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食堂吃饭,正好是4月1日愚人节,电视上放着纪念哥哥张国荣的节目。他放下手中的饭一直盯着屏幕,半晌说了一句话:
“我知道他为什么走。”
“为什么?”
“他不开心,既然活着不开心,何必活着。”
“你不是哥哥,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的?”
“确实不是,但我就是懂他。”
“……”
3
我没再说话,我知道这种情况下,说什么都白搭。后来顺利毕业,我选择去北京,他选择去了洛阳,他说那里有他的魂。
期间断了一段时间的联系,再听说的时候,才知道他病了。
不是什么生理上的病,抑郁症,跟哥哥一样,只是他坚持了许多年。
我去见他的时候,他的状态特别差,脸上没有颜色,冒虚汗。见了我也只是动了动嘴角,招呼我坐下便不再说话。
我看见床上散落着稿纸。我扫了一眼,记住了其中几句话:
“那些细枝末节的情绪,就像夜里窗外的小雨滴,慢慢地轻轻地拍打我。我想找一个干净手帕,擦掉这些悲伤,可我没有手帕,我只有悲伤。”
“请你相信我,我是如此爱你,虽然它寂静无声。”
“门前台阶的缝隙里,长了一棵小草。它在努力活着,而我在费尽心机死去。”
“你向阳般地笑着,像是嘲笑我的沉默。”
如果说我还算是个有文采的人,那么秦一绝对是甩我千里的那种。我不知道是孤独给了他灵感还是他成就了孤独,总之他太多的句子都令人惊叹。
那段日子他过得并不愉快,我陪了他很久,以至于我的性格里在那时候也埋下了一颗阴郁的种子。跟一个人待的时间久了,确实会影响自己的性格。
我和秦一散步,陪他喝酒,他都是老样子。我问他,你究竟怎么了?
“我没什么,前所未有的好。”
“那你干吗这么封闭自己,怎么还得了抑郁症?”
“我并没有封闭自己,而是你们把自己展示得太多了。”
我无言以对。
“你知不知道这样下去会出问题的?”
“从小到大,我都是这么过来的,也没见我出什么问题。”
待了几天,秦一就催我回去,说他一切都好,让我不用担心。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也确实待不了太久,停留了几日,我便跟他告别,返回我的城市了。
走的时候,趁他不注意,拿走了他一本日记,很旧的样子。
回去的火车上,我翻开那本日记。那是他从小学就开始写的日记,没想到他竟然留到现在。
原来我并不了解秦一,甚至说从未了解过。
“天气晴朗,同学们玩得开心,我看着他们开心。”
“今天小雨,他们又出去参加活动了,我想去,可没人叫我。”
“我不爱说话,不代表我不想说话,可没有人过来跟我说话。”
“你看他们笑得多开心,我也跟着笑,没人看见,我是在心里笑的。”
“我心里有个小门,没上锁,你只要拉一拉就会开,可怎么没人来拉。”
整个小学期间,秦一的日记都是一种近乎于哀求的语气。原来他一直如此渴望有人看见他,有人能帮帮他,可所有人都觉得他还好,他喜欢那样。
后来的部分他已经习惯了冷漠,习惯了抛弃。
“别来跟我说话了,我不孤单,我很好。”
“你们是你们,我是我,我不需要。”
“你们越是笑得放肆,我越觉得你们可笑。”
“假如生命只有一天,我不会用它来说话,也不会用它来爱你。我只是想安静地看一看这个世界,然后没人在乎我的来到,就像没人在乎我的离开。”
这是他最后的一段文字,我似乎预料到了什么,又似乎错过了什么。
请你相信我,我是如此爱你,虽然它寂静无声。
下车后我立刻给他打了电话,我说你还好吗?他说,我一切都好。我说:“可是你不开心啊。”
他说:“这么多年,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
许多事都是后知后觉的,就像在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他那天说的话。
4
2011年下半年,秦一自杀了,在自己的出租屋里。
最先发现他的是房东,骂着晦气。警察来了后检查了一下屋子,最后定为自杀。至于自杀的原因和方式,我不得而知。
但秦一的确死了,没人知道,就像他活着的时候,没人知道一样。
只不过用了不同的方式而已。他不知道我拿走了他的本子,如果知道会不会觉得安心些,至少他那些心底的秘密还有人知晓。
他走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恍惚觉得他还活着,活在一个角落。
2012年3月18日,微博上的一个姑娘自杀了,同样是抑郁症,她叫“走饭”。
我一直觉得,那些绝对孤独的人,骨子里是不希望孤独的。就像秦一,就像走饭,从他们仅有的表达看得出来,他们希望有人看见他们。
跟他说话,跟他微笑,告诉他生活很美好,请你不要放弃。
可最后,人们都是忙着自己的生活,忙着推杯换盏,忙着笑语欢颜。一些人走了,一些人来了,本质上生活不会改变,因为他们与我们从不相干。
可真的会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吗?那些精灵般的文字,那些细微的情绪,除了他们,还有谁能写得出来?
“躲了一辈子的雨,雨会不会很伤心。”——走饭
“醒醒,我们回家了。”——走饭
“我踏上的每条路,都叫迷路。”——走饭
请原谅我自私地把你这些文字写出来,不知道你不会介意。但我想,像你这样的姑娘,只会一笑而过,因为你连自己都不在意。
我不知道秦一认不认识走饭,如果他们相识,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两个伤心的人在一起,可能就不那么伤心了。
写到这里,外面下起了雨,很大,我不知道是秦一难过了,还是走饭又难过了。我无法用普通人的理解去感受他们,我只是有些难过。
没人知道他们来过,知道的人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忘记他们。
后来我翻看了许多走饭的文字,才华和灵气让我汗颜。当许多人自诩为作家的时候,并未看见他们写出多好的文字。
相反,秦一,走饭,随便的一句话就能让人思考许久,而我不能。
假如孤独和才华,任选其一,许多人会选择才华。可他们没得选,他们只想要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有朋友,有爱人,孤独和才华从不是他们想要的。
秦一没有微博,如果有,他一定是最火的博主。走饭有,即便她已经走了那么多年,最后一条微博下面,仍有许多人每天留言。
走饭的微博就像是一个树洞,那些人把自己的开心和不开心,难过和不难过,都说给走饭听。
我固执地想,如果走饭知道了,应该会高兴吧,有那么多人还记得她,即便那是她的最后一条微博,看起来如此轻松的告别,却让人怎么都无法释怀。
那条告别的微博,是这样写的:“我有抑郁症,所以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别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可是,最后大家还是很在意啊。
5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难过情绪,或许只是一瞬间,也或许只是在晚上的时候。我们管这种情绪叫感性,也叫矫情。
只是秦一他们这样的人,心里是一直难过的。他也想让自己高兴起来,让自己走出去,他尝试了很多次,仍然无法解脱。这不是疾病,可也是疾病。能救他的只有自己,有的人走出来了,他没有。
我也终于明白,那天在食堂秦一说的那句话。他是理解哥哥的,既然不快乐,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他们只是想试一试,或许到了那个世界,就快乐了。
秦一走后的两年里,我始终无法真正高兴起来。经常想起曾经的画面,比如小时候,我们出去玩,他总是盯着看。我们把东西交给他,他总是紧紧抱着。我们回来跟他打了招呼,他也是笑着回应。
我想,他心里一定很难过,为什么我们没有多说几句话,为什么每次没有多邀请他几次,他可能只是羞涩,只是不好意思。
我记得他说:“我不是真的难过,我只是不那么高兴罢了。”
去年,秦一的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了。我希望他能高兴起来,至少在那边,他不再是一个人。
这是秦一的故事,一个我唯一敢说有结局的故事。
他并不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抑郁症病人,他们努力地活着,付出常人百倍的辛苦,尝试着融入这个社会。
几年过去了,对于秦一的离开,许多人都已经淡忘了。没人再提起他,就连同学聚会,也不过一句带过。
“听说了么?咱们班上不爱说话的那个,自杀死了。”
“还真不知道,不过对于他这种人,死了或许是解脱吧。”
“好了,来来,继续喝酒,不说这个了。”
你看,生活从来就是如此,一个人的离去和来到,不过是一小部分人的喜悦和悲伤。我们都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不要太看重自己,也别太看轻自己。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忘了一件事情。本觉得无关紧要,但想想还是写出来吧,秦一你若不太高兴,那也只能这样了。
待我百年之后,我们见面,你一并找我算账好了。
其实秦一的那本日记并没有写完,只是突然断了,我看完所有的内容后就压在了书柜里。
一个我想起他的晚上,拿出再次翻看的时候,偶然发现最后两页是有文字的,只是用铅笔写的,字迹已经不那么清晰了,当年才会疏漏。
我趴在书桌上,把本子贴近台灯,仔细辨认。
秦一是这样写的:
“我热爱这个世界,就像热爱我的生命,我打算带走我的生命,但我不会带走这个世界。我的下一次到来,一定是向阳花开,阳光明媚……”
这么多年过来了,我并不孤单,有萨仁陪着我,有巴棋苏木的月光陪着我。
你要感谢,在你如火如荼的生命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因有他的存在,而惊艳了你的年华。
18 巴棋苏木的月光
18 巴棋苏木的月光
1
姑奶名叫慧兰,是我爷的妹妹。兄弟姐妹六人,姑奶是最小的,曾生活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棋苏木。
巴棋苏木是一个像天堂般的地方,姑奶在那儿生活了一辈子。起初家里人想接她回去,但她死活不肯,只给家里说了一句话:
“我得在这儿陪着萨仁,他说过,有巴棋苏木的地方就有他。”
萨仁,我的姑爷爷,姑奶的爱人,我一辈子都未曾见过的人。
年初,姑奶生了一场大病,给家里人捎信。因为路途遥远,平时的走动也是不多。以至于我第一次知道,自己还有个姑奶在那么遥远的地方。
家里的很多长辈都打算动身,我做晚辈的,自然不能不去。权当是给自己放了一个小假,出去旅旅游散散心。
家人也知道,如果这次不去,以后可能就真的没机会再见了。
去的路上,家里人跟我说,姑奶是23岁嫁过去的,除了中间回来取户口本,就再也没回来过。虽然家里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好歹也是城镇户口,姑奶的父母也是不想自己姑娘吃苦。
我对于这些多少有所了解,但我唯一好奇的是,姑奶怎么会认识相隔万里的姑爷爷,又是怎么相爱的?
几天的旅程奔波,让本就没怎么出过远门的家人,更显得疲惫不堪。
下了火车,又倒了汽车,汽车下车后又坐的马车,辗转多次,终于在夜里10点多,到了目的地。
姑奶家跟我想的完全不是一个样子。我觉得应该是那种传统的蒙古包,大家围坐在一起,中间是火炉,喝着酥油茶。后来证明,我的确是电视看多了,现在很多牧民家里也不再是蒙古包了。
传统的蒙古包只有特定的几处,而且也都成了旅游景点,不知道算是进步,还是倒退。
姑奶躺在床上,看上去精神还算不错,招呼大家坐下,拉着家里人的手,舍不得松开。毕竟已经快十几年没见,再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
因为我从小就没见过姑奶,所以感情并不是特别深。姑奶虽然年老,但眼睛特别有神,仍能从那张苍老的脸上,看得出年轻时候的样子。
姑奶把我叫过去,问了些生活上的事,还有工作。当问到感情的时候,我借口说出去抽根烟,搪塞过去了,因为那段日子刚好跟前女友分手,所以不想说话。
巴棋苏木的夜晚特别好看,那次以后,我便再也没见过那么干净的夜空了。星星就像伸手就能触到一样,也特别宁静,甚至让你想不起来还有烦恼。
晚上吃饭的时候,姑奶才说为什么把大家都叫来。
2
半年前,姑奶就已经查出是肝癌晚期,之所以没说,是不想给大家添麻烦。儿女要带着姑奶去治疗,姑奶死活不去。她说一辈子这样都过来了,不想老了老了,遭那份罪。
最近身体每况愈下,自觉时日无多,想把大家叫来一起聚聚,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说完这事,大家沉默了很久,姑奶看大家都不说话,便笑着说:
“今年都70多了,活得够久了,没啥遗憾了,快吃饭吧。”
那是一次极其难以入口的饭局,并不是不好吃,而是所有人心里都压着一块石头,扔不下去,也提不上来。
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看见姑奶在另一个屋子里自言自语。我小心地贴过去,好奇地以为是供奉了什么。
原来那个屋子是姑爷爷的,里面放着姑爷爷的遗像,是年轻时的照片,特别的帅,放到现在也是一个标准的型男。姑奶轻轻地说着话:
“萨仁,我知道是你想我了,我已经好多年梦不见你了。
“我老了,样子也变了,但那颗心还是老样子。
“孩子们想让我继续治疗,可这是没有意义的事,只是再拖上几年罢了。
“而我想早点儿见到你……”
我听得难受,转身想走,没想到姑奶这时候开门了。从她的眼角看得见泪痕,我佯装刚刚路过,打了招呼便走了。
萨仁,也就是我的姑爷爷,在多年前就去世了,听说是一场意外。
但家里人不经常往来,当年的通信又不发达,具体原因,谁也不知道。
我有些好奇这位不曾谋面的姑爷爷。晚上的时候,姑奶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我搬了板凳坐过去,给姑奶点了根烟后说道:
“姑奶,萨仁……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姑奶看了我一眼,抽了几口烟。
我们都在等,等那个该来没来的人。
“这孩子,你还想知道这个?”
“是,特别想。”
“容我想想,那是很多年以前了……”
3
当年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两个选择,一个是东北的林场,另一个是内蒙古的巴棋苏木。当时还是姑娘的我,觉得东北太冷了,内蒙古又太远了,也不知道巴棋苏木是哪里,衡量了许久最终还是选择了巴棋苏木。
或许是冥冥之中注定了什么,也或许是我上辈子就是出生在蒙古的这片草原。若是没来,也就不会认识你的姑爷爷了。
当时在巴棋苏木有两个知青点,我分在了离巴棋苏木最近的那个,也是在那个地方认识萨仁的。
每天早晨我们的工作就是开荒种地。经过几天的劳动下来,在城镇里生活久了的知青们,早就没了当初的热血。
所有人都坚持不下去了,吃得也不好,晚上睡觉的时候浑身酸疼,手也磨破了皮。想到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我在夜里不知道哭了几次。
萨仁是负责我们知青点的队长,平时接触不多,只是觉得这个小伙子很结实,黝黑的皮肤,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特别纯朴。
一次野外劳动,也不知我是怎么了,可能是营养不良,就昏倒在地上。
是萨仁跑过来,背起我跑到卫生所,整整十里地,一次也没休息。送到卫生所时,满身的汗,顺着衣服滴在地上。
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能有一个人这样对自己好,是不敢想象的。
我也是那个时候起开始关注这个黝黑的小伙子。后来每次出去劳动,他都是背着别人帮我分担,我像是找到了依靠。
因为一开始语言不通,我们无法交流,只是通过对方的笑和眼神体会意思。
在一次篝火晚会之后,萨仁拉着我的手跑到了后山坡。我们一起躺在草原上,看着天上的星星,我觉得那是我这辈子最美的时光。
我问萨仁,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他指着天上的月亮告诉我,萨仁在内蒙语的含义是月光,他的母亲希望他一辈子都能像天上的月亮一样,朴素平淡稳稳当当地过一生。就这样,我和萨仁在巴棋苏木的那个晚上伴着月光,牵手入眠。
后来的日子,平淡里伴着甜蜜。萨仁的普通话也越来越好,他经常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告诉我,他爱我,喜欢我,想照顾我一辈子。
我突然觉得当时选择来到巴棋苏木的决定是对的。
好景不长,我和萨仁的事,被组织发现了。不但取消了我回城的资格,还连累了萨仁,把他的队长职务撤掉后扔到了牛棚里喂牛。可即便这样,每天短短的相遇也足以让我们珍惜。
他经常挨饿,因为批斗不断,睡眠也不好。我经常把省下来的干粮藏在草堆里,这样他喂牛的时候就能拿到。
那段日子虽然艰苦和绝望,但只要能看见萨仁,我就心满意足了。
4
后来因为萨仁的表现足够好,而我们的接触又不多,组织上又恢复了他的队长职务。因为对于开荒种地来说,知青点确实没有谁比得上他了。
每天仍旧是辛苦的劳动,少了萨仁的陪伴,我只能自己扛着。手上的血泡磨破了就继续磨,终于也有了茧子,不那么疼了。
萨仁每天干活回来,都会来我这里跟别的知情打牌聊天,但从来不跟我说一句话,我知道现在我们不能有任何交流。
但每次萨仁热烈的眼神都会让我心神不宁,因为我分明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了想念,看见了煎熬。
好好生活,好好学习,我不等你了。
终于在某一次要离开时,萨仁从我的身边擦肩而过的瞬间,塞到我手里一张字条。我一直捏着不敢看,等所有人都睡着了,我才从手里拿出那张被汗水浸湿的字条。
上面写着:“慧兰,我觉得我的心已经快被巴棋苏木草原上的蚂蚁吞噬了,我不能再忍受见不到你的日子。我亲爱的慧兰,我想让你知道,我是如此热烈地想你,就像巴棋苏木夜晚的月光一样,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地想你。”
字迹歪歪扭扭,看得出来,萨仁是查了很多字典才写出这段话的。其中也有很多错别字,至今,我仍保留着那张字条。
后来就好了,国家恢复高考,知青终于有机会回家了。
但接下来要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我参加高考,我就会离开巴棋苏木,离开萨仁;如果不参加,我可能一辈子都回不去了。
萨仁看出我的担心了,他找机会就给我塞字条,告诉我,要参加高考,要改变命运,不要在这里待一辈子,他不重要,我才重要。
说实话,那时候我是矛盾的。一方面我想回家,一方面又舍不得萨仁,后来是萨仁的诚恳让我决定参加高考。
一天晚上,萨仁不顾外人的眼光和口舌,来到我的宿舍,当着我的面用他带着口音的普通话对我说:
“慧兰,你一定要参加高考,我会等你,如果你愿意,我会等你到巴棋苏木的月亮不再升起,哪怕整个巴棋苏木的夜里都是黑暗,我都会等你。”
就这样,我选择了参加高考,成绩出来后,我如愿考上了大学。
萨仁在巴棋苏木依然当着他的队长。回家后我和父母说了我和萨仁的事,家里只有一个意见,准备好上学,然后忘了萨仁。
其实一开始我是自私的,我觉得我要开始另一段人生,我不应该再回去过那种苦日子。我听家里的话,老老实实地去上学,断了一切跟萨仁的联系。
因为大学在北京,萨仁即便想找我,也找不见。整整两年,我没和萨仁有一点儿联系。后来是萨仁的同乡来北京办事,捎给我一句话:
“好好生活,好好学习,我不等你了。”
也许是那时候被大学生活包围着,萨仁的这句话终于让我把心里的负担放下了。我承认那时候的自己很自私,可是在那个年代,爱情和命运,我只能选择最有安全感的那个,即便萨仁如此爱我。
5
要不怎么说上天是公平的呢,大二下学期,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先是母亲住院,后是父亲出车祸。亲戚朋友借遍了,也没凑够医疗费。
我不知道谁告诉萨仁的消息,也不知道萨仁是怎么找来的,反正他就是那样突然地出现在我家门口,风尘仆仆的样子,喘着粗气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