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露事发,宝玉代为遮掩,贾环反起了疑彩云之心,将彩云凡私赠之物都拿了出来,照着彩云的脸摔了去,说:"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你不和宝玉好,他如何肯替你应。"眼看着自己的女人为自己涉险、承受压力,不肯有一分担当,已经是怯懦畏缩,还要横加猜忌和指责,见过自私和褊狭的,没见过自私和褊狭得这么气壮山河的。
来旺媳妇来要彩霞,贾环但凡有一丝昔日之情也会出头,赵姨娘都开口要和他一起去求贾政。可他是不甚在意的,"不过是个丫头,他去了,将来自然还有",不去求贾政不说,就这么随手丢弃了对他一往情深的人,像扔一块旧抹布一样。
第44节:宝玉的指标价值:你是不是现今社会的指标男(1)
背弃的故事,《红楼梦》里就桩桩件件,一点都不难找。但如此不过脑子不过心、完全漫不经意的背弃,仍然令人齿冷。可怕的不是背弃,是那种"去了,将来自然还有"的淡漠。这样的男人,根本不用试图赢得他的心,任何人在他心里都没位置,你不是跟别的谁在他心里争,是跟他自己在他心里争。哪里有的可争呢?他没有"爱"这种情感,如果有的话,也是给了自己。
他的歹毒狠辣,他的阴沉算计,他的自私褊狭,他的薄情寡义,如果都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不能要之最"的话,再配以他的年轻吧。时方少年,已经是这样了,在一个不能要的男人的发展之路上,环哥儿的潜力委实无可限量。
宝玉的指标价值:你是不是现今社会的指标男
有一种说法,说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这类全称指代的概括,很难不犯错误。不过,再出众、再强悍的女性,少了温暖的情感卫护,生命底色中都躲闪不开一抹清冷,让自己和别人都觉着凄凉。这多少是接近真实的。
身周的男人,因此成为女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有人采访金岳霖,说服他讲自己和林徽因之间的故事。耄耋老矣的他微笑作答:所有的话,我都只同她自己说。金岳霖这时候就是一个指标,他的存在、他的气度和他的沉默,都检验了林徽因的质地。赢得并拥有这样一个男人一生倾慕的女性,怎么会不是上品?
胡兰成也是一个让张爱玲抱憾的指标。他后来写和张爱玲的往事,形容张是民国世界临水照花人,极尽妙笔。张的态度是不答理,她才不想给人抬轿子做广告呢。
《红楼梦》里,具备指标性的男人,是贾宝玉。红楼女性,无论是正经主子还是大小丫鬟,多以和他相交为幸,乐于和他有比较密切的往来。
这种往来,不限于单一的男女之情。钗黛湘不必说,他是皇妃姐姐元春最疼爱的,异母妹妹探春,愿意给他做鞋,而不是给亲兄弟贾环。他哥们儿的妾,香菱,不避讳在他的屋里情解石榴裙,平儿受了大委屈,也是宝玉张罗她梳洗更衣,"色色想的周到"。就是鸳鸯丫头誓死抗婚,也是拿这个指标男人赌誓:别说你贾赦糟老头儿了,就是宝玉宝天王宝皇帝,我都不嫁。为什么不拿一样被贾赦疑心的贾琏来赌呢?因为贾琏不是荣宁二府的指标男人。宝玉不同,他的仰慕,他的信赖,他的服膺,他的亲近,他的倾心,以至于他的有分寸的好色,都是被接纳和受欢迎的。
这个被倾力打造的指标男人,外形良好,阳光、俊美,不属于勤奋刻苦有追求类的但天资聪颖,腹中不空有一些才学又不迂腐刻板,有一些不主流的奇思异想所以常常言谈有趣,有正宗嫡派的贵族地位又不拿这种地位当回事儿,从不缺钱使也因此根本不看重钱,有浪漫倾向轻微好色会讨女青年欢心然而根底里又深情专注心有所属……
第45节:宝玉的指标价值:你是不是现今社会的指标男(2)
这些特质,放在今天,也是比较容易让广大女青年想入非非的。
是有一些东西,千古不易,也基本上中外通行的,它们可以对女性构成致命的吸引力。
但这些之外,一个男人具备不具备指标性,还是会因时代和环境而有所不同。
你看,贾琏也正当盛年,长得不赖,职业是贾氏高管,身家丰厚,性情风流,但在红楼诸女那里,就是混不上指标男人的地位。原因很简单,中年男人拥有的高管身份、殷实财力、处置实务的能力以及对待婚姻的态度和男欢女爱的做派,在大观园那个相对纯粹、唯美的世界里,是不大被看得上的,他偏离了大观园里的主流价值理念。
一个指标男人身上,不只寄寓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还附着当时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
校园文艺女青年时代,素面朝天、白衣胜雪,人人顶个清水挂面头,个个都走气质型小资路线,追求者中有个把诗人,或者原创型吉他歌手,可以为你即兴献诗(或献歌)一首的那类,是颇有面子的事。
只是,诗人、准诗人作为指标男人的岁月相当短暂。文艺女青年成长得太快,文艺气质成为她们的蝉蜕,这逼得不少诗人坯子往年薪多少多少万的"青年才俊"、"成功人士"的目标上一路狂奔,诗歌成为他们最先丢在路上的辎重。我认识的一个校园吉他歌手,现在是某跨国公司CFO,另一位当年为女生写过108首十四行诗的,如今是某部委不大不小的官员,据说手握重权,当年接收他诗歌的女生,给的点评是"标准官僚嘴脸"。
现今社会的指标男人是什么样子的?诗人肯定是OUT了,而高大健硕、阳刚深沉的类别,在《亮剑》这种电视剧里充硬派小生被赞叹一把还行,生活中也不真的特受欢迎。那拥有80后"最完美脸蛋" 的花样美男呢?呵呵,当观赏型植物凑合,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指标男人,太雷人了吧?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即使对女性个体而言,指标男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应和着社会背景的变迁,指标男人会显得多元而丰富。
某女士,据说是石榴裙下冤鬼无数的那类,爱情故事多个版本在女友圈中一流传就十几年。但十几年中,爱情故事的男主角类型是多变的。在她比较校园文艺女青年范儿时,男主角是为她生为她死的少年情种;在她足够年轻的时候,追求者是成熟稳重阅人无数独独为她倾倒癫狂的中年男士;年纪渐长、婚姻日长,她的指标男人,是盛年多金、追在屁股后头要给她送别墅的。如今中年已近,她已经爱说有比自己小多少岁的80后排队求婚了。
你知道老了的武则天,为什么那么需要张易之兄弟了吧?男人是她的一个指标,年轻的男人更是。他们的热情和身体,是她拼命抓住飞逝青春的那根稻草。
第46节:宝玉接受宝钗:谁都不是无可替代的(1)
既是指标,就是用于评测的。从一个社会的指标男人身上,可以深入了解这个社会的大众心理;从一个女人引为指标的男人身上,判断她是怎么样一个女性和她现在时的心态,也是相当靠谱儿的。
说到底,指标男人,最终检测的是这个社会女性整体的价值观和个体的综合质地。
宝玉接受宝钗:谁都不是无可替代的
少时读《红楼梦》,最伤感的,不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是看到黛玉死后,"那宝玉心里虽不顺遂……见宝钗举动温柔,也就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原来从深爱一个,到移爱另一个,转换过程竟是如此轻巧!宝姐姐不是不好,不是不值得爱,是所谓刻骨铭心的爱情传奇本身,太令人失望。
后来知道后四十回是续书,心中大慰。肯定是高鹗胡写八道。曹公遗稿,必定是林妹妹一仙去,宝哥哥就直接剃度了,践行"你死了,我做和尚"的诺言,一天都不耽误。根本不可能有宝玉和宝钗的"如鱼得水、恩爱缠绵",至于"雨腻云香、氤氲调畅"、"二五之精,妙和而凝"更一概是高鹗毁人不倦。
我很快发现持我这种想法或者说愿望的人,一把一把的,自《红楼梦》成书流传以来,就没断过。宝玉和宝钗有过婚姻,这一点很难撼动,大家就掘地三尺苦苦探佚,考证出这婚姻是"厮抬厮敬,而并不相亲相爱",或者干脆是假凤虚凰,有夫妻之名,未成就夫妻之实,再不就是他们还来不及成婚,宝钗先就去世了。
内心深处,人们都不希望宝玉会接受现实,会移爱他人,会辜负那么纯真、那么美好、那么两心如一、全情投入的一段深情。
黛玉,对宝玉而言,应该是无可替代的啊。
只是,这世界上,真的有无可替代的人和事吗?
很年轻的时候,你会相信,只有一次相遇,只有一个人,他符合你对爱情所有的想象和期待,跟他联结在一起的词汇,是惟一、是不变、是永恒。
事实上,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一辈子会碰上很多你可能会爱上的人,你和他们之间,是擦肩而过,还是终于会发生些故事,很大程度上在于机缘巧合。
一个年轻时风流自许的男人,后来娶了一房平凡安静的妻子,宣布婚讯的时候,相熟的朋友奇怪,问:美女无数,为什么是她?男人答:她出现在我正好想结婚的时候。
恰合的身份(比如大家是不是自由身)、相宜的情境(是不是有电光火石的机会)、适当的心态(是不是正好需要一场恋爱或是一桩婚姻),可能都会让一个差不多的人,巧不巧地就成了生命中的MR.RIGHT。
"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在我心中的位置。"两情相悦的时候,这样的话,我们都曾经听过或者说过。听这话的人,肯定是满心感动;说这话的人,只要不是安心骗财骗色,在当时当刻,也是正心诚意。曾经,这是一个发自肺腑的表达,一句绝不掺水的诺言,一种真心实意的誓愿。只是,一生一世,实在是太长太长了,变数超过人类的想象,无论是情感本身,还是情感生成的土壤。
第47节:宝玉接受宝钗:谁都不是无可替代的(2)
袭人以为,自己是跟定宝玉一生的。她以去留相胁,要宝玉"百事检点",改了那些坏毛病的时候,怎知自己会有琵琶别抱、嘱咐"好歹留着麝月"的一天?她尽心服侍宝玉时,也以为自己是不可替代的,没人灭得过她的次序去。不知道那一句小女儿的娇嗔"我去了,仍旧有好的来了,不是没了我就不成事",才是无意中道出了现实的本相。袭人去后,麝月接替了她的角色。
在失去林妹妹以后的岁月里,同样是第一流人物的宝钗,甚至湘云,都可能成为宝玉的另一段情感寄托。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荫假凤泣虚凰",讲唱小生的藕官,和唱小旦的菂官戏假情真,菂官死后,"哭的死去活来",但后来"又补了蕊官",也是"一般的温柔体贴"。在被问及"得新弃旧"时,藕官回答:"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宝玉闻此,"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心有戚戚。
都说这一段,是宝、黛、钗、湘后来故事的伏脉。林妹妹死后,宝玉固然是伤痛欲绝,"哭的死去活来"过,但是,之后,也一样是补了人的,并未"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而且,这新一段生活,很可能也是"一般的温柔体贴"。
你知道高鹗的版本为什么会最广泛地流传?你可以说他有一千个纰漏,一万种愚蠢,只是,它或许仍然是最接近曹公预想的一个,是最接近真实生活的一个。他比别的版本都更少幻想。宝玉是不会为林妹妹守身如玉的,林妹妹在的时候都不会,何况不在。宝玉的出家,也并非单为了林妹妹一个,他是万般困顿之下的看破,有为情的一面,更多是"弃世"。高鹗其实还相当手软,把宝玉和宝钗成婚,写成中了奸计受了瞒骗。其实,脆弱无助的宝玉,自觉自愿地接受了温柔端庄、善解人意的宝姐姐,又有什么不可能吗?
一段感情落幕,会有另一段升起。
在一个人生命的某个阶段,你走进去,后来,又走出来,是最正常不过的一种经历。连黛玉都不是不可替代的。被替代不是悲情结局,不过是一段相遇的结束。多数跟你说"你无法替代"的人,是有把你一键删除的本事的,因为他得忙着续写他生命中崭新的一段。
我们终于承认,宝黛的相爱,仍然是传奇,那是因为,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不要妄想永远不被替代,无法忘怀,不忍轻弃,已经是世人所不能抵达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