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0180110075518200

_22 孙皓晖(秦)
  “臣等请我王重赏上将军,以安国人之心!”殿中又是不约而同的主张。“立即下诏,”燕昭王高声道,“封乐毅为齐王。以王后王子全副仪仗并一百辆战车,护送乐毅家室到齐国军前,乐毅立即在临淄即位称王!”
  护送仪仗尚在半途,飞车特使已经抵达临淄。乐毅接到王命诏书,一时惊诧万分。反复思忖,乐毅上书燕昭王,派飞骑专使星夜送往蓟城。燕昭王在病榻上打开飞骑羽书,却只有寥寥两行大字:“臣明我王之心,然却万难从命。若有奸徒陷乐毅于不忠不义而王不能明察,乐毅唯一死报国耳!”燕昭王长吁一声,立即下诏撤消前番诏书,只坚持将乐毅家室送往齐国,同时明令朝野:再有中伤昌国君乐毅者,杀无赦!一场神秘难测震惊燕齐两国的风浪,便这样平息了。燕国朝臣与老世族们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再也没有人议论乐毅了,连太子姬乐资都沉默了。齐国百姓则还没来得及品咂其中滋味儿,乐毅称王的风声便烟消云散了。说到底,对这个突然变故感触最深的,还是田单与鲁仲连。鲁仲连对邦交斡旋素来被人称为算无遗策,田单在与乐毅的长期“心战”中也堪称老谋深算了,这次两人合谋反间计,却碰得灰头土脸,如何不感慨百出?鲁仲连苦笑不得地只是摇头:“忒煞怪了!这老姬平将死之人了,竟还这般清醒,倒是教人无话可说也。”田单却是一声叹息:“天意也!你我奈何?只是如此一来,乐毅稳如泰山,即墨却危如累卵了。”“田兄,即墨还能撑持多久?”
  “多则三年,少则年余了。”
  鲁仲连咬牙切齿地挥着黝黑枯瘦的大拳头:“撑!一定要撑持到最后时刻!”“我不想撑持么?”田单不禁笑了,“一得有办法,二得有前景,少此两条,谁却信你了?”“前景是有!”鲁仲连一拳砸在破旧的木案上,“姬平病入膏肓,我就不信姬乐资也如他老父一般神明!”“办法呢?”
  鲁仲连目光闪烁,突然神秘地一笑,压低声音在田单耳边咕哝了一阵,“如何?”田单不禁莞尔:“病绝乱求医也。只怕我不善此道,漏了马脚。”
  鲁仲连一脸肃然,“有尿没尿,都得撑住尿!”
  噗的一声,田单将一口茶喷在了对面鲁仲连身上,便是哈哈大笑,“好个千里驹也!这也叫谋略?有尿没尿,撑住尿?”次日清晨,即墨竟聚来大片飞鸟,成群盘旋飞舞在城门箭楼,时而又箭一般俯冲到城内巷闾,竟是久久不散。一连三日如此,即墨城中便传开了一个神秘见闻:日出之时,每见田单将军站上将台,天上飞鸟便大群飞来!将军走下将台,飞鸟也就散了!于是,惊奇的人们便纷纷向西门箭楼的士兵打问,将军每日清晨上将台做甚?一个士兵便悄悄说了自己的亲身所见:日出之前,将军上台求教上天指点即墨,此时,天上便有一个模糊的声音与将军说话。说话之时,便有大群飞鸟盘旋飞来,完全掩盖了说话声。说话完毕,鸟群便倏忽消失了。便在举城惊讶的时刻,田单在校场聚集军民郑重宣示:“尔等军民听了:天音告知田单,再有三年,即墨苦战便将结束,齐人大胜复国!上天会给即墨降下一个仙师,指点我等如何行事。自今日始,即墨便要遵天意行事,违拗天意,城毁人亡!”“将军万岁!”“遵从天意!”举城军民的声浪直冲云霄。
  便在田单带着几名军吏走回幕府的路上,一个稚嫩的嗓音突然响彻街巷:“田单!吾乃仙师也——!”随着喊声,便有一个总角小童赤脚从对面屋顶飘了下来,竟正正地落在了街心。田单念诵了一声“天意也!”便肃然拜倒在地:“仙师在上,弟子田单叩见。”总角小儿道:“田单听了,吾只每日一句,毋得搅扰也。”说罢便是木呆呆一副小儿憨顽之象,与方才神采竟判若两人。田单以隆重大礼将小儿接到了幕府,派了两名使女侍奉起居,又请来一名老巫师护持神道。每日鸡鸣之时,田单便只身进入仙师后帐请教天意,除此之外任何人不得靠近仙师。即墨军民精神大振,原本准备悄悄逃亡的百姓们顿时稳住了。毕竟,即墨已经守了五年,既然天意还有三年,便再守三年何妨?此时出逃,三年后岂不祸及子孙?
  清明一过,便是春水化冰农田启耕的三月。三月初九这天,即墨人正在陆续出城下田,燕军大营却突然开进五里进逼城下,杀气腾腾地将出城农夫赶回城内,封锁了即墨!按照乐毅惯例,此等重大变故必先有安民告示,至少也当阵前通令。这次却是突然变脸不宣而围,年年三月被燕军大为鼓励的战时春耕,便莫名其妙地终止了。田单心知异常,立即派出斥候缒城而出秘密探察,得到的回报是:乐毅被紧急召回蓟城,大将骑劫代行将令!不到一日,又接到秘报:燕军在大将秦开率领下,重新围困莒城!田单心中一动,便立即下令全城戒备,迎战燕军猛攻。便在这天夜里,鲁仲连又一次秘密潜进了即墨,将两只后援海船的事匆匆交代给中军司马,便将田单拉到隐秘处压低了声音:“田兄,老燕王寿终正寝了!”
  田单双目陡然生光,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竟软软地靠在了土墙上。
  鲁仲连将田单扶到木案前,便也顺势坐在了那片破烂的草席上:“田兄,时机也!”“你说,我且先听听。”田单疲惫的喘息着。
  “我意,还是反间计!”
  “千里驹也?黔之驴也?”田单不禁揶揄地一笑,“故伎重演,还想碰壁么?”“兵不厌诈!”鲁仲连却是认真非常,“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姬乐资可不比老姬平。从做太子时,这安乐王子便对乐毅多有不满,每次泼脏水,背后都少不了这小子!”
  “照此说,我等也要给乐毅泼一次脏水了?”
  “嘿嘿,不是一次,两次。”鲁仲连也笑了。
  “天意也!”田单一声叹息,“皎皎者易污,乐毅兄,田单对不住你了。”三日之后,十名精干文吏便随鲁仲连秘密出海了。便在新王即位朝局微妙的时节,蓟城巷闾酒肆之间传开了一股风声:“临淄燕官说了,即墨田单最怕的是猛将骑劫,根本不惧乐毅。”“齐人还说了,乐毅卖燕,做齐王之心没死呢!”“那还有假!齐军当年杀了多少燕人?乐毅呢,不报仇反倒笼络齐人,分明不对味儿嘛!”随着种种口舌流言,更有一首童谣迅速传唱开来:
  四口不灭    白木弃绳
  六载逢马    黑土自平
  不消说得,一班想在新朝大展鸿图者,立即便将童谣与纷纭传闻秘密报进了王宫。二十六岁的姬乐资在老父王病势沉重的两年里,早已经与一班新锐密谋好了新君功业对策:一旦即位,半年之内,力下全齐;三年之内,吞灭赵国称北帝;十年之内,南下灭秦统一华夏;最多十五年,姬乐资便是天下混一的华夏大帝!长策谋定,年轻太子的心每日都在熊熊燃烧,孜孜以求地等待着昏聩无断的老父王早日归天。在姬乐资看来,当年拥有六十三万大军的齐国是天下第一强,而燕国二十万之旅能在一月之间飓风般扫掠齐国七十余城,燕军自然便是天下第一雄师。若不是乐毅莫名其妙地停止进攻,最后两城岂能数年不下?自三皇五帝春秋战国以来,何曾有围城五六年而不进攻的打法?分明是乐毅在糊弄父王,宽厚的老父王却竟信以为真,当真不可思议。一日,上大夫剧辛正在元英殿给几个前往齐国劳军的臣子讲述战场之艰难
,恰恰被气宇轩昂的姬乐资撞上了,便揶揄笑道:“敢问上大夫,齐国战场,难在何处也?”
  “难在民心归燕。”剧辛竟是一口回了过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地若归燕,民心安得不归?”
  “坚实化齐,便须水到渠成,此乃上将军苦心也。”剧辛神色肃然。
  姬乐资便是一阵哈哈大笑:“如此说来,汤文周武之先灭国而后收民心,却是大错了?当今天下,竟是有了超迈圣王之道乎?”剧辛面色胀红,急切间竟是无言以对。姬乐资又是一阵哈哈大笑,便扬长而去了。便在姬乐资与一班昔日太子党密议如何迈出功业第一步时,童谣巷议的秘报恰恰也送了进来。姬乐资抖着那方羊皮纸便是微微一笑:“天意也!诸位请看了。”
  “四口不灭,白木弃绳。这不是说田不能灭,乃是‘白木’无缚贼之法么?”有燕山名士之称的亚卿粟腹第一个点了出来。“白木为何物?”有人尚在懵懂之中。
  “白木两绳,不是一个‘乐’字么?有谁?”立即有聪明者拆解。
  “那便好说!六载逢马,便是六年之后当马人为将!”
  “黑土便是‘墨’,何须说得,齐国平了!”
  粟腹霍然站起:“臣请我王顺应天意,用骑劫为将,力下全齐!”
  “臣等赞同!”新锐大臣们异口同声。
  “上下同欲者胜。”新王姬乐资信口吟诵了一句《孙子兵法》,“君臣朝野同心,何事不成?立即下诏:罢黜乐毅上将军之职,留昌国君虚爵。改任骑劫为灭齐上将军,限期一月,平定齐国!”
  “我王万岁!”举殿一声欢呼。
  粟腹却走近王座低声道:“此番特使,上大夫剧辛最是相宜。”
  姬乐资矜持地笑了:“也好,一石二鸟,免了诸多聒噪。”
  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都轻而易举的发生了。当秉持国事的老剧辛接到这不可思议的诏书与不可思议的特使差遣时,惊愕得当场便昏厥了过去。悠悠醒转,反复思忖,竟没有进宫力陈,却是唤来家老秘密计议半个时辰,次日清晨便轻车直下东南去了。
  .
  第九章 孤城血卜 第七节 齐燕皆黯淡 名将两茫茫
  乐毅刚刚回到军中尚不到半月,老剧辛便到了。
  开春之时,燕昭王春来病发自感时日无多,一道诏书急召乐毅返国主政。可没有等到乐毅回到蓟城,燕昭王便撒手去了。葬礼之后便是新王即位大典,姬乐资王冠加顶,便当殿擢升了二十多名新锐大臣!乐毅剧辛两位鼎足权臣事先竟毫不知情,当殿大是尴尬。思忖一番,乐毅便留下一封《辞国书》嘱吏员送往宫中,自己便星夜奔赴军前了。乐毅明澈冷静,眼见新王刚愎浅薄,纵然进言力陈,也只能自取其辱,便打定一个主意:迅速安齐,而后解甲辞官。按照他在燕国的根基,至少一两年内新王尚不至于无端将他罢黜,而以目下大势看来,至多只要一年,齐国便会全境安然划入燕国。那时侯,平生心愿已了,纵然新王挽留,乐毅也是要去了。老剧辛只黑着脸一句话:“大军在手,乐兄但说回戈安燕,老夫便做马前先锋!”“天下事,几曾尽如人愿也。”乐毅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剧兄啊,子之之乱,已使燕国生民涂炭。齐军入侵,燕国更是一片废墟。你我怀策入燕,襄助先王振兴燕国于奄奄一息,历经艰难燕人始安。耿耿此心,安得再加兵灾于燕国?”“姬乐资乖戾悖逆,岂非是燕国更大灾难?”
  “邦国兴亡,原非一二人所能扭转也。”乐毅淡淡地笑着,“此时回戈,只能使姬乐资一班新贵结成死党对抗,国必大乱,齐国若再乘机卷土重来,联手五国分燕,你我奈何?”
  剧辛默然良久,唏嘘长叹一声:“天意若此,夫复何言?”站起来一拱手,“乐兄珍重,剧辛去了。”“剧兄且慢。”乐毅一把拉住,“非常之时,我派马队送你出齐归赵。”剧辛一声哽咽:“乐兄!去赵国吧,赵雍之英明,不下老燕王也。”
  “也好。”乐毅笑了,“剧兄便将我妻儿家室带走,乐毅随后便到。”
  “终究还是不愚。”剧辛终于笑了,拉住乐毅使劲儿一摇,“我等你。走!接嫂夫人世侄去。”便拉起乐毅大步出了幕府。一时忙碌,三更时分便有一支偃旗息鼓的马队悄悄出了大营,直向西方官道去了。
  此日清晨卯时,幕府聚将鼓隆隆擂起,即墨大军的二十三位将军脚步匆匆地聚来,脸上显然带着一种莫名其妙地紧张。围困即墨的是骑劫所部,以辽东铁骑为主力,向来是燕军中的复仇派。几乎便在剧辛抵达的同时,蓟城另一路秘使也到了骑劫大营,对骑劫并一班大将秘密下了一道诏书:三日之内,若乐毅不交出兵符印信,着即拿下解往蓟城!骑劫原本勇猛率直,此刻却沉吟了一阵才开口:“秦开所部唯乐毅是从。移交兵权,必是大将齐聚,秦开从莒城赶来,也得一两日。三日拿人,却有些说不过去。特使能否宽限到旬日之期?”“不行!至多五日,此乃王命!”秘使竟是毫无退让之余地。
  骑劫一咬牙:“好!便是五日!诸将各自戒备,不得妄动。”
  骤闻聚将鼓,一夜忐忑不安的秘使立即惊得跳下军榻,钻进商旅篷车带着几名便装骑士逃出了军营。骑劫正赶着秘使车马的背影前来问计,不禁愤愤然骂道:“鸟!燕王用得此等鼠辈,成个鸟事!”
  及至众将急促聚来,聚将厅的帅案前兵符印信赫然在目,却是只肃然站着一个中军司马,竟不见素来整肃守时的上将军。军法:大将不就座发令,诸将不得将墩就座。这案前无帅,却该怎处?正在一班将领茫然无所适从的时节,聚将厅的大帷幕后悠然走出了一个两鬓斑白的布衣老人,宽袍散发,面带悠然微笑,不是乐毅却是何人?
  “诸位将军,”乐毅站在帅案一侧淡淡笑着,“乐毅疏于战事,六载不能下齐,奉诏归国颐养。王命:骑劫为灭齐上将军。诏书便在帅案。中军司马,即刻向上将军交接兵符印信。”
  “昌国君,”骑劫一时竟大是难堪,“莒城诸将未到,半军交接……”
  “骑劫将军,你想他们来么?”乐毅依旧淡淡地笑着,“但有兵符印信,便是大将职权,将军以为如何?”“谢过昌国君。”骑劫深深一躬,“末将行伍老卒,原本不敢为帅。”
  “将军何须多说。”乐毅摆了摆手,“我只一句叮嘱:猛攻即墨可也,毋得滥杀庶民,否则后患无穷。”“嗨!”骑劫不禁习惯性地肃然领命。
  “诸位,军中无闲人,乐毅去了。”布衣老人环拱一礼,便悠然从旁边甬道出了幕府。“恭送昌国君!”二十多员大将愣怔片刻,竟是一声齐喊。秘使本来当众发布了命令的,乐毅交出兵权之后,必须由两千骑士“护送”回燕。此时此刻,眼看着统率他们十三年带领他们打了无数胜仗的上将军一身布衣两鬓白发踽踽独行而去,这些一腔热血的辽东壮士们当真是酸楚难耐,谁还记得逃跑秘使的命令?
  幕府外轺车辚辚,待骑劫赶出幕府,布衣老人的轺车已经悠然上路了。从即墨出发去赵国,几乎便要贯穿齐国东西全境千余里。偏是乐毅竟不带一兵一卒,只轺车上一驭手,轺车后一个同样两鬓如霜的乘马老仆人,便一车三马上路了。“昌国君,”老仆走马车侧轻声道,“还是走海路入楚再北上,来得保险些。”“舍近求远,却是为何?”乐毅笑了。
  “元戎解兵,单车横贯敌国千余里,老朽实在不安。齐人粗猛……”老仆硬生生打住,将“连自家国王都杀了”一句吞了回去。乐毅却是一阵大笑:“生死有命,人岂能料之也?若齐人聚众杀我,化齐方略根本就是大谬,乐毅自当以身殉之!何须怨天尤人?若齐人不杀我,化齐便是天下大道!大将立政,却不敢以身试之,岂不贻笑天下也?”“昌国君有此襟怀,老朽汗颜了。”老仆在马上肃然一拱,“能与主君共死生,老朽之大幸也。”乐毅淡淡一笑,对驭手吩咐道:“从容常行之速,一日五六十里,无须急赶了。”驭手“嗨!”地答应一声,轺车便在宽阔的官道上辚辚走马西去。
日暮时分,已将到胶水东岸,乐毅便吩咐在官道旁边的一片树林中扎起了帐篷。此地已经离开即墨六十余里,熟悉的即墨城楼已经隐没在暮春初夏的霞光之中了。正在帐篷前的篝火燃起老仆埋锅造饭驭手刷马喂马之时,突闻东边旷野里马蹄声急骤而来!乐毅久经战阵,凝神一听,便知是不到十骑的一支精悍马队。驭手一声大喊:“昌国君上马先走!末将断后!”乐毅微微一笑,却安然坐在了篝火旁的一块大石上:“慌个甚来?没听见我方才的话么?”驭手一阵脸红,兀自嘟哝道:“便是死,也左右不能让齐人欺凌了。”便将长剑往篝火旁一插,挽起一副强弩便躲在了轺车后面。
  便在此时,马队飓风般卷到,为首骑士骤然勒马,盯着大石上被篝火映照得通红的布衣老人,竟良久没有说话。乐毅也打量着丈许之遥的马上骑士,一身破旧不堪的红衣软甲,一领褪色发白且摞着补丁的“红”斗篷,束发丝带显然已经颠簸抖去,灰白的长发披散在肩头,衬得一张黝黑的脸膛分外粗糙。
  “敢问,来者可是田单将军?”乐毅淡淡地笑了。
  “足下,可是乐毅上将军?”骑士也是淡淡一笑。
  “老夫正是乐毅。”布衣老人站了起来,一声沉重地叹息,“将军殚精竭虑,孤城六载而岿然屹立,乐毅佩服也。为敌六载,将军若欲取乐毅之头,原是正理,然却与齐人无干了。”
  “昌国君差矣,”骑士一拱手,“田单闻讯赶来,是为一代名将送别。”说罢一跃下马,向后一摆手,“拿酒来!”乐毅爽朗大笑:“好个田单,果然英雄襟怀。老夫却是错料了。乐老爹,摆大碗!”老仆却是利落,眨眼便在大青石上摆好了六只大陶碗。田单接过身后骑士手中的酒囊,一拉绳结便依次将六只大碗斟满,双手捧起一碗递给乐毅,自己又端起一碗,慨然便道:“昌国君,此乃齐酒。田单代即墨父老敬将军第一碗:战场明大义,灭国全庶民。田单先干!”便汩汩豪饮而尽。
  “庶民为天下根基,将军若得再度入燕,亦望以此为念。”乐毅也举碗饮尽。“田单敬将军第二碗:用兵攻心为上,几将三千里齐国安然化燕!”
  乐毅微微一笑:“为山九仞,却是愧对此酒也。”
  田单肃然道:“将军开灭国之大道,虽万世而不移,何愧之有?”
  “好!便饮了这碗,愿灭国者皆为义兵也。”
  “最后一碗,却是向将军赔罪。”田单喟然一叹,“天意不期,田单一介商旅却做了将军对手,才力不逮,便多有小伎损及昌国君声望,田单惭愧也。”说罢便是深深一躬。
  乐毅哈哈大笑,眼中却闪烁着晶莹的泪光:“兵者,诡道也。将军用反间之计,何愧之有?同是一计,先王一举破之,新王却懵懂中之。惭愧者,当燕国君臣也。”唏嘘哽咽间,乐毅举起大碗便一饮而尽,却是良久无话。“昌国君,”田单骤然热泪盈眶,“齐人闻将军解职,百感俱生,大约都聚在前方,箪食壶浆聚相恭送将军,田单便不远送了,愿昌国君珍重也。”
  乐毅长叹一声:“但得人心,化齐便是大道,乐毅此生足矣!”
  “田单告辞。”
  “将军且慢。”乐毅淡淡地笑着,“老夫一言,将军姑妄听之:齐若复国,燕齐便成两弱,
  田单默然良久,深深一躬:“田单谨受教。告辞。”说罢飞身上马,便在夜色中向东去了。乐毅凝望着渐渐远去的马队,不禁便是怅然一叹:“燕有乐毅,齐有田单,当真天意也。”思忖片刻,回身吩咐道,“乐老爹,明日改走海路,由楚入赵。”老仆摇着头便是一声感慨:“咳!君主偏是找难,出齐无险了,倒是不走了。”
  乐毅笑道:“逢道口便饮酒,岂非醉死人了?”谈笑间主仆三人便围着篝火吃饭,歇息到天交五更,便上路直下琅邪海湾了。却说田单从城外秘道回到即墨,立即开始了紧张筹划。燕军换将,定然要对即墨大肆猛攻,田单的第一件事便是严厉督促全城军民连夜出动,将大批防守器械安置就位,又反复重申了军士轮换上城的次序,直到天亮时分方才大体就绪。多年来,由于乐毅的“宽围”,始终处于战时的即墨事实上却极少打仗,人们便多多少少地松弛了下来。尽管在乐毅被罢黜的消息传开之后,即墨军民已经觉察到了不妙,但还是很难骤然进入第一年那种血脉贲张的死战状态。田单清楚地记得,在最艰难的第一年,只要军令一下达,全城就会雷厉风行,从来没有过需要他亲自督导反复申明的事儿,可今日却出现了。以战国军旅的目光看,六年之兵无论如何都是老兵了,将军如何下令士兵们便能立即做到,表面上似乎都很顺当。然则看在田单眼里,他却总觉得不放心,总觉得少了什么最要紧的东西。天亮回到幕府,田单立即派出秘密斥候从秘道出城,紧急追回将要出海的鲁仲连。“田兄,何事如此紧急?”匆匆归来的鲁仲连有些意外。
  “人心懈怠。”田单沉着脸,“不设法解决,根本经不起燕军连续猛攻。”“也是。”鲁仲连毕竟多有阅历,立即便明白了此中危机,“我方才出得秘道,鴞叫三阵,城上才放下绳筐。头年,可是只一声便了。”“今日备兵,民人都不出来了,只有军士。”田单的声音沙哑,显然是喊叫了一夜。鲁仲连皱着眉头思忖一阵道:“久屯不战,燕军也必有松懈,又兼乐毅骤然离军,燕军要猛攻,也得恢复几日,还来得及。”“有办法?”田单目光骤然一亮。
  “或许可行。”鲁仲连诡秘地一笑,便凑近田单咕哝了一阵。
  田单却是一阵沉吟:“只是,太损了些。”
  “非常之时,无所不用其极也。”鲁仲连慨然拍案,“此事我来做,你只谋划破敌之法便了。”“好!”田单也顿时振作,“破敌之法已有成算,我便立即着手。”
  此时的燕军大帐也是一片紧张忙碌。
  乐毅骤然离去,所有的全局部署与诸般军务都留给了中军司马向骑劫交代。粗豪的骑劫几曾想过做全军统帅,看着乐毅平日里洒脱消闲,便也以为上将军无非就是升帐发令而已,所有军务都有一班司马,主将只管打仗便了,有何难哉!不想一接手,中军司马便报来一摞需要立即处置的紧急文书,当先一封急报便是莒城大将秦开的“请命处置莒城降燕者书”。下来便是各营急务:粮草将军请命军粮如何征发,辎重将军请命军器打造数量,斥候营请命如何安置秘密降燕者家室,各军大将请命病残伤兵统一归燕的日期,莒城官员示好燕军的秘密军情羽书等等等等,足足二十多件。
  骑劫顿时恼火:“我要猛攻即墨!忒多聒噪!”
  “上将军,”中军司马低声道,“昌国君对这些急务,历来是当即处置的。”“那就先依成法处置,打完仗报我。”
  “上将军,”中军司马为难了,“昌国君是宽化,如今王命力克,若依成法,便是背道而驰,上将军须得有个决断才是。”“鸟!”骑劫骂得一声,便急得在出令厅转起来,“一窝乱猪鬃,处处都得变,这可咋整?”又猛然转身,“你便说个法子,咋整?”一口辽东话竟是又响又急。
  “兴亡大计,末将但奉命行事。”中军司马却只是低头一句话。
  “酒囊!饭袋!”骑劫大为恼怒,“传我将令:琐事一概不理!只管猛攻即墨莒城!旬日之内不破城,提头来见!”“嗨!”中军司马如释重负,连忙疾步出厅传令去了。
  于是,燕军丢下各种急待处置的军务不顾,立即在此日猛攻即墨。田单鲁仲连大出意料,连忙亲自上城守定西门要害,生怕稍有闪失。及至攻防两个回合,燕军战力竟是大不如前,各种攻城大型器械的威力也是大减。壕桥纷纷踩翻,云梯也经不住几块擂石便咔嚓折断,攻得一阵,便在城下抛下了千余具尸体。鲁仲连哈哈大笑:“田兄,骑劫这小子没睡醒!高估他也!”田单拭着额头汗水长吁一声:“如此敌手,天意也。”
  骑劫猛攻不下,便升帐聚将,要立斩三员大将。二十多个将军无不大急,竟是众口一声:“枉杀无辜!我等不服!”这些将军原本都是骑劫旧部,今日众口一词,骑劫不禁怒火上冲,高声喝道:“攻城不力,大灭燕军威风!不杀咋整!”便有铁骑大将道:“上将军明察,昌国君主军之日,可曾如此打仗?末将之见,歇兵旬日,整顿军马器械并诸般军务,而后再战。”话音落点,众将便轰然赞同。骑劫无可奈何,只好气咻咻下令歇兵休战。
  便在这天晚上,斥候营总领来报:一个商人出城来降。骑劫立即下令带进幕府大帐。“如何此时降燕?”骑劫黑脸粗声,目光凌厉地盯住了布衣商人。
  商人却是从容:“在下有一策献上,可使燕军破城。然则,也有一事相求。”“说!何事?”
  “危邦不居。在下唯求千金一车,远走他乡经商。”
  “准你!便说破城之策。”
  “齐人最是尊崇祖先敬重鬼神,乐毅当年以清明许祭,买得齐人敌意大减。将军若反其道而行之,全数开掘郊野坟茔,暴尸扬骨,齐人必心志溃乱,即墨一鼓可下也。”
  “见利忘义,商人本色也。”骑劫哈哈大笑,转身下令,“赐千金,双马快车一辆,立即护送先生出齐。”次日清晨,燕军出动三万步兵,全部掘开了即墨城外的陵园坟茔,将全部惨白的尸骨堆成了一座小山。即墨庶民军士早已经闻讯聚满城头,一片哭声震动四野。正午时分,燕军给白骨小山浇上了五百多桶猛火油,一支火把丢进,顿时浓烟滚滚火光熊熊,浓烈的腥臭气息在冲天烟火中弥漫了整个即墨城头。
  “老根没了!即墨降燕了!”城下燕军一片嬉笑高喊。
  大火一起,即墨城头便炸开了锅!人们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老人们竟是当场便昏死过去三十余人,军民人等无不血脉贲张须发直竖,乱纷纷吼成一片:“开城出战!杀光燕人!”“血洗燕国!”“剐杀骑劫!复我血仇!”幸亏田单亲自守住了城门,鲁仲连在城头哭喊劝阻,即墨军民才没有冲出城厮杀。即墨人的仇恨怒火终于最彻底地燃烧起来了。连日之间,城头成了祭奠祖先的神台,万千白布血书挂满了城头女墙,络绎不绝的请战庶民竞日围在幕府外哭喊请战,连女子孩童都自发编成了死战千人队,尖利地呼喊着要杀光燕人。田单立即快速行动,第一道命令便是征发全城耕牛。一声令下,一个时辰间在校军场竟齐刷刷聚集了两千多头耕牛。经过遴选,留下了一千二百多头壮猛健牛,其余弱牛全部宰杀炖肉。田单下令:三日之内,每个军士务必吞下二十斤牛肉,不许哭喊,养足精神出战!即墨工匠全部出动,给每头健牛用皮带扎束两支长大的铁矛,牛身绑缚一大片怪诞的黑红大布,牛角绑缚两把锋利的尖刀,牛尾扎一束细密的破衣剪成的布条。届时布条渗满猛火油点燃,健牛便成了凶猛无匹的踹营大军。与此同时,两万精壮军士编成了长矛军与厚背大刀长剑军,五千骑兵编成了掩杀军;其余五万多庶民无分男女老幼,全部按照家族编成了三支复仇军,届时分别从地道杀出。三日之后,正是月黑风高的四月二十八。即墨军民在万千火把下云集校军场,田单一身铁甲手持长剑走上了将台:“即墨军民父老们听了:燕人灭我邦国,掠我财富,掘我祖陵,大火焚烧我祖先尸骨,此仇不共戴天!今日便是复仇雪耻之战,我要以火牛阵大破燕军,让燕人葬身火海,报我祖先——”
  “杀光燕人!报我祖先!”震天动地的吼声响彻全城。
  田单下令:“火牛阵与两万步军我自统领,出西门!五千铁骑由鲁仲连统率,出北门!其余民军由公推之族长统领,出地道!战鼓之前全军肃静禁声,依次就位,秘密开城!”
  便在这月黑风高的子夜,即墨的城门与地道口都悄悄地打开了,黑压压的大军悄无声息地弥漫出来,从壕沟外逼近到燕军大营里许之外,列成了丛林般的阵势。辽阔的燕军大营依旧是军灯闪烁,一片安然。
  突然之间,战鼓隆隆而起,即墨大军惊雷般炸开!千余只健牛猛甩着燃烧的尾巴,哞哞吼叫着排山倒海般冲进了燕军大营,冲跨了鹿砦扯翻了军帐踩过了酣睡的军兵,牛头长矛尖刀肆意挑穿了奔突逃窜的任何物事,连绵大火立即在辽阔的军营蔓延成一片火海!火牛身后便是潮水般怒吼呼啸的即墨壮士,大营两侧的原野上则是奔突截杀的即墨铁骑,再后便是即墨民军无边无际的火把海洋。大骇之下,骑劫的十万大军竟在骤然之间土崩瓦解了。
  天亮时分,燕军余部已经仓皇西逃。清理战场,燕军尸体竟有六万余具。骑劫也在乱军中被杀,尸体竟在燕军幕府外三丈之遥,肚腹大开膛的晾着,双眼圆睁大嘴张开,一副无比惊惧的狰狞面容!分明是刚刚出帐尚未厮杀,便被火牛尖刀开膛破腹了。鲁仲连哈哈大笑:“田兄,一鼓作气,收复齐国!”
  “便是这般!”田单一挥手,“传令三军城外造饭,饭后立即追杀!”
  乐毅离军,齐人之心大伤,正在担心燕军反复,便有即墨大捷的消息骤然传开,一时欢声雷动,纷纷卷入田单的追击大军。月余之间,齐国七十余城便全部收复。围困莒城的秦开大军明知大势已去,早在田单开始追杀的时候便撤军归燕了。两个月后,田单率大军隆重迎接齐王田法章进入临淄复国。田法章感慨唏嘘,大朝当日便封田单为安平君开府丞相、貂勃为上卿,共同主持齐国复兴大政。历经六载亡国战乱,齐国终于神奇地复活了。
  消息传开,列国却是一片微妙地冷漠。月余之间,只有后援齐国的楚国派出了上大夫庄辛来贺,没有占齐国一寸土地没有掠齐国一车财货的秦国,派来了华阳君为特使祝贺。貂勃倍感屈辱,愤愤来找田单:“五国攻齐,魏韩分了宋国,也便忍了。只这赵国夺取的河间却是我大齐本土,竟是装聋作哑不出声!以我之见,立即派出特使,向赵国索回河间!”“此一时彼一时。赵国目下今非昔比,以新齐之弱,上门也是自取其辱也。”田单却是淡淡笑了。“岂有此理?哪便忍了?”
  “六载抗燕,貂勃兄竟还是如此火暴?”田单笑道,“目下赵国雄心勃勃,一如当年燕国。齐国只能等待,等他自己生变。”“你是说,赵国也会像燕国那般变化?”
  “假若不能,便是天意了。一如秦国,内部不生变,谁却奈何?”
  貂勃长吁一声:“齐燕两弱,便只有秦赵争雄了?”
  田单一笑:“貂勃兄纵不甘心,也得作壁上观了。”
  正在此时,书吏匆匆急报:赵国发兵十万进攻中山,秦国起兵攻赵!
  “如何?秦国救中山?匪夷所思也!”貂勃哈哈大笑。
  “天下强国,总归是不甘寂寞了。”田单依旧一笑,“等吧,也许齐国还有机会。”
  .
  第十章 胡服风暴 第一节 白起方略 第一次被放弃
  当中山国特使星夜赶到咸阳时,秦国君臣正在章台秘密会商。
  中山国是大河东岸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山国,都邑灵寿,疆域盈缩无定,强盛时方圆曾达千里之广,战国中期却已经只是个五六百里地的小邦了
.地虽不大,但却恰恰卡在秦赵魏韩四强之间:西面是秦国的河东根基离石、晋阳两大要塞,南面是韩国飞地上党山地,东南是赵国巨鹿与邯郸地带,西南面便是魏国的河内地带。便仿佛四方生铁之间的一方棉垫儿,一旦抽掉,四方生铁便会硬碰硬轰然相撞。在秦国崛起之前,中山国主要是魏赵韩三国争夺的焦点。战国中期形势大变,秦国先收复了河西高原,再夺取河东离石与晋阳,便成了直面中山的最强大势力。及至秦军夺取魏国河内地带并设置河内郡后,魏国萎缩于大河之南,便等于在争夺中山的格局中退出了。也由于河内归秦,韩国原在魏国河内的狭窄通道也被秦国一体化入,韩之上党便成了一块飞地。虽然也是直面中山,但由于国势大衰,韩国也早已经没有了争夺中山国的雄心。恰在这二十多年间,赵国骤然强大,于是中山国事实上便主要成为秦赵两大强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若依地缘大势,中山国对于赵国有着比秦国更为根本的利害关联。秦国崛起之后,扩张之势一步大过一步:收河西进河东,吞并巴蜀,夺取魏国河内,再夺楚国南郡,竟是无可阻挡地强大起来。而赵国却在进入战国的百年期间,除了对三胡(东胡、林胡、楼烦)作战略有收获,便始终没有大的扩张。惟其如此,夺取中山便对强大之后的赵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吞灭中山,非但根除了一个肘腋大患,且对夺取韩国上党立即便形成了压顶之势;中山上党一旦归赵,既可使河东的广阔山地成为对抗秦国的坚实屏障,也可使通向中原的大道畅通无阻。正因了如此大势,赵武灵王后期便第一次灭了中山国,然则后来赵国内乱,中山国又死灰复燃重新立国。如今赵国重新强大,便决意根除中山,这次出动十万大军,显然便是要一举吞灭中山国。
  一接到紧急密报,魏冄觉察到事非寻常,立即渡过渭水到了章台宫。
  入得夏日,年事已高的宣太后便常常多嫌咸阳宫燠热难耐。秦昭王便命长史将章台收拾清理得洁净整肃,自己与太后一起搬到了章台消暑,一应重大国事便也赶到了章台会商。魏冄来到时,恰是正午时分,宣太后正在午间小憩,独秦昭王在书房盯着墙上那幅新绘制的大秦兆域图凝神沉思。已经四十多岁的秦昭王虽然依旧没有多少国事,但却毫不懈怠,但有国事撞到面前,或太后丞相请与会商,总是一如既往地立即前往,而且有话便说绝不瞻前顾后。时间一长,竟不期然地隐隐形成了太后、丞相、秦王三足鼎立主持国政决策的局面。魏冄虽然依旧是军政大权在握,却也不再像原先那样径直与太后商议了事,只要秦昭王在,也便与秦王先说,而后再与太后共同议决。“出大事了。”魏冄熟悉章台,一步跨进书房便先急促说了一句。
  秦昭王一转身便道:“赵雍发兵中山国?”
  “我王如何晓得?”魏冄心中便是一沉,若是秦王先得秘报,这朝局就大为蹊跷了。“我是私下忖度,赵国该当有此举动。”秦昭王悠然一笑,“赵雍要退位做主父,不灭中山,却与心何安?”“也是一理。”
虽然心下稍安,但魏冄却被秦昭王的“先知”猛然触动了。这个消息对他这个身在中枢的秉政权臣是如此突兀,整日闲暇的秦昭王却是在“忖度”中料到了先机,魏冄,你当真老了么?心下虽则闪念,面上却是淡淡一句撂过,“等太后醒来,立即便要商定个对策。”“太后的午觉是越来越长了。”秦昭王思忖间道,“以我之见,先行宣召白起、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来章台,未时之后正好合议。王舅以为如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秦昭王不再呼魏冄为丞相或穰侯,而唤做了王舅。“白起正在南郡巡视军务,扩充彝陵水道,一时间赶不回来。”魏冄皱着花白的眉头,“宣召华阳君三人前来便了。”“大战没有白起,可是不好说呢。”
  “十万兵马也算大仗?”魏冄轻蔑地笑了,“国策但定,任一大将足以对付也。”“好,便先宣来三君商议。”秦昭王转身便高声道,“知会长史:急召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立即赶赴章台议事。”“是。”书房廊下的老内侍答应一声便匆匆去了。
  “我到前署等着了。”魏冄说罢,便来到章台宫第二进庭院
.这第二进有九间冬暖夏凉的石屋,是宣太后特意下令设置的相署。每年冬夏,只要宣太后或秦昭王来章台,魏冄便也会时不时赶来会商国事,为了方便就近处置紧急国务,丞相府的六名精干属员便长驻在这里上承下达,确实是快捷了许多。突然之间,魏冄觉得他需要冷一冷心境,便来到相署自己的书房。“启禀穰侯:武安君有羽书方到。”魏冄刚踏进书房,书吏便匆匆来到。“快打开。”
  书吏利落抽出腰间皮袋里的一支专门开启信件的细长匕首,娴熟地挑开铜管泥封拧开管盖抽出一卷羊皮纸捧了过来。魏冄哗啦展开,白起那粗大的字迹便赫然入目:
  穰侯台鉴:白起已接军报,赵国发兵中山。起以为赵国目下气势正盛,吞灭中山难以阻挡,过早与之争锋,反给魏楚等可逞之机。对赵之策,当以先取上党为根基,成压迫之势,而后相机决战。赵国业已成强,与我大战必在早晚,宜聚举国之力,不战则已,战则雷霆一击,纵不能灭赵,亦使其根本衰弱。白起多方忖度,夜不能寐。穰侯掌军国大政,定能明察善断。
  魏冄看罢不禁大皱眉头。他与白起的将相合壁几乎是有口皆碑,从与白起相识共事开始,他从来都毫无保留地支持白起。白起也对他极为敬重,虽说白起目下之爵位职权都与他这个丞相不相上下,但白起从来都视穰侯为军政第一重臣,凡遇大事必先与他会商,从不单独向太后或秦王进言。目下这封如此紧要的羽书,白起完全可以直呈宣太后,然而白起还是径直送入丞相府,从抬头语气看,显然只是给他一个人的。这是白起与他多年的惯例了,魏冄倒是丝毫没觉得有何不妥,时间一长也就习以为常,觉得该当如此。毕竟,当初是他一力将白起托出水面的,况且,他与白起从来都是坦荡谋国做事为先,只要做事快捷,些小方式谁却去细加揣摩了?目下魏冄的皱眉,却是觉得白起的想法有些不对味儿,对,是谨慎过分。以白起之沉毅冷静果敢与用兵之精到,面对十万兵马竟如此谨慎小心,魏冄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细想起来,白起在第一次河外大破合纵联军后,似乎就渐渐深沉了。宣太后几次笑着说:“白起大有长进呢,多读兵书,说事有学问了。”魏冄当时倒是没在意,目下想起来,白起的变化似乎还就是从那时侯开始的。以魏冄的粗砺秉性,他倒是更喜欢原先的白起,只就战场说话,其余一概不想,打仗雷霆万钧,国事悉听上命决断。可如今,白起想得多了,已经想到了战场之外的天下大势,于是,便也变得谨慎了,这是好事么?目下这封羽书,分明便是秦国对赵国的长策大谋,面对十万兵马,竟说赵国“吞灭中山难以阻挡”,那种面对六十余万大军而勇往直前的气概哪里去了?白起啊白起,莫非你也想做乐毅那般儒将,为求一仁而六载不下一城,最终功亏一篑?“禀报丞相:太后宣召。”书吏轻轻到了廊下。
  魏冄顺手将羊皮纸揣进胸前衬里的衣袋,便匆匆向最后一进的竹园走来。章台后园只是山麓下一片略加修葺的天然草场,一道清石条砌起的高墙,一方茂密的竹林,一池天然的山潭碧水。潭边草地上有一座茅屋庭院,那是当年秦孝公在章台的居所,号曰玄思苑,是孝公为怀念墨家女弟子玄奇而命名的。孝公四十五岁积劳死去,玄思苑便成了一个颇具神圣气息的旧居。秦惠王、秦武王每有大事入章台,必要到玄思苑对着孝公灵位禀报祈祷。秦昭王加冠之后,便在玄思苑立了一座孝公石像,又令宫中老内侍画了孝公像交蜀中丝工精心刺绣成一幅与真人等高的绣像,张挂在玄思苑正厅灵位后。从此,这章台玄思苑便成了追念孝公的肃穆所在,被一班大臣称为“小太庙”。魏冄每次进入章台,都要到玄思苑小祭孝公。此时虽有急务,他还是停下脚步对着玄思苑肃然地深深三躬,才匆匆向竹林中走去。
  竹林深处便是云凤楼。这云凤楼是秦昭王专门为宣太后修建的,名号却是宣太后自己取的。究其实,云凤楼只是一座架在粗大木桩上的两层竹楼。这种竹楼是云梦泽楚人的山居习俗,楚人呼之为“干栏”。暮年的宣太后颇有乡情,常常对秦昭王念叨:“要说舒坦,还是云梦泽好啊。干栏多豁亮,四面来风,比这高房大屋自在多了!”秦昭王便说给了白起,其时正逢夺取南郡大军班师归来,白起感念宣太后对平日对自己的关切,便从南郡紧急征发了十多名建造“干栏”的能工巧匠,一个月便在章台竹林建成了这座“干栏”竹楼。一切就绪,秦昭王便在盛夏之时请母亲到章台消暑。宣太后一见茂密竹林中的干栏楼,便呵呵直笑:“好啊好啊,芈八子便老在这干栏里了!”
“母后,干栏该当有个名号。”秦昭王高兴地指点着。
  “我想想了。”宣太后略一沉吟便道,“楚人云梦,秦人喜凤,就叫云凤干栏了!”秦昭王笑了:“母后,还是‘云凤楼’雅些个。”
  “如何?干栏土了么?”宣太后跺着竹杖笑了,“毕竟在章台,就依你,云凤楼!”于是,云凤楼便成了宣太后的经常寝宫,一年倒有大半时间消磨在这里。魏冄对这云凤楼却颇不以为然,总觉得这位老姐大可不必如此张致,让老秦人觉得碍眼。粗豪的魏冄少年离楚便是入乡随俗,衣食住行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秦人,更兼身材高大黝黑威猛步态赳赳,若非偶然流露的楚音,直是一个地道的老秦人。然则,魏冄也是精细的,绝不会在这种无关大局的小事上对老太后聒噪,况且他也明白,即或说了也是无抵于事。这位老姐姐的无所顾忌与她不让须眉的英风一样,是天下闻名的。当年坚执要陪同儿子入燕做人质,便令秦惠王大是头疼,最终竟然不得不让她去了。便做了人质也照样我行我素,竟公然与亚卿乐毅生出了情爱,回到咸阳还是念念不忘。记得在乐毅行将入秦之前,魏冄很是认真地劝阻了一回姐姐,请她断了与乐毅的念头,万勿引来天下嘲笑。谁知老姐姐却撇着嘴轻蔑地一笑:“乐毅鳏夫,芈八子寡妇,男女人伦天经地义,怕谁个嘲笑了?”更令天下乍舌的,还是这位老姐姐在外邦特使面前的惊人言论。
  楚国猛攻韩国雍氏时
,韩使尚靳入秦求救,魏冄与老姐姐并秦王共同接见韩使。说了半日,尚靳言不尽意,总是唇亡齿寒之类的道义之词而不涉实际。宣太后便突兀开口插断了尚靳:“我侍奉先王之时,先王将大腿搭在我身上,我便觉沉重难支。可先王完全压在身上,我反倒不觉其重了。因由呢?全身压我,给我欢喜,与我有利,自不沉重了。秦国救韩,原不在出兵多少,而在我能否得利?尚子明白了?”一席话毕,师从儒家的尚靳大为难堪,胀红着脸竟是瞠目结舌。宣太后却是一阵咯咯长笑:“言不及义,虚妄之士也!你等说吧,我去了。”竟甩着大袖径自去了。魏冄记得很清楚,那次只有秦昭王坦然自若,连他也觉得难堪了,只有约定尚靳夜来再议。自从那次之后,这位老姐姐的无所顾忌便令天下侧目,一时毁誉纷纷。各国特使入秦,但逢宣太后便如芒刺在背,连每次必在场的魏冄都总是提着心气,生怕她口无遮拦。如此一个老姐姐,你能管得她住何等样的房子了?
  上得四尺宽的结实木梯,沿着宽宽的外廊拐过两个转角,便到了云凤楼临水的一面,谷风习习扑面,魏冄顿觉清爽起来。听屋内声音,便知华阳君三人已经到了。
  “都坐了。”已经是两鬓白发的宣太后午觉初起,显得分外精神,“秦王已经将事由说了,丞相也来了,都说,甚个计较?”寻常重臣议事,也就是这几个人再加白起。所不同的是,但凡没有白起在场,宣太后都分外庄重,几乎从来没有笑脸。在座五人,秦王是儿子,丞相是同母异父弟,华阳君则是同父异母弟,高陵君与泾阳君是自己未嫁秦惠王时的两个儿子,全是至亲家族大臣。虽说秦人从老祖宗开始就已与西部各部族邦国杂处共生,只要是能才,历来不计较异族异邦之士执掌大权。然则,除了一个武安君白起,举朝重臣皆出外邦,毕竟是秦国第一遭。朝野之间已经将魏冄与三君呼为“四贵”了,显见老秦人是颇有微词。若不按规矩来,误得几件大事,便会生出诸多事端,甚或导致入秦之芈氏家族一举倾覆。宣太后明锐异常,自是掂得轻重,对每个人说话都是官称,竟是时时在提醒着这几个非同寻常的显贵——都得明白自己的权力身份,不要以私情误国!
  “我看,不能让赵国灭了中山!”华阳君芈戎原本是蓝田将军,性情宽厚,先慷慨一句,接着却歉然低声道,“只是如何阻挡赵国,我尚无成算。”
  “家事无定见,国事无成算,夫人当家便没了自个儿么?”宣太后冷冷一句,华阳君便是满脸通红。这华阳君虽是大将出身,偏偏却对那个不生儿子的夫人宠爱有加,寻常时节几乎事事都是华阳夫人做主,竟在秦国大臣中成为一奇。这是在座谁都晓得的事,宣太后已经直面斥责,他人便也不好再说。
  “赵国若灭中山,我河东根基离石、晋阳便成孤岛。”高陵君嬴显打破了沉默。他目下执掌黑冰台,对各国情势了如指掌,显得极为自信,“当年赵雍非同寻常,其勃勃雄心堪与齐湣王比肩,其过人才干与英雄气度,却又远非齐湣王所能及。赵雍给赵国留下了一支精锐大军,并且平定了东胡、林胡、楼烦,三次蚕食中山。目下赵何分明是要从吞灭中山开始,踏出南下争霸之第一步。若不能在这第一步还以颜色,赵国便会立即夺取上党,直接压迫河内,成为心腹大患。”
  “高陵君言之有理。”兼领咸阳城防的泾阳君立即跟上,“赵攻中山,我便攻他邯郸!此乃孙膑围魏救赵之计。若得定策,我率十万大军攻赵!”
  “你?”宣太后嘴角淡淡一撇,看着魏冄,“白起呢?没个话来?”
  “有。这是白起的快马羽书。”魏冄本不想将白起的羽书拿出来,然在闪念之间却又立即拿了出来。这位老姐姐知人之明杀伐决断之利落,魏冄从来都畏惧三分,她但发问,便是料定白起不会在如此兵家大事上听凭朝议,但有隐瞒,立时便会难堪。“丞相之意如何?”宣太后眯着眼睛将羽书看了一遍,顺手递给秦昭王,便又看着魏冄。“启禀太后,臣以为武安君白起失之谨慎。”在宣太后面前,魏冄从来不会像在秦昭王面前那般无官称说话,言必合乎法度,“若是大势繁难纠结,敌国军力数倍与我,自当谨慎从事。然则,目下山东五国皆弱,无一国堪与大秦正面争雄。唯余赵国稍有起色,便视若空前强敌,似有不妥。据实而论,赵国三十余万大军,我则有四十万大军,赵之国力、军之战力,更是远弱于我。再说部署:赵军精锐十余万长驻阴山草原,十万大军攻中山,所余兵力充其量十二三万,除去要塞与邯郸城防,能出动者仅在八万上下而已。当此时势,若听任赵国吞灭中山,将大大助长山东六国气焰,合纵死灰复燃亦未可知。”魏冄本来没有想对如此一件显而易见的小战大费唇舌,若在寻常时日,以他之专断快捷,三言两语便告了断。可白起一有歧见,事情便大为复杂,至少白起在宣太后心目中的份量魏冄是清楚的,若不条分缕明,老姐姐一句话便将你撂在了一边。
  “也是一理。”宣太后点了点头,对秦昭王道,“大主意秦王拿,你说。”这宣太后却是奇特,分明是自己决断国事,可每次都要在最要紧时刻将儿子推在正位,似乎总是反反复复地强调着一句潜台词:除了我,谁也不能无视秦王。秦昭王却皱起了眉头:“看了白起羽书,我以为白起之谋划深远,可做长策。然则,方才丞相一番论说,我也认为有理。兵家谨慎,原本不错,然若谨慎过分,也会贻误战机。就实说,目下委实难以决断。”
  “哟,没主意了。”宣太后破例地笑了,“你等三个呢?如何说?”
  “打!”华阳君竟第一个开口,“丞相大是在理,区区八九万大军,不打颜面何存?”“武安君思虑深远,然却失之不着边际。”高陵君显得成算在胸,“战场争雄,便是实力较量。我只出奇兵一支攻赵心腹,使他灭国不成,未必与他举国大战,实在无须多虑。”
  泾阳君立即跟上:“我亦赞同丞相之见!大战要武安君亲自出马,如此小战,武安君不在,亦当定策,无须迟疑。”“如此说来,都是这个主意了。”宣太后轻轻点着竹杖,“话说到头,要论打仗,还是白起实在。纵有一谋之失,兵事还得靠白起。”三言两语便将仍然倚重白起说得明明白白,说罢便扶着竹杖站了起来,“秦王难断,我便拿个主意:秦王丞相到蓝田大营聚集大将,他们都是战场泡大的,自有个掂量;若有良将请命出战,大体便是打得了。”
  “臣等赞同!”魏冄四人异口同声。
  “好主意!”秦昭王拍案起身,“丞相,何时去蓝田?”
  “饭后便走,初更便到。”魏冄说罢便回身出厅,“一个时辰后,章台渡口。”话音落点时,楼梯已经传来了沉重急促的脚步声。三日之后,中山国特使被紧急召往丞相府。一个时辰后,特使匆匆出得丞相府,连驿馆也没有回去,便直然出了咸阳星夜北上了。
  .
  第十章 胡服风暴 第二节 赵奢豪言 险狭斗穴勇者胜
  秦军快速东出的消息传到邯郸,赵国君臣虽然大出意料,却也没有慌乱。在赵国君臣心目中,很是清楚吞灭中山国的利害关联,所以多年来只是不断蚕食中山而不做灭国大战。迄今为止,中山国已经只剩下不到十座城池不到五百里地面,赵国才决意一举灭之。发兵之前,惠文王赵何曾有秦国发兵之忧虑,谁知几位重臣竟是众口一词,秦国南郡未安,白起远在彝陵,决然不会发兵攻赵。赵何思忖一番也觉在理,赵国吞灭中山只在一个月间,纵然白起闻讯星夜北上,待得率领大军上路,只怕中山国也没有了,那时秦国奈何?可令赵国君臣惊讶的是:秦国根本就没有动用白起,也没有动用举国大军,竟然是一个叫做胡伤的大将率八万铁骑直逼阏与
.
  阏与位于漳水上游山地,南压韩国上党,西对秦国离石,距东南之邯郸三百余里,是赵国西部的第一道险关。过了阏与沿漳水河谷而下百余里,便是邯郸西大门——武安要塞
.武安一过,距邯郸便只有不到百里,铁骑驰骋,一个时辰便到城下。惟其如此,这阏与虽则不大,却是绝不能放弃的咽喉要地,即或在兵力最吃紧的时刻,阏与也常驻着两万长于山地厮杀的精锐步军。而今秦军直逼阏与,显然便是要破除赵国屏障而威胁邯郸。
  便在紧急军报传入邯郸后的半个时辰,惠文王特使便四路出宫了:第一路直赴中山军前,向统兵大将乐闲通报军情变故,嘱其相机处置;第二路飞赴武安,急召老将廉颇来邯郸;第三路出邯郸东北直奔观津
,急召大将乐乘;第四路北上巨鹿府库 ,急召田部令赵奢回邯郸筹划粮草。赵何相信,这几路特使必有一路能解阏与之危。
  赵何其所以信心十足,根本原由,便在于这时的赵国非但有胡服新军三十余万,且多有良将。对诸侯作战,非但有勇迈绝伦的老将廉颇,更有闲居观津号为望诸君的天下名将乐毅,及其同是兵家名士的两个儿子——乐闲、乐乘,老而弥辣的平原君赵胜,久在军旅而如今职掌国尉的肥义,若再加上赵成、赵文、赵造、赵俊、赵固、赵袑等一班王族新老猛将,赵国简直就是名将渊薮。其中堪称帅才而能独当一面者,至少有乐毅、廉颇、赵胜、肥义、乐闲、乐乘、赵成几人。然则除非有亡国之险,乐毅这般名动天下的大帅是不宜轻动的,而赵胜、赵成、肥义这三位也都是年过六旬的老将,也是不能随意上阵的。能立应突发危机者,自然便是常在军中的这班大将。几将之中,乐闲率军进攻中山,其余两人便成了迎击秦军的自然人选。
  暮色降临时,最近的廉颇率先赶回邯郸。
  这廉颇却是天下军旅之一奇,奇便奇在越老越见战阵之才。四十多岁时,廉颇便以勇迈闻与诸侯,而今虽然已是六十五岁高龄,却是壮猛依旧心志非凡,一副雪白的连鬓络腮大胡须挂在黝黑红亮的脸膛上,步态赳赳声若洪钟,但在军前立马,便是河岳泰岱而无可撼动。然则若仅仅是勇猛,尚不足以成为天下名将。廉颇之奇,便在于冲锋陷阵之勇猛与统率大军之稳健奇妙地糅合在了一起。一身而享天下第一武勇与天下第一稳健之赫赫大名,战国之世竟是唯此一人耳。
  当沉重急促的脚步声远远传来时,惠文王便先自笑了。廉颇的脚步声永远都象战鼓,任你萎靡困顿之人,一听这咚咚鼓点都会陡然振作。赵何也是一样,顺手撂下案头的《阏与关山图》,便大步迎了出来。
  “老卒廉颇,参见我王!”还在九级石阶之下,黄锺大吕便轰然弥散开来。不称老夫,也不称老朽,却硬邦邦自称老卒,这也是廉颇一奇。赵何哈哈大笑:“老将军,本王正在虚席以待,请了。”
  “我王请!”廉颇肃然一拱,便跟在赵何身后大步进了幽静的偏殿。
  “老将军请看,这是阏与急报。”一到殿中赵何便拿起案头羽书递给了廉颇。“老卒驻防武安,军情尽知,我王何断?”
  赵何笑道:“战事问将。老将军以为阏与可救么?”
  默然片刻,廉颇终于开口:“阏与道远险狭,急切间难救。”
  赵何一惊,心下便是一沉:“阏与丢给秦军,邯郸岂不大险?”
  “邯郸无险,我王毋忧。”
  “何以见得?”
  “老卒镇守武安,秦军难越雷池半步!”
  赵何不说话了。廉颇的回答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以如此勇迈老将之目光,尚且认为阏与难救,那显然便真是难救了。赵何不是父王赵雍那般战阵君王,没打过仗,战事决断历来是以大将主张为凭据。廉颇本是行伍擢升,久经战阵,他能说“道远险狭”,那必是大军无法兼程行进的崎岖山地羊肠道,赶去也是迟了。骤然之间,赵何想起廉颇当初的建言:在阏与当屯兵五万!可是,其余大将都以为两万足以支撑,屯兵过多,且不说阏与不能展开,粮草输送、兵力凝固难以迅速调遣等等都是不利之处。目下看来,廉颇竟是沉稳老谋了。廉颇匆匆赶回武安备兵去了。赵何郁郁沉思,竟连最是讲究的晚餐都免了,一直在殿中转悠着守侯着。“禀报我王,乐乘将军到。”
  “快,请进来了。”
  乐乘是乐毅的次子,三十余岁,自幼便熟读兵书,与长兄乐闲一般沉静,儒雅之风却颇似乃父。当初乐毅弃燕入赵,骑劫大军竟被田单火牛阵一举击溃,落叶遇秋风般丢了齐国,其山倒之势竟是比当年乐毅攻齐还要快捷。燕惠王姬乐资大悔不迭,更怕乐毅记恨于燕国而率赵军攻燕,于是便派出秘使致书乐毅,将当初之过推于“左右误本王”,宣示自己的本意是“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歇息议事”,末了指责乐毅“将军过听,以与本王生隙,遂弃燕归赵。将军自以为计可也,却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恩义也?”先期随后母在剧辛护送下秘密抵赵的乐乘见书大是不齿,冷笑道:“君王多厚颜,如此言语,竟能启齿也!”乐毅却是淡淡一笑:“亡羊尚知补牢,纵有文过饰非,也是用心良苦也。”
  乐乘记得,父亲书房的灯光当夜一直亮着,天亮时,父亲将他唤进书房,拿出满荡荡字迹的三张羊皮纸说,这是给燕王的回书,你便做我信使了。为明父亲本意,乐乘仔细读完了那封少有的长书。父亲开篇便直言不讳:“乐毅非佞臣。当初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也,故遁逃走赵。今足下使人数之以罪,臣惟恐足下之左右不察先王信臣之理,又不白臣之用心也,故敢以书对。”寥寥数语,却潜藏着诸多意味,乐乘不禁便大是赞叹。接着,父亲便细致论说了燕昭王的惕厉奋发、敬贤拔士与任用乐毅灭齐的经过以及给燕国带来的巨大利市,显然便是要给燕惠王立一面君道人道的大铜镜。末了那段话犹是感人,乐乘至今尚能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吴王阖闾听伍子胥而成大业。夫差却赐药以杀伍子胥,而抛尸于江。吴王夫差不悟才士可以立功,故杀子胥而竟不悔!子胥不明吴王之歧见,故尸身入江犹有恨意。臣立功免身,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既临不测之罪,自以幸免为利。今虽身托外邦,而大义不敢逾越也。
  臣闻: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才,数受教于高士君子,自当恪守大道。臣恐王唯听左右之说,而不察贤才之疏远,故敢献书以闻,愿王留意也。
  便是这封回书,燕惠王无言以对,只好三番五次地向赵国示好,请赵王准许乐毅回故国探访。赵何却是心明如镜,也三番五次地不予理睬,直到乐毅默认了,才“王命特许望诸君访燕”。这便是明白警告燕国:乐毅是赵臣,燕国若有加害之心,便是于赵国为敌!后来,乐毅只身回燕,燕王多方说服乐毅回燕重掌兵权,都被乐毅婉言辞谢了。眼见乐毅不归,燕惠王便提出让乐毅长子乐闲回燕承袭昌国君爵位,不想乐毅却道:“乐氏既在赵国,便当为赵国之将,何能再做逃赵之事?”燕惠王不禁惊慌道:“乐氏为赵将,忍心攻燕乎?”乐毅笑道:“乐氏不攻燕,此乃乐毅与赵王明白约定,燕王毋忧。”从燕国归来,赵何便请乐毅出山掌赵国上将军大印,乐毅也是悠然一笑:“乐毅年迈力衰,已丧掌兵雄心,愧对赵王了。若得军情紧急,臣之两子或可尽力。赵国良将辈出,何须一老朽之力也。”从那以后,乐毅便以客卿之身在劢蛘嬲刈隽艘浚窒欣殖巳聪群笞隽苏怨?/p>
  “将军但坐。”乐乘一进来,惠文王赵何先礼节一句,煮茶侍女尚未就位,便急迫坐到乐乘对面席位:“将军且说,阏与如何援救?”乐乘颇为机敏,来路上已经谋划妥当,便从容答道:“赵王明察:阏与为兵家险地,一道大嵰山便是崎岖难行,大军无法疾进,难救也。”“如此说来,阏与便是丢了?”惠文王倒吸了一口凉气。
  “却也未必。”乐乘似乎成算在胸,“阏与两万精锐,或可守得一段时日。目下,我可一军出武安迂回上党,断秦军归路;待乐闲中山之战了结后,出兵南下夹击,阏与必能失而复得。”
  惠文王顿时默然。乐乘之策虽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却是大费周折,乐闲灭中山纵然顺利,至少也是三两个月。赵军借道上党,还得与韩国仔细交涉,韩国若借此开出高价,一时便是进退两难。南北两头但有一边卡住,收复阏与便是遥遥无期。以秦军夺取河内与南郡的实例比照,秦人夺地化地之快捷令人惊讶,但有三两个月,阏与便可能永远也收复不回了。果真丢了阏与要塞,秦军便骤然钉子般楔进了赵国,直接威胁邯郸!但成如此局势,对于国力军力都在蒸蒸日上的赵国便是莫大耻辱,虽夺取中山也无法抵消!乐乘谋划,只计兵家之可行,却不解大势之需求,未免迂阔。然则,惠文王却无法对乐乘以大势所需相要求,兵事战阵,若将军无成算,君王纵然强求,十有八九也都是败笔,更不消说乐毅父子最不屑的便是君王乱命了。
  “启禀我王:田部令赵奢到。”御史快步走了进来 .
  “赵奢?”惠文王一时恍然想起还急召了这个田部令回来筹划粮草,可如今无人领兵,筹划粮草却有何用?心下一松,赵何淡淡笑道,“让他进来了。”
  这个赵奢,却是赵国一个赫赫大名的能事之臣。田部,在赵国是职掌田土与农耕赋税的官署,与魏国的司土(后称司徒)官署相当。田部令,便是执掌田部的首席大臣。赵奢祖上原本是赵氏王族远支,后来便成为邯郸的农耕国人。在武灵王赵雍胡服骑射征发新军时,年轻的赵奢便入了军旅,在塞外征战十余年,因战功逐步擢升为辎重营将军。这辎重营是大军命脉所在,除了运输、囤积、防守粮草大营,同时还有兵器甲胄马具的打造修葺,诸般军用财货的保管分发等职司。一军之辎重将军,非但要有实战才能足以率兵镇守大营不失,而且要有料理政务商旅的才能。否则,官署调拨、长途输送、立营保管、定期分发等诸多烦琐事务便会立时乱套。时年三十岁出头的赵奢,辎重营大将却做得有条不紊,从没出过一件差错。三年之后,武灵王对赵奢的军政才能大是赞赏,竟破例将赵奢从军中左迁为朝官,任为田部吏,虽不是“令”,却是专门执掌田土赋税征收的实权臣工。
  战国时代,赋税征收是天下第一大政,也是天下第一难题。大战连绵,大军的财货消耗惊人,没有源源不断的物资实力,大军便立时不能立足!偏偏战国之世还不能靠加重赋税养军,盖因其时天下大争,各国竞相吸引人口,若是赋税加重而民不堪累,民众便会大量逃亡甚或动乱。一旦动乱,还不能轻易用兵剿灭,你若用兵强压,他国便会乘机出兵“吊民伐罪”灭其国而分其地。齐湣王倍加赋税不到十年,便一战山崩而被乱民千刀万剐,任你天下君王大权在握,也是心惊肉跳!惟其如此大势,赋税便只有适度,而适度便必然时有财货掣肘。明智国策,便只有依靠及时征收来弥补,除此还得严防偷漏逃赋税,否则财货便立时吃紧。所以,这征收赋税的田部吏,便非能事强悍者不能任事。否则,以武灵王赵雍之重视军争,如何能将一个极富将才的年轻将领迁职为文官?
  赵奢一上任,便遇上了一件棘手的难事。
  盘查赋税大帐,国辖四郡(上党郡
、雁门郡、云中郡、代郡)六十余县,赋税分毫不差,可占地三十余县的二十余家世族封地,赋税却仅仅收缴两成不到。封地最大的平原君赵胜、安平君赵成、平阳君赵豹、代安君赵章四家十六县,竟是三年未缴国府当得之赋税。赵奢问起情由,田部主书只嘟哝一句,四君撑赵,他不缴谁却敢收?
  赵奢大皱眉头,思忖半日,断然下令聚集田部的催征千骑队,并备齐三千辆牛车随后,立即开赴平原君封地。在赵奢看来,平原君有“战国四大公子”之名,又是王族嫡系,素来都是国家栋梁,断无拒缴赋税之理。要清缴封地赋税,只有从平原君开始。此时之赵国虽行新法,然却不象秦国变法那般彻底。其间最大的不同,便是赵国相对完整的保留了世族封地制。所谓相对完整,主要在于两个传统没有改变:其一,封地世袭,不以承袭者无功而夺封地;其二,封地治权仍然在世族,国府只能与世族分享赋税,世族占大头而国府占小头。而秦国则将封地制大大虚化为一种象征,非功臣不能封地,子孙不得世袭;封地治权在国府,受封之功臣只是“虚领”封地,由国府从封地赋税中分出小部分给予虚领之功臣。究其实,秦国的封地制已经变成了一种名义上的最高封赏,实际所得仅仅是一部分来自封地的纯粹财货;而赵国封地制则保留着“诸侯自治”的底色,拥有一方封地便意味着拥有巨大的治民与建立私家武装的权力。往远一点儿说,这是诸侯制以私家世族为国家根基的老传统。往近处说,这却是武灵王赵雍变法时的实际考量,后面自有交代。平原君封地跨越大河东西两岸,有地五县六百里几乎都是平坦沃野,东去两百里便是齐国的济水,封地城邑便叫平原
.时当暮色,马队牛车浩浩荡荡来到平原城外,赵奢下令牛车大队与九百骑士在护城河外扎营,只带一个百人骑士队立即入城来到平原令官署。按法度说,这平原令本是国府官员,其爵位也是以赵王诏书颁赐。然就实而论,却是由封主定名举荐与国,赵王一律下诏任官赐爵罢了,实际上便是封主的家臣,以国府官员的名义为封主治民理财。赵奢人马一动,平原令便得到了快马急报。及至赵奢入城,平原令已经摆好了盛大宴席,亲自恭候在官署大门外了。
  “田部一路风尘,小令特设小宴为田部洗尘。田部请!”平原令亲切随和地笑着,虽然不失恭谨,然却丝毫没有国府官员面临国事时特有的庄重认真。事实上,练达的平原令也委实没有将赵奢放在心上。一个田部吏,爵位比他还低,盛宴待他,只因他是国府实权官员而已,岂有他哉。
  “酒宴不敢叨扰。”赵奢目光炯炯地盯着平原令,脸上却是淡淡地笑意,“赵奢为国事而来,平原令若能即刻理清三年赋税,赵奢做东设宴。”
  “敢问田部,可是奉王命特征赋税?”由于常税难收,赵武灵王有时便借大战之名突然征发紧急赋税,违命者当即治罪!此为王命特征,等闲封主不敢违抗,故而平原令有此一问。
  “常税未缴,无须特征。”赵奢黝黑脸膛上的笑容没有了,“本官职司田部赋税,便是王命国事。平原令请勘验本官照身印信。”一挥手,身后文吏便捧过来一个铜匣,赵奢也从贴身衣袋中摸出竹板照身抬手亮在平原令眼前。“田部焉得有假也?”平原令呵呵笑着,“只是这有封地者二十余家,大体都有拖欠,田部何独钟情于平原君乎?”“平原令差矣。法行如山,虽王子不能例外,遑论二十余家封主?”赵奢面色肃然,“自古以来,征收赋税皆先远后近,平原君封地最大最远,自当首征。平原令老于吏治,不知国家法度乎?”
  平原令脸色便顿时难堪,却强颜笑道:“封主在邯郸,小令却如何做主?若得缴纳,还须请田部到邯郸请命平原君才是。”“好托词也。”赵奢微微冷笑,“平原令若能拿出平原君抗税手令,本官自会找平原君理论,否则,足下身受王爵治民,便是知法犯法。”“田部当真可人也。”平原令突然哈哈大笑,“在下虽是王爵,却是平原君家老,明白么?足下但有平原君手令,本家老自当遵从。否则,田部如何来者,便请如何回去,本家老恕不奉陪!”冷冷撂下一句,便径自扬长而去。赵奢双眉突地一挑:“给我拿下!”
  两名铁甲骑士“嗨!”地一声,便大步上前将已经摇摆到门厅廊下的平原令猛然扭了回来。廊下门吏与一声大喝,两排原先做迎宾仪仗的长矛兵士顿时围了上来,随平原令出迎的官署吏员也乱纷纷吵嚷着围住了赵奢。“尔等当真要抗税乱法?”赵奢却是黑着脸岿然不动。
  一个须发灰白的老吏嘶声大喊:“老夫便是赋税吏,小小田部,却乃我何?!”“我等皆是!”几名文吏轻蔑地喊着笑着,“小田部想立功升官,却是个聋瞽塞听!啊哈哈哈哈哈!”赵奢大手一挥,身后百人骑士队哗的散开长剑齐出,顿时将一班文吏兵士围在了中心。赵奢冷冷一笑:“平原令官署有八名税吏,全数在此了。”陡然便是声色俱厉,“尔等知法犯法,公然抗拒国税,罪在不赦!赵法:抗拒国税一料者斩!如今尔等竟敢抗拒国税三年六料,法度何在?督税甲士:平原令与八名税吏,立即一体斩决!”
  “嗨!”田部督税甲士虽惯于此道,却从来没有在世族封地威风过,如今竟是精神大振,轰然一应,十八名甲士便立即将九人拿住押成一排。“赵奢!你小小一个田部吏,竟敢擅杀国府命官!”平原令挣扎大喊。
  “既是国府命官,更该依法服刑。开斩!”
  一片剑光闪过,九颗头颅竟是“咚!”地一声闷响,整齐一致地砸在了地上!事情来得实在突然,大骇之下,惊慌奔来的府吏与被围的军卒竟是一片泥偶般大张着嘴巴粗重地喘息着。一个田部吏片刻之间立杀赫赫平原君九位家臣,任谁也是匪夷所思,可这九颗血淋淋的人头便在脚下,你却又如何不信?陡然之间,一个府吏嘶声大喊:“田部吏杀人了!快报君主了——”撒腿便跑,梦魇般的吏员兵卒也如梦初醒轰然四散逃开。
  “出城扎营,等候平原君。”赵奢却是淡淡一笑翻身上马,带着百人骑士队出城去了。此日午时,西方原野上烟尘大起马蹄如雷,依赵奢之战阵阅历,一眼就看出这是平原君赵胜的门客骑士队,较之寻常精锐铁骑更胜一筹。平原君封地在平原,势力根基却在邯郸府邸。平原封地只有平原令官署与分驻各城池的两三千私兵,寻常时日只是督促收缴赋税并向邯郸的平原君府押运而已。但有重大事件,都是邯郸平原君府邸派出精干门客做特使回来处置。看今日气势,两千门客骑士全部出马,分明便是平原君亲自赶来了。眼见如此阵势,田部吏员骑士便有些惊慌。赵奢却是坦然平静,目光扫过吏员骑士,只淡淡一句:“依法度行事,何惧之有?”便转身下令,“整顿牛车,骑士列队,书吏备整赋税账册!”说罢竟是走进道边茅亭。便在这倏忽之间,马队已经飓风般卷到。当先骑士一领火焰般斗篷罩着紧身棕色皮甲,灰白的长须飘拂胸前,一箭之外便是一声怒喝:“田部吏何在?”便在这声怒喝的同时,门客骑士已经遥遥展开成一个巨大的雁翼阵,兜住了田部骑士与全部牛车。“田部吏赵奢,见过平原君。”赵奢出得茅亭,不卑不亢地拱手一礼。
  “好个田部吏,给我拿下!”
  平原君身后的护卫百骑队早已下马,轰然一应,立时便将赵奢一绳捆定押到马前。“田部吏,可知竖子身在何地?”平原君圈转着那匹暴烈剽悍的雄骏胡马,打量着马前这个纹丝不动的壮汉,一身棕色皮甲胄汪着黝黑的脸膛,便如两头一般粗的一截石柱戳在道口,分明一个只知战阵厮杀的行伍粗汉。“平原邑,平原君封地。”赵奢竟是平淡冰冷。
  “既知本君封地,何敢杀人越货?”
  “平原君差矣!”赵奢愤激高声,“君于赵国,贵为公子,却放纵家臣,不奉公不守法!君为天下风云之士,岂不明法度削弱则邦国削弱,邦国削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安得有赵?若无赵,安得有君封地之富?以君之尊贵,奉公守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富强,国富强则赵国稳固。君为王族贵戚,轻国家而重私利,安得久远乎!”声随风走四野弥散,门客兵士无不听得清清楚楚。平原君良久默然,翻身下马,竟是深深一躬,亲自解开了赵奢身上的绳索,唤来一个家臣吩咐几句,便上马去了。家臣过来向赵奢恭敬一礼:“平原君有令:即刻向田部吏清结三年赋税。”从那天日暮开始,赵奢的牛车大队络绎不绝地整整忙碌了一个月,才将平原君的全部赋税分别送进各类府库。赵奢声名大振,平原君又尽力举荐,武灵王退位时便擢升赵奢为田部左令,专司囊括了商旅市易与百工作坊的举国赋税。赵何即位,又擢升赵奢田部令,成为职司赵国土地农耕赋税的要害重臣。近二十年来,赵国府库殷实而民无不平,一大半便是这赵奢的功劳。如此一个治国能臣,惠文王自是器重有加,然则赵奢毕竟不是领兵大将,却如何解得目下燃眉之急?当赵奢大踏步进来时,惠文王竟兀自陷在方才的思绪之中,粗重地长长地叹息了一声:“阏与无救也!”
  “启禀我王:赵奢奉诏还都。”
  “卿且坐了。”惠文王回头招手示意,“本是急务,目下却是缓了。”
  “我王所指,莫非阏与战事?”
  “你知军情了?”惠文王猛然回头,“说说,阏与可救么?”
  “可救。”赵奢笃定一句,“阏与之对我军虽则道远险狭,然则对秦军亦同样不利。两军相遇,便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惠文王目光骤然一亮!是啊,道远险狭对秦军同样不利,当此之时勇者胜也,有道理!再看沉雄厚重的赵奢,惠文王蓦然想起这个片刻诛杀平原君九名家臣的凛然之气,便如眼前矗立起一柱无可撼动的山岳,竟是霍然站起:“本王诏命:赵奢兼领邯郸将军,率十万大军驰援阏与!”“臣启我王:六万铁骑足矣。”
  席地稳坐的乐乘一直都在微笑,此刻却惊讶得嘴角猛然一阵抽搐。惠文王目光一闪:“秦军可是八万,卿不可恃勇轻敌。”赵奢肃然道:“非臣恃勇,阏与山险地狭,大军无法展开,唯轻锐劲健之师可充分施展。”惠文王双掌一击:“好!本王立颁兵符,将军回府歇息一晚,明晨发兵。”赵奢庄重挺身:“大将受命之时,便是肩负邦国安危之日,何能舍军就家?臣请立赴军前,四更发兵!”骤然之间,年轻的惠文王双眼潮湿了,不禁便对着赵奢深深一躬:“卿之为将,国有泰岱也!”赵奢扶住了惠文王:“臣有一请。”“卿但直说。”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