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

_3 钟兰兰(现代)
  12月10日,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入股盈动的消息在场流传,传闻指李家父子打算携手发展宽频网络。消息一传出,大量股民见风使舵,疯狂追捧盈动,令当时股价本来只在6港元左右徘徊的盈动劲升接近一成,最后以7.5港元报收。而盈动的市值,亦涨了54亿港元。捷报吹到当时正在东京出席分公司员工圣诞联欢会的李泽楷耳边,令他乐不可支。而且他还刚得到DHL及《南华早报》联颁的“商业成就奖”,可谓双喜临门。
  这只不过是开始。三天后,盈动的股价再急升至8.3港元,以691亿港元的市值超过老牌大股太古,首度跻身十大港股,随后几天一直成为成交金额最大的股票,领先其他质优的蓝筹股。盈动亦在此时接二连三宣布多项收购或合作计划,让公司的业务更上一层楼。
  12月23日,盈动及其主席李泽楷更是尽显锋芒。受到各种利好消息的刺激,23日开市仅两分钟,盈动的股票即被一扫而空,卖盘实时被吸纳,股价如离弦之箭,直冲云霄,创造了18.2港元的历史性高位。身在国外度假的李泽楷,马上越洋发出通告,否认与微软换股动盈动股价降温。但疯狂的股民哪能再错过这个千金难买的好机会,继续买入盈动。李泽楷此番言论似乎失去了昔日的效力,盈动仍然炙手可热。
  不但股价持续上升,香港联交所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交通堵塞”。有交易员指出,那天早上某段时间,市场内曾出现超过1000个买卖盈动股份的订单,因此股民需要排队轮候对盘,连交易员也应接不暇,甚至连电脑系统也忙得一度停顿下来。
  收市时,盈动的股价回稳,报15.6港元,升幅高达四成一,成交额更高达50亿港元,市值在一日之内急涨379亿港元,打破港股有史以来一只股票单日成交额的最高纪录。其后,李泽楷不断南征北讨为盈动造势,吸引资金源源不绝地流入。圣诞假期过后,盈动仍升势凌厉,在12月28日再升22q,报19.5港元,市值超过17to亿港元,成为全港第七大上市公司,直逼新鸿基地产。在1999年港股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盈动更是一枝独秀,成交额高达18.73亿港元,比当日所有蓝筹股(质优股)的历多亿成交总和还要多。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第三章 延续未了的梦
第三章 延续未了的梦
  盈动短时间内的惊人升幅,一定程度上与香港股民受到美国纳斯达克创业板指数不断创出新高的影响而疯狂追捧科技股不无关系,但要维持股价的增长,不能光靠炒作,盈动必须要有实质性的、高增长的盈利支持。
  盈动1999至2000年处于投资阶段,收益并不明显。据证券界估计,盈动2000年年度营业额,估计约仅3100万港元,到2001年有2.01亿港元,2002年为8.23亿港元。若以现今欧美投资界常用的币值对营业额比率(Price-Revenue RatiO)作为股价高或低的指针,显动未来三个年度的PRR分别为1800借、229信及68倍。
  李泽楷为盈动设计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将其主要业务分为三部分:第一是物业投资及发展项目“数码港”发展计划,第二是投资互联网的基金公司CWh(Cyberworks Ven-ttl。),第三,也是最重要一个,是与英特尔合作的PCC(Pa-cific Conve侣nce Co叮)omtion)亚洲互动资讯服务。按照李泽楷的意思,盈动要像美国CMGI一样,发展为一间Vopera一non,并购与营运并行。Voperation是Venture(企业)及Oper-ation(营运)的合写。盈动用CWV专责并购,而“数码港”及PCC宽频服务则是营运部分。盈动数码动力是盈动拓展集团属下的一间互联网公司,也是最重要的一间公司。除盈动外,盈动还继续活跃于新加坡的股票市场,投资当地的大型物业及公用电力等,市值共520亿港元。而规模较小市值只得四亿港元的盈动保险,就经营有别于信息科技的保险业务。电视为媒,宽频上网
  在商场竞争中,维护领先优势的策略可以有很多种,比如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曾经提出有三大维持领先优势的策略:价格策略顾客服务领先策略以及特定服务领先策略。
  三种策略的采取可以根据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特点来决定。比如价格领先策略,选用这种策略的公司必须要有极大的把握,确定自己能在价格定位上长期领先,以低价来提供给顾客同样品质的商品或服务,但这项策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实际上是一种压低成本然后与顾客分享的手段,这种压低成本主要依靠采用高新科技以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与物质资源成本来获得,它的局限性就是,成本不可能无止境地压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价格降低不下来了,所谓价格领先策略也就不攻自破,所以它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至于特定服务领先策略,是指专注于某一特定市场,服务于某一特定顾客群,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其他两种策略,专注于提供极佳的服务给某一特殊对象。波特认为,如果公司自信能够提供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好的服务,那么就可以选择此项策略。它的关键在于提供优质产品专业服务。这对于充满野心。希望把网上世界改造得更宽更广更深入的李泽楷来说,是较好的选择。
  李泽楷把这种策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一种企业文化。利用先进的技术,为顾客提供宽频上网服务,即PCC,就是他的特定服务领先策略。
  PCC是李泽楷10年前卫星电视梦想的延伸,李泽楷曾表示虽然出售卫视给他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如果当时没有那么做,又是另一番景象,可能在电视网络技术上,他会走得更快。因此,李泽楷想借助PCC了结自己那个未竟的电视梦。
  与卫视理念一样,李泽楷希望将西方已有的资讯带给亚洲区。早在1999年盈动就已经与英特尔签署协议,共同开发阿C亚洲互动资讯服务。由盈动与英特尔六四分成。其发展理念不仅要向亚太区53个国家。1.l记有线电视用户提供互动电视节目,而且希望透过电视发展宽频上网服务。盈动成立后,该项计划便注入盈动。盈动现在的策略,是在建立网站时,与大型有线电视台结盟,为对方提供宽频接线(broadhand connectiVity)服务,而电视台则为网站供应节目。
  PCC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因为据统计资料显示,大部分亚太地区国家经济发展较慢,电脑及移动电话的使用并不普及。亚洲区(不计日本在内)的网民数目只有约1200万户,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远低于欧美地区,相反有七成家庭拥有电视。以印度为例,全国目前只有1500万部电脑,而电视机则有6350万部;中国有7op多万有线电视用户,覆盖率比美国还高。所以,李泽楷决定以电视作为媒体上网,开发亚洲互联网市场,是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的。PCC计划以印度。中国。日本为重点攻克对象。
  按照李泽楷的构想,PCC先与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商合作,在有线电视用户的电视机上,加装一个由PCC与英特尔研制而成的机顶盒(set-top box),令用户将来可透过人造卫星及有线光纤宽频系统,在接收电视节目之余,同时又可宽频上网,进行各项电子商贸活动,包括网上购物、银行理财、买卖股票,以及公司之间的商业往来。
  硅谷著名科技专栏作家Dan Gillmor对李泽楷及其PCC项目的评价是:“他非常聪明,只会透露他想披露的事情。他确实是科技界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如果PCC成功,将会是互联网及电讯世界里最重要的实体。作为西方人,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作为富豪的次子,如何能做大今日的成就。”
  1999年12月,PCC终于就经营互联网生意踏出第一步,分别与英国电视体育制作及广播公司Trans WOrld Inter-national Ltd.及香港的软件方案商Netcel Ltd.合作,发展网站内容及“企业对企业”Busin,ss toB。。me。s)的电子商贸业务,盈动在两个项目的初期投资额逾300万美元。
  接着,在2000年3月2日,盈动与联想结成技术联盟,联想将设计和制造新一代内置调制解调器的个人电脑,并在电脑上领先安装应用服务软件,使用户能够高速连接互联网。NOW正是盈动在2000年分阶段推出的首项真正综合互动数码视像及互联网的服务。协议中,这种新款电脑将以双方联合品牌命名。此外,盈动和联想还将合作发展专门针对国内用户而设的互联网内容及定颁互联网服务。
  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表示,宽频网络服务。产品及内容在国内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潜力,联想集团将其作为业务重点之一。李泽楷也说,这项协议使两家科技领先公司亲密合作,凭借双方的优势,可为国内提供最优质的电脑。机顶盒和宽频服务。
  盈动与联想的合作配合了PCC的发展,增强了盈动实质性的业务能力。
  至2000年1月,PCC已与28间亚洲有线网络商签订协议,并不断向外购买节目和与更多的有线网络商签约,预计PCC将于2001年正式投入服务。PCC的目标不仅仅是收取广告费及与有线网络商摊分用户月费,其最终目标是要抢先成为亚太区第一个提供电视上网的服务商,主宰亚洲的互联网市场。风险投资基金
  除PCC外,盈动的另一重头戏是投资互联网业务的CWV。CWV是一群专门负责到处寻宝,入股或收购有潜质的互联网公司的队伍。自盈动上市以来,CWV大大小小共入股了17间互联网公司,投资约6.08亿美元(约合港币47.4亿元)。这些公司如成功分拆上市,或CW’V将升值的上市公司股份出售,均会为盈动带来盈利。而且,这些公司也可以为盈动带来非常可贵的技术保证和服务更新能力。所以说,风险投资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快速成长的实现规模化的手段。
  在入股互联网公司时,盈动吸取了当年孙正义的日本软件银行投资雅虎(Yahoo!)的成功经验,领悟到“分散投资”是致胜的法宝。因此,盈动的风险投资不仅包括香港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如东方魅力.时富等,而且它还与CMGI。outblaze。SOftNet等外国龙头大公司达成互换股份或合作的计划。
  以CMGI为例,盈动于1999年9月与CMGI互换股份,发行市值3.5亿美元的盈动新股,换回3.4%的CMGI股份。3个月后,CMGI的股价升了三倍多,盈动所得的CMGI股份市值也就升至12亿美元。而且与这些大型跨国集团合作,进一步提高了盈动的声望,加上“滚雪球效应”,盈动的财力与日俱增。很多区内的互联网公司,从印度到中国大陆,以至南半球的澳洲,都纷纷向盈动招手。在选择投资机会方面,盈动可谓占尽天时地利。
  也许盈动在所有的风险投资项目中有50%完全失败。40%打平,只有10%盈利,但就是这10%完全可以弥补50%失败的损失,并能再大赚一笔。事实上CWV最终目的是发掘到一间或几间像雅虎这样的有巨大潜力的互联网公司,有朝一日可以出售股份获利。李泽楷认为,上市是其中一个目标,另一个目标就是被收购。即使像盈动这样具有一流的机制和企业文化的公司,也要以收购行为,达到顺利地走向规模化道路的目的。风险投资为盈动开辟了新的世界。
  Outblaze的创办人肖逸称赞李泽楷说:“他非常聪明友善,但(谈生意时)却是一个好辣的谈判对手。虽然他不算工程师,但他对互联网有很深的认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很出色的商人,懂得何时及如何推销(产品),达到最好的成绩。”李泽楷口口声声说要盈动超越孙正义的软件银行,成为全亚洲第一大互联网公司。那么孙正义到底是何许人也?
  一比高下
  孙正义是网络世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有“日本盖茨”之称。他因为投资雅虎而声名大噪。整个投资过程充满传奇色彩,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1995年,当孙正义找上雅虎的时候,雅虎的股价还没有开始飙升。雅虎的执行官库格回想当时的情景还觉得很有意思。当时雅虎和软件银行的人坐下来吃了一顿比萨晚餐,两个小时就达成了一笔价值超过1.01亿美元的投资协议。
  1995至1996年,虽然许多投资家都看到网络的灿烂前景,但是投资却极其谨慎,全世界那么多投资家里,只有孙正义愿意拿出1亿美元投资在单一个网络公司身上,其他的创业投资公司都只以20(万美元作为投资的上限。对于当时只有55名员工的雅虎,孙正义仅商讨了几个小时,竟二话木说就丢下1.01亿美元,人们都认为他疯了。不想当年的一番豪赌,竟令今天的他富甲一方,成为唯一可以威胁盖茨世界首富地位的人。孙正义向推虎两次加起来3.的亿美元的投资,在短短不到3年内就暴涨到90亿美元。可以说,孙正义是20世纪末网络股票狂熟的最大收益者。现在,他的公司——软件银行及4个创业基金拥有约70家互联网公司的股份,市值大约合7000亿港元。
  可见,李泽楷要赶超孙正义谈何容易,但要取代他的亚洲老大的地位也不是白日做梦,因为对世纪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所以,没有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而且李泽楷还有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这个世界不会亏待有才能的年轻人。
  踏进2000年的1月初,盈动顺利跟亚洲第二大的日本光通信联姻,携手收购金力国际,随后改名为光通信亚洲,专门投资亚太区互联网业务。光通信及盈动都是亚洲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当被问及它们互相间是否存在竞争时,李泽楷回应说,互联网是无边际的世界,发展空间及市场都很大,对于对手,盈动会采用结盟形式,而不是竞争形式,这对双方都有利。
  虽然盈动只是持股两成的小股东,但光通信与盈动的结盟决非只此一招。不久,位列世界富豪榜第五位的日本光通信主席重田康光正式宣布,光通信将会在‘数码港”“落脚”,建立发展亚洲及中国市场的总部,并以盈动为合作伙伴,积极参与“数码港”项目的发展。能够招来亚太区互联网其中一艘重要旗舰的合作,已为盈动超越亚洲最大庙值7000多亿港元的日本软件银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李泽楷不愧为一位出色的魔术师,将盈动幻变得出神入化。不仅CMGI、光通信,不少看好亚洲区互联网业务前景的外资基金,都不断向盈动招手,让盈动加入成为它们投资组合中的一分子,这种千金难买的国际信誉促使盈动的股价继续攀高。另一方面,强劲的股价也令盈动轻易取得充裕的资金,盈动再利用这些资金到处融资收购互联网公司,反过来又刺激股价上扬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盈动的投资循环。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第四章 成功之道风险投资,增强财力
第四章 成功之道风险投资,增强财力
  风险投资互联网公司是显动赚大钱的捷径,在格林斯潘与人合著的《市场指南,规划与兼并》一书中我夫可以发现盈动成功的轨迹。
  在进行大收购之前,格林斯潘认为,评价一个公司是否具备展开收购的实力,与这个公司的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
  的确,领导者的每一项决策都将关系到公司的命运,他们的收购是否能够成功,是否能够有效地给公司带来至少预期以内的利益,决定了公司的生死存亡。公司的领导者在公司员工和客户中的地位,受人尊敬和拥护的程定,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领导者得到全体员工的信任,同心协力,这样的公司才能发动收购行动。
  李泽楷是盈动的灵魂,他不但将自己包装成科技精英,还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合作项目建立起国际知名度,得到公司员工和股民们的信任。
  其实盈动的股价也并非只升不跌,在2000年4月初,港股受到美国纳斯达克创业板指数大幅下跌影响,以盈动为龙头的香港科技股也遭受压力,影响恒生指数在连续多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超过1000点。有分析家认为,这是科技股泡沫引发的一次小型股灾。
  然而,盈动的股票非但没有出现股灾中应该出现的恐慌性抛售,不少小股民反而乘机吸纳盈动的股票。一位接受采访的小股民面对电视镜头自信地说:“我们相信李泽楷!”
  可见,李泽楷三个字的金漆招牌对盈动的影响何其重要,甚至可以说,盈动的存在是建立在李泽楷个人信誉的基础之上的。
  此外,一个高效的管理机制,一种良好。积极奋发的企业文化,是盈动展开大收购成功的保证。如果公司内部人心混乱,管理者又各怀私心,员工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就会受到压抑,这样的企业环境,任何一个决策都将引起不满,别说管理好收购过来的其他公司,甚至自己公司也还需要有能力的人来管理。
  李泽楷对企业管理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他深诣,对一个大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来说,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他力求营造一个公平、积极的企业环境,坚持盈动的员工在各负其责、各施其职的前提下都有一个良性的平等关系,甚至是公司的一个实习生,只要他有好点子,都能得到上至李泽楷本人的重视。也正是这种既轻松又充满创造精神的企业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为盈动效力。
  如果公司的领导者受人尊敬和信任,在员工中地位很高,又有一个高效率。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管理机制,那么员工的团队精神也就有了。盈动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成功展开一系列的大动作,与盈动员工对公司的自信,他们对公司的长中短期目标的理解,对公司决策的执行度,以及员工间相互合作无间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确实,盈动的软件环境,尤其是管理方面都是领先于同业的。而李泽楷在注重树立个人形象的同时,也非常注意经营企业自身的形象。他认为,一间成功的公司还应具备相当的硬件环境。
  盈动的写字楼位于香港最昂贵的商业地段,但盈动的办公环境却相当宽敞,尤其是公司的休息室更布置得温馨舒适,让员工很有归属感。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设备、公司的形象在客户的心中赢得极佳的口碑。
  公司具有了收购的实力,硬件又能够保证收购的成功,那么在收购某个公司之前,应该进行仔细的和有倾向性的调查,以保证收购的成功率。
  收购行为一般都是为了加强科技力量,或者开发新产品,再或者就是为了进入新的销售市场或新的流通渠道,那么判断一家公司是否适宜于收购,也就应该从这些方面来考查,除此之外,以下的情况还是必须注意的:
  首先,必须调查该公司的财务及资金投向情况。财务是否清楚,是盈是亏,资金主要投向营销、广告。技术创新,还是投向后勤管理,或者其他不必要的地方,投资的回报率等也可以用来作为参考。在这方面,李泽楷有盈动的“财技高手”袁天凡帮忙。
  其次,还要调查该公司的经营效率。比如为顾客服务的质量的好坏,顾客满意程度,运作流程是否畅通。快捷,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状态如何,以及该公司的近期远期计划。
  此外,企业文化也应是调查的一个重点。如果是企业文化完全不同的两家公司合并到一块,必然会存在沟通和决策传达的障碍。盈动对于这一项是尤为重视的。李泽楷认为,盈动收购的或者进行投资的公司,其企业文化必须与盈动一致或相似,他们都应该是对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员工素质高、有创意才能的公司,这样才有增值的潜力。
  而一个公司的品牌形象,以及与其他同行及合作伙伴的关系,也都不能忽视。一个品牌突出有着良好合作伙伴的公司,往往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同样,一个品牌差与合作者关系恶劣的公司,对于收购的前景,会带来不利影响。格林斯潘表示,考察一个企业是否可以作为收购对象,还要看它是否以顾客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也就是说,这个公司的员工必须在整体上表现出为顾客服务的热情。
  盈动的几次收购都在事先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创新热情,成功动力
  盈动要站在高科技的最前沿,称霸亚洲,就必须维持创新的热情。历史永远没有停止,市场竞争、商业发展也同样不会停止,只有持续创新才能确保不败。许多深有体会的商家都把持续创新比作患了幻想症,商家必须不断地回头注意紧追不舍的对手,总是神经质地觉得有人已经逼近了自己,任何时候都可能向自己开枪。网景公司的总裁吉姆·克拉克也有同样的感受,英特尔的董事长格鲁夫曾经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可见持续创新的必要,那么盈动是如何持续地创新,又是如何培养创新热情的呢?
  1.在别人之前想到。李泽楷勤于思考公司的发展前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事,他都较早地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其实,若等时机成熟时,别人也就可能想得到了。所以最重要的,是在别人之前想到,这样才可以先人一步。如数码港计划,八大地产商在指责李泽楷与港府私相授受的同时,有没有想到为什么自己不早点有这样绝妙的构思呢?PCC副总裁Malcolm Casselles说:“(李泽楷)对人要求很高,脑转得好快,即使他没有告诉你,也希望你能同时明白他在想什么。他有极强的洞察力,能带领我们向前走。”
  2.积极学习,收集市场信息。美国的一些大公司,比如可口可乐、西尔斯百货。Bellsouth 公司都有自己专门的学习主管,直接对总裁负责,他们的职责就是学习其他公司的长处,研究其动态,以及收集市场资料,了解世界的一举一动。李泽楷也不例外,他经常向别的公司借鉴,学习别人的长处,还通过阅读大量的报纸,了解市场最新动态。在学习中迸发出灵感,这灵感,就是他创新的契机。
  3.执行。所有的构想、创新,最终还是要回到执行上来,否则再好的构想也是空想,只有将构想化为行动,并创造出成绩来,才可以收到实效,也才能证明自己的创新能力,从“数码港”就可看出李泽楷将构想付之实施是何等的迅速,因为一拖延就可能丧失掉最好的战机。
  4.持续创新。正如亚马逊的总裁贝索斯所说,没有一项科技能够保持永久的领先地位,同样也没有一项创新可以使你保持永久的优势。从根本上来讲,人类也总是喜欢新奇的东西,只有新,才能吸引人,持续创新不仅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基本需要。因此,盈动非常重视不断的革新,致力于不断提高其系统的技术水平。
  新无定旨,但又并非所有的公司都具有创新的能力,所有的公司都能保持创新的热情,关键还是在于公司的精神面貌,即人的所谓气质。盈动的优势就在于它永不衰竭的朝气,这种朝气会产生出创新的热情。当然这种朝气是可以培养的。多学习、多用心。多观察,就能创出新的构想来。在网络领域,必须要有不要命的勇气和速度,绝不眨眼地在这条路上横冲直撞。如果只知道随人之尾而行,不切实际地创新,就会一事无成。李泽楷对此有深深的体会。
  上下一心创辉煌
  盈动的成功不仅来自李泽楷一人,还来自于员工共同的热情与努力,团队的精神在盈动尤为重要。盈动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员工们在里面很自由也很友好地工作着。大家一起努力工作,享受乐趣,一起创造历史。李泽楷也经常和员工开玩笑,营造互相沟通的氛围。在营造一个融洽、高效率的员工团队,将精英们进行最佳组合方面,盈动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作后盾。
  首先,盈动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精神。盈动要成为“全亚洲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这一点必须让每一个员工都了解。都理解,然后认同。当员工明白了公司的决策、短中长期目标之后,会很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会重视自己对公司的重要性,也就会更愿意勤奋不懈地实现计划,执行决策,也会更团结地为公司创造利益。
  其次,盈动让员工分担责任。团队工作就要分担责任,不只是分配工作,还要让大家共同参与决策过程,支持决策的计划,了解自己担任的角色,与队友们互相支持、呼应。分担责任,同样也能让每位员工发挥特长,员工之间也可以互相建立起信任。
  再次,盈动让员工知道自己的贡献。如果告诉某位员工说,盈动的成功与他的贡献有很大关系,这位员工自然就会感到极大的光荣,工作起来也会更有干劲。在公司里树立典型,将能干又努力的员擢升到最合适的位置上,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盈动也不忽略普通员工,让他们与主管一起讨论问题,处理问题,让人人都感觉到盈动属于每一个人。员工与公司主席平等地一起工作,这种感觉比金钱更有凝聚力。
  还有,就是要互相沟通。李泽楷注意与员工的情感交流,让他们对公司产生归属感。每年圣诞节,他都会亲自决定送什么礼物给员工。1999年他挑了一个背包。一个保温杯、一支笔。一只Timex手表以及一个盈动“滑鼠垫”。另外,他还会飞往六个地区的分公司,出席他们的圣诞联欢会,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他还常与员工一起开玩笑,讲幽默笑话。这对于缓解员工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疲倦与压力,很有好处。
  另一方面,李泽楷对员工也很慷慨。他采用员工股权制,盈动上市初期,便将3%新股给盈动集团所有员工认购,而且无论员工认购多少股份,都只须缴付1元的象征性费用。这种做法延续了硅谷的有福同享的公司文化。
  员工股权体系是硅谷人能够以网络速度工作的原动力,这种体系在硅谷是无处不在的。李泽楷将员工股权制引入公司,员工当然心甘情愿为公司赴汤蹈火。
  难怪他的员工不论上下,个个都倾尽全力,以公司为傲,合成一队强大的精兵,为他在2000年的版图争夺战中,再一次写下了辉煌的战绩。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不断的扩展,盈动集团至2000年初已是一个员工超过lop人的机构。作为总舵主的李泽楷,再不能像以往般凡事亲力亲为,他要下放权力,只抓重点,将业务的执行交给他聘用的人才去办。由此,李泽楷便可利用更多时间,把工作放在构思发展的概念上,而少于sic万美元的交易,他也不用多于半小时来作决定。
  现在他每天上班前,例必收看NBC的财经新闻;上班后首先看报纸(主要是《金融时报》)及有关盈动的剪报;然后与集团公关胡雪姬联络,看看有无紧急事务需要处理,之后与盈动董事总经理艾维朗及CWV的同事商议事项。他在公司内做得最多的,是到处不停踱步,思考集团未来路向。每当有什么灵感时,便从衣袋取出记事簿将意念记下。"我现在已将很多权力下放,完全不hands On(插手),有时还会故意不回公司,出海吹风,要他们自己拿主意。”李泽楷说。
  盈动猛将榜
  一个成功的公司总裁最杰出的特质就是不仅要优先招聘人才,还要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其最高的水平。曾在硅谷“混”过一段日子的李泽楷,除了有过人的投资眼界,懂得拉拢多间知名科技公司合作以加强本身知名度外,亦深明用人唯才的道理,不仅网罗了不少科技及财经界人才,还知人善用,特别聘请“六大天王’作为主要智囊,与他一起为建立全亚洲最大的互联网王国而奋斗。
  袁天凡
  首先不能不提的,是盈动副主席。给行内人冠以“财技高手”美名的袁大凡。他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经济系,1977年已成为投资银行家,1988年出任香港联交所首任行政总裁,对香港证券市场了如指掌,直至1991年离任后,曾多次掌管与长实有关的公司,包括长实曾入股的锦兴磁讯等,也试过创业成立海花集团,财技无可置疑。与海裕大股东蔡世亮不欢而散后,这位打工皇帝曾蛰伏了好一段时间,后受到李泽楷的慧眼赏识,在1996年7月正式加盟盈动拓展集团,担任李泽楷的副手,专掌盈动的融资及负责替公司“护航”。
  艾维朗
  艾维朗是盈动董事总经理,在香港电信界颇负盛名。他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大学机电工程系毕业,早年参与澳洲电信市场开放的计划。1”3年,他受聘于香港政府,出任电讯管理局局长,香港电信市场能打破垄断局面,他立了不少汗马功劳。任内地引入新固网商及PCS经营商等竞争机制。在资讯科技及广播局成立初期,他出任特别政策顾问。1997年香港回归,高官本地化,他才离职。正因为他对香港电信条例及行业发展趋势相当熟悉,又在亚太区电讯业内甚有名望,瞬即被盈动招揽,负责盈动与英特尔合资的互动数码服务项目,帮助盈动拓展高科技领域。
  长清华
  现为PCC行政总裁、专责向投资界推广盈动业务的伍清华,是发展PCC的另一名大旗手。他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系,曾任香港电讯董事总经理,未跳槽到盈动之前是数码通行政总裁,“得意之作”是协助新鸿基地产分拆数码通上市,令数码通得以跻身恒指成份股。他是电讯业内实战经验丰富的“老油条”,也历任多届香港通讯业协会会长,在业内的江湖地位甚高。
  钟楚义
  盈动的另一位董事是“六六天王’冲年纪最轻的钟楚义。他在1988年加盟渣打银行企业财务部,1990年及1992年分别出任奔达国际董事兼总经理及加入中策,后来转投盈动怀抱,负责直接投资业务。他是盈动的“猎人”,为盈动物色各地有潜质的互联网公司入股。
  杜波德
  杜波德在1997年8月加盟盈动旗下新加坡上市旗舰盈动亚洲拓展,出任行政总裁。之前,他是和黄地产董事总经理。据盈动集团发言人透露,杜彼德过往只在和记黄埔及盈动任职,对李氏父子可谓忠心耿耿,而且他在地产方面具多年经验,会主力帮助盈动投资地产。年轻时的他曾在香港大学读书,主修房屋管理。
  梁伯韬
  粱伯韬不单是李泽谐麾下爱将,更与袁天凡是“最佳拍档”,得信佳这个收购案就是由他和袁天凡一起策划的。梁伯韬曾在BNP百富勤工作,而BNP百富勤与盈动合作策划收购得信佳,并在以后盈动收购香港电讯过程中大力协助,相信与梁伯韬的努力不无关系。
  李泽楷除了有六大天王作为旗手,还吸纳了不少科技人才,如PCC副总裁Malcolm Casselles,先后取得麻省理工及斯坦福大学的电脑学位。曾为美国朗讯科技、日本NTT及苹果电脑工作,并创办了NetNoir.corn,成为最受黑人欢迎的网站。他甘愿搁置美国的事业来港,完全是因为PCC在亚洲的规模庞大。而只有26岁的Cybethe汰sWnmf6副总裁陈增欣,自新加坡来港后,便以盈动为家,经常在写字楼内工作至深夜,有时干脆睡在公司。主管PCC的MichaelJohnson,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及视像艺术学院,是卫视的开国元老,自1990年由和记电讯跳槽帮李泽楷搞卫视至今,是电讯及电视制作方面的鬼才。短短1年,盈动成长到今天这样的"根深叶茂”,人才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第五章 盈动是泡沫吗?
第五章 盈动是泡沫吗?
  虽然盈动的股价刷新了香港股坛的两个第一,但据美资高盛证券当时的研究报告,利用综合营业额预测、贴现现金流量及网络客户估值三项股票价值评估方法(以未来5年营业表现作准),盈动的合理价值(fair value)只是每股9港元,当中PCC占7.5港元。CWV 占1港元,“数码港”占其余0.5港元。而实际上,盈动的股价达到每股20港元,市值超过1700亿港元,比起它应有的股价高出十几元,许多人不禁要问:‘盈动是否存在泡沫?不仅盈动,事实上,现在,许多科技股都存在这个疑问,要分析它们,就要对整个网络经济作宏观分析。
  泡沫经济
  什么是泡沫经济?衡量一种经济是否是泡沫经济的标准是什么?网络经济究竟是不是泡沫经济?或者说有没有“泡沫”和“虚火”的成分?目前围绕这些话题进行的争论颇为激烈。许多经济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
  1999年,世界经济的前景在人们眼中显得异常不明朗,这并不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历史趋势真的不明朗了,而是因为原来的规则已经不起作用,而新的规则正在形成之中,全球胜经济结构转折期特有的矛盾交错,又适逢世纪之交,更使人们感到未来世界和经济发展的扑朔迷离,于是一些经济学家终于忍不住提出了质疑:今天炒得沸沸扬扬的科技和网络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泡沫经济吗?
  那么什么是泡沫经济?
  关于‘泡沫经济”的定义,经济学家几种常见的解释是:
  ——泡沫经济是投机者出于高功利预期并形成社会群体热潮所产生的其价格与利益超常规上涨的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
  ——高速发展带来更高的价值期望,产生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随着经济过热而产生的,也是一种合乎规律的必然现象。
  ——泡沫经济不是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创造出来的,泡沫经济只能产生于经济繁荣大发展时期,没有相应的经济发展作基础,休想有‘泡沫”出现。也就是说,泡沫经济的出现是整个社会对繁荣充满信心的表现。
  从上述几种解释可以看出,泡沫经济是一个专门术语,它有特殊的内涵,是高速度。高消费带来的高价值而产生的违反价值规律。超常规的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一般发生在经济繁荣的大发展时期,经济大失控人混乱的年代。
  众所周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实物经济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最高准则。也就是说,尽管货币、资本、金融工具在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仍然是实物经济,实物经济包括物质性经济和服务性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应当很大,当泡沫资本从实物经济中吸取大量的财富,超常规地掠夺榨干实物经济的实际价值,导致实物经济无法支撑整个经济的实行,或者人们发现从“实物”到“纸上利润”之间的转化过程太长、差距太大,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投资恐慌和金融体系崩溃就有可能随时发生。结论是,判断债务、股市、期货及其衍生金融是否成为泡沫资本的标准,首先要判断物质性经济服务性经济等实物经济是否实现了真正的良性增长,是否真正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就是说,网络经济是否是泡沫经济,要看网络经济的增长是否有实物经济支持,是否真正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网络时代到来
  今天,推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概念股持续倍增的内在动力,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之所导致的生产与服务成本的下降和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关于互联网络的爆炸性增长,1998年4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表的研究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中作出了现实的描述。
  ——全世界使用互联网络的人,1996年尚不足4000万,到1997年底,超过了1亿。一年多的时间中翻了一番。
  —1996年12月时,大约有62.7万个互联网络域名被登记注册。到1997年底,被注册的域名数量翻了一番,达到150万个。
  ——目前互联网络的通信量每ito天增长一倍,互联网上的交易量每100天增长一倍。
  ——1998年,互联网至少有3.2亿个网页,到1999年底达到30多亿个网页,增长近10倍。
  ——1997年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为250亿美元,预计2002年将超过3000亿美元。
  互联网这种近乎疯狂的增长震惊了世界,以至于许多专家断言人类新的文明时代已经到来。尽管还不能够像半导体技术一样,大致估计出互联网络的倍增极限和倍增周期,但是,无论是工业、流通业、金融业还是媒体传播业,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事业机为,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这场围绕半导体和互联网络的出现所发生的变革。第三次浪潮掀起的信息化革命,有力地支撑了网络经济的高速增长。
  对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是否会以现有的增长势头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网络经济是否会实现持续增长,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作出了精确的分析和预测:历年以后,半导体和光通信的应用最终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达到高峰期,人类真正进入信息化社会。
  从现在起到2012年,集成电路将还有6代技术和产品,最后达到0.1微米技术水平,并可在一个芯片上集成l%多亿个元器件。波分复用技术(DWDM)和包交换技术(IP)的成熟并广泛地投入商用,将使通信网的建设和经营成本成百上千倍地下降。在这个技术水平下,全球形成1万亿美元/年的集成电路市场,支撑6至8万亿美元/年的电子工业市场,进而支撑1万亿美元/年的信息服务市场。传统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下降,信息技术产业压倒一切传统工业,成为21世纪经济的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和就业的主要机会来源于信息技术产业,全球经济一体化,将进入高增长。低通胀房就业的时代。
  据美国商务都估计,1996年和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价格下降使整个经济的价格指数整整下降了1个百分点。因此,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要比名义贡献指标所表现出来的还要大得多。
  据估计,近几年来,实际经济增长中信息技术产业的贡献平均超过了25%。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给一些传统产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这些传统产业的效率倍增。这表明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正因为信息技术和产业的持续性影响和作用,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和生产率各个方面考察,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都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1996年至1997年,美国经济的实际增长为3.8%,新增就业岗位300万个,通货膨胀维持在2.3%的低水平上,经济部门的生产率增长了1.9%。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和犯罪率是24年来最低的,通货膨胀率是30年来最低,政府的福利性开支是27年来最低,30年来第一次实现了预算的收支平衡。
  从美国商务部的研究报告和贝尔实验室对未来产业的预测分析,不难看出,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进行由传统工业经济向现代信息经济、由物质性经济向服务性经济的转型。与此相对应的是,资本与财富由工业资本家向信息资本家进行转移。传统产业的每况愈下与网络经济的兴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传统产业货币和财富的减少,正是网络经济货币和财富的增加。这意味着网络经济特别是互联网概念股,已经持续获得了实物经济的支持。因此,从世界经济的长期和总体发展趋势来看,网络经济的强势增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当然,这并不排除一些互联网企业以及网络经济增长进程中出现的个别“泡沫”和‘虚火”成分。
  信息资产膨胀
  对于网络经济特别是互联网概念股是否有泡沫成分,从传统的工业货币价值观看,收入是抬物质资产的实际收益,而股票价格应是前者的名义形式。从信息价值观看,股票价格虽然是一种名义形式,但它代表的不是“物质资产”,而是“物质资产十信息资产”。信息资产包括品牌。预期市场占有率。用户信息与规模。未来市场需求控制等无形资产。事实上,后者更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过渡的进程中,网络经济的新规则是:财富货币转移方向,将是在信息资产支配物质资产中形成的名义价格对传统财务收入保持较高比率的地方。
  利用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互联网股票会在增长过程中几倍地超过其他财务收入。在互联网股票价格中,不仅包含了工业财会标准衡量的物质资产的作用,更包含着信息资产的贡献。显然,这里的财务收入,只是一个工业价值的概念,是工业性质的财富,它并不能对应整个财富。人们看好盈动的股票,不光是看好它的工业市场能力,更是在肯定它的信息市场能力,“数码港”。PCC。CWV都是这种能力的反映。许多人都不能确知靠信息概念到底怎么能实现财富的转移,盈动的案例提供了证据。
  另外,通过巴菲特与盖茨这两个代表工业经济与网络经济的人物也可以证实这一结论。巴菲特先生是世界股票大王,但是声称从不关心股票的盖茨凭微软股票,轻松摘走巴菲特多年世界首富的桂冠,令一生兢兢业业研究股票的巴菲特黯然失色。可以认为,巴菲特和盖茨实际上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正在转型之中的两种经济规则,盖茨代表互联网高科技股,遵循信息法则。今天,互联网公司股票搅乱了整个华尔街的传统秩序,也就是说信息法则正在取代货币法则。结果,经过100多年工业社会财富积累的工业资本家,正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财富转移给信息社会的新宠儿们。
  工业资本家惊恐这个无法控制的财富转移进程,而人们对于财富转移背后新规则的认识也尚未取得一致意见。1998年7月12日的《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低估互联网宠儿》的文章,认为当前的互联网股票狂涨现象是“泡沫网络”。文中强调,股票价格建立在收入基础上,股票产生向股东的现金流,或者是马上作为股息,或者是在利润被再投资于公司时最终作为资本增值,因此,离开利润,股票是难以确定价格的。作者认为,买一家受欢迎的互联网公司股票就是简单地猜谜或打赌。
  对于盈动等网络股高于财务收入的部分,传统经济学家认为这是“虚火上升”,有泡沫经济成分,这部分价值不应归于他们,而且早晚要掉下来;而新经济的观点则认为,盈动等网络股高于财务收入的部分,是信息价值创造的收入,这部分价值应稳定地归于他们,而且还会越来越大。这正是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根本分歧与分水岭。当新经济取代旧经济时,传统观点总认为新经济只是在分配旧经济的财富,而不是在创造新的财富。事实上,对于网络经济是否是泡沫经济的争论,是对信息技术产业是否将实质性地改变世界经济结构的争论,是对人类社会是否将从工业文明进人信息文明,从而对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进行变革和重组的争论。
  网络经济是浪潮本身还是浪潮中浮出的泡沫,答案已经不言自明。在走向未来的信息化变革中,网络经济的新法则正在接受检验。历史将证明,互联网股市上发生的财富转移,从短期看不排除“虚火”和‘泡沫”的成分,但从长期的发展过程看,由于信息资产日益加深对货币资产的支配,信息资产将按照自己的逻辑,形成自己的市场,创造自己的财富,货币资本将无可避免地交出自己的财富。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因此,盈动现在的股价是有它的信息市场能力作为支撑的。不过,由于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34岁的李泽楷,当不断为集团开发新业务时,能否与六大天王全面地管理好盈动?此外,一旦人们对新经济的认识越来越透彻,对待科技股的态度趋于理智和冷静,导致科技股出现调整,盈动以至李泽楷均将遇到重大考验,面对从商以来的新挑战,他又能否成功跨越,这些都有待时间去证明。正如格林斯潘所说:“历史会作出定断。”
  李泽楷对高科技行业的见解是:‘高科技是个高风险和涉及大投资的领域,高科技公司需要不断寻求进步,发展新项目,适应资讯时代的转变,才能在市场上立足。”他的话语不难让人感受到他面对未来挑战的信心。他正用一个个行动将理想付诸实现。
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第五篇 购电讯再创神话
第五篇 购电讯再创神话
  争拗了一个月的香港电讯收购战尘埃落定。盈动与英国的大东电信局达成协议,盈动以现金力。股票方式,收购大东所有的54%香港电讯股票,涉及金额约359亿美元,从此结束了这场亚洲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活动。
第一章 烽烟又起
  2000年2月,香港和新加坡发生了一场世纪大战,香港盈动的主席李泽楷和新加坡电信主席李显扬为争夺香港电讯的控制权,展开了一场激战。整场收购战史无前例盛况空前,令李泽楷再创高峰。
  盈动与新加坡电信两虎对峙,令香港电讯并购战烽烟四起,扣人心弦。持续一个多月的战事既激烈又精彩,各路英雄备种关系都被卷入其中,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鹿死谁手。2000年2月29日是闰日,闰日四年才碰到一回。这一天香港电讯的母公司大东电报局正式表示,愿意转让香港电讯的控制权给李泽楷掌握的盈科数码动力,整个收购过程涉及金额359亿美元。小鱼吞大鱼,盈动收购香港电讯的消息一经传出,引来了巨大的轰动。
  香港电讯近来每年都有超过100亿港元的收入;而李泽楷的盈动1999年才成立,当时还没有实实在在地挣到钱——1999年中期报表显示,盈动亏损了3970万港元,这场以弱并强的收购战注定要被写进MBA教程。
  以收购期间的股票价格计算,盈动与香港电讯的市值之和达6000亿港元,这个数字仅次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电信和汇丰银行,名列第三。而李泽楷的身家也随着并购水涨船高,直逼其父李嘉诚。
  事实上,香港人已经不满足于拿李泽楷和他老爸比,在他们看来,李泽楷的身家超过李嘉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他们更愿意拿他跟世界首富盖茨比,认为李泽楷的身家虽然不及盖茨,但他致富的速度却远远超过了盖茨:微软的股价在2000年2月以前的26个月里劲升了16倍,平均1个月升0.6倍;而盈动的股价在盈动借壳上市以来的9个月里上涨了50多倍。
  在并购香港电讯之后,盈动的实力大大地增强,成为亚洲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已指日可待。你方唱罢我登场
  大东:走为上策
  香港电讯的大股东是英资公司大东电报局,大东是一家跨国公司,其员工超过4万人,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业务,它持有香港电讯54%的股票。
  香港电讯是大东旗下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它的业务包括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国际电话。卫星通讯。互联网接入服务以及电讯成套系统等。从财务报表来看,香港电讯的币值2000亿港元左右,盈利相当稳定健康,每股净资产为3.18港元,这几年每股盈利始终保持在亚港元左右。
  在外人看来,香港电讯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鸡,大东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呢?这还得用资本市场的语言来说明。在资本市场里,“想象力”似乎是比现实的盈利更重要的东西,香港电讯现实的盈利能力固然不差,但是它给资本市场所提供的“想象力”已经很有限了。事实上,香港电讯的股价长期徘徊在20港元左右,也就是说,它的市盈率(所谓市盈率就是股价与年盈利之比)长期是20信上下。
  在以前,香港电讯在香港的地位相当于国内的中国电信,享受独家经营权。这是能为资本市场提供“想象力”的东西,而今,这个权利已经被香港政府用赎买的方法给剥夺了。现在,香港地区有电信经营牌照的公司达9家之多,虽然香港电讯还是不可动摇的龙头老大,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竞争的压力,这样,它在资本市场的魅力就要大打折扣。
  更要命的是,香港毕竟只是个拥有有数百万人口的弹丸之地,电信市场的发展潜力很有限。而发展国内的业务是一个能看得见的增长点。在这方面,香港电讯也做了不少努力:它先后给在香港上市的中信泰富和中国电信让出股份——中国电信持有香港电讯10%左右的股份,是其第二大股东,以期换来他们的帮助,打开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大门。但中国电信管理部门的强硬态度没有给香港电讯一个好的结果。没有了独家经营权,没有了继续发展的空间,香港电讯就失去了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再加上大东毕竟是一家英国公司,在1997年之后,继续呆在香港的理由也不太多了。1999年7月,大东高层换上了一个新的班子,考虑到经济的。政治的因素,新班子决定兵退香港,集中力量在欧洲搞更受资本市场欢迎的互联网。
  盈动:赚钱最实际
  李泽楷曾表示,香港电讯的现有人才。宽频技术及移动电话业务是吸引他并购香港电讯的原因,这个说法应该不会是言不由衷,但是,它恐怕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香港电讯毕竟缺少市场想象力层不然大东也不会撤了。
  李泽楷为什么花大价钱和别人抢购香港电讯,这要从盈动的发家过程去分析。在收购香港电讯前,盈动尚无业绩,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盈动当前每股净资产也不超过0.7港元。“数码港”本身没有多少油水,而且该项目的效益得等到数年后才能看到。所以,盈动很可能在2000年还是亏损的,即使盈利,其市盈率也将高达数千倍。
  对一个传统企业来说,这样的经营状况根本不足以支持那么高的股价。要维持高股价,对盈动来说,只有两条路:其一般续高高地扛着互联网新经济的大旗,维持一个“高科技”的形象;其二,迅速地产生一定的利润,维持‘房成长’切形象。在第一条路上摩泽楷的财技可以说几乎发展到了极致,不到一年时间,已令盈动的市值从3亿港元飙升至1000多亿港元。而且香港人炒股惟美国人马首是瞻,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既有亏损的,也有高达数千倍市盈率的,这也给盈动帮了不少忙。
  入主得信佳后,盈动不断地和世界著名高科技企业换股,不断地并购和成立互联网公司,同时推广其PCC业务,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自己“高科技”的形象。未来的盈动也许会类似于一个大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不断地投资和并购高科技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把某些公司推到资本市场上去,就像软件银行投资难点一样。
  但是,这一切说得再好也都是‘概念”的成分多一些,要保持其股份,单靠“概念”不是一个长远之计。而对偏好实在的人来说,吸引力就更少了,这也是大东为什么不大愿意全部接受盈动股票的原因(此是后话)。所以对盈动来说,迅速提高业绩就显得尤其重要。要提高业绩,最现成的办法就是购并盈利能力比较强的企业,香港电讯显然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并购对象。
  首先因为电讯和互联网的联系本来就比较紧密,并购这样一个企业不但不会对盈动“高科技’懒形象有很大的负面影g亢,反而增强了其ICP与ISP合作的实力;另一方面,香港电讯的盈利能力很强,如果能把其一部分业绩注入盈动,至少在张面上看来,盈动的业绩也就能得到迅速的改善。
  一个20多倍市盈率的企业(香港电讯股份20多港元,每股盈利1港元左右)和一个数千倍市盈率的企业(如果盈动不再亏损,并因此而有了所谓的市盈率的话)的结合,势必会大大改善后者的财务报表。这恐怕是盈动并购香港电讯的根本动因。称霸亚洲燃战火
  李泽楷曾对传媒表示过,要达成合并收购的“美满婚姻”,最好是找“同文同种”的对象。打过几次胜仗后,不用一年,盈动的版图已扩大了不少,到了2000年1月,李泽楷这次所锁定的目标,正是一个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同文同种”王国,它就是香港币值最大的电讯公司——英国大东电报局旗下的香港电讯。
  早在1999年6月,大东电报局已有出售香港电讯之意,到了2000年1月初,盈动慢慢受到消息的吸引,开始认真研究并购计划。李泽楷一直都觊觎香港电讯的庞大规模,希望透过其发展完善的宽频网络,配合盈动的PCC业务,使其可在短期内超越日本软件银行及光通信,称霸亚洲。
  不过,盈动要收购成功,要具备相当数额的现金作饵,才能吸引正急需资金调动的英国大东电报局,所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钱。可是盈动的市值虽过千亿,但手头可动用的现金只有240亿港元,并不足以收购香港电讯这头巨象。故李泽楷静观其变,以便找寻适当的时机。香港电讯固然是个靓女,毕竟事涉2000多亿港元,能出得起嫁妆的集团也寥寥可数。大东明知肯定有香港公司有意收购香港电讯,但它并不希望顺顺利利地让它们得到香港电讯。英国人首先将新加坡电信这只海外猛虎引来,目的就是要让香港电讯被抢购,以便自己待价而沽。一位专业人士当时评论道:“把新加坡电信引到香港来,本来就是为了引起抢购。这是英国人惯用的一招,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克什米尔问题就是一个经典例子。”
  大东招来的新加坡电信甚有来头,它是新加坡国有电话公司,由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次子李显扬执管,市值2600多亿港元,拥有四倍市盈率,手中可动用的资金达930亿港元,比盈动多数倍,颇具实力。
  同香港电讯一样,新加坡电信也面临着发展空间狭小的问题。在新加坡那一亩三分地上进行了精耕细作之后,它随时都想发展一块自己的“殖民地”。如果能并购香港电讯,新加坡电信便会成为世界第六大电信公司,这对急于扩展生存空间的新加坡电信来说,显然有不少吸引力。2000年1月24日,新加坡电信跟香港电讯同时公开宣布它们已经发展至可以“山盟海誓”的阶段,期望可尽快‘订婚”,达成收购协议。
  这个始料不及的消息,令李泽楷大感愕然。香港各界的反响也很强烈,香港人似乎不大愿意让一个外国的国有企业控制他们的通讯业。
  给新加坡电信抢先一步,李泽楷的如意算盘一时不能打响。他本想找新加坡电信合作,但遭到拒绝,于是,他急忙部署新的战略。首先,他向香港电讯股东之一的中国电信‘请救兵”。作为第二大股东的中国电信,拥有香港电讯10%的股份,闻知大东仓促决定把香港电讯出售给新加坡电信,同样大感不悦。基于“同仇敌忾”,中国电信逐暗示盈动可以随时“进攻”。而盈动也得到香港电讯非执行董事李国宝从旁鼓励,注射了一支强心针。机不可失,盈动决定冒险饰演“第三者”,“横刀夺爱”。
  资金是困扰盈动收购香港电讯的最大问题。英国人对盈动的股票不感兴趣,他们更乐意接受钞票。但盈动手头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盈动展开了大规模的集资行动。市场传出消息指,在中国电信穿针引线下,李泽楷在农历新年期间飞往北京,亲自拜会中国金融界权威人士,希望中国金融界予以财政协助。
  李泽楷有意收购香港电讯的消息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2月10日下午,这一消息在伦敦的股票市场广泛流传,经过香港数份报章在翌日大肆报道后,盈动。长和系及香港电讯的股价显著上扬,恒生指数很快升上17400点。尽管长和系在11时宣布与收购无关,跟盈动‘划清界线”,但盈动与香港电讯股价仍大升两成,香港电讯更飙升至20港元,一洗以往备受冷落的颓风。由于升幅非比寻常,两只股票遂于下午开市后双双停牌。
  眼见骑虎难下,盈动唯有授命华宝德威及中国银行国际部出任财务顾问,被迫在未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向大东电报局正式提出收购计划。2月12日,盈动的财务顾问首次与香港电讯会面商谈,但经过连日的谈判,双方都是半推半就,未有具体意向。千钧一发扭乾坤
  为了增加收购香港电讯的本钱,盈动一方面进行配股,以每股23.50港元配售2.05亿股,筹集10亿美元。另一方面着手向银行贷款。可能是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指示,中国银行积极配合盈动,2月14日,在证券商BNP百富勤。中银国际的帮助下,这项配股在2个小时内就完成了。可见其效率之快。要是在国内,做一次配股,从申报材料算起,少说也得半年时间吧?贷款也没有用多长时间,一个星期后的2月22日,由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巴黎国民银行以及巴克莱银行等四家银行组成的银团答应向盈动贷款130亿美元,折合港元1千多亿。其中中国银行占50亿美元,汇丰占40亿美元。盈动将以香港电讯股份作为这笔巨额贷款的抵押品,整项过渡期贷款分为6个月及一年期两部分。
  同时,盈动的两家战略性伙伴美国的CMGI及日本光通信各向盈动注资5亿美元,其中CMGI的注资是留作为大东套现手上部分盈动新股之用。这两家公司成了盈动与新加坡电信抗衡的另一股势力。CMGI及光通信均为全球互联网投资的龙头公司,有网股“伯乐”之称,在完成增持股权后,CMGI与光通信在盈动的持股比例增至3.5%及人5%。有这两个战略合作伙伴的注资,盈动如虎添翼。
  大笔的融资增强了盈动收购的实力。
  可是消息再次提早外泄,盈动不能在情人节2月14日复牌,而香港电讯在同一天恢复交易后,在抢购消息的刺激下,股价暴涨,从停牌前的17.65港元涨至对.65港元,并以26.4港元报收。到了下一个交易日,盈动复牌,股价升至26港元,市值也已超过200亿港元。由于股价发生了变动,谈判的基础就不同了。
  在“子弹”充裕的情况下,盈动提出了两个收购方案,即分别为纯股票方案和混合式方案。根据方案一,盈动将以l.1股盈动股份换取1股香港电讯股份。按此方案计算,香港电讯每股为双.37港元,市值380亿美元,约合2860亿港元;根据方案二,每股香港电讯可换取0.7if6股盈动,另加7.23港元现金。按此方案计算,香港电讯每股为对.98港元,市值359亿美元,约合2700亿港元。后者的优点在于能够有大量现金套现,比较符合急于卖掉香港电讯套取现金的大东的要求。而新加坡电信和大东谈判时,股份在16港元上下,所以新加坡电信开出的价码也就是16港元左右,按照新加坡电信的出价,香港电讯的总值不到300亿美元。
  盈动新方案的提出使其与新加坡电信争购香港电讯的战情变得峰回路转,新加坡电信的如意算盘给打破了。本来新加坡电信希望利用收购香港电讯称霸亚洲,其后进军全球,集团也因此制定了一系列新的业务重组计划,但没料到盈动横刀夺爱,还先发制人提出新的收购方案。
  不过,处于劣势的新加坡电信并没有投降。就在盈动宣布将于三天后即2月29日就收购香港电讯作最后公布之际,新加坡电信为提高现金收购能力,争取到传媒大王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的注资,新闻集团以现金10亿美元入股新加坡电信4%股权,双方合作在新加坡开展互联网、电视及移动电话业务。收购战变得更具国际性。
  有了这笔价值10亿美元的筹码和注资后更强大的业务作后盾,新加坡电信总裁李显扬飞抵伦敦,亲自向大东董事局提交新的收购方案,以求力挽狂澜。新方案将现金部分的比例增加到8港元,而每股香港电讯可换取1股新加坡电信,按此计算,香港电讯每股为对.14港元,市值2562亿港元。虽然在市值上不如盈动,但由于现金的比例较大,加上其业务比较稳定,再有新闻集团入股后的业务支持,对于作风一向保守的大东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默多克的突然杀入增添了并购战的变数,新闻集团所发的新闻稿更不讳言协助新加坡电信竞投香港电讯股权,其高调行动可见阻挠盈动夺魁的决心。
  面临新加坡电信和新闻集团的围攻,李泽楷颇感压力,他曾感慨地说:“默多克先生的建议给了我们一个12个小时的不眠夜。”
  不过盈动也非等闲之辈,其部分高层早已在伦敦恭候多时,积极备战。两派劲敌云集伦敦,希望尽最后的努力。盈动与新加坡电信的争夺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前面已经提到李泽楷在1993年在卫星电视买卖过程中与默多克交手,李泽楷曾就此事接受电台采访,坦言出售卫星电视为他带来丰厚利润,奠定了他发展个人事业的基础,可见默多克与李泽楷有一定交情。那为什么默多克会在最关键时刻出钱助新加坡电信对抗盈动呢?背后动机的确耐人寻味。是否真如新闻集团所言,是为了与新加坡电信建立全球优质数码传输网,还是另有玄机?
  据说,默多克之所以插手,是因为他发觉买卫视其实是“买贵货”后,一直都耿耿于怀,这次终于找到一个好机会,可以将李泽楷一军。
  另一方面,新加坡电信散布烟幕,说准备向香港法院提出诉讼,控告银团之一的汇丰控股在为香港电讯的独立董事担任顾问期间,曾接触新加坡电信寻求与香港电讯合并的机密资料,但又为盈动筹组银团贷款,它认为汇丰的这种做法违反了利益冲突条款。
  当上市公司涉及重大收购及合并项目时,一般都会聘请财务顾问。这次收购战中,新加坡电信和盈动以及香港电讯的母公司大东电报局,都聘请了财务顾问,香港电讯额外聘请财务顾问。根据香港的收购及合并守则的规定:由于收购或合并牵涉股东利益,董事局为了小股东的利益着想,有权聘请独立的财务顾问,在实际情况下,财务顾问的主要责任是为客户与对方讨价还价,争取最大利益。汇丰在香港电讯争夺战中的角色,便是要为香港电讯独立董事分析新加坡电信和盈动的收购建议。新加坡电信这一招,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破坏盈动的贷款计划,使之知难而退。
  盈动与新加坡电信斗得难分难解,为粉碎谣言,香港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均表明了不会出面干预的态度,毕竟香港的电信市场已经开放了。香港政府一再表示,并购是个纯粹的商业问题,作为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的香港政府来说,它所要做的是保障全体香港市民的利益。香港政务司陈方安生表示,对于香港电讯由哪一间公司收购,政府没有意见,它关注的是保持整个电讯服务范围内的公平竞争,以及有关持牌人能够符合持牌条件,合并事宜没有牵涉任何政治因素。
  2月25日,盈动停牌。原因是香港证监会向盈动施压,要求盈动交代收购香港电讯的最新进展,提高市场透明度,让投资者了解情况,避免连日来因揣测而令该股股价持续上升,造成不公。
  2月27日,大东召开董事局会议,商讨盈动与新加坡电信提出的收购方案和条件,但直到2月28日,大东仍未公布最后决定,盈动恢复买卖。显示双方的协议还没有达成。不过,扑朔迷离的收购战终于在2月29日划上了句号。当天盈动发出通告指出,大东董事局已选择了盈动的“混合方案”,以出售其持有的香港电讯五成四股权。这样,大东净赚了400亿港元。大东董事局还提出,如果股东选择混合式方案,他们所收取的现金用于购买更多的盈动股份的话,可享有特殊优惠,盈动每股作价仅为18.62港元,远低于22港元的市价。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