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瞬间看透身边人_txt

_4 王超(当代)
  在同异性的交往中,用不了多久,他们会说出很多的"绝对"。虽然恋爱到了一定程度,偶尔说"绝对"也是表达情感的很正常的方式,但是,满口"绝对"的人,他们的甜言蜜语就值得怀疑了。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喜欢说"绝对"的人,可以尽量多强调自己的观点。这样,在与不常考虑他人想法的他们交往时,才能让我们自己也融入到话题中去。
  喜用第一人称者,
  表现欲强烈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在谈话中喜欢使用"我"字,他们张口闭口都离不开"我"、"我的"等口头禅。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习惯的儿童也非常多,这也是不足为奇的,因为这是一种儿童心理的表现。但是,有些成年人也这样说话,就算不常用"我"字,而爱用"我们"或者"我辈"等字眼,这也表明他们具有相同的性格,具有很强的表现欲。
  心理研究表明,有些成人之所以养成这样的说话习惯,其原因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婴幼儿时期。在哺乳期,婴幼儿与母亲有一种身心合一的亲密关系;而到了断奶期,婴幼儿的这种感觉就受到了威胁。为了避免这样的威胁,婴幼儿学会了说"妈妈"、"我"这些单词。"妈妈"和"我"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孩子的不安全感。
  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和"我"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妈妈,他们很难生存下去,所以他们对妈妈有着难以割舍的心理依恋。孩子不断地强调"我",可以从母亲那里得到一种安全感。经过这样的不断强化,孩子就频繁地使用"我",从而获得更多的安慰。等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就逐渐被社会同化了,由一个小家的孩子变成了社会的孩子,他们通过不断地说"我"、"我们"来获得安全感的要求逐渐变淡,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并非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企图强化自己的存在、表现自己。
  与这样的人交往,一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如果自己有这种习惯就应该及时修正自己的个性,使自己的人格很快成熟、健全起来。
  常说"所以说"的人,通常爱独揽功劳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人,喜欢把"所以说"挂在嘴边。他们认为自己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了解所有的事情,颇有先见之明。当别人说出事情的结果的时候,他们总会说:"我之前不是说过了吗?我早就知道结果会是如此。" 特别强调自己对事情的发展早已了如指掌。
  他们绝对不会说:"是啊,你说得对,我也这么想。"而总是说:"所以说,事情就是这样,我之前不就说过了吗?"乍听起来是他们善于总结,但深究起来却远不是这么回事。常说"所以说"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以聪明自居、自以为是,态度也表现得很强硬、傲慢,并且更喜欢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31节:谈吐之间显露心迹(6)
  常把"所以说……"挂在嘴边的人,总认为自己所说的话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说话完全不顾及对方,似乎有逼迫他人的感觉,因此对方常会因这种被践踏的态度而受到伤害。所以,他们很惹人讨厌,但自己却浑然不觉。事实上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傲慢、令人厌恶的人,反而认为自己相当值得同情。因为他们得不到众人的认同和理解,周围的人都不愿意去倾听、了解他们的心声。
  我们一定要留心"所以说"这样的口头禅,尤其是在自己并不是最高职位的时候。
  常说"所以说"的人,一般来说很难相处,如果想和他们好好相处,只要多忍耐、多担待一些就行了。因为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渴望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见多识广,什么都懂"。
  常说"对啊"者,多圆滑世故
  "对啊!"这个词语用来肯定对方说的话,表示毋庸置疑。日常生活中,没有人喜欢别人拂逆自己的意愿行事。而这些喜欢说"对啊"的人,通常都有好人缘。他们嘴边挂着"对啊",表面上是一团和气,人际关系不错,但这并不一定就是他们的心里话。其实,他们是以"对啊"来迎合别人,暗地里却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精打细算,为人处世比较圆滑。
  "嗯,对啊,就像你所说的那样。"
  "对啊,确实是这样,我也有同感……"
  类似这些用来赞同或认同对方的话,会让对方听起来显得格外舒服,非常高兴地认为原来你的看法和他一样。其实,讲这种话的人并非发自内心、谦虚地认为你的话都是正确的。他们之所以常常将"对啊"这句话挂在嘴边,是因为这样比较容易与你相处,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顺利而已。他们一心为自己着想,希望借此得到更多的利益。
  另外,常说这句话的人通常不属于那种自我意识特别强烈的类型,他们比较善解人意,不会勉强别人按照自己的步调走,不会强人所难,不会斤斤计较。因此,他们一般可以营造和谐的气氛,自己也可以成为受欢迎的人。
  可是如果碰到这种类型的主管,就别高兴得太早。对你的意见他可能会回答:"对啊,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当事情进入最后决策阶段的时候,他会要求你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而且相当固执,无论你再提出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也都是徒劳。寸步不让的做法令他一反常态,与往日判若两人。
  "对啊"一方面是肯定对方,另一方面却是敷衍对方的一种手段,他们对于对方的意见不屑一顾,甚至连反驳都懒得反驳。这种人是算计他人、处世圆滑、不得不提防的危险人物。
  常说"这个……"者,处世谨慎
  我们周围不乏一些这样的人,在与之交谈时,他们经常会停下来,放慢语速说:"这个……"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这类人说话办事都比较谨慎。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32节:谈吐之间显露心迹(7)
  经常使用"这个……"、"那个……"的人,可能是由于自身掌握的词汇少,或是思维慢而导致的,是他们在说话时利用它作为间歇的方法形成的口头语。
  他们一般较和蔼亲切,待人接物时也能做到客观理智,冷静地思考,认真地分析,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而且,他们不独断专行,能够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反过来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可以说,那些带有"这个……"口头语的人,反应比较迟钝或比较有城府。也会有公务员爱用这种口头语,因怕说错话,需要间歇来思考。
  常说"其实"者,
  多倔犟任性
  如果你是一个心细的人,你就会发现,在与你交流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经常说"其实"这个词。一般来说,性格随和的人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往往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因而对别人的看法通常持赞成的态度;相反,那些喜欢说"其实"的人,性格大多任性而倔犟,往往不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其实"这个词表达的意义通常是对别人提出的观点持有反对的成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喜欢说"其实"的人大多有一种自我欣赏的倾向,这种人往往比较主观,而且常以自我为中心。
  事实上,经常说"其实"的人,由于对自己的才能往往估计过高而导致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而且,即便在失败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会用"其实"来为自己开脱罪责。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经常说"其实"的人,最好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加强自己的观点。然后,当对方开始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时,可以采用大量的事实指出他的错误,最终让其心服口服。
  常挖苦他人
  者,乃嫉妒
  心在作祟
  我们周围一定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总给我们"泼冷水",说起话来也很刺耳,好像是以挖苦人为乐。通常这样的人,都是有较强嫉妒心的人。
  总喜欢挖苦别人的人,多心胸比较狭窄,有强烈的嫉妒心理,有时甚至做一些落井下石的事。他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生活态度较消极,常常进行自我否定。他们最善于挑剔和嘲讽他人,整天盘算他人,自己却从未真正开心过。
  一些人会用幽默的方式嘲笑、讽刺他人,这类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相当机智、风趣的,对任何事物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关心和体谅他人,但实际上这种人是相当自私的,他们在乎的可能只是自己。他们在为人处世各个方面总是非常小心谨慎,凡事总是赶着要比别人快一步。他们睚眦必报,有谁伤害过自己,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对方付出代价。当他人取得成就时,会故意进行贬低。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33节:谈吐之间显露心迹(8)
  善于自嘲者,心胸宽阔
  幽默一直被人们奉为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语言艺术,而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人必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术,因为它是要你自己骂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一笑。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
  用一个幽默来打破僵局,这样的人多随机应变能力强、反应快。因自己出色的表现,他们可能会成为受人关注的对象,这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他们多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与认可。
  豁达是幽默中蕴涵的一种重要品质。这类人凡事乐观,即使身陷囹圄也会看到希望,而不是整天悲悲戚戚、愁眉不展,其宝贵的思维模式是"大不了就怎样怎样",而不是斤斤计较、过分认真;多想想自己的缺点和无能,经常自我嘲笑,而不是"老子天下第一",盲目逞能好胜。这就是豁达。豁达往往意味着超脱,但又没发展到虚无,所以它仍是一种积极因素,是一种美好的人性的表现。
  善于自嘲式幽默的人,首先应具有一定的勇气,敢于进行自我嘲讽。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们心胸宽阔,能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能够经常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寻找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种气质,别人看在眼里,很容易产生一股敬佩之情,从而为其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而言之,凡是能操纵最高语言艺术--幽默的人,已是"智力超群者",那么能用最高境界的幽默--自嘲作为武器者,堪称人情操纵场上的"无冕之王",又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能主动道歉
  者,多理性
  大度
  生活中,恋人、夫妻、亲友、同事之间难免会有误会发生,而人与人之间有了矛盾后,往往因为顾及面子或者怕道歉被对方拒绝,而不愿意捅破那层窗户纸主动去道歉或讲和,于是小矛盾就越积越深。相反,一些人意识到自己不对或对方不高兴了,即使不是自己的错误,也会主动道歉。这正显示出了他们的理性和大度。
  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解铃还须系铃人",化被动为主动道歉的效果更好一些。做错了事主动道歉,远比那些千方百计找理由给自己辩护的人更能得到谅解,甚至是尊敬。而且这类人通常拥有宽阔大度的胸怀,比较理性,能认识到矛盾对双方关系的不利影响。因此,主动道歉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品质、一种胆识。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34节:谈吐之间显露心迹(9)
  "道歉"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倾向,往往是与"错"联系在一起的。主动道歉更被一些人认为是有失尊严的事。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谁也避免不了在人际交往时伤害别人或者被别人伤害,而大多数伤害是无意的。因此,主动道歉才是打开通向原谅和恢复关系大门的最有效的钥匙。
  所以,当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与亲朋好友、同事或陌生人有了误解和摩擦的时候,都应该主动道歉。当对方主动道歉的时候,更应当积极谦和地接受道歉,原谅对方。要知道,这正是一个人理性和大度的最好体现。
  打电话时声音很大者,渴望表现自我
  有的人打电话时声音总是很小,好像生怕被别人听到一样;而有的人讲电话则声音非常大,似乎生怕别人听不到。后者通常表现欲比较强烈。
  对于那些表现欲强烈的人,无论到哪里他们都试图表现一番。他们很自信,只要有机会,他们就愿意大胆地"秀"出自己,即便打电话也是一样。他们往往故意提高音量,以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有时还故意让别人听到他谈话的内容,因为谈话中可能涉及一些令他觉得很有面子的事,所以他很希望别人听到。
  敢于自我表现的人通常是自信心极强的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面对什么样的人,都能保持强烈自信。有的人越是在正式的场合就越紧张,越不敢放开手脚施展自己的能力;而他们这类人则最喜欢在这样的场合,正好可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这样表现自己的机会,属于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
  敢于自我表现的人,往往在工作中能引起领导的注意,因为他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展现自己,别人想不注意都难。在团队中,不论什么活动,他们都能出尽风头,即便在他不擅长的活动中,为了表现自己,他也要不断地插科打诨,抢夺别人的眼球。
  这种性格可能会受到领导的赏识,但常常阻碍了他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因为他太爱表现,太出风头,所以可能常常抢了别人的风头,这就难免引起同事们的妒忌和不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团队里如果有一个人太出色,再加上他太喜欢表现自己,那就相当于把自己与其他同事的距离拉远,你的出色总是衬托得其他人平庸,其他人必定会对你有看法。渐渐地,其他人就会形成一股反抗的力量来与你对抗,即便你不会被排挤出去,那你也不会在团队中有好的人缘。
  所以,打电话时常常声音很大的人,通常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但这种欲望通常会触犯他人,以致他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愿谈论自己者,大多有自卑心理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35节:谈吐之间显露心迹(10)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谈话中,通常人都不会非常直观地谈论自己,但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当中总有透露自己的时候,在此过程中,注意谈论内容是什么,谈论者的神态和动作怎样,细心一点,一定会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
  有人常常谈论自己,包括曾有的经历,自我的个性,对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意见等,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性格多比较外向,感情色彩鲜明而且强烈,主观意识较浓厚,爱表现和公开自己,多少有点虚荣。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经常谈论自己,包括曾有的经历,自我的性格,对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意见等,则表明此人的性格比较内向,感情色彩不鲜明也不强烈,主观意识比较淡薄,不太爱表现和公开自己,比较保守,多少有些自卑心理。另外,这类人可能有很深的城府。
  如果一个人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只是在单纯地叙述,不加入过多的自我感情色彩,而是将自己置于事外,则表明这个人比较客观、理智,情感比较沉着和稳定,鲜有过激行为。
  相反,一个人在叙述某件事的时候,自我感情非常丰富,特别注意细节,则说明这个人感情比较细腻,易一触即发。
  总的来说,从不谈论自己的人,往往有很深的城府,并且大多有自卑心理。
  善说恭维话
  者,多比较
  圆滑
  一个人为了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其言语里必定少不了敬辞。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很难碰到妥当的敬辞。与其说这是由于普通人对于敬辞的掌握不够,不如说是有人故意使用尴尬的敬辞。那些善于恭维、善用敬辞的人,通常都比较圆滑世故。
  在说话中善于使用敬辞的人,对他人有很好的洞察力,往往能够体会到他人的心情,然后投其所好。这类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性格弹性比较大,与绝大多数人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关系,在为人处世方面多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在处理各种事情时都显得相当老练。他们相当精明,很少有吃亏上当的时候。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很容易向他人妥协,实际上他们有自己的主张,而且往往有一张非常广大、实用的关系网。
  常用礼貌语
  者,内心多
  谦恭
  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能独处、孤立。孤立就有危险,不孤立就要有交往。父子之间、夫妇之间、长幼之间、朋友之间都有交往,要交往就必须以"礼"来维持。史措臣说:"对待富贵的人,不难有礼,而难于有恩。对待贫贱的人,不难有恩,而难于有礼。"而平时善用礼貌用语的人,一般都能尊重和体谅他人。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36节:谈吐之间显露心迹(11)
  与人相见时,会互问一声"好",表面看这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可别小瞧这声问候,传达的信息却十分丰富。它表示尊重、亲切和友情,又显示出你懂礼貌、有教养、有风度。
  英国人说话少不了"对不起",凡是请人帮助之事,他们总先说声"对不起"--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对不起,占用了您的时间……英国警察对违章司机就地处理时,也会先说:"对不起,先生,您的车超速了。"两车相撞,大家先彼此说声"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自尊心同时获得满足,争吵自然不会发生。因为,善于使用礼貌用语的人,都是能尊重和体谅他人的人。
  总而言之,在说话中善于使用礼貌用语的人,多有一定的学识和文化修养,能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和体谅,心胸比较开阔,有一定的包容力。
  喜讲方言者,多重感情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固然利于交际,但在适当的场合来点儿语言宝库中的"土特产"--方言,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当你身在异国他乡听到有人用母语交谈,你会感到如临故土;当你异地出差听到有人讲家乡话,你将备感亲切,也许你还会情不自禁地上前询问对方是不是家乡人,并用家乡话热情地交谈。
  说话喜欢讲方言的人,往往感情丰富,特别重感情。他们的适应能力也许不强,与其他环境的融合或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这类人的自信心较强,有一定的胆量和魄力,做事很容易成功。
  台湾交际专家方树生在谈到方言的作用时说:"喜欢人家说他的方言,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对广东人说广东话,对福建人说福建话,对宁波人说宁波话,对上海人说上海话--如果你是他的同乡,当然产生同乡的好感,彼此易于接近;如果你不是他的同乡,而能说很纯熟流利的对方方言,他一定会觉得你特别聪明,虽然初次相见,印象却可能会很好。对于你的请求,本来不想答应,或许可以因此而通融。你的交际,本来不为人注意的,或许因此而使人乐于与你接近。"
  如果能够在言谈中保留故乡话的人情味,同时又能用理性的普通话来和人交谈,撷取两种语言的优点,是最理想的方法。另外,在生意往来、各地区的洽谈会、招待外来宾客等场合中,如能巧妙地活用故乡的语言,也会增加彼此的亲切感。
  说话简练者,性情多豪爽
  一般来说,在人际交往中,简洁精练的语言常常比繁杂冗长的话题更吸引人。它体现出说话人分析问题的快捷和深刻,是其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高超表现,同时,它也是说话人豪爽、开朗、大方性格的体现。因此,人们都喜欢说话言简意赅的人。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37节:谈吐之间显露心迹(12)
  如果一个人说话简洁,经常以最简单明了的词句来表达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就可以充分展现出他的品格来。
  另外,说话简洁也会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现代感。事实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人们更愿意与那些说话简洁的人打交道,一来在较短的时间就能获得较多的信息,二来说话简洁的人往往性格豪放、开朗,易博得对方好感,易于接近。
  说话没逻辑
  者,办事缺
  乏条理
  在一些场合,尤其是开会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唠唠叨叨讲了很长的话,听众却如坠云里雾里,正当他们极力想弄清楚发言者什么意思时,他却结束了自己的讲话:"以上很简单地发表个人的一点点看法,请各位多多指教。"这个时候,相信听众席上会传来窃窃私语:
  "说了那么长时间的话,还说是'简单'?"
  "这人是不是脑子有病,忘记自己讲了多久?"
  "哼!简直是浪费别人的时间,说话没有条理性,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为什么那个人说话会这么令人生厌呢? 原因之一就是说话缺乏逻辑,没有归纳出所讲内容的重点,让人实在搞不懂他到底在说什么。其实,说话缺乏逻辑的人,做事往往也缺乏条理,而且往往会把事情搞砸。
  那些说话缺乏逻辑的人身上存在着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缺乏理性逻辑思考能力,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听不懂也听不进别人的想法和看法,自己又拿不出适当的逻辑理论。另外,这种人说话办事完全不懂得为别人着想,他们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根本不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更别说顾及别人的感受了。
  爱发牢骚者,多好逸恶劳
  "唉,今天又接到加班的命令,真是的。现在是决算期,说来也无可奈何,但是眼看别的单位的人,下班铃声一响,就走得一个不剩了。干会计这一行,实在是划不来,真想调到别的部去。"
  "哼,他说营业日报表必须按日提交才算营业报表。这种话有必要提出来吗?小孩都懂的道理!"
  这样的牢骚话,想必我们都听到过。有些发牢骚的人,往往是喜欢坐享其成的人。
  坐享其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人怎会有大好前途?不平、不满的对象有公司、家庭等环境,也有上司、部属、同事、顾客、丈夫、太太、孩子……
  那些牢骚满腹的人,往往都是对自己要求松,对别人要求严,要求给予的回报多。这种类型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缺点:从不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他们自私自利、气度狭小,不断发牢骚,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他们虽然想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却只是安于现状,没有实际行动。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逃避、退缩,把原因都归罪于外界因素。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38节:谈吐之间显露心迹(13)
  因此,如果遇到经常发牢骚的人,我们最好与他保持距离。
  爱打听别人秘密者,心藏控制欲望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距离产生美。"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距离既是礼貌的象征,又是美感产生的前提。而在恋爱及婚姻中,保持一定的距离更是非常有必要。所以,对于那些热恋中的年轻男女来说,如果对方喜欢打听你的秘密,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种人的控制欲一般都很强。他(她)是想借助于获得对方秘密的手段来达到控制你的目的。
  一般来讲,在男女相恋的初期阶段,男女双方都会很矜持,出于礼貌不会很冒失地盘问对方什么。然而,当恋爱的关系初步确定,双方的心理设防撤除后,问题就来了。最典型的表现是,他(她)经常会有意无意地打听你的过去,甚至是没有必要让对方知晓的一些小秘密。其实,你根本不必过于重视对方的问话,姑且听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知道了他人的秘密,要想长期隐藏在自己的心中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般都有一种企图控制他人的冲动。因为,如果一个人知道了别人的一些秘密,常常会觉得是一种值得炫耀的骄傲,进而就会把它当做一个很好的控制别人的手段。
  看不起领导
  者,多自视
  甚高
  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往往决定着他的生存质量。生活中,我们都讨厌那些无端指责别人的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别人的尊严与面子,同时也显示了他的狂妄与无知。
  关兵是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被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录用。由于自恃才高,常常看不起他的顶头上司。但他的上司却宽容为怀,不和他一般见识。一次,关兵出差回到单位,拉上最好的朋友小张到公司附近的饭馆大撮一顿。席间,随着酒量的增多,他开始历数顶头上司的若干"罪状",并把心中的怨恨一股脑儿地发泄了出来,最后他禁不住骂了一句:"他妈的,碰上这种没本事的上司我算是倒了大霉。如果哪天栽到我手上,我非整得他抬不起头!"
  像关兵这样经常谴责领导无能的人,内心其实很渴望出人头地,只是囿于上下级关系,他的这种愿望不可能很快实现,于是一旦抓住上司的弱点就严厉反击,不给对方回旋的机会。
  事实上,我们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会同样对待我们。若要他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
  另外,经常谴责别人的人,大多心胸比较狭窄,有着强烈的支配别人的欲望。同时,这种人有着较强的自卑心理,生活态度也比较消极。他们最善于挑剔和嘲讽他人,自己却从未真正地开心过。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第39节:谈吐之间显露心迹(14)
  常在下属面前吹嘘者,大多不能适应职位
  有这样一类人,无论在何种场合,与别人交谈时,他们都爱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奋斗的经历,唯恐别人不知道他的光荣历史。而结果却并非他想象得那样。其实,从某个方面来分析这种人,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位。
  事实上,喜欢自吹自擂的人大概还不知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或许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完全靠怀旧来过生活。不过可以看出他确实陷入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可能他的升职途径遭受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所以他希望忘却现实,喜欢追寻往事来弥补现在的境遇。这是一种消极倒退的现象,因为眼前的情况如此残酷,所以他依旧沉迷于往昔。从他的话题里,别人不难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正潜伏着一股无可救药的欲求不满的情结。
  常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者,为人大都很挑剔
  生活中有一些人喜欢在人背后说三道四,总以为当事人不知道。心理学家经调查研究发现,这些人其实为人大都很挑剔。
  张影和范冰是同事,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有一次,在去吃午饭的路上,范冰对张影说:
  "你知道吗?小王被辞退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