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斯大林的秘闻

_4 爱德华·拉津斯基(苏联)
返回革命
  开始制订人们所熟悉的没收粮食的指令。工人和契卡人员支队又奔赴农 村。他把战友们赶出办公室:征粮去。
  莫洛托夫回忆道:“谁有粮,就征谁??1928 年 1 月 1 日,我在乌克兰 征粮。‘你在那儿干得好,我想亲你一下,’斯大林说。他也想到西伯利亚 去。”1927 年 1 月 15 日,斯大林到西伯利亚去了,到新西伯利亚城、巴尔□尔、鄂木斯克。 他回来时气呼呼的。摘自克罗托夫来信:“斯大林从鄂木斯克前往某个村庄。据说,他在那儿不断动员交粮。这时,有个农民对他嚷道:“嗳,你给咱跳一个列兹金卡 舞,咱兴许交点粮给你。”莫洛托夫:“他从西伯利亚带回一个决议:如果富农没有如数交足粮食,就采用强制措施。他逼得够狠的,逼出了粮食。” 他们竟然胆敢嘲笑他。以后是再也不敢了,顾不上了。这些人只懂得暴力。
  我手里拿的是他的一本藏书——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他在书衬页上写道:“一弱二懒三笨,只有这才称得上恶习。要是没有上述三者,其余的都是美德。”
其余的都是美德
  布哈林和他那班人惊恐地理解到,他回到了军事共产主义?? 可是,他走得更远:农业集体化。出乎他的意料,布哈林大怒。他原以为,布哈林为人温和,会服从的。没那事儿!令他惊奇的是,发生了冲突。1928 年春,布哈林动员其追随者、政府首脑李可夫和工会首脑托姆斯基,写 信给政治局,说工农联盟遭到威胁。当然,引用了列宁语录。他当时还不准 备消灭布哈林,还用得着此人,因为布哈林能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解释这 一切。于是,他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召开中央全会,说了说未来。在他的 报告中首次出现了这么个公式:“向社会主义前进,不可能不引起剥削阶级 的反抗,不可能不引起阶级斗争的激化。”  那些不看枯燥报告的人民大众一直没有意识到:判决已经作出。这句阴 沉沉的话将招来血的海洋。
  “既然在进行阶级斗争,那就需要恐怖,既然阶级斗争会加剧,恐怖也 会加剧,”我们的邻居,一位老党员对我父亲作了这番解释,但父亲不信, 咧嘴大笑??
  不断举行令人腻烦的全会。布哈林不投降。李可夫和托姆斯基同他站在 一起。他关在办公室里劝说布哈林:“我跟你是喜马拉雅山,其余人都无足轻重。讲和吧!” 但是,布哈林坚持己见??这个精通列宁著作的人却一直未能吃透列宁。受过欧洲式教育的“小布哈儿”没有领悟愚钝的科巴在列宁大学学得很 出色的一门主课:新经济政策和自由农民会毁了他们的政权,一天不搞恐怖 党危险,两天不搞恐怖党灭亡。
  于是,他在政治局开始对布哈林大喊大叫。后者立即对政治局其他委员 引述了他关于“无足轻重”的一段话,想激起他们的义愤。他太蠢了,他们 的确是只知道恐惧的无足轻重之辈。他们恨死了布哈林,因为他道出了这一 令他们受辱的实情。斯大林勃然大怒。他狂喊:“胡扯,你造谣!” 这是布哈林后来告诉加米涅夫的。 会议在歇斯底里的争吵中进行。但是,“软得像一块蜡”的布哈林继续斗争,甚至还想招降加里宁和伏罗希洛夫这两名政治局委员,保证把斯大林从下届政治局中赶出去。因为他 还有两名政治局委员——李可夫和托姆斯基作为盟友。加里宁在考虑,因为 他本是个农民,当然反对集体化。斯大林只好采取措施,让加里宁这小老头儿明白过来。
  这时,无产阶级诗人别德内出动了。这位受党爱戴的诗人住在克里姆林 宫里。对半饥不饱的广大作家来说,他的豪宅、红木家具、女佣、厨师和女 管家,简直是天方夜谭。别德内倒也不白享清福。3 月初,《消息报》上发 表了别德内的一篇小品文,讽刺某些“掌权的小老头儿跟轻歌剧院的年轻女 演员关系暧昧”。加里宁同一个平庸的年轻女歌手塔季扬娜·巴赫有过一段 罗曼史,靠了他的老面子,巴赫成了莫斯科轻歌剧院的主角演员。加里宁明 白,打击将是无情的、丢脸的,因为斯大林拥有一件新武器:格别乌的情报。 加里宁投降了。寻欢作乐、不拘小节的伏罗希洛夫通过加里宁的例子也全明 白了。但是,布哈林越干越来劲儿。斯大林得知,布哈林同格别乌领导人亚戈达和特里利塞尔在串连??随后,布哈林又去找被打倒的敌人加米涅夫。 这已经是 1928 年 7 月了。
  ??当初去找托洛茨基的,是他的死敌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现在去 找加米涅夫的,则是他的死敌布哈林。
  “布哈林受了极大震动,嘴唇激动得发颤,”加米涅夫写信告诉季诺维 也夫。
  布哈林也请求昔日的敌人加盟,宣布过去的分歧一风吹,结成反科巴同 盟。加米涅夫把这场谈话扼要地记了下来。 布哈林说:“这是成吉思汗??一个无原则的阴谋家,一切都服从于保住权力的需要,为了此时此刻收拾掉某个人就可以改变理论!我同他吵翻了, 已经对骂‘你胡扯’、‘撤谎’等等??我们(右派)同斯大林之间的分歧,要比我们同你们之间原先所有的分歧严重好几倍??要是在政治局的不是斯 大林,而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那就好多了。”
  随后,他转述了斯大林的新观点——分歧的原因:“他的路线是这样的: 资本主义靠殖民地发展起来。我们没有殖民地,人家也不会借钱给我们。所 以,我们的基点就是从本国农民那儿要资金??斯大林知道会遇到反抗。由 此产生了他的理论:社会主义越发展,反抗越激烈??”“你们的力量怎么样?”加米涅夫问。 布哈林说:“我、李可夫、托姆斯基、乌格麦诺夫(莫斯科布尔什维克的头儿)。彼得堡人本来是我们的人,可是吓坏了??伏罗希洛夫和加里宁 在最后一刻背叛了我们。”
  加米涅夫给季诺维也夫写信说:“弄清楚了,普通中央委员也将站在斯 大林一边。”在当权派中,布哈林不知为什么把亚戈达和特里利塞尔也算在 自己的追随者中??
  布哈林同加米涅夫会见的消息连同这次会见的记录,立即送到了斯大林 的手里,这难道不是布哈林的“追随者亚戈达”的功劳吗?
  布哈林走后,加米涅夫写下了自己的看法:“口气完全是刻骨仇视斯大 林,决心和他一刀两断??”但是,他知道,他们是无能为力的,天真的,就同他当初一样。加米涅夫在会见时问过布哈林:“我们会怎么样呢?” “斯大林会用高职位来收买你们??让你们帮他掐死我们。” 天真的布哈林在这儿犯了个错误。加米涅夫早就等着斯大林来找他了。斯大林现在接受了他们的纲领。凡是他们过去要搞的,斯大林现在全在搞。布哈林的这番话只会火上浇油。他明白:布哈林必定完蛋,同他结盟是死路 一条!他凭什么要可怜布哈林,可怜那个不久前还要让他们流血的人?所以,布哈林一走,加米涅夫马上就想把这次来访报告斯大林??
  可是,布哈林又在翻老皇历了,斯大林不需要前领袖们的帮助,他一个 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掐死右派。所以,斯大林根本没有叫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去。加米涅夫等得不耐烦了,于 1928 年 12 月自己上伏罗希洛夫那儿去,“滔滔不绝地对他讲了两 个小时,吹捧中央的政策”,伏罗希洛夫听后一言不发。1929 年 1 月,斯大林判定了前领袖的命运,把托洛茨基流放到俄国境外。季诺维也夫说得很精辟:上告无门。 他在驱逐托洛茨基时,保留了幽默感,用“伊里奇”号客轮把自称为忠实的列宁主义者的托洛茨基驱逐出俄国。他为什么不把他弄死呢?当时他需 要活着的托洛茨基,为了未来的棋局。托洛茨基将成为反革命中心,他可以 状告自己的敌人同这个中心有联系。这是他用来钓未来的牺牲品的鱼饵。一 切都算计好了,预先算准了好几步棋。现在,他需要收拾布哈林,就开始采 取行动,通过??托洛茨基。
  莎士比亚
  布哈林在临刑前夕,给斯大林写的绝命书中说:“1928 年,我在你那儿 时,你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为什么跟你好?你是不会搞阴谋的。’我说: 对。其实当时我找过加米涅夫。”“小布哈儿”一点都不懂事。他同加米涅夫会见的谈话纪录,斯大林立即就得到了,而且通过好几个渠道。他为了嘲弄那个不幸的知识分子,故意 问:“你是不会搞阴谋的吧?”他是在扮演奥赛罗。这样对方违心地撤了谎, 他就获得了刻骨仇恨骗子和叛卖者的权利。
  他的格别乌作了布置,让布哈林同加米涅夫的谈话纪要落到托洛茨基手 里。同以往一样,全部算计好了:托洛茨基仇视布哈林,是不会怜悯他的, 就会立即发表谈话纪要。果然,“狮子”一出境就公布了这场谈话内容,给 了斯大林一颗炸弹——有了指责右派同前反对派勾结的理由。
  这时,斯大林获得了新的拥护者。拉杰克和其他托洛茨基分子获得了投 诚的机会,既然斯大林已“转而向右开火??应该支持他。应该站在党的左 侧战线,趁别人还没有站过去的时候,”他们在流放地相互写信转告。要回 头,就只好牺牲托洛茨基了,反正他是已经消失了的领袖。
  拉杰克很快写信给流放中的托派:“我们流放和坐牢,是自作自受。我 已同托洛茨基决裂,我同他现在已是政敌。”为了党可以而且应该?? 他们为什么如此轻易地改变观点,相互出卖? 托派主将之一、后来成了忠实的斯大林分子的皮亚塔科夫对目瞪口呆的瓦连京诺夫说:“为了党,可以而且应该在 24 小时内改变自己的全部信念,迫使自己颠倒黑白。” 为了党!当初的教会中学学生斯大林把党称作带剑骑士团,他的意思是:党是神圣的。托洛茨基的想法完全相同,他说:“党永远正确。”
  他们的党同教会一样,永远是纯洁的,那怕教士犯了错误也罢。因为党 同教会一样,有一个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圣训,这样,党从总体上就 不会犯错误,党员有罪改变不了党的神圣本质。由此产生了一条原则:“一切为了党”,这条原则允许相互出卖,使他们忠于他——神圣党的首领。 这时,悔过书如潮涌来。 他把悔过了的“左倾分子”从流放地叫回来。
皮亚塔科夫、斯米尔加、拉科夫斯基、别洛博罗多夫等名人,都痛斥托洛茨基,回到了党内。在史学家所说的“大转折年代”,他们的威望、他们 的精力对他都很有用。
黑 人
  早在 1925 年,当斯大林同右派结盟打击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时,诗人 叶赛宁在列宁格勒的一座旅馆里自杀了。在俄国,诗人全是预言家。叶赛宁 每当醉眼朦胧之时,总是看到一个可怕的黑人。这位农民大诗人当时就觉得, 黑人在逼近。这一时刻终于来临:黑人准备把叶赛宁的古老的俄罗斯农村消 灭掉。
  1929 年 4 月起,斯大林公开扭转方向。伟大转折的年代开始了。这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一场试验,要流许多许多血。可是,事关伟大前程,流血算什 么。他打算以革命的方式,在最短期限内实现这一前程。在最短期限内摧毁 农村的抵抗。为此,要从肉体上消灭富裕农民,还有大部分中农。其余的统 统赶进集体农庄。集体农民的无偿劳动将提供雄厚的资金。他将建立伟大的 工业,而且在最短期限内。他将迫使工人忘掉工资,忘掉休息。革命热情嘛!
  国家将遭受空前的苦难。由于磨损了的机床和半饥不饱的工人经受不了这种 空前的速度,工厂里事故不断??但是,他对同胞们慈悲为怀。人们不幸, 是由于不明事理。他事先就决定给国家将要经受的不幸找一个罪人——敌 人,这是俄国人民一切苦难的永恒根源。他记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沙俄政府迅速找到了本国庸将失败的原因——奸细。人民高高兴兴地相信 了。现在,他想找出新的奸细。工程师应当成为奸细。今后所有的灾难都会 得到一个受人民喜爱的说法:有人破坏!那就是在沙俄时代受过教育的专家。 当然,他们仇视无产阶级专政,所以就破坏!他算计得很准:没多大文化的 群众对受过教育的人、对知识分子有一种愚昧的仇恨,由此人群中就会喊出 心爱的口号:“打倒!”
  还有,为了开始搞转折,他应当让全国沉浸在一片不断的恐怖气氛中。 只有恐惧,才能防止出现种种越轨举动,使人民俯首帖耳,而这是实现伟大 的转折所必不可少的。
角斗士厮杀
  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演:20 年代末的公审。革命后的生活阴 暗、饥饿。国内肥皂不时脱销,人们都很肮脏。城市被农村来的人占领:脏 黑的手,很难得换的内衣,人们已习惯于一家老小在一间房里吃、住、睡。 有钱人的豪宅成了集体宿舍,好几家,最多可达 10 家,住在一套住房里。早 上,邻居们排队上厕所、洗脸、半敞着怀,毫无羞耻感,相互聊天,话题通 常都是审判内奸。亏得英勇无敌的格别乌不断揭发出内奸。这种审判的情节 曲折离奇,判刑严酷可怖,多少能为老百姓阴暗的生活增色添彩。这是一种 角斗士的厮杀,供人观赏取乐。除了公审外,老百姓谈得最多的就是秘密警 察了。
天才的恶棍
  格别乌的头儿是维亚切斯拉夫·缅任斯基。这个出身豪门的奇怪的花花 公子从年青时代就投身革命运动。1909 年,他在社会革命党人的报纸上写 道:“列宁是政治上的伪君子。”不过,二月革命后,缅任斯基同布尔什维克接近了,列宁对缅任斯基的评语也很亲切动人:“我们的家业将会相当庞大,每个天才的恶棍都能找到 活儿干。”十月革命后,他谋到了财政人民委员这份差使,搞得一笔糊涂帐,很快就被撤职。但是在 1919 年,列宁想起缅任斯基是学法律出身的,为“天才的 恶棍”在契卡找了个领导岗位。列宁猜对了。“恶棍”在策划令人眼花缭乱 的挑拨勾当方面,是无与伦比的高手。这可是斗智呀!缅任斯基参与了红色 恐怖的一切可怕案件,但是在刑讯和行刑时他总是厌恶地避开。被任命为总 书记后,斯大林立即同这个怪人建立了密切联系。契卡的正式领导人捷尔任 斯基当时身兼数职,所以,布尔什维克的情报机关实际上由缅任斯基领导。 捷尔任斯基死后,斯大林任命他为契卡首脑。
  为这名假道学和花花公子当差的,是他的忠实助手、前药剂师亨里希·亚 戈达。此人发展了乃师的风格。挑拨成了契卡一格别乌的惯用手法。“托拉 斯”行动就是在他当领导时搞的。缅任斯基依靠契卡建立的一个所谓反布尔 什维克组织“托拉斯”,把他原先的组织、传奇式恐怖分子、社会革命党人鲍里斯·萨文科夫引诱到俄国。萨文科夫是杀害末代沙皇叔父和若干名沙俄 大臣的凶手,当时成了布尔什维克难以对付的敌人。
  但是,萨文科夫在狱中同缅任斯基长谈数次后,突然声明:“我现在只 承认苏维埃政权,不承认任何别的政权。”
  由于他发表了这项耸人听闻的声明,缅任斯基免了他的死刑,而且看来 还许诺将来赦免他。但是,1926 年宣布,萨文科夫自杀身亡。在这之前不久, 他曾对儿子说:“要是别人对你说,我自尽了,别信。”
  缅任斯基知道这条规矩:对敌人可以宽恕,不过先要让他灭亡。恰恰是 缅任斯基任期内,格别乌进了一批有文化的、很帅气的小伙子。他们是来奔 前程的,根本不是无产阶级。为了邀功请赏,他们手段无情。那些成天念叨 世界革命的真诚的狂热分子同他们一起继续工作,但却仇视他们。
  1927 年,斯大林举行了宏大的庆祝活动,全国、全党都庆祝“革命的惩 罚之剑”格别乌成立 10 周年。那些同缅任斯基一起参加过十月革命并成立了 这个机关的人,多数都已失去权力。现在,他们自己也成了格别乌盯梢的对 象。不过,缅任斯基还在原位。庆祝活动中发表了无数的演说,还引用早先 颂扬格别乌的语录。很有文化修养的布哈林讲得最好:“格别乌创造了有史 以来最大的奇迹:改变俄国人的本性。”
英雄的格别乌
  布哈林说得对。俄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告密说成是壮举,把秘密警察说 成是英雄。在庆祝会上,缅任斯基出人意料地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的演说,只 说了几个词:“契卡人员的主要功绩是善于保持沉默。”然后微微一笑就下 了讲坛。现在,1928—1929 年,缅任斯基摸到了新风向。不久前的说法是,主要的敌人已经歼灭。但是,克里姆林宫里的那个高加索人现在却正式宣布:敌 人不仅没有被歼灭,还有好几百万。缅任斯基明白了:有大量工作要做。领 袖显然决定恢复红色恐怖。未来的庞大工作并不令人欢欣鼓舞。妻子死后,缅任斯基日益经常地感
到一种病态的寂寞。斯大林觉察到了他的疲倦,对他失去了兴趣。在审讯之 初,他还同缅任斯基合作,而从 1930 年底开始,他日益经常地同缅任斯基的 副手亚戈达一起工作??1930 年,又一位列宁的老战友、缅任斯基的朋友、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被斯大林赶走。 他是布尔什维克,同沙皇有亲戚关系的纳雷什金家族的后代,是个孤独的怪人,关在家里,整天弹心爱的莫扎特的乐曲。斯大林任命他的敌人、精 力旺盛的利特维诺夫接替他。让犹太人利特维诺夫担任这一职务,还有助于 他摆脱国外对他反犹太主义的指责。此外,他已经在考虑如何同美国搞好关 系。
  现在缅任斯基经常拜访契切林。契切林弹莫扎特,他默默地听,知道到 处都有他主管的那个部门的耳朵。缅任斯基越来越少地去上班,坐在家里研 究古波斯文,想读莪默·伽亚谟的原著。斯大林已不再叫他到克里姆林宫去 了,但也不能放他退职,因为他知道的机密太多了。缅任斯基从名义上领导 格别乌直到 1934 年 5 月,当时看来是亚戈达给列宁时代的这位古怪遗老下了 毒。现在,斯大林紧张地同亚戈达一同工作。
他的人
  亚戈达能发迹全靠了斯维尔德洛夫一家。老斯维尔德洛夫相信革命。这 位下诺夫哥罗德的富商为革命者提供假印章。他的儿子雅科夫当然就投身革 命,成了布尔什维克俄国的首任名义上的元首。
  亚戈达小时候给老斯维尔德洛夫当小听差。老头儿帮助亚戈达读完了 书,成了药剂师。亚戈达后来积极利用这一专业。
  十月革命后,亚戈达进了契卡机关。他依然依靠这个名门望族,他的妻 子是雅科夫的亲戚。亚戈达利用了这个关系,早在 20 年代,就当上了权力无 边的格别乌的领导。恰恰是他,在苏维埃政权初年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情报员 网。在亚戈达领导下,列宁的公式“每个党员都应成为契卡工作人员”变成 了普遍现象。现在,每个公民都应成为契卡工作人员。让你当情报员就是党 对你的信任,是值得自豪的事。
前所未有的闹剧
  在契卡大庆年,顿巴斯煤矿里抓了几十名工程师,他们被指控搞破坏??1927—1928 年两年,都在搞侦查工作。说得确切点,是在排练一场前所未有 的闹剧。亚戈达的侦查员们对这批目瞪口呆的被侦查者极为坦率。他们之所 以目瞪口呆,是因为起先他们当然极力辩白,但他们被告知:谁也不相信他 们有罪,用不着辩白,而要合作。他们对这群可怜虫解释,对他们的假指控 有崇高的政治目的:目前在搞空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如果他们承认搞破坏, 就会激起人民对资本主义的义愤,提高对真正的敌人的警惕,同时提高劳动 生产率。为此,保证他们不会被判死刑。5 月 20 日,莫斯科举行了首演:公审顿巴斯煤矿的破坏者。
  53 名工程师被送上法庭。外外使团包厢挤得水泄不通,世界各报的记者 都来了。戏演得很成功:被起诉者全都起劲地痛斥自己,甚至还请求撤掉辩 护人,因为后者为他们辩护过头了。他们好像是在同检察长克雷连科比赛, 看谁提出的罪名更重??有经验的知识界马上就给这场公审起了个名字—— “克雷连科检察长的寓言”。检察长要求判 22 人死刑。可是为了感谢他们态度好,下令只处死 5 人。仅仅五条冤魂,在全球性伟大任务中,这算得了什么! 他在中央全会上可以作出必要的总结了:“阶级斗争显然在加剧??不用说,这类案子还会发生??”这是一声号令,所有的企业都开始挖掘破坏 分子。
右派的末日
  1929 年全年,继续斗布哈林和“右派”。后来,“右派”之一、中央委 员留金对本派领袖下了评语:“布哈林??作为一个政治领袖经不起任何批 评??他聪明,但没有远见。他正直,但性格软弱,很容易垂头丧气,不能 同强敌久战??容易惊慌失措,不善于领导群众,反而需要别人领导??” 但是,布哈林努力克服自我,继续斗争。斯大林猜到了布哈林硬顶的原 因。格别乌向他报告:红色教授学院的年轻马克思主义者们,经常在中央书 记波斯特舍夫家里会见布哈林。波斯特舍夫不在家时,在马恩研究所工作的他的妻子把住宅提供给他们使用。这批年轻人自称是“布哈林学派”。布哈 林一开完政治局会议就上那儿去吹自己的功劳和在会上讲了哪些话。年轻的 马克思主义者们,尤其是其中的姑娘们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他感到飘飘 然??行啊,就让“小布哈儿”去斗吧。这种斗争对斯大林有用。他粉碎右 派,是为了形成一种畏惧心态。他越来越粗暴地攻击布哈林。打倒,打倒, 打倒!每次中央全会,他都要痛斥布哈林。布哈林慌了,想求和。他同托姆 斯基一起提到同斯大林同志的友谊。可是,就在不久前他还称斯大林为成吉 思汗。在例行的中央全会上,斯大林向大家提到,布哈林去找过加米涅夫, 这个“一身清白、忠诚老实的党员”曾私下向加米涅夫提议改变政治局人员 的组成!
  1929 年 11 月,“右派”公开投降。李可夫宣读了共同声明:现在他们 拥护党的总路线,拥护消灭富农,拥护那个昨天还被布哈林称作“对农民的 军事封建剥削”的政策。但是,斯大林认为,他们的这项声明“不能令人满 意”。他们还得长期当众屈膝求饶。他先把布哈林抛出政治局。
  全国都在痛斥“右派”。工厂、研究所、托儿所,甚至连公墓里的工作 人员也开大会批判“右派”。
  对“右派”的诅咒渐渐转为对破坏分子的诅咒。电台从早到晚以雷霆万 钧之力不停地批判。公审现在从不间断。在圣三—谢尔盖修道院逮捕了一批 旧贵族。他们被扫地出门,找不到工作,只好在修道院栖身,同时在博物馆 和教会学校干点零活。说他们是破坏分子,把他们抓了起来。连修道院也没 放过??布尔什维克政权从一开始就把宗教当作打击对象。
  摘自契卡保密局局长兹姆索诺夫 1920 年 12 月 4 日给捷尔任斯基的信: “共产主义同宗教是誓不两立的。要砸碎宗教,除了契卡外,任何其他机关 都办不到??契卡近期在瓦解教会的计划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广大教士身 上。只有通过他们,通过长期、紧张、细致的工作,我们才能彻底砸碎和瓦 解教会??”前教会中学的学生在建设信奉新宗教的新社会时,遵循列宁的遗训,严密注视教会骨干人员的动向。 格别乌一直盯着教会,继续积极地消灭教堂??莫斯科市内砖瓦飞蹦,隆隆作响,猎人市场街上建于 17 世纪的一座著名教堂被拆毁。
  人们好奇地观看,如何把 500 普特重的大钟砸碎。1930 年初,5000 人满 腔热情地捣毁了西蒙修道院。收场戏是成千上万人集体捣毁莫斯科最宏伟的 教堂——救世主基督教堂。具有象征意味的是,斯大林决定在遗址上建新政 权最宏伟的教堂——苏维埃宫。宫顶上将树立列宁的巨像。 残存的教堂变成仓库,存放土豆,堆在圣坛上的烂土豆的臭气终年不散。
学校让孩子们把圣像带到学校来集体焚毁。不幸的老太太从教堂回家后看 到,爷爷留下的圣像不见了,挂上了一张学校发给的列宁像。伊里奇眯着眼 高高兴兴地望着老太太。报上登了许多给编辑部的信,如:“我原先是神父, 决心同宗教一刀两断。”到处挂着横幅:“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烟”。与 批判声交替轰鸣的是空前的颂扬。1929 年全年,全国都在为 12 月份他的 50 寿辰作准备。报刊上发表成千上万篇颂扬敬爱的领袖的文章。工厂报告空前的成就,以庆贺寿辰。祝辞多 得快把收音机吹破了。
  在莫斯科精神病院里,精神失常的 53 岁的数学教授科钦不停地狂喊,颂 扬领袖,间或用最精辟的语言痛骂破坏分子。
  在 50 寿辰那天,斯大林可以作个总结了:最后一名列宁的战友已被逐出 领导层。在庆祝大寿的日子里,他的绝对权力随处可见。加冕典礼应当在即 将召开的代表大会上举行。“大家都期待着代表大会上出大新闻??领袖压 倒一切,”一个叫希茨的人在日记中写道。
  斯大林写了一份谦逊的答辞:“向我表示祝贺的各单位和各位同志:我 把你们的祝贺看作是对伟大的工人阶级政党的祝贺,这个党诞生并培育了 我,让我成为符合这个阶级的形象和要求的人。”
  被击溃的右派领袖们想讲和。1930 年元旦的前夕,布哈林和托姆斯基带 了几瓶葡萄酒到斯大林寓所。达成了和解,因为他还用得着“小布哈儿”。 他没有这样的理论家。毕竟他俩是“喜马拉雅山”啊!他在大寿之年开始搞伟大的转折。
旧农村的末日
  他同家人、卑躬屈膝的敌人和趋炎附势的战友一起庆祝新年,而广阔无 垠、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大地正在作准备。铁路线上停着特殊的货车车厢,过 去是用来装牲口的,现在要准备运人了。1929 年底,在寿辰前不久,他发表了一篇文章《伟大转折之年》,定下了“消灭富农阶级”的任务。
  20 世纪,我国准备有组织地歼灭在农田上耕作的同胞。将同消灭富农一 起完成的任务是:消灭俄罗斯的旧农村。革命把土地分给农民。现在农民又 要归还土地和牲畜,集体使用。要放弃农民感到亲切的概念“我的”,去学 会讲“我们的”。富农当然不干,会阻挠。为了节约时间,他决定以革命方 式行事:干脆把他们消灭。他任命忠诚的莫洛托夫为一个特别委员会的主席, 以便彻底解决问题。莫洛托夫付出了很多劳动,造成了大量流血。该委员会于最短期限内制订了从总体上消灭富农的计划。富农被赶到北部地区——乌拉尔、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当时的著名经济学家孔德拉季 耶夫、尤罗夫斯基、恰扬诺夫提议利用富农这些最能干、最热爱劳动的农民 去垦荒,把哈萨克游牧民族抛下的生荒地长期租给他们使用。这些经济学家 不理解,斯大林现在要搞的不是经济,而是要完成政治任务:彻底消灭一个 阶级。革命家特卡乔夫的公式“应当考虑的是该留下多少人”占了上风。
  2 月,莫洛托夫及其委员会把富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革命富农分子, 送劳改营或者枪毙,家属迁到最遥远的地区。第二类是其余最有钱的富农, 送到遥远的不毛之地。第三类是破落富农,迁到集体农庄外。谁都说不清,该把谁划到哪一类。 如何确定谁是富农?如何把中农同富农分开?不幸的富裕农民,命运全掌握在格别乌、党员干部和贫农手里。殷实的农民自动把财富捐给集体农庄, 恳求别把他们划为富农。
  “剥夺富农是在贫农积极参与下进行的??贫农成群结队地同委员会一 起去没收牲畜和财产。夜里,他们自愿守在村口路边,扣住逃跑的富农??” 中央委员、莫洛托夫委员会成员瓦莱基斯在《真理报》上满意地指出。
  全国各地,在妇女的哀号和眼泪中,这些不幸的人被装上大车,在格别 乌的押送下离村而去。他们回头望着全家世世代代居住的如今已经空空的房 子,离开了这辈子再也看不到的生活。狗在空荡荡的院子里哀号。 密档里保存着他无数的残忍电报。莫洛托夫委员会把 50000 户富农迁到北方边疆区。边疆区党委说,只作了接收 20000 户的准备,其余的,连无火 炉、无油灯的工棚都没有造好。斯大林答复:“这种说法是想推翻党已经通 过的移民计划,中央无法同意。斯大林。”
  “新西伯利亚城,西伯利亚边疆区委书记艾哈:采取一切必要的准备措 施,以便在 4 月中旬起码接收 15000 户富农。斯大林。”
  电报飞往西伯利亚所有的边疆区委和州委。他的计划在执行。火车开到 草原,干脆把人赶到围着铁丝网的饥饿的荒野。
  委员会干得很有成绩。斯大林安插的克里姆林宫新贵、地方党大权在握 的领袖——州委书记,当然还有代表格别乌的亚戈达,都参加了这个委员会。 当时该委员会的主席莫洛托夫在 90 岁时满意地回忆道:“我们搞集体化搞得 不错??我亲自划定了驱逐富农的地区。共驱逐了 40 万户。”
  该委员会成员、新的政治局委员科西奥尔写道:“对富农的确作了毁灭 性的打击。”列宁格勒的头儿基洛夫形象地写道:“拖拉机排成行,为富农掘了墓。”基洛夫哪儿会知道,还为谁掘了墓?? 基洛夫、科西奥尔和瓦菜基斯后来都被杀。委员会 21 名成员中有 19 人很快会躺进无名坟墓里,在斯大林的清洗中被杀。不过,此时此刻,他们正在为消灭别人而紧张地劳动。 列车不停地运、装牲口的篷车运农民,装上探照灯的客车里,坐的是带警犬的警卫。
  贫农和幸存的中农组成了集体农庄。被富农喂得膘肥体壮的牲畜、富农 盖的结实的房子、农民世世代代积攒的财富、存的钱,都交给了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就是从血淋淋地侵吞他人财富起家的。所有的党组织都发疯似地承担了拔高了的指标,保证在短期内完成全盘集体化。当然,宣布的原则是自愿入集体农庄。格别乌在歌声和乐声中把农 民赶进集体农庄。地方党领袖知道:“要么百分之百集体化,要么丢掉党票。” 莫洛托夫在晚年回忆起当时民间流传很广的一个笑话:有人问农民怎么治虱 子,农民答:“在脑瓜上写‘集体农庄’四个字,虱子就全逃光了。”
  有人造反。梁赞州发生了流血暴动,杀了集体农庄主席和格别乌的全权 代表。暴动被残酷地镇压了下去。就在那时候,我奶妈的妹妹——高挑个儿 的美人帕莎进城来了。我听见她在隔壁房间对我母亲说,她烧掉了自己的房 子,“省得落到恶棍手里”。
  镇压暴动要出动红军。但是斯大林明白,军队主要是由农民子弟构成的, 这对军队会有不良影响。他还没有使全国服帖,还得考虑这一点。于是就发 表了《胜利冲昏了头脑》一文。文中说,“某些同志”由于农民大批地自愿 加入集体农庄而昏了头脑,行动过火。这些同志往往强制实行集体化,而且 主要是把中农混同于富农。
  当然,这些“同志”不久后将被宣布为“隐藏的托派”,”蓄意破坏集 体化”。他们搞了过火行动,虽说路线本来是正确的。于是,又是公审浪潮席卷而来,不过,这次对象是“恶毒的冒进分子”。他善于保持恐惧心态。 这时,罗马教皇呼吁为在俄国受迫害的基督教徒祈祷。不过晚了一步。 在教皇宣布的普世祈祷日前一天,1930 年 3 月 15 日,他公布了《关于集体 化运动中偏差的决议》。原来,又是那些恶毒的过火分子预先关闭了许多教堂??
  虽然神父和教士并没有从流放地回来,虽然到年底 80%的农村教堂已关 闭,大家还是兴高采烈地谈起,他下令开放了几个教堂。他善于塑造俄国人 喜欢的形象:好皇上和坏大臣。
  在他发表了文章之后,歼灭富裕农民的行动变本加厉。全国一站一站地 押运流放者,孩子、老人全有。火车装满冻得半死不活的人,有的孩子在路 上死了,有的是被母亲弄死的,为了不让孩子受折磨。到 1932 年,根据压低 的数字,又迁走 24 万户。宏伟的革命试验成功了。列宁如此仇视的阶级—— 俄罗斯的富裕农民已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举行喧闹的公审。1930 年夏,莫斯科城里城外汽车来来往往, 到处抓知识分子。亚戈达大张旗鼓地开创新事业。逮捕的都是知识界的精华: 院士、知名科技专家、教授——经济学家恰扬诺夫、孔德拉季耶夫、尤罗夫 斯基等等。受到指控的人中有知名热力学家、莫斯科工艺研究所所长拉姆津。 格别乌宣布:查出了一个庞大的恐怖分子组织,几乎有 20 万成员。说是国内 有一个秘密的“工业党”,想篡夺政权。被捕的人承认了所有的罪名。如何让被告提供所需的供词、如何昼夜不休地连续审问、如何不让犯人睡觉,等等,这些情况已有整本的书记述。但 是,斯大林本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审讯?这个主要问题过去只能想 像。现在,我在看了许多新档案后,可以一口断定:是他亲自领导这些审讯 的,而且周密地制订了恐怖方案,甚至还指定了角色。
请作者出场!
  “1930 年 7 月 2 日。斯大林致缅任斯基的亲启信。 “拉姆津的供词很有意思。我建议: “把武装干涉问题,还有武装干涉的时间问题弄成拉姆津今后供词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
  “第一,为什么 1930 年推迟了武装干涉的时间?是否由于波兰尚未准备 就绪?也许,罗马尼亚也没有作好准备?为什么把武装干涉推迟到 1931 年? 为什么可能推迟到 1932 年?”
  这是他的东方式的想像。他们对被告说:帝国主义正在秘密准备对苏维 埃共和国实行武装干涉。如果被告承认参与了武装干涉的准备工作,就是抢 先粉碎了干涉,拯救了国家。他们要被告从真正的爱国主义出发,给自己栽 赃。当然,许诺将因此而给他们减刑。拉姆津同意在法庭上承认他欢迎资本 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干涉。但是,斯大林不得不对他那“很有意思的供词”添 卢细节。这是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武装干涉!而且他知道,今后也不会 有。于是他提出了几个方案,用来解释为什么迄今为止没有发生武装干涉, 而且今后也不会发生。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像拉姆津那样有觉悟。于是他怒气冲冲地要求: “让孔德拉季耶夫、尤罗夫斯基和恰扬诺夫等在‘武装干涉问题’上搞狡辩的先生们过过堂。我们要把这个材料转发共产国际各分部,到时候我们就搞一个极其广泛的反对武装干涉的宣传运动。要弄得搞干涉的人今后一两 年内无法动手,这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明白吗?祝好。斯大林。”
    所以,他的全部虚构都为“相当重要的目的”服务,至于狡辩的孔德拉 季耶夫等人无辜受过,这是无关紧要的。
  知识分子先生们是如何“过堂”的,只能猜测了,但是,他提出的任务 都完成了。
  斯大林写信给莫洛托夫:“你想必已经拿到孔德拉季耶夫的新供词了。 亚戈达把供词拿给我看了。我想,这些供词都应当分送全体中央委员。”
  他想使全国不断处于恐惧中,不断制造紧张状态,这就需要“外国准备 武装干涉”,需要一种被围困的堡垒的气氛。
  1930 年底,又开演了一场大戏——公审“工业党”。担任国家公诉人的 是不知疲倦的克雷连科。审判顺利得就跟抹了油似的。全国各地的劳动人民 都举行大会,要求枪毙“卑鄙的破坏分子”。在法庭上,情况相反,法官在 审判过程中对被告不同寻常地彬彬有礼。被告可以抽烟,记者人满为患,还 拍电影。被告争先恐后地认罪,心甘情愿地招供搞破坏活动的各种细节—— 同侨民中的敌对分子、外国大使馆,甚至同法国总统庞加莱有联络。不过, 也出了点小纰漏。例如,“可耻的破坏分子”拉姆津说,他在策划外国武装 干涉时,还成立了未来的政府,提议俄国资本家里亚布申斯基担任工贸部长, 他同此人的洽谈很成功。遗憾的是,此人早在拉姆津同他“很成功地洽谈”之前就已死了。
  斯大林倒并不忘恩负义。主要的被告拉姆津被判极刑,但改为徒刑。很 快,被全国咒骂的拉姆津获得释放,最后还官复原职,甚至还获得了崇高的 奖赏——斯大林奖金。还有几个“恶毒的破坏分子”也成为受他恩宠的科学 家。但是,他还是努力使流血不致停下。无血就无恐惧。对各经济领域搞破坏活动的知识分子的审判马不停蹄。几名细菌学家被指控造成牲畜倒毙,审 判后,枪决。一批食品工业干部被指控造成饥饿,48 人被枪决??在布蒂尔 监狱的水泥地上蹲了不少教授和工程师,每间牢房关 60—80 人。民间早就把 这座监狱叫成“工程技术人员休养所”。斯大林孜孜不倦地指挥这些“相当重要的措施”。1930 年 9 月 13 日,他给莫洛托夫写信:“应当立即公布在鱼、肉、罐头和蔬菜上搞破坏的人的 所有供词,一周后再报道,这些恶棍已被枪毙,这种人全都该毙了。”这真是神话:他自己策划审判,自己宣布无辜者为罪犯,同时对他们的罪状发自内心地感到愤怒。演得很投入。 于是事故越来越频繁,他的人民委员们敲了警钟。 精通业务的干部全没了。但是,他总有办法:从监狱里把工程师拉到事故现场或没人顶班的车间!晚上再送回监狱。没正经工作可干、闲得难受的 犯人把这看作幸福。
嘱 托
  1930 年 7 月在党的十六大上,他的确获得了加冕。 他在报告中很坦诚直率: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策略手腕。在这期间他积蓄了力量,知道“时候一到”,就会消灭旧农村,实行工业化。 “党正确地选择了时机,转入全线进攻。如果我们听了布哈林集团右翼反对派的主张,如果我们放弃了进攻,放慢工业发展速度,推迟发展集体农 庄和国营农场并依靠个体农业,那会有什么结果呢?那就一定会断送我们的 工业,没有粮吃??会落得一场空??如果我们听了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 左倾反对派的主张,在我们尚无任何可能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取代富农经 济的时候,于 1926—1927 年就发动进攻,那会有什么结果呢?我们就一定会 失败,没有粮吃??会落得一场空。(掌声)一味向前冲就会使进攻失败。 国内战争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党在现阶段的基本方针是,使社会主义从 各别经济战线上的进攻,转为全线进攻。”可是,他从一开始就有了进攻的秘密意图。
究竟是谁的意图?
  我回忆起 70 年代。清晨,莫斯科列宁图书馆刚开门,就常有一个细脖子 的小老头儿进去,令人奇怪的是他戴着当初沙俄时代夹鼻眼镜。不过,当时 列宁图书馆的读者都认得这副夹鼻眼镜和这张脸。那就是莫洛托夫。
  有一次,我同他相识了。那是在莫斯科叶尔莫洛娃剧院的一次首演式上。 演出结束后我就到剧院经理室取大衣,因为我把大衣留在那儿了。在经理室 门口我看到一个戴夹鼻眼镜的老人在踱步。这就是莫洛托夫。我进了经理室。经理问我:“看见莫洛托夫了吗?他把大衣脱在我这儿了。只好请小老头儿等一会。我们今天有贵宾——本区的党委书记。让书记 先取大衣吧,不然多难堪啊!”难堪的是,莫洛托夫是在同赫鲁晓夫发生冲突后被开除出党的。现在,当初那个战后欧洲命运决策人却要让一个区委书记先穿大衣。这真是“人世 荣辱如浮云”!我拿起了莫洛托夫的大衣和套鞋,还有他的女伴的衣服,到门外交给他。他是跟一位老年妇女一同来的。他的妻子已去世,看来,这是女管家。我们 就这样相识了。他住在格拉诺夫街,离剧院很近,所以他才那么珍惜这个剧院,怕给经理带来不愉快。 我提议送送他。那是个安静的冬夜。我很傻,性子急,立即就谈起了斯大林。我感觉得到,他马上就紧张起来。我先提了个无关痛痒的问题:“为什么斯大林夏天也穿皮靴?有好几种奇怪的说法。” 他答得很有礼貌:“请讲讲,哪怕只讲一种。” 我说:“军便服和军靴是暗示要为世界革命而战。列宁也穿那种军便服。” 他笑了笑表示怀疑:“很有诗意。不过,斯大林只在少年时代写过诗。至于世界革命,的确,我们当初并没有忘记对世界无产阶级的义务??但是, 同嚷嚷世界革命的托洛茨基分子不一样,我们是干世界革命。而且,我们干 成了,建立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我们不像托洛茨基分子那样嚷嚷工业化, 但实现了工业化。同样,他们讲集体化,而斯大林把农民引到了集体农庄?? 虽然起先,他似乎曾保护过富农。顺便说一句,列宁似乎也相信过新经济政 策??”我到现在还记得他那并不响亮的嗓音和带有嘲讽意味的“似乎”。 这时,我这个笨蛋打断了他的话:“他‘似乎也相信过新经济政策’,是为了稳住‘聋哑人’?” 我记得,他停了一会儿,然后干巴巴地问:“我不明白,您是什么意思?”
  “我说的是《列宁遗嘱》。是这样的,听说好像有过一份内容更全的遗 嘱??”
  “根本不存在内容更全的列宁遗嘱,”他的语调依然平淡沉稳。后来, 我读过诗人丘耶夫关于他同莫洛托夫多次长谈的书。我在那儿发现了一个细 节:丘耶夫问莫洛托夫:“是否存在关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秘密协议?”协议的起草人莫洛托夫答:“不存在任何协议。” 我想,他当时用的也是那种冷冰冰的语调。那天,一直到家他都没吭声。后来,我给他去过电话,但却始终未能说要再次见面。也许,我触犯了某种 禁忌。
  我们还是“很有诗意”地假设有这份遗嘱。当时,斯大林在列宁办公室 弄到了这份遗嘱,心里的感受就如同找到了藏宝图一样。无怪乎加米涅夫如 此评价列宁:不论我同列宁争论多少次,列宁都是对的。他们大家都相信, 指南针在列宁手里。如果伊里奇在遗嘱里吩咐“长久地、认真地”实行新经 济政策,那么,当时缺乏领导经验的科巴肯定会满腔热情地带领全国沿着这 条路走到头。但是,伊里奇没有留下别的遗言。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只 不过是用来送宇宙飞船上天的火箭而已,随后应当消失。也许,斯大林在十六大上以自己的话转述了列宁遗嘱里的经济计划? 计划的主旨是:用革命方法在十年内走完百年的路。为此需要工业化和
集体农庄。还要建立一个不在反对派身上浪费时间的、严格执行领袖计划的、富有行动能力的党。只有这样的党才能彻底驯服被革命唤起的整个国家,建 立一个统一的、温顺的社会。然后就可以转而实现伟大的梦想了。他把“右派”领袖们留在中央,但把托姆斯基逐出了政治局。政治局最终成为领袖手中的驯服工具。对了,那儿还留下一个认了错的,常喝得醉醺 醺的可怜的李可夫。党内把伏特加称作“李可夫酒”。领袖要他不断忏悔。
影 子
  党代会后,秋天,他同往年一样,前往南方。同往常一样,把“家业” 留给莫洛托夫。
在党的上层干部聊天时,现在把党和国家称作“家业”。民间和党内越来越经常地尊称他为“当家的”。 莫洛托夫成了国内的第二号人物,成了“当家的”的影子。“当家的”记得:莫洛托夫当初最先尊重那个在彼得格勒冒出来的没有多大名气的麻脸格鲁吉亚人,毫无怨言地把《真理报》让给了他。 当科巴被任命为中央书记时,莫洛托夫已经是那儿的责任书记了,手里掌握着中央机关,但他又毫无怨言地把中央机关交给斯大林支配。 聪明过人的托洛茨基认为莫洛托夫是笨伯。布哈林向加米涅夫抱怨:“笨伯莫洛托夫竟然教我马克思主义,而我们把他称作‘石头屁股’。” “列宁叫您‘石头屁股’,是真的吗?”丘耶夫曾问莫洛托夫。 “他们还不知道列宁把其他人叫做什么呢,”莫洛托夫笑答。 不,他不是笨伯“这是一个尽心尽职的、不出色但却非常能干的官僚??殷勤、好心,”前斯大林秘书巴扎诺夫是这样评价他的。 对,莫洛托夫就是一个好官僚,一架极有工作效率的机器,立即就能完成“当家的”下达的一切吩咐。有什么办法呢,革命早已不是金发碧眼、称 心如意的情人,而是年华老大的妻子了。才华横溢者的时代已过,现在是搞“家业”的时候了。 同鞋匠卡冈诺维奇、钳工伏罗希洛夫和斯大林搜罗到政治局里的其他无产者一比,戴旧式夹鼻眼镜、彬彬有礼的“石头屁股”,就是真正的知识分 子了。已经到来的时代是“绝对服从”的时代。
“当家的”
  “当家的”在南方休假时,每天给莫洛托夫下达任务:
  1930 年 10 月 22 日,索契:“我认为,需要在秋季彻底解决苏维埃上层 的问题??第一,要解除李可夫的职务??解散他们的整个机构。第二,你 要取代李可夫担任人民委员会及劳动和国防委员会主席??这一切都不要外 传,到秋季再详谈,暂且光在好朋友的小范围内斟酌此事。”
  他在迅速地调动重要棋子,整顿“家业”。1930 年底,他把李可夫赶出 了政治局。“当家的”让莫洛托夫成了政府首脑。“当家的”——现在这是他的正式名称。 卡冈诺维奇致奥尔忠尼启则,1932 年 6 月 12 日:“我们从当家的那儿依然定期得到经常性的指令??他实际上在休假期间不得不继续工作。只能 这样。”对,只能这样,一直到死。“当家的”将插手一切事务。“当家的”领导一切。人民亲切地称他为“当家的”,虽说苏联历史上白纸黑字地写道: “1917 年,人民推翻了一切主人,自己当了家。”这就是柏拉图所写的民主的结局,这是革命的结局。
  “当家的”在第十六次党代会上歼灭右派时对顺从的与会者说了几句俏 皮话,全场居然欢声雷动:“我们这儿某些地方出了些困难,小小的困难,他们就惊慌失措了,担心出乱子。某些地方,有几只蟑螂还没爬出洞,弄出点响声,他们就吓得往 后躲,惊恐万状,大喊救命,说是苏维埃政权要完蛋了。”(全场大笑) 他们哈哈大笑,他却知道,要发生“右派”警告过的灾荒了。
饥荒来得正是时候
  集体化和消灭富农势必造成这场空前的大饥荒,他和他的契卡机关对此 作了准备。对破坏分子无休止的审判、契卡和从不停止的恐惧、力不胜任的 繁重劳动、吃不饱、牛马般的生活条件,已经摧折了这个国家。看着职业介 绍所里毫无怨言、俯首贴耳地排长队的人,一位西方记者惊呼:“难道搞革 命的就是这些人?”
  1931—1932 年之交,前海军准尉费奥多尔·拉斯科利尼科夫——革命的 喀琅施塔得的英雄,后成为一帆风顺的外交官——回国休假。他的妻子写下 了观感:“所有的食品店都空空如也。只有几小桶酸白菜。从 1929 年起实行 了面包凭证供应制。居民在工厂食堂里吃饭。”但是,最可怕的情景她是在 街头看到的:“有一天,在尼基塔大门旁,我看到一个农民突然像从地下冒 出来似的,旁边还有一个女人,手里抱着个婴儿。两个稍大点儿的孩子牵着 母亲的裙子。这些人脸上那种绝望的表情令我吃惊。那个农民摘下棉帽,气 喘吁吁地哀求:‘看在上帝的份上,给点吧,快点,给人发现了就会把我们 抓起来??’”著名革命家的妻子奇怪地问:“你们怕什么呀?谁会把你们抓起来?”她把皮夹里的钱全倒出来了。农民边走边说:“您在这儿啥都不 知道。村里都要饿死了。”
  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高加索和哈萨克斯坦发生了特大饥荒。成千上 万的饥民想跑进城,可是,那儿的面包凭证供应,只卖给市民。瘦得皮包骨, 饿得脚步蹒跚的农民到城郊求告:给点儿吃的吧!他们都没有活人样儿了, 像幽灵。他们被民警或是穿民警制服的格别乌特务带走。 城里的孩子向他们扔石头,学校里教育他们要仇恨“万恶的富农”,还要仇恨“富农崽子”。所有的学校教员都给孩子们讲少先队员帕夫利克的故 事。帕夫利克·莫罗佐夫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一个农村的孩子,14 岁,他 向格别乌机关告发了富农父亲,于 1932 年被富农们杀死,当时正是大饥荒的 岁月,根据“当家的”下的指示,为了他而出卖了父亲的那个孩子,在整个 宣传运动中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他记起了教会学校中的一段课文:“凡爱 父母甚于爱我者,不配受我庇佑。”全国各地都立起了帕夫利克纪念碑。 他做到了别人无法做到的事:禁止谈论饥荒。“农村闹饥灾”这句话被宣布为“反革命宣传”。 几百万人在死亡,而全国为集体化唱赞歌。红场上举行游行,只字不提饥荒,不论在报纸上,还是书刊里。农村不声不响地死亡。
  在饥荒闹得最凶时,格别乌和亚戈达非常成功地让来到俄国的肖伯纳在 全国转了一圈。他是同南希·阿斯托夫人一起来的,后者是有影响的政治家。 她打定主意要向斯大林问问迫害之事,但是??没敢问。肖伯纳写道:“斯 大林把我们当老朋友接待,先让我们尽情地发表意见,然后才谦逊地说了几 句。”其实,“当家的”已经摸透了老头儿的脾气:爱说话。他一点儿也不打断。于是,老头儿在文章中说他“心地纯净,刚正不阿,赤诚坦率”,说他 “之所以青云直上,全是靠了这些品德,决不是搞阴谋耍诡计”。苏联被他描写成未来之国。有人问:“那你为什么不留在这个国家呢?”
  “可爱的说谎精”(这是女演员帕特里克·坎贝尔对肖伯纳的昵称)嗔笑着 回答:“的确,英国是地狱,可是,我的责任就是下地狱啊!” 西方可爱的激进分子们多么希望乌托邦变成现实啊! 肖伯纳信心十足地写道:关于饥荒的传闻纯属谣言。不知道饥荒到底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大约是 500 万到 800 万。
  他同饥荒作斗争的办法很简单——搞恐怖。1932 年 8 月,他亲自起草了 一个有名的法令:“侵犯公共财产的人应当作为人民公敌被枪决。”
  他对任何盗窃国家财产的行为规定了极其严厉的惩罚。民间称之为“五 穗法”,因为饥民偷集体农庄几穗麦,就可能被枪决,起码是 10 年徒刑。司 法人民委员克雷连科 1933 年 1 月在中央全会上大发雷霆:“有人公然抵制严 格执行这项法令。有个人民陪审员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为四穗麦判刑 10 年,我实在下不了手。’这是一种从娘胎里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偏见,似乎判 刑不该根据党的政治指示,而该根据‘最高正义’。”只应“根据党的政治指示”判刑。 克雷连科很快会亲自尝到这条原则的滋味。到 1933 年 1 月 1 日,根据新法令给 5.5 万人判了罪,其中 2000 人被枪决。人都快饿死了,可是不敢碰集体农庄的粮食。尽管发生饥荒,粮食却源 源不断地出口欧洲。他需要资金,不断造新工厂。1930 年出口 4800 万普特,1931 年出口 5100 万普特,1932 年 1800 万,连大饥荒的 1933 年,还出口了1000 万普特。 他以恐怖、流血和饥饿把断了脊梁骨的国家领上,不,拖上了工业化道路。
  这场饥荒是他预见到的,来得正是时候,是棋盘上的一步棋。饿得有气 无力、苟延残喘的农村,只好听任集体化施暴。越坏越好,这个革命者的老 公式发挥了作用。
  他还在继续制服全国。又是饥荒帮忙了。根据格别乌的统计。有 150 多 万农民为躲避饥荒和对富农的剥夺,逃到了城里。他把农民死死地钉在了土 地上,说是为了保护城市不受饥民威胁。国内实行了身份证制度。但在农村 地区,身份证不发到农民手里。民警就在城里抓没有身份证的人。身份证使 农民无权迁移,格别乌和民警局就能严格控制全体公民。这真是历史的嘲弄: 沙皇俄国有身份证制度。取消身份证是革命的主要口号之一。十月革命曾幻 想打碎国家机器,结果,国家这个大怪物依然存在。在建立国家的同时,他不倦地关怀意识形态。
创作界知识分子的朋友
  在这个问题上,他的主要助手是格别乌。亚戈达不仅善于逼知识分子招 供。在监狱外,他也出色地做知识分子的工作。在他的好朋友中,有最知名 的作家。亚戈达想出了一个惊人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家朋友们的信任。
  侦查员现在经常请作家到格别乌旁听审问。作家站在另一个房间里听如 何恐吓不幸的人,精神被摧垮了的知识分子如何同意诬陷朋友。连才华横溢 的作家伊萨克·巴贝尔以及彼得·帕夫连科也到格别乌“旁听”审讯。娜杰 日达·曼德尔施塔姆写道:“1934 年,帕夫连科告诉别人的一些情况传到了 我和阿赫马托娃的耳中。帕夫连科出于好奇,接受了一位侦查员的邀请,悄 悄地旁听了一场夜审。他说,奥西普·埃米利耶维奇在被审讯时,可怜巴巴, 六神无主,裤子也掉了,他老是提裤子,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忙得团团转, 活像一条煎锅里的鲫鱼。”最可怕的是,帕夫连科并不明白他这样说别人是多么惨无人道。在那个时代,多数人的心变态了。 亚戈达的继任,斯大林最可怕的刽子手叶若夫的妻子很坦率地问娜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 “作家皮利尼亚克走我们的门子。您走谁的门子?” “走门子”就是受伟大的格别乌庇护。
  亚戈达在教育、在驯服作家,让他们同格别乌合作。让他们了解侦查工 作的秘密,以后就可以要求他们投桃报李,帮助并参与秘密警察的工作。亚戈达最善于完成“当家的”交代的任务。是他让高尔基返回了苏联。从 1928 年起,组织了一连串电报和信件从祖国发往索伦托,工人们在电报和 信件中抒发对无产阶级歌手的思念之情。
  就在 1928 年,“当家的”策划了规模空前的高尔基 60 寿辰庆典。他善 于颂扬赞美。高尔基像、有关高尔基的文章塞满了各报版面。“当家的”通过亚戈达,提议让高尔基当苏联的精神领袖,国内第二号人物。我们已熟悉 的提法又出现了:“我们俩是喜马拉雅山。”
  高尔基在国外已不习惯于原先那种旷世无二的荣誉,但同意到苏联看 看。他对集体化很有兴趣。高尔基向来仇视“半开化的、愚昧迟钝的俄罗斯 村夫”(农民)。他们现在将变成高尔基所喜欢的农村无产者,国营农场和 集体农庄的劳动者,这使他很受鼓舞。高尔基回国后,亚戈达始终不离他的左右。 他昵称秘密警察头目为“小亚戈”,“小亚戈”陪他周游各地??格别
乌的劳改营。他们给高尔基看昔日的妓女和小偷,如今成了劳动突击手。他 们不断肉麻地吹捧高尔基??“当家的”深知凡人的弱点。高尔基在劳改营 里对再教育的成果心服口服,感动得涕泪交加,盛赞契卡工作人员。他是在 审讯知识分子和顿巴斯矿井案的年代回国的。这位人道主义作家在《真理报》 发表文章,提出了一个后来成为斯大林时代口号的公式:“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当家的没看错高尔基。他请高尔基回来后,让他在制服知识分子方面起
一种特殊的作用。
制服知识分子
  从 1929 年起,与审判破坏分子同时,一直在搞反对“意识形态歪曲”的 运动,让知识分子在报刊上发表言论要小心谨慎。如果发表的言论同官方观 点略有出入,就会被指控歪曲马列主义,起码要丢掉饭碗。生物学家、哲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都受批判。各个知识领域都汇报发现了“歪曲马列”的现象,倒霉的科学家乖乖地在大会上忏悔。 渐渐地,他使人们忘了耻辱,恐惧压倒了耻辱。 现在,昔日的残酷岁月显得像自由王国。就在不久前,1926 年,莫斯科艺术剧院还曾获准上演布尔加科夫的《图尔宾一家的命运》。 那是奇异的成功。观众们惊讶地看到,在那出戏里,敌人——白军军官被塑造成善良的人,而不是大家熟悉的恶魔。这出戏的上演,使党员作家怒不可遏。但是,这出戏有一位奇怪的忠实观众和保护人。“当家的”看了无 数次。奇怪吗?不,这出戏表现的是原先的帝国的残垣断壁。他在镇压十月革命领袖的同时,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帝国。
  但是,他是不可能长久喜欢一个人的。1929 年,当他在制服知识分子时, 艺术剧院接到了布尔加科夫的一部新剧《逃亡》,讲的是白军的末日,讲他 们从俄国出逃。主人公、主题思想同《图尔宾一家的命运》一样。但此一时 彼一时也。“当家的”在政治局会议上议论了这出戏。国家决策机关议论一 部尚未上演的戏!
  但是,在他的帝国里,这将成为正常现象。他知道,没有比意识形态更 重要的东西了。他熟记列宁的教诲:意识形态上稍稍放松,党就会丢掉政权。70 年后,戈尔巴乔夫的教训证实了列宁的正确。
  《1929 年 1 月 17 日政治局会议纪要:关于布尔加科夫(逃亡)一剧的 决定》“接受政治局特别委员会的建议,此剧不宜在剧院上演。”
  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凯尔任采夫在纪要上又补了一段结论:“作者的倾 向昭然若揭。他在为我们的敌人辩解。”
  所有的报纸就同听到口令一样,开始齐声批判布尔加科夫。中央宣传鼓 动部令行禁止,《图尔宾一家的命运》也不再上演了。富有经验的凯尔任采夫显然想在艺术界里揪出“右派”。 但是,“当家的”对布尔加科夫另有考虑。
艺术的庇护人
  我父亲曾同尤里·卡尔洛维奇·奥廖沙是好朋友,他俩曾一同在里舍列 夫中学求学。20 至 30 年代,奥廖沙是最年轻的作家之一。但后来??倒没 有把他关进狱中,只不过不发表他的作品罢了。他每天在小纸片上写点怪诞 的格言,喝得烂醉,把写出的格言扔进垃圾箱。
  50 年代,他留着一头蓬乱的灰白长发、脖子上裹一条肮脏的围巾,伸出 尖尖的鹰钩鼻,招摇过市,人见人躲。晚年的培尔·金特大概就是这副尊容。 他常上我父亲那儿借钱。他俩一聊就是半天。当时他告诉我父亲,受迫 害的布尔加科夫是如何决定给斯大林写信的。这是一个被许多人怀疑为告密 者的人给他出的主意。当时布尔加科夫身无分文、求职无门,就下了这个决 心,给斯大林写信,孤注一掷,请求把他驱逐出国,送到西方。当时,在审判知识分子的时期,这无异于自杀。
  奥廖沙对父亲说:“事情发生在 4 月,当时是旧历 4 月 1 日,愚人节, 我们都彼此开玩笑。我知道他给斯大林写了信,就给他打电话,拿腔拿调地 装首长秘书:‘斯大林同志有话要对您说。’他听出来了,骂了句:‘见鬼 去吧!’然后就躺下睡觉,他有午睡的习惯。电活铃又响了。耳机里说:‘斯 大林同志马上要跟你说话。’他以为又是我捣蛋,骂了一句,扔下了听筒。 可是,电话铃马上又响了。斯大林的秘书严厉地责问:‘别放电话,我想您 明白了吧?’另一个带格鲁吉亚口音的声音立即发话:‘怎么,我们让您不 耐烦啦?’”“布尔加科夫很难堪,同斯大林寒暄后,后者问:“您想出国?’ 布尔加科夫当然答得很得体:‘一个俄国作家在祖国之外是无法创作的。’” “斯大林说:‘您说得对,我也这么想。您想到艺术剧院工作?’‘对, 想,可是人家不要我??’‘我想,他们会同意的。’说完就挂断了电话。马上,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艺术剧院请求布尔加科夫去上班。”
  整个莫斯科都在传颂领袖的救命电话。还诞生了有关法力无边的艺术庇 护人以及他周围的坏官僚的传说。布尔加科夫写了话剧《莫里哀》,讲的是一位国王,只有他一个人保护莫里哀,以防宫廷屑小的迫害。凯尔任采夫立即给中央打了小报告: “作者有政治意图。布尔加科夫??在剧中想表现一个意识形态因政治体制背道而驰、戏被禁演的作家的命运??只有国王一个人维护莫里哀,使 他不致受迫害??莫里哀有这样一段独白:‘我一辈子舔他(国王)的马刺, 生怕被踩死。也许我马屁拍得不足?也许,我自贬人格不够?’剧终时高呼:‘我仇恨为所欲为的暴君行为’(我们改为‘国王的暴行’)布尔加科夫作 品的政治目的很清楚??”
  “当家的”同意了凯尔任采夫的建议,禁止排演《莫里哀》。但他却记 住了这一点:只有国王一人帮助莫里哀,并注意到了莫里哀准备为唯一的庇 护人——国王尽职的愿望,虽说他仇恨暴君行为。老党员凯尔任采夫将于 1936 年被枪决。 而布尔加科夫将幸免于难。
被活埋
  当时,他让人们明白,“当家的”什么都知道。凡是重要一点的事,都 会有人向他报告。1931 年出了一个棘手的情况。当时在议论要拆掉达尼洛夫 修道院,这样,名人陵墓也要平掉。但是,那儿葬有俄国大作家果戈里的遗 骨。“当家的”作了决定:果戈里的遗骨从达尼洛夫修道院陵墓迁到新圣母 公墓。但是,迁墓后产生了奇怪的,确切点说是可怕的谣传:挖开坟墓时发 现,果戈里是被活埋的。
  文学研究家们慌了,想起了果戈里遗嘱中的一段文字:“??在尸体出 现明显的腐烂迹象之前,我的遗体不要下葬。我之所以要提醒这一点,是因 为在我生病期间就出现过长达几分钟的假死状态,心脏曾暂时停跳。”“当家的”接到了报告。亚戈达就公墓里发现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1931 年 5 月 31 日
  在这一带有神秘色彩的日子里,准备迁葬遗骨。新圣母公墓的经理邀请 作家参加迁葬仪式。到公墓去的有奥廖沙、散文作家利金、诗人斯韦特洛 夫??经理的朋友也来了,就像来看演出似的。当然没有请神职人员。但是, 那个部门的“同志们”也来了,他们是不用邀请的。棺盖被打开,人们很惊奇:躺在棺村里的骷髅侧向一边。
  移放遗骨时有人顺手牵羊。利金拿走了果戈里背心上的一块碎片,缀到 作家在世时出版的一本《死魂灵》的封皮上。经理的一位朋友捞走了一只靴 子和一块骨头。“当家的”对此大为不悦。亚戈达接到指示。
  几天后,被偷走的东西全放回墓中。报上发表了官方的解释:“死者的 头转向一侧,并无神秘之处。棺材的侧板先烂,棺盖在泥土的重压下开始坍 塌,压到了死者的头,头就被压得侧向一边。这是常有的现象??”他感到满意,因为他不愿引起联想。那时,他刚活埋了革命艺术——先锋派艺术——伟大的乌托邦。
  80 年代初,我坐在皮聪大的海滩上,旁边是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 洛夫斯基。他是左派艺术的大理论家、马雅可夫斯基的朋友。他的头全秃了, 在皮聪大的骄阳下熠熠发亮。不过,早在 20 年代他就是这模样:全秃。我的 童年同他密切相关,因为父亲曾同他一起写剧本。后来我才知道,他是 20 年代伟大的先锋派艺术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他的秃头曾在 20 年代历次重要辩 论的讲坛上晃动。现在他已 90 岁,是当初辩论参加者中唯一的幸存者,其余 的人早已躺进坟墓,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斯大林恐怖时期被枪决的,连坟在哪 里都无人知晓。他说话时,思想像核裂变一样快。我细细地记下了他的话: “高尔基是个冬烘先生,对先锋派一点儿也不懂,认为那是欺骗。难怪 斯大林决心铲除革命艺术时,想到了他。高尔基根本不懂绘画艺术。先锋派 艺术的所有主要人物全是在革命前形成的??马列维奇、塔特林、梅耶霍尔 德、马雅可夫斯基、赫列布尼科夫等人都仇视‘库房艺术’——他们是这样 称呼宫殿和画廊的,认为艺术在那儿会冻僵。十月革命后,我们把艺术搬到 街上。左派艺术的伟大世界来临:塔特林、马列维奇??塔特林有一次上您 父亲那儿去,您不记得了?对了,您当时还是个小不点儿。当时塔特林很可 怜。蔫了。在 20 年代他可是救世主。他同马列维奇是死对头,但又相互崇拜。
  他在画室里支起一顶小帐篷挡着画稿,为的是不让马列维奇偷走他的构思。 “他很严肃,没有幽默感。十月革命后,他设计了‘第三国际塔’—— 新时代的象征,在他的设想中,这是新的巴比伦塔。推翻了上帝的无产阶级在塔里盘旋而上,直达新天国,世界革命的天国。 “共产国际将在塔内办公。这座塔是绘画、建筑、雕塑等方面一切新意的结合。当然,这种塔谁也造不出来,只是个理想。随后,他又设计了无产 阶级制服,可是谁都缝不出来。接着他又根据赫列布尼科夫的长诗编了个剧, 可是谁都看不懂。再往后,他又设计了一种飞行器的模型,可是它不会飞。 他认为,艺术只应当对技术提出任务,一切都是为了未来。”
  他看到了这一未来。弗拉基米尔·塔特林——伟大的乌托邦天才——1956 年死于莫斯科,默默无闻,一生提心吊胆。
  他们在数家合用住宅的小房间里争议新艺术。都市化的幻想是在落后的 俄国诞生的,还有无数的文艺流派。房间里原有的家具,都在 1918 年的寒冬 烧火取暖了。家具被认为是市侩习气。他们的妻女都不屑谋职或做家务,屋 里到处是烟头,剩饭剩菜用报纸盖着。地板一天比一天厚,因为他们每开一 次晚会就增加一层报纸。他们就在这种报纸铺成的地铺上同那些相信新艺术 的姑娘寻欢作乐,玉腿就伸展在党内争论的报道和世界革命的口号上。我问过什克洛夫斯基:“当斯大林同布哈林以及‘右派’斗争时,为什么左翼知识分子同他一起走呢?” “‘右派’是一群饱汉:新经济政策分子、小商贩、富裕农民。不,我们的希望不是这个。斯大林宣布工业化,我们就高兴,认为都市化和新艺术的时代到了。难怪塔特林在 1931 年被授予当时最荣耀的称号——功勋美术 家。”可是,第二年他就被宣布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者。
    我听着他的讲话,心想,他们那时相信吗?或是宁可相信?当时全国可 是一片恐怖气氛,这种气氛迫使爱森斯坦不知羞耻地改编影片《十月》,这 种气氛有助于“当家的”太太平平地扼杀伟大乌托邦的艺术。先锋派领袖之一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遵循俄国诗人当预言家的传统。如同在他之前的叶赛宁一样,他预知未来。在可怕的 30 年代的前夕,预 感到左派艺术的末日将临,举起左轮枪,结束了生命。他的鼓动性诗句“生 活美好,生命同样美好!”成了对这个饮弹毙命的不幸者的嘲笑。
  同他一起咽气的是先锋派艺术——伟大的乌托邦。
  他们想在艺术中搞革命,但是新政权要的是革命艺术。对左派艺术的首 次攻击是列宁计划的。设总书记职位后,他立刻就建立了“拉普”——无产 阶级作家协会。“拉普”及它的一批党员批评家,成了一个公开管理艺术的 组织。
    但是,“拉普”里有许多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当家的” 做得很巧妙:1932 年,他下令撤销“拉普”。这当然使多数作家欣喜若狂。 大家以为这是放松控制。然而,他在同一项决议中又解散了所有文学团体。先锋派就这样被一纸决议封死了。 但是,在公布决议前,他希望作家们能主动解散“拉普”和埋葬先锋派?? “我们需要的产品是人的灵魂” 关于那次有名的会见,我在不同年代听不同的人讲述过,其中有彼得·帕夫连科、文学家叶夫根尼·加布里洛维奇和科尔涅利·泽林斯基。 解散“拉普”的前夕,许多名作家在住宅里都接到电话:请上高尔基的小洋房去。没说原因。于是,作家们都去了。 高尔基神秘兮兮地站在台阶上迎接客人,请大家到客厅。随后,作家们在客厅坐了很久,等着某个人来到。最后,贵宾进了屋:斯大林及其主要战 友。
  加市里洛维奇告诉我,他当时直愣愣地盯着独裁者。他是个小个子,穿 一件深绿色的薄呢军便服,身上发出一股汗臭味。一头浓黑的头发直压到低 平的额头上,由于长期在室内工作,麻脸略显苍白。像所有的小个子一样, 他很好动,常在小胡子底下迸出笑容,这时,脸上就有一种格鲁吉亚人特有 的狡诈表情。可是,他不作声的时候,上挑的浓眉给他的脸增添了一种生硬 的、固执的表情。
  他很有礼貌地听作家们发言。但从他只言片语的对话中,大家惊奇地明 白了,他支持党外作家反对实力雄厚的“拉普”。随后,他讲了话,狠批“拉 普”的前领导人。他赞扬在座的作家:“你们生产的是我们需要的产品,比 机器、坦克和飞机更需要,那就是人的灵魂??”他把作家称作“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他很关心人的灵魂,所以才喜欢这个用语。他在休息时同作家 闲聊,又重复了一遍这一用语,而且手指顶到了一位作家的胸口。那人吓得语无伦次:“我?我怎么?我不反对。”
  “什么叫‘不反对’?得执行,”没心眼的伏罗希洛夫说道。那个作家 连连点头,他并不知道究竟要执行什么,但准备去执行。在场的有名著《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当时已有谣传,说他是从一名被镇压的哥萨克军官那儿偷到这部小说的。大家不相信这么个年纪轻 轻、智力不高的人能写出这部巨著。肖洛霍夫是斯大林的作家,是在他当政 时发迹的。他禁止传播这一谣言,威胁要逮捕传谣的人??可是谣言照样传, 因为谁都不理解,肖洛霍夫本人为什么这么可怜巴巴,这么反常,不去辟 谣??《静静的顿河》原作者是谁,这成了本世纪文学奇谜之一。其实,一切都很容易说清。可怜的肖洛霍夫不敢提供任何证据,因为在该书第一部问世前不久,有一个人被捕了,而那个人的一生就是这部小说的 基础。
本世纪文学之谜
  摘自公开了的原秘密档案:“1927 年 6 月 6 日,格别乌局务委员会听了 控告叶尔马科夫公民的 45529 号案件??决定:对叶尔马科夫,哈尔兰皮·瓦 西里耶维奇执行枪决。”
  档案里有一张一个长小胡子的年轻哥萨克的照片,还有叶尔马科夫的履 历。这也就是格里戈里·麦列霍夫——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的履历。 同麦列霍夫一样,叶尔马科夫也是 1913 年应征入伍的,打过仗,同小说中写 的一样,获得过四枚格奥尔基十字勋章,被升为少尉。他也站在红军一边同 切尔涅佐夫上校的匪帮打过仗,在韦申斯卡娅村暴动中的表现也是这样,等等。
  看了档案中一份非常有意思的文件,一切都会明白。这是当时还不太出 名的年轻的肖洛霍夫写给叶尔马科夫的信:“莫斯科,1926 年 4 月 6 日。尊敬的叶尔马科夫同志,我希望能从您那儿获得有关 1919 年时代的更多情况,请勿拒绝我的请求,望拨冗介绍情 况??我初步打算在 5、6 月份到您那儿,顺致敬礼。肖洛霍夫。”肖洛霍夫无法拿出最简单的证据——主人公的姓名来证明书是自己 写的,因为这会葬送这部书:苏联最优秀的小说的主人公哈尔兰皮·叶尔马 科夫是人民公敌,是被格别乌枪毙的。叶尔马科夫是在肖洛霍夫死后,1989 年才被平反的。所以,肖洛霍夫只 好沉默到死,喝酒喝到死。
以党为样板
  现在,所有的作家,不论是党员作家,还是党外作家,都聚集到“作家 协会”里,那是一个完全以党为样板而建立的组织:同样有书记,同样有全 会,有代表大会。斯大林安排高尔基这个不喜欢左派艺术的名作家当“文学 党”的领袖。他把高尔基请来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全都考虑好了。高尔基的 名字对欧洲激进派来说,要压倒已被扼杀的先锋派。
  他委托布哈林去组织作协。这项工作使布哈林离开了党的生活。他派了 干练的伊万·格隆斯基去监视布哈林。此人同时担任《消息报》总编辑以及《新世界》和《红色大地》两杂志的主编。
  这位三料总编当然将于 1937 年被捕。但奇怪的是他竟然逃脱了被枪决的 命运,在斯大林死后走出了劳改营。
爱戴高帽
  人们对格隆斯基的评价是:不很聪明,但很善良。
  但是,这位善人 1963 年在会见高尔基档案馆工作人员时说了这么一段 话:“有一次我到高尔基那儿去,碰到一个中等个儿的男人。高尔基说他是‘特等公爵斯维亚托波尔克——米尔斯基’”。那是沙俄最出名的望族之一。
  他们坐下来吃饭。格隆斯基感到奇怪的是,“这位公爵喝得越多,说话 越小心”。他很不喜欢公爵的这种谨慎,回去后就请求格别乌“搜集有关公 爵的材料”。据查,他曾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认识邓尼金和弗兰格尔,回 俄国前在英国住过。警惕性很高的格隆斯基立即“打听到英国有情报机关”, 就报告了亚戈达和斯大林本人。随后,不幸的公爵就在集中营里消失了,虽 说他是被人硬劝到苏联居住的。现在,格隆斯基平白无故地在地狱般的劳改营蹲了 15 年之后,居然自豪地说起自己的警惕性。 所以,善人格隆斯基在那失去理智的年代里,是他们的“自己人”?? 格隆斯基在目击者中也许是第一个说出“当家的”“对高尔基的真实态度的人:“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议论:‘高尔基是什么东西?’斯大林就 开始列数高尔基的反布尔什维克言论。但是他知道,高尔基是政治资本。” 在作家协会成立前夕,他以高尔基命名了作家出生的城市、莫斯科市内的一条主要街道和著名的艺术剧院。 格隆斯基曾小心翼翼地提醒:“斯大林同志,这个剧院上演的剧多半是契诃夫写的呀??” 斯大林答:“没关系。高尔基虚荣心强,我们应当用粗绳索把他拴到党身上。” 格隆斯基不知道,“当家的”眼光远大。在他当时已有所考虑的血腥的未来,高尔基对许多事只好睁一眼闭一眼。所以他预先用种种荣誉把他捆住, 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如不听话,会失去许多东西。“当家的”深知,可怜 的知识分子都有虚荣心这个通病,并加以利用。
  法国名作家亨利·巴比塞来到莫斯科,出席了高尔基的寿辰庆典。他写 过一些亲托洛茨基的文章,因此受到法共和共产国际的攻击。
  斯大林对格隆斯基说:“一群笨蛋。这是一笔政治资本,他们却随便挥 霍掉。”他把这笔政治资本接了过来,用同样的钓饵抓住了巴比塞。 在大剧院举行高尔基寿辰庆典时,巴比塞不声不响地坐在场内。“当家的”做报告赞扬高尔基,讲到一半,让格隆斯基把巴比塞从台下请到台上。 “当家的”郑重其事地起立,带头鼓掌。主席台上的人当然跟着斯大林慌忙 起立,全场都莫名其妙地起立。他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请万分感动的巴比塞 坐到自己的位子上,自己则谦逊地坐到了第三排。
  巴比塞将满怀激情地颂扬斯大林:“不论你是谁,你命运中最大的幸福 就是这位有着学者的头脑和工人的模样,穿着士兵的服装的人给的。”
  格隆斯基写道:“他是个伟大的演员。他同人谈话时既亲切又温和,推 心置腹。把那人送出门后,就会说:‘真是个王八蛋!’”“你们的破烂我们用不着了”
  意识形态领域的组织整顿工作在继续。在作家协会之后,整个文化领域 都如法炮制:音乐和绘画领域的先锋派被消灭。建立作曲家协会、美术家协 会,照样有书记、全会、代表大会??照样是党的翻版。在艺术领域,今后 不会有任何非官方团体。格隆斯基把美术家都集中到莫斯科,在全场的一片 起哄声中宣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伦勃朗和列宾。” 场内一片嘘声,昨天取代了资产阶级艺术的所有新派艺术家大哗。但格 隆斯基说:“先生们,你们暴跳如雷是徒劳的。形式主义的破烂我们用不着了。”“当家的”重新起用原先的御用美术家。 现实主义画家列宾当初画了一幅作品来表现沙皇国务委员会会议,被人看不起。现在他被宣布为典范。恢复了美术研究院,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重新布置,把先锋派赶到一个很小的展厅里。 从今以后,所有的文化工作者都获得了统一的创作方法。 以党为样板。只有承认这一点的人才有权成为创作协会成员。任何背离这一方法的行为,都要受惩罚,就像当初惩罚党内派别活动一样。这一创作方法是布哈林和高尔基制订的。 它的名字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其主要宗旨就是党性。只有为党服务的作品才有生存权。构成这个方法的要素——现实主义和人民性彻底禁止了先 锋派的胡闹。
  “当家的”收回了自由后,以东方式的慷慨奖励新的创作协会会员。美 术家无偿获得了极好的画室和丰富而精美的食品供应。但是,他对作家最慷 慨。独家住宅、别墅和 400 份食品供应,突出表明了“人类灵魂工程师”在 意识形态中的特殊重要性。文化活动家失去了自由,但却成了他的帝国里最 受尊敬、收入最高的阶层之一。
房子腾出来了
  作家们在高尔基的小洋房里会见“当家的”,当时并不知道会有那么多 优惠。所以在休息时就央求提高福利。作家列昂诺夫暗示,他没有合适的别墅。“当家的”马上就接口: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的别墅已经腾出来了,可以住进去。”的确,他俩的别墅已经腾出。
  
  第四章 娜杰日达之死——可怕的 1932 年
唯一的确凿阴谋
  1932 年全年,他都在继续不断地作斗争。他无情地粉碎了“布哈林学 派”,让才华横溢的布哈林没有地方可搔首弄姿。他的妻子安娜·拉林娜说, 有一次,布哈林开完政治局会议,走出会议室,发现一支用得很趁手的铅笔 丢了,就回去找。他弯腰捡铅笔时,发现地上有一张字条,上面有斯大林的 字迹:“应当消灭布哈林的学生。”这是早在 1929 年的事。
  ,他当时就考虑好了。但是,他先让布哈林放弃,不仅放弃信念,还 要出卖忠实的学生。布哈林竟然照办!此后,学生们被赶出莫斯科。但是, 他了解年轻人,他们不会屈服。
  果然如此,很快格别乌就报告:这些人在聚会,搞右派宣传。他就借机 完成了原先的计划:1932 年 10 月,抓了布哈林的 40 名学生。1932 年之秋就这样开始了,这是他一生中最可怕的时期之 莫洛托夫在晚年回忆道:“饥饿,骚乱,全都发生过,不过,我们的手从不抖,筋从不颤,谁要是打哆嗦,就得小心,我们要把他揍死!” 这句黑话说明了当时斗争的气氛。饥饿,死人没关系,斯大林要拖着国家走预先定好的道路。“巨人般的、百折不挠的意志,”这是邱吉尔对他的评价。
  当时,1932 年秋,他得知党内已策划了一场阴谋。这是第一个确凿的阴 谋,“当家的”努力使它成为唯一的一个阴谋。1932 年 8 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几个明显是城里来的人出现在莫斯科近郊的戈洛维诺村。他们是老布尔什维克瓦·卡尤罗夫(1917 年 7 月,列 宁曾躲避在他那儿)、1906 年入党的老党员米哈伊尔·伊万诺夫和卡尤罗夫 的儿子(14 岁入党),此外,还有几名者布尔什维克。他们是被留金请去的。此人不久前在 1927 年的一次示威时还痛打过托洛茨基的战友。但是,留金出身农家,在农村教过书,所以他对“右派”被粉 碎和农村的毁灭很不甘心。“当家的”只好把他从区委踢出去。1929 年,他作为集体化全权代表,
被派到西伯利亚工作。但是,留金在党内有威信。“当家的”决定保全留金。1930 年 2 月,他奉召调回莫斯科,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和电影 胶片工业局局长。1930 年 8 月,“当家的”在索契休假,留金当时也在高加 索。斯大林把他召去,让他当众忏悔,谴责“右派”。可是,谈话没有结果, 留金支吾搪塞。1930 年 9 月,“当家的”作出了反应。 前十月革命档案馆的文献表明,与留金一同在高加索休息的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的一个工作人员涅莫夫告了留金的黑状。他在当面对质时说,留金 称斯大林为“把国家引上绝路的骗子、政客。”
  斯大林给莫洛托夫写信:“1930 年 9 月 13 日。我认为,对留金不能仅 开除了事。应当把他流放到远处,应当让这个反革命牛鬼蛇神彻底解除武 装。”
  他被开除出党,甚至还抓了起来,但很快获释。当然,没有“当家的” 发话,是不会放的。是他让放的。他了解留金的性格,他是不会投降的。这 样就有机会抓大鱼了。
  果然如此。留金一放出来,就开始搞地下活动。就同在沙俄时代一样, 建立了“真正马列主义者同盟”,要同假马列主义者斯大林斗争。当然,这 期间他始终受到格别乌的监视。他们到戈洛维诺村就是为了结成同盟。 留金做了报告《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危机》。 通过了新同盟的行动纲领和宣言。选出了领导机构——委员会。留金“为保守机密起见”,没有进入委员会。 会后分手,四处传播这些文件。“当家的”暂时不去妨碍他们。多数文件格别乌档案里已全有。因为,不论是谁,只要一接到这种文件,几乎全部 立即报告格别乌。可见,“当家的”没有看错这些党员。
  他对原先的领袖也没有看错。他知道,布哈林收到了文件,季诺维也夫 和加米涅夫也看过文件。但他们都没有向格别乌或中央报告。这样,他们就 违背了党员的义务——关于反对派的情况,要立即报告党和格别乌。他们要 倒霉。
  我可以想像,他是如何读留金的文件的,上面全是恶狠狠的指控:“工 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冒进”;“只要斯大林这个大特务、大内奸、党的破坏 者、俄国革命掘墓人领导中央,不可能指望情况会好转”;“全国戴上了笼 头”;“恣意妄为,专横暴戾”;“农村赤贫、抛荒”;“靠强制和镇压维 持劳动纪律”;“文化艺术降格到成为斯大林领导集团奴仆和拐棍的地步”。 结论是:“要么继续坐等无产阶级专政的灭亡,要么用暴力推翻这个集团。”行啊,他们已把话说绝。现在,他可以回敬了。
  1932 年 9 月 15 日,该集团全体成员被格别乌逮捕。季诺维也夫和加米 涅夫被召到党的监委,对他俩的指控是:知道反革命集团,但不报告。对加 米涅夫重提了他同布哈林的谈话和同托派结盟。十月革命的领袖被开除出 党,送去流放——加米涅夫到米努辛斯克,季诺维也夫到库斯塔奈。他没有动布哈林。布哈林还要为“当家的”工作一段。不过,材料在搜
集。
  随后,再处理留金分子。10 月 11 日,格别乌局务委员会判处全体成员 刑期不等的徒刑。留金本人被判 10 年,到上乌拉尔斯克格别乌的政治犯监狱 服刑。前人民教师、前党的专职干部留金在前沙俄监狱迎来了 1932 年的十月 革命节。在这期间,他一直给妻子写信,信直到现在才被人看到:
  “1932 年 11 月 7 日:我到这儿已一昼夜??神经多多少少平静了点?? 我现在只抱有一个希望:党和中央最终能饶恕不肖之子。”
  这个唯一的党的斗士就是如此。对,他立即就求饶了,他们全都怕自绝 于神圣的党。
  留金曾如此勇敢地说出了斯大林专制的可怕之处,可是,就连他这样的 人也自称“不肖之子”,请求宽恕。
  饥饿、生产事故、农民起义,这一切都促使反对派蠢蠢欲动。怒气越来 越大。但是,亚戈达机警地注视着,党内告密者成群,叛乱被制止于萌芽状 态。
  有人报告,11 月 7 日,在节日之夜,知名的党的专职干部、老布尔什维 克艾斯蒙德家有过一场罪恶的谈话:“如果你单独找中央委员谈话,那么, 大多数都反对斯大林,可是一表决,就会一致赞同他??”“要是我们明天上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斯米尔诺夫那儿去,我知道,他的第一句话准是: “怎么全国就找不到一个人能把他搞掉呢?”艾斯蒙德说。
  他和斯米尔诺夫都被抓起来,可是斯大林顾不上他们了。第二天夜里, 即 11 月 8 日夜,斯大林家里发生了灾难。
夜间枪声
  节日给他带来的是习以为常的掌声。11 月 7 日,他和战友们一起在红场阅兵。11 月 8 日也是节期。 他和妻子到伏罗希洛夫家做客。那天伏罗希洛夫家高朋满座,其中当然
少不了他的影子——莫洛托夫夫妇。 那天夜里斯大林喝得很多。他很疲倦,想放松一下。那是个可怕的年头。他知道,再有一年饥荒,人民就承受不了,饥饿的肚子能战胜恐惧感。温驯 的战友也会起来造反。艾斯蒙德和留金是信号。但他不动声色,饮酒作乐。 话说得很粗,老是骂娘。党的大兵的形象已成为他的本质。
  在那一夜欢乐之后,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他的妻子心口中弹,身旁 是一支小小的瓦尔特牌手枪。这支女用枪是她的亲哥哥帕维尔·阿利卢耶夫 送给她的。事过 60 多年后,我同帕维尔的女儿阿利卢耶娃—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谈话。我想探索与“当家的”有关的又一秘密。
娜杰日达的生活
  基拉·帕夫洛夫娜·阿利卢那娃—波利特科夫斯卡娅是从戏剧学校毕业 的。正当她打算到有名的小剧院献艺、准备拍电影时,她的母亲被捕了,那是 1948 年 12 月(母亲被捕的原因我们下面再讲),随后她本人被捕,彻底打断了本来很有希望的明星梦。 获释后,她在外省剧院演戏,后来任电视台导演,最后退休。我是 1992 年在她狭小的住宅里见到她的,她的住宅在河码头地区一栋很不起眼的楼里。 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当初她是相当漂亮迷人的。虽说命运多口,但她还是相当乐观随和。
  演艺界人士彼此容易交往,也许正因为如此,我同她谈得很是轻松愉快??
  她从家史说起:“阿利卢耶夫的曾祖母是茨冈人,所以我们家都长得比 较黑,往往是急性子,火爆脾气??据说,娜佳是个很爱笑的姑娘??可是 我是没有机会看到这一切的。及至斯大林追求她已成众所周知的事实时,别 人告诉她,他根难相处。但是,她已爱上他了,认为他很浪漫,有一种魔鬼 式的魅力:黑鬈发,眼睛冒出火一样的光芒??在彼得堡的时候,她还没有 成为他的妻子,还不到 16 岁。政府迁到莫斯科后,娜佳同他一起上察里津去, 当他的秘书,后来就成了他妻子。”
  后来她在列宁的秘书班子工作,所以科巴通过天真的小娜佳不难了解许 多情况。她怀孕了,只好离开。但她不好意思说出怀孕,推说是丈夫让她走 的。列宁耸了耸肩,说了句“野蛮人”。不过,他可能是很亲切地说的,因 为当时他喜欢科巴。1921 年,又一次清党时,她被开除了,因为她成了“对党无用的累赘”。她解释说,积极性不高是因为怀孕,可是没有用。当时, 列宁提拔了科巴,不许别人打击受他保护的人,1921 年 12 月写了封信,讲 了阿利卢耶夫一家的功劳等等。她被留在党内,只是又转为预备党员。
  见过她的人,有的说“她时而漂亮时而丑,取决于情绪”,有的说“她 不漂亮,但长得很可爱,讨人喜欢”。巴扎诺夫写道:“斯大林在家里是个 暴君,娜佳不止一次地叹着气对我说:‘已经一连三天不吭声了,跟谁都不 说话,人家跟他说话,也不搭理。一个非常难相处的人。’”
  看来,她起先同科巴的母亲一样,完全服从丈夫。但也同他的母亲一样, 很快就表现出了火爆性子,有自己的主张。
  曾在格别乌上层工作后逃到国外的奥尔洛夫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斯 大林的卫队长保克尔以嘲讽的口气反问我:‘你说娜佳性子温顺?她脾气非 常暴!’”
  这是家族特点。阿利卢耶娃一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告诉我一件小事:她的 父亲帕维尔非常和善,但有一次发了脾气,在火头上折断了一根桌球杆。她叹了口气说:“茨冈血统嘛!” 但是,在结婚初年,他们是幸福的。他的游民生活结束了;这辈子头一次有了房子。房子在莫斯科近郊,前石油大王祖巴洛夫的庄园。祖巴洛夫家 族曾在巴库拥有工厂。斯大林年轻时在那些工厂组织过罢工和革命小组。他 和另一名巴库革命者米高扬都搬进了祖巴洛夫的领地,这是另有用意的。移 居国外的石油大王把挂毯、大理石艺术品、花园、网球场、暖房??全都留 给了新主人。他当时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战友毗邻而居,他们有不少事可 回忆:飘泊、监狱、肮脏的地下生活、恐怖、流血??多少年哪!她给他生了个儿子。对格鲁吉亚人来说,儿子是福。命运没有亏待他。1923 年他给别德内的信中流露出幸福:“很好,我们情绪乐观,美国人惠特 曼中肯地表达了我们的哲学:‘我们活着,我们热血沸腾,迸发出无穷无尽 的力量。’”但是,在他家中还有一个男孩,犹如对已经消逝的那种生活的追忆。1921年,他的“兄弟”基洛夫给他找来了已被遗忘的儿子雅科夫。巴扎诺夫:“在 斯大林家里还住着他的大儿子,大家都叫他雅什卡。那是个内向的少年,一 副受尽析磨的模样??他老是处于一种内在的痛苦状态。你同他说话,他听 不见,表情茫然若失。”有许多传闻,说是娜佳疼爱雅科夫,甚至说她同这孩子有罗曼史??那全是荒诞不经的胡诌。 事实上,她不喜欢这个野性未改、愚钝的男孩。她怜悯斯大林,自己写信把这些告诉了雅科夫的舅妈玛丽亚·斯瓦尼泽:“我已失去了任何希望, 他永远也不会有头脑。他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兴趣,没有任何目标??真为约 瑟夫遗憾和难过,这有时使他很伤心。”
  可怜的雅科夫很不合群,很阴郁。总统档案中有几段他的同龄人的回忆。 布托奇尼科夫在克里姆林宫军事学校学习,曾同这个“不爱说话的少年”交 过朋友:“雅科夫几乎从不参加活跃的谈话,非常安静,又非常暴躁。”
  又是暴躁!三个暴脾气的人在同一座房子里。最先控制不住的是最弱的 那个。雅科夫忍受不了父亲的鄙视。他同所有的格鲁吉亚人一样,性欲强烈, 很早就想结婚。但是,父亲不仅禁止,还嘲笑他。雅科夫想自杀,看来,由于吓坏了,只打伤了自己。此后就不想继续留在家里,决心逃到列宁格勒,找阿利卢耶夫一家去。
  1928 年 4 月 9 日,斯大林写信给娜杰日达:“向雅科夫转达我的话:他 的表现像个流氓、讹诈者,我同他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点。他爱住哪儿就 住哪儿去,爱跟谁住就跟谁住。”
  生了儿子后,娜佳生活闭塞,不工作。而斯大林却老在工作,周围全是 “战友”,生活在男人堆里。他把妇女都叫“娘儿们”。这种轻视妇女的习 惯伤了她的心。她又想当秘书了。奥尔忠尼启则让她进了自己的秘书班子。 但这项枯燥的工作使她反感。她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又不去上班了。 但是,现在倒还有理由,她又怀孕了。这时斯瓦尼泽常来做客。斯大林 第一个妻子的弟弟阿廖沙·斯瓦尼泽和妻子不久前回莫斯科住了。他的妻子 是第比利斯一个已不年轻的歌唱家,与娜佳同病相怜,都感到孤独。她俩在 克里姆林宫那些领袖的上了年纪的妻子们当中,感到厌烦,感到一种令人绝望的孤独。 我在总统档案中看到了娜杰日达写给玛丽亚·斯瓦尼泽的信:“1926 年1 月 11 日??我在莫斯科不同任何人交往。有时甚至觉得奇怪:这么多年没 有朋友。这看来是性格造成的。很怪,同非党群众——当然是妇女,反而亲 近点,因为这群人平易些。许多新的成见很可怕。你不工作,就是‘娘儿们’, 虽说有时不工作是因为无需专业技能的工作同自己不相称。您甚至无法想 像,为工资而工作是多难受,什么工作都得干。一定要有个专业,才能不替 人当跑腿的,而当秘书一般就是跑腿??约瑟夫请我向您致意,他对您印象 很好,说您是个‘有头脑的娘们’”。“别生气,他总是这样称呼咱们女人家。”
  玛丽亚在娜佳死后写道:“没有娜佳,我很孤独。她聪明、高尚、亲切、 直率、正直。从不说人坏话,从不搬弄是非。”男人的粗暴态度,这就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家庭生活。没有任何资产阶级的温情脉脉。新制度对人的新恭维就是“坚强”、“如铁”、“似钢”。 不工作的妇女,就不可能成为党内同志,那是什么人呢?当然,是“娘儿们” 了。娜佳渐渐成熟,越来越无法饶恕丈夫的粗暴。有时吵架,一连几天不说话。她对他称“您”,他对她称“你”。有一天,他不跟她说话了。过了好 几天,她才知道,因为她对他用“您”相称,他生气了。他俩都容易生气, 而且生很长时间气。不过,这毕竟是爱情,是两个在家庭生活中奇怪的、可 怕的人的爱情。只要他俩长期单独相处,就会彼此气昏了头。一旦分离,又 没法活。不过,他俩只有在南方休假时才长期单独相处。在莫斯科生活时, 他回家很晚,只来得及喝杯茶就躺下睡觉。
  第二个孩子是女儿。长得很白,所以他心满意足地叫她斯韦特兰娜。俄 罗斯的领袖应当有个浅色头发的俄罗斯女儿。他喜欢这个女儿。但是,夫妇 俩仍继续大吵大闹。有一次吵架后,她带了孩子搬到列宁格勒,住到阿利卢 耶夫家去了。历史奇怪地重复,就像当初他的母亲为了避开父亲的毒打,带 了孩子离家一样。
  不过,他们还是讲和了。她下决心改变生活,学一个专业,不当“娘儿 们”!省得他为她的无所事事而脸红。她知道,他在各方面的自尊心都强到 病态的地步。她决心进工业大学。这是布哈林(党内斗争开始前她家最要好 的朋友之一)出的主意。现在,布哈林也常到她家,喜欢她的孩子,给她家的别墅送了许多好玩的动物:刺猬、狐狸等等。 布哈林被枪决后,“他的狐狸还在无人性的克里姆林宫出没了很长时间,”斯韦特兰娜·阿利卢那娃在《给友人的二十封信》一书中回忆道。
约瑟夫和娜杰日达的信
  这是 1929 年,娜杰日达和布哈林都还活着。
  1929 年,她在参加工业大学的入学考试时,斯大林在高加索休假,每年 秋季都这样。过去他俩一起休假,那年她由于读书要早动身。他俩这期间就 通信。他把这些信放在个人档案里,那是亡妻为数不多的遗物,信使送去的 信装在小信封里,上面写着“斯大林呈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 娃亲启”,她的复信没有全保存,1931 年的信有,1932 年,即她死的那年, 信就没有了。他的信很短。他在给别德内的信里提到过,他非常讨厌写信。 这符合党的精神:信和日记等一切个人的东西来自他们已经破坏了的那个世界。 在总统档案馆——“当家的”以前的住宅里,我看到了这些干巴巴的信。毕竟还是能从中听出他的语气。
  1929 年 9 月 1 日。你好,塔季卡(这是他对她的昵称,是她儿时的小名)! 我在纳尔奇克差点得了肺炎??两个肺叶都有哮喘声,此外,老是咳嗽。麻 烦,真见鬼!1929 年 9 月 2 日。你好,约瑟夫!(像党内文件一样,没有温情的修饰语,有时出现“亲爱的约瑟夫”,那就是最大限度的温柔了)我真替你高兴, 你在索契身体好多了。至于我入工大的事,今晨本应在 9 时到工大去,我 8时 30 分出门,可是电车坏了。我就等公共汽车,没车!我就下决心坐了出租车,怕迟到??你猜怎么着,车开出 100 俄丈就抛锚了,也出了毛病。真让 我太扫兴。最后,我在工大等考试等了两小时??(革命初期的党内规定残 余还保留着:党员妻子出门坐电车。)1929 年 9 月 16 日。塔季卡!过得怎么样?我的第一封信以为丢了,其
实是你的母亲在克里姆林宫收到的。真是蠢透了,居然去拆别人的信!我渐 渐康复。吻你,你的约瑟夫。她在进工大时已经试图过问党务,为的是让他感到,她已不是“娘儿们”了。
  当时,他要把“右派”清洗出领导集团,当然也要把“右派”清洗出《真 理报》,因为前编辑布哈林曾安插了自己的追随者。
  1929 年 9 月 16 日。亲爱的约瑟夫!莫洛托夫说,《真理报》党务部不 奉行中央的方针。(接着她替该部主任,一个叫科瓦廖夫的人说情)谢尔戈 不让他把话说完,按者习惯用拳头敲桌子,嚷嚷道:“‘科瓦廖夫习气’在《真理报》要搞到何时为止!”我知道,你很不喜欢我插手,但我还是认为, 你应当过问这桩冤案??你错怪妈妈了,信还是没有收到??
  (他立即就明白了:“右派”是通过她在活动。工大里有许多“右派”。 难怪布哈林倾向于她上那儿去读书。于是,他采取了对策。)
  1929 年 9 月 23 日。塔季卡!我想,你是对的。要是科瓦廖夫有什么错 处,那么《真理报》编委会的错误还要大两倍??看来,他们是想让科瓦廖 夫当替罪羊。亲吻我的塔季卡!
  她满意了,帮他弄清了事实。后来她才知道:倒霉的不仅是科瓦廖夫, 整个编委都遭到无情的清洗。不过,我们先记住,她替“右派”说了话。 他发现了这一点。
  “右派”在工大有很大影响,这并不是推测。请看一名“右派”领袖的 悔过书片断。
  乌格兰诺夫:“1929 年全年,我们都试图组织追随者的骨干队伍。我们 特别寄希望于工大右翼反对派的加强。”是这样,她自己以开玩笑的方式写信告诉他“右派”的影响:“1929 年
9 月 27 日。我们是用如下代称表示学习成绩的:富农(优)、中农(中)、 贫农(劣)。每天有大量的玩笑和争论。一句话,我被列为‘右派’??”他不见得会赞成这种玩笑。在斗争时,他讨厌开玩笑。 他的朋友莫洛托夫的方法是“狠揍”。
  1930 年,他把她送到卡罗维发利去治胃病。看来,病得不轻,否则他不 会让她上德国人那儿去的。那是他的加冕年——十六大。一如既往,一分开, 他对她就充满了爱怜。他担心她的病:“1930 年 6 月 21 日。塔季卡!写信 告诉我:路上怎么样,看到了什么,找过大夫吗,大夫对你的健康状况是什 么看法?我们 26 日举行代表大会开幕式??工作进展得不错。很想你,塔季 卡,一个人猫在家里,闷得慌??再见,快回来,亲吻你。”“1930 年 7 月 2 日。塔季卡!三封信全收到了。没机会回信,很忙。现在总算有空了。大会已闭幕。等你回来。别太晚。不过,如果为了治病,那 就再呆一阵。吻你。”她直到 8 月底才回莫斯科。
她在德国见到了哥哥帕维尔。
那支“瓦尔特”手枪
  基拉·阿利卢耶娃—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她上德国来看过我们。我记 得我们当时在德国的生活情况,爸爸是搞采购的,妈妈在商务代表处。”当时,伏罗希洛夫让帕维尔在贸易使团工作,他负责观察德国航空设备的质量。看来,还完成其他任务,就像所有出国的布尔什维克一样。特工奥 尔洛夫将军后来写道:“我同他一起工作了两年半。”基拉:“爸爸送给她那把瓦尔特牌小手枪。也许,她对他说了日子过得不好。我不知道,妈妈从来没有讲过??出事后,斯大林老是重复一句话:‘真想得出来,送这种东西。’当然,爸爸后来感到有过错。对他来说,震 动太大了。他很爱她。”
妒 忌
  这都是后话了。当时,1930 年,她从德国回国,他在南方休假。她就上 他那儿去,但没有呆多久就很快回莫斯科了。
  “1930 年 9 月 19 日。莫洛托夫两口子就这件事责怪我:怎么能把你一 个人扔在南方??我解释了,说是为了上课,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这个 夏天我并没有觉得你愿意让我多呆些日子,而是相反。去年夏天就不是这样。 带着这种心情留下,有什么意思?我认为,责备我是没道理的,当然,照他 们的理解,是该责备。你要 10 月底回来,难道要蹲那么久?回答我,如果对我的信没有不满的话。不过,随你便。祝好,吻你,娜佳。” 对,这是妒忌,普普通通的妒忌。
  “1930 年 9 月 24 日。以我的名义告诉莫洛托夫两口子,他们错了。至 于你说我不愿意让你呆在索契,那么,这种责备同莫洛托夫对你的责备一样 不公道。是这样,为了保密我放风说,直到 10 月份我才能回来??我的动身 日期只有你、莫洛托夫和谢尔戈才知道。你的约瑟夫。”可是她不依不饶,以玩笑掩饰愤怒:
  “1930 年 10 月 6 日。近来你怎么音无音信??一个相当漂亮的年轻妇 女告诉我,说你气色很好。她是在加里宁家的午宴上见到你的,说你很开心, 逗得大家全笑了。我真高兴。”
  她在吃醋。他成了主宰。她怎么也无法习惯于这一点:妇女们现在同他 说话时爱卖弄风情,想讨好他。她觉得,他想跟这些女人们在一起,而她会 碍事。这就是她逃离南方的原因。那年还有一连串大吵大闹。茨冈血统??
  1931 年秋,他们一同去休假。她还是先回莫斯科,为了在工大的学业。 她的信是平心静气的。她想当他的情报员,当他不在莫斯科时替他观察国情。 “一路上很好。看到莫斯科比以前好,不过,有些地方像丑婆娘擦粉, 一下雨,颜色全掉了。克里姆林宫里干净,但车库附近乱七八糟。救世主教堂拆得很慢??商店里东西贵,卖不出去??”
  “1931 年 9 月 14 日。你学会写详细的信了,很好。索契无新闻,莫洛 托夫夫妇回莫斯科了??继续报告情况。”
  “1931 年 9 月 26 日。莫斯科不停地下雨。又湿又不方便。孩子们已得感冒,我是由于穿得多才幸免。下次我把流亡国外的德米特里耶夫斯基所写《斯大林和列宁》一书通过信使带给你。我是在白俄报纸上看到有关这本书 的消息的,说这有关你的最有意思的材料。有兴趣吧?所以我请人把它弄 来了。”那正好是工大校园内纷纷议论饥饿、剥夺富农的后果以及他必然会倒台的时候。她明白他的处境,很高兴给他找到这本有用的书。逃到西方的苏联 外交官德米特里耶夫斯基在书中捧斯大林、贬托洛茨基:“托洛茨基是国家 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的代表,他的理想是在西方的堡垒里消灭西方”;“斯大 林是党内新的无名浪潮的代表,这些人做的是残酷繁重的革命工作”。斯大林对这个出逃者虽然在上次代表大会上贬过,但却没有下达“消灭”
他的命令。此人同其他许多出逃者不一样,没有被杀掉。 他给她的最后一封信是这样的:
  “1931 年 9 月 29 日。这儿有过一场空前的大风暴。一连两天,暴风雨 肆虐。我们的别墅里有 18 棵大橡树被连根拔起。吻你。约瑟夫。”1932 年他们同孩子一起到索契去。她先回来的,但她不再写信了。 不过,她在生命最后一年写的信中,有一封保留下来了,那是给婆母的信。
  “1932 年 3 月 12 日。我没给您写信,您一定很生气。我没写信是因为 不爱写信。我的亲戚从来没有接到过我的信,也像您一样生我的气,我知道, 您心地善良,不会老生气的。我们的日子过得好像还不错,都健康。孩子们 长大了,瓦夏已经 10 岁,斯韦特兰娜 5 岁??她跟父亲更亲密一些。总的说, 不论是约瑟夫,还是我,空闲时间都少得可怜。您也许已听说,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去念书。读书本身倒不难,难的是一天内既要读书,又要做家 务。不过,我不抱怨,暂时这两项还都干得挺麻利。约瑟夫答应亲自给您写 封信。至于他的健康,我对他的体力和精力感到惊奇。只有确实健康的人才 能经受得起他承担的工作??祝您万事如意,无数次、无数次地吻您,祝长 命百岁。您的娜佳。”可是,写信人本人却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 他回莫斯科后,家里的紧张气氛达到了危险点?? 斯韦特兰娜后来在书中写道:“妈妈越来越经常地想到要离开父亲。” 对,他喜欢妇女征服者这一新角色。这会使自尊心得到满足。看来,她越来越频繁地传回工大对他的意见,作为对他的报复。恰恰在这时候,留金 的文件在学生中流传。他看人只有一个标准:是否忠于他。所以,他开始讨 厌她。为了让她痛苦,他的罗曼史越来越多。她失去了理智,当着他的面大 声辱骂:“你是害人魔鬼,折磨自己的儿子,折磨自己的妻子,折磨全国人 民??”(见诸奥尔洛夫书中的用语)恶性循环。终于,1932 年 11 月 8 日发生了悲剧,神秘的悲剧。60 年后,我想弄明白,在那个可怕的夜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为此,我同阿利卢耶娃—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谈话。 为此,我决定会见另一个娜杰日达——娜杰日达·斯大林娜——死者的孙女。
  孙女娜杰日达叫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祖母。她是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和 加林娜·布尔东斯卡娅的女儿。而加利娜的祖上、法国人布尔东是随拿破仑 大军到俄国的,后被俘,永远留在了新的祖国。在娜杰日达这个娇小迷人的 妇女身上,可以看到法国祖先的影子。娜杰日达生于苏德战争年代(1943 年),在戏剧学校读过书。她的弟弟亚历山大后来成了话剧导演。伟大演员斯大林的基因显现在孙儿女的身上。 娜杰日达当演员时间不长,后来就过上了安稳的家庭生活,嫁给了斯大林的名作家、作协领导人法捷耶夫的儿子。娜杰日达允许我把谈话用录音机录下来。 后来,我把这次谈话同其他材料揉在了一起:阿利卢耶娃—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的谈话、诗人丘耶夫写的莫洛托夫的回忆、布哈林妻子安娜·拉林娜的回忆及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的书。 那天夜里的秘密就渐渐解开了。娜佳对 1932 年 11 月 8 日的庆祝晚会作了特别认真的准备。 她的孙女说:“安娜·阿利卢耶娃,我的姨婆把那个晚会的事告诉了我。娜佳平时装束简朴,头发盘成鬏,那天她特地做了个时髦的新发式??有人 从德国给她带来了一件新的黑色连衣裙,上面用补花法缀上了几朵玫瑰。当 时是 11 月,但她却为这套衣服定了一朵芳香玫瑰,插在头发上。她打扮好后 在安娜·阿利卢耶娃面前转了一圈,问:‘怎么样?’“她像是准备参加舞会。”
晚会上发生了什么
  娜佳·斯大林娜:“有人在那天晚上拼命向她献殷勤,爷爷对她说了些 粗鲁的话。”
  莫洛托夫回忆:“??死因当然是吃醋??那晚在伏罗希洛夫家聚集了 一大群人。斯大林用面包搓了个小球,当着大家的面扔到叶戈罗夫妻子的身 上。我看到了。这好像就是事由。”
  这些互不相干的说法是可以顺理成章的。她参加那天的晚会,向他证明 自己的迷人之处。看来,当叶戈罗夫的妻子(以罗曼史而闻名)同他调情时, 她也开始同某人调情。结果被斯大林骂了几句。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他对她喊道:‘嗳,你!’她回敬了一句:‘我可不是“嗳”!’说完就离开了餐桌。” 莫洛托夫:“她当时有点神经变态。那晚是同我妻子一起离开的。她俩
在克里姆林宫里散步。她抱怨说:‘这不喜欢,那不喜欢??干吗他要这样 同人勾搭!’其实很简单:多喝了点儿,开了个玩笑,可她就受不了。”布哈林的妻子在回忆录中写道:
  “11 月 8 日,布哈林在宴会上看到过她。据他说,喝得醉醺醺的斯大林 把烟头和橙子皮扔到她脸上。她受不了这种侮辱,站起来就走。第二天早上, 发现她已经死了。”
大理石玫瑰
  阿利卢耶娃—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妈妈后来告诉我,娜佳回了家, 看来都事先想好了,因为插上了门。谁也没听见枪声。听说,她留了遗书, 但谁也没看到过。遗书是给斯大林的??也许在信中把什么都倒出来了。” 娜佳·斯大林娜:“早上,人们去敲她的房门,发现她已死??插在头发上的那朵玫瑰掉在地上,在门旁。那是她跑进房间时掉的。正因为这样,雕刻家在她的墓碑上装上了一朵用大理石刻的玫瑰。” 开枪自杀是党员常有的结局。如果党员不同意党的路线或被党抛弃,开枪自杀是唯一的体面结局。
  他明白,他的敌人会如何解释她的动机:宁死不当他的妻子。他不仅丢 了妻子、家庭,还在战友和敌人面前丢尽了脸面。他立即把她的自杀当成了国家机密。
    《真理报》发表了讣告:“我们亲爱的同志,一个心灵美好的人逝世了。 一位精力充沛、无限忠于党和革命的年轻的女布尔什维克离开了我们??” 官方公告上说:“联共(布)中央沉痛地宣布,11 月 9 日凌晨,我党积极和忠诚的党员??逝世??”
  只字不提死因,匆匆下葬。11 月 9 日傍晚灵柩就移出克里姆林宫的住宅, 放到红场上中央执委大楼的大厅里。那栋楼现在是国营百货公司。
  有一个传说:她躺在棺材里,他去向遗体告别,愤怒地把棺材推到一旁。 莫洛托夫:“我从未见斯大林哭过,但他在灵柩旁流泪了。她很爱斯大 林,这是事实??他没有把棺材推到一旁,而是走到遗体旁,说了句‘都怨我’。” 他善于控制自己。
  布哈林之妻:“布哈林向遗体告别。这时,斯大林走到他身旁说,宴会 后他就回别墅了,早上,他接到电话,得知了死讯??”
  阿利卢耶娃—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她躺在那里,显得非常美??随后, 我们步行到新圣母公墓。奶奶当时两腿发软,是乘车去的。”葬礼。几匹马慢吞吞地拉着庄严的灵车,上面盖着紫红棺罩,从克里姆林宫穿过全市,拉到新圣母公墓”。第二天,莫斯科人纷纷说起:有成千上 万的人聚在街旁看葬礼,说斯大林没戴帽子,敞着大衣,走在灵车旁。在他 的传略里也写着:“斯大林伴随着阿利卢耶娃的灵柩到新圣母公墓。”他的女儿断言:他没有去送葬。然而,许多人看到他在送殡队伍中。 他不是胆小鬼,但非常怕遇刺。 这个者恐怖分子知道,暗杀是多容易。难道他能步行穿过全市? 他又骗过了大家。的确,他走在棺材后面,但只走了 10 分钟,走过了练马厅广场等地,那些地方没有住房,无须怕挨黑枪。然后他就上了车,但他 前妻的哥哥阿廖沙·斯瓦尼泽——也是个子不高,留着黑黑的小胡子,穿同 样的大衣——跟着灵车走到公墓,人们把他当成斯大林了。
  她被葬在土里,违反了无神论的布尔什维克的火葬习俗。这是什么原因? 由于她自杀,他把她同党分开了?或是这意味着新纪元的开始,帝国的纪元。 他选择了古修道院的墓地,莫斯科的皇后就葬在那里。
  布哈林之妻:“斯大林在葬礼上请求??不要盖上棺盖。他捧起娜杰日 达的头??亲吻着。”
  对本国老百姓的非官方解释是:她死于急性阑尾炎。这是格别乌放出的 谣言。阿利卢耶娃—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爸爸和妈妈十月革命节后很沮丧,说娜杰日达动了阑尾切除术,手术中由于心脏病而死。” 但同时传出许多说法。他的血债过多,所以有人马上传言说,是他杀了妻子。迄今为止,这仍是个谜。
保姆死前不久老说要忏悔
  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在书中写道,保姆死前不久老是对她说:“我 想忏悔。”据保姆说,“父亲通常睡在办公室或餐室旁一间有电话的小屋里。那天夜里他也睡在那里。他回来得很晚,那天是妈妈先离开宴会的。这两间房都 远离辅助用房,要穿过我们卧室边的一条小走廊,父亲的房间往左,母亲的 房间往右??女管家卡罗利娜·蒂尔早上给她送早饭去时,发现她已死。女 管家浑身发抖跑到儿童室叫保姆??母亲满身是血躺在床边,手里还握着帕 维尔送给她的瓦尔特牌手枪。她们都跑去给卫队长阿韦利·叶努基泽、莫洛 托夫之妻波林娜等人打电话??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等人都来了
  莫洛托夫证实了保姆的话“开枪时斯大林在家,在睡觉,没听见枪声?? 斯大林还在自己房里睡着。最后,他也到餐室来了。‘约瑟夫,娜佳去世了,’ 别人对他说。”但是??
  据安娜·阿利卢耶娃告诉娜佳·斯大林娜“??她一回家就关上了门?? 爷爷就上别墅去了。”
  这就是说,斯大林不在家? 布哈林的妻子也这么说:“斯大林在葬礼上,走到布哈林身旁,对他说,宴会后他就上别墅去了,早上接到电话才知道出了事。” 这样,目击者——保姆和莫洛托夫都说,他在家。另外两个证人,根据别人的说法,断言他在别墅。 还有一个人在娜杰日达死后的那天早上看到过斯大林住宅里的情况,那就是住宅的清洁工安娜·科尔恰金娜。“死因是??斯大林同志,说是他开枪打死了她。”
  我在档案馆翻一个由几页纸构成的案卷,从字迹可以看出,是没有多少 文化的人写的。这是安娜·加夫里洛夫娜·科尔恰金娜给国家元首加里宁同 志的“请求赦免书”。她是从白海—波罗的海劳改营写的:
  “对我的指控是:1933 年,我在苏联中央执委休养所休假,在那儿休假 的还有中央执委图书馆工作人员西涅洛博娃和布尔科娃。西涅洛博娃得知我 在斯大林同志那儿工作,就问我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的死因。我对她说, 她死于心脏病和阑尾炎发作。此后,我没有同任何人谈过此事。”
  1935 年,当开始搞镇压时,在克里姆林宫卫队工作的西涅洛博娃的兄弟 被枪决。西涅洛博娃也被捕。
  科尔恰金娜写道:“娜杰日达死的时候,西涅洛博夫到过斯大林住宅。 他当时是克里姆林宫卫队全权代表??当他们被捕后,我得知,西涅洛博娃 在受审问时供称:我告诉她,娜杰日达的死因是斯大林同志,说是他开枪打 死了她??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不会对我和大家最亲的人、开辟光辉道路 的人捏造这种卑劣的谎言!我明明知道,而且连您加里宁同志也知道,斯大 林同志那天夜里同莫洛托夫同志一起在郊外别墅。当时我不在斯大林同志的 住宅里。我们当时在另一栋楼搞卫生,但是同志们从别墅给我们打电话问:‘你们那儿出了什么事?从克里姆林宫打来电话叫斯大林同志回家。他很着急,很快就上车走了??一大早??’
  “9 日早上我上班去,看见大家都很沮丧,但什么也没告诉我们这些女 工。直到鲜花和棺材送来,才告诉我们,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死了。他 们对我们说,叫我们不要大哭大嚎,不要影响别人。这就是我关于她自然死 亡的证词??1935 年 3 月 22 日,有两位同志来找我。我以为是叫我去工作, 其实把我带到了卢比扬卡”。在审问时,我全讲了,跟对您讲的一样,他们 对我嚷道:‘胡扯!瞧她的眼睛跟贼一样!’对我说了许多侮辱人格的话。 我看了审问记录,但不能签字,因为上面写的并不是我说的,我反驳,他们 就大喊大叫,有一个同志走到我跟前,一声不响地把手放到我肩上,嚷道:‘你要倒霉的!’我吓坏了,签了字。”科尔恰金娜请求赦免。批示为:拒绝,加里宁。 这个倒霉的清洁工就消失在劳改营里了。 可是我们记住:“连您加里宁同志也知道,斯大林同志那天夜里同莫洛托夫同志一起在郊外别墅??”换句话说,这是当时的官方说法。 事实上呢?当然,莫洛托夫和保姆是对的,他们亲眼看到“当家的”那天夜里在家??但是,他为什么不想让大家知道这一点呢? 要了解这一点,还得回过头来说她的最后一夜。 她穿着带玫瑰花的黑丧服出席了那天的晚会。后来,斯大林侮辱了她,她离席。为什么她那么神经质?仅仅是出于妒忌,仅仅是在那天晚上? “她当时有点神经变态,”这是莫洛托夫的评价。 为什么?答案既简单,又可怕。
  我在总统档案中发现了《娜·阿利卢耶娃病历》。那是克宫诊所的病历, 斯大林保留在个人档案中??
  病历最后是 1932 年 8 月的记载:“腹部剧痛。会诊结论:2—3 周后复 诊。”  最后一段文字最令人心悸:“1932 年 8 月 31 日。过 3—4 周再次手术问 题。”后面就没有任何记载了。 这就是说,她是在要做手术前自尽的。 这我可是从未在任何地方看到过!
  看来,她当初上卡罗维发利去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期间,她一直感到“腹 部剧痛”。病因没有任何具体说法。这时对她作了会诊,准备动手术。
  但是大夫决定不把具体情况写入病历。这就是说,病情严重。可能,她 在卡罗维发利治疗时已经有所怀疑。这期间她神经变态是否就因为得知身患 重病?是否就由于这个原因,她从哥哥帕维尔那里得到了一件奇怪的礼物——手枪,是否就是她自己请他送的? 所以,晚会上的侮辱正巧碰上了已经准备好了的土壤。她已打定主意,不想活了。 她离席后,波林娜追上了她,同她谈话。可是,她的劝慰很古怪,因为波林娜又回去参加晚会,而娜杰日达却回家了。问题是,她劝过她吗?说确切点:她想劝吗?她俩可能说些什么? 当时是可怕的人的可怕时代。波林娜·莫洛托娃是那个可怕 时代的典型革命者。1949 年,她被“当家的”下令逮捕,审问时说:“我原姓卡尔波夫斯卡娅,原名佩尔·谢苗诺夫娜。热姆丘任娜是党内化名。” “您做过地下工作?” “对。在乌克兰,当时邓尼金军队在那儿??我是参加国际妇女大会时认识莫洛托夫的??1921 年底成了他的妻子。”
  她从事过地下工作,担任过食品工业副人民委员、渔业人民委员??这 位坚定的女革命家虽然是斯大林的受害者,但出狱后继续神化斯大林。她能 喜欢那个“娘儿们”吗?那个喜欢布哈林(而布哈林鄙视和仇视莫洛托夫) 的“娘儿们”?当时正进行尖锐的夺权斗争,而这个娘儿们在“当家的”身 旁,是非常危险的。娜佳真心喜欢布哈林。 布哈林之妻:“她私下赞成他关于集体化的看法,曾伺机向他表明了这一点。” 莫洛托夫知道这情况。
  他回忆道:“要说她会跟布哈林走,这不太可能。但她当然是受了布哈 林的影响。”
  所以,波林娜出门去追娜杰日达无非是出于责任感:第二夫人应当劝慰 第一夫人。即使劝慰,我想,其方式一定很独特。当时,波林娜可能已知道娜杰日达的病情,可能作出对她致命的暗示?? 在玛丽亚·斯瓦尼泽的日记里可以看出这一秘密的踪迹。我在总统档案里看到了这本日记。 “现在我全知道了,就从旁观察。”
  阿廖沙·斯瓦尼泽的妻子玛丽亚,就是娜杰日达孤独时说知心话的那个 女人。斯瓦尼泽夫妇是 1937 年被捕的。从玛丽亚那儿找到的文字材料立即就 送到斯大林那儿。他把材料保存在家里,放在个人档案里。这不是偶然的。玛丽亚记的笔记是旁人不该看到的。
  “1934 年 11 月 4 日。昨天,时隔 3 个月后又见到了约瑟夫。他是 29 日 从索契回来的。气色很好,但瘦多了。7 时,我、娜杰日达的姐姐安娜和帕 维尔·阿利卢耶夫的妻子热尼娅,上他那儿去??他不在家??我们同孩子 们一起玩,坐在瓦西里(斯大林的小儿子)房间里,突然他穿着风衣从走廊 里走过来。当时已很冷,他总是不按季换衣服。
  “他请我们坐到餐桌旁,对我很亲切,问起了阿廖沙,同热尼娅开玩笑, 说她又长胖了。对她很温柔??我现在已全知道,就从旁观察他俩??“开了香槟酒,我们祝酒??” 热尼娅是娜杰日达的嫂嫂,那是东方男人理想中的俄罗斯美人儿:粟色长辫,双颊粉红、个子高高。 阿利卢耶娃—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人家把妈妈称作‘诺夫哥罗德原野上的玫瑰’,她身高 1.75 米,临生我之前还劈了许多木柴??”
  玛丽娅这段日记是 1934 年写的,是在娜佳死后??但是,斯大林迷恋热 尼娅在这之前可能就已开始。我问阿利卢耶娃—波利特科夫斯卡娅:
  “我多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妻子死后,斯大林把阿利卢耶娃—家全赶走 了??”她回答:
  “相反,他把我们大家都请到自己那儿,住在祖巴洛夫别墅。从 1932 年起,我们就住在那儿,还有奶奶和爷爷,谢尔盖和爸爸妈妈星期六、日来 时也都住在他那儿??斯大林是个严肃的人,不过,当妇女服饰得体时,他 是会注意的。他对妈妈说过:‘热尼娅,您应当教苏联妇女着装。’”对,他在 1934 年前也对她深深倾慕,也许是同妻子吵架、争论厌烦了??
  热姆丘任娜只须对娜杰日达稍加暗示,茨冈血统就会起作用,她跑回家, 可能本想等他回来把满腔怨气和怒火都发出来,图个痛快!看来,最后他回 来了,醉醺醺的。在她房间里吵了半天,他用粗话骂了她一通,就去睡觉了。 她想把那朵玫瑰扔到他身上出气。又气又怒又无奈,抓起帕维尔送给她的手 枪,想起帕维尔妻子的风流韵事,一枪了断??
  一听见枪声,他全明白了。只见她浑身是血,倒在血泊中??没救了。 他决定装睡。接着就跟保姆描写的一样。女管家进了她的房间。后来他被叫 醒。但他明白,敌人会说,是他杀了她。很难解释,在寂静的夜晚他会听不 到枪声。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说词,让大家重复。就是可怜的科尔恰金娜说的: “连您加里宁也知道,斯大林同志那天夜里同莫洛托夫同志一起在郊外别 墅。”
  但是,女佣人知道他当时在屋里。由于实情同官方说法不合,就产生了 可怕的谣传。
  葬礼后,他又搞老一套:找罪人,很好找:敌人。是敌人使她丧失了理 智,唆使她反对他。
  莫洛托夫说,“她当然受了布哈林的影响”,这句话显然来自“当家的”。 斯大林私人卫队长弗拉西克在同历史学家安季片科谈话时说:“娜杰日 达从工大带回来给斯大林看的,是她在上学时拿到的留金致党的呼吁书,把斯大林说成是特务、内奸等等。” 布哈林的妻子在回忆录中说:“布哈林回忆起,有一天他到祖巴洛夫的别墅,同娜杰日达一同在别墅附近散步。斯大林来了后悄悄地走到他俩身旁, 盯着布哈林说了句可怕的话:‘我宰了你!’布哈林以为是开玩笑,娜杰日 达吓得身子发抖,脸发白。”
  当然,这不是吃醋。他非常自信,也非常相信妻子。实际上又是指布哈 林影响了她。
  当然,他怕布哈林告诉娜佳关于饥荒、农村、留金的指控等情况。他听 她的指责听腻了,并推测,许多话都是从布哈林那儿来的。所以,‘我宰了 你’不是说着玩的??
无情的伟大事业
  他的阴暗逻辑是这样的:“右派”造成了她的死亡,蓄意破坏了他的窝, 他的家。难怪留金的阴谋同她的死同时发生。他越来越经常地回忆伊凡雷帝 的命运。贵族们在同伊凡雷帝斗争的同时,毒死了他的妻子。他们用的是毒 药,而现在这些人用的是恶毒的语言。伊凡雷帝可怕地对他们实行报复。他 的愤怒也将是可怖的。不过,暂时他不动声色,他善于等待!伊凡雷帝成了他喜欢的人物。根据他下达的任务,名导演爱森斯坦拍了关于雷帝的影片。 在影片中,雷帝在失去爱妻后,构思了无情的伟大事业——消灭叛乱的贵族。
  直到 1932 年底,他也不在公共场合露面。关在房间里,为爱妻伤神,抽 烟斗,思考。这期间,在他身旁的是忠实的影子莫洛托夫。年底,隆重庆祝格别乌 15 周年,但他连那儿都不去,只发了贺信。
  新年过后,他才开中央全会,总结了伟大的转折,宣布工业化的胜利: “过去我们没有黑色冶金业,现在有了;过去我们没有汽车工业,现在 有了;过去我们没有拖拉机工业,现在有了,”他在全场不息的掌声中,单 调地罗列成绩“我们在电力、石油产品和煤炭生产方面,已居于世界前列?? 在东部建立了新的冶金工业。我们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成了国
防能力强大的国家,能生产所有现代化的防御兵器??”  全场欢声雷动。他还捎带批评了已经投降的反对派:“对一个落后了百 年的国家来说,不着急是不行的??党奉行加速政策是对的。”
    在这场可怕的速度竞争中,死了几百万人。但是,他知道,改革派沙皇 彼得大帝也葬送了大量同胞。
  对,死了几百万,但死者以自己的身体铺就了通向明天的道路,使伟大 的理想提前实现。
  现在他要收获了。他把 1.7 万名党员干部派到农村,从集体农庄收粮。 他得到了收获,饥饿的幽灵退却了。他赢了。
“我承受得了”
  妻子死后,他孤身一人。过去,在他喜欢的大剧院演戏时,政府包厢里坐的是领袖们和他们的妻子。塔季卡死后,领袖们已经不携夫人进包厢了。 “当家的”没有妻子,奴仆们也就没有妻子。在克里姆林宫迎新晚会上,全 体政治局委员会坐在一起,成男宾席;妻子们在一旁,另有桌椅。
  凯凯妈妈听到的是官方说法:娜佳死于阑尾炎。母亲信神,当然就会想, 他第二次丧偶是由于上帝发怒。她依然从他小小的故里给他寄果酱和水果。 而他虽然常到索契,却不同她见面,但短信是常写的:
  “你好,我的妈妈。你的信收到了。还收到了果酱、无花果和甜果子干。 孩子们高兴极了,谢谢你。我身体很好,不用记挂,我承受得了。不知道你 们是否需要钱,我给寄了 500 卢布,以备家用。还寄去了我和孩子们的照 片??“愿你健康,亲爱的妈妈,要振作起来。 “吻你,你的儿子索索。”
  “1934 年 3 月 24 日。孩子们问候你。娜佳去世后我的个人生活很沉闷。 不过,没关系,好汉永远是好汉。”
  禁闭关过了。1933 年 6 月 12 日,他出席了运动员检阅式。裸露的、完 美的身体将证明无产阶级国家的强大。
  他知道,在检阅运动员时,资产阶级化了的战友在挑选漂亮妞儿。行啊, 趁着转暖,让他们乐一乐吧。
转 暖
  1933 年,审判停止。据传,妻子的死使他发生了变化,他心肠软多了。1933 年夏秋,他实现了转折。 那年收成很好。这是他的功劳,他用严厉的惩罚逼大家拼死干活。集体农庄老老实实地给国家的粮仓装满了粮食。党员专职干部的情绪立即开始转变:这说明他是对的,应当以革命的方式,通过流血和饥饿,把人民引到光 辉的未来。“斯大林胜利了,”昨天还传阅留金的行动纲领的人们,今天这样说。
  他的权力变得绝对不容违抗。正是在此时,有人编了一则笑话:“在十 月革命节前夕,政治局讨论送什么礼物给苏联人民的问题。大家都提议给人 民一些优惠待遇。斯大林最后发言,他说:我建议宣布十月革命节那天为‘集 体鞭笞日’。他的战友们大惊失色,但没人敢反对。节日那天,他们战战兢 兢地来到了克里姆林宫。不久以后,就听到了人群沸沸扬扬地来了,鼎沸的 人声越来越近。战友们已开始诅咒斯大林了,他们躲到了桌子下面,而斯大 林却不动声色。突然,激动万分的警卫员跑来报告:斯大林同志!文化工作 者代表团冲进来了,坚决要求首先鞭打他们!”转暖了??对追随留金的年轻党员的审判以流放而告终,很轻。1933 年11 月,留金本人从关押地点给妻子写信:“只有苏联在最最天才的、敬爱的 斯大林的领导下,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空前成就。”
    留金已听说,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忏悔后就被释放了。他也想这样。 对,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已获释,靠的是又一次忏悔和当众颂扬“当 家的”。1933 年 5 月,季诺维也夫写信给《真理报》,承认他罪有应得,愿 做任何工作,以洗去对党的罪行。“当家的”亲自求中央监委饶恕自己的敌 人——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他知道,将来人们会想到奥赛罗的善良:他想不到伊阿古会如此阴险。 当时他已为未来作了准备。而他们又向死亡走了一步。现在,连昔日的同党也看不起他们了。 他让他们回莫斯科。头脑简单的吹鼓手季诺维也夫到《布尔什维克》杂志工作,颂扬领袖,盼望高升。聪明的加米涅夫已渐渐明白“当家的”老谋 深算,猜到这不过是第一步。他干脆脱离政治,当众宣布。布哈林以为加米 涅夫真的已被赦免,想让他领导《真理报》的一个部。后者答:“我想平平 安安过日子??我希望别人忘了我,希望斯大林连我的名字都不提。”前政 府首脑默默无闻地在世界文学研究所工作。可是,“当家的”不能饶恕留金,把他继续关在牢里。 前托洛茨基的御用歌手拉杰克也得了一官半职。“当家的”看重他的笔杆子。这个无耻之徒很卖劲,大批托洛茨基,大赞领袖。现在是领袖的御用 歌手了。1933 年,他出了一本书,叫《社会主义社会建筑师斯大林颂》:“他 像临海的峭壁一样沉稳,接受人民爱戴和信任浪潮的轻抚??”
  连当初亲自逮捕了反对派拉杰克的亚戈达,如今也肃然起敬地引用这些 肉麻的吹捧。虽说有些人觉得,无耻之徒拉杰克完全是在说反话。
  拉杰克成了布哈林领导下的《消息报》的一名编辑。而布哈林本人当了 苏联第二大报的总编辑。很快又委托这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起草苏联宪法。 不仅已投降的敌人,连战友们都相信:转暖了。1933 年秋,他到高加索 休假。像以往一样,家业留给莫洛托夫。在政治局会议上,新任总检察长维 辛斯基照老习惯,攻工业部门的专家。结果,同“当家的”要好的奥尔忠尼 启则(重工业人民委员)和农业人民委员雅科夫列夫促使政治局谴责了维辛斯基。
  “当家的”立即写信给莫洛托夫:“奥尔忠尼启则对维辛斯基的出格举 动是流氓行为,你怎么能对他让步?怎么回事?”忠仆明白了:不必急于转暖。
  1933 年全年他安排了若干项节庆。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成。他的作家 们交口颂扬的这一工程,其实是用犯人的无偿劳动完成的。全国欢庆。他同 最亲密的战友“基洛夫兄弟”一起坐船巡视运河??他的破冰船开辟北极航道,可是老破冰船“车留斯肯”号卡在冰块中了。他把拯救船员的行动变成了演大戏。全国密切注视。他在莫斯科为获救的船 员举行了盛大欢迎式。1933 年全年,扩音器要被震耳欲聋的进行曲撑破了,播音员颂扬领袖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似乎在音乐和颂扬声中他竭力要忘掉自己的悲剧。造了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高尔基”号。
  他批准了苏维埃宫的设计方案。它将成为空前绝后的建筑。楼高 400 米, 顶上是百米高的列宁塑像。2.1 万席的大厅将供人们聆听领袖讲话。可是,尽管他下了命令,这座建筑将永远也不会落成。
在家里的斯大林
  所有这些年来,“当家的”在形成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新的生活方式。十 月革命后头几年,风气是民主的,娜杰日达在信里提到过,克里姆林宫主子 的家属乘公交车辆,同国人一起排队,缺钱花(1929 年 9 月 17 日,娜佳给 他写信:“约瑟夫,如果可能,寄 50 卢布来,工大要 10 月 15 日才发钱,我 已身无分文??”),这些都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当家的”子女是由警 卫护送坐汽车去上学的。
  “莫斯科郊区拨出几大片地建造带警卫的政府别墅。里面配有花工、厨 师、女佣、医生和护士,每个别墅的服务人员达 50 名,全是国家掏钱。专机、 专列、专用游船,还有许多为他们和家属准备的汽车。他们几乎是无偿地获 得一切食品和日用品。在美国,只有亿万富翁才能过这种生活,”共产国际 活动家瓦尔加院士沉痛地写了这段笔记。这位共产国际的老活动家不可能不 记得列宁的诺言:要建立一个“领导人拿普通工人工资的社会”。
  原先的皇宫和贵族豪宅曾由列宁下令慷慨地送给劳动人民,很快又转给 了新沙皇及其贵族。斯大林获得沙皇一家最喜欢的克里米亚的利瓦季宫,莫 洛托夫在沃龙佐夫伯爵的豪宅休假。
  不过,“当家的”只享用过一次皇宫,他宁可在高加索的许多国家别墅 休假。
  斯大林很注意一个细节:他用以彻底瓦解和腐蚀党的这种种奢侈品,都 属于??国家。
  只要他把某人从国家权力顶峰上拉下来,那么,这位前主子及其家属就 变成穷光蛋。斯大林时代的第三号人物卡冈诺维奇的女儿对我说过,斯大林 死后,他父亲被撤下来了,他们就得立即腾出住宅和国家别墅,这时,才惊 奇地发现,他们连自己的家具都没有,全是国家的。所以,他的左右非得尽心竭力地为“当家的”服务。斯大林的公馆也是那些年换的。 那是建在莫斯科近郊的一栋国家别墅——名为“近郊别墅”。他和已故娜佳住过的在祖巴洛沃的旧别墅,他留给孩子们——瓦夏和斯韦特兰娜。现在,娜佳的双亲也住在这里,她家无数的亲戚也常来这里:她的哥哥帕维尔 及其妻子热尼娅、另一个哥哥,半疯傻的费奥多尔,以及姐姐安娜和她的丈 夫列坚斯——内务人民委员部台柱子之一。常客中还有斯大林第一个妻子的 亲属斯瓦尼泽夫妇——玛丽亚和阿廖沙,加上“当家的”头婚生子雅科夫。 “当家的”每天公务完毕后总是回到克里姆林宫的寓所,但正如斯韦特兰娜在回忆录中所写,他向来都在“近郊别墅”过夜。
看来,克里姆林宫的寓所太容易使他想起娜佳和那个可怕的夜晚。 他当时的个人生活看来要成为亘古之谜了。幸好有位女见证人的记述,我们才有机会看到这位隐士的家庭生活。
  玛丽娅·斯瓦尼泽当时已 40 出头(生于 1889 年)。从日记看,她几乎 已爱上了约瑟夫。
她的丈夫阿廖沙是斯大林第一个妻子的亲兄弟。
  斯韦特兰娜:“阿廖沙舅舅是个漂亮的格鲁吉亚人,个子不高,金发蓝 眼,鼻子略带鹰钩,党出钱送他到德国大学受了欧式教育。”
  玛丽亚是个犹太美女,第比利斯歌剧院演员。30 多岁同第一个丈夫离 婚,改嫁阿廖沙·斯瓦尼泽。他们的儿子叫约翰里德,为的是纪念著名的美 国共产党人约翰·里德。阿廖沙在格鲁吉亚的姆季瓦尼政府中当财政部门的 主管。“当家的”把他调到莫斯科,派到国外搞外贸,回国后,他成了苏联 国家银行的一名领导。
  玛丽亚在莫斯科常见到娜杰日达,阿廖沙出国时给妻子的信是直寄斯大 林住处的。玛丽亚喜欢娜佳。娜佳死了一年后,她在日记里写道: “她已不在了,但她的家对我来说既珍贵,又可亲??昨天晚上我到安娜(娜佳的姐姐)家,帕维尔和热尼娅也在??总是不自在。娜佳不在,我 很孤独??”
  但是,即使娜佳死后,她仍常去斯大林家,观察约瑟夫和热尼娅??这 期间她一直写日记。日记本里撕掉了好几页。是玛丽亚在可怕的 1937 年撕掉 的?还是日记中提到的约瑟夫,在玛丽亚被捕后拿到日记时才撕掉的?
  逮捕是以后的事。
阿廖沙、玛莎和约瑟夫
  且说斯瓦尼泽夫妇成了约瑟夫的好朋友??他们彼此以小名相称。斯韦 特兰娜在书中把斯瓦尼泽夫妇称作“理想的一对”。
  但是,只要看看日记就会明白:这两位格鲁吉亚革命者没有白白交朋友 一场。阿廖沙在彬彬有礼的欧洲外表下,隐藏的是东方蛮子的火爆性子。读 了玛丽亚的痛苦感受,我可以想像得出不幸的娜佳的生活。玛丽亚 1923 年的一段日记(当时她刚改嫁): “他吃醋闹了一通后。我大哭了一场,他坐在床沿上挨着我说:‘这全是因为我太爱你了??现在不痛快的事全过去了,’他又变得很温柔??他 吃醋倒不是因为痛苦,而是因为嫌我不自重,在男人面前举止不检点。”11 年后,1934 年 3 月 30 日的日记:“为什么我要同一个讨厌我、鄙视我的人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他要同一个在气头上咒他死的女人生活在一起? 但是,过不多久,又和好如初。当然,也许是我成熟了,明白事理了??可 是,随后我又什么都不顾,忘乎所以,不想听他支配??恶性循环??我方 寸已乱,心头滴血??应当解决??要么就以悲剧告终??最近我只跟阿利 卢耶娃—家见面。”这就是他俩的关系。她感觉得到,她崇拜斯大林,阿廖沙不高兴。她就这样报复他:
  1934 年 7 月 30 日日记:“约瑟夫 7 月 28 日去索契了。由于阿廖沙,我 未能在他行前同他见面。我很烦恼。近两个月来,阿廖沙不让我们交往,而 这种交往使我心旷神怡??”
女主人
  玛丽亚描述了约瑟夫在娜佳死后建立的一个奇怪的家,他让小小的斯韦 特兰娜成了女主人。
  玛丽亚日记:
  斯韦特兰娜老围着约瑟夫转,他哄她,亲她,从自己的盘子里挑最 好的东西喂她。她给他写了《第四号令》,要他准许她在他的一处别墅搞聚 会??午饭后,他心情很好,打长途电话同基洛夫开玩笑??让他马上来莫 斯科保卫列宁格勒的利益。他喜欢基洛夫,显然是从索契回来后想同他一起 泡泡俄式澡堂,逗逗乐。10 时不到,已经和孩子们一起准备出城,抱怨没睡 够,显然想到别墅后就补补睡眠??我同女管家一起说起孩子们的情况,瓦 夏不好好学习,仗着父亲的地位,对教师、对大人很粗暴。这要是让约瑟夫 知道了,打击太大。他很累,需要安逸、平静的家庭生活。娜佳尽管培养孩子简朴,她死后全完了。我同约瑟夫告别,他很亲切和善。
  1934 年 11 月 14 日日记:6 时,约瑟夫、瓦夏、基洛夫来了。女孩们演木偶戏。约瑟夫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场面。”一边抽烟斗??他请我们到“近 郊别墅”去玩,可是他在这之前已说过,要上那儿去工作,所以我同热尼娅没应声。他有时发出邀请只是出于礼貌。斯韦特兰娜写了 个命令:“命令你同我一起去看戏或看电影。女主人斯韦特兰娜。” 他说:“行,服从。”他俩玩这种游戏已有一年,她当家,其余人是书 记:爸爸是第一书记,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奥尔忠尼启则、基洛夫等当书记。她同基洛夫很要好。她把给他们的命令用图钉别在墙上。
  (斯大林同基洛夫很要好,同时已在策划如何暗杀他。)11 月 22 日日 记:
  他请我和阿廖沙到近郊别墅??晚饭时对服务人员发了脾气??我们是 半夜 2 时 30 分走的,留下他孤零零一个人在偌大的房子里。一想到他的孤独,我就心疼。 离了基洛夫他会更孤独,可是??
  
  第五章 胜利者的代表大会
庆功会
  可是,“没别的出路呀,”也许,他会这样对自己说。那是在有名的十 七大之后。那次大会应成为他战胜敌人后的庆功会。伴随着场内不绝的欢呼 声,他在总结报告中说:“如果说,在十五大还没有能证明党的方针的正确 性,还没有能同已经暴露了的反列宁主义小集团作斗争,而十六大击溃了这 些小集团的残余追随者,那么,在这次大会上??已经没有打击对象了。大 家都看到,党的方针胜利了??工业化政策胜利了??消灭富农、全盘集体 化的政策胜利了??我国的经验证明,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完全 是可能的。”随后,开始了一场空前的竞赛,昨天的反对派竞相忏悔,阿谀奉承。 布哈林:“斯大林完全正确,他出色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把首先是由我形成的一系列右倾理论观点驳得体无完肤??在前右派首领承认 了自己的错误后,敌人对党的反扑表现在各种小集团中,后者日益迅速、必 然地滚向反革命。包括我的某些学生在内的反党潮流尾巴,也滚向反革命, 并受到应有的惩罚。”布哈林就这样公开出卖了自己的学生。
  托姆斯基:“??斯大林同志是列宁最忠实、最光辉的学生??他最有 远见,最坚定地引导党走列宁的正确道路??”多出色的竞赛!罗马皇帝也好,俄国沙皇也好,谁都没听到过这种吹捧,而且都出身前敌人之口! “马恩列斯”这种组合是谁想出来的?不是莫洛托夫,也不是卡冈诺维奇,是季诺维也夫!全国都听到了,十月革命的领袖是如何一个接一个地承认自己一钱不值,而吹捧斯大林的英明。 当然,忠实战友们也不甘落后:“基洛夫兄弟”在发言时 22 次提到斯大林,挖空心思地想出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掌舵人”、“争取劳动人民解放的最伟大的战略家”,等等。 基洛夫还提出了历次代表大会从未听说过的建议:“把斯大林同志总结
报告中的所有论点和结论当作党的法律来贯彻执行。”随即是“暴风雨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全场起立”。 可怕的大饥荒才过去了一年,代表大会就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基础”。人们这才知道,本国已经生活在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了,搞革命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所有革命者的理想就是这! 他把大会称作“胜利者们的大会”,这当然是谦虚,其实这是“一个胜利者的大会”。
幕 后
  可是,有人给他准备了炸弹。吹捧是在台上。亚戈达的部门尽了力,了 解到幕后的事态。基洛夫也向他报告。
  十七大的参加者、当时忠诚的斯大林分子、卡冈诺维奇提拔的年轻干部 赫鲁晓夫后来说:
  “当时,北高加索边疆区党委书记舍博尔达耶夫在党内地位显要。他是 老布尔什维克??在十七大,他到基洛夫那儿说:‘老头儿们说起,应当执行列宁遗训,应当像列宁提议的那样,调动斯大林的工作,选拔一个更能容 人的人。大伙儿说,让你当总书记倒不坏??’基洛夫怎么回答的,我不知 道,但我知道,他马上把这一谈话报告了斯大林。斯大林好像是这样对基洛 夫说的:‘谢谢,为此我忘不了你。’”
  迄今仍保留了十七大代表韦尔霍韦赫 60 年代的证词。他写道:“政治局 候补委员科西奥尔在谈话时对我说,某些人对基洛夫讲,要他同意当总书记。 基洛夫拒绝。”
  十七大代表涅姆佐娃说,基洛夫在旅馆里痛斥列宁格勒代表团,因为他 们说要让他当总书记。
  这就是幕后的议论。斯大林再次明白了一点:狼不管你怎么喂它,总要 往树林里跑。老党员们永远不会承认他这个领袖,永远不会服气! 这个吹捧他的代表大会的投票结果也向他证明了这一点。
投 票
  大会结束前选中央委员会。搞的是等额选举。每个候选人得票过半数, 即算当选。所以,不会出任何意外,这是“当家的”制订的方案:不容选择 的选择。分发了选票,投票开始。赫鲁晓夫在回忆中写道:“斯大林大模大样地走到票箱前,看也不看就把票塞了进去。” 这是叫大家以他为榜样。发生了意外。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