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_8 李尚龙(现代)
周围的人惊讶地看着这一幕,不知道这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歹徒显然也震惊了。瞬间,几个年轻的小伙子缓过劲儿来,上去扑倒了那个歹徒。
接着,警察扑了上来。
记者采访老太太说,为什么你能这么勇敢地面对恐惧?
老太太说,因为我相信上帝会保护我。
老太太一手握着十字架,相信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上帝。
我姐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眼睛湿润,说,已经有多久,我们忘记了相信的力量。这些年,我们被怀疑欺骗变成了多疑小气的人,我们忘记了相信的力量,丢掉了信仰的伟大。
歹徒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他哭了,说自己错了。修女在一旁,听着他的忏悔。
那年,我姐受洗,成为基督教徒。
住在北京,工资不高,经常旅游,过得很精彩,也很幸福。
可是,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她。
姐回北京,给我们传福音,整天拉着我们去教堂。
在教堂,我认识了苔老,苔老是牧师,脸上永远挂着微笑,笑得很幸福。哪怕他不认识你,也会对你嘘寒问暖。在北京这个冷漠的城市,显得格外不合群。
第一次去教堂,互相都不认识,苔老请我们自我介绍。
说实话挺喜欢这个环节,因为每次自我介绍时,我都能说个不停,留下无数人羡慕的眼光,因为我经历丰富,每个行业又都能干得足够出色。
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被贴上一个标签,从经理到董事长,从老师到主任,从官员到企业家。随着我们社会属性越来越多,我们逐渐忘记了自己是谁,要去哪里。
最终,我们记住了标签,忘记了人。
苔老说,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和是哪里的人吧。
天哪,竟然这样自我介绍?
不用介绍自己的官职吗?
不用介绍自己的社会地位吗?
不用说一个月挣多少钱吗?
那一刻,忽然被什么感动了。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上课自我介绍,说姓名和发生过的一个好玩儿的故事;到中学,老师让介绍自己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到了大学,变成了你是哪所学校学什么的;到了毕业,变成了你是干什么的,什么职位。
是我们变成熟了,还是我们忘记了自己本身是谁?
介绍完后,苔老跟我们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像一个老者,又像一个朋友。我忘记了,我们只是第一次见面,为什么要彼此信任,为什么要相信对方没有恶意。
忽然想到,有多久没有去相信一个陌生人的忽然示好了?
别人的一个笑容,会不会是图我什么?
他人的一个电话,是不是别有所求?
陌生人的一次搭讪,难道是推销者设计好的?
苔老讲的时候,微笑着,一直笑着。
他本科是英语专业的,就像其他英语专业的男孩子一样,大学四年泡妞、愤青、代考、挂科。
那年,一个基督教徒的外教跟他传福音,告诉他,你现在做的很多事,不是上帝所喜爱的。
他第一次被聊到生死,第一次被谈及生命和灵魂。
毕业后,他去美国读了神学,一待就是五年。回国后,他成为一名牧师。
他一直微笑着,满意地讲着自己的生活。那一路,似乎没有什么波折痛苦,但淡淡地甜着。我开始脑补苔老的生活状态,一定是苦尽甘来,现在赚了很多钱,至少担心温饱的日子早已经过去,如今有了美好的生活。
至少,那些难过的日子,他已经能够笑着讲出来。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理解是多么局限。
那天,他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
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三居室,红木装修,干净整洁。苔老三个孩子,都是男孩,老三骑着老大,老二在一边起哄,苔老在一旁,笑着看他们疯,保护着他们。
苔老的老婆,家庭主妇,没工作,照顾孩子,家里的经济担子压在苔老身上。大学期间她和苔老一起去美国读神学,一无所有的时候,怀孕了。
她相信这是神的旨意,在全家反对下,和苔老结婚。那时,两人一无所有,纯裸婚,在美国这个异乡,用爱情作粮食,用信仰当氧气,生存着,幸福着。
此时此刻,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在厨房里跟另一个保姆大妈一起做着饭。
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心想,能在北京有这么大的房子,有保姆照顾着三个孩子,想必资金也很雄厚吧,这当牧师真赚钱啊,竟然还能移民美国生了三个孩子。
饭菜很好吃,吃完后,我看见嫂子起身,跟那个大妈结账,大妈没有留下来,他们算账细到五毛。
桌子上没有太多贵的菜,几乎都是家常便饭,不奢华,不做作。吃完饭,我们安静地聊着天,苔老依旧是笑容满面,三个孩子在一边闹,老婆洗碗,他幸福地笑,似乎在坚信明天的美好,享受今天的阖家欢乐。
我终于还是问了,苔老,当牧师,一定很赚钱吧?
回家的路上,我久久不能平静。
耳边一直响起苔老的话:现在教会还暂时不能给我提供收入。
我惊讶地问,那你现在的收入来源于哪里?
苔老不好意思地说,我在外面接一些翻译的活儿,有时候在朋友的公司帮帮忙,能养家。
翻译能有几个钱,帮忙能有多少收入?三个孩子,小时工,这么大的房子,老婆没工作,你还能这么幸福地笑着,你骗谁呢?
他看出了我的疑惑,说,我收入不多,但相信神会给我安排好一切。
慢慢我才知道,那天因为我们来,他特意请了个小时工做饭收拾。
三个孩子,都不是美国国籍,因为多生两个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家里被罚了很多钱,积蓄几乎全部赔上。他们没有选择堕胎,而是坚定地让这三个孩子都见到世界,闻到花香。
苔老的收入几乎都付在房租上,也会加班加点工作,家里也会遇到经济危机,老婆准备最近去参加工作,为家里补贴家用。生活有过困难,但挺挺就过去了。
听起来这样艰难的生活,他的脸上,却一直是微笑,一直是满意的幸福。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相信明天的生活会更好,他相信上帝会给他更好的安排。或者,他相信此时此刻的生活是最美好的。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我朋友。
朋友一个月七千块,没有女朋友,在北京租房,没有太多的经济压力,但他的脸上永远挂着失意的抑郁和加班的痛苦。他冷冷地回复一句,假的吧。
他继续说,没个一百万还敢生三个孩子,还是在北京。
我说,你为什么不肯相信呢?
他说,你要说王思聪养三个孩子很幸福我信……
风吹得很冷。忽然明白,对于相信,我们已经渐行渐远,经济发展得太快,信仰的温度,丢掉了,失去了,再也找不到了。
曾几何时,中国人开始把信仰全部放在了金钱上,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曾经看过一条新闻“中国人的人生目标单纯到可爱,赚足够的钱就好,因为它是万能的”。
可是,当人赚了一百万,又会想到下一个一百万。何处才是灵魂永久的栖身处。
肯定会有人说,你这么说是因为你有钱。
谁也没说钱不重要,只是,它不能是生命的全部。这世界上还有爱情、友情、梦想、远方……赚钱,不就是为了幸福,可是,有多少有钱人脸上露着笑容呢?
临走前,苔老问我,我一直想问,你为什么不喜欢笑?是不是艺术家都不喜欢笑?
我没说话,强挤了一丝微笑。
在北京打拼的这些年,最怕爸妈的嘘寒问暖,最怕朋友忽然关心。当一个人莫名其妙地提醒我加衣服的时候,当一个饭局邀请我去时,我竟会本能地想这是图我什么。
我问他,你觉得,人怎样才能幸福?
苔老告诉我,幸福其实可以很容易,只要你愿意相信。
是啊,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
原来这么简单。
之后的每一天,我开始带着笑容去上班。
其实,笑起来很容易。你需要相信,世界上好人多。
我还会继续乐观下去,幸福就是相信这么简单。
帮助普通人
《伊索寓言》里写了这么一段话:曾经有一只小老鼠打扰了一只熟睡的狮子,狮子起来后暴跳如雷,于是抓住了小老鼠,准备弄死它。小老鼠说,你只要把我放了,以后我也会帮助你。
狮子大笑,心想,我可是万兽之王,只有我帮别人的份,谁还能帮助我?可是觉得老鼠挺可爱,就放了它。
几天后,狮子被猎人布置的网挂在了树上。幸运的是,那只老鼠刚好路过,于是,它啃断了绳子,救走了狮子。
狮子从未想过万兽之王也会有一天需要老鼠的帮助,从未想过那天一念之间的抬手,不仅拯救了老鼠,也救赎了自己。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
人们习惯于锦上添花而不喜欢雪中送炭;人们喜欢跟已经成功的人接触,不愿意去帮助那些落魄的普通人。我们见过太多人,愿意去帮助名门望族,不愿搭理无名小卒。却不知道,讨好那些已经成功的人,需要的成本、力气更大,毕竟别人该有的都有了;而只是举手之劳帮助那些没那么辉煌的路人甲,却会事半功倍,更能得到别人的爱戴感激。关于帮助,其实没有什么身份等级,只要有需要,就应该帮助一下。
忽然想到一个故事。
记得那年有个少年在国外学导演回国,刚开始拍戏。投资公司不愿意给新人投资,因为他们不愿意冒险赔钱。万般无奈,他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高中同学小吴,现在在一家电影公司任制片人。
朋友说小吴不好接触,其实人有钱了都不怎么好接触。但为了事业,少年还是找到了小吴。没想到的是,小吴第二天拿了20万现金立项,她走到少年的面前,只是说了一句话:好好拍。
少年不敢问为什么,一心一意地写剧本划分镜头。直到这部电影成熟地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直到所有的投资方认为这是部好片,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天,他问小吴,为什么要这么大胆投钱给他。
小吴抽了一根烟,说,五年前我父亲去世,你是唯一给了我五百块钱至今没让我还的人。
少年瞪大了双眼,从那时起,他认真地对待身边每个人,无论是谁,无论他多没有名声没有威望,无论他是大明星还是路人甲;从那时起,他明白了,绝对不要敷衍身边那些弱者,绝对不要瞧不起那些平常人,因为不一定谁就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一只手。
我,就是这个少年。
事情的真相其实很尴尬,我没那么伟大,之所以没要她还,是因为我忘了。
几年后,我有了自己的团队。朋友问我,你身边的所有人都很挺你,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能拉多少投资,能给他们多少钱。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说,因为那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逐渐,我养成了习惯,无论发生什么,无论他们多默默无闻,无论他们是谁,只要他们需要帮助,我都愿无条件地提供。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路人甲。毕竟人总有悲欢离合,总有颠沛波澜,总有起落不定。起的时候,莫得意,弯腰拉别人一把。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表现自己道德多么高尚,而是为了落的时候,别人不落井下石。
忽然想起,第一年来北京,过生日时,我点了一根蜡烛,打开一瓶啤酒,面前放着一个蛋糕,蛋糕对面坐着那时的朋友,微。微看着我笑,然后说,许个愿吧。
我的愿望是希望以后的生日都不会那么孤单。
她笑着说,放心吧,有我在,就不会那么孤单。
幸运的是,愿望成真了。
因为后来在北京随着自己事业的发展,情况逐渐好了起来,来参加我生日聚会的人越来越多。
微履行了承诺,陪我过完四个生日。
毕业后,她离开北京,去广东发展。临走前她问我,尚龙,陪你过了四个生日,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
我说,第一个。
她问,为什么?
我说,因为,最寂寞窘迫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陪着我。
后来,每次我有了一点什么成绩,都会给她发一条微信,告诉她:谢谢你当年看得起我。
她总是笑回我,谁敢看不起你呢!
以后每个生日,无论多热闹,我都会想起那天夜光下,微为我点的那支蜡烛,然后跟我说,许个愿吧。
以后每个生日,只要我喝得酩酊大醉,都会打电话给微,无论我们有多久没见。
微明年结婚,我发祝福微信给她,调侃说,以后的生日,要不要给个微信什么的?
她笑嘻嘻地说,必须的,每一个!
人在最困难时的温暖,总会是人最美的感恩和记忆。
帮助每个普通人、每个陌生人,无论他们有多普通、多陌生。其实很多时候,也是为了自己。
那天我和朋友在街上走,忽然有个女孩子拍了我一下,说,我很着急,能不能借你手机用一下,我的没电了。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借她了。
毕竟我们有两个人,一个姑娘能把我们怎么样。
她打了一个电话,说朋友一会儿来接她。然后笑着走了。
朋友疑惑地看着我,说,你真是道德圣人,要是我肯定不借。
我说,我不是什么圣人,我只是觉得,举手之劳而已。说不定你以后也会需要他们的帮助。
朋友摇摇头,不信。
我们走了五百米,忽然听到后面有人叫我。
我回头一看,是那个刚借手机的女孩子,手上拿着我不小心掉到地上的身份证……
这样的故事,总能感动我许久。
在台北出差,途经花莲转车,因为花莲车站陈旧,没有指示牌,买票不知道在哪个口排队。
于是,我莫名其妙地排了一队,排到一半时,忽然觉得不对,这里好像是预售队伍,而我要当天离开花莲。
我连忙问前方的大爷,大爷笑着说,你排错了,应该去前面那个队伍。
人太多,我看不到售票口,于是问,哪里啊?
大爷一把拉上我,错开队伍,竟然带我到售票处。他说,在这里排队,记得啦,还有,不要买站票,会很累的,没有坐票等下一班,车很多的哟。
我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萍水相逢,竟然能这样互相帮助。
大爷转身回到队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他没有从头开始排,而是自动被推到了他原来的位置,大家没有拥挤,没有谩骂和抱怨。
除了温暖,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关于生活,谁都会有起起落落,所以不要自大自傲。风光时不要忘记拉别人一把,帮人不管对方是谁,举手之劳而已。因为谁都会有倒霉的时候,救你的,或许就是那时你举手帮助过的普通人。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给那些陌生人,世界会很美。
吵架不是一件坏事
出第一本书后,我定期在微博抽奖送书。
那天,我抽风:留言给我,如果让我有所触动,我去你所在的城市找你,请你吃一顿饭,陪你聊一晚上。
凌晨,微博上留下了一句话:哥,我有故事,想跟你聊聊。
接下来几天,她坚持不懈地给我发信息。
于是,我飞到了鼓浪屿。
绕过那些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我找到了微博上联系我的贝贝。
贝贝在厦门上大学,两根麻花辫绕在头上,厦门空气湿润,贝贝脸色红润可爱。
那天,我听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关于她的表妹。
妹妹本是家里的独生女,只可惜父母从小到大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坚定地还要再生一个男孩子。
妹妹到高中,逐渐懂事,明白了父母背后讨论的事情。
她小心翼翼地问妈妈,你们是要再生一个孩子吗?
妈妈竟不假思索地说,是啊。
妹妹很伤心,她觉得父母给她的爱被分割了,可又无能为力。她沉默了,没有说话。
后面的日子,母亲的肚子一点点地大了起来,父母两个人甚至当着她的面谈论下一个孩子是男是女。却忽略了家里的角落,还有一个女孩子,在失落地听着每一个字。
最终孩子出生了,妹妹希望这是个女孩,可是,当孩子呱呱落地的时候,妹妹失望了。
家里多了一个男孩子,她多了一个弟弟。
终于,她在家里越来越沉默,面对父母的忽视,她用沉默来抵抗。
妹妹的成绩越来越不好,最喜欢的科目也亮了红灯。
班主任叫来了她的父母,母亲不分青红皂白,唾沫星子四溅,劈头盖脸而来。没想到的是,一个柔弱的小女孩,竟然爆发了,她扭头就走,撞开了班主任。
从那时开始,父母隔三岔五就会爆发一次,母亲骂的话各种各样,妹妹却总是用沉默来应对,她从不说出积压在内心深处的孤独。
母亲也不知道,自己的忽略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几个月后,妹妹消失。
被找到时,她已经吞下了一瓶农药。
抢救无效,离世。
听到这里,我已经无法再平静。听过很多父母和子女的矛盾,可是,这个故事竟让我跌破眼镜,久久不能平静。
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精神崩溃,重度抑郁。
贝贝讲完,摇摇头,说,多好的姑娘,怎么成这样了。
我摇着头,问,他们从来没有吵过架吗?
贝贝说,没,妹妹很乖的。
我说,真应该吵架的。
吵架是一种交流,很重要的交流,哪怕吵完架,会有一方受伤。
要知道,吵架受伤,都比互相沉默好。
我很庆幸自己的父母很民主,在该放权的时候放权,让我和姐姐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的父母是部队的老兵,曾过着稳定的生活,朝九晚五,他们的世界里,稳定的公务员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
恰恰相反,我和姐姐,却随心随性,愿意每天过不一样的生活,愿意浪迹天涯体会不同的生活状态。
在旅行的问题上,父母和我们的观点完全不同。
他们觉得旅游是纯闲的,而我们觉得人生这么短,还不旅行,有何意义。
有时候我们吵到楼上楼下都来劝架。
我很庆幸自己有个双胞胎姐姐,吵起架来两张嘴对两张嘴,多一个帮手。
很庆幸,我们有一次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吵架。
因为那一次次的吵架,其实是内心交流,让父母知道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
母亲经常说,你们两个小屁孩。然后扭头就走,可当她扭头看似是在鄙视我们的价值观时,我们的言语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父母的看法。
不久后,父亲从部队离开去自主创业;母亲休假去周游全国。
他们的生活,让无数同龄人羡慕。
一次,我开玩笑问他们,不是说旅游无意义吗?
母亲笑笑说,你个小屁孩。
我又给贝贝讲了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对情侣,女孩子每次不开心时都会生闷气,男孩子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无奈,他只能不停地哄,偶尔哄到一句话,她忽然破涕为笑,她捶打着他,他却茫然地看着她。
可是久而久之,女孩子生气的频率越来越高,男孩子越来越摸不着头脑。
女孩子不说,只是生闷气,她不讲明,只是闷在肚子里,让男生猜。
男生无奈,不知道从何处猜。
女孩子继续生着闷气,你猜不出来吧,使劲猜。
后来男孩子也不爱说话了,他停止了交流。两个人动不动就是几天不理睬对方,她一生气,连电话都关机,他一生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再后来,他们一个月没有理对方。
最后,男孩子找了另一个女孩子,他们在街上手牵手的背影,让女孩子看到了。
女孩子哭成了泪人,她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两人就分手了,为什么男生就找了另一个女孩子。
她来找我,我问,你们是为什么彼此不理对方了?
她努力回想,说,我记得最后一次冷战,是因为他没有记得我的生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