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刘备——“常败”的英雄

_5 方北辰(三国)
一九 安定西蜀
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炎夏,五十四岁的刘备,夺得益州除汉中郡外的全部辖地,宣布自己兼任益州牧。这益州的主人家虽未改姓,但是换了人。刘备以客家的身份夺人之地,唯恐形势出现反复,所以接下来他所全力以赴者,便是想方设法,安定益州。
刘备攻破成都,第一件要紧事,自然是犒赏为自己血战三个年头的部属。于是,封拜功臣,大飨士卒,忙得不亦乐乎。一等功臣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四人,各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之人,则按功颁赐。同时发布任命,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董和为掌军中郎将,法正为蜀郡太守兼扬武将军,关羽为荡寇将军,张飞为征虏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马超为平西将军,黄忠为讨虏将军,糜竺为安汉将军,简雍为昭德将军,孙乾为秉忠将军。其余部属亦各升官晋爵,皆大欢喜。
犒赏部属已毕,刘备便开始着手安定益州。
安定益州的第一条措施,是优待刘璋旧部。刘备深知安定益州的关键,在于能否争取得到刘璋旧部的真心支持。道理很简单,刘璋父子在益州经营多年,其部属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在地方上颇有号召力。如果他们心怀不满,串通起来捣乱,是不太好收拾的。再说,这批人中又有大量的人才,他们熟悉当地民情,富于行政经验,假使能为我所用,不是一件利莫大焉的好事么?刘备看准了这一点,所以不遗余力地争取这批“亡国之余”。董和、黄权、李严三人,本是刘璋手下的大员,刘备却分别授予他们掌军中郎将、偏将军、犍为郡太守的要职。庞羲、吴壹、费观三人,都是刘璋的亲家,刘备也分别授予他们司马、讨逆将军、巴郡太守的职务。彭羕一直受刘璋的冷落,刘备以之为益州州牧府的重要幕僚。但是,最能体现刘备之苦心者,莫过于他对刘巴、许靖二人的礼遇了。
刘巴,字子初,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邵东县东南)人氏。其人出自名家,本身又才干出众,故而在荆州享有很高的声望。刘备从樊城南奔当阳之时,“荆楚群士从之如云”,可是刘巴却独树一帜,径直向北去投奔曹操。曹操得了荆州,派遣刘巴去安抚荆南诸郡。不久曹操败于赤壁,刘备出兵荆南。此时刘巴不能北归,干脆向南越过五岭逃往交阯郡(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刘巴一再与刘备取远距离,使刘备深为气恼。后来,刘巴从益州南部到达成都,成为刘璋的上宾。刘璋要请刘备入益州,刘巴曾以放虎出山为喻竭力劝阻。对于这样一个素来与自己作对的人物,一般人抓到之后大概要食其肉而寝其皮,但是刘备却不然。在大军开入成都之前,刘备特别下令:“若有伤害刘巴者,诛及三族!”入城之后,立即礼聘刘巴为左将军府主要幕僚。看到刘巴终于成了自己的部属,刘备的脸上禁不住泛起了笑容。
另一位刘备给予礼遇的人物是许靖。许靖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平舆县北)人氏。他是东汉末年颇负盛名的一位名士,在宦海浮沉多年后,流寓成都,做了刘璋的部下。刘备攻成都时,许靖作为蜀郡太守,不率众坚守城池,却企图越城投降。因被人发觉,逃跑未成,刘璋忙着抵抗,暂时没有取他的老命。刘备入成都,鄙薄许靖的为人,最初想弃而不用,法正劝说道:“天下有得虚名而无其实者,那就是许靖了。不过,主公始创大业而弃许靖,而许之浮名,流播四海,世人不知,将认为主公不礼贤才。恐怕应当加以敬重才好,以便争取天下人士来归。”
刘备立即醒悟,随即任命许靖为左将军府长史,充当主要幕僚。
经过这一番苦心争取,刘璋旧部纷纷归心。史称是“有志之士,无不竞劝”,当非虚言。
安定益州的第二条措施,是施行严刑峻法。刘备对益州的士大夫极尽优容,唯恐不至,然而他对益州的老百姓就不大客气了。一俟刘璋的旧部纷纷归心,益州的社会上层趋于稳定,各级政府机构完成了调整,他和诸葛亮便开始施行严刑峻法,以求强化对社会下层广大民众的控制。也就是说,刘备接管了益州,在安定社会上采用了软硬兼施、刚柔相济的办法。对上层士大夫用软的,柔的;对下层老百姓则用硬的,刚的,真是界限分明!其刑法之严峻,由下面一事即可窥见一斑。
某年天旱,为防谷价腾贵,刘备遂下令境内严禁私家酿酒,违者加刑重罚。同时,又派吏员挨家挨户搜查,甚至于家有酿酒工具,但是绝未酿酒的人户,也同样要被抓入官府判刑。理由很简单,也很荒唐——你有酿酒工具,就有酿酒的欲望,所以应与确已酿酒者同罪。这样一抓,官府的监狱自然是人满为患了。连刘备的幕僚简雍,也觉得此举实在过分,便想法劝阻。但是,他的劝阻方法很是另类,是用搞笑的手段。一日,他陪同刘备外出游览,见路旁有互不相识的一男一女在赶路,立即对刘备叫道:“此二人通奸,怎么不把他们捆起来?”
“你怎么知道他们通奸?”刘备大惑不解。
简雍正正经经地说道:“他们都有通奸的器官,当然应与已通奸者同罪,这就和家有酿酒工具与已酿酒者同罪是一样的道理呀。”
刘备忍不住哈哈大笑,随即醒悟并下令:释放所有因家藏酿酒工具而判刑者。这些无辜的“罪犯”算是幸运,有简雍出面救护,而且一举成功。如果没有人为之说话,如果有人进谏而刘备不听,他们的命运如何,可想而知。另外,因触犯其他法令而罹罪受罚者又有多少?由此事也可想而知。史称“诸葛亮佐备治蜀,颇尚严峻,人多怨叹者”,这确是事实,完全不必为之讳言。
为此,法正曾经劝说诸葛亮要“缓刑弛禁,以慰其望”。诸葛亮写了一篇《答法正书》,专门解释为何在刚刚开始治理益州时要施行严刑峻法,他说:“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这段话大意是说:秦朝为政太严,继起者的刘邦因此要施行宽和之政,以救其弊。益州的情况完全不同,刘璋为政过于宽和,结果造成无上无下的涣散局面。我们接管了益州,必须改行严政,才能使尊卑分明,上下有序,这是治道的要点。诸葛亮在这里说明,为政尚严或者尚宽,都是根据客观形势而定。我们之所以施行严政,不是因为我们喜欢它,而是因为客观形势需要它。平心而论,他的说法也有道理。所以后人曾经就此撰联一副,文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至今犹悬于成都武侯祠内孔明殿前,供过客品味咀嚼。
安定益州的第三条措施,是增加财物储备。刘备初入益州,无钱向刘璋要,无粮向刘璋要,无布也向刘璋要,自己毫不操心。如今接管了益州,当家就要理财,就要筹集各种物资以满足军政需要。手中无钱无物,刘备这个益州牧的位子就坐不稳当。解决财源,刘备的主要办法是设置司盐校尉和司金中郎将两种官员,统一管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从中抽取厚利,上缴国库。
当时,益州的井盐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临邛、广都、什邡(分别在今四川邛崃市、双流县、什邡市)等许多县都开凿有盐井。人们从很深的井中汲取含盐的卤水,以火煮去水分,便可得到白花花的食盐。临邛等地,甚至还开凿了能产生天然气的“火井”,并且用它来煮熬井盐。据史籍记载,卤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产盐率相当高不说,使用天然气来生产,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今成都市郊出土的汉墓“盐井”画像砖上,有描绘当时井盐生产的生动画面,看了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盐、铁这两项,自来是社会必需的大宗物资。刘备将盐、铁改为官府专产和专卖后,当然是“财源茂盛达三江”了。刘备不仅垄断了盐、铁厚利,而且还大量铸造“直百五铢”铜币,投入社会流通。他一手赚钱,一手又造钱,然后用钱购物,物资也不缺了,所以史书上说是“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这样大搞,还能不充实么!
安定益州的第四条措施,则是振兴文化教育。两汉时期的益州中心地区成都一带,人文荟萃,教化昌明,在全国的地方州郡中属于领先者。论人物,有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等第一流的文化英杰。论教育,西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立学官,教育青年,乃是中国地方政府建立官办学校的创始。但是,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乱,使益州文化衰颓,教育凋敝。人们受教无师,向学无门。刘备入主益州,有感于此,乃下令以通儒许慈、胡潜为学士,负责收集流散的图书典籍,整顿恢复学校,开始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又特别设置儒林校尉、典学校尉、劝学从事等官职,用以兴办学校,鼓励学子,倡导文风。虽然这些官职的名称听起来很不协调,因为“校尉”本是领兵的武职,与“儒”、“学”完全沾不上边,但是,致力于振兴文化教育事业,终究是有利于益州安定的大好事。
刘备进入成都,为安定益州殚精竭虑,很是忙了一阵子。待到形势大定之后,紧张的情绪渐渐松弛下来,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孤寂之感。他顿时明白:已是解决自己个人问题的时候了。
自从刘备西上益州与孙夫人分手,他就是孑然一身,无伴无侣。如今当了荆、益二州的州牧,从政治上的大处来说,内庭不可长期虚旷,否则便是纯阳失阴,乾无坤佐,不足以令群下瞻仰;从生活上的小处说,不到十岁的幼子刘禅需人哺育,自己的生活起居,也需一个贴心者来照拂,所以择偶成婚,即是一件迫切要做之事。
主公要结婚,下面的臣僚马上忙碌不停。首先当然是要选择合适的对象。照外人看来。刘备贵为两州之主,又有大批臣僚相帮,还怕求不到一个“窈窕淑女”为贤内助?其实不然。群臣选过来,访过去,觉得这个不合适,那个不般配,竟然在淑女如云的益州难以挑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对象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最后被确定为州牧夫人的这位幸运者,乃是一个闭门独处的寡妇,而且还是刘备本家的遗孀。
为何刘备访求不到一位未婚淑女呢?原因无他,在于其身份过高且又年龄偏大。作为荆、益二州之主,刘备的嫡室夫人当然要出自高门名家,而不能在蓬门荜户的小民百姓中选择。可是益州以及荆州的高门名家,其户主大多做了刘备的臣僚。从身份相称而言,刘备只可以娶臣僚之姊妹,而不可以娶臣僚的千金。否则,身为主公的刘备,就要尊称臣僚为岳父,而自称小婿了。此时的刘备,已经五十有四。他的臣僚,最年轻的也在三十岁以上。到达这种年龄的臣僚,其姊妹犹待字闺中者恐怕是寥若晨星,而其中品貌俱佳够格作州牧夫人的,恐怕数字接近于零。既然情况如此,刘备不能求得未婚的窈窕淑女,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幸中选的这位孀居女子,乃是讨逆将军吴壹的胞妹。吴家本是兖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氏,后避中原战乱,举家随益州牧刘焉入蜀。刘焉有自立为帝的“异志”,他听说命相家断定吴壹之妹有大富大贵之相,赶忙聘之为第三子刘瑁之妻。刘璋当上益州牧不久,其兄刘瑁突发狂疾,不治身亡。吴氏小姐尚未享到“大富大贵”,先倒成了寡妇。论品行,论容貌,那吴氏小姐是无可挑剔的。更重要的,是她还具有一些独有的优越条件。她是刘备臣僚的姊妹辈,又曾经是前任益州牧刘璋的嫂嫂,其兄吴壹还是刘璋旧部中的有名人物。因此,选她作刘备的夫人,不仅身份合适,而且还有团结刘璋旧部的重要意义。群臣把她推荐上去,刘备也很满意,根本没有计较对方是一个俗间所言的“二婚嫂”。不过,刘备仍有一点疑虑,因为他与刘瑁是同族本家,娶本家的遗孀,似乎有违于礼制。这时,法正出来说话了,他说:“要论亲疏,总比晋文公与子圉的关系要远得多吧!”
原来,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乃是晋怀公子圉的亲伯父。当初子圉在秦国作人质,曾娶秦国宗室之女为妻。后来子圉潜逃回国,并被立为晋国国君,而其妻留秦未走。重耳准备回国夺取侄儿的宝座,遂亲赴秦国求借援兵。秦国又送几名宗室之女与重耳为妻室,其中就有那位侄儿媳妇。重耳碍难接受,他的随从劝他说:“别人的国家您都想攻伐,何况其过去的妻子!”为了争取秦国的支持。重耳也就坦然把侄儿媳妇拥入怀中。秦穆公大喜,遂出兵支持重耳返国杀死侄儿自立。就这样,春秋时期又增添了一位著名的霸主。
其实,刘备此时的情况,与昔日的重耳并不完全相同。重耳是处于山穷水尽之际,不“废礼行权”就没有出头之路。而此刻的刘备,雄跨二州,气象开阔,并未到达不娶此女,就活不下去的地步。不过,刘备自来从善如流,既然群下都说无伤大雅,他顿时心中释然。有关部门的官员连忙去备办一切。不久,刘备就再一次扮演了新郎。
新婚燕尔,柔情似水,刘备心头的愉悦不需描绘亦可想而知。每当暗室独处之时,他自思自量,总觉得这几年的运气真是好极了。先是娶了孙权的妹妹,又借得孙权的“荆州”;接着夺了刘璋的益州,再娶了刘璋的嫂嫂,地盘运和桃花运一齐走,而且接连上门,挡都挡不住。然而在此以前,每逢丢地盘就要丢家小,今昔相去,真是有若天渊。
刘备正在自我陶醉,却不料孙权的特使已经上门,要请他归还“荆州”,清偿旧账。这正是:
走了桃花来地运,谁知债主又登门。
要知道刘备如何应对登门要债的债主,是来文的还是武的,请看下文分解。
二〇 东邻争利
江东的霸主孙权,自从赤壁之战击败曹操之后,便把主攻方向转向淮南一线,企图由此挺进中原。于是,孙权和曹操鏖兵淮南,前后达十年之久,直杀得白骨遍野,赤地千里,仍然不分胜负。其间,孙权曾三次出兵淮南,最后一次动员了十万大军,亦未有所建树。孙权至此才认识到,淮南乃是易守难攻之地,由此向外扩张是事倍功半。于是,他开始转向西方,企图在荆州发展。于是,孙、刘两家,围绕着荆州,开始进行一场激烈的利益争夺战。
其实,就是在淮南鏖兵之际,孙权心中亦无时无刻不想着荆州。
荆州的现实状况,使他不能不想。当初他出借南郡,甚至又嫁出同胞的小妹,图的什么?为的什么?还不是希望交结一个能与自己同患难共休戚的可靠盟友吗?可是,自己在淮南与曹操打得难解难分,也没有见这位盟友出动一兵一卒相帮。他一心忙着扩张地盘,哪怕你派遣专使登门求他声援,他也置若罔闻。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盟友那位留镇荆州的义弟关羽,还不断在双方的交界线上挑起纠纷,气势咄咄逼人,大有要独占荆州之势。这样看来,真是求友不成,反生祸患了。
刘备取得益州的消息传到江东,孙权内心的情绪反应相当复杂。那么大一块肥肉,一下子就被刘备独吞下肚,而自己连边都没有沾上,心里真是酸溜溜的。但是,这样一来,却也给自己索还“荆州”,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他又有些高兴了。他想:当初你刘备要借我的南郡,理由不外两条。一条是说你地方狭小,容不下前来投奔的部属。另一条是说公安城小地僻,不适合我妹妹居住。如今你独占了天府之国的千里沃野,我妹妹也早已和你分手告别,这两条理由都不复存在。因此,你借用了五年之久的南郡,也该归还原主了吧。不过,这南郡地势太重要了,刘备恐怕是不会还我的。也罢,就把南郡给他,免得两家大动干戈,让曹操老贼坐收渔人之利。当然,南郡我不能白给,他刘备得拿地方来换。用一个郡换不行,起码要两个郡。对了,我开口要三个郡,他如果同意给两个郡,这笔交易就成功了。当下孙权打定主意,立即派遣心腹大臣诸葛瑾西上成都,索要“荆州”。
孙权选派诸葛瑾为讨债使者,是经过再三考虑的。诸葛瑾的二弟诸葛亮,现今正在益州任刘备的首席辅臣,去了可能好办事一些。另外,诸葛瑾对自己极为忠诚。何以见得?有事实为证。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到江东搬救兵,一番宏论激起了孙权的万丈豪情。孙权当时慧眼识珠,即要诸葛瑾去劝说卧龙先生留在江东。不料诸葛瑾马上回答道:“家弟既已失身于人,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这几句话令孙权感动了好久。这次令诸葛瑾出使,让其兄弟见面,也有酬其忠诚的意思在内。
这边的刘备一听来使是孙吴大臣诸葛瑾,就知道他绝不是来道贺自己取得益州或燕尔新婚,而是来讨旧债。他一面吩咐有关官员厚待来使,一面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益州州牧官署的议事厅内,警卫森严,明烛高烧。刘备刚一讲完会议主旨,群臣便纷纷发言,激烈反对归还南郡。有人甚至建议,对孙权提出的任何要求都应当拒绝。从表面上看,这些主张不还南郡者所提出的理由,都是说土地无姓,唯有德者居之。实际上,他们心中所想的,不过是现今我们力量大增,就是欠账不还,你孙权又其奈我何?一贯重视联孙抗曹的诸葛亮,虽然认为这未免过分,但因来使不是他人而恰恰是自己的胞兄,不便独树异议,只好勉强附和。散会之后,诸葛亮意识到:为了避免嫌疑,自己绝对不能与胞兄私下见面了,而且这样也可以给大哥一个暗示——你此行的使命恐难完成。
在宾馆等候刘备接见的诸葛瑾,见胞弟一直不来探望自己,即知道此行很可能空手而回了。既然如此,自己也应注意避嫌,以免回江东后不好交代。弟既不来兄之馆舍,兄亦不去弟之府邸。结果,在诸葛瑾停留成都的十天当中,这一对阔别多年的骨肉兄弟,只能够“公会相见,退无私面”。从政者往往顾不得私人感情,由此亦可见一斑了。
诸葛瑾到成都之后的第三天,刘备在府邸正式接见来使。华堂之上,分置宾主座位,锦席玉几,气派非常。上午巳时正,诸葛瑾准时来到。他刚刚走上台阶,笑容可掬的刘备,已经从客厅中迎了出来。他一把拉住诸葛瑾的手,使劲地摇动不停,同时又关怀备至地问候对方起居如何。顿时,一股热流就在诸葛瑾胸中涌动起来,他觉得事情可能有希望。
寒暄了好一阵,宾主才落座。诸葛瑾首先呈上孙权的书信。刘备展开一看,信上要求自己实现诺言,归还南郡;如南郡不便归还,则以荆南之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作为交换亦可。刘备看完信,脸上漾起微笑。诸葛瑾正要准备和对方进行一番讨价还价,不料刘备却抢先开了口,他缓慢而又清晰地说道:“南郡目前确实是不便归还,须得再借用一时。至于荆南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么,都是供给我兵员和军需物资之基地,也是不能用来作交易的。”
本来还满怀希望的诸葛瑾,犹如当头挨了一棒。他没有想到刘备那张笑口竟然说出这样的答复。你赖着不还南郡,且又不愿作任何补偿,这种举动只有市井无赖才做得出来,你堂堂的两州州牧这样做,也未免太失身份了吧。当下诸葛瑾带着几分气恼问道:“那么左将军究竟准备何时还我南郡?请给一个确切的回答!”
刘备面不改色,依旧笑容可掬地缓缓说道:“子瑜先生,目前我正作好准备,要攻取凉州(主要地域在今甘肃省、宁夏自治区)。一俟打下凉州,即把荆州之地全部奉送给孙将军,如何?”
诸葛瑾一听,心想:你刘备大概是把我当作黄毛孺子来哄骗了。那陇西的凉州,与益州中间还隔着曹操现今占据的汉中,等你打下凉州,不知要到猴年马月去了。假如你一辈子得不到凉州,那就一辈子不还我南郡么!他正要开口争辩,不料刘备却抢先说道:“请子瑜先生就这样回复孙将军吧。”
刘备一面说,一面站起,依然带着满脸微笑,离席进内室去了。
这边诸葛瑾呆立一阵,怏怏回转宾馆。此后,他多次求见刘备,刘备都托病不出。锦江秀色,玉垒浮云,诸葛瑾全都无心领略。而胞弟诸葛亮一家,包括自己过继给胞弟的亲生儿子诸葛乔,依然不来馆舍看望自己。他知道事情已经毫无希望,只好起程乘舟回江东。临行之际,胞弟全家都到城南的锦江之滨,后来称作万里桥的桥头送别,诸葛瑾才算与诸亲人见了面。此刻的杨柳岸边,诸葛氏的男女老少,真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了。可惜,“留恋处,兰舟催发”,一江春水,很快就把诸葛瑾的座舟送到了天际。
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等候回音的孙权,已经作好了两手准备。诸葛瑾此行有收获固然更好,若无收获,他就要以武力夺取荆南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这就叫先礼而后兵。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又将治所从京这座城池(今江苏镇江市)迁到了秣陵,并且改秣陵为建业。建业东有“钟山龙蟠”,西有“石城虎踞”,气象恢宏,被堪舆家称作是“帝王之宅”。建业比京更靠近荆楚上游,孙权既已决定移治于此,那么向上游扩张即是必然之举,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听了诸葛瑾汇报,孙权恶狠狠地骂道:“说什么打下凉州就奉送我荆州,这全是骗人的鬼话!”
于是他立即任命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行政官员,并且要他们径直去走马上任。与此同时,他又密令大将吕蒙和吕岱作好战斗准备,伺机出动,攻取荆南三郡。
受命“董督荆州事”的上将关羽,听说孙权派了行政官员来接管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十分鄙夷地一笑,随即出动军队把这批不速之客强行驱逐出境。可怜这些官员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去,连自己的辖地是什么样子都没有看到,就糊里糊涂卸了任。西汉时的张敞,就是替爱妻描画蛾眉的那位贤惠丈夫,因其担任京兆尹的时间很短,故而留下一个“五日京兆”的典故。看来孙权所委官员的任期,连“五日京兆”也不如。
被驱逐的官员刚一返回建业,孙权攻取荆南三郡的军事行动即告开始。在此之前,孙吴负责此次军事行动的指挥官吕蒙,即已在邻近荆南三郡的边境一带,秘密集结了三万精兵。那时候,孙权和曹操在淮南鏖兵已久,孙权的辖境之内,经常出现大规模的军队调动。因此,对于吕蒙的集结兵力行动,关羽并未特别重视。甚至孙吴军队已经越过边界西进,关将军起初亦毫无觉察。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夏天,吕蒙的兵马由汉昌郡进入长沙,直扑长沙郡的首府临湘(今湖南长沙市)。当时镇守长沙者,乃是武陵郡临沅县(今湖南常德市)人廖立。廖立是荆州的青年名士,受命为长沙太守时还不满三十岁。不料这位被刘备和诸葛亮十分器重的后进英髦,是一个“银样镴枪头”。吕蒙的兵马距临湘还有数十里,廖立竟然就望风而逃,而且一逃就逃到了西面的益州。
吕蒙兵不血刃,得了长沙。他毫不停留,挥兵沿湘江溯流而上,进攻零陵和桂阳。这两郡地方偏僻,兵力单薄,自知螳臂难以挡车,也就来一个开门迎客,相继举手投降。不过一月光景,荆南三郡就不姓刘而姓孙了。
刘备在益州得到紧急报告,说是荆南三郡被孙权派兵抢占,真有切肤之痛。他当即留诸葛亮守益州,自率五万大军东下公安,同时命令关羽为前锋先行,准备一举夺回荆南。
这边的孙权早有防备,他一面派遣鲁肃领一万精兵,赶到长沙郡西北部的重镇益阳(今湖南益阳市东)抵挡关羽,一面又从荆南急召吕蒙大军回防长沙,增援鲁肃。一时间,湖湘一带战云密布,形势异常紧张。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打出手之际,竟有一人不费一言一语,即把他们的怒火浇灭,以至于订约讲和了。此人是谁?就是刘备和孙权的老对手曹操。
原来,此时的曹操,不仅早已平定了关中,而且新近又取得了凉州。西北既定,他就真的是得陇望蜀,准备越过秦岭攻取汉中。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四月,曹操亲提大军,取道长安、陈仓(今陕西西安市、宝鸡市),杀向汉川。早有探子把情报送往成都,留守益州的诸葛亮顿时忧心忡忡。他知道,汉中的割据者张鲁,地狭人少,绝对不能与曹操抗衡。汉中乃益州北部屏障,一旦被曹操占领,强敌就来到了家门口。现今益州的主力军队,又远调荆州,后方空虚,何以御敌?于是,他马上派遣急使星夜东下,把情况报告刘备。
刘备住在公安城中昔时的旧官邸,白天忙着筹划军务,晚上也偷闲回忆一番,当初在此与孙夫人初结伉俪时的温柔乡情景。但是,益州来使送呈的报告,打断了他温馨的遐思,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现今落入两面受敌的险境!
情况是很清楚的,判断也不难作出。首先,应当立即摆脱腹背受攻的局面,专力对付一面。其次,曹操与自己势不两立,同他毫无和谈的可能。第三,荆南三郡的得失事小,益州一州的安危事大。因此,出路只有一条,即同自己过去的内兄妥协求和,把目前的难关渡过去再说。
此时,孙权为了督促作战,已经来到汉昌郡的治所陆口。刘备的求和使者来到陆口时,孙权心里十分快意,心想:你刘备原来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过,他依然能保持冷静,没有为难刘备。当下两家暂息干戈,对坐议和。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议定出和平解决荆州问题的方案。该方案规定:以南北流向的湘水为边界,中分荆州;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孙权所有;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则归刘备管辖。这个方案很妙,不仅因为它的分配结果是三对三,看起来很平均,而且在于双方都觉得通过它捞取到了实惠。对孙权而言,是以一个南郡换了长沙、桂阳两郡,似乎白赚了一郡。对刘备而言,则从谈判桌上要回了被对方占据的零陵,似乎也白赚了一郡。双方都认为能从中捞得实惠的战争和约,在历史上可是不多的啊。
和议既定,刘备仍然留关羽镇守荆州三郡,自率五万大军赶回益州,与曹操争夺汉中去了。这正是:
刘郎赖债孙郎怒,先动刀兵再讲和。
要知道刘备赶到汉中之后,与生死冤家曹操的较量究竟胜负如何,请看下文分解。
二一 汉中称王
汉中一郡,早在战国时即已由楚怀王设置了,这是公元前3世纪初叶的事。东汉时的汉中郡,其辖境相当于现今陕西省秦岭以南,留坝县和勉县以东,湖北省的十堰市、襄阳市以西,四川与陕西两省交界线以北的大片地区。其地四面环山,汉水从西向东横贯全境,沿岸为小片冲积平原,组成了郡内的中心地带。全郡下辖九县,兴盛之时有民户五万七千,男女二十六万七千余口。
汉中的重要,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它是由关中进入巴蜀的咽喉要道和休整之地。关中方面占据了汉中,进取巴蜀就有了可靠的跳板;而巴蜀方面取得了汉中,攻击关中也就有了坚固的前沿阵地。所以汉中虽然地狭人少,却是刘备和曹操着力相争之处。自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十一月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止,双方围绕汉中之地,先后较量角逐了三年半,最后是刘备占了上风。他不仅夺得汉中之地,而且还为自己挣得一顶“汉中王”的王冠。
建安二十年(215)三月,曹操亲提大军,威风凛凛出了长安,西攻汉中。四月,他出陈仓,经散关(今陕西宝鸡市南)越秦岭。先取道西南至武都郡的河池县(今甘肃河池县西北),夺取了此地氐族居民存粮十余万斛,然后转向东南。七月,曹操大军抵达汉中西边的门户——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割据汉中接近三十年的张鲁,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率部南奔,越过南山(今米仓山),逃入巴郡(治所在今重庆市)北部。曹操不费大力即得了汉中。
九月,巴郡北部的少数族首领朴胡、杜濩、任约等人率部投降曹操。逃亡在此的张鲁立足不住,也于十一月举手投降。曹操除厚待张鲁外,又宣布把巴郡分为巴、巴东、巴西三郡,并且任命上述三名少数族首领为各郡太守。这样,曹操的势力就进一步深入到了刘备统治下的巴郡。
就在这强敌压境的紧急关头,幸好刘备已经率军从荆楚撤回到巴郡的郡治江州城(今重庆市)。
他不敢迟延,立即派遣将军黄权率军北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朴胡、杜濩、任约,控制了巴郡北部。曹操闻讯,随即令大将张郃再度南侵。刘备也马上调征虏将军张飞,率精兵万余人迎击来犯之敌。两军相持五十余日后,瓦口(今重庆市渠县)一战,张飞大败张郃。张郃见此“张”敌不过那“张”,只好率军退回汉中。至此,刘备终于把曹操势力驱逐出了“三巴”,即巴、巴东、巴西三郡。
“三巴”之战,是刘备正式出兵汉中前的序幕。
序幕拉开之后,主角之一的曹操却退了场。他留下夏侯渊和张郃两员大将镇守汉中,自回邺城。不久,他就因平定关陇及汉中有功,被封为魏王。曹操当了王爷,了却一桩巨大的心愿。接下来他大治兵马,在练兵中“亲执金鼓以令进退”。练兵一结束,曹操即率大军奔赴淮南,收拾孙权去了。
曹操那边离开汉中,刘备这边加紧为出兵汉中作准备。备战工作的中心,是整治成都通向汉中的道路,沿途设置物资转运仓库,以保证前方的一切需要。当时,由成都至汉中,沿途经新都、雒县、绵竹、涪县、梓潼等城而出剑门关。出剑门继续北上,至白水关折向东北,再越七盘岭,即到汉中的西大门阳平关附近。由此沿汉水东下,经定军山、沔阳,最后就抵达汉中的郡治南郑。这段道路,属于刘备辖地者是成都至七盘岭。其中,道路最为险阻而急需整治者,又是剑门关至七盘岭的古蜀道。这段蜀道,相传开自战国秦惠文王伐蜀之时,不仅崎岖狭窄异常,而且多由栈道连接。所谓“栈道”,即是在壁立的山岩上打出一排深洞,插入粗木,然后在露出洞外的横木上,架设木板而形成的简易通道。栈道下临深谷,上接云天,行之者莫不战战兢兢,心惊目骇,难怪后世的诗仙李太白要为之发出“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浩叹来。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段通道要是不整修好,兵马也罢,粮草也罢,都挨不上汉中的边,取汉中就如同痴人说梦了。
刘备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完成蜀道的整治、沿途仓库的建设、以及物资的积贮等备战工作。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冬,进取汉中的一切准备已经就绪,谋臣法正劝说刘备抓紧时机北上争利。刘备当即派上将张飞与马超先行,抢占阳平关西面的军事重镇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以便为后续大军作侧翼掩护。次年孟夏四月,刘备留诸葛亮守益州,自率赵云、黄忠、魏延等数十员骁将,以及精兵三万,浩浩荡荡杀向汉中。一场斩将拔旗的大战,便在崇山峻岭之间展开。
四月底,刘备大军顺利通过数百里栈道,进屯阳平关。那曹营的主将夏侯渊,字妙才,乃是前面提到过的“盲夏侯”夏侯惇的族弟。其人作战不但勇冠三军,而且“动如脱兔”,出击迅疾异常。曹营中有言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渊既然是搞“出敌之不意”的强手,所以陡然间数万敌军出现在汉中西大门,金鼓动山谷,旌旗蔽云天,他也毫无惧色。当下夏侯渊遣麾下大将张郃、徐晃,在前依险拒守,自率大军为其后盾。由于曹军是以逸待劳,凭山守险,刘备几番进攻都未能得手。随从刘备出征的智囊法正,认为长期僵持对远道来攻的客军不利,建议加强兵力,以求速决。刘备也有同感,于是送出十万火急文书,命令镇守益州的诸葛亮大发援兵。
诸葛亮接到文书,暗自思量:如果大发援兵,后方势必空虚,万一有什么风浪出现,岂不是动摇根本?卧龙先生谋略智计盖世无双,此刻竟也犹豫起来。好在真正的智者是不耻下问的,诸葛亮便向益州从事杨洪征询意见。杨洪当即明确答道:“汉中乃益州之咽喉,存亡之关键。若无汉中,则无蜀地。可见这是家门口的祸患,发兵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诸葛亮豁然明朗,立即征调各郡兵丁,北援刘备。刘备得到后方派来的数万援军,势力大振。夏侯渊的军情报告送呈曹操后,曹操心想:看来此番大耳儿对汉中是志在必得,我须当亲赴长安声援夏侯渊。于是,这年七月间,曹操西进关中。九月到达长安后,他也遣军调物,支援汉中。这样一来,西线曹、刘之争,就比东线曹、孙在淮南的争夺,还要热闹一点了。
不过,曹操对夏侯渊的支援,在实际效果上却远不如诸葛亮支援刘备。首先是曹操的动作慢了一步,等他赶到长安,那边的刘备早已得到数万生力军,并且将其投入战场。另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即是关中到汉中的道路通行更加困难。
当时,要从关中穿越秦岭山脉进入汉中,主要有四条南北走向的通路。最东边的一条叫做“子午道”,它北起长安,径直向南穿子午谷,即可到达汉中郡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之西。这条路凿自西汉末年。子午道以西是“骆谷道”。由长安以西的武功县(今陕西武功县西)东南,向南穿骆谷,即可到达汉中郡成固县(今陕西城固县东)之东。骆谷道以西是“褒斜道”。由武功县以西的郿县(今陕西眉县东),向南穿过斜谷和箕谷,即可到达汉中郡的褒中县(今陕西汉中市北)。褒中南距汉中郡的首府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仅有五十里。褒斜道以西,也就是四条通路中最西边的一条,则是“故道”。故道又名“陈仓道”。它北起郿县以西的陈仓县(今陕西宝鸡市东),西南出散关,沿故道水的河谷行百余里后,折向东南进入箕谷,与褒斜道相会而至褒中。
以上四条通路中,以险阻程度而论,前三条都陡峻崎岖异常,唯故道稍微平缓;而以直捷程度而论,自以褒斜道最为近便。所以曹操支援夏侯渊,人马物资都经由故道和褒斜道。但是,这两条道路,不仅其“危乎高哉”足可和汉中以南的古蜀道相比拟,而且战前曹操又没有大力加以整治。因此,一旦需要承受大战期间的交通重负,就都像高血压患者的血脉一般,堵塞难通了。曹操对夏侯渊的支援实际效果不如敌方,其主要原因在于此。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春正月,朔风犹劲,积雪满山。刘备凭借其优势兵力和强大的后援,由阳平关南渡汉水,沿着南岸谷地一路向东,推进到了定军山下。刘备之所以之要沿南岸东进,乃是出自避实就虚的考虑。从阳平关沿汉水北岸东进,其间要经过沔阳、褒中(今陕西勉县、汉中市北)二县城下,才能到达南郑。而沔阳、褒中城坚兵精,攻之未必能速决,舍之守敌将在后追击。汉水南岸则是一二百里间无一城市,自可放心向前推进。夏侯渊见刘备要乘虚而入,忙同张郃赶到定军山下阻挡,殊不知他这一去便送了性命。
汉水南岸的定军山下,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谷道,名叫“走马谷”。走马谷的地势,是西高而东低。如果从阳平关方向向东策马,在西端谷口顺势松缰,则四蹄生风,迅疾如飞。一出东谷口后,距离地势开阔低平的汉中平原就不远了。刘备大军刚刚推进到走马谷的西端,夏侯渊的兵马也占据了东谷口。双方马上安营扎寨,立住足跟。夏侯渊见自己处于不利的低下地势,便在营盘之外广设“鹿角”,作为屏障。所谓鹿角,即是砍取粗大树枝,将其尖端向外安放,有如雄鹿之头角向外刺向来敌。夏侯渊在营外足足安置了五层鹿角之后,觉得自己的大营虽不算“固若金汤”,抗御一时是绝无问题的。但是,他的想法错了!
在谷道西端的高处,刘备与部属把敌方的部署看得一清二楚。老谋深算的刘备,已经胸有成竹,他在心里暗暗说道:“夏侯渊呀夏侯渊,你的死期就在明日!”
次日凌晨寅时,一支两千人的“放火大队”,在大将魏延的带领下,悄悄摸近了曹营。此刻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分,曹营的哨兵,在长时间的严寒包围下,困倦异常,完全没有发觉敌人的动静。魏延的放火队接近敌营的鹿角后,立即沿鹿角安放线散开。接着,在曹营正面长百余丈的鹿角上,放置带来的易燃之物。大约在寅时与卯时之交,也就是现今的早上五点钟左右,魏延一声令下,两千名兵士一齐放起火来。走马谷中的劲风再一助势,曹营的鹿角围墙顿时燃成一片火海!
最先被惊醒的曹营哨兵,还以为自己一觉睡到了红日东升。及至发现那耀人眼目的是烈火而非霞光,而且来自西边而非东边,他立刻狂呼告警。待到中军帐里的夏侯渊穿衣下床,披挂上马,点起兵丁,赶到大营正面时,五重鹿角都快要化为一圈灰烬了。
这时,天色已经微明,曹营正面毫无屏障的形势被看得清清楚楚。夏侯渊急忙命令士兵从他处移来鹿角,暂时应急。正忙乱间,忽听得谷西鼓角齐鸣,杀声震天,刘备挥军进攻,人马如潮水一般从高处倾泻下来。为首一员大将,年纪在六十左右,须发如雪,目光似电。这员老将不是别人,便是刘备麾下的先锋老将黄忠。
夏侯渊见领兵抢寨的敌军先锋乃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将军,心中先就有几分轻视之意。他跃马挺戟,率领帐下两千卫队径来接战。他刚与黄忠一交手,就觉得这员老将不是等闲之辈,不仅其武艺神出鬼没,而且力重千钧。夏侯渊这里稍一慌神,黄忠已经乘隙而入,在他的坐骑后腿上劈开一条半尺长的血口,那匹黄骠马立时前颠后跳起来。夏侯渊立身不稳,慌忙控制坐骑。不防黄忠一个大斜劈,登时将其头颅连同右肩臂砍落尘埃。曹军见主将落马身亡,纷纷四散逃命。夏侯渊的副将张郃阻拦不住,只好率少数亲兵逃回北岸的南郑城。
刘备乘胜推进,强渡汉水,兵锋直指汉中的首府南郑。此时,曹军诸将公推张郃为代理统帅。富有实战经验的张郃,知道大势已去,南郑难守,便收合余众,向阳平关方向撤退。这样一来,敌对双方恰好调换了位置,刘备占领了东面的汉中、褒中和沔阳,而张郃则率军据守西面的阳平关口一带了。
曹军失利的消息,迅速传到长安。曹操大为震惊,继而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他心痛汉中这块战略要地,更心痛夏侯渊这员赳赳虎将。夏侯渊与曹操,既有血缘之亲,又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总角之友,而且还是连襟。曹操平定关中和陇右,立功最大者即是夏侯渊,史称他是“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所以,曹操之有夏侯渊,正如孙策之有周瑜,真有超逾骨肉之亲。当下曹操立即传令:兵发汉中,为夏侯将军报仇雪恨!
这年三月,曹操率精兵五万,经褒斜道直扑汉中。刘备闻讯,毫无惧色,对众位部属说道:“曹操此番自来,亦无法挽回败局,我必将取得汉中全郡之地!”
他那胸有成竹的神情,使部属大受感染,莫不振奋自励。曹军出箕谷后,刘备收合部众,据守坚城,断绝险阻,一直不与曹军正面交锋。与此同时,又遣黄忠、魏延等将领,率敢死健儿潜入箕谷,偷袭曹军的粮道。曹军战不能战,食不能食,渐渐恐慌起来。一个月后,曹营开始出现大批兵士逃亡现象。曹操见人心渐散,情知前景不妙,想放弃汉中,又还舍不得,犹豫不决。一日,下属请他指定当晚军中口令,他随口说了“鸡肋”二字。他的幕僚杨修听到后,当即收拾行装准备撤离。众人迷惑不解,杨修说道:“鸡之肋骨,食之无多肉,弃之又可惜。大王以鸡肋比喻汉中,当然是想离开了!”
果然,五月间,曹操即命令全军退出汉中,把防线北撤到关中一线。
刘备据有汉中全郡地盘之后,借着胜势,又派大将刘封、孟达率军东进,把汉中东面的上庸、房陵二郡(治所分别在今湖北竹山县、房县),从曹操手中夺了过来。至此,刘备终于算是拥有了益州的全境。
杀死了曹操的功勋上将,又击退了曹操本人统率的数万大军,最后还夺取了一大片战略要地,刘备自认在声势上已经压倒曹操。接下来的要紧事,就是把自己的名位,提高到足以和曹操比肩抗衡的地步。此时,曹操已经当了魏王。因为他的王国封地,是冀州的魏郡(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等十个郡,所以得了一个“魏”字。刘备也依样画葫芦,把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五个郡划为自己的王国封地,并且在当年的七月,立坛于沔阳城南的汉水之滨,举行仪式,自己封自己为“汉中王”。整个仪式的第一道程序,是先行宣读一篇由刘备的臣僚一百二十人,共同写给东汉皇帝的表章。表章由当时官阶和封爵都最高的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领衔,洋洋洒洒列举了刘备的功勋,特别是应当晋爵封王的充分理由。宣读既毕,便是第二道程序,群僚奉上王冠,恭恭敬敬给刘备戴上,这样,刘备就在群僚的“逼迫无奈”之下,不得不“勉为其难”,正式称王了。第三道程序,则是刘备再以自己汉中王的名义,上奏东汉皇帝表章一篇,称述自己既然在“群僚见逼”之下晋爵为王,那就不便再担任朝廷过去授予自己的左将军官职,以及宜城亭侯的低级封爵,所以派遣使者,将左将军、宜城亭侯两枚印章,原物奉还给朝廷,以示交接手续从此两清了。
其实,当时东汉献帝处于曹操的严密控制之下,而曹操与刘备是势同水火的仇敌,所以上面两篇表章和两枚印章,不要说送到汉献帝的面前,就是送过双方的边界也绝无可能。但是,这些政治上的过场,却是万万不能少,非走不可的。官样文章做够了,刘备便心安理得地当起汉中王来。他一心想借当初西汉高祖刘邦在汉中当“汉王”时留下的神灵气运,以“汉”字为旗号,以汉中为台阶,开创汉朝再度中兴的新篇章。
现今陕西省勉县城东郊高潮乡的旧州铺,还有当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时的坛场遗迹。鸡犬之声相闻的小村之内,一抹夕阳残照的荒草之中,赫然有清代光绪年间刻立的斑驳石碑一通,其上隶书“先主初为汉中王设坛处”十个大字,似乎还在给人们述说着千年历史的变幻沧桑。
翻过这一年,刘备正好满一个花甲,整六十岁。这正是:
汉中鸡肋今朝得,且看刘郎变汉王。
要知道刘备拿下汉中之后,又怎么会乐极生悲,痛失关羽和荆州,请看下文分解。
二二 痛失荆州
刘备戴上珠光宝气的王冠后,当月就回返成都。
古往今来,“衣锦还乡”一直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无上荣耀。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是在熟悉自己过去的人们面前,展示自己现今所拥有的一切,所以成就感和自豪感特别强烈。一年前刘备出成都,不过是左将军兼荆、益二州州牧的衔头。如今入成都,却已是距皇帝只差一级台阶的王爷了。所以当欢迎的群臣把他簇拥着迎入成都的时候,他确实有一种近乎衣锦还乡的欣快感觉充溢于胸中。
回到成都,刘备立即设置百官,建立朝廷,正经八百地称孤道寡起来。当王就有这点特别的好处,若不称王,任随你官居极品,诸如丞相、相国、三公、大司马、大将军之类,也没有置百官、建朝廷的资格,因为你本身就是百官之一。当了王则不同。王位是在百官之上,距帝位相去不过一阶,可以自立门户。所以自西汉至东汉,要规定异姓不得封王。而异姓称王者,必是有问鼎之意的权臣。
当下刘备宣布任命:以许靖为太傅,麋竺为安汉将军,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法正为尚书令兼护军将军,李严为辅汉将军,廖立为侍中,赖恭为太常,黄柱为光禄勋,王谋为少府,以上是文臣;又以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以上是武将。其余的次要人物,亦各有委任,莫不欢欣振奋,得其所哉。
但是,如果以为刘备一人得道,其臣下就全数都能随之升天,那就大错特错了。也有因此倒了大霉的,此人就是过于显示自己聪明的张裕。
张裕,字南和,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人。其人天才绝顶,尤其长于占候。所谓“占候”,即是根据星象和云气的变化,对某件事情的前景作出预言。张裕占星候气,所言多验,名闻蜀中。起初,他在刘璋手下当幕僚,又以谈吐诙谐、口辩敏捷震惊四座。张裕本人颇以上述两项擅长自负,不料正是这两项擅长断送了他的性命。
那还是刘备应邀入益州时,与刘璋在涪城欢聚。一日,宾主会饮,张裕在旁作陪。酒酣耳热之际,爱开玩笑的刘备,针对张裕那满口胡须,说了一个笑话:“我过去在涿县老家时,毛姓人家特别多,真是东南西北皆毛姓也。所以涿县的县令感叹说是‘诸毛绕涿居乎!’”
这句“诸毛绕涿居乎”,念起来令人以为是“猪毛绕啄居乎”,也就是猪嘴巴一圈满是毛的意思。诸位酒客会意,不禁大笑哄堂。刘备十分得意,满饮一大杯后,顾盼自雄。张裕岂是肯服输的角色,瞟了刘备一眼,也讲了一个笑话:“过去有一位并州上党郡潞县(今山西潞城县东北)的县令,后来调到贵乡涿县任职。此人去官还家,有人与他写信,觉得单称之为‘潞君’或‘涿君’都不好,最后只得称之为‘潞涿君’了。”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原来刘备其人颔下几乎无须,这“潞涿君”者,即“露啄君”也,光嘴巴猪,你说是指谁?
嘲笑他人可以,他人嘲笑自己可受不住了。刘备当时没有说什么,从此就把张裕这笔账记在心中。
刘备攻入成都,张裕随着大流投到刘备的麾下。他竟然又向人泄漏占星候气时所观察到的“天机”:“主公虽得益州,九年之后的寅卯之交,将会失掉它。”
这话传入刘备耳中,又给张裕记上一笔新账。刘备出征汉中前,令张裕预测结果如何,他据占候所见回答道:“切不可争汉中,出兵不利!”
哪知道这一次他的神机妙算完全没有应验。汉中王刘备回到成都,马上给张裕一个总算账,把他丢监下狱,要砍他的脑袋。诸葛亮痛惜张裕之才,同时认为处以死刑未免过分,遂上表为张裕求情。刘备的批复只有寥寥八个字:“芳兰在门,不得不锄。”诸葛亮登时默默无言。
数日之后,张裕这株不前不后不左不右正好长在在别人门口挡路的“芳兰”,就被利刀“铲除”,一命呜呼。
与此同时,在北方的长安,那位听说“鸡肋”二字即猜透主人之心的杨修,也因经常泄漏“天机”,再加上其他曹操忌刻得很的原因,而被曹操处死。看来不论是猜疑心重的曹操,还是气量宽宏的刘备,都容不得“在门”的“芳兰”。自命为“芳兰”者,能不慎重择自己滋生之地么?
汉中王刘备收拾了张裕,心情为之一舒。此时,宫中清池菡萏初露,但他无心欣赏,却将幕僚费诗召入王府,委任他为特使,前往荆州。
费诗字公举,益州犍为郡南安县(今四川乐山市)人氏,其人识大体,善言辞,有出使四方专对之才。他此番受命到荆州,有两项任务。其一是举行封拜仪式,正式授予关羽前将军委任状及印绶。其二是送交刘备签署的命令,命令关羽乘汉中大捷的胜势,在荆襄一线向曹操发动猛攻。
秋风吹绿水,舟下去如飞。七月中旬,费诗即已抵达江陵。关羽接到北伐命令,兴奋得捻须大笑。汉中大捷的消息传来后,他就在江陵秣马厉兵,准备在东线大干一番,也杀他一两个如夏侯渊之类的敌军上将过过瘾。但是,在举行前将军封拜仪式一事上,费诗却遇到了麻烦。原来,按照东汉的官制,前、后、左、右四将军是同一等级。任右将军的张飞,是关羽的义弟,关羽当然对之无意见。任左将军的马超,曾经雄踞凉州,独霸一方,关羽对他与自己并列亦无异议。唯独对于后将军黄忠,关羽是轻视之至,提起就火冒三丈,他说道:“大丈夫岂能与那个老兵同列!”
费诗见关羽不肯举行封拜仪式,当即语重心长地劝解这位心高气傲的关将军道:“昔日萧何、曹参与汉高祖是少小亲旧,而陈平、韩信是后来投奔者,然而在平定天下排列位次时,以韩信之位为最上,没有听说萧、曹二人有什么怨言。今汉王虽以斩将之功优崇黄汉升将军,但是汉王内心对君侯之眷重,哪里是汉升所比得了的?而且君侯与汉王犹如一体,同休戚,共祸福,又怎么能斤斤计较官号之高下和爵禄之多少?仆乃一介之使,传命之人,君侯不受拜,自可径回成都复命,只不过担忧君侯此举,或许会带来后悔的啊!”
一席话说得关羽汗湿颜面,愧疚难当,当即吩咐下人备办安排一切,以便尽快举行封拜仪式。数日之后,关羽正式就任前将军。同时,发布了战斗动员命令,北攻襄阳和樊城。费诗完成任务,回转益州复命去了。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关羽留兵戍守江陵、公安,自率精兵三万北攻襄樊。养精蓄锐已有五年之久的荆州兵马,在叱咤风云的关云长率领下、真如下山的猛虎,出海的蛟龙,一往无前,势不可当。月底,关羽兵马即已推进到汉水一线,并且把汉水北岸的樊城团团围住。
自从赤壁之战结束以来,镇守襄阳和樊城一带的曹军主将,一直是曹操的堂弟曹仁。曹仁见襄阳位汉水之南,容易受敌兵锋,便把防御的重心移往北岸的樊城。关羽来攻,曹仁自率精兵八千固守樊城,同时命令大将于禁、庞德率军两万屯据樊城北郊,互成掎角之势。至于汉水以南的襄阳,只派了一支偏军驻守,取其可张声势而已。
大概是老天爷有意相帮。关羽军刚一围住樊城,就连下了十余天大暴雨,汉水猛涨数丈,溢出堤外,地势较低的樊城附近顿时化一片泽国。关羽手下本来就有上千艘战船,用以运送兵员和物资,因为自襄阳以下,汉水几乎取正南流向,通过江陵东北,这段近四百里的水道足资利用。平地起水,关羽的兵马随即上船,步兵变为水军,安然无恙。但是毫无预备的曹军可就苦也。
首先遭殃的是樊城北郊的驻军。于禁麾下七支部队,营帐物资全部被洪水淹没冲走不说,人马亦溺死大半。侥幸未死的将士,各自游往高处逃命。关羽望见于禁率麾下卫士登上一座小山头,立即乘大船包围猛攻。于禁虽然在曹营有“虎威名将”之称,这时也无计可施,只得举手投降。关羽俘虏了于禁,回转船头来攻击庞德。此刻,庞德率千余人站在汉水北堤的高处,披甲持弓,顽强抵抗。他瞋目怒吼,箭不虚发。自清晨战至午后,庞德等人矢箭用尽,关羽的军队才接近上去。一阵短兵相交,庞德部下或死或降,支持不住。庞德急忙跳上一艘小船,准备逃入樊城。不料水急浪大,小船翻覆,他随之落水,遂被对方擒获。那庞德不愧为一条好汉,他的老上司马超和堂兄庞柔都在刘备手下效力,他却拒绝投降求生。不仅不投降,而且在关羽面前立而不跪,关羽立时将其杀死。至此,曹军屯据樊城北郊的兵马,全军覆没。
紧接着,关羽挥兵急攻樊城。这时,汉水的洪峰已经涌到最高点,只差不到一丈即可淹没城墙的顶端。关羽的船队里外数重团团围住樊城,城墙在洪水的浸泡下不断崩坍,城内的数千守军就像热锅上的蝼蚁一样惶恐不安。这时,有人劝曹仁晚上乘船弃城逃走,结果遭到汝南太守满宠的坚决反对,他说:“关羽已经遣军偷袭我军后方,自许都以南,百姓扰动不安。然而他之所以不敢大举北进者,是怕我们击其后背的缘故。今如弃去樊城北撤,则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将不复归我们所有了!”
曹仁此刻,才深感自己责任之重大,遂下定决心与城池共存亡。他依照古制,沉白马于汉水以祭江神,祈求洪水速退。同时又召集部属歃血为盟,同心固守。
关羽一面围攻樊城,一面遣将南围襄阳。曹操所任命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芳先后投降关羽。北方洛阳南面的梁县、郏县、陆浑县(分别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郏县、嵩县东北)等地,亦有人举兵响应。一时间,关羽声势夺人,“威震华夏”,以致曹操一度想从许县迁都于黄河以北,以躲避其兵锋。
在此紧急关头,曹操从洛阳南下,驻军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遣大将徐晃率军十余营驰援曹仁。与此同时,又施展外交手段,促使孙权从背后偷袭关羽。
中国古代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寓言,《吴越春秋》所载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即是其一。就在关羽行将捕到曹仁这只大“蝉”之际,他却冷不防被“黄雀”孙权端了老窝。
上文说到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孙权与刘备订立和约,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两家暂息干戈。两年后,孙吴的主将鲁肃因病弃世,终年四十六岁,其遗缺则由青年将军吕蒙接任。吕蒙当途掌事之后,孙吴的对外方针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吕蒙,字子明,豫州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县东南)人氏。其人长自行伍,但却十分好学,是孙吴将领中智勇兼备的突出人物。在对待刘备的荆州势力这一点上,吕蒙和周瑜一样,属于“吞刘”派,而与“和刘”派鲁肃的主张截然不同。孙权本人,则因在淮南的扩张受阻,也有意转向西面求发展。因此,从吕蒙接事起,孙吴就一直在暗中谋划袭取荆州,而对方却毫无觉察。
关羽出兵襄阳、樊城,威震华夏,孙权也隐隐担忧上游的威胁。十月,关羽因收容了数以万计的曹魏降兵,出现严重军粮不足,派人抢夺了孙权贮存在湘水边关仓库的大批稻米,更使孙权直接感受到西邻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于是,他密令吕蒙:乘关羽率主力北上之机,偷袭荆州。就在这时,曹操的密使来到江东,劝说孙权西攻关羽,并且表示:事成之后,将把长江以南的地方作为王国封地给予孙权。孙权大喜过望,便毫无顾忌地向西出击。
吕蒙得令,立即将三万精兵分若干批,分散出发。船过寻阳(今湖北武穴市东)来到荆州东界时,他又命令战士进入船舱之内隐蔽起来,舱面的少数水手均着当时商人才穿的白衣,这样就把战船伪装成为商船,顺利进入了关羽控制下的南郡。
南郡境内的长江防务重点,是公安和江陵,分别由关羽的部将士仁和糜芳镇守。士、糜二将,都因失职而受到过关羽的痛责,一直耿耿于怀。吕蒙大军突然抵达城下,二将兵力单薄,哪里还有什么斗志?相继献城投降了。于是,吕蒙在十余日内,兵不血刃就夺得南郡。
吕蒙一得手,孙权即率后援大军抵达江陵。刘备所委任的荆州各级行政官员,纷纷改换门庭,投降孙权。接着,孙权又命大将陆逊向西推进,攻占了江陵以西直到三峡中段秭归(今湖北秭归县)这一大片地区。这样一来,关羽退还益州的归路就被完全堵死了。
在襄阳、樊城一带浴血奋战已达四月之久的关羽军队,听说后方已失,无处可归,顿时人心动荡,士兵不断逃亡。威风八面的关将军,这时也只好收合余众,撤退到江陵西北一百里处的麦城(今湖北当阳市东南)。
这年十一月底,地冻天寒,朔风怒啸,关羽率少数亲兵,溃围而出,沿着漳水直奔荆山深处,企图越过荆山逃回益州。十二月初,关羽不幸在漳乡(今湖北荆门市西)被擒,当场身死。其首级由孙权遣使送至洛阳,曹操以诸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郊。其墓地至今犹有古柏千株护绕,故而当地百姓呼之为“关林”。
关羽一死,刘备的荆州辖地即全部落入孙权之手。在这一年里,刘备先得汉中,继而失去荆州。真是大起大落,出人意料。随着荆州的丧失,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所设计的两路夹击中原的战略,就再也无法实现了。
丢失荆州,对于年近六十花甲的刘备而言,是其事业上的巨大损失。但是,造成损失的主要责任者是谁?后世的论者,有的归咎于骄傲自大的关羽,有的归咎于毁盟失信的孙权,有的归咎于挑拨离间的曹操。其实,倒是俗话说得好:“会怪的怪自己,不会怪的就怪他人。”荆州之失,说来说去要怪刘备自己。
道理很简单。对于义弟关羽的骄傲自大性格,刘备了不了解?了解。连诸葛亮都晓得“关羽护前”,自视甚高,情同手足相随数十年的义兄刘备就更不消说。对于前内兄孙权与自己貌合神离的关系,刘备清不清楚?清楚。远的不论,吕蒙偷袭荆南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不过是四年前的事,真可谓“殷鉴不远”。最后,对于仇敌曹操的狡诈机警,刘备知不知道?知道。过去数十年中,他吃曹操的亏难道还少了么?好,既然你刘备对什么都了解,都清楚,都明白,那为何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你北攻汉中,都晓得请诸葛军师坐镇成都,以便稳定后方,保障供给,那么你要关羽尽锐北征,为何不派合适之人前往镇守江陵,而让糜芳、士仁之类的小丑担此大任?你在西上益州时,曾留诸葛亮、张飞、赵云助守荆州。其后召三人入蜀助战,也是很自然之事。但是,益州夺了,汉中得了,汉中王也当了,这三人却都未调回荆州。当关羽奉命北上进攻襄阳、樊城之时,且不说调诸葛亮前往江陵运筹帷幄,就是派行事谨慎而又威名远扬的赵云镇守江陵一带,吕子明的“白衣渡江”也就很难得手。从襄樊之役开始的七月,到关羽被擒杀的十二月,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孙权和曹操两方面,从前线到后方大本营,活动频繁,上下齐心,战争机器全速开动。反观蜀汉方面,只有关羽孤军奋战,益州方面竟然没有一点实质性的援助行动,令人大惑不解。在这种情况下,丢失荆州就毫不奇怪了。
结论很明确,是盲目乐观的刘备,自己丢失了荆州。这正是:
顾得此来惊失彼,追根责任在刘郎。
要知道刘备接下来会有什么重大举措,是开朝大典,还是兴兵复仇,请看下文分解。
二三 蜀中天子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的新春伊始,关羽身亡,荆州失陷的消息传到了成都。
六十岁的汉中王刘备当即痛哭失声。他心痛,心痛那一大片土地和患难与共数十年的义弟。他后悔,后悔自己未能给予荆州有力的支援。他愤恨,愤恨碧眼儿孙权阴险毒辣。各种感情在他的胸中涌动,酸楚的眼泪在他的脸上流淌。群臣是不劝不妥,劝又无话好说,只好陪他一起悲泣,弄得王宫上下如丧考妣,弥漫着一片悲凉之雾。
哀痛充分表达之后,接下来刘备便一心考虑如何兴兵复仇。此事说说容易,实际要付诸行动则大费斟酌。孙权兼并荆楚,势力大增,若要夺回失地,非倾益州之众相争不可。但是,曹操在关中屯聚雄兵数万,虎视巴蜀,一心想报汉中失利的一箭之仇。如果益州的精锐兵力东下荆州,曹军势必乘虚而入,关羽覆败的悲剧就将再一次重演,只不过剧中的角色和地点换了而已。荆州丢了倒还有益州,益州丢了又何以立足?刘备这辈子吃的大亏,都好像是在被人偷袭上。第一次是被吕布偷袭了徐州,第二次是被孙权偷袭了荆南,第三次是被孙权偷袭了荆西,总不能在花甲之年又让人把最后一块安身立命之地偷袭去吧?有鉴于此,所以刘备口中虽然大喊复仇,实际上却按兵未动。
就在这时,情报人员呈上一份报告,说是曹操本月在洛阳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控制东汉朝政。刘备看了报告,心中陡然一亮:或许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于是,他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吊唁书信,又准备了蜀锦之类的丰厚礼品,遣特使韩冉专程送往洛阳。刘备的如意算盘,是想借此机会缓和与曹魏的关系,稳住北国,再进攻东邻。不料使臣韩冉自认为此行是前往素来敌对之国,恐怕凶多吉少,所以经汉中抵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之后,他就称病不前。这样一来,刘备的如意算盘实际上就落了空。
缓和曹魏之事尚无回音,上庸地区发生动荡的消息却先传到了成都。原来,驻守上庸的将军孟达,素与其顶头上司刘封不和,刘封自恃是刘备的养子,不断欺凌孟达。孟达气愤不过,干脆领着部下投奔了曹魏。这上庸郡和曹魏控制下的荆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相邻接。孟达前往投奔,曹丕喜出望外,立即加官晋爵不说,又令大将夏侯尚、徐晃领兵随孟达杀回上庸。刘封招架不住,狼狈逃回成都,被刘备下令处死。而汉中以东的上庸,房陵、西城一带的大片土地,又重新归入曹魏的版图。北线的局势动荡,刘备东下的打算也只好放一放了。
上庸既然归了曹魏,在此称病不前的使者韩冉也就不须前行,径直把刘备的书信和礼品就地转交了。当地官员接手之后,立即送往洛阳。新上台的魏王曹丕,没有想到刘备这个老对手竟然也有所表示,不禁莞尔一笑。他礼品照收,书信却暂时未作答复,因为他正在为自己当皇帝的大事操劳。
这年十月,曹丕废黜了汉献帝,自立为天子,改元黄初。心满意足的曹丕,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拿腔拿调地命令有关官员给刘备回了一封信。信中,曹丕以天子的口吻把汉中王刘备勉励嘉奖一番,同时也“赏赐”刘备一批珍稀之物。信函和赐物,不久就送达成都。曹丕这封书信,不仅没有能对刘备东下复仇起到促进作用,却反而又使此事向后推迟了大半年。
原来,曹丕这封书信,使刘备知道东汉朝廷已经寿终正寝,曹家小儿冠冕堂皇,当了新朝的开国皇帝。这下子,把年过花甲的刘备,弄得心头酸酸复又痒痒,他的皇帝瘾也猛烈发作了。于是,他把东下复仇的事暂且放到一边,专心专意地张罗起自己做皇帝的事来。
不过,这件事又不好由自己开口明说。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凡是自立为天子者,都不说自己想当,而要弄成是臣僚百官“强迫”或“劝说”自己当,所以才有所谓的“劝进”一说。曹丕强迫汉献帝让位,其间,在曹丕本人的一手导演之下,群臣一再劝进,曹丕则一再谦辞,以致劝进达十七次之多,才算把他“劝”上帝座。刘备是何等聪明老练之人,怎么会不懂得这一套?他马上通过一个特别举动,把内心的企望表达出去。
一日,刘备在王府召集群臣。众人到齐之后,刘备自内堂步入议事厅,一脸悲戚之色。他在座前站定,向肃立的群臣缓缓说道:“逆贼曹丕,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人鬼忿毒。近日许都传言,天子已为曹丕所害,委弃万邦。着令有司:依礼发丧致祭,并议谥号。”
说毕,刘备便大放悲声,号啕痛哭。肃立的群臣,或先或后,也跟着啜泣起来。当天会散之后,刘备就带头穿起了丧服。不久,又煞有介事地给“被死去”的汉献帝追加了一个“孝愍”的谥号,算是按古制对其一生作出总结。此时,全国十三州中,唯有益州上下在正经八百地为汉献帝办丧事,如果说,年初因关羽之死而造成的悲凉之雾,还只是弥漫在汉中王府邸之内,那么这一次因汉献帝之“死”而制造出的哀悼气氛,则笼罩在刘备的文武百官们头顶上。这一年,对益州来说,真可谓“流泪之年”。
丧事热热闹闹地办到了年底。其间从北边不断传来的消息证实:汉献帝并未驾崩,而是被废黜为山阳公,送到洛阳东北二百里外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市东)去终老天年了(事实上,汉献帝又活了十四年才死)。但是,刘备似乎还没有下令终止治丧的意思。到了这时,终于有那些头脑敏捷之人,听懂刘备的“丧”外之音了。
主上想当皇帝,臣下自当效劳,何况这还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效劳的首要大事,是要为此大造舆论,证明主上当皇帝乃是天命攸归,神灵授意。在中国古代,制造这种舆论是有成规定法的。按照当时的说法,叫做是“称说符瑞”。
所谓“称说符瑞”,即是寻找一些当时人们认为是预示皇帝将要出现的吉兆,以此证明一切出自天意。具体而言,“符”指“符谶”,“瑞”指“祥瑞”,二者并不相同。符谶是一种假托神造的预言性诗句,例如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的符谶,是“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卯金”暗指繁体字的“刘”。魏文帝曹丕称帝的符谶,则是“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鬼、禾、女”合起来即是一个“魏”字。符谶多记在一些书中,这些书统称为“纬书”,以与五经之类的“经书”相提并论。至于祥瑞,则是指象征吉兆各种具体事物,而非抽象的文句。诸如天上凤凰飞,水中蛟龙起,地上醴泉涌,树上甘露降,等等,都算祥瑞之物。如果把自立为帝比为舞台上演戏,那么符瑞就犹如大幕拉开前的开场锣鼓。锣鼓一响,好戏就开场了。
冬去春归。以议郎刘豹为首的十二名官员,在此一元复始而万象更新之际,向汉中王刘备献上了第一通劝进表章。他们慎而重之地指出:在纬书《洛书》之中,早已有“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天度帝道备称皇”,“帝三建九会备”等文句;而上述文句中的“备”或“德”,正是大王的名讳。于是,符瑞中的“符”或“符谶”算是有了。接下来他们又提到了符瑞中的“瑞”或“祥瑞”,说是近年来“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又“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璇玑(即北斗七星)下来应之,此为异瑞”。最后,自然是期望刘备“应天顺天”,早登大宝。
这十二位识机者开了先风,其余的人岂甘落后?从此称说符瑞者如雨后春笋,接连不断,史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真是好不热闹也!
最后,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要员也加入进来。他们联名上书,说是最近在成都以南百里的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大江中,有黄龙出现,九日后乃隐去;又说关羽围襄樊时,有玉玺在汉水之中焕发光辉,以致“灵光彻天”。最后仍然敦促刘备速登帝位,上继两汉的帝统。
就在这沸沸扬扬之时,竟然有几个不识时务的角色,站出来唱反调。尚书令刘巴、司马费诗、主簿雍茂三人都上表刘备,请求暂缓称帝。他们认为:当初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相约,先破秦者为关中之王,其后刘邦率先破秦,到封王时却再三谦让,因而天下归心。如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将使天下人觉得大王胸怀不广,实在是使不得。
刘备览表,大为生气。刘巴位重名高,刘备对他手下留情,未加深责。名位较低的费诗、雍茂,马上就倒了大霉。前者被贬到边荒,后者则因莫须有的罪名丢掉脑袋。还有一些想率直陈言的人士,立时闭口不语。
反调无人再弹,舆论空前统一,照理说刘备就该登台就位了。不料此刻的他,却一再谦让起来,执意不肯登上九五之尊。群臣无奈,只得公推军师将军诸葛亮去劝说。
诸葛先生毕竟智商高出众人一大截,出言不凡,他对刘备说道:“昔日吴汉、耿弇等人敦劝世祖(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即帝位,世祖一再推让,此时耿纯进言道:‘天下英雄之所以一致促成此事者,还不是因为都想从中得到好处么?如果不从众议,士大夫即要各寻新主,何必要跟随主公不舍呢!’世祖认为耿纯之言深切之至,立即俯允。如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乃汉室之胄,继起为帝,是十分合适的事情。而士大夫吃苦耐劳追随大王者,也正如耿纯所言是有所期望的。”
这番话的高明之处,即是把刘备自己想当皇帝,变成是臣僚逼迫他当皇帝,而且这种逼迫的出发点很自然,很可理解,甚至还有祖宗皇帝的先例可循。至此,刘备终于被“说服”,同意称帝登基,以接续汉室的帝统。
主公开了金口,臣僚立即忙着筹备一切。修筑坛场,确定仪式,议定年号,选择吉日,书写文诰,制作冠服,建立宗庙,这一应准备工作足足费了将近两个月才全部完成。至此,告天即位这最关键的一幕就可以演出了。
公元221年四月初六日丙午这一天的清晨,刘备薰香沐浴之后,率领文武百官,来到成都西北武担山南麓的即位坛场。在宽平的场地正中,耸起一座土坛。坛形正方,有阶八级。坛上中央设天地神位。天地位外又设赤、青、黄、白、黑五帝位。五帝位的外围又设日、月、北斗七星和上千诸神之位。坛场四周,数千精兵严加护卫,气象肃穆,令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
巳时正,仪式正式开始。刘备身着汉中王冠服,缓步登坛就帝位。接着,文武百官鱼贯登坛,就陪同之位,君臣均背南向北而立。这时,君臣的正前方坛上,开始燃起一堆熊熊的柴火。浓黑的烟气缓缓上升,直达云天。在这天上人间相互沟通之际,刘备以虔敬的语调宣读告天文,文曰:
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臣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分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上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祚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僚登坛,受皇帝玺绶。修燔瘗,告类于大神,惟神尚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文告说,过去王莽篡位,光武帝奋起讨伐,重建汉朝。现今曹操、曹丕父子相继作逆,窃据皇位。部下都认为我应当站出来,兴复两位祖先相继开创的大业。我自感缺乏德泽,难以承当重任,但是考虑到广大民众的一致要求,于是在此吉日,登坛接受皇帝权位,希望天神保佑我汉家。
刘备把这篇由尚书令刘巴撰写的二百字告天文,念得抑扬顿挫,荡气回肠。坛场上下,万众安静,他的声音显得格外嘹亮。六十一岁的刘备,在数十年创业生涯中备受艰难困苦,为的就是这一天啊!读毕,刘备捧文上前,将其投入火中。片刻,写有文字的绢帛化作一缕青烟,腾空而去。至此,刘备的皇帝名义和权力,就得到皇天后土诸神上帝的承认和批准了。于是,刘备脱去九旒王冠,戴上十二旒的皇帝冠冕,身上的袍服亦随之更换。新皇帝在群臣的欢呼声中,再一次注视柴火烟气,这叫做“视燎成礼”。至此,燎祭告天的仪式结束,刘备成为至尊无上的皇帝。
新登基的皇帝,还有好多事要做,因为他不能只顾自己快乐,也得让其他人沾光高兴一番,吃独食是不行的。
首先是宣布大赦天下。凡犯死罪以下科条的罪犯,都可得到赦免,这是让老百姓沾光高兴。大赦之后又宣布更改年号,不用东汉献帝的“建安”,改用自己的“章武”了。章是彰显之意,所以“章武”者,既有发扬以武建国精神之意,又表示自己上继东汉之光武,一语双关。
其次是大置百官,封赏功臣,这是让部属们沾光高兴。诸葛亮任丞相,许靖任司徒,张飞任车骑将军并封西乡侯,马超任骠骑将军并封乡侯。其余众官,或加官,或晋爵,都有好处可得,真是皆大欢喜。
接下来开始让亲属们沾光高兴。刘备的祖宗先人,一律在新建的皇家宗庙中立神主牌位享受祭祀。五月,立吴夫人为皇后,刘禅为太子。六月,封皇子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其余的宗亲,也有种种优待,无须细说。
就这样,前后忙碌了半年,才算把称帝大事办妥帖了。至此,东下复仇又再度提上议事日程。
章武元年(221)七月,蜀汉皇帝刘备亲率大军五万以上,东下荆州。顿时,荆楚的长江一线战云密布。这正是:
刘郎先要当皇帝,然后兴兵大报仇。
要知道刘备此番倾国出征,能不能扫平孙吴报仇雪恨,请看下文分解。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