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

_9 蔡义江(现代)
八 六 子
秦 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①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②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③ 。怎奈向④ 、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⑤ 。
【注释】
①刬:通“铲”。 ②天与:老天给的,这里实是“天作之合”的意思。娉婷:形容女子美丽,常作美女解,这里指所思之人。 ③“春风”句: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④怎奈向:即怎奈。“向”为加强语气的语助词,是当时的俗语。 ⑤“正销凝”二句:仿杜牧《八六子》词末句:“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销凝,含闷。
【语译】
在高高的亭台上,我靠着栏杆。心里的恨就像遍地茂密的芳草,你即使把它铲光,它也会再生出来。想起柳荫外我骑着青骢马,河岸边你挥着红衫袖,彼此告别分手的时刻,不免凄怆地暗暗心惊。
老天平白无故地让我与绝色佳人结下这段情缘。明月映着珠帘的夜晚,我们堕入美妙的梦境,领略着春风似的柔情。有什么办法呢!欢乐已逐渐随着流水逝去了,悦耳的琴声不再可闻,翠绡巾帕上的香气也消失殆尽。怎能忍受这片片飞花在晚春时舞弄,濛濛残雨来将晴空笼罩。我正满怀愁绪,又传来黄鹂的几声啼鸣。
【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词,所写思念对象是旧时钟情的妓女。
词发端突兀,破空而来,不知恨从何起。以“芳草”作比,把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李后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句意熔合重铸,又如信手取眼前景物为喻,故周济评曰:“起处神来之笔。”(《宋四家词选》)然后以一“念”字带对偶句点出别离。“柳外”亦即“水边”,是互文。“青骢”,自己所骑,“红袖”对方衣着,都分明记得。以“怆然暗惊”再染“恨”字,用的仍是简言虚笔,进一步叙述发挥,则待下片。此调上片仅占全词的三分之一。先着力把心情说得很沉痛,给人以心中有许多难言情事在的印象,用语含蓄,留有大片余地。
下片以“无端”二字开头,感慨系之,仿佛在埋怨老天好作弄人,既有今日之离,何必当初之合,为什么偏偏让我碰上她呢?“天与娉婷”就是天上掉下个丽人来,有人解为“天生丽质”,不对,须知“夜月”二对句,便是“天与娉婷”的事实。“一帘幽梦”,说巫山之会、云雨之欢;“春风十里”,借小杜诗意点出身份,暗合“娉婷”二字,说她正当豆蔻年华,自己所见之群芳“总下如”也。“怎奈向”一转,“欢娱渐随流水”三句别后情事。欢娱既逝,音信也绝。“那堪”二字,更翻进一层,说面对“飞花”“残雨”青春将暮之景,又如何消受得。“恨”之“刬尽还生”和“怆然暗惊”,至此都有了着落。从“怎奈向”到“残雨笼晴”,方协一韵,五句一气贯注。结尾以景语代情语,又增加了音响效果。本来花自落、鸟自啼,非伤岁月流逝,无关人事变迁,但在有情人听来,一时都成了怨语恨声。在这里,秦观效仿杜牧同调词末句,恰如前面借其《赠别》诗意一样,是有意为之的。
满 庭 芳
秦 观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① ,画角声断谯门②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③ 。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④ ,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⑤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①黏:紧贴着。一本作“连”。 ②谯门:即谯楼,城门上的楼,可以瞭望。 ③“寒鸦”二句:隋炀帝杨广断句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万”一本作“数”。 ④香囊,香袋,古人佩身作装饰,此作赠物。 ⑤“漫赢得”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楼,妓女所居。
【语译】
远山涂抹着一缕淡淡的云,天空紧贴着大片衰败的草,城头谯楼上的画角吹了一阵后已不再响起。我暂将远行的船只停住不发,姑且与你一同举起这告别的酒杯。有多少如临仙境般的往事啊,我白白地回想着,竟像这散漫的烟霭,迷茫一片。只见夕阳余晖之外的远处,寒鸦万点,一湾流水环绕着孤零零的村庄。
真叫人丧魂落魄啊!当这难舍难分的时刻,我暗暗地解下佩带在身上的香袋,你轻轻地解开打着同心结的罗带,彼此相赠。就这样,我便获得了一个青楼薄情郎的恶名。这一别什么时候再能见到你呀?徒然弄得我衣襟和衫袖上泪渍斑斑。当我从情伤意乱的地方再竭力远望时,只能看见高城了,还有那闪烁着的昏黄的灯火。
【赏析】
这首描写离别场景的词,曾广为传诵,名噪一时,秦观因此而得了个“山抹微云”的雅号,在词坛上留下了不少传闻。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词人着意选用“抹”字“黏”字,以增强景物的可感性和生动性——动词都带着比喻的性质。“黏天”一词,用过的人很多,可知有的本子作“天连衰草”是后人妄改的。“画角声断谯门”,时值向晚,已预为末句伏根。“暂停”二句,点出临别;从“暂”字“聊”字中透出无可奈何和十分感慨的心情,故下接对回首往事的喟叹。“蓬莱”二字双关,即说当时遇合如临仙境,又指明地点。《艺苑雌黄》云:“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也。”这有其《别程公辟给事》诗句“买舟江上辞公去,回首蓬莱梦寐中”可证。鸦噪夕阳、水绕孤村,以景物写心境,极有情致;借用炀帝诗意而不见蹈袭痕迹,自是作词高手。
下片专写分手一刻情况。“销魂”一顿,使黯然之情笼盖以下文字。东坡以为下片起几句是“柳词句法”(见《花庵词选》),颇有眼力,“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确有柳永绮罗香泽之态,但不是疵病,至借杜牧《遣怀》诗句的自嘲,则不但点明别者的青楼身份,也借此说出自己“落魄江湖”的境况。故周济云:“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已写“空回首”、“谩赢得”,这里又说“空惹啼痕”,我以为作此词时,秦观的感慨已多于伤情。结尾两句是船渐远去情景,因前有“暂停征棹”语;“高城”也与“谯门”照应;前“画角声断”,结则“灯火已黄昏”,一丝不乱。曾季狸《艇斋诗话》以为是“用欧阳詹诗云:‘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虽秦观未必真取用此诗,但体会行舟中回望之情景,倒是说得对的。
吴曾《能改斋漫录》载此词一轶事,可资笑谈:杭城某官,闲吟此词,误记其中一句说:“画角声断斜阳。”有妓在旁纠正说:“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不是‘斜阳’。”某官便开玩笑说:“你不能将词的韵改一下吗?”妓便将词改为“阳”字韵,念道: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空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空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
满 庭 芳
秦 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① 。舞困榆钱自落② ,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③ ,花困蓬瀛④ 。豆蔻梢头旧恨⑤ ,十年梦⑥ 、屈指堪惊。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⑦ 。
【注释】
①“飞燕”句:杜甫《城西陂泛舟》诗:“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②榆钱:榆荚成串,状如钱,故称。 ③金榼(音科):一种金属制的酒器。 ④蓬瀛:蓬莱、瀛洲,皆传说中的仙山。 ⑤“豆蔻”句:用杜牧《赠别》诗意,参见前《八六子》词“春风十里”注。 ⑥十年梦:用杜牧《遣怀》诗意,参见前《满庭芳》“谩赢得”句注。 ⑦芜城:指扬州。南朝宋竟陵王乱后,扬州城池荒芜,鲍照作《芜城赋》凭吊之。
【语译】
清晨,空中的云散开了,春天依着人们的希望,一场急雨刚刚过去,天就放晴了。古老的花木丛生的台榭,飞燕在踢着红花瓣儿戏耍,风中漫舞的榆荚疲倦了,坠落到地上。鞦韆架外,碧绿的河水涨得快与桥相平了。在东风中,在映着垂柳的朱门里,有人在轻按筝弦理曲。
谁不多情。在那行乐的去处,香车缀着珠宝金花,上面张着翠绿车篷;骏马配着玉勒雕鞍,颈下系着大红缨饰,多热闹啊!渐渐地,金杯里的酒空了,仙境中的花困了。往昔那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带给我的烦恼,恰如“十年一觉扬州梦”,屈指细算起岁月来,真叫人吃惊啊!我倚着栏杆站立了好久,望着那傍晚薄薄的烟霭中淡淡的夕阳,寂寞地向着这芜城城头逐渐落下去了。
【赏析】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曰:“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恋恋故国,不胜热衷,其用心不逮东坡之忠厚,而寄情之远、措语之工,则各有千古。”这里说的“故国”,就是故都汴京。所以有人认为此词是作者在扬州追念汴京旧游之作,并认为词中的“蓬瀛”与上一首同调词中“蓬莱”同意,都是用来指秦观在汴京供职的秘阁——宋代国家图书馆,是沿用汉朝以“蓬莱”指称洛阳东观的习惯(沈祖棻主此说)。说法如何,姑且勿论,此词十分眷念昔日之欢乐生活却是无疑的。
词以三分之二篇幅写昔日,到下片的后半,才逐渐转到眼前情景。物因心现,景随情移,为表现当年乐事,所写景物也处处被染上一层明朗欢快的色彩。如头三句写晓来雨霁,晴空澄净,以“春随人意”道出其写欢乐的意图。燕蹴飞花,杜诗本用以表现权贵春天游乐的靡丽环境,正好取用;榆钱飘坠,乃晚春之景,今以舞困自落作比,只有欣赏而绝不伤感。绿水平桥,东风拂柳,墙外见鞦韆,门内有筝声,春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过片“多情”二字一顿,是说自己,又像在说他人,言外之意,谁能不留情于其间乐事呢。故写“行乐处”景象热闹非凡,女客乘香车,男子骑宝马,往来不绝。这以后,文笔就转折了,下一“渐”字,将自昔到今的变化过程写了出来。“酒空金榼,花困蓬瀛”是诗化了的叙述。《琵琶行》“门前冷落车马稀”是从艺妓角度说的,作者是游客,身份相反,故就樽前花间的生活说。酒渐渐空了,花即青楼女子,她也渐渐倦怠了。措辞蕴藉而有分寸。然后借杜牧两首写扬州生活的诗语来表述。由此而知其追念的是一位“豆蔻梢头”的绝色雏妓。扬州梦觉,屈指细算,一晃十年,岂不惊心!若词确是写“恋恋故国”之情,则所述种种,只不过是借所在地扬州和唐诗出处指说汴京旧梦而已。末三句以暮烟落日的萧条寂寞之景,跟开头作反照。也由此而方知上片所写种种风光景色,非即目所见,乃“凭栏久”,在追忆往昔中浮现出来的心景。结用“芜城”指代扬州,也正为借此反映出自己现在心境的寂寞与荒芜。以“寂寞”置西下之夕阳上,乃刘禹锡《石头城》诗“潮打空城寂寞回”遣词法。
减字木兰花
秦 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① ,断尽金炉小篆香② 。  黛蛾长敛③ ,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释】
①“欲见”句:欲诉苦衷。见,现。回肠,中肠旋转,谓内心痛苦不安。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②篆香:制成篆文的香,可燃以计时。 ③黛蛾:以青黛画的蛾眉,泛指女子眉毛。
【语译】
远在天边还怀着从前的怨恨,独自凄凉而旁人并不关心。想要倾诉愁怨,烧完了铜炉中的小篆香也无从说起。
黛色的蛾眉老是紧蹙着,任凭春风吹多久也舒展不开。在高楼上困倦地倚栏怅望,见雁群不断飞过,它排成的字,个个都使人发愁。
【赏析】
小令八句,实际上完整的意思只是四句,章法上自与长调有别。词以女子身份写离别怀远的愁绪。
落笔先说“天涯”,见所思相隔遥远。“旧恨”是说恨由来已久。独处孤凄而无人慰问,亦古诗“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意。中肠旋转,欲说还休,与断尽篆香并置,其意可思:(一)篆香准十二时辰,凡一百刻,可燃一昼夜(见《香谱》)。则香尽暗示彻夜愁思;(二)香作篆文,状如回肠,焦首煎心,如肠寸断,故曰“断尽”;(三)燃香成灰,又是李义山“一寸相思一寸灰”诗意。
后半阕先借“春风”点季节,春风吹时,百草千花一一开放,唯愁眉难展。再说春困无聊,高楼独倚,无端怅望,见空中雁群排列成字,更引人愁思难禁。“过尽”,望之久也。春来雁归,人则沦落天涯;雁能传书,所思之人却音信全无;雁行排成的是一个个“人”字,而“人人”正是对所爱之人的称呼(参见晏幾道《生查子》词注),鸿雁排出这样的字来,怎不勾起心中一片思念之情!所以说“字字愁”也。
浣 溪 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① ,晓阴无赖似穷秋②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①漠漠:静悄悄地。 ②无赖:无奈,没来由。
【语译】
静悄悄地上了小楼,身上觉得一阵微微的春冷。阴霾的早晨没来由恰似深秋一般。屏风上画着淡淡烟霞、一脉流水,室内显得格外幽静。
飘飞的落花自在轻盈,犹如梦境;细密的雨丝迷离无际,好比愁绪。珠帘高高卷起,悠闲地挂在小银钩上。
【赏析】
这首小令可称作一幅闺阁春愁图。情绪温婉,词句秀媚,风格淡雅,后半写得尤有灵气幽趣。
前三句只描写景物、环境、气候,无一字抒情,然而人物的冷落、孤单、寂寞、无聊的心情,已全在不写之中,措辞十分含蓄。春晓反似穷秋,使我想到王渔洋《秦淮杂诗》中的两句:“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似乎是受到过此词的影响。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空灵娟逸,自是不可多得的佳句。故卓人月赞云:“‘自在’二语,夺南唐席。”(《词统》)落花飘忽轻盈,以梦境作比,非其形迹相似,乃在于神与趣,犹李清照以黄花比人瘦。从字面看,似着眼于飞花,实则重在说梦,借此暗示女子梦到春花落去,红颜将老。愁绪万千,迷离难遣,以“无边”而“细”之“丝雨”为喻,也以虚比实,即景而贴切。末句犹特别,或以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手卷珠帘上玉钩”为解,其实意境不同。李词写有意卷帘观望,此是写女子在百无聊赖中的闲眺,重在“闲”字,“闲挂”只是“闲望”的曲折说法。故梁启超称之为“奇语”(梁令娴《艺术馆词选》引)。若论其意趣之闲远,则更接近杜甫“落日在帘钩”(《落日》)诗的写法。
阮 郎 归
秦 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① ,迢迢清夜徂② 。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③ 。衡阳犹有雁传书④ ,郴阳和雁无⑤ 。
【注释】
①丽谯:美丽的城楼。小单于:唐“大角曲”中有《小单于》曲调。 ②徂:过去了。 ③“峥嵘”句:用杜诗原句。峥嵘,本深险意,引申为严酷、艰难。 ④“衡阳”句:衡阳有回雁峰,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故谓。 ⑤郴阳:今湖南郴县,在衡阳以南。和:连。
【语译】
湘地开始刮风下雨,天气将由寒转暖,深邃的庭院里显得空荡荡的。华丽的城楼上吹奏完《小单于》曲子,号角声停了下来,漫长的清夜算是过去了。
回家乡的梦做不成,羁旅人的心感到孤单,艰难而不平静的一年又成了旧岁。衡阳虽远,能传书信的大雁还能飞得到,可我所在的郴阳,就连雁儿也来不了。
【赏析】
秦观几次被贬官,从浙地向西南转徙,到达湘地郴州时,已是绍圣三年(1096)岁暮。他怀着消沉抑郁的心情,寂寞地度过除夕。填了此词,写当时的感受。
正当北国大雪坚冰的岁末,湘南地暖,已由频仍的风雨破寒,开始回阳转暖了。除夕之夜,该当喧笑热闹,在“深沉庭院”中,却是一片冷落,何况还有愁人的风雨。《小单于》是唐代的“大角曲”曲调,由号角吹奏,作者所听到的“丽谯”吹角,是报告人们夜尽晓来,故接以“迢迢清夜徂”。李益有《听晓角》诗云:“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秋风中角声哀怨,李诗本写边关之荒凉。今在除夕夜于郴阳谯楼中闻之,万里投荒之枨触感慨,自不难想像。
下片才明白说出乡梦难成,旅魂孤独,天涯漂泊中不觉又是岁除。“峥嵘”一词,或解为寒气凛冽,我以为不是形容节候的自然特点,应是指这一年来艰难而不平静的生活遭遇。李益诗中说到“鸿飞不度”,这里也写到鸿雁,但想法来自衡阳雁回的传说;利用它翻进一层,说郴阳更比衡阳僻远。雁能传书已属无据,何况连雁都见不到呢?真有此生当老死穷边之叹。其写法颇与宋徽宗《宴山亭》词结尾“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相似。
绿 头 鸭
晁端礼
咏  月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① ,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② ,静可数、丹桂参差③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④ ,乌鹊正南飞⑤ 。瑶台冷,栏杆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阴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注释】
①“烂银盘”句:卢全《月蚀诗》:“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 ②素娥:即嫦娥,因月色白,故谓。淡伫:即“淡泞”,形容水深而清,以月光比水。 ③丹桂:传说月中有桂树。 ④疏萤时度:“萤”一作“星”;苏轼《洞仙歌》词:“时见疏星渡河汉。” ⑤“乌鹊”句: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语译】
暮云收敛了,淡淡的天宇好像由一大片琉璃砌成。白银盘从海底升起,皓色千里,光辉澄净。晶莹而绝无纤尘,嫦娥的居处深湛似水;宁静而清晰可数,月宫的丹桂树影参差。露水初次下滴,秋风尚未凛冽。一年之中,没有比这个时候更好的了。夜露中久坐,时时可见几只萤火虫飞过;明月惊起乌鹊,它正向南飞去。天宫瑶台多冷啊,而靠着栏杆倒是暖和的;我想要下楼,却迟迟未去。
心念佳人,自别时的尘埃隔绝彼此音容后,对此明月,你也该懂得相思了罢!最使人动情的是正在不断响着的计时的漏声,而使人暗暗愁煞的是花枝的阴影在偷偷移动。可以想见明晚的月亮,清光也不会减去多少,但天气的阴晴又怎能预料呢?你我都在凝望并眷恋着这皓月,今夜与它分别后,要相隔一年才有再见的机会。我但愿人强健,能永远随伴着这美酒金杯和明月清辉。
【赏析】
这首咏月词,也不妨叫它中秋词,因为写的只是中秋夜的月亮。上片只说月,下片说情事。在说月的最后,写到人的凭栏久坐,迟迟未去。这样就引出别离相思情事来;在说情事中,也处处不脱开月。
词未写月色,先写天色;“烂银盘”未出,先描绘暮云收尽、长空似碧琉璃的背景,然后才说“来从海上,皓色千里”,烘云托月,突出主体。“莹无尘”、“静可数”,细写望月的具体感受,创造明朗、宁静的意境;用“素娥”、“丹桂”点月。“玉露”、“金风”,正合中秋,说已凉未寒,气候宜人,爽身惬意,确是一年佳节之最。由季节之冷暖,进而说到天上人间冷暖之不同,用的是东坡中秋词“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意。说自己“欲下迟迟”,固因“栏杆凭暖”,留连良宵美景,但在结构布局上,也为下片抒情作出安排。
下片以“念”字领起,“佳人”“别后”,揭明所述情事。不说自己相思,却说佳人别后“对此应解相思”,这又是杜甫《月夜》律诗的写法。“对此”二字,紧扣咏月主题。“最关情”、“暗断肠”,一层意思分作两层说,一闻一见,都说良宵难得,寸阴可惜。“花阴偷移”,月又在其中。料想明宵景况如何,是申述今夜之所以特别值得珍惜的缘故。一夜之差,清光多少,虽难察觉,然风云不测,又谁知阴晴?文心极细密,又能令人想到世事变幻也往往如此。“共凝恋”三句,是应惜今宵的又一个理由。一年之中,中秋月只此一夜,“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再要想见,就得等明年了。最后祝彼此强健,但愿“月光长照金樽里”,虽不出太白、东坡作意,但写中秋月的题材,结尾自当如此。
蝶 恋 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① ,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注释】
①沉烟香:沉香的烟和香气。沉香,又名沉水香,瑞香科植物,可作薰香料。
【语译】
想要少穿些衣衫,可春寒还没有过去,也不卷珠帘,就这样把自己深深地藏了起来。红杏枝头的花有多少啊!它带着泪痕,像是只恨清明雨太无情了。
终日里看一缕沉香的轻烟从香炉中升起。昨晚喝醉了酒,今日醒来已迟,心中烦恼,破坏了春天的情绪。飞来的燕子又没有捎来他回家的信,小屏风上却画着他当初沿西江去的路。
【赏析】
词写思妇春日的感受。
分四个层次来写:首先说“人在深深处”,衣服穿得多,想减未减,这是把人深藏在衣服中;“不卷珠帘”是把人深藏于室内。好像都因为“寒未去”,是气候的原因,其实是为表现情绪。钱珝诗“芳心犹卷怯春寒”,以少女之怯弱喻未展芭蕉,此则以闺中畏寒、不愿见人,表现其独处少生趣,情怯意懒的心态。次则以红杏作比,说自己有恨。“花几许”是赞枝头红杏之繁盛,寄寓人之正当青春年华。然偏带“啼痕”,在这里,杜甫诗“林花着雨胭脂湿”,白居易诗“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以及晏殊词“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等意象,都融入其中了。不过这两句中的说恨,是通过景物、比喻来暗示的。
再一层就直说了。整天对炉香一缕,是无聊度日;“宿酒醒迟”,写愁来唯寻醉乡的困慵委顿的精神状态,故春光虽好,而全无情绪。最后才含蓄地透露烦恼的原因:远客(丈夫或恋人)不归。燕子春天飞来,传说能捎书信,而人则“归信”杳然,又偏怪燕之“误”事。著一“又”字,见期盼之频,亦即别离之久。正怅然失望之时,又见小屏风上所画风景与当时远行客所去之西江路无异,对此景象,人何以堪。写愁思如雪上加霜,而用语却极简略蕴蓄。
蝶 恋 花
赵令畤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① 。恼乱横波秋一寸② ,斜阳只与黄昏近。
【注释】
①双鱼信: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②秋一寸:指眼睛。
【语译】
卷起柳絮的风吹来,已不太有寒意了。花粉坠落,香瓣飘零,天天总能看到一阵阵的红色。新喝的酒又添了原来酒后的困倦,今年春天的怨恨并不比去年春天更少。
蝴蝶去了,黄莺也飞走了,没有地方能打听到它们的消息。在隔着流水的高楼上,盼望心上人来信,望眼欲穿。烦恼使秋波似的双目迷乱失神,唯见夕阳西斜而它只跟黄昏为邻。
【赏析】
词的主题与上一首近似,写思妇伤春怀远,但表现风格与前词不同,此词明快畅达。
风来已少寒意,但它卷絮摧花,坠粉飘香。“红成阵”三字,画出一幅暮春图。此写春光别去之可惜。“新酒”两句抒情,沈雄颇称其“陡健圆转”(《古今词话》),实七律中之双拟对句法。新酒继残酒,但求长醉;今春似前春,恨来已久。“无处问”者,岂止蝶与莺,青春一去如此,远行人一别亦如此,故接着说楼头望断而无信息。结以写双目和斜阳承眺望。李白诗云:“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此仅用“恼乱”二字以传其内心之不平静,神情如见。斜阳在目,而想到黄昏已近,则比之于怨恨春残,“黄昏滋味更觉难尝耳”(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思妇孤居寂寞之苦,不言而喻。
清 平 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① 。搓得鹅儿黄欲就② ,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③ ,今宵雨魄云魂④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
①隋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渠筑堤,沿堤植柳,因此著名。 ②鹅儿黄:小鹅色黄,以指新生柳叶。 ③紫陌青门:繁华街头和妓院,游冶之处。 ④雨魄云魂:谓云雨之欢,唯梦魂可求。
【语译】
春风还是跟从前一样,特别关注隋堤上的杨柳。无数鹅黄色的长条即将被它搓成,这正是天气清明的大好时光。
去年此日在大街上青楼里消磨,今夜那云雨欢情只能在想像中寻求。断送一生,让人憔悴,实在只须几个黄昏就够。
【赏析】
春光大好,风物依然,只是去年在红尘里所经历的风月情事已不可再,对景伤春,有迷恋,有悲哀,也有感慨。
词上片四句是景,只写春风杨柳,柳以“隋堤”称,与下片说风流韵事协调。贺知章《咏柳》诗:“不知新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写叶用“裁”,此写风拂长条,用“搓”字自好,新颖而切合。卓人月云:“韦庄云:‘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合作可作一联:‘新雨染成溪水绿,旧风搓得柳条黄。’”(《词统》)对这句颇为欣赏。转入抒情,对比“去年”、“今宵”,落实开头“依旧”二字;“雨魄云魂”,词新语巧,耐人寻味。“断送”二句,尤说得悲切。几个黄昏之恋,令人终生难忘;事已经年,魂魄犹作襄王旧梦,如此劳心耗神,怎不憔悴瘦损?爱与恨、忆与悔,纠缠错结,难解难分。
这首词一作刘弇词。
水 龙 吟
晁补之
次韵林圣予《惜春》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①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② 。
【注释】
①芳醪:美酒。 ②“纵樽前”三句:《乐府雅词》卷上作“最多情犹有,樽前青眼,相逢依旧”。又“狂歌似旧,情难依旧”,押韵复字,非其格,前一个“旧”字,疑当作“昔”。
【语译】
我问春天,你何苦这样匆匆忙忙呀?带着风,伴着雨,如同快马奔驰一般。幽雅的花朵,纤细的花萼,开在小园里低矮的栏杆旁,泥土还没有培封好呢。风雨一来,就把繁茂的红花全都吹跑打落了;它所占得的春光,还不如杨柳长久呢。料想春天是永远不会老的,可人们在愁春天老去,而这种愁绪,也只是人世间才有啊!
十个人中倒有八九个都怀着春天短暂的憾恨;有芳香美酒可饮的机会,怎么忍心轻易辜负呢?人们哪里知道桃花本是为结子才落的,并不因为春天老瘦了的缘故。世上功名利禄的事、人生到老来的感受,都好比这春天归去的时候。纵然我们能对酒痛饮,放声高歌,如同往昔,但可惜心情已很难再和过去一样了。
【赏析】
晁无咎词在北宋的地位不低。刘熙载称其“堂庑颇大”,有“坦易之怀,磊落之气”(《艺概》);冯煦以为“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过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陈振孙说秦观、黄庭坚地位虽高,“若晁无咎佳者,固未多逊也”(《直斋书录解题》),如此等等。毛晋还看出无咎词的一个特点说:“虽游戏小词,不作绮艳语。”(《琴趣外篇跋》)从这首次韵友人的惜春词看,确实如此。惜春伤春之作,以绮艳语写相思怀春的不少,此词则但有功名世事之叹,即便说到春归花落,也语多新意。
说春去匆匆,通常不外乎说花落絮飞,没有人形容过其匆匆的模样,因为春非能见能闻之物,只是个时间概念。词人却能抓住这一季节“带风伴雨”的特点,而说它“如驰骤”,这就新鲜而形象了,且于理无碍;刮风下雨时,确有快马奔腾之声势。然后接上“幽葩”三短句,又突出纤细、柔弱、精巧、爱惜等特点,与写疾风骤雨的长句形成明显的反差;这样,春归时娇花遭到风雨如马蹄奔驰般的无情蹂躏、摧残,就不难想像了。说春去,花与柳并用通常为同一象征,而这里却让它们代表对立的概念:“繁红”娇贵,“垂柳”低贱(所谓“蒲柳之姿”);贵不如贱,藉此表达世间事总是荣华瞬息,好景不长的意思。愁春老与愁人老本也是一致的,词人偏又分出不同来,说“春常不老”,只有人才有悲欢、穷达,才会忧患、衰老;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然如此,“人愁春老”,岂非“春恨秋悲皆自惹”?
过片先承前说人多春恨。愁恨既多,何不及春行乐,有“芳醪经口”,岂忍轻易辜负?此实杜甫“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嫌伤多酒入唇”(《曲江》)诗意。接着说桃花落,以承前“吹尽繁红”,但将“春常不老”意,换一角度加以发挥,说桃花落去也为了要结出桃子来,“不因春瘦”,说得颇有理趣,而“瘦”字押得尤妙。如此兜转到人事上来,自然地令人想到惜春何如自惜。“世上”三句,立意练句都十分精警。世上功名富贵,也不过如花之易落、春之易逝;几经波折坎坷,老来之日最能领略其中滋味。以纵能痛饮狂歌,而年少之情难再的意思作结自好,既照应“忍轻辜、芳醪经口”,又进一层说当珍惜青春年华。然一本作“最多情犹有,樽前青眼,相逢依旧”。意有不同而亦能自圆。此则以友情之可贵,当珍惜为归结,与次韵格局也合,唯“相逢”一词稍嫌突兀。不识孰为真本,或竟是词人前后不同的改稿亦未可知。
忆 少 年
晁补之
别 历 下①
无穷官柳② ,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③ ,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④ 。
【注释】
①历下:山东历城县。 ②官柳:官府种植的柳树,亦泛指大道两旁的柳树。 ③罨画:画家称着色的图画为罨画;罨,音掩。绀:深青带红的颜色。 ④“刘郎”二句:唐刘禹锡因改革事败,被贬朗州,十年后,召还京师,有诗讥朝廷新贵云:“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当权不乐,再贬播州,易连州,徙夔州,又十四年,始返京,作《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语译】
望着这无穷的道旁杨柳,乘着这无情离去的画船,是我这无根漂泊的行客。远处的南山尚随船移,为我送行,只是这高高的城头把行者与留者隔开了。
历下的园林如彩色图画,溪水青红深碧,料想重来时,这一切都成了陈迹。我这个仕途坎坷的刘郎,鬓发都已经这样了,更何况桃花的颜色呢!
【赏析】
晁补之仕途多波折,不是贬官,便是调动,多次转徙各地。因而,在离别历下时,想起刘禹锡的遭遇来了。
头三句均以“无”字领起,跌宕排比,离去之事、依恋之情,一一叙出。以“南山”之望若“相送”景象,衬托“高城人隔”,船去无情,正写出多情人之怅然若失心态。林园溪水,绚丽如画,别后犹记心头,自然盼能“重来”,只是不知须经几多岁月,那时必定已“尽成陈迹”了。这一句顺理成章地逗出结尾两句所用的刘郎看桃花的典故来。刘诗中桃花不能持久,这一意思不变,但说法和角度都变了。词以人之双鬓与花之颜色两相比较,推陈出新地用典使事,既灵活,又妥帖。晋桓温见所植之柳合围,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之叹,晁无咎竟于无意中作了翻案文章,说桃花之“薄命”更胜于人;刘郎鬓已成丝,桃花颜色,自不问可知。在这里,“桃花”应是词人在历下生活中留下的种种美好回忆的象征。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