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机学佛决疑 知义法师著
知义法师写这本小册子的目的,是想支援初学佛的朋友们,解决一部分精神上的困难,使其成为正知正见的自在人。未学佛的朋友们,若是有缘看看,对佛教多少总会有点认识,就是现在不愿学佛,亦能藉此因缘,种下一粒菩提种子,将来才有学佛成佛的机会。···
初机学佛决疑
知义法师著
再版缘起
初机学佛决疑序
自序
修增版自序
何谓佛?
何谓佛法?
何谓僧?
何谓皈依三宝?
何谓五戒和十善?
何谓佛性?如何修至成佛?
要怎样才能成为—个好的佛教徒?
佛教与他教有何不同?
学佛以后,是否能万事如意?
宗教的目的都是劝人为善,只要为善,何必信教?
佛的形状究竟是什么样子?
众生在未成众生以前是什么?
众生成佛以后,会不会再成众生?
学佛是为了成佛,但成佛又为了什么?
儒家说食色性也。佛制戒淫茹素,二者孰是?
我是军人,将来在战场上造了杀业,是否有罪?
何谓因果?
佛教讲因果,是不是宿命论?
何谓六道轮回?
我有位朋友,自称是现在维摩,甚么意思?
何谓业、宿业、业报和业力?
是不是真有来生?
世人作恶,有报在子孙之说,一人做事一人当,报应子孙,有欠公允!
是不是真有天堂和地狱?在那里?
人的心性究竟是善还是恶?
何谓修行?
佛教有那么多的经典,讲些什么?
各种宗教都是劝人为善,如果行善,将来是否都能往生西方?
学佛是否—定要吃素?
我们一天忙到晚,一生忙到老,究竟忙些什么?
佛教的经典太多,不知如何下手?
何谓化缘与因缘?
我常看到某佛教刊物,批评别人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怎么不见对方答辩?
宇宙是怎样形成的?
学佛是否要出家?若人人出家,势必灭种!
出家人的生活方式,与时代不配合,可否改进?
现在佛法不兴盛,是不是宣传不够?这样下去,佛法是否会灭?
出家人不从事生产,生活怎么办?
听说持大悲咒有感应,我持诵多年,仍未见效,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要向塑画的佛像烧香礼拜?
比丘尼见了比丘,为何要礼拜?以现在的社会情形来说,是不是不民主?
大慈大悲的彿陀,何不以法力度尽众生?业重的众生不能得度,又何必说怨亲平等?
患急性盲肠炎,求佛未必有效,求医则救,岂不是佛力不及医力?
念佛何以能消灾获福?
我持斋念佛多年,但家里不如意事,总有—点,其故何在?
学佛有什么好处?将来可不可以升天?
你为什么不弘法,也不化缘?
为何说‘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真扫兴!
学佛虔诚何以多病?
焚烧纸作的财物给亡人,或寄存冥库,是否有效?
你为什么要出家?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不是能成?
佛教的书中,所记载的许多奇异故事,是真的吗?怎么现在没有?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不是道不及魔高?
你对信仰外教的看法怎样?佛教是否外教?
子媳不孝,怎么办?
如何看破放下?
有位邻居,以前信他教,后又学佛,因夫病故,又信他教,怎么办?
我被拉去信他教,现在愿信佛教,是否有罪?
佛教霭因果报应,那么现在的杀盗淫妄,是不是因果报应所应有的现象?
念佛只要诚心念几句就好了,何必常常念?
我学佛很久,听说禅好学禅;说净好即学净;闻密能即身成佛,···
佛教何以要分宗?分几宗?那一宗最好?
为什么要念佛?怎么念?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既然能生,何以不去?
我有苦难,绝对相信佛菩萨会来救我,若人人呼救,怎么应付?
我们谓僧尼诵经荐亡或消灾,是否有效?
宇宙万物最先从何来?佛与众生如何划分?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佛菩萨是那里人?有父母否?
有位朋友说,某人因信某教而富贵双全,劝我弃佛。虽然屡劝屡拒,但时常来,怎么办?
妈祖是不是佛?我拜她和城隍土地,舆拜佛的功德是不是一样?
我没有时间看经听讲,请用速简的方法,答覆几个问题,好吗?
我对佛法有几个问题,能不能为我解答?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何能使生于安乐,死于安乐?
我的职业刚好和你相反,有时想起来也很难过!为了生活,不能不干,···
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说修行难,究竟难在那里?如何克服?
我自学佛后,对自己的财物看得很轻,有做点布施结缘的工作,但家人反对,是否有罪?
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开悟,你持法华有何心得?
钓鱼是为了取乐,事后仍然放掉,是否有罪?
忏悔是否真能消除罪业?
我很想学佛,因读书太少,恐不够资格,所以不敢学。
我也相信极乐世界好,现已上了年纪,但对眷属和财物总放不下,···
我的小孩看起来并不笨,就是不学好,怎么办?
在报纸上看到某寺住持作恶,破坏佛教的名誉,怎么办?
我所感到不安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怎么办?
孙传芳先生在叱吒风云时未学佛,后来倒楣才持斋念佛。可见修行是失意人所做的事。
一子出家,九族升天,是不是可能?
出家修行,何必要离尘绝俗,是不是消极?
学佛修行,能不能消除宿业?若能,怎么出家人也会有死于非命的?若不能,又何必修?
什么时间出家最好?在家和出家修行有无分别?
我参加佛学讲座,主讲说金刚经和心经没有研究价值,我认为很不妥当,···
念名利叫做妄念,念佛何以不叫妄?想财物叫贪,想西方何以不叫贪?
我的女婿为争财产,兄弟打架,几乎闹出人命怎么办?
什么叫真心?什么叫妄心?我们修的是那个心?
我与外子不和,除了死可能无法挽救!
我觉得佛法最好,怎么还有人不信?
上次来的周先生,别人拉他信教不去,他想皈依未允,何故?
‘白马非马,名形离也,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敬请绎之。
家母久疾不起,弟子因家累,难免有失敬之处,乞示补救之道。
学佛的人可不可以看电视?
见蛇食蛙,即杀蛇而救之,救蛙是否有功?杀蛇是否无罪?
我在感化院住了很久,好苦啊!那里的负责人好像没有—点慈悲心似的,原因何在?
有好心人,在出车祸的地方,树立南无阿弥陀佛的石碑,用以镇压,是否有效?
说念佛修行,就能所求如愿,有时我也念,怎么没有效?
念佛往生,到了那里还是闻法修行,老是那样,会不会感到腻?
梁武帝本是南朝比较出色的君主,可惜因晚年迷信佛法,致有侯景之乱,是真的吗?
临命终时,念佛可得往生否?若能,则平时即可为所欲为;若不能,岂不是骗人?
我父母的思想和我们有很大的距离,以致于有些事情的看法不一致,怎么办?
我任公职,自问工作技术和效率不比别人差,但升迁不及别人顺利,原因在那里?
我的婆婆待我很刻簿,无论怎样顺从,总是不讨好,师父有什么办法使她对我好一点?
佛教的理想,是希望大家都成佛,如果都是佛,有什么意思?
这次做生意被一位老朋友骗了,现在生活成问题,怎么办?
宇宙万有是否有个主宰?不然,怎会那么规律?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主宰吗?
人死后到那里去了?是否还是变人?投生怎么投法?
佛教讲慈悲戒杀,植物也有生命,何以不戒?
学佛以来,待人接物更加小心,总不免有些无谓的是非,怎么办?
一贯道究竟是什么教?
我很喜欢佛法,但看经书又觉得不习惯,是什么原因?
再版缘起
知义法师,湖北人氏,年少从军,南辕北辙,戎马倥偬,无常历绘。来台未久,潜心学佛,因会悟妙谛,遂披染出家;驻锡丰原弥陀精舍,立大悲愿。普度群迷,间有客问,谆谆启蒙,笔耕数载,积稿盈尺,题曰‘初机学佛决疑’。师为度众心切,假以方便言说,无非浅显契机,旨在逗机说教。盖今日社会,人心迷惘,若无大善长者以悲愿方便引度,众生无门悟入,苟非以通俗宏法,功难垂成。师之大作,正可引迷导悟,如人人传阅是书,推广及众,咸登佛之阶梯实可预卜也。
有吴义贤居士来会示稿,余以浅显易通,乃欣愿流通。师复驾临,畅谈甚欢,近再将修增稿寄会,旋成倡印定案,乐见是书普及,故叙因缘。
民国六十六年六月十九日古燕乐崇辉于大乘精舍
初机学佛决疑序
流行在世间的任何一个宗教,在时间上得以延续,在空间上得以扩展,我以为宣传是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不论是口头或文字的宣传,都是不可或缺的。试看其他的一般宗教,既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亦没有什么特殊的思想,但能在各地蓬勃发展,不能不归功于他们有力的宣传。不特宗教如此,就是其他学说,如能善为宣传,就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可见宣传的重要性!
佛教是真理的宗教,不但有它高深的理论,而且有它卓越的思想,但因未尽予宣传,是以究竟真理之法,不能深入社会人心,能说不是佛法的最大损失?民国以来,特别是在宝岛,僧俗大德感于佛法宣传的不可忽视,积极在做宣传工作,而且表现的成绩不错。宝岛佛教会有今天这样兴隆的气象,使得大多数人,特别是知识群,来虔诚的归信佛教,不能不说是诸僧俗大德宣传之功!
佛法是深广无涯的,亦是甚深微妙的,只是宣传还是不够的,还得要作通俗的宣传,才能普遍的深入各个人的脑海中。关于通俗的宣传,如能再下一番工夫,我以为会有更好的收获!虽说我国现在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受教育的人极为普及,但要他们认识深奥的佛法还不是那么容易的,是以如何作通俗的宣传,以期每个人了解佛法,实是目前佛教的当务之急!
同时要注意的,就是宣传要有宣传的方法,如果没有适当的方法,要想获得理想的成就,极为困难!如以口头宣传来说,不但要能言,还要会善言,方能以自己的思想理论说服对方,获得宣传美满效果。再以文字宣传来说,不但要语句肯定,而且要辞句的确切,才能生动有力的发生很大的影响,使人接受你的宣传。但这要有丰富的学识,贯通的思想,始能将自己思想传播出去。
是以宣传能否达到成功,端看宣传的方法是否进步和正确。假定自己还是似是而非的,没有弄清楚所要说的道理,势必没有办法说服对方。因而我们不但要宣传,而且要考究宣传的方法,以使宏伟的佛法思想,精深的佛法理论,深入浅出的灌输到每个人的心田中去。
民六十三年冬,在万佛寺戒期中,得识知义法师,并得读其佳作,使我获益良多。这是以问答式的体裁,解说佛法的深义,实是一部通俗的宣传品,法师为使广大人群,皆能得到佛法利益,决定出版将之供诸爱好佛法者。来信要我写一篇序,这是我所不敢的,但我敢向读者保证,这确是一部有益身心的好书,值得大家一读再读,愿诸位读者人手一册,藉以深入佛法的堂奥!
中华民国六十五年九月十日演培写于星洲般若讲堂
自序
过去曾看了些其他宗教的书刊,觉得都不合胃口。后来读佛经,因义理精妙,方法究竟,故乐于研习。学佛以后,很喜欢和朋友们研讨有关宗教问题。因对佛法义理了解的太有限,以致时常遇著困难,使我感觉到学佛,不仅理不好懂,名相更难记,这可说是公认的事实。后来本著「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精神,把平时所交谈的问题记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虑,普通问题,渐渐地解决了,有些难题,却经过七八年时间才搞清楚。严格的说起来,还是肤浅的,谈不上深入。
六十二年,楷写一部法华,以偿宿愿,后来还拜了一部法华和地藏经。对外虽无交往,但不时亦有客来谈论佛法或其他,均以所知的佛理答之,把不同的问题逐次记下,为了测验自己对佛法了解的程度,乃用通俗的语文和常见的事理,作成答案。因根性下劣,又不懂写作方法,以前会背诵的典范令,现在一点也用不著,因此对这件工作感到很吃力。虽然如此,总算把六十多个问题的答案,完成了初稿。次年春末,重写一部法华,阅华严,较之往日稍有进益。在这段日子里,把初稿作浓缩性的整理,秋末即告完成。不久,敬闻演培大师在雾峰传戒,我就带著稿子去请益,开门见山就说:‘我出家不久,没听过讲经,读的书又少,对写作也外行,现在把过去所搜集的问题,根据读经的心得和思惟,写成一本小册子,不知与佛法是否相应?所谓“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意欲敬请大师斧正,以益后学。’演公随手检阅了几个问题和答案就说:‘你能这样发心,实在难得,现在我很忙,最好你再整理一遍,然后寄到新加坡去,我替你看看好了。’演公与我,过去仅有一面之缘,想不到就能慈允所求,使我欢喜踊跃,作礼而返。
次日即遵嘱整理。所谓‘温故知新’,遂将原稿局部性的改了一遍。因为这里只住我一个人,工作很忙,直到去年六月才正式脱稿。但后来还有人继续发问,只好把已经整好的先行寄出,以就有道。十月中旬先后收到演公手教及原稿,拜读后,真是使我有‘如炬除暗’的感觉,也证明我十余年摸象工作,总算没白费工夫。即将此稿出示二三同道,他们看了认为好懂,要我流通结缘。我说谈佛法不比一般写作,讲错了因果难逃。且演公德度高超,利生心切,对拙稿无暇详改,使我不太放心,倘有欠妥之处,影响演公尊誉!最近又获得二十多个问题,急待整理,以后看因缘罢。
今年清明后余稿即告完成,有几位朋友看过说:‘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所需要知道的,一定要出版。’于是我就说:‘你们不知道我的困难,第一、我没有半个护法,经费从何而来?第二、你们说可以,是否适合大家的胃口还是问题。’他们说:‘我希望你用毛笔写,较之排版受欢迎些。这也是做好事,不必顾虑太多。’因此在四月问我就开始写,万一有缘付梓,可以节省排版工资,和校对的麻烦。同时后稿已奉寄演公恳赐绳墨,并乞示此稿有无流通价值?六月初,拜读演公手示,敬知后稿亦蒙印可,并恩准流通,诚令我受宠若惊,忧喜交集。忧的是对演公法乳之恩不知何以为酬!喜的是有位离相居士送来助印功德金一万圆,不久又获得台北临济寺两位首座和尚,希性法师、盛满法师和新加坡的谈禅法师的慈助,经费问题已解决一半。七月中旬收到原稿,乃日夜赶工,至八月五日晚写完,因时间匆促,错讹之处一定很多。
我写这本小册子的目的,是想支援初学佛的朋友们,解决一部分精神上的困难,使其成为正知正见的自在人。未学佛的朋友们,若是有缘看看,对佛教多少总会有点认识,就是现在不愿学佛,亦能藉此因缘,种下一粒菩提种子,将来才有学佛成佛的机会。但我的学能有限,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所谓‘垂丝千尺,意在深潭’,希望有缘的读者们,对拙著提供宝贵意见,作再版改正的参考。这样说,并不是希望各位给我戴高帽子,说实在的,对这件工作,我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心满意足了。
也许有人看了这本小册子,以为我还有点修持,那是错误的。坦白的说,对佛法的‘理’是懂一点,但‘事’并未到那程度。如说我是‘自己打爷骂娘,光劝别人行孝’,我也不愿接受。
拙著能顺利出版,除向演公虔诚致敬外,并感谢各位长老及大德们的资助!
中华民国六十五年八月十日知义谨识于弥陀精舍
修增版自序
当拙著初版印行成册之际,忽得演公教言,且于万忙中为拙著作序,拜读之余,深以为幸!乃恭印陈出,以飨读者,虽然以人废言之忧未除,但证信堪称有托!
公云:‘这是一部有益身心的好书。’确实愧不敢当,因为我既没有修持,又不会写文章,为了使初学佛的朋友们,对这些问题易于了解起见,就用通俗的语文和常见的事物,作补助说明,这样可能会好懂些。出版后,先后收到各地读者赐函及来访,赞誉之深,殊增忐忑!高帽子我虽然不喜欢戴,但比恶意的批评总好得多,因此把原著略加修改和补注,另外从来信和谈话中所得到的资料,又写了十余篇新稿,以备再版时附出,这样,内容将会较前充实些,也可说对这件工作,做的又接近理想一点。希望读者们要认识的是,佛教的目的,是要使众生现在身心得到自在,而不是为了死后灵魂得救。父母爱子女,可说是无微不至,假若子女犯了法,他们也无法代替。何况别人?以读书来说,如果小学(现在)的成绩不好,将来(死后)就考不取大学(成佛)!所以孔夫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但愿人人自立自强,做好人,行善事,只要现生修身有术,死后用不著别人救,否则他也救不了。倘能依照佛法去修,不但不要别人救,而且还能救别人。这样看来,佛教的方法是多么的积极。
在这里有一点要申明的,关于拙著有关个人生活约略的叙述,旨在劝修,绝非自炫,如果认为我是卖瓜的王婆,也只好说‘天厌之!天厌之!’当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人提及此事,这是我的臆测,因为大家都还是凡夫,有这种想法也不算错,万一碰到不懂佛法的,那就难怪了。但愿有缘的读者们莫错用心,庶不失我饶舌之旨!
因为初版二千册,在短期内全部赠完,但各地常有人来信索书,只好说:‘敝处已无存书,有缘再版,当即奉上。’三月间,吴义贤居士也来信问及再版事,我说目前没有办法,以后看因缘罢。过几天吴居士又来信说:‘把原著寄到大乘精舍去了,乐崇辉居士利他心切,力助再版’等语。后来又收到乐居士来信,谈及此事,乃携稿北上,请乐居士代劳。诸法因缘生,想不到再版事就这样的成功了。所以就请乐居士写一篇再版缘起,以资纪念。
为了便利一般人阅读起见,最近用通俗的文字,注解观无量寿佛经,现已脱稿,但我还想继续写点东西,和读者结缘。拙著再版即将付梓,特在此向演公和乐居士以及赞助者,谨致谢忱云。
中华民国六十六年八月九日知义谨识于台中丰原弥陀精舍
何谓佛?
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译为觉者。是由迷而悟,自凡而圣;一种极其尊贵的称呼。为了便于说明起见,请问什么叫干净?当然是说用肥皂和水洗去某种物体上的尘垢,使它恢复本来的形状和色彩,就叫做干净。那么,用佛法忏除我们思想上的贪、嗔、痴等业垢以后的清净理体,是谓之佛!
金刚经说:‘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因此再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补助说明。佛譬喻是零,各种数字表示无明和业力,恶业用加法,善业用减法,如下式: l+l=2 即无明加恶业等于众生。
但众生必须修善业,才能成佛,而所修的善业,一定要倍于恶业,才能减去恶业和无明而归零。如下式: 2-2=0 即善业减恶业减无明等于佛。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此只要能‘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似的依教修行,到了恶尽善满,福悲具足时,你也是佛,人人如此,人人是佛。以前有人问我:‘假使一切众生都成了佛,那怎么办?’我说:‘很好办,绝对不会吵架,因为佛是无质碍的理体,好像烛光一样,一烛光充满一室,多烛光还是充满一室,光与光是调和的,对房子的空间毫无影响,只是更光亮些。但一佛与多佛,是众生的分别心所造成的,其实一佛即是多佛,多佛即是一佛,如果你体会不到这个道理而说我糊涂,真是冤枉!’
刚才说佛是觉者。其实觉的能力每个众生都有,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佛觉是‘空’——‘实相’(离一切相);众生觉是‘有’——‘假相’,对这假相有所执著,贪恋不舍,则成不觉。而佛觉虽空,并不否认物质现象的存在,而是说它的存在,是缘生的、生灭的、短暂的、是不究竟的。所以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但众生不明此理,而认为是实有,于是就产生了人、我、是、非、利、害、得、失的各种感受,这就是生死和痛苦的根源。我们要想离苦得乐,必须学佛的所觉。如能把世间的一切当成公共的交通工具,需要时就利用一下,到达目的地以后,毫不贪恋的而予以舍弃,这样就可把人生的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