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忌忽视恶露的护理
恶露是反映子宫恢复好坏的标志之一。产后每天观察恶露的排出量、色泽和气味变化,可及时了解子宫的恢复情况。新妈妈持续排露的时间各不相同,正常的新妈妈一般需要3~4周,少数新妈妈可以持续1~2个月。
处理恶露是产褥期最重要的一项,不能大意。新妈妈要爱干净,常换洗内外衣裤,勤换卫生巾。如果恶露比较多,也可以使用益母草膏。如果产后第2周,恶露中有血块或血量较多,伴有恶臭味,有时排出烂肉样的东西,或者胎膜样物,子宫复旧很差,可能有感染,这时应考虑子宫内可能残留有胎盘或胎膜,随时有可能出现大出血,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产后忌束腰
不少年轻的妈妈产后为了恢复体形,常常束紧腰部。在产前就准备好腹带,等宝宝一生下来,就将自己从腰部至腹部紧紧裹住,以至于弯腰都十分困难。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要知道,妊娠期间,准妈妈机体代谢功能旺盛,除供给自身和胎儿所需外,还需蓄积5千克左右的脂肪分布于胸部、腹部和臀部,为妊娠晚期、分娩及哺乳期提供能量,这些脂肪并不会因为产褥期束腰而消失。
产褥期束腰,不仅无法恢复腹壁的紧张状态,反而因腹压增加、产后盆底支持组织和韧带对***官的支撑力下降,导致子宫下垂、子宫严重后倾后屈、**前后壁膨出等。因***官正常位置的改变,使盆腔血液运行不畅,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盆腔炎、附件炎、盆腔淤血综合征等各种妇科疾患,严重影响产妇健康。
忌穿紧身衣裤或牛仔裤
产妇穿紧身衣裤,会影响血液循环,使产妇感到全身有种被捆绑的感觉,不利于产后身体的恢复。尤其是紧身内裤,会影响局部的微小气候,不利于散发潮气,加上人造纤维的刺激性,很容易引起**炎症和**炎症。另外,由于裤子太紧,还容易压迫皮下神经使大腿外侧部分感觉异常和疼痛。
牛仔裤也是一样,质厚纹密,透气性差,穿着它会使会**局部环境闷热,湿气无法散发,各种分泌物很容易产生一种难闻的气味。而且由于**皮肤黏膜娇嫩,很容易被浸渍而发炎,甚至会造成破损。这不但会带来一定的痛苦,而且也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引起**炎、膀胱炎、真菌性**炎。
因此,产妇最好不要穿紧身衣裤和牛仔裤。
宜勤换洗衣物
产后**排出血性恶露,最初几天量比较多,常污染内裤、被褥,所以产后第1周内,内衣、内裤要天天换洗,1周后也要勤更换,被罩、床单要勤换洗,保持清洁、干燥。
换下来的衣物要注意洗净汗渍、血渍、奶渍。乳汁留在衣服上时间过久,会变成酸性物质,损蚀织物纤维。内衣、内裤最好选用吸水力强的棉织品,外衣、外裤要宽松柔软,易于散热。
更换衣物时要避免着凉感冒,但不要因怕感冒而穿着脏而湿的衣服,产褥期和平日一样,要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
忌把内衣、外衣放在一起洗
有些家庭为了图省事,将产妇换下的内衣、外衣放在一起洗。岂不知,这对产妇的健康是极为有害的。
人们生活环境的空气不是净化的,其中含有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中有的是化工厂的原料颗粒,有些是机动车排出的废气及马路上飞扬的尘土等。这些尘埃里,附着很多致病微生物,包括癣、疥等皮肤病的真菌孢子、疥虫等,还有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致病微生物附着在外衣上,如果内衣、外衣一起洗,往往又会附着在内衣上。而产妇的身体是虚弱的,如果穿着漂洗不干净的内衣,轻者可引起皮肤过敏发痒,重者容易患上各种皮肤病。
洗产妇衣服时,不要图省事,应先洗内衣再洗外衣。如果机洗,应内衣、外衣分开洗。
温馨小提示
为了防止乳腺管被堵塞导致的少奶和缺奶,年轻的女性在孕期、产期和整个哺乳期,不要贴身或在乳罩外面直接穿化纤织物或羊毛类制品的内衣。
忌穿未洗的新内衣
服装在制作过程中,为了使其更加美观,经常使用多种化学添加剂,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如不经洗涤,直接穿着,化学物质接触人的皮肤,对健康极不利。而分娩后的产妇全身毛孔都是扩张的,出汗多,肌肤防病抗病力差,容易自皮肤吸收对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引起变态反应、皮肤病,重者甚至可出现中毒症状。
内衣不宜翻晒或夜间晾晒
自然界中,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烟气、粉尘、微生物、硫化氢、致癌物质等,这些有害物质夹杂在空气中,随着空气的飘浮而流动,当翻晒内衣、内裤时,这些有害物质便会黏附在内衣、内裤贴身的一面,当人们穿到身上时,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发痒,特别是处于产褥期的产妇,由于子宫内膜仍存在创面,往往会引起妇科疾病。
也有些人,因白天没时间,往往在晚上洗产妇的衣服,并露天晾晒,这种做法也是有害的。这是因为夜间气温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往往容易冷凝成雾气。雾气中夹杂着一些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会附着在衣服上,可导致“病从肤入”。
产后忌浓妆艳抹
产后与孕前相比,产妇的皮肤、体姿、体态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产后面容疲惫且有色素斑,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容貌美。但此时产妇不要浓妆艳抹加以修饰。
产妇体质虚弱,皮肤功能与产前相比有较大改变,通透性增加,对化妆品的吸收性也增加,这就增加了潜在中毒的危险性。不管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其中的脂、酸、醇等成分都可能会通过皮肤渗透到血液里。如健肤水、紧肤水、清洗剂中含有酒精,指甲油含硝化纤维、丙酮、乙酯、丁酯等多种化学增塑剂、染料,染发剂、烫发剂含有醛结构的香精,而且化妆品基本都含有防腐剂,大都有一定毒性。在使用粉底时还形成遮盖层,不利于皮肤呼吸、排汗。所以,这些都会干扰产后恢复,影响健美和健康。
适度运动身体恢复快
适度运动身体恢复快
产后宜适度运动
新妈妈参加锻炼,有利于子宫的恢复,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和恶露排出,加速伤口的愈合,预防子宫后倾和子宫脱垂等疾病的发生。
⑴促进身体恢复
适量的运动对恢复新妈妈怀孕前的健美身姿有着很大好处。通过锻炼,新妈妈可以尽早恢复全身肌肉的力量,提高新妈妈腹肌及会**肌肉的张力,还可将全身的肌肉练得更加结实一些,有助于体形恢复的同时,还可以消除腹部、臀部、大腿等处多余的脂肪,有助于改善体形,使你拥有健康的感觉和美丽的心情。
⑵减轻疼痛,恢复体力
参加锻炼,有利于产后排尿,减少产后尿潴留,并可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通过锻炼还能提高心肺功能,有利于体力恢复。通过锻炼还能预防或减少产后腰背痛、便秘、痔疮等病的发生和发作。
适度参加运动,可以提供更多参与社交的机会,有助于消除精神上的紧张与压力。
⑶促进乳汁分泌
通过锻炼能增加食欲,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泌乳质量,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不宜运动的新妈妈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某些疾病及在分娩中出现病症的新妈妈均不宜锻炼,如高血压、心脏病、严重产伤、产后感染、产后大出血、产后体弱、糖尿病新妈妈等。这样的新妈妈参加锻炼反而会加重
病情。
产后宜进行简易运动
⑴简易体操
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一方面应增加营养,弥补因生产带来的消耗;另一方面要适当运动,适当地活动身体肌肉,加速血液循环,可使产后新妈妈的身体早日复原。
简易体操可以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僵硬状态。在新妈妈活动不便的时候,躺在床上做一些简易体操对身体的恢复非常有帮助。
⑵产褥操
因为怀孕,新妈妈的腹部肌肉被拉至极限,骨盆底肌肉也被拉开。产褥操就是为使这些部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编排的。
每天坚持做产褥操,可以活动身体肌肉,加速血液循环,使产后新妈妈的身体早日复原,同时,还能重塑体形,起到美体的作用。
产后新妈妈宜做凯格尔练习
凯格尔练习是一种练习耻骨、尾骨肌肉收缩力的方法。耻骨、尾骨肌是肛提肌群中作用最广的肌肉之一,可托起盆腔内脏,保持盆尾**软组织张力。它还能收缩直肠下端和**,完善排便功能及**“紧握”功能。
方法:新妈妈坐在马桶上排尿的时候,有意识地在排尿过程中收缩**肌肉,使尿流中断,这个时候收缩的肌肉就是耻骨、尾骨肌,如此反复排尿、止尿,排尿、止尿,像开关水龙头一样,每天坚持几次,就可以锻炼耻骨、尾骨肌。
新妈妈忌做的运动
患有某些疾病及在分娩中出现病症的新妈妈均不宜锻炼,如高血压、心脏病、严重产伤、产后感染、产后大出血、产后体弱、糖尿病新妈妈等。这样的新妈妈参加锻炼反而会加重病情。另外,即便是身体健康的新妈妈,有些运动也要避免,否则会过犹不及,影响身体的恢复。
◆ 颈部不要过于向后仰至正对着天花板,这会对颈部关节造成很大的压力。
◆ 膝盖弯曲的程度应避免过大,这会造成膝关节的压力过大。
◆ 在做身体柔软度运动时,要避免做弹跳运动,因为这只会造成收缩的压力。当你仰躺的时候,绝对不要提起双脚,此举会造成背部肌肉极大的张力,特别是在腹部肌肉已经无力的情况下。
◆ 做仰卧起坐时,要避免伸直双腿,因为这也很可能会使背部肌肉受伤。
月子里运动宜注意的事项
新妈妈运动时要穿着轻便而舒适的衣服,这样可以让身体自由自在地呼吸。运动衣的衬里可以在运动中或运动后脱下。鞋子应该具备防滑功能,并拥有柔软的鞋垫和舒适而适当的鞋跟,特别是在做有氧运动的时候,不要赤脚做有氧运动。
◆ 运动时,室内温度不宜太低或太高。
◆ 生产以后,许多女性的尾椎骨都会感到不适。因此在运动的时候,可以躺在毛毯、毛巾或运动垫上。
◆ 正餐以后的2个小时内不要做运动。
◆ 当做任何有关弯曲膝盖的运动时,要确保膝盖是在脚趾的正上方。同时,要避免使膝盖和脚踝的韧带受伤。
◆ 做躯体向上的运动时,膝盖要弯曲,脚掌平贴于地面,腹部要收缩,好让背部能平贴于地板。当做更剧烈的运动时,手置于头部后方,确实使手指维持平贴于耳朵旁。手掌不要用力,否则很可能拉伤颈部。
◆ 做任何四肢的运动时,要收缩腹部,并维持腹部的平坦。进行任何头部与颈部的运动时,应该保持运动的缓慢与平顺。
◆ 运动速度,要缓缓地增快,慢慢地停止。
◆ 当感到疼痛时,便应该停止运动。这很可能是因为肌肉不习惯于运动,或是由一开始时姿势不正确所致。
◆ 在感到不舒适或身体有病痛时,必须停止运动;在感染流行性感冒以后,至少要休息2天才能够运动。
◆ 假如觉得非常疲倦或有持续性的肌肉疼痛,或是在做完运动后许久,脉搏跳动仍然无法恢复正常的频率,这很可能是因为运动过度了。那么,当下一次做运动的时候,应适当做一下调整。
新妈妈宜做*运动
新妈妈宜做美胸运动
怀孕期间由于激素的作用,促使乳腺成长,**内的血管也变得较为粗大,再加上腹部的隆起,使得**不仅向前推高,同时也向两腋扩大。然而,分娩之后,**虽然具有自我复原的能力,但其支撑**的韧带和皮肤因为长时间的拉扯,致使“弹性”不如以往,**因而下垂。
每天利用一点点时间进行“**体操”,除了可使你的胸部更为健美外,还可以刺激乳腺,使乳汁分泌更为顺畅。
胸部运动
●盘膝趺坐,双手合十,深呼吸并向手掌施力,持续5秒钟左右。
●趺坐,手指相扣,向两侧用力拉伸。肘部和手臂保持水平是该动作的要领。注意不要将肩膀抬得过高。
●趺坐,双手握拳,一只手朝上、另一只手朝下后相扣,然后用力向外侧拉。变换握拳相扣的方向,分别做5次。
●两手分开比肩稍宽,两脚并拢,膝盖触及地面。趴下,弯曲手臂做俯卧撑。注意不要使臀部向上翘,只有保持身体水平向上缓缓抬起,运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新妈妈宜做腹部肌肉恢复运动
从怀孕开始到宝宝娩出,产妇的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怀孕期间,腰围大约增加了50厘米,因此,产后会感到腹部是如此的伸张与松弛。腹部肌肉包括了四层纵横交错的肌肉,并具有以下的功能。
恢复腹部肌肉的功能
●保护腹部的脏器,包括怀孕时的子宫。
●支撑脊椎,并使骨盆维持在正确位置。
●可以逐步地从各方向运动。
●这些肌肉帮助身体的排出运动,如生产、咳嗽与打喷嚏。
在脐两侧,由上而下的肌肉称为腹直肌。腹直肌包括了两个半面,由一层薄薄的称为白线的纤维组织结合在一起。怀孕期间,白线会开始变软,并开始扩张,使腹直肌的两层肌肉分开,以调适配合逐渐长大的胎儿。这种肌肉的分开,被称为腹直肌的分离。
生产后3~4天,发现其间有2~4只手指宽的空间。当肌肉的力量开始增强时,这个空间会缩减成只剩下1个手指的宽度。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尽早度过这个阶段,同时也要进行一些较为有效的运动,让肌肉恢复原来的形状与力量。在开始做这些运动以前,要先做一些简单的检查,看肌肉是否已恢复至正常状态。
做正确的检查时,需要用力地运动这些肌肉。
仰躺,屈膝,脚底贴于地面或床上,用力拉伸腹部肌肉,并将头与肩膀抬离地面。同时,伸出一只手,朝脚掌方向平伸。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肚脐下方,感觉到两条有力的腹直肌正在用力。
新妈妈宜做腰部运动
随着怀孕日数的增加,准妈妈的腰部与腹部会越来越大,这时由于腹部往前突出,使得身体重心也向前移动,为了支撑又大又重的腹部,脊椎骨自然反弓起来,因而造成背部肌肉和腰部肌肉的负担加重,这也是准妈妈容易产生腰酸背痛的主因。
即使宝宝生下来之后,这种酸痛现象也很难一下子根除;新妈妈可在不增加腰部负担的情形下,做做腰部体操,以锻炼腰部肌肉,消除腰痛,同时也可练就诱人的小蛮腰,重现凹凸有致的身材。
⑴腰部运动
●两手放在耳后,慢慢将身体向一侧倾斜,下半身保持不动,向两侧反复做20次以上。
●自然站立,用力扭转身体;抬腿,异侧手臂提至胸部,同侧手臂外展。换腿后,也以同样的方法做动作,反复做10次。
⑵曲线美运动
●两腿紧紧靠拢、侧躺,两手放于地面,抬起上身,以腿和腰的力量支撑全身的重量。注意要使上身尽可能地在地面上保持笔直的挺起。
●膝盖不要弯曲,慢慢抬腿后再放下,然后换腿,每侧做10次。
新妈妈宜做提臀运动
维持健美的体形重点在于产后的调整和锻炼。臀部是女性最容易囤积脂肪的部位之一。分娩前后,新妈妈因长期缺乏运动及坐卧在床,使得臀部变得松垮下垂,这时,你不妨多做一些抬腿提臀的动作,使臀部肌肉紧缩,同时也可以帮助子宫、**复原。
臀部运动
●双膝跪在地面,抬起上身,用两臂支撑身体。
●向后抬腿,使大腿有紧绷感,然后一直保持这一姿势。脚尖绷直是该动作的要领。左右交替,分别做10次。
新妈妈宜做腿部运动
腿部水肿是大多数准妈妈的通病,这是因为变大的子宫压迫到血管,使得血液循环不良,造成下半身产生水肿现象。同时,怀孕时期所增加的脂肪,也会聚集储存在大腿上,造成腿部肥胖。
因此,要想拥有一双令人羡慕的**,除了勤做腿部健身操外,每晚睡觉时,不妨抬高两脚,使腿部血液能够回流,以消除水肿
现象。
⑴大腿运动
●站立,两腿稍微打开,两臂向前尽可能地伸长伸直。
●上身挺直,膝盖前突,保持该姿势将身体向下弯曲。大腿形成一定的直线时慢慢起身,反复做10次。
⑵站姿转体
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吸气,缩腹夹臀,双手拉住毛巾两端,保持比肩略宽,拉紧,双手伸直与肩同高,并与地面平行。上半身保持平稳,先向右转,保持10秒钟,再向左转,重复3~5次。拉毛巾侧转时,转到自己能承受的程度即可,之后再慢慢提高难度,让腰转到更后方。
做此动作时,脚尖与膝盖仍保持向前,不要跟着腰部向后转动。转动时肩部保持平稳不耸起,旋转角度可视个人身体状况而定。
⑶站姿体侧下弯
双脚打开比肩略宽,吸气,收腹夹臀,双手置于大腿两侧。双眼直视前方,身体上半身往右边侧下,右手贴着大腿往下滑至个人的极限点,停止10秒钟,再回到中间。换左边进行动作。
侧弯时,肩膀保持平衡,不可往前倾斜,侧弯幅度视个人能力决定。做此动作时,也可以握着锻炼臂力的器材增加拉力。
⑷坐姿转体
端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头和颈部抬高,肩膀放松,腹部收紧。先将身体向右转,停留10~15秒,回到中间后,再转向左边,重复
3~5次。
做此动作时,要保持上身挺直,臀部不要离开座椅,身体尽量转到无法转动为止。
剖宫产妈妈宜做体形恢复运动
剖宫产留下的疤痕已经让女性烦透了,更何况疤痕上的那些是脂肪或是皮肤组织或是什么“疙疙瘩瘩”的东西。其实,新妈妈们大可不必为此伤脑筋,那些聚集在伤疤附近一团团的东西是不折不扣的脂肪。而只要是脂肪,就应毫不留情地把它消灭掉。只要把腹部的脂肪消除掉,伤疤附近就可以恢复平整,伤口也只不过是一条不甚明显的细线条而已。
消除剖宫产后的腹部脂肪最实际的做法就是做运动,只要动作到位,并结合饮食控制,1个月就能有明显效果。
◆ 简单收腹运动。这个运动虽然简单,但非常有效。躺在地上,伸直双脚,然后提升,放回,不要接触地面,重复做15次。每日3~4回,每回15次。
◆ 仰卧起坐练习腹肌。平躺,膝盖屈曲成60°,右手搭左膝,同时抬起身到肩膀离地,做10次,然后换手再做10次。
◆ 呼吸练侧腹肌。放松全身,用鼻吸进大量空气,再用嘴慢慢吐气,吐出约七成后,屏住呼吸,缩起小腹,气上升到胸口上方,再鼓起腹部将气降到腹部,再慢慢用嘴吐气,重复做5次,共做2组。
◆ 转身练内外斜肌。左脚站立,提起右脚,双手相互握着用力扭转身体,左手肘碰右膝。左右交替进行20次。
剖宫产者宜做呼吸运动和腿部运动
剖宫产者宜做呼吸运动和腿部运动
剖宫产者,除了产褥运动以外,还需要做一些辅助运动:呼吸与咳嗽的运动,有助于消除肺部的分泌物;而腿部的运动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因为这段时间,新妈妈可能行动会比较不方便。
⑴呼吸与咳嗽
要深呼吸,而其重点是呼气。在吐气的时候,用双手或枕头支撑伤口。维持膝盖的弯曲,同时试着在吐气的时候,做一个轻咳嗽动作,而不是做正常的咳嗽,否则会引起疼痛。
⑵腿部运动
腿部运动有助于大腿部的肌肉运动,并促进血液循环。
坐在床上,脚趾头向前伸展。将脚趾头往上扳,然后再把脚趾头往下推。这样连续动作做大约20次,迅速移动,使血液循环加快。双脚可以同时往不同的方向移动,一只脚往上,一只脚往下运动。接着,张开双腿,同时做脚踝的环绕运动,首先要顺时针环绕,然后再逆时针环绕。压紧膝盖,贴着床面,然后再放松。
产后恢复宜做健美操
凡无特殊病情,产后24小时应下床活动,抬抬头、伸伸臂、屈屈腿。产后1周开始做保健操,可以重新塑造或恢复青春健美的身姿。健美操的具体做法如下。
◆ 坐位,两膝一分一合。
◆ 坐位,右手伸举头后,左手触右脚尖,交换做几次。
◆ 侧卧,一腿伸直,另一腿屈往胸部几次,然后翻身换腿做。
◆ 仰卧,两脚像蹬自行车般蹬转几圈。
预防**松弛宜做的运动
产后预防**松弛的关键是耻骨、尾骨肌功能的下降。不仅自然产的新妈妈要预防**松弛,即使是剖宫产的女性,由于临产时盆腔的肌肉、韧带也是充分伸延,为宝宝出生做好产道准备的,也需要注意防止**的松弛。
为此,在产后不久,就要注意进行“收肛提气”的锻炼,这个方法能很好地锻炼盆腔肌肉。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天早晚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深吸气后闭气。同时如忍大、小便状收缩**,如此反复100次以上。
当习惯了以后,平时生活中都可以进行,不在于次数的多少,有时间就可以进行上述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盆腔肌肉的张力就会大大改善,**周围肌肉也就变得丰实、有力,**松弛就可以不药而愈了。
产后宜练习普拉提
这里推荐一些简单的普拉提姿势,它能锻炼到和**密切相关的腹、腰、臀部肌肉,有效地提高**满意指数。
◆ 平躺在地板上,颈部放松,保持脊椎的自然弯曲。慢慢吸气、吐气,同时收紧腹部并抬起上身。
◆ 俯卧,四肢着地。收缩腹部肌肉,尽量将肚脐部抬离地面,然后慢慢放下。吸气并抬头,手臂和胸部离开地面,收紧背部肌肉。
◆ 双手撑地,呈俯卧撑姿势。腹部、臀部收紧,身体躯干呈一条直线,静止20秒,然后放松。
新生儿养护,日常照料宜与忌
新生儿养护,日常照料宜与忌
对于这个刚刚出世的宝宝来说应给予特别的爱。在这个特殊时期里,新生儿宜母乳喂养,以促进宝宝身体更强健;一定不可丢掉初乳,初乳可满足宝宝所有的营养需要……除了喂养这方面外,还要对宝宝进行日常护理及早期培育,以培养一个智力高、身体棒的聪明宝宝。
新生儿喂养,母乳喂养是首选
新生儿宜母乳喂养
相信每一个妈妈都知道母乳喂养好,但是具体都有哪些好处呢?
◆ 母乳营养丰富。母乳中钙磷比为2∶1,有利于宝宝对钙的吸收。母乳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酸、乳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磷脂中所含的卵磷脂和鞘磷脂较多,在初乳中微量元素锌较高,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宝宝生长发育。
◆ 母乳有助于营养吸收。母乳中的脂肪球小,且含有多种消化酶,宝宝在**过程中,吞咽分泌的一种酯酶,有利于对脂肪的消化。另外,母乳的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 母乳中含有免疫物质。在母乳中含有各种免疫球蛋白,如IgA、IgG、IgM、IgE等。这些物质会增强小儿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初乳,其中含有多种抗病的抗体和免疫细胞,这正是牛奶中所缺少的。
◆ 母乳是宝宝的天然生理食品。从蛋白分子结构看,母乳喂养宝宝,不易引起变态反应。而在牛奶中,含有人体所不适应的异种蛋白,这种物质可以通过肠道黏膜被人体吸收,引起过敏。因此,有的宝宝喂哺牛奶以后,发生变态反应,引起肠道少量出血、婴儿湿疹等现象。
◆ 母乳方便卫生。母乳中几乎没有细菌,直接喂哺不易污染,温度合适,吮吸速度及食量可随小儿需要增减,既方便又经济。
◆ 母乳喂养可增进感情。母亲喂哺宝宝时对宝宝的照顾、抚摩、拥抱、对视、逗引,以及母亲胸部、**、手臂等身体的接触,都是对宝宝的良好刺激,这样宝宝会感到心情愉快,有利于宝宝身心健康,对宝宝的成长有好处。
宜正确抱持宝宝喂奶
喂哺可采取不同姿势,但重要的是妈妈应心情愉快、体位舒适、全身肌肉松弛,有助于乳汁排出顺畅。
正确抱持宝宝喂奶的姿势
●摇篮抱法:用手臂的肘关节内侧支撑住宝宝的头,使宝宝的腹部紧贴住妈妈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支撑着**。不要让**露出的部分过少,将它托出来哺乳的效果会更好。
●橄榄球抱法:妈妈用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并用手臂夹住宝宝的身体,使宝宝头在妈妈胸前、脚在妈妈身后。这样就可以用手来支撑宝宝头部,用前臂支撑身体,可以更好地控制宝宝头部的方向。
●侧卧抱法:妈妈可以在床上侧卧,让宝宝的脸朝向妈妈,将宝宝的头枕在臂弯上,使宝宝的嘴和妈妈的**保持水平。妈妈可用枕头支撑住后背。
忌初次喂奶过晚
近年研究表明,新生儿喂奶过晚,对小儿健康不利。一般来说,喂奶晚的新生儿黄疸较重;有的还会发生低血糖,而低血糖能引起大脑持续性损害,尤其是体重轻、不足月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低血糖症;有的新生儿因喂奶过晚还会发生脱水热。因此,现在普遍主张尽早给新生儿喂奶。
宝宝出生后72小时内,**不产生乳汁,而产生一种稀薄的、黄色的液体,名为“初乳”。初乳是由水、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当宝宝出生后头几天妈妈还没有乳汁分泌之前,初乳可满足宝宝所有的营养需要。因为它含有新生儿所需要的高度浓缩的营养素和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免疫物质;此外,由于母乳分泌受神经、内分泌调节,新生儿吮吸**,可以引起母乳神经反射,促使乳汁分泌和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对哺乳和产妇恢复健康都有利。
许多中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后20~30分钟吮吸能力最强,如果未能得到吮吸刺激,将会影响以后的吮吸能力,而且在生后1小时是新生儿的敏感时期,是建立母子相互依恋感情的最佳时间。早喂奶还可以预防小儿低血糖的发生和减轻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所以,只要产妇情况正常,分娩后即可让新生儿试吮母亲的**,让宝宝尽可能早地吃到母乳。
头几天新妈妈应规则地把宝宝抱在胸前,一是喂哺初乳,二是使宝宝习惯伏在胸上。
忌开奶前喂糖水或牛奶
在新妈妈第1次喂奶前喂给宝宝糖水或牛奶,称为哺乳前喂养,以往许多医院和家庭是这样去做的。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哺乳前喂养没有必要,应当摒弃。这是因为新生儿在出生前,体内已贮存了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可以维持到母亲来奶,而且只要尽早给新生儿哺乳,少量的初乳就能满足刚出生的正常新生儿的需要。
如果坚持进行哺乳前喂养,反而会对宝宝和妈妈都带来不利。对新生儿的危害是:因新生儿吃饱以后,不愿再吮吸妈妈的**,也就得不到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初乳,而人工喂养又极易受细菌或病毒污染而容易引起新生儿腹泻,过早地用牛奶喂养也容易发生新生儿对牛奶的过敏等。对母亲来说,推迟开奶时间也相应地使母亲来奶的时间推迟,如新生儿再不把奶水吃完,母亲更易发生奶胀或乳腺炎。
不宜母乳喂养的新妈妈
母乳喂养虽好,但有些新妈妈需放弃母乳喂养。
◆ 患慢性病需长期用药。
◆ 处于细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应暂时中断哺乳,以配方奶代替,定时用吸乳器吸出母乳以防回奶,待妈妈病愈停药后可继续
哺乳)。
◆ 进行放射性碘治疗(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 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
◆ 患严重心脏病、严重肾脏疾病。
◆ 患严重精神病及产后抑郁症。
◆ 处于传染病急性期。
混合喂养宜掌握技巧
混合喂养是指,如果母乳分泌不足或因工作原因不能哺乳,需加用其他乳品或代乳品的一种喂养方法。混合喂养虽然比不上纯母乳喂养,但优于人工喂养,尤其是产后几天内,不能因母乳不足而完全放弃母乳喂养。
先喂母乳再喂其他乳品可保证母乳分泌。缺点是母乳量少,宝宝**时间长,易疲劳,可能没吃饱就累得睡着了,每次喂奶量不易掌握。混合喂养每次喂母乳不应超过10分钟,然后喂其他乳品。
因工作原因不能白天哺乳,可在每日特定时间哺喂,一般不少于3次,既保证母乳充分分泌,又可满足宝宝的需要。其余几次可给予其他乳品,这样每次喂奶量容易掌握。
温馨小提示
如混合喂养,应注意不要使用橡皮奶头、奶瓶喂宝宝,应使用小匙、小杯或滴管喂,以免造成**错觉。
哺乳时宜让宝宝正确含接乳头
哺乳时宜让宝宝正确含接乳头
每次把宝宝放到**上时,应力图将**正确地放入他(她)的口内,这样做有如下好处。
◆ 只有宝宝将大部分**含在口内,才能顺利地从**吮吸出乳汁。宝宝以吸和啜两种活动方式在**周围形成一个密封环,当吸食时,宝宝的舌将**推向口腔顶部(上腭),乳汁是在有节奏地一吸一挤的情况下被吸出来的。只有当宝宝对**后方的输乳管施加压力,乳汁才能顺利地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