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植物学实验指导

_3 关雪莲(现代)
  取预先固定的小麦幼穗或新鲜材料,按小穗在麦穗上的排列顺序,自下向上剥取各小穗中的第一和第二朵小花中的花药,用醋酸-洋红溶液或卡宝品红溶液进行涂片观察。
  涂片的具体操作如下:在擦洗干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醋酸洋红(或卡宝品红)溶液,将剥取的小麦花药放在载玻片上的醋酸洋红溶液中。用镊子和解剖针将花药撕开,尽量将其中的花粉母细胞或花粉粒挤出,弃去花药壁,加盖玻片。然后,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以破坏其细胞质,使背景清晰(若用卡宝品红液,则可省去加热步骤,但需稍延长染色时间)。经加热处理后,将载玻片平放在一张粗滤纸上,其上再盖一张粗滤纸,以大拇指轻轻挤压盖玻片,注意挤压时勿使盖玻片错位。粗滤纸可吸去多余的染液。然后,即可将制片进行镜检观察。
  观察时先在低倍物镜下检查,要注意将花药壁层的体细胞与不同发育时期花粉母细胞相区别,寻找花粉母细胞比较集中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到高倍物镜下仔细观察。对照小麦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和花粉粒发育图,判断所检查花药中花粉粒的发育时期。
  (三)若干种植物花粉整体封片观察
  通过对油松、向日葵、紫丁香、合欢、月见草等植物花粉整体封片的观察,了解花粉形态的多样性。
  作业:
  结合制片和涂片观察,绘图表示小麦自花粉母细胞至成熟花粉粒的各主要发育时期,并加简要说明。
实验四十四 小麦胚珠和胚囊的发育及胚珠类型
  雌蕊是花的结构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被子植物的胚珠着生于雌蕊的子房中而受到良好保护。在胚珠中产生胚囊母细胞。由胚囊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大孢子,大孢子的染色体数目为胚囊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为单倍体,这也是一次无性生殖过程。然后,由大孢子发育成胚囊,成熟胚囊即雌配子体。由于参与胚囊发育的大孢子数目的不同和最后形成的胚囊中所包含细胞数目的不同,将胚囊划分成若干类型。在被子植物中最常见的是由单个大孢子发育成为胚囊,成熟胚囊具有七个细胞(八个细胞核),这种胚囊发育类型称为普通型或蓼型(单孢子八核类型)(图44-l)。被子植物中70%以上的种的胚囊发育属于这种类型。
  胚珠的发育是与胚囊发育过程同时进行的。由于某些部位细胞分裂速度的不均等,在不同植物中可形成直生胚珠、横生胚珠、倒生胚珠和弯生胚珠等不同类型(图44-2)。
  本实验以小麦为材料,取不同发育时期小麦子房制片进行观察,了解小麦的胚珠和胚囊的发育过程和基本结构。此外,分别观察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百合、扁豆(Dolichos lablab)、荠菜(Capseila bursa-pastoris)等植物的胚珠永久制片,了解和比较不同类型胚珠的形态结构特征。
  (一)小麦不同发育时期子房制片观察
  小麦雌蕊由二心皮合生而成,形成一子房室。成熟雌蕊柱头二裂,呈羽毛状。花柱短,不明显(图44-3,A)。子房球形,其中着生一倒生胚珠(图44-3,B)。小麦胚囊发育类型属普通型,不过其成熟胚囊中三个反足细胞又通过几次细胞分裂而形成反足细胞群(图44-3,C)。
  小麦胚囊的发育与雄蕊花药中花粉粒发育的时间先后有一定关系。一般当花药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时,幼小子房中可观察到胚囊母细胞形成。以后大致在相同的时间内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各自进行减数分裂。当花药内小孢子自四分体释放发育至花粉粒单核靠边期时,胚珠中具功能大孢子也由单核发育成八核胚囊。当单核花粉粒发育成三核花粉粒时,胚囊中反足细胞增殖成为反足细胞群,胚囊最后发育成熟。取发育适当时期的小穗或雌蕊固定,切片时取与腹沟相平行的子房或小穗纵切面,可获得所要求的各不同发育时期小麦胚珠和胚囊制片。
  通过对下述各不同发育时期小麦子房制片的观察,了解普通型胚囊的发育过程,并了解胚珠的形成过程。
  1.胚囊母细胞时期 一般为小穗纵切片,可包含有通过2—3朵小花不同部位的切面。首先在低倍物镜下对制片做一全面检查,找出一个切得较正的发育适期的子房纵切面(图44-4,A)。在胚囊母细胞时期,胚珠的发育情况大致如下:子房室内珠心组织已开始发育,形成一扁圆形结构。在其前端表皮下有一个大的细胞,即为胚囊母细胞(图44-4,B)。胚囊母细胞除体积明显较大外,并具有浓厚的细胞质和大的细胞核,在制片中很容易辨认。同时,在珠心组织的基部外围,发育出两层多细胞结构,这是发育中的内、外珠被突起。
  2.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大孢子发生时期)这一时期的制片包括有自胚囊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至四个直列四分体(四个大孢子)(图44-4,C、D),以及直列四分体中近珠孔端三个大孢子退化,仅保留一个具功能大孢子(图44-4,E)的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制片。所以,在制片中可看到有形成两个子细胞、直列四分体、以及最后在珠心的珠孔端有一些大孢子退化残留物及一个具功能并已明显长大的大孢子等结构。在大孢子发生的同时,胚珠进一步发育,珠心组织继续长大,内、外珠被也逐渐发育,而更多地将珠心组织包围于其中(图44-4,E)。
  3.胚囊发育期 在这一过程中,具功能大孢子体积增大,然后其细胞核通过三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先后形成二核胚囊、四核胚囊,最后形成八核胚囊。与此同时,胚珠进一步长大,内、外珠被最终将珠心包围,仅在前端留下一珠孔。这一时期的制片中,可看到具功能大孢子正在进行有丝分裂,或发育形成二核胚囊、四核胚囊及八核胚囊等不同情况。这一时期胚珠和胚囊的制片是较难制作的,因子房不易切正,故不易获得理想制片。
  4.成熟胚囊时期 制片为子房纵切面。在倒生胚珠的珠孔端可看到一明显的卵细胞和一个助细胞(另一助细胞不在同一平面,故切不到)。在合点端可看到由若干较大的细胞组成的反足细胞群。在反足细胞群和卵细胞之间有两个紧靠在一起的极核,为中央细胞的细胞核。
  (二)胚珠类型的观察
  通过对荞麦(或蓼)的胚珠、百合胚珠、扁豆胚珠及荠菜胚珠制片的观察,了解胚珠的基本结构与主要类型。
  荞麦(或蓼)的胚珠为典型的直生胚珠,胚珠直立,珠孔向上,珠孔、合点和珠柄在同一条直线上;百合胚珠为倒生胚珠,胚珠本体倒生,珠孔向下,合点在上,珠孔和合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与珠柄呈平行状;扁豆的胚珠属横生胚珠,胚珠横生,珠孔向着侧面,珠孔和合点在同一直线而与珠柄几乎相互垂直;荠菜胚珠为弯生胚珠,珠孔向下,珠心和其中的胚囊弯生,珠孔与合点不在一直线上。观察时,应注意区分各种类型胚珠的珠孔端、合点端及珠柄的位置。
  作业:
  1.绘荞麦、扁豆、百合和荠菜胚珠轮廓图,注明各主要部分。
  2.绘成熟胚囊期小麦子房纵切面图,注明各主要部分。
实验四十五 百合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百合花取材比较容易,而且其子房大而细长,中轴胎座,有三个子房室,每一子房室中有两列胚珠。百合胚珠在中轴上排列整齐,着生部位一致,在制作切片时,可在同一切面上同时切到六个胚珠,而且容易得到胚珠切面较正的切片(子房横切,胚珠纵切)。所以,常用百合子房作为观察胚珠和胚囊发育的材料。百合胚珠为倒生胚珠,其胚囊发育类型属于贝母型(四孢子八核类型),即四个大孢子核共同参与胚囊的发育。成熟胚囊虽然也具七细胞八核,但各细胞的染色体倍数与小麦的普通型胚囊有所不同。本实验取不同发育时期百合胚囊永久制片进行观察,了解贝母型胚囊的发育过程,并与普通型胚囊进行比较。同时注意观察百合胚珠各部分的发育过程,进一步熟悉倒生胚珠的基本结构。
  观察下述各不同时期百合子房永久制片:
  (一)胚囊母细胞时期
  取百合幼小子房的横切面制片。首先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切片的全貌(图45-2,A)。可以看到百合子房横切面近圆形,有三个子房室。每一子房室中在横切面上仅见到二个胚珠。胚珠着生处即为胎座。在对着每一子房室中央凹陷处的子房壁中可见一维管束穿过,此为中央束(或背束)。与其相应的子房壁外部也有一凹陷,此处为背缝线。二子房室之间为二心皮结合处,子房壁在此处也有一凹陷,为腹缝线。腹缝线往里的隔膜上也有一维管束,为合并的侧束。二心皮在此处联合并向里折叠形成子房室之间的隔膜。隔膜在中央汇合形成一中轴。胚珠着生于中轴上。在低倍物镜下认清百合子房的背缝线、腹缝线、隔膜、中轴及子房室。然后观察中轴上胚珠的发育情况。此时,胚珠原基已开始分化。在珠心前端(未来的珠孔端)表皮下有一个很明显的大的细胞出现,这就是胚囊母细胞。在一些制片中,还可看到珠心基部外围的珠被正在形成,可以观察到一珠被突起。将需要进一步观察的制片中的胚珠部分移到视野中央,转换到高倍物镜下,观察胚珠发育初期的结构及胚囊母细胞。在制片中,胚囊母细胞的体积比其它珠心细胞大得多,并具浓厚的细胞质和相对较大的细胞核,常可见细胞核中有2—3个核仁。
  (二)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大孢子形成时期)
  一般制片为百合子房的连续切片。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按顺序找到切得比较正而各部分比较完整的胚珠切面,然后进行观察。此时胚珠的两层珠被已发育,但在珠孔端尚留有较大的开口,胚珠已开始倒转。转换至高倍物镜下观察胚囊的发育情况,胚囊母细胞正经历减数分裂过程。在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了两个大小相等的细胞核;再经第二次核分裂,形成了四个大小相等的细胞核。由于百合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不伴随有细胞新壁的形成,所以最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核处于共同的细胞质之中。实际上,此时期相当于四分体时期,即形成四个大孢子时期(图45-2, B)。在这一时期的制片中,可看到在同一胚囊母细胞的细胞壁中含有二个或四个大小相等的细胞核,分别为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二分体或四分体时期,四个细胞核的染色体数目均为母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为单倍体。
  (三)胚囊发育时期
  百合的四个大孢子(实际上是四个大孢子核)共同参与胚囊的发育。在此发育过程中,首先有三个大孢子核移向合点端,然后这三个细胞核在进行分裂的同时相互融合在一起。分裂的结果,形成了两个大的细胞核(考虑这两个大的细胞核按其染色体倍数,应属于几倍体?)。在合点端三个细胞核分裂融合的同时,珠孔端的另一个大孢子核单独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结果形成了两个小的细胞核(考虑这两个小细胞核的染色体倍数属于几倍体?)。这时在制片中可以看到在胚囊的合点端有两个大的细胞核,珠孔端有两个小的细胞核,也是一四核(二大二小)时期,但为胚囊发育过程中的四核胚囊时期(图45-2,C)。然后,这四个细胞核各自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了具八个细胞核(四大四小)的胚囊(图45-2,D)。
  (四)成熟胚囊时期
  百合成熟胚囊也具七细胞八核(图45-2,D)。当形成八核胚囊后,胚囊两端各有一大细胞核和一小细胞核向中央移位并相互靠拢,即为极核(若二极核合并,其染色体倍数应为几倍体?)。合点端的三个大细胞核进一步发育成为反足细胞(按其染色体倍数为三倍体,珠孔端三个小细胞核分别发育成为一个卵细胞和二个助细胞(按其染色体倍数均属单倍体)。此时期的制片,一般为八核胚囊时期,在同一切面上不可能同时观察到八个大、小细胞核(为什么?),只有通过观察连续切片才能看清成熟胚囊结构的全貌。一般在制片的一个切面上最多只能看到4—6个细胞核,有大有小,大核在合点端,小核在珠孔端。
  
  在观察八核胚囊结构的同时,注意观察百合倒生胚珠的基本结构。成熟胚珠包括内、外两层珠被。不过,倒生胚珠在靠珠柄一侧往往仅有一层内珠被。珠被以内为珠心,常为一层细胞(属薄珠心类型)。胚囊占据了珠心中央的大部分。珠孔有时由于切片切得不正而不很明显。
  作业:
  1.绘百合子房横切面轮廓图,表示胚珠在子房中的着生情况及胚珠的基本结构。并注明背缝线、腹缝线、隔膜、中轴等部分。
  2.绘图表示百合胚囊发育各主要时期,并加简要说明。
实验四十六 小麦花粉萌发与双受精过程
  本实验以小麦为材料,观察小麦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在示范镜下观察小麦双受精过程中雌、雄性核的融合情况。并进行花粉人工诱导萌发试验,测定花粉生活力。
  (一)小麦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
  取扬花时小麦柱头的整体封片进行观察。在制片中可看到小麦柱头二裂,羽毛状,具多分枝。大量花粉落在柱头上,不少花粉正在萌发,或花粉管已伸入柱头组织。转换到高倍物镜下,旋转细聚焦器,可看到花粉管在柱头分枝中的生长情况,有时能观察到花粉管中的精子。
  (二)花粉的人工诱导萌发试验
  利用简易马铃薯培养基①进行花粉人工培养诱导萌发试验。
  取即将散粉的玉米雄穗或小麦穗等适宜材料。将花粉洒在事先准备好的涂抹有一薄层马铃薯培养基的载玻片上。将载玻片放进铺有粗滤纸的培养皿中,加适量水,以保持湿度。然后将培养皿置25℃左右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人工培养,以诱导花粉萌发。
  在开始培养后间隔一定时间(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取出载玻片在实体解剖镜下观察花粉的萌发情况,可粗略计算其萌发率。也可用醋酸洋红或棉蓝染色后观察,可看到花粉长出萌发管,以及有1—2枚精子进入花粉管等情况。
  (三)小麦的双受精过程
  当花粉管穿过珠孔将其内含物释放入胚囊的助细胞中后,一枚精子趋向极核方向;另一枚精子进入卵细胞。进入卵细胞的精子向卵核靠拢,开始了配子融合。雌、雄配子核的融合过程大致如下:首先雌、雄性核的核膜在相互接触处融合;然后精核中的染色质纽松解,并出现雄性小核仁;进一步,精核染色质和卵核染色质融合,同时雌、雄性核仁也相互融合成为一个较大的核仁。至此,精卵结合过程完成,形成合子(图46-1)。合子经过一定时间的休眠后,开始细胞分裂,发育成为胚。精子与极核的融合比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开始稍早或同时开始。小麦的两个极核在受精前只是相互靠拢而不融合。待精子与其中一极核靠拢后,三核同时开始融合。其融合的具体步骤与上述精卵融合过程相似,只是三核合并的速度要快得多。另外,精子与极核融合后形成的初生胚乳核的休眠期比合子的休眠期短,较快进入初生胚乳核的分裂。所以,常在制片中看到精卵结合尚在进行中,而初生胚乳核已开始分裂,形成若干胚乳游离核。
  在示范镜下观察小麦受精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永久制片。制片为小麦子房纵切面的连续切片。每观察一张制片时都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按顺序移动切面,找到所需要的切面,然后转到高倍物镜下,作仔细观察。在示范镜下,也可左右移动几个连续切面,作一些补充观察。
  1.花粉管进入胚囊,并向助细胞中倾入精子观察小麦胚珠珠孔端的卵器,其卵细胞较大,鸭梨形,一侧紧贴有助细胞。转动细聚焦器可看到助细胞中有染色较深的一枚或二枚精子(图46-2,A)。
  2.精卵的结合 制片中可观察到有一枚精子进入卵细胞,并与卵核靠拢,开始了雌、雄性核融合过程;有些制片在卵核中可见到两个大小不同的雌、雄性核仁,说明精卵结合正在进行中(图46- 2,C)。
  3.精子与极核融合 精子与极核融合过程进行很快,往往难以获得制片。一般制片为初生胚乳核已形成,并开始核分裂;或者精子与极核即将完成融合,在合并的极核中可看到两个大的雌性核仁和一个小的雄性核仁(图46-2,B);另一些制片中则已有二个胚乳游离核形成,游离核一般较大,其中常有2—3个核仁,较易辨认。
  作业:
  1.列表记录花粉人工诱导萌发观察结果,并绘图表示花粉萌发情况。
  2.绘图表示小麦双受精过程各主要时期,并加简要说明。
实验四十七 荠菜种子的发育
  被子植物的种子是由胚珠经双受精作用后发育而成。种子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胚由卵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成,胚乳则由极核受精发育而成。
  本实验以荠菜为材料,代表双子叶植物。取不同发育时期荠菜子房制片,观察其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及成熟胚的结构。
  (一)荠菜花和果实观察
  荠菜具总状花序,在一个花序中,自下而上可以有不同发育程度的果实和花朵。荠菜属十字花科,具十字形花冠,雄蕊四枚,雌蕊由二心皮合生而成,子房上位,侧膜胎座,但有假隔膜(由胎座延伸而成)将子房分隔为二室,每室着生多数胚珠。果实为短角果,倒三角形,成熟角果沿腹缝线开裂,其中包含有多粒细小的种子(图47-1)。
  (二)荠菜胚和胚乳的发育
  取下述不同发育时期的荠菜子房制片进行观察。为便于观察,按胚的发育先后顺序将制片分期编号。可划分为二细胞原胚时期(制片-1),原胚时期〔包括胚体四个细胞(制片-2)、八个细胞(制片-3)和多细胞球形胚(制片-4)〕,胚分化时期(制片-5和制片-6)及成熟胚时期(制片-7)。
  1.二细胞原胚时期 制片为荠菜子房纵切面的连续切片。先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子房纵切面全貌。荠菜子房呈心脏形,子房腔中有一假隔膜将其一分为二。由于胚珠在胎座上着生部位不一致,排列不整齐,所以在子房室内可看到多个通过不同部位的胚珠切面。挑选其中比较完整并接近通过中央部位的胚珠纵切面,作进一步观察。注意辨认弯生胚珠的各结构部位,特别要注意区分珠孔端和合点端。在高倍物镜下仔细观察这一选好的胚珠切面,可看到在弯生胚囊的珠孔端,受精卵经过第一次横分裂形成二细胞的原胚。其中一个为基细胞(或称柄细胞),靠近珠孔,将来发育为胚柄。另一个为顶端细胞(或称胚细胞)靠里,将来发育为胚体。同时观察胚乳的发育情况,此时,初生胚乳核已进行若干次核分裂,所以在胚囊中已有胚乳游离核出现。另外,注意在胚珠的合点端有一群不规则的薄壁细胞,这是一些过度生长的珠心细胞。这些细胞在种子发育前期始终保留,常易被误认为反足细胞。在胚囊的外围有一圈细胞质浓厚、染色明显较深的细胞,这是珠被的内层细胞有时也叫珠被绒毡层。
  2.原胚发育时期 取制片-2、制片-3和制片-4进行观察。同样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挑选比较完整的胚珠,然后转换到高倍物镜下观察。在这一时期,基细胞经过几次横分裂形成一列细胞,即为胚柄。胚柄最末端的细胞大,高度液泡化,称为胚柄基细胞(靠近珠孔)。胚细胞先经过两次相互垂直的分裂,形成了具四个细胞的原胚。在制片上则只能看到一侧的两个细胞(见制片-2)。以后每个胚体细胞再横分裂一次,形成了具八个细胞的原胚,在制片上只能看到四个细胞(见制片-3)。然后各个细胞继续进行多次有丝分裂,最后形成一个包含有数十个细胞的球形胚(见制片-4)。一般凡未开始分化的胚体均可称为原胚。在原胚发育的同时,胚囊中胚乳游离核也随着核分裂而增多,但尚未见有胚乳细胞形成。
  3.胚分化时期 取制片-5和制片-6进行观察,了解胚的分化和胚乳发育情况。可看到在球形胚前端将来发育出子叶的部位,细胞分裂加快,形成了两个突起,为子叶原基。胚体在纵切面观呈心脏形,故亦称心形胚时期。观察胚乳的发育情况,可看到部分胚乳游离核的周围出现细胞壁而形成了胚乳细胞(见制片-5)。以后胚体和子叶继续长大,并开始弯转。胚柄逐渐退化,但胚柄基细胞仍明显可见。胚乳细胞则随着胚的长大,随时解体,将其内部养分转化供应胚发育的需要(见制片-6)。
  4.成熟胚时期取制片-7进行观察。荠菜胚弯生。在成熟胚纵切面可看到两片肥大的子叶,中间夹有胚芽,另有胚轴和胚根。同时在珠孔端还可看到胚柄基细胞。在成熟荠菜种子中,几乎见不到胚乳,种皮之内为整个胚所占满,仅在子叶和胚轴的外侧紧贴珠被(种皮)处以及合点端有少量残存的胚乳细胞。成熟的荠菜种子为无胚乳种子。
  作业:
  绘荠菜胚主要发育时期细胞图和胚成熟时期种子轮廓图,注明各部分。
实验四十八 小麦胚和胚乳的发育
  通常所说的小麦种子实际上是一果实,它是由整个子房发育而成。在发育过程中,小麦的果皮和种皮愈合在一起不能分开,这类果实特称为颖果。禾本科植物,如玉米、高梁、水稻、大麦、小麦等都形成颖果。本实验以小麦为材料,作为单子叶植物的代表。取不同发育时期(授粉后不同天数)的小麦子房制片,观察其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和成熟颖果的基本结构。小麦子房制片也不易切正,观察时一般都应先在低倍物镜下将连续切片作一全面检查,然后选取切得较完整而近正中的切面作进一步观察。制片包括下述各发育时期:
  (一)原胚时期
  取授粉后一至五天前后的小麦子房纵切面制片。在低倍物镜下可看到小麦子房中着生一倒生胚珠。注意区分胚珠各结构部位。在胚囊的珠孔端可看到发育中的原胚,并在一定时期内可看到胚囊中的反足细胞,这类细胞较大,细胞核染色较深,常见核仁,细胞质液泡化而有大液泡形成。不同制片中原胚大小不同,胚乳发育情况也有所不同,在观察原胚发育的同时,应注意了解胚乳的发育情况。当形成合子及二细胞原胚时,初生胚乳核往往已经历了几次有丝分裂而形成若干胚乳游离核(图 48-1,A);当原胚为4-7个细胞时,胚乳仍处于游离核状态,不过已沿胚囊的周围分布成完整的一层(制片上为一圈胚乳游离核);当原胚发育至十多个细胞时,在原胚附近珠孔端已有胚乳细胞形成(图48-l,B)。以后,随原胚的进一步长大,胚乳细胞也逐渐增多,由珠孔端向合点端扩大,最后胚乳细胞充满整个胚囊。小麦胚乳的这种发育形式,称为核型胚乳,即在开始阶段经历一胚乳游离核时期,以后过渡到形成胚乳细胞。小麦原胚呈椭圆形,无明显胚柄,仅在珠孔端稍尖。
  (二)胚分化时期
  取授粉后 6-12天的小麦子房制片进行观察,主要了解胚分化过程(图48-1,C、D)。
  小麦胚的发育大致在授粉后6—7天进入胚分化时期。不同制片中胚分化程度不同。最初,在原胚的一侧出现一凹陷,将来由此处分化出胚芽部分。然后看到胚芽鞘突起将茎生长点包于其中,同时胚根开始分化。进一步在胚芽部分分化出二、三片幼叶包于茎生长点周围,并可看到外子叶及胚根进一步分化。
  在胚分化期间,胚乳的发育情况大致是:在原胚发育后期,胚乳细胞已全部形成。随着胚分化的开始,胚乳细胞逐步积累淀粉粒,呈现越来越明显的PAS(多糖)反应。同时,胚乳的最外层细胞发育成为糊粉层。糊粉层细胞在制片上形状近方形,其内富含蛋白质等贮藏物质,容易与里面的胚乳细胞区分。
  (三)成熟胚时期
  小麦胚分化大约在授粉后半个多月完成。成熟胚包括有盾片(即子叶)、胚芽鞘、幼叶、茎生长点、外子叶、胚根、根冠和胚根鞘等部分(图48-1,E)。成熟颖果的绝大部分为胚乳所充满,胚乳细胞中含有大量贮藏物质。胚乳最外层包围有一层糊粉层也很明显。在胚和胚乳发育的同时,子房壁和珠被发育成为果皮和种皮并愈合在一起。在高倍物镜下观察切得较完整的果皮和种皮部位,可区分出其中有一层明显的呈圆形的细胞为横细胞,在横细胞之下为一层管细胞,这两层细胞及其以外的各层为果皮部分,在这些细胞之内为种皮部分,为一些挤坏了的珠被细胞(图48-2)。所以,小麦成熟籽粒实际上是由整个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在观察小麦成熟胚的结构时注意由于成熟胚较难切正,常常在连续切片的一些切面中,胚芽部分切得较完整而胚根不完整在另一些切面中,则胚根切得较完整。观察时,应移动制片,以获得成熟胚结构的完整图象。
  作业:
  绘小麦胚发育主要时期和成熟胚结构轮廓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四十九 山桃和苹果果实的发育 
  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为被子植物所特有。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由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果实。一些果实(主要是肉果类)的果皮可明显分化为三层,即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凡仅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称为真果。在一些植物中,除子房外,还有花托或花被等部分参与果实的发育和形成,这类果实称为假果。本实验以山桃(Prunus davidiana)和苹果为材料,分别代表真果和假果,观察其果实的发育情况,区分果皮的不同来源。
  (一)山桃果实的发育
  取山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永久制片进行观察。在同一制片上有不同大小的子房和幼果纵切面,先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各个切面的大致结构和发育情况,然后逐个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各部分的结构。
  最小的切面是带有花托的山桃子房纵切面。在低倍物镜下仔细观察,看能否判断山桃花托的形状、子房在花托上的着生位置、胎座类型及胚珠类型。山桃为蔷薇科桃属。花程式:*K5 C5 A∞ G1∶1∶2。花托杯状,子房上位,周位花,子房由一心皮构成一室,边缘胎座,子房室中有两枚胚珠,但一般仅一个胚珠发育成种子,另一胚珠退化,胚珠横生。制片中,可看到山桃的子房着生于杯状花托之中,仅基部与花托愈合,所以为子房上位。在子房室中,有一大一小二枚胚珠,一般小的胚珠不能正常发育(图49-1,A)。转换到高倍物镜下观察正常胚珠的结构。山桃胚珠横生,珠孔向上,不过一般制片不易切正。第二个切面也是带有花托的子房纵切面,其中的子房已有所增大,基本结构与第一制片相似。
  稍大的第三个切面中,已可看到果皮分化情况。最外一薄层为外果皮,向内为中果皮和内果皮,占果实的大部分,其中分布有维管束,中果皮和内果皮之间有一道可以辨认的界线(图49-1,B)。最大的一个切面基本结构和第三个切面相似,不过果实已进一步发育长大,肉眼即可明显区分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内果皮细胞壁最后石质化,形成一硬壳,将种子包于其中。种子在制片中常仅看到种皮和子叶部分,胚芽等往往不易切到(图49- 1, C)。
  从果实发育制片中,可看到山桃的果皮是由于房壁发育而成花托不参与果实的发育。所以,山桃的果实是由于房发育而成的真果,属核果类型。
  (二)苹果果实的发育
  取苹果幼果永久制片进行观察,同一制片上也有不同发育时期的苹果幼果纵切面或横切面。先用肉眼或扩大镜观察各个切面的大致结构和发育情况。然后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各部分结构。
  最小的切面为带有花托的苹果子房纵切面。在低倍物镜下作全貌观察,并判断苹果花托的形状、子房在花托上着生位置、胎座类型和胚珠类型。苹果也属蔷薇科,为梨属。花程式:*K5C5A∞ 多室复雌蕊,由五个心皮合生而成,有五个子房室。中轴胎座。每一子房室中着生两枚胚珠,有时一枚胚珠退化。胚珠倒生。在制片中可看到苹果的子房着生于下陷的花托中,子房壁与花托愈合在一起。子房腔中有中轴和隔膜,但因制片为纵切面,所以只能看到中轴和二个子房室。每一子房室中可见l-2枚倒生胚珠。在花托上部的边缘还可看到着生的萼片、花瓣的基部,及伸出花托的雌蕊花柱部分(图49-2,A)。
  
  观察幼小苹果横切面制片。可看到苹果的果皮(食用部分)实际上包括了花托和子房壁,是由二者共同发育而成,而且主要的食用部分是由花托发育成的。所以,苹果是一假果,属梨果类型。苹果果皮最里面有革质化的一层,为内果皮,是由于房壁的内层发育而成,不能食用。在幼果横切面中可清楚看到中央有五个子房室,每一子房室中有 1— 2枚种子(图49- 2, B)。
  最后,取成熟苹果作纵切面和横切面的补充观察,辨认各部分并考虑其来源(图49-2,C、D)。
  其它一些果实的发育情况,如荠菜的短角果(一种干裂果)和小麦颖果(一种闭果)的发育见实验四十七和实验四十八,它们都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真果。
  作业:
  1.绘山桃果实主要发育时期轮廓图,注明主要部分。
  2.绘苹果幼果横切面轮廓图,注明主要部分及来源。
实验五十 果实的类型
  植物果实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一些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这类果实称为聚花果或复果;另一些果实则由一朵花中多个离生雌蕊(雌蕊群)分别发育成多个果实聚合在一起,称为聚合果。此外,大多数植物的果实是由一朵花中的单个雌蕊(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而成,称为单果。单果可根据其果皮为肉质或干燥分为肉果和干果两类。干果中又根据果实成熟后果皮是否开裂区分为裂果和闭果。
  本实验通过实物标本及部分永久制片观察,了解果实的不同类型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一)复果(聚花果)
  观察桑椹、无花果或凤梨(Ananas com osus)等实物标本。桑椹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复果,食用的多汁部分为花萼和花柄的变态(图50-l,B)。无花果是由整个隐头花序发育而成,食用部分为花序轴的变态,花序轴膨大肉质化,雌花和雄花着生于花序轴中央的下陷部位内,授粉后,雌蕊发育成多数小坚果,包藏于肉质化的花序轴中(图 50-1,C)。凤梨的食用部分主要也是肉质化的花序轴。其上的花不育(图50-1,A)。
  取桑椹或无花果幼果的永久制片作补充观察。主要了解其花序轴结构及上面着生的花朵,理解聚花果的来源。
  (二)聚合果
  观察草莓(Fragaria ananassa)和莲蓬果实标本。草莓的食用肉质部分为花托的变态,其上长有多数小瘦果,是由各个离生的雌蕊发育而成(图50-1,E)。莲蓬的花托呈喷头状,其中镶嵌有多个由离生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即为食用的莲子(图50-1,D)。
  取草莓幼果的永久制片作补充观察。
  (三)肉果类型
  肉果为单果中的一类,成熟后果皮肉质化。由于果皮来源不同及果实肉质化食用部位的不同,肉果还可分为下列几种:
  1.梨果 如苹果、梨等,是由子房和花托等共同发育而成,为假果。食用的肉质部分包括有花托、外果皮和中果皮,内果皮革质化(图50-2,A)
  2.核果 如桃、李(Prunus salicina)杏(Prunusarmeniaca)、梅(Prunus mume)等,为真果。外果皮薄,中果皮厚并肉质化,为主要食用部分。内果皮石质化,形成一硬核,其中包含有种子(图50-2,B)。
  3.浆果 如葡萄、番茄等,为真果。外果皮薄,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化多汁,为食用部分(图50-2,C)。
  4.瓠果 如黄瓜、西瓜(Citrullus lanatus)等,由子房和花托共同发育而成,为假果。黄瓜的食用部分包括了花托、子房壁和胎座等,其幼嫩种子也可食用(图50-2,E)。西瓜的食用部分则是由胎座膨大肉质化发育而成。
  5.柑果 如柑(Citrus reticulata)、桔(Citrusdeliciosa)等柑桔属植物的果实,为真果。外果皮稍厚,常密布油腺。中果皮疏松,有许多分枝状维管束。内果皮向里包围成若干室,即为桔瓣。内果皮上着生许多多汁的囊状毛,即为食用部分(图50-2,D)。
  (四)干果类型
  为单果中另一类,成熟后果皮干燥。干果中又根据果皮是否开裂分为裂果和闭果。
  1.裂果 成熟后果皮干燥开裂,主要有下列几种:
  (1)荚果 如大豆、豌豆等豆科植物的果实。由单心皮雌蕊发育而成,边缘胎座,胚珠不定数。荚果成熟时,沿背、腹缝线同时开裂(图50-3,A)。其中落花生(图50-3,B)、槐的荚果成熟时不开裂。
  (2)角果 如荠菜、二月兰、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实。由二心皮合生的子房发育而成,中间有假隔膜,种子着生于假隔膜的两边。角果成熟时,果实沿腹缝线自下而上开裂。根据果实长宽比的不同,有长角果(如油菜、萝卜(图50-3,C)和短角果(如荠菜,(图50-3,D)之分。
  (3)蒴果 如棉花、牵牛、车前(plantago asiatica)、百合、罂粟等,为较常见的果实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合生的子房发育而成。成熟时,果实以多种方式开裂,常见的是瓣裂,另有盖裂、孔裂和齿裂等不同方式(图50-3,E、F)。
  (4)蓇葖 如八角(Illicium verum)、夹竹桃、玉兰等,果实由多个离生的单雌蕊发育而成,实际上为一聚合果,成熟时,每一蓇葖果可沿背缝线或腹缝线开裂(图50-3,G)。
  2.闭果 成熟后果皮干燥而不开裂,主要有下列几种:
  (1)瘦果 如向日葵、荞麦等。子房由一至三心皮合生而成,形成一子房室,其中仅着生一粒种子。成熟时果实不开裂,但果皮和种子易分离(图50-4,A)。
  (2)颖果 如小麦、玉米、水稻等。子房由2-3心皮合生而成,一子房室,着生一粒种子。成熟时果皮和种子愈合在一起,不易区分和剥离(图 50-4,B、C)
  (3)翅果 如榆树(Ulmus Pumila)、元宝槭、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的果实。子房由二心皮或两个以上心皮合生而成,常为一室,内含一枚种子。其特点是果皮向外延伸成翅状,利于果实的传播(图50-4,D、E)。
  (4)坚果 如板栗(Cast anea mollissima)、栓皮栎的果实。子房由二个或多个心皮合生而成,常为一室,内含一枚种子。果皮坚硬,常有总苞(或壳斗)包围在果实之外(图50-4,F、G)。
  作业:
  采集校园附近若干种植物的果实,试对照本实验所介绍不同类型果实的特点,将其归类,判断其各属何种果实类型。
附 录
一、植物学实验室规则
  (一)爱护实验室一切仪器设备,执行勤俭的原则,尽量节约水、电及一切消耗物资(如纱布、揩镜头纸、滤纸、染料、试剂、盖玻片和实验材料等)。按操作规程使用显微镜、解剖镜、恒温箱、烤箱等贵重仪器,保护好解剖器。
  (二)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清洁整齐,书包、衣帽放在指定地点。一切实验用具用完后要擦洗干净,放回原处。每次实验完毕,本组同学轮流值日,搞好清洁卫生工作。
  (三)每次实验前,通过自学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步骤。
  (四)实验要严肃认真,观察过程要用专用的记录本作记录,实验完毕后要按规定交实验报告。
  (五)本实验课要求同学自备下列用品:
  绘图铅笔3H、HB各一支,橡皮、尺子、记录本和实验报告纸(八开的道林纸)。
二、简单的显微化学试验和所用染料及试剂的配制方法
  (一)碘-硫酸法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由于硫酸和碘的作用,呈蓝色反应。
  方法是用1%碘液,滴于要测定的材料上,然后加一滴66.5%硫酸。纤维素被硫酸水解后,遇碘则呈蓝色反应。已木质化的细胞壁,因木质素的掩盖,不能与纤维素发生作用,因此细胞壁不呈蓝色反应。
  试剂配制方法:
  1%碘液将1.5克碘化钾溶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1克碘,震荡溶解。66.5%硫酸7份浓硫酸加入3份蒸馏水配制而成。配制时要使浓硫酸慢慢地加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因急剧发热,而使容器炸裂。
  (二)苏丹Ⅲ反应
  苏丹Ⅲ可将细胞中脂肪、栓质、角质染为桔红色。因此可用此染料显示出上述物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位置。其配制方法是:将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料0.1克,溶于10毫升95%酒精中,然后加入10毫升甘油。
  (三)间苯三酚反应法
  间苯三酚的反应是植物显微化学中确定木质化细胞壁的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方法。这一反应是当间苯三酚与细胞壁中木质素相遇时,发生樱桃红色或紫红色反应。其方法是所要鉴定的切片先用一滴1mol/L盐酸浸透(间苯三酚要在酸性环境下才能与木质素起作用),然后滴一滴5-10%间苯三酚的95%酒精溶液,木质化的细胞壁即发生颜色反应。
  (四)碘液测试淀粉法
  淀粉遇碘呈蓝色反应,它是测定淀粉的最常用方法。碘液配制方法是:2克碘化钾放入5毫升蒸馏水中,加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1克碘,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0毫升,放入具有毛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置于暗处保存。
  测定淀粉时,可将上述溶液稀释2-10倍,这样染色不致过深,效果更好。
  (五)压片法常用的染料
  1.醋酸洋红 为压片法中最常用的染料。配制方法是:先将100毫升45%醋酸水溶液放于烧瓶中煮沸,移去火焰,停止加热。然后缓慢加入1克洋红粉末,全部加入后再煮沸1-2分钟。此时可将一枚生锈铁钉用棉线悬入溶液中约1分钟后取出(铁为媒染剂)。静置12小时后经过过滤,放入磨口玻璃塞棕色瓶中保存备用。
  2.石炭酸-品红 为近年创用的一种优良核染色剂,将细胞核和染色体染为红紫色,细胞质一般不着色,背景清晰。其配制方法有二:
  配方Ⅰ:
  原液A:取3克碱性品红溶于100毫升的70%酒精中(此液体可长期保存)。
  原液B:取10毫升原源A,加入90毫升的5%的石炭酸(酚)水溶液中(可保存两周)。
  染色液:取55毫升原液B加6毫升冰醋酸和6毫升的37%甲醛。
  此染色液因含有较多的甲醛,可使原生质体硬化,而能保持其固有的形态。但也因此不易使组织软化,因而不太适用于植物组织的染色体压片染色(本染色液适于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中使用)。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的配方Ⅱ,则可普遍地用于一般植物组织的染色体压片的染色。
  配方Ⅱ:
  取配方Ⅰ中的染色液20毫升加80毫升45%醋酸和1.8克山梨醇。
  染色液配制后为淡品红色,如立即使用染色较浅。放置2周后,染色能力显著增强,而且放置时间越久,染色效果越好。
  (六)铬酸-硝酸离析法
  为了观察一个细胞完整的立体形态结构,可以用一些化学药品把细胞壁中的中层物质(果胶质)溶解,使细胞分离散开,便于观察。
  离析前先把材料洗净,用刀切成1-2毫米宽的狭条(如叶片)或切成火柴棍粗细的长约1厘米小条(如根或茎)。当然也要考虑观察的对象,例如要观察木质部的组成分子,则可把根或茎的外面树皮剥去,再切成小条。切好后的材料放进小玻璃瓶中,然后加入离析液,加入量约为材料的20倍。塞紧瓶塞,放于30—40℃温箱中。浸渍时间因材料性质而异,一些叶片或幼嫩的根和茎组织,3-4小时即可,而有些次生结构(如木质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离析情况应随时检查。检查的方法是取少许离析材料,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水,加上盖玻片。然后用解剖针尖端轻轻敲打,如果材料分离则表明浸渍时间已够。浸渍时间超过一天以上时,应更换离析液一次。离析时间已够的材料,用水洗净后放入50%或70%酒精中保存。
  离析液配方:
  10%铬酸   1份
  10%硝酸    1份
  两种溶液应在使用时才混合,混合均匀后再使用。
三、绘图方法
  在实验报告中,或是在以后的科学实验总结报告中,都需要画一些细胞结构图或轮廓图来表示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结构。因此在植物学实验课中就应掌握绘图方法。
  画图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现简要说明如下:
  (一)画图前先要把你所要画的对象观察仔细,各部分的结构都要看清楚。同时要把正常的、一般的结构与偶然的、人为的一些“结构”区分开。然后选那些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部位进行绘图。
  (二)画图前还要确定你所要画的图在报告纸上的位置和大小,然后才能开始去画。不能任意的、毫无计划的在纸上画图,这样常常会使所画的图偏在纸的一角、或位置不适当,或过大,过小都要影响注字和说明。一般根据在报告纸上要画几个图来确定位置。如果要画两个图,那么先要在报告纸上方留下一部分空档,以便写本次实验名称和班级、姓名。左侧一边要留有一定边缘,以备装订之用。下余部分,可一分为二,做为画两个图的地方(图附-1)。
  (三)当画图的位置确定以后,就要确定图的大小。一般要尽可能地把图画大一些。如果画的是细胞图,为了清楚地表明细胞内部结构,所画细胞不宜过多,只画1-2个即可。如画轮廓图或图解图,也不一定把全部切面(如根或茎的横切面)画出,只画1/6-1/8部分即可。
  (四)画图时先用HB铅笔起草,如果画细胞结构图,要把细胞的轮廓轻轻描出。描图时要不断地观察显微镜,注意细胞轮廓的大小、宽狭、长短等是否与观察的细胞相符合。同时也要注意细胞的内部结构,例如细胞壁的厚度、细胞核的大小、以及与整个细胞的比例等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当草图与实物基本相符合后,用硬铅笔(2H或3H)把各部分的结构画出来(图附-2)。
  (五)细胞壁要用平行的双线表示出,原生质体内的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等)要用不同疏密的小点表示。一般情况下不要用颜色铅笔或普通铅笔涂抹代替小点。细胞与其它细胞相连接处要画出一些来,以表示所画的细胞不是孤立的。
  (六)轮廓图也和细胞图一样,要注意各部分结构的比例、大小。但细胞的内部结构不必表示。
  (七)图画好后,要再与显微镜下实物对照,检查一下是否有无遗漏或错误,然后把各部分的名称注出。注字时要尽可能详细些,所注的字最好在图右边的一侧,排列整齐。
  (八)注字及画图一定要用铅笔,不要用钢笔、圆珠笔或颜色铅笔。
四、徒手切片法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样品,必须是透明的薄片,因此要先把观察的材料制成透明的切片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的制片可分为永久制片和临时制片。永久制片的方法和步骤比较复杂,临时制片是利用新鲜材料,直接做成的切片,方法比较简单。
  临时制片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新鲜材料制成薄片的徒手切片法。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机械设备,只需要一把锋利的剃刀或一片刀片就可进行工作。不但方法简单,而且也容易保持细胞的生活状态。
  进行切片的准备工作,如截取材料,削平切面,均应用解剖刀或用过的刀片。绝不可用剃刀或新的刀片,以避免刀刃变钝,甚至于造成缺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锋利的刀刃,切出合乎要求的切片。
  徒手作切片时,最重要的是要切下一小片平而薄的组织,而并不是要求切下一个完整的切片。例如切一茎的横切片,不要求切下一个完整的一片,而只需切下一小部分能够观察就可以了。
  切片时首先应该正确地拿住剃刀及材料,正确姿势如图附-3所示。正确的方法是用左手三个手指拿住材料,使材料突出于手指上面,这样进行切片时才不致于割伤手指。右手平稳地拿住剃刀,两手应该可以自由活动,切时两臂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使肘臂紧靠身体或压在桌子上。
  切片时,把刀刃放在经过削平的平面上,然后轻轻地压住它,以均匀的力量和平稳的动作,从刀刃的右侧,斜的向左的方向切。切时要用臂力而不要用腕力,而且不要用力过大。也不能用剃片直接挤压材料,或从左右两方向来回切割材料,这样都不能切出合格切片。假如刀刃切入材料过深过厚,应该把剃刀从切口处取出,重新做切片。
  切片时为了避免材料枯干,应使材料的切面及刀刃上保持有水,呈湿润状态。在切片时还应注意,所切的材料和剃刀(或刀片)一定要保持水平方向。如果斜向切下材料,虽然切片很薄,但由于细胞切面偏斜,而影响观察。
  薄的切片应该是透明的,切片可留在刀刃上,继续切片,一连切几个切片,然后用蘸水的毛笔把切片取下,方法如图附-4所示。
  切下的切片可放在盛有水的培养皿中,或直接放在滴有水的载玻片上。
  过于柔软的器官,例如幼嫩的叶片,难于直接拿在手中进行切片。切时需夹在维持物中,以便于把握操作。维持物一般用胡萝卜根、土豆块茎或泡沫塑料(聚苯乙烯,贵重仪器的填充物),将要切的材料夹于其中,然后进行切片。
  将切下的薄片直接放在滴有水的载玻片上,或将切片先放在盛有水的培养皿中,然后选择薄的切片,再放到载玻片上。小心地加盖玻片后,即可观察。
  加盖玻片时,应特别小心,避免有气泡出现影响观察,正确方式如图附-5所示。
  
五、显微镜的维护
  (一)一般注意事项
  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必须细心爱护,不要粗暴对待。最初使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如果发现显微镜的操纵系统有不灵活之处,很可能发生故障。如有故障,除有经验者外,不要擅自拆卸。
  显微镜使用后,都要擦拭,经常保持清洁状态。
  (二)显微镜的保管
  经常使用的显微镜,每次用完,可以装入木制的显微镜盒保存。也可以仍放在实验台上,外面罩以玻璃钟罩或有机玻璃制成的罩,以防止灰尘,保持清洁。罩内可放入干燥剂以保持空气干燥。有条件时还可以用质地致密的棉布做罩,经常套在显微镜上。
  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不要拆卸,以避免灰尘进入镜筒和落入物镜中。为了避免物镜与聚光器碰撞,可把清洁的纱布折成几层放于镜台上。
  显微镜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也要与取暖的炉子或暖气片远一些。
  如果长期不使用的显微镜,应擦拭后放在木箱(盒)里保存。保存时要把物镜卸下装入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物镜筒中,目镜要插入木框内,然后再插入木箱的固定位置上。锁上箱门后,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保存。
  如要做长途运输时,除把显微镜放入木箱中外,还要用位于箱底部的固定螺旋固定。同时还要用泡沫塑料填紧空隙,以免在运输过程中移动。
  当显微镜从显微镜木盒中取出时,一定要轻拿轻放。由于显微镜的金属底座沉重,应一手拿住执手,另一只手托住镜座。绝不能用一只手拿,这样容易使显微镜倾斜,甚至把目镜自镜筒中甩出。显微镜拿出后,要轻轻放在桌上,不要与桌面发生强烈的碰撞。
  (三)维护方法
  在显微镜的维护上最重要的是细心和清洁,放置显微镜的地方要尽量避免潮湿和灰尘。在湿度高的地方,透镜容易发霉,金属部分容易生锈。灰尘多的地方,会使机械装置运转不灵活,透镜污损。下面分别介绍透镜和机械部分的清洁方法。
  1.透镜污迹的清除 透镜和反光镜上的灰尘要用清洁而柔软的毛笔或毛刷清除。毛笔和毛刷的毛不要沾有油类,要经常保持清洁。如果污点刷不掉,可用洁净的擦镜纸擦拭。由于灰尘中含有比玻璃硬度还大的颗粒,一定要把灰尘去掉后,再擦拭。如果一开始就用力地擦拭,很容易损伤透镜。
  如果这样还擦不掉的污迹,可用擦镜纸的一角浸润少许二甲苯擦拭,然后再用于的擦镜纸擦拭。擦镜纸不能单张使用,至少要折叠成四折,这样可避免手指上的汗迹油脂沾污透镜。
  用油浸物镜(油镜头)观察后,不但要擦拭干净物镜透镜,还要注意聚光镜,时常会有柏油滴到上面,应一并擦拭干净。反光镜上很容易落上灰尘,应经常清扫。
  2.机械部分的保养 聚焦装置和聚光镜的升降,都是靠齿轮带动的。因此这些部位应保持灵活状态,在齿轮间都涂有优良的润滑油脂。不需再加机械油,更不能用汽油清洗。如遇机械部分不易转动时,不要拆卸,应送到修理部门或请有经验的技师修理。其中特别是细聚焦器,结构精细很易损坏,使用时应特别小心。
  其它金属部分要用柔软细布擦拭,也可轻轻地涂上少量的机械油(如钟表油),以防止生锈。
  使用有腐蚀性的试剂(如盐酸、硫酸等)时,应注意不要沾污显微镜的任何部分。如有沾污时,需立刻用清洁的水洗涤,再用清洁细布擦干。
  (四)一般故障的排除
  1.观察显微镜时,视野中出现异常物。这应先确定异常物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观察的制片上。可以在观察时用手轻轻地转动目镜,如果异常物随之移动,这说明是目镜上有污迹或异常物;如果移动制片时,异常物随之移动,则是制片上未擦清洁所致。如移动制片和转动目镜,异常物都不移动时,则很可能是物镜上有污迹,这就要擦净物镜镜头。有时在焦距未对好时,也可能由于聚光镜上有污物所致。
  2.用10×物镜观察制片,当视野中出现物象,移动制片使物象位于视野中央,然后转换高倍(40×或44×)物镜、如视野中看不到物象,则需要重新聚焦(不必移动制片),物象才能出现。这是由于低倍(10×)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距未在同一水平上。一般显微镜制造时就设计好由10×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时,正好位于其焦距位置,因此虽然物象不一定清晰,但一定会有物象出现。上述的现象,主要是将其它显微镜的高倍物镜或低倍物镜更换到这架显微镜的结果。最好的办法是把原来的物镜找回来,更换后,即可解决。如果原来的物镜已无法找回时,则需要把物镜从物镜转换器上卸下(顺时针转动物镜即可卸下),用厚纸片剪成纸圈垫在物镜螺旋处,以调节物镜与制片间的距离。当在10×物镜下看清物象,转换高倍物镜后,需提高镜筒才能看清物象时,要把10×物镜卸下,加厚纸圈调整距离;反之,当转换高倍物镜后,需使镜筒下移才能看清物象,则要在高倍物镜上,加厚纸圈以调整距离。
  3.在低倍物镜观察物象后,虽然把所要仔细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但当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对象偏离中心,有时甚至视野中物象消失,需移动制片才能看到。这是由于物镜受机械力量击碰,使物镜改变了原来应有位置所致。虽然有时物镜位置改变很小,但由于显微镜要放大几十倍、几百倍,因而变得很显著。这种现象很难修复,补救办法有二:一是记住物镜偏离的方向与距离,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就把观察对象移至偏离位置,这样当转换高倍物镜后,正好可以看到所要观察的对象;第二个办法是把偏离的物镜,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自镜头转换器上卸下。然后按同样的方式把油浸物镜卸下,将物镜按装在油浸物镜的位置上,这样有可能解决偏离现象。当然如要用油浸物镜观察时,还要把油浸物镜恢复原来位置。上述两种方法都是不得已的办法。最重要的还是要尽量爱护显微镜,不要与其它物体冲撞,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五)目镜指针的安装
  观察显微镜时,常常需要用指针指示视野中所看到的结构。但一般目镜内均不带有指针,需要自己安装。安装方法很简单,首先取较粗的头发数根,用剪刀剪成与目镜筒的半径相等的小段。然后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目镜上端的透镜并拆下,透镜拆下后可以看到目镜筒中间镶有一中空的金属片。用解剖针沾一滴加拿大树胶或一般常用的胶水,滴在中空金属片的一侧,用镊子夹一段剪好的头发,按目镜筒的半径方向,粘在金属片上。最后把目镜透镜按顺时针方向装好。这样观察显微镜时,在视野中出现一黑色指针,当转动目镜时,可改变指针方向。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