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出路

陈振林(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书名】出路出路
【作者】陈振林
【类别】其他
【状态】连载
【更新】2012-06-15已更新至6章
【本册章节】第1-6章
【简介】一个人的人生出路到底在哪里?一个读书人的出路又在哪里?我听我爷爷讲过他的经历,我用我手中的笔写下他的经历。一切,请我让手中的笔来告诉你。出路,其实就是一种人性的复苏。
我的爷爷郭义平,经历了逃命、读书、入匪、革命、归隐、正义、被杀的复杂人生……

---开始阅读---

[1]第一章 逃命求学

动乱的年代,一个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我的爷爷是个读过书的人,他是一个侵华日军军官的朋友。家仇与国恨交织,风风雨雨中,他总在寻找自己的出路。我听我父亲讲我爷爷的经历,我用我手中的笔写下我爷爷的故事。出路,其实就是一种人性的复苏。出路,其实只是一种不屈服于命运时最真实的生活。
作者简介:陈振林,平淡为文,真诚待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入围“中国小小说50强”。在《读者》《北京文学》《短篇小说》《百花园》《新青年》《小小说月刊》《芳草》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560多件;出版有诗集《青果》、文集《风,轻轻地吹》、小小说集《锋利的刀口》和《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现为湖北省某一重点高级中学教师,《翔宇教育报》、《荆江文学》杂志兼职编辑。
我的博客:
出路
陈振林
子夜时分,四下里一片沉寂,一点声音也没有,仿佛一切都被这夜的一张大口给吞灭了。庙头沟也沉睡在这夜色里,死了一般。庙头沟是个大村庄,足有五百多户人家。村头有条沟,一年四季环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似乎讲述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只有一户人家的灯还没有熄。一盏油灯,鬼火一般在跳动着。主人郭子开,黑着一张脸,来回地踱着。旁边坐着内当家王香枝,时不时地抽泣着。对着神位,跪着一个人,是郭家十八岁的独子郭义平,头低着,眼光放出一道道的光来。
“爹,娘,让我出去和狗日的张三远一家拼了!”郭义平大声嚷道。但立马让他爹给按了下去。
“你已经闯下了大祸了,你知不知道啊义平?”娘的声音也提高了很多。
“小子,你懂不懂,胳膊怎么拧得过大腿呢?”爹加重了语气。要知道,这张家可是个大户人家,大儿子早就出去闯荡江湖了,听说前两年就做了部队的团长。张家的女儿在北平念书,是满脑子的新思想。家中有着大院子,有着大粮仓,养着几十号家丁,老爷张少仁是个让小孩子睡不着觉的狠人物,家中小少爷张三远是个读不了书却出了名的富家公子哥儿。
就在前两个时辰,张家大少爷张三远至村子东头的李二海家去收租,李二海家是穷得丁当响的,这多年来的地租自然是拿不出。就在李家大门口,张大少爷一把搂住了李家十六岁的女作李花花,李花花大声地叫喊,李二海早就被张家的狗腿子给按住了。张三远就要解开花花的衣裳,上衣扣子全给拉开了。郭义平正拿着弹弓在练习打鸟儿玩,见了这情景,弹弓一拉,嗖地一响,正中张三远的右眼,鲜血直流,“哇”地一声倒在了地上。郭义平拔腿就跑,一气儿跑到了家。张家的狗腿子望着郭义平的背影大声叫道:“谁?这么大的狗胆敢动我们家少爷!”但郭义平不是不知道,大地主张少仁家会立刻查出这使用弹弓的人的,一定会查出是他郭义平的,也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郭义平一回到家就告诉了爹娘。当爹的郭子开也知道,这心狠手辣的张家一定是不会放过义平的。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一声比一声激烈,郭子开知道是张家的人来了。
“再不开门,我们就要砸门了!”是张大老爷张少仁的声音。郭子开对着内当家王香枝使了下眼色,王香枝知道是让她去开门,让她想办法拖住张家的人,他郭子开这会儿会想出个办法来。
王香枝慢腾腾地向门口走去,嘴里说着:“谁啊,这半夜三更的?”还没等王香枝拿开门拴,外面的力就将这门拴给挤了下来。
大老爷张少仁穿着长衫戴着瓜皮小帽,气势汹汹地立在门口:“你家崽子义平呢?”
“哎呀我的大老爷,我和我们当家的也正在愁啊,今儿个一整天没见着这小子的影儿,又不知跑到哪儿去野了,您是有我家小子的信儿了吧?”女主人说。“你这是在骗我!”说着张老爷手一挥,就有三四个家人跑进了郭家,他们开始了大搜查。女主人的心在半空提着,这会不知会出个什么事儿呢。一袋烟的工夫过去了,搜查的家人们都出来向张大老爷汇报:“老爷,没见着人影。”“老爷,只看见了郭子开在家。”话音未落,男主人郭子开从后屋里走了出来,嘴上衔着袋烟,一阵阵烟从他口中冒出,似乎,有火从他的眼中现出。
“走!我们走!我们还会来的。”张老爷又一挥手,和他的家人们消失在夜色之中。屋子里的女主人这才松下一口气来,她进后屋去,想着要给当家的倒碗水来。后屋里用来装谷子的木桶不见了,她也发觉,她心爱的儿子也没找着。
她将一碗水递到当家人手中,眼睛一动不动地望着他。当家人喝了碗水,轻轻地说:“义平走了,坐着咱家的木桶漂过了屋后的庙头沟,走了……”
坐在木桶在的郭义平就是我爷爷。我爷爷的爹娘后来好多次暗地里说:要是不让义平坐着木桶逃走,一定会让那张少仁张老爷给打死。这个木桶,我曾在我的乡下老家找过,没有找着。我的父亲说,文革那会,让人给找出去烧了,成了一捧焦炭。当然,那焦炭我也是没有见过的。
我爷爷不是共产党员,但有一次我在《利沙县志》上查资料,居然无意中查到了我爷爷的名字,还有很长一段的资料介绍。我想,我的爷爷当年一定是很出名的人物了。
小城。
街上到处悬挂着日本的太阳旗,不时有日军的三轮摩托“嘟嘟”地驶过,肆无忌惮一般。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街上的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走着,他们担心着,自己可能随时会失去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一个瘦小的身影在街头来回地走着,在一个小面铺前,一阵面条的香味留住了他。他实在是太饿了。面铺老板的目光就停在了他的身上:“小子,多大了?想吃面了不是?”
瘦小身影没有说话,他无力地点了点头。“那你就留在我这儿,前前后后地跑下堂,吃和住,我替你包了。”面铺老板又说。
瘦小身影睁了睁眼睛,看了看面前这个面铺老板,他知道这个老板的长相是不坏的。“我姓郭,你以后叫我郭叔好了。”他说着,推给瘦小身影一碗面条,大大的一碗。
瘦小身影拿起筷子,夹起大大的一束,就往口里送。边吃边含糊不清地对着老板说:“叔,我也姓郭,我叫郭义平,您……就叫我义平吧。”
一大碗面条吃完,郭义平就来了精神,在这小面铺跑前跑后,开始忙乎起来。这些天到处流浪,他太需要一个家了。
十多天了,郭义平在这个“来一碗”小面铺里,也算是习惯了自己的生活,因为肚子里总算有点东西可以填进去了。来吃面条的人并不多,这年头,能吃得上面条的人本来也不多了。昨天郭义平看到,一家父子三人来这儿叫上了一碗面,三人一人一口,将面汤都喝了个精光。
“义平,客来了……”是郭叔在叫他。
一阵三轮摩托车的轰鸣后,进来了三位客人。一个日本军官,两个中国人。日本军官身材矮小,估计不过三四尺高,比面馆的桌子高不了多少。但那眼神,像一只鹰。两个中国人,一个是翻译,白白胖胖的,戴着眼镜;一个是保镖,个子高高,孔武有力,一支枪从不离手。
郭叔走到灶边,这下他是要亲自做面条了。下锅,调味,一下也不马虎。一会工夫,面条盛进了碗。郭义平正要去端,被一双大手给拦住了,是那高高的保镖。保镖双手端过一碗面条,蚁行一般,呈到日本军官的面前。但就在日本军官接过面条的一刹那,碗一斜,汤水很机灵地溜进了日本军官的衣服袖口。很快,“啪”地一声,日本军官粗短的手指已经飞上了高大的中国人的脸。又是一顿叽哩呱拉的日语,高大的保镖忙不迭地点头。很快,两个中国人,白白胖胖的翻译抬过日本军官的右手,高大威猛的汉子小心地牵过日本军官的左手,对着那脏脏的袖口,他们迎上自己的嘴唇,一下一下地舔起来。那些汤渍,又很识相地被吸进了两个中国人的口里。
日本军官哈哈大笑。两个中国人也笑了。
郭义平不想笑,他笑不起来。
“狗!”郭义平大声地说。
日本军官拿起手中的军刀,指着郭义平,又是一阵叽哩呱拉。白胖翻译又是一顿点头,还用手指了指门口坐着的一条大黄狗,郭叔知道大概他是在为郭义平的话做另外的解释。那是郭叔用来看家的一只喂养了十多年的狗。高个子中国人拔出手枪,“叭”地一下,大黄狗栽倒在了地上。郭叔一惊,日本军官又哈哈大笑起来。
郭义平摔坏了个条凳,走进了里屋。
又一阵摩托车的咆哮,吃面的人走了,留下一阵青烟。
大黄狗躺在面馆前,口张得大大的。浑身的毛根根直立着。郭义平走过去,抱住了大黄狗,呜呜地哭了起来。
郭叔再叫郭义平做工的时候,郭义平不情不愿的样子就显现了出来。这一天吃面的人还算有几个,郭叔又叫郭义平,郭义平大声叫道:“我不做了,我想读书,我想读书,你知道不?郭叔?”
就在吃面的人笑着说:“呵,个跑腿的还想读书,你吃的都没有哩。”笑的人就更多了。
一个穿着长衫的人走到了郭义平面前,摸了摸他的头:“几岁了?”
“二十。”
“是怕做苦力吧。”
“不,我想读书,读书才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读过书,我爹在我只有五岁的时候就让我读了好多的书。”郭义平一脸地严肃。几个正吃着面条的客人立住了,手中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

[2]第二章 寻找力量

第二章寻找力量
在这座小城,她的腹地,有座小山,名千秋山。小山不高,却生长着满山的千年古木,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正因了这座小山,让这座城有了成熟女人般的风韵。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几尖屋角。这就让这座山更有了生气。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所不能。”小山的雾气还没有散去,早已传出了琅琅读书声。
穿着长衫的先生坐在教室外边,学生们在教室里自由朗读着自己喜爱的诗文。这是学生们的自由时间。郭义平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正拿着一本《论语》,用心地记背着。穿长衫的先生是董必方,似乎,他在面馆里看到了郭义平这小子的骨气。
一年多了,郭义平一次也没有回到过庙头沟自己的家。但他一有机会就打听着关于他家乡的消息。那一次,父亲郭子开将儿子郭义平装进了装谷子的木桶,慢慢地漂过庙头沟,他郭义平才躲过了这一劫。但是,听老家来省城办事的东平哥说,张家老爷张少仁来了三次后,还没见着郭义平,就恼了,两枪将郭子开的双腿打断了,成了瘫痪。郭义平就想往家中赶,让郭叔给拉住了,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郭义平才慢慢静下心来。后来又知道,因为爹瘫痪了,娘一个人下地做活,忽然就死在了地里,人们都说,是那坏家伙张三远指使人干的。听到这个噩耗的时候,郭义平精神全崩溃。他连夜回去,但却被邻居二根叔硬生生地撵了回来,说张家的人就守在近处,只要他露面,就会被打死的。他立马就回到了省城,他真是觉得自己太窝囊,他真连一个女人都不如啊。他只觉得,现在的他太需要一种力量了。一种活下去的力量,一种打击仇人的力量。
郭义平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太单薄了,他必须团结更广大的力量。董先生在面馆里将郭义平找来读书,郭义平知道这是能够积聚力量的方式。人从书里乖,他郭义平在书上学到的知识不少,算是一种力量。还有那些同学,也算是一种力量。但也不是,郭义平觉得他们真不是一种力量。有几次,课后的时候,郭义平就问要好的同学刘清平和杨华:“你们怕死吗?”两人摇了摇头。郭义平就又说:“不怕。那好,咱仨到我老家庙头沟去一趟,打死那张家一家欺人太甚的东西。”那两人就没有了话语。郭义平也就长长地泄出了一口气。
这样的话郭义平也向董先生讲过,董先生沉思了一会,口中吐出一阵烟幕,说:“你要的这种力量迟早会有的。”但是郭义平不懂,他根本不懂董先生说的什么。
董先生走进教室,用戒尺在讲桌上轻轻地敲了敲,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郭义平,背《岳阳楼记》的末段与先生听听。”董先生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与谁归?”
“错了错了,应该是吾谁与归。”一个女生的声音从角落里响了起来。
“张四玲同学,真不愧为师之高足也。妙!妙!”董先生连连称赞。
“再请对诗句,有情芍药含春泪。”董先生又出题。
全班二十多人顿时没了声音。
“无力蔷薇卧晓枝。”有声音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请对。”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又有一个声音。这是郭义平的。
董先生捋着长长的胡须笑了。他接着安排了上午的学习任务,背诵贾谊《过秦论》。郭义平知道自己又要加足马力了。因为,他下午还得到郭叔那去跑堂,这是董先生安排的,上午上课,下午务工。上课的钱当然不用郭义平交了,郭义平到郭叔那做做事,一来郭义平的生活有了保障,二来也是为了让郭义平多多锻炼,多多接触社会。
郭义平要下山去帮郭叔忙了,习惯性地朝后面瞟了几眼。他是在看常常和他拌嘴的张四玲。他看她时,他发觉她也在看他。这个时候,他就不敢看了。
她的嘴角在笑的时候真是好看,比林黛玉还要好看。郭义平常常在自己心里偷偷地说,生怕人家听到似的。
就在郭义平要离开教室的时候,张四玲走过郭义平的身边,冷不防地递过一张字条。郭义平知道,这是张四玲专门写给他的。听说,张四玲是个大小姐,人家书读得多,道理也懂得多。有空的时候,张四玲都会用纸条写几句话写给郭义平看看。
每次收到字条就是一次幸福。郭义平自己说。张四玲就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哩。郭义平在自己心里幸福地享受着。
揣着字条,郭义平一路小跑,不到半小时就到了郭叔的面馆。今天天很阴,来吃面条的客人少。侍候了一个客人后,就没有什么事了。郭义平幸福地从口袋里摸出了字条。今天字条上的字很多,写到了抗日战争形势,郭义平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生怕漏掉了一个字。他知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要胜利了,日本鬼子在做最后的反攻。这是炎黄子孙的好消息。字条的最后,这一次张四玲还署上了名,一个字“玲”。郭义平在心里一震,他知道这个字的份量了。
好几次,只有郭义平和张四玲两人在一块的时候,郭义平的心就跳得更剧烈的,他知道这是喜欢上了人家姑娘的原因。郭义平想要说出口,就是说不出来。每天,一来到这座小山上,第一想见到的人就是张四玲。张四玲哪天没来,他郭义平就像没了魂一样。张四玲呢,也真和郭义平有缘分一样,两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班上的刘清平和他们两人开过玩笑:“几时呀,我们想着喝上你们的喜酒了?”郭义平就笑个不停,张四玲就追着刘清平打个不停:“日本鬼子不走,我是不会结婚的。”
可日本鬼子什么时候能走啊?
这一天下着小雨,同学们照常早早地来到了教室,背着自己还没能背下的诗文。董先生来得有点迟。脸色和天色一样,阴沉着。同学们的读书声也小了许多。董先生没有敲课桌,沙哑地说了声:“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董先生开了头。同学们也跟着一起背。
“大家再和我一起背《少年中国说》。”董先生又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猛然,“叭”地传来了枪声。董先生说了句“日本人来了”就忙着让同学们撤退。山后有一条小路,平时走的人少,就成了这时大家后退的路。路很窄,每次只能一个人下。
“女生先下,男生断后。”郭义平大声地说。
果然,正如董先生所料,围上了一大队日本兵。断后的董先生、郭义平,还有刘清平和杨华,被日本兵捆了个结实。
“你们的……反抗大日本皇军……大大地坏……”矮矮的日本军官吼叫着。郭义平认识,这就是常到郭叔那吃面条的日本军官。他想起他叫山本太郎。
“太君,抓住了四个。”白白胖胖的翻译伸出四个白白胖胖的手指头说。
“带……走!”山本太郎艰难地吐出了两个汉字。
日本宪兵司令部。
山本亲自审问抓来的四个人。从四个人嘴里说出的是同样的话:“我们在读书。你们不让人读书吗?你们日本人不也在日本教人读书识理吗……”
“关进牢房!”孔武有力的汉子大声叫道。他叫李横,三年前乌龙山上的一个土匪,去年跟上了山本。
“你的……站住。”山本像发现宝贝一样用手指着郭义平,“你的……面条的……做……”郭义平不想理会他,他知道日本人是想让他郭义平替他们做面条。郭义平的头昂得更高。但他从董先生的目光里看出了让他留下的意思。
胖翻译走上前,对郭义平说:“太君让你不进牢房,让你进厨房,你还不干啊?”郭义平不再挣扎,被人推搡着进了厨房。
但既然进了厨房,面条是一定要做的。做好了面条,日本人要吃的时候,都让郭义平先尝尝。郭义平知道这是担心他在面条中下毒。郭义平不是没有想过要下毒,可他觉得时机是不成熟的,再说现在到哪儿去找毒药啊,连包老鼠药也找不到。真是没有想到,在郭叔那儿做了一年多的小伙计,学会了下面条,这下子倒给日本人下起面条来了。他知道郭叔大概在想办法在营救他,还有董先生他们。活着,也得面对现实。下面条,就下吧,当然得把面条下好,做得好吃。
又一碗香喷喷的面条端在了山本的面前。山本又是一番赞叹:“你的,小郭子,面条的好……我的,对面条,大大的研究……”
“太君有研究,有研究……”胖翻译说。
听了这话,山本倒不急着吃面条了,说起了半生不熟的中国话:“人云,魏作汤饼,晋作不托。这里,汤饼,不托,面条之前身。又说,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这是说,面条清毒。好,大大地好……”
郭义平从山本的话语中也听出了一二,想不到这日本人真对面条有点研究,我郭义平会做面条,也读过了些书,竟不知面条的这方面知识。但我郭义平也只是个做面条的,一个想着为自己家人报仇的人,不要去管他那么多了。
山本吃完了大大的一碗面条,抹了抹嘴巴,“你的,过来。”他对着郭义平说,笑嘻嘻地。山本从身后掏出了一把佩剑,双手举过头顶,递给郭义平。
李横走上前,对着郭义平说:“还不谢过太君。这是太君用过的一把剑,现在送给你了,我在梦中想过很多次的,现在送给你了。”
郭义平接过山本递过来的佩剑,对着山本点了下头,算是道谢了。
其实,在郭义平的心里,他有了自己更大的一个计划。

[3]第三章 旧仇新恨

第三章旧仇新恨
日军对庙头沟的洗劫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太阳清晨就张开了他的笑脸,还是初夏,有阵阵的微风吹拂,掠过人的脸,就像用清水洗过一般。庙头沟的人们,下地的下地,看孩子的看孩子。张老爷这个大家庭是不用下地的,他们只管着年底收租就行了。老爷子张少仁拿出了久违的鸦片,就着暖暖的阳光,就想过过这二三月没过的鸦片瘾了。瞎了一只眼的儿子张三远斜着眼看着他老子,手中擦拭着刚买来的壳子枪。屋里屋外,二三十个家丁有事没事地来回地走着,怕有什么意外。
日本人就像是从天空中降下来一样,一下子就飞进了张家大院子。
张家老爷子还舒适地吸着他的鸦片烟。忽然,头就歪在了躺椅上。
“兄弟,有话好……”张三远的话还没说完,一颗子弹无声地穿过了他的胸口。有家丁操起了家伙,想要反抗。冲进了几个日本人,手中的机枪扫射不停,口里还哇拉哇拉地叫个不休。
张家十二口人,家丁二十五人,共三十七号人,全倒在了张家大院内。张家大院,像瓢泼了血雨一样,成了个血海。那血流,一条条地,像章鱼的爪子,没有力,但伸得远远地,一会,那爪子就像又抓了个人倒下了似地。
一把火,冲上了天,张家的大房子成了火把。
日本人走的时候,还带走了村子里的五个女人,其中有李二海家的李花花。就在村子西头,三个日本兵分配到一个女人,排着队,提着裤子,轮流着爬上女人的身体。女人脸上的泪,成了女人们脸上的一朵花。这朵花,被温柔的微风吹得支离破碎。
一个身影,闪进了庙头沟。
他泅水过了庙头沟,上了对岸。跪在了一个几乎没了双腿的汉子面前:“爹,我回来了。”
“回来了就好啊,平娃子。”爹说。
“仇,我给报了。”
郭子开立了立身子,想着要站起来,但就是没法站起来,他黑黑的脸上青筋冒了出来:“你个不是人的东西,还敢回来,我刚听说了,张家全死了,家丁也全死了,花花她们也被糟蹋了。张家人,不是都该死啊,还有,花花她们,你让我怎么向乡亲们有个交待呀……”
郭子开越说越气,想着过来打郭义平,但怎么也够不着。他便抓着什么就扔什么,向郭义平的脑袋上扔去,郭义平也不躲闪。
一会,门口站满了人,隔壁的二根叔说:“平娃子啊,真是你将日本人给带来的?”
郭义平艰难地点了点头。头,垂得更低了。
“你快走吧。我们乡亲们也不为难你,你走得越远越好。你不要再回来了,你已经没了脸面见乡亲们。”乡亲们都指着郭义平说。有人还扔进了一块砖头,差点砸在他的头上。
郭义平起了身,对着自家堂屋的祖宗牌位跪着拜了三拜。转过身,跪着对瘫痪的爹拜了三拜。回过头,对着乡亲们也拜了三拜。又泅着过了庙头沟,上了回省城的路。
日本人早就坐着三轮摩托走了。
夜,黑了下来。郭义平在田野上有一脚没一脚地走着。远处有星星点点的火,不知是灯火还是鬼火。郭义平将单薄的衣衫紧了紧,他感觉到有些冷。
他根本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不是说好让日本人只杀掉张家父子的啊。
这半年来,他郭义平为山本做着最好吃的面条。其实,也就是为着他郭家的仇要报。在郭义平眼里,报仇比什么都重要。宁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为郭家报这个仇。
半年里,郭义平并没有吃什么苦。他的任务就是给山本做面条,然后就是陪着山本,陪他玩,陪他说点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这个山本,中国话说得不是太好,但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倒是很深。他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时候,读过不少的中文书籍。
一次,山本吃完面条。郭义平慢慢地凑上前去,说:“山本先生,日本国强大,但日本国为什么好战呢?好好地不在自己的国家,偏要跑出来打战?”郭义平知道,他虽说只有不到二十岁,山本快四十岁了,但二人好象成了忘年交一样,他们之间说点别的话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山本听了,笑着说:“你们中国,是有这句话,国虽大,好战必亡。但后面,还有半句,国虽安,忘战必危。人类,为了共同繁荣,战争,不可少的。”
这下让郭义平倒没了话。
在郭义平心里,和山本接近,就是为了报仇。这就是郭义平心中的计划,他想借日本人的力量,去为自己报仇,去杀掉张家父子。
现在,仇,是终于报了。日本人也回城了。只剩下他郭义平,像个孤魂野鬼一样,在这田野里晃荡。他又想起花花,曾经被自己从张三远魔爪下救出的女孩,五个女孩,今天还是掉进了日本人的火坑。
郭义平真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了。
牢房中的董先生他们三个人,上个月就出去了,是面馆的郭叔出了钱,请一个英国人出面接走的。当时,郭叔想着接走他们四个人,但是被山本将郭义平留下来了。郭义平,也很自愿地留了下来,连董先生也不明白这个郭义平到底是为了什么。走的时候,董先生又望了郭义平一眼,很是失望的样子,这个眼神,印在了郭义平的脑海中。他们根本不懂我,郭义平在自己心中说。
郭义平又想到了张四玲,这个藏在自己心中的女孩,那和自己争论时一串串的笑声,是自己想吃又还没有吃到的一串串葡萄。张四玲不知在哪里,她还在看些什么书呢?她现在过得还好吧。
远处一盏灯火更亮了,郭义平感觉像是娘的眼睛,在盯着他看。地底下的娘,应该知道他郭义平今天报仇雪恨了吧。
“娘,娘……”郭义平的声音地空旷的田野里回荡,像鬼叫一般。
郭义平醒来的时候,他已经不在田野上了,睡在柔软的被子里。他的身边,站着两个人,郭叔,董先生。他又睁了睁眼,他看到了几十个人,几十个郭叔,几十个董先生。
“你醒了。”几十个董先生说。
“你怎么这么糊涂啊,义平?”几十个郭叔说。
郭义平觉得自己在旋转,有一种飞翔的感觉。自己怎么会飞呢?他看到了他瘸了腿的爹,他看到他满头白发的娘,他看到了几个日本鬼子爬上了身体的花花,他还看到,看到了张四玲,她对着她在低声哭泣……
他揭开了盖得严严实实的两层被子,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来。面前,只有郭叔和董先生两个人。
董先生对他说:“郭义平,你再不能乱行动了。”
“你怎么能带着日本鬼子去村子里扫荡呢?我们的人赶到庙头沟的时候,日本鬼子已以返回了。我们在路边看到了晕过去的你。”董先生又说。
“这一次,损失惨重啊。”郭叔说,“四玲同志怎么样了?”
“四玲?你们说的是张四玲?她到底怎么样了?”郭义平从床上坐了起来。
“就在前天,四玲上街去散发传单,遇上了日本兵,让狗日的日本佬给抓去了……”董先生说。
听了这话,郭义平从床上跳了下来,大声说:“我要去找山本。他们怎么能够将四玲抓走呢?我这时候就去。”
“小心啊,义平。”董先生和郭叔几乎是同时对着他说。
郭义平一路跑着,来到了日军司令部。山本正捧着一本《论语》在看。郭义平一进门就问:“山本君,你们抓了一个女人?”
山本哈哈一笑,说:“不是女人,是女共党。”
“不可能!”郭义平说。
“怎么,不可能?”山本一字一句地说,说着,他从身后取出了一摞宣传单,还有一个小册子,“义平君,你看吧。”郭义平拿过那包东西,宣传单上全部是抗日宣传口号,那个小册子,是毛泽东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这篇文章。“这是误会,这一定是误会。”郭义平说,“我想看看那女人。”
山本手扬了一下,一个日本兵,带着郭义平来到了审讯室。一个女人,披散着长发,双手被反绑在木柱上,脸上已是血迹斑斑,眼睛瞪得大大的。郭义平一看,以为不是张四玲,走近细细地看了看,他才真正确定是张四玲。审问她的人是日军小队长村上。村上来中国快十年了,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快说,你的同党在哪里?说了就可以放过你。”村上厉声说。
“没有同党,我就是共产党!”女人的声音比日本人的更大。村上努了努嘴,有两个日本兵拿过竹签,走近了女人。一个抓紧女人的手指,一个用力地将竹签刺入女人细白的手指。中指,然后食指。女人没有吭一声,紧咬着牙关,一会,头倏地垂了下去。
“快用冷水浇醒她。”在一旁的李横说道。就有一个日本兵提过一桶凉水,哗地浇在了了女人的头上。
“快说,快说!”村上咆哮着。
“我,是,共产党!”女人说,声音还是那么坚定。
村上又努了下嘴。两个日本兵哈哈大笑起来。他们快步跑到了女人身边,用力地开始撕掉女人身上的衣裳。上衣被撕掉了,一块一块,像雪花一样飘在了地上。女人的乳房露了出来,白白净净地,是两座圣洁的雪山。
“慢!”郭义平大声吼道。他知道日本兵要做什么。“你们不要乱来,我要问问山本君。”他说。
但是,马上就有日本兵走过来,将郭义平用力地架了起来。郭义平动也不得动。
“你说不说?你还是黄花闺女哩。”村上开始淫荡地笑起来。
女人的头昂得更高,她想说话,但说不出来,她的嘴里,满是鲜血。
村上又努了努嘴,两个日本兵刹那间便扯碎了女人的裤子。郭义平不能动弹,他大声地叫喊:“山本,你无耻,山本,你……”还没等他喊完,他的口也被堵上了。是用女人的裤子。
郭义平痛苦地闭上了眼。他不想看。
两个日本兵按着,村上爬上了女人雪白的身体。
满脸淫笑的村上从女人身上下来,一个日本兵接着爬了上去。
又一个日本兵走了过去……

[4]第四章 大战前夕

第四章大战前夕
夜,黑得深沉。日军司令部的监狱前,一盏耀眼的灯亮着刺眼的光,门口的两个日本兵却慵懒得快要合上眼,蹲着的两只大狼狗是没有瞌睡的,吐着长长的舌头。
一个身影靠了过去,两只大狼狗没有叫,是它们的老熟人了。这是郭义平。郭义平用手轻轻地碰了碰一个日本兵的手,说:“小林君,面条的有,吃上一碗的好。”日本兵来了精神,和另一个日本兵哇拉了一句,嘻嘻笑着接过了郭义平递过的面条。“也不能亏了你们俩个畜生。”郭义平说着,对着两只大狼狗丢过两团肉,这也是郭义平从厨房里带来的。这些日子,山本和郭义平大谈中国文化精髓,成了好朋友一样。郭义平不只是负责做面条给山本吃,有的时候,也让他上街去买些食物,做些中国传统食物给山本吃。
两个日本兵刚才还吃着面条,一会就歪倒在了墙角。两只大狼狗,这会也眯上了眼睛。“呵呵,这药的效果还真是好,看来地摊上的东西也不差啊。”郭义平在心里自己说。他掀开小林的衣袋,从里边拿出了牢房的钥匙,他想打开牢房,救走张四玲。
猛然,一个黑影,只一掌,打在了郭义平的后背,郭义平也和两个日本兵倒在了一块。
不知什么时候,郭义平和两个日本兵同时被摇醒。面前站着的是像只疯狗一样的村上小队长。他跑上前,对着两个日本兵和郭义平,每人两耳光。
“为啥打我?”郭义平捂着耳朵问道。
“为啥打你?”村上更凶了,“你们说说,你们怎样放走那女共党的?”郭义平也里一喜,张四玲还是被人救出了,不管是谁做的好事,都得感谢他的。郭义平听了这话,说:“村上君,是小林君他们肚子饿了,我做面条给他们吃的。不想,我也被人打倒在地了。”
“全部死了死了的。”村上暴跳如雷。
就有日本兵走上前,来架住了他们三个。
“且慢,村上君,放过他们三个的好。”山本来到了监狱门口,对着村上下命令。
“村上君,你的,随我来。”山本又说。
郭义平见势从日本兵手中挣了出来,收好小林他们刚吃过的碗筷,一溜烟地回到了厨房。他得迅速将这碗筷清洗干净。
“郭义平,这是你做的好事吧。”一个声音从郭义平的身后传了过来。郭义平一惊,但马上又静了下来。他转过头,是胖翻译。
“什么好事坏事的,白翻译可不能乱说。”郭义平这次没有叫他“胖翻译”,他知道翻译姓白,只是平时都叫他胖翻译叫习惯了。
见四下没人,白翻译又说:“郭义平,我知道是你的同志救出了张四玲,但你知道今天你们为什么躲过这一劫吗?”郭义平摇了下头,他不知道什么同志不同志的,在他心里,张四玲是他心爱的女人。他不解地看着白翻译。白翻译压低了声音:“日军最近会有一次大的军事行动,估计是他们撤退的最后一次扫荡。”
郭义平更加不懂了,他白翻译不是日本人的翻译吗?他怎么将这样重要的信息说给他一个不重要的做面条的人听呢。也许,在他心里,他就认为我郭义平是“我们的同志”吧。
“你是同志?”郭义平的声音更低了。但白翻译没有回答,只是说了一句:“是中国人,就要让日本人的这次大扫荡行动落空。”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厨房。
第二天上街买面粉的时候,郭义平快步跑到了郭叔的面馆。面馆的门关着,看来没有一点生意了。他敲了下门,好久,一个他并不认识的人才打开门。“我找郭叔。我是郭义平。”郭义平说。门开了,郭叔从里屋走了出来,脸色很沉重:“义平,这次谢谢你啊。”郭义平也不明白为什么。郭叔又说:“要不是做面条麻翻那两日本兵和大狼狗,董先生还真不知道怎样下手救出张四玲同志呢。”
果然张四玲被共产党救了。郭义平更高兴了。“昨天夜里真是董先生?”郭叔点了点头。他就更惊奇了,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文绉绉的董先生有那么大的力气将我郭义平一下打翻,他董先生应该会武功了。郭义平就问:“那为什么要将我打倒在地呢?”郭叔一把揪过郭义平的耳朵:“你个憨东西,这是保护你啊。”
“你爹去世了。”郭叔又说,“义平,在你离开庙头沟的那一会儿,你爹觉得他自己愧对乡亲们,一头撞在了墙壁上,当时就去世了。”郭义平一听这话,对着家的方向,双膝跪了下来,一言不发。
郭叔又说。有泪从郭义平的眼睛里涌了出来,大颗大颗的。郭义平用力的止住了泪水,说:“郭叔,日军的白翻译是不是你们的同志?他刚才向我说,近几天日军会有一次大扫荡,是他们撤离中国的最后一次扫荡。”
郭叔深思了一会,说:“这个问题不必一定要有答案,但有一点,义平,记住,要时刻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中国人的骨气。这个白翻译也一定是中国人啊。不管怎样,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怎样阻止日军的这一次大扫荡。”说着,他扶起了跪着的郭义平。
这几天,日军司令部似乎有了变化。日军那种嬉闹的场面没有了,常常各自摆弄着手中的枪。小队长们到山本这儿的次数也多了,山本也是不停地接着电话,参阅文件,召开会议。好几次,郭义平端着做好的面条过来的时候,山本还在沉思,香喷喷的气味散发开来,山本才有点喜色。山本就竖起大拇指:“你的,大大的,优秀的中国人。”郭义平只是一笑,也竖起大拇指:“你的,大大的,优秀的日本人。”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吃过面条,郭义平并不慌忙收碗,这是他常常的做法。每次吃完面条后,是山本最高兴的时候,也是郭义平认为和山本交流的最适合的时候。郭义平四五岁时就读私塾,读过不少的经史,后来又跟着董先生学了些好的篇目。现在谈话的内容,好多都和古代文化经典有关。这也是山本最欣赏郭义平的地方。精彩的发言,让山本常常是捧腹大笑。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郭义平说,“山本君,这句话怎样理解?”
“小郭子,考验我的?”山本不慌不忙,从面前的书堆上拿过一本书,《孟子》,翻了翻,指给郭义平看。郭义平摆了摆头:“请太君讲。”
“这个是,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你的,懂的不懂?”山本的中国话大有进步。郭义平不说话了,用眼睛望着山本,山本恍然大悟一样说:“你的,是说大日本帝国?”郭义平只是沉默。然后,点了点头。
“你的,这样的,要杀头的。”山本指着郭义平,大笑起来。
郭义平在心里在痛恨日本人的,但是,面对山本的时候,他倒有些喜欢这个日本佬了。这个日本人,不仅不让人痛恨,还让人觉得有些可爱。
一会,山本对着郭义平低低地说:“小郭子,我们的,就要回到大日本帝国了。就要再见了,小郭子。”
“什么时候走,山本君?”郭义平说。
“这个,”山本神秘地说,“这个是机密。”
“天下恶乎定?”吃过面条,郭义平又开始和山本对话。
“定于一。”山本说。他们知道这也是《孟子》上的原话。
“孰能一之?”郭义平又问。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山本对答如流。
郭义平从心底佩服这个日本人,这个日本高级军官。一会,山本说道:“小郭子,你的,和我一起,到大日本帝国去?”
“什么时候动身?”郭义平机警地问了一句。
“明天晚上,你跟着我一道坐车走。”
郭义平知道这是日军撤离的准确时间。他收好面碗,走出山本办公室的时候,差点摔倒。在门口不远处,他遇到了白翻译,白翻译一路跟着他走到了厨房。
“什么时间?”白翻译很急地说,声音很低。
“明天晚上。”郭义平说完,开始去洗碗。他的眼睛的余光,扫到有一个日本人走进了厨房。是村上。白翻译端了一碗面条,连声说着“好吃”,退出了厨房。
“义平君,太君请你现在去他那儿,一刻也不离开他的身边。我们会有人保护你。”村上操着流利的中国话对他说。
郭义平不知道他自己为什么要将这个消息告诉给白翻译,这个白翻译,不是曾经给山本舔过衣袖上的面渍吗?但又有一种直觉,这就是郭叔告诉他的,这个白翻译是中国人,是中国人就会将消息告诉中国人,告诉更多的中国人。而郭义平自己,他肯定没有想过要去日本的,在他心里,他觉得自己压上了一副更重的担子。

[5]第五章 紧急救命

第五章紧急救命
郭义平陪着山本,也就是吃面条、喝茶、谈中国文化这样的事。这样的事,要是放在平常,是郭义平最想要做的事。但是,郭义平想要做的,是知道日本军队到底想要做什么。
“小郭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好理想社会。”是山本在说话。郭义平点了点头,算是对山本的回答,又说:“中国在这么早的时候,就有了这样一种社会理想,是多么高的一种境界。你们日本国,文化主张,是宋朝武大郎先生带过去的吧。”后面这一句话,是郭义平在和山本开玩笑。
山本笑了笑:“也许,也许,我们的日本帝国的国旗,就是大郎君的烧饼。我们日本男人的名字,也是太郎、二郎这样的。”
“你到了日本国,就会看到我们的街头,到处都是这样的太阳旗。”山本又说。一会,村上来到了司令部。郭义平想着回避,山本摆了下手,示意他坐下。
村上哇拉哇拉了一阵子,郭义平猜想他是在汇报很重要的工作。村上不说了,山本拿起毛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一个汉字“九”,村上“哈伊”了一声就走了。山本对着郭义平,开始炫耀自己的毛笔书法。山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精神郭义平心里暗暗佩服,这个日本人,才一个多月时间练习毛笔,竟然能写到这个水平了。
“你们晚上九点出发吧,山本君?”郭义平问。山本点了点头:“不是你们,是你和我们。九点。中国不是以九为尊吗?”郭义平也连连点头。郭义平走了过去,拿起毛笔,写下了两行字: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山本见了,挽住郭义平的胳膊,大声吟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又转过脸,对着郭义平说:“义平君,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我的精神里,有中国文化的根,有谁知道,我山本的痛苦?有谁知道,我山本的痛苦……”山本说得泪流满面。他一边哭说一边脱去自己身上的日本军装,只剩下护着男人关键部位的布条。看着他矮小臃肿的身材,郭义平觉得这个日本人是多么地可爱。
郭义平看见山本这个样子,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他想,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啊。他递给山本一条毛巾,让他擦眼泪。然后,郭义平跑到了司令部门口,在司令部的门牌上,写下了个小小的“九”字。这是白翻译昨天和他之间的约定。
一九四五年八月三日,驻军江汉平原的日军对周边县市展开了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扫荡。三轮摩托炸天响,高头大马不停地嘶鸣,到处火光冲天,枪炮声此起彼伏。日军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几乎没有了生命的迹象。
但只有一支日军,没有发动对江汉平原的最后大扫荡。有人说,这件事和一个姓郭的中国人有关。我问过很多上了年岁的人,他们告诉我说,他就是你爷爷郭义平啊,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中国人,就是他的几句话让山本没有下达扫荡的命令。我真是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老人们又说:“小子,把书念好啊,念好了才真正有作用的……”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弄懂这个问题。
驻扎在利沙城的山本部队,当晚九时整,从司令部出发。前行了三公里,司令山本突然下了一道命令:前头部队开往省城,直接与各地市的日军大部队汇合。村上小队长听了命令后大怒不已,执意要向前开进。山本司令向天鸣枪,村上当即坐下,剖腹自杀。部队行进五十公里后,遭到了中国军队的袭击。冲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胖胖的中国人。
“你的,白翻译,在做什么?”山本大声地对着前方喊话。
就有中国士兵接过了山本的话喊道:“他是我们的白参谋长,送到美国学习了三个月的中国人,回来就做了你山本的翻译……”山本一惊,想不到在自己身边做了快一年的翻译竟然是中国军队的参谋长。郭义平也没有想到,这个白白胖胖的白翻译,怎么原来是国军的参谋长,真是出人意外啊。就有中国士兵向前冲,想活捉日军司令山本。郭义平将山本朝车里边推了推,他想着保护山本。日军士兵围了过来,一起为山本筑起了一道人墙。山本命令:“全速前进,避开会战。”在公路的拐弯处,有子弹从树林里射向山本的车。日本士兵拼命还击。郭义平从窗外看了看,又是白翻译。原来白翻译认识山本的车,早就跟上了。
见这时没有了枪声,郭义平跳下了车,向着树林里跑过去。
“义平君,小心……”山本在车里喊。郭义平似乎没有听见,一直朝前冲,冲到了白翻译的面前。白翻译大声道:“郭义平,怎么是你?”
“白翻译,不要打了吧,我只是求你,这时候不要打山本了。你们不知道国军下达了禁止攻击撤退日军令吗?”郭义平劝告说。有士兵又端起了枪,郭义平跳出来,站到了枪口:“你们要打,就先打我吧。”见了这架势,白翻译才挥了挥手,士兵放下了手中的枪。山本的车,已经走得远远的了。
“将郭义平给我绑了。”白翻译下令。士兵走上前,将郭义平捆了个结实。
“将我给绑了。”白翻译又下令。
一会,又听到有枪声响起。白翻译一惊,有士兵说:“有人侦探了,这是中共的人马,他们来迟了。没能赶上山本的部队,这时候只是在瞎放枪。”
夜,国民党军军部灯火通明。
座席上首坐着师长王劲也,王师长怒目而视:“快说,你们到底是谁被日军给策反了,让这场战斗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
郭义平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架势,没有做声。白翻译开了口:“我们两人,我是您的忠诚老部下,用脑袋担保没有被日军策反。我也知道,这个郭义平也绝不是汉奸。”
“还在狡辩!”王师长一拍桌子。
“真是这样。请师长调查,日军的出发时间,是这个郭义平告诉我们的,是他得知后写在日军司令部的门牌上,我们才知道的。相反,山本这次没有发动大扫荡,就是因为郭义平,他劝说山本,让山本真正成为了一个人,一个有良心的人。”白翻译又说。
“那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射向日本鬼子的枪口?”
“因为山本是我的朋友!”郭义平开口说话了。吐字很清晰。
“朋友?是朋友怎么会手上沾满鲜血?”王师长照样恼怒不已,按照往日作风,这两个家伙早就吃了枪子儿。但是他王师长,确实知道晚上山本的大扫荡没有发动,正想去调查这个事的原因。“将他们两个关进去再说。”王师长厉声说。
“且慢!”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是董先生。身后跟着一个女人模样的军人。
“欢迎欢迎,董先生大驾光临,也不通知王某人一声,好去迎接啊。”王师长握住了董先生的手。董先生笑呵呵地捋了一下自己的长须:“王大师长,我是代表中共方面来向你要人的哟。”
“什么人?”
“就是这个你要关进去的郭义平,他是我们的人。”旁边女军人说。是张四玲。郭义平心里惊喜交集。
“这个……”王师长深思了不到半分钟,“好吧,人交给你老董吧。听说,这家伙这次立了大功,那让你们去给他奖赏了。”就有人替郭义平解开了身上的绳索。郭义平整了整衣领,对着王劲也说了声“谢谢”,跟着董先生、张四玲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6]第六章 快意生活

第六章快意生活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神州大地,到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郭义平买了几挂鞭炮,架在了“来一碗”郭叔面馆前,啪啪啪啪地响个不停。
“四玲啊,快来看,街上多热闹哩。”郭义平对着面馆里边喊。一个身影,从面馆里飞了出来。张四玲一袭白色的衣裙,头上也别了个白色的发卡。张四玲是太喜欢白色了。在色彩中,白色是代表着圣洁的。
听着大街上的鞭炮声,广播里也传送着喜悦的消息。郭义平拥过张四玲,张四玲幸福地靠在了郭义平的怀中。
“四玲,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吧,我们在千秋山的大树下,你说,日本鬼子被赶走的时候,就是我娶你的时候……”郭义平深情地望着张四玲。
张四玲眼里噙着泪水,轻声说:“义平,我……我曾经被日本……”
“不,不,四玲,你不要说了,你是我心中最圣洁的天使……”郭义平咬着张四玲的耳朵说。
“我要回到我的家乡用最喜庆的方式迎娶你做我的新娘。”郭义平又说。认识了这么多年,两人第一次说到自己的老家。
“庙头沟。”两人几乎是同时说到了这三个字,这个太熟悉的名词。
“你是张少仁的小女儿?”郭义平惊奇地问。张四玲点了点头,她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带着日军洗劫庙头沟的人就是郭义平,难怪董先生从不向我张四玲说起这事的。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心爱的男人是自己的杀父杀兄仇人。
“你走吧。”张四玲冷冷地说,“我们之间是不可能的了。”
郭义平“扑”地跪了下来,眼泪“唰唰”地流下:“四玲,和你一样,我现在家中一个亲人也没有了,你现在就是我唯一的亲人……”说完,郭义平哭得声音更大了。
“难道,过去了的恩仇非得延续下来吗?”郭义平又说。
听了这些话,张四玲也哭了起来。
不远处,董先生和郭叔在看着他们。他们也知道,这两个年轻人自己的事,肯定是需要自己来解决的。也许过了些时日,一切都会烟消云散的。那时,两人一定会是一对恩爱有加的好夫妻。
日本鬼子是走了,国内战争刚刚开始。
部队又要有新的任务了。董先生要走了,郭叔也要走了。“郭义平同志,我已向上级组织请示,你可以成为我们当中光荣的一员,希望你和我们一起走吧。”董先生语重心长地对郭义平说。
郭义平坚定地摇了摇头。他拉了拉张四玲的手,说:“董先生,郭叔,我和四玲,要回到我们的家乡,那里也需要我们。”
庙头沟,夜晚。曾经富豪的张家大院,落叶是堆了一层又一层。对着堂屋的神位,有人摆了一张桌子,桌子点亮了两支红灿灿的蜡烛。郭义平,拉过张四玲的手,对着神位,拜了三拜。夫妻对着,又拜了三拜。郭义平,抱起张四玲,走进了他们的洞房。
就在这个晚上,我的爷爷郭义平,在我的奶奶张四玲身体里,种下了我的父亲。因为在第二天一大早,我的爷爷发现我的奶奶不见了。他在枕边发现了她留下的字条:我走了,你过好自己的生活。村子里的人说,张家丫头,一大早就走了,说是想赶上自己的部队。后来,我的奶奶再也没有回到庙头沟。她赶上了她的部队。几个月后,难产,产下一个男婴,就是我父亲。因为是难产,我父亲出生的时候,她根本没有看见。但她离开时,是带着微笑离开的。而才出生的父亲,后来是一个姓董的先生抱来给我爷爷的。几十年后,我出生了,父亲说:“你奶奶娘家一个人也没有了,纪念她一下,你的姓就不要姓郭了。”于是我就跟着我奶奶姓张。
后来的好多年,庙头沟的人们总听见大柳树下的一间小木房里,传来阵阵读书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先生读一句,孩子们也跟着读一句。先生是个年轻的先生,有着年轻而坚强的一张脸。一会儿,摇篮里的小男孩又尿床了,他又得来侍弄孩子。孩子慢慢长大,郭义平也在拉长着自己的幸福。庙头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商议了,就常有人说:“走,找读过书的郭义平去。”镇上请他去做干部,他一口回绝。他在自己的家里,教着村子里的孩子们念书,看着自己的儿子长大。
有月亮的晚上,他就给庙头沟的人们讲故事,讲日本人的故事,讲着讲着,人们倒不相信他的故事了。故事讲完了,人们也就让他将大队部的几张报纸给带回家看,能全认识报上字的人太少了。郭义平几乎天天看报,他了解信息,他最爱看的是关于日本的新闻,他想看到那个叫做山本的日本人的名字,当然,一次也没有看到。一九五六年五月,他向县里提出要到日本去,说是去找一个朋友,被县里的人险些扣押了。
二十年后,孩子二十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利沙县革委会主任张大海下的第一个逮捕令,就是抓住大汉奸郭义平。县里的人说,张大海也是庙头沟的,应该是大地主张少仁的大儿子。去抓郭义平的时候,郭义平故意让他的儿子去邻村有点不相干的事避开了。我的父亲回到家的时候,只见到了爷爷在一张白纸上留下的几个字:好好读书,我去找你娘了。被抓去的当晚,我的爷爷就吃了鼠药,顿时就见到了我的奶奶他亲爱的张四玲。郭义平的自杀,让革委会主任张大海生出许多的遗憾。那包鼠药,听说二十年前就买好了,当初是想用来药日本人的,现在留着药死了自己。
前些天,我又查了一下《利沙县志》,我细细看了看,有一行字我记得清清楚楚:郭义平,庙头沟人,善读书,能以孟子之言退日军,实为奇迹……
2009-7-7完稿于校园
2009-7-8修改于心我室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共1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