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孙膑传

_5 田智祥(现代)
  “不要瞒我,我已看出你决意要走。说心里话,我不希望你现在走。可是,我这里不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地方,在这里会埋没你的才能,埋没你的好名声。孙武还指望你给他争份荣耀呐!去吧,你已经长大了,已经学成了,不用再紧随先生了,如果可能的话,让人捎话给我,告诉我你还活着就行。”
  孙伯灵跪地为鬼谷先生行礼不敢说一句话,只想多听听先生的教诲。他深知一旦离先生而去,他就再也找不到鬼谷先生一样的才学、智慧、人品都如此高的先生了!
  鬼谷先生又说:“这一年里,我时常想,你总要下山的,总要离开鬼谷、离开我,就像小鸟身上长满了羽毛要离开爹娘、满天去飞一样。我也不能总像个老掉了触须的土蜘蛛带着一窝小蜘蛛闻着地气而总在搬家。我将在这山里凿个窟窿,那就是我的墓穴。你走吧,我会为你祈祷,你走吧!”
  孙伯灵跪地不起。他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先生呢?对鬼谷先生的教诲培育再造的感激之情是不能够用“谢谢”或者别的什么美好言辞来表达的。他暗下决心:一定用创造辉煌的业绩来报答先生。
  鬼谷先生见孙伯灵长跪不起,心中自然明白他恭敬和感激之情。他把孙伯灵扶起来,说:“不要舍不得离开鬼谷,舍不得离开我。都舍不得离开我,都把媳妇孩子接来,我这鬼谷山不就成了大梁城了!那我到哪里才能找一个真正的鬼谷呢?”
  孙伯灵眼里噙着泪,笑了,说:“先生,学生想再听您教诲。”
  鬼谷先生想了想说:“你下山谋取功名,见了魏王及大臣,免不了要问答对应,记住我下面的话,你就不会遇到障碍了。跟智者说话时,要依靠渊博,跟拙者说话时,要依靠详辩,跟辩者说话时,要依靠简单,跟贵者说话时,要依靠气势,跟富者说话时,要依靠高雅,跟贫者说话时,要依靠利害,跟贱者说话时,要依靠谦敬,跟勇者说话时,要依靠果敢,跟过(与”功“
  相对)者说话时,要依靠敏锐。所有这些都是待人接物之术,聪明人都是谨慎对待它的。“
  孙伯灵说:“先生放心,学生谨记了。”
  鬼谷先生又说:“《易经》书上说:”云跟着龙,风跟着虎‘。还说:“老虎咆哮,山谷中会刮起大风;龙飞腾,天空中会出现彩云。’我理解,云和风都是小人之辈,只有依附于龙和虎才存威势;反过来,龙和虎咆哮、飞腾,气势压倒一切,威仪无比,才招云和风聚拢、追随。假如云和云合起来而不迫随龙,风和风聚拢在一起而不跟着虎,龙还能飞吗?虎还能咆哮吗?”
  孙伯灵不知鬼谷先生要暗喻什么,想想先生是把龙和虎比作他了,他谦虚地摆摆手,用心想了想说:“先生的意思是说龙会飞腾、虎能咆哮才招来了云和风的追随。一旦云和风有变,聚拢在一起与龙和虎敌对起来,那龙还飞腾呀?虎还咆哮吗?”鬼谷先生点点头。
  孙伯灵说:“假如我是龙,我就不理会云,照样飞腾;假如我是虎,我就不理会风,照样咆哮!”
  鬼谷先生摇了摇头,一连说几个:“不行、不行、不行!”
  孙伯灵迷惑不解:“难道畏惧云而趴窝不动?畏俱风而衔口不语了?”
  鬼谷子点点头。
  孙伯灵突然想起先生曾多次教诲的施展智谋的原则,说:“您是说‘大智若愚、大进若退、大得若失、大藏若虚’、‘以退为进、以失为得’?”
  鬼谷先生点点头,接着说:“还有:”盛名之下难以久居‘,’强者不夸,恐以速祸‘,’勇者必悔,可以收功‘。“
  孙伯灵向鬼谷深深鞠躬:“先生教诲,学生终身不敢忘!”
  鬼谷子心绪复杂地笑了笑,说:“好了,你去收拾收拾。今天,天晚了,明天再走。走时咱们再告别,我要歇息了。”
  第二天,太阳升上东边山梁后,孙伯灵才背着包袱去拜别鬼谷先生。可是,门旁侍候先生的书童说先生去卫国串亲去了。
  “什么时间走的?”
  “昨天晚上。”
  孙伯灵心里想:这是先生不愿看到他离别时的难过模样才故意躲开的。
  孙伯灵转身下山,走了几步又停住。他怎么可以就这样离开鬼谷,离开先生呢?他跑回到鬼谷先生的石屋前,庄重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难过地说了句:“先生,学生孙伯灵拜别了!”说完,他起身朝山下走去。
  远远的山上,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坐着鬼谷先生。他遥望着孙伯灵,一直目送他到山凹拐弯处。孙伯灵的身影消失不见了,老人仍在为他送行,为他祈祷,为他祝福。
  ------------
第三章
 第一节
  西周初年(公元前约11世纪),周成王把唐地(今黄河、汾河东岸)封给弟弟叔虞,取名晋国,经过一千多年的沧桑巨变、更朝换代,到公元前403 年,三家大夫分了大夫智伯的土地,晋国便一分为二国——赵国、韩国和魏国。
  公元前506 年,吴国在孙武、伍子胥率军伐楚,攻破楚国都郢邑之后,于公元前482 年吴工夫差为称霸中原在战败齐国、威服鲁、卫等诸侯基础上,会晋、鲁二国国君及周卿士单平公于黄池(今河南商丘市)。在这次黄池之会上,吴王夺得了盟主地位。
  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 年的夫椒之战中被吴国军队打得大败,仅剩五千甲兵退守夫椒(今江苏省苏州市)。在几乎亡国的情况下,越王勾践卑辞求和,被吴国许为吴国属国。之后,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任用范蠡、文种,对内亲抚百姓,休养生息,对外结好楚、齐、晋等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的国力渐臻强盛。公元前482 年,勾践趁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首次率军攻入吴国,大败吴师,并杀吴太子。吴王夫差在黄池大会上虽争得霸主地位,但由于国家长期穷兵黩武、民力凋敝,已难对付崛起的越国,加之楚国从西面夹攻吴国,吴渐渐不支。公元前473 年,越军在数次击败吴师后,包围吴师,吴王夫差被迫自缢,吴国灭亡。越灭吴后,勾践循吴故辙,率兵北上,大会诸侯于徐州(今山东省腾县),一时被众诸侯尊为霸主。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一先一后起来的时候,中原诸侯非常衰弱。也正因如此,黄池大会,夫差当上了霸主;徐州大会,勾践当上了霸主。可是,中原诸侯越是衰弱下去,大夫们的势力越发大了起来。那时候,鲁国的“三恒”
  把持着鲁国的大权(三恒即鲁国三家大夫——季氏、叔孙氏、盂孙氏),齐国的田恒把持着齐国的大权(田恒,即陈恒,陈完之后,当时为齐国相),晋国“六卿”把持着晋国的大权。鲁国、齐国和晋国的三国国君均成了挂名的国君。黄池大会后,田恒杀了齐简公,灭了鲍、晏、高、国四家,把齐国的土地从安平以东(今山东省青州市)都作为自己的封邑,齐国的政权、军权均把持在自己手中。晋国的“六卿”眼见田恒杀了国君,灭了各大家族,还得到了齐国人民的拥护,他们也就自己吞并起来。
  晋国的“六卿”乱七八糟混战了一气,末了,范氏和中行氏被打散出逃,赵氏、魏氏、韩氏和智氏把两家败散的贵族土地瓜分了。晋国国君晋出公很生气。他以为范氏和中行氏既然被灭了,土地就该归还公家,四家大夫怎么私下里就分了呢?那时候,各国的大夫占有大量的土地,直接统治剥削着人民,势力超过国君。各国大夫为了保持自己的势力,对待百姓比国君稍好一些,因此百姓宁愿奔大夫的领地,而逃避国君的压迫和虐待。晋出公一生气,就暗派人去约齐国和鲁国军队来征伐四家贵族。齐国的田恒和鲁国的“三恒”
  反把晋出公的计划向晋国智家泄了底。智氏得知情况后于公元前458 年联合三家一齐对付晋出公。晋出公外逃死在半路,四家遂把晋昭公曾孙拉出当了挂名国君,就是晋哀公。
  晋国的四家——智伯、赵襄子、魏恒子、韩康子之中,智伯势力最大。
  智伯早存独吞晋国之心,这时,他以增强晋国实力以称霸中原为借口向另三家各索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韩康子如数交割了,魏恒子也如数交割了。
  智伯的领地便轻而易举地增加了二百里。唯独赵襄子不给。智伯就联合韩、魏发兵攻打赵襄子,欲分赵的土地于三家。
  智伯亲统中军,韩军在右,魏军在左,三队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领兵马退进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打算在那里死守。
  晋阳城是赵家最严实的一座城。凭着弓和箭,赵家率将士们整整守了一年。后来,赵家拆宫殿的围墙做了无数箭杆,毁宫殿的铜柱做成无数箭头,百姓们也由于早些年赵家臣安抚有方,而这时与赵家同生共死,誓与城邑共命运。
  三家的兵马把晋阳城围了两年多,没打下来,到了第三年,即公元前453 年,智伯想出一个绝妙的攻城方法:引晋水淹晋阳城。他派士卒在晋水河边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城下,又在上游砌了一个很大的蓄水池。把音水用坝截住,让晋水改道流经新挖的河直灌晋阳城。这时候,正逢两季,大雨一连下了几天几夜,蓄水他的水满了,智伯让士卒开了豁口,大水便冲晋阳城直灌进去。不到几天,城里房子多半被淹,老百姓跑到房顶上避难。木板、竹排被当成小船,烧火、做饭都上了城墙。可是,赵襄子的百姓宁可淹死,也绝不投降。
  晋阳城的城墙没有被水淹的只剩三版高了(版,古代筑城用的夹板。一版高为二尺),赵襄子恐怕城毁家亡,便派家臣暗中策反韩、魏两家。
  这天夜里,智伯被一片嘈杂声吵醒,醒来一看,衣被全泡在水中。起先,他以为堤坝开了口子,淹了他的兵营,等弄清情况,他才知道灭顶之灾来临,原来韩、魏倒戈,放水淹了他的军营。只见他的军营里汪洋一片,士卒们在水中挣扎哭喊,情况十分危急。智伯正惊魂未定之时,忽然四面响起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坐着小船和木排,一直围杀过来,最后智氏全军覆没,满门被斩,智氏的土地被赵、韩、魏三家分而治之。
  相传夏禹当年收天下之金(古时金也指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后历代皇帝都把九鼎看成是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成汤把它迁于商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周武王迁之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公元前403 年,九鼎震动。同年,周天子周威烈王册命魏、赵、韩三家为诸侯。也正是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上掀开了战国时代七雄争霸的篇章。
  战国初期到庞涓下山任魏惠王大将军职之时期,魏、赵、秦、韩、齐、楚、燕七大国中,魏国财最富、国最大、兵最强。魏文侯(即魏恒子的孙子魏斯)英敏而有才略,他礼贤下士,揽用人才,多方贤士仰慕归之,先后有吴起、任座、翟璜、李悝、西门豹、魏成、乐羊、屈候鲋等文武将才为他所用。魏文侯利用三晋的历史关系团结赵、韩两国,南拒楚,西拒秦,东拒齐。
  赵、韩两国君也敬佩文侯修德行仁、明礼知义,周此,魏文侯在位时期为魏国最强盛时期。公元前387 年,文侯卒,其子子击即位,就是魏武侯。武侯在位共十六年,不能继承文侯之志,初即位便听信魏相公叔痤之谗言,迫使吴起弃魏奔楚。吴起到了楚国,即被楚悼王拜为国相。楚国在吴起治理下渐渐富强起来,魏武侯失去吴起,无异于魏国自毁长城。之后,武侯又废弃联合赵、韩策略,助赵国公子朝与赵国君敬侯争夺君位,挥师助赵国公子朝袭击赵国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失败而归。这是魏对赵首先显现裂痕。
  之后,由于韩国北进而与韩发生冲突,过了两年,与赵军交战于兔台(今河北省境内)。至此,三晋彻底打破历史关系而自我谋求扩张,相互为敌,相互攻伐消耗国力。在此期间,齐国国相田和迁齐康公于海边,食一城的租税。
  公元前389 年,田和在魏文侯的帮助下,被周安王封为诸侯。十年后,康公死去,至此太公望绝后,而齐国尽归田氏(即当初逃到齐国的陈国公子完的后代)。田氏几代均“仁爱”对待民众,这时新人新政,锐意图强,据山海之利、兴工商之业,因此,国力渐渐强盛起来。秦国自秦献公即位,并将国都由雍(今陕西省凤翔县)迁到栋阳(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自知本国自黄河和肴山以东有六大国并存。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被中原各国诸侯排挤,诸侯们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献公立志图强,多次起兵与魏争夺河西之地(今黄河西岸)。楚国任用吴起为相,国力亦渐强盛。此时,魏国内结怨于赵、韩两国,西有秦国争河西之地,南有楚北侵,东有齐西伐,深陷于四面交战之局。魏国所幸文侯奠定的基业雄厚,兵力尚强,武侯得以免强保住国家。
  公元前370 年,赵国、韩国两国军趁魏武后卒,魏国内乱之机联合攻伐魏国,在浊泽交战(今河南省沁阳县),魏军大败。魏君被围困。正在这危险境地,赵侯主张杀死魏君,另立魏国君,韩侯主张把魏国分成两半,魏国将不如宋、卫。两诸侯意见不合,遂领自家兵马连夜离去。因此魏国没有被分裂,而魏国君得以保条性命。
  这个没有死的魏君即魏惠王。
  魏惠王二年,魏再与赵、韩交战,魏败赵于浊阳(今山西省长子县浊漳河之南),败韩于马陵(今河南省温县西北)。魏惠王三年,齐军伐魏,战于观津(今山东省观城县附近)魏军大败,惠王割观地以求和。惠王从即位第三年至十七年的十五年间,正值秦国献公与孝公两代交替之际。十五年里,秦国与魏国争夺黄河以西土地大战六次,其中石门之战,秦斩魏军六万。正是在此期间,公孙鞅离魏去秦,被秦重用,秦国国力渐强。惠王为防秦东侵,曾多次联合赵国、韩国以抗秦,但同时为夺赵、韩土地,也曾攻伐赵、韩,曾败赵、韩联军于浍(今山西省翼城县)。
  魏国于此时,东拼西杀,多方作战,国力渐显疲惫。正是在此时,庞涓下山在王团的引导下走进了魏国国都——大梁。
  ------------
第二节
  王团领着庞涓走进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无论是守城门的兵甲还是路上的富豪人士看见王团都非常恭敬地点头招呼,庞涓心里奇怪也不便问,只是跟随而行。行至城中一幢高门楼的深宅大院前,王团径直就往里走,庞涓有些心虚,拽住王团衣袖问:“这是哪位高官家?”王团没理他又要进,庞涓指着一侧矮门说:“应当走这个门吧?”王团仍没理他率先跨进门槛,守门人恭敬地目送他进了大门,却并不阻拦。庞涓疑惑,心中害怕不敢举步,又不见王团人影,更不敢在门外滞留,正不知如何是好,却见一位发髻高束,身着绸衫的翩翩少年仁立门口冲他招手。
  庞涓定神看清正是换了衣衫的王团,刚才的惊恐变成了惊喜,三步并作两步飞速跑进门去,进了门纳头就拜磕在王团脚下。
  王团不是别人,正是魏惠王国相王错的小儿子。庞涓得知详情后直庆幸初离鬼谷就遇上了贵人。先生的教诲早忘了一半,然而先生看天相说他此次下山凶多吉少的话他却记住没忘。庞涓自忖:初下山就已进入国相宅院,且与公子交好,非旦无灾,却均为吉兆。有国相帮助,前途岂不光明无量?
  果然如庞涓希望的那样。他在王团家住了一段时间后由王团引荐给国相王错,又由王错推荐给魏王,受到惠王召见。
  首次见惠王,庞涓为惠王隆准丰颐、美如冠玉的英俊面貌而仰慕。惠王则久慕鬼谷先生学识,一见庞涓体魄粗犷是块行武材料,又听庞涓说话声如钟响,心中便喜欢了三分。君臣坐定后,惠王问起用兵打仗之事。庞涓拜鬼谷三年,又常从孙伯灵那学到许多知识,因此,旁引博征,向惠王阐述他对用兵打仗及诸侯称霸的见解,从周文王、周武王用太公姜、周公旦联合诸候而灭商纣,说到齐桓公二次被鲁国打败而重用管仲国富兵强称霸一时,又说到吴王夫差用孙武、伍子胥,越王勾践用范蠡、文种而先后称霸中原。庞涓所知有限,但谈吐气势非凡,每说到诸候称霸一时时,他就热血沸腾、声如洪钟。惠王被他的谈吐气势所感染,加上国内人才尤其是统兵打仗的将帅之才奇缺,惠王求将若渴,听完庞涓的一番议论,心中有意要拜他为大将军,于是又说:“我国东有齐国、南有楚国、西有秦国、北有赵、韩、燕,军力不相上下,我国常处于不利形势。可恨赵国夺我中山(魏于公元前406 年灭中山国),此仇至今未报,先生不知有什么良策妙计?”庞涓说:“大王不用微臣便罢,如用微臣,我敢说战必胜、攻必克、称霸六国而兼并天下,何惧一个中山之仇不得报呢?”惠王说:“大话好说,恐怕实际做起来不容易。”
  庞涓发誓说:“臣是倚自我之才而说此番话,如果大王给我十万精兵,我保证打遍六国无敌手,若辜负王命,有厚国威,我甘愿伏车裂腰斩的死罪!”
  魏惠王心悦诚服,当即决定委任庞涓为魏国元帅并兼军师之职。
  一夜之间,庞涓从一介草民、一个拜深山鬼谷的隐士学艺的学生变成一个统帅万乘兵车、拥有百万大军的国军之帅,几近一个叫花子一跃而成为达官显贵,志得意满之情自不必说。他首先把媳妇、孩子接进帅府,又派人搜寻美女数十名养入后宫,并将三亲六戚安排在自己身边任将当官,之后,便整顿军队,先侵东面的卫国、宋国,后侵南面的郑国。卫、宋、郑均为小国,都敌不住魏国强大的军队势力,纷纷臣服求和,庞涓可谓屡战屡胜,深得惠王欢心赏识,一时骄气横生、孤高兀傲起来。
  之后不久,齐国军队攻打魏国边邑,庞涓率军抵御将齐军打退。庞涓回到大梁便更加居功自傲。在朝堂上不把众大臣包括王错放在眼中,回到帅府更是向身边的亲族夸耀自诩。
  可是,每当静下心来时,庞涓则显出一副烦躁、郁闷之色。
  一天,庞涓的侄子、在庞涓军中任将的庞茅问:“五叔,侄儿见你常背人叹息,这是因为什么?”
  庞涓在庞茅的再三追问下才道出真情,他说出了鬼谷山中的孙伯灵。
  庞茅不知庞涓心中所忧,就说:“这个有什么担心,传过话去请他来大梁辅佐五叔就是了。”
  庞涓说:“你有所不知,这个孙伯灵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统兵打仗无师自通,鬼谷子又于黑夜多教他许多,才智都在我之上,别说一个庞涓,就是十个恐怕也不及他一人。他一旦来魏,我恐怕要失去元帅之职,魏王一定欣赏于他而冷落我。”
  庞茅说:“那就别管他,他爱去哪儿去哪儿,只要不来魏不就没有危险吗?”
  庞涓说:“你不了解此人,他一旦下山,投奔他国,无论在哪国求职均能够得到将帅之职,到那时,如果战场上与他决战,恐怕就更不是他的对手。”
  庞茅这才感到问题严重,“如此说来,孙伯灵这个人,五叔是非除不可了!”
  庞涓长叹一声道:“我与他已结拜为兄弟,在鬼谷又得到他许多关怀,有一次,为了我他差点被鬼谷子赶下山。临分手,我一再保证将来一旦荣华富贵,一定不忘仁兄。我怎么可以自食其言而加害他呢?”
  庞茅想了一下说:“听五叔说到孙伯灵的能耐,我认为并不可怕,因为他还没有威胁到五叔的地位。可听五叔刚才这番话,我才真正感到可怕,五叔自知处境危险却不知道怎样去消除这危险,这不是眼看灾难降临而束手无策吗?”
  庞涓更加恐惧不安:“你说怎么办?五叔听你的。”
  庞茅在庞涓军中担任副军师之职,凡事都给庞涓出谋划策,几经合作,庞涓便另眼相看这个侄子。此时听庞茅一番计策,心中才稍稍平和一些。但他仍然心有疑惑:“万一孙伯灵不信任我,而不上我的圈套怎么办?”
  庞茅说:“五叔与他是歃血盟誓的结拜兄弟,五叔又曾有愧于他,下山前又曾与他相约,现在五叔是魏国军队的大元帅,更主要的是,听五叔说孙伯灵这人待人敦厚温良,凭着这五点,孙伯灵就一定会来,即来就只有一条路等着他,那就是——死!”
  庞涓叔侄俩精心谋划后的一天黄昏,叔侄俩正在后堂看歌女跳舞,忽听有人报:“鬼谷山孙伯灵求见大元帅!”
  ------------
第三节
  孙伯灵一身布衣、脚蹬草鞋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庞涓面前时,庞涓锦衣缎袍,腰束一裹金腰带、容光烁烁,手提宽袍,喊了声“仁兄啊”,便直奔过来。到了孙伯灵面前,他纳头就跪,孙伯灵慌忙也跪,兄弟俩久别重逢,思念的泪水盈满眼眶,就连说话声调都变了。
  庞涓说:“仁兄,你总算来了!”
  孙伯灵说:“贤弟,你果然没有忘记咱们当年的相约呵!”
  庞涓说:“仁兄帅才,愚弟当鼎力相助,鬼谷同窗三载,怎敢相忘你我的情谊呢?”
  庞涓把孙伯灵引到帅府的纳贤馆安顿住下,又让人取来几套换洗衣服,说:“你先洗脸换换衣服,我一会差人叫你吃饭,今天晚上专门设宴为你洗尘接风,一块认识认识我的几位属下。”
  孙伯灵感谢万分,洗完脸换上庞涓差人送来的衣服,把自己的旧衣服叠好放进包袱里,就踱步出门,观赏起纳贤馆所处的小院来。院子不大,院里树木葱茏,花卉艳丽。纳贤馆分前后两排平房,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这里住着不少前来求职谋官的人。一截不高的砖墙把纳贤馆与大院隔开、月亮门一直通大院,门旁两个持戟士兵使纳贤馆平添几分森严和威风。
  不一会儿,有人来请孙伯灵。孙伯灵紧随来人出了小院,七拐八折来到一处大殿前,殿里灯火通明,笑语欢言,孙伯灵进去后看见十几个武将模样的人围住庞涓不知在说什么,庞涓看见孙伯灵,忙起身迎过来,并向众人介绍说:“这就是我向你们说的我的仁兄——孙伯灵!”
  孙伯灵忙向众人揖手施礼。众人还礼后,按照官级依次坐定,孙伯灵被安排坐在离庞涓最近的桌几前。
  庞涓换了一身大红锦袍,束一根闪烁金光的宝带,更显得风流挺拔、气字轩昂。他向孙伯灵一一介绍完十几位武官,孙伯灵才明白,原来这些人中多数姓庞,都是他的至亲。由此可见,庞涓在魏惠王朝中的地位不比一般。
  但是,由于这些人谈吐及相貌平常,没有多少引孙伯灵注意的才慧,酒过三巡,孙伯灵只记住了庞涓两个侄子——庞聪、庞茅。
  孙伯灵细看庞聪、庞茅。听庞涓介绍他们是亲兄弟,孙伯灵心里打了个愣:庞聪一副书生相,面肤白晰,说话柔慢,谦逊达理;庞茅却快人快语,思维敏捷,气势盖人,脸上横肉凸出,颇具武将威仪。这一文一武倒也相得益彰,从庞涓对他哥俩的态度和俩人座位的排次看,孙伯灵看出哥俩是庞涓的左臂右膀。
  庞聪举杯向孙伯灵敬酒道:“听五叔常提孙伯大名,得知孙伯对兵法颇为精通。如若不嫌,望收下弟子。弟子庞聪磕拜先生!”说罢就要跪拜,却被庞涓喝住。庞涓说:“哎!你孙伯还没喘口气呐,你就要打扰他?——等你孙伯见过魏王谋个高官你再拜也不晚呀!”说完,自己先笑起来。
  庞茅也应和道:“是呵,等孙伯当上国相什么的,我们弟兄几个都拜孙伯为师,到那时要举行个像模像样的仪式。”
  庞聪口里应着,心里却老大不高兴。他看孙伯灵用非常诚恳和善的目光看他,心中才稍稍平和些,心想,明里拜师不得,私下里去求教总是可以的。
  庞涓借口太晚,说明天还要上朝议事,因此,宴席早早就撤了。
  孙伯灵与庞涓等人告别后,被送回纳贤馆中。他心里烦乱,席间,庞涓只字未提引荐他见魏王之事,只一味劝酒。也许周围人多而不便说,也许,庞涓安排好了自会叫他。总之,前途未卜、功名渺茫,他心里空落落的。时候尚早,他取出父亲留给他的兵书残简颂读起来。
  庞聪是庞茅的哥哥。弟兄俩虽同父同母所生,然而弟弟生性残虐,倚仗庞涓势力在庞涓手下作智襄人物,就更骄横自大,更不把这个哥放在眼中。
  庞聪自小性情温顺,只是懂事后才知道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生存现实,才渐渐学会刚强而自立,对五叔庞涓他既尊敬又畏惧,对于弟弟他则只有畏惧。
  加之庞涓喜欢庞茅更胜他一筹,因此,庞涓反对的事他是坚决不去做,而庞茅反对的事,他则绝对不敢去做。可是,五叔的这位仁兄孙伯灵却是他从来也不曾见过的人物。孙伯灵既不高傲也不谦卑,谈吐高雅,气质非凡,为将,可当大元帅;为相,可作大国相,是个学识渊博,才思横溢的智慧人手,不可小视。庞聪头回与孙怕灵相见,就被孙伯灵非凡的气质所吸引,心中定下决心,一定要拜孙为师。因此,宴席散后,他见众人簇拥着庞涓返回寝宫,便宜奔纳贤馆而来。
  到了月亮门口,两个持就卫兵拦住了他。卫兵告诉他:“元帅交待,不准任何人见孙先生,”庞聪心中顿生疑窦,返身去找五叔问个明白。
  一晃十几天过去了。这天,孙伯灵又要走出月亮门,又被卫兵拦住,卫兵说元帅交待过,要确保孙先生安全,因此不让他走出纳贤馆。孙伯灵高声叫道:“去叫庞元帅来,我找他有急事,快去!”
  见一名卫兵持戟远去,孙伯灵才返身回屋等候庞涓到来。
  没过多久,孙伯灵听到屋门外有整齐的脚步声,开门迎出去,果然见庞涓在两队兵士护卫下来到纳贤馆。
  孙伯灵看到庞涓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威风凛凛,气吞山河,阔步走来。
  庞涓行至门口抱拳行礼道:“仁兄久候了!这些天事务繁忙没抽身来看望仁兄,望仁兄见谅。我马上又要奉诏陪魏王会见鲁国、卫国、宋国及郑国的君主。这几国君主均慑于我国威望而相约同来朝见魏王,我不去不合适。
  有什么事等我回来咱们再相叙。“
  孙伯灵见他行色匆匆,不好长谈,只说:“贤弟尽管去忙公务,只是守门卫兵说你交待不让我出这道门?”
  庞涓回身望了守门的一眼,对身边人说:“撤了门卫岗哨,孙先生可以自由出入任何一道门!”
  孙伯灵暗想,也许是自己多心了,又说:“贤弟,我总这么闲呆着不是事,见魏王的事还望贤弟早做安排。”
  庞涓应承下,与孙伯灵告别,在两队卫兵守卫下匆匆离去。
  孙伯灵带上门走到月亮门前,果然不见了卫兵,于是,他迈开大步出了帅府,走上大街呼吸着大梁新鲜的空气。
  大梁城中人口疏散,集贸不盛,不像一个国家的都城,倒像一座普通城市。孙伯灵在不长的集市上走了个来回,就拣了个人多的地方蹲下来听百姓们的议论。听了一会,他听明白,这几年,庞涓统帅军队攻击了几个小国,这几个小国的国君便相约来朝见魏惠王,送的礼物自然不会少,车马首尾相连从魏王皇宫门口一直排到大梁城几里地外,车上除了骏马肥羊,还有绫罗绸缎、象犀珠玉、明珍珠宝,价值连城。
  孙伯灵问身边一位老人:“先生,你们说的大将军是叫庞涓吧?”
  老人看他一眼说:“正是。”
  孙伯灵心中顿生对庞涓的敬慕之情。庞涓到底为鬼谷先生争了光,不但当了大将军,还统兵打了几个胜仗,百姓们私下议论也都含着仰慕之情,孙伯灵正高兴,却听老人又说:“众位!你等部目光短浅。殊不知除了武攻还有文伐吗?”
  众人问:“什么叫文伐?”
  老人说:“文伐就是用外交等非战争手段瓦解敌国。”
  孙伯灵注意地看老人,见他童颜鹤发,飘然有出世之姿,便起身相拜,请教先生详说。
  老人问孙伯灵姓名,孙伯灵告知是鬼谷子门生,刚下山投奔同学庞涓大将军。老人一听“鬼谷子”的大名,马上起身拜孙伯灵。孙伯灵被请到老人身边坐下,老人接着说:“当年周文王问太公如何用文伐来挫败敌人。太公说:文伐共有十二种办法可用:第一,顺从敌国君主喜好,满足他的心愿,滋长他的傲慢情绪。这样,他必然会干出自以为是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彻底消灭他。第二,亲近敌国君主所宠爱的人,分割敌国君主的威势。一旦他的臣子怀有二心,对他的朝庭不忠,他的国家必然亡之。第三,贿赂敌君左右的亲信,深入了解敌君的真实情况,像身体、家族、君臣等关系,以采取措施谋害他。第三,故意辅成敌君荒淫好色的情性,使他陷入玩物丧志的困境。
  用丰厚的珠玉供他观赏,送美丽的歌舞女子供他娱乐。第五,重视敌国忠臣,与他建立诚实良好的关系,巩固他在国内的地位,让他对国外却抱感激之情,以图谋合适时机打开缺口。第六,收买敌国内的臣子,离间敌君国外的臣子。
  敌国臣子里通外国,敌国的形势就会内外交困,覆灭指日可待。第七,收买敌君左右亲信,使他们吃喝享乐,轻视生产和战备,粮财就会为之匮乏,库府为之空虚。第八,重宝行贿拉拢敌国重臣,让他们有国不爱,心向国外,既为此臣,又为彼臣,其人所在,其地大败。第九,用最美的言辞颂扬、赞誉敌国君主,使他相信人民对他百依百顺,以此引诱他狂妄自大,而自以为已成为圣人,渐渐他的国家就会垮掉。第十,适时地表示卑下,为君主效力,如同兄弟,誓死不渝,表面与他亲密,暗地里却盘算他的国家,他的国家还能存吗?第十一,在国内,使敌国君主越积越多的是财物、美女,对国外,他越来越少的是人才。敌国臣子越来越富会结党营私,敌国君主就会更加孤立,长久下去,这样的国家还怎样统治?第十二,扶持奸邪的臣子,迷乱敌国君主的视听;进献娇美乐女、淫荡歌曲,以惑乱敌国君主的心志;奉献优良的犬马,以劳顿敌国君主的身体;为他摆出大好有利的形势,使他忘乎所以。当确信他已落入圈套,就可以与天下人一同夺取他的国家。“
  孙伯灵记得鬼谷先生曾给他传授过这些前人的智慧,可他没想到,大梁城街头也有如此学识渊博的先生。孙伯灵站起又拜说:“先生尊姓大名?可否收我作您的弟子?”
  老人摆摆手说:“我话没说完呐,等说完再拜也不晚。”拉过孙伯灵坐下,老人又说:“这十二种文伐行动至关重要,一旦齐备,就可以采取武攻了。这即是太公所说: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抓住战机,兴兵讨伐。现在魏国迎来了鲁、宋、卫、郑等诸国君,君主接收了无数珠宝、锦缎、犬马、美女、财物,贵臣也将得到一份丰厚的礼物,将帅意得志满,从此轻狂倦怠;文相功成名立,从此争恩夺宠。我看大梁在这十二条里已占了十条,这亡国的日子还远吗?”老人说完,起身拍拍衣衫上的土又问孙伯灵:“听我说完了,你还要拜我为师吗?”
  孙伯灵犹豫了一下,就在这时,老人扭身快步离去,身后带起一片尘烟。
  孙伯灵以为遇见了仙人,再看四周,众人皆无事一般又各自闲话起来。孙伯灵问一长者:“大叔,刚才那位老先生叫什么?家住哪儿?”
  长者说:“你别中了他的邪教,他天天在这里说魏国要亡,这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他还在说魏国要亡。他还说他要离开魏国往东走,到齐国去。
  可我每天到这儿来,他都在这里,也不曾离开大梁一步。我们不知道他叫什么,只唤他仙鹤老人,你没见他离去的样子,像大鹤一样吗?“
  “仙鹤老人!”孙伯灵心中暗暗记下了老人的名字。
  老人说到魏国要亡国虽然是危言耸听,但这话多少增添了孙伯灵心中的压抑和愁闷。
  这天后的许多日子里,庞涓一直忙于公务,孙伯灵每天都去街市上听百姓们议论朝中之事,对魏国多少有了点感性上的认识。只是奇怪自那天认识了仙鹤老人后就再也没见到老人。日子久了,又见不到魏王,孙伯灵就想自己去求见。转念一想,自己这样贸然求见,庞涓一定会责怪他,兄弟情份必然受到伤害。又等了几天,孙伯灵仍然没见到庞涓,心里生气,想离开大梁回齐国。想起故国,想起妻子儿子,他就惭愧不已。他从心里感觉自己对不起故乡,对不起那个叫冷家庄的村子,对不起妻子和儿子。
  终于等来了庞涓的消息。这天天黑透后,庞涓在几个随从跟随下来到孙伯灵房间,庞涓说:“仁兄,我终于说服了魏王,魏王答应明天见你!”
  ------------
第四节
  魏惠王对得到庞涓这样的帅才已经很满意了。正是由于庞涓抓住战机先后向几个国家攻伐,才有这几个国君相约齐向魏国称臣,齐向魏国晋献财宝、美女,才有魏惠王今天的荣耀。惠王将一部分财宝和美女赏了庞涓,又问庞涓还有什么要求,如能办到,他一定满足他。庞涓趁机把孙伯灵推荐给了惠王。惠王不解问庞涓:“真如你说的才能在你之上,你荐给本王,不怕失去本王对你的宠爱吗?”
  庞涓说:“不怕,要真有横空出世的奇才辅佐大王,这是国家的幸事,我庞涓当先国家后自己。”
  魏王很钦佩庞涓的品德,就答应约见孙伯灵。
  约见孙伯灵,是魏王勉强答应下的,因此魏惠王从心里就存轻慢之意。
  他坐在高高的台上,两眼目光有点散。庞涓引孙伯灵快步走过大堂,孙伯灵跪拜,庞涓立拜后,庞涓说:“大王,庞涓引草民孙伯灵求见!”
  魏王往下看孙伯灵,先是一惊,尔后是一喜,原来,这个叫孙伯灵的华骨端凝,眉目英飒,双瞳翦水,超尘拔俗。
  惠王问:“你叫孙伯灵?”
  孙伯灵答道:“在下正是孙伯灵。”
  惠王说:“我问你一个问题,看你是否真如庞元帅所说的是个帅才。你说说,当年晋文公是如何称霸天下,也就是依靠什么而成就霸业,得到王室的加封的?”
  孙伯灵说:“当年晋文公所以在国外流亡十九年后而最终返回晋国,被拥立为晋国国君,是因为有五位贤人的拥戴,有无数晋国人的帮助。文公立四年便称霸中原,四方诸侯臣服听命,周室王子册命为‘侯伯’(即霸主),皆因为文公仁爱、道义、守信、悔过。”
  魏惠王两眼烁烁放光,从王位上立起,几步走下台阶,屈身扶起孙伯灵,扭头见一旁几桌边有椅子,便携孙伯灵坐下,自己也坐一旁催道:“讲下去、讲下去!”
  孙伯灵接着说:“文公当年出逃(指公元前656 年)是因为公室骊姬之乱。文公重耳为逃避杀害而被迫逃出晋国。他十七岁就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四十三岁出逃的那一年,五个朋友寸步不舍地紧限着他。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十九年,他们先后去遍了周围几个国家,许多小国国君对文公无礼,唯楚王待文公以诸侯礼节相待。楚王问文公:”你拿什么来报答我今天对你的礼遇?‘文公说:“假如有一天两国军队万不得已交兵打仗,我愿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最后,是秦国帮助文公回国,国内许多大臣仰慕他的品德和他身边的人才,也纷纷里应迎接文公回国。文公继位后修明政务,整饬农商,对百姓布施恩惠,赏赐随从逃亡人员和有功之臣。但文公忘记了一位叫介子推的功臣。介子推不满而隐匿于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文公知道后,派人四处寻找介子推,下令把整座绵山作为‘介推田’封给了介子推,并对众臣说:”请记下我的过失,以教导后人。‘文公不忘当年对楚王的许诺,在后来的一次与楚国军队作战中真的退避三舍。文公还善于团结和利用小国的力量,联合诸侯伐无义而扶持周王室,平定了周王室的叛乱。文公赏罚分明,功过分得清,不因为近臣中有功者而犯死罪就轻饶,使上下三军勇敢作战,不敢违反军纪。文公善听左右进谏,不以小胜为骄,与楚军交兵于城濮(今山东省鄄城县临濮集),一战取得圆满胜利。
  楚军可谓强横,兵力之强,天下所惧。文公明白:不联合齐国、秦国则士气不壮;不多方攻伐,则不可能战胜;不善用计谋,则不能克楚取胜。于是,临阵交兵,诸多安排,先后左右,来路去路,无不一一算到,安放停当。可以说细针密线、无丝毫遗漏。兵家常说:多算胜,少算不胜。文公如此细算,哪里有不胜的道理?也正因为城濮一战,为文公争霸中原,列于诸侯之上而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公仁义,于是有五位贤士辅佐;有贤士辅佐,文公始得于称霸诸侯。可见凡是大功,非一人之功;凡是大业,非一人可以担当。因此,在下虽不具备文公左右五位贤士之德才,但在下愿意辅佐魏王以成就霸业,使天下人顺服。“
  庞涓立于一旁背上早已汗湿,脸上也渐露出阴沉之色。他多希望此时哪位大臣有要事急告魏王,而打断魏王与孙怕灵的谈话。可是,没有人来。
  魏惠王听完孙伯灵一席话,心中早已沸腾得如烈火上的开水。霸业,是每一个诸侯都渴望成就的!使天下人顺服,更是惠王自幼立下的志向。只是,追求了半生,祖辈成就的霸业的光辉在他眼前是越来越少、越来越远了。使天下人顺服,则更是一枝月亮上的玫瑰,遥远得再也不能遥远了。
  魏惠王不经心地叹了一口气。
  庞涓及时捕捉时机,俯身关切询问道:“大王,您累了吗?”
  魏惠王不着他,只道:“是有些累了。”
  庞涓说:“大王,您先歇息,臣下告退了!”
  魏惠王挥了挥手。
  孙伯灵随庞涓欲退出官门时,惠王喊道:“孙伯灵,哪天本王还要召见你。你可要再跟本王说说称霸之道。”
  第一次见魏王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孙伯灵问庞涓,“贤弟,你说魏王会任用我吗?”
  庞涓说:“仁兄放心,我再向魏王力荐,让魏王重用仁兄。”
  孙伯灵问:“我向魏王叙说称霸的道理,魏王显得不太高兴。难道魏王不想称霸吗?”
  庞涓说:“是王都想称霸。一定是魏王身体不适才不想再说称霸之事的。”
  当天晚上,庞茅问候庞涓时问:“五叔,进展如何?”
  庞涓说:“按照咱们设计的进行。”
  庞茅说:“魏王会封他官吗?”
  庞涓说:“我看会。”
  庞茅继续问:“会封个什么官?”
  庞涓说:“我想会封个副军师。”
  副军师之职现在是庞茅的。庞茅听庞涓此话,要除掉孙伯灵的心更切了。
  转天,庞涓上朝,例行公事完毕后,他就急忙退朝,生怕魏王与他说孙伯灵任职之事,可是,偏巧,魏王差人叫住了他。
  魏惠王对庞涓说:“昨晚上,我独自思忖了一夜,霸业本是先王追求一生的事业。先王文候任用贤能,以身作则,重信义,讲仁术,树立忧民之政治风范。先使乐羊攻克中山,始灭中山。后用吴起,教百姓亲万民,制国治军。吴起与诸候大战七十六次,全胜者六十四次,拓河西(黄河以西)之地千里。文侯派他为河西之守以拒秦兵。武候继位,时常有满足骄胜之心。一次,武侯乘船顺西河(黄河)而下,武候说:”美丽呵稳固的山河,这是魏国的至宝!‘吴起说:“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当初三苗氏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他们不修德义,被禹消灭了。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河济(黄河和济水),右边是太华(太行山和华山),伊阙山在南面,羊肠阪在北面(今山西省晋阳县北九十里处),但因行政不仁,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商朝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今黄河上一渡口名),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即恒山)在北面,黄河经过它的南面,但因他行政不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家强固在于德政而不在地势险要,’吴起又说:”如果君王您不修德政,恐怕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说得多好呵!昨天孙伯灵一番议论,使寡人有如见吴起之感。吴起能够辅文王拓疆域成霸业,我恐孙伯灵也能佐寡人以安国邦、威慑诸候。“
  庞涓听到这时,心中早已明白了七八分。他胆战心惊,既不敢打断魏王的抒怀言辞,更恐惧魏王将要作出的决定。
  魏王惭愧自己没有发展文候、武侯的基业,河西土地已多被秦国掠去,南不能拒楚,东不能抗齐,北受赵、韩侵扰,称霸中原,成就霸业,谈何容易!昨天听孙伯灵称颂晋文公成霸业有五位贤臣辅佐、千万晋人拥戴、诸候各君主信服,心中不免既仰慕、敬佩,又雄心勃勃、焦急苦虑。思前想后,孙伯灵的暗示不正是他图谋霸业所欠缺的吗?别说是五位贤人,就是一位他也没有呀!相国王错年迈保守,早在武候时,武侯夸耀山河之隘,他就讨好武侯而附合诺诺,后来,挑拨武侯与吴起的关系,使吴起弃魏奔楚。元帅庞涓不乏勇武,但德才欠缺,初任职便将家中远亲近邻均招来任官,真恨不能连族中鸡狗也唤来为他开道。魏惠王想委任孙伯灵以要职,也就是将庞涓贵降一等,让孙伯灵任大元帅,庞涓任元帅之下军师之职,又觉这样对不住庞涓。于是,他前思后想,想先探一探庞涓的心思。假如庞涓也有降职让贤的想法,就顺水推舟,他既得有孙伯灵辅佐,又不失庞涓效忠,这才是两全其美之策。因此,殚精竭虑,思谋了一夜,才定下决心,才有了最初的那一番抒发胸臆的言辞。可是,他越说,庞涓越显怯弱之情。他话音未落,便看到庞涓的两条腿都打颤了。
  魏惠王问:“庞元帅,你病了吗?你头上出了许多汗。”庞涓灵机一动,无比惭愧地说:“感谢大王关心,臣下今天身体有些不适,不过,没有关系,大王您有什么打算,微臣一定效犬马之力!”
  魏惠王说:“既然元帅身体不适,那就改天再商议吧。”庞涓火速回到帅府,立即派人把庞茅召来。庞茅问:“魏王要用孙伯灵吗?”
  庞涓眉心紧锁:“何止是要用!”
  庞茅又问:“怎么,魏王真要委他副军师之职?”
  庞涓烦躁地踱了几步,忽然站住吼道:“何止副军师,听魏王口气想要把大元帅职给他呐!”
  庞茅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走近庞涓:“五叔,先下手为强呵!
  现在是不得不下手的时候了!“
  庞涓忽然想起鬼谷山上,那个月华初上的夜晚,两个初识的年轻人跪在山溪一旁歃血盟誓,血滴进溪水,喝到嘴里,他们有共同的想理、共同的志趣,他们议论天下大事,议论大国的盛兴、小国的灭亡,议论用兵之道,直到夜深……
  庞茅急了:“五叔,再迟疑不定就迟了!一旦魏王颁布了命令,你再着急就来不及了!”
  庞涓说:“去叫庞聪来。”
  庞茅不解:“庞聪胆小怕事,让他知道此事定要失败。”
  庞涓说:“我自有主意,你去叫吧。”见庞茅不动,庞涓又说:“让庞聪拜孙伯灵为师,然后,借庞聪之手来杀孙伯灵!”
  ------------
第五节
  孙伯灵一直等魏惠王再次召见,可是等了几天仍无消息。这期间庞涓设宴让庞聪拜他为师,学习兵法,孙伯灵拒绝不过就应了下来。庞聪郑重其事地给孙伯灵连磕三个头。孙伯灵象征性地将一根竹简交于庞聪手中,就算正式收庞聪为徒了。
  庞聪聪明好学,又谦虚勤奋,不几日便得到孙伯灵的信任。庞聪除了处理一些军中的文书公务外,其余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在孙伯灵身边。到了晚上,庞涓借口询问庞聪的学习情况而掌握孙伯灵所思所想及所为。这天,当他确信孙伯灵已很看重庞聪,已开始正式教庞聪兵法时,他决定实施第二步计划。
  深夜,他把庞茅叫到身边,说:“时候到了!”
  第二天。庞府外一个齐国口音的大汉寻进纳贤馆。大汉见了孙伯灵拜了拜问:“先生可叫孙伯灵?我从齐国来,你兄长有书信相托。”
  孙伯灵一惊,脱口问道:“兄长?是我兄长孙江吗?”
  齐国口音的人说:“正是!”并将一卷竹书递上。
  孙伯灵慌忙展开竹书。竹书上字不多,然而每一字都似金线一般牵动他的心。
  齐国人说:“是墨翟到了齐国,说起你,你兄长正好在齐国为官,因此,托小人捎书一卷上鬼谷山寻你。鬼谷先生说你已来到大梁,小人就寻到了大梁。孙先生,你大哥说你无论如何打算一定要让我捎信回去,不见人见信他也知道你平安,也就放心了。”孙伯灵想起与大哥在战乱中失散,一晃十几年了,得知他还活着,且做了齐国的官,心里大悲大喜,不觉泪水涌出眼眶。
  庞聪一旁说:“先生何不回家看看?”
  孙伯灵说:“我初见魏王,见魏王似有用我之意,我已向魏王表示愿效力于魏国,怎好许下诺言而不守信呢?”齐国人为难地说:“先生此刻不回去与兄长团聚,就是以后回去倒也无妨。只是孙先生的兄长要我一定捎封书信回去,我也好有个交待。”
  孙伯灵说:“这倒不难,我马上给你,烦劳你回去跟我兄长说:我已在魏国谋求发展,让他不要记挂。”说完,挥毫在一卷空白竹书上写了一封长信。
  魏惠王迟迟定不下决心,到底给孙伯灵一个什么职位合适?高于庞涓,庞必降职,似有负于庞;比庞低,似又辜负孙怕灵一片来魏忠心。
  庞涓几次上朝议事,均不见魏王降旨确定孙伯灵职务,他倒着急起来。
  这天,他趁魏惠王高兴,说道:“臣有一事烦扰大王,请大王早委派孙伯灵任职。孙确是人才,臣恐大王委任不及,而孙伯灵另奔他国。”
  魏惠王猜测:“另奔他国”恐怕是孙伯灵借庞涓之口来要挟于他的计谋,心里有些不高兴,就问庞涓:“你说委他什么职务合适?”
  庞涓说:“微臣认为委他为客卿之职较为合适。”
  所谓客卿有名无实,意为国家的宾客,实际上无任何权力。
  魏惠王想了想说:“也好,如果有才智献出,战功荣立,再委以重任也不迟。”
  于是,即召孙伯灵进官,宣布了魏王的决定。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