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闲桂花落:隔花初见唐宋的诗人们

_3 倾蓝紫(现代)
按照规定,父母死了必须回去守孝。所以白居易又离开了长安,扶棺回到老家,在此时,他最心爱的女儿不幸夭折。白居易抚尸痛哭:“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悲来四肢缓,泣尽双目昏。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后来,他服丧期满,又应召回到长安,却不想刚回到长安,就撞上了一桩谋杀案:几个持刀的蒙面人,刺死了丞相武衡元,刺伤了大臣裴度!白居易立马上呈奏章,要求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宪宗身边的一个宦官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为由,中伤于他。而那些平常恨白居易的人乘机翻出白居易的诗,说他母亲因看花堕井而死,而白居易还作《赏花》及《新井》诗,有伤礼教。
所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本来是贬为江州刺史,下诏之日,又有人上书谏阻,说他所犯罪状严重,不宜治理州郡。于是朝廷又追回诏书,降级改贬为江州司马。
诗人的心思不在政治而在诗上,所以他们也就成为最容易被踩的人,而诗人们见多了此般人间的冷暖,因而才能留下更多的诗来。
而这一年,他也刚送走了去任通州司马的元稹,当时留诗与之相约《重寄》:
萧散弓惊雁,分飞剑化龙。
悠悠天地内,不死会相逢。
白居易离开了长安,长安失去了一个官员,而大唐迎来了又一个伟大的诗人。离开长安后,白居易的诗途岸夹桃花锦浪生般的夺目。
他一路辗转,与家人汇集后,继续走,走到武关南三四里处,见到当年元稹被贬路经此地看见杜鹃花开留下的《感石榴二十韵》:
……
深抛故园里,少种贵人家。
第一部分 杜鹃只送白居易(4)
唯我荆州见,怜君胡地赊。
……
浅深俱隐映,前后各分葩。
宿露低莲脸,朝光借绮霞。
……
非专爱颜色,同恨阻幽遐。
满眼思乡泪,相嗟亦自嗟。
元稹不能送他,却先在他要经过的地方留诗相送。白居易立马写诗呼应《武关南见元九题山石榴花见寄》:“往来同路不同时,前后相思两不知。行过关门三四里,榴花不见见君诗。”
白居易,在最难的时候,老友告诉他,看看杜鹃花吧,所以后来,他每见到杜鹃,就要想起元稹,就会想到自己在最难的时候却不是最孤独的。所以,从此他贬到哪里都要带上杜鹃花,就像从来没有跟朋友分离过一样,他感觉到了人间花色的温暖。
元稹收到信的时候,也回了一首《酬乐天武关南见微之题山石榴花诗》:
比因酬赠为花时,不为君行不复知。
又更几年还共到,满墙尘土两篇诗。
两个诗人,因为一朵杜鹃,从此就算再水远山阔,也无法阻断彼此绵延的相思相和。
后来自然回到了开头,白居易到了江州,一寄再寄那庐山的杜鹃。
在江州的白居易,除了再写出又一首倾城倾国的《琵琶行》外,更多的是反省自己的人生。他和李白一样,离开长安,才明白自己应该怎么活。此时他们都发现长安只能让他们做长安的蛇,而不是大唐的龙。
所以,他在给元稹的信里,已经把自己的人生思考得很清楚了,所以也就多了些豁然:“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这辈子,也许自己可以离得了长安,却离不了杜鹃花了。
而元稹,用杜鹃花开导了白居易,却最终没给自己找到出路,而在当时和身后留下那么一笔不太光彩的颜色。
把杜鹃花移植到忠州后,白居易的仕途从此也“岸夹桃花锦浪生”,他随波逐流,安心做一朵浮在水上的花,朝廷让他去哪,他就去哪,只是不太愿意回到长安,更想呆在洛阳,后来老到走不动的时候,干脆托病留在了洛阳,专心整理诗稿。
在彻底归隐洛阳香山的时候,白居易心知时日不多,为了忏悔,也为了不重蹈关盼盼的悲剧,白居易遣散了自己的侍姬樊素与小蛮。
而这个关盼盼,又要回到开头,他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时候——
他在那偶遇了徐州老友张愔的堂兄张仲素,张仲素给白居易念了《燕子楼诗三首》: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人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词甚婉丽,让白居易大为惊讶,一问,才知道,这是关盼盼的诗,才得知这位老友已经去世,归葬东洛,而其妻关盼盼念旧爱而不嫁,独居燕子楼十余年。
白居易非常感动,当即和了《燕子楼三首》: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第一部分 杜鹃只送白居易(5)
后来又多了一下嘴,写了首让人觉得他不厚道也让白居易自己终生后悔的诗: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到了白居易的诗,哭着说:“我并非不能殉情而死,只怕我死之后,人们会认为我公重色,有从死之妾,岂不玷污了他的名声。”
答白居易诗云:“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后来关盼盼开始绝食,众人苦苦相劝,终不能挽回。十日后,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如杜鹃啼血般死去,而她弥留之际,依然啼血成杜鹃,提笔写下一首针对白居易的诗:“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她说白居易也不过一幼稚儿童,哪里识得冰清玉洁的贞情!
白居易听到关盼盼的死讯后,大为震惊,深感内疚。于是,他托多方相助,使关盼盼的遗体安葬到其夫张愔的墓侧,算是他对关盼盼的一点补偿,也聊以让自己多得一些解脱。
后来老年的时候,更是让爱姬离去,他一辈子不忍再见到女子为男人守节。
846年,白居易与世长辞,享年75岁。家人依照他的遗嘱,将他埋在香山。
这个把自己称为香山居士的诗人,从此长眠香山。
如果说唐朝少了李白,就缺了颜色,那么唐朝少了白居易,就缺了那大唐的声音……
撒落一路杜鹃花
作词:邱晨
我采下满怀的杜鹃花
撒在你门前小路上
你一步又一步轻轻走
我默默无言相送
请你戴一朵杜鹃花
请你停下来擦我眼泪
撒落一路的杜鹃花
你我匆匆分手
——包美圣
一个不见得多有名的歌手却让我因为杜鹃,而无意中发现,她竟然可以把杜鹃唱得这么美。我想要的杜鹃的歌声,当是如此的婉转干净,没有那些矫情的脂粉气。
记得柏拉图说过:这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从天堂被扔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他的美好能够让你唤起对天堂的回忆,这就是爱。我觉得这种爱就像杜鹃鸟唤起杜鹃花的记忆一样……
第一部分 开门折柳送李益(1)
柳树不是花,是树,但它是男人的花。
所以,送男人,总是要送柳。
所以《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李白说:“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所以王之涣说:“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所以,有被折柳送到玉门关的戍边战士,吹起羌笛《折杨柳》。这一吹,吹出了这首著名的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所以,有一个人说《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路傍一株柳,此路向延州。
延州在何处,此路起悠悠。
他送朋友走的时候留一诗,迎这个朋友来的时候因为对雨共餐也写一诗——《喜邢校书远至对雨同赋远晚饭阮返五韵》:
雀噪空城阴,木衰羁思远。
已蔽青山望,徒悲白云晚。
别离千里风,雨中同一饭。
开径说逢康,临觞方接阮。
旅宦竟何如,劳飞思自返。
收到这个朋友的信时也喜不自禁地写一诗——《月下喜邢校书至自洛》:
天河夜未央,漫漫复苍苍。
重君远行至,及此明月光。
华星映衰柳,暗水入寒塘。
客心定何似,馀欢方自长。
为了同一个朋友,用情婉转的他在《全唐诗》里留下了三首送给这个朋友的诗。诗里的人依旧默默无闻,但诗外的著者却让人恨得肝肠寸断。
这人就是李益,他多情而懦弱,懦弱却又更加多情,情浓到不够的时候,就是悲剧的结局。
他生生地断了霍小玉那未到20的人间芳华。
那年他正是青春得意时。他写的每首诗一脱稿,就被长安的教坊乐工争先求来,谱上曲子让歌姬吟唱。他所写的《征人歌》、《早行将》等诗篇,还被长安的豪门贵族请画工绘在屏帏上,引为当年的一种家居时尚——当年中国的家饰真正奢华,用着唐诗做底,还有比这更迷人的家居文化么?
然而,让他真正博得美人心的却是这首《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微风惊暮坐,窗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后来,有人在写的小说《霍小玉传》里,不想那么明白地点透男主角是李益,于是在最怅惘的一段里,动了几个字:“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那时候的美人,果然是狂热的读者,为了一句诗,便可以那样着着急急地以身相许。
这歌伎霍小玉原出身于贵族世家,父亲是唐玄宗时代的武将霍王爷,母亲郑净持原是霍王府中的一名歌舞伎。被霍王爷收为妾。不料“安史之乱”后,霍王爷战死马前,郑净持带着霍小玉流落民间,开始了贫民生活。
霍小玉长到16岁,姿色动人、善歌舞,精通诗文,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操母亲旧业,做了一名歌舞伎。然而,她的母亲,知道女儿迟早一定要嫁个好人家的,所以对客人的尺度把持很严,仅限于奉歌献舞,决不卖身。这样卖艺不卖身的艺伎,娼门中称为“青倌人”。而霍小玉的美丽与矜持,让她成为了当时长安城的一个名媛。
听得美人名,李益托了个媒人去说媒,欲让美人做自己的伴侣,而美人又正好喜欢李益的诗,美人才子便相约到霍小玉家见了面。
一进霍小玉家,便见到四株樱桃树,樱桃树上挂着一只看门的小鹦鹉,急急叫道:“快放下帘子,有人来了!”
见到吟着自己的诗出来相迎的美人,自然是花底天宽春无限。当下的李益就老老实实地交代自己好色:“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当夜一个就做了巫山,另一个就做了云雨。
夜半的时候,霍小玉却哀怨道:“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李益引臂替枕地(这引臂替枕让人觉得李益用情的精致)抱着霍小玉说:“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夫人何发此言。请以素缣,著之盟约。”
霍小玉美女一听,忙不迭地点灯磨砚,让李益写下了“引谕山河,指诚日月,句句恳切,闻之动人”的山盟海誓。
同居了两年,霍家的母女果然没看错,李益被授予了官职,即将于春末夏初的时候上任。
霍小玉太明白男人了,她知道,想要在自己最好年龄的时候得到这个男人就得退一步,所以撂下了一个底线,只将自己的最好年龄相伴,剩下的,将剪发为尼,独过下半生,所以她对李益说:“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士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说李益此后就可以自己去另求高门,以谐秦晋。而“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
这个算盘打得让人心酸,然而男人却总是要得太多。要一点不够,他们要的是全世界。
李益当下信誓旦旦地别了霍小玉。
回到家,家里给他定下了亲事,那女子也不错,是个富家,需要贫困的李益筹措百万的聘礼。李益便开始为这事四处奔波,却不肯向霍小玉透露半点音讯,甚至也不允许亲戚朋友透露丝毫消息。
可怜这霍小玉没骨的相思,托人打听,每一次听到的借口却都不同,终是思念成疾——男人不是不懂得女人的相思之苦的,否则不可能留下那么多精致的相思诗。
在唐诗和宋词的年代里,最多的一种感情恐怕就是思念了。但是,男人不想去承担,只想用一首诗就说了抱歉。
第一部分 开门折柳送李益(2)
霍小玉的生活日益艰难,不断典卖家中的珠宝,丫鬟在当一只紫钗的途中,遇到了以前皇宫里的一个老玉工,老玉工大惊:“此钗,吾所作也。昔岁霍王小女将欲上鬟,令我作此,酬我万钱。我尝不忘。汝是何人,从何而得?”
丫鬟说了实情。
老玉工很是伤心,说:“我残年向尽,见此盛衰,不胜伤感。”
遂引见给了公主,公主也不甚感慨,赐了12万钱以济之。
这时,李益也凑足了钱,与未婚妻相继到了长安,准备结婚。
有看不过者,告诉了小玉,小玉叹道:“天下岂有是事乎!”似乎,那个时候的男人负心的还不多,还是小玉见过的负心的男人不多?总之,她只是天真。
于是,她让人去约李益。李益知道她生病,却还是不肯往,晨出暮归,欲以回避。
全长安的人都知道了霍小玉想见李益,而李益不想见霍小玉。大家都在等,等着看这出戏如何演下去。
三月了,李益高高兴兴地去踏青,同游的好友见他得意,亦不满地说:“风光甚丽,草木荣华。伤哉郑卿,衔冤空室!足下终能弃置,实是忍人。丈夫之心,不宜如此。足下宜为思之!”
长安的人,总是不想见到才子佳人的偶像剧是个悲剧。
所以,不期后面一直跟着一俊美的黄衫豪士,偷听完他们的谈话,那俊男便上前,朝李益施礼,说自己如何地崇拜李益,希望能到自己的家里小坐,美人宝马随便你玩,李益施施然策马前往。
却是到了小玉家附近,李益想回马首,不想黄衫客命几个仆人将李益七手八脚抱入小玉家里,进了门,高喊道:“李益到了!”
头一天晚上,小玉就梦见了了一黄衫客抱李益前来,到自己的床前,帮自己脱鞋。
小玉惊起告诉了母亲,说“鞋者,谐也。夫妇再合。脱者,解也。既合而解,亦当永诀。由此徵之,必遂相见,相见之后,当死矣。”
清晨,小玉刚化完妆,李益果然就被抱到了。
小玉见着了李益,只是含怒凝视,始终不发一言。不想,又有酒肴数十盘,自外而来。一坐惊视,原来是那黄衫客精心的安排。
小玉侧身转面,斜视李益,良久才举杯说,说了最让人伤心的话:“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徵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然后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命绝……
就要下葬的时候,李益仿佛见到了小玉,前来说:“愧君相送,尚有余情。幽冥之中,能不感叹。”说完就不见了。
几个月后,李益娶了未婚妻,而且这以后除了感情坎坷之外,官运亨通,一路扶摇直上,直至做到了礼部尚书。
但当年那隔花初见他,楚楚风流的可爱少年早已不见,成了一个疑神疑鬼变态的男人。
他总怀疑妻子有奸情,还曾遇见有人从门外扔进一定情信物,正好落到了妻子的怀里。之后暴打妻子,还闹到了公堂,李益终究休了妻——我总怀疑,他与妻子的生活,不是被鬼玩,而是被当年接受不了这出偶像剧结局的好事者耍了。
后来李益又喜欢上了一个叫营十一娘的名姬。这次,是他被自己玩死,每次出门,他必用澡盆反扣住她,外面加上封条,回来审视后,才肯放十一娘出来。
看到这里,这男人啊,实在让人难堪。所以长安的人,说这落花浮水的霍小玉还不如嫁给那黄衫客而“白马芳郊共踏春”呢。
而我,费了那半天的笔墨,其实也只是想写写那个黄衫客而已,仅此而已。
后来,汤显祖还把这故事改编成了《紫钗记》,改动了许多,男人写男人,总是要笔下留情。不如现实来得那么决绝。
但这却是汤显祖最差的一部作品,因为他有心为李益开脱却无力圆转。
之前他还先写了一部《紫萧记》,写到第30出李霍还在恩爱缠绵,最后连汤显祖都受不了写不下去了,用现代网络的话说,弃坑另填,写了这部《紫钗记》——他实在不想动笔写这个男人绝情之时,所以只在“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开端徘徊又徘徊。到了《紫钗记》,他还是为李益找到了借口,所以还真写完了,但这成了大家最不喜欢的一部作品。他写的是李益和霍小玉新婚以后就奉旨参军,卢太尉想招他做女婿,进行离间,企图破坏他们夫妻间的感情,几经周折奸计终被揭露,夫妻和好如初。
流传了那么久,最著名的,还只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时光里,霍小玉新婚后《折柳》送君的唱段。
这小玉唱道:“这河桥柳色迎风诉,这柳呵,纤腰倩作绾人丝,可笑他自家飞絮浑难住。”
这唱词恰似来自李益的一首送别诗《途中寄李二》:“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只是这诗里是悲,而词里却是怨。不过这诗也有记载说是其他人写的。
想必为着这么个爱送柳的薄情诗人,汤显祖总得为他做一段《折柳》,整一出戏里,也就这段最好。
而这里的李益还是那么地用情至深而嘤嘤叮咛:“你通心纽扣蕤蕤束,连心腰彩柔柔护,惊心的衬褥微微絮。分明残梦有些儿,睡醒时好生收拾疼人处。”
他总是会说话。
戏外的李益,是一辈子的不好过,所以,自己也写了一首《杂曲》,写的是别家的女子,只怕说的是那心窝里正疼的地方吧?
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藁砧持玉斧,交结五陵儿。
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人生此夫婿,富贵欲何为。
杨柳徒可折,南山不可移。妇人贵结发,宁有再嫁资。
嫁女莫望高,女心愿所宜。宁从贱相守,不愿贵相离。
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少妇归少年,华光自相得。
谁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有义即夫婿,无义还他人。
爱如寒炉火,弃若秋风扇。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
丈夫非小儿,何用强相知。不见朝生菌,易成还易衰。
征客欲临路,居人还出门。北风河梁上,四野愁云繁。
岂不恋我家,夫婿多感恩。前程有日月,勋绩在河源。
少妇马前立,请君听一言。春至草亦生,谁能无别情。
殷勤展心素,见新莫忘故。遥望孟门山,殷勤报君子。
第一部分 开门折柳送李益(3)
既为随阳雁,勿学西流水。尝闻生别离,悲莫悲于此。
同器不同荣,堂下即千里。与君贫贱交,何异萍上水。
托身天使然,同生复同死。
这话只怕说的是当年,小玉折柳送他时说的话吧?他写下来,当做自己的著作。而在这诗里,没有那女子的结局,也没有自己的结局,一切还只是停留在送柳的那一段时光里。
但是这柳还能送他?总感觉,至此之后,柳的格调就低了许多。送柳已没有了先秦时的《诗经》里、唐代时的李白和王之涣送柳的那份天地坦荡荡的清亮气象。
李益到底是喜欢柳的,有一次想回家又回不去,只好写了封《逢归信偶寄》送回去。信上说,就用柳条代表我的心事吧,“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
可以断定的是,这信不是寄给霍小玉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一出悲剧。
只是不知道他的这封信是要送给谁?
经过了那么多年,李益三娶,总该找到自己幸福的归处了吧?
关于柳的故事,不会总那么薄情。
就在李益少年情怀初开的时候,满长安流传的是一出用情至死不渝的《章台柳》传奇。
唐朝的诗人韩翃获好友赠爱姬柳氏。成婚后,韩翃中了科举,需要回家省亲,所以暂把柳氏留在了长安。
没想到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为避兵祸,柳氏剪发毁形,寄居法灵寺。
等到唐肃宗收复了长安,升官后的韩翃派人到长安找到了柳氏,携去一囊碎金赠之,并写了一首《章台柳》,怀着侥幸与期待和无奈相询:“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捧金呜咽,也写了一首诗答赠了他,说自己一直都在等他:“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然而事情忽又起波折,柳氏竟然被番将沙吒利劫以归第,宠之专房。
等到韩翃回到长安,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告到皇帝那里,皇帝下诏断柳归翃,夫妻终得破镜重圆。
李益应该是听着这故事长大的。然而,他大约并不想听懂这个故事。人家折的柳是有来有往,情浓意更浓,而李益的柳,总是没有了下文,硬生生让人送到了死。
在战乱之中,韩柳尚且能够坚守着彼此的爱,演绎一出爱情的喜剧。而在和平的当下,李益却硬生生逼出了一场三个人的悲剧,只是因为他太爱了自己。
当男人太爱自己的时候,便是女人的悲剧。
而在一千多年后,尚有一人想起了自己的爱人而写了首杨柳诗: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这里的“柳”是指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骄杨”则是诗人的夫人杨开慧烈士。她们都死了,而活着的人把杨柳唱成了最后的绝唱。
——柳,总是因为人,才变得这么美。
所以,徐志摩《再别康桥》时说: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