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神社的哀歌
作者:张子申/薛春德著
前言
武力侵占中国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前数十年间一贯的战略目标。
1868年明治天皇执政伊始,便发表御笔信,把用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列为基本国策,解决发展资本主义与国土狭孝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1869年即明治二年,日本政府便本着天皇核准的一统天下、称霸世界的“八红一字”的立国精神,派员赴美、英、法、俄等国考察军制及兵器,并在此基础上,于1871年始实行中央集权,建设陆军、海军,强化军队,推行军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的出现,使中国这块古老而落后的国度饱受侵略战火的摧残和蹂躏。1874年,日本明治建军第三年就派兵入侵台湾,进行扩张试探。
接着,于1879年出兵吞并琉球群岛,1894年出兵朝鲜,直至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派兵参加八国联军,陷天津,攻北京,火烧圆明园。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争夺霸权。1931年日本关东军向沈阳北大营中国驻军发动袭击,制造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揭开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序幕。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并乘机扩大事态,出兵华北,将侵华战争全面展开。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成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族民众,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经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捍卫了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夺得了中国历史上最彻底的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常同时,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为了实事求是地对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甘屈辱,坚持抗战,直至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进行有意义的回顾;为了客观、全面、系统地披露在中国毙命的日军将领及其侵略罪行的史实,为考证和研究中日战争进一步拓宽范围井提供一个新的思维角度;我们在从事长时间的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过程中,广泛参阅大陆、台湾和日本、美国、苏联等国内外的大量史料,编写了这本《走向神社的哀歌》。本书共收录在中国毙命的日军将领138名。其中,被击毙者87名(有“名将之花”阿部规秀、裕仁天皇的宠臣大角岑生、仁孝天皇的养子北白川能久亲王、被大刀会乱刀砍死的森秀树、被绿林好汉杀死的古贺传太郎、被美军击毙的“神风”特攻队员有马正文、被苏军击毙于诺门坎的大内孜、被朝鲜爱国志士刺杀的白川义则等);自杀者9名;病死者15名:被处决者10名(有“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在广州地区残杀抗日民众的“南霸天”田中久一、从事特务活动捕杀抗日志士的“眼镜蛇”重藤宪文等);亡于事故者10名;死因不详者6名。按时期划分,则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前20名,九一八事变至抗日战争胜利96名,战后22名。本书还将亡命原因与中国有关的14名日军将领(如在缅甸被中国远征军全歼所部,自杀身亡的水上源藏;由中国谍报人员破译出巡密电,被美军击毙的山本五十六、高田六郎;由中国军方代表提出,被有中国参加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战犯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和5名毙命中国的日军大佐列为附录,以供读者参阅。
历史翻到了新的一页。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日两国已化干戈为玉帛,特别是两国恢复邦交后,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广泛交往,两大民族间的感情更加亲密,但是,一个民族在走向未来的时候,不能忘记自己的过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日本国内一小撮右翼分子仍不甘心失败,公然否认对中国的侵略,叫嚣复活军国主义,这就更加需要警惕。我们绝不能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国力的逐渐鼎盛,淡忘中华民族受欺压、受屈辱的历史,丧失为国御侮,前仆后继的抗争精神。只要我们能够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家观念,作好本职工作,搞好现代化建设,那么,一旦有帝国主义入侵,我们就会象先辈一样,振国威,振军威,振民威,“让魔鬼回到魔鬼的地方”。
本书是经数年准备和年余编写同读者见面的。在成书过程中,得到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和档案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处、国防大学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和外军部、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等单位和裴代元、陈之中、王长炎、章沁生等众多同志的鼎力支持,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企望广大读者,特别是有关专家、学者及历史见证人、知情人,对本书存在的遗漏、错误之处,给予补充、纠正,以便今后修订。
张子申
薛春德
于北京西山
大寺安纯(陆军少将)
一八九五年二月九日,侵华日军第六师团步兵第十一旅团旅团长大寺安纯陆军少将,在入侵山东省威海卫的战斗中,被中国军队击毙。
大寺安纯,日本鹿儿岛县人。日本陆军预备士官学校毕业。一八七四年五月,随陆军中将西乡从道参加侵略中国的战争。五月二日,西乡从道率日军三千余人,自长崎驶至台湾,由素澳登陆,与台湾守军展开激战。五月下旬,日军由车城出发,逐次进攻竹社、风口、石门诸社,复侵入牡丹社,时遭袭击,乃退守龟山,尔后陆续攻占了南部五十余社。
一八七七年,大寺安纯参加了日本西南战争,一八八五年五月九日,任步兵第三联队联队长。一八八八年十一月十六日,晋升为陆军大佐。一八八九年九月二日,任第二师团参谋长。一八九一年六月十三日,调任第四师团参谋长。一八九二年九月九日,调任第一师团参谋长。一八九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与近卫步兵第二旅团旅团长奥保巩中将赴欧洲,考察各国军事情况。
同年八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大寺安纯奉召于九月十日返回日本。十月二十四日,大寺以第一师团参谋长的身分,随大山岩陆军大将指挥的第二军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入侵中国东北。十一月初,大寺及师团长山地元治率部侵占貔子窝,经亮甲店,进逼金州外围。大寺命令该师团猛攻中国守军阵地,并乘势蚁附而上,夺取山隘要道,控制了制高点。十一月六日,大寺率部进攻金州城,以大炮轰击,炸药爆破,轰塌东北两城门,蜂拥而入,陷金州。后率兵南下,于十一月七日攻克大连。十一月十七日,开始向旅顺进军。十八日,经双台沟前往土城子,当前锋进至土城子以南时,行进纵队被中国军队分割为数段,陷于被围攻之中。大寺遂命令日军向双台沟方向败逃,中国军队立即追击。此时,日军炮兵赶到,援兵亦到,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战斗,退守旅顺。十一月二十一日,大寺率师团进逼旅顺外围。十一月二十二日黎明,在日本海军配合下,第一师团集中全部炮兵对旅顺进行轰击,设置于椅子山、案子山、松树山、黄金山、馒头山的中国守军炮台亦猛烈还击。对峙一小时后,日军攻占案子山、椅子山炮台,其他中国炮台守军也陆续溃败。当日,日军占领旅顺。第一师团进入旅顺后,大肆屠杀百姓,除留三十六名中国人作掩埋尸体的苦力外,其余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杀死,四天中,共屠杀无辜平民近两万人。谓之“甲午旅顺大屠杀”。大寺安纯与山地元治是这次暴行的罪魁祸首。
在日军围攻旅顺之日,中国骑、步兵七千余人,为援救旅顺,经石门子、十三里台直扑金州。大山岩陆军大将于当日下午四时进入旅顺后,得知金州激战,急派大寺率第一师团回师救援金州。此后,第二军司令部及第一师团驻金州。十一月二十九日,大寺安纯晋升为陆军少将。
一八九五年一月,日本“山东作战军”组建,大山岩为司令官。一月十日,大寺安纯被任命为步兵第十一旅团旅团长,编入山东作战军所属第六师团战斗序列。
一月二十二日,第六师团开始在山东荣成湾登陆,一月二十三日登陆完毕,二十五日沿荣成至威海大道,经屯候家、九家疃、固山后等地,准备攻取威海卫湾南岸炮台。一月三十日,北路第六师团渡过五猪河,进至庙口子附近;南路第二师团进至薄子顶以南地区,并同时对南岸炮台发起攻击。第六师团担任正面进攻,下分左、右翼队及预备队。大寺安纯指挥的第十一旅团为左翼队,担任主攻。大寺令部队集中优势兵力,猛攻摩天岭炮台。摩天岭是威海卫湾南岸制高点,对控制整个战场关系至关重大,大寺以旅团大部兵力拼命争夺。驻守摩天岭炮台的中国守军一个营,奋勇抵抗,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与此同时,威海卫湾内的北洋舰队也派“定远”、“镇远”、“来远”等舰,驶至南岸边助战。由于中国守军在炮台下预先埋设许多地雷,当日军进至炮台下时,踏爆地雷,死伤累累。大寺不顾士兵死活,奋力驱赶,继续猛扑。守军终因兵单力薄,伤亡殆尽,炮台被大寺旅团攻陷。
二月九日,步兵第十一旅团攻占摩天岭炮台后,大寺安纯欣喜若狂,疾步登上炮台,率领日军欢呼胜利。恰好这时“来远”舰打来一炮,正中炮台,弹丸爆炸,钢片四飞,打穿大寺安纯腹部,当即毙命。
死后,被封为男爵。
福原丰功(陆军少将)
一八九五年七月十七日,侵华日军辽宁占领地总督府参谋长福原丰功陆军少将率部在辽阳地区“扫荡”时,被中国抗日民众袭击毙命。
福原丰功,一八五二年生于日本山口县。一八七一年十一月七日始在陆军供职,初授准少尉军衔。一八八四年五月一日任步兵第十八联队联队长。
一八八七年十一月十六日晋升为步兵大佐。一八八八年九月十四日任近卫师团步兵第一旅团第二联队联队长。一八九二年二月六日任第五师团参谋长。
一八九四年六月,日军编成第一、第二军,分由日本宇品等港出发,向中国辽东半岛攻击。六月六日任第二军第六师团参谋长,八月二十七日在行军途中晋升为陆军少将,并改任第一军第五师团第八旅团旅团长。九月一日率部攻占汉城。九月十五日,率部在平壤打败清军后转兵北上,经义州(今新义州)过鸭绿江,向清军鸭绿江防线攻击。在率部向安东、九连城进攻之时,于十月二十五日调任南部兵站监,带领兵站官兵由安东进金州,负责筹集、输送军需物资“一八九五年四月五日,任辽宁占领地总督府参谋长,负责对占领地内进行治安强化。七月十七日,在率部对辽阳地区进行“扫荡”作战时,遭抗日民众武装袭击毙命。卒年四十三岁。
死后,被封为男爵。
山根信成(陆军少将)
一八九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侵华日军近卫师团近卫步兵第二旅团旅团长山根信成陆军少将死于中国台湾山根信成,日本山口县人。一八四七年出生,青少年时代曾参加戊辰之役。一八七一年为“御亲兵”,不久升任近卫步兵第二联队副官。一八七七年参加西南之役,升任步兵第十四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一八八一年二月十九日升任步兵第十二联队联队长。一八八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晋升为陆军大佐。一八八六年五月二十七日擢升大阪镇台参谋长。一八八八年五月十四日调任第四师团参谋长。一八九○年九月三十日晋升为陆军少将,转任步兵第七旅团旅团长。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调任近卫步兵第二旅团旅团长。
一八九五年二月,日本“山东作战军”攻占山东半岛威海卫。三月,中国军队又在辽河下游战役中失利。日本政府决定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准备集中兵力在直隶平原与中国军队进行主力决战。为此,于四月上旬由国内调近卫师团至金州,隶属近卫师团的近卫步兵第二旅团在山根信成率领下,入侵中国辽东半岛。
四月十七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将台湾割给日本。日本大本营遂即决定调近卫师团入侵台湾。六月下旬,山根信成率近卫步兵第二旅团作为第二梯队乘运输船出发,七月上旬在台湾基隆港登陆,进驻台北城。不久,山根即率混成支队南下,先后攻取龙潭陂、牛栏河、太姑等地,并进袭尖笔山、占苗栗,渡过大甲溪。
山根信成在指挥日军作战时,纵兵肆虐,烧杀奸掠无恶不作。攻下三角涌后,下令纵火焚毁民房数千座。在福德庄,残杀当地居民四百余人,烧毁民房千余栋。
八月二十七日夜,山根旅团会同近卫步兵第一旅团在北白川能久亲王指挥下,以全力进攻彰化东北之八封山。山根信成为左路军司令官,率步兵两个联队、炮兵一个大队及骑兵、工兵各一部,从左翼发起猛攻。在屡遭台湾民兵伏击后,遂收买土匪汉奸引路,择沟谷丛林之小路爬上八封山,复遭义军痛击,伤亡惨重。台湾义军因兵力不足,武器粗劣,虽奋勇抗击,却未能击退山根旅团,八封山被日军占领。
次日,山根信成登上八封山,立即命令炮兵火速上山,向彰化城猛烈轰击,遂即派步兵攻城。日军破城后,又与守城义军展开巷战,经半日血战,义军全部壮烈战死,彰化城陷落。日军入城后,彰化百姓纷纷出城逃难,山根旅团对无辜平民尽行杀戮,对老弱妇孺也斩杀无留,其野蛮残暴令人发指。
攻占彰化后,山根信成身染风土热病,死于九月二十九日。卒年四十八岁。十一月一日被日本天皇封为男爵。
关于山根信成的死因,日本《陆海军将官总览》记为“战死”。中国洪弃父所撰《台湾战纪》写道:日军攻占彰化后,继续南侵,在九月二十九日的云林战斗中,“日军山根少将亦罹重伤,旋死”。
北白川能久(陆军大将)
北白川能久(陆军大将)
一八九五年十月二十八日,侵华日军近卫师团师团长北白川能久陆军中将,在入侵台湾南部地区的作战中,被中国军队击成重伤毙命。是此次入侵台湾作战中,被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死后,追晋陆军大将。
北白川能久,日本北白川宫人。一八四七年出生,是伏见宫一品邦家第九子,幼名满宫。一八四八年被仁孝天皇收为养子。一八七四年九月二十七日,被授予陆军少佐军衔,赴德国陆军大学学习,一八七七年毕业后返回日本。一八七九年晋升为陆军中佐。次年四月十日任参谋本部出仕。一八八一年六月十五日,兼任军事议定官。同年十一月三日,晋升为陆军大佐。一八八三年四月二十八日,调任户山步兵学校校长。一八八四年十一月三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同月九日调任东京镇台司令官。一八八五年五月二十一日转任步兵第一旅团旅团长。一八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天皇为其叙勋(大勋位),并获金鵄三级勋章。一八九二年十二月八日晋升陆军中将,擢任第六师团师团长。一八九三年十一月一日调任第四师团师团长。一八九五年一月二十八日调任近卫师团师团长。
一八九四年八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一八九五年四月,北白川能久率近卫师团入侵辽东半岛金州城,准备进军山海关。四月十七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及附属各岛割让给日本。北白川能久遂奉命率近卫师团入侵台湾。
四月二十八日,北白川能久率近卫师团先遣之混成第一旅团,由旅顺口乘船出发,五月三日在冲绳县中城湾集结,与日本新任台湾总督烨山海军大将会晤后,即驶向台湾。五月七日至九日,先头部队在基隆以东三貂角登陆,向基隆进攻。此时,师团部仍设在军舰上。北白川能久指挥混成第一旅团,先向东西炮台猛攻,继分路围攻基隆城,经两昼夜激战,于十二日攻占基拢五月十五日,再陷台北。
五月二十九日,北白川能久率近卫师团后续部队于苏澳登陆,经宜兰与先遣旅团会合。后攻占新竹。台湾义军反攻新竹时,北白川能久被困城内,曾企图焚城逃跑。
七月,近卫师团已伤亡过半。日军遂扩编南征军,增派第二师团于八月在高雄、布袋、仿寨登陆,企图南北夹击台湾守军。
北白川能久在率军南侵过程中,纵兵肆虐,恣意狂施暴行,先后在三角涌、板桥镇、新埔、福德庄、彰化、盐水港等地,野蛮屠杀数以千计的无辜平民,连妇孺老弱也难幸免。八月初,近卫师团攻下新埔庄后,残暴杀害居民二百六十余人。在盐水港附近,屠戮居民八百余人,并纵火焚烧民房。
八月中旬,近卫师团渡过大甲溪向彰化进军,多次遭到台湾民兵伏击,伤亡甚重。北白川能久便收买土匪,导攻八封山,继克彰化。此后,近卫师团又连陷员林、斗南,进逼嘉义。嘉义守军以地雷炸毙日军七百余人,北白川能久十分恼怒,即调集师团所有大炮,猛烈轰城,遂克之。在进攻嘉义的作战中,北白川能久身负重伤。
八月底,在南征军司令官高岛子爵指挥下,近卫师团与第二师团开始会攻台南城。近卫师团由嘉义南下,第二师团分兵由布袋咀和枋寮进行夹击,因台南山谷险阻,深箐丛杂,义民潜伏,遇敌起袭,加之日军不习地形,伤亡惨重。直至十月二十一日,南征军才攻克台南。
进入台南府城后,北白川能久伤口恶化,于十月二十八日毙命。十一月四日被追拜为陆军大将。日本的《陆海军将官总览》与中国的《台湾战纪》都是这样记载的。但也有的日方资料记载为,北白川能久在进攻台南时,触瘴毒病倒,十月二十八日被送回日本国内,十一月四日晋升陆军大将,十一月五日抵达东京时毙命。卒年四十八岁。
内藤之厚(陆军少将)
内藤之厚(陆军少将)
一八九八年九月二日,侵华日军台湾守备混成第一旅团旅团长内藤之厚陆军少将,在镇压台湾义军柯铁部的作战中被义军击毙。
内藤之厚,日本山口县人。一八八五年五月二十六日任步兵第二联队联队长。一八八九年十一月二日晋升为陆军大佐。一八九二年九月二十二日因健康原因休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于一八九四年八月七日被任命为后备步兵第八联队联队长,编入临时第七师团,跟随征清大总督小松宫彰仁亲王进攻旅顺。入城后屠城四天,全城仅三十六人幸免。一八九五年八月十六日任后备步兵第四联队联队长。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不甘心当亡国奴,纷纷组织义军,抗击日军的武装占领。一八九五年十二月,柯铁以“奉天征倭镇守台湾铁国山总统各路义军”名义发布讨日檄文。在抗日军民的打击下,日本政府连撤三任台湾总督。一八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内藤之厚在儿玉任总督之时,晋升为陆军少将,任台湾守备混成第一旅团旅团长。此时,正值日军“围剿”大坪顶义军根据地败阵。儿玉总督又纠集五千之众,分四路进山“围剿”。内藤率旅团奉命冲击,义军避实就虚,化整为零,“彼来我去,彼去我来,相机待时”打击日军。内藤旅团未受大冲击即占领大坪顶根据地,与日军宪兵部和警察署分三处驻扎,互为犄角,如备大敌。十二月八日,柯铁侦悉内藤旅团戒备渐懈,遂于是日夜半率部向日军突然发起攻击,内藤旅团不及反击便“丧亡过半”,内藤之厚随部溃逃,幸免一死。一八九八年九月二日,义军再次以游击战法袭击内藤旅团,内藤之厚率部作战时被义军击毙。
武田秀山(陆军少将)
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侵华日军台湾总督府幕僚参谋长武田秀山陆军少将,在率兵对台湾义军“围剿”作战中被义军击毙。
武田秀山,日本高知县人。一八九三年二月十三日任第五师团步兵第二十一旅团第二十一联队联队长。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六月二十二日,第五师团从日本字品出发,乘轮船行月余时间,在朝鲜仁川登陆,并于九月一日攻占汉城。九月十五日,武田秀山率部随师团转兵北上,在平壤击溃装备优良的清军,一举攻占平壤。十月下旬经义州(今新义州)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占领中国安东、凤凰城等地。十一月十六日晋升为陆军大佐。
一八九五年力撤退后,田代继续留在上海,于六月二十七日,再次任驻华公使馆武官。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改任关东军宪兵队司令官。其间,田代继续策划和进行侵略中国的战争,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此后,田代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一日,晋升为陆军中将,擢升宪兵司令官。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调任第十一师团师团长。
一九三六年四月十七日,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会议决定加强中国驻屯军,由原一千七百余人增至五千七百余人。五月一日,田代皖一郎中将被任命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五月六日,日本陆军部下达《关于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的任务的命令》和《关于关东军和中国驻屯军的配置、兵力使用的指示》。规定中国驻屯军的任务是,维护日本在华利益、必要时使用兵力,其部署地域为北京、天津、塘沽、滦县、秦皇岛及山海关铁路沿线。其作战方针为:一旦有事,制敌机先,迅速达到战争的目的和陆海军协同行动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势,谋求速战速决。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同日,参谋次长西尾寿造中将召见新任司令官田代中将,对以上命令和指示做了说明。事实证明田代是肩负着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使命来华赴任的。
田代上任后,加快了侵华战争的策划和准备。九月三十日,田代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达成所谓《宋哲元、田代协定》,由日本满铁公司在华北设立“兴中公司”,开发龙烟铁矿和井隆煤矿,复兴石景山钢铁厂,向日本输出海盐和华北棉花,并修建石家庄至天津铁路等等。一九三七年五月,田代命令中国驻屯军第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所谓训练和演习,寻机挑起事端,以便制造扩大侵华战争的借口。五月下旬,田代以视察演习为名,召集中国驻屯军幕僚、旅团长、联队长等,进行现地策划,并下令日军“事先做好战斗准备”。
七月七日夜,中国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佯称一名士兵失踪,向驻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发起攻击。八日晨,中国驻屯军召开会议,决定采取迅速解决卢沟桥事件的方针。在此之前,田代患心脏病己危在旦夕,但仍下令将天津东机器局(东局子)附近的军直属各部队的主力,置于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指挥下,使之迅速向丰台前进,并令其他各部作好随时出动的准备。七月十一日晨,日军统帅部作出向华北派兵的重大决定,命令关东军独立混成第一、第十一旅团,朝鲜军第二十师团迅速前往华北,以加强中国驻屯军。此外,还钦命香月清司中将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接替田代皖一郎。同时,田代改任参谋本部部附。
七月十二日,香月司令官乘专机飞抵天津赴任,卢沟桥事变迅速发展为全面的侵华战争。
七月十五日、这位肩负侵略重任而来,却未能指挥开战的田代中将病亡于天津。卒年五十七岁。
三原重雄(陆军少将)
三原重雄(陆军少将)
一九○四年八月二十七日,侵华日军满洲军第三军第九师团步兵第十八旅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联队长三原重雄步兵大佐,在旅顺会战中,被俄国军队击毙。死后,追晋陆军少将。
三原重雄,日本鹿儿岛人。青年时代进入日本陆军服役,一八七五年一月二十七日,被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一八九四年六月,入侵中国东北,参加中日甲午战争。一八九九年三月十五日,擢任第九师团步兵第十八旅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联队长。一九○一年五月二十三日,累升至步兵大佐。三原联队驻防在日本鲭江地区,从一九○三年初开始,全力投入入侵中国东北、对俄作战的训练准备。
一九○四年二月日俄战争爆发后,三原率第三十六联队随第九师团其他部队一起,由海路入侵中国东北地区。五月三十日,编入满洲军第三军战斗序列。七月二日,第九师团集结于辽东半岛南部的金州地区,随即投入旅顺地区的外围作战。七月三十一日,第三军攻取了外围阵地。八月十九日,第三军在司令官乃木希典陆军大将指挥下,发起了对旅顺的第一次总攻击。二十二日夜,夺取了俄军主要防御线的一翼——盘龙山东、西炮台,但伤亡惨重。此后,第三军即因兵力不足、弹药缺乏,而陷于被动局面。二十七日,俄军发起小规模反击作战,又使日军遭受很大损失。战斗中,三原联队长被俄军击伤,数小时后毙命。
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曾获金鵄四级、三级勋章各一枚。
山本信行(陆军少将)
山本信行(陆军少将)
一九○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侵华日军满洲军第三军第一师团步兵第一旅团旅团长山本信行陆军少将,在旅顺会战中被俄国军队击毙。
山本信行,日本山口县人。青年时代进入陆军服役,一八七五年一月二十七日被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入侵中国东北地区。一八九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擢任第九师团步兵第六旅团步兵第三十五联队联队长,驻守在日本富山地区。一八九七年十月十一日,调任日本中部都督部参谋。次年十月一日,累升至步兵大佐,同时任第二师团步兵第三旅团步兵第二十九联队联队长,驻防日本若松地区。一九○○年四月十五日,任驻台湾日军补给厂厂长。次年五月二十三日,任第六师团参谋长。一九○三年三月二十一日,任第二师团步兵第三旅团步兵第四联队联队长,驻防日本仙台地区。
山本赴仙台后,即率部进行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的训练。次年二月日俄战争爆发,山本联队所在的第二师团编入第一军战斗序列,井由海路向中国东北方向进发,三月十日,在朝鲜镇南浦登陆。一周后占领平壤,随后向中朝边境挺进。四月二十九日渡过鸭绿江,经凤凰城进军辽阳。六月二十日,日军大本营下令编成满洲军总司令部,统辖在中国作战的日军部队。七月十日,山本晋升为陆军少将,同时擢任第三军第一师团步兵第一旅团旅团长,遂转向辽东半岛方向作战。八月十九日,司令官乃木希典陆军大将指挥第三军开始会攻旅顺,并发起第一次总攻击。二十二日夜,夺取了俄军主要防御线的一翼——盘龙山东、西炮台,但损失惨重,伤亡达一万六千余人,并因弹药缺乏,使总攻受挫。九月二十四日,俄军再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山本信行在战斗中被俄军击毙。
死后,被裕仁天皇于一九○七年十月二日封为男爵。
安村范雄(陆军少将)
安村范雄(陆军少将)
一九○四年十月十一日,侵华日军满洲军第四军第十师团步兵第八旅团步兵第三十九联队联队长安村范雄步兵大佐,在入侵中国辽宁省辽阳以南地区的作战中被俄国军队击毙。死后,追晋陆军少将。
安村范雄,日本高知县人。青年时代进入日本陆军服役,一八七五年一月二十七日,被授予步兵少尉军衔。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先后入侵中国辽东半岛和台湾。一八九七年十二月九日,任驻台湾日军守备步兵第六联队联队长。一八九九年二月八日,任第八师团步兵第囚旅团步兵第三十一联队联队长,驻防在日本弘前地区。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累升至步兵大佐。一九○二年九月三十日,因病休职。次年八月八日,病愈复职,被任命为第十师团步兵第八旅团步兵第三十九联队联队长,驻防在兵库县姬路市,为入侵中国东北、发动日俄战争进行训练。
一九○四年二月,日俄战争爆发后,安村率部由海路向中国辽东半岛进发。五月十九日后,陆续在大孤山附近登陆,六月十日,进至岫岩。六月三十日,安村联队随第十师团编入满洲军第四军战斗序列。七月中旬后,即在军司令官野津道贯陆军大将指挥下,向北挺进,经鞍山,于八月上旬进至辽阳以南地区。八月十日,发起辽阳会战。三十日,第一、第二、第四军在满洲军总司令官大山岩陆军大将指挥下,开始对辽阳进行总攻。安村联队担负由南面进攻的任务。九月一日,将俄国外围军队全部压至辽阳市区,三日攻取辽阳,取得日俄第一次会战的胜利。但是,由于兵力的消耗与弹药的缺乏,未能断然进行道击,失去了歼灭俄军的良机。对此,俄军将领库罗伯特金大将宣称:俄军是按预定计划退却的,损失轻微。由于日军没有追击,俄军即将部队停止于沙河右岸。日军则在靠近太子河右岸附近地区安营扎寨。进入十月,俄军转为南下攻势,准备与日军决战。十月十日,日军也以攻势进行迎击。虽然予俄军以重创井将其击退,但仍因弹药缺乏未能追击,与俄军对峙于沙河两岸地区。在十月十一日的战斗中,安村范雄被俄军击毙。
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曾获金鵄四级、三级勋章各一枚。
松村务本(陆军中将)
松村务本(陆军中将)
一九○五年二月四日,侵华日军陆军第一师团师团长松村务本陆军中将,在中国东北辽宁省金州地区与俄军作战中,被俄军击毙。
松村务本,一八五一年生于日本山口县。一八七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开始在陆军中任职,初授少尉军衔。一八九一年十一月二十日任第一师团步兵第二旅团第三联队联队长。一八九四年六月六日,日本为侵略中国发动甲午战争,编成第二军,第一师团列入该军战斗序列。从日本字品港乘船经朝鲜向中国东北挺进,参加对清军作战。六月十二日,松村务本在进军途中晋升为陆军大佐。八月三十日改任第六师团参谋长。一八九五年一月十九日,第六师团与第二师团组成山东作战军,在二十五艘日舰的护航下,从大连湾一带出发,分批向荣成湾开进。松村务本协助师团长指挥师团部队与第二师团相互配合,经三个星期的征战,从荣成湾攻到威海卫军港。继攻占了山东半岛所有的重要城镇,其兵所指,烧杀、奸淫无所不至,民众生灵涂炭。一八九六年十月十六日,松村务本任近卫师团参谋长,协助师团长率部由中国东北转兵台湾,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围剿”台湾义军柯铁部。一八九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晋升为陆军少将,任台湾守备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在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大将的指挥下,与台湾守备混成第一旅团等部组成五千之众,“围剿”大坪顶义军抗日根据地。义军首领柯铁采取游击战法,避实就虚,乘日军渐懈之时,于十二月八日午夜出奇兵,火攻日营。日军不惯夜战,宪兵、守备、警察纷纷奔命下山,或死于山火,或遇伏中枪,或颠落谷底。松村旅团在夜袭中死伤惨重。松村务本不甘认输,对部队稍加整顿后,于十一日向义军反冲击。台湾民众纷纷聚集,用猎枪、土炮、钉耙与松村旅团对战,给日军以重大杀伤。松村旅团未及攻上大坪顶便匆忙收兵。一八九八年一月三日,松村旅团在补充了兵员和武器装备后,突然向云林县荷山寨的义军展开攻击。义军在强大的日军攻击下溃散。接着,松村务本又率部向触山口的义军进行报复围攻,激战中,义军战死十二名,战伤五十六名,被俘二十五名。
义军首领柯铁负伤,于一九○○年二月九日牺牲。松村务本在台湾作战八年中,野蛮残暴,嗜血成性,除亲手杀害无辜外,还指使部属在镇压台湾民众的反抗中宁错杀百人,决不放过一人。
一九○四年二月,日俄战争爆发、七月十日,松村务本晋升为陆军中将,任第一师团师团长,编入正在由日本字品港出发向旅顺冲击的第三军战斗序列。八月十五日,第一师团伙同第九、第七师团在攻占金州后围攻旅顺。日俄激战一百五十五天,日军经三次总攻击,终于以伤亡五万九千余人的代价击败俄军,占领旅顺。松村旅团随师团北上,参加奉天(今沈阳)会战。一九○五年二月四日,在向俄军阵地迂回作战途经金州地区时被俄军击毙。卒年五十四岁。
生前,曾获金鵄三级、四级勋章各一枚。死后被封为男爵。
前田隆礼(陆军中将)
前田隆礼(陆军中将)
一九○五年三月二十六日,侵华日军第十一师团步兵第二十二旅团旅团长前田隆礼陆军少将,在中国东北辽宁省辽阳地区与俄军作战中,被击成重伤毙命。死后,追晋陆军中将。
前田隆礼,一八四七年生于日本奈良县。一八七二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军事生涯,初授中尉军衔。一八九一年四月十一日任第四师团步兵第八联队联队长。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十二月二十四日,在日军向清军不断攻击中晋升为陆军大佐。一八九五年三月十六日,第四师团连同近卫师团及临时第七师团,跟随征清大总督小松宫彰仁亲王向中国旅顺攻击。一八九六年十月十七日任第十二师团步兵第四十八联队联队长。一八九九年九月八日晋升为陆军少将,任第九师团步兵第十八旅团旅团长。一九○三年七月二日,任台湾守备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在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指挥下,镇压台湾人民抗日斗争。
一九○四年二月,日俄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殖民地利益的战争。六月六日,第十一师团编入第三军战斗序列,从日本国内派往中国东北前线。八月十五日,前田隆礼任第十一师团步兵第二十二旅团旅团长,与日军第一、第九、第七师团相互配合,在攻占金州后围攻旅顺。日俄双方激战历时一百五十五天,日军先后发动三次总攻击,投入十三万兵力,终于以伤亡五万九千余人的代价击败俄军,攻占旅顺。后随第三军转兵北进,经辽阳、黑沟台,于一九○五年三月十日攻占沈阳。三月二十六日,前田隆礼在率部由沈阳向开原攻击中被俄军击成重伤,抢救无效毙命。卒年五十八岁。
生前,曾获金鵄四级勋章一枚。死后被封为男爵,并获金鵄三级勋章一枚。
竹中安太郎(陆军少将)
竹中安太郎(陆军少将)
一九○五年八月十日,侵华日军满洲军第二军兵站监竹中安太郎步兵大佐,因战伤治疗无效,在辽东半岛毙命。死后,追晋陆军少将。
竹中安太郎,日本山口县人。青年时代进入日本陆军服役,曾参加入侵中国的甲午战争。一八九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擢任第五师团步兵第二十一旅团步兵第二十一联队联队长,该联队驻防在岛根县浜田地区。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累升至步兵大佐。次年爆发了八国联军大举进犯中国的战争。
一九○○年七月,日本政府派遣第五师团由渤海湾入侵中国。竹中率部协同其他联队,在师团长山口素臣陆军中将指挥下由天津进军北京,一路上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第五师团于八月十四日进入北京,参加了洗劫北京城的罪恶活动。作战中,竹中被清军击伤,后返回日本国内。一九○一年九月三十日,被免去联队长之职,十一月三日即转入预备役。
一九○四年二月,日俄战争爆发,大本营重新启用竹中大佐。二月七日,被任命为第一师团留守步兵第二旅团旅团长,驻守在东京地区。三月七日,又被任命为侵华日军第二军兵站监,遂即率部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同年六月二十日,随第二军编入满洲军战斗序列。竹中所领导的兵站主要担负该军补充兵员及军用物资的转运任务。后在一次对俄作战中被击伤,因伤势恶化而毙命。
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中,曾获金鵄四级、三级勋章各一枚。
东乡正路(海军中将)
东乡正路(海军中将)
一九○六年一月四日,侵华日军第四舰队司令官东乡正路海军中将,在中国渤海海域执勤中得暴病毙命。
东乡正路,一八五一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八七七年六月八日毕业于海军兵学校第四期,开始在海军中供职。初授海军少尉候补官。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八月随舰队参加中日黄海大战,击败清军北洋海军。十月连续攻取大连湾、旅顺港口。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四日,海军大学校选科招生,待命接受选拔。一八九七年三月九日任“八重山”号舰长。四月十七日任“济远”号舰长。十二月二十六日任吴镇守府参谋长。一八九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待命,十二月二十五日任“八云”号舰长。一九○○年十一月一日任海军兵学校教官兼监事长。一九○二年五月二十四日晋升为海军少将,任海军兵学校校长。一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任第六战队司令官。
一九○四年二月,日俄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殖民地的作战,东乡正路率舰队参加了渤海湾大战,配合陆军攻占旅顺。一九○五年六月,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取胜,夺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十一月十二日,东乡正路任第四舰队司令官,率舰队继续在渤海湾海域执勤。三十日,因战功卓著提前晋升为中将。一九○六年一月四日,在中国渤海湾海域执勤中得暴病毙命。
卒年五十五岁。
生前,曾获金鵄四级勋章一枚。死后封为男爵,并授予金鵄二级勋章一枚。
野间駉(陆军少将)
野间駉(陆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