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性爱与文明〔奥地利〕弗洛伊德

_4 佛洛依德(美)
88
性颠倒的预防
在性对象选择中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它必然指向异性.但我们都知道,要想指向异性,并不是轻而易举便能达到的.青春期后的初次冲动也免不了会迷失方向. 通常情况下,这种迷失尚不至于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德索(Desoir)
曾于1894年正确地指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常常与同性结成感伤的伴侣.能够抵制性对象的这种永久颠倒的最强大的力量,无疑来自于异性性特征间的相互吸引力,当然,我们也并不打算在这儿阐明此事. 但必须指出的是,仅仅这样一个因素还不足以消除性颠倒,消除性颠倒的还有其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性的权威禁忌. 在那些不把性颠倒视为是违法的地方,总能发现有相当多的人表现出这种倾向.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男人在幼儿时代受到其母亲或其他女性照顾时的情爱,总会出现于日后生活的记忆中,这本身就是一股极强大的力量,引导他们去接近女人. 另外,由于他们早年的性活动总是受到父亲的阻挡,便使之与父亲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这种关系也有利于他们远离同性. 上述两种因素也适用于女孩,她们的性活动总是时时受到母亲的监视,从而对同性则滋生了一种敌对情绪. 这对她们日后的性对象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使之走上正常的方向. 对于那些受男人教育的男孩(在古代,老师总是由奴隶充当)
,似乎更容易导致同性恋. 在今天,那些出身贵族名门的男人最多出现性颠倒,其原因也只能归结于他们多使用男仆以及母亲对儿
92
98
子的疏远. 我们在某些歇斯底里患者中发现,那些因为父母离婚、分居或者过早死亡而失去父母一方的孩子,其全部爱情皆被剩下的一个所吸收,因此决定了这孩子在日后选择性对象时所期望的性别,最终导致了永久性的性颠倒.
第六节 概  要
现在到了应该对以上的论述加以总结的时候了. 从性本能的对象和目的方面的变态现象而出发,我们探究了这些现象究竟是出自于先天倾向,还是来自于后天的经验. 依靠精神分析法的帮助,我们很快地就弄清了那些离正常状态还不太远且为数众多的心理症患者的性本能状态,从而解答了上述问题.我们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发现了每一种性反常倾向,这种反常倾向被证实是造成心理症症状的重要因素. 因而,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心理症其实是性反常的另一种表现(或负面表现)。由于性反常现象的广泛存在,我们便得出结论说,性反常这种特性乃是人类性本能中最基本以及最普遍的癖性.在成熟的过程里,唯有经过机体的变化和精神的压制,性行为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我们因此而希望去证实这一基本癖性的幼儿期便已存在. 有许多限制着性本能发展方向的力量,这也就是我们上面所指出过的羞耻感、厌恶、怜悯、社会所建立起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权威力量等等.这么一来,我们便把一切脱离常态的性变异看作是整个性发展的中断和幼
93
09
稚病.虽然上述基本癖性(性反常)
有着各种不同的形态,但它们同真实生活的影响力之间乃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并不是相互对立.另一方面,既然这些根本癖性并不单纯,性本能本身当然也就应被看作多种因素的聚集. 但在性反常现象中,这些因素却又一一分离出来,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因此,性反常从一方面可以说是正常发展的中断,另一方面则是正常本能的分崩离析. 所有这一切都意在指出,成年人的性本能来自幼儿期的多种冲动,这多种冲动组织合并起来以后,又指向一个单一的目的.在解释了为什么在心理症患者中性反常倾向占据优势以后,我们又证明了,这种倾向的主流一旦被“潜意识作用”阻止后又如何导向旁道而形成病态症状. 因此我们很自然地探讨了儿童时代的性生活. 我们还发现,人们极为错误地否定了幼儿性本能的存在,他们的性表现也被视为不正常或不常见. 我们的研究已证实,这种看法完全脱离了事实. 幼儿性活动的根基是与生俱来的,其实,还在摄取营养的时候,他们便已享受了性的满足. 后来他们又常常会通过吸吮手指等类的活动对这种满足的体验进行重复. 但看起来幼儿的性活动并没有随同其他身体功能同时并进,在经过了二岁到五岁间的繁盛期之后,它又进入了所谓的潜伏期.在这一期间里,性兴奋虽不曾中断,能量的积存却在仍然继续着,但主要是用来达到性以外的目的——一方面使性的成分带上社会性情感的甲盔,另一方面又通过潜抑作用和反向作用建造起了日后用来防阻性欲的堤防. 由此可以得知,把性本能限定于某一特定方向的力量在幼儿时代就已经打好了基础,以后经过
94
19
教育的帮助,舍弃了反常的性冲动,最后才得以完成. 在幼儿期的性冲动中,有很大一部分很可能逃过这些而表现为性活动.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幼儿的性兴奋的多种来源,其中最多的,也是极重要的来源,是从快感区的适当兴奋中得到的满足. 我们认为,皮肤的任何一个部分以及任何一个感觉器官,都很可能是一个快感区. 只不过是有些快感区特别敏感,稍受刺激便借助某种机制而兴奋起来. 其实,性兴奋不过是机体中许多活动达到一定程度时的副产品,特别是那些伴有强烈感情因素(不管是苦是乐)的机体活动,就更容易引起这种性的兴奋. 因此可以说,在性本能尚未与对象相结合的幼儿时代(开初时当然没有性对象)
,其性兴奋的主要特征便是自体享乐的.一个不可怀疑的事实是,生殖区快感似乎远在童年时代就已露出痕迹. 它可能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同其他快感区一样,在适当的感性刺激之下便获得满足;另一种是通过一种我们尚不清楚的方式,从其他一些来源中获得满足(如通过一种极特殊的联系渠道,同时造成快感区的性兴奋)。
令人遗憾的是,我到现在还不能对性满足与性刺激之间、生殖区与性欲的其他来源之间的关系,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我们从心理症的研究中发现,在儿童性生活才刚刚开始之时,性本能的诸成分便已经开始聚合. 开始时,是由口唇快感扮演着主要角色;第二个性器官前期的聚合则是以肛门快感与虐待癖的出现为特征;只有到达第三期时,真正的生殖区才会参与其中,性生活才最终定型.这之后我们又十分惊异地发现,在幼儿期性生活(从二
95
29
岁到五岁)中,其实早已开始了性对象的选择,在这一选择活动中,所有的心智活动差不多都已牵扯进去了. 因此,虽然这一阶段各种不同的本能成分尚未汇聚,性目的也不确切,但性活动在这一时期中的发展,乃是以后形成的确切的性体系的预备及重要先驱.人类的性发展被潜伏期分离为两个阶段,这件事值得引起注意. 我认为,这也许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但它有时又带来了心理症倾向. 据我所知,在人类的动物近亲中,还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我认为,人类的这种特性很可能开始于人种刚刚出现的史前期.现在我们还不能明确地肯定,幼儿期中究竟有多少性活动是属于正常的,不会危及其未来发展的活动. 幼儿性表现大部分是自慰性质的. 许多经验已经证明,外在的影响和各种引诱,可以导致潜伏期的中断或停止,这就引发了儿童性本能的各种各样的性反常表现. 可以这样认为:任何这类早熟的性活动,都可以减低儿童的可教育性.虽然我们对幼儿期性生活的知识还不太完整,而且缺点漏洞很多,但仍然不得不继续探讨青春期的来临所带来的各种各样变异. 我认为,在这一期间有两件事是关键性的:一、所有性兴奋的其他来源都开始服从于首要的生殖区;二、已经开始了寻找性对象的历程. 这两件事在幼儿时代仅仅是有所萌生,前者是经过“前期快感”机制而得以完成的. 这就是说,在以前,虽然有性的兴奋和满足,但基本上是自体之内的,现在却变成了一种为达到新的性目的(性产物排出)
的预备性动作,这个新的性目的的形成,将会带来无比的快感,
96
39
使性的兴奋消失. 在这以后,我们又探讨了性欲中男性与女性的分化. 我们还发现,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女人,青春期的女子还必须再经历一段潜抑作用,抛弃幼儿的男性性特征,以突出其首要的生殖区. 至于对性对象的选择,真正左右其选择倾向的,是幼儿对他的父母或照顾者的爱恋,这是一股潜伏在童年期、至青春期又复苏的力量. 但是,由于防止乱伦的堤防已经建立,对象便不再会是他们(父母或照顾者)
,而是同他们相似的外人. 最后我们还要指出,在这一段位于中间阶段的青春期里,肉体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并不平行,直到那一天,强烈的情欲冲动震撼了生殖器的神经系统,才会使情欲功能的身心两个方面合为一体,从而达到了正常状况.
阻止性正常发展的因素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上,每一步都有可能受到阻止或固置. 诸种力量汇合时的任何失败,都有可能造成性本能的分崩离析. 至于这一点,我们早已在许多场合中指出了. 现在我们所要进行的,只是对种种干扰发展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分别加以评判,弄清楚它们究竟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才造成了这种伤害. 以下我们列举的因素,不可能每一个都重要,但如果要一一加以评判,那自然还要有一种勇于应付种种困难的勇气才行.
97
49
体质和遗传
我们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先天性”的变态性体质. 这或许是所有因素中最应该看重的部分,但它只能从患者日后的表现中去推测,因此不能确切弄清. 总体上说,造成这种变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性兴奋的许多来源中有一两种特别强化的缘故. 然而,即使在正常人身上,这种癖性强弱不等的情况,也是存在着的. 由此我们又可推知,很可能会有一种完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因素直接导致了这种异常的性生活. 对这种生活,我们可以称之为“变质性”的. 这种“变质性”又是由遗传而来. 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在我用精神分析法治疗过的患严重歇斯底里症和强迫性心理症等患者之中,我发现有半数以上病人的父亲在婚前得过梅毒,有些还得过脊髓痨或全身麻痹症,有的则在其病历上查到以前患过病毒. 必须特别加以强调的是,从那些后来患上心理症的儿童身上,绝对不会看到患遗传性梅毒的症兆,梅毒遗传的唯一影响,是他们那变异的体质. 我并不主张父母患梅毒是导致子女心理症体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我仍旧相信,我所发现的这层关系,绝对不会是偶然的或是不重要的.关于性反常的遗传情形则一般不易为人所知,因为患者总是有意地躲开人们的调查. 但是我们仍有理由把心理症方面的情形应用到性反常现象上面,因为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形:心理症患者与性反常患者往往来于同一家庭;这种病症在两性之间的分布上,也十分有意思. 假如一个家庭有一
98
59
个男人(或几个)患了“正面的”性反常症,其女人必定会在其天生的女性潜抑倾向的作用下,成为“负面的”性反常者(即歇斯底里症患者)。由此可以判定,这两种病症之中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后天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讲,假如有人认定,构成性生活的各种体质因素一旦形成,便立刻决定了性生活的式样,我们一样不能同意. 在我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种种制约着“性”的力量仍然会展示出来,而且每一种力量都会构成性欲的一个支流,它的强大和削弱,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这些后天的影响往往也决定着最后的结局. 那些大体相似的体质一般会受到下面三种后天的影响,从而导致差别极其悬殊的结果.
一、潜抑作用
如果在发展过程中,这种过于强大的先天性倾向受到潜抑作用的钳制(当然绝不会被彻底废除)
,最后的结局将大为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兴奋固然会像以往那样出现,但它们在精神上已受到极大阻碍,因此不能达到目的,最后只能走上旁门邪道,以病态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性生活也可能相当正常(就有限的意义说)
,不正常只表现在心理上. 经由精神分析法对这种心理症的分析,我们现在对这种病症已非常熟
99
69
悉. 这种人的性生活一开始时与性反常患者极其类似,决大部分患者早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有了性反常行为,有些还将这种性反常行为持续到成年之后. 此时,由于某些内在的原因(通常是在青春期,有些还要晚些)
,潜抑作用开始出现,性行为于是受到阻止,从此以后,心理症便取代了性反常状态,然而现有的性冲动却仍然存在.这正如那句格言所说,“年轻的妓女会变成老尼姑.”只是在上述情况下,“年轻”的时间坚持得太短罢了.总之,性反常可为心理症所取代这一事实,明确地告知我们,它也像我们以往所提到的“性反常和心理症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家庭的不同性别的成员中”的事实一样,同时证明了心理症就是性反常的负面.
二、升华作用
先天病态倾向发展中受到的第二种影响就是升华作用.这种作用能使得性欲的过强激动找到一个出口,从而对其他方面做出贡献. 这使得原本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倾向,成为一种能够大大提升精神工作效率的因素.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创作的源泉. 我们曾经通过对升华作用的完全或不完全的解析,对于那些有着高超的天资和艺术气质的人物的性格作了极有意义的探讨. 这种探讨发现,这种人的性格乃是高效率、性反常和心理症三个方面按不同比例混杂而成的总合体. 另一种升华作用表现为反向作用造成的压抑. 这种压抑在幼儿潜伏期中就已经表现出来,在有利的条件下甚至可以持续终生. 我们所说的一个人的“性格”
,其建构材料中有
100
79
相当大一部分是性方面的东西,另外还有自幼儿时代便已固置的本能冲动,经过升华之后而达到的成就,还有其他一些用以有效地防止无用的反常性冲动的装置. 幼儿期的种种奇特的性反常因素经常是我们一部分德性的来源,因为它们均可以通过反作用,刺激德性的成长.
三、性欲的释放
如果我们认为这种异常的先天倾向在发展中仍然保持其原来的构造关系,它就应该随着成熟期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强化,其结局必定是反常的性生活. 人们对这种异常先天倾向的分析,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 但是有些例子同这种解释是相当吻合的. 许多这方面的专家主张,这种性反常的固置必有特定的前提,那便是:其性本能天生就比较弱. 这种极端的见解我当然不能够完全同意,但只要换一个说法,事情就比较明显了,也就是,这种性反常的前提乃是因为构成性本能的某一特殊部分——生殖区——的先天性脆弱. 由于这种脆弱,就不能让其他性活动统一于它的统治之下,致使它们的活动分崩离析,不能为生殖功能服务. 换句话说,由于生殖区的软弱,青春期内原来应该发生的各要素的聚合现象便不能发生,导致性欲中其他一些较强的部分取而代之(代替生殖区)
,因而形成了性的反常现象.
101
89
偶然性的因素
在性发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再也没有别的影响力能和潜抑作用、升华作用和性欲的释放这三种后天因素相提并论的了.对造成前两种作用机制的内在原因,我们还不是太清楚.潜抑作用和升华作用或许可以当作先天素质的一部分,也可以说,仅仅是此种素质在生活中的表现. 每一个持这种主张的人,必然会得出“性生活的最终形态乃是先天体质自然发展的结果”的结论. 但是明眼人不难看出,个人在儿童期和成年期内所经历的某些偶然事件,必定也会对性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发展之中,先天体质因素与后天偶然因素相比较,究竟那个重要一些?现在还很难作出评判. 仅凭理论推断,我们也许会高估前者,但医疗实践都一再强调后者的重要性. 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体质的因素必须等待具体经验的刺激,才能表现出来;反之,偶发因素自然也要有体质上的基础,方能生效. 在大多数例子中,其实都有一种“互补体系”在起着作用. 这就是说,其中一种因素的消减,必定伴随着另一种因素的增强,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一些特殊的例子,作为这两个极端情况的一种而依旧存在着.如果我们比较注重童年期的早期经验所造成的偶发因素,我们的观点就更合乎精神分析学的观点.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单一的病因体系划分为二:一种是气质的(dis-positional)
,另一种则是确定的(difinitive)。
前者包括天性和
102
99
偶发经验,聚合为一种素质;后者则纯属日后的创伤经验,所有伤害“性”的发展的因素,都可能造成一种退化作用(rebgresion)
,从而使人回复到较早期的发展上去.现在让我们再返回到原来的题目上面,一一列举那些作用于或者影响着“性”发展的因素,其中有一些,本身就是一种作用力,有些则只是这种力量的表现.
性早熟
在这些因素中,最明显的就是性早熟. 性早熟无疑是心理症的病因之一,但它还不能成为这种病症的最根本原因.早熟表现为幼儿潜伏期的中断、缩短和中止,而其性的表现总是反常或错乱的. 这一方面是由于性抑制不完全,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殖系统的发育不全. 这种错乱的倾向很可能持续下去,也可能已经由潜抑作用而成为造成心理症症状的动因.但不论怎样,性早熟总会使得高级的心智能力在日后更难控制性本能.除此之外,它还增加了性本能冲动在精神上的表现.性早熟通常同其他智能的早熟同时出现,这样一来,它就常常出现于一些能力强、智力高和名声极大的人物的幼年时代里.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即与智能同时早熟的情况下)
,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前面单独出现时那样,会有致病的危险.
时间因素
同性早熟一样,其他一些因素还与发生时间的早晚有关,
103
01
这也很值得研究. 各种本能冲动开始出现的时间顺序似乎早在物种发生史中也已经决定了. 从它们的出现直到它们被新出现的本能冲动所替代,或者经过某种强有力的潜抑作用而窒息,所经历时间的长短,都是一定的. 但是,即使在时间顺序和时间长短方面,同样也有变态现象存在. 这种变态常常会对最终的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种倾向与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倾向之间在出现顺序上谁先谁后,是极其紧要的. 因为潜抑作用的效果不可以逆行,时序关系上发生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结局. 另一方面,那些极为强烈的本能冲动,往往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 举例说,那些在后来表现为同性恋的人,起初时与异性关系中的冲动就表现的相当强烈,那些在童年期表现得奔腾猛烈的情感,不一定会保持下来并继续控制成年人的性格,最后它们很有可能趋于消失,而由一种完全相反的倾向代替. 就目前我们还不敢涉及整个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对时间顺序的干扰,这恐怕涉及着种种生物学甚至历史学的知识,尚有待人们去作进一步探索.
早期印象的持久性.
“性”的种种早期表现在人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这恐怕是由一种还不十分清楚的精神因素决定的. 对这种精神因素,我们现在还只能假设它是一种心理观念. 我个人认为,为了与事实相符合,我们必须想到,凡是后来变成心理
104
101
症患者或性变态的人,都对早期性印象有着持久的或敏感的反应,因为对同样的早期“性表现”
,其他人对其并没有深刻的印象. 他们不至于身不由己地对其加以重复,更不会让性本能终生肆虐横行. 这种早期经验的持久性有可能取决于造成心理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精神因素:这种病人内心往往充满过去记忆的幻影,这些幻影远超过其最近的印象. 事实已证明,这个因素明显来自心智教育,并且与个人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 与此相反,野蛮人则往往被称为“只生存于这一瞬间(当时)的可怜的孩子”。因为文明与性的发展之间有着反比关系(我们现存的社会结构就是这种反比关系的结果)
,儿童的性生活过程对于低级的社会文化形态并不重要,对高度发展的社会而言,却是异常重要的.
固置作用
刚才提到的诸多精神因素,再加上某些突发经验的刺激,就构成了幼儿性欲得以发展的温床. 后者(即偶发经验,特别是其他孩子或成年人的引诱)常常凭前者之助,固置为永久的性奇异. 我们在后来性生活的变态现象以及心理症中看到的那些对正常性生活的偏离,根据大多数都出在幼儿早期印象中(许多人仍以为这一时期没有性欲)。
造成这种症状的直接原因,则包括体质、性早熟、早期印象之持续性的增加以及性本能因受外界影响而受的刺激.最后我们必须承认,对性生活的上述探讨,仍旧有许多
105
201
令人不能满意的地方,因为我们对构成性欲本质的生物学历程仍毫无所知,所以不便从我们的琐碎的知识中构造出一套足以包含常态和病态情结的理论来.
106
儿童的性启蒙
——致M. 福斯特的公开信
107
401
亲爱的先生:当您要求我对儿童性启蒙问题发表意见时,我相信您所希望的是得到一个医生的独立见解,是他利用行医实践对这一问题作出的专门研究,而不是像有些学术论文那样,仅仅读过几篇论述这个问题的论文,便会产生出自己的所谓“看法”。我清楚地明白,您对我科学研究的每一个进展,都十分关心. 您并不像我的许多同事那样,只是因为我把性生活中的某些纠结和“心理一性”构成看成是导致一般性心理变态的重要原因,就拒绝听取我的意见.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贵刊最近对拙著《性学三论》(在本书中我详细地描述了性本能的构成,以及性本能在为完成其性的功能的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种种干扰)作出了充分地肯定和好评.下面我要回答的问题是,该不该让儿童知道一些有关性生活的真正情况和懂得一些性的基本知识.假如可以这样做,应该在多大年龄和以什么样的方式为最好. 我觉得,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应该首先提出我自己的看法. 我感到,对上面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作出回答是完全有必要的,但令我感到迷惑的是,上述第一个问题何以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论.我们究竟有什么必要对儿童和年轻人隐瞒人类性生活的知识呢?是不是因为害怕这样做会在他们尚未成熟之前,就会唤起他们对此类问题的兴趣?是不是想通过隐瞒事件的真相来阻碍他们性本能的发展,一直等到他们自己发现文明社会所能允许的那种唯一的发泄方式?人们是否会觉得儿童如果不接受外在影响的刺激,他们自己永远不会想到去询问、理解和认识那谜一般的性生活真实情况?人们是否真地想让他们
108
501
相信凡是与性有关的东西都是卑鄙可恶的,所以老师和父母才尽力不让他们知道这些事情?
我的确是无法知道,在上面列举的种种原因中,究竟哪个是人们习惯于向儿童隐瞒性生活真相的根源. 我唯一能知道的是,上述种种理由统统都是愚蠢可笑的,我甚至感到,如果对它们作出认真批驳就等于是抬高了它们.但我仍记得,在伟大的思想家和人类的朋友莫尔塔都利(multatuli)
的一封信中,曾有过以下几行字,恰好可作为上面所说问题的最好的回答. 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在我的心目中,某些事情实在是太神秘莫测了. 使儿童的幻想保持纯洁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这种纯洁却不等于无知. 相反,如果向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隐瞒一件事情,就会引起他们更大的怀疑,好奇心会让人们更急于去窥探一件事情. 如果这件事被公布于世人,而且谈论时不带大惊小怪的表情,它就不会唤起那么大的兴趣. 如果这种无知状况会一直维持下去,儿童或许会安于现状,但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儿童总是要同别的儿童接触,读书也会引起他对这件事情的思索,再加上父母总是对这件他认为是神秘莫测的事情摆出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似乎碰也碰不得,就会使儿童更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儿童对这件事情稍微知道一些,并且是在一种十分秘密的情况下知道的,他的兴奋度就会大大升高,纯洁的幻想也就再也不会有了,脑子里总是装
109
601
有这种‘下流’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已形同罪人,父母还天真地以为他的孩子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犯罪呢?“
对这一问题,我们再也找不到比这更高明的回答了. 当然,我们还能够把它说得再详细一点. 说穿了,在对待性的问题上,成年人之所以对儿童持有一种神秘的态度,或许是因为他们感到问心有愧,或是作贼心虚. 但有时可能是出于另一个理由:他们自己对这件事情就有着认识上的错误,因而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 一般人总是认为儿童没有性欲,只有当他们的性器官成熟时,性欲才会开始出现. 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极其错误的. 我们很容易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纠正这一错误,一旦得到纠正,人们就会认识到出现这样一个错误实在是不应该. 实际上,新生婴儿一出生时,就把性欲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某些性感会随着乳房的发育而产生,而且在儿童早期便已出现了. 可以说,在青春期之前能逃避某些种类的性行为和性经验的儿童为数极少. 我在《性学三论》中已对这一问题作了详细说明. 关于这本书的情形,我在上面已经提到过. 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认识到,生殖器并不是人体中唯一能够提供快感的部分,更何况人的本性已经决定了,即使在幼儿期,也免不了对生殖器的刺激. 在人生的这一阶段中,某种程度的性感快乐是通过对各个不同的皮肤区(性感区)的刺激产生的. 某些生物性的冲动,如伴随着某些情感状态的兴奋,也都能造成性感的快乐.对于这一时期,H. 艾里斯曾使用“自
110
701
我享乐期“这样一个名词去定义,我觉得使用这一称呼是有道理的. 所谓青春期(发身期)
,仅仅是指这样的一个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殖器官在所有快感区中跃居首位,从而成为快乐的主要源泉,从而迫使性行为服务于生育. 这样一种行为(性变)自然会受到某种压制,而在那些后来变为性反常和心理症患者的人中,这种行为只能部分地完成. 另一方面,儿童早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就已经能够将爱情的大部分心理表现显示出来,如体贴、热心、嫉妒等等. 由于这样一些心理表现往往与肉体的性兴奋关系密切,因此儿童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简言之,儿童早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其爱情就已经成熟了,不过这时他们尚不具生育能力罢了.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神秘感只会阻碍他们的理智对这一行为的理解,而对它的身心方面的感受却是永远也无法阻止的.儿童开始从理智上对性生活之谜感兴趣,并希望知道些这方面的东西,要比我们一般人想象的早得多. 如果儿童的父母不是经常遇到我下面要讲的情况,他们将会因为自己竟然未发现自己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而深感后悔,或者在他们发现了这种情况后觉得不得不管时,就要想办法去压制或窒息它. 我认识一个聪明过人的小男孩,他名叫赫尔伯特,今年已经九岁了. 他的精明的父母一向不愿用强力去抑制这个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 即使他自己从未从仆人那儿受到过任何性的诱惑,但有一段时间他却对身体的某一部分特别感兴趣起来,他称这个部分为“小鸡”。还只有两岁时,他便问母亲“妈妈,你也有小鸡吗?”他母亲回答:“当然有,那又怎
111
801
样呢?“此后,他又反复向爸爸提出这个问题. 大概也是在同时,他还被带到一个牧场,在那儿他第一次看到人们给母牛挤奶,便喊叫起来:”看哪,牛奶从小鸡的嘴里流出来了!“这句话是以一种十分奇怪的口吻说出来的. 在两岁到三岁零九个月时,他就能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能力对事物作正确的分类. 例如,当他看见水从机车中流出来的景象时,就说:”看哪!
水车也在撒尿了,可为什么见不到它的小鸡呢?“他稍稍想了想之后又说道:”狗和马都有小鸡,桌子和椅子都没有小鸡.“最近,他又看到父母给刚出生两个星期的小妹妹洗澡的情景时,他仍不失时机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的小鸡还小,等她长大了小鸡就大了.“(我还听到过与他同一年龄其他小男孩,对性器官的识别问题上也持同样的态度.)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小赫尔伯特并不是一个好色的小孩,即使连不健康的倾向也提不上. 依我看来,由于他还没有受到犯罪感的压抑,这对他还没有对此害怕心理,所以在表达对性的感想时也就特别真实,可以说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儿童所关心的第二个大问题(也许是一些年龄大得多的儿童)
,便是“孩子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个问题常常是在不受他欢迎的小妹妹或小弟弟出生之后提出来的. 这也是一个经常缠绕在那些尚未成熟的人的头脑中的一个最古老以及最重要问题,那些很擅长解释古老传说和古老神话的人,往往从司劳克斯向俄底浦斯提出的谜语中隐约地感觉到这个问题. 托儿所的阿姨们向孩子们作出的那种回答,往往会伤害儿童的那种天真无邪的探索精神,也是使儿童对其父母的信任感的第一次打击.从那以后,他们就不再信任成年人了,并
112
901
且开始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性的问题)放到心里. 从下面一封信中可以看出,这种好奇心在那些较大些的儿童身上将会变成一种痛苦的折磨. 这封信是一个十岁半的失去母亲的女孩写的,因为她同她的最小的妹妹一样,由于对这个问题十分费解,才会写信问她的姨母:
“亲爱的玛尔阿姨,盼望您能写信告诉我,您的克丽丝和鲍尔是怎样生出来的. 您一定会知道,因为您已经结了婚. 我们昨天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而且想弄个水落石出. 我们没有别的人可以问,您什么时候能到萨尔斯堡来?我和妹妹怎么也想象不到鹳鸟会把小孩子叼来. 特露黛想到大鹳鸟是用一件衬衫把孩子卷上之后再叼来的.并且我们还想知道,鹳鸟怎么会从池塘里把小孩叼上来,我们从来没有在池塘里见到过小孩子呀!再恳请您告诉我们,在您得到您自己的孩子之前,您又是怎样知道这些事情的. 请您把所有的来龙去脉都告诉我们吧!
吻您一万次.您的好奇的侄女莉莉
我并不相信,这样一封诚恳的信会给这两个姐妹带来真正的答案. 事实也正是如此. 不久之后,这封信的作者便患上了心理症. 这种心理症产生于无意识生活中无法回答的问题——迷狂性的忧郁.
113
011
我认为我们拿不出任何像样的理由拒绝回答儿童们渴望知道的问题. 并且我敢说,如果教育者的目的是通过尽早窒息儿童之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便于产生一种受到社会之高度赞扬的“良好行为”
,那就再也不会找到比在性问题上对儿童进行哄骗,或是通过宗教手段对其施行恐吓更加有效的方法. 的确,那些有着较坚强性格的人是能够承受这些影响的,他们将会背叛和对抗父母的权威,最终导致对一切权威的反抗. 当儿童不再从父母长辈那儿获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时,他们便会在私下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或是试图找到一种满意的答案. 这种答案往往是对实情的猜测和荒诞想象的奇妙混合. 他们常常在私下相互传播着关于这类事情的不同种说法. 由于这些年轻的探索者自身的犯罪意识,所以很容易把每一种与性有关的东西都看成是可怕的或者讨厌的. 这样一些儿童对性的见解是非常值得加以收集和验证的. 在经历过这样一种经验之后,儿童对性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态度便丢失了,对多数人来说,这种正确的态度也很难在今后的年代里出现.看来,对于如何向儿童解释性秘密的问题,大多数学者,不管他们自己是男是女,都认为应当向儿童进行性的启蒙教育. 然而他们提出的种种建议——关于这种启蒙应该何时进行和怎样进行——往往又很愚蠢,所以只能使人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他们看来,在这种事上冒险并不值得. 从我所读过的某些文章来看,F.E.艾克斯坦发表的那些写给他九岁的儿子的迷人的信最为典型. 这些信所展示的是一种习惯性的教育方法:先是尽量拖延,使儿童晚知道有关性的知识,
114
11
最后只好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向他们吞吞吐吐地解释,虽然只是讲出了事实的一半,而且为时已经很晚,却还要以一种严肃的语言和故弄玄虚的神秘口气去解释. 人们总是以“我怎么可以向孩子讲这种事情?”这样一个问题为理由,而对父母不去做这件事持同情态度. 因此认为最好还是不要求父母向孩子们讲这些事情.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在这里,而是一开始就不要给儿童造成这样一个印象:仿佛那些有关性生活的事实要比其他一些不适于他们理解的事实更神秘一些. 要做到这一点,一开始就要从容地或自然地对待性的知识,使之像儿童应该知道的其他一些问题一样,得到正常的理解和探索.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们提到关于性的问题时,学校和教师不要有意地设碍和干涉,在那些讲解动物世界的课程中,应当把生育和繁殖这一重大事实包括进去,而且还要给予应有的强调和重视. 与此同时还要指出,人的机体在这方面与高级动物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家庭中的气氛不再压抑儿童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就很可能会发生下面的这样的事情,在一个托儿所中,一个小男孩对他的妹妹说:“你怎么会认为孩子是由鹳鸟叼来的呢?
人是一种哺乳动物,你怎么可以想象一只鸟会生出别的哺乳动物的孩子呢?“这样一来,儿童的好奇心就不会变得无法忍受,因为他们在每一个阶段上提出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满意的回答. 儿童在十一岁左右就应该知道一些有关人类”性“活动的特殊环境以及这种活动的社会意义等知识. 而在给儿童行按手礼的年龄将比其他年龄更加适合于接受性方面的指导. 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完全知道了性活动的身体动作,因此更应
115
211
该让他们了解一个人应该对这种本能的真正满足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我看来,在对儿童的性启蒙中,完全应该采取这种循序渐进的指导方式,这种教育应当是先由学校开始,中间不应间断. 由于它充分考虑到按照儿童的不同发展期给予不同的性知识,所以能够成功地避免种种不安.我认为,法国人采用的方式在教育科学方面向前作出了重要的决策.在法国的教育中,已经不再使用问答教学法,而是先由国家指定一本入门书,书中对儿童将来具有的公民的地位、权利和应负的道德义务都作了一些基本的介绍. 但遗憾的是,在这种基本教育中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它完全回避了性的启蒙. 这是一个应当引起教育家和改革者充分注意的大事. 在有些国家中,竟把对儿童的教育全部或部分地交给牧师去作,这些牧师使用的方法当然不是有效的.因为没有一个牧师会同意人同动物在本性上是相同的说法.在他看来,灵魂不死是伦理教育的基础,因而永远不能够放弃.在这儿,我们又一次清楚地看到了用旧瓶装新酒的蠢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假如不从根本上推翻现行体制,仅仅是从枝节方面着手改革,改革是永远不会有成效的.
116
论儿童的性理论
117
411
如果我们完全忘记了道德律条,设想自己是一种完全的思维生物,并从另一个星球上观看地球上发生的事情,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的一切对我们都将是新鲜的,而其中最能吸引我们注意的将是人类中性的存在. 对于我们来说,尽管这两性之间有很多相似,但它们的区别却又是那么明显,所以即使是浮光掠影的一瞥,也能将这种区别看出来. 在儿童眼中的两性,是否也是如此呢?看来,儿童并没有把上述基本事实作为他们的出发点. 这就是说,他们刚开始时对两性间的区别并不太感兴趣,因为他们从记事起就知道有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这近乎是一种十分自然和不容置疑的事实. 同样,一个小男孩对于他的姐姐(她只比他略大一二岁)也会持同样的观念. 可以肯定,儿童的求知欲并不是由这一事实而自动促成的,只有当他与另外一个刚出生的儿童“遭遇”时(例如在他刚刚三岁时,母亲又生了一个小孩)
,才可能在其自我追寻(寻根)冲动的激励下,产生出探索的欲望.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他一时失去了父母的亲自照顾和关怀(他亲自经验到父母已经把原来对他的关怀照顾转移到了这个“新来者”身上,他对此很害怕)
,由于他从此之后,必须同这个新生儿分享原来自己独享的一切,所以很快便滋生出某些(敌视)感情,他的思维能力也会因此而大大加强了. 一般说来,这个年纪稍大一些的儿童总是对这个新来者表现出一种公开的敌对态度,并通过一种敌对的批评言论把它发泄出来(例如“让白鹳把他叼回去”
等)。
在偶然的场合,他还会对这个躺在摇篮里的小生命进行蹂躏和欺侮.一般说来,假如这两个孩子之间年龄相差较大,
118
51
这种幼稚的敌对情绪就会大大减小. 例如,如果过了许多年之后,小妹妹或小弟弟还没出生,他们就会十分希望有一个玩伴出现(就如同他们在别的地方见到的玩伴一样)。
受这样一种感情和思绪的刺激,儿童便会考虑人生的第一个大问题,即经常自己问自己,孩子是从哪儿生出来的等.他的发问也许是:“这个极其讨厌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这是人生第一个谜(它的反响似乎就是出现在许多神话和传奇中的无数谜语)
这一问题的本身,也像其他一切问题一样,乃是某种急迫需要的产物,似乎他们探究这一问题的唯一目的,就是想阻止如此可怕的事件再一次发生一样. 与此同时,儿童的思维这时已不受外部刺激的制约,自由地和独立地进行调查研究. 在儿童还未受到过分恫吓的情况下,他们迟早会采取一种最简捷的解决办法——直接从他的父母或保姆那儿得到该问题的答案,因为对他们来说,父母或保姆乃是知识的源泉. 不用说,此类方式多数会遭到失败,他们所能得到的不是模棱两可,就是对其好奇心的严厉训斥,或是用一种神话般的故事搪塞过去. 在德国,父母们常常这样回答:“孩子是鹳鸟带来的,鹳鸟从水里把孩子叼了出来.”我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多数儿童都不会满足于这样一种答案,并且对其持一种怀疑态度,虽然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公开表示出来.我认识一个三岁的男孩,这个男孩在听了保姆的上述回答后,竟背着保姆独自一人跑到一个大湖岸边的城堡上,想从这儿观看水中究竟有没有“孩子”。我所认识的另一个孩子,同样不相信这一故事.为了表示这种不信任,他慢腾腾的回答说,实际上,这件事他知道的比谁都更清楚,带来孩子的不是鹳鸟,
119
611
而是苍鹭. 从上述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果,儿童们根本就不相信这一关于鹳鸟的传说. 经过这第一次被欺骗(或搪塞)
之后,他们以后便不会再信任成年人的解释,他们已经隐隐地观察到成年人是在向他们隐瞒一件犯禁的事情,却不让他们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 为了继续揭开这个秘密,他们只好在暗中进行调查. 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也就意味着经历了第一次“心理冲突”。
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他们在本能中感到而且十分欢迎的,却无故地受到成年人的斥责,甚至是被骂作“淘气”或“顽皮”。由于这种想法与那些被成年人批评因而成年人自己也无法接受的观念恰恰相反,所以这种“心理冲突”的产生是根本不可避免的. 在这样一种“心理冲突”发生之后不久,又会产生出另一种“心理分裂”
:心理中分裂出两种理念,一种观念被誉为“善”的或“好”的,它的出现即意味着思维的停止;另一种变成一种极强大的意识,观念由于不断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所以总是提供出新的证据. 由于这些新证据并不被重视,所以总是被压抑,从而变成无意识的,精神病人那无法解脱的核心情结也就是这样形成的.后来我通过对一个六岁男孩分析以后,又获得了另外一种无可辩驳的证据. 通过这种证据,我进一步认识到,母亲在怀孕后,身体的某些情况发生了变化. 对于这种变化,是无法逃过儿童那敏感的眼睛的. 儿童已完全有能力把母亲渐渐变大的肚子同一个婴儿的出生联系起来.在上述例子中,当这个男孩的妹妹出生时,他已经四岁半. 在他四岁零九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用准确的比喻表达出自己对性问题的清晰
120
71
理解,当然了,他对这种早熟的知识,一般是秘而不宣的,而当他向父母提出问题而受到斥责之后,他的这种对性问题的好奇心便受到了压制,以后也就渐渐忘却了.由此可以看出,那个有关鹳鸟叼来孩子的寓言,其实并不是代表着幼儿对性的看法. 事实上,儿童通过对动物性生活的观察(动物很少隐瞒其性交过程)
,以及对动物的经常接近,对上述鹳鸟的故事早已不相信了. 他们通过独立的观察得到,幼儿是在母亲身体内成长起来的. 这样一来,这个他们一直用心思考的问题,便才有可能开始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逐渐地得到答案. 但可惜的是,这种逐步进展后来又因为受到了阻碍而不得不停止下来,这种阻碍是由他们自己杜撰出来的某些不真实的性理论所造成的.这些虚假的性理论,大都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特征,即虽然极为无聊,但每一种说法中却又都包含着点滴真理. 在这方面,它们有些像成年人在解决那些人类理性难于解决的宇宙问题时的灵感的闪光. 后来的事实证明,凡是这些理论中所包含的那些正确的以及切中要害的成分,一开始就与儿童机体中活跃着的种种性本能成分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这样一些观念的产生并不是来自随意性的心理活动和偶尔得来的印象,而是性心理结构的必然结果.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在这儿谈论这些典型的儿童性理论,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我们才能在所有那些我们可以观察到其性生活的儿童中间发现同样的性理论.第一种这样的理论表现出对两性间相异点的忽略,对于这样一种忽略,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原始注意方式”
,亦即儿童所特有的注意方式.依照这种方式,他们认定所有的人,包
121
811
括女人,都有一个像他自己身上那样的阳具. 这一被成人视作正常性器官的阳具,在儿童眼里却成为了性活动的高贵区域,一种供“自身性欲”的重要“性”对象. 儿童对这一器官作出这样高的评价,以至于他们根本无法想象,一个与他的“自我”相似的人,竟然会没有这一重要的器官.有时,一个小男孩偶尔看到他的小妹妹的生殖器时会大发议论,这种议论表明他的上述偏见已经大到足以影响他的视觉的程度.在这种时候,他并不在说自己的妹妹少了什么,而是反复地唠叨(似乎是一种自我安慰,又好像是在自圆其说)
:她的“小鸡”还小,但是当她长大一些时,“小鸡”就会很快变大的. 这种认为女性也有阳具的概念,在儿童长大成人后也会在梦中出现. 例如:在夜梦中,性兴奋常常使他梦见与一个女人交媾:他把一个女人掀倒在床上,正准备性交时,却发现女人生殖器部位有一个阳具. 这一景象往往会使得梦突然停止,性兴奋也随之消失. 远古人类制造的种种雌雄同体的形象与儿童的这种性观念其实是十分相似的.我们注意到,对多数正常人来说,这种雌雄同体的形象并不会引起反感,但是,如果让他们看到某个真人身上的这种雌雄同体性器官,一定会引起他的极大恐慌.如果这种认为女人也有阳具的观念,在儿童头脑中“固置”
,那么它就会无视后来生活中的一切影响,使这个男人永远也无法排除其性对象身上一定有一个阳具的幻觉. 这样一来,这个男子倘若有了正常的性生活,便很快会成为一个同性恋患者,把另一个男人作为他的性对象,因为这个男人的身体和心理特征总是促使他把他看作是一个女人. 即使他以
122
91
后结识了某个真正的女人,也不会把这个女人当作性对象来对待,因为女人缺少他需要的性的吸引力. 实际上,如果让这种人接触另一种类型的童年生活,这种生活定会使他感到十分憎恶. 一个主要以阴茎的性兴奋支配的儿童,往往通过用手玩弄自己的阳具而取得快乐. 如果这种行为被父母或看管他的人所看见,就会受到斥责,甚至威胁说他把他的阳具割掉. 这种“阉割威胁”所产生的效果,会伴随着儿童对这一部分的看重逐渐而增加,换言之,会变得根深蒂固和持久延续. 传奇和神话证实了儿童感情中的这种变化,也证明了与这种“阉割性质”有关的恐惧. 在以后的年代里,意识只有在非常偶然的场合才记得起这种情结. 当这种同性恋的男子在以后亲眼看到女人的性器官时,往往把这看作是一种被阉割后的残疾,因为很快他便记起小时候的“阉割威胁”。因而女人的性器官给同性恋患者造成的常常是恐惧,而不是快乐. 这样一种特别反应,并不因为他以后学习了科学知识而改变. 更何况有些科学发现认为儿童的上述假设并不特别完全错误. 这也就是说,女人同样具有阳具. 解剖学已经认识到,女性的阴蒂是一个与男人的阳具同源的性器官. 生理学对女性发展过程的描述对此还作了如下补充:女人具有的这个不再长大的阴蒂,在她的儿童期起着同男孩的阴茎相同的作用(二者有着相同的行为)。例如:它也同样是一个易兴奋的区域,很容易被接触到,而它的兴奋为小女孩的性活动产生男性色彩.在女孩的发育期里,必须对这种兴奋加以压抑.只有将这种男性的性欲抛弃,才能使其身体的女性特征发展起来. 反之,许多女人性机能的丧失,都是由于她们顽固地
123
021
依恋于阴蒂兴奋的原因(这种机能的丧失,包括交媾时毫无快感,或是因压抑的持久延续,导致性生活能力完全丧失,代之以歇斯底里症的发作)。
所有这些事实都可以证明,在这种认为女人也有阳具的儿童性理论中,确实包含着某些真理的种子.我们还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到,在这一方面,女童的看法与她的兄弟们是相一致的. 她们一开始就对男孩身体的这一部分(阴茎)非常感兴趣,发展到最后,这种兴趣就变成嫉妒. 她们感到自己是受害者(被阉割者)
,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一个男孩一样,用阳具撒尿. 当她们表达这种愿望时,总是爱说:“我要是个男孩该有多好.”我们知道,这句话的隐含意思,便是希望对自己缺少的东西有所补偿.如果儿童能从阳具的勃起中获得一些暗示,将会对他们开始时提出的问题的解决起推动作用. 这也就是说,他们将会感到,那种认为小孩子是从妈妈的身体中生出来的说法,并不是一种正确的说法. 那么孩子究竟是怎样来的呢?到底是谁使得小孩子在妈妈肚子里长成?
这件事肯定与爸爸有关,爸爸不也是经常说,这个孩子也是他的吗?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