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

_5 钟兰兰(现代)
  据传媒估计,当地人排外还与李泽钜的另一宗生意有关。世博会旧址以太平协和的名义签约之后,李泽钜将另一间公司的Zto多个新公寓直接在香港发售。消息传回温哥华,当地传媒大肆渲染,引起当地人的不满,他们纷纷质问政府:将来世博会的农业,是否又卖给香港人,让他们的家变成华人的天地?
  省督林思齐博士:为平息民怨,要太平协和保证,在这块极优惠的地皮上兴建的牧业,不能只在海外发售,必须优先向当地人发售。这意味着,兴建的物业,将不可先在香港卖个好价钱。
  出现如此大的风波,李泽钜的父亲。太博等都没有出面,而是全盘托付给这位李家大公子。这表明,父亲考验这个大太子真本事的时候到了。
  李泽钜立即从滑雪兰地韦斯拉赶到温哥华。当时他的身份,仅仅是太平协和的董事,而他的外表还像是个未出校门的学子。
  李泽钜求见省督林思齐,一见面即来了一个下马威,他质问林思齐:“如果世博会的发展搁浅,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林思齐是1967年从香港移民加拿大的,对香港的事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以李氏家族在香港的号召力,足以使流入加国的地产投资缩减三分之二!而且这更会使在香港移民潮中的受益者——卑诗省,落在其他省的后面!
  省督说服省议会,对李泽钜的要求作出让步,准许世博会物业同时在香港和温哥华发售——这实际上是以向港人发售为主。省议员透过当地传媒,向人们说明利弊关系,并称赞华人移民是温哥华建设的和平使者,大家应该善待他们。
  同时,李泽钜也在积极配合,以争取民心,他在温哥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这几年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加入了加拿大籍。”
  风波终于平息,工程继续上马;这就是后来定名为“万博豪园’懒庞大商业住宅群。‘他那时在美国。加拿大学到好多,但比其他同年纪的人也捱得辛苦好多。”李泽钜的一位朋友说。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990年,万博豪园首度开售获得成功。
  香港某报于1990年11月28日刊出《李泽钜设计万博豪园一鸣惊人》一文,对这位李家大公子推崇备至。
  “对李泽钜来说,加拿大温哥华的房屋计划——万博豪园,就是他事业上的试金石。因为这个被誉为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建设计划,是由他一手策划的,由看中地盘,以至买地发展。宣传,他都参与其事,全身投入…但初挑大梁,无论如何,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
  “幸好万博豪园在香港刊登广告之后,初步的反应甚佳。第一期嘉汇苑,平均每平方英尺230加元(约合1540港元),这个价格,比香港很多地区都便宜。加拿大增收香港移民,港人今后到加拿大居住者必比现时为多,因此,李泽钜对万博豪园的销售前景非常乐观……”“由投地到施工,这一段期间,他遇到的争议、面对的意外和困难不计其数,如果换了一个性格懦弱。信心不足的人,早已知难而退了。但他并未如此,仍然一丝不苟地去做,笑骂由人,愈战愈勇,终于卒底于成……”
  “为了这个庞大计划的早日完成,李泽钜2年内在港加两地穿梭来往,不辞舟车劳顿之苦。1989年全年,他来往港加两地达26次之多,坐飞机如普通人坐出租车一样。”万博豪园总体规划由李泽钜一手设计,建筑群的最大特色,是保留了原有湖光山色的天然美,他辟出50英亩作为区间公园,是居家休闲的胜地。
  李泽钜说:“由于万博豪园这个计划实在太大,自己肩负重任,因此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计划的发展。在飞机上,即使看书,都以城市规划以及居住环境的书本为主。”
  万博豪园使李泽钜名声鹊起,他也乘势大打外交牌,争取机会与香港商界的世叔伯认识。在80年代末班年代初,李泽钜频频出席各大社交场合。1990年,万博豪园嘉汇苑公寓在港推出前,长实集团公关部精心安排,让李泽钜接受两本杂志的采访,连人带房一并推向社会,反映甚佳。
  这段时间其弟李泽楷专注在加拿大的事业,李泽钜毫无疑问成为香江炙手可热的人物。李泽钜的处事能力得到父亲的赏识,李嘉诚同意长实董事的一致要求,吸收李泽钜任长实集团的董事。
  接班人不易当
  1992年4月,李嘉诚突然辞去汇丰银行非执行副主席职务,正当众说纷坛、风波未息之际,超人"顺水推舟”,让李泽钜进入汇丰董事局。如此显赫的位置,继包玉刚之后,便是李嘉诚,本来说什么都轮不上后生晚辈李泽钜——众人自然明白,李泽钜就是李嘉诚,大儿子接班,一步步变为事实。
  虽然李嘉诚总是说:“谁做接班人的问题,目前不考虑,他们兄弟俩,我一样对待。”但按当时的情况来看,李泽钜起步高,跑得快,而李泽楷的卫星电视还处于半红不黑的阶段,成败还是未知数,按照香港人的说法,‘李泽钜明显跑赢李泽楷半个马河’。李嘉诚大概不再会怀疑儿子们的经营才能和气魄,但他对儿子“好出风头”总是耿耿于怀,不知骂过多少次。“树大招风”、“凡事低调”、‘甘于秀林,风必摧之’……两位李公子都不知听了多少次了。
  李泽钜在劳斯莱斯房车里装上当时最新推出的镭射影碟机,立即成为报刊争相报道评议的新闻。虽然其父后来为其解围,说是他要李泽钜装的,因为劳斯莱斯是用于接客的,应该方便客人消遣。但偏偏又有记者见李泽钜驾车兜风,是去接客还是自我消遣,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公众舆论并非认为李家不能享用劳斯莱斯和镭射影碟机,即使他们像香港另一富商杨受成那样以3000万元投得一个劳斯莱斯靓车牌,也不会有人横加指责,如果保守的李嘉诚不是口口声声说劳斯莱斯是用于接客,而非自用的话,那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大概李泽钜与父亲走得近,也渐渐察觉“树大招风”。‘人言可畏”,慢慢地他也尽可能保持低调,特别是弟弟李泽楷在卫视一役名声大振,风头日劲,李泽钜在传媒中的热门地位也逐渐被弟弟代替了。不过,他的低调反而更得父亲的认同,在其母在月明逝世后不久,深水湾79号李家大宅便转到李泽钜名下,而李泽楷在此时也自愿搬到外面住,越发显出其另创天下之势。
  这点,也恰恰是李泽钜要继承父业的佐证。
  李泽钜多次说,他最忌讳的一词就是“接班”;最不愿听到的一词,是“接班人”。
  “父亲正年富力强,精力智力旺盛,他不会这么快退休。他让我们兄弟负一些责任,仅仅是分担父亲的部分担子,使他更能集中精力处理大事,同时,这也是对我们兄弟的锻炼,现在传媒谈接班问题,为时过早。”
  李泽钜又说:“一个人完成学业,就需要工作。请不要把我们兄弟在父亲的公司里工作,与接父亲的班混为一谈。”作为香港首席华籍财团,继承权问题八方瞩目,李泽钜所受的压力,非局外人所能体会。
  李泽钜害怕接班,实属真言。
  舆论普遍认为,李泽钜的害怕,并非懦夫心理,而是有自知之明。这也会成为他努力奋斗的动力。
  1993年2月中旬,长实集团董事局宣布,擢升董事李泽钜任长实副董事总经理,取代了长实老臣子周干和的位置,在长安集团的排名,除了李嘉诚之外,仅在师傅麦里思之下了。一年后,李泽钜更晋升为长实集团副主席,坐上长安系的第二把交椅。而这一年,也是李泽楷自立门户。创办盈动之年。明显,李泽钜“上位”太快,李泽楷觉得再在父亲的王国中发展也难以超越大哥,他宁愿出来自闯天下,也不愿呆在和黄永远做哥哥的手下(因为长实集团控制和黄集团)。
  有了万博豪园的经验,李泽钜对于长实的项目亦跃跃欲试。这次他的太博是长实集团内第三号人物——主管土地发展的周年茂。
  周年茂是长实集团开国元勋周干和的爱子,他们与李家份属同乡,大家都是潮州人,除了同声同气外,父子二人均甚获李嘉诚信任。
  然而由于周年茂是靠累积经验而上位,属于“红裤子”的学徒派,而大太子李泽钜则属“学院派”,比较注重个人学历及专业背景,加上李泽钜积极进取,而周太傅又偏向木销稳重,两人关系并不好,反而李泽钜与周的助手吴佳庆比较投契。
  吴佳庆是美国哈佛大学城市规划硕士毕业,在1987年加入长实集团时,便与周年茂搞土地发展事宜。李泽钜在初期出席政府的土地拍卖会时,均由周年茂及吴佳庆左右相伴。
  据说,周年茂辅助这位大太子的时间不长,李嘉诚已暗示他把手中处理的事放手给李泽钜。而随着李泽钜的地位不断上升,周年茂也渐感无趣,结果他在1997年3月正式辞去长实的高职,结束他与李家长达23年的宾主情谊。
  周年茂的离开,对李泽钜根本没有影响,这时周年茂的徒弟吴佳庆早已逐步接手周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1993年李泽钜晋升为长实董事副总经理时,李嘉诚已为他安排了另一位太傅——他的姨丈甘庆林。
  甘庆林在没有加入长实之前,已是香港销售界的高手。他任职于著名的faVi’S牛仔裤公司。美国运通公司等跨国企业,并且曾任强生家庭健康部董事总经理,对零售业拥有丰富的经验。甘庆林进入长实的头炮,便是协助李泽钜促销长实在香港发展的大型楼盘嘉湖山庄,此次促销由长实集团自组销售队,这在当时也成为发展商中的首创之举。
  1996年,对李泽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长实集团分拆旗下长江基建上市,这次行动更由李泽钜挂帅,由甘庆林做军师。结果这间资产达150亿港元的中型企业,在上市时获得25倍的超额认购额。这样的战绩自然令李嘉诚非常满意。
  “加果他不是我的儿子,这个表现已经值100分,但他是我的儿子,我不会给100分,只会给90多分。”李嘉诚于长江基建上市后4个月,便宣布将于1998年淡出,集团管理权会逐步交给李泽钜。
  太子亦有失手
  李泽钜渐渐大权在握,很多决策都不用请示父亲,可以自己拿主意。例如他注意到长实地产的一哥地位,渐渐受到对手新鸿基地产的威胁,而这全输在楼盘的用料质素上。于是他极力提议在楼盘外形设计及用料上作出相应改善。后来在香港红础海逸豪园的外墙,便改以花岗石铺砌,摒弃沿用已久的“纸皮石”,而单位内的窗户更改用绿色玻璃,以营造豪宅的感觉。而这些改变到现在大部分的豪宅楼盘都还一直采用。
  不过,地产业与金融业一样,都必然受到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影响,若对时局把握不准,必定吃亏。
  李泽钜毕竟是初出茅庐,又岂能是长胜将军。他就曾经促成长实集团以60.6亿港元的高价投得香港红迹海逸酒店旁边的一块地皮,每英尺的地价高达8400港元,现在看来毫无疑问是“买贵货”。
  而李泽钜犯的另一个失误,就是因错信经纪人而开错价。长实开发的香港鹿茵山庄第一次开售,正值1997年10月股灾之后,香港楼市停滞不前之时,但李泽钜仍然执意认为自己楼盘的素质高,不肯降低售价,以每英尺接近12000港元的高价出售分层单位,而独立洋房更开价16000港元每英尺。结果由于楼市市况转坏,如此高价的单位乏人问津,鹿茵山庄内部认购惨淡收场,在开售前只能宣布推迟4天公开发售,最后更需减价两成促销,可惜销量仍然停滞不叫。
  人生有起有跌也是平常事,就算经验丰富如其父李嘉诚,也并非没试过失败,何况年纪轻轻的李泽钜要面对的大多是商场上打滚了几十年的“老奸巨猾”。不过,经过近10年的培训和锻炼,李泽钜已由初期凡事问父亲,说话谨慎寡言,发展到父亲不愿意多发言,而叫各大传媒的记者问儿子。现在的李泽钜,无论是面对商场上的劲敌还是传媒的镜头,都显得胸有成竹,意气风发。
  1999年,年届70的李嘉诚,于1月起,正式将长实集团董事总经理一职,交棒给大儿子李泽钜,自己则专注于小儿子李泽楷已无暇分身管理的和黄集团业务。而长实集团也可算是从此进入新纪元——李泽钜时代。
  据估计,李泽钜的个人财富包括32万股长实和61万股和黄股份,总值达到1亿港元。虽然李泽钜的个人资产无法与弟弟日益膨胀的科技王国相比,但他手中掌握的是一个总市值达到4200亿港元的商业帝国管治权,这种权力可以说是无价的。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第二章 美满家庭
第二章 美满家庭
  李泽钜在商界的战绩可以说是有目共睹,而他的私人生活也同样备受关注。据传闻,李泽钜在大学毕业回香港后曾与旧同学聚会,并追求过数位女同学,可惜未能开花结果。而李嘉诚的不少富绅朋友,也经常介绍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给李泽钜认识,但他总是担心别人只是喜欢他的钱,而不是他的人,因此婉拒了这些世叔伯的好意。情牵一线
  李泽钜的真命天后王富信,即今天的李泽钜夫人,并非出身豪门,她与李泽钜的相识可以说是千里姻缘一线牵。
  王富信1969年生于香港,比李泽钜小5岁,祖籍河北,父亲王华瑞是结束生意闲居在家的纺织商。1990年,王富信正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这时的李泽钜也身在加拿大处理地产业务。在一次烧烤聚会上,王富信与李泽钜邂逅,双方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李泽钜则是在返港后才对其展开追求。
  王富信曾回忆:“我对李泽钜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平易近人,人品不错,但我完全不知道他就是李嘉诚的儿子。后来知道了,我说,哦,原来他是一个出名的人,但我一直没有担心过什么。”
  论财富与门第,王家自然无法与李家相比,纯真的王富信,既不以金钱取人,又没有“一入豪门深似海”的忧虑,一切顺其自然,倒是急煞了李大公子,此后穷追不舍。
  王富信不像一般的女孩子,一生的最大愿望就是高攀上富豪子弟。正因为如此,愈显出王富信的可爱。两人拍拖也没有什么浪漫曲折的经历,双方都是忙人,他们的拍拖,多是电话来往。
  王富信的父亲王华瑞起初颇为担心,未来的女婿太富有了难免会有公子哥儿脾气。李泽钜拜见未来岳父,是在李家旗下的希尔顿酒店。李泽钜第一句话便恭谦地问:“老伯,我能与您的女儿交个朋友吗?”未来岳父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
  对儿子的婚事,李嘉诚表态道:‘我娶媳妇没什么规矩要守,不讲什么门当户对,最重要的是儿子喜欢,出身正当家庭,最好是中国人啦!”
  1991年,王富信回港加入万国宝通银行工作。次年10月,银行总部大厦落成,邀请香港名人参加典礼。李嘉诚带两个公子齐齐亮相。
  王富信以助理经理的身份,周旋于政要富商之间,其用心,只有李氏父子知道。间隙之中,王富信还跑到李泽钜跟前,两人谈笑风生。嗅觉灵敏的记者,这番却掉以轻心了,仅以为王富信是出于工作的需要而如此这般。而且,李家公子出现在社交场合,常见有女孩凑过去套近乎。
  3个月后,王富信以未来李家媳妇的身份,和李氏父子参加大屿山观音寺开光大典。李嘉诚夫人在月明生前喜来此寺参拜,李夫人过世之后,观音寺重新修建,李嘉诚捐赠了巨款,是开光大典的嘉宾。
  有记者发现若即若离的王富信。他不认识王富信,只是揣测此神秘女子,若非公司的职员,便是泽担的女友。此事未起轩然大波,李泽钜又高深莫测,害得香江得单相思痛的妙龄女子不知徒增多少倾慕之思。
  1992年的一天,李嘉诚透露大公子将于第二年结婚。消息传出,忙坏了记者,打听之下,方知其未来妻子在外国银行任职,芳名Cynthia Wong。在香港写字楼,名为Cpthia 的人可是多不胜数,香港的外国银行,光分行就有数千家之多,王姓又是中国的大姓,到哪去找Cynthia呢?于是“八卦”记者们张冠李戴的笑话闹出不少。后来,在众记者的合力“侦破”下,终于见到“白雪公主”Cynthia的“庐山真面目”。
  天赐良缘
  1993年5月16日,刚刚坐上长实集团副董事总经理宝座不久的李泽钜新婚大喜。香港及外地的华文报刊均报道了这次豪门婚宴,多渲染豪门婚宴的豪华奢侈,“一席婚宴近4万,一只鲍鱼2000元”、“世界名车大博览”等等。
  这些报道本无恶意,但也引起李嘉诚的不安。其实李泽钜也曾考虑旅行结婚。但亲戚朋友太多,不请不好,所以最后还是决定采用最传统的婚礼方式。
  李嘉诚对参观李宅的众记者说:“有人说我点菜3.8万元一席,我真的不知道多少钱!厨师最初写给我的菜单是1万多元一桌,我看了觉得不太好,改了几个菜,最后多少钱一桌我真是不清楚。”
  据说,那天婚宴的招牌菜有:椒盐生蟹钳等10道,未麻鲍选的是12头鲍,每只2000港元以上;红烧大鲍翅的又顶金山勾翅,每斤3000港元;两斤多重的大苏眉,每条近2000港元。
  据说,李家的一些外地朋友知道李泽钜娶妻,更专程搭飞机来道贺,送贺礼,送完之后就飞走。而李家收到的贺礼更超过了100份,其中不乏名贵的钻石和翡翠,可以说,李家连搞婚礼也有钱赚。
  婚礼定在天主教堂举行,新娘一家是天主教徒。李氏家族更为此捐了300万港元给教堂作慈善用途,一了王富信的心愿。
  在李泽钜去接新娘之际,李宅门口聚满了前来采访的记者。李嘉诚更破天荒允许记者参观李家大宅的花园。这间已经转名给李泽钜所有的李宅,楼高三层,每层有200多平方米,李泽钜与王富信的爱巢在二楼,父亲李嘉诚则住在三楼,而李泽楷并没有在此设自己的房间。
  李泽钜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天的安排是——
  10时15分,迎亲车队去接新娘,李泽钜坐上117号车牌的枣红色劳斯莱斯。记者奇怪哥哥结婚,做弟弟的也没赶回来同去接新娘。而事后李泽楷对此的解释是:“已经有好多兄弟帮忙了……而且泽钜早就叫我留在家里帮忙。”事实上,待11时多接新娘的车队回到李宅,才见李泽楷姗姗来迟,将丰田车停在路旁。某文评论道:“大哥结婚,唯一的亲兄弟无论如何都要一早赶来帮忙,由此可见这两位公子性格差异的一面。”
  下午4时半,婚礼在教堂举行,虽然李家并未发请帖邀请亲戚朋友观礼,但仍有200多嘉宾不请自来祝贺,名人中包括郑裕彤。荣智健。何善衡(恒生银行前主席)。李君夏(当时任香港警务处处长)等。
  名人多,名车必多,故传媒称李泽钜的婚宴乃是一场真正的“世界名车博览会”。
  李家婚礼引来一路上数十万人围观。其中不少外籍人士,他们是看到早前传媒的预告而赶来一饱眼福的。
  婚宴于晚上正式举行,地点是李氏家族旗下的希尔顿酒店顶层的鹰巢厅。虽然宴会谢绝记者采访,但香港的狗仔队早就“挖”出菜单,炒得天花乱坠。
  婚后,李泽钜可谓家庭事业两得意,婚后第三年,小女燕宁出世,1997年,他获颁香港青年杰出领袖奖,1999年更成为李家商业帝国名正言顺的掌舵者。这位由父亲李嘉诚一手培养和造就的商坛才俊,虽然没有做出像弟弟一样的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创业难守业更难,李泽钜按着父亲安排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并不轻松,但总算没有辜负人们特别是父亲的期望。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第八篇 “李家王朝”显峥嵘
第八篇 “李家王朝”显峥嵘
  在新千年,李嘉诚所控制的上市王国总市值已经高达27287亿港元,若扣除长和系所控制的内斯曼及美国的VOICESTREAM等海外资产,单是在香港,李嘉诚直接控制的本地上市公司市值便达到7840亿港元。加上李泽楷盈科集团旗下的盈动、香港电讯、盈科保险及新加坡盈科拓展的5807亿港元的总市值,综合市值达13400多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约两成八。“李家王朝”如日中天。
第一章 李家天下
  随着李泽楷的盈动成功收购香港电讯以及李泽钜的接班逐渐步入正轨,李氏家族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业务也不断多样化。迈入新世纪,李氏王国的影响力差不多遍及香港市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李嘉诚的长实集团,继续以物业发展物业代理和物业管理为主要发展方针。香港不少市民均在长实集团策划发展的物业内居住,例如丽港城、黄埔花园。海逸豪园、嘉湖山庄等。他名下的和记黄埔业务更趋多元化,包括电讯。货柜码头、酒店。零售商场等。零售业务方面,百佳超级市场是香港主要的超市集团之一。另外,屈臣氏丰泽电器等也是深入民心的连锁店铺。此外,和黄集团还代理多个畅销品牌,包括雪山雪糕。Dreyer’s雪糕、果汁先生。七喜。百事。碧泉等。除零售业务外,资讯媒体方面,和黄拥有新城电台。和记电讯等。
  在新千年,李嘉诚所控制的上市王国总市值已经高达27287亿港元,若扣除长和系所控制的曼内斯曼及美国的VOICESTREAM等海外资产,单是在香港,李嘉诚直接控制的本地上市公司市值便达到784O亿港元。加上李泽楷盈科集团旗下的盈动后港电讯。盈科保险及新加坡盈科拓展的5807亿港元的总市值,两系综合市值达13400多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约两成八。
  “李家王朝”雄踞亚洲,对港股的影响力惊人。有人担心“李家天下”过分“壮大’的局面,会对香港的经济市场造成垄断。
  爱心与野心
  对于‘李家天下”的提法,李嘉诚显得相当气愤,力斥这些言论是“胡言乱语”。为了名节,这位作风一向低调的香港首富,竞罕有地在新千年的中联春茗酒会中,用了10多分钟来澄清外界对他及儿子的种种误解,声言对香港‘只有爱心,没有野心”。李嘉诚表示,虽然香港在过去的几年里,经济增长的确放漫了,他在国外的投资也增加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会放弃在香港投资。他说:‘就个人来说,我对香港只有爱心。我指有爱心的原因是,外国做得那么好,我依然想在香港做,但有些人乱说什么‘李家天下’,这是绝对错误的。”李嘉诚直言1999年和黄在香港所赚的钱,占整体盈利不足6%,是因为在外国的投资回报比香港的多数倍。‘我会继续在港投资…事实上,一定以香港为主,有机会一定会先在香港投资。’他说。
  最重要的是,李嘉诚一再强调,由爱儿李泽楷统领的盈动,绝对是一间独立的公司,对其要打香港电讯主意更绝非‘事先张扬事件”,长和系也没有插手。他激动地说:“Richwh 代表的上市公司是一个独立个体,而我在事先亦不知道,整个长江和记系一股盈动股票都没有,对这件事(收购香港电讯)长江和记系没有加入的可能。”而盈动向香港电讯提出购并的‘婚事”,李嘉诚坦言他自己也是在停牌前一个小时才得悉。
  他又表示,盈动成功与香港电讯合并后,和黄电讯也不能与其“亲上加亲”,因为一旦再合并,其中一家公司的牌照就会被取消,这种事和黄早已考虑过。至于盈动在收购香港电讯的过程中需要资金,长和系没有助李泽楷一把,李嘉诚指出长和系只能站在公司利益,不能胡乱借钱给别人,而且李泽楷并没有向他提出。
  新世纪富豪
  踏进2000年,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推出新一轮全球十大富豪排名榜,李嘉诚以126亿美元(约合983亿港元)的个人身价,首次在榜上排名第十,也是第一位晋身全球十大富豪的华人。
  在杂志内,没有太多有关李嘉诚的描述,不过仍称他为“Superman”(超人),并加插了一小段有趣的小插曲。原来,这位在香港经济市场举足轻重的首富,他最大的愿望,只是希望能够漫步在香港的街头,而没有给路人认出。
  新一轮的富豪排名充分显示了财富已从昔日日本地产界巨子,转移到美国科技企业家的手中。在最新十大富豪里,美国已经占了7位,其中5位都是从事跟科技业或电讯业有关的业务。全球最大计算机软件王国微软集团的主席盖茨,就以900亿美元(约合702O亿港元)的雄厚资产,继续蝉联榜首。
  该杂志又指出,在80年代,日本东京湾一带的“高贵”地皮,是全球财富的宝藏,也是身价的指针。只要有任何一间上市公司或富豪,可以在那儿分到一杯羹的话,即能晋身成世界级富豪。例如日本地产业巨子堤义明,就“占领”了东京湾最多地皮。不过,现时用以衡量富豪财产的‘地皮”,已由实在转化为虚拟的“领土”——“dotcorn”。要成为新的“地王”,就要拥有最多的互联网领域。几乎所有新冒出头来的世界富豪,都是由此而起家的。比如盖茨和米高戴尔等,而李嘉诚和李泽钜亦因立即赶上李泽楷的步伐,成立“Tom.com”,在香港市场上掀起超额认购的狂潮。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第二章 Tom.com狂潮
第二章 Tom.com狂潮
  1999年4月,长实主席李泽钜宣布通过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来共同投资网络。最初定下的方向是综合性人门网站,投资额是10亿美元。12另7日,李泽钜在花了近2000万港元以后,终于如愿以偿地买到了他想要的域名:——.Tom.com
  12月16日Tom.com网站正式推出,其注册用户在短短两个月里迅速超运4万人。
  进入2000年,Tom.com计划在香港创业权上市,一向青睐互联网业务的李泽楷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投资机会。2月6日,盈政宣布入股Tom.com,占其5%的股份.
  李嘉诚和李泽钜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概念,现在更加上香港科技先锋李泽楷为这个金字招牌再添光彩,如此完美的组合必然引起一向爱凑热闹的香港市民的新一轮淘金热。
  抢购掀狂潮
  Tom.com在让香港市民领取认购表格的时候掀起的热潮已经够李家父子高兴的了,但在2月23日,久经沙场的李家父子都不得不为香港市民的疯狂而震惊。中午12时正是公众认购的截止时间,香港警方估计当天最少有30万市民大排长龙,警方虽然已经派出了500多名警员协助维持秩序,但是却仍然敌不过求财心切的人海。
  围堵收取认购表格的10间汇丰银行分行的人潮,在香港各地区都造成了大混乱,单是旺角汇丰银行分行,最高峰时就有超过5万人排队,争先恐后递交申请表,不但在人行道,甚至马路上都人潮汹涌,情况完全失控,银行就连正常的业务也不能运作,苦了不少来办理财务业务的人。香港市民疯狂的程度创下香港纪录,而高达200倍的超额认购也铁定刷新香港上市公司的招股成绩。
  一些排队认购的人连Tom.com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家公司都说不清楚,但是他们说对背后的老板李嘉诚有信心。
  股民的如意算盘是,假如认购率果真达到2000信的话,那么2000名的认购者当中就有1名有机会抽中,又假设他认购的是最低的股数2000股,以招股价每股1.78元来计算,那么他只需拿出3500多块港币就可以了,又倘若暗盘价10元至15元是属实的话,那么当Tom.com股票在3月1日正式在联交所挂牌上市之后,立刻沽出马上就可以赚取差不多2万多块港币,前后不过是一个星期的事,就足足有6至7倍的回报。
  会算数的股民其实也不多,大部分人甚至在排队认购股票的时候也不清楚自己在投资什么样的一家公司,而实际上所冒的风险又有多大。在香港出现如此热闹场面,可以说完全是网络概念加李氏概念的效应。
  Tom.com会是泡沫吗
  有分析家认为,Tom.com有概念。有名牌,亦有背景支持,若看股值,其实单是把长江实业和和黄的名牌炒出来,都值100亿港元,现在的网络热潮还未过去,每一个人心里只有名牌效应,一窝蜂地抢购,报纸不停地报道,大家就一块儿地追捧,再加上昼夜不分地轮候认购表格,表格派光了就加印,印好之后再派,这就发展成为一种非常不理智的抢购行为。
  针对市场指责李氏家族再次玩弄网络概念的炒作伎俩以赚取巨利,BNP百富勤,也就是Tom.com这一次公开招股的全球协调人。保荐人兼配股经营商,却另外有一番见解。
  据BNP百富勤证券资本市场董事经理黄灌球说:“从很多的分析报告初显,亚洲的互联网用户的增长比全球化要快得多;另外尤其在电子商务这一块,它的发展潜力很大,当然现在投资的兴趣也就大。就是在这种假设的预期心理下,大众都疯狂了。”
  Tom.com的这一次公开招股风头之强劲,以及引发出的众多言论,的确是一时无两,甚至比盈动收购香港电讯所引起的轰动更大,因为,这次招股牵涉的是香港千千万万小股民的利益。
  一篇香港社评就笑称,这一次招股行动至少有一个贡献,就是让一些平时十分抗拒英文的香港人多认识了六个字母“Tom.com”,有些分析员更戏称,这家公司的资产就是这六个字母。
  其实,这类讽刺也并非虚言,Tom.com与当年李泽楷刚刚创立的盈动一样,没有任何纯利,盈动当年股价暴涨是因为还有“数码港”的计划作支持,而Tom.com甚至没有盈利预测,收入亦不稳定,也看不到未来收入会有多少。
  Tom.com所做的就是透过互联网资讯,以香港作为中国以及世界各地间流行文化以及娱乐资讯的桥梁,但是现在看到的主要业务只有与香港新城电台合作的网上广播业务,而整体来说,Tom.com仍然是在亏损状态下的公司。
  其实,李氏父子并没有欺骗香港市民,事实上,Tom.com的招股书上也已经白纸黑字地说明了这种状况。招股书上写道,Tom.com之经营历史有限,于1996年方开展业务,仍在发展其业务模式之初步阶段,因此,其业务策略有待验证,现阶段不能肯定Tom.com定必成功。Tom.com以往蒙受亏损且预期日后仍有亏损,倘若不能赚取足够收入或筹集额外资金,则可能无法继续经营业务…然而一般市民根本不理会这些实况,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赚快钱。
  李家父子对股民的大力吹捧,既欣喜又有点无奈。李泽钜在公开认购结束之后表示,股民的热情实在是太厉害了,只能够说声多谢他们的支持。他坚称,招股秩序的混乱并非他们安排下的造势。
  然而,李家父子的解释,香港证监会却不敢苟同,在Tom.com疯狂认购事件发生之后,证监会特别发表了一份书面声明。声明中说,尽管证监会已经透过联交所表达意见,但保荐人、收款银行及有关公司未能及时印备足够的申请表格及对接收申请表格作出适当安排,证监会对此表示失望,该公司(Tom.com)保荐人及收款银行,应察觉到投资者对有关公司公开招股的兴趣,尤其是在公开招股之前传媒一直就此作出报道。证监会已要求保荐人就认购过程提交报告。
  Tom.com这次打破了香港超额认购纪录,而上一回的纪录保持者则是1997年来香港上市的北京控股。
  北控在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之后,因为受到热烈的追捧,股价马上就被炒到了40多港元,也就是招股价的两倍多,而且势如破竹地一度升上了60多港元的水平。但是好景不长,其股价随着3个多月之后的一场股灾一泻千里,到现在只值10港元左右,比招股价还要低,许多股民因而惨变“大闸蟹”,动弹不得。
  Tom.com上市之后是否会如北控般股价如坐过山车一样还是未知之数,但是其发销商却强调,即使股价于上市之后出现大波动,与公司本身的实力也无关,何况这次有李家父子的金字招牌做挡箭牌呢。
  有财经专家分析,红筹股和国营企业很受国家政策影响,而这次科技股热潮是全球性的,虽然热潮非常高涨,但情况极为不同,因为它不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任何人都知道,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比任何一个国家政策的出台风险更大,来得更快,何况大部分这类高科技企业都是包装打头,泡沫为先,一旦面临这类危机,会跌得更惨,输得更多。
  高风险与高盈利并存,是对高科技产业的最好形容,世界的潮流,发展高科技创富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经济的旧人们将何去何从呢?以地产。航运、港口致富的传统型富豪,将会因新世纪的到来而被淘汰吗?在香港,把走高科技路线的盈动搞得有声有色的李泽楷,不用一年,已掘了一桶大钻石,相信在可见的将来,李泽楷亦能跟父亲一样,登上世界级富豪之列,成为信息科技行内一颗炫目的明日之星。而李氏家族显然已经成功踏上了高科技经济的新时代列车。上个世纪的旧霸主,将昂然挺进新世纪。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李泽楷接受《亚洲时代周刊》采访实录(节选)
李泽楷接受《亚洲时代周刊》采访实录(节选)
  在成功收购香港电讯后,李泽楷接受《亚洲时代周刊》的采访,以下是采访的内容——
  时代周刊:谁最先想到要收购香港电讯?
  李泽楷:中国的春节刚过,我便到海外视察其他的投资,我的同事先回香港,他们将最新的形势通知我时,老实说,那时我想说的是:“是啊,这个项目太大了,我们可能难以应付。”但经过冷静的思考后,我对他们说:“OK!”于是我终止了行程,返回香港。
  时代周刊:香港电讯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李泽楷:人才质频技术、移动电话的应用是香港电讯最重要的本钱,因为第三代移动电话将是互联网的未来。
  时代周刊:资讯科技界每个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你,你刚做成的这项交易(收购香港电讯)成了他们的热11话题。
  李泽楷: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买卖的高手,我所知道的是这次我们的投资非常成功,虽然我们老是被弄得上气不接下气,但如果市场是持续上扬的话,投资还是极具魅力的,当然,我说的是经济方面。
  时代周刊:我们分析过盈动10个月以来的业绩,发觉它还没有盈利。你如何说服香港电讯的股东接受盈动的股票?是不是你得到的亿元融资贷款?
  李泽楷:我们有没有向外界炫耀着说:“看看我们怎样大显身手啦!”答案是……可能有吧。因为银行界人士告诉我们,他们提供的贷款已经足够盈动做两次大买卖,而不只是一次。我也希望做两次大买卖,但我们真正想要的是盈动的股票能够保持较高的需求量,然后以高价成交。如果我们的股票成交量不大,无法引起股票市场里能够呼风唤雨的大投资家的兴趣,那么也就赚不到钱。我想要大东电报局知道的是,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方法可能过于卖弄了。
  时代周刊:新加坡电信是彻底失败了。
  李泽楷: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时代周刊:那么,它是暂时的失败者。
  李泽楷:我同意。
  时代周刊:你想对新加坡电信的李显扬说些什么?
  李泽楷:只要对我们的股东有利,这样的买卖我们都有兴趣去做,不存在恶意的针对。新闻集团想必也一样。许多人会问,如果新闻集团与新加坡电信合作,你会不会疯了?你想不想促成香港电讯与新闻集团合作?我的答案很明确,当然不会。
  时代周刊:这场收购战是不是意味着香港战胜了新加坡?
  李泽楷:不是,这完全是一次全球性的交易,只不过我们提出的收购价格稍微高了一点而已。盈动在东南亚居于领先的地位,与日本不分高下。
  时代周刊:你的商业哲学是什么?
  李泽楷:如果有一天我死在网球比赛中,我希望能够留下某个品牌。这个品牌代表着改革、商品。服务,让人们感到,就像:‘嗯!我花的钱确实物有所值,它真的能够改变我的生活。’何时,我也希望所留下的东西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继续前进;那么我将是一个快乐的人。
  时代周刊:你以一个冷静、理性的生意人著称。
  李泽楷:曾经有人对我说我不够冷静。
  时代周刊:你是不是在麦当劳捻过面包?
  李泽楷:不是,我是当收款员。我也当过高尔夫球球童。你也知道,当你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的时候,你需要一点额外的收入去追女孩子。
  时代周刊:那条围裙一定很难穿上吧?
  李泽楷:只要有钱,那就没问题。李泽楷接受香港电台采访实录
  盈动作为科技股热潮的先锋,令李泽楷的风头一时无两。2000年1月12日,在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的消息公布后,李泽楷首次破天荒接受商业电台节目《风波里的茶杯》访问。在言语间他流露出称霸全球的雄心壮志,全文如下:
  主持:Richard,今日最关心的新闻相信仍是美国在线(AOL)和时代华纳的合并,因为我看到你记录了他们的股价.
  李泽楷:其实,我不是最关心它们的股价,只是准备有听众发问时应对罢了。美国在线一年内最高价是(1999年)12月13日所创的95美元,最低是32.5美元;时代华纳最高价是(2000年月月11日的102美元,收市84美元。股民即使在美国投资网络股也要小心,因为波动很大,证明了市场对他们的期望,或者是失望。在此,我希望劝告一下各股民,投资科技股是一项长远生意,很有理念,但不宜把所有积蓄放在科技股身上,只宜把部分积蓄作长线投资。
  主持:说起波动,盈科数码动力的波动也很大。
  李泽楷:这也没有办法,比起其他公司,例如在日本实力雄厚的光通信,其一年升值比起我们(盈动)多得很,波幅超逾我们三倍多,这是很难避免的事请,因为全世界科技股都面临一个新的转型。好像某A股被看好,股价自会受到抬捧,某B股不被基金看好就受到抛售,股价下跌,可是究竟A股和B股谁好,短期内就很难说。
  主持:这些事大家的确不知道。可是,股市中却有一种“盈科效应”,或者直截了当称为“李察(Richald)效应”。就是说只要盈科入股哪一间公司,该公司股价就自然会波动,即使是传闻也会影响到股价。那么阁下又怎样选择合作伙伴的呢?
  李泽楷:我第一句想说的是,虽然‘盈科效应”的确使我很骄傲,但却不是“李察效应”,因为盈动跟以往的卫星电视分别很大,同事分开承担工作,全公司共有15至20个主要职员。有时候,你们看见一份公布说公司投资5皿万美元,看来不过是公司在不超过半小时里作出的决定,其实是经过很多同事长时间研究和专业判断得出来的。而我个人的决定,仅占15%左右。
  主持:我的问题是,“盈科效应’破利用作为市场另类工具。例如某公司说跟盈科洽议入股,导致股价急升,最后却说未有达成协议,甚至拒绝盈科入股,那么你怎样避免人家借用盈科的名气来影响股价,
  李泽楷:我们平均每天所收到的建议书是两份半,其中85%会于两周内回复拒绝。我们有一个班底,会用很快的方法拒绝。
  主持:假如“盈科效应”被利用,而没有涉及上市公司的话,你认为自己是否有责任第一时间澄清这些消息,
  李泽楷:据我了解,是公司要澄清自身传言。而在报章上刊登的消息,多数是我们主动致电证监会解释的。这并非出于市场需要,而是我们希望树立起一个典范,显示我们的透明度高。
  主持:虽然你能“点石成金”,但是也有不少人讥讽你是“收买佬”(收破烂的),有时会买下一些垃圾,那么你又如何解释’!
  李泽楷:如果我们与几间公司的营运模式相比,例如日本的软件银行,他们就是90叫的“收买优”。我承认,我们公司三分之一运作是‘收买佬”形式。在互联网里作“收买佬”是一项要花精神却又很有意义的事,事实上我们亦需要一些创新以至崭新的意念,放以“收买佬”运作的部门占了公司三分之一的比重。
  主持:你在接受美国CNN访问时,形容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是“谈婚论嫁”,而你又开出条件表示不会,若‘结婚”就要‘词义同种”,是不是这个意思?
  李泽楷:未必一定要‘同文同种”。要把一个传统媒体转型,除了要花精神和时间之外,还要消耗大量资金。
  主持:这次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会否引起你收购一些文字媒介的兴趣?
  李泽楷:暂时来说,包括美国在内的传统媒介转型比较困难,一点也不容易。
  主持:那么盈科会否收购一些媒介,尤其是传统媒介呢?
  李泽楷:是否大势所趋呢?我们认为今天的互联网不一定要收购传统媒介,因为要背的包袱很重。
  主持:你认为你父亲李嘉诚对你的成功有多少帮助?是你成功最大的因素吗?
  李泽楷:父亲对我的帮助有其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首先负面的是容易使外界产生混淆,事实上盈科今天的经营理念跟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并不一样。
  主持:可否说说李嘉诚对你创业有何帮助,是否给予你“第一桶金”?
  李泽楷:最初投资卫星电视用的数千万美元是得到父亲帮助,绝对不能抹煞。当时是1990年,卫星电视要筹集6(R至7000万美元,并非像现在那般容易。毫无疑问,今天有了充裕的资金,要创业较为容易。
  主持:话说当年你出售卫星电视,有人指默多克“阴沟里翻船”,栽在你这个小子手上,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李泽楷:其实这个庞大的机构,也有他们为数不少的人员去负责分析投资的,根本谈不上是哄骗,而是双方都同意这是合适的价钱。
  主持:你现在也要搞有线电视节目,假如当年不出售卫星电视,是否会更值钱?
  李泽楷:也可以这样说。过去六七年来科技不断进步,假如我们依然拥有卫星电视且把它慢慢转型,会是一项不错的投资。
  主持:你的“第一桶金”,就是出售卫视的30亿美元吗?
  李泽楷:应该是6700万美元,因为后来出售卫视的资金还包括了利润。
  主持:请问你曾否遭遇过挫折呢?
  李泽楷:挫折有很多。例如3年前,我们认为传统媒介不重要,3年前也正是互联网起飞的阶段。结果证明互联网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传统亦有其存在的价值。
  主持:那么你又有否试过投资失利?例如在日本新宿买入全球最昂贵的地皮。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