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摄影基础理论

_4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教学培训委员会(现代)
  无论黑白胶卷还是彩色胶卷,它们的感光度高低会带来其他照相性能一系列的规律性变化:
  感光度高——反差性小——宽容度大——颗料度大——解像力小——灰雾度大——保存性差;
  感光度低——反差性大——宽容度小——颗料度小——解像力大——灰雾度小——保存性好。
  对彩色胶卷来说,感光度低的比感光度高的在色彩再现上更饱和、更鲜艳。
  熟悉这种照相性能的内在规律,对选择胶卷有重要实用价值。当然,要注意这是针对相同的生产技术工艺而言的。生产技术水平不同,则不适用上述规律。
  ④胶卷的使用常识
  ●注意胶卷的保存条件
  胶卷的保存要求可简要地归纳为四个字:防热,防潮。高温会加速乳剂性能的衰退,潮湿在许多情况下比高温对胶卷的危害更大。
  一般情况下,黑白胶卷只需在20℃以下密封保存即可(胶卷的原馐一般都是密封的)。对需要长时间保存的胶卷,宜存入冰箱冷藏。放入冰箱时,最好把胶卷装入塑料袋,以提高防潮保险性。当从冰箱中取出胶卷后,要注意不能立即拆封使用。因为胶卷在潮湿的空气中启封时,湿气会凝结在胶卷表面,产生破坏作用。故应让胶卷温度升到室温后再启封使用。
  胶卷在0℃以下冷藏能大大延长胶卷的有效期; 而高温和潮湿又将大大缩短胶卷的有效期。过了有效期的胶卷,感光度下降、灰雾度上升、颗料变粗,对彩色胶卷来说,还会导致色彩失去平衡或产生色斑等弊病。
  ●注意及时启封和冲洗
  在拍摄前,不要过早启封胶卷,否则,胶卷易受高温和潮气的损害。即使把胶卷装入相机,也不能防潮。
  在拍摄后,胶卷应尽快冲洗,否则,胶卷上的潜影会衰退,导致密度下降和色彩不平衡。如遇到拍摄后无法立即冲洗的情况,应注意把胶卷置于阴凉干燥处,并把胶卷放入密封的胶卷塑料盒或塑料袋中,谨防受潮。
  ●注意胶卷的装卸方法
  胶卷的装卸方法因相机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故应注意你使用的相机的说明书。作为一些共性的问题有:
  避免在直射阳光或其它强烈光线下装片,否则易使胶卷产生漏光灰雾。
  装片时应十分注意检查相机的收片轴是否勾牢胶卷片头,以锡关上相机后盖后导致空拍。
  倒片要缓慢均匀。倒片速度太快或用力不匀,易使胶卷产生静电而导致胶卷上出现“树枝状花纹”,尤其是在干燥的气候下,更应注意。
  135胶卷在倒片时不要把片头也倒进暗盒, 否则在开头的几幅画面上易产生黑条而使画面报废。这是由于135暗盒的片缝进光所致。
  ●注意彩色胶卷的最佳使用期
  本章“彩色胶卷的选择”一节中,谈到了“业余型与专业型”彩色胶卷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通常的业余型彩色胶卷在刚出厂时,感光乳剂尚未完全成熟。这种刚出厂的彩色胶卷,离标定的有效期一般有2年左右,立即用于拍摄,彩色影像会偏蓝或偏淡绿。所以,对这种业余型彩色胶卷来说,并非越新鲜(即离标定有效期越远)就越好。
  经过对多种业余型彩色胶卷所做的试验表明:在正常保存条件下,离标定的有效期还有6~10个月的业余型彩色胶卷,往往能取得最佳色彩效果, 称为“彩色胶卷的最佳使用期”。当然,专业型彩色胶卷则不存在这种情况。
  ●X光对胶卷的影响
  机场为保证安全,对旅客物品进行的X光检查, 对胶卷来说是不安全的,有害的。胶卷的片速越高,受损害的程度也就越大。对ISO400以下的胶卷,只经过一次X光检查机的照射,是不足以产生损害的。 但如果由于转乘飞机等原因而反复受到X光检查机的照射,那么,照射量会积少成多而产生一定的损害。对于ISO1000以上的超 高速胶卷,只要被X光检查机照射一次就足以产生明显的损害。
  X光射线对胶卷的损害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如果X光射线经过的地方碰巧有金属物,它的影子就会留在胶片上。此外,胶卷边缘会呈现雾一样的模糊影像,导致胶片的反差下降。对彩色片,还会破坏色彩平衡,产生奇怪地偏色,如天空偏绿、人的肤色偏紫。
  因此,当你在机场通过X光机接受安全检查时,不要携带胶卷, 可请示检查人员当面检查胶卷。
照相机的曝光
吕铁峰
一、正确曝光
正确的曝光应当使底片能够接受精确调整的定量光。为了获得曝光正确的底片,必须使快门速度和光圈的调整协调一致,但是,为了精确地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首先必须测量被摄体的亮度。目前大多数照相机本身就具备测光表,从而使测光变得简单了。如果懂得了测光原理,就能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即便使用自动照相机拍照也是一样。
了解测光表:大多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都有一个对中心重点测光的测光表。这种测光表对画面中心的色调测光比对画面边缘的测光更准确。也就是说,当被摄体位于画面中心时;测光就很准确,如果偏离画面中心,测光就会产生误差。
对重点部位测光:如果被摄体没有处在画面中心,可转动照相机并对准被摄体,使被摄体位于画面中心;同时记下此时测光表的指数。然后,重新对准原画面,依照测得的指数用手动的方法调整到正确的曝光组合。
注意准确性:所有测光表都将物体假定为普通的灰色调,从而导致对明亮的或比较暗的物体测光不准确;当拍摄明亮物体时,应采用比测光表推荐的指数开1-2档的光圈,而对阴暗物体则要适当减少曝光量。
在阳光下拍照:在阴天拍照时,测光不仔细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在阳光很充足的季节拍照时,将使照片产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须对景物的阴、明部位分别测光,并以两者的平均曝光指数进行拍照。
使用便携式测光表:用反转片拍摄时,需要对被摄体进行仔细的测光。便携式测光表可以用来测量被摄体的亮度。下面将介绍比测量反射光更精确的方法。
分级曝光法:这种方法就是先按照曝光表的指数拍一张,然后用比曝光表指数高一档和低一档的指数再分别各拍一张。在这三张照片中,保证会有一张的曝光是正确的。
二、曝光组合
胶片的曝光量受照相机快门速度的高低和光圈大小的影响。其中,快门速度影响记录在胶片上的物体动姿效果,光圈大小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和景深,所以,必须正确地使用快门速度和光圈的组合,以便获得更理想的拍摄效果。
拍摄思考:拍摄前需要进行比较细致的思考,拍照的目的是什么,是使画面模糊不清表现动感?还是使画面清晰、表现真实感?是否一定要使被摄体位于焦点上?模糊的前景是否加以改善画面的构图?只有在拍摄前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楚怕认识,才能对快门速度和光圈进行合理的调整。
首先确定快门速度:为了控制被摄体的外观,必须首先确定快门速度。
首先确定光圈:为了控制画面景深,应首先确定光圈大小,大光圈(在镜头光圈环上的低f值)可以使画面保持较低的清晰度,而小光圈(高f值)则可以使景深加大,在使用速度先决的照相机过程中可以发现,快门速度越高,取景器中的光圈f值越小,相反,光圈的f值越大,快门速度越慢。
三、曝光范围的应用
曝光不足或过度并不总是无法补救的。有曝光误差的反转片或者负片有时也可以在制作照片过程中得到校正。反转片只能承受轻微的曝光不足,而负片可以具有较大的承受力。
使用彩色或黑白负片:这两种负片都允许有较大的曝光误差,在使用中可以不必过分担心曝光不正确。
彩色反转片:彩色反转片的宽容度很小,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曝光不足,将使色彩的浓度增加。曝光不足的反转片也可以在制作照片的过程中进行补救。
四、调整曝光表现色调
调整测光表所得到的曝光指数有意识地使胶片曝光过度或者不足,这样做有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拍摄效果。
使用反转片:为了精确地控制照片影调,可以使用反转片进行拍照。对于采用彩色负片拍摄的底片,如果发现曝光过度或者不足,不必担心,它可以在制作照片时进行补偿。所以,有意识地改变曝光也是可行的。
利用曝光过度表现高调:高调在人物摄影中可以使皮肤色彩变淡、色调洁净,在风光摄影中可以产生强烈、醒目的气氛(指反转片)。
利用曝光不足表现低调:可使影调变暗,从而产生更加丰富的色彩。如果在室外拍摄,暗淡的基调和轻微的曝光不足可以使景物魔法般地呈现暴风雨效果。即使在晴朗的天气拍摄也一样。另外,它还能使雨天产生雷暴雨效果(指反转片)。
五、精确的聚焦
如果使用了足以消除照相机抖动的高速快门,而且也获得了动体瞬间凝固效果的照片,但是,仍然发现照片不够清晰的话(假设镜头是好的),那么,可以肯定这是由于聚焦不够精确造成的。
果断聚焦:调整聚焦环的动作要快,而且应使焦点稍过一些,然后再调回到最佳清晰点,在聚焦清晰的同时按动快门拍照。
移动相机聚焦:近距离拍照时景物的景深是很短的。手持照相机拍照最简单的方法是前后轻轻移动照相机,当聚焦清晰时立即按下快门按钮。
更换聚焦屏:如果照相机可以更换聚焦屏,应换上不同的聚焦屏进行实验。一个裂象聚焦屏可以帮助提高聚焦的精确度,而其它一些聚焦屏仅适合于望远镜头或者广角镜头使用。
视力校正装置:一半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视力缺陷。然而,在照相机取景窗上加装一个视力调整器,可以对视力进行校正,从而提高照片的拍摄效果。
六、利用景深
有效控制画面的清晰度是摄影技术中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因为控制好清晰度既能使画面的局部清晰,进而突出局部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使画面的清晰程度同真实的景物保持一致。
扩大景深:可用来拍摄整个景物清晰的照片。
缩小光圈:可以提供更大的景深,以使近处和远处的景物都保持清晰。
使用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焦距短,景深大,清晰度高,可用来拍摄既清晰又有很大景深的照片。
中途聚焦:使用小光圈时,可以将焦点对在远、近景物之间的距离上,以保持它们的清晰度。
减小景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表现前景或者背景上面。
使用最大光圈:如果在较强的阳光下拍摄,必须使用低速胶片,或使用深灰色中密度镜来避免曝光过度。
离景物更进些:当相距距离景物距离更进时,景深会减小。
七、选择适宜的镜头
标准镜头拍摄的效果与人们见到的实际景物类似,显得很自然,但是,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却能创作也比较新颖的画面。使用望远镜头能够使景物变得更近,从而可以用来表现局部细节。使用广角镜头能够扩大景观,展示出周围的环境。
使用广角镜头:适合拍摄内景、风光,并能使看起来很普通的景物变得鲜明、动人;也可以夸张前景,使近处的景物显得很大,远处的物体变的很小。这种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使用望远镜头:可用来拍摄野生动物、运动项目、小孩和正在工作的人稳操胜券,另外还可以抓拍人物肖像。这种镜头能够使远处的景物变大,并能压缩空间,使画面更紧凑。
八、选择合适的胶卷
市场上出售的不同型号的系列胶卷适用于不同的目的,种类众多的彩色、黑白胶卷又可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胶卷。选择哪些胶卷拍摄主要取决于拍摄的效果。
拍快照选用负片:彩色负片允许有较大的曝光误差,即使使用简单的照相机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从负片制成照相片的过程即经济又方便。
表现质感用反转片:彩色反转片具有比负片更高的清晰度和更细的粒子。它不象负片那样容易褪色,但照片的色彩不如反转片本身丰富。
使用高速胶卷:高速胶卷(ISO400-1600)不如ISO64或者100胶卷的色彩丰富、细腻,而中速胶卷(ISO200)则融合了上述两种胶卷的效果。
九、使用黑白胶卷
黑白胶片能使画面具有坚忍不拔的现实感。如果忽视美学的考虑,那么,它比彩色胶卷使用起来更为灵活忽略色彩种类:室内使用黑白胶卷拍摄时,可以不必考虑色彩问题。在自然光和灯光下拍摄时。使用彩色胶卷易产生色调失调;而使用黑白胶卷则不必担心这类向题的发生。
工艺简单:黑白胶片的冲洗及制作照片的过程都很简单,只需要二、三种药液即可,冲洗的温度要求也不严格。增加显影时间:如果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拍摄或者想提高使用胶片的速度时,可以用增加显影的时间来完成。例如,如果想使ISO400的胶卷感光度提高到IS0800,则应在显影过程中使显影时间增加30%。
控制反差:显影过程中可以控制底片的反差。平淡光线拍摄的底片可以通过增加15-20%的显影时间来提高反差。在明亮的日光下拍照往往产生高反差现象。要降低反差,可减少15-20%的显影时间。为了防止由于显影时间减少而造成底片过薄,可在拍摄时采用使底片曝光过度半档光圈的方法进行。
摄影中常见的失误
胡昌平
曝光过度
凡是曝光过度的胶片,其影像表现苍白而缺乏反差。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可能是将胶片的感光度控制盘的速度定低了,测光表不准:光圈收缩失灵;快门失灵都可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显影过度也会使影像密度增高,但其影像反差也随之提高,可以与之相区别。
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时,要首先检查相机上感光度的设定值,检查测光表、光圈和快门是否存在故障,显影有无问题。对于已经拍出的胶片,如果是彩色反转片就无法处理了;如果是彩色负片可以考虑在放大的时候增加曝光时间并给予适当的校正。黑白片还可以通过减薄处理进行挽救。
胶片过期
过期胶片拍摄出的影像表现灰暗,反差偏低,阴影部分灰雾度高,彩色片还出现偏黄绿的色彩。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胶片盒上标明的有效期已经超过很长时间,其二是拍照与冲洗之前,胶片被存放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之中。特别是已经拍摄而未冲洗的有潜影的胶片,最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出现潜影减褪。
所以,摄影者需要养成按规定条件存放胶片的习惯,并在胶卷有效期内使用,拍照后尽快冲洗。已经拍摄过的胶片,若底片影像质量很差,可通过复制,适当增加反差和校正色彩处理。
平均亮度主体的曝光不足
在照片和透明片上表现为密度深暗,在底片上密度低。主要的问题在于:相机可能发生故障;或者胶片感光度控制盘的速度值设定得太高了;或测光表不准;或使用手持测光表向照相机转移曝光数据有误;或第二快门帘太快。此外胶片显影不足也出现密度降低的类似问题,但其阴影部分密度比曝光不足胶片的阴影密度较高,可以与之相区别。
凡发现曝光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检查胶片感光度的设定值,测光表是否校准,快门和显影有无存在问题。对已经拍出的胶片中,反转片的质量难以改变,用复制的方法进行拷贝,可以提高影像的亮度,并能对影像的反差有所改善。对于曝光稍有不足的彩色负片可能会影响到影像的彩色饱和度,因为彩色负片感光稍过比不足更好。黑白负片可以通过选用高反差相纸和放大加工,来改善影像的质量。
总体曝光不足
这样的胶片上,实际上看不到可识别的影像,反转片看上去几乎是黑的,负片看上去几乎是透明的。重要的是要区别是否完全没有影像。严重曝光不足的胶片,在一般的情况下,不象是由于感光度设定或操作上出现的失误,但有可能是快门出现了毛病。有时冲洗条件变化,比如温度过低药力不足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发现这样的问题时,需要仔细检查快门,可能需要将相机送到专业维修部门去处理或检查冲洗条件及药品质量。已经拍出的片子只能作废。
镜头眩光
在作逆光摄影时,影像出现了苍白的雾化效果。严重影响到影像层次的表现。镜头眩光的原因在于是劣质镜头或滤色镜或镜头未加膜,使光线在前镜片表面形成散射,镜头眩光需要与相机漏光的现象相区别,相机漏光出现的散射光,使胶片出现灰雾,但不影响胶片结影,而镜头眩光类似于雾化镜的夸张效果。
如果相机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需要在这样的镜头前面加用遮光罩,或取掉现有的滤光镜,以减轻它的影响。有这样问题的底片可以在放大和复制的时候提高其反差,以减轻它的影响。
在飞机上隔窗使用偏光镜
在飞机上隔窗使用偏光镜拍照,会在影像上出现彩虹样的色彩变化。如需要在飞机上拍照,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取下偏光镜,在小型的飞机上还可以打开窗户拍照。
水雾弦光
影像中出现杂色的雾状斑块,它的形状或不易识别的或大约为圆形。特别是在逆光摄影的时候最容易出现。这样的眩光是由水滴或其它的液体溅在镜头上所引起。最容易出现水雾眩光的环境是在下雨天摄影或在海边摄影,并伴随有大风的时候,问题更为严重。所以,当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摄影的时侯,要随时检查前镜片,避免溅水,并保持它的清洁。
已经溅水的镜头需要将它擦干净。对影像的影响要根据溅水的程度不同,或者严重,或者较轻。影响较轻者,可以在照片上适当修整。
灯光片在日光环境中拍摄
影像出现整体强烈偏蓝,这常常是由于在日光环境中,使用A型或B型灯光片产生的,或者是在用日光片在灯光下拍摄之后,忘记将校色滤色片(80A或类似滤色片)取下,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已经拍出的底片,如果是彩色反转片,其效果就很差;如果是彩色负片,可以通过放大机的校正滤色片给予一定程度的校正,但效果仍然不会很理想;然而如果用较高反差的黑白相纸放大,有可能放制出比较满意的黑白照片来。
浅色主体曝光不足
在彩色反转片上影像表现很深,负片则密度极浅。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在于,相机的内测光表是按18%灰板的平均值校准的。如果主体过于明亮(比如白雪、沙滩),它就会对自然光的亮度作出补偿,其结果就会使这类主体影像变为灰色。
对于这样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凡是明亮的主体,都需要显示出比平均亮度主体更高的亮度,所以,在拍摄这样的主体时,需要按直接测光的数据,再增加l-2挡的曝光量,或者用一支手持的测光表,测取人射光的读数,或者从附近的平均亮度主体测取读数,或者使用一块18%灰板或其代用品测光。
对于已经拍出胶片的处理,如果是反转底片,影像的品质差是难以改变的。用复制的办法进行拷贝,可以适度改变影像的密度,但阴影部分的细节层次仍然会受到损失。如果是曝光不足不太严重,又是彩色负片,那么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黑白片可以选用高反差相纸作放大技术处理。
遮光罩使用失误
拍摄的影像表现为四角发黑,边缘柔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在用较短焦距的镜头拍照时,使用了长焦距镜头的遮光罩,也可能是在使用多片滤色镜时,滤色片的厚度影晌了镜头的视场。处理的方法是取下遮光罩和滤色镜。对于已经拍出的胶片,可以在放大或复制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剪裁。
焦点不准确
表现为主体影像出现柔化,但从透视上看,并不是所有距离的焦点都不清晰。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主体调焦不准确。有些自动调焦的相机,当主体偏离中心,而又不能锁定焦点的时候,也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另一重要的原因是在将长变焦镜头定位于三角架上摄影的时候,由于调焦镜筒磨损,也常会出现自动滑离焦点的现象。
除此之外,相机自身的调焦屏定位误差,使其与胶片平面的焦点与视觉焦点不一致。镜头自身也可能出现毛病,但在一台SLR相机的调焦屏上是可以看出来的。
当我们在摄影过程中发现上述问题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相机的调焦屏和镜头进行检查。也要检查胶片平面的焦点是否清晰。并且在每次拍片的时候,更加注意准确调焦。
渐变滤色片位置错误
这是摄影者在使用渐变滤色片暗化天空之后,在拍摄另一照片的时候,忘记旋转渐变滤色片或将其取下,使其后拍摄的胶片影像一边亮、一边暗,使获得的色彩严重失调。这是渐变滤色片的阻光效果。因此,我们在每次拍照之后需要对滤色片进行检查,及时改正。对于已经拍出的底片,可以在放大或复制的时候,反向使用同一渐变滤色片,进行遮挡,往往可以将其纠正。
主体移动
表现为画面中静态物体影像清晰,仅主体部分出现动态模糊。这是由于胶片在曝光期间被摄主体移动所造成的。最容易发生在相机用低速快门拍摄快速动体的时候。为了避免被摄体的移动,可以等候其放慢速度的时候按下快门。或者就是提高快门的速度。
此外,也有人成功地故意使用低速快门,在取景框中追随快速移动物体的摄影,使主体清晰昔景模糊,从而获得动态的摄影效果。但这样做需要更高的摄影技巧。
相机振动
表现为影像全部模糊,放大后可以明显地看到,其线条出现轻度双影或多影错位。原因在于曝光期间,相机受到振动所致。这一现象最容易发生在使用低速快门,并将相机安装在轻型三脚架上拍照的时候。在影像边缘的双影错位这一特征上,我们可以明显地分清与其它焦点问题的区别。
在手持相机拍照的时候,为了避免曝光时相机晃动的最根本办法是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一般认为,能够在手持相机摄影时避免晃动的最低快门速度是镜头焦距的倒数。这就是说,使用50mm标准镜头的时候,应当将快门设置于l/60秒,使用100mm中焦镜头的时候,快门应在l/125秒,依次类推。
在必须使用低快门速度的场合,需要将相机安装在稳定的三脚架上,用快门线或自拍功能释放快门,并将反光镜锁住,以减少振动的可能性。在刮风的环境中还需要有档风设施。
闪光快门不同步
已拍摄的画面表现为,一边有影像,另一边为没有影像的黑片。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在用单镜头反光相机作闪光摄影的时候,快门的速度定的太高了。出现这样的问题,要检查相机上的闪光同步快门速度,并将其修正。目前不同厂家生产的单反相机常常具有不同的最高闪光同步快门速度.常见的有l/60秒、1/90秒、和l/125秒.在高级的单反相机上还可以看到最高的闪光同步速度为l/300秒,闪光摄影只能使用这一快门速度或比它更慢的快门速度,而不能使用更快的快门速度、否则就会出现上述问题。只有在镜间快门的相机上,才能实现所有的快门速度完全同步。
胶片折痕
胶片表现为不平整的折痕,由于折痕部分增加了阻光作用,使影像出现颜色和密度的改变。这样的问题多出现在胶片冲洗之后,在保管中不小心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自己胶片的保存条件,珍贵的胶片应当保存在专用的底片夹中,幻灯片应当装进片框中保存和使用。较轻的底片折痕可以在照片上修整。
另外,还有一种月牙状的弯型折痕,一般有手指甲尖大小,在反转片上表现为带淡蓝色的折痕。而在底片上常表现为深色的折痕。这样的痕迹多数是由于在冲洗之前,在暗室中从胶片暗盒中取出胶卷的时候。以及在将胶卷装进显影罐的时候,用手操作过重,对胶卷形成的折痕。胶片是非常娇嫩的物品,稍不注意即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凡是用手处理胶片,都必须特别小心。但是如果送到加工部门冲洗.出了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办法了。已经拍出的胶片可以在放大时进行修整。
胶片未曝光
从冲洗后的胶片上看,反转片表现为全黑,负片表现为全透明。丝毫没有影像的痕迹。这样的胶片可以判断为完全没有曝光。这样的问题出现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胶片根本没有通过照相机,这常常是在装胶卷的时候出现的错误,胶卷的片头没有在收片轴上插好:其次是被摄主体所反射的光线根本不能到达胶片上。这时可能是相机的快门出现故障,不能打开;或者反光镜不能弹起;或者单反相机使用闪光灯时,快门不能同步。
出现这样的问题时,首先要检查装卷有无问题,要养成在每次装好胶卷之后,以及最后过片时,查看退片轴是否能跟着转动。其次要重点检查快门,如果使用了闪光灯,在检查闪光灯的时候,也要点燃闪光灯,确保其闪光同步无误。对已冲出的末曝光胶片只能作废。
底片划伤
照片上出现的浅色或淡蓝色的划痕.通常是与胶片的边缘平行,这是由于进入相机中的微小砂粒刮伤胶片乳剂表面所致。其中成直线型的长条划伤,常常是相机后背的胶片压板或胶卷片盒出口处的绒布夹住砂粒所造成的。其它更深度的和不规则的划伤,有可能是在胶卷冲洗之后,擦去乳剂表面水份时,海绵中夹有砂粒所致。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摄影者需要经常注意对相机的内部,特别是胶片经过的部分进行清洁。在进行胶片湿处理的时候更需要加倍小心。
底片背面的划伤,常常在照片上表现为白色的划痕,可以用毛笔修去、乳剂面的较重划伤。在照片上表现为黑色。需要用刮刀或漂白的方法修去。
胶卷漏光
部分影像或所有的影像表现为条状或块状的淡出现象。在彩色片上通常是黄色或者橘红色的,底片则呈现为绿色。
其原因在于胶卷暗盒或是照相机、暗室以及冲洗罐中出现了漏光。其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相机在退卷之前,在光亮的环境中不注意打开了相机的后盖。一般情况只是处于表面的胶片受到的漏光影晌较为严重,对其他卷在一起的底片影晌不大。其次,将胶卷的暗盒暴露于明亮的日光环境中也是很危险的。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平时一定要注意将还没有冲洗的胶卷放在与光隔离的地方或容器中。
对于已经漏光的胶卷,如果轻微,还可以用修整的方法将它修去,如果漏光较为严重,则只能作废。另外机场安全检查设备也会造成直接使胶片曝光。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教学培训委员会编辑——
-中文主页-英文主页-协会组织介绍-会员服务中心-人类的记忆-国际民俗摄影年赛-网络中间站-
夜间摄影
陈英勋
这是我在台大摄影社讲课时所用的讲义,提供给大家作参考。
前言
这堂课虽名为夜间摄影,但内容对于静态景物而言,包含所有需长时间曝光的摄影;对于动态景观与人物而言,包含在微弱光源下之写实与记录摄影。因此,比较适切的说法,应称为「微光摄影」。摄影本身是底片上的感光乳剂受光产生变化的结果,所以不论现场多么黑暗,一定要有光(不一定为可见光),否则无法在底片上成像。
我们都知道,感光度高的软片相较于感度低的软片,一般而言其粒子较粗、反差较低、色彩较不饱和、解像力较差,因此影像品质不佳。既然主体是静态的,那么何不采用高品质的中低感度软片,以求得粒子细腻、色彩饱和的照片呢?因此,在微弱光源下拍摄静态景物,大多利用长时间曝光。长时间曝光对于构图、测光、软片的选择与冲洗的影响,就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
(一)夜间摄影的特点
我们为什么要晚上拍,为什么不白天拍?晚上拍和白天拍有什么不一样?晚上拍有些什么好处?我们必须先了解夜间摄影有什么独特处与优点,在拍照时才能善加利用其特点来营造与众不同的作品。
白天由于雾气或车辆排放废气导致空气污染,甚或夏日空气受热扰动的结果,对于距离稍微远一点的景物,常常觉得有些模糊,好似披上一层白纱一般,尤其身处于台北市更是如此。夜间空气污染等所造成的效应较低,影响较小,可被忽略。
白天拍照常受天候影响,在阴雨的日子里拍照常需考虑许多问题,如色温、反差等;而夜间摄影对于阴天并不受影响,雨天则更是拍照的好时机。因此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心情、不懒惰,都可以拍摄。
摄影是减法的习题,在夜间对于主体往往更能够去芜存菁,因为我们不想要的,就不要让它受光就好了。
由于长时间曝光的关系,在曝光期间我们更可从容不迫地对照片动许多手脚,如局部加减光、闪光灯补光等,甚至主动地利用光源营造画面,因此,创作的空间更广大。这点为与日间摄影相较时最大的优点。
由于晚上景物之背景或不受光处较为黑暗或全黑,不论在拍照时使用重覆曝光装置,或拍负片在印相时底片重覆叠放照片,都将更为容易。
当然,晚上拍摄时由于光线不足,不易引人注意侧目,比较不会不好意思;而且由于必须使用三角架,不像白天偷懒不用,因此照片往往较少有振动模糊的问题。
(二)器材装备
机身:不论MF或AF相机,都必须具备B快门,否则在拍摄时会有极大的限制。测光方式最好内藏局部或点测光(Spotmeter)功能。该注意的是,电子快门相机当快门开启时,便一直在耗电;而机械快门除测光外并不耗用任何电能,因此电子相机在长时间曝光时,须额外准备电池,以备不时之需。还有,相机上状态显示面板最好有内藏照明,以求方便。
镜头:各型焦距镜头皆可能使用到,变焦镜头可作特殊效果。另外,镀膜镜头可有效减低光斑问题,值得注意。
快门线:使用B快门时,一方面未免手按下相机上的快门挚时产生振动;另一方面快门线按下後可卡住,使得我们作数分钟至数小时的长时间曝光时手不必一直按著。此外,白天拍摄时亦可使用,可避免按下快门那一刹那对相机所产生的振动。由此可知,快门线是不可或缺之物。快门线有机械式与电子式的,机械式快门线较便宜、不易损坏且完全不耗相机里的电源;电子式快门线较轻、振动减至最低、长度可较长,但只要快门开著,它就一直在耗用相机内的电池。
三角架:这当然是必备物品,而且理论上是愈重愈好。不要小看晚上的风,太轻的三角架在曝光时间较长时,还会受到空中飞的笨蛾「误撞」或地上爬的小甲虫「误击」而产生轻微的振动。至于该带多重的脚架,请依自己的体力与天候状况求取一平衡点吧。
点测光表:这项说了等于白说,因为多少人有能力买点测光表呢?不过目前有很多新式电子相机已含有局部测光功能,或者是换上长镜头使测光角度变狭(当然也较麻烦),或者是情况允许趋近目标测光。反正由于夜间光度的不平均,对某些局部部份测光往往是必要的。
具微棱环之对焦屏:微棱环(Microprismcollar)是指对焦屏上圆形或环状如毛玻璃似的辅助对焦部份,它是对焦物所产生的双影重叠成单影时,即为对焦完成,从前裂像圈(Split-imagerangefinderspot)对焦未出现以前,对焦皆为双影重叠式的。现在流行的裂像式对焦在光线微弱的时候,往往半黑半亮极难使用,此时使用微棱环较无此问题。至于自动对焦相机,由于科技的发达,在很微弱的光线下也勉强可对焦。若暗到不可自动对焦(AF相机多半没有裂像式或微棱环对焦屏,须另外采购),只好用估计的,反正夜间摄影常用小光圈以获取大景深,只要主体落入景深范围即可。
遮光罩:在不遮住画面的原则下,越长越好。夜间由于周遭常有许多光源,使用遮光罩可减轻光线经过镜头折射後,在底片上所产生的碍眼光斑。
闪光灯与闪光灯延长线:不须为TTL式的,只要知道其GuideNumber即可。使用闪光灯时常常只用来当作辅助光源,而不做为主光源。另,延长线为必要,否则闪光灯几乎无用武之地。
橡皮遮光眼罩:有碍光线自观景窗进入,会影响到相机内藏测光表的运作,而夜间摄影由于测光主体黑暗,所受影响更大,故须有效阻止光线进入观景窗。
滤镜:夜间摄影除保护镜(Skylight或UV镜)与色温矫正滤镜外,很少用到滤镜,而保护镜也最好是多层膜(Multi-coated)镜片。其他型式的滤镜都是为了作特殊效果而使用,如星光镜、倒影镜与各色滤镜等等。我们应注意的是,要为创作而使用滤镜;不要为了使用滤镜而创作。
其它所需配件还有暗袋、黑色卡纸、小手电筒、清洁用具、防雾用品、垂直观景器(RightAngleViewingAttachment)等,完全视需要与否而携带。
(三)软片的选择
就感光度而言:以选择中低感度软片为主,但一方面低感度软片,如ASA25,由于感光度低一级曝光时间增加一倍,对于长时间曝光来说时间增加一倍相差很多(还须计入互换不依定律所产生的效应则相差更多);另一方面现今的中感度软片,如ASA50,100,200等,品质都相当优异,因此我建议各位还是使用100度或50度的软片即可,不须使用25度软片与自己过不去。
就正负片而言:大家都知道,正片色彩较负片丰富,但其宽容度较小,因此失败率较高;负片宽容度较大,失败率低,但在印相时往往无法自己控制(黑白软片可)。还有一项因素,正片对于大亮度比的表现比负片来得好,因此夜间景物的重现正片要较负片善于记录与表达,故我强烈建议大家采用正片来拍摄,还可训练大家测光的准确度。
推荐软片:
Kodak:
Ektachrome64Prof.(EPR)、Ektachrome64XProf.(EPX)、Ektachrome100PlusProf.(EPP)
Kodachrome64Prof.(PKR)、Ektar100(CX)、Ektar25Prof.(PHR)、KodakT-Max100(TMX)
Fuji:
Fujichrome50Prof.D(RFP)、Fujichrome100Prof.D(RDP)、FujichromeVelvia(RVP)、FujicolorReala(CS)
Agfa:
Agfachrome50RSProf.
Ilford:
IlfordPanF
(四)取景构图
由于光源与黑暗处反差相差大,因此画面上景物的相对位置给人的构图感更为明显。构图虽有许多原则,但首重平衡。一般归纳出来常用构图形式皆适合,如井字构图、三角构图、S型构图、对角线构图、L型构图等。取景除了要有突出的主题、适当的陪衬外,画面构成须安定而有内涵。但要注意一点:我们不应先学构图原则再拍照,而应多拍多尝试後自行归纳出均衡稳定的构图,如此才不会被众多原则所奴役。
(五)测光与曝光
对于初学者而言,测光往往是最被关心的,该用多大光圈多少快门,被认为是学习的重点。但是当大家拍得多经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内行的时候,就会发现测光跟其它应考虑的部份比较起来,简直是小CASE。为什么呢?
一张夜间摄影作品的曝光正不正确,见仁见智。同一张作品,有人认为亮一点好,因为看起来比较灿烂辉煌;有人认为暗一点好,因为看起来比较有气氛,所以各有好处。由此可知,曝光的正确与否,完全视个人有否达成心中所要表达的意念为准,旁人只能提示建议,而无法代他决定。
各型软片对于交互失准(ReciprocityFailure)所造成的曝光不足程度皆不相同,因此很难决定计入交互失准後的曝光时间与光圈大小。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高手,也无法正确估计出他所要的曝光值,仍须上下包围曝光後才能检取他最喜欢的那一张。
由上述原因可知,测光并没有一致通用可遵循的准则。但无论如何,我们仍须依测光表的指示得出一启始曝光值,以做为上下包围曝光之准(不一定是包围曝光范围的中间值)。在微光下测光主体昏暗,恐怕会超出相机内测光表能测光的范围,怎么办呢?我想拥有点测光表的人不多,现今有很多电子式相机的测光表能测到30秒以上,但有些机械相机仅能测到1秒,怎么办呢?
◎6400度法:这不是专有名词,只是学长口口相传下来沿用而已。首先把相机上ASA感光度转盘转至最大感光度(通常为ASA6400),测光後再将测光值一格格倒算回目前所使用的真正E.I.值,如此等于在某一感度下扩大了测光范围。
当然,我们不一定非转到6400度,只要测光表能有所指示即可。但是,这样推算出来的曝光时间就是正确的吗?不,因为还忽略了软片本身的另外一项特性--Reciprocityfailure。
◎ReciprocityFailure:有互换不依、交互失准、相反则不轨等译名。如果软片能遵循Bunsen-RoscoeLaw,即Exposure=(lightIntensity)*(Time),那么没有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软片上银粒子之原子能阶的特性,使得软片并不完全遵循此定律,其结果为在曝光时间很长(一秒钟以上)或很短(1/10,000秒或更短)时,软片会呈现曝光不足的现象,此现象即为交互失准。
解决交互失准问题,只有增加曝光量。增加曝光量有两个方法,即放大光圈与加长曝光时间。其中放大光圈没有问题,但加长曝光时间必须注意的是,由于时间增加交互失准效应越来越大,因此往往所需加长的时间比想像中的还多,所以在可能范围内,放大光圈比增加时间更容易计算与控制。
问题是,究竟要增加多少曝光量呢?底下的表一,详细列出部份软片在固定光圈下,矫正交互失准所需的曝光补偿,可为参考,但却不推荐实际应用,因为我们决定测光之决策都不一定正确,那么交互失准补偿得这么准确有啥用?我个人的建议是你只要大略记得:对于柯达的正片,1秒钟以上增加半格,5秒钟以上增加一格,20秒以上增加一格半;对于富士的正片,10秒钟以上增加半格,20秒钟以上增加一格,100秒以上就要增加两格了。
◎ColorShift:色偏。长时间曝光除了有交互失准效应外,还会产生软片色平衡偏移,其成因是由于软片上三层乳剂感光速度不一致所导致,结果为虽曝光标准但色彩不正确。
色偏的解决之道为使用细微的色温矫正滤镜,或是使用负片,因为负片可在放大成照片时以滤片矫正。另外,FUJIReala软片可自动调整色温,虽不完全但已有不错的效果。
除了商业摄影等专业领域外,色偏所造成的影响并不重要,相反的,可好好利用色偏的特性来产生特殊与变化多端的气氛。因此,善加运用反而增大了创作的空间。
明了了对局部测光决定曝光值的细节,我们来看看究竟在构完图後,如何知道应测哪一个地方呢?随著各人心中的构想,而有各式各样的画面组成,很难有统一的准则。我想,可以考虑下面几种方法:
估计在画面中,哪一个部分你希望它是中灰度,则以该部分为准测光,但要注意避开光源等高亮度部份,因为它会严重影响测光表。
先测画面中高亮度而你希望有细节的部份,再测暗部你希望有细节的部份,然後取两者的平均值做为曝光之准。
灰卡在夜间摄影时很少用到,但对于主体明确且可及的情况下,可将灰卡置于主体附近,使其与主体受相同的光照,对灰卡测光以决定曝光。
若画面内各处受光平均,且无任何光源等高亮度部份,则使用中央重点或矩阵测光等平均式测光者,可直接拍摄。
使用矩阵等分区平均测光者,若画面中亮点多暗部少,则须加一至二格曝光;若亮点少暗部多,则须减一至二格曝光。
记住在某些情况下自己或别人所给予的经验曝光值,做为曝光启始值。表二有些经验值,可做为参考。
须铭记在心的一点:不论用何方式决定,都必须善用包围曝光,如此才能产生最满意的作品,尤其对于自认为重要与难得的情况,更应如此才不会错过,留下遗憾。
至于曝光期间可善用许多技巧,来增进作品的特色,这些技巧完全凭拍摄者天马行空地想像加以创新或组合。举例如下:
Focuseffects:利用故意失焦使光源产生圆点或环形光点的效果。
Lenseffects:可利用变焦镜头在曝光期间同时变焦,产生放射状效果。
Shuttereffects:手持相机长时间曝光,或架脚架在曝光期间旋转相机。
Multipleexposures:可重叠影像或同物不同时拍摄。
善用滤镜。
在曝光期间直接以黑卡纸作加减光技巧。
善用闪灯补光,可披上各色玻璃纸制造各种颜色的光线。
使用灯光型正片来拍摄。
(六)分类说明
都市灯海:若以平均式测光,记得一定要加一两格,否则将只留下光点,不怕曝光太多,只怕曝光过少。建议对于一百度软片而言,光圈f8,时间1分钟以上。取景范围不要太大,不然画面会过于杂乱。
庆典彩牌:拍摄前多构思,以免落于俗套。善用多重曝光与加减光技巧,避免反差过大。由于多为近景,光圈尽量开小,可至f16。人多车多干扰多时,宁可不拍。
都市夜景:当夜暮低垂後,都市就展现出另一幅人工的风貌,这个都会风情是由霓虹灯、路灯与高楼大厦中家家户户的灯光构成的。此时镜头所要捕捉的对象包含:人工光源下的都会景观,与光源本身表现出来独特造型与色彩。都市夜景,除了在地面上拍摄外,可找寻如天桥、高楼等以高角度拍摄。测光上可任凭相机内的平均式测光,视画面亮暗面积比例决定曝光补偿。由于夜间拍摄人工建筑结构往往只见灯饰造型,而建筑本身几不可见。为求结构与灯饰兼得,可同物不同时重复曝光:即在黄昏结构仍可见时曝一次光,不移动相机待夜间灯光打开时再重复曝一次光,如此兼得二者,记得第一次曝光时曝光量需比正常减两格左右。同理,此法在黎明时也可运用。
烟火:拍摄烟火一定要使用B快门与快门线。同一张底片烟火不要太多,若画面包含地面景物,则可能须配合加减光技巧使地面景物显现。一般而言,烟火照片多用来与其它景物照片叠放成一张,增加特色,当然在构图时就应事先安排。至于光圈,100度软片,近距离时使用f11(对于某些高亮度烟火需用f16),中远距离则开到f8或f5.6。对于淡水河国庆烟火而言,若是为了叠片,则拍摄地点仍以淡水河岸最适。由于烟火多且密,因此曝光时间三到五秒即可,记得使用黑卡纸随时遮掉会破坏画面的烟火。光圈开f11。
大自然夜景:这里指的是,没有人工光源直接照射下的世界,因此光线的来源有二:一是月光,另一可能是云层反射远处的人造光线。通常,散射光所占比例重,画面受光分布均匀,但由于光线微弱,往往无法直接测光,就算测得出来也有很大的误差,所以曝光值决定几乎都靠经验,在加以包围曝光。我的建议是,在天气清朗满月的情况下,对于一百度软片以光圈f4,20至30分钟为起点。要提醒的是,虽然是黑夜,但天空并不会全黑,而且常是画面中最明亮的部份。另外,野外雾气凝重,要注意保温,让相机温度渐与外界调和,以免镜头水蒸气凝结。拍摄时机,以黎明前最好。
雨景:雨时或雨後,是拍摄夜景不可多得的时机,除空气清新外,地面上的反光可增进情趣,如霓虹灯在水泥地上的反光,多采多姿变化多端,充满想像空间。当然,雨具的准备须充分,雨衣、雨伞、塑胶袋与乾毛巾不可或缺,相机一定要用透明塑胶袋包裹,再于镜头处打开拍摄。
庙宇等室内景观摄影:室内微光摄影,测光最好使用局部测光,为了表现气氛,有时并不一定非曝光「正确」。闪光灯若使用得当,可使主体更具说明性。多注意光源色温问题,对于日光片,钨丝灯呈现黄色,日光灯呈绿色,钠汽灯呈更深的黄色,水银灯则呈蓝绿色,若当时色温非所需,只好改用灯光片、负片或以滤镜调整。
星迹与月亮:星迹的拍摄,须选择清朗无月的天空,以美丽的前景或剪影配合。将光圈全开,才能摄入亮度较小的星星。星星约每四分钟相对于天球北极或南极移动一度,可视所需弧长决定曝光时间。月球的拍摄,若希望能保留月面的细节,曝光量随著月亮的圆缺与位置有很大的不同。满月且位在中天时,对于一百度软片,光圈f8-f11、1/250秒可得;但刚升起或即将落下时,快门可能须降到1/15秒;此外,弦月亦须增加曝光量。记住快门速度不要太慢,否则月球的移动会损害清晰度。至于月蚀的拍摄,可利用重复曝光,展现月蚀的过程。其中,曝光的时间间隔起码在五分钟以上,以免月亮影像重叠。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教学培训委员会编辑——
-中文主页-英文主页-协会组织介绍-会员服务中心-人类的记忆-国际民俗摄影年赛-网络中间站-
早起晚归追彩霞
薛 彦
俗话说:“早霞阴,晚霞晴“,由晴转阴的天气,早晨往往有霞。当太阳即将升出或刚刚升出地平线,红、黄、紫、橙色的云彩霞光四射。由阴转晴的天气,当太阳尚未落到地平线以下时,往往出现晚霞。这种情况在冬季较为常见。朝霞和晚霞在形态上大致相同,只是朝霞所含的紫色素略多于晚霞,拍摄的方法没有多大区别。
摄影中用黑白胶卷拍摄霞光,对于滤色镜的运用是不容忽视的。恰当使用滤色镜,能使地面景物的色调深浅和层次符合要求。加黄滤色镜,云霞浓重,景物层次减少;加橙色或浅红色滤镜,云霞较薄,景物层次较多;加绿色滤色镜,云霞特薄至直消失,景物层次较丰富。曝光按天空云加绿色滤色镜的亮度测定。一般情况下,CB21度胶片用F8、1/60秒即可。拍摄云霞、日出一般都是逆光,这时地面景物呈剪影效果。如果要表现地面景物(或人物)丰富的层次,则需要加辅助光。辅助光的亮度,应和背景天空亮度一致。
为了增加艺术气氛,使天空云彩的层次丰富,曝光依据可以是前景亮度的平均值,让背景云霞感光有些过头。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自动曝光相机拍摄朝霞和晚霞景色,容易出现曝光严重不足的毛病,这是由于天空中有太阳发出的强烈直射光影响的缘故。改善方法是将相机的自动档改用手控档,适当增加曝光量,如无手控装置,可采用把胶卷感光度调低方法。
拍摄日出照片都是逆光下进行,这时的天空和地面景物光比较大,反差强烈。用黑白片拍摄时,最好在太阳呈紫红色时就按动快门,等到太阳变成橙紫色时再拍,效果就差了。为了减少或控制反差,可以以河流、海面为前景,或者在雨后的早晨拍摄。这样地面(水面)有太阳的反光或倒影,既减少了反差,又丰富了画面。根据主题需要,可以把前景拍成深暗的剪影。有条件的摄影者,拍摄日出最好使用长焦镜头。这样可以缩短景物空间距离,使太阳的影像大一些,缩小景物之间的大小比例,造成艺术上的夸张。
彩色片对霞光、日出都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日出、日落时分,光线色温在4000K左右,灯光型片不加滤色镜校正色温差异,能收到夸张色彩,渲染气氛的效果。用彩色片拍摄时,曝光可略大1/2或1/3级,使色彩更为饱和、艳丽。加一枚桔红色滤色镜,可拍出特殊效果,整个画面一片金红色,气氛尤为热烈。
叙述了霞光、日出的拍摄,在此间还有一种晨曦,它也是抓拍照片瞬间的好时光。晨曦摄影题材极为广泛。城市街道上骑自行车上早班的人滚滚流动,乡村小道上肩扛农具下地的农民,三五成群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海岸线上,巡逻归来的解放军战士……人人都是精力充沛、生气勃勃,都可以摄入镜头。
在这个时候拍摄,因光照角度低,最好选用侧光或侧逆光,以增加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同时更能显示出物体反射出来的金光,从而增强艺术效果。如果用彩色片拍摄,无须因光线色温低而加用滤色镜;还是利用色温低造成的偏暖气氛,才能完美地表现出朝晖灿烂的意境。拍摄霞光和日出景色是以天空云霞和地面景物为曝光依据,如果让太阳的曝光准确,那么画面中其它景物将会因严重曝光不足而漆黑一片。因而说,在拍摄霞光日出景色的画面中,太阳既可成为主体,也可成为陪衬。太阳成了陪衬,比例也就小了。这就是两者间的区别。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教学培训委员会编辑——
-中文主页-英文主页-协会组织介绍-会员服务中心-人类的记忆-国际民俗摄影年赛-网络中间站-
什么是摄影美?
爱德华·韦斯顿
《什么是摄影美?》是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Henry Weston,1886-1958) 1951年写的一篇文章,也是一篇讲演提纲。该文题目说的是摄影美,不但阐发了他对摄影美学的见解,也分析了摄影的基本特征。韦斯顿主张“照相机应该用于记录生活,反映事物本身的物性和精华,不管是抛光的钢或是颤抖的肉体。“
在谈正题之前韦斯顿声明说,要想给摄影美下一个严格的定义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摄影美的判断因人而异。“关于此文对摄影美的论述,他声明说,只是根据他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所做的解释。
“为了理解这样的解释,首先必须考虑摄影的三个固有功能:
1、记录过程的快速。
2、记录比肉眼所见的更多的能力。
3、表现连续不断、无限微妙的影调层次的能力。
关于记录过程的快速 “摄影家应当锻炼自己从取景玻璃上看到最终照片的能力。学会了利用他的设备去看事物,摄影家便能消除工作的意外失误。“ “在这个阶段,裁刀是他的最大障碍,因为他过分地依赖它,把它看成了构图的机器。观察能力低下是不能用裁刀弥补的,更聪明的办法是回去重新把照片拍好。“ “接受取景框的硬性限制虽然在最初是件别扭的事,但它能给你带来长远的好处。越是长时期地使用同一尺寸的胶片,便越能发现更多的可能与变化;越是熟悉这些可能性,你的构图便越能更加准确和直觉,““当摄影家学会了在取景玻璃上构图时,记录过程的快速便成了一宗巨大的财富,因为快速的记录功能使他在感觉最强烈的瞬间进行记录,当被摄体清晰显现的时候把那个瞬间突出起来。“
关于相机比人眼看到的更多的能力
“摄影的第二个特性是相机比人眼看到的更多——它们的所见是不同的。很多人不认识这一点,总是把复制自然的能力看作是从事摄影和评价摄影的基础,认为摄影能和人眼所见一样地再现自然。而实际上要按人类视觉重现自然景物的话,画家要比摄影家能干得多。““相机能够以新的方式和新的规模扩大人类的视觉,揭示世界的真面目。为了发挥相机这种锐利的洞察力,摄影家必须培养一种严格的控制本领。他必须学会区分重要的细节和无味的枝蔓,并且让他的相机之目也这样去做,“摄影家的才能就在于不改变事物基本真实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再现他的被摄体,并且通过这样的再现让观众感到他看到的不止是事物的外表特征,而是第一次被揭示出来的事物本身。““在摄影家正确理解的引导之下,相机的洞察力能被用来创造一种更强烈的真实感——一种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超级真实性。但对摄影家来说,仅仅看到并承认这个超级真实性还是不够的。决定他的作品是否具有摄影美在于他能不能成功地把这种观念转移到他最终完成的照片上去。“
关于表现连续不断、无限微妙的影调层次的能力
“影调层次被认为是摄影专有的标志。任何真正的照片都不能完全没有它。它也是用以区别摄影与绘画不同的直接依据。当然不能因此就说影调层次越多表明照片越好。我曾经见过一些充满细微层次但却毫无趣味的照片,也见过一些相对而言只有较小部分具有影调层次但却体现了真正摄影美的照片。影调层次像技巧一样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在这里就是保持和加强我们所追求的那种超级真实性的手段。“
下面是文章的最后两段
“摄影美这个词只能用在最终完成的照片上。然而,有志于此的摄影家必须记住,是他的观察创造了他的照片;曝光记录了它,冲印完成了它——而最根本的是他的观察方式决定了作品的最终价值;在他动用技术手段记录之前,他的观察已经发现了。“
“如果他的观察能够揭示他的主题,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它,从而也分享摄影家的当时的某些体验——假定他的技术措施正好表现了他的观察——那么,他便赢得了摄影美。“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教学培训委员会编辑——
-中文主页-英文主页-协会组织介绍-会员服务中心-人类的记忆-国际民俗摄影年赛-网络中间站-
如何拍一张好照片
一般人学摄影第一个常常问的是,光圈多少快门多少就拍到这张照片的?很少人问你为甚么拍照?你为甚么要拍这张照片?你为甚么要这样拍?问题出在哪里?
太多人只问结果而不问原因,从原发信者的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而这个结果推导下来的结论,你不是用 Cxxxxx 或 Lxxxx,所以你拍不到。
有经验的人回想一下是否自己是不是这样想,或是问他人而得到这样的答案,建议 charles下次改用第二种问法发问?我相信你会得到更完整的答案。搞不好有人当场答不出来,想半天也弄不清楚;再举个例子,你到一家餐厅去吃名产,你应该不会问他们用多少盐,多少酱油做出这道菜,他们就算不计较商业机密而告诉你所有材料的资讯。你回去照著作,我相信你还是无法做出一模一样的菜。我相信你知道为什么,就差在师傅的火候控制跟材料的放置先后次序。我也知道你可以继续追问出来,但是你绝对不会傻到去买跟师傅一样的瓦斯炉。
我想一个摄影师的想法就跟师傅的火候一样,这才是你该问的。他为甚么想要这样拍,而且真的拍出好照片。就跟师傅为甚么选择大火快炒或慢炖的学问是一样的。
光圈快门只不过是材料资讯的一种,就算你知道了又能怎样?师傅炒坏了多少盘菜才做出像样的名产?一个摄影师是拍坏了多少卷底片才得到这张照片?我觉得多拍多从失败的经验学习,并且多看技术性的书籍,自然而然你就懂得如何运用光圈快门。至于你要如何拍出一张好照片,这才是你要跟摄影师的想法学习的地方。
以我个人多年的经验,完美的影像归类于完美的意念;而意念,不会因为你这张相片模糊,晃动、画质差、冲洗不佳而影响……
摄影不只是单纯的□取现实中的是与物,你有创造的权利……
你可以藉由安排去表现你的意念,不一定要守株待兔……
不然为何还有人在用针孔相机拍照……
摄影重要的不是相机,不是感光材料,而是拍摄者的大脑,想法,和感情……
拿好相机的不一定是高手……
拿烂相机的不一定是新手……
只要能使相机发挥极致的人,就是摄影好手!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教学培训委员会编辑——
-中文主页-英文主页-协会组织介绍-会员服务中心-人类的记忆-国际民俗摄影年赛-网络中间站-
第八章 摄影用光(上)
  ①色温
●什么是色温
人们在进行彩色摄影时,要求光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及准确的色温,以求得物质世界真实的还原。
色温对光源而言。“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能全部吸收它上面的辐射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完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表示实际淘汰的光谱成分。”
所谓“完全辐射体”是科学家理想中的物体,这种特殊的炽热物体的辐射率几乎达到100%。这种完全辐射体在连续加热的情况下, 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加热体的辐射出来的光谱成分会发生一系列的光色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辐射光的光谱成分也发生变化。
色温用绝对温标标示,单位为K(开尔文)。
色温与光谱成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色温是计算完全辐射体的“温度”。
  ●自然光、人工光的色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例如到商店去买布料,有时对布料的颜色看不准,要拿到靠近窗户处去观察,这是因为光线暗或光源色温不对而影响了人的视觉对色的判断。无论在高色温或低色温的情况下,都会使布料的“本色”发生变化。还有,在晚上我们发居民楼里有的窗户透出黄橙色的光,有的窗户透出浅蓝色的光。这是有的家用了普通白炽灯照明,有的家用的是“日光灯”照明,由于这两种光源的色温不同,所以它们的光谱成分也不同,于是产生了色光的差异。再有,在早晨日出或傍晚日落时刻,天空和大地都会被染上一层金黄色,美丽无比。这是由于此时太阳光的色温比较低,光谱中含的长波光比较多的缘故……
由此可见,光源的色温影响着人的日常生活,同样也极明显地影响着彩色摄影。为了获得物质世界色彩的真实还原,现代彩色感光材料分成高色温的日光型和低色温的灯光型两大类。它们对色温的要求分别是5400K和3200K。
  自然光的色温
自然光是指大自然中固有的淘汰。日光和天空光是自然光最主要的淘汰。由于宇宙运动的规律发生着地球自转运动,这样使自然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它要受到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影响。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着自然光的色温,见下表
   各种不同变化状态下自然光色温
光源     色温(K)
日光 5500K
阳光(中午及中午前后) 5400K
日出、日落时刻 2000——3000K
日出后日落前1小时 3000——4500K
薄云遮日 7000——9000K
阴天 6800——7500K
晴朗的北方天空 10000K以上
  以上表中,我们基本上看出一天之中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带来的太阳光变化形成的色温变化,同时也看出气候变化对光源色温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日光和阳光之间的区别。日光是指在晴天下阳光和天空反射光之和。阳光是指太阳的直射光。天空光是大气层散射阳光并透射大气层的光,所以天空光是一种散射形态的光。
  人工光的色温
人工光是指各类由人工制造的照明灯具发射的光。按性能可分聚光灯、散光灯,按色温可分成高色温和低色温,按用途可分成日常照明和影视照明专用等等。由于用途、功能的不同,各类人工光的色温也千变万化。见下表
  常见人工光色温
光源   色温
火柴光 1700K
蜡烛光 1850K
家用白炽灯(100W——250W) 2600——1900K
家用白炽灯(500W) 2900K
卤钨灯 3200K左右
镝灯 5500K
  目前我国用于电影、电视和照相用的人工光源相当一部分是卤钨灯系列。这类型光源在使用过程中色温比较稳定,当然还有体积小、耐用等等优点。彩色感光胶片由感红、感绿、感蓝三层乳剂组成(当然是根据日光型和灯光型胶片对色温要求设计)。由于各种光源色温的不同而使光的光谱成分也不同,即光源的光谱中含有的红、绿、蓝三种光波成分也不一样。正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彩色感光胶片对光源的红、绿、蓝光的感光比例不一样而造成正像色彩效果的不同。见下表
光源 色温 红光 绿光 蓝光
日光 5500K 33% 34% 33%
卤钨灯 3200K 47% 34% 19%
白炽灯 2800K 50% 34% 16%
  从上表中我们看到以下情况:
第一,光源不同,光源中红光和蓝光含量比例发生变化。随着色温的下降,长波光的成分增加,短波光的成分下降,因此,画面就会偏暖色。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