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育儿百科

_28 松田道雄 (日)
婴儿不知为什么没有精神,一摸额头很热,量一下体温超过38℃。据统计资料来看,
这个月龄的婴儿,突然出现高热,多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感冒、睡觉着凉、扁桃腺炎等。
病毒不会自然冒出来,而是从他人处感染来的,如可从父亲、邻居的孩子、超市的客人那里
感染而来。只要两日内有这些感染的机会,就会患感冒。即使到医生那里去看了,也吃药打
针了,但也消灭不了病毒。
以前由于有肺炎、脑膜炎等,请医生看病是为了把它与感冒鉴别开来,现在平时就很健
康的孩子已不患这些病了。
婴儿高热是一般的感冒引起的,还是有更重的疾病,平时就非常仔细地观察婴儿状态的
母亲可以推测出来。如果早晨婴儿是自己起来的话,这时即使发热也不是重病。热度虽然很
高,但婴儿仍然还有笑脸,也还有精神玩的话,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重病。不要忘记曾经发
生过的医生给单纯的感冒婴儿注射,引起大腿肌肉萎缩的事件。
到现在为止,出生后从未真正地发过高热的结实婴儿,在最初发热超过38℃以上时,
首先要想到是不是幼儿急疹(见226 幼儿急疹)。还有如果是6~7 月份时,应想到是不是“口
腔炎”(见250 初夏发热的疾病),察看一下婴儿的口腔。曾经患过幼儿急疹、“口腔炎”的
婴儿,可能是由腺病毒、肠病毒、感冒病毒引起的。家庭成员中谁有过鼻塞、咳嗽、头痛和
发热等感冒症状的,或者前天来玩的亲戚家的孩子患了感冒,那恐怕就是从他们那里感染上
的。
如果婴儿除了发热还有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大。在寒冷的
深夜,发热达39℃时,父母一定会考虑是用毛毯把婴儿包上带到医生那里去看、还是请医
生来出诊?医生接到电话,首先会问孩子的病情:“呼吸急促吗?”“有鼻翼扇动吗?”“持续地
小声咳嗽吗?”“爱吃奶吗?”
这是医生在了解婴儿有没有肺炎的症状,确认是不是得了肺炎。医生听到婴儿不咳嗽、
呼吸平稳、牛奶也吃的不少、情绪也不错时,就会告诉你不必担心,明天把孩子带来看看。
高热不会导致死亡,所以退热药也可不用。因为发热,不用特别加衣被。
为了能免去在寒冷的深夜去医生那里打一针,而延迟到第2 天早晨再接受医生的诊治,
临时只补加1 次100 毫克的抗生素不算是“乱服药”。患过幼儿急疹的婴儿,发高热是感冒
引起的,所以会自然痊愈。发热时去医生那儿看病,吃了药,尽管是自然痊愈的,也会认为
是服药好的。以后发热的时候,还会去看医生。不过具有了不服药病也痊愈了的经验后,即
使发热也会与前面患感冒时一样而等待着自然痊愈。
316.婴儿腹泻
快满周岁的婴儿患腹泻,因季节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从6 月份到9 月份间,婴儿
突然腹泻,多少有点发热,情绪也不好时,首先应该考虑是不是在饮食过程中混进了哪种细
菌(痢疾杆菌、病源性大肠杆菌)。大便中除了黏液还带有脓血时,这种可能性就更大,必须
马上看医生。到医生那儿去时,要把带婴儿便的尿布,拿给医生看看。细菌性的腹泻,如果
及早使用抗生素,不会加重,所以要尽早与医生联系。
有的婴儿腹泻时,精神状态良好,也不发热,食欲也不错。即便如此,如果是地方性的
痢疾流行或者是母亲二三天前患了腹泻,这种情况最好也要尽早请医生看。总之,夏季的腹
泻应予重视,才能保证婴儿的安全。
从11 月末到1 月末的腹泻,伴有婴儿反复呕吐时,应首先考虑是“秋季腹泻”(见280
秋季腹泻)。如果不知道有这种病,婴儿长时间持续腹泻,会使人害怕。
天气好的时候患腹泻,多是由于吃多了或者吃了没吃惯的水果而导致的。在便稀软的时
候,
要给婴儿吃粥,不给奶油和油多的食物吃,一二天即可痊愈。不过,即使怀疑是因为吃
多了,或者是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腹泻,如果伴有呕吐、发热、婴儿没精神、食
欲不振、脓血便等症状时,最好不要采用家庭疗法,而是要请医生看看。
有的婴儿完全没有过食、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的情况而发生了腹泻。这一般认为是腹部
着凉了,或者是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所致,实际上有不少是由病毒引起的。给婴儿做食物时,
彻底消毒只是预防的一个方面,病毒从鼻子侵入人体则是防不胜防。
有的婴儿便总是稀软的,母亲非常在意这件事,于是就只给婴儿喝牛奶、喂煮得很软的
粥。可是,便还是一直呈稀软状,而不像邻居婴儿的大便呈棒状。尽管如此,婴儿仍然精精
神神地玩耍,只是因为母亲总不给婴儿吃饱,所以,与其他的婴儿相比体重要轻一些。
1 次接1 次地到医生那里去看病,诊断为消化不良,每换1 个医生时都要施行减食疗法,
这也是婴儿不能胖的原因之一。这样的婴儿,如果逐渐地喂稍硬一点的粥,慢慢地向喂米饭
过度,便就会逐渐成形。副食也可以给鸡蛋、肉末、鱼。对便的形状别太在意,只要保证给
婴儿饭菜的卫生,婴儿的体重能逐渐增加(每天5~10 克)就可以。体重增加的同时,大便也
会逐渐成形。母亲过分地在意婴儿的大便而限制婴儿的饮食,是腹泻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是
后来才明白的。
317.婴儿咳嗽
家里的人患感冒传染给了婴儿,孩子流鼻涕、打喷嚏、以至于出现咳嗽时,母亲对咳嗽
也不太在意。因为从开始就认为是感冒,只要感冒治好了,咳嗽早晚会好的。然而,往往是
感冒的症状消失了,而剩下的咳嗽症状却持续一二周,服药也难以止咳。感冒后,总是有较
多的婴儿仍然持续咳嗽,这些孩子也许是上呼吸道过敏吧。既不发热、精神状态也很好,食
欲也不错时,最好不要把他当病人对待。天气好时,带婴儿到室外玩一玩,玩的时间长了也
可以给婴儿洗澡。这样的婴儿,如果长时间地到医生那里去看病,在候诊中容易感染上其他
的疾病。母亲的“这个孩子的精神状态,与平时一样”的判断,比在候诊室中仅靠听婴儿的
咳嗽声来判断疾病的医生要准确。
有平常就好积痰的婴儿,气温稍一下降,胸口就会发出咝咝的痰鸣声。这样的婴儿有不
少在晚上临睡前、早晨刚一起床时,都会咳嗽一阵。夜里持续咳嗽,会把晚饭吃的食物都吐
出来。如果与老人一起住,老人就会怀疑是不是患了百日咳。不过,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
中,婴儿患百日咳,只能是到医生那里去看病时,在候诊室里从患百日咳的孩子身上感染上
的。当然,如果大孩子患百日咳,或者常来玩的邻居的婴儿是百日咳患者时,则另当别论。
这时,能请一位非常了解百日咳的医生来听一听婴儿的咳嗽声,是最好的了。但是今天因为
患百日咳病的少了,能够靠听咳嗽声判断是不是百日咳的医生也正在绝迹。因此,怀疑是百
日咳时,要用细菌培养或血液检查来诊断。
关于平时易积痰婴儿的咳嗽,参阅“251 婴儿‘哮喘”’。
318.婴儿呕吐
一直都很健康的婴儿,突然呕吐起来,父母会很吃惊。但是,与写家庭医学手册的医生
不同,因为母亲了解婴儿以往的情况,所以不必担心是患了什么疾病。
平时就易积痰,常发出咝咝的痰鸣声的婴儿,晚饭后刚要睡下时,咳嗽了一阵并呕吐,
这呕吐是因咳嗽引起的,只要不咳嗽,就不会发生呕吐。婴儿呕吐后,没有什么别的不适,
只是时而发出几声咳嗽就睡了。当然也不发热,第2 天早晨能正常地起床。
过去,咳嗽时伴有呕吐发生的多是百日咳,但现在预防接种已经很普及了,所以婴儿患
百日咳的显著减少。
还有,晚饭时吃火锅,婴儿也一同跟着吃,吃了2 碗米饭,还吃了不少肥肉,夜里婴儿
呕吐起来,母亲清楚这是吃多了的缘故。过食引起呕吐的特征是吐出来后,婴儿就舒服了,
既能睡安稳、也不发热。
有一种可怕的呕吐,一点也不发热,那就是肠套叠。不过,肠套叠不仅有呕吐的症状,
还有剧烈的腹痛(见181 肠套叠)。因而突然大声哭泣,表情非常痛苦,持续几分钟就停止了,
以为是好了,可又大声哭起来,表现出很痛的样子。有在反复的疼痛过程中伴呕吐的,也有
先呕吐,进而因疼痛而哭泣的。疝气的“嵌顿”也与肠套叠一样有不发热、腹痛、呕吐的症
状,但婴儿不间断地哭泣这一点则与肠套叠不同。不论是哪一种,只要婴儿表现与平时不一
样,母亲就应立即带孩子去医生那里看病。
近11 月末时,快满周岁的婴儿反复呕吐,应考虑“秋季腹泻”(见280 秋季腹泻)。这
中间会多次发生水样便,如果了解“秋季腹泻”这种病,就会想到是“秋季腹泻”。一般都
伴有发热,但热度不高。
初夏季节婴儿呕吐,伴有39℃高热,多是患了“口腔炎”(见250 初夏发热的疾病),婴
儿表现为不爱吃饭。
此外,感冒引起的高热也常伴有呕吐。一般认为是由于热而导致的呕吐,但实际上是
引起发热的病毒性疾病,使胃的功能受到影响,而导致了呕吐的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当作感
冒来处理。呕吐持续的时问不长,呕吐时,可以一点一点地给婴儿些冰块、凉果汁等。
319.不想吃东西
以米饭、副食为主,同时也喝一些牛奶的婴儿,突然出现了不吃固体的食物,而只勉强
喝点牛奶的情况。这多是因为患了口腔炎,嗓子痛而导致的。量一下体温在37.5℃以上,
让婴儿张开口检查时,如果发现在悬雍垂附近,有二三个小米粒大小的水疱,就可以诊断。
常可见到在出现不吃东西症状的前1 天,婴儿发热38~39℃左右,继而热又很快退下
去,现在不发热了的情况。婴儿嘴里长出水疱而疼痛,多数是在发热之后。从季节方面来看,
这种病初夏最常见。平时不流涎水的婴儿,患了“口腔炎”后,也会流涎水,而且有口臭。
因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没有特效药。但同时也不会留下后遗症。4~5 天就可以痊
愈。在患病期间,不能吃硬的食物,吃酸、咸食物会有一种刺痛感。牛奶和奶粉可以对付着
喝进去,因此可以喂婴儿这些东西等待着痊愈。牛奶和奶粉一点也不喝的婴儿,可以给他冰
激凌吃。能吃布丁的婴儿,可以给他吃。当然,如果婴儿能吃软一点的鸡蛋糕,也不妨给他
吃。
一向都能吃饭的婴儿,一不吃饭马上就会消瘦,两腿也会发软没劲。来看望孩子的奶奶
和亲戚们,会担心孩子是得了什么重病,其实过几天就能好。这种病不能缺水,要多给婴儿
水或果汁喝。也可以让婴儿起来玩。在不能吃东西的这段时间内要控制洗澡。
在夏季突然气温升高的时候,也有的婴儿既不发热,悄绪也好,就是不爱吃饭。
320. 疝气
从2~3 个月时起,腹股沟部(腹部与大腿相连处)出现鼓起的包块,如果是男孩,就是
牵累到阴囊的疝气,常有快满周岁时还没好的。有的说带上疝气带就能好,于是就给婴儿带
了很长时间的疝气带。有的说最好是马上做手术,但因孩子还小,父母心疼婴儿,想往后延
一延,就到了现在。还有的从一过6 个月就得了疝气,但一直拖到现在。
一般婴儿满1 周岁以后,疝气也不能自然痊愈。因此最好还是及早做手术,因为疝气不
仅会妨碍婴儿运动,而且有发生“嵌顿”的危险。
所谓“嵌顿”,就是肠管从腹腔中掉到疝气的通道里,在通道里乱做一团,致使肠的蠕
动功能受阻,血液循环不良,如若置之不理的话,几个小时后,肠管就会坏死。
因为肠梗阻,婴儿会感到非常疼痛而哭闹。以前患过疝气的婴儿,突然剧烈地哭闹,母
亲都必须放下手中的活计,解开孩子的尿布,看一看他的疝气部位。如果按也不能复位,一
摸还痛,就是疝气的“嵌顿”了(见139 腹股沟疝)。“嵌顿”也并不是没有自然缓解和痊愈
的,但首先到外科去处置一下还是最安全的。当无论如何也不能使脱出来的肠管恢复原位时,
就应当场进行手术,使肠管恢复原位,对疝气进行根治。
对妨碍步行练习、脱出严重,已经达到阴囊部位的疝气,最好要及早手术。手术依医生
的年龄和流派不同,因而会产生一系列的不同,最好要选择长于婴儿麻醉的医院。在术前和
术后管理都周到的医院,只住院两天就可以完成手术。入院的当天就手术,第2 天如果没有
异常,就会让婴儿出院,然后会让你手术后第4 天再到医院来,让医生看看孩子手术的部位。
这样与把孩子连续1 周以上离开母亲放在医院里,实行“完全护理”相比,能给孩子减少一
些心理上的伤害。在先进的国家,都逐渐施行这种做法。在手术前的2~3 天,医生会详细
地与家长谈有关手术的问题,事先必须了解手术的程序。
突然哭起来表现出痛苦的表情 参阅“180 婴儿突然哭闹时”、“181
肠套叠”。
热性抽搐 参阅"248 抽搐”。
从高处坠落 参阅"265 婴儿的坠落”。
烫伤 参阅"266 婴儿的烫伤”。
吞食异物 参阅"284 吞食了异物时”。
婴儿便秘 参阅"301 婴儿便秘”。
集体保育
321.保育园的注意事项
对这个月龄的孩子,应该注意防止由于活动剧烈而发生事故(见312 防止事故)。每天早
晨一定要检查一下滑梯的栏杆、秋千的绳结是否结实安全。孩子们喜欢爬高,所以小床不能
紧靠窗口。孩子已开始会上台阶了,保育员就示范给他们看,趴着、脚往下降,多数孩子都
模仿得很好。冬季供暖时,要充分防护暖设备,不能让孩子烫伤。夏季孩子们在塑料游泳池
内游玩,尽可能不让未满周岁的孩子参加,如果让他们进去玩,未满周岁的孩子每人要配置
1 名保育员。
11 个月左右的孩子,在保育园突然发热,初夏应是“口腔炎”或“手足口病”(见250 初
夏发热的疾病);若是从未有过高热的婴儿,应考虑是幼儿急疹(见226 幼儿急疹),关于高
热,请参看有关章节(见315 出现高热时)。晚秋时节,孩子在保育园内出现呕吐、腹泻时,
应考虑是“秋季腹泻”。
孩子快过1 周岁生日时,保育员要找机会,认真地同母亲交谈一下,回顾孩子1 年来的
成长情况。母亲谈到孩子周岁,仅仅关心身高、体重,如果超过标准身高、体重就满意,如
果没达到就特别担心。但是孩子的体重,比起喂养方式的优劣,它更取决于先天的代谢类型,
饭量小的孩子,即便很结实,他的体重也轻;能吃的孩子,他的体重虽重,但未必就不得病。
人生活的目标并非是为了达到某个体重和身高,而是在于拥有某种技能。婴儿也一样,关键
在于他已经会做什么了。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保育园,都要用标准的语言,清楚地对孩子打招呼吗?母亲和保育
员签定了使用一样语言的协议了吗?婴儿已经能说“饭饭”了吗?如果婴儿还不会说“饭饭”,
是因为保育员给孩子喂饭时,没有说话的时间,还是1 个保育员照管着几个孩子呢?孩子说
话晚,是否因为他很疲劳,到家后马上睡着了,没有时间同父母接触呢?如果是那样,是否
由于在保育园午睡不足而疲劳呢?如果有让婴儿充分睡眠的午睡室,情况是否就不一样?如果
因为有大孩子吵闹,婴儿不能入睡,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月龄的婴儿,多数还是每天小睡2 次,睡眠次数、时间是不能做统一规定的,每个
婴儿有着个体差异。孩子的保育园生活,最好是适合孩子的必要睡眠次数和时间。午睡醒后,
孩子是否精神,是否活泼,保育员应逐个确认,有的婴儿睡眠不足2 个小时,就打不起精神,
有的睡眠1 个小时就足够了。孩子玩累后,要告诉孩子,与其1 个人先睡,不如等待大家一
起午睡,让他有午睡的意识。
在保育室午睡时,还要重新铺床。保育员哼唱催眠曲,最好是经常唱的那首,这样能条
件反射地让婴儿睡觉。婴儿的人数若是3~4 名,保育员还可以一边小声地唱歌,一边在婴
儿的被子上轻轻拍抚。人数多时,可用八音盒或磁带,也是放相同的曲子。睡衣选择舒适宽
松的为好,等到再大一点,小睡变成1 次的时候,人人都换上睡衣,一起说“午安”。也有
的婴儿好动,每天只能小睡1 次,这样的孩子,可以安排在别的地方安静地玩耍,为了实施
这个做法,每个班需有2 名保育员。
有的母亲反映,孩子很晚还不睡觉,实在让人头痛,希望保育园缩短午睡时间,这时保
育员要仔细询问一下孩子晚间的情况。如果父母为了看电视,想让孩子9 点就睡觉,那仅仅
方便父母。如果孩子想和很晚才回家的父母一起玩耍才不肯睡,就应该尊重孩子的立场。能
和父母玩到11 点,即晚上11 点睡,早上7 点起,也是可以的。这种情况要持续下去,就要
充分延长午睡时间。如果婴儿和父母玩耍时间已经足够多了,可是很晚还不肯睡,让人为难,
才可缩短午睡时间。保育园只顾自己方便,不管家里情况如何,一律让孩子长时间午睡的做
法也不可取。
为了减轻母亲负担,让她们尽量少洗尿布,保育园应该定点让婴儿大小便。如果目前还
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就要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婴儿室旁边的厕所冷还是因为便盆太少,或
者是因为母亲在家里没有让他定时小便。
如果婴儿目前只是饮牛奶、喝米粥,尚未开始吃米饭的话,其原因是什么?是否由于患
了“秋季腹泻”,就只好供给流食,若是那样的话,就得追究一下保育园内“秋季腹泻”的
预防措施如何。如果最初1 名婴儿感染“秋季腹泻”时,没有医务室来实施隔离,因而造成
“秋季腹泻”流行,那必须设置医务室。厚生省的保育园规定细则中的“最低标准”,就含
有设置医务室这项。如果保育园并未得到配备保健医生的预算经费,设置医务室恐怕很难做
到。
有的孩子由于“水疱疹”休园,必须往返于医院,因此走路练习进行得较晚,这时保育
园就应该反省一下“水疱疹”的预防措施是否完善。如果园内设有浴室,每个孩子都能洗澡,
或许能够避免“水疱疹”等病的流行。
有的婴儿不喜欢穿鞋,往往是因为家住公寓楼上,根本没有庭院,不能穿鞋造成的,
那么在园内就更应该穿鞋练习步行。如果园内的庭院窄小,没有练习步行的空间,那么就得
建造1 个婴儿专用庭院。
322.早晨的望诊
早晨,保育员在迎接婴儿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神色,如果怀疑某婴儿有病,尤其是传
染病,就不要让她(他)留在保育园。这时保育员能看到的只是婴儿的表面状态。我们把这种
只看一眼就判断是否有病叫做望诊。要想达到那样的了解程度,保育员必须每天都要观察孩
子。看惯了每天来园的婴儿,今天稍微有些反常就会立刻发觉。不把孩子托付给保育园,母
亲就不能上班,因而有些母亲,并非出于恶意,明知孩子稍稍有些反常,心里却希望婴儿在
保育园期间会好起来,便默不作声地将孩子送到保育园。保育员在同母亲打招呼时,可以询
问一下“今天早晨孩子也同往常一样喝牛奶了吗?”如果回答说,只喝了一半,或根本没喝,
那么婴儿肯定是哪儿出了毛病。有时摸一下孩子额头就知道是否发热,但这种做法不准确,
应该当场量体温,如果发热,就应请母亲带去看医生。如果看见孩子眼角和睫毛上粘着眼眵
要问:“是不是早晨眼皮粘得很紧,不好睁开?”如果是这样,多属于“流行性角膜炎”。
经常流口水弄湿衣服的孩子,如果今天一点不见口水也可能是生病了,也应测量一下体
温。发现孩子面部、头部出现疹子,要想确定是湿疹还是传染病,非熟练医生是很难做到的。
但对有经验的保育员来说,疾病的预测,有时并不那么困难。
如果了解到这孩子的哥哥,因患水痘或麻疹正在休息,就应从其发病首日开始计算,一
般经过两周,估计是潜伏期结束的日期,如果这孩子的额头、头皮上发现有小红疹子或水疱,
那就确定无疑是水痘了(见581 水痘)。了解到哥哥患水痘了,那么从12~13 天起,早晨的
望诊就要格外注意。根据情况,可给孩子脱光衣服,看胸腹部是否出疹子。发现水痘样的疹
子,就必须看医生了。如果患的是麻疹,在出现疹子之前,会有打喷嚏、咳嗽、发热的症状。
因此,从这孩子的哥哥患麻疹首日开始数到第10 天时,早晨就要注意观察这孩子是否咳嗽、
打喷嚏或发热。稍不留神漏诊了,3~4 天疹子出现。这样一来,在这3~4 天期间,误以为
是感冒的孩子,就会把麻疹病毒传播给其他婴儿。
保育员还应该了解疾病的季节性。初夏流行“口腔炎”和“手足口病”;入秋则多见“水
疱疮”;晚秋则开始出现“秋季腹泻”。有关以上这些疾病的章节要认真阅读一下。如果掌握
每个季节疾病各自不同的症状,就可以及时将婴儿的病状通知母亲,以便及时治疗。
1 岁到1 岁半
这个年龄的孩子
323.从1 岁到1 岁半
过了周岁生日的孩子,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敏感起来,也能分辨清楚父亲母亲的声音
了。晚上听到父亲回来时的叫门声,孩子会转向门口要过去。一觉醒来听到母亲在隔壁房问
里与客人说话,孩子会大声哭叫,希望母亲回到自己的身边。也知道了音乐,特别是乐感好
的孩子,到了1 岁半就可以哼哼像歌似的曲调了。看东西的能力也增强了,有的孩子,即便
是掉在地上很小的东西也能把它捡起来。也能看晚霞、明月和目送空中的飞鸟,孩子们对周
围的感觉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孩子身体的活动能力也与日剧增,在周岁生日时能走上二三
步的孩子到了1 岁半,走起路来就相当快了。周岁前就会走路的孩子和周岁过了二三个月才
会走路的孩子,在1 岁半时的走路方式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虽然不管是哪一组孩子都还不会
跑,但是可以向后退着走路,也可以上台阶了。虽说如此,还是有不少孩子周岁时不会走路,
但自己会坐着的孩子,到了1 岁半之前就都会走路了。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当母亲的最担
心的事情之一就是O 型腿。孩子两脚并拢站立时,两膝关节不能合拢而出现缝隙。其实这
是生理性的,不同的孩子之问差异也很大,不过从出生到1 岁半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是O 型
腿,而到了1 岁零7 个月左右就开始逐渐变直,到了2 岁左右又变成了X 型腿。X 型腿就
是把两膝关节靠拢的话,两条小腿就分开合不上。这种情况完全消失,即让孩子站立后膝关
节之间、小腿之间都能没有缝隙,要等孩子长到4~7 岁年龄段。踮着脚尖走路的孩子很多,
这也是正常的。
过了周岁以后,手也渐渐灵便起来了,给孩子蜡笔或万用笔的话,孩子会在纸上乱画起
来。汤匙也渐渐用得像样起来,也能自己端着杯子喝水了。自己1 个人坐到椅子上和从椅子
上走下来的动作都利落起来。但是,还不会攻击自己所讨厌的对象,还不懂得敲击和投掷东
西。
孩子尽管能够充分感觉自己周围的世界,却不能充分保护自己,孩子内心对所发生的不
愉快事情产生恐惧也是自然的。我作为小儿科医生深柑体会,1 岁到1 岁半的孩子,恐惧心
理最强。都说孩子因记着打针时的情形而害怕医生,但过了1 岁的孩子就是不给他打针,只
要看到医生也会害怕得直哭,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家长们感觉敏锐的家庭中的孩子,恐惧心更
强。与其说是教养问题,倒不如说是孩子的性格问题。
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害怕发声大的东西,如电话铃声、电器蜂鸣声、汽车喇叭声、喷气
式飞机声及汽车的前灯等。有的孩子洗澡时母亲用热水浸湿头发就怕得要命、哆哆嗦嗦。有
的孩子睡醒后发现母亲不在身边,怎么哭母亲也不回来,这“事件”发生以后,孩子就极度
恐惧,只要看不到母亲的身影,就怕得要命,总是缠在母亲身边,寸步不离母亲左右。
战胜不了恐惧的孩子就靠缠着母亲来安慰自己,大多数孩子在1 岁半左右出现这种情
况。因此,这个时期孩子母亲要注意平时不要吓着孩子,这非常重要。一旦吓着了孩子,孩
子会总是缠着母亲不能自立。要知道育儿最重要的不是增加孩子的体重,而是培养孩子能够
独立的人格。
1 岁到1 岁半的这个时期,要充分保护好孩子,不能让孩子受到惊吓。如果孩子不受惊
吓、在祥和的环境中成长,加之补足运动所需的体能,他就会对自己的力量拥有自信,即使
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不会吓得逃之夭夭。
对于敏感的孩子,母亲要特别细心。领孩子到医生那儿注射是最要不得的做法,也不能
让孩子看害怕的东西或强迫孩子听害怕的事情,千万不要认为那是对孩子的锻炼(见331 不
要吓唬孩子)。
与保护好敏感的孩子使其免受惊吓一样,也要保护好好动的孩子使之免受事故之灾。好
动的孩子有着不同一般的好奇心,爱探险周围世界,他们看有高处就爬,有稀罕的东西就往
嘴里放,看到奇形怪状的东西就摸。由于好奇心强,他们或从阳台上掉下来、或吞下硬币卡
了嗓子、或摸了电熨斗烫了手。所有事故都一样,如果母亲事先考虑好防范措施就可能避免
发生(见333 防止事故)。
这个时期的孩子与周岁前的孩子相比,其区别就在于会说的话增多了。到了1 岁半左右,
大多数孩子能数10 个数了,也会说“爸爸”、“妈妈”、“笛笛”、“汪汪”、“喵喵”、“再见”、
“是”等词。他们最快、最容易记住的是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的名字,如把忠司君叫成“忠”、
把美代君叫成“美”。当然就是到了1 岁半,也有很多孩子只会说“妈妈”、“笛笛”。我们知
道,这时的孩子应该说出更多的话来,尽管如此,也不要以此就认定这样的孩子智力发育迟
缓。母亲如果因为孩子不吃代乳食品而急得焦头烂额,而忽视了与孩子的对话练习,孩子就
没有了学习说话的机会。
电视是使孩子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之一。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的工具,自己要传达给对
方的情感,要靠语言表达。母亲在让孩子掌握语言之前,必须与孩子有感情的交流。孩子虽
然能够叫出电视中演员的名字,但那不能说是心与心的交流。孩子每天只看电视的话,就会
使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电视中播放出来的画面和声音,孩子不会产生自己要说话的愿望。所
以,如果孩子整天只是看电视,到任何时候也不能会说话。为了达到母子心与心交流的目的,
不能把孩子关在家里,要领孩子出去散步,在散步中所看到的人和事,都可以拿来当话题与
孩子会话。
到了这个年龄的孩子,感情的表达也丰富起来了,高兴的时候会放声大笑,生气的时候
也闹得很凶。有的孩子生起气来不让大人抱,抱他的时候拚命向后仰,简直就要翻过去;若
是在地板上,他会使劲跺脚来表示愤怒;特别是脾气大的孩子,有的竟哭得憋紫了嘴唇,甚
至抽搐;有的孩子一旦哭起来就久久不能停息。不管是哪类孩子,都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
取决于孩子的个性(见329 孩子撒娇不听话)。
这个月龄的孩子,晚上上床睡觉多数都在9 点左右,而一般起床时间也多在早晨的八九
点钟,若父母即使是早早就被孩子吵醒也毫无怨言,孩子也能像从前那样晚上7 点睡觉,早
上6 点起床。在这个月龄的孩子中,每天只睡1 次午觉和每灭要睡两次以上的孩子各占一半,
睡眠时间也因人不同而长短各异,能睡觉的孩子可以睡2 个小时以上。
这个月龄的孩子,如果说在睡眠方而的异常现象,就是孩子半夜起来玩。如果是周岁前
的孩子,把他放到床上,关掉电灯,一般孩子就能人睡。而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睡到半夜
里起来这儿走那儿走,还会把玩具拿出来1 个人玩起来。发生这种事,是因为孩子白天没能
到室外玩,活动量太少,孩子能量没释放出来的缘故。
孩子一过了周岁,与大人们一日三餐都一样吃饭的孩子增多起来,一般都是早餐吃面包
或面条,午饭、晚饭吃米饭。如果母亲是个不太喜欢吃米饭的人,那么孩子也每天只吃一顿
米饭。在代乳食品的食谱中写着孩子应该一顿吃1 碗半饭,但毕竟那么能吃的孩子太少了,
如果吃那么多的饭,鸡蛋、鱼、肉等这些剐食就吃不下去了。因此从营养学角度讲,我们并
不希望这样。这个时期的孩子不是很喜欢吃饭的,大多数孩子只吃儿童碗的一半或1/3 左
右。强迫不想吃饭的孩子吃饭,把孩子放到饭桌前的椅子上,孩子会想:“又是强制性地增
加营养啊”,于是他会逃离饭桌。为了孩子吃饭不惜花上1 个小时的母亲,大凡都是无论如
何也要让孩子吃光碗里的饭的意识很强的人。没有必要认为孩子过了周岁就得断奶,甚至把
牛奶改为每天1 次,不太喜欢吃鸡、鱼、肉的孩子,如果不多喝牛奶(市场卖的牛奶就可以)
来补充,就会导致动物性蛋白缺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去花1 个小时之多的时间让孩子吃饭,而应该让孩子吃上二三口
饭就喝牛奶或吃副食,只花20 分钟的时间就吃完饭,剩下的时间就用于身体的锻炼。
在1 岁到1 岁半这个时期,发育早一些的孩子已经能对付着拿筷子吃饭了,多数孩子是
使勺子,孩子往往夺下母亲伸过来的勺子自己往嘴里送。有的孩子因为使不太好,就用手去
抓,结果弄得满手都是饭。喜欢清洁的母亲,特别不喜欢把饭弄得到处都是,讲究礼节的母
亲说不能让孩子养成用手抓饭的习惯,结果她们不让孩子自己拿勺子吃,总是她们喂孩子。
但是,为了让孩子能自己愿意吃饭,就必须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一般都是把饭捏成饭团让孩
子拿着吃(注意要洗干净手),母亲只帮孩子夹副食、蔬菜。吃饭对孩子来说应该是快乐的,
若像饲养家禽那样,只考虑它的营养价值就会失败。
晚上哄孩子睡觉,给孩子吃母乳的母亲往往会被保健人员提醒到:“还给孩子吃母乳呀,
不断母乳可不行呀。”但是,如果只是白天午睡时喝1 次,饭吃得也不少,孩子发育也健康
的话,就没有必要放弃能增强母子感情的、午睡前孩子喝奶的快乐。不会因为睡前喝了奶,
孩子的牙齿排列就会受到影响。
这个时期孩子的排便训练,已经取代了周岁前断母乳时的重要地位,而占据着母亲的全
身心。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没有什么比排便更具有个体差异的了。发育早一点的孩子,如果
在是温暖的季节,不论大便、小便都能告诉母亲,但毕竟这样的孩子比较少。孩子母亲应该
在不太冷的季节里,大体预测一下孩子的排便时间,在差不多的时候把孩子放到便器上。但
是,周岁前能老老实实坐在便器上小便的孩子,过了周岁以后就不愿再坐到便器上的情况特
别多。特别是正月里出生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儿(见327 排便训练)。
如果是恰逢夏季满1 岁半的孩子,就干脆让他脱掉长裤只穿短裤即可。第1 次孩子往往
都在尿湿了短裤以后才告诉母亲“嘘嘘”了,但多数都能在下次尿之前就喊母亲说要“嘘嘘”。
然而,尿急的孩子却总是来不及告诉母亲,热衷于玩耍的孩子也不能及时告诉母亲要小便。
大便便出来要需要很长时间的孩子,可以坐便器。
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们注意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比预防疾病更重要(见333 防止事
故)。幼儿急疹锐减,1 岁半以前的孩子经常发生“秋季腹泻”(见289 秋季腹泻)。大部分突
然发热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冬季的感冒,夏季的着凉)。
324.孩子的饮食
1~2 岁期间,孩子体重只能增加2 千克左右,那么是不是说1 岁到l 岁半的孩子就能恰
好增加l 千克呢?未必如此。往往在炎热的夏季里,孩子体重几乎没有增加,而到了秋天凉
爽起来后体重会突然增加。
孩子过了1 周岁,几乎可以与成人吃一样的饭菜了。但每个孩子的饮食情况是有明显差
异的,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总的来说,这个月龄的孩子不太喜欢吃米饭,只有极少数能
吃的多的。听到母亲说她家的孩子很能吃,而不太能吃米饭的孩子母亲就担心。那么我们来
比较一下能吃的孩子与不能吃的孩子,他们每天的饮食情况。
能吃的孩子
9:00 面包2 片、牛奶200 毫升、奶酪、苹果
12:00 米饭2 碗、整个鸡蛋1 个、香肠、蔬菜
15:00 饼干、鲜牛奶200 毫升
18:00 米饭2 碗、鱼或肉、蔬菜
20:00 牛奶200 毫升
不能吃的孩子
8:30 牛奶180 毫升
10:00 点心少许
12:00 米饭几勺、香肠、鸡蛋
15:30 牛奶180 毫升
18:00 米饭几勺、鸡蛋糕、鱼、西红柿
21:00 牛奶180 毫升
能吃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很能喝奶,周岁生日时的体重能达到10 千克;不太能吃的孩
子,从婴儿时期就喝奶很少,从来没喝光过1 奶瓶的牛奶,而周岁时的体重也只有8 千克左
右。所有的孩子母亲都是一样,对孩子的饮食特别关心。在这里,我们不能认为是他们的喂
养方法或是调制方面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孩子的食欲强弱的不同罢了。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1~2 岁的孩子每天要按1 千克体重2 克蛋白这种比例(其中一半应
为动物蛋白)给孩子配食。不太能吃的孩子也能以他自己的方式成长起来,大概也是因为牛
奶和鸡蛋相对摄取的较多之故。
如果认为孩子是因为喝牛奶才不吃饭,而把牛奶改为每日1 次的200 毫升,那么,这个
孩子就是吃上两碗饭,其必要的蛋白也会变得不足。这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特定的
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恰恰存在于鸡蛋、鱼、肉、牛奶等动物性的蛋白质中,而在米饭、面条、
面包中却含量很少。因此,饭量小的孩子要生存下去,就得多喝牛奶,多吃鸡蛋少吃饭,这
才是合理的饮食方法。
我们知道,孩子大体上只吃身体所必需的东西,选择某个时间,让孩子集中精力,只给
他吃他喜欢吃的东西,孩子会吃得很好的。为了防止孩子在吃饭过程中玩,在只与母亲两个
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要把孩子放到椅子里。晚上孩子是否能与一家人在团聚的气氛中围着饭
桌集中精力吃饭,要看父亲的本领了。
很少与孩子一起吃饭的父亲,偶尔看到孩子吃饭就会说再多吃一些。这个年龄的孩子,
比起米饭,我们更希望让他多吃些鸡蛋、鱼、肉、鱼酱、香肠等含动物性蛋白的副食。如果
这些副食也吃得很少的话,就要用牛奶补充。
一般1 岁半左右的孩子,习惯于每天喝两次牛奶,早饭吃面包,午饭、晚饭吃米饭的较
多。但不太吃米饭的孩子,最好每天喝3 次牛奶。白天喝牛奶的时候,最好不用奶瓶,而用
杯子给孩子喝。但是,这个月龄的孩子还离不开奶瓶,他们喝茶可以用杯子,但喝牛奶、奶
粉却一定要用奶瓶喝。用奶瓶喝牛奶有两个方便之处,一是不用担心牛奶会洒出来,二是晚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