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两宋风云

_5 袁腾飞(当代)
有一首韩世忠填的《南乡子》【“人有几何般,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是梦,为官,宝玉妻儿宿业缠。年事已衰残,鬓发苍苍骨髓干,不道山林多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南乡子》韩世忠】,我们听这个,简直是甭管是格律还是韵味,意境悠长,把他的心里话跃然纸上。
韩世忠躲过了这一关,前面讲张俊躲过这一关,岳飞没有躲过这一关。
两宋风云第二十五集——岳飞之死
2009-08-02 21:00宋金两国战事稍稍停息,始终不信任武将的宋高宗,就开始密谋处置武将。宋高宗不仅夺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兵权,而且还要杀害他们,但是,张俊、韩世忠深知上意、所以他们俩就巧妙脱身了,而岳飞却没能幸免。起初岳飞以为自己辞去官职、退出朝廷就会相安无事,但是没想到宋高宗怕岳飞谋反;秦桧嫌岳飞阻挠与金议和;而张俊嫉妒岳飞,二人早就结下私仇。此番张俊更是推波助澜、伺机报复,要置岳飞于死地。那么张俊依仗高宗皇帝和秦桧,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去实施杀害岳飞的阴谋呢?
皇帝在三大将交权之后,屠刀所指,千军胆寒。张俊、韩世忠逃过了一劫,岳飞没有逃过。皇上要动岳飞,秦桧也要动岳飞,如果不动岳飞就没法跟金国谈和。岳飞的本事是在战场上体现出来的,秦桧的本事是在谈判桌上体现出来。有你使本事的空间,就没我使本事的空间。打仗自然是你扬名立万,自然是你立功露脸,谈和就是我立功露脸了。这个关系很容易想明白的吧。
我(秦桧)作为宰相,我有什么功劳我能做宰相?大家怎么才能够服我?在社稷垂危的情况下,是我作为宰相挺身而出,跟金国人言和,保住半壁江山。这功劳在我,是我谈出来的,保住了半壁江山。如果是岳飞打出来的,那我就看不出来啦,我的本事就看不出来了。所以,咱们说啊,秦桧在小说演义中这个人是个卖国贼。我们不谈论他是不是卖国贼,秦桧卖国求荣。“卖国求荣”这个话啊,值得商榷。他卖国,他求什么荣啊?他在宋朝已经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他能到金国去做宰相吗?反正两边都给宰相,难道他能在宋朝做皇帝吗?或者他到金国去做皇帝吗?都不可能。他求的这个“荣”不是说他再高到哪儿去,而是什么呢?我的权位我一定要牢牢保住。在秦桧看来,我跟金国人谈和的方法是最好的保全宋室江山的方法。
就是前面上一讲讲过,你打仗打到哪儿算一站,你的底线在哪儿?没有。我谈和这个是最好的,我认为一定能够使江山社稷得以保全,你必须听我的,你不听我的你误国啊。在秦桧看来,岳飞也误国。你非要打,不顾国力你非要打,最后咱们都拖死算。你误国啊。所以,你既然这么干,我就要把你扳掉。将相之间没法沟通,他俩和不了,没法沟通。岳飞什么脾气啊?皇上还没给两句太难听的,就撂脸子,就撂挑子,我不干了。你秦桧这样,岳飞能看在眼里吗?当然,秦桧他也是,这两个人等于针尖对麦芒,秦桧认为我必须这么干,谁要不这么干,谁就是我的绊脚石。谁要是不谈和,就就是绊脚石,我必须得搬开谁。岳飞是我必须得收复失地,必须主战,谁不这么干谁是汉奸。俩人没法弄了。所以,现在君、相都要治岳飞。很快找到了盟友张俊,君、相、将仨人要弄岳飞,要置岳飞于死地。岳飞不死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宋高宗怕岳飞谋反,秦桧嫌岳飞阻挠与金议和,而张俊嫉妒岳飞,两人早就结下了私仇。此番张俊更是推波助澜伺机报复,要置岳飞于死地。那么,张俊倚仗高宗皇帝和秦桧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去实施杀害岳飞的阴谋呢?
张俊就主动跟秦桧联系:“听说相国您要整岳飞是吧。我有招,我有招去整岳飞,您让我去整他成吗?”秦桧非常高兴:“那太成了。你怎么整他呢?”“我去说动岳飞的部将王贵。我让王贵出头去告岳飞,告岳飞谋反。”这个罪过太大了,“谋反”这顶帽子是谁都承受不了的。怎么去告岳飞呢?怎么能让王贵去告岳飞呢?王贵是相当于岳飞的副将,他相当于岳家军的第二把手啊——御前司都统制——按现在的话讲,如果岳飞要是董事长的话,王贵相当于总经理啊。岳飞的兵权交出来,岳家军就由王贵来带。所以,张俊就找到了王贵。
史家记载,说,张俊找王贵是因为,第一王贵挨过岳飞的打,还差一点被岳飞给杀了,所以怀恨在心。这一点其实并不成立。王贵多年追随岳飞,出生入死,情同兄弟,情同父子,岳飞是他的老长官、老上级、大哥,甚至父兄一样。这一点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呢?王贵是因为部下犯了抢劫罪,所以受牵连,挨了一百军棍。然后呢,还有一次是因为大战在即的时候,王贵兵少,所以王贵面露怯意。岳飞当时就急了,当时就跟他翻脸,大战在即,你身为统帅说出这种话来,丧我军志。就要杀王贵。
可是,这都是,你想岳飞他可能真杀王贵吗?左膀右臂。王贵、张宪,左膀右臂,他能真杀吗?不可能真杀啊。所以,王贵并不会因为这个事去记恨岳飞。岳飞因为一点儿小事就把岳云搁地上打了一百棍子,三天没起床。人家儿子都这样,你说你部将挨打不很正常吗?哪个部将没挨过统帅的打?打,那是疼你你才打你呢,对不对?所以他不会拿这个当事。然后,有的史家说,因为什么呢?因为张俊找到了一条足以置王贵于死地的,握住了王贵的这么一个把柄。后世史家就在研究,到底这个把柄是什么?到现在为止,没有研究出个结果来。反正王贵出头了,背叛了自己的老上级、老长官、老恩师,父兄一般的岳大帅。王贵一出头,岳飞可就真的是在劫难逃了。然后,另外还找了一个对岳飞怀恨在心的部将,叫王俊,找了这么一个人。王贵、王俊,二王联名告岳飞,他们俩告岳飞谋反。他们俩告岳飞谋反,问题是得有人弹劾岳飞啊。谁出头来弹劾岳飞呢?岳王坟前面那四尊铁像的又一尊,就是万俟卨。这个人是个文官,万俟卨他出头弹劾岳飞。
万俟卨为什么要弹劾岳飞?这个“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万俟卨是个典型的小人。岳飞什么事得罪了他啊?太简单的一件事了。岳飞当年宣抚京湖的时候,在鄂州祝捷的时候,万俟卨是当地的提刑官。他是文官,管司法的提刑官。据说,他每次去见岳飞的时候,是赶上岳飞正忙啊,也不是岳飞心情不好啊,还是怎么着,反正每次他去见岳飞,说岳飞很看不起他,对他很轻蔑,他就怀恨在心。也许他自己这么感觉的,我们知道尤其岳飞对文人是很礼贤下士的。这一次他可逮着机会报复你了,于是他就上表弹劾岳飞。不但他弹劾,他还找了一个爪牙,俩人一块儿上弹章。他一上弹章,就有人告诉岳飞了,说现在有人弹劾你。岳飞一看,坏了,有人弹劾我,大势已去。岳飞怎么办呢?只好是以退为进,就是安生保命,学韩世忠。所以,岳飞马上就跟朝廷上表,辞去一切职务。甭管是枢密史,是少保,所有的虚衔实衔我都辞了。
朝廷下旨,让岳飞充万寿观使,“提举万寿观”。一般宋朝的大臣退休致仕,皇上靠什么来养你呢?就让你去提举一座道观,做道观的名誉住持。因为宋朝咱们前面讲过,徽宋皇帝极其崇道,其实再往前倒,第三代真宗皇帝就崇道,所以经常有宋朝的官员是道观的名誉住持。岳飞就干这个,提举万寿观。岳飞已经知道形势不好。当年在削职闲住的时候,他就曾经写过一首小词叫做《小重山》,这首词是这么说的:“咋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我们看跟“怒发冲冠,凭栏处”,完全两种不同的心境啊。“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大英雄末路的那种感觉,很无辜啊,那种感觉。
岳飞一腔热血,精忠报国,忠肝义胆,天地可鉴。然而,昔日的百战名将如今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再也不能上阵杀敌了,只能是填词一首聊以自慰。岳飞本以为自己辞去官职,退出朝廷就会相安无事,但是秦桧等人岂能善罢甘休?接下来他们又想出了更坏的主意来对付岳飞。
这个时候,大网已经罩下,屠刀已经拔出,闪亮的屠刀已经出鞘了。秦桧这帮人给岳飞罗织罪名。罗织罪名,他怎么罗织呢?三条罪名,这三条罪名,条条可以置岳飞于死地。
第一条罪名。说岳飞在某年某月某日,可能就是朱仙镇班师之后,怀恨在心,在军营当中公开放话。岳飞说过这种话:国家没救了,皇上不修德。本来能够收复失地,直捣黄龙,结果你十二道金牌班师,国家没救了。这话要传到皇上耳朵里,了得吗?“指斥乘舆”啊,“乘舆”就皇帝的尊称嘛。你敢直接指拆当今天子,他岳飞敢公开说:国家没救了,皇上不修德。你不是找死,这是什么呀?至于这话是不是岳飞说的,岳飞在什么时候说的,无从考证。
另外说第二件事,说岳飞还有一个足以置他于死地的第二件事。在朱仙镇班师之后,岳飞很苦闷,置酒,跟几个心腹喝酒,散发自己胸中的苦闷,借酒浇愁。岳飞就问张宪:“这天下的事应该怎么办啊?”张宪回答:“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你说岳飞跟张宪喝酒,边上谁听见了?谁听见了?那他们俩的对话传到谁的耳朵里了?岳飞下一句又说了什么,甭管,意味深长,是吧!“天下事怎么办啊?”“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你们俩什么关系啊?上下级关系,手握重兵的武将,你想怎么办呢?这是第二件事。这件事摆在这儿,“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一环套一环。
第三环,岳飞就被环死了。第三环怎么环啊?岳飞跟张宪说:“我跟太祖爷一样,都是32岁当节度使。”咱先不说岳飞说过这话没说过,就算说过,很得意嘛,高了兴了嘛。你看,“太祖皇帝32岁当了节度使,我也32岁当节度使”,我敬仰前贤,我崇拜太祖皇帝。我取得他今天这样的成就,我感到很高兴。可是这仨事要连起来看呢?这三句话连起来听,毛骨悚然啊,毛骨悚然。“国家没救了,皇上不修德。”,第一个,“国家没救了”指着那皇上不行,他不修德。所以怎么办呢?“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您想怎么办呢?“我跟太祖爷一样,32岁当了节度使。”所以咱们这一听这三句话,我的天啊,那岳飞可不就在劫难逃了吗?“我跟太祖爷一样,32岁当节度使。”
所以我们说很有可能岳飞这三句话都说过,我们说很有可能,依照他那种脾气个性,他说这话不新鲜,很有可能都说过。问题是他在什么语境下说的,他是不是这么个顺序说的?这没关系,给你一拚一粘,这三件事就出来了——你想取而代之。这是皇上念兹在兹,他最害怕发生的事,马上就要发生了。所以,这个岳飞的罪状往上一呈,没跑了。怎么办呢?先是拘捕岳飞的部将张宪,还有就是岳飞的养子岳云。王贵因为已经站到那个阵营去了,没事了,是吧。张宪跟王贵是左膀右臂,王贵站过去了,张宪没站过去,把张宪拘捕。然后,把岳飞的养子岳云,当时22岁,百战名将,把他俩拘捕。拘捕他俩,岳飞并不知道啊。因为他俩在军中,岳飞这个时候已经辞去军职了,他俩在军中。所以拘捕他们时候,岳飞并不知道。然后,以相府,中书省,三省的名义下发省牒,派殿前司统制杨沂中去抓捕岳飞。
秦桧等人合伙陷害忠良。他们编造了三条罪状,诬陷岳飞谋反,并下令抓捕岳飞。面对秦桧等人的恶意陷害,岳飞岂能坐以待毙,任人宰割。那么岳飞会怎么办?而秦桧派去抓捕岳飞的杨沂中,他和岳飞又是什么关系?他见到岳飞之后会怎么说?岳飞会老老实实地跟他走吗?
宋朝的武将啊,有结拜的传统,杨沂中跟岳飞也有八拜之交,杨沂中行十。岳飞一看杨沂中来了,杨沂中是御营司都统制,相当于禁卫军总司令,在皇帝身边的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卫戍区司令,中南海警卫团,相当于这样的人。他来干什么?所以,岳飞非常惊愕,他也感觉到大事不好。所以,岳飞就问:“十哥,你来干吗?你有什么事你来?”杨沂中就把这个省牒拿出来给岳飞看。这个省牒的中心思想就一句话:把活的岳飞给我带回来。秦桧就这么一个意思,把活着的岳飞给我带回来。说:“你别担心。自到那儿之后,你把话说清楚,可能有点误会,你说清楚这事就完了,都能解释完,包括张宪、岳云全能放出来。你跟走一趟就完了。”岳飞看了这个之后,心情十分沉重,命令家人置酒款待杨沂中,说:“十哥你等等,我回去收拾收拾。这么远的路,这一去谁知道多长时间啊,我在临安又没有家。我带着换洗衣服。”杨沂中害怕,“这岳飞不会去上吊吧?”因为省牒上,丞相的意思是把活的岳飞给我带回来。再一看岳飞的家人端出酒来了请杨沂中喝。杨沂中不敢喝,这酒里给我下了药吧,我喝了之后,他会不会就跑了啊!杨沂中端着这杯酒,犹疑不决。然后,他就问岳飞家的仆人,说:“岳少保他现在干吗呢?”说:“正在后面收拾。”“神色如何?面色如何?”“很正常,面色如常。”
哦,(杨沂中)放心了。啪,这杯酒一仰脖进去了。然后,岳飞收拾完了出来,说:“十哥,我信你。你敢喝我这杯酒”,就是你不担心里面有毒,证明你心地磊落。
杨沂中一脑门子汗往地上甩,我差一点话,我要不喝这杯酒,岳飞跟我翻脸了,总算我的任务可以完成了。带着岳飞上路。岳飞上路,他要经过岳家军的驻地。岳家军都明白,大帅为什么去啊。那肯定是,因为岳云、张宪是从军中抓走了嘛,所以都明白大帅这一去绝无好下场。所以,投宿的时候,借宿在古寺里,借宿在人家,这杨沂中都让人看管岳飞,但是他不敢公开跟岳飞翻脸。因为岳飞甭管是论功劳,论地位,论声誉都远在他之上,他没法公开翻脸,就暗中监视。他就看到一拨一拨地岳家军的将领到驻地来见岳飞,然后这些将领声泪俱下跟岳飞谈,谈得声泪俱下。然后,岳飞最后拍桌子把他们全给轰出去了,神色冷峻,拍桌子把他们都轰出去了。说什么呢?岳飞他要表明自己的心迹,“皇天后土,可表此心。我不负朝廷”,你们不要跟我说这些。很有可能这些将领劝岳飞,咱不能说谋反吧,最起码要自救。岳飞都拒绝了,“我不负朝廷”,所以我到了朝廷上,这个事全能讲清楚,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岳飞就到了杭州城。
岳飞行事光明磊落,但求问心无愧,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岳飞决定跟杨沂中回杭州。但是,一回到杭州,不容岳飞分辩就被打入大牢,严加看管起来。那么,秦桧会派什么人来审理岳飞这个案子?而岳飞谋反的罪名又是否能够定案呢?
一进杭州城就给下了狱了,下到了大理寺监狱,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进入厅堂,岳飞一看四座官员。哎!我堂堂的岳侯,我堂堂少保,怎么枢密副使跑这儿来了?你们干吗给我带到监狱里来?何铸说:“有人告你谋反。”岳飞二话不答,衣服一脱,背上四个大字“尽忠报国”。评书演义说是“精忠报国”,可能是从“精忠岳飞”那儿演绎出来的,“尽忠报国”。而且这四个字也不是他妈刺的,在身上刺字这是技术活,他妈肯定干不了这个。我不用说话,随时看背上这四个字“尽忠报国”。御史中丞何铸一看,你说这样的人谋反,打死我,我也不能相信。让我审他,没法审。审了几天也审不出什么来。“你说王贵告我谋反,好,你让王贵来,我跟他对质。”王贵敢来吗?他不敢来,王贵根本就不敢来,他愧对自己的老上司。王贵不敢来。“好,那你说王俊告我,你让王俊来。”“王俊他死了。”“王俊死了,那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们俩谋反?”“因为王俊给张宪写过信,这个张宪或者是给王俊写过信,甭管谁给谁写过信,信上有谋反之意。”岳飞说:“好啊,你把信拿出来我看看。”“信让张宪烧了。”岳飞说:“这叫什么?你说你有人证,你那人证死了。你说你有物证,你那物证烧了。然后你说我谋反,您让我承认。您不觉得滑稽可笑吗?你跟这审我,你不觉得滑稽可笑吗?”
何铸自个儿都不好意思,是,这案子没法审。本来就是冤枉人家,这案子没法审。你看,人家顶天立地一个大丈夫,我不能干这缺德事。
何铸说:“我不干了”,找秦桧去了,“丞相您换人吧,这案子我可审不了。我不干了。”
然后,秦桧把实情说出来了,“上意也”。不是我要你审的,皇上要你审。你不审你这官还干不干了?你不审,你这御史中丞还干不干了?何铸说:“我岂为区区一岳飞请命。”从这句话就看出来,何铸并不是很看得起岳飞,“区区一岳飞”,何铸御史中丞,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监察部门的首长,文官看不起武将,“我岂为区区一岳飞请命”,不过什么呢,“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之心,非社稷之长计。”将来社稷有难,谁去定国安邦?秦桧一看,你榆木疙瘩脑袋怎么劝都没用。你不审,下去吧,官甭干了。把大奸贼万俟卨推到前台,你去审他。你跟他不是有仇吗?他当年那么轻慢你,现在总算有一个出口气的机会了。所以万俟卨来审岳飞。审岳飞用遍了毒刑,拷打岳飞。岳飞一代名将,在厅堂之上他受毒刑。然后说,他挨了打吧,身体很痛苦,很疼啊。岳飞站立的姿势就很散漫。结果岳飞刚一松懈一点,想喘口气,松懈一点想站,马上狱卒就喊:“岳飞插手立正!”这样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悚然听命,每读史读到这个地方,就是人们讲“读史读到伤心处”,历史有让人伤心的地方,每读到这个地方——那样的大将,名将,为国家立下赫赫功勋的名将,“委命下吏”。一个小小的狱卒居然敢呵斥“岳飞插手立正!”岳飞就得悚然听命。
所以,这么审,审不出结果来。审不出结果来怎么办呢?最后宋高宗就下旨,甭管有没有结果,甭管有没有口供,赐死。这道旨意,史学家们认为肯定有。如果没有宋高宗的首肯,秦桧是不敢弄死岳飞的。肯定有,但是永远找不到了,那肯定后来就被销毁了。所以,“风波亭上断送忠良”。
岳飞当时被关在了临安的大理寺狱中,这里是南宋最高法治机关之一,而风波亭正是狱中一座亭子的名称,相传一代名将岳飞就惨死在这里。那么,岳飞最后是怎么死的?他在狱中的最后时光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据说,在监狱里的时候,有的岳飞的老部下置酒去探望岳飞。岳飞是在监狱里过的大年三十啊,所以这个老部下就去看他,不知道怎么混进去看他,让岳飞喝酒,喝屠苏酒。
岳飞看到屠苏酒,那是泪下潸然,他想起当年什么?“见屠苏想起了黄龙痛饮。”岳飞平时酒量很大,因为有一次喝酒打了人了,高宗皇帝说,你别喝酒了,你以后就别喝酒了。所以岳飞立誓,什么时候我再破这个酒戒?“收复中原,迎回二圣”,我破酒戒,否则我不开戒。现在可能就是人生的最后一杯酒了,“见屠苏想起了黄龙痛饮。满江红,班师昭,历历前尘”。本来这杯酒应该什么时候喝?现在在这种场合下喝,“除夕夜冷狱森森”,在这种场合下喝,所以想想这内心这种感受。岳飞在大理寺蒙冤的时候,在监狱里假装让岳飞沐浴,说,岳飞沐浴之后,古人的衣服不是长、大嘛,说给岳飞脱衣服的时候,力士涌入,猛击岳飞两肋,打他的两肋,然后把岳飞给害死了。
还有的说法是赐毒酒,岳飞饮了毒酒就含恨去世,含冤去世。本来秦桧心存愧疚,大英雄被害死了,所以本来一开始说的是“岳云、张宪流放”,高宗皇帝下旨“判斩刑”。两员名将啊,尤其那个岳云死的时候才22岁,那样的地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百战名将,判了斩刑。所以英雄殉难之后,守官、抄家。一抄岳飞的家,发现了什么呢?“岳少保既死狱,藉其家。仅金玉犀带数条,及锁铠兜鍪,面蛮铜弩,镔刀弓剑鞍辔”,全是武器,“布绢三千余匹,粟麦五千余斛,钱十余万,书数千卷而已。”你看,那为国尽忠一辈子的人,死了之后家里抄出点什么东西?都是兵器,平时自己穿的铠甲。然后,三千多匹布帛,五千多斛粮食,十余万钱。然后,一些薄田,也没几座宅子,而且全都没收入官。你再看那几位,包括韩世忠,岳飞也比不了啊。韩世忠一年他的地租的收成就是五万石,岳飞可能几千石也就是。所以,你看这样的人长寿,这样的人短命。大英雄去世的时候,含恨而死的时候才39岁,儿子22岁。所以,可想而知千古以来就令志士扼腕叹息啊!
岳飞一代名将,千古英雄就这样含恨而终。那么,在当时有没有人为岳飞鸣不平呢?这个人会是谁?而“莫须有”的典故又是怎么来的?“莫须有”正确的解读应该是什么呢?

史籍上记载,说岳飞在大理寺蒙冤的时候韩世忠曾经就豁出去了,韩世忠本来是事关已高高挂起,我只要能保命不惹祸就完了。韩世忠这个时候急了,豁出去了,去闯进相府见秦桧:“岳飞到底有什么罪,你要害他。”秦桧回答:“其事莫须有。”所以,这个“莫须有”后来变成一个成语了,“其事莫须有”。对于这个“莫须有”的解读,有人说是“可能有”。不对。
“莫须有”是什么意思啊?“难道没有吗?”应该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秦桧跟韩世忠用的是什么话?反问的语气,诘问的语气。“你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他的罪难道没有吗?”
一句话就把韩世忠给打发了。证明秦桧怎么样?有恃无恐。我懒得跟你废话。不是说,韩世忠过府一闯,问秦桧,拍着桌子问秦桧:“你这么做自毁长城,过得去吗?”秦桧哆哆嗦嗦,嗫嚅地说了一句话:“可能有吧。”不是这意思。秦桧的气势比韩世忠大多了,“难道没有吗?”这就从这句话上就可以看出来,岳飞的悲剧的症结所在。秦桧有恃无恐啊,铁案如山,你翻不了了。整个宋高宗一代,没翻案,宋孝宗的时候才给岳飞翻案。岳飞死后几十年才追封鄂王,宋朝又要北伐的时候才追封鄂王。《宋史》是元朝的人写的,元朝人写《宋史》的时候,写到这一段这个元朝人大发感慨,说什么呢?
“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这话什么意思呢?
说西汉以来啊,像韩信啊、彭越啊、周博啊、灌婴啊这样的名将“代不乏人”,每朝每代都有。然而像岳飞这样文武全才,仁智并施的名将“一代岂不多见”,没有过。说关云长通《春秋左氏传》之学,我们前面就说这个问题,哪个地方一塑庙,关云长读书都读《春秋》,好像关王爷一辈子就会念这一本书,“四书五经”,它只是五经之一,关王爷一辈子就读这一本书。而且你也没见过关王爷的文章,也没见过他的文章留下来。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不都留下来了嘛。但是,我们看岳飞,在朱仙镇,皇上让他班师,他有答诏,有奏折,这些奏折,今天岳飞的这些东西全都留了下来。岳飞的孙子岳珂专门编了一本集子,全都留了下来。你的东西你可以看出来,他有诸葛孔明之风。他最喜欢的就是前后《出师表》,他的手书《出师表》都留了下来。所以,他是这样的一个忠义之人,结果不幸遇害,就像当年南北朝的时候刘宋杀檀道济,杀大将檀道济,也是怀疑大将谋反要杀他。檀道济就说:你们自坏自己的万里长城。说岳飞也是,你宋高宗自坏长城。所以,呜呼冤哉!呜呼冤哉!后人对他的评价是这么高,当时出使金国的南宋的使臣叫洪皓,听说岳飞冤狱之后,痛哭流涕,给南宋写密信啊。把这个密信藏在蜡丸里,驰疏奏报,惋惜地表示:“金人所畏,服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金军跟岳飞叫岳大爷,“以父呼之”,伯父,你是我大爷,我怕死你了。结果一听说他死了,大家摆酒相贺,我们这个大对手啊,我们这个对手啊,没死在我们手里,他也不可能死在我们手里,结果宋朝自毁长城。岳飞这个人无论人品,无论他的战功,无论他的学识素养,在中国古代的名将当中堪称是数一数二。曾经有这样的一首诗,这首诗叫《题骤马风》,我们听尤其最后两句:“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我七尺之躯捐报明君圣主。“怒指天涯泪不收”,结果明君圣主就这样对待他,酿成千古冤狱。岳飞一死,宋朝跟金国的和议就要达成了。
两宋风云第二十六集——宋金和议
2009-08-02 21:01高宗皇帝为了屈己求和,跟秦桧定计,害死了忠良岳飞,在害死岳飞的过程当中,已经跟金国达成和议。那么宋跟金的和议,不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我们说历史上第一次天眷和议,就是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一次和议,但是后来金国又把它给撕毁了。撕毁之后金军又一次南下,所以又有了顺昌,郾城这一系列的大战。这一系列的大战打完之后,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消灭对方,于是就开始认认真真地谈第二次的和议,也就是按照宋朝的这个史书叫绍兴第二次和议。宋高宗不仅答应了金国提出的所有无礼要求,而且他为了讨好金国,还给金国皇帝上了一道誓表,那么,这个誓表说的是什么呢?
宋高宗接受了金国提出的全部屈辱条件,终于达成了宋金的议和。这就是绍兴和议。完颜兀术一直声称,他掌握着一个能够致宋高宗于死地的秘密武器,绍兴和议达成后,为了防止宋高宗背盟弃约,完颜兀术利用手中的秘密武器,紧紧地抓住了宋高宗的命脉,使得宋高宗俯首甘做金国的儿臣。 那么这个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能致宋高宗于死地?而完颜兀术为什么一直到临死之前,才将这个秘密说出来?
高宗皇帝为了屈已求和,跟秦桧定计害死了忠良岳飞,在害死岳飞的过程当中,已经跟多国达成和议,那么宋跟金的和议不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我们说历史上第一次天眷和议,就是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一次和议,当时不是达成了吗,当然后来金国又把他给撕毁了,撕毁之后金军又一次南下,所以又有了顺昌啊,郾城这一系列的大战,这一系列的大战打完之后,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消灭对方,于是就开始认认真真地谈第二次的和议,也就是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二次和议,按照金朝那边史书叫皇统和议,因为这时候金国的年号是皇统,两次,第一次是天眷,第二次是皇统,宋朝的年号都是绍兴,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二次和议,达成这个和议之后一个月岳飞才死,也就是说岳飞他在狱中的时候宋金的和议就已经达成了,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很多史学家评论这个问题,就看到了这一点,就是宋高宗不一定非是因为要达成和议而杀岳飞,这个岳飞并不碍和议的事,你把兵权给夺了,把他下狱了,他并不阻碍你和议,宋高宗杀岳飞主要是担心武将不臣,篡权跋扈,所以岳飞在狱中应该是已经听到宋金和议,他非常气愤,割地输金甘做儿臣,非常悲愤,这个和议的内容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宋金两国边界以淮水为界,其时我们有中国地理知识的人,我们都知道这一点,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所以宋金以淮水为界正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金在北方宋在南方,那么岳飞也好,朝世忠也好,这些大将们苦心孤诣,他们念念不忘北伐中原,迎回二圣收复故土,现在看起来这个故土永远是收不回来了,而且我们看这个淮水为界,可以明显看出什么呢,我们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长安,洛阳,就是整个黄河流域,完全位于金战区了,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一种见解和看法,就是长长安,洛阳在谁手里谁是正统,那么现在看起来,这长安,洛阳在谁手里了,在金国手里了,所以金国成了正统了,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对这件事是最耿耿于怀了,就是这个地方居然被人家给占了,淮水以北的土地被金国给占了,然后每年要给金岁币,银绢各25万,白银25万两,绸缎,就是绢25万匹,除此之外南宋还要对金称臣,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就这一点,也可以说也是头一次啊,然后呢从和议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南宋这一方可是吃亏吃大了,皇统和议比起当年的天眷和议来,南宋是在军事力量占优势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个屈辱的和议,原来比如说谈到的像岁贡,正朔,册命等等这些东西,宋朝所不能接受的,现在宋朝统统接受了。
宋高宗不仅答应了金国所提出的所有无礼要求,而且他为了讨好金国还给金国皇帝上了一道誓表,那么这个誓表说的是什么呢?
宋高宗皇帝给金上了一道誓表,这个誓表,奴颜卑膝,丢人到家,卑污至极,他这个誓表怎么说的呢?“臣构言,既蒙恩道,许备活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谴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我们看赵构上的这个誓表,臣构言,他的名字在宋朝有人敢叫吗,你看他自个儿臣构言,我跟您说,我跟您说什么呢?“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不但我是您的臣子,“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您对我,您大金对我恩同再造啊,“既蒙恩造,许备藩方”,我是您的藩属,而且我世世子孙永守臣节,每年你们皇帝过生日的时候,还有元旦,古人的元旦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了,我要派人去朝贺,我每年要给你白银25万两,彩缎25万匹,从壬戌年开始搬到泗州交纳,而且后面就是赌咒发誓了,后面就都是赌咒发誓了,“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如果我要不遵守这个盟约的话,“明神是殛”,举头三尺有神明,“殛”就是杀,他们可以把我杀掉,“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踣就是栽跟着,让我这国家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让我这个国家灭亡,臣今既进誓表,你看我现在把誓表都交上来了,“伏望上国”,我们是下邦,你是上国,“蚤降誓诏”你赶紧给我发诏书,你来册封我,“庶使敝邑永有凭焉”,这样一来小邦才有生存下去的凭证,不敢说是敝国,说敝邦,更不能称本朝了,敝邑,使我这个小地方,我这个小城永远有凭证,这个东西堂而皇之的记载在宋朝的史书当中 ,当然《续资治通鉴》也记载了这个东西,丢人现眼到家了。
宋高宗为了自己苟且偷安,不顾国体,奴颜婢膝,摇尾乞怜,他甚至向金国皇帝赌咒发誓,愿意世世代代都向金国称臣,而当金国皇帝看到这道誓表之后,更是趁机讹诈,那么金国又会向南宋提出什么条件呢?
宋朝的大臣就带着誓表去金国,跟这个金国皇帝谈这个事情,说我们只要求迎回太后韦氏,结果金熙宗看到这个东西之后,金熙宗怎么说呢,装大,吊起来卖,说你要迎回太后韦氏,先朝业已如此,岂能更改,这东西以前谈过了,你战俘就是战俘,没有遣返那一说,岂可如此,结果宋朝大臣就跪下苦苦请求,你太不给我们面子了,我们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怎么安天下人之心,皇上为什么要屈已求和,皇上不能跟军民百姓说咱打金国打不过,咱打他咱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咱打他咱全完了,他不能说这个话吧,皇上怎么说呢,我要不求和,我妈回不来,我是大孝子,国朝以人孝治天下,我是大孝子,所以您一定得成全我们皇上,金熙宗就趁机讹诈,成全可以,你还得给我点什么好处吧,你再给我点儿地,你给我什么地儿,川陕那边,淮水是国界的东边嘛,东部国界勘定了,西部国界还没有勘定呢,川陕那边得给个说法吧,他要的那地儿,包括前面咱们讲的吴玠大战和尚原,那和尚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啊,吴玠当年在这儿死守,流过血的,现在多国点名要这个地方,你看吴玠他在这儿挡过我,我打了半天没有打过他,我跟这儿丢了人了,我要在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我得不到的东西,宋朝的使臣不敢做主,这么大的事我不敢做主,请示宋高宗,高宗倍儿爽快,给他,只要我能安天下人耳目,给他,所以一下川陕那边双方以大散关为界,北边的地方就全都归了金了,连金都没有想到宋朝这么爽快,金自个儿都觉得不好意思,哎呀,他怎么这么痛快,马上金熙宗就让完颜兀术赶紧勘界定约,万一宋朝反悔了怎么办,赶紧勘界定约,勘了界定了约,双方撤了兵这事就好办了,于是勘界定约,双方各自撤军,十五六年的战争结束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宋金和议也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体现,中国历史进入到了第二次南北朝时代,在这个皇统和议当中,为金国立下赫赫功劳的就是完颜兀术,要不是完颜兀术撕毁天眷和议,河南陕西之地就归了宋朝了,这一次完颜兀术立下赫赫战功,所以完颜兀术的官位火箭般的上升,梁王,都元帅,太保,领行台尚书省事,后来加待中,进拜太傅,太师,领三省事,等于就是整个金国军政大权完全由完颜兀术掌握,绍兴和议达成后七年,完颜兀术病死,得以善终,要按证书演义上说,是被牛皋给气死了,牛皋骑在他身上,他一生气死了,这纯粹就说家的演绎,他是病死的。
完颜兀术一直声称,他掌握着一个能够致宋高宗于死地的秘密武器,为了防止宋高宗背盟弃约,完颜兀术利用手中的秘密武器,紧紧的抓住了宋高宗的命脉,那么这个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完颜兀术直到临死之前才将这个秘密说出来呢?
完颜兀术在病死之前留有一道遗表,给皇帝上了一道遗表,这道遗表是这么说的,“吾分付汝等,切宜谨守,勿忘吾戒,如宋兵势盛敌强,择用兵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与国朝计议,择用为辅,谴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其礼无有弟与兄争,如尚悖心,可辅天水郡公,并力破敌”,他说如果宋朝背盟的话,我们先跟他打,咱们先打正规战,你出兵我也出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这么打,打不过怎么办?“谴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这句话完颜兀术在临死的时候,把他对付宋朝的秘密武器点明了,也是宋高宗最担心的事儿,“谴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天水郡公桓是谁啊,恒是赵恒,赵恒是宋钦宗,宋徽宗死了,宋钦宗还在金国人手里,做人质呢,做战俘呢,为个时候金人封他为天水郡公,今天那个黑龙江阿城那地方还有天水郡公府,封他为天水郡公,我们把他弄到汴京安坐,让他做皇帝,做傀儡,做张邦昌,做刘豫,谴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他到这儿一安座的话,“其礼无有弟与兄争”,那这样一来的话,宋高宗就完全没咒念了,你当弟弟的能跟当哥哥的打仗吗,天水郡公是宋钦宗,宋钦宗是宋高宗的哥哥,宋钦宗是故主,如果再来一个岳飞也好,再来一个韩世忠也好,再来任何一个人也好,大军北上,收复中原,迎回两圣,
现在二圣当中的一圣跟那儿做皇上,那么你怎么打,怎么动刀兵,那很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宋军成郡结伙就投靠天水郡公建立的伪政权,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完颜兀术不会这么干,完颜兀术是想有朝一日能把南宋彻底灭掉,由大金一统天下,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我不这么干,但是一旦你把我逼急了的话,我就会把宋钦宗拿出来做傀儡,这一点对宋高宗的打击是致使的,岳飞也好,韩世忠也好,他们无法体会到宋高宗的心情,他们也想不到有可能完颜兀术会使这一招,但是宋高宗一直很清楚这一招的,所以我们说宋高宗并不怕宋钦宗回来,回来你还想复辟,这种可能性没有,我们看中国历史上除了明朝,很少有太上皇复位的这种事基本上没有了,你回来之后,你就被软禁了,你自己也说了两间茅屋,几亩薄田,或者出家做道士,你就是这么一个下场,只不过在这儿,没有人虐待你了,他怕的是宋钦宗活着又回不来,什么时候金国想打这张牌了,什么时候金国想用他了,就会把他拿出来做傀儡,把他一立,在这种情况下,宋朝可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完颜兀术是智谋广远,心机极其深沉的一个人,我拿什么招来对付你,我这么来对付你,你把我逼极了,我就把天水郡公抬出来,宋高宗不傻,聪明过人,他早就想到了完颜兀术会有这么一招,两个人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不用这招,我绝对不能把你逼急了,岳飞也好,韩世忠也好,再干下去就把他逼急了,把他逼急了,他就把赵恒抬出来,这对于我来讲一剑封喉,你没有任何办法来解决这件事,你从你的法统,你的出身,你的什么正义感,你的所有的口号,所以的理想,一下就都灰飞烟灭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完颜兀术这个人智谋广远,所以在评书演义当中把他刻画的也很不堪,大魔头,岳飞是忠勇,完颜兀术是狡诈,然后老在岳飞手底下现眼,老被岳飞打的惨败,实际上我们今天看起来,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看,为什么没有必要这么看呢,我讲过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做为我们祖先发生的事,我们没有必要说什么呢?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好恶,我们同情谁,我们去爱戴谁,完颜兀术也好,岳飞也好,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今天总有人讲,你不能用今天的事来看历史,历史上宋和金就是两国,那魏蜀吴还是三国呢,你有必要说谁杀关羽我跟谁不共戴天,没有这个必要吧,既然他也是中国人,岳飞也是中国人,宋跟金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之间的内战,没有必要去耿耿于怀,我们中国在历史上打内战的时候太多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那不都是混战时期吗?春秋列国,那不都是混战时期吗,这个正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所以完颜兀术他的陵墓就在房山嘛,陪葬太祖陵,他就在房山,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或者是英雄人物,我们可以这么来看待这段历史,没有必要对他耿耿于怀。
宋金和议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十几年来,南宋曾派出许多使臣前往金国议和,但是这些议和的使臣往往都被小说演义丑化了,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些出使金国的使臣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哪些传奇事情呢?
和议达成之后,双方就开始互相释放战俘,在多国被扣了很多年的使臣们,陆陆续续全都给放回来了,放回来这些使臣,肯定不招待见,全都被远谪,就全部被秦桧贬出朝廷,其中有一个人,咱们必要得讲讲,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这位宇文虚中,宇文虚中一介文人,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他第一次出使金营,那还是北宋的时候,他出使金营的时候,金人背盟了,不跟宋朝和好了,要打宋朝,打宋朝第一件事就是抓他,说他是奸细,金人拿绑绳捆他的时候,宇文虚中居然赋诗一首,他也不反抗,你绑我就绑,一边给他上绑绳,他居然赋诗一首,“当时初结两朝欢,曾见军中捧玉盘,本为万年依荫厚,哪知一日遽盟寒”,要捆他他吟诗,“知一日遽盟寒”,咱们本来是万年荫厚的关系,初结两朝欢,“曾见军中捧玉盘”,本来是这么一个关系,结果好你现在把我抓起来了,那就抓吧,金人不义,这次又让他去他又去,去了独留虎狼之国,金人看他脸熟,认识宇文虚中,你怎么又来了,脸熟,看来对我们这儿有感情了,得了你别回去了,不但不让他回去,还让他做官呢,他在金国官做得非常大,金国人称他为国师啊,他在金国官大到什么程度,相当于宰相一个级别的高官了,而且说金国建国初年,他为什么能够汉化,很多制度都是宇文虚中制定的,所以这个《金史》,《宋史》都有宇文虚中的传,不幸的是都把他刻画得很白脸,就不是忠臣,金宋都不以他为忠臣,这个人是非常不幸的,说他两朝做官,对谁都不忠心,但实际上宇文虚中是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我为什么要帮助金,我为什么要帮助金汉化,非常简单,他的快马弯刀征服了我,我的诗词歌赋征服了他,谁的征服时间是长久的,宇文虚中要达到这么一个目的,你快马弯刀虽然征服了我,别忘了我天朝上国,我们这地儿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我们这儿是中华的正宗,华夏的正宗,你打败了我,规规矩矩给我当学生,你一当学生你就变成我了,你变成我了你还能打我吗?你从马上下来,你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你也捧起书本来子日诗云了,比这个你还能比得过我吗?而且你越比这个你越自卑,你越自卑你越要跟我学,你越跟我学我就越安全,不就这么个道理嘛,所以宇文虚中为什么要帮助金国制定制度,当时其实留在金国的其他宋使比如像洪皓,很鄙视宇文虚中啊,洪皓说让我在刘豫帐下做官,我宁可死我都不干,你宇文虚中毫无气节,你还两次出使,你想想苏武,你想想这些人,你看你两出使,实际上就是这些人,都不理解宇文虚中,你真是有自己的一番苦心在里面,后来宇文虚中就经常把金国的朝廷内部的虚实通报给南宋。
宇文虚的到来,为金国带来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是虽然他在金国已经位极人臣官至宰相,可在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他当初出使金国的议和使命,可谁也没有想到,有人却把他当做南宋时期暗通南宋的事情告诉了金国人,那么这个出卖宇文虚的是谁呢?当金国人得知此事之后,又会怎样处置他呢?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宋金和议达成,秦桧这个祸国奸贼,为了自己的私利居然把宇文虚中是卧底告诉了金国,而且他给金国出主意,金国很重用宇文虚中,离开他我们大金就玩不转了,他是卧底怎么办,你杀了他太失人才,这个人才就没了,我们谁也不会制定这些典章制度,秦桧给出主意,别怕跟我们皇上说,把他家属弄走,宇文虚中家属都在南宋,跟我们皇上要他的家属,让他的家属到金国,他有家属在,他投鼠忌器,他就不敢怎么着了,宇文虚中知道这个消息后,赶紧给高宗写密信,如果金国人要我的家属,您就跟金国人说全死了,或者说全失散了,找不着,没想到宋高宗按照金国人的意思,把宇文虚中的家属全部送到了金国,送到了金国,宇文虚中就没有办法了,那家属全来了,都跟这儿聚齐了,你要再有意图的话,这事就完了,《宋史》说宇文虚中失节,《金史》也不以宇文虚中为忠臣,这个人是非常可怜的,他后来是被金国人杀害了,全家遇害,为什么被金国人杀害,为什么他全家遇害,说是因为他恃才傲物,得罪了金国,得罪了金主,说金主没有文化,半瓶子醋的汉人,其时清朝的学者写《随园诗话》的袁枚在整理宋人笔记的时候,发现一条消息,这条消息是这么说的,“绍兴十五年,宇文虚中谋挟渊圣南归,为人告变,虚中急发兵,直至金主帐下,金主几不能脱,事不成而诛”,绍兴十五年,宇文虚中想把钦宗皇帝带回江南,挟渊圣南归,渊圣就是宋钦宗,宋钦宗在北国当战俘的时候,南宋给上的遵号,挟渊圣南归,为人告变,有人把他告发了,所以宇文虚中领兵直冲皇宫,想把金熙宗杀掉,事不成被诛,所以这个大忠臣的忠肝义胆,忠贯天日。
我们从清朝人发现的这段笔记材料里可以看之一二,这个入金的宋使,除了宇文虚中之外,还有一位咱们不能不提的王伦,王伦这个人也是百分之百的大忠臣,当然评书演义当中把他刻画成一个汉奸,把他刻画的很不堪,这实际上完全是对他的一种误解和丑化,王伦的先祖是北宋的名相叫王旦,王旦死后谥号是文正,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大臣死了之后,皇帝赐与谥号,最高等级的谥号就是文正,有清一代只有八个文正,曾国藩,曾文正公,谥号文正可见是名门之后,他年轻的时候呢,史籍上记载说他“为人任侠好义,往来京洛间,数犯法,幸免”,任侠好义按我们今天的话说,可能有点爱打抱不平,高干子弟出身,所以可能看谁都不顺眼,所以经常犯点小法,但是每一次都得以幸免,国难显忠良,疾风识劲草,靖康之变的时候,钦宗皇帝面临宣德门下,老百姓吵吵嚷嚷,然后乱民就要冲进宣德门,不知所措,当时只是一介布衣的王伦,挺身而出,臣能弹压之,皇帝一听非常高兴,解下身配的宝剑,赠与王伦立授后部侍郎,马上给他,王伦提剑下楼斩杀了几个为首的乱民,一下形式就安定下来,后来建炎年间出使金国,也是他自发愿意去的,自己去祈请出使金国,前后两次宋金和议的达成,王伦居间调停也是功不可没,当然我们强调,他调停宋金议和,想让宋跟金和议,他真的是希望和议之后达成,他跟秦桧卖主求荣为了一身安,不管国家百姓朝廷,江山社稷还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第二次和议达成之后,当时王伦还留在金国,他出使在金廷,金国也非常高兴啊,你别走了,授予王伦一个很大的官职,平滦三路都转运使,转运使是主管地方财政的,把地方财政上交中央,平滦三路转运使,地方财政上交中央,所以这个官职叫转运使,你把地方的钱往中央转动的时候,往自己家里转动一点,也没有人知道,所以这绝对是一个肥缺,金人想让王伦留下来,干这个转运使,等于答谢王伦你在国内享有汉奸的美誉,你还回去干嘛啊,你看大家都骂你,当时南宋的主战派,主张杀秦桧、王伦之头,挑在竹竿上,立在街上以谢天下,你回去之后万一让人杀了,挑在竿上多可怕啊,你不如跟我这儿做官,把财政往中央转运,捎带手往自己家里运一点多好啊,名利双收的这种事,结果王伦断然拒绝,王伦说什么呢,奉命而来非降也,我来这儿干吗来了,两国谈判达成和议我要回国,我不是来这儿投降的,我不跟你这儿转运,所以金主非常生气,不识抬举,于是命人杀了王伦,把王伦绞死了,时年61岁,所认宋朝给他赐谥号是愍节,王伦临上刑场的时候,非常感人那一幕,临刑之前,他跟执行的金兵说,你给我点时间,我要办自己的事,你有什么遗言还是怎样?没有,他向着南方整理整理自己身上穿的宋朝的衣冠,向着南方下跪哭拜,“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辅相两朝,臣今将命被留,欲污以伪职,臣敢受一死以辱命”。我的祖先王文正公,以自己的直道辅佐两朝,两朝天子他做宰相,我不能给宗室丢人,我现在要被留在金国,我绝不干,因为他们要授予我伪职,在王伦眼中,金国给的官当然就是伪职了,我不受伪职怎么办,只有一死报答皇恩,所以这样的一个人,我们可以看也是忠肝义胆,完全不像有的评书演义,小说家那种泼污。
绍兴和议虽已达成,宋金两国南北对峙也相安无事,但是此项议和,毕竟是不平等的,就协议内容来看,南宋丧失了大片江山,因此这件事情激起了当时南宋很多忠义之士的愤懑,他们以诗抒怀,道出了宋高宗苟且偷安、甘做儿臣的屈辱。
绍兴和议达成,宋金开始和谈,淮水大散关一道界限,从此分成了南北,这一幕令中国历史上的很多仁人志士,扼腕叹息,我们知道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经有一首《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为什么跟这两个地方——淮水,大散关,正好是宋金的交界线,正好淮水以北中原故土,全都在金人手中,宋朝人陈亮在自己一首词中,非常悲愤的说,“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这地方原来是什么,尧、舜、禹的地方,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我就不相信在这地方的人,没有一个半个耻于向夷狄称臣的,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被少数民族控制的,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什么时候才能收复我故土呢,但是给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胡虏无百年之运,我们坚信这一点,给了这么一个光明的结尾,也就是宋朝的仁人志士还是一心想恢复的,无奈皇上不想,宰相不想,俩人在江南偏安,小日子过的是有滋有味。
两宋风云第二十七集——奸相秦桧
2009-08-02 21:02公元1138年初,宋金两国正在商谈第一次议和之际,秦桧从金国回到南宋首都杭州,马上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升任宰相之职,但是不久却被罢免。事隔六年,秦桧再一次登上相位,而这一次秦桧的宰相之位再也无人可撼动了。特别是后来他排除异己,独居宰相之位居然长达十七年之久,权倾朝野,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地残害忠良,是高宗一朝最黑暗的时期。那么宋高宗身为一国之君,也曾经励精图治,勤俭持政,努力想成为一代英主,但是由于他害死岳飞,宠信奸相秦桧,最终留下了千古骂名。那么宋高宗为什么如此宠信秦桧呢?秦桧到底使用了哪些手段和阴谋,来不断巩固自己的权位呢?
宋高宗皇帝和秦桧在江南开始过这种苟且偷安的小日子,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实际上宋高宗跟秦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宋高宗这个人前半生颠沛流离,从一即位,虚龄二十,实龄十九,一即位受尽磨难,颠沛流离,不到三十五岁头发就全白了,所以他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对他的这个评价几乎是一边倒的,但是这个人的人性也是很复杂的,首先我们说宋高宗这个人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节俭的君主,到什么程度呢?宋高宗他住的那个皇宫大内,就是在杭州城,在凤凰山麓盖起新的宫殿,这个宫殿简陋得能让人笑掉大牙,北京紫禁城有多少间房子,号称叫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实际上说是七千多间房子,南宋的皇宫一共就十来间像样的大殿,这个大殿一殿多用,比如说要举行大典了,金銮殿就要换牌子,明堂大礼、正朔大朝会,皇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就叫大庆殿,如果是发布任命,就叫做文德殿,圣节上寿,皇上过生日,太后、娘娘过生日,又改叫紫宸殿,到了殿试考试的时候,进士唱名的时候,又改叫集英殿,这殿名老改,一殿多用,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什么呢?这个凤凰山麓,他的宫殿不是建在这儿吗?山很高、植被很丰富,林木茂盛,所以乌鸦特别多,这些乌鸦平时到各处去觅食,一到一饭的时间,到各处觅食,晚上回到凤凰山来休息,然后就叫唤,叫得很厉害,它叫得很厉害,高宗皇帝睡不着觉,白天它也叫,晚上它也叫,高宗皇帝睡不着觉,跟文武百官讨论,高宗皇帝都得嚷,你不嚷你没它声大,都得嚷,后来怎么办呢?这太不像话了,打扰皇帝的休息,百官上朝声盖不过乌鸦声,它叫唤怎么办?就找禁军士兵,射箭射得准的,拿弹弓打那些乌鸦,这些禁军士兵累得快散了架了,总算把乌鸦打退了十五里,大捷,谁说禁军不能打仗,宋军取得了大捷,把乌鸦打退了十五里,这禁军士兵累得散了架,这射人跟射乌鸦能一样吗?(乌鸦)在天上,(士兵)得瞄准,两天后乌鸦班师了,回来了,禁军士兵就苦恼不堪,这玩意你怎么整,它又回来了怎么办?
高宗皇帝微微一笑,算了,你们也别折腾了,没这声朕还睡不着了,你们甭折腾了,我都无所谓了,所以我们看高宗皇帝是徽宗皇帝的儿子,徽宗皇帝生活多么地精致,有品位的一个人,东京的繁华,高宗可是在那地方活了十九年,来到这地方能这么住着,天天听着乌鸦叫,就这么十来间殿,大殿整天换牌子,用松木盖了个小堂,就觉得奢侈得不得了,很难得,你就再对他有偏见的人,都觉得高宗皇帝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更有意思的是,高宗皇帝节俭到什么程度,用我们现在话讲,有时候叫抠门儿,国用大窘,那时候没钱,没钱怎么办呢?你过年过节的,你总得对大臣有赏赐,或者祭天这些大庆典回来,你要对大臣有赏赐,怎么赏赐,你赏赐大臣什么?一个是没有,再一个高宗皇帝也确实不想赏,所以高宗皇帝就开白条,白纸钦盖上玉玺,白条往下发,文武百官接到白条一看,高宗皇帝赏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乐晕了,还是气晕了,高宗皇帝赏什么呢?马半匹,公服半领,金带半条,汗衫半领,裤一只。给我半匹马,公服半领,您是左右裁还是上下裁,裁一半,金带半条,腰带给半条,汗衫就是里面的衬衫给一半,裤子给一条腿,裤一只,当然古人说的裤是套裤,中间是没裆的,咱们中国古代因为男子他也穿裙子,上衣下裳,所以这裤是胫衣,裤腿,有点像今天女士穿的长统袜,那您得给一对,您给一只,马还给一半、半匹,干吗给半匹,那半匹下次赏你,下次高宗皇帝又是马半匹,公服半领,金带半条,汗衫半领,然后裤一只,你凑一对去,关键是你就给我这一半东西,你没写明上哪儿领去,我也不知道拿这东西我上哪儿领这半匹马,这一条腿的裤子,我上哪儿领,下次又给我这么一张白条,我倒是凑成一对了,问题是我上哪儿领这东西去,所以说高宗皇帝太刻薄了,你对大臣怎么这样,你怎么给人半只半只,他对自己也这样,高宗皇帝对自己也这样,说天下太平了,和议达成了,和议达成之后,咱这宫殿是不是可以扩建一下,打算盖多少间房子,底下往上报三百间,高宗皇帝大笔一勾,减去了三分之二,说我当年在海上漂的时候,没房子都活得有滋有味,现在何必要盖那么多房子,国用都不足,有那么十来间房子遮风避雨就可以了,而且高宗皇帝讲,我平时吃菜只吃青菜豆腐,山珍海味我咽不下去,所以以后御宴上席都给我上青菜豆腐,上素菜,我不吃肉,皇帝不吃肉,古代人管这当官的叫肉食者,管老百姓叫蔬食者,现在高宗皇帝带头吃素,以节省国用,所以如果我们看高宗皇帝,你要看他这个举动的话,你这么励精图治,匡复天下,理所当然要成为一代英主,可是史家对他的评价,连他昏庸的爹都不如,高宗皇帝如果九泉之下肯定很为自己鸣不平,我这么干的话,我应该是个中兴之主,我保住江南半壁河山,怎么对我的评价这么低。
宋高宗身为一国之君,也曾经励精图治,勤俭持政,努力想成为一代英主,但是由于他害死岳飞,宠信奸相秦桧,最终留下了千古骂名,那么宋高宗为什么如此宠信秦桧呢,秦桧到底使用了哪些手段和阴谋来不断巩固自己的权位呢?
秦桧这个人从北国逃回来,甭管是真的逃回来了,还是给放回来当奸细,他能够回来,很短的时间就升任宰职,然后迫害忠良把持朝政,秦桧有秦桧的过人之处,高宗皇帝那么抠门儿,赏赐起秦桧来不遗余力,银绢钱各万,然后为他的住处,亲笔题写匾额,秦桧每次盖了新房子,家里有点什么婚丧嫁娶,高宗皇帝必定到场捧场,他能够控制宋高宗,他有这么几招,第一招,打击政敌,秦桧要打击政敌,不把你整死不罢休,岳飞是一个例子,所有跟他不和的主战派在他眼里都是他的大敌,他都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其中他最恨三个人,他整这三个人整得最凶,哪三个人呢?一个是在他以前做宰相的赵鼎,赵鼎在进肿颇有人望,也很受高宗器重,而且秦桧能够被提拔起来,恰恰是赵鼎之功,赵鼎这个人很愚直,所以秦桧就把他贬去做知州,一开始贬到绍兴,后来贬到泉州,还不放心,一贬再贬,接着贬,最后到潮州,广东的潮州,今天咱一听这地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全是好地方,当年这地方是专门干吗的?流放犯人的,贬到潮州,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把你往那儿贬,你得写表,你得上表拜贺,谢谢您给我贬那儿,你得写这个东西,于是赵鼎就写表拜贺,赵鼎这拜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宋史·赵鼎传》,我这一去是回不来了,头发都白了,给我贬那儿去,我也回不来,蛮荒烟瘴之地,我就死在那儿,但是我丹心未泯,九死不移,秦桧一看,此老倔强犹昔,都给你贬这儿去了,你还跟我狂,你还九死不移,不怕死是吧,那就死吧,你都不怕死了,那就死吧,怎么让他死呢?命令地方官严加管束,一举一动要向我汇报,每天给我快马进京,报告赵鼎的行为,每天要给我报告,赵鼎一看这样,这日子过得实在也没劲儿,所以赵鼎就跟他儿子说秦桧必欲置我于死地,我不死连累全家,我干脆就死了得了,全家还可以免祸,所以赵鼎就上吊自杀。然后迫害死了赵鼎,迫害另外一个大臣,叫李光,李光也是做过宰相的,也是抵抗派,李光被贬出朝廷,在绍兴做知府,因为一般宰相一贬出朝廷,都先去绍兴做知府,绍兴离杭州很近,就跟咱们这儿,比如说宰相不当了,天津市市长,基本上先这么安置,结果绍兴和议将成的时候,绍兴百姓游行,抗议这个卖国条约签署,所以秦桧一下就拿着证据,说是李光煽动百姓干的,李光动摇国本,甭管李光是不是煽动百姓,这个时候都是你干的了,所以李光动摇国本,李光一动摇国本就被贬了,贬到哪儿,琼州,海南岛的海口,全家都受到了株连,李光罢官之后他没事干,在海南岛在那地方待着,他没事干,没事干干吗呢?
写写笔记,写写日记,写写自己为官几十年来的宦海见闻,想把文字传给子孙后代,中国古代圣贤,立德、立贤、立功为三不朽,我现在立功的机会没有了,立言、立德嘛,把一手史料传给子孙,这样做也算对得起祖宗,结果秦桧拿到,你诽谤当今,你写野史诽谤当今,史书应该谁来修,应该官修史书,你写这东西是什么意思?于是李光一家受到了株连,不但李光被迫害致死,他的儿子因此还入狱,最后迫害致死,所以两个前任宰相都被迫害致死。第三个人遭到他严重迫害的是胡铨,如果我们看宋词,胡铨的词慷慨悲歌,壮怀激烈,这样的一个大臣,胡铨是坚决反对跟金议和,就是他提出来的要把秦桧,还有前面我们说的王伦脑袋砍下来,插杆上立街上,然后把金国的使臣扣下,激励三军将士计伐金国,他说“有付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而求活焉”——《续资治通鉴》,如果你们要是跟金国议和,我宁可跳东海去死,我也不愿意在小朝廷存活,他这话一说,高宗皇帝也急了,本来是想把胡铨杀掉的,但是因为胡铨是文人,祖宗家法文人不能杀,于是贬,给他贬到广东,看仓库大门去,结果秦桧的妻舅到那儿视察,把犯人的名单拿来我看看,这儿监狱怎么样,凡是被管束的,反对秦丞相的人,名单拿来我看看,拿来一看有胡铨的名字,胡铨怎么还不过海,秦丞相不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还能在广东待着,怎么还不过海,一句话就给贬到海南岛,幸亏胡铨年轻命大,所以他咬牙坚持,坚忍了下来。
秦桧相权在握之后,为了排除异己,独揽大权,他开始制造冤案,残杀政敌,一时间,朝中不少主战派的忠良志士,都惨遭迫害,然而秦桧并不满足,为了一进步巩固自己权力和地位,他也在打击政党的同时,开始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宋朝一直都很重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那么秦桧是如何在宋高宗眼皮底下大肆提拔党羽的呢?
秦桧提拔起党羽来,引用亲党不遗余力,宋朝对于科举考试是相当重视的,唐朝的时候你参加科举,身份是有限制的,白丁子弟不行,你们家必须有人做过官,三代以内不能是白丁才行,宋朝绝对英雄不问出身低,谁都可以参加科举,工商子弟都行,当然除了罪犯,娼优子弟,这是不行的,其他的都可以,所以他英雄不问出身低,大量的文人进入仕坛,客观多人来做官,平民子弟要参加科举,官宦人家的子弟,也要参加科举,你怎么保证公平,两点,一点是糊名,试卷要密封,今天高考也一样,试卷要密封,糊名,再有一个是誊录,我们今天高考刚刚实现网上阅卷,但是还是可以看到考生的亲笔,在宋朝阅卷的考官是看不到考生的亲笔的,这个卷子是由工作人员抄写,笔迹全一样,可能几百份卷子,几十个工作人员抄,一个人抄十份,所以你看这个东西的话,你不会认识考生的字迹,可见朝廷对科举考试多么地重视。秦桧的孙子秦埙,十岁就三品官,你还指望他读书?你还能让他科举?他肯定不会干,所以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让他科举中状元呢?
秦桧有招,这一年该科举了,秦埙也报名的话,我怎么能让我孙子的卷子被看中,秦桧叫主考官,就是阅卷官上我们家来,丞相有请,太师有请,来一趟吧,谁敢不去,颠颠颠颠来了,来了之后请到太师书房,太师现在有事很忙,您到书房坐坐,主考官就到了秦桧家书房就坐下了,百无聊赖,太师忙什么,谁敢问,不让你走,你就得跟这儿待着,百无聊赖,也没得可看,太师的书房怎么连书都没一本,没得可看,桌上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不错,拿起来看,百无聊赖,只能拿这篇文章看,一个时辰过去了,未见太师召见,两个时辰过去了,未见太师召见,三个时辰过去了,这文章我都倒背如流了,太师府家人来了,太师今天太忙了,没空接见您,您改天来吧,考官讷讷而退,好好好,我明白明白,也算有收获,跟这儿背了一篇文章。考试了,卷子收上来了一看,呈到我面前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背熟的那篇,是谁写的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我在太师府见过,跟它一字不差,我见过这篇文章,这谁写的啊,把它挑开看看,挑开一看,秦埙,状元,这还用说吗?为什么太师把我请去,让我读这一篇文章,咱不能不理解太师的一片苦心,这一看谁写的,太师孙子写的,幸亏那个进候,高宗皇帝对秦桧这种跋扈也看不下去,最后状元得皇帝御笔亲点,所以高宗皇帝一看,秦埙的文章,高宗皇帝一看这调就知道是秦桧他们事先安排好的,因为秦埙(和)秦桧的儿子秦熺文章都差不多,所以皇帝提起朱笔把秦埙弄了个第三,把别人排成了第一,就是第三也是探花,这种胸无点墨的家伙,也做成了探花。
在秦桧独相专政的十余年间,他为了打击政敌和提拔党羽亲信,用尽了一切挺卑鄙的手段,完全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秦桧的儿子和孙子更是年纪轻轻就做了高官,可见秦桧一党的气焰多么嚣张,但是面对秦桧的种种劣行,宋高宗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问,甚至是有求必应,这又是为什么呢?
(秦桧)这么做,我排斥忠臣,我任用党羽,再有他靠什么手段来控制皇帝呢?他就把皇帝身边的人全都给收买了,中国古代的皇帝,他是要不断学习的,其实我们看中国古代皇帝有的时候挺可怜的,他可能中国的很多地方他都没有去过,他哪儿都没去过的话,他靠什么了解天下大事,皇帝也要学习,皇帝要做学术的这种楷模,所以有经筵日讲,就是每天皇帝处理完公务,他要学习,他要上课,经筵日讲官给他讲课,像皇帝学问大,就跟经筵日讲官一起控讨问题,那么秦桧就让什么人去给皇帝做经筵日讲官呢?就是自己的党羽,他把所有的经筵日讲官全换成自己的党羽,这些人玩命在高宗皇帝面前说秦桧的好话,而且如果秦桧想整谁的话,就让经筵日讲官先在高宗皇帝面前说谁谁谁不怎么样,先给高宗皇帝一个印象,然后经筵日讲的第二天,经筵日讲一结束,马上弹劾这个人的奏章就上来了,高宗皇帝一看,这个人不是经筵日讲官昨天说不能用的那个人吗?既然弹劾他,准奏,这个人就完了,另外就是说,秦桧特别注重跟宫里的来往,高宗的元配邢氏在北国死去,消息传回来,秦桧就力主立吴氏为皇后,这个吴氏咱们讲过,曾经搭弓射箭,射死几个乱军,掩护高宗上船的那个吴氏,被立为皇后,吴氏做了皇后之后,自然对秦桧非常地感激,然后秦桧又跟吴皇后成了亲家,所以后来秦桧倒了之后,这样一个祸国殃民的权奸倒了之后,满门无事,跟吴皇后的大力保全是有关系的,因为吴皇后非常长寿,她本身比高宗皇帝就小很多,结果她也活了八十多岁才死,所以她一直历经四朝五朝,非常长寿,有她在等于保住秦氏满门,高宗皇帝由于早年受到惊吓,丧失生育能力,皇储一直没有,所以他为这个事很着急,遍方名医寻药,他的医官叫王继先,专门负责医治他,所以秦桧就费尽巴力地去巴结王继先,秦桧的夫人也姓王,我们看《岳飞传》里有王氏极其歹毒害死岳飞,她给出的主意,他就让王氏认王继先为义兄,等于王继先跟秦桧是郎舅的关系,拜他做义兄,高宗皇帝说地之样的话,说秦桧是国之司命,这王继先是朕之司命,所以王继先给高宗皇帝去看病,高宗皇帝这样的隐疾都交给王继先去看,可见对王继先是信任到了极点,王继先整天说秦桧好话,你想高宗皇帝能不重用秦桧吗?所以这几件事就形成了秦桧等于把高宗皇帝牢牢地攥在手里面。
秦桧不但心狠手辣,而且工于心计,他通过不断收买宋高宗身边最亲近的人,把宋高宗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那么这样一个奸相把持朝政十余年,将会给国家社稷带来什么样的灾难,秦桧专政时期的政治究竟有多黑暗呢?
最黑暗的时代就在秦桧当权的时代,秦桧他重用的人全是自个儿身边的人,凡是跟他不对付的,他全都给你排挤掉,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士大夫之有名望者,悉屏之远方”——《续资治通鉴》,凡是士大夫有名望的,特别是跟他政见不合的,全给你贬到远方去,他的走狗汝揖,有一次跟他聊天,跟秦桧聊天,无意中说了一句话,罗汝揖说,现在反对和议的人除了张玠之外都给处理了,他是跟秦桧表功,除了张玠之外都给处理了,秦桧当时脸色就变了,你罗汝揖会不会办事,即然除了张玠都给处理了,为什么不处理张玠,所以就这一句话,张玠您就远远地走吧,而他自己的家人、乡党,只要你五官不缺一样,智商勉强能算正常,全都能够做大官,所以史书上说,“秦太师当国,一时忠臣良将诸除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宋史·秦桧传》,凡是那种顽顿无耻的人,秦桧喜欢用这个,跟他意见不相左,秦桧的儿子叫秦熺, 这个人不是他的亲儿子,是他的养子,人家做了进士,从县官开始干,一般七品开始干,逐渐逐渐干,十几二十年修成正果,秦大公子中了进士,六年做到了枢密使,老爹是宰相,儿子是枢密使,文武两班,等于老爹抓全国的行政,儿子管全国的军事,上朝的时候,大臣领头的第一个是老爹,第二个就是儿子,所以秦桧这一门党羽,简直就是说把持朝政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秦桧统治的时候,黑暗到什么程度,秦桧的孙女丢了一只猫,秦桧的孙女封崇国夫人,国夫人,崇国夫人,丢了一只狮子猫,可了不得了,秦府丢东西了,丢的是丞相孙女最爱的一只猫,临安府画影图(像),海捕文书,找猫,临安府所有的捕快出动,上街给秦桧孙女找猫,不够啊,衙役捕快不够,不够是吧,御前司兵士,皇宫站岗的都给我出去找猫,满大街贴的都是猫的图(像),那会儿没照片,都是猫的图(像),上哪儿找去啊,找不着,限期几天给我破案,否则的话临安府甭干了,否则的话你这临安府所有治安机构的官员甭干,找不着,找不着怎么办?挨家挨户搜,见到狮子猫就抱回来,甭管是不是崇国夫人丢的,全抱回来,一只一只地抱到崇国夫人那儿去让她过目,几乎就把临安城的狮子猫都逮光了,也不知道咱就那么巧,就没有崇国夫人丢的那只猫,崇国夫人就不干,你们这不是糊弄我吗?办事这么不力,最后没有办法,临安府的长官跪在秦桧的孙女面前苦苦哀告,崇国夫人才恨恨作罢,弄得整个临安城鸡飞狗跳,就一只猫,这事能编成相声说了,就这么一只猫,所以可见秦桧权欲熏天。
由于宋高宗的宠信奸相秦桧大权在握,其党羽遍布朝野上下,而且秦桧一党专横跋扈,就连秦桧的孙女丢了一只猫都可以闹得满城风雨,足见秦桧的权势之大,那么秦桧的种种失德不臣之处,难道宋高宗一点儿都不知道吗?宋高宗究竟为什么如此重用秦桧呢?
高宗皇帝这么做不是他愿意的,他是被迫的,宋高宗也知道我这个绍兴和议,老百姓都骂我,包括岳飞之死,老百姓都骂我,说我昏君,不念父兄之辱,不念失地之辱,所以谁来替我挡这个雷,让秦桧替我挡这个雷,百官骂我谁替我堵百官的嘴,让秦桧去替我堵这个嘴,那你要让秦桧堵嘴,你要让秦桧替你顶雷,前提就是你得给秦桧足够的权力,君权和相权之争始终是君进相退,君权越来越尊,相权越来越卑,到南宋居然出现这么大的反弹,高宗皇帝等于自己我放弃了一部分权力,我不在主战和主和派之间做调停人,我要调停我就挨骂,我为了保全我的名声,索性我做一个最高精神领袖,我不管你这些实事,实事让秦桧去管,你让秦桧去管,你就要出让一部分权力,所以后来我们可以看到宋朝很多君主受制于权臣,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南宋奸相秦桧是第一个,后国定个赛着一个奸,所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高宗皇帝开创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他把权力放出去,周围的人又全都是秦桧的人,他每次接见秦桧的时候,身上都带着匕首,他怕秦桧对他下手,秦桧出门排场非常大,因为有一次一个叫施全的兵丁殿前司的士兵谋刺秦桧,没成功,被逮着了,逮着之后秦桧问他你一个小小的士兵,你为什么杀我,然后施全说,全天下人都要抗金,就你不抗金,所以我要宰了你,所以秦桧很害怕,每次出门五十名手持长戟的卫士跟随,进宫都这样,所以每一次高宗皇帝看见秦桧他其实很紧张,胆战心惊,我被你控制了,所以我身上藏着匕首,高宗皇帝不是一般人,我拉开(一石五斗)强弓,我两手能举一百多斤东西,虽然现在不能了,弄死个秦桧应该没有问题,你不过一介书生,你不过是个文人,高宗身上藏着匕首,所以看高宗皇帝他是很无奈地信任秦桧,但是他被秦桧掌控,他又不愿意,当年把秦埙由状元贬成探花,这也就是向秦桧表明个态度,你别忘了咱俩谁是老大,你别这么为所欲为。
虽然表面上宋高宗对秦桧是言听计从,宠爱有加,但其实宋高宗内心深处早就对秦桧不满了,绍兴二十五年,六十多岁的秦桧病重,那么宋高宗将会如何对待秦桧及秦桧一党呢?
终于盼到秦桧快死了,病重,高宗皇帝过府探望,一脸沉痛,心里乐开花了,去探望,秦桧眼瞅要不行了,他的党羽们就跟高宗皇帝建议,为了保证秦太师的路线能够执行下去,如果秦桧死了,让秦熺继任宰相,他又年轻又肯干,又能沿着秦太师的遗志发扬下去,高宗不动声色,进来看了一眼秦桧,这老家伙是真要死了,一看有进气没出气了,看来是真要完了,非常高兴,他就转身出来,他出来秦熺上来拦住他就问,如果秦太师归天,下一任宰相是谁,秦熺就希望高宗皇帝跟这儿就拍下板来,爱卿就是你,高宗瞪了秦熺一眼,冷冰冰地扔出这么一句话,此事卿不得与闻,我要用谁做宰相凭什么告诉你?然后高宗皇帝转身就走了,当天晚上宫里有圣旨来,“秦桧加封建康郡王,致仕”,退休,“秦熺升少师,致仕”,你现在不是宰执吗,我给你升到少师,岳飞是少保,我给你升到少师,然后致仕,这是什么意思?就是给你一个很高的衔,然后让你干吗?你退休。秦府上下听到诏书抱头痛哭,末日到了,秦桧当天晚上就咽了气,当然高宗朝对秦桧是很不错的,到了孝宗朝,孝宗皇帝锐意北伐,秦桧可就完了,所有的加衔一概取消,谥号改成了谬丑,所以秦桧总算是没得到好下场,这样的一个误国权奸,从明朝开始,岳王坟前,他跟他的妻子王氏,然后张俊、万俊卨这几个人就天天给岳王在坟前跪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阙楹联》,秦桧做了十几年宰相死掉,他这十几年宰相当下来,祸国殃民的事干了很多,挟虏以自重,绍兴和议上说了,和约里的附件说,你宋朝不违反和议,他金国要违反这个和议了,金国为什么要违反和议呢?金国换皇上了,金熙宗死了,换了皇上,金国换的皇上是谁呢?
两宋风云第二十八集——金国易主
2009-08-02 21:03宋金第二次议和达成之后,宋金两国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共处, 甚至在力主议和的奸相秦桧死后多年,两国还一直相安无事。但是金国的完颜亮,发动宫廷政变,杀死金熙宗,取而代之做了皇帝。于是在很多小说甚至史书中,海陵王完颜亮都被描写成为一个弑杀君主的无耻之徒,而且在他登基后完全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暴君,但是有些史书却记载着,完颜亮文武双全,爱护百姓。那么完颜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登上皇位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绍兴之议之后,宋金两国开始和平共处,和平无事了。但后来金国撕毁了和议。为什么呢?因为金国换皇帝了。金熙宗被杀掉,换上了的皇帝,就是金国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海陵王完颜亮。他本人是金太祖庶长子的长子,也就是说,他是金太祖的庶长孙,他的父亲不是皇后生的,所以说是庶长子,他就是庶长孙。从年龄上看,他应该是金太祖的大孙子,比金熙宗还要大,他们是哥俩儿,只不过人家金熙宗是嫡长孙,所以人家即位了。他是庶长孙,是金太祖的大孙子。这个大孙子有三大志向:一是国家大事皆自我出,二是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三是得天下绝色而妻之。这是他的三大志向,而且他摇着一柄扇子,扇子上题着自己的一首诗:“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志向不小,大权在手,清风满天下。所以这样的一个人,甭管事野心还是志向,反正非常远大。
他怎么能当上皇帝呢?因为金熙宗疯了。他怎么能疯了呢?据说是因为金国所有的这些老臣们,就是金熙宗叔叔这一辈的老臣们全都去世,比方最后是宗弼,就是完颜兀术去世之后,没人管他了。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傀儡皇帝,他终于要出一口恶气了,没人能管我了。他正想大展拳脚的时候,皇后裴满氏专权乱政。裴满氏专权,皇后要把自己的娘家人全都安插到朝中做官。皇上不干,夫妻矛盾激化,皇上又有点惧内,裴满氏又妒忌,又不让皇上娶嫔妃,皇上只好每日借酒浇愁,慢慢地酒精中毒,就疯了。到什么程度呢?逢人便杀,到了这种程度。朝廷上下是人人自危。你想皇上他一喝高了,他一喝多了,他一撒起酒疯来,他可不是什么都不顾吗?有一年京城雷电,死伤了好几百人,被雷劈了死了好几百人,所以翰林学士奉命起草罪己诏。结果起草罪己诏,诏书起草完了,拿给皇上看,您看看我这个诏书写得怎么样?皇上正在喝得迷迷糊糊的,一看这诏书就急了,你把我骂得这么不堪?首先皇上抄起铜锤,就是金甲武士拿的锤,兜头一锤,就把翰林学士打晕了。然后皇上拔出刀来,插进翰林学士的口中,开始乱捅。把这个翰林学士活活捅死之后,又挥刀斩为数段,还不解恨。你想这样的皇帝,不整个一疯子吗?你看他这举动,整个一失心疯。他让他弟弟喝酒,他弟弟说不喝、不会。谁能有皇上酒量大?他整天在酒精里泡着,不敢这么喝。你跟他喝的话得喝死你,所以你只能说不会。你说不会?皇上一生气,把他弟弟满门抄斩。你说你喝不喝吧,你喝,你自个儿喝死,你不喝,满门抄斩。身边的卫士什么的,稍有不顺眼,动辄打骂甚至拔刀斩之。他身边的卫士没有没挨过他打的,宫女太监没有没挨过他打的。身边的人就一个愿望,皇上什么时候驾崩?可是他年轻,他是太祖的孙子,他年轻他且驾崩不了。这怎么办?只好我帮你驾崩,那得有一个领头的人。谁领头?完颜亮这个时候跳出来,我愿意领头。我受了这么多年鸟气,就因为我爹不是嫡出,就让他这么一个疯子把持朝政,我比他本事大多了。既然大家都想除去他,我来,我愿意当这个头。除掉他之后,你们拥戴我。大家当然高兴了,反正也轮不着我,你也是太祖的孙子,让你来你就来呗。
一个月黑之夜,完颜亮领着卫士,领着死党十几个人,暗藏利刃就进了宫。卫士都被买通了,也不用买,都通了,因为前两天皇上刚给我两鞭子,我弟弟刚被皇上杀了,你们来杀皇上,欢迎欢迎,全通了。然后就闯进了熙宗皇帝的寝宫。闯进熙宗皇帝寝宫之后,熙宗皇帝感觉有变,有刺客。少数民族的皇帝他再怎么汉化,他也比较勇武,急忙翻身抽刀。原来刀就在床底下搁着,在枕头底下床铺底下搁着,因为刀不离身,这是他们的传统。一摸,没了,卫士给偷走了。所以卫士们冲进来,乱刀齐下,致命一刀是完颜亮砍的。金熙宗当时死于非命。然后完颜亮就被拥戴做了皇帝,他就是金国的第四代皇帝。因为他后来被废是废帝,所以他没有庙号。当时做皇帝之前的爵位是海陵王,所以史书上一般就称他为海陵王完颜亮,金海陵如何如何,指的就是这个人。
完颜亮发动宫廷政变,杀死金熙宗,取而代之做了皇帝。于是在很多小说甚至史书中,海陵王完颜亮都被描写成为一个弑杀君主的无耻之徒,而且在他登基之后完全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暴君。但是有些史书却记载着,完颜亮文武双全,爱护百姓。那么完颜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登上皇位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完颜亮这个人汉化很深,喜读史书,又好锻炼身体,自认为文武双全,而且完颜亮特别体恤百姓。他穿的衣服也是很敝旧,皇上的车驾,从大马路上过,看到旁边百姓的牛车陷到泥里去,皇上从车上跳下来,帮着百姓推车。这样的君主是很少见的。所以你说完颜亮是个暴君,他荒暴得厉害,他荒暴他对谁荒暴?他对宗室大臣们,他跟百姓没有。
他一做皇帝,本相就暴露出来了。我这皇位来得不正。所以我这皇位来得不正,我怎么着才能让我这皇位正?两个办法让皇位正,第一个,把我的竞争对手统统除掉,没人敢跟我竞争。我如果把竞争对手都杀掉的话,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我在国内就正了。那么,我要在国外正怎么正?最好的办法是我把外国全灭。如果我能统一天下,混一天下,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我能做到这一点,还能有谁说我不正吗?所以完颜亮就要干这两件事:第一件事,宗室子弟都杀掉。第二件事,我要把外国全都给灭掉。他处心积虑干这两件事。
首先大张旗鼓干的,就是把宗室子弟都杀掉,这事很容易做到,你是皇上,你想杀谁就杀谁。首先金太祖、金太宗这些人的子弟,找个借口就杀,甚至不需要任何借口。进宫有事找你,进宫的路上埋伏下刀斧手,一进来脑袋就没了。他最想杀的是谁呢?是太宗的儿子完颜宗本。宗本势力很大,不好杀,怎么办呢?得有人出面告他。让谁告他呢?谁跟他关系最好呢?关系跟他最好的,是尚书令萧玉。萧玉要不告他怎么办呢?很好解决,把萧玉抓起来,然后完颜亮的人就来了,皇上赐毒酒一杯,喝了吧。萧玉哇哇地哭,我家里还有八十岁吃奶的老娘。就这话一块儿说了,合并了,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吃奶的婴儿,说一块儿了。哇哇哭,皇上饶了我吧。你想让皇上饶你?我当然很想让皇上饶了。那你出面告宗本谋反。没问题,告宗本。于是,宗本被杀。然后还把完颜兀术的女儿纳进宫。完颜兀术是你叔叔,完颜兀术的女儿不就是你堂姐妹吗?不管。灭绝人伦,荒淫无道。最起码皇上我当上了,我天下美色而妻之,我现在开始金国的美色,我想要谁是谁,我妻之,全都没问题了。这个时候,完颜亮就开始考虑,我要实现我第二个伟大的抱负,我要干吗呢?我要去灭宋朝。
完颜亮刚刚登基,为了巩固政权,首先是大肆屠杀宗室子弟,然后就准备出兵南侵灭宋,统一天下。但是此时宋金已经议和多年,金国的大臣和百姓们都习惯了两国相安无事的和平生活,那么一心想要南侵灭宋的完颜亮,将会用什么办法来说服大臣们呢?
完颜亮就在一件事上做准备,什么事呢?思想舆论,就在这件事上做准备。我怎么能让大臣们都支持我打仗呢?我干脆做个梦得了,我做个梦,我把我的梦讲解给大臣们听。于是完颜亮就开始做梦。也不知道这个梦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说得是有鼻子有眼。完颜亮跟大臣们讲,我做梦来着,昨天晚上夜已三更,朕已睡去,忽然间两个青衣小童,手持玉牒来到朕的床边,说天帝要见我。于是我就跟着去了,爬起来,上了我的小乌骓马,就跟着这两个青衣小童,我就来到了天庭。一路之上烽烟弥漫,每一步都走在虚空之中。走不了多久,看到一扇门,两名青衣童子说天门到了,让朕进去。朕骑着马就进去了,策马进入天门,我就进去了。我一进去之后,小童说对不起,这是天庭,您没有在天庭骑马的资格,请您下马步行。朕就下了马步行。我一步行,里面华丽非凡,天庭的那种广阔,你们想象不出来。他也想象不出来,所以他也只能不说了,非常地富丽。这个时候,殿内垂的都是朱帘,来了一个穿红衣服的人。小童就跟我说,这是天帝,赶紧下拜。我就赶紧跪下了,没看见天帝长得什么样,我就赶紧跪下了,一般人不能见天帝。然后天帝跟我说,说你完颜亮,是我认命的天策上将。这是谁的衔?这是李世民做秦王时候的衔。所以完颜亮说,天帝任命我做天策上将,讨伐不义之国。你去讨伐不义之国。你认为谁不义,你讨伐谁。然后天帝就送我出来。出来之后,我看到沿途鬼兵无数拦阻朕,于是我生气,拔出弓箭,拉弓搭箭,一箭射去,鬼兵就散了,朕就醒了。朕醒了之后,觉得此梦非常奇怪,于是我就到了我的兵器架上去数。我的箭少了一支,然后我就到马厩里去看,朕平时骑的乌骓马浑身大汗淋漓。你们说我的梦是真的吗?这些大臣们,谁敢说这不是真的?说天帝都降幅给您,咱就是应该讨伐不义之国,这您都梦到,咱简直是奉天讨不义,太应该了。吾皇圣明,赶紧出兵,甭准备,明天咱就赶紧出兵。完颜亮跟宰相摊牌了,我想打宋朝,你说行吗?宰相也是汉人,噗通就跪下了,不行,咱们千万不能打。为什么不能打呢?耗费国帑,加重人民负担,不能打。但是臣观天象,宰相又不敢得罪皇帝,臣观天象,赵氏必不长久,可待其自灭。我们不用打,他自个儿就完蛋了。皇上很不高兴,你怎么知道赵氏不长久?你看赵构,他连亲儿子都生不出来,他抱别人家的孩子做皇储,他日必然祸起萧墙,不用本朝动兵,他就完蛋了。宰相这个话不完全是胡说。皇上的儿子,当新的皇上,没有谁说个不,谁让你不是皇上的儿子呢?皇上生不出亲儿子来,他抱的别人的孩子,你为什么不抱我啊?这就出现问题了。既然别人的孩子也能给皇上做养子当皇上,那我也能。所以宰相说,赵宋他日必然祸起萧墙,我们没必要去打他,等着他自己灭亡。
既然朝中有不同意见,完颜亮他怎么办呢?他想招。完颜亮在位的时候,金国的都城已经由遥远的会宁,就是黑龙江的阿城,迁到了今天的北京。今天如果我们在二环路上,我们还能看到金中都宫殿遗址那个纪念碑,那会儿就在这儿,莲花池那边,那是他的中心地区。所以我现在要打宋怎么办?我怎么才能够防止大臣劝谏,我又能集合武装力量?我准备迁都汴京。刚迁到北京,刚迁到燕京来,他又要迁到汴梁,迁到宋的故都。我要往那儿迁都,这样的话,部队全都可以调到那儿去营建汴京的宫室,把部队全调过去,以迁都为名整军备战。那儿要打宋,离宋也近,一下就能过去。所以他这么干。
虽然金国还有不少大臣反对出兵攻打南宋,但是完颜亮决心已定,马上下诏迁都汴梁,厉兵秣马,迫不及待地准备对南宋开战。而此时南宋朝廷也得知,完颜亮迁都汴梁的消息,那么南宋君臣们将会做出如何的应对呢?
那个时候,秦桧已经死了,就没有人像秦桧那样对和平一往情深了,所以主战派又开始抬头,开始活跃,要求皇帝备战。当时主持宋朝的大臣、主政的大臣,是原来秦桧的两个党羽,后来跟秦桧闹掰了,俩人自立门户,一个是万俟卨,害死岳飞的那个大臣,另外一个宰执大臣叫汤思退,你听这名,汤思退,人家是我不想前进,你那个名起的。这是外批,汤思退。两个人执政,看到这些主战派大臣上疏,斥责,多事,谁给你说金国要打咱们?金国人好着呢,人家就迁个都,关咱们什么事?不能干涉人家内政。谁给你说要打咱们?结果大臣一看,宰执不同意,直接上书朝廷,直接上书高宗皇帝,以求上达天听。而且据说完颜亮为什么一意要南侵呢?因为身边那大宦官告诉他,高宗的宠妃刘氏特漂亮,就咱们宫里这些人,没法跟人比。完颜亮一听,我第三个理想要实现,我要得天下美色而妻之,所以我一定要打这个赵宋。据说完颜亮在皇宫里面,连给刘氏的卧室都准备好了,连床、铺盖全都焕然一新。不能委屈佳人,都给准备好了。你们宋朝很惨,我只道就那么十来间房子,看看我这儿居室广阔,我这儿过的什么日子。所以这些大臣,就给高宗皇上上疏,怎么挑动皇上自尊心呢?完颜亮为什么要打你?因为他想把刘贵妃给弄走。这杀父之仇你不报,夺妻之恨你也不报,你还是人吗?给皇上上疏,给皇上讲这个。结果皇上表示什么呢?讲和之意,断自朕心,不赖秦桧,就是秦桧不在了,我也要跟金国人讲和,我实行的是一条没有秦桧的秦桧路线。所以你们不用跟我这儿多说。
结果这一年年底,逢年过节双方要互相遣使,贺正旦,给对方皇帝拜年。金国派来的贺正旦使,叫施宜生,是福建人,在宋朝做过官,中过进士,结果因为犯了事逃到金国去了,在金国很受重用。他是先逃到伪齐,然后被完颜亮着为礼部尚书。这次他作为贺正旦使来到宋朝。来了之后,宋朝就排水来迎接他呢?派礼部尚书张焘来迎接他。张焘跟施宜生是朋友,有同门之谊,两个人关系很好,所以张焘就做迎接的时候,暗中就试探施宜生,就说,你看你一别家乡多年,家里大人孩子都好吧?家乡的景色怎么样?是不是还是家乡亲啊?你独在异乡为异客,你想不想祖国?就用这种话来打动施宜生。施宜生真的是很受感动。一别家乡这么多年,而且我虽然在金国,人五人六的,我在宋朝是个罪人,而且我入敌国做官。他也感觉对不起祖国,所以他心里也有愧,很想把这个情况告诉张焘。但是周围都有人,我副使也在座,底下还有佣人,我不能挥退左右,我跟你谈点机密,那还了得。所以施宜生站了起来,背着手在屋里转,忽然指着外边:“今日北风甚紧。”张焘一听,张焘多聪明,我跟你聊啥,你现在跟我聊啥,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哦,我明白了,北风甚紧。然后(施宜生)说,我就要回到金国,我回到金国,我也没有什么可给你留个念想的,咱们朋友一场,我给你写首诗做纪念吧。反过来他叫仆人,笔来,笔来。笔来→比来,意为:马上就来。张焘一听,今日北风甚紧,笔来,笔来。北风甚紧,比来,比来。张焘回去赶紧奏报高宗皇帝。这可是金使透露的消息,北风甚紧,比来,比来。宋朝一听,看来这次不是空穴来风,这并非谣言了,所以得动起来。
宋朝就开始整顿军马。施宜生是心里写下了千斤包袱,我把情报给泄露出去了,今日北风甚紧,笔来,笔来,自以为天衣无缝。回到了金国,就被人给告发了。因为随行的人员里面,可能有完颜亮安插在他身边的特务,因为完颜亮对汉人也不是完全地信任,有特务,就给他告发了。告发之后,完颜亮把他煮了,给他烹死,用开水还是油锅给煮了,全家都给杀光。跟着施宜生去的那帮人,有很多画工,当时没有照相机,画工就是摄影师。沿途的风光、山川险要、兵备地形全都给画下来,特别是画了一幅杭州的全景图。完颜亮看着这一幅杭州的全景图,心里痒痒激动,在图上题诗一首,他自个儿汉化程度很高,题诗一首:“万里车书盍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灭宋之情毫不掩饰,跃然纸上。万里车书盍混同,始皇帝兼并天下,书同文,车同轨,所以车书文轨象征国家的统一,车书盍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哪能就你跟我不一样?所以我要干吗?提兵柏外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因此,完颜亮要想招,我要让宋朝先败盟。
完颜亮看到杭州的全景图,更加坚定了他攻打南宋,一统天下的决心。但是宋金有盟约在先,为了金国出师有名,一定要让南宋先败盟才行。此时完颜亮忽然想起了一件秘密武器,那么完颜亮的下一步棋将会怎么走呢?
怎么让宋朝先败盟呢?有招,我派人骂他去,我把他骂急了,他就会跟我对着干,他一跟我对着干,我就能打他。我有什么招能骂他,把他骂急了呢?非常容易,我告诉宋高宗,他哥哥(钦宗皇帝)是怎么死的。爸爸是早死了,哥哥钦宗皇帝这时候也死了,钦宗皇帝是完颜兀术苦心孤诣保存下来的秘密武器,你宋朝只要一败盟,我就把他抬出来,让他在汴京做皇帝。这个时候完颜亮用不着了,这秘密武器用不着了,我想把这个宋朝一下给灭了,我用不着这个秘密武器了,于是,我要把他干掉。我怎么把他干掉呢?非常好办,举行一场马球比赛。当时八十二岁的辽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和北宋的末代皇帝五十六岁的宋钦宗两个人被邀请参加比赛。然后两个人骑马,骑马然后去打球。耶律延禧人家就干这个,他唯一的爱好不就是打猎嘛,所以弓马娴熟,耶律延禧上了马之后,金军的士兵就要拿箭射他,结果耶律延禧纵马狂奔,八十二岁高龄,还抢了金国兵士的弓箭过来,射死了几个金兵,才被金国人射死。宋钦宗就不行了,马都上不去,这时候他高血压头晕,马都上不去,被金兵乱马踏为肉酱。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宋高宗,他哥死了,被人踩成泥了,他能不生气吗?他一生气,他就要败盟,他一败盟,我就有战争借口。
于是完颜亮就派了两个使臣,一个姓高,一个姓王,姓高的这位应该是契丹或者渤海人,姓王的这位是汉人。完颜亮就告诉这两个使臣,你们俩到了宋朝,给我狠狠地骂宋高宗,骂得越狠越好,你放心,他不敢加害你们。你骂得越好越完成任务。而且完颜亮告诉这个使臣,正使姓高,渤海或者契丹人,你别骂,你让那姓王的骂,他是汉人,你让他骂。因为出了施宜生那档子事,我不相信汉人。他骂,表示对我忠心,你让他骂。骂急了宋朝真要害你们,也杀他不杀你,你是咱们本家骨肉,我留着你。所以两个人见了宋高宗,递上国书之后,应该是正使奏事,正使说我结巴,我奏不了,让让让让他来。于是姓王的就开始来。他一来就开始骂宋高宗,而且都是那种质问的语言,皇帝问尔等,皇帝问汝,全都是这种话,如何如何如何,颐指气使,站在朝廷之上。宋高宗就被骂傻了。原来绍兴和议达成了这么多年,双方使臣往还,都客客气气,没见过这主,你跟这儿算哪出啊?他给他骂傻了。所以宋高宗非常不高兴,宋高宗就说,听闻王公您也是北方的世家大族,你怎么连一点礼貌都不懂?宋高宗非常生气,拍案而起,今天的会见到此结束,转身就走。姓王的一看,不行,你别走,我还没骂完,我最关键的话没说出来,我还没告诉你哥怎么死的,我还没激怒你,那我回去之后,施宜生那锅肉还在那儿待着,那是下场。姓王的叫王权,王权急了,就在朝廷上高喊,赵桓已经死了,赵桓已经死了。他直呼钦宗皇帝的名讳,你要在北国,你随便这么叫,你叫他什么都没人管,你在宋朝的话,赵桓是钦宗皇帝的名字,是避讳。他直呼赵桓已经死了。高宗闻言一惊,然后更加气愤,一抖袖子,快步离开了,转过屏风去了。然后他还跟这儿不依不饶。宋朝的这些大臣们,也都不敢吭言。然后完全就在这儿说,我来商谈国事,把我一个人撂在这儿,算什么事?赶紧出来,赶紧出来。所以这个时候,宋朝一个武将就指斥王权,不得无礼,有什么事,明天到枢密府到都堂,再去跟宰相谈。他就跟当时的宰相说,你赶紧稳住王权,我去看看皇上怎么样了。转过殿来一看,高宗正在哭泣,正在以袖拭泪,擦眼泪。所以说,大哥的死给他的刺激还是很大的。他怀着私心,大哥跟北国三十多年,一个是他终于死了,我的正统地位再也不会被撼动了,我终于把他熬死了,这是一个。再一个他也难免是念及骨肉之情。所以在这儿痛哭,哇哇哭拿袖子擦眼泪。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宋金两国就算是彻底撕破脸了。这话都给人说出来,你大哥已经死了,他还没知道他大哥怎么死的,知道他大哥怎么死的更不得了。(王权)回去之后得意洋洋,我任务完成了,您让我骂他我骂了,把他骂哭了,你说我厉害不厉害?两国彻底撕破脸。完颜亮做的战争动员工作,已经完成了,我要打宋朝。
宋钦宗的死讯,一下摧毁了宋金两国的议和盟约。于是完颜亮野心勃勃地开始调动六十万大军,黄河岸边烽烟骤起。可就在战争一触即发之时,金国很多大臣都站出来,强烈反对完颜亮出兵,甚至连深居后宫的太后、皇后和太子都出来劝阻完颜亮。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反对意见,完颜亮将会如何处理呢?
满朝文武就不干了,很多忠臣就纷纷反对,但是大家都知道,皇上是什么脾气。你要反对,眨眼之间你人头落地,所以怎么办呢?谁能劝皇上呢?皇上他妈能劝他。皇上的亲妈死了,嫡母尚在。什么叫嫡母?就是他父亲完颜宗干的正妻,还在。完颜宗干的正妻,就是徒单太后。徒单太后也太缺心眼了,谁能劝都行,只有你不行。完颜亮最耿耿于怀的就是,我是小老婆生的,所以我早就对你心怀不满,你这个时候敢劝我?徒单太后她就不琢磨这个,谁劝都行,你不能劝。结果她就傻呵呵地就去劝完颜亮去了,跟完颜亮说,你很厉害,有太祖太宗厉害吗?你得本事能跟太祖太宗比吗?太祖太宗的时候,那样的英武绝伦,麾下是猛将如云,你说你打仗,你有你叔叔完颜宗弼、就是完颜兀术,有他厉害吗?(他们)都不能灭宋,你小子要去灭宋,你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完颜亮一听,这话你说的是吧?行,你先回去吧,我考虑考虑母亲的建议。这个太后回去了,完颜亮就赶紧召自己的近侍,来说说这徒单太后,有没有失节的地方,这些大臣们说有啊,她老跟宫外的男子私通。好,赐死。这些大臣一听就傻了,皇上能赐死太后吗?从古以来有这种事吗?不管,赐死。他让太后身边的一个宫女,早已被他收买了,和他的侍卫长叫大怀中,让他们俩去把太后给我干掉。于是这个宫女和侍卫长大怀中就来了。来了之后,说皇上有旨意,太后跪接。太后一听就傻了,从古至今哪有母跪子的道理?皇上有旨意,皇上应该跟我这儿跪着,皇上怎么让我跪接?太后在惊愕的时候,大怀中上来一脚,太后就跪地上了。太后刚一跪下,那个被完颜亮收买的侍女,拿起桌上的镇纸,照太后后脑勺就一下。但毕竟女人的力气小,这一下砸上去,太后没咽气,还在地上抽搐,大怀中上来,解下腰带,勒住太后的脖子一使劲,太后就死了,就把太后给勒死了。
你想皇上的妈,从辈分上说,理论上是完颜亮的妈,太后因为劝谏被勒死了,别人呢?别人谁敢啊?所以当时太后被勒死了,太后被勒死之后,太医,宋金的时候太医都挺有意思,你说你不好好给皇上看病,你老关心国事干吗?太医借着给皇后看病的机会,跟皇后说了这件事。太医完全是为了皇上好,为了完颜亮好。咱都知道,咱皇上的地位怎么来的,您也清楚,所以他在国内,这套血雨腥风这套东西,国内就不稳,你又去打赵宋,你要打了胜仗还行,你要打了败仗呢?咱就全完了。皇上要完了,你这皇后、太子都当不了。太子十二岁的美少年,都当不了,所以咱们必须得劝皇上。皇后和太子傻乎乎地都来劝皇上来了。皇上一听,没看见我刚把我妈勒死,你们俩敢来劝我?回身就到刀架子上去拔刀去了。皇后和太子一看大事不好,就跑了。皇后和太子跑了,完颜亮拔出刀来,人呢?这个时候侍卫们得劝,因为你杀别人不行,因为人家毕竟跟皇帝是结发夫妻,那是亲生儿子,万一那天皇上后悔了,我杀我媳妇和我儿子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劝?我们不就全完了。我们要劝,就劝皇上饶命。抱着皇上大腿。皇上说你们赶紧给我躲开,气哼哼地拿刀出来。皇宫院子很大,房间很多,皇后和太子一出来,估计就被人掩户起来了。所以皇上走了几间房,没找着慢慢地气也消了。皇后和太子算是捡了一条活命。太后给勒死了,皇后和太子差点死于皇上刀下,就没有人敢劝皇上了。所以完颜亮只有做了思想舆论准备,这个思想舆论,还只限于做了一个梦,骂了宋高宗赵构一顿。在这种情况下,就冒然出兵去讨伐赵宋,撕毁了和约。
两宋风云第二十九集——宋金再战
2009-08-02 21:04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弑杀了金熙宗,自己做了金国的皇帝,完颜亮登基之后,不顾群臣和皇亲的反对,亲率60万大军再次南下灭宋。自从绍兴和议之后,宋金久无战事,所以南宋毫无战争的准备,而且曾经令金军闻风丧胆的岳飞,已经被杀害了,能征善战的大将军韩世忠,也闭门谢客不问军政了。高宗皇帝面对满朝文武,竟然无将可点。那么此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使南宋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呢?
金主完颜亮不顾群臣的劝谏,执意伐宋。据说是抽掉了六十万大军,编成三十二个军,兵分三路,东路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由完颜亮亲自指挥,兵锋直指健康临安,准备擒贼先擒王,一举消灭南宋。这一次金军南下,完颜亮特别强调了军纪的问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以前我们打南宋是为了抢东西,所以烧杀抢掠怎么做都是可以的。这一次我们是要完成祖国的统一,所以我们占领了土地以后永远就是我们的了,我们控制了城池里的人民,以后都是我大金国治下的子民,因此他再三告诫三军不许焚烧一间房舍,不许杀害一个南方的人民。所以如果要有违抗,军令从事。果然金军南下的时候,确实是做到了秋毫无犯,每打下一个城池,完颜亮都派人去告诫城中的百姓说,我大金是仁义之师,王师所至,义旗所指,尔等安居,不要害怕,等着咱们共享太平。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完颜亮的进军速度非常快。
消息就传到了南宋朝廷。高宗皇帝就知道了,金国三路大军南下。在高宗皇帝看来,第一个反应就是找船出海。六十万大军南下,当年梁王宗弼以四千精骑就横行于江淮,现在六十万大军来了,我不跑我有别的选择吗?于是他就想跑。这个时候宰相就劝他,敌国败盟,天怒人怨,神人共愤,我们应该同仇敌忾,抵抗金军。金国大军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健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宋朝的健康都统制王权,在战争一爆发就逃得没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皇帝几次下诏书,就问前线的兵士,你们统帅哪去了?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王权去哪了。在这种情况下,高宗皇帝只好启用当年在顺昌大捷大破完颜宗弼的老将刘琦。老将刘琦抱病出征,打了几仗下来,老将军的身体就支撑不住了。所以他就只好到后方去养病,皇上一看这下怎么办呢?大军南下,原来能征惯战之将,岳飞被杀了,张俊已经赋闲了,韩世忠在家整天念佛,根本不问军政。不是死了就是已经老了。好不容易有个刘琦上去了,结果刘琦病得不能骑马了,坐轿子都不行,整天发着高烧,只能在后方养病。所以等于南宋派不出一员将领来去抵抗完颜亮的大军。
所以皇上非常着急,派枢密使叶义问到前线督军。叶义问到了前线,到了镇江那个地方,就要布防。他布防怎么布防呢?他把老百姓征调起来,在沙地上挖沟,挖完沟后插上树枝。他觉得这样的话,当金军登陆的时候,就会受到阻挠。老百姓就说,叶枢密官居极品,堂堂枢密,宰相一级的高官,见识还不及我等农民,你跟沙子上挖沟,然后插上树枝,第二天江河水一上涨,树枝也冲没了,沙子沟也让水灌平了。你说你是挡金军呢?你说你是挡金军呢,还是挡咱们自个人?但是你让我们挖,我们没辙,给你挖。挖完之后一点用没有,等于大家都在那儿做无用功。叶义问还挺得意,你看我想出一招破敌之策,根本就当补助金国的虎狼之师。当时金军已经打到了,打到长江边上。随时就有可能南下灭宋的时候,老天爷赐给南宋一个绝好的机会。
宋金两国绍兴议和之后,已经和平相处多年。所以南宋毫无战斗准备,并且高宗皇帝把能征善战的中兴四将都给处理了,现在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国大军,满朝文武,竟是无将可点。那么此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使南宋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呢?
金国的皇帝发布诏书,这个诏书送到了前线,讨伐逆贼完颜亮。很奇怪,完颜亮不就是金国的皇帝吗?怎么又来一个金国皇帝发布诏书讨伐完颜亮呢?这个金国皇帝不是完颜亮,是金国第五代皇帝,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在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历史里面号称“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雍。完颜亮上台之后大杀宗室,完颜雍他也是太宗皇帝的孙子,侥幸未死。当时他是做西京留守,就是今天山西大同,这个地方做留守。因为他不在朝中,所以皇帝要杀他,还得跑老远找人去杀他,所以他侥幸未死。当时完颜雍的夫人就跟完颜雍讲,说把咱家的珍宝玉器,把咱家所有传国的宝物,你献给完颜亮。你让完颜亮踏实,你让完颜亮新安,他会觉得你没有反意。所以完颜雍就照这个做,把家里很多珍宝玉器,好多都是灭辽的时候从辽国宫室里抄出来的,靖康之变的时候从宋朝宫室里抄出来的珍宝献给了完颜亮。
没想到完颜亮听说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是金国第一美女,完颜亮拿到这些珍宝之后,本性就发作了。他说,行,这些东西我收下了,捎带着把你夫人给我送来吧。完颜雍接到诏书,夫妻俩抱头痛哭,不敢说不去,如果不去就会给完颜雍带来杀身之祸,但是去明显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了。当时乌林答氏为了安慰自己的丈夫,说我要不去,咱们一家就全完了,我要去了,牺牲我一个,咱们一家还能保存。然后乌林答氏就跟着使者启程了,使者也明白乌林答氏这一去的下场会是怎么样,所以一路之上对她严加看管,生怕她自尽,对她严加看管。这样队伍从西京出发,就奔中都,就是今天的北京而来。
离中都还有七十里的时候,眼看国都在望,押送任务已经完成了,看守就松懈下来。结果这看守一松懈,乌林答氏就利用这个机会,投环自尽,在树林里上吊了,上吊死了。她这一死,完颜亮就急了,完颜亮就认为这肯定是完颜雍指示妻子守节,你给我送个死美人来,所以他非常生气。但是他又不能以此为借口来处理完颜雍,但是他心里憋着这股火,所以怎么办呢?他就把完颜雍的官职一在调。你不是西京留守嘛,调东京,东京调南京,南京调济南,整天就让完颜雍在跑路,你到一个地儿,这椅子还没坐热,马上圣旨到,换地儿了,整天就在这儿跑路。
完颜雍在无奈之中,含屈忍辱四处奔波。而此时完颜亮率大军南下攻宋,因兵源不足,在北方强行大量征兵。东北的契丹人不愿南下送死,于是起兵造反。那么完颜亮是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来杀害完颜雍的呢?
东北这一反,完颜亮就要镇压,完颜亮靠谁镇压呢?完颜亮想起来了,让完颜雍去镇压,干嘛让他去呢?完颜雍跟我不是一条心,我对他很不放心,所以让他跟契丹的反贼们拼个两败俱伤。打死了敌人就平外患,打死了杂牌就平内乱,死了谁都行,最好你们俩都死,要能一块死就更好了。但是他让完颜雍去镇压,光给他个东京留守的空头衔,就是今天的辽阳的那个地方,东京留守,一兵一卒都没给他派。完颜雍带着四百多个家人就到东京上任去了。而且完颜亮还派自己的两个亲信监督完颜雍。
完颜雍一到东京辽阳,这些叛民们就给他献了一份大礼,十几万人就包围了辽阳,他就四百多个家人全部没有武装,几乎赤手空拳。完颜雍到了辽阳的军火仓库里就翻,就找,有没有东西给我留下来。没有武器我怎么抵抗啊?一看,有那么十几副锈迹斑斑的盔甲,行,就把这个拿来,擦吧擦吧,反正比没有强,穿上我先上城吓唬吓唬人。他的谋士就跟他讲,咱们多张点旗帜,每个城垛上都插一面旗。因为古代比如说,部队按什么编制,一个编制可能有一面旗代表,咱多插点,让人一看好像这个城里秘密麻麻全是军队,实际上城上根本没人。然后对外号称说,主上给东京辽阳派来十万大军。这个判民可能也是文化素质也不是很高,谋略也不怎么懂,一下子就被完颜雍的空城计给吓坏了。城里面有十万大军,官军装备精良不精良,最起码训练有素。咱们不是因为走投无路吗?揭竿而起、斩木为兵,咱就这样起来,就怕不是官军的对手,因此这个叛军果然就退去了,撤了辽阳之围,就让完颜雍的空城计吓跑了。
但是你这招可一可二不能三,可能二都够呛,人家要知道你是城里没有一兵一卒,说不定杀个回马枪过来。所以完颜雍很着急,主上把我派到这儿,就是让我送死啊,还弄俩人监视我。而且这两人还上奏章弹劾完颜雍,说完颜雍私造盔甲武器,说他要谋反,因为那个时候交通落后,几百里快马把奏报如果送到前线是需要时间的。这俩亲信就在家里商量,说你看,完颜雍要造反,圣上让咱们看着他,咱们干脆先斩后奏,咱把他宰了得了,报告给皇上这就奇功一件。别等着皇上圣旨到,咱先斩后奏,没想到两人在谈话的时候,那个厨子,就是家里服务的佣人,上菜的服务员,很同情完颜雍,不动声色地伺候完两位主子,就跑去告密去了。告诉完颜雍说,主上派这两个人想把你杀掉,怎么着前因后果一说,完颜雍仰天长叹,我一介忠臣,我只是想为国家做一点事,怎么这么难呢?我找谁商量啊?
就把他的舅舅给叫来了。说你看,情况跟你说了是怎么回事,你看现在目前面临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他舅舅一拍大腿,说这个时候还能怎么办啊?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咱干脆就把这两人给杀了,索性反了得了。尤其东北地区,太祖太宗兴王之地,这是旧祖宗发祥的故地,不也是太祖的子孙,他完颜亮也是太祖的子孙,他能当皇上,凭什么你不能当。所以完颜雍一想也是,一不做二不休,就把这两人骗进府来,这两人就得意洋洋来了,准备捉拿完颜雍。结果一进来就被捆了,这俩还挺横,说完颜雍我知道你想造反,你想造反你也得衡量衡量你的实力,你手下有兵吗?一指完颜雍身边站的这些他的家人,你就指着这些人你造反,你太自不量力了。你赶紧把我放了,放了之后我奏明主上,可以饶你不死。正在这个时候说城外来了支军队。
完颜雍被逼之下,只得造反。但金国的军队全部在完颜亮的掌控之中,完颜雍身边只有几百个老弱病残的家人,如果完颜亮派兵来围剿,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此时忽闻城外来了一支军队,这会不会就是完颜亮接到密报,派来剿杀完颜雍的军队呢?
完颜雍非常害怕,说这是不是主上派人来捉我来了。赶紧上城,上了城墙,扒着城墙往下一看,是金国第一大将完颜福寿指挥的部队,两个人在城上,一个在城上,一个在城下,脸一对脸,两个人异口同声,喊的话都完全一样,说的话都完全一样,说什么呢?俩人都说,你是完颜亮派来抓我的吗?俩人都担心这个,说你是完颜亮派来抓我的吗?噢,后来两人闹误会了,原来不是。完颜福寿不是来抓完颜雍的,是从前线逃回来的,他不想到南方去送死,我南辕北辙,我往北跑啊,跑到辽阳来了,没想到碰到完颜雍,没想到完颜雍也是受完颜亮迫害。两人一拍即合,完颜福寿就说,当今主上残暴不仁,他地位来得不正,大王你也是太祖子孙,你应该早正大位。所以这样一来,完颜雍就在这东京辽阳城宣政殿即皇帝位。这就是晋朝的第五代皇帝金世宗。
世宗即位之后就宣布废黜完颜亮,把他降为海陵君王。这个时候完颜亮还不知道,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郡王,还在前线国皇帝瘾呢。指挥着几十万大军,还正在南下。儿且南下得很顺利。然后有开小差的军士,消息就过来了。不断有人跟他说,说已经有新天子在辽阳即位了,你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消息就传过来了,这个消息一传过来,完颜亮就慌了,说怎么会有这种事?后悔啊,我怎么没把完颜雍这小子给杀了。你看我百密一疏,出现这种事。所以完颜亮就下令封锁消息,不能让前线的兵士知道这点。因为毕竟金国的大军,金国的主力在我手里,完颜雍他手下没人,所以他当皇帝也没什么聊不起的,他光杆司令。所以我要封锁这个消息。你看完颜雍做了皇帝吧,他都不敢进中都,他只敢在辽阳待着,证明他怕我。完颜雍确实怕完颜亮领着部队杀回来,金国的主力部队在他手里,他要杀回来我就完了。
完颜亮确实当时想杀回去,接过他手下的一个大臣,给他出主意,说:“陛下亲师深入异境,无功而还,若众散于前,敌乘于后,非万全计。若留兵渡江,车驾北还,诸将亦将解体。今燕北诸军近辽阳者恐有异志,宜先发兵渡江,敛舟焚之,绝其归望。然后陛下北还,南北皆指日而定矣。”咱们是前有敌国,后有叛乱,如果你班师北还的花,出现的结果是什么呢?人心尽散。人心一散,军将一散,敌趁于前,乱蒙于后,咱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你现在应该做的事是什么?现在已经是过河的卒子没退路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打也打,是不打也得打。干脆咱们就一鼓作气,渡过长江,先把南宋给灭了,灭了南宋之后再大军北还,消灭叛乱。这样的话是一个两全之策。完颜亮一听有道理,下令大军南下,明天咱们就要过江一举消灭宋朝。
然后就问自己手下一个大将,这个也是一员老将,问这个老将,说明天轻舟渡江,你有把握没有?那个老将也知道,新天子册立了,我还给你卖命,这老将跪下了,说陛下,臣罪该万死,我没把握,这小船带兵渡江,仨人一匹马过去不是送死吗,我不去。没有大船我过不了江,完颜亮这个人脾气很暴躁。在这个时候,你得哄着大家伙,你还当你是皇帝,你已经海陵郡王了,过两天平头百姓了。你得哄着大家伙,结果完颜亮跳起来拿鞭子就抽这个老将,说当年你跟梁王宗弼过奖的时候有大船吗?你不也过来了吗?你现在什么意思?瞧不起我。你分明眼睛里没有我,你当年跟梁王过江,你怎么不要大船,梁王让你过你就过,你什么也不敢说。现在你在我这,你告诉我没大大船,你就不过江,就打他。明天你第一个过江,告诉这老将,明天你第一个过江,就让你过。这老将回去之后告诉将士们,明天皇上让咱们过江,就是送死啊,你们想活命吗?三军将士谁不想活命啊?想活命,想。那怎么办?散了吧,哗,部队没了。
第二天完颜亮找昨天那个大将军呢,让他过江。营帐中空无一人,全跑了。完颜亮急了,好,这样是吧,我下命令,从今天开始,士兵逃亡杀队长,队长逃亡杀千夫长,千夫长逃亡杀万夫长,万夫长逃亡杀总管。下一步要是总管逃亡呢?我自杀算了。你不想这样,等于采取连坐法,班长跑了杀排长,排长跑了杀连长,哪有那个道理啊?兵就没法带了,所以人心惶惶,主上实在是有点,要按今天的心理学讲,妄想型神经分裂症,没法要了这个人。战争是有自己的规律,你完全不按战争规律来,你一拍脑门子,你想怎么着怎么着,你不拿士卒当人这还成?所以当时金军士气低落,人人有离散之心,但是呢,完颜亮知道一点,我军士气低落,宋军的士气比我军还低落。“我虽弱,制彼则有余”。你别看我不行,我打他是没问题的。“制彼则有余”。所以完颜亮大军屯驻在长江岸,黄幄杏旗,皇上的棋子,黄色的大帐都立好了。陈军江岸,鼓角连天。对岸的宋军只有一万多人,都是从各地逃下来的残兵败将,只有一万多人。插树枝的枢密使早不知道哪去了,真正应该在当地负责指挥的健康都统制也没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皇帝派大将李显忠到前线指挥战斗,李显忠还在半路上,还没赶到。
金军虽然人心慌慌,但毕竟还是人多势众,而守卫长江的宋军,却只有一万多名残兵败将。十几万金军一旦南下,宋军这一万多残兵败将,如何能够招架得住呢?那么在这个危机的时刻,来了一个什么人,用了一种什么秘密武器,打退了过江的金军呢?
这个时候,一叶轻舟,送来了一个老书生,中书舍人虞允文,中书舍人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国务院办公厅,什么中央办公厅,相当于这样的秘书,或者类似这样的官职。虞允文这个人也不一般,你别看他进士出身,天子近臣,但是他怎么说也能文能武啊。高宗皇帝派他出使金国,见了金国皇帝,国宴,双方联谊会。联欢会的时候,金国人就把弓箭递给虞允文,宋朝的使臣,给我们露一手。他知道这个宋使是文官,知道宋朝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来给我露一手,就成心想看他洋相,你能把弓拉开就不错了。没想到虞允文把长袍往腰里一掖,拉开弓箭,一射中的,一下就射中靶子。金国人大吃一惊,看来南宋不是什么好欺负的,文人都这样,武将得什么样呢?
皇帝派他到前线劳军,虞允文就弃舟登岸劳军。一看那个宋军啊,仨一群,俩一伙,一万八千多人,战马据说只有三百多匹,跟那懒懒散散,旗子也卷着,盔也没了,鞋子也脱了,刀也没鞘了,懒懒散散。虞允文就问,你们长官呢?这帮人说不知道,我们来的时候就没见过长官。你们一万多人属于哪支部队?一问番号,恨不得有好几十个,你们现在谁官最大?终于找到两长官。俩长官一见虞允文,特别吃惊,哟,你怎么来了?打仗呢你来干吗?一介书生你来干吗?是不是天子派你来劳军?你给我们带什么来了?幸亏你现在来,再晚一会,你就只能慰劳金军了,马上金军要过江了。虞允文说把将领都叫来,到我的大帐,我立个帐篷。到我的帐中,咱们议事,于是将领全都进虞允文的军帐。
虞允文就跟这帮人说,说什么呢?说天子派我来督军破敌。虞允文这话一说完,跟他来的这帮人立刻慌了,说等会儿,虞舍人,你搞错了吧,你怎么了你?天子不是派你来督战的,天子派你来劳师,派你来慰问前线的将士。既然前线没有将士了,咱也就没得可慰问了,咱任务就完成了,咱应该回去。你不是来督战的,你是来送慰问品的,你该干这个事。你如果晚一会,该慰劳金军了,咱不能把这东西给金军,咱带回去,咱撤吧。于是虞允文瞪了他那个随从一眼,不说话。他接着往下说,说皇上派我来督军作战,我要激励三军,你们谁有破贼之策?你们赶紧讲。两个武将战战兢兢地就问他,你真的是天子派来督战的?他说是啊,我是打先锋的,马上李显忠将军就要到。这帮人一听,李显忠将军名将啊,他要到,行,心就安了。
虞允文就激励将士,朝廷养汝辈三十余年,你们30多年世受国恩,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金贼就在长江对岸,我们敢不敢为过一战?这帮人说没问题。我们绝对可以为国一战。没人领着我们,你看我们一万多人,好几十支部队的番号,没有人领着我们,我们没有头儿啊,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没有头怎么办?虞允文说头来了,就我,你们就看着我吧。你们愿意不愿意为我一战?这帮人都说愿意为虞舍人一战。好吧,明天就开战。虞允文的船里带着秘密武器呢。没问题,明日开战,跟金贼决一死战。这些将士们全都组织起来了,反正有官的听官的,没官的听岁数最大的。集合在一起,排兵布阵。一万八千人,分为五队,每对三千六百,轮番出战,宋朝擅长这么打仗。驾驶轻舟在江面上轮番出战。
完颜亮就在江边也布阵,金军十万大军就进了长江了,准备南下,一看,不是说宋朝的兵都逃光了吗?怎么还有三千多人迎战呢?于是一个万夫长就跟完颜亮讲敌人应战了,咱们应该撤军了。可见这个时候金军的士气啊,你十几万大军进了江,人家来了三千多,万夫长第一个反应是,敌人应战了,我们应该撤军。您不是告诉我们没人反抗吗?你不是说就是我们过了江,一路占占占,把人家国土都占了,国家统一了就完成了。结果他抵抗,你没告诉我抵抗该怎么办,所以我不会打,咱应该撤军。完颜亮气得,啪啪啪抽了几十鞭子,你再废话,明天第一个杀了你。你先出战吧。这个人就出战了,在江面上,两军一出战,金国人发现坏了。宋朝人使得什么妖术跟我打仗?就看宋军战船当中,红光一闪,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忽忽悠悠地奔着金军战船救过来了,落到金军的战船上就爆炸燃烧,然后就石灰呛人啊,石灰就弄得金军将士睁不开眼,这就是虞允文带来的秘密武器。
虞允文本是高宗皇帝派来前线劳军的,他之所以敢自改使命,声称是来前线督军破敌,当然是有备而来。而虞允文所带来的秘密武器,就是最有力的破敌法宝。那么这个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东西?仅仅依靠这个秘密武器,是否能彻底打败金军呢?
人类战争史上,最早投入使用的火药,就是火箭武器,就是能够发射出来的火箭,把这个东西用来打击金军。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器的国家。唐末就已经应用于军事,到了两宋,由于宋朝的将士作战,人不行士兵的素质差。所以对于武器装备的改进,是很注重的。中国武学最发达的时候就是宋朝。
虞允文带来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箭武器。这个东西就有点像什么呢?非常像今天的二踢脚,两级火箭,一点飞出去,落到敌船上一爆炸,船就着了。尾部又填的生石灰,漫天蔽日,金军将士是睁不开眼,也呼吸不了,不会对付这东西。这怎么打?没法打。于是金军将士架舟北返,舟也架不起来了,全烧着了。将士们只好跳长江,跳长江又不会游泳,那结果只有一个。这样一来,金军将士更是人人自危。虞允文他太没本事了,他拿火烧我们,有本事咱两军对圆啊,咱兵对兵,将对将,枪对枪,杆对杆,咱好好打一场。你这叫什么?
所以完颜亮再一次,就是我豁出去了,第二次又来了。这一次大概虞允文的火药武器可能用得差不多了,那个东西在当时可能是最高科学技术,高科技的武器,储存不多,用的差不多了。让进军士兵登了岸了,金军士兵一登岸,宋军就要往下败,宋军一往下败,虞允文这个时候一介书生,临危不惧,冲上前线。他拉住一个叫时俊将军的手,说将军素称忠勇,现在敌人冲上来,你怎么表现得跟胆小的女人似的?你为什么不靠前奋勇杀敌?他说如果此战得胜,明天你就是我儿子。时俊激动得,虞大人让我当他儿子,把双刀舞成一片烂银,领着士兵就冲上去了。这时候还是那句话,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三军将士一看,时将军都玩命了,都不怕死,咱们不能给将军丢人,上。一下子宋军将士就上去了,金军将士的第一个反应,谁愿意来玩命来了?我是来完成统一的,我不是来玩命的。结果你真跟我玩命,那我跑吧,金军就退下去了,宋军就冲上去了。
为什么虞允文一句话,这仗打赢了你就是我儿子,时俊就那么玩命, 你缺爹是怎么着,怎么那么玩命?明显能看得出来什么呢?就是宋朝那种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怎么样?太低。虞允文你别看中书舍人,品级不高,天子近臣,天天跟皇上身边待着,不几年就可以升到宰相。后来虞允文在孝宗朝做到了宰相。这样的一个大学问家,这样一个天子的近臣,他认我做儿子,他这么看得起我,咱不能给脸不要吧,这个意思。搁咱们今天的话,你认我做儿子,我跟你急。凭什么?这不是侮辱我吗?但是那会特别我能为你玩儿命。
在虞允文的感召之下,时俊将军率兵奋勇杀敌,金军再次大败而退。可见将士们的必胜之心,比新式武器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但是金军有十几万人,宋军只有一万多人,宋军想要取得最终的胜利,还是非常困难的。那么这一次宋金之间的大战,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束的呢?
金军被击破之后,完颜亮是越想越气;宋高宗是越想越得意,郑御驾亲征,反正也打赢了,要上演这幕大戏的高潮部分。我要御驾亲征,带着皇子建王,带着皇子一块儿亲征准备到建康去,让他们看看我们大宋,几十年受你们的恶气,从来都是你追着我打,你一打我就进海,你看我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一场,我弄不好能把金国皇帝抓着,我更露脸。于是宋朝君臣这边是弹冠相庆;金朝那边是火气冲天。
完颜亮就又要追究部下的责任,怎么追究部下责任呢?明天我要点名,如果哪支部队缺员严重的话,我就要把这支部队的长官杀掉。明天我要点名,你们都回去准备去吧。每个人回去都在害怕,没有一支部队缺员不严重的,全跑了。最害怕的是谁?最害怕的是兵部尚书,他最害怕,因为他等于是总头嘛,所有的部队都是我负责调派的。只要有人逃往,皇帝就要杀他们,最后肯定是我被杀,怎么办?他就把自己的儿子(耶律)完颜王祥给叫来了。咱爷俩商量商量,你说这事怎么办?王祥说到这个时候还能怎么办啊?把大家都叫来商量啊。大家伙都来了。全愁眉苦脸在这儿坐着,明天就是咱们最后一天了,大限到了,一点名咱全完蛋,大家伙儿说说怎么办吧?谁都知道应该怎么办,谁都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还是那个(耶律)完颜王祥年轻不更事,一拍腿就站起来了。新天子已在辽阳册立,这个完颜亮不过是僭逆之人,咱现在怎么办?杀了他,向新天子报功,不失王侯之位。一下子说到大家伙的心眼里,大家一拍大腿,事不宜迟,说干就干,就现在。都想这么干,就缺个领头的,这愣头青给说出来了,行,就这么干。你不是提的主张吗,你去干。
这王祥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愣,他领着部队就奔完颜亮的中军大帐杀过去了,冲着中军御帐,乱箭齐发。完颜亮正睡觉呢,一看外面这箭正射进来,赶紧披衣而起。他说宋军劫营是怎么着,捡起地上的箭一看,是金国的箭矢。完颜亮明白大势已去,仰天长叹,没想到是自己人谋反。周围人说,陛下咱们赶紧躲一躲吧,着地躲儿。往哪儿躲?自个人反了,完颜雍当皇上了,往南,投奔宋朝?我这等于甲级战犯往南去,这事哪能干啊?闭目待死吧。他不白给,他拔出刀抵抗了几下。这个时候箭越射越近,一箭当胸。一箭正中完颜亮胸口,一箭当胸完颜亮倒下去了,完颜亮倒下之后,冲进来的叛将一见他倒下了,抬手就是一刀,一刀还没砍死,几个人蹲下用弓弦,就把这皇上给活活勒死了。
勒死了之后,金军马上就说皇上死了,向新天子报功,向世宗皇帝完颜雍报功,说完颜亮已经被杀死了,我们准备撤军。然后金军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始撤军,这个金军一撤,这场大战宣告结束了。后来是宋高宗跟金世宗开始讲和,开始谈判。这一讲和一谈判,形式就对宋朝有力了一点。有力在哪儿呢?就是说赔款减少了。原来是银绢各25万减到了银绢各20万,原来宋朝要对金称臣,现在只称侄就可以了。我是侄儿,你是我叔,当然后来又打仗又败了,金朝皇帝就变成宋朝皇帝的大爷了,这是后话。可是这个大战结束之后,宋高宗却萌生了退意,皇上不想干了,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什么呢?
两宋风云第三十集——高宗禅位
2009-08-02 21:05宋金之间打打和和了几十年,完颜亮被诛杀之后,在对南宋十分有利的条件下,宋金再次达成了和议,而此时的高宗皇帝,却萌生了退意。宋高宗年轻时,在兵乱之中受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没有自己的孩子。而赵氏皇族所有子孙,又都被金军掳走,那么宋高宗将会选择谁,来继承皇位?而高宗皇帝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北宋的靖康之变,宋朝的皇室几乎被一网打尽,所以那时候皇室成员没有能逃得了的,一网打尽,恨不得自己生在百姓家,一个个捶胸顿足,何苦生在帝王家。但是没有办法,等临安宋朝安定下来的时候这个时候皇亲国戚又成了香饽饽,又值钱了。宋徽宗在北宋的各个皇帝里面龙种是最多的,他有31个儿子,34个女儿,一共是65个子女,这31个儿子和34个女儿除了没长大成人夭折的,剩下的几乎被一网打尽,除了赵构在外。其中这些儿女都跟着他被掠往塞北,好多就死在大漠,或者死在北国的苦寒之地。到了建炎四年,南宋朝廷刚刚安顿下来的时候,突然宫门外来了一个衣衫破烂的女子闯宫,她说我是徽宗皇帝的第20女柔福帝姬,现在我从北方逃回来了,我要见我哥哥。这个帝姬就是公主,因为宋徽宗他好玩儿古,他仿照周朝的这种礼制,把公主全改成叫帝姬。于是地方官员,包括临安的官员不敢怠慢,这是公主回来了,皇上一到了定都下来就非常思念骨肉,就曾经下过诏书,如果民间发现了有我的兄弟姐妹失散在民间的,一定要送来,我的兄弟姐妹自不待说,送来的人也有厚赏,这样一来大家就把她送进皇宫了。赵构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妹妹,但是基本上没怎么见过面,你想皇家礼数甚严,赵构是第9子,这个柔福是第20公主,俩人也不是一个妈生的,如果这个柔福公主是真的,她是乔贵妃所生,而赵构的母亲是韦贤妃,两人也不是一个妈生的,也没怎么见过面,所以赵构也不知道自己的妹妹到底长什么样,既然你说你是柔福帝姬,他就让老的宫人,就是当年在汴京皇宫待过的老宫人去见,老宫人也有这个问题,有可能这个老宫人他不是伺候过公主的宫人,可能公主当时被掳的时候年龄尚小,那么几年了女大十八变,她样也变了,老宫人就只能问她什么呢?比如你住在哪个宫殿啊,宫殿的门朝哪边开,你每天吃什么啊,谁伺候你,你应该穿什么衣服啊,就问了这些问题,结果这个女子对答如流,所以宫人回去跟皇上讲这绝对是真的,真的是柔福帝姬回来了。但是有的宫女太监就在怀疑,说公主应该是缠足的,可这个女的是天足,她没缠过脚,就是说脚很大,缠过没缠过的脚很大,这个好象不对,大家知道咱们中国女子缠足,是被人为是摧残女性身心的一个很重要的罪证,女子缠足从什么时候开始?传说是从五代开始,就是那个风流天子李煜,他的爱妃为了博他高兴缠足,然后在金莲花上跳舞,体现出那种一步一个莲花,跟释迦牟尼佛降生的时候步步莲花那种感觉,在上面跳舞,从那儿以后相沿成俗,唐朝的女子是不缠足的,所以唐朝的社会风气是很开放的,开阔宏博多彩,唐朝的文人也一点不文弱,到了宋朝柔弱之风是越来越严重,所以宋朝的女子就缠足,按说公主不应该不缠足啊,公主就说你看我在北国受苦,我在北国我有缠足的条件吗?是不具备的,而且我干粗活,我缠足我怎么走道啊,他让我挑水,我缠足怎么走啊?而且我从那么老远大沙漠,万里黄沙我跋涉回来,我脚大了很正常,大家一琢磨是这么个理儿,脚大了很正常。所以高宗皇帝就认下了这个妹妹,兄妹相见是抱头痛哭了一场然后这个人就被封为长公主,皇上的女儿是公主,姐妹就是长公主,赐给府邸,赐给钱财,招了驸马,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当年靖康之变时赵氏皇族的全部子孙都被金军掳走押往北方,如今柔福公主得以逃回,高宗皇帝更加思念远在金国受苦的母亲,那么高宗皇帝都采取了哪儿办法营救自己的母亲?而金国人会不会放回高宗的母亲韦太后呢?
高宗皇帝整天把恢复中原,迎回二圣放在口头上,但这只是说说而已,但是皇上想迎回自己的母亲却是真心的,所以这个皇上他曾经,我为了我的母亲,不惜屈己求和,我愿意向金下拜,我愿意向金称臣,我愿意奉金正朔,皇上有一个很好的遮羞布,我为了我的母亲。因为中国古代孝治天下,你如果不孝的人别的事都干不成的,所以我为了我的母亲,年事已高,我坐立不安,我求和是为了她。当岳飞取得郾城大捷之后,宋金的势力已经发生变化了,高宗皇帝的口气就越来越强硬,原来是求金,求求你把我妈放回来吧,现在不是这样了,他口气很强硬了,他跟金使说:联有天下,而不能供养双亲,真是奇耻大辱。如今徽宗皇帝已经死了,我也不提了,你赶紧把太后还给我,并且要在两国和好的誓书上写进这一条,我不耻议和,如果要不打咱就打,我就要用兵,你不把我妈还给我,我就用兵,我就跟你拼了,结果这个宋使衔命到了金国,跟金国谈议和的时候,宋使就跟金国说,太后在上国不过是一个无用的老人,因为当时宋对金称臣嘛,所以尊金为上国,太后在上国就是一个无用的老人,要在本国则关系重大,所以你赶紧把她送回来,以免两国动兵,而这个时候金也确实认识到了这一点,你整天扣着她干吗,为了这事破坏两国和好没意思。这个韦太后在原来做妃子的时候,她就跟乔贵妃最好,所以这一次高宗皇帝点名要她把她要回来,她走的时候,乔贵妃就设宴给她饯行,咱姐俩儿最好,给你饯行,你这一回去,你就是太后了,咱姐俩儿相好一场,你别忘了,我还跟这儿受辱呢,就端着酒杯敬韦太后酒,韦太后上来就要抓过来要喝,一抓没抓动,然后乔贵妃举着酒杯就直盯盯地盯着韦贤妃,让她抓酒杯抓不动,后来韦贤妃就明白了,韦贤妃就说你放心,我回去之后,绝不敢忘今日,咱姐俩儿好,我一定会把你也接回去,这时候乔贵妃才松手,她才把这酒喝了。韦太后这个人很有心计,一看金国要放她了,怕金国后悔,马上就命人准备车驾,明天一早就出发,即时登程别拖,给我准备辆车,我赶紧走,归心似箭。所以韦太后她走的时候谁都没通知,咱们前面讲过钦宗皇帝听到这个信之后,冲上去抱着她的车轮哭,说请太后回去转告九哥,如果能把我接回去,我但要两亩薄田,一间草屋,我出家做道士,绝不跟他争皇位,赶紧把我从这个苦寒之地救走,当进太后也在哭,说你放心,我回去之后一定跟老九说,催着车驾启程,车驾一启程就奔着南宋而来,很远,从今天的黑龙江走到杭州,我们想今天坐飞机还得多长时间,那会儿靠马车,甚至很多押运的随从,金兵送她的将士们都得步行,走到燕山脚下,咱北京这个地方,气候已经越来越热了,金人不习惯这样炎热的气候,就不走了,不再往前走了,等来年在这儿躲过夏天,过了夏天之后等天凉了咱两走,太后一看这就坏了,我跟这儿待一个夏天的话,万一金国人变了卦,我可就惨了,咱必须得走,但是金国人说什么也不走了,就跟这儿待着吧,咱过了夏天走,所以太后就急了。
宋金两国时战时和,两国的关系瞬息有变,如果在路上耽搁久了宋金两国再次打起仗来,金人可能拿韦太后做人质,所以韦太后非常着急,但是押送韦太后的金人死活不步走了。那么韦太后用了什么办法才得以继续赶路的呢?
太后急了怎么办呢?一看就把金使请过来,说你借我三百两金子,等回到了南宋我就是太后,多双倍还你,你要多少有多少,我给你立字据,金使一听这话,那行,我借你金子,反正肯定你跑不了,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找你们皇上要去,就借给她三百两金子,太后就把这金子分成小锭,所有送她的金人一人给一锭,哥几个帮帮忙赶紧走,咱赶紧走,金子拿着,金子一看金子,行,不热了,走吧出发吧,于是开始南下,南下就一直走到了淮河边,宋金两国的边境在淮河边,这时候宋朝派的接太后的使节也到了,双方就要办交接仪式了,把太后一交接,这事就完成了,结果金使说了,你什么时候还我那三百两金子,你不还,这交接仪式我就不办,你说还我金子立一个字据,给我打一白条,这可不行我不干,这样一来太后就急了,太后赶紧去找接她的宋使,说给我六百两金子,我还给金使。结果没想到宋使是真穷,还是缺心眼还是怎么着,他说朝廷就让我接您,没让我给您钱,而且我身上也没带着钱,甭说六百两金子,六百两金子你说一声就有啊,我得凑,我没钱,我没法给,你不给金国这边就不放人,金使当时就变了色了,你说不给就不给,那不成,你要不行咱就车驾回来,咱还回燕京,我上那儿等着去,什么时候把金子送来我什么时候把你送回去,所以太后急哭了,只好怎么办呢?宋朝的副使出面,说我来解决这个问题,太后您别着急,宋朝的副使沿着边境线就找这帮大商人借钱,也不是大商人,大商人谁到边境来,就找游商借钱,现在的太后要回去没钱,各位赶紧凑,凑完了之后你们凭着条到临安皇宫领钱,各位都是功臣,不但能领着钱,你还能受到皇上的表彰。这样勉强把金子凑足,还给了金使,这样太后一行才得以顺利地过淮河,回到了国内。接回来之后高宗皇帝非常高兴,我母亲在北国受苦了,那么多年,然后给放回来了,放回来他非常高兴,率领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亲自去迎接,迎接的时候他就要一个一个介绍,因为太后在北国待这么多年,这些人她不见得谁都认得,所以他就介绍这是谁,那是谁,这是谁,那是谁,介绍到柔福,说这是20妹,娘小时候见过的柔福帝姬,太后看到这个柔福突然间脸色就沉了下去,脸色就黯淡了,但是没说话,点了点头就过去了,等到晚上,众人散去的时候,太后就跟皇上就讲,说真正的柔福公主早死在北国了,这个一定是假冒的。太后一口咬定是假冒的,说你命有司拿问,然后就把她抓了,抓了之后严刑拷打,她受刑不过,她就说我确实不是公主,我是一尼姑,我原来是东京的一个尼姑,结果我跟着金国人把谁都给抓了,尼姑金国人也不放过,然后大军北上,我跟公主的待女送在一起,公主的待女没事干,我们俩就聊天,她就给我讲宫里这么着那么着,她又说我跟公主长得很象,所以我就有了冒认皇亲,享荣华富贵的念头,这样一来的话,这可是大逆不道啊,夷其三族的事,株灭九族的事,反正你出家也没九族了,就把她本人杀了,杀了之后驸马最惨,驸马最无辜,你让我娶她的时候,我哪知道公主是假的啊,这一下吹了,驸马都尉也甭当了,府也没收了,驸马一贫如洗了,所以这个冒认皇亲这个闹剧就谢幕了,但是这件事没完,从那件事发生到现在,几百年过去了,史学家史不绝书,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大部分人倾向于认同什么?公主是真的,这公主是真的,为什么太后一口咬定这个人是假的呢?
如果这个柔福公主是真的,那就是乔贵妃所生,而韦太后当年跟乔贵妃是最要好的,那么韦太后为什么要一口咬定这个柔福公主是假的?韦太后为什么一定要置柔福公主于死地呢?而关于柔福公主之死,史学家还有什么其他的说法呢?
因为当年宋朝的嫔妃啊,公主啊,宗室诸王被掳北上,宗室诸王就成苦力了,那么嫔妃公主的下场就更可悲了,基本上就沦为金军的玩物,就按照中国古代讲,就是相当于官妓,基本沦为这么一批人,金军专门在上京设立了浣衣院,就是洗衣服的地方,洗衣房,让那些嫔妃公主给金国的将领洗衣服,金国包括太宗皇帝本人在内的,金国这些宗室们经常到浣衣院挑人,看中谁就带回家,随着这些公主一个个年龄见长,凤子龙孙,天生丽质,自然难逃这个命运,高宗皇帝的母亲本人就被金国将领完颜宗贤霸占了15年,而且还生了两个儿子,等于宋高宗有两个异父的弟弟,有两个同母不同父的弟弟,还是金国人,韦太后和公主在浣衣院受辱的时候两个人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底细,所以太后就非常害怕,如果公主也回来我也回来,我的这一段不光彩的往事被揭露出来,我怎么做国母啊,怎么母仪天下啊,所以她一口咬定这个公主是假的,高宗皇帝可能也知道公主是真的,但是呢,母命难违,一边是亲妈,一边是异母妹,那我就忍痛割爱了,就把公主杀掉了,所以史学家坚持有这么一种说法。太后回来了嘛,要过节了,太后回来要过生日了,要过千秋节,要给太后祝贺生日,百官递贺表,高宗皇帝一看贺表就急了,说我母亲被俘的时候是48岁,不是38岁,哎,这个百官非常诧异,说不对,你妈多大,你妈是皇上的妃子这生日不可能搞错了,咱这宗谱上都有啊,皇室御牒里面有记载,你妈多大,你妈就是38岁被俘的,现在58岁,没错,不对,我妈的生日是我记得清楚还是你记得清楚,48岁被俘,现在68岁,照我这个来,太后的年龄就被提高了10岁,本来是38岁被俘,皇上给改成了48岁被俘,为什么呢?皇上给自己的妈长了10岁,就是想告诉南宋军民,我妈不可能在金国生孩子,48岁怎么生孩子?所以那都是金国人的诬蔑,不实之词,他就想告诉这点,所以他妈平白就长了10岁,所以史籍记载说太后死的时候薨,年90,不可能,那时候人能活之么大,成仙了,不可能,80岁就已经是高寿了,人活七十古来稀嘛,80已经是高寿了,那时候在中国古代很不得了,老太后死的时候80岁,不是90。
韦太后原本是宋徽宗的一个很不受宠的妃子,当年是因为乔贵妃的帮助才有机会生下了宋高宗赵构,韦氏回到南宋之后,享尽了皇太后的荣华富贵,但她是否还记得离开金国时曾经对乔贵妃许下的承诺?是否还记得宋钦宗对她的哀告呢?
据说她一开始还确实还跟高宗提过,你大哥还在井里待着呢,是不是把他捞出来,高宗皇帝肯定特别生气,我娘怎么这么傻啊,把他捞出来我上哪儿去啊,你还是太后啊,你说的干什么昏话啊,母亲提出来不好意思拒绝,没说话,太后什么人,冰雪聪明,说完这句话就后悔了,太后想的也是一样,我怎么这么傻啊,你说老大回来有我什么事,所以这事不提了,母子俩僦在临安府杭州的山山水水之间享尽荣华,高宗皇帝对母亲很孝顺,他最大的心病,就在于自己没有孩子,江山社稷传给谁,他没有孩子,因为咱们讲过当初在扬州的时候,因为金军南下他惊恐过度,所以不能生育,没有孩子,随着皇帝春秋日高,这个事儿就必须要提上议事日程了,既然皇帝无子就应该过继他人的孩子,过继谁的呢?皇上的哥哥弟弟,皇上的叔叔大爷,皇上的儿子侄子都可以做接班人,但问题是我们前面讲过,靖康之变太宗一系的子孙一网打尽,等于说近支皇族没人了,所以如果要挑接班人,就只能从远支皇族里面挑,远支皇族就是太祖的子孙,就是宋太祖的子孙,就只能挑这些个接班人,因为他们好多,已经散落民间,与一般百姓无异了,只能挑他们做接班人,而且大家如果了解宋史的可能都知道这个情况,宋太祖之死是一个谜,烛影斧声,千古谜案,好多人认为是宋太宗害死了宋太祖,才即的位,所以以后这帝位一直在太宗一系传,太祖子孙凋零甚是可怜啊,因为有人就劝高宗皇帝挑太祖的子孙做接班人,养在宫人做接班人,在这种情况下高宗皇帝不得不表示:太祖以神武定天下,他的子孙却不得享福,遭此国难,四处飘零,实在可怜,联若不振兴这一系,如何告慰祖宗在天之灵。所以他正式下诏书,要求各地的官员,宗人府的宗正却寻访太祖子孙,然后就送入宫中,这个时候的太祖子孙经过海选,五千多人,最后就是进入复赛的就是10个孩子,有10个孩子进入复赛,五千多人挑了10个,皇上再挑,最后进入决赛是两个,有两个孩子进入到决赛,这俩孩子一个胖,一个瘦,进宫,当时都是还是儿童,10来岁的孩子进宫,让皇上挑,皇上一眼就看中了那个胖子了,为什么看中胖子呢?有帝王福相,太祖皇帝不就是浓眉大眼,大脸蛋子,这个象,这长得真象,一看就是太祖的子孙,那瘦子不行,一点皇家气派都没有。其实我们看宋朝皇帝除了太祖太宗全是太医脸,小窄脸,小尖脸,说得了,让瘦子出宫吧,给他三百两银子做盘费,你参加一次比赛,你没获奖,给你三百块钱银子,你走吧,就把胖子留下了。
这个被要求离开的瘦孩子正是后来被立为太子的建国公,但是当初高宋高宗认为这个瘦孩子长得没有帝王之相,所以相中了那个胖孩子,那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宋高宗改变了主意?而这个后来被封为建国公的瘦孩子又是怎样当上太子的呢?
太祖的这个瘦子孙接到这三百两银子之后,恭恭敬敬施了礼,拖着这个银子就往外走,小孩哪儿搬得动三百两银子啊,他就央靠周围的人,礼数非常周到,您能帮我拿一下吗?礼数非常周到,高宗皇帝觉得这个孩子好,这个孩子你看他礼数做足,我不要他他也明白是来干吗?是选接班人,弄不好将来就是皇上,没选中,你看他毫无怨言,非常好,胖子可能就有点得意,一只猫从他前面过,他抬腿一脚把这个猫踹出去老远,高宗立刻就怒了,猫没碍你事,你踢它干吗?你这个人怎么一点仁爱之心都没有,你对猫都这样的话,你对百姓会怎么样?这个不行,把那瘦子招回来,两人都回来,这样得了,高宗皇帝说,你们俩我都养在宫中,我现在先不决定立谁,因为毕竟他还是小孩,还看不出来将来的发展,慢慢让这俩长大,再看谁是谁,所以这两个孩子就都被养在宫中,后来那个瘦子被封为建国公,读书特别用功,而且有仁君之相,皇上给他起名叫赵眘,皇帝现在马上要选定接班人了,皇帝最终怎么考察这俩接班人呢?皇上想的招挺绝的,每个人赐十名美女,二话不说,每十赐十名美女,拿回家去,建国公领着这十个美女,回来特高兴,他的老师就告诉他,别碰,这个皇上视察你呢,皇上考验你,你要经得起考验,你别碰,建国公一听,是,我要经得起考验,不能碰,过了几天,皇上宣布,我赐给你们的美女呢?拿过来,体检,这一体检,建国公府上的十名美女仍是完璧,赐给胖子的那十个就都不行了,所以皇上一看,建国公好,皇帝也知道这个江山社稷不能托付给酒色之徒,所以这一下赵眘就羸了一局,然后就是我们上一讲讲金朝大军南下,皇帝表示要御驾亲征,赵眘主动跟父皇讲,你看金国大军南下,朝中无人,能不能让孩儿领兵上前线抵抗,奏章写上去之后,他的老师就告诉他,别碰美女的那老师,找对老师也很重要,这个人就告诉他,糟了,你怎么能这么跟皇上讲话呢,本朝最忌讳什么?武将造反,宗室领兵,皇上最怕兵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你现在主动提出来要领兵上前线,你这不是正触犯皇上忌讳吗?赵眘一听吓一大跳,你说我应该怎么办?他的老师应跟他说,好说,你见了皇上就解释,你领兵不是要上前线,是要保卫父皇御驾亲征,这事就解决了,所以赵眘马上见了皇上,奏折我落了一句话,我刚才给您写的奏折您还没看吧,皇上说没收到,太好了,我落了一句话,我要领兵是为了保护您御驾亲征,就说这个功劳是您的,我只不过带兵保护,皇上一看孩子太孝顺了,他怎么能想出这招呢?怕我到前线有危险,他要跟着我去,马上下旨,建国公晋封建王,封王,亲王,封王爵了,离太子之位就差一步了,然后采石大战胜利闭幕,议和达成,皇上回到了临安,多年的劳苦啊,皇上要舒一口气了。
这一次的宋金议和是在南宋占绝对优势下的议和,所以宋高宗终于可以做一个太平天子了,而此时的高宗皇帝却决定把皇位禅让给太子,自己去当太上皇,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做了36年的皇帝,这36年从他一即位到采石大战结束,可以讲皇上没过过一天舒心的日子,忧心忡忡,整天是在这种担心吊胆颠沛流离,这种有今儿没明儿,这种环境当中过的日子,所以他对这种帝王的生涯已经十分十分地厌倦了,这个时候他最想的就是什么呢?骨肉团聚,享尽天伦之乐,他对朝政已经非常懈怠了,做皇上已经做烦了,我们说做皇上没有做烦的,哪个皇帝都是干到死算,没有退休这一说,皇上没有退休这一说,在这个位子上都干得都有滋有味,但是高宗做皇帝这些年,他没有过过好日子,他真的做烦了,对朝政心生厌倦,另外有个重要原因是什么?皇上当时年近花甲,而金世宗血气方刚,正当盛年,我60了,他不到40,我跟他叫叔,这玩意有点不甘心,所以怎么办呢?为了避免受到这种侮辱,我为了避免跟他叫叔,怎么办呢?我不干,让我儿子去跟他叫叔,所以宋高宗就正式表示要禅位,马上就册封赵眘为皇太子,赵眘在宫中待了这么多年,由建国公到建王,现在终于熬到最后一步皇太子,皇上表示退位我不干了,其实皇上表示不干的时候,他才只有56岁,所以当时赵眘再三挽留,坚决不受,不受皇位,我绝对不能当皇帝,您现在正是还精神着呢,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您离退休还差四年呢,您不要着急,您不能干太上皇,军国大事你交卸了,你不干了,我也不干,坚决不干。后来高宗皇帝再三表示,这个皇位我执意要传给你了,儿不接就是不孝,这个时候皇太子一看,哦,看来我爹是真的要把这位子传给我了,不是要试探我,这才表示那我就接受吧,接受之后,赵眘即皇帝位,这就是南宋就第二代皇帝,宋孝宗。禅位的那一天,大雨滂沱,大礼完成之后,高宗皇帝把这个位子让出来,大礼完成之后,高宗皇帝就迁往德寿宫,孝宗赶紧追出去,脱下礼服,扶着高宗的轿子,高宗坐轿子,他扶着轿子不张伞,不举盖,任大雨把自己浇成落汤鸡,扶轿相送,一步一步往外走,走出了宫门,也不停步,我要把父皇送到德寿宫去,冒着大雨,当时孝宗皇帝也得30大几,奔40的人了,冒着大雨送高宗。所以高宗就非常感动,雨之么大,你也不张伞,你赶紧回去吧,几番解劝,孝宗皇帝才回宫,所以高宗非常高兴,说江山社稷托付得人,你看我找了一个多么好的接班人,不是我亲生的,比我亲生的待我还亲。高宗做了25年的太上皇,81岁高龄才死,中国古代的皇帝啊,过70岁的460多年帝王,过了70岁的是7个人,这7个人里面过80的人,是4个,梁武帝、武则天、宋高宗和乾隆爷,一共是这么四个皇帝过80岁,高宗皇帝活了81岁,做了25年的太上皇,这25年,孝宗皇帝是非常孝顺,要不他庙号孝宗呢?非常孝顺,但是孝宗跟高宗最大的不同之处孝宗执意要北伐,你想干什么?高宗并不干涉,就这件事,高宗出来说话了,高宗说的很在理,我当年手下有谁,岳飞、韩世忠、张俊、刘琦,我北伐成功了吗?你现在手下有谁?一个虞允文是我给你的,书生,听说前两年还死了,做宰相他还死了,你手下没人啊,你北伐什么啊,所以在宋朝,高宗朝有恢复之将,无恢复之君,到了孝宗朝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将。皇上倒是一心想着北伐中原,恢复旧疆,但是你没有能打的将领,所以孝宗的北伐失败了,宋金对峙的局面一百多年,一百多的宋金对峙的局面就一直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后来北方蒙古高原上,一个新的政权崛起,一个强大的政权崛起,这就是后来讲的蒙元,把金也好,把南宋也好,都给灭掉了。
导致北宋灭亡的皇帝是宋徽宗,建立南宋的皇帝是宋高宗。从徽宗即位到高宗禅位,两宋风云这段历史就要结束了,那么对于这一段历袁腾飞老师都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在中国的历史上对这一段历史对宋高宗本人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评价,一般来讲贬多于褒,但是也有人认为,两宋立国,以战亡以和存,尤其是在南宋那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以和保邦不失国全之策。这段历史我们今天看起来,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从靖康之变到高宗禅位,一共就这么将近40年的功夫,不过是这段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一瞬,但确实是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讲是最精彩的一幕,各种各样的人物登台亮相,一出一出的,爱恨情仇的生死剧在这个舞台上上演,确实是最精彩的一幕,那么关于这个两宋三百多年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发生,还有比如象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人建立的夏,女真人建立的金,蒙古人建立的元等等王朝,与两宋并存,关于这些历史不是我们这个内容所能够讲得完的,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谈一谈这方面的内容,这们这个专题讲到这儿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