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0六年七月七日,侵华日军驻关东都督府炮兵部部长野间駉陆军少将,在辽宁省辽阳市病死千任所野间駉,日本静冈县人。青年时代入日本陆军服役。一八七七年四月十五日,被授予炮兵少尉军衔。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入侵中国东北和台湾。一八九七年十月十一日,累升至炮兵大佐,同时擢任野战炮兵射击学校校长。一九0三年五月一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同时调任驻台湾日军基隆要塞司令官。全权管理该地区民政、军政及军令,推行日本殖民政策,掠夺土地和战略资源。日俄战争之后,于一九0五年十月三十一日被派往中国东北,任驻辽阳的关东都督府炮兵部部长,直至毙命。
儿玉源太郎(陆军大将)
儿玉源太郎(陆军大将)
一九0六年七月二十二日,侵华日军参谋总长兼南满铁道设立委员长儿玉源太郎陆军大将,在前往中国东北现地考察途中毙命。
儿玉源大郎,一八五二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戊辰战争时率献功队从军。
一八七一年四月十五日入陆军服役,初授准少尉军衔,参加镇压土族叛乱。
一八七四年八月二十八日任熊本镇台参谋。一八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任近卫师团参谋副长。一八八0年五月七日任步兵第二联队联队长兼佐仓营所司令官。一八八三年二月六日晋升步兵大佐。一八八五年五月二十六日任参谋本部管东局局长,七月二十四日任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推进陆军军制的现代化改革工作。一八八六年九月三十日兼任陆军大学校干事。一八八七年六月三日任监军部参谋长,十月二十五日兼任陆军大学校校长。一八八九年八月二十四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十一月二日任监军部参谋长。一八九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出使欧洲,次年八月十八日归国。一八九二年八月二十三日任陆军省次官兼军务局局长。一八九三年四月十二日兼法官部部长(一八九六年五月二十日免兼)。一八九四年六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编成第一、第二军向中国东北进犯,儿玉源大郎于次年三月十八日任日军大本营留守参谋长,四月一日兼任临时检疫部部长,八月二十日被加封为男爵。一八九六年十月十四日晋升为陆军中将。一八九八年一月十四日任第三师团师团长。
日军侵占中国台湾后,因第一、第二、第三任台湾总督镇压台湾民众武装不力,特于一八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任命儿玉源太郎为台湾总督。五月,儿玉命令日军守备队五百多人,向据守在大坪顶的民众武装发动第一次围攻。民众首领柯铁先将群众转移到内山安全地域,自带十二名青年与进犯日军周旋。据《台湾战纪》载:“柯铁径道熟,年少矫捷,行林木间如飞,倏东倏西,其来闪急,枪无定处,故能以一人独驱敌五百余,军装粮袜悉委于路,悬尸荆棘间,有至腐者”。柯铁初战告捷,群众赞其智勇,以“铁虎”称之。柯铁胆气益壮,乃正式组织抗日义军。
儿玉组织的第一次“围剿”失败后,遂于两日后再次纠集各处守备队,向大坪顶义军根据地发动进攻。柯铁率部埋伏于丛林间,待日军靠近,一个突然袭击,歼日军先头部队五十余人。义军再战胜利,鼓舞了远近群众,义军队伍迅速扩大。儿玉的两次进攻受挫,遂下令调集驻嘉义、彰化等地守备队,企图一举荡平大坪顶。是年六月十八日,集结于斗六街的日军守备队第三次向大坪顶义军展开攻势。柯铁周密部署,聚歼日军三百多人,其中有大佐一名。日军大败,逃归云林。二十八日,义军乘胜追击,攻克云林林圮埔,继下斗六街,收复云林县,拔除县境内的集集街、南投、刺桐巷及彰化县北斗街等地日军据点。各地义军闻风响应,亦攻克他里雾、员林、大莆林等处的日军据点,并袭击了台中、鹿港、埔里的日军守备队。
一八九九年一月二日,儿玉源太郎调集重兵,采用“入穴捣巢”战法,由汉奸引路从僻径摸上山寨。柯铁侦悉儿玉的阴谋,指挥义军转移,乘日军撤退下山,实施前后夹击,歼日军一百七十多人。儿玉急令各处日军共五千余人,分四路进山“围剿”,并亲临前线指挥。义军避敌锋芒,转入内山,使日军再次扑空。十二月八日,柯铁见日军戒备松懈,率义军乘夜突然对日军营地实施火攻,日军丧亡过半。后儿玉采纳日本浪人白井子澄之计,“乃给柯铁,许以画界,允其日主言和。铁不知其诈,许之”。不久,义军松懈,在日军强大扫击下损失惨重。柯铁积劳成疾,于一九○○年二月九日在一岩窟中病逝。
由于平定义军有功,一九○○年十二月七日,儿玉源大郎被任命兼陆军大臣,一九○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免兼。一九○三年七月十五日兼内务大臣,十月二日免兼,十月十二日兼参谋本部次长。一九○四年六月六日晋升为陆军大将,此时日俄战争爆发,乃于六月二十日被任命为满洲军总参谋长,率日军两个军进入中国东北与俄国展开争夺殖民地利益的作战。一九○五年六月,日俄战争结束。十二月十九日调任参谋本部次长事务取极。一九○六年四月十一日被免去台湾总督,任参谋总长。在儿玉源太郎任台湾总督的八年间,指挥日军疯狂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仅头四年,就杀害台湾人民一万两千多人。
一九○六年七月十三日,儿玉源太郎兼任南满铁道设立委员长。为创建南满铁路公司,掠夺中国东北矿产资源,拟向中国东北移民五十万。儿玉源大郎奉天皇之命,亲赴中国东北作现地考察。途中行至中国海域、遥望中国陆地之时,突得暴症而死。卒年五十五岁。
生前,曾获金鵄三级勋章一枚。死后被封为伯爵,并授金鵄一级勋章一枚。
伊藤博文(统监)
一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侵华主谋之一、日本军职文官、朝鲜统监府统监伊藤博文,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
伊藤博文,一八四一年十月十六日出生于日本长州藩熊毛郡束荷村一贫苦农民家庭,幼名利助。其父林十藏在武士伊藤武兵卫家做工,因武兵卫无子,收林十藏为养子,利助改姓伊藤名博文。按照幕府制度,武士可以世袭,晋升为将军。因此,一八五六年十六岁的伊藤博文受藩令参加相模警备军,守卫边防。一八五八年,进幕府长崎炮术讲习所炮兵科学习。一八六五年率“力士队”在马关举兵,支持高杉晋作夺取长州藩的政权。一八七七年在平定封建土族发动的鹿儿岛叛乱中,率壮兵和军夫八千九百人支援政府军,因战功获旭日大勋章。
以后,伊藤博文进入文官行列,成为明治维新的元老。自一八八五年起,四次出任首相。一八八八年起,三次任枢密院长。
一八九二年,伊藤博文第二次出任首相。为准备制造侵略中国的战争,决定裁减文职官员三千二百七十二人,削减政府开支一百七十万日元,以用作扩充军队,向中、朝、俄派遣间谍,做军事进攻的准备。是年,主持制定和颁布了战时日军大本营条例。一八九四年,为转嫁国内矛盾,借朝鲜东学党起义,悍然决定发动甲午战争,先取朝鲜,继攻中国。作为战时首相,他先后两次向议会提出追加战时临时军费的政府方案,共计支出;临时军费二亿五千万日元。在甲午战争中,他提出“攻占威海,略取台湾”的作战方针。
中国战败后,一八九五年三月,中国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乞降。
伊藤博文受天皇指派为日方全权受降代表,迫使李鸿章于四月十七日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后,伊藤博文出任台湾事务局总裁,多次亲自指挥军队进行“扫荡”,疯狂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
一八九八年,中国的变法维新运动进入高潮。八月十九日,伊藤博文与明治天皇密谈数小时后,带着假支持变法、真破坏维新的既定方针,于九月十一日到达中国,穿梭于守旧派、革新派、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之间,进行挑唆,促使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迫不及待地于九月二十一日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惨遭失败。
一九○五年十一月,伊藤博文受天皇之命,以特派大使的身分到朝鲜汉城,胁迫朝鲜签订了关于请求日本驻兵朝鲜的所谓“保护”条约。十二月,日本政府依据伊藤博文的建议以敕令制定了韩国统监府官制。按照日本宪法规定,文官不得担任幕僚干预军界,而得到天皇特别信赖的伊藤博文例外,不仅可以参加日军大本营会议,而且拥有用兵的发言权。一九○六年三月,伊藤博文被任命为属于军职的朝鲜统监,由于军界首脑的反对,天皇亲自发布命令,使伊藤博文获合法的兵力使用权,成为一个没有佩戴军衔的将军。
一九○九年,伊藤博文被免去日本驻朝鲜统监。卸任回国前,奉天皇之命从朝鲜到中国东北,拟与沙俄帝国代表在哈尔滨签订一个关于进一步瓜分中国东北的条约。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侦悉伊藤博文行踪后,即秘密跟踪至哈尔滨,十月二十六日十时,当伊藤博文到达哈尔滨车站,在俄、日官员前呼后拥出车站时,安重根冷静沉着,对伊藤博文连开三枪,三发三中。伊藤博文身受重伤,抢救无效死亡。卒年六十八岁。
生前,曾被封为公爵。
税所笃文(陆军中将)
税所笃文(陆军中将)
一九一○年二月二十六日,侵华日军旅顺要塞司令官税所笃文陆军中将在辽宁省旅顺病亡。
税所笃文,日本鹿儿岛人。一八七九年二月一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期炮兵科,初授炮兵下士官军衔。一八九五年六月五日任炮兵第二方面军本署署长。一八九六年十月二十九日任军务局炮兵课课长。一八九七年九月十五日任军务局兵器课课长。十月一日晋升为炮兵大佐。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兼任兵器监部员,负责为参加八国联军的日军第五师团等部提供武器和弹药。一九○二年五月五日晋升为陆军少将,任吴要塞司令官。一九○三年五月一日任广岛湾要塞司令官。一九○四年二月,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辽东半岛展开争夺殖民地利益的日俄战争。三月十日,税所笃文任第二军炮兵部部长,随军司令官奥保巩大将指挥军炮兵部队于五月五日至十三日在中国辽东半岛盐大澳登陆,经普兰店北上,七月九日攻占盖平。七月二十五日攻占营口。随后,经海域与日军第四军合兵进攻辽阳。八月四日辽阳失陷。之后,第二、第四军配合作战,于一九○五年三月十日攻陷沈阳,进至昌图。日俄战争结束后,税所笃文于一九○六年二月六日调任为广岛湾要塞司令官。
一九○七年四月一日,税所笃文任旅顺要塞司令官,大肆掠夺中国东北矿产、大豆。一九○九年八月一日晋升为陆军中将。一九一○年二月二十六日病亡于任上。
生前,曾获金鵄三级、四级勋章各一枚。
竹内赴夫(陆军少将)
竹内赴夫(陆军少将)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侵华日军驻青岛军政长官竹内赴夫陆军少将在青岛市病亡。
竹内赴夫,日本京都人。一八六六年出生,青年时代进入日本陆军服役,后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一八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毕业,为该校第一期毕业生。次年三月二十六日被授予工兵下士官军衔。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曾参加入侵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战后,进入日本陆军大学校第十三期学习,一八九九年毕业,晋升为工兵大尉,继续在陆军中服役。一九○四年至一九○五年,再次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参加日俄战争。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通信课课长。次年五月二十四日,调任电信队队长。一九一○年十一月三十日,累进至工兵大佐。一九一三年三月四日,招任第八师团参谋长。次年八月二十三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第八师团在第二舰队协同下,开始进攻德国在中国的唯一根据地——青岛。十一月七日,日军占领了胶州湾、青岛及山东铁路全线。一九一六年一月十二日,竹内被任命为日军驻青岛军政长官,同年八月十八日,晋升为陆军少将。一九一七年十月一日,因病免职休养。两个月后,在青岛病亡。卒年五十二岁。
生前,曾获金鵄三级勋章一枚。
明石元二郎(陆军大将)
明石元二郎(陆军大将)
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日,侵华日军台湾总督兼台湾军司令官明石元二郎陆军大将,乘船到台湾复职,触礁在台湾海峡毙命。
明石元二郎,一八六三年生于日本福冈县一贵族家庭。青年时期进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于一八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一八八九年作为步兵中尉被选送入陆军大学校第五期深造。
甲午战争期间,明石元二郎在日军参谋本部供职,参与了战争策划,并乘船随军指挥作战。战后日俄争夺东亚的斗争愈演愈烈。明石积极鼓吹亚洲门罗主义,叫嚣:“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充分证明,俄国是日本的潜在敌手。”
一九○一年一月十日,明石被任命力驻法国公使馆附。一九○二年八月十五日改任驻俄国公使馆附。是年,策划中国东北军阀张作霖投靠日本。一九○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晋升步兵大佐。一九○六年二月三日任驻德国武官。自一九○一年以来,明石利用合法的身分,积极从事间谍活动,特别是收集俄国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为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夺取中国旅顺等地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情报。
日俄战争结束后,明石元二郎于一九○七年五月十三日改任步兵第七联队联队长。十月八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十月九日任第十四宪兵队队长。一九○九年,日本占领朝鲜,明石元二郎旋即被派往朝鲜,担任韩国驻屯军参谋长兼宪兵队长。一九一○年六月十五日升任为韩国宪兵司令官。十月一日兼任朝鲜总督府警务部部长。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陆军中将。在朝鲜任职期间,他残酷镇压朝鲜人民爱国运动,屠杀爱国人士。同时,派间谍到中国东北活动,使日本的势力沿鸭绿江不断向中国东北渗透。
一九一四年四月十七日,明石元二郎任参谋次长,多次提出向中国和东南亚扩张的构想。一九一五年十月四日,任第六师团师团长。一九一八年六月六日,被日本大本营任命为台湾总督府总督。七月二日晋升为陆军大将。
一九一九年八月二十日,受命兼任台湾军司令官,从日本乘船回台湾复职,驶至台湾海峡时,船触礁沉没,落水身亡。卒年五十六岁。
生前,曾获金鵄三级、四级勋章各一枚。死后被封为男爵。
畑英太郎(陆军大将)
畑英太郎(陆军大将)
一九三○年五月三十一日,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烟英太郎,在沈阳关东军司令部急病暴死。
畑英太郎,一八七一年生于日本福岛县。一八九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次年一月二十五日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一九○三年作为步兵大尉被选送入陆军大学校第十七期深造学习,在该期四十五名学员中成绩名列榜首,毕业后被派到英国考察、研究军事。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任参谋本部军事课课长。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晋升为步兵大佐,任第十八师团步兵第五十六联队联队长。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四日任参谋本部军务局军事课课长。一九二一年八月十日晋升为陆军少将,任参谋本部航空局次长。一九二三年二月八日任参谋本部军务局局长。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佃英太郎长期坚持亚洲门罗主义,主张日本对外扩张,因此很受军部青睐。一九二七年田中义一出任首相后,遂被内定为陆军省次官,并开始以次官身分参加各种军事决策活动。在五月二十八日的内阁会议上,他拥护以“保护侨民”为名,派两于名关东军出兵山东,阻止中国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的提案。并在六月六日及二十六日两次有关的会议上支持关东军侵略扩张的决策,强硬地要求“使满洲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之下”。这些言行博得了陆相白川大将的赞赏,畑英太郎乃于七月二十八日正式被任命为陆军省次官。十月一日兼任军事调查委员长。
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和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合谋在沈阳皇姑屯车站炸死北洋政府大元帅张作霖,引起英美帝国主义的抗议,村冈和河本被停职。一九二九年七月一日,畑英太郎继任关东军司令官。此时,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本军部为转嫁危机,主张迅速将满洲变为日本殖民地,并以此进一步向中国内地扩张和痛击“赤化的策源地苏联”。畑英太郎受命后,同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石原芜尔中佐等人,积极策划对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进行较大的行动,即嗣后的九一八事变。是年冬,畑英太郎授命板垣主持召开关东军情报会议,研究对苏作战计划。同时指派板垣、石原等人组成关东军参谋旅行团,到辽西作进攻锦州的实地考察,制定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一九三○年一月,烟英太郎在关东军参谋本部组成满蒙占领地区研究会,自任会长,专门研究关东军现场作战战术,三月一日,批准石原对日本满洲铁路调查课作《战时日军与满铁调查课全面合作问题的报告》。五月,邀请其弟、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畑俊六少将到中国东北活动。五月一日,晋升陆军大将。
五月三十一日,畑英太郎在全面策划侵占满蒙、制造日军更大的军事行动之时,在沈阳关东军司令部患急病去世。卒年五十九岁。
古贺传太郎(陆军少将)
古贺传太郎(陆军少将)
一九三二年一月九日,侵华日军混成第三十八旅团骑兵第二十七联队联队长古贺传太郎骑兵大佐,在辽宁省锦西地区“扫荡”作战中被锦西民团击毙。死后,追晋陆军少将。
古贺传太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初被授予骑兵下士官军衔。
一九三○年八月晋升为骑兵大佐,任混成第三十八旅团骑兵第二十七联队联队长。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军关东军攻占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十二月二十七日,古贺奉命率部跟随旅团长依田四郎少将由日本进中国沈阳待命,准备扩大侵华战争。一九三二年一月一日,日军向辽宁锦西地区攻击,古贺联队担任主攻,于当日午时攻至锦州城郊。辽宁省公安第三总队在锦州城东大凌河岸构筑工事,连续打退古贺组织的多次冲击。战至晚时,双方形成胶着。二日,古贺联队在旅团另一部的支援下,再次向第三总队发动强大冲击。第三总队因补给困难,寡不敌众,放弃阵地,向关内撤退。三日,古贺联队占领锦州。四日,古贺率部在锦州屠城。五日,率八十七名兵卒向锦西“扫荡”,寻歼锦西抗日民众武装锦西民团和绿林伙伴,当日晚宿营卧佛寺村。六日十四时进抵锦西县城。七、八两日,派密探出城侦察,得悉该地民团组织严密、力量强,遂决定先发制人,乘锦西民团尚未全部集中,予以各个击破。九日九时,古贺亲带五十多名骑兵和二十多名步兵,出县城西门,到上坡子一带“扫荡”。当进至上坡子村时,枪声大作,他即令山田大尉率野口小队从右方,亲泊小队从左方,星野大尉指挥机关枪在中央,向西五会民团展开夹击。西五会民团千人,依据有利地形,迅速将几十名日军包围。石野的步兵小队刚攻占龙王庙西山高地,就被三面包围。一发子弹把石野的左胸打穿。石野小队的机枪手亦被击毙。古贺狼狈不堪,指挥步、骑兵仓卒反击。时锦西民团另一部,乘锦西县城空虚之机攻入城内,将古贺联队队部包围。守卫队部的下村上中尉急向古贺呼救。为免于全军覆灭,古贺一面急令山田大尉指挥亲泊和中原两个骑兵小队向龙王庙攻击,接应石野小队回撤;一面率领野口小队和星野的机关枪队,迅速脱离战斗,沿公路向县城回撤。途经西园子时,突遭村东头炮楼里的苦胆沟抗日群众刘国臣等的猛烈打击。古贺令野口率十几名士兵从村南绕行,吸引火力,掩护他和大部士兵沿公路前进。退至西园子村东,又遭数百名民众伏击,日军当即被打死数人。古贺挥舞战刀,督促部队疾进。行至路北一炮楼下,被据守炮楼的群众一阵猛击,一颗子弹从古贺的左肩经右肋穿过,紧接着又一颗子弹将有腹打穿,古贺当即从马上摔下。副官米井三郎跑上前背起古贺前进,没走几步,米井亦腰部中弹身亡。上等兵上原背起古贺再逃,也被飞来的子弹击中头部毙命。古贺躺在地上,命令星野大尉用机枪向炮楼射击,野口中尉率领几名士兵将高粱秸送至炮楼底点燃。一时浓烟滚滚,抗日群众仍据守炮楼坚持战斗。不料楼上一桶火药爆炸,大火熊熊,除几名群众从楼上跳下脱险外,其余九人均壮烈牺牲。
日军摧毁炮楼后,抬着古贺回撤。途中,古贺传太郎因流血过多于十五时毙命。
林大八(陆军少将)
林大八(陆军少将)
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六旅团步兵第七联队联队长林大八步兵大佐,在进攻上海的作战中,被中国军队击毙。死后,追晋陆军少将。
林大八,日本山形县人。一九○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六期,同年十一月一日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从此开始在陆军中服役。一九二四年五月十三日,任东北三省保安副司令兼吉林省长张作相的中佐军事顾问,后改任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事顾问。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当东北军第十军军长郭松龄举兵反奉时,林大八亲自到新民地区前线,为奉军布置炮兵阵地,帮助张作霖抵抗郭松龄的进攻,并将其击败。一九三一年五月三十一日,任第一师团司令部部附(特务机关长),同年八月一日晋升为步兵大佐,同时改任上海派遣军第九师团步兵第六旅团步兵第七联队联队长。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后,日本陆军中央部于二月二日下令第九师团进行紧急动员,做好开赴上海的准备。五日下达开赴命令。九日、十日,林大八大佐率步兵第七联队随同师团一起分为两个梯队,由字品启航,过门司后由第十五、第二十二驱逐舰队护航前进。十三日十二时许,船队到达长江口,尔后冒着潇潇细雨在扬子江上溯航。十四日晨,开始在上海港、吴淞码头登陆。第九师团司令部设于公大第一纱厂,林大八大佐派出步兵第七联队一部担负师团司令部的警备任务。二月十九日,第九师团下达作战命令,实施第一次攻击。二十日夜,林大八令联队一部从江湾镇北面攻向严家桥,次日下午九时许到达后,即陷入苦战之中。与此同时,在炮兵及陆海军飞行队协同下,林大八率主力从江湾镇南侧攻向西侧水渠一线,但仍无进展。二十二日九时,林大八根据师团长命令率步兵第七联队主力集结于天乐寺附近,准备加强混成第二十四旅团方面的作战。二十三时,林大八率部出发,经马桥于次日晨六时许到达东周宅,即与混成第二十四旅团司令部联系,获悉已占领第一线阵地,中国军队向北退却。遂遵照师团命令,重新返回开乐寺,作为师团预备队。二月二十五日,第九师团实施第二次攻击。二十六日,林大八根据师团长命令,率步兵第七联队,在炮兵主力的协同下从严家桥方面攻击江湾镇。控制该镇后,又攻占了江湾镇西侧凸角阵地,遂向小河以北的小行桥、北杨湖、曹家巷一线挺进,攻击中国守军第二线阵地。三月一日,第九师团实施第三次攻击。晨六时三十分,海军飞机开始轰炸中国守军阵地,八时三十分,炮兵部队进行火力急袭,整个阵地顿时被烟尘覆盖。十一时,林大八所率步兵第七联队作为左翼队的中央联队,以战车为先导,率先发起主攻。十二时,进至麦王宅、陆家宅一线。十四时进至谈家宅、岭南桥、杨家楼东侧一线。在挺进作战中,林大八被中国军队击毙。
生前,曾获金鵄三级勋章一枚。
白川义则(陆军大将)
白川义则(陆军大将)
一丸三二年四月二十九日,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陆军大将,在上海新公园举行的庆祝日本“天长节”大会上,被朝鲜革命志士炸伤,五月二十六日在医院死亡。
白川义则,日本爱媛县人。一八七六年出生。一八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并赴德国留学。次年三月二十六日,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一八九八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校第十二期,晋升为步兵大尉。一九○五年十月二十六日,任陆军省人事局课长。一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晋升为陆军大佐,同时调任步兵第三十四联队联队长。一九一一年六月十五日,任关东军第十一师团参谋长,入侵中国东北。一九一三年九月三十日调任华中派遣部队司令官。一九一五年八月十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同时调任步兵第九旅团旅团长。一九一六年八月十八日,返回日本国内,任陆军省人事局局长。一九一九年一月十五日,晋升为陆军中将,同时调任日本陆军大学校校长。一九三一年三月十一日,任第十一师团师团长。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五日,调任第一师团师团长,十月二十日升任陆军省次官,十一月二十四日兼任航空局长官。一九二三年三月十日兼任航空本部部长(八月五日免),同年十月十日任关东军司令官,再次入侵中国东北。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晋升为陆军大将。一九二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奉召回国,任军事参议官。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日,把升陆军省大臣。
白川义则在由尉官累升陆军大将,直至担任陆军最高职务的三十多年中,多次入侵中国,进行侵略阴谋活动,疯狂镇压和奴役东北人民,积极派兵入侵山东。一九二八年四月十日,中国北伐军发起总攻击。在四月十七日的内阁会议上,白川借口保护日侨,叫嚣“出兵的时机已经到来”。十八日,田中首相再次同白川商谈,决定第二次出兵山东。二十五日,第六师团到达青岛,并根据酒井武官的要求,擅自开往济南,与中国军队发生了小规模冲突。白川再次要求内阁从关东军和驻朝鲜军向山东增派两个旅团,五月四日内阁会议批准了白川的提案。五月八日的内阁会议上,经白川提议,再次决定向山东增派一个师团,并对中国军队发起全面进攻。
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凌晨,发生了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大佐策划的炸死张作霖的事件。事发后,白川立即提出给关东军以出动部队的权限,及在兵乱爆发之际把侨民集结到哈尔滨和吉林的权限,并向外务省施加压力。在六月七日内阁会议上,这些提案被田中首相拒绝。在处理河本谋杀张作霖一案时,白川一直采取庇护的态度。六月二十六日,陆军部首脑把河本召回国内,进行一周的讯问。政友会元老西园寺公望要求公布事实真相,对肇事者严加惩处。白川却一再掩盖事实真相,坚持不处分河本。与此同时,对持严惩意见的军官却给予降职处分。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六日,田中首相再次要求白川扩大惩处肇事人的范围,白川以提出辞呈相要挟。七月一日,在宣布给河本停职处分的同时,田中内阁宣布倒台。在新内阁中,白川再度担任了军事议定官。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白川于九月三十日参加陆军省和参谋本部首脑会议,制定《关于解决满洲事变之方针》,十月八日又参加陆军三长官会议,制定了《时局处理方案》,尔后于十月十八日在参谋本部作战课长今村均陪同下飞赴“满洲”,要求关东军按照既定方针建立“满洲”新的傀儡政权。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军策划了上海事变。二月二十五日,白川就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负责指挥正在上海作战的第九师团、上海派遣混成旅团及准备增派上海的第十一、第十四师团。二月二十六日白川偕同幕僚从东京车站出发,于次日到达德岛县小松岛,乘第二舰队四战队的“妙高”号旗舰,与第十一师团先遣部队同行驶向中国。二月二十九日,在“妙高”号到达长江口的当天,白川听取了上海派遣军参谋长田代皖一郎少将等官员关于上海附近情况的报告,当即决定,令第十一师团主力于三月一日晨在七了口附近登陆,同时还对所属各部,包括飞行部队以及配属作战的海军第三舰队、海军航空部队,下达了战斗命令。三月一日上午,白川获悉第九师团己按预定计划开始进攻,第十一师团也成功地完成登陆,遂换乘“吹雪”号驱逐舰出发,由吴淞铁路码头登陆,进入公大第一纱厂军司令部,当即发表声明,对中国政府和军队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并为其侵略行径开脱罪责。同日十八时三十分,下达作战命令:第十一师团于三月二日占领浏河镇,并与第九师团协同,在海军及飞行队配合下包围攻击中国军队主力。三月二日上午,中国军队开始撤退。白川下达了第九师团“向真茹镇方向攻击前进”,第十一师团攻占冽河镇后,“以主力向嘉定、南翔镇方向攻击前进”的命令。同日晚,又下达攻占嘉定、南翔镇、真茹镇一线的命令。
由于讨论上海停战问题的国际联盟大会将于三月三日在日内瓦召开,日军参谋本部发给白川的电报要求“在三日内,最低要在既定作战范围内尽全力急追敌人,给以彻底地打击”。由于中国军队已经撤退,白川遂于浏河镇、嘉定、南翔镇、真茹镇一线停止作战行动。三月四日,国际联盟大会作出决议。三月二十四日正式召开停战谈判会议。四月十一日,中国方面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要求召开十九国委员会。四月十九日,国联特别委员会通过决议草案,要求“日本军队完全撤退”。此后,在英国公使兰普森等人出面斡旋下,白川被迫接受了修改后的决议案,同意将上海派遣混成旅团、第十一师团、第三舰队等撤回日本国内,并调走第十四师团。
四月二十九日,上海派遣军为纪念日本“天长节”(天皇诞辰纪念日)在虹口公园举行祝寿祝捷大会。朝鲜共产党在上海的秘密组织“太洛太”(即武工队),决定利用这一机会暗杀日本高级军政头目。由金九特制两枚烈性炸弹,分别安放在水壶和饭盒里,由尹奉吉携带混入公园。大会在白川指挥下首先举行了阅兵式,后是军民联欢会。十一时四十分左右,当全场合唱日本国歌时,尹奉吉突然将水壶抛向检阅台中央。“轰”的一声巨响,检阅台坍塌,白川及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野村、第九师团师团长植田、驻华公使重光等七人被炸伤。白川伤势较重,于五月二十六日在医院死去。卒年六十五岁。
死后,被封为男爵。
森秀树(陆军少将)
森秀树(陆军少将)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侵华日军关东军靖安游击队联队长森秀树骑兵大佐,在辽宁省庄河地区“扫荡”作战中被庄河大刀会会员砍死。死后,追晋陆军少将。
森秀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毕业,授骑兵下士官军衔。一九三○年八月晋升为骑兵大佐。一九三一年十月,日本关东军从东北搜罗数千名地痞流氓,编成五支日满合编的靖安游击队,森秀树被任命为靖安游击队联队长。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于九月二十二日从安东(今丹东)经大孤山向庄河攻击,进而占领庄河县城。庄河人民组织起抗日武装,展开多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于一九三二年三月十六日拥入县城,赶走伪县长王纯嘏和日军参事官喜多丈一。喜多丈一遂从安东搬兵到庄河“扫荡”,抗日民众被打散。八月,大队日军撤走后,坚持抗日的庄河知识分子又组织了庄河大刀会,与日军对战。至一九三二年夏,大刀会会员已有三千多人,控制了全县二分之一的地区。这引起了庄河日军的恐慌。在喜多丈一的一再要求下,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派森秀树率一支靖安游击队到庄河“围剿”。十二月十五日,森秀树率部从安东出发。十六日经大郑进至庄河县城。森秀树率一百六十人组成的骑兵队驻在土城子,声称要与大刀会决战。大刀会首领鞠抗捷命令会首娄子敬率五百名刀木高强的会员,从土城子西北方向担任主攻,鞠抗捷亲率二千五百余名会员包围土城子。是日深夜,正在酣睡的日军突被喊杀声惊醒,不及穿衣就被大刀会会员砍死一部。森秀树赶忙命令部属抢占村民田忠忱家东厢房屋顶,凭借精良的武器,居高临下,向进攻的大刀会会员射击。娄子敬带领王忠国等十余人迂回到东厢房的后门,突然破门而入,打死日军机枪手。
大刀会会员趁机蜂拥而上,挥舞大刀、长矛,将据守在屋顶上的数十名日军砍死杀伤。战斗将近结束时,从村民田家大院一间房子里窜出五个日军。大刀会会员们纷纷围上去,手起刀落,四个日军的脑袋滚出老远。剩下一个肥头大耳、肩戴梅花军章的日军军官就是森秀树。当他举枪顽抗之时,会员们举起大刀、长矛,一齐砍杀过去。森秀树头戴钢盔,身穿老百姓称作“钢叶子”的护身甲,虽被打倒在地,但未伤到要害。一名会员操起长矛,对着森秀树,大吼一声狠狠刺入,结果了他的性命。
武藤信义(陆军元帅)
武藤信义(陆军元帅)
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兼驻伪满洲国大使武藤信义陆军元帅,因病在沈阳去世。
武藤信义,日本佐贺县人。一八六七年出生,一八九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宫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三月十三日,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开始在陆军中服役。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一八九九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校第十三期,晋升为步兵大尉,尔后赴俄国留学。一九○四年以近卫师团参谋身分参加日俄战争。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任陆军参谋本部欧美课课长。一九一一年一月二十六日,累升至步兵大佐。次年十二月十八日,任近卫师团近卫步兵第二旅团第四联队联队长。
一九一五年四月十日,任陆军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一九一六年五月二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同时摧任步兵第二十二旅团旅团长。一九一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任参谋本部部附(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一九一九年一月十五日,任陆军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同年七月二十五日,晋升为陆军中将,同时改任参谋本部总务部部长。一九二一年五月五日,任第三师团师团长。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摆任参谋本部次长。一九二五年五月一日,任军事参议官。一九二六年三月二日,晋升为陆军大将,同时兼任东京警备府司令官。
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调任关东军司令官。一九二七年八月二十六日,任参谋本部教育总监。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复任军事参议官。同年八月八日,再次任关东军司令官,并兼任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
在担任关东军司令官期间,曾于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七日参加了田中首相召开的确立侵华政策的所谓“东方会议”,会议决定首先占领满蒙,进而独霸中国。九一八事变后,再次担任关东军司令官,于一九三二年九月九日以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的身分与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青签定了《关于规定国防上必须的矿业权的协定》,规定日本有权掠夺炼铁及炼钢用原矿,轻金属原矿,煤炭,石油,油母页岩,铅、锌、镍、锑、锡、白金、水银矿及石墨、石棉、硝石等,并附表说明三十九座矿山为日本的主要采矿区。数日后又于九月十五日发表了《日本政府关于承认“满洲国”的声明书》,与此同时还签定了《日满议定书及附件》,强迫伪满洲国确认日本或日本国臣民在中国东北地区所享有的一切特殊权益,其中包括日本侵略军的驻扎权。此后不久,又将侵略势力伸向毗邻东北的热河省境及长城要塞。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夜,借口中国军队向日本宪兵队门前投掷手榴弹,令其一部进犯山海关。二日,令第八师团由锦州、绥中、兴城调集兵车四辆、铁甲车三辆、飞机五架对山海关发动猛烈进攻,日本海军也开炮助战,山海关守军何柱国部虽经英勇反击,顽强抵抗,终因无援兵而撤退。素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遂落入日军之手。
一月二十七日,武藤大将在对热河作战训示时指出:“热河省之形势日趋险恶。为巩固满洲国的基础,不允许对此形势少许放任。”二月十日,关东军司令部向有关作战兵团下达作战意图,明确表示要将热河省真正变成“满洲国”的领域。二月下旬,关东军第六、第八师团开始向长城一线同时进击。
三月上旬,完全占领了赤峰、承德、冷口等地。三月下旬,占领热河省全境。
从四月十二日起,关东军开始向潮河左岸、南天门、八道楼子之线进攻。中国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尸积如山,一度曾追击关东军至潮河关一带。四月下旬,关东军又增加援兵,进行反扑,中国军队撤守南天门一带。五月,关东军突破长城各口防线,强渡滦河,侵占密云、遵化、蓟县、唐山等二十二个县,平津告急。在武藤指挥关东军大举进攻热河及河北东北部时,五月三日被裕仁天皇赐封为陆军元帅。
五月三十日、三十一日,中日两军代表两国政府在塘沽进行正式交涉。
武藤派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及喜多、永津、远藤等参加,中国方面由北平军事委员会分会总参议熊斌中将参加。签订了屈辱妥协的《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出延庆至芦台以西以南地区,实际上默许了伪满的现状,承认日军侵占热河的“合法性”,并为以后日军肢解华北、进窥平津铺垫了道路。《塘沽协定》正式缔结后,六月五日武藤下达了作战主力部队的撤退命令,暂时停止了关内作战。但是,日军已在河北省的东北部建立了有力的据点。
七月二十七日,武藤因病死于任所。终年六十六岁。八月六日,被封为男爵。
生前,曾获金鵄一级、二级、三级勋章各一枚。
饭冢朝吉(陆军少将)
饭冢朝吉(陆军少将)
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侵华日军关东军第十师团步兵第三十二旅团步兵第六十三联队联队长饭冢朝吉步兵大佐,被黑龙江省依兰县土龙山武装起义民众乱枪击毙。死后,追晋陆军少将。
饭冢朝吉,日本群马县人。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期步兵科,次年六月二十六日,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开始在陆军中服役。一九一四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校第二十六期,晋升为步兵中尉。一九三一年八月一日,晋升为步兵大佐,同时擢任近卫师团司令部部附(入法律政治大学学习)。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七日,调任关东军混成第三十三旅团步兵第六十三联队联队长,入侵中国辽宁、吉林剩在攻打旅顺首山时,曾获得金鵄三级勋章。后驻守依兰县城,在依兰、桦川地区镇压抗日武装,烧杀奸淫,抢掠财富,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饭冢朝吉大佐率部入侵依兰地区后,曾委任原东北军马纯德旅长,大地主谢文东为土龙山保董兼伪依兰县壮丁团总,握有土地、武力大权。但是到了一九三四年春,日本开始武装移民,到处强缴枪支、地照,以加强和巩固法西斯统治。饭冢大佐也向谢文东提出把依兰郊区大片土地出让给日本移民团。这不啻当头一棒,打碎了谢文东的美梦,先缴土地、再缴枪械,自己便失去一切,没有活路了。于是,连夜召集几个心腹团长商议,决定以武力相对抗,除了用“日本鬼子没收土地,不叫大家有饭吃”来鼓动各区保壮丁外,还邀请土龙山地区一支由祈明山领导的东北山林义勇军的抗日武装出山,协同举行暴动。
三月初,在勃利农民暴动的影响下,土龙山地区民众加快了暴动的准备,三百多名武装壮丁举行集会,一致同意武装起义,反对日军缴枪和地照。消息一传开,从半截河到土龙山一带的民众抗日情绪空前高涨,热烈响应,纷纷联合起来。于是,有枪的出枪,有马的拉马,青壮年人人拿起武器,很快组织起一支千余人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东北中共地下组织也派人来帮助领导这支刚刚诞生的抗日武装。依兰县伪县长井阳坤得到情报后,立即派人到日军第六十三联队队部送信,请求饭冢大佐出兵镇压。
三月十日清晨,饭冢大佐率二十余名日军、五十多名伪警察,驱车前往土龙山地区。民众自卫军得知日伪军进犯的消息后,以少数兵力分别卡住佳木斯、湖南营两条公路口,主力部队及炮手队埋伏在土龙山和白家沟一带,占据了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
十时整,瞭望哨发现从荣家屯公路上驰来三辆卡车、两辆吉普车,车上载满日伪军,卡车驾驶楼上还架着机枪。当车队驶入埋伏圈内,曹家大院放响第一枪,以枪声为信号,伏兵四起,枪炮齐鸣。顿时,喊杀声、射击声、爆炸声震天动地,很快将日伪军分割包围起来。一部分自卫军战士围歼三辆卡车之敌,另一部专门对付两辆吉普车。神枪手崔炮首先瞄准伪警察大队长盖文义,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这时,汽车多被击毁,日伪军乱作一团。饭冢大佐挥舞着指挥刀,疯狂地嚎叫着:“前进!大大的皇军,小小的马胡子,不要怕,前进!”日伪军又汇合起来进行反扑。这时,自卫军的二百余名骑兵,从土龙山的沟谷中飞奔出来,驰向战场,与日伪军厮杀在一起。饭冢大佐还企图指挥日伪军拼死挣扎,但被围上来的自卫军勇士们以乱枪击毙,身中数十颗子弹。
一九三四年四月七日,伪《滨江报》第六版刊登消息:“前在土龙山战死之敌,饭冢少将,北川少佐、铃木中尉、近藤少尉以下属部七十余名遗骸,于七日午后三时二十分离北满……”三辆卡车满载日伪军尸体运往佳木斯焚化。饭冢朝吉因屠杀中国人民有功,被日本天皇追赠为陆军少将。关东军在其亡命之地白家沟后岗建造一座“忠灵碑”,上面刻着“饭冢朝吉少将以下二十二名官兵战死之墓”。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忠灵碑”被土龙山地区民众推倒。
田代皖一郎(陆军中将)
田代皖一郎(陆军中将)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陆军中将,因心脏病在天津医院去世。
田代皖一郎,日本佐贺县人。一八八○年生。一九○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五期步兵科。次年二月十二日,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开始在陆军中服役。一九一三年于日本陆军大学校第二十五期毕业后,晋升步兵大尉。被选派为研究生,以驻中国公使馆副武官身分,赴中国留学,实际从事间谍活动专门搜集军事情报,为扩大侵华战争做准备。一九二三年三月七日,任参谋本部部附,被派往中国汉口进行特务活动。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晋升步兵大佐,调任关东军步兵第十五旅团步兵第三十联队联队长。一九二六年三月二日,奉召回国,任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
一九三○年八月一日,晋升为陆军少将,调任步兵第二十七旅团旅团长,一九三一年八月一日出任驻中国公使馆武官。
田代出任武官后不久,关东军就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又制造了上海事变。参谋本部于二月二日即令第九师团紧急动员,由田代皖一郎少将任师团参谋长,并令第十二师团临时编成一个混成旅团及一个战车中队,立即增援上海,对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各国公使为阻止事态继续恶化,纷纷出面调停,在英国公使兰浦森的斡旋下,田代参谋长于二月十八日九时在法租界中日联谊社与第十九路军参谋长范其务举行会谈。田代提出中国军队主动撤退的无理要求,被范拒绝。当晚二十一时,第九师团向中国第十九路军发出通告,要求中国军队立即停止一切作战行动,并于二月二十日撤退全部军队。并声称“以上各条如不见实行,日军不得已将对贵军采取自由行动,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应由贵军负责”。二月十九日七时三十分,第九师团向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二月二十四日,陆军中央部鉴于第九师团在战斗中损失惨重,决定向上海增派第十一、第十四师团,并组成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由白川义则大将任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任参谋长。二月二十九日,白川率先遣的第十一师团主力乘军舰到达扬子江口,田代参谋长偕同陆军运输部派驻上海所长田屁昌次大佐、参谋本部今村均大佐、第三舰队参谋兼上海派遣军参谋羽仁六郎海军大佐一起登上“妙高”号旗舰,报告上海附近情况。军司令部分析各方面情况后决定在七了口登陆,加快战斗进程,井请求海军协同作战,战斗一直进行到三月三日才告结束。据日军战史记载,这次会战日军伤亡二千二百余人,占参战总数百分之十七,中国军队损失一万三千余人,占参战总数百分之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