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是联络和增进感情的重要场所,通过向上级、同级与下级敬酒,从而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使彼此的关系更密切、更稳固。一般来说,如果劝酒本身真的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话,对方是不会轻易拒绝的。针对这种心理,你在劝酒时可以充满感情地强调一下自己与对方的特殊关系,使劝酒变为两人之间独特的情感交流方式。
4.用反语刺激对方
人人都有自尊心,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人有时很容易突破常规做出某些出人意料之举。在酒桌上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反语刺激对方,使其认识到不喝这杯酒将会多么损害自己的尊严,那么对方往往就会喝了,逞一回英雄。不过,使用此方法劝酒时,你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如不成就干脆作罢,以免真的戳痛了对方的自尊心,两人较起劲儿来,可能会伤了和气,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一次单位员工的聚餐上,蔡森在喝了一杯后就不再喝了。这时,同事赵明刺激他说:“蔡森,你看看,单位里的小伙子可是每人一杯酒,女同志可以例外。如果你不是男子汉,这杯酒你可以不喝。要不,我给你叫瓶‘露露’?你瞧,女士们可是人手一瓶啊。”蔡森不服气地说:“谁说我不能喝?我偏偏喝给你们看。”说着,一仰头就干了一杯。激将法在这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
对于某些酒量的确有限的人,特别是女士和老人,过分地勉强显然是不太好的,那么就不免在饮酒量上做些让步,自己喝一杯,别人喝半杯,或改喝啤酒,以此来说服对方。对方在你苦劝之下执意不喝,本身就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此时你再做出让步,对方恐怕就不便再推脱了,不过你必须是一个酒量不错的人,因此在这方面吃点“亏”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
在向一位女士劝酒时,你可以说:“海英,我的嘴都快说干了,你还是不喝,看来你真是不准备给我留面子了。那好吧,我就不要面子了。你喝小半杯,我陪这一大杯总行了吧。如果这回你再拒绝,我就只能找个地缝钻下去了!”说完,一仰脖就喝干了,海英见状也只好喝下了这杯酒。
在使用以上这些方法时,你一定要注意场合。别忘了饮酒也是一种文化,酒宴应当成为文明、礼貌的交际场所。大家叙叙旧、谈谈生活、切磋技艺、交流思想,这才是酒宴的宗旨。但是大家要记住:过量饮酒有害,有些时候更不可劝人饮酒。
第358天 巧妙拒绝他人的劝酒
核心提示
酒文化中既有劝酒词,也有拒酒词,若你没有酒量,凭借你的机智和口才也可以在交际场上应对周旋,游刃有余。
理论指导
面对别人劝酒时,你不好不给面子,扫大家的兴,但喝得太多会伤身,那么如何才能拒绝别人的劝酒,又不扫大家的兴呢?
1.满面笑容,好话说尽
唐文乔迁之日,特邀亲朋祝贺,小黄也在其中,然而小黄平素很少饮酒,且酒量“不堪一击”。酒席上,小胡提议和小黄单独“表示”一下,小黄深知自己酒量的深浅,忙起身,一个劲儿地扮笑脸,一个劲儿地说好话。“酒不在多,喝好就行。”、“经常见面,不必客气。”、“你看我喝得满面红光,全托你的福,实在是……”小黄的一番推辞使小胡无可奈何。
在筵席上一些“酒精(久经)考验”的拒酒者,任凭敬酒的人说得天花乱坠,他就是笑眯眯地频频举杯而不饮,而且振振有词。这种“满面笑容,好话说尽”的拒酒术往往能让对方拿你没办法,最后只好作罢。
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小吴的朋友郑群,人很好,就是有一个毛病,喜欢在酒席上盛情劝酒,而且通常采取那种欲抑先扬的劝酒术,先恭维对方是“高人”或“朋友”,再举杯敬酒,让对方骑虎难下。因为郑群已经恭维在先,如果不喝,就不配为“高人”,不配做“朋友”。这天在酒席上,郑群又故伎重演,劝小吴喝酒,可小吴怎么也不想喝了,于是说:“今天你要我喝酒简直是要我的命。如果你把我当朋友,就不要害我了!”郑群也不好意思再劝了。
小吴使用了和他一样的说话技巧,可谓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因为小吴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白:你要我喝酒就不够朋友!而劝酒者都有一个心理:喝也罢,不喝也罢,口头上都必须承认是朋友,是兄弟。抓住这个弱点予以反击,劝者碍于“朋友”的情面,不得不闭口。
3.实话实说争取谅解
陈民去参加一个宴会,黄莉好久没与他见面了,坚持要和陈民痛饮三杯,陈民说:“你的厚意我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不好,正在吃药,滴酒不沾,只好请老朋友你多多关照了。好在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日后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此言一出,宾客们纷纷赞许,黄莉也就只好作罢。
事实胜于雄辩,拒酒时,若能突出事实,申明实际情况,表明自己的苦衷,再配上得体的语言,那就能取得劝酒者的谅解,使他欲言又止,辍杯罢手。
4.巧设圈套,反守为攻
宿军新婚大喜之日,当酒宴进入高潮时,某“酒仙”似醉非醉,侃侃而谈,请三位上座的来宾一起喝一瓶。面对“酒仙”言辞上的咄咄逼人,三位来宾中的一人站起来说:“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不是孔子的话?”酒仙随即说:“是的。”来宾又问:“你是不是要我们三个人一起喝?”酒仙答:“不错。”来宾见其已入“圈套”,便说:“既然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又提出要我们三人一起喝,你现在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你先示范一瓶,怎么样?”这突如其来的一击,直逼得“酒仙”束手无策,无言以对,只得解除“酒令”。
这一招叫“巧设圈套,反守为攻”,就是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突破口”,以此切入,反守为攻,使对方无言争辩,从而回绝劝酒。
5.强调后果,表示感谢
饮酒当然是喝好而不喝倒,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那种不顾实际的劝酒作风,说到底,也不过是以把人喝倒为目的的,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低级趣味的劝酒术,是劝酒中的大忌。作为被劝者,实在不能喝时,就应向东道主或劝酒者说明情况。
“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儿’了,还望你能体谅。”这种实实在在地说明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只要劝酒者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善解人意者,就会见好就收。
第359天 借助美酒良言促进感情
核心提示
喝酒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推杯换盏之间的溢美之词。只要你适当运用自己的口才,就能“喝”出名堂来。
理论指导
酒逢知己千杯少。彼此谈得来的人要聚到一块把酒一喝,话密了,情自然就浓。酒杯对酒杯,心口对心口,真挚的友情便挡也挡不住,友谊也随着酒的香醇而逐渐加深。
其实,喝酒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推杯换盏之间的溢美之词。只要你适当运用自己的口才,就能“喝”出名堂来。那么,你在酒桌上应该怎样做呢?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大多数酒宴上宾客都较多,你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一通,说跑了题忽略了众人。特别是尽量不要与邻近的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这样做往往会使别人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酒宴上的气氛。
2.话语得当,诙谐幽默。从酒桌上的推杯换盏中,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话语,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赢得别人的好感。所以,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并巧妙地运用你的诙谐幽默。
3.劝酒有度,切莫强求。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让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反而会伤害朋友间的感情。
4.敬酒有序,主次分明。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清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对方的身份或留意别人如何称呼他,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伤了感情。当你有求于席间的某位客人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身份更高或更年长的客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5.锋芒渐露,稳坐泰山。酒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并注意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只有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露出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让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从而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第360天 结婚喜宴,祝词要热烈温馨
核心提示
不同身份的人,祝词也不尽相同。
理论指导
结婚是人生大事,很多新人都会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出席婚礼。作为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如果受邀去参加婚礼,就一定要以合适的身份准备好祝福,即使新郎和新娘没有委托你代表众人讲话,你也可以把准备好的短短的祝词献给他们,这样无形中你会多了两个朋友,那又何乐而不为呢?那么,该怎么说出祝福的话呢?
1.领导的祝词
当你的下属邀请你参加他的婚礼时,作为领导,又是在这种喜庆的场合,你应该多说些鼓励、赞扬的话语。如果你确实有诸如对新郎或新娘提拔、晋升、分房以及别的什么奖励的心愿,不妨在此说出来。这既可增加他们的愉快心情,又能烘托出欢快气氛,真可谓锦上添花。
“我是小韩的办公室主任。韩栋自从进公司工作后就一直在我这里工作。我是看着他从年轻走向成熟的,所以我相信他今后会大有前途。他性情憨厚、朴实,乐于助人,很有人缘,公司上上下下都很喜欢他。如今他娶妻成家,这是他的大喜事,也是我们公司的一大喜事,因此我代表全公司同仁祝他生活甜蜜,新婚快乐!”
2.同事或同窗好友的祝词
作为同事、朋友,你和新人彼此相知相识,所以祝福的语言自然不应是虚伪的客套。
“今天是秦耀东大喜的日子,说起来耀东和我有很深的缘分,我们不但是同学、同事还是同宿舍的挚友,我们毕业后分到一个单位又在同一宿舍住。前些天在街上偶然遇见他们,耀东把他的未婚妻介绍给我,当时就觉得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后来我们一起去看电影,他们两人低头私语,非常甜蜜,早把电影和我这个‘第三者’忘得一干二净了。祝福两位健康、幸福,并且再说一声恭喜!”
3.普通人的祝词
由于你和当事人的关系很一般,对于他们细枝末节的小事情还不大了解,又不便以长者、亲朋好友的身份说些鼓励、亲切的话语。为了脱离俗套,你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当事人选择的结婚日期上着手展开你的话题,这样既能显出你的博学多才,又能表达你的美意。
“在这金秋八月的大好日子里,我接到了你们的喜帖,开心地赶来祝福。新郎的潇洒、新娘的美貌为这秋天又增添了另一番美景。”
第361天 介绍自己的爱人要有礼貌
核心提示
当丈夫把妻子介绍给朋友时,应当首先将朋友介绍给妻子,然后再将妻子介绍给朋友。
理论指导
在聚会时难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妻子带丈夫或丈夫带妻子参加自己与他人的聚会,这时一方要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伴侣。
当丈夫把妻子介绍给朋友时,应当首先将朋友介绍给妻子,然后再将妻子介绍给朋友。而当妻子介绍丈夫给朋友认识时,无论对方是先生还是女士,都应该首先介绍自己的丈夫。介绍之前,先要征得朋友的同意,你应当这样说:“王先生,我介绍我的丈夫与你相识好吗?”如果把次序颠倒过来,说成:“王先生,我介绍你和我丈夫见面好吗?”则是不礼貌的。
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涉及到夫妻之间的配合问题。介绍方式做得好,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被介绍一方一定要及时做出反应,不能木然无语或语气冷漠。热情地表示,是对相见者的礼貌和尊重,不然朋友会十分尴尬。例如,当妻子介绍完朋友和自己的丈夫相识后,做丈夫的应及时伸出手表示欢迎,说:“您好,快请坐。”这样客人会有一种十分愉快的感觉。
有一点应当讲清楚。当妻子把丈夫介绍给一位女士时,无论女方是站是坐,丈夫都该点头欠身,并等候女士先伸出手来再伸手。因为,作为女士,如果与某位男士是初次见面,只要微笑点头,尊称对方一声“某先生”就算合乎礼貌了,握不握手,是女士的自由。
在聚会时,如果要介绍自己的爱人,一定要合“礼”,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使聚会顺利进行下去。
第362天 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核心提示
打断对方的讲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理论指导
在聚会时,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但是许多人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往往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中途插嘴,因此常常引起误会。这种急躁的态度,很容易带来麻烦,不仅会弄错了话中的意图,还会因中途打断对方而显得失礼。
听人讲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怀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你这样说不太好吧。”或因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思路,要讲些什么他反而忘了。打断对方的讲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说不定对方会想:你来讲好了。
一个精明而有教养的人在与别人交谈时,即使对方长篇大论地说个不休,也绝不会插嘴,因为打断他人的言谈,这种行为不礼貌不说,而且什么事情也不易谈成。
在宴会、生日舞会上,你时常可以看到朋友正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此时,其他人都存有加入进去的想法。而实际上呢?你只不过是想听听他们到底在讲些什么罢了。
但是,你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且你突然地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认为你很不礼貌,也许还会因此早早地结束谈话。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最好等他们说完再过去找你的朋友,要是真有事必须当时告诉他,你可以给他一些小小的暗示,他就会找机会和你讲话。
有一点要注意,你不要静悄悄地站在他们身旁,好像在偷听一样,尽可能找个适当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或者,大方地、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介绍一下,自然地加入谈话。你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话题,也不要制造尴尬的气氛。
当然,聚会中插话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一定要注意插话的分寸,不能乱插一通,否则会影响聚会的氛围,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
第363天 迎来送往,语言宜周详
核心提示
接待来宾,送走客人,为了表示你的热情与关怀,表明对客人的尊敬和友好,不仅礼节要周到,而且语言也要讲究。
理论指导
人们把设酒宴、办招待会当成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出席重要的宴会时,你需要巧妙地用语言与宾客进行沟通。
宴请的客人来了之后,你应当负责介绍来宾的姓名、身份、工作,更不要随意夸张,不要随意渲染,力求简要,两三句便可。当来宾坐下之后,你不要独自和某一个人展开忘我的长谈,必须注意处理好和众人的关系,不要这个冷,那个热。对于那些遭到冷落或接不上话的宾客,你应去为其解围。宴会结束,当大家成群离去时,你还应送至门口,挥手道别,并致意:“感谢各位的光临,谢谢大家把宴会气氛维持得这样好。”如果客人用餐完毕打算离开,而时间还早,你可稍示挽留。
乘车、船、飞机远道而来的客人,心理上常常会有一种陌生感和疲惫感,对接待人员一般采取观察的态度,往往不愿多问多讲。
“请问您是李总吗?我是明光公司公关部的张明,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您好!请问您是海南景美公司的王经理吗?我是金阳集团公关部的徐风,我们郑总派我来接您,欢迎您的光临!”
接待客人时,你应及时介绍必要的安排,使客人感到踏实。
“尊贵的各位客人,我们的车正向公司迎宾楼开去,再有大约半小时就到了,辛苦大家了!”、“各位贵宾,本次购销洽谈会将从明天开始,今天下午大家可以好好休息,晚上专为你们举办欢迎晚会,请各位赏光。”
“陈总、张总,这次展销会为你们准备了宽敞的展台,还有两天布置准备时间,欢迎你们在北京一展风采!”
送客时,你要表示歉意和祝福,使客人感到心满意足。
“王总,恭喜您这次洽谈取得丰硕成果,祝贵公司来年大展宏图!”、“吴总,您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座边远小城,条件不好,招待不周,委屈您了,请多包涵!”、“各位贵宾,恕不远送,祝大家一路平安,事业成功!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这样的话说出后,能使各方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并为自己留下热情好客的美名,有利于扩大交流与合作。
另外,你还要事先了解客人的数量及他们的身份,考虑好接待时的态度和语言,用热乎乎的话去温暖客人,以博得对方好感、消除沉闷、增进友情。
第364天 友善的言行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
核心提示
聚会结束时,不管玩得有多么开心,都不能“流连忘返”。
理论指导
塞攀尔·斯迈尔斯说过:“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如果你能很好地做到这些,相信不仅会给主人留一个好的印象,同样也会赢得其他朋友的好感。
当你受邀时,是不是只要应邀出席就行了呢?恐怕不是的。这里面还牵涉很多,比如你想给他人留下怎样的印象?想不想赢得他人的好感等。那么如何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呢?
1.收到邀请后的一两天内就要答复邀请人你是否能去。因为这样既是出于礼貌,又便于主人做好相关的安排。不然,主人预计你会去,结果你没有去,这样就会打乱主人的计划,也显得很不礼貌,相反,如果主人预计你不去,结果你突然出现,会使主人因准备不足而有些措手不及。所以,及时答复主人的邀请,是你赢得主人好感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2.一般来说,如果是参加聚餐,就一定要准时。如果是一般聚会,晚来十几分钟尚可,但来得太迟就不好了,如果主人没要求,你绝不可以提前到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聚餐会有比较确切的时间,你去早了,主人还没有准备好,会显得不太礼貌,而去晚了,别人是不是都要等你呢?一般聚会,时间的要求就没有聚餐这么严格了,但也需有所注意。
3.帮助主人招待不太合群的客人,主动介绍大家认识。在人数比较多的聚餐或聚会上,难免会有一些不太合群的客人,这时主人如果只招待他一个人,那就冷落了大家,显然不合适。如果不招待,就冷落了这位客人,显然也不合适。但主人又不能分身,这时就有你表现的机会了。你可以主动帮助主人招待这位客人,有可能的话,主动介绍大家相互认识,主人会感谢你,同样,客人也会对你有好感的。
4.聚会时要抛开所有的忧虑,放松身心,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可能有时候也会出一点问题。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因为一些别的什么事,可能会使你在聚会上显得紧张、忧郁、心不在焉。试着想一些开心的事吧,把自己融入这个圈子,放松自己,多与朋友交谈,你会感到快乐的。
5.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不管你玩得有多么开心,聚会结束时,切不可“流连忘返”,应当随大家及时离去,因为主人忙了很长时间了,除了需要处理一些善后工作外,还需要休息,你的停留会影响主人接下来的安排。
6.不要忘了在告别时向主人道谢。过两天如果你能再打个电话或寄个卡片表达一下谢意就更好了。举办聚会,主人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你花一两分钟的时间谢谢他也是应该的。向主人表示感谢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礼貌和素质。
第365天 无法出席时应婉言谢绝
核心提示
谢绝出席宴会时,要显示出你的诚意和重视,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谅解。
理论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你常会收到亲朋好友的请帖,有些是喜庆宴会,有些则是丧祭吊唁。庆婚葬祭之事皆属于人生中的重要历程,接到亲友这类的请帖时,你务必要准时赴宴,以示尊重对方。
但是生活毕竟是生活,你常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等待你去解决,使得与你原定赴宴的时间相冲突,若因此拒绝亲友的邀请,于情于理可能都无法使对方谅解,那么,怎样做才算明智之举呢?如何才能婉转地回绝对方的邀请呢?
按一般人的想法,可能认为在这种情形下,只要以实情相告,必能得到对方的谅解。然而事实却不尽然。
邀请的一方不是高高兴兴,就是悲伤万分,两者都处于极端状态,自然当事人的心情也十分极端。倘若你收到结婚喜宴的请帖,却一味以工作为由不去参加,对方也许会误认为你不尊重他,令双方尴尬万分。倘若此时你收到亲友去世的讣闻,却无法前往吊唁,也以工作为借口,对方很可能误认你是现实势利之人,从而破坏彼此坚固的情谊。
所以,当你遇到这种情形,只说明理由和实情是不够的。除了这些,你还必须在行为上表明心中的诚意,使对方能够真正明白你的难处。比如一句“非常抱歉!我不能参加此次出殡,但我会在家祈祷,好好缅怀他”或是“难得你的盛情招待,但很遗憾……”
总之,当你谢绝出席宴会时,字里行间都要显示出你的诚意和重视,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