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又弄出一对侄子姑姑配来?
弄出来也没法子,谁叫人家德宗是皇帝呢?一言九鼎啊,让你娶姑姑你就得娶,不娶要你好看。
就这样,宪宗李纯牵着姑姑的手,两人进了洞房。进去后你看我,我看你,越看越别扭。这他妈的叫什么世道,还让不让正经人活下去了?
就这样硬着头皮过日子吧,李纯想,连姑姑好像都没啥意见,儿子硬是替我生了一个——我他妈的还能说啥呢?
巨别扭的日子正在过着,爷爷德宗死了,不久父亲顺宗也死了,于是宪宗李纯在宦官们的拥戴下,走到龙椅上坐下。屁股还没坐稳当,就见群臣涌了上来:陛下,你已经登基了,你姑姑是不是应该也水涨船高了?咱们立马封你姑姑为皇后吧。
宪宗道:诸位爱卿平身,传朕旨意,封我妈妈王氏为皇太后!我那可怜的妈妈,和我爹相亲相爱,可直到我爹病死也没混成皇后,这操蛋的黑魔法啊,可把我们老李家给害惨了。
群臣道:封你妈为皇太后,这事没问题。现在咱们说你姑姑,你姑姑也该当皇后了吧?
宪宗道:诸位爱卿,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史载,宪宗李纯打死也不封他姑姑郭氏为皇后。史官们研究分析说,这是因为郭氏端庄贤良,宪宗怕封了郭氏为皇后,郭氏会限制他和别的嫔妃胡来。这种猜测,无疑是有道理的。但问题是,封自己的姑姑做皇后,这种怪事,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干得出来的。
3.子承父业大造反
宪宗临朝,重用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收复藩镇权政复归中央的特大行动。
第一个挨刀的藩镇,是剑南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刘辟这厮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死后,强烈要求将自己扶为正职。不曾想朝中神策军出动,浩浩荡荡地开往西川,将刘辟活捉了来,杀之。
第二个挨刀的藩镇,是镇海节度使李锜。李锜这厮也是不听话,宪宗故意命他进京赴命,李锜哪敢来?不来正好,命淮南节度使王锷征讨,活捉李锜,送往京师杀之。
这两个藩镇如此容易打掉,那是因为经过了很久的消磨,原来庞大的藩镇势力日渐萎缩,逐一分化,所以在无形中就凸显了宪宗的威严。大藩镇势力萎缩,最明显的就是魏博节度使老田家。早年的时候,就是魏博田氏搞得天下大乱,连德宗都被迫成为了流亡皇帝。可是现在,魏博节度使这里一代代传下来,一代比一代缺乏影响力。现任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后,他的儿子才刚刚十一岁,屁事都不懂,现在说话算数的,是替田季安递夜壶的僮仆蒋士则,所以藩镇士兵尽皆不服。
当时朝中大臣建议,立即发兵,趁魏博群龙无首,机会千载难逢,赶紧打掉这个大藩镇。可是宪宗却摇头,曰:你们信不信,根本不用打,过不了多久,他们自己就会上表臣服。
会吗?大家瞪圆了眼珠子细看。果然没过多久,魏博藩镇暴发了大乱子。时有步射都知兵马使田兴去军府办理业务,遭受到了僮仆蒋士则的羞辱。羞辱也就羞辱吧,田兴是不敢乱吭声的,可是万没料到,当他出门的时候,却见各部将领纷纷赶到,到了他面前扑通就跪倒,众口一词,苦苦哀求他出面主持工作。田兴大喜,就当即命人杀掉蒋士则,从此统领了魏博藩镇。
闹事的时候,士兵是相当狂乱,险些连督军的太监也一块宰掉,幸好被田兴劝住了。于是监军急忙上书,报告这里发生的情况。
宪宗传旨: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虽然魏博有变,但将士们以家国为计,忍辱负重,克制住没有发生任何骚乱,于国有功,于民有功,因此要重赏。
以钱一百五十万缗奖励士兵,同时免除魏博六州百姓一年的租赋。
圣旨宣布后,魏博军士感激涕零,直着嗓门狂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博是个大藩镇,竟然不动兵戈,就此摆平。朝中百官喜形于色,纷纷上表庆贺。而另三家大藩镇,却急得抓耳挠腮。
另三家大藩镇,一个是成德王承宗,一个是淮西吴少阳,还有一个是淄青李师道。要知道,此四家藩镇占据了天下近七成的兵马,如果这四家不服,任宪宗有天大的本事,也拿他们没法子。可如今魏博臣服于皇室,这就意味着另三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至少现在藩镇与皇家的势力已经平衡了,再要闹事,那麻烦大大的有。
因此三家藩镇疯了一样给魏博田兴写信,希望田兴能够保持独立自主的人格,不要臣服于皇室。可是田兴这个魏博节度使,是由于宪宗的支持而获得了威权的,对皇家只有感激,当然不会听这老哥仨的瞎忽悠。由于淮西吴少阳写信写得太急,一口气没上来,竟然死掉了。
闻知淮西吴少阳死,宪宗乐得嘴巴都合不拢,立即派了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去淮西吊丧——实际上是吩咐李君何见机行事,能借皇家威严摆平淮西最好。摆不平,那宪宗可就得了理了。
果然,吴少阳死后,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统兵马,立即宣布淮西独立,拿鞭子抽得朝廷信使李君何四处乱跑,而后淮西诸军出动,尽屠舞阳,掠鲁山、襄城,一直到东都附近。一时间关东为之震动。
猜猜宪宗如何应对?
宪宗下旨,命令成德王承宗、淄青李师道两家大藩镇,出兵征讨吴元济。
却说吴元济反,王承宗和李师道正在眉欢眼笑,突然接到宪宗命令他们征讨的命令,这两人说不出来的别扭,都知道宪宗不好对付。此乃驱虎吞狼之计,此仗不论输赢,自己都没得便宜可占。
那么这事怎么办呢?
王承宗的意思是不理宪宗个槌子,索性立即与吴元济合兵一道,先杀个人头滚滚再说。而李师道,他心里却是另有主意。
4.杀人放火老神仙
李师道在打什么主意呢?
夜晚的时候,他就戎装握剑,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等着。一等就是大半夜,直到子夜时分,忽听有几声夜鸟的鸣叫,从东南方向隐隐传来,接着是一声哈哈大笑,一个须眉洁白如银的老和尚,从屋檐上如雪花般飘落了下来:哈喽,咕嘟奶特,将军好,吃了没?
一见老和尚,李师道精神一振,长身而起:大师你可来了,本座等你等得好苦啊。
老和尚哈哈笑道:小意思啦,有事你说话。
不急,不急。李师道坐了下来:大师是名满天下的侠客,本座自打刚出娘胎,就已经听闻大师之名。听说大师昔年曾随唐僧唐玄奘前往西天取经,恶斗身毒波罗门,还有人说大师不是人,是深海游鱼……这个这个,不知是真是假。
嘻嘻,老和尚笑道:你若说真,必然是假;你若说假,必然是真。
李师道:……大师的禅功,端的高妙……请问大师今年高寿了?
还小着呢。老和尚嘻嘻笑道:才九十八岁。
九十八岁?李师道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么大年龄了,还坚持战斗在杀人放火第一线,大师你果然是令人敬佩啊。
老和尚把手一摊:有什么办法呢?人生苦短,生之无趣,唯我佛慈悲,让老僧操起这柄洛阳铲,多超度几个苦难生灵,也好让他们解脱人世间的痛苦,岂不闻苦海无边,死了算球?
李师道皱眉:大师的兵器居然是洛阳铲?那不是盗墓专用的吗?
老和尚笑道:一个人须得多学点本事,才能够在这世上混下去啊。年轻人,不是老僧倚老卖老,人生除了你自己的本事,是没有第二只金饭碗的。
李师道:大师所言极是,那么本座现在就跟大师解释一下目前的情形吧。目前的情形是这个样子,朝廷呢,最近比较强硬,为啥他们这么硬呢?因为他们用了一个主战派的宰相,叫武元衡。这武元衡乃早年大周帝国女皇武则天堂兄的孙子。实际上,武元衡是一个诗人,诗写得贼啦啦的好,比白居易写得好,也比白居易有女人缘。大师你可能听说过,当下大唐帝国,最美貌最有才情的女子,就是薛涛了。薛涛那小姑娘长得有多漂亮呢?就这么说吧,那小姑娘一出门,满街的男人脖子立马长出三尺长,口水逆流成河啊。所以诗人白居易长期以来就一直在琢磨,要拿下这个小妮子,一夜情也成,总之是白居易不挑不捡,就泡定薛涛了。可是他写了老多老多的诗啊,最后才终于打动了薛涛,于是两人联系见面。当时白居易兴奋得当场就哭了,说:黄金不惜买娥眉,捡得如花三五枝……
正说得高兴,老和尚突然打断了李师道的话:不对,这首诗不是写给才女薛涛的,是写给名妓关盼盼的。
李师道:关盼盼又是哪个?
老和尚笑道:连关盼盼你都不知道,还混什么混?告你说,关盼盼,德宗年间的超级美女,那叫一个美啊,美到什么程度呢?美到了徐州守帅张愔不惜劳师动众,将她弄到手收藏了起来。后来张守帅死了,关盼盼终于获得了自由,正冲出门去找男生约会,不留神白居易来了,骂她说:黄金不惜买娥眉,捡得如花三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意思是说,关盼盼,你这个不要脸的,人家张守帅把你抢了来,皮鞭抽辣椒水灌,指甲钉竹签再上老虎凳,用了多少酷刑,才把你训练成性奴,如今张守帅死了,你怎么还有脸再活下去呢?你知道不知道羞耻两个字是怎么写的?让白居易这么一挤兑啊,你猜怎么着,关盼盼万般无奈,只好自杀了……
听到这里,李师道再也听不下去了,长身而起,戟指门外,怒声道:你说这个白居易叫个什么玩意儿?人家关盼盼好端端的一个美女,他非要逼人家自杀,这还叫他妈的什么男人?
OK!老和尚长身而起:那我现在就动手,去摘了白居易的脑壳给你送来。
有劳大师了。李师道面色恭谨而又肃然,拱手送老和尚走。就见老和尚嗖的一声跳到屋脊上,这时候李师道突然大叫起来:回来,大师回来,你刚才说啥?你要去杀白居易?
对啊。老和尚在屋檐上回答道。
李师道连连摇头:错了,大师你弄错了,我请你来,不是杀白居易的。
那你想让我杀谁?老和尚问道。
杀谁……让你这么一打岔,我一时间也想不起来了。李师道急得抓耳挠腮,忽然之间想明白了:对了,是宰相武元衡,我刚才不是说了吗?白居易那天不是想约美女才子薛涛一夜情吗?可是等两人见面的时候,恰好武元衡来了。当时这厮一袭白衣,飘飘若仙,立即惊呆了美才女薛涛,当即甩开白居易不理,紧追在武元衡身后,苦苦要求一夜情……你说这个武元衡,这么美的才女都乐意跟他一夜情了,他还跑到朝廷上捣什么乱呢?可是他偏不,他放着浪漫的一夜情不搞,专门去朝廷上当宰相主战,对四方藩镇用兵,搞得天下大乱,民怨沸腾啊。除了这个武元衡,还有一个御史中丞裴度,这俩家伙一唱一和,大师你好不容易出山来了,这两个缺心眼的家伙,就拜托大师了,我要亲眼看到他们的脑壳……
小意思。老和尚轻笑一声,早已施展踏雪无痕的夜行之术,消失在夜色之中了。
5.凶手就是沙和尚
元和十年六月初三,宰相武元衡出门上朝。
出门的时候,他骑在一匹马上,身后跟着十几个扈从,每个扈从手中各提灯笼一盏,于黑漆漆的街道上行走着。正行之间,就听噗噗几声破空之声,所有的灯笼,同时熄灭了。
这是刺客暗中用利器击破了灯笼。可这些扈从安逸日子过惯了,哪里晓得江湖上的勾当?正发出惊异的叫声,耳边又响起扑哧扑哧之声,这声音是利器刺入人体而后人体内的体液和鲜血激射而出的声音。于是在黑暗中的长街上,突然响起来了一片惨嚎之声。
武元衡听到惨叫,就知道来了刺客,大叫一声:白居易,我不跟你争薛涛,也没有和她一夜情过,你不至于色令智昏,竟然跑来杀人吧?
说着话,武元衡正要跳下马背,突然黑暗之中一道凌厉的风声响起,只听砰的一声,武元衡的右腿腿骨,已经被一只洛阳铲拍碎,痛得他大声尖吼起来。吼声中,就听嚓的一声,一支烛火居然亮了起来,有人把这支烛火凑近了武元衡的脸,仔细看了看。
透过微弱的灯光,武元衡看到了一张慈眉善目、须发如银的老和尚的面孔。可想而知,当时武元衡的感觉一定是极度的困惑:阿弥陀佛,请问大师在哪座山门参禅啊?
就听老和尚单掌执礼道:善哉善哉,贫僧乃自东土赴西天取经的玄奘大师的最后关门弟子,江湖人称沙僧和尚是也。
沙僧沙和尚……可怜武元衡,听得那个头晕啊:沙僧,你不跟唐僧学佛法,怎么半夜三更杀起人来了?
就听沙和尚笑道:施主啊,你老说学佛学佛,老沙我身在佛门,吃饭是修行,睡觉是修行,杀人更是修行,现在就是老沙修行的时候啊。
世上居然还有这种杀人修行的法子……武元衡一句话未说完,就见沙和尚的洛阳铲已经凌空飞起,扑通一声,武元衡的大好头颅,已经飞到了半空。被沙和尚顺手一抄,抄在手上,丢了蜡烛,已经失去了踪影。
那匹马驮着武元衡无头的尸体,继续向皇宫方向走去。而沙和尚却已经运起轻功,赶到了西门外,恰好截住了正在上朝路上的御史中丞裴度。被沙和尚故伎重施,先以暗器击灭扈从的灯笼,而后乘黑扑过去,洛阳铲挥舞起来,嘁哩咔啦,铲得满天都是人头乱飞。
而后沙和尚向裴度冲了过去,可是裴度却是比较机灵,早已跳下马来,发足狂奔。沙和尚冷笑一声:你跑,你跑得再快,还能跑得过西天取经路上的妖怪吗?瞥准裴度黑暗中的身影,手中的洛阳铲高高举起来,正要掷出。万不想这时候后面突然扑上来一人,一下子搂住了沙和尚的脖颈。
突然冲出来搂住沙僧沙和尚脖颈的这个人,是裴度的老家人王义。王义是从小把裴度带大的,虽是奴仆,视裴度却如亲子。所以他当然不会允许有人当着他的面杀了裴度,而是不顾性命,拼死抱住沙和尚。
沙和尚一呆之际,洛阳铲已经破空而出,就听黑暗之中响起了裴度的惨叫声,随即无声无息了。
听到这惨叫声,沙和尚微微一笑,向后一记肘拳。老忠仆王义发出一声含糊不清的惨哼,身体如断线风筝,遥遥飞出。沙和尚冷笑了一声,先循声向前走去,找到自己的洛阳铲,拿在手中,再点燃一枝蜡烛,四下里照了好半天,才终于发现裴度的尸身伏卧在一条阴沟中。本待再上前补上一铲,不料让王义这么一打岔,这时候就听见四周灯笼火把,无数的官兵已经赶到,数不清的枪尖向他搠来。沙和尚的身体却顺着枪尖搠来的方向向前飘移,顷刻间消失在黑暗之中。
刺客走了,士兵们提心吊胆地走过去,往阴沟里一看,正见裴度抬起头来,发出了一声痛苦的呻吟。
原来裴度并没有死,甚至也没有受太重的伤,沙和尚的洛阳铲,被王义一扳,结果是紧贴着裴度的头皮擦了过去。虽然如此,但刺客夜现京师,从容地取走了宰相武元衡的脑袋,却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轰动的刺杀案。而武元衡,他也以唯一的在任期间遭到刺杀的宰相,从此青史留名。
这时候沙和尚已经回客栈休息去了,京师长安却是喧闹得惊天动地。急怒的宪宗下令搜捕刺客,可饶是客栈里查得再严,搜捕士兵也想象不到,一个快一百多岁的老头竟然就是凶手。所以沙和尚呆在长安城里,从未受到怀疑,只是不间断的骚扰,让他特别讨厌。
于是,沙和尚在离开京城之前,又施展夜行之术,在几家衙门口各自张贴了一张大字报,上书八个大字:
勿急捕我,我先杀汝!
沙和尚走了,城里从李师道处来的十几个士兵倒了血霉,被强认为是凶手,酷刑之后都杀掉了。
下一个倒霉的,就是惹出这场乱子的吴元济。
6.皇帝要吃药
京城大刺杀,令朝臣震恐,许多大臣都主张改走怀柔路线,别把藩镇们逼急了,他们可是真的杀人啊,不跟你开玩笑的。
然而宪宗怒极,他非常清楚,倘若此时退缩,那么他这个皇帝就算是完蛋了,此后再也甭想有什么威权。他拿眼睛看从沙和尚手中侥幸逃得性命的裴度,裴度这时候也是豁出去了。奶奶的,你们不是想杀了老子吗?好,你们既然没有能杀得了老子,那老子就要你好看。
于是裴度索性提出了冒险用兵的计划,并强烈要求亲赴战场第一线督战。宪宗大喜,于元和十二年八月,他亲自送裴度到通化门,与裴度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曰:老裴呀,我不管你什么法子,反正你这次去,就一定要彻底解决问题,否则的话,斩草不除根,再让刺客找到门上来,那你老兄的乐子可就大喽。
为什么皇帝说你老兄的乐子大,而不把自己包括在内呢?
因为皇帝居于深宫,连最宠爱的妃子都弄不清楚他会选择哪张床睡,宫里的床铺何只千张,就算是刺客进了宫,找上个三年五载,也未必能够摸到宪宗的床榻。正是因为宪宗心里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才这样说话。
裴度也知道宪宗说的是实话,他出发之后,历史上就有了李朔雪夜入蔡州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当年的十月十四日,裴度亲自督战,李朔以三千为前军,三千为中军,三千为后军,顶风冒雪,日夜狂奔,一口气跑了七十里的山路,跑到了淮西吴元济驻扎的蔡州。皇家兵马已经登城而入,城内的守军兀自不知。等到官兵包围了吴元济的府邸,有人告诉他官兵到了,吴元济却是笑而不言——打死他也不信这事。直到官兵进来,将他塞入囚笼里,吴元济的脸上,才露出茫然惊诧的表情。
淮西平定,震惊了所有的藩镇,现在四大藩镇之中,魏博田兴早已投靠了朝廷,淮西吴元济又被捉走了。成德及淄青两大藩镇,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是真的不知如何是好,承德王承宗拼了老命给魏博田兴写信,苦求田兴替他在宪宗面前说句好听的。做为回报,他愿意割出两个州送给宪宗,此外还可以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朝廷,作为人质。
宪宗欣然受之。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你看着打掉吴元济容易,却不知道那是冒了何等的风险,倘若那一夜蔡州城不是丝毫无备,九千名官兵狂奔到城下,实是等于去送死。这种侥幸仗可一而不可二,运气这东西,碰上一次就谢天谢地了,还是让藩镇们自己投降更妥当。
这个道理,淄青的李师道也明白——只不过,李师道明白得有点晚。开始的时候,李师道也是吓坏了,写信恳求投降,还愿意献出三个州,外加送儿子为人质。等宪宗急不可耐地答应了之后,李师道却突然醒过神来了。这扯不扯,我这边兵强马壮,真要打起来指不定谁输谁赢,如今自愿投降,这岂不是犯糊涂了吗?
李师道反悔,继续打出旗号,反对宪宗的反动统治。
宪宗怒不可遏,下令魏博、宣武、义成、武宁、横海总计五镇兵马统统出动,去打淄青。各路兵马浩浩荡荡逼近,淄青战区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这外部的军事压力一大,就把内部的矛盾挤压了出来。话说李师道正调兵遣将之间,淄青兵都马使刘悟率部下蜂拥冲了进来,不由分说,逮到李师道就狂砍一气。李师道急喊沙僧沙和尚救命,却又哪里来得及?结果李师道就这么不明不白被砍了。
李师道的死,宣告大唐中兴的实现,宪宗的声望直逼太宗李世民。直到今天,当史家评说大唐三大杰出皇帝的时候,总是拿李世民、李隆基和宪宗李纯说事。但实际上,这三个当中,李世民是骗子,李隆基是玩家,只有宪宗李纯是正儿八经干了实事的人。
不容易啊,青史上留个名字,真是不容易啊。
藩镇平定,宪宗往龙椅上一躺,眼泪一下子就淌下来了。
事情都干完了,也该吃药了吧?
吃药?吃什么药?
长生不老药,刺激性欲的春药,之所以要做皇帝,图的就是这两副药。
长生不老药,就让观里的老道柳泌炼制,要多少银子说话。柳泌要了成堆的银子,又强迫天台山的官吏和百姓进山替他采药,整整折腾了一年,也没炼制出丹药来。柳泌一看这情形不好,干脆逃走了。可没曾想,逃到半路,被地方官逮住了,送归宪宗。宪宗严厉地批评了柳泌工作不踏实的作风:在科学的追求上,从来就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绩。马上回道观里去,继续研究如何炼制丹药。
老道柳泌只好苦着脸,拿只小板凳坐在丹炉前,扇着扇子,继续琢磨这绝无可能的事情。
长生不老药暂时炼不出来,倒是春药有许多现成的,于是宪宗决定开吃,吃吃吃……正吃之间,江湖上爆出特大消息:英明神武的宪宗皇帝,死了,卒年才不过四十三岁。
死了?这怎么可能?刚才他不是还吃着春药吗?
《旧唐书》上记载说:时以暴崩,皆言内官陈弘志弑逆,史氏讳言不书……意思是说,宫里出事了,爆发了激烈的两条路线的斗争,结果倒霉的宪宗被宦官们下死手弄死了,对外则声称他吃多了春药,身体崩裂开来而死。
那么宪宗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这事,现在真的成了大悬疑,反正他的儿子李恒已经接班了,大唐帝国犹如一辆疾驰的战车,早已轰轰隆隆地将宪宗死亡之谜抛在了后面。
第十章 穆宗父与子:太监也有春天
1.唐穆宗的个人简历
宪宗李纯死时,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已经是不可考。当时的史官害怕宦官,一个字也不敢写,资料稀少到了甚至让人猜都无从猜起的程度。
然而,史官虽然害怕太监,却一点也不怕皇帝。宪宗死后,宫里宫外,围绕着由谁来继位接班这个大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事倒是记得比较明白。
说明白,但也不是太明白。明白的意思是说,史官把整个冲突劫杀的过程,都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不明白的是,参加这场政治斗争的人都是个什么来头,为什么他们会支持一方或是反对另一方,这个事毫无交代。
总而言之,当时的情况是这个样子的。宪宗李纯,儿子不是太多——二十个,卷入这场立嗣大战的,是老大李宁、老二李恽,以及老三李宥。
但是老大李宁很快就退场了,因为他病死了。所以最后的决战,就在老二李恽和老三李宥之间展开。
目前双方交手,老二李恽获得了太监吐突承璀的绝对性支持。而老三李宥则是获得了神策军护军中尉梁守谦与太监马进谭、刘承偕、韦元素、王守澄等的支持。明摆着,老三这边人多势众,你说老二如何能够顶得住?
宪宗一死,神策军就冲入老二的府中,狂砍一气,把老二李恽砍得满地都是。他唯一的支持者太监吐突承璀也同时被砍碎。
于是大唐帝国的第十二任皇帝老三李宥愉快登基,改名叫李恒,是为穆宗。
大唐第十三任皇帝穆宗李恒个人档案:
姓名:李恒
曾用名:李宥
出生:贞元十一年七月初六,公元795年
籍贯:陕西长安大明宫别殿
属相:猪
卒年: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享年三十岁
死因:惊吓而死
特长:吃喝玩乐
社会关系:
父亲:宪宗李纯
母亲:郭氏
妻子:王氏,萧氏,韦氏
儿子:五子
女儿:八女
心路历程:
0岁:出生,生母为皇妃郭氏,郭子仪的孙女儿,论辈分,父亲还得管他叫弟弟,所以地位非同一般
15岁:十七岁的大哥李宁册立为太子
17岁:十九岁的皇太子哥哥病死
18岁:被立为太子,改李宥之名为李恒
19岁:群臣上表,强烈要求郭妃出任皇后,宪宗抵死不依
25岁:朝中暗潮汹涌,欲改立二哥李恽为太子。李恒紧张万分
26岁:宪宗死于暗杀,朝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簇拥李恒登基,杀二哥李恽,是为穆宗
27岁:每日宴游,淫逸无度
28岁:打马球时不慎跌落马下,惊吓成疾
29岁:专注于生物工程,希望研究出长生不老之药
30岁:据说长生不老药终于研究成功,正要吞食,卒
看看唐穆宗的个人简历,就会不由得让我们心酸。这可怜的倒霉蛋,才刚刚活到三十岁,就急不可耐地死翘翘了。更让人上火的是他还是被吓死的,很显然,这孩子天生胆小,吓死实属必然。
那么,好端端的穆宗,怎么会患上胆小这么个毛病呢?
这件事,要从穆宗的生母郭氏说起了。
2.生活如此变态
穆宗李恒的母亲,就是他的姑奶奶,兼任他父亲的姑姑,乃肃宗时期的大唐勋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和代宗李豫的女儿升平公主生下来的女儿——是不是感觉到这么说超级变态?
没错,是变态,历史就是这么变态,你让穆宗又有什么法子?
总之是早年穆宗祖爷爷德宗中了大长公主的黑魔法,强迫儿子孙子各自娶了各自的姑姑,这变态的婚姻,导致了穆宗李恒脆弱的心灵被扭曲。
更大的麻烦在于,上一任皇帝宪宗李纯和他姑姑郭氏年龄一样大,两人在十八岁那年奉旨成亲。都是皇家子女,血统超级纯正,宪宗容貌俊雅飘逸,绝对的帅哥美少年,而郭氏美艳不可方物,少男少女遇到一起,性的吸引力是无穷的,所以他们很快就有了爱情的结晶——穆宗。
孩子出生了,麻烦也随之而来。
郭氏没办法把自己生出来的孩子抱给人看,主要是称呼上有个天大的麻烦。假若她将年幼的穆宗抱回家,给她的父亲郭暧和母亲升平公主看,你想她父母会说些什么?
升平公主会说:哎哟喂,这孩子真是太可爱了,是女儿你亲自生下来的吗?好,太好了,快点叫姥姥……不对不对,我是和德宗一辈的,德宗又是你爷爷,所以呀女儿,你现在应该管我叫姑奶奶……不对不对,这个辈分还是应该从这边论,这孩子就是应该管我叫姥姥,你继续管我叫妈,你老公也得管我叫妈,那么我们就和你公爹顺宗平辈了,可我同时又和德宗平辈,这样一来德宗就和他儿子顺宗平辈了……快他娘的把这个破孩子掐死,生出这么一个东西来,把家里的人际关系全都给弄乱了……
总而言之,早在这个孩子生下来之前,家族辈分的关系,就已经成为了宫中的禁忌,闲着没事谁也不许说这事,稍不留神,就骂了一连串的人。
而穆宗的出生再次刺激了当事人的神经,这个孩子的存在迫使所有人不得不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生活如此古怪,大家如此变态,是选择彻底变坏,还是继续忍耐?变坏结果更坏,忍耐实属无奈,莫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全当这个小兔崽子不存在……
可想而知,穆宗打生下来之后,就特别不招人喜欢。他自己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只能躲藏在别人找不到的地方,默默流泪。而太监集团及神策军统领们之所以非要支持他,理由也正是因为这个——穆宗的怪异身世,决定了他已经远离皇权。如果把这个压根没资格接掌权力的孩子扶到皇帝宝座上,那么,他对自己的感激和依赖,必然是毫无保留的。
事实也正是这样,穆宗登基之后,就对太监集团寄予了全《‘部的信任,由着他们《‘乱搞一气。而穆宗《‘书》自己,现在终于从《‘长期的压抑之中解放了出来,他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就以饱满的热情,一头扎进了寻欢作乐之中,任谁也别想把他唤醒。
这时,诸藩镇趁机疯狂揽权,急切坐大,但在这之前,国家的形势仍然保持着宪宗时代的惯性,向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方向行进。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了,他的弟弟王承元先是坚决不担任节度使的官职,最后在朝廷强迫他出任时,流着眼泪发誓效忠朝廷。与此同时,卢龙节度使刘总莫名其妙想去做和尚,朝廷派了使者去苦劝,不曾想刘总自己落了发,又拿剃刀把劝说的使者喉咙切开,然后在逃亡的途中神秘地死了。连续这么两件事,已经将皇家权力强化到了近乎成熟的程度。
但是穆宗沉溺于玩乐之中,压根不理国事。结果魏博藩镇又出了乱子,紧接着其他藩镇也随之闹将起来,原本走向中央集权的大好形势,就在这时候发生了逆转——而且这一次逆转,彻底打垮了大唐帝国,再也没有机会将国家扭转回正常的轨道上来了。
前面说过了,由于穆宗这孩子打出生就不受欢迎,所以郭氏将他冷藏,养成了他极为敏感而胆怯的性格,受不得一点点惊吓。有一天,他正在宫中和太监们玩乐,有个小宦官不留神从马上摔了下来,太监倒是没摔着,却把穆宗吓了一跳,然后就见他嘴一歪,眼一斜,居然是德宗顺宗的老毛病,全身抽搐了起来。他仅有的一点时间是立大儿子景王李湛为太子,然后就死掉了。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穆宗以他的生命为节点,将大唐中兴划上了一个凄惨的句号。从此之后,不但大唐帝国进入了风雨飘摇的时节,就连此后的皇帝们,也拜穆宗所赐,沦为了太监们的掌中之物,注定了极为悲惨的命运。
3.敬宗李湛的个人简历
穆宗生前,只顾自己开心,压根不理会别人的死活。对于宫里的女人,他只有幸御的乐趣,却绝无负责的意识,所以穆宗在位期间,幸御过的女人虽然不少,但宫中始终是后位虚悬。
宫女王氏,替穆宗生了长子李湛。穆宗死后,十六岁的李湛登基,头一桩事就是将生母王氏封为皇太后。然后就开始大玩特玩起来。这个孩子玩的游戏超多,但花样简单,因为他原本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玩不了复杂的游戏。而头脑简单的人,处在皇位上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事实上,李湛成功地打破了他父亲的纪录,将皇帝死亡的平均年龄向下拉了一大截。他十六岁登基,十八岁就飞快死掉,搞得史官措手不及,连记录都不知道如何记录。
虽然只有两年的皇帝工龄,但我们仍然有必要研究一下敬宗的个人简历:
大唐第十四任皇帝敬宗李湛个人档案:
姓名:李湛
出生:元和四年六月初七,公元809年
籍贯:陕西长安东内大明宫之别殿
属相:牛
卒年:宝历二年,公元826年,享年十八岁
死因:被宦官宰杀
特长:打机锋,野狐禅
社会关系:
父亲:穆宗李恒
母亲:王氏
妻子:郭氏
儿子:五子
女儿:三女
心路历程:
0岁:出生
12岁:爷爷宪宗李纯为宦官暗杀。父亲李恒登基为帝
14岁:父亲李恒热衷于打马球,跌落马下,中风
14岁:大臣强迫穆宗立其为太子
16岁:父亲李恒炼制长生不老药成功,未食而死,于是登基为帝
16岁:平民徐忠信闯入浴堂门,梁坊工匠张韶率农工杀入禁中,于龙椅上食饭,被禁军格杀
17岁:整夜游玩,不舍须臾
18岁:与二十八名宦官饮酒,史称二十八星宿,忽然灯灭,再亮,陛下已然成为一具尸体。凶手为宦官刘克明、苏佐明
敬宗的皇帝生涯虽然短到了不能再短,但生活中的刺激,却是丰富而又多彩。先是一个叫徐忠信的老百姓,忽发奇想,闯入浴堂门,要找敬宗单挑,较量一下谁是天下第一大蠢蛋。结果缺心眼的老徐被御林侍卫宰杀,演绎了一幕智商超低的时代话剧。
江山代有蠢货出,智商又低五百年。徐忠信事件之后,长安大染坊又爆出弱智门事件。时有占卜术士苏玄明与染织工张韶两人友善,忽然之间苏玄明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大惊曰:不得了老张,我刚才算了一卦,你命中注定要坐在龙椅上和我共进午餐。
有这事?张韶闻之大喜:那什么,老苏,既然是这样,那咱们就别耽误时间了,赶紧把手下的兄弟召集起来,这就去皇宫开吃吧……
史书上详细记载了这一次弱智群体的怪异行动。以张韶、苏玄明为首,率了十几个智商更不靠谱的染工,弄了辆马车,车上堆些柴草,柴草中藏着铁器,大车吱吱扭扭地来到了银台门。就见众家兄弟各取武器在手,发一声喊,呜嗷怪叫着杀入了皇宫。
这一次超级弱智大行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宫女太监们被砍得吱哇惨叫,到处乱窜,而张韶则和苏玄明一马当先,杀至龙椅前。看到龙椅,张韶发出了欢快的大笑:哈哈哈,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来来来,苏爱卿,与朕同坐于宝座之上,你我现在就开吃。
然后这伙人真的就在大殿里埋锅造饭,幸福地吃了起来。吃着吃着,苏玄明醒过神来了:喂,老张……张韶:你说什么?苏玄明:……老张……张韶:苏爱卿,你犯糊涂了吗?岂有这样称呼朕的道理?快点叫陛下!苏玄明:陛你妈个头,你是不是以为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张韶:朕已登基为帝,富有四海,不到此为止,不知爱卿有何奏本啊……苏玄明的奏本还没说出来,这边只听哇的一声嚎叫,神策军从四面八方冲入,不由分说照大家就砍。刚刚登基的张韶,就这样驾崩了。
这件事过后,敬宗皇帝就沉溺于捉狐狸的乐趣之中,没等捉到几只,他率二十八个太监——史称二十八星宿举办盛大PARTY,喝得高兴之间,烛火突然熄灭,等再点亮烛火,敬宗已经被宦官苏佐明宰杀掉了。
苏佐明为什么要杀敬宗呢?
史书上说,因为敬宗不体恤这些太监们,捉不到狐狸,就严厉惩罚他们,重者流放,轻者大板子打屁股。太监们怨怒于心,所以杀之。
但我们严重怀疑,凶手苏佐明会不会是替染工张韶算卦的术士——苏玄明的兄弟呢?就算不是兄弟,但天下姓苏的都是一家,捋着祖宗八辈往上找,迟早能够找出点血缘关系来。由于我们已经无法再找到苏佐明苏玄明这两个活宝的家谱了,所以这个猜测也就成了瞎猜,只能放在这里添点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