空气中,病毒可存活1 个小时左右,这时进入该房间的孩子就可以感
染上麻疹。
未接种麻疹活疫苗的孩子,如果在接触麻疹患儿72 小时内,注射麻疹活疫苗,就可使
其不患麻疹,或即使患病了病情也会很轻。而且即使没患麻疹,也可获得免疫力。如果过了
72 小时,但在6 日内注射免疫球蛋白,也会减轻症状。
未患过麻疹的母亲(这样的人也许没有吧),在妊娠初期患麻疹后,多数导致流产。因为
也有报道说因此而生出畸形儿的,这样就要考虑同风疹一样,把患麻疹作为人工流产的适应
证。母亲在妊娠期间禁止接种活疫苗。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麻疹潜伏期的儿童接种了活疫苗,也不会变为重症,如果是感染
3 天以内,反而会减轻症状。在日本,为了预防麻疹,给满1 岁的婴儿接种减毒麻疹疫苗。
为了使免疫作用持续更长时间,最好在出生15 个月以后接种。
在美国,因不清楚是否能获得终生免疫,在中学生入学时再接种1 次疫苗。在发展中
国家,未满1 岁就因麻疹死亡的婴儿很多,因此在生后6 个月就接种疫苗。当然以后还要再
接种1 次。
628.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很难对付的疾病。作为病原的破伤风杆菌,常存在于家畜的粪便、土壤里,
在氧气不充足的地方,形成孢子后可存活数年。儿童踩在从土里挖出的钉子上受伤时,破伤
风孢子就会进入人体的深层组织,进而繁殖。
在动物实验中,孢子进入体内4 小时以内给予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繁殖。但实际上,
达不到那样的效果。细菌早期便产生毒素,毒素沿着运动神经进入脊髓,从此进入脑内。抗
生素对破伤风的毒素无效,起中和毒素作用的抗毒素,对与神经细胞结合后的毒素也不起作
用。
如果确诊了是破伤风后,当然是尽早地注射抗毒素为好,但常常收效不大。战场上士兵
受伤时,应马上注射抗毒素,但日常的伤口如果没有进土,就不注射抗毒素。
如果伤口很小,连本人都不太在意而发生破伤风时,往往治疗就有些晚了。多数受伤后
出现症状需5~12 天左右。这种病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一般出现发热,但也有不发热
的。最初的症状是颈部和下颏部肌肉僵硬。因张口困难,不能很好地吃奶,不能吃东西。脸
部肌肉痉挛,会出现像吃了什么酸东西似的表情。其后约48 小时左右,可见全身肌肉强直,
手足背屈,脊背弯成弓状。稍有一点儿声响或光线刺激,就引起全身痉挛。因为本病对患儿
的神志方面没有影响,所以会感到剧痛。经常出汗。从张口困难到48 小时以后,出现上述
全身症状的,属于轻症破伤风。
了解破伤风的医生,一般首先是问清孩子是否受过伤,然后找伤口。并且对伤口进行处
置,注射抗毒素,同时给予抗生素。抗毒素是来源于马的血清,首先要试敏,无过敏现象后
再注射。如果因过敏而不能用马血清时,就要想办法用由人血清制作的抗毒素。
患儿痉挛时注射镇静剂。患儿不能张口,因此必须直接从血管给予营养。不管怎样,
不住院是无法治疗的。破伤风治愈后,不留后遗症。
破伤风治疗虽很困难,但预防很容易,且有效。注射破伤风疫苗后,不再患破伤风,
这被第2 次世界大战时美军的经历所证实。
破伤风的预防接种,通常是和百日咳、白喉三者混和一起进行(见150 预防接种)。最好
是在小学毕业后,每10 年追加接种1 次。
629.白血病
在检测白细胞一项的人中,也许有因孩子白细胞高而担心的。认为白细胞正常数值是每
立方毫米1 万个以下的医生,偶尔检测孩子的白细胞超过1 万时,就会说孩子的白细胞增多。
但在儿童,白细胞即使超过1 万也并不是病态。白细胞的数值,在儿童身上有相当大的浮动
幅度。6 个月以上的婴儿,其白细胞数值为(6.0~17.0)×109/L;幼儿为(5.0~15.0)
×109/L;学龄儿童为(4.5~13.0)×109/L这样的幅度。因此,幼儿园里的孩子白细胞
达到13.0×109/L时,不能只凭此就认为是疾病。细菌在体内的某处引起急性炎症时,白
细胞就会增加,炎症消失后,白细胞又恢复原值。由链球菌引起咽喉炎时,白细胞增加。扁
桃体炎时检测血液,如果白细胞有增加,2 周后再测时,即可恢复原值。
白细胞异常增多时,要隔一段时间再测1 次。如果两次均达到每立方毫米5 万以上时,
就会被怀疑是白血病,但只凭白细胞的数量也不能确诊。白血病也有白细胞不增多的。
所谓白血病,是骨髓中未成熟细胞异常增多,而不能产生正常骨髓中存在的骨髓母细胞
和淋巴母细胞的一种疾病。骨髓母细胞是多核白细胞的前身,淋巴母细胞是淋巴细胞的前身。
因此,在循环周身的血液中,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未成熟的白血病细
胞。未成熟细胞与淋巴细胞相似的白血病称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骨髓细胞相似的称为骨髓
性白血病(或称为粒细胞性白血病),儿童白血病多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只要未发现骨髓中造血组织变化,就不能诊断白血病。检查骨髓多是从血液检查时,发
现其中有平时所见不到的未成熟细胞而开始的。或者是在血小板异常减少及严重贫血时,怀
疑骨髓的造血功能减弱的时候检查骨髓。但白血病的症状总是不很明显,而且白血病又很少
见,如果不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发现。
一般最初的症状是脸色不好,没有食欲、精神差、腹痛、易疲倦、微热。儿童白血病发
病最多的是1~5 岁期间,但这期间孩子会经常出现上述症状,仅见到这些症状是考虑不到
检查血象的。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牙龈出血、流鼻血(健康的孩子也常出现该症状)、皮下
出血、脾肿大等症状时,才开始怀疑白血病。
没有比白血病治疗进步更显著的了,不断发现针对癌细胞的有效药物。这种用药物治疗
的方法称为化学疗法,儿童白血病的死亡率逐年减少,完全是化学疗法的功劳。以前常是化
学疗法配合放射线疗法,但现在逐渐不使用放疗了。因为发现用放疗治愈本癌症后,有引起
其他癌的情况。
化疗损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伤害身体的其他细胞,因此必须在一定程度时中止使用。
通过化学疗法,使不断产生血细胞的骨髓造血组织活动性下降。使用过量而很危险的化学疗
法,损害骨髓,这样就需要植入健康人的骨髓。如果获得产生全部血细胞的干细胞或祖细胞,
就可再生健康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骨髓移植就是为了取得骨髓中的干细胞。但如果白细胞
的类型不同(HLA),就不能进行骨髓移植。如果不是单卵双胞胎,HLA 相符的情况在同胞兄
弟中约占25%,在其他人中占0.2%以下。如果每个患儿都获得HLA 相符的骨髓,需5
万个义务捐献者。
此外,采骨髓组织时,需提前几天住院处置,采骨髓时需全身麻醉。即使白细胞类型相
符,但获得能符合患者化学疗法的住院条件也不容易。而且,移植后造血功能复活和免疫作
用恢复之前,患者必须在无菌室内呆几周。即使HLA 符合,移植骨髓中存在的淋巴细胞,
也有引起骨髓移植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可能。为减少骨髓移植的这种不便,采取自身骨髓
后冷冻保存,用化学疗法治疗后,再移植回自身的自身骨髓移植逐渐盛行。这样,就不必担
心HLA 类型不符,也不会有移植物抗宿主病了。
对白血病的研究不断进步,不仅骨髓,从自身血管中的血液提取干细胞,进行自身末梢
血干细胞移植,在日本也被保险业认可。这就不需要寻找捐献者,也不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
从血液中提取干细胞的装置在红十字中心有,但普通的医院多数没有这样的设备。因
此,红十字中心必须帮助医院。在医院进行化学疗法后,转院到红十字中心,分离出干细胞
后再返回医院,经几天超大剂量化学疗法后,将红十字中心冷冻保存的干细胞移植入患者体
内。这些需要向患儿父母详细说明。
630.两性人
婴儿的性别,在出生后察看生殖器就可决定,但也有生殖器外观上与性腺的性别相反的,
还有分不清是男是女的“两性人”。对这种“两性人”怎样区分呢?当然,有经验的医生可以
对某种程度上的“两性人”进行区分,但并不是全部都以外生殖器来区分的。这时,可以通
过检测婴儿的性染色体,来确定性别。要尽量应用这种方法,在发出婴儿出生报告前,确定
婴儿的性别。因为性别转换的报告留在户籍的记录中,孩子以后会在意。
最近了解到,在两性人中,有一种“女性假两性人”。这实际上是女性,只不过阴蒂很
大,看起来像男孩子。但她没有阴囊,尿道位于看起来像男性的“阴茎”物的根部。这种情
况从外形上看,很像男孩子的隐睾兼尿道下裂。不过因其卵巢、子宫、阴道都具备,故可以
证明是女性。这是由于先天就没有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酶,而男性激素过剩,胎儿在宫内
时外阴男性化的缘故。这样的孩子如果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行外阴手术,可以成为完整的
女性。手术的时间,应选择在婴儿尚未意识到自己是男是女时,即2 岁以前进行。
母亲在妊娠初期为预防流产而注射合成女性激素时,有的女婴的外阴可变得看起来像男
孩子。这种情况通过手术即可解决。
婴儿出生时,仅凭生殖器外观而发出性别报告、日后发现性别错误时,是否要立即变
更性别要仔细考虑。最好要从婴儿长大后能够结婚、生育的角度进行充分的考虑。
631.维生素过剩
在奶粉中加入了维生素,人工喂养的婴儿不再患维生素缺乏症了。而且母乳喂养的孩子,
由于母亲的营养状态好转了,以前常见的维生素B1 缺乏症(婴儿脚气病),现在也见不到了。
食量小的孩子,如果讨厌吃蔬菜和水果时,人们会担心引起维生素C 不足,但没有见
过引起坏血病(齿龈红肿、出血,下肢骨骼肿大,一触即痛)的。儿童每天如果摄取40 毫克
维生素C 就足够了,因此只要吃一点橘子、草莓就可以补充了。
摄入维生素过多会引起疾病的是维生素A 和D。多是在喝含维生素的奶粉的同时,又
给孩子服用复合维生素而导致,但并不多见。
维生素A 摄人过量时,会引起食欲下降、嗜睡、呕吐。如果不再给予需要量以上的维
生素A,就自然会好转。维生素D 摄入过量时,婴儿会变得急躁,不吃奶,而是喜欢喝水
和果汁。不久出现呕吐、便秘、尿量增加。尿中出现蛋白、白细胞,被误认为是尿路感染。
血中的钙离子增加。治疗方法,一般是停止给孩子服维生素D,而给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喝低钙奶。
为防止维生素过剩,应尽可能让孩子吃天然食品,不买维生素强化食品。
632.维生素K 缺乏
维生素K 是参与凝血的,患此病时,身体受一点伤就容易出血,不过,一会儿就能停
止。
维生素K 是脂溶性的物质,在肝脏、菠菜、西红柿中含有,但主要的还是由肠内细菌
合成。天然存在的称为维生素K1、K2,人工合成的称为维生素K。
新生儿肠道内细菌少,而且母乳中维生素K 也少,因此,出生后不久易引起维生素K
缺乏。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可在出生当天肌注1 次维生素K,或在出生当天、生后1
周、生后4 周分别3 次口服维生素K。母子双方同时预防性地给予维生素K 后,就不出现
由于胃、肠出血而导致的新生儿黑粪症了。
未给予维生素K 而引起婴儿维生素K 不足时,就会出现婴儿注射后针眼长时间流血或
皮肤、肠道出血。严重者,有在出生后1 个月左右发生颅内出血,而引起抽搐的。这种出血,
在给予维生素K 后可迅速止住。上述情况早产儿容易发生。即使是大一点儿的儿童,也有
在患肝病,或长期服用抗生素而使肠道细菌减少时,而引起维生素K 缺乏的。维生素K 的
日需要量为1~2 毫克左右。
633.非典型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
被诊断为非典型性肺炎的,一般都有这样的病情经过:上学的孩子突然发热、咳嗽、咽
喉痛。带着看医生时,会被诊断为“扁桃体炎”或“感冒”,而开了些药。但用药后,热退
了,咳嗽却未停止。过了1 周,因持续咳嗽,就拍了X 线片。通过X 线检查,发现肺内(主
要是下部)存在阴影。这时才被医生认为可能是肺炎。其中,也有的医生会说可能是结核。
这时也许很少有母亲会很冷静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接种了BCG,不会感染结核。认为是
不典型性肺炎的医生会取血检测白细胞(数量增加不太多是其特征),进行冷凝集反应的检
查。这种检查多是在2 周后才能知道结果,因此知道冷凝集反应阳性后,才被诊断为支原体
性肺炎。
因为是不常听到的病名,所以母亲会感到十分不安。支原体是细菌中最小的种类,其中
的肺炎支原体可引起肺炎。与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不同,症状轻,全部可治愈。症状轻的只
出现咽喉炎的症状。也有不出现症状的。被诊断为支原体性肺炎时,如果再做1 次X 线检
查,就会发现阴影已极度减少,或已经看不见了。
这种病具有传染性。潜伏期家庭内感染的多在3 周左右。日本每隔4 年或6 年,在秋
季流行,5~9 岁的儿童最易患此病。婴儿也可发病。因为免疫力持续时间不长,故可再次
发病。除咳嗽外,还可引起头痛、中耳炎,也可出现血痰。支原体侵人人体后,并不是所有
人都发病,只有10%~30%发病。血沉加快是特征之一。在患者血中可发现使红细胞发生
冷凝集的物质,但只有在发病后2 周时有半数出现阳性。用棉签涂抹患者咽部后,可培养出
支原体,但这需要特殊的设备,且需要2~3 周才知道结果。从血中检测细菌的DNA,可以
早期发现。即使不治疗也会好转,但为尽早治愈,可使用抗生素。
634.肥胖症
肥胖可以说是生活富裕带来的公害。人们每天都可以吃得很饱,这在过去是做不到的。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如果想吃的话,就可以吃得很饱。其结果就出现了许多肥胖儿。
什么样算正常?什么样算肥胖?这还没有一个十分清楚的界线。因肥胖儿逐渐增多,每年
的平均体重也逐渐增加。这无疑是因为儿童的体重增加,而运动功能下降,而导致的儿童全
体肥胖化。因此,肥胖与其说是医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把禁欲当作美德的时代已过
去了。
如果不治疗,有80%的肥胖儿会发展成为肥胖的成人。成人肥胖者,多到中年后患糖
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因此,对肥胖儿必须治疗。定义肥胖儿很难,一般认为比同年龄
平均体重多30%以上的可称为中等肥胖,高出20%以上的称轻度肥胖。
最近,关于肥胖症的一种悲观论调开始流行。即未满1 岁便成为肥胖儿的孩子,学生时
代是肥胖症,到了成人阶段也会是肥胖的人。这种说法认为,所谓肥胖是皮下的脂肪细胞增
大,数量增多,未满1 岁的婴儿营养过盛时,脂肪细胞的数量会增加,而且一生也不会改变。
即使想通过限制营养来减肥,也是很不容易成功的。信奉这个悲观学说的人并不少。
不过,目前反对这种悲观学说的意见也非常多。虽然脂肪细胞很多,但脂肪细胞不含脂
肪时,显微镜无法发现,因此,也不能说瘦孩子脂肪细胞少。还有,悲观论者从身体的一部
分的皮下脂肪细胞来计算全身的细胞数,但由于身体部位的不同,脂肪细胞的数量也不同,
因此也不能说肥胖者脂肪细胞就多。此外,无论是在动物实验还是在居民调查中,都没有证
明未满1 岁肥胖的婴儿就一生都肥胖。实际上也有报告说,在10 岁的肥胖儿中,有一半是
从5 岁以后开始胖的。
听到悲观学说的母亲,看到自己未满1 岁就胖胖大大的孩子,也许会很担心他将来成为
肥胖症的患者,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希望她们能改变这种想法。
致使婴儿肥胖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是多食动机;其二是吃得过多;其三是运动量小。
如果是有多食动机的,应立即纠正。自己带钥匙的孩子,母亲会告诉喜欢吃什么就吃而
给他钱买,回家后又因没有人来陪伴他而感到十分孤独时,就吃各种各样的零食。因此,学
龄儿童的保育工作,最重要的是使其生活规律。
因家周围的道路十分危险,而把孩子关在家里,用电视来哄孩子;母亲做家务时,孩
子受到商业广告的刺激,始终处于一种不吃东西便安静不下来的状态。这时,就需要母亲改
变生活方式,带孩子到外面去玩一玩。
所谓肥胖,是摄入量超过需要量,多余的能量就转化成脂肪而贮存起来。因此,减肥
无疑就是要努力减少营养的摄人。
许多肥胖儿的父母也肥胖,但并不能说全部是遗传引起的。因为孩子和父母的饮食是一
样的,也有吃得过多的。孩子和父母都肥胖时,如果不改变家庭的饮食结构是不能变瘦的。
肥胖的人食欲旺盛。限制饮食后饥饿感十分强,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如果是婴儿,会
哭叫着要食物,而学龄儿童就会自己到冰箱内取食物吃。对于这样的孩子不给食物是不行的。
这时,母亲就只好记住热量高的和热量低的食物,多给孩子些热量低的食品,来应付孩子的
饥饿感。
电视商业广告中出现的面向孩子的食品,都是使孩子发胖的食品。如果汁、巧克力、甜
点心、拉面、速食面类等。零食可给孩子水果吃(但不能给香蕉),尽可能减少米饭和面包。
一般对每天需1700 千卡左右热量的7~8 岁儿童,给1200 千卡左右的热量就可以了。
副食也要尽量避免给含脂肪和糖类的食品,以吃含蛋白质的食品为主。在吃饭前,给
孩子吃些苹果、蔬菜等,以使孩子产生饱的感觉。
运动不足无疑会导致能量不能充分消耗,而多余的部分就会变成脂肪贮存起来。但因
为肥胖,不能和别的孩子一起运动,或竞走也总是输,而感到不好意思就不参加体育运动,
这样便会产生恶性循环。
想减少脂肪而让肥胖儿多运动,也不会成功。因为剧烈运动后,孩子空腹感更强烈,反
而吃得更多了。但是,尽管如此,虽不能减肥,但为了使孩子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也必须多
给肥胖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运动机会。鼓励有自卑感的肥胖儿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肥胖的治疗,如不是循序渐进地进行,是不会成功的。绝食或做从空肠到回肠减
短手术等激进的做法,一定会失败。
让孩子入院用严格的饮食疗法治疗,确实可暂时减轻体重,但回家后就又会恢复到原来
状态。医生和护士禁止做的事情,母亲一个人控制不了,而且在家里不同医院,孩子可以自
由地吃东西。
肥胖儿多数个子也高,而且男孩子因生殖器被周围脂肪埋没而看起来很小。经常被疑为
患脑垂体病,而被建议住院治疗。几乎所有的肥胖儿都笼统地称为单纯性肥胖,做各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