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1年的职场路

_4 佚名(现代)
那些来自的各地的美容店的大大小小的老板们,群情激昂。这样一种场面,极大的调动了她(他)们的情绪,也许是感觉到内心被承认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人们毫不犹豫地撒下了她(他)的订单。据说,靠这种方式,郑州这家关容店有一年的收入达到了3个亿,而那么产品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巨大的财富,就是靠这种不道义的方式迅速凝聚起来的。在90年代的末期,2000年的初期,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诸如沈阳飞龙,三株,等等。但如同没有根基的大楼一样,起来快,倒塌也快。这是因果报应,也是屡试不爽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哉斯言。
社会的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就象我看到的那些矿工,那些窑洞,跟这位眼前的“超女”,眼前的奢华形成极其巨大的反差和对比。我们可以反对这些不公平,但我们必须正视并承认这些不公平,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真实的社会。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Life is not fair, get used to it.”(生活是不公平的,去适应它)。要想改变自己的“不公平”,除了付出超出常人的代价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后者,才是强者所应有的态度。区别在于,遵循道义,你所取得的财富,才会长久,心灵才会安宁。
(四十二)
紧接着,我们又去郑州当地最大的美容用品批发城去“观摩”。所见所闻真让我触目惊心。一套所谓的“SK-II”标价100元,一套“欧莱雅”标价80元,实际成交价更低。这就是当时中国号称前3名的美容用品批发城。往来攒动的人头,显示着这个市场的“生意兴隆”,我当时想到的是,不知道又有多少张无辜的脸要遭殃了。
回过头来说,小D带回来的那套产品确实是好产品。虽然价格不菲,但Sandy亲自用过觉得非常的好。郑州“超女”也曾“真心表白”说,她现在想真正地做一些好的产品—我估计她是心里不得安宁了吧。
在离开郑州前,对方终于抛出了最后的底牌,她希望Sandy退出这个市场,不要跟她竞争。所有产品由她支付一部分订金并包销,小D加盟她的团队。Sandy不置可否。透过她“美丽”的脸庞,我猜不出她在想什么。
回到北京,马上我们又要准备到广州的“美展会”了。小D不停地在游说Sandy接受郑州方面的报价,看得出他已经在朝那边在倾斜了。Sandy也有点心动,这一趟郑州之行让她对公司未来的前途在信心上有些动摇。Sandy原来最喜欢说的一句话说是,“美容行业这点东西没什么了不起的”。可事实上证明,“这点东西”的水还是不浅的。尽管Sandy在IT界叱咤风云,但“隔行如隔山”,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自信是要吃亏的。这件事情上,给我很大的启示。不要轻视任何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更不要有“赢家通吃”的想法,有这种想法的人,是要吃大亏的。我有一些朋友,读了MBA后,自信心爆棚,凭着学到的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和一些肤浅的市场分析,就贸然投资自己不熟悉的行业,结果往往很惨。以
我看人说过,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只是一种无序的知识。只有通过创业过程的锤炼,才能变成与实践相结合的有序。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对创业的帮助是能够提供多一种问题解决办法的思路,多一些启发,但真正的知识,只能从创业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和实践中获得。这一关,是无论如何躲不过的。成大事如李嘉诚者,也是从推销员和小工作做起的。李嘉诚的成功之道,在于他超人的承受能力、坚忍不拔的精神、信守承诺的优秀品格,更加于他超强的学习能力,从在低潮中敢于出手,在经济狂热中能够“隐忍”的心理自控能力。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认识到并能够主动运用规律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四十三)
回北京后,Sandy在犹豫的心态中和小D的“误导”下,做出了一个错误决定。在仅收了对方20%订金的情况下,发了一批货给郑州。货一发出,Sandy就后悔了,因为这意味着,从此主动权被郑州方面所掌握,货在别人手上,将来任何决定都会受此影响。
Sandy的矛盾在于“进退两难”。当初“一掷千金”的热情,已经被眼前的现实所动摇。在美容行业做一番大事的雄心,现在看起来也敌不过尽快收回资金的“诱惑”。Sandy的个性,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Sandy的另外一笔投资,也因类似的原因,因为轻信某个高干子弟的“关系”,想拿下全国某个交通系统的集成项目,最后也血本无归。看来“一夜暴富”之后,只有理智地理财,才能走得更远,这也是个学问啊。
对于“公司”的未来,我很担忧。到目前为止,公司的资金都是控制在Sandy的银行卡里,需要用的时候取出来,公司初创可以理解。但Sandy摇摆不定的心态,让我很担心。公司的盈利模式到底在哪儿呢?从郑州回来以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从市场大环境上说,这个产品是有发展空间的。因为,在鱼龙混杂的国内美容品市场,这种产品和理念绝对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问题在于,如何去培育和发展这个市场?用户需要教育和引导。这个培育期将是很艰苦的,需要有资金和人才的支持。而一旦用户接受了这种美容理念和产品,那么忠诚度又一定会是相当高的。市场导入期,是公司发展的关键,这个阶段,可能会看不到象卖“假货”那么诱人的回报,但只要守得住寂寞,培育用户的消费习惯,形成良好的口碑,就一定会有打开局面的时候。
我们做过一些高档美容店中的用户体验调查,事实证明,凡是用过和听过培训的顾客,后来都成了这套产品的回头客,很多顾客在没有进一步宣传的情况下,还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们,要求进一步订购产品。而且对上千元的价格也并不太敏感。这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套产品在高端用户中是有市场的。
我写了一篇分析报告给Sandy。除了以上分析之外,我提出了“教育营销”的概念。我建议我们选定一两个高档美容店合作,作为“样板店”,发展第一批会员用户,在进入市场的初期,主要靠口碑和“软文”宣传,在低成本的情况下,稳步发展。第二步,等用户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发展自己的专营店和“旗舰店”,扩大影响;第三步,等管理模式成熟,有一定品牌效应之后,通过发展加盟连锁店的方式打开市场。
我必须承认,当时我的这些建议有纸上谈兵之嫌。我并不是美容业内的专业人士,我只是从商业逻辑,依靠自己的推理作出的判断。但即使是我今天再来看这篇报告,我认为还是有一定合理性在内的。
Sandy没有采纳我的意见。另外一笔投资的失手,动摇了她的信心。她的心态有点乱了。
(四十四)
无论在哪一家公司,我都很喜欢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些《工作报告》。这些工作报告是我思想的火花,是我对经营、管理理解上的升华。这些《工作报告》我至今还保留着,它们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描述着我的思想成长轨迹,从到稚嫩到成熟,从杂乱到有序。
紧接着,Sandy和我参加了广州的“美博会”。这是各路“神仙”齐集的“盛会”,难得开眼界的机会。多数厂商都集中在这里比拼“烧钱”的实力。十八般武艺,为的就是争取代理商和订单。皆为利来,皆为利往,人生百态,全聚于此。
我们一家一家地参观着。真是五花八门。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厂家的“培训师”,脖子上套着硕大的黄金项链,手上一个大金戒指和一只号称十数万元的“劳力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在谈着美容事业给他带来的财富。下面的观众听得“热血沸腾”,群情激昂。
可是,我怎么也激动不起来。透过那些华丽的包装,我仿佛看到的是那些“水、油和界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的液体,仿佛看到的是无数张“不幸”的脸庞,仿佛看到的是这些财富后面隐藏的“罪恶”。刹那间,我心里充满了说不出来的厌倦…….
从广州回来后,我有好几天提不起精神来。Sandy以为我太累,其实真实的感受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看不见为之奋斗的前途,看不见为之奋斗的意义,这让我感觉到很累。
那一段时间,公司在犹犹豫豫中踌躇地前进着。陆陆续续招聘了一些销售人员,办公室还增加了一间。销售人员培训、外联、电话销售…….,我也难得地在销售一线锻炼了一把。
LP也从国外回来了,身材日渐不便。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宝宝。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对着LP的肚皮跟里面的“儿子”或者“女儿”聊上一会儿,要么唱唱歌,要么说说话,“等待”的日子是快乐的。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儿子出生之前。现在我感觉儿子的智力比一般小孩要“超前”一些,大概有我一点点功劳吧,他的启蒙教育,早在肚子里就开始了。
进入5月后,Sandy的心情看上去越来越不好。公司开支增加了,但销售没有起来。郑州方面给她的压力也很大。终于,她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
可能是不好意思吧,通过她妹妹,Sandy向我转达了要收缩规模的想法。换句话说,公司要裁员了。对此,我已经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于公司目前这样的状况来说,我的月薪太高了,另外,由于前面所述的原因,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应该继续下去。Sandy的想法在结果上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开始与员个逐个谈话—都是一些刚从美容学校毕业的小女孩。有的很爽快就同意了,有的承受不了哭了起来。这是我第二次经历裁员,所不同的是,我“裁掉”的最后一个员工是我自己。
Sandy很感谢我。她把我推荐到她一个朋友的公司去做财务总监。那是一个香港资产管理公司,在大陆管理着20多亿的投资。她领着我到那家公司去见了面,大家谈得不错。对于Sandy的好意,我至今心存感激,除了工作,我们还是很好的朋友,也曾有过一段共同奋斗的经历。虽然多年没有联系了,但我依然记挂着她。
不过最后,我还是谢绝了Sandy的好意。因为,我不太喜欢这种被动的推荐方式,另外我也不喜欢那家公司的气氛。硕大的办公区里,好象缺乏生气。那家公司管理的资产成长性太差。我需要更“激烈”一点的氛围,我需要把压力,把我的潜力“逼”出来。成长性高的公司可能更适合我当时的心情。
3年前,我进入了我最后离职的这家公司。诚如我所愿,随着公司的发展,我接受了全方面的洗礼和锤炼。过程是痛苦的,我上班的第一天,面临的是一个因内部矛盾无法运转下去的部门;曾经连续3个月没有休息日,实施ERP;曾经经历公司“三朝换代”,权力更迭;经历全国存货盘点,经历普华、安永的审计;经历两次重组,一次私募;经历由部门经理、总监、副总、CFO,又到部门经理的起起落落;经历过与身边领导由同舟共济到政见不和,连受打压;经历了公司从150人到800人的壮大过程………。但收获是“甜蜜的”。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有了现在心态平和的我。
生活是公平的。
(四十五) (后记)
又到了要告一段落的时候了。想了很久,我还是决定“封存”最后这3年的经历。这可能让许多喜欢这篇文字的朋友们有点失望—我不是“故弄玄虚”,实在是因为,我没有准备好去讲述这过程中的故事。如果从文字表达效果上来说,这个所谓的“下半部”都有“画蛇添足”之嫌,很多朋友说“下半部”没有“上半部”流畅、紧凑。这是事实。因为,上半部的“主线”是很清晰的,那里面讲的是职场,实际上内容是“人生”,我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下半部内容比较单一,讲的主要是职场。后者更难打动人一些。因为我们面对的东西更现实了。
因为这篇贴子,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些日子以来,我生活在现在和过去的两维空间里,对往事的回顾和提炼,让我自己也受益菲浅。写完10万,我完成了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感谢你们,我的朋友。再见。
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
我轻轻的唱你慢慢的和
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
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你我为了理想历经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永远的记着
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首页 上一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