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_2 琼妮·厄尔克森·多田(美)
“在基督里,我们能为弟兄姊妹做的一件最好的事情,就是在我们自己的试炼中得胜。”别在我衣襟上的小小麦克风将我的声音放大,传遍整个教堂,让每个听众都听得一清二楚。
“《以弗所书》清楚地说,我们理当照顾其他基督徒,因为我们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不必劝告信徒们要合一,因为我们已经合一了,并且上帝要求我们把这合一行出来。
“大家知道,《哥林多前书》12章里面说,我们基督徒一起构成了一个身子,基督是这身子的头。要想解释清楚团队合作的含义,全世界所能找到的最恰切最奇妙的例子就是我们人的身体。每一个肢体都需要其他的肢体。当胃饿了的时候,眼睛就会盯着汉堡包看,脚就会跑过去排队,手就会把芥末酱抹在汉堡包上面,再塞进嘴里,汉堡包就顺着食道下到了胃里。这就叫合作!”
观众之中响起了笑声。
“这样我们就能够明白为什么《以弗所书》4章16节会告诉我们,每个基督徒所做的,都会在灵性上影响其他人。人体的任何一个器官都无法自己独立运转却丝毫不影响其他的器官。一个扭伤的踝关节能令整个人都无法行动;而接住橄榄球触地得分的双手给全身都带来荣耀。我们这些信徒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其中大有奥秘。你的失败就是我的失败,你的胜利就是我的胜利。”
没有人动。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显然,人们都听进去了。
我继续说道:“因此,如果我们在意任何与基督有关的事,也在意其他基督徒,就必须在处理自己问题的同时把他们也考虑进来。昨天晚上,上帝就帮助我和朱莉这样做了。朱莉昨晚做了我的榜样,而我又做了别人的榜样。上帝也想透过你们做同样的事情。”
就这样,上帝将我昨晚受的伤变成一个大平台,用来彰显他完全智慧的计划,允许他的孩子为了自己的益处和上帝的荣耀而忍受痛苦。
大约一年以后,我收到史蒂夫的来信,当时我正在频繁旅行,有些想家呢。在信中,他写了不少鼓励我的话,绝佳地总结了我那天晚上因为在停车场摔断鼻子而学到的东西。他的信再次提醒我:临到我们的苦难远不是为我们的自怨自艾提供理由,而是给我们教导和建立别人创造良机。下面是这封信的一部分内容:
所以,琼妮,当你不得不在一周之内做10次演讲的时候,当你的下巴因为不断地朝祝福你的人微笑而发酸的时候,当你的后背疼痛的时候,当你心里希望能重新站立却因为担心周围人误会你而不敢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你想念朋友的时候,当圣经经文显得枯燥无聊的时候,当你感到不安全、没把握的时候,当你发现有罪的念头和态度爬进你的脑子里的时候,当你受到试探在心里面数算你的那些成功和荣耀的时候—一句话,当你一路谨慎却想稍有放纵的时候,即使“就这么一次”,也不要去做。不要泄气,也不要犯罪。不要认为苦难是徒劳的,因为你诚然已经成为我生命里的一个主要支柱,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你为我做了榜样。
我们正站在舞台上表演,其他人都在看着我们。我们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建造所有的观众;也能为了表现自己的苦毒情绪而即兴演出,从而羞辱了剧作家。这个选择,在于我们自己。
第三章苦难让我们荣耀上帝
我们常常喜欢吹嘘自己有多么伟大和了不起,但是当有人出其不意地要求我们自我证明时,我们又经常陷入无法证明的尴尬。最近上映的一部卡通电影里有一段情节,就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一场大学橄榄球比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露天看台的前排坐着一个中年男性球迷,他嘴里不停地叫骂挖苦输球的教练和球员。他那些俏皮话加风凉话明显是说给周围观众听的,他在向他们炫耀自己多么了解橄榄球,见解多么高超,知识多么渊博。后来,输球的教练忍无可忍,转身面向看台,抬手指着那个球迷,大吼一声:“有本事你来替奥布隆斯基打球!”那个球迷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闭口不言了。教练的一句话正好击中了那个球迷的要害。
人们在夸夸其谈之后,常常会被别人要求用实际行动来加以证明,只是在挑战面前他们往往就退缩了。但是,上帝可不像我们在橄榄球赛的看台上吹牛的那位朋友,上帝从来不会退缩。因为上帝确实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伟大,并且他总是在寻找机会来向人类显明他的伟大。他所使用的最好的表现平台之一,就是人类所受的苦难。
上帝使用苦难来荣耀他自己,其最显著的方法就是奇迹般地挪去那个苦难。耶稣在世之时,周游四方,为减轻人类的痛苦做了各种各样大而可畏的事情,他叫瞎眼的得看见,医治麻风病人,又叫死人复活。果不其然,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众人看见都惊奇,就归荣耀与上帝。”(太9:8)
但是今天的情况如何呢?今天,耶稣不再以肉身的形式与我们同在,不再在犹太地翻山越岭,做他曾经做过的那些事。上帝如今仍然有能力介入人类社会来行神迹奇事,而且他有时还在这样做,但是这已经不是他今天常用的工作方式了。今天,上帝换用第二种方式来工作,他使用苦难来荣耀自己。虽然这一方式不似行神迹那般显而易见,但在能力、效果上绝不逊色。
有一件事看起来很奇怪,上帝常常似乎不只允许而且确保他的孩子们会长时间地经历和忍受苦难[1]。不仅如此,由于上帝允许这些事在那些诟病基督教的不信之人的眼皮底下发生,他似乎因此而使自己的事业受损。这些嘲笑者眼睛里可不揉沙子,任何一个令人尴尬的细节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他们嘲笑说:“看看这个所谓的慈爱的上帝是怎么对待那些献身给他的追随者吧!”
但是等一等。随着观察的继续,我们发现一件不寻常的事。虽然上帝加给这些基督徒一个又一个的试炼,但是他们拒绝因此而抱怨上帝。他们非但没有朝天挥舞起叛逆的拳头,咒诅这位允许他们如此受苦的上帝,反而,他们为此颂赞他们的创造主。
一开始,世人嘲弄他们,言之凿凿地说:“这只是暂时的,咱们走着瞧吧。”但是,随着这些试炼的继续,基督徒们仍然拒绝“咒诅上帝,然后去死”。于是,围观等着看笑话的世人被迫吞回他们的嘲讽,面对令他们难以置信的结果,惊讶不已。
苦难展现出上帝保守他的子民忠于自己的能力,即使面对大试炼的时候,他们也能忠于上帝。这是上帝使用苦难荣耀自己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成为基督徒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安逸舒适,世人就不会因为我们而对上帝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人们会说:“这算什么?给点甜头,谁都能让人忠心不二地跟随自己。”但是,当一个基督徒似乎被神弃绝,却仍显出对其创造主的爱与忠诚时,确实能鼓舞人心。那些嘲笑者会看到,即使经历艰难,我们的上帝仍然是真正值得侍奉的;这个无神论的世界也会明白,基督徒拥有的是真信仰。
我以前见到过一个女孩,她的例子能够绝好地证明我所说的话。当时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几年前,我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书店里举办签名售书的活动。那家书店位于一个富人区里,签售当天挤满了人,都排着队等着见我,让我给他们在书上和画上签名。这些人大都是家庭主妇,带着孩子。孩子们个个漂漂亮亮,衣着光鲜。这让书店变成一个令人愉快的去处。
我嘴里咬着一只签字笔正在某个人的书上签名,忽然在人们乱哄哄的聊天声中,传来一个刺耳的不和谐的声音。我从举在面前的书本上抬眼瞥了一下,就发现了声音的来源。
就在队伍的最后边,有一架轮椅,上面坐着一个年轻女子。她的嘴里发出很大的声音,如同变了调子的呻吟,那是严重残疾导致声带无法正常发声的结果。我在曾经住过的各种各样的医院里,见过很多像她这样因为脑瘫而影响了发声的人。
等她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立刻看出她的双手都在颤抖,双脚扭曲,嘴角边因为缺乏控制而淌着口水。她的头发暗无光泽,乱蓬蓬地粘在头上,上衣的纽扣都系歪了,看来给她穿衣服是很不容易的。
我想起自己以前接近像她这样的人时都会感到不舒服,不想跟任何这样的残疾人发生关系,因为他们的存在会突出我的境况,提醒我自己就是个残疾人。但是,上帝在很早之前就帮助我克服了那样的感受,而现在我急于跟这个女子见面。
“琼妮,我想让你见见娜婷。”有一个护士推着轮椅,把那个女子推到我的面前,并给我们俩做了互相介绍。在接下来的谈话里,这个护士尽力把娜婷的意思翻译给我。原来娜婷是个基督徒,而且和我同岁。虽然看起来像个弱智,但是她其实很聪明,读过很多书,还爱好写诗。
那天下午,娜婷交给我一封信,信中说她很认同我在书中表达出的一些想法。这封信对我而言很宝贵,但还不是她给我的珍宝。真正的宝贝是她随后送给我的一块小牌匾,上面写着一首诗,周围点缀着几个小天使。这些天使是娜婷自己从圣诞节贺卡上面剪下来的,但她不是用手握剪刀的,而是用她那“灵活的脚”。我见娜婷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她送我的这块匾至今还在我家里的墙上挂着呢。
我一边听着娜婷说话,一边迅速地回忆,想着以前住院时读过的那些哲学书和其他书籍,当时我在痛苦中充满怀疑、上下求索。那些书中辩称:“要么上帝爱世人,愿意除去世人的痛苦,却无能为力;要么上帝有那个能力却没有那份爱心。或者,他两样都没有。但是,他就是不可能二者兼而有之。”
你可能会认为这样的思辨正适合一个像娜婷这样勤于思考的人。娜婷被收容在一家福利性质的私人疗养院里,她可能永远也无法尝到与亲近的朋友和关爱她的家人同住的那种舒适惬意;她可能永远也结不了婚,做不了世人认为对于幸福至关重要的任何事情。她为什么不咒诅如此待她的那位全能全爱的上帝呢?她应该属于那些全世界最压抑最沮丧的人群,她的内心应该充满了绝望,看不到人生的意义。即使她这样,也没有人会责怪于她。她至多应该是一个逆来顺受的禁欲主义者,决意勇敢地担起生命中的重担,而把所有的情感扼杀掉埋没掉。
但是,我跟娜婷交谈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发现娜婷根本不是那种怨天尤人的人!娜婷明白经历从上帝而来的喜乐是什么意思,明白“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是什么样的感受。保罗曾说:“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4:16)对此,娜婷是深为认同的。
还有更有意思的事,娜婷不只是被动地忍受上帝的所作所为,她更是爱上帝。她所认识的这位上帝是如此的真实,真正值得被人所认识,所以只要能取悦于上帝,她便会心甘情愿地、欢欢喜喜地承受自己的苦难。
娜婷的受苦荣耀了上帝吗?当然啦。为什么呢?因为上帝奇迹般地挪去了她的苦楚吗?不是。娜婷的受苦之所以荣耀了上帝,是因为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只要看到她,就不得不考虑一个事实:娜婷的上帝必定是一位很特殊的上帝,唯有如此,他才能让娜婷对他如此的忠诚。我心想,上帝的恩典和权能能够在一个人身上做成大工,谁要不相信,就应该来看看我的这位朋友。
有些时候,怀疑论者看着像娜婷这样的基督徒时,会努力否认上帝是她内心平安的真正源头。对他们来说,所有这些关于天堂、上帝以及喜乐的说辞都不过是逃避现实的自我安慰,是在心理上逃避,拒绝面对现实。有些人也这样论断我,说我是在利用对上帝的信仰作为精神支柱。
每次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我都不屑与之辩驳,只会向那些人指出事实真相:让某个足不出户的书虫来适应轮椅生活,尚且不容易;更不要说让一个像我这样极为活泼好动的人来适应它了,那真是难上加难。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我这种说法。当年,我是个高中生,一刻也闲不住,骑马,打曲棍球,开着跑车到处逛,做些疯狂的出格之事。我常常告诉人们说:“当我能走路那会儿,我连一分钟都安静不了,而现在,我的余生都得安安静静地待在轮椅里了。”
没有什么安慰我的灵丹妙药,要么我一定是疯了,要么就的确有一位上帝,他存在于所有这一切之上,而绝不仅仅是一个神学上的理论。上帝是有位格的,他在我的生命中工作,并证明自己的真实性。很多人已经因此而开始重新思考和看待上帝。
一些基督徒可能在想:“哎呀,上帝使用像琼妮和娜婷这样的人来荣耀自己,他的工作真是激动人心啊!但是我的身体没有她们那样严重的残疾,我的生活也挺正常普通的。上帝会怎么使用我来荣耀他自己呢?”如果你就是这样想的,请你不要再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不要以为你只有遭受像我或者娜婷那样的试炼,经历极其严重的残疾和痛苦才能对上帝有真正的价值。你只要存着一颗欢喜快乐的心,接受每天生活中的各种紧张和压力,就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我想起经常陪伴我出行的人,她们是我的二姐杰伊还有我的朋友贝琪和谢乐尔。让我来告诉你,这三个女人可是切身体会到每日生活的压力的!首先,她们要照料我所有身体上的需要,如果你从来没有在旅行时照顾过一个瘫痪之人,那么你根本不知道那是多么大的工作量。为了把我打扮好去参加上午的会议,她们必须早晨5点钟就从旅馆的床上爬起来,先给自己洗漱打扮,然后再来打理我,包括把我从床上扶起来,给我做肢体锻炼,给我洗澡、穿衣服,为我刷牙、洗头,等等,做好这些事情要足足花上一个半小时。
这还不算完。每次我们坐车的时候,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车辆能直接把轮椅推到车上,她们还要把我从轮椅里抬起来放到汽车后座上。这就需要两个人一起来做。一个人从我身后抱住我的腰把我托起来,另一个人抱着我的双腿,把我从轮椅里抬起来,放到汽车后座上。之后,她们还要帮我调整坐姿,摆好我的手和脚,再给我扣上安全带。与此同时,第三个人要把我的轮椅折叠起来放到汽车的后备箱里面。我就不告诉你我的体重具体是多少斤了。虽然我不是很重,但是由于我没有办法挪动自己,一点力气都使不上,所以肯定像个死人那样沉!等我们到达目的地,刚才的整个过程还要再做一遍,我才能从汽车里出来,重新坐到轮椅里面。我们最近去了一次明尼阿波利斯,在那次旅行中,贝琪、谢乐尔和杰伊仅在一天当中就这样帮我进出汽车达15次之多!
和我一起旅行时,她们三个还经常得承受情感上的压力。我这么说的意思是:人们常常注意不到她们,他们把我当做女王一样来款待,同时几乎完全忽视了她们三个人的存在。
为了帮我准备好而早起,把我抱上车再抱下来,被别人当作空气一样忽视……你可能根本不把这些事算作“试炼”,你可能认为这些事没法跟我和娜婷的残疾相提并论。但是,她们三个人出于爱心而忍耐这些虽然小却真实的难处,并且毫无怨言,当人们看到她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就被引向上帝,于是,上帝就得到了荣耀。
在某种程度上,像娜婷、我姐姐和好友这样的人就是现代的约伯。你该记得吧,约伯是个义人,他被上帝大大地祝福,财产众多,生活安逸。撒但却嫌恶约伯回报给上帝的颂赞,他嘲笑上帝说:“约伯侍奉你还不是因为你祝福了他。你且伸手毁掉他一切所有的,夺他的产业杀他的家人,他必当面弃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约伯爱的是你的祝福而不是你,上帝。要想让人单单为了你的缘故来跟随你,你还没有那么伟大呢。”
上帝就允许撒但去试探约伯。于是约伯失去了一切,包括金钱、健康、还有很多家人。他的妻子怂恿他说:“你咒诅上帝然后去死吧。”但是约伯拒绝这么做。他怀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忠诚,大声疾呼:“他必杀我;我虽无指望,然而我在他面前还要辩明我所行的。”(伯13:15)
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见证啊!约伯的这句话不只表明他自己的信心,更加推崇了上帝,证明上帝有能力激发出他仆人的忠诚,使他们不管受到多么严峻的考验都能忠于他。旧约中间能够与新约中保罗的宣言相媲美的,正是约伯的这句话。保罗在《腓立比书》中说:“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
如果我在轮椅之中对上帝的忠心能够荣耀上帝,那么瘫痪给我带来的不便就根本算不得什么。你可曾想到,在属于你自己的“轮椅”里依然忠心于上帝,你这样的生活也能给上帝带来荣耀!
[1]参见《腓立比书》1章29节。
第四章苦难让软弱者刚强
著名的费尔班城堡的大宴会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空气中没有一丝风,沿着厚重的灰色石墙排列的彩旗无精打采地垂着。巨大的中世纪壁炉上方挂着皇家盾徽;仿佛挑衅似的,对面的墙上镶着毗邻的艾纳公爵的旗帜。两大势力之间的矛盾已积聚了数月,在这场为全国的王公贵族举办的年度宴会上,公爵阴谋推翻王子的险恶用心遭到抨击。
埃里克王子身材健硕,蹲伏在木头宴会桌上蓄势待发。他紧握着镶嵌珍珠的剑柄,这把剑是他的父王在弥留之际传给他的。光滑的剑身反射着透过城堡厚壁上的窗洞射进来的一束阳光。此剑乃国中第一剑。
地面上,公爵的三个狗腿子像鲨鱼围捕猎物般地包围王子,他们步步紧逼,剑拔出鞘,正伺机攻其不备。王子的目光逐一掠过这三个人,观察谁会率先出击。
突然,刀剑相碰,铿然有声!其中两个卫兵冲向王子,王子举剑挡开来袭,敏捷地躲开每一击,同时挥剑猛刺。
出击!中剑!流血!公爵的一个卫兵倒地,剑从他手中掉落。可是王子顾不得为开局的胜利欣喜,转身继续迎战另外两人。
此时他受到两侧夹击。在对付右侧敌人的袭击时,他偷眼瞥过左肩,查看形势。可就在旁顾的一瞬间,他握剑的手略微松劲,宝剑在击打之下脱手。
众人大惊,倒抽凉气。紧贴墙壁的女士纷纷掏出手绢掩住张开的嘴巴,每个旁观者都在惊恐中屏住呼吸。
且慢!只见王子像鹿一般敏捷地跃出敌人的攻击范围,从腰间拔出匕首,又一把抓过装饰餐桌的铜质烛台。
处在二对一的劣势中,手持令人揪心的次等武器,他再次投入战斗,凭烛台防卫,用匕首出击。他一低头,勉强躲过斜刺里扎来的一剑,重新上前迎敌,躲开对手挥舞的剑锋,给第二个卫兵的心脏以致命一击。
唯一幸存的公爵侍卫惊恐得目瞪口呆。他和埃里克在寂静中相互绕转,兜着圈子。千钧一发之际,卫兵抢先出手。
细如发丝的一道线划上埃里克的袖子,伤口顿时渗出血来。王子一步一步后退,直到最后被迫顶在墙上。他拼凑的武器无法与对手的精良利剑匹敌。打击来得更快更猛。不久他必倒地。
突然,他的对手奋力一刺。埃里克闪到左边,直指心脏的这一刺从他体侧一擦而过,扎进墙里。公爵的卫兵还没来得及拔出剑,稳住脚跟,埃里克就用烛台“啪”地挡掉剑刃,举起匕首向前扎去。
卫兵一只手抓住扎进肩膀的匕首,另一只手示意“手下留情”并向埃里克认输。众人欣喜万分,簇拥在王子身边,大声欢呼,衷心祝贺。他们唱起一首歌,后来成为代代传唱的经典—
“国王的宝剑握在手,埃里克王子无敌手,
匕首和烛台却证明,王子的实力胜一筹!”
我爱读埃里克王子的传奇故事,就像这篇。你有没有发觉圣经也有类似的传奇故事?它精彩地讲述了撒但怎样借着诡诈和欺骗奴役世上王国的国民—怎样篡夺了合法统治者(良善且公义的)的王权又私自建立起对抗政权。它更进一步讲述了良善的统治者怎样派他的独生子进攻撒但的领地,解放被俘的民众,夺回王国,复归正统。
假如我是上帝,我会怎样成此大业呢?首先,我会挑选最智慧的男女组成我的战略团队—清一色的博士、教授;然后我会招募最精明的商人和富翁来资助战事;我的公关人员会由遍寻各地找到的最高效的联络员担任,都是各个领域里的尖子。即使在我的组织里只当一名基层员工,这个人也必须是年轻、活跃、魅力四射的。
软弱的人别来申请。身体有残疾的?算了吧。有可能拖我后腿的?不要。相貌平平、缺乏吸引力的,有可能危害我的名誉的?门儿都没有。生活问题多多的男女?这辈子甭想。我只会接受精英。
感谢上帝,掌管世界的不是我,而是他!他张开双臂热烈欢迎贫穷的、患病的、丑陋的、孤独的、软弱的、无才的、令人讨厌的、毫无指望的人。因为他有大爱,也因为他看重人的内心胜过外在的状况。
不过还有一个原因,一个很特殊的原因,可以解释上帝为何接受并使用那样的一些人。答案可以在埃里克王子的故事里找到。你还记得人们歌颂他的话吗?
“国王的宝剑握在手,埃里克王子无敌手,
匕首和烛台却证明,王子的实力胜一筹!”
任何在英雄与“恶棍”之间展开的搏斗本身就足够精彩。然而当英雄突然处于劣势,正如埃里克失掉了他的剑时,新的情况出现了。现在,英雄的处境远比之前危险,获胜的机会减小了。但是,如果他不顾劣势,全凭本领取胜,他终将得到加倍的荣耀,因为他用劣等武器打了胜仗。
贯穿圣经,上帝向我们显明这正是他的行事方法,为的是给他自己带来最大的荣耀。使徒保罗教导哥林多的基督徒要审视自己,并懂得这个道理:按照凡人的标准来看,上帝呼召作门徒的那些人既少智慧,也无权势,更不尊贵。保罗的意思是,上帝有意拣选软弱的、受苦的、没有太大指望的候选人去做他的工,这样在大业完成之际,荣耀就归于上帝,而不归我们。想想吧!令我们痛苦不堪的弱点和难题正是他用来荣耀自己的工具。我们不是他手中的嵌珠宝剑,而是在发挥宝剑作用的匕首和烛台!
1969年,我摔断脖子两年后第一次出院,整个人陷在重度抑郁之中。我好惨,年仅19就没了任何盼头,只能终身坐在轮椅里。我隐约知道圣经的书页里可能包含对我的状况的解答,而我迫切需要有人给我指出那些答案到底在哪儿,是什么。
即便如此,我并非对所有关于信仰方面的建议都照单全收,也并不是所有前来给我支招的人都有望赢得我的兴趣和尊重。要知道,我上高中时可是活跃分子—在伍德朗曲棍球队打球,是全国优秀生学会成员,跟附近高中的橄榄球队队长约会。那时候,想引起我注意的男生,可得是智商高、身体棒、万人迷类型的。
至此你会以为,上帝本该把对于我的解答托付给某位在南边的大洋城负责“冲浪板事工”的高大健美的青年辅导员,这样的人倒是会引起我的注意。又或许,我本该中意于某个穿常春藤盟校[1]校服的头脑灵光的神学院学生。假如葛培理主领一场“伍德朗布道大会”,或许也能激励我。
然而,非也。你可知上帝派谁来了?一个瘦高的16岁送报男孩。这怎么可能?以我的标准,这个家伙实在不够格。我是指,他既不是优秀的青年辅导员,也不是聪明的神学院学生。他无非是个青春期少年,只不过带着一本黑皮大圣经。但他讲的时候,我真的在听!上帝使用我与史蒂夫·埃斯提这位高二学生共度的漫长时光振奋我的精神,帮助我理解上帝的话语。似乎上帝更乐于通过另一个孩子而不是某个在开导残疾人方面受过培训的圣经学者彰显他的大能。
如今,史蒂夫和我在回顾我俩初结友谊的那些日子时,不禁发笑,奇怪上帝居然用这样一种看似不可能的关系去扭转我的人生。但是细想之下,我们不应该惊讶。他将基甸32000人的大军削减到300人后,才差遣他们去攻打米甸的军队;他派牧羊少年大卫去迎战久经沙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他向亚伯拉罕应许,要使他的后裔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却赐给他一个不生育的妻子撒拉。为什么?因为如此一来,当米甸人被铲除,歌利亚被击倒,撒拉生下一子的时候,世人就会知道是上帝,而不是人,成就了这事。
苦难的作用即在于此。苦难迫使我们在软弱中降服于他。难道我们看不出这正是上帝希望我们所处的境地吗?因为此时他的能力最为显著。
要问谁最了解软弱的价值,非使徒保罗莫属。实际上,他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二封信里花费大量笔墨论证了上帝使用软弱之人的事实。
当时似乎有各色各样的假使徒在四处奔忙,企图驳倒保罗的说教,树立自己的威信。他们不停地鼓噪,吹嘘自己卓越的成就、辉煌的异象和成功的服侍。
“你怎么样,保罗?”他们讥笑,“你能超越我们的作为吗?”[2]
于是保罗回答:“你们叫我自夸?那好,我就像愚妄人那样放胆自夸。”在读保罗的书信时,你几乎能想象这些嫉妒的竞争对手掏出成绩表检查他是否够格的情景。然而出乎他们的意料,保罗所夸的全是他的苦难和软弱。
“你们想知道我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吗?好吧,我来列举几项突出事迹。听好了:我遭人唾弃,我受过鞭打,我多次下监牢……噢,对了,我还遇着过海难,外邦人恨我,至于犹太人—他们容不下我。”
他继续列举更多的奖赏和荣誉:“你们想知道我以什么做出入口吗?哈,有一天夜里,我从窗户中,在筐子里,从城墙上被人缒下去。我本应从门出去,可是有警卫守在门口要捉拿我。”
保罗谈起他的异象时更是高潮迭起。
“我知道你们隔三差五就看见异象。我给你们讲讲我的一个异象。不过不是昨天的—实际上,那应当是14年前的事了。我被提到第三层天,那个经历真是无与伦比。但我绝对不会像你们那样,翻来覆去地向听众们夸耀这事的细节。”
他继续道:“不过,我倒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上帝很欣赏我处理这一切的能力,所以在我的异象之外,他还赐给我一样东西—加了一根刺在我肉体上,免得我过于自高!”
说到这儿,讽刺停止了。保罗似乎在直视对手的眼睛,告诉他们,对于上帝赐给他的这种新式苦难,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为这事,”他强调,“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8-9)”
你听清了吗?上帝对保罗的回答,按照《活泼真道》[3]上的表述就是:“我与你同在;你别无所需。我的能力充分显现在软弱的人身上。”
如果上帝的能力充分显现在软弱的人身上,那么我们何必在苦难伤痛时抱怨呢?不如以保罗的话自勉:
“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9-10)
[1]指美国东部8所学术和社会地位高的大学—译者注
[2]下面这部分内容以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0-13章中的论述为依据。很多观点来自:FrederickD.Bruner《圣灵神学》(ATheologyoftheHolySpirit)303-315页;WalterJ.Chantry《使徒的标志》(SignsoftheApostles)修订本71-81页。
[3]英文圣经意译本(NewLivingTranslation)。
第五章苦难让上帝彰显大能
上帝是神奇的。只须一睹分娩之奇、自然之美、星系之繁,我们便可领略他的神奇。这些令人敬畏的奇迹使我们感受到他的强大,他的创造力和智慧。然而,上帝还有其他品质,若不是因为苦难和罪恶给它们展示的机会,人们永远看不到这些美德。
以上帝的仁慈为例。假如谁都不曾生病,我们还会由衷感激他赐予的健康吗?假如他从未让我们体会过罪恶感的刺痛,他的宽恕还会吸引我们吗?假如我们无所祈求,又怎么领会他在回应我们祷告时显出的怜悯呢?你瞧,我们面临的困境凸显了上帝的仁慈。
不仅如此,我们的困境还提供了展示人类具有的美好品质的机会。我给你举个例子。
想象一个小伙子暗恋某个姑娘,一直在寻找机会表达好感,又不能太露骨。一天晚上他下了班,在开车回家的路上遇见这位姑娘,她因汽车爆胎正在路边发愁。天赐良机!他把汽车开到路边,停在她的车后面,打亮紧急信号灯,主动要求帮忙。
“你真热心。”她应道,“不过不必麻烦。你穿着这么好的衣服。我叫修车的来就行了。”
“用不着。”他一面反对,一面在她的后备箱里找千斤顶,“一会儿就给你修好。”
几分钟后下起雨来。他坚持让她在他的车里等,以免淋湿。拧紧最后一根螺栓并扣上轮轴盖之后,他也钻进车里—浑身湿透,裤子上还粘了一大块油泥。她很不好意思给他添这么大麻烦,可他大度地叫她不必客气。
“行啦。”他说着发动汽车,“咱们把这只轮胎送到维修站补一补。我可不愿见你再爆胎的时候没有备胎可换。你的车在这里停一会儿没关系的。”
停顿片刻,他尽量显得漫不经心地添上一句:“要不,等他们补胎的时候,咱俩去喝杯咖啡什么的?”
她笑了:“乐意奉陪。”
看出来了吧?还有什么能比事事不顺更顺心的!换做别的时候,晚回家、爆车胎、淋雨换备胎又弄脏好衣服肯定是令人气恼的麻烦事,此时此刻却给了小伙子向姑娘献殷勤、表爱心的机会—是他求之不得的。姑娘也觉得自己备受关爱。
这就是苦难在我们生命中的作用。苦难本身纵然不好,却让人们得以向他人表示关怀和善意。还记得我跟你讲过那次我在结冰的停车场上摔破鼻子的事吗?我流着血躺在柏油路上,冻得瑟瑟发抖,与我同行的人见了纷纷脱下外衣给我盖上保暖。这种行为叫做无私,是人人都赞赏的。可是如果我没有需要,如果我没在那一刻“受苦”,周围的人也就没有机会表现那种无私。
为在那一刻表现无私,每一个献出外衣的人都得挨一会儿冻。他们必须“受苦”以便向我献爱心。假如每个人都另带有5件外衣,借给我其中一件来保暖,那就什么都证明不了。他们如若自己也能保暖,就没有做出真正的牺牲。然而我的苦难给了他们一个分担的机会,而他们的分担致使他们以一种轻微却真实的方式“受苦”。在那一晚,无私借着受苦展现出来。
同样的道理几乎适用于人能想出或做出的任何一种善行。苦难搭建展台,美善得以展现。假如我们不曾面对恐惧,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勇气;假如我们不曾哭泣,就体会不到朋友为我们擦去眼泪是什么感觉。
可这一切跟上帝有什么关系?当我说苦难能够显露我们的优秀品质时,我是在歌颂人类的美善吗?根本不是!与其说歌颂人类的美善,不如说我在歌颂上帝的美善。你看,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帝来的(雅1:17)。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一切爱心、仁慈、分担和宽恕归根结蒂都是从上帝来的。我们是按他的形象造的,那些不承认他的人也是。当然,那形象被罪损坏玷污了。可它仍在那里,每当我们行善的时候,就是对它的证明!
在我们可能经受的所有苦难中,有一种似乎最有利于引导人们朝向上帝。这就是迫害。你大概注意到了,珠宝店陈列钻石的方式通常是以一块黑丝绒为底来衬托。那是因为绒布柔和的黑色反衬且强化了钻石的棱角和光芒。同理,当有人因为信仰凌辱一位基督徒时,那凌辱便起到绒布的作用,反使那位基督徒表现出的惊人之爱放射出更璀璨的光芒。
新约圣经教导基督徒要爱那些逼迫他们的人。因为我们的世界急需尝到真爱的滋味。我说的不是肥皂剧里的爱,在那里“我爱你”的意思通常是“我爱你并希望你能回报”。我说的也不是“友爱”,因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路6:32-33)。我说的那种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奉献乃至受伤—即使明白不会得到任何回报。为使这个世界见识那种爱,基督徒就必须让世人见到他们敢于效法基督的榜样。基督树立了什么榜样呢?他甚至爱那些鞭打他的人。
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2:20-24)
假如基督不曾有过切肤之痛,谁会见识他的宽仁之心呢?假如他受惩罚是罪有应得,他甘心顺服不反抗的事实又有什么奇特之处呢?事实上,他对待苦难的态度,让世人深切地认识到上帝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就像彼得说的,“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也许你也面临同样的处境,你的家人、朋友、邻居和同事并不尊重你的信仰,他们甚至还张口闭口诋毁你的信仰!我来问你:你是否已学会将这些压力视为上帝对你的祷告的回应?某些人的心只能被真爱的温暖所融化,而他们体会那种爱的唯一方式就是有人以德报怨!如果他们待你很好,你爱他们作为回报又算得了什么?圣经上说“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可是如果他们待你恶劣,机会就来了!你就能在苦难背景的衬托下展示出基督般的仁爱之光。上帝的伟大就会以你的困境为展台而显示出来。
几年前,我的朋友戴安娜带着圣经走进我的病房,试图给我讲解我在本章跟你分享的内容。但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相信上帝屈尊弄断我的脖子,只是为了显示他的美善。那种理论听起来就像他在进行某种自我表现。
但请思考一下那种自我表现的理论。假如你像上帝一样,是最正确、最公义、最纯洁、最可爱、最值得赞颂的存在体;假如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但凡拥有某种品质都是从你来的,因为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你的品质。也就是说,假如没有你,这些品质就都不存在。
假如情况是这样,那么你周围的任何人要在任何方面有所提高,就必须变得更像你。人们只要一想到这些好品质就首先要想到你。他们表现自我是错的,因为他们只会围绕罪恶和缺陷来思考,而你的自我表现却满有荣耀。实际上,那才是人类唯一的希望,因为你的自我是完全美善的。
所以上帝在要求我们想到他的时候,是要我们思想他的真理、公义、纯洁、可爱和值得赞颂的一切。因为这一切与我们的罪性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需要受苦。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一切太可怕了。实际上,他的苦难与怜悯同行,他不是让我们为了受苦而受苦,而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受苦生发出他的品格来。假如上帝真的“不管我们了”,假如他不再通过试炼引导世人朝向他,苦难就会全然终止吗?绝对不会!那只会使我们陷入更大的苦难。由着我们自己,任凭罪恶本性的驱使,我们会在贪婪和仇恨之中自相残杀。
事实则是,他筛选了苦难,用爱的手指进行过滤,留给我们的只有带来益处的和他知道会引我们朝向他的那些苦难。他还知道一件事:如果我们认他做救主,我们最终会回到永恒的家园,在那里,我们将永不再受苦。
第六章孤独的苦难旅程
你可能已经发觉,到目前为止,我讲到试炼时,几乎都谈及我们对试炼的反应,以及我们的反应如何影响他人。了解到我们处理自身问题的方式能够鼓励别人并归荣耀给上帝,岂不是很令人兴奋吗?
但这并不适用于本书的某些读者,如果你很少接触其他人,也许你就是其中之一。也许你是一位独居的老人,很少外出,也鲜有访客上门。近年来,你原本积极的社交生活被一种更安静的生活方式所取代—也许是读书、养宠物或料理小花园。“我承受的苦难怎么能建造我身边的人呢?”你也许会问,“我身边根本没人!”既然无人在你身边见证和关注,你对试炼的反应怎么能有助于实现上帝的旨意呢?
或许你属于另外一种人:整天和很多人打交道,却缺乏真正亲密的交流。你每天和别人谈论天气、体育、时尚之类的话题,而人生的真正难题,那种使你夜不成寐、苦苦思索的难题却深藏在你心里。你在走廊里笑着跟同事打招呼的时候,你面对的重重困难并不为他们所知,因为有些难题你就是无法跟任何人诉说。可话说回来,如果别人不知道你的难题,他们怎能从观察你的处理方式中受益呢?
更令人沮丧的也许是,亲眼见到你以敬虔态度对待苦难的那少数几个人似乎无动于衷。你做的榜样并没有鼓励他们,上帝对你持久的恩典并没有触动他们。这时候,你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辞了工作、花了好些钱参加竞选却最终落选的政客,所有的苦都白受了!
白白受苦……想想多么可怕。为信仰受苦,行!为家人受苦,甘心!为欲望受苦,也许会。可是什么都不为的话,多么可悲!其实,不论你属于上述哪一种情况—孤身一人或孤独寂寞,当你觉得自己的痛苦和悲伤都是无意义、无价值时,会很容易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
要说我认识的人里有谁算是典型的白受苦,则非丹妮丝·沃尔特莫属。读过我的第一本书的人大概还记得,她和贝蒂·格洛夫、B.J.还有安,是我在格林奥克斯康复医院里的四位病友。在我入住格林奥克斯的一年半前,丹妮丝正在巴尔的摩西城高中上高三,是一位人见人爱的美女拉拉队长。一天上午课间时分,她在和几个同学跑上楼梯时,不慎跌了一跤。谁都没当回事,朋友们帮她掸了掸衣服,捡回散落的课本。
“岁数大了,腿脚不灵便了吧?”有人开玩笑。
“不知怎么回事,”丹妮丝带着困惑的神情,歪着头说,“我觉得腿有点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