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渡边淳一《钝感力》

_3 渡边淳一(日)
  在这种时刻,若反应过于敏感,事情就容易变得不可收拾。说不定还会以此为导火索,把平日里积攒下来的不满一下子爆发出来,两人大吵一架。
  与其那样,不如先把自己的火气压一压,宽容对方一次。
  “我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算了吧。”用这样的想法和态度去原谅对方。
  这时,钝感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变为西餐派
  男女双方在保持恋爱关系的过程中,其实自身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比如,我的一个熟人K先生,今年四十五岁。大概由于他从小就是在海边的一个小镇长大的,所以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餐派。
  主食当然是米饭,其他的K先生也就吃些荞麦面和乌冬面,面包几乎不沾。他最喜欢的料理是蔬菜和鱼类,而且鱼还偏好白色、口味清淡的。生鱼片和烤鱼他都中意,还时常感叹没有一家好吃的日本料理店。
  他的酒量相当不错,无论去什么地方,都是啤酒和清酒两样,威士忌、烧酒几乎不喝,红酒就不用说了。虽说不是一点也不吃肉,但他顶多也就是去烤鸡肉串的小店吃些鸡肉,最怕吃猪肉、牛肉。
  因此,偶尔被我们带到意大利餐厅或法国餐厅,他也是一副这种东西怎么能够下咽的表情,除了蔬菜沙拉和少许汤外,其余的东西他几乎不碰。
  自然他也主动对外宣称自己是日餐派,一直坚持日本料理最好。
  就是这么一个男人,不知何时起居然变成了一个西餐派。
  那次我们一起去意大利餐厅,起先我还以为他肯定又是特别不情愿,然而开始用餐以后,却没见他露出什么不满的表情。即便如此,我仍觉得他大概是为了迎合大家才这样的,可很快我发现他居然是一副手拿刀叉、兴致勃勃的神情。
  “你不要紧吗?”我问。
  “嗯,还行……”他已几乎把面前的意大利菜吃得一干二净。
  一起用餐的朋友也都呆呆地望着他。
  接着他又拿起红酒喝了起来。
  于是我问:“你的饮食习惯好像变了好多,怎么了?”
  他面带羞涩地说道:“说实话,我正在和一位女子恋爱,她是一个西餐派。”
  我顿时恍然大悟,使劲点头。
  原来如此,他从一边倒的日餐派变得西餐也可以吃了,是受他女朋友的影响啊。知道自己的女朋友喜欢西餐,开始K先生是勉为其难地迁就她,慢慢地也就变得习惯吃西餐了。
  真是恋爱可以改变一个人。
  如果K先生没有和那位女子谈恋爱的话,那么西餐和红酒他恐怕一辈子都不会碰。
  如果不把这称为革命,又该叫什么呢。
  然而更值得称道的是K先生在恋爱的时候,有决心有能力对自己进行革命。如果换成那种凡事过于敏感,过于固守成规,拒绝改变的男人,就不可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了。
  K先生能在不惑之年出色地改变了自己。这种能够令人改变的力量,正是他所拥有的出色的钝感力。
  在K先生的味觉中,其实一直潜藏着一种左转右换的灵活性。这正是钝感力的表现,正因如此,他才能改变自己,也才能和女朋友更顺利和谐地发展恋爱关系。
原谅对方的爱情
  我再介绍一个发生在一对恋人身上的事情。
  男主人公是一位四十岁的已婚男子,名字叫T;女主人公三十二岁,叫做S子。
  两个人因工作关系相识的时候,T先生已有太太,S子小姐独身,他们逐渐亲密起来,发展成所谓的婚外情。
  S子小姐喜欢T先生自不待言,可有时她还是会因为T先生已婚一事,陷入烦闷和不快之中。其实S子小姐从和T先生交往时开始,就已知道他有家庭的情况,即使这样,她仍会因为嫉妒而饱受折磨。
  比方深夜时分,T先生从S子小姐那儿回家。望着T先生离去的背影,S子小姐就会变得坐立不安。一想到T先生回到家中,他妻子也会偎依在他身边,S子小姐就觉得头脑发胀,仿佛快要发疯了似的。
  还有放假的时候,S子小姐提出想和T先生见面,而对方却以“今天我有事要跟孩子一起出去”为由回绝,她觉得T先生完全不在乎自己。
  另外,眼前一旦浮现出T先生和妻子拉着孩子的手,开开心心地走在一起的情景,S子小姐就会变得十分生气。
  想来想去,还是跟这个人分手吧。这样的想法虽然有过多次,可是没过多久,S子小姐又在为与T先生的约会而心情激动了。
  “真是的,我这个人真没用啊。”
  S子小姐有一次不自觉地向我吐露了实情。
  “要想把爱情进行到底,没有钝感力的话,根本行不通啊。”
  “钝感?”我追问了一句,随后慢慢地点了点头。
  的确,两个人相亲相爱的时候,一方对另一方的言行过于敏感的话,恐怕双方的关系就很难长久持续下去。尤其是S子小姐这种情况,假若对T先生的言行都过于敏感,时常因嫉妒而发火、哭泣的话,两个人的关系很快就会走向崩溃。
  当然,这种婚外恋我并不赞成,我想说的是,双方一旦相恋,要想将彼此的爱情持续下去,在某种程度上没有那种不拘小节的钝感力,是难以做到的。
  S子小姐感触颇深地喃喃自语道:“所谓爱情,就是宽容和原谅对方吧。”
  这句话真是含义深刻啊。喜欢对方,希望将彼此的恋爱关系延续下去,就要在某些方面拥有原谅对方的胸怀。假如对任何事情都抱着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态度,锱铢必较,双方都会因此而窒息,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如前所述,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的。不要说感情,就是在身体和生理方面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如果两个人希望永远相爱,幸福美满,在某种程度上就要能够原谅对方,钝感一些。
  这种钝感力,正是一种让恋爱关系长久维系的恋爱能力。
第十四部分 为了更好的生存
  面对芸芸众生各式各样的毛病,有些人耿耿于怀,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视若无睹。在这方面人们的感觉各自不同,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只有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才能开朗、大度地生活下去。
娇声与香水
  面对芸芸众生各式各样的毛病,有些人耿耿于怀,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视若无睹。
  在这方面人们的感觉各自不同,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只有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才能开朗、大度地生活下去。
  只有拥有这种钝感力的人,才能在团体生活中出人头地。白领们每天工作的地方就是公司。要想在公司里工作并取得好成绩,钝感力是必不可缺的。
  为什么钝感力在公司如此重要?可能很多人都会质疑,那是因为我们每天出门之后,公司是我们在外面度过时间最长的地方,自然大家都希望能在那里更好地生存、发展,所以就更加需要钝感力了。
  我认识一位叫K的男编辑,有一段时间,每次我们见面,他都会唉声叹气。
  原来在他们部门,有一位中年女编辑与他比邻而坐。那个女编辑微微有些发福,总喜欢穿戴一些与其年龄不符的极其艳丽的服装,据说凡事还喜欢插上一嘴。
  那位女性我也见过,因为在工作上和她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太了解,仅从外表来看,给人一种举止有些夸张、口才很好的印象。
  小K本来和那位女编辑就合不来,好像有些讨厌她,而最令他头痛的就是她打电话的声音。
  因为距离很近,所以一切声音都会传到小K耳中,女编辑常以一种尖锐刺耳的声音喋喋不休地说着话。
  “真是的,竟发出那种和长相、年龄不般配的娇滴滴的声音……”
  小K似乎一想起来就觉得恶心似的咂着嘴说。
  小K那么在意那位女编辑的声音,还能安下心来工作吗?说实话,为了使自己听不见女编辑的声音,小K曾经尝试用过耳塞,可还是挡不住那种噪音,弄得他坐立不安。
  那个女编辑还喜欢浓妆艳抹,刺鼻的香水味实在让小K无法忍受。一整天都坐在女编辑旁边,他觉得自己身上似乎也染上了香气,回到家里马上就去浴室,而且要洗好几次,连衣服也每天都想换掉。
  因为女编辑的影响,小K天天烦躁不已,这样一来,自然就不能安稳地进行工作了。
  “你要求换一个座位吧。”我试着建议说。可是以声音和香水为理由吗?小K实在又说不出口。
  不是因为工作上的理由而要求调换座位,的确显得过于任性。不过,照这样下去的话,烦躁不安愈演愈烈,说不定会搞垮自己的身体。
  因此,小K终于不顾一切地恳求上司准许自己换个座位。
  看到上司听完理由后的一脸苦笑,小K觉得上司对女编辑的娇声恐怕也感到难以招架。不管怎么说,小K总算得到了上司的允许,搬到了离女编辑三个办公桌远的座位。
  那样一来,女编辑的声音虽然还能听到,但比起以前已不那么刺耳,而且也不会因浓烈的香水味而感到窒息,小K觉得工作环境顿时改善了很多。
  顺便提一句,据说女编辑旁边的办公桌,从此之后就一直空在那里。
  听了上述故事,多数人肯定同情小K。大概不少男性还会颌首回应,“有,有,是有那种女人。”不仅如此,就是女性也会对这样的同胞敬而远之。
  然而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上司都能像小K的上司那样通情达理体恤下情。可能有的会说:“眼下还做不到,所以你再忍耐一段时间吧。”更有甚者,反而还会遭到上司的斥责:“别提这种任性的要求。”而如果女编辑听到传言,兴许会把小K大大羞辱一番,说不定两个人从此变得不理不睬。
  这样一来,事情就越闹越大了。像小K那种神经质的男人,很快就会变得神经衰弱,最后可能还得去看心理医生。
  即使事态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复杂的工作环境还是时常会遇到的,那么,如何能在其中心情开朗地工作呢?这时十分重要的就是钝感力。
  女编辑撒娇的声音和强烈的香水味,其好坏暂且不论,但是如果拥有不太在乎这种事情的坚强钝感力,不就能够战胜干扰、不受影响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了吗?
  如此想来,拥有坚强钝感力的员工对公司来说,可说是宝贵的人才,以这种顽强的精神,今后极有可能担任公司的要职。
各种各样的毛病
  像这种惹人讨厌的人当然不仅限于女性,同时在人数众多的公司当中,也一定存在那种招人心烦、使人焦躁的人。
  下面,我把从众人口中听到的一些遭人厌恶的毛病列举一下,这都是些在某种程度被大家公认的恶习。
  首先,是由女性指出的男性的一些毛病。如身体散发异味;不时抖动双腿;用指肚蘸着唾沫翻看文件;吃饭时咀嚼声音很响;对年轻女性举止轻薄,等等。
  另外,男职员对上司最多的不满就是,如果婉言拒绝同上司一起去喝酒的邀请,上司会立刻拉下脸来。而因为害怕屈从的话,酒桌上又要听上司喋喋不休地吹嘘那些自己早已耳熟能详的“丰功伟绩”,有时自吹自擂还会突然转向说教。反正一去酒吧之类的地方,上司总是一派唯我独尊的架势,令人生厌。
  相反,从上司的角度看,令人心烦的就是工作磨蹭、能力不强的下级。稍稍提醒一下,对方便会垂头丧气,再说两句的话,就会变得不高兴,等等。
  听到这些不满,每一条都让我觉得十分有理,也使我深刻体会到在集体中生存的复杂和艰难。
  然而,上司的性骚扰、喜欢自吹自擂、常对部下说教等不良习惯,如果其本人有所注意或有人以适当方式指出的话,其实都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
  还有工作进展慢,被上司提醒一下就不高兴的部下,只要本人意识到并加以努力,也很有可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改观。
  同样,香水刺鼻、说话装腔作势之类的毛病,若做上司的能够严肃地指正的话,对方总能有所收敛。
  和上述这些毛病相比,浑身异味、不时抖动双腿等不良习惯,由于和人的本质相近,改起来大概有些难度。
  例如浑身异味的人,不少是由于体质造成的。其本人注意的话,似乎可以消除或减轻一些气味,不过恐怕有人又会在乎那些用来消除体味的气味。如此一来,我们或许也只能说那些“受害者”的嗅觉过于敏锐或者过于敏感了。
  还有,不时抖动双腿,当然也是一种不良习惯,其实很多时候本人没有任何恶意。然而,对其他人来说,那就是一种无法原谅的举动。
  可是,怎样才能让对方停止这种举动呢?每次看到都提醒对方,大概也不现实;该在那个男人面前悬挂一张“请不要抖腿!”的大纸条,还是只要对方稍有抖动,马上就“啪”地一掌打下去?这些都无法做到。
  还有,尽管我们可以要求对方“在翻文件的时候不要用手指蘸唾沫”,可是许多人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尤其是上了年纪,手和指肚的脂肪腺已经干涸,为了补救这种缺陷,才会用指肚蘸了唾沫翻页。如果知道了这个原因,我想其他人可能也就少有抱怨了。
  再有,对工作不能干的部下感到烦心,若是本人偷懒倒也有情可原,如果其本来就不适合这份工作或没有能力,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如此的话,与其说是职工的责任,不如说是公司人事部门的责任,责备员工本人或许有些苛刻。
  综上所述,同样是令人不快的不良习惯,有些是当事人可以改的,但有些即使当事人想改,恐怕也不那么容易。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得知,人们的好恶以及忍受范围各不相近,可谓是千差万别。而公司正是各种好恶之情彼此涌动、互相碰撞的场所。
  那么,具备何种才能的人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迅速适应,并如鱼得水地工作,乐观开朗地生存呢?
  这就是必不可少的钝感力。
  面对他人各式各样的毛病,有些人耿耿于怀,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视若无睹。人们的感觉各自不同,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只有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泰然处之,才能开朗、大度地生活下去。
  只有拥有这种钝感力的人,才能在芸芸众生中出人头地。
第十五部分 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如今这个国际化的时代里,无论到哪个国家,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都能精神饱满地生活下去。没有什么比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更为出色、更为强大的了。  这种适应环境能力的原点就是钝感力。各色人等都拥有各自的适应能力。正是这种适应能力,保证了我们身体的健康,而钝感力在这个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也许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在适应力这个问题上要牵扯到钝感力,其实健康的身体正是充满钝感力的身体。
伤口的愈合
  比如,三个男孩在一起玩捉迷藏时摔了跟头,他们的膝盖上都负了同样的伤。
  这种程度的小伤,不用治疗当然也可以痊愈,然而痊愈的过程却因人而异。
  首先是小A,他的伤口不仅一直不好,反而还有点儿化脓,疼得他走不了路。因此小A去医院给伤口上了药,还打了一针抗生素,将近一个星期后,他的伤才好。
  和小A相比,小B的膝盖很快就不疼了,他自己在伤口上抹了一些药膏,老老实实呆了五天,伤口就痊愈了。
  还有小C,他的膝盖只是受伤时候疼了一阵子,可他也没有去管,伤口就自动结了疤,四、五天之后,好得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一般来说,伤口痊愈首先由皮肤表面长出一层薄膜,然后伤口下面的肉芽长了出来。与此同时,伤口两侧的皮肤开始合拢,很快连在了一起,伤口就愈合了。
  在伤口的痊愈过程中,倘若出现细菌感染或抓挠伤口的情况,痊愈时间就会延长,伤口甚至还会恶化。然而,如果只是轻伤的话,只要先用消毒液轻轻擦拭伤口,再将适量的药膏涂在伤口上,然后缠上绷带,不久伤口自然就好了,这就是所谓的自愈能力。
  现在孩子稍受一点儿小伤,多数妈妈就会马上带着孩子去医院。其实人的身体就像时常可以自己愈合伤口一样,其所有的机能都是围绕生存发挥作用的。问题是这种自愈能力的强弱因人而异。
  健康且肉芽组织再生力强的人,伤口自然容易愈合,伤口治愈时间较短;而有些人肉芽组织和皮肤的再生能力较差,故伤口需较长时间才能愈合。
  在伤口愈合期间,还存在各种细菌的感染问题。
  像小A那样对细菌抵抗力弱的人,细菌轻而易举就能入侵,于是伤口附近开始化脓。小B的伤口即使沾到细菌,因其体内白血球等防卫力量强大,虽然需要一些时间,最后总能取得胜利。而小C的皮肤本来就好,加上自身的防卫非常坚固,所以细菌不能轻易入侵。
  这种自愈能力的强弱,其实换一种说法,也就是皮肤钝感力的强弱。在这方面,小B比小A强,而以小C的钝感力为最佳。
即使同处一室
  下面是三个同去旅行的大学生同住一个房间时发生的故事。
  我们把这三个人也称作A、B、C,那天深夜三个人都感到有些寒冷,于是大家都把被子拉到肩头睡了。
  第二天早上,小A什么事都没有,小B却不停地擤起了鼻子,而小C则有些低烧,嗓子也疼,好像感冒了。
  三个人在同一时间睡在同一个房间里,被子的厚薄也一样,一夜过后为什么各自的情况却如此不同。
  原来,小B的喉咙和鼻子黏膜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房间里的温度只是下降了一些,他的鼻喉就有些异样,有些轻微的炎症。但仅限于此,之后也没有出现什么再严重的症状。
  但是,小C的喉咙和鼻子黏膜却无法很好地应对深夜气温的降低,所以第二天早上从喉咙到鼻子黏膜都出现了炎症,甚至还发起了低烧。
  而小A尽管和他们处于同样的环境,却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他的鼻喉黏膜没有发生变化,完全正常。
  从三个人的不同反应我们可以看到,小C的咽喉黏膜非常敏感,温度略微有所变化就出现反应;小B则显得有些钝感,而小A的口腔黏膜就相当钝感了。
  敏感好,还是钝感好,在此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钝感是健康的出发点。
  如何才能培养身体的钝感力呢?当然,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增强自己的基本体力,不过由于鼻喉黏膜的特性以及每个人体质不同,所以这些问题是不可能轻易就能改善的。
  尽管呼吸的是同样的空气,可是每个人的反应却如此不同,这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体质,千差万别的钝感力。
人体的恒常性
  一般来说,随着大自然或房间的温度变化,我们的身体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各种调节。
  例如气温下降,感觉寒冷的时候,我们会穿上大衣,哪怕熟睡中也会不自觉地将被子盖好,将身体紧紧缩成一团。与此同时,我们身体的皮肤表层会出现血管收缩、变细的情况,以此防止体内温度向外扩散。
  相反,在炎热的时候,通过皮肤表层血管的舒张,达到发散热量的作用。
  同样,鼻子、喉咙黏膜的血管也会根据外部温度的变化,进行舒张或收缩。
  因此,我们把人体根据外界温度变化进行自我调节,使体温保持在一定温度的作用,称为人体的恒常性。人体的这种特性与生俱来,能让我们的身体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变化。
  但是,有时人的这种适应能力也会减弱。比如,一些由于患病而身体虚弱的人,还有老年人等等。他们的身体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身体因此迅速衰弱,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人们常说在季节交替之际,死亡人数容易增加,那就是因为一些年老体弱者的身体不能适应季节变化造成的。
  人体总在尽力保护自己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这种自我保护能力,也有强弱之分。
  在上述例子当中,同住一个房间却得了感冒的小C,就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代表,小A则是自我保护能力强的典型,小B则处于两者中间。
  自我保护能力很强的人,无论环境发生多大变化,都能泰然处之,这就是钝感力,小A的钝感力在三人当中无疑最为出色。
适者生存
  能够针对外界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身体状态,很快适应环境,我们一般把这种能力称为“适应环境的能力”。
  广而言之,这种能力不仅包括适应外界气温与气压变化,而且也包括能够轻而易举地适应人际关系、社会状况的能力。
  例如,不仅能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城市生活,到了别的城镇或城市,也能很快融入其中,很好地生活下去。就算到了一个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相同的世界,也能开朗、健康的生活。
  在如今这个国际化的时代里,无论到哪个国家,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都能精神饱满地生活下去。没有什么比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更为出色、更为强大的了。
  这种适应环境能力的原点就是钝感力。
  凡有宏图大志,希望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应该首先确认一下自己的钝感力,认为有的话,就要倍加珍惜;觉得自己缺少钝感力的人,就要加紧培养。拥有更加坚强的钝感力,才能融入各种环境当中。
第十六部分 伟大的母爱
  母爱集钝感力之大成。经过分娩的疼痛从自己腹中生出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让母亲觉得可爱,亦可原谅。这种可以原谅一切的情感,正是产生钝感力的原点。在最后一章,我们当然应该探讨一下母爱。母爱为什么能够集钝感力之大成,很多人或许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读下去后,我想大家自然就能明白。
喂奶
  孩子生下以后,母亲自然要一直守在孩子身边,进行各种各样的照顾。
  在育儿过程中,美好的事情、辛苦的事情、郁闷的事情、讨厌的事情等等,可以说数不胜数。
  例如,亲自给婴儿喂奶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作为母亲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在给婴儿喂奶的时候,母亲敞开胸膛,露出自己的乳房,让孩子将乳头含在嘴里。这一场景,作为最能体现母爱的经典画面,无数次地出现在西方画家的笔下。同时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喂奶肯定是她最为心满意足的时刻。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作为一个女性,喂奶的姿势可以说多少显得有些放肆或不够雅观。至少从男性的立场来讲可能如此。
  然而,做母亲的根本无暇顾及,因为喂奶是母亲对于孩子的天职。因此,无论多么漂亮的母亲,此时都会无所顾忌地敞开胸怀,在这种时刻,母亲只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欣喜,几乎没有什么羞涩或难为情的感觉。
  母亲的这种行为,正是一种钝感力的表现。换而言之,没有钝感力的话,是绝对做不到的。
  “为了让孩子喝奶,根本无暇顾及难为情之类的事情。”母亲们肯定会说。事实也正是如此,她们的心情中没有掺杂半点儿虚假和言过其实的成分。
  而此时男人能做的可能惟有惊讶、感叹而已。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在人面前裸露自己乳房的女子。再开放的女子,就算在海边一般也都会戴着乳罩。然而一旦到了给孩子喂奶的时间,即使周围有人在场,母亲也会毫不犹豫敞开自己的胸怀。
  这种举动如果不能称之为钝感力的话,那么应该叫做什么?我们只能认为,作为母亲的自信和自觉,使女性掌握了钝感力。
夜里的哭闹
  在婴儿哺乳期间,母亲在各个方面都与孩子紧密相连,几乎完全以之为中心了。看着正在为哺育幼小婴儿而整日操劳的母亲,我们真可以想像她们已合为一体了。
  比如给孩子换尿布,不仅一天当中要换N次,要接触孩子的大小便,为随时掌握孩子的身体情况,还要闻其气味,确认大小便的形状、颜色等等。
  这种事情恐怕只有母亲才能做到。而且只限于自己的孩子。一般来说再喜欢孩子的女性,也不会去闻别人家孩子的大便的。更不用说没生过孩子的男性了。
  能让这种充满母爱的行为产生的基础和动力,便正是她们所具备的钝感力。正是这种力量使女性分娩后觉得孩子的无比可爱,并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一切。
  在哺乳期间,母亲当然还要不断受到孩子哭闹的困扰。
  实际上,小孩困时会哭,饿时会哭,热的时候还是哭。小孩的哭声既是诉说,又是撒娇,更是生命存在的证明。
  当然,实在精疲力竭、应付不了的时候,对哭闹的孩子母亲也会生气,甚至还会频频发火。一些母亲患育儿期神经衰弱症也是在这种时候。
  但是,绝大多数母亲对孩子的哭声并不怎么介意。相反,在她们听来,那不是单纯的哭声,而是孩子对自己呼唤,是爱的留言。
  这种逐渐习惯孩子哭声的过程和状态,正是拜钝感力所赐,也只有母亲才能适应。所以那些对多数人来说难以忍受的哭闹声,在母亲听来,却算不了什么。这种迟钝的反应和钝感,是上天单独赋予母亲的能力。
  即便是孩子的父亲,也未必充分具备这种钝感力。虽然程度比他人好些,可也做不到像母亲那样,能够平静地接受小孩的哭闹。因此,他们常常晚上从不时哭闹的孩子旁边拿起枕头逃到别的房间去了。此时他们还总是把责任推给公司,“明天还有工作,所以我要去别的房间睡觉”。
可爱的污渍
  孩子稍微长大之后,就到了所谓的离乳期,但是母亲那出色的钝感力却并没有衰退。母亲仍要寸步不离地喂孩子吃饭,可孩子却未必听话。
  即使母亲把精心准备的松软米饭、容易消化的鱼肉或蛋黄等喂到孩子嘴边,孩子也不会老老实实吃到嘴里。有时刚以为孩子要把勺子里的米饭吃掉,可孩子突然又不愿意起来,有时还要把饭菜吐出来,有时则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
  母亲在这种时候总会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不是给孩子换脏了的围嘴,就是把撒在周围的米饭捡起来,有时甚至将饭放进自己嘴里。
  说实话,这种事情普通人是很难做到。这里“普通”两字指的是母亲以外的人,也就是和孩子没有关系的人,对他们来说,孩子吃饭时的情景又脏又乱、不堪入目。
  这种行为除了钝感力以外,恐怕没有其他的解释。
  经过分娩的疼痛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让母亲觉得可爱,亦可原谅。
  这种可以原谅一切的情感,正是产生钝感力的原点。
  母亲当然并不是对任何脏乱状态都变得钝感,只有自己心爱孩子的污渍,才能使母亲变得钝感。
原谅孩子的母亲
  以上谈到的母亲对于孩子的钝感力,仅是冰山一角。孩子无缘无故的撒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现出来的任性、自大,所有这一切母亲都可以做到原谅和宽容。
  在所有的事情当中,母亲最为坚强、伟大的,就是对于犯了罪的自己孩子也能原谅的宽广胸怀。
  对于那些犯了罪的人,一般来说,所有人都会感到憎恶、不可原谅,并要求法律的严惩。
  此时对于那些四面楚歌的犯罪者来说,唯一能够向其伸出援助之手、使其在心灵上得到救赎的,就是犯罪者的母亲。只有母亲,才能坦然自若地面对自己孩子犯下的罪错。她们可以毫不胆怯地握住罪犯的手,和其一起哭泣,互相安慰。
  而且,大多数人不会批评母亲这种自私的钝感力,这种静静的守护,任谁都不能对其进行责骂和非难。
  母亲与子女之间这种生死与共的关系,是由最为强大的钝感力形成的,我们这样说并不过分。
  生过孩子的女性和没有生过孩子的女性,以及没有自己孩子的男性,这三者拥有的钝感力存在着决定性的差距,这些差距将会对这三者今后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以上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围绕钝感力进行了论述,由此我们可以知晓,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而且,只有具备这种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