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止血作用。唾液能促进血液凝固,可帮助止血。
④稀释作用。当刺激性物质进入口腔时,唾液分泌会增加,稀释有害物质,便于吐出或咽下。
⑤抗菌作用。唾液中的各种成分能产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龈的炎症。
⑥治伤作用。唾液中有一种生长素,能显著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加速皮肤伤口的愈合。
⑦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使之容易被吸收。
⑧抗衰老作用。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唾液腮腺激素”,有使人聪明、齿坚、肌肉强健、抗衰老的作用。
★“赤龙搅天池”——古老的咽唾液养生之法
“赤龙搅天池”,李时珍把这种方法叫做“清水灌灵根”,其实是同一种方法。明代的名医龚居中解释说:“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具体方法:用舌在口腔内搅动,等到口内满是唾液时,便分三次将唾液咽下,并用意念将其送到丹田。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是作用巨大。一方面,简便易行,任何时间都可以做,不用花一分钱。更重要的是,咽下唾液,能加强人体五脏的功能,所以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第二章《内经》日常养生大智慧 十、健康排毒,做个无毒女人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的头号美女,让贾宝玉爱得死去活来。但娇滴滴的林黛玉总是病怏怏的样子,不象薛宝钗那么健康可爱,最后还是没能战胜病魔。所以,要做健康美人,不要做林黛玉这样的病美人。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自然界和人体的运动的方式都是“升降出入”。凡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在“升降出入”的运动之中生生化化,而人体也通过“升降出入”的运动而不断地生长发育和变化。运动中,人体才能排出体内没有用的毒素,吸纳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之气,人体才能气血充盈、精力旺盛、神采奕奕。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法
①散步以逸情。
②导引以通经。
③按跷以宣络。
④吐纳以祛疾。
这四种方法在第一章已介绍过,不再赘述了。下面主要给女性读者介绍一下古代最好的运动健身方法之一,也就是华佗的“五禽戏”。这一节主要是介绍鸟形和虎形。
★养生延年的经典运动——五禽戏
(1)鸟形健身操
①准备动作:两腿轻轻相并,全身自然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平静呼吸,宁神静气,意守气海。
②动作:
第一步:左脚向前迈一步,右脚跟进半步,右脚尖虚点地,身体重心全放在左脚上。同时将两臂从身前慢慢抬起,向左右侧平举;在举臂时要慢慢深吸气,然后右脚向前跨出半步与左脚合并,两臂从身体两侧自然下落,同时慢慢深呼气。屈两膝下蹲,将两臂在膝下相握。
第二步: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左腿跟进半步,左脚尖虚点地,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同时两臂从身前慢慢抬起,向左右侧平举,举臂时要慢慢深吸气。然后左脚向前跨出半步,与右脚相并,两臂从身体两侧自然下落,同时深呼气,再屈两膝下蹲,两臂在膝下相握。
注意:做动作时要一直意守气海,动作与呼吸配合一致,伸展时要吸气,屈体时要呼气,反复多次练习。能增强心、肺功能,有壮腰健肾的作用。
(2)虎形健身操
准备动作:自然站立,全身要放松,两脚根靠在一起。舌尖抵住上腭,口微微闭合,意念守住命门。
①左式:
第一步:两腿屈膝成半蹲,重心放在右腿上,左脚抬起,靠在右踝关节处,左脚尖虚点地;两手握拳从下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两眼注视左前方。缓缓吸气,两拳从胸部上举,拳心向内,举到口前面时慢慢呼气,然后拳外翻变成掌向前按出,与胸一样高,掌心向前。
第二步:左脚向左前方斜跨一步,右脚跟半步,左右两脚跟前后相对,距离一尺,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左脚点地成虚步,两眼看着左手食指尖。
②右式:
第一步:左脚向前跨出半步,右脚跟到左踝关节处,稍稍抬起,右脚尖虚点地,两手握成拳状,提到腰两侧,拳心向上,两眼看着右前方。缓缓吸气,两拳从胸部向上举,拳心向里,举到口前面时慢慢呼气,最后拳外翻变成掌向前平行按出,掌心向前。
第二步:右脚向右前方斜跨一步,左脚跟进半步,左右两脚跟前后相对,距离一尺,将重心放在左腿上,右脚点地成虚步,两眼看右手食指尖。
注意:手足的动作要与呼吸协调。两手翻掌向外按时宜稍用力,速度要稍快。可反复左右交替做多次。
第三章《内经》四季养生之道 一、春天,该如何养生
排毒养颜胶囊让许多女性爱不释手,吃了效果颇好,因为它是中药排毒。实际上,有人吃它时,效果还不错,但一停下来不吃就不行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中医健康排毒的方法很多,每个女性朋友都有适合自已的一种。排毒养颜胶囊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真正做到健康排毒,须得从古老的中医典籍中去寻找。
★“通则不病,病则不能”
人体内常会有各种毒素蓄积,排出的关键在保持体内气血的通畅,使之发挥良好的排毒作用。阴平阳秘,气血调和,五脏功能均调理正常,有利于化解、中和体内外产生的多种毒素,从而避免多种疾病发生。
2“有诸内必形之外”
人在健康、正常的生理状态时,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功能协调正常,容颜光明润泽,皮肤细腻红润。人体内毒素蓄积、气血不畅、气血津液不能滋养皮肤,就会产生诸如座疮、色斑、皮肤干燥、失去弹性等多种皮肤疾病。
此外,皮肤的健康与否,反映着机体的健康,全身健康情况不好,皮肤当然也不会好,精神委靡不振的人,大都形容枯槁,面目晦暗。
所以只有做到调整全身的气血,排除毒素,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才能达到养颜美容的目的。
★为什么皮肤上的痘痘用擦的药总是不能彻底治好呢?
脸上的各种疾病,其实都是“毒”在作怪。很多女性一发现脸上长痘痘了,赶快去买化学护肤品擦抹,却总不见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毒素是蓄积在人身体里而不只在脸上,身体里的毒素没有排出来,那脸上的怎么能好?所以要保持皮肤的美丽,就要排出体内的毒素。
中医在排毒的治疗上可比西医有更大的优势哦。中医排毒以健康、自然,绿色为主旨,下面介绍如何运用中医的排毒方法进行排毒。
★排毒养颜食物
(1)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黄瓜中富含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丙醇二酸、葫芦素、柔软的细纤维等成分,是难得的排毒养颜食品。黄瓜所含的黄瓜酸,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黄瓜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黄瓜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能美白肌肤,保持肌肤弹性,防止黑色素的形成。
(2)木耳:保健常吃黑木耳
古书记载,木耳“益气不饥,轻身强志”。被誉为“素中之荤”。木耳含有一种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能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的灰尘杂质吸附,然后排出体外,这样就可以排毒清胃了。
(3)蜂蜜:自古就是滋补强身、排毒养颜的佳品
蜂蜜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排毒养颜等显著功效。近代医学研究证明,常吃蜂蜜能达到排出毒素、美容养颜的效果。
(4)茶叶:有清热除烦、消食化积、清利减肥、通利小便的作用
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富含茶多酚。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清除氧自由基,能够保健强身和延缓衰老。这说明茶叶有很好的解毒作用。
(5)胡萝卜:有养血排毒、健脾和胃的功效,素有“小人参”之称
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胡萝卜是有效的解毒食物。
(6)珍珠粉:内服珍珠粉可有效补钙和补充微量元素,清热解毒,镇惊安神,以内养外。珍珠粉能排毒养颜,是非常好的美容品
(7)冬菇:有益气健脾、解毒润燥等功效
冬菇含有谷氨酸等18种氨基酸,以及30多种酶、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尼克酸、铁、磷、钙等成分,有很好的排除体内毒素的作用。另外其他的很多菌类食物都有排毒的作用。
(8)其他还有鲜果、鲜菜汁、海带、绿豆汤、猪血汤等都能排毒
★排毒套餐
起床后喝一大杯水或是一杯鲜果汁、一杯蜂蜜水。
早餐:一大碟蔬菜或是新鲜水果。
餐后:两个杏仁和核桃。
午餐:蔬菜沙拉或是海带汤。
下午:可吃少许干果或果仁。
晚餐:绿豆汤或绿豆稀饭,蔬菜沙拉。
睡前:一杯脱脂奶。
第三章《内经》四季养生之道 二、春天养生先养肝
一到春天,很多女性就会流涕、打喷嚏、咳嗽,还有人会全身长很多的疹子。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际,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在古人心中,春天也是一个阴阳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体也随着时节的变化而变化。
中医理论认为春天阴消阳长,自然界阳气开始生长,阴气减少。“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天为阳,地为阴,阴阳气都生发起来了,万物都开始发育生长。人体与自然界相应,生理功能开始活跃,新陈代谢日渐旺盛。春天,人的活动量开始增加,阳气开始生发,气血渐渐运行活跃,人的皮肤腠理变得疏松,毛孔开合。这时,人体的阴阳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是很不稳定的,一旦调节不当,人就很容易生病。
那么,《内经》告诉我们,春天该怎么养生呢?
①“夜卧早起”,意即健康作息以养生。春天到了,女性可以稍晚静心安寝,但最好不超过12点;清晨日出,早早起来,“广步于庭”,在草长莺飞的院落里慢慢地走,让气慢慢地生发。
②“披发缓行”,指职业女性下班后就可舒适地放松自己的心情,披散发束而不苛求外表严整。很随意地在家里起居,别约束自己,时时保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逸怀。“肾藏志”,“以使志生”,这样做法,使肾的精气一点点地生成勃发。
③“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说的是春天不能起杀心,春折一枝花,秋少一个果。春天人体内也有花(气机)在生长,请不要去压抑它,尽力给予花儿营养,浇水培育,让它生长并盛开,更不要挫伤花儿成长的势头,减损人的生机。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上述三点,就是与春天气机适应的养生之理。
春季养生中药有以下一些。
治疗气虚无力,多汗的中药。
①人参:生晒参每日1-2克嚼服,可大补元气,补肺益脾。
②党参:30-60克,与黄芪、大枣、当归炖肉。用于体虚、气血不足的人。
③黄芪:10-20克,煎汤、炖肉都可。用于气虚汗多的人。
养肝补肾的中药。
①枸杞子:用10克泡菊花茶,或煮枸杞百合粥。能滋肝补肾。
②白芍:白芍15克,当归9克,熟地15克,水煎服。能补血养肝。
第三章《内经》四季养生之道 三、春天养生须防风。
很多女性逢万物之春,却莫名出现情绪不好,不易开心,常爱流泪,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症状,这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
《黄帝内经》:“肝应东方风木,通于春气,为阴中之少阳,内合于胆,……肝藏血,为罢极之本。……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充筋华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即春季天气与肝脏密切相关,春季养生应以保养肝脏为主。“肝主疏泄”,说明肝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和维护全身气血的疏通畅达,肝功能正常了,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顺达,人体的脏腑才能正常发挥功能,否则产生气血瘀滞,百病丛生。所以,春天养生宜先养肝。
春天应如何调养肝脏呢?
★一:情志
(1)修身养性
“修身”,就是要提高品德修养;“养性”,就是要学会调节自我情感,控制自我情绪。其常用方法如下:
①淡泊以明志;减少欲念,知足常乐。
②读书,画画,练书法,提高文化。
③种花,听曲,玩乐器,陶冶情操。
④游山玩水,快乐如神仙。
(2)闭目安神
烦躁不安时,可闭目养神,气沉丹田。30分钟即可心平气和,精神内守,舒畅无比。
(3)宣泄情绪
每个人都有不快乐的时候,心理健康的人就是会发泄情绪的人。
①健身房健健身,出出汗。
②到郊外跑跑步,感受大自然。
③找朋友去K歌,唱出情绪来。
④和朋友品品茶,聊出烦恼事。
⑤不能说出来的,对镜自述或打打沙袋来找宣泄出口。
★二:起居养生
除了夜卧早起,还要“春捂秋冻”。春天人体阳气没有完全生发,所以应慢慢减衣,防止受凉。
★三:食疗养肝
(1)胡萝卜猪肝粥:胡萝卜100克,猪肝100克,粳米200克。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的作用,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夜盲症等。
(2)生地猪肝羹:生地20克,猪肝100克。加入葱、姜、醋、盐调味,煮40分钟,吃肉也喝汤。可滋阴补血、养肝明目,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
(3)枸杞甲鱼羹:枸杞子50克,甲鱼500克。加葱、姜、盐、醋调味煮40—60分钟。可补益肝肾、滋阴强壮,用于躯体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体弱无力、阴虚盗汗、视物不清者。
(4)菊花茶:菊花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可清肝明目、清热降压,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头晕目眩、高血压等。
(5)菊花决明茶:菊花5克,决明子10克,用开水浸泡代茶饮用。可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用于肝火上炎所致头胀痛、眩晕、目赤肿痛及便秘等。
★四:护肝保健操
有保肝和降血压作用。
(1)推搓两胁法
双手按腋下,顺肋骨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20次。
(2)揉大敦穴
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侧),左右各旋按压15次,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3)揉三阴交穴
用左右手拇指按压对侧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右各旋按压15次。
(4)按太冲穴
用左右手拇指按对侧足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从骨缝的间隙按压并沿前后滑动,各20次。
第三章《内经》四季养生之道 四、夏季养生重在养阳
春天是赏花出游的最佳时节,但有人游玩后,容易出现头痛、流涕、鼻塞、怕风、咳嗽等症状;更有爱花之人与花儿亲密接触后的过敏症状:全身出现大片大片的红疹,风团,瘙痒难忍。
★《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始也。”
☆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风邪密切相关。如头痛,流涕,鼻塞,怕风,咳嗽,咽喉痛等。
(1)“肺为娇脏,其位最高,风邪上犯,肺先受之。”
春季风邪最易伤人肺部。可导致肺失宣肃、营卫不和、卫气不固,而出现上述肺部疾病。春天最多的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就是肺的病变。
☆全身皮肤出现风疹,时隐时现,其痒难忍。
(2)“风者,善行而数变。”
中医认为,风邪变化无定,病变很广,在表可稽留于皮毛之间,在里可游走于经络之中。风邪侵犯肌表,就会出现风疹。荨麻疹、风疹、猩红热都是常出现的疾病。
☆春天生病,最易出现抽搐、痉挛、抖动。
(3)“风胜则动。”
空气中的风都是流动的,古人便因此推论风邪犯病是以动为特点。春天容易发生的小儿惊风、破伤风、面神经炎都是以抽搐、口眼歪斜为表现的。
★《内经》告诉我们防风养生方法有以下一些。
(1)调养精神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使人心情开朗、情绪乐观;适当游山戏水,气血会更通畅,精神调养得更旺盛,不惧风邪。
(2)调节饮食
春天人体代谢旺盛,体内阳气渐升。饮食要以富含营养、健脾扶阳的食物最好。特别是各种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大白菜、芹菜、菠菜、韭菜等。此外,不要过食冷饮,以免伤了脾胃。
(3)运动锻炼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人的气血活跃,最宜锻炼身体。年轻人可选择户外活动,如登山、跑步、骑车等;老年人可以打打太极拳、踏踏青。人体正气强了,抵抗力好了,自然不怕疾病侵袭。
★春季防风常用中药
☆感冒流清涕、鼻塞、怕风、咳嗽用什么中药?
姜汤方:葱白、生姜、红糖煎水。可发散风寒,解表,是治春天感冒的良方。
☆全身风疹、时隐时现、奇痒难忍用什么中药?
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苦参、胡麻仁、蝉蜕、知母、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6g,甘草、木通、各3g。是治风疹、湿疹很好的方剂。
☆用什么中药可以防止惊风
薄荷3克,菊花5克,钩藤5克代茶。
第三章《内经》四季养生之道 五、夏日防中暑
办公室新来的小王很胖,夏天数她最怕热,一上班就开空调,还要喝冷饮,吃冰食。遇到酷暑夜,她整晚用空调,某日刚上班就开始全身发冷,打寒战。同事们赶紧送她上了医院。
炎夏高温,为什么还会出现冷得发抖的情况呢?这便是我们所谓的“空调病”了。按中医所讲,指受了风寒,伤了阳气。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季属火,暑邪当令,天气炎热,暑气迫人,人体阳热偏盛,腠理开泄,汗出过多,耗气伤津。暑为阳邪,其性升散,体弱者易为暑邪所伤而致中暑。人体脾胃此时也趋于减弱,食欲降低,若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容易损伤脾阳,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病征。古人还认为长夏属土,其气湿,通于脾,湿邪当令。湿属于阴邪,易损伤人体阳气。每当梅雨季节,湿邪充斥,人体脾胃最易受湿邪所伤。归纳起来,湿热之夏,养生须防损伤阳气。
现代物质文明下,科技改变了四时规律,室内总是能够保持恒温;夏阳烈焰,空调却令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怎么不更伤阳气呢!
所以,夏天养生一定要重养阳。
★夏季养阳要两防
☆一防“因暑取凉”
①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②睡觉及乘凉时要盖好腹部。
③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
④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
⑤不要在冷气的环境中呆得过久。
☆二防“湿邪侵袭”
①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
②饮食要清淡,少吃油重食物。
★夏季常用养阳中药:
☆健脾除湿药
①藿香、佩兰:能解暑化湿,理气和胃。
用法:藿香、佩兰各10克,水煎服。可治暑湿感冒、腹泻呕吐。
②荷叶:能清热祛暑、健脾升阳。
用法:鲜荷叶1张,大米150克,熬粥。是夏季解暑佳品。
☆益气养阴药
①黄精:有补中益气、除风湿、强筋骨、填精髓的功效。能补诸虚,可延年益寿。
用法:黄精、西洋参各10克,枸杞子10克,大枣10个,煎水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服。
②沙参麦冬饮:能补阴润肺、生津止渴、止咳祛痰。
用法:沙参、麦冬各10克,生扁豆10克,煎汤,加入梨汁、冰糖分服。对暑热口干口渴者最好。
③人参地黄汤:有滋阴补肾作用。
用法:人参10克,生地黄30克,粟米100克,先煎人参、生地黄,去渣后加入粟米煮粥,最后加入冰糖服食。适用于伤暑感气虚口渴者。
☆解暑清热药
①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作用。
用法:可直接加白糖泡茶饮,也可加入乌龙茶适量,一起泡茶饮。
②菊花: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作用。
用法:菊花、金银花各10克,泡水作茶饮。
③薄荷:有清利头目、解毒透疹作用。
用法:a.薄茶10克,荷叶15克,金银花20克,煎水服,为消暑佳品。
b.薄荷与绿茶同泡,能治头痛、风热感冒、目赤肿瘤。
★中医经络按摩
推荐给大家3个简单易行的穴位自我按摩方法。
①按压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能够起到清热除湿的效果。
②按压手少阴心经(手臂内侧外缘)和心包经(手臂内侧中线),每天一次。对心痛、心悸、心胸烦闷都有缓解作用。
③按压太阳穴、印堂穴,有提神宁心作用。
第三章《内经》四季养生之道 六、秋季,养生的关键时刻
夏天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坚持高温室外作业的人,突然昏倒在地,全身大汗,四肢发凉,甚至抽搐,这便是中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