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心理操纵术

尤文·韦伯(美)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前 言
本书可以让读者知道,那些有心计的人是怎样处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人际关系问题的,并且对他们所采用的心理策略进行分析说明。出入意料的是,这些小小的心理策略往往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保尔?里奇是《芝加哥日报》的著名记者。此时,他正坐在胡佛的专车上,并且还和胡佛在同一节车厢。现在,他感到十分烦恼。他紧紧地跟着胡佛,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采访这位著名人物的绝佳机会,眼看着这个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绝好的机会就要过去了,他却一无所获,因为胡佛根本不想开口。
有好几次,里奇都把话题扯到了胡佛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情上,想调动起他谈话的积极性。
可胡佛那双机灵、暗蓝色的眼睛告诉他,他的努力是徒劳的,胡佛对此根本不感兴趣。
此时的里奇面临着一个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的难题:他想给一个比他年长,而且位高权重的知名人士留一个好印象,可这位知名人士对他一点兴趣都没有,冷淡得很。
在这种状况下,里奇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让胡佛注意到自己呢?
就在他束手无策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在新闻采访中常常会用到的心理策略:对内行故意发表一些外行的错误看法,以此引发被采访人反驳的兴趣。
里奇说:“正当我想要彻底放弃时,上帝保佑,我对一件事发表了一些明显错误的看法,而胡佛对这件事是很内行的。
“当时火车正行经内华达州。我望着窗外那些寂静而凄凉的荒地和远处烟雾弥漫的群山说:‘上帝!没想到内华达州还在用锄头和铲子人工垦殖呢。’

“听了我的这些话,胡佛马上接着我的话说: ‘近代以来,那些旧式的、毫无目的的开垦早就被先进的机械方法替代了。’就这样,他几乎用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跟我聊有关垦殖的事情,他越说越高兴,后来还跟我说起石油、航空、邮递等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
胡佛是当时世界上地位最显赫的人物之一,他作为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到巴罗?阿尔托作巡回演讲。不知有多少重要的客人在他的专车里盼望能与他交谈,以引起他的注意,可他却与从未谋面的里奇神采飞扬地聊了将近两个小时。
里奇成功了,通过这次谈话,他给胡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里奇能赢得这次机会,不是靠他所表现出来的聪明,与此相反,正是由于他表现了自己学识不足的一面,才让胡佛有了一个指出他错误的机会。在无形中,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里奇的这个策略为何会对胡佛如此有效呢?
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事实上,里奇当时运用的这个策略只是那些交际高手在与别人相处时所运用的最普通不过的方法而已。
在本书中,我们将对众多人际关系中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尤其是其中所蕴涵的心理策略。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莫罗是怎样通过提出一些小问题而使众多知名人士对他恩宠有加的;胡佛是怎样通过假装熟练使用打字机而开启他毕生的事业之门的;西奥多?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对一些人们经常忽略的细节加以重视,而使一名素不相识的人转变为他最狂热的支持者的。诸如此类的案例可以让我们明白,那些世界上最耀眼的大人物们是如何成功地应对那些我们时常会面临的各种问题的。
在所有人际关系的案例中,我们都能找出一个能够直接运用的、卓有成效的心理策略。
我们想让你从这本书中明白这些心理策略有多么重要,以及学会正确地运用这些简单而实用的心理策略,将会给你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怎样巨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我们将解答那个被无数人问了多次的问题: “成功人士与我们有何不同?”
在人际交往中,越是成功人士越是谨慎。他们能够时刻注意那些人们不曾留意的细节。他们明白,自己想要成功,就要在别人身上多下工夫才行。
有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才华横溢,思想活跃,做事勤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他们通常不愿意为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而多费精力。正因如此,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才会受制于人。
所以,查尔斯?什瓦普能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被人冠以“美国最伟大的推销员”的称号决非偶然;罗斯福是公认的“私人交际专家”;欧文?扬可以对别人的各种困难了如指掌;亨利?福特以能了解他人的需求而闻名,这些都并非出自偶然。
这些声名显赫的成功人士处世的最主要技巧之一就是:洞察人的心理和本性,运用相应的心理学小技巧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大问题。在本书中,这种技巧被称为“心理操纵术”。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些“心理操纵术”都不是很复杂。但是,人们通常以为掌握这些心理策略十分神秘,以致于没人能通俗地解释这种策略。
实际上,就连那些领袖人物自己也说不清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感化别人的能力是怎样一回事。对于领袖人物来说,他们会比平常人更仔细地观察他人;对于许多关于人性的知识,他们也十分了解。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善干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可通常来说,在人际交往中,虽然他们总会运用这些心理策略,虽然他们对这些心理策略可能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但是在他们看来,这些似乎都是再自然不过的!
因此,一般来讲,他们并不能很轻易地就将他们所应用的心理策略清楚地描述出来。
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明白连许多领袖人物的秘书也成为领袖人物的原因——日积月累,他们也能自如地运用那些高超的交际方法。
塞缪尔?因撒尔是托马斯?爱迪生的秘书;约翰?拉斯可普是皮蓬的秘书;安德鲁?卡内基是托马斯?斯科特的秘书;乔治?科特刘是西奥多?罗斯福的秘书;帕林杰是约翰?帕坦森的秘书;詹姆士?辛普森是玛希尔?菲尔特的秘书等,他们在日后所取得的杰出业绩是与他们给领袖人物做秘书的经历密切相关的。
几百名政界的风云人物都是从担任领袖人物的秘书开始自己毕生的事业的。通过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机会,他们领悟了有效运用“心理操纵术”的方法。
本书将对这些领袖人物在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操纵术”详加分析。这些“心理操纵术”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应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见的人和事。第1章 让他人喜欢自己的心理策略请求他人帮个小忙
本杰明?富兰克林和安德鲁?卡内基在其事业起步时,都运用过一些巧妙的心理策略。
创业初期,他们都面临着一种普遍性的困难:有的人反对他们的计划。卡内基事业受阻,因为他的一个合作伙伴突然撤出了;而富兰克林则碰到了一个喜欢和他作对的人。
可他们几乎是运用了相同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将那些困难一一克服。那么,他们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他们自己就兴致盎然地描述过这些事情的详细情形。
几乎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富兰克林就成功地让一个对手转变为他终生的朋友。
那时的富兰克林还很年轻,他在费城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在州议会的复选中,他被推举为宾夕法尼亚议会下院的书记员。
可就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却出现了危机。一个新当选的议员在正式选举之前为难他,那位议员公开发表了一篇反对演说,演说篇幅很长,措辞尖锐,在那位议员眼里,富兰克林简直一文不值。
面对这种出人意料的状况,富兰克林真的有点手足无措了。
他该怎么做呢?之后,他告诉我们说: “坦白讲,这位新议员提出了他的反对意见后,我挺生气,可对方是一位十分有名望、有修养、有才识的绅士,他加入议院后,他杰出的才能也使得他的地位十分重要。当然,当时我并不想为了博得他的好感而在他面前装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那次演讲后,我运用了另外一种更恰当、更有效的方法。
“我听说他收藏了几部十分名贵而罕见的书,于是,我就给他写了一封短信,表示我十分想读一读这些珍贵的书籍,希望他能答应我的恳求,让我得以饱览他那些珍贵的书籍。他一接到我的信,就马上把书送过来了,一个星期后,我准时送还了那些书籍,还附了一封十分热情的信,表达了我对他的衷心感谢。
“后来,我们在议院偶尔碰面,他竟然很主动跟我打招呼(以前他根本不和我说话),而且十分客气。临别之时,他答应我会尽他所能地帮助我。于是,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
实际上,富兰克林自己也对这一心理策略所产生的如此有效的作用而感到惊讶。
我们再来看看安德鲁?卡内基的故事。安德鲁?卡内基博闻强识,他运用了同样的方法来对付他的一个居心不良的伙伴。也许,他就是在富兰克林的自传中学到这个方法的呢!
卡内基的副手派伯中校是一位有些古怪、有些可爱的人。在一个关键时刻,中校竟然想背叛卡内基。
那时,他们正准备在圣路易斯的某个地方为公司刚修好的一座桥征收税款。在这关键时刻,中校却突然想家了,他头脑一热,就想搭夜班车马上回匹兹堡。
眼看着卡内基的计划就要毁于中校的心血来潮的行为之下了。
在这关键时刻,卡内基灵光一闪:他没有乞求中校留下,帮他把这件事办好。相反,他不动声色地和中校谈起了另一个话题。平时,他就注意到,中校特别喜欢名马。于是,卡内基就对中校说,以前他听人说过,圣路易斯专门产名马,因此一直以来,他都想给他的姐妹买匹好马,以供她们驾车,所以,他请求中校帮他挑匹好马,暂时不要急着回家。
听了卡内基的话,这位可爱的派伯中校果然心甘情愿地留下来了。
卡内基自己写道:“鱼儿果然为这个香饵所诱……我们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我们应做的工作,派伯也完成了他的光荣使命。”
卡内基就是这样让这位中校答应留在他身边,还没有一点抱怨的情绪。在这一点上,卡内基同富兰克林一样,通过向对方乞求一些小小的帮助,获得了自己事业的成功。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当他人拜托自己帮个小忙时,自己通常会十分高兴,特别是当他人所恳求的东西又恰恰是自己最拿手的东西时,尤其会感到高兴,人就是这样。
这个策略看起来十分巧妙又十分简单,可惜的是,没有几个人能十分恰当地运用这种技巧。从上面的两则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富兰克林与卡内基所运用的这个策略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正是因为这种策略契合了存在于人类天性中的一种潜在的需要,它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种潜在的需要是如何在富兰克林和他的对手的关系上发挥作用的。
为何那位议员能在瞬间改变对富兰克林的看法呢?是什么东西在促使他迅速消除愤怒,培养起与富兰克林的友情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富兰克林通过向那位实力派议员借书这一小小举动,已经在向他人暗示自己十分推崇这位议员,他主动将自己放在了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从而抬高了对方。这样,那位议员就好比高高在上的施主,而富兰克林则是乞求他给点帮助的人。这种策略使人感觉到自己在受他人的尊重,在他人心中,自己是很重要的。
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便是:富兰克林通过这个策略激发了他人的自尊心(Ego)。
在拉丁文中, “Ego”是“我”的意思。心理学家用它来解释我们“自己”所拥有的“观点”。这是人们判断自我重要性的一个基本依据,是人们对自身价值的总体衡量。说得形象点儿,这是我们在审视自己时为自己画的一幅自画像。
维护“自尊心”的欲望是人类所有欲望中最强烈的欲望。
当我们向他人提出一些恰好与其意见一致的意见或建议时,我们就能获得他人的好感,因为我们满足了他人这种维护“自尊心”的心理需要。
因此,帮助他人维护“自尊心”是获得他人好感的最佳策略。这种策略实行起来十分容易,上文提到富兰克林与卡内基所运用的就是这种策略:在既让他人十分满意,但又不会很麻烦他人的情况下,主动乞求他人的帮助。维护他人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当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他人时,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就能让他人很感激地接受,我们会感到十分快乐。
另外的一种情形是:我们反而不想见那些给予自己太多恩惠的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在我们帮助他人时,我们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而在我们接受他人太多恩惠时,在无形中,我们的“自尊心”就受到了伤害。
当然,这种解释并不适用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的体贴行为——那些出于对我们表示尊敬的,并不需要我们回报的行为。因为这种殷勤的行为恰恰就表示了我们在他人眼中的重要性,我们不但不会为此而感到痛苦,反而会感到愉快。所以,如果想聪明地让对方快乐,赢得他人的好感,就应该不时地这样殷勤地关心他人。
但是,如果你过分地帮助他人,让他人觉得他自己十分软弱,引发其自卑的情绪,就会让他人陷入一种觉得自己“没有能耐”的苦恼之中。如果他在这种苦恼中过于痛苦,就会把自己苦恼的原因推罪给帮助他的人身上,反而对帮助他的人心生怨言,以“怨”报德。这种过分帮助的行为就有点愚蠢了。著名记者福勒敦交际很广,他曾说过,那些得到他帮助最多的人才是他最大的敌人。所以,明智的人都看到了这一点:人们应该以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去帮助他人。这样既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又强烈地刺激了他,让他从心底里对你十分感激,希望自己也能有帮上你忙的一天,以报答你对他的恩惠。
聪明人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他人的帮助,以满足他人那种“施舍”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行为比冒失地帮助他人更能获得他人的好感。
有一次,著名的芝加哥广告商亨利?史丹敦突然感觉他的一个老朋友在渐渐地远离他,简直就要弃他而去了。史丹敦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的。他的朋友是一位丁程师,考虑到这一点,亨利?史丹敦就诚恳地请他全权负责自己新屋的水管系统的设计,并且希望朋友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出乎意料的是,老朋友爽快地接受了史丹敦的请求,勤奋地工作起来,还对这个工作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然后再把他设计好的图纸给他看。就这样,从那天起,他们的交情又如往日一般了。
汤纳德?史密斯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著名的建造者之一,后来,人们都称其为斯特拉?斯特纳爵士。我们在他早期的事业中,也能找到一个相似的故事。他年轻时是一名皮货商,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只得去一个与自已有过冲突的猎户谈一些事。史密斯利用一个在猎户家借住一晚的机会,迈出了赢得猎户好感的第一步。
英皇爱德华七世是大名鼎鼎的外交家。他也曾使出浑身解数去赢得就任美国大使的约瑟夫?乔德的好感。他与约瑟夫?乔德初次相见时,就态度谦恭地请大使送他一张麦金利和罗斯福合影的照片,他因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与人也是各不相同的。可是,因为上面所说的策略乃是迎合人类的一种普遍的需求而生,因此,它几乎适用于所有人,而且效果显著。不管是对待上司还是下属,陌生人还是亲友,满意我们的人还是对我们不满的人,它都可以说是一剂灵丹妙药。
但是,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必须留心:人们身上所有的嗜好和习惯,也是每个人与他人区别最明显的地方。对这些人来说,与他们个人的特殊爱好相关的小恩小惠才是他们最乐意给我们的。
于是,当我们请求他人赐予我们一些他们乐于奉献的小恩小惠时,我们就赢得了他人的好感,也能使他们很高兴地注意到我们。
这就是成功人士所运用的众多感化他人的十分妥帖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我们能细心地观察成功人士所运用的这类典型的方法的话,我们就会明白:成功人士使用这种方法时的诚恳是他们之所以能常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诚恳是我们也可以学到的。正是这种诚恳的态度使得他人轻而易举地对运用这种方法的人产生了好感。如果你在运用这种策略时表现得十分冷淡,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在使用技巧以骗得他对你的好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想让他人知道我们是真心地需要他伸出援手之时,这种方法就成为赢得他人好感的绝妙方法。满足对方的个性化需求最近,有人在芝加哥的商界盛会上讲了一个有关会计升职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形象地理解为人处世的重要道理。
史丹莱?阿林是一名会计,25岁时他就已经是颇具规模的国家银器公司的审计员了。35岁时他又做了财务主管,直到现在。阿林之所以能成功,完全要归功于他对人们容易忽略的琐事的关注。
在他还是一名普通的小会计时,公司的创始人约翰?帕特森想看到一种形式特殊的账目:他想让会计编制一种比报纸还要大两倍的账单。可那些会计们都认为他的主意太荒谬了,因此拒绝那样做。
可阿林却顶住了来自直接上司的压力,将拟好的关于这种“怪异”账单的意见书呈给帕特森。帕特森马上同他研究那个意见书,这奠定了阿林毕生事业的第一步。
从这件事开始,帕特森就对这个迎合他意愿的小会计注意起来。在这个规模巨大的公司里的众多年轻雇员中,阿林马上显得很突出。他有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此,他开始了迅速升迁的人生旅程。
因为阿林给了自己的领导一些他所期望的东西,所以,他也给领导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有多少人能注意一下自己的领导那点看似微小的期望呢?有谁会将自己的心思放在领导身上,以实际行动迎合他们的想法呢?
在小威廉?里克利最初做推销员时,他也运用这个策略去说服一个顽固的批发商。最后里克利成功地与他签订了许多合同,还赢得了他的友谊。当时,他注意到一个很多试图接近这个批发商的人所忽视的一个小习惯,所以,他达到了所有目的。这个批发商有个每天清晨就开始工作的习惯,因此,里克利就比他更早地来到办公室。当他来上班之时,里克利就站在他办公室的门口问候他。里克利这样尊重他的习惯,让他十分愉快。
若要深刻地影响他人,就要做到从他人最细微的需求出发。他人的希望、问题、需要都是他的兴趣里最现实的部分。无论这些东西是怎样显示出来的,我们都必须最先注意这些他人需要的东西。
人际交往中,有一点必须要牢记: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真正关注的欲望往往都是十分个性化的。聪明的人总会十分努力地去探知他人的特殊需求,不管多么细微的事他们也会小心在意。
聪明人发现这些小事能帮他们更好地驾驭他人。通过这些小事,聪明人可以使他人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从而赢得他人的友谊与支持。迎合对方特别的习惯安东尼?提莫克只是一个办公室的小工,他希望能向纽约银行行长推销一些公债券。
这个18岁的新英格兰穷牧师的儿子刚从菲利浦斯学院毕业,正处于个人事业的起步阶段。3年后,他就成了百万富翁。而在此时,提莫克还只是个勤杂工,替一个商人干点杂活,挣着一星期一块半的工资。他的老板觉得他是个十分可爱的少年,就让他去销售铁路公债券。因此,他希望能与纽约银行行长摩西?泰勒说几句话,他知道泰勒对铁路很有兴趣。可他怎样做才能引起这位银行行长的注意呢?
据提莫克自己的记载:“在我走到他的办公桌面前时,他正烦躁地对一个饶舌的人说:‘说正题!说正题!’不一会儿,他就摇了摇头,把那个人赶出去了。接着,他向我点头,示意我过去。我把公债券放到他的办公桌上说:‘97’。
“他很奇怪地看了我一眼,拿过他的支票簿问: ‘你的老板叫什么名字?’ “‘伯兰克先生。’ “签好支票后,他又问:‘伯兰克先生给你多少回扣?’ “ ‘0.25%。’ “‘太少了,你管他要1%的回扣,如果他不付给你,我就替他付。”’ 就这样,提莫克成功地把公债券卖掉了。同时,他也成功地使行长注意到了他,为赢得这位大人物的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可是比卖掉公债券更为重要的收获啊!
凭借敏锐的眼光,提莫克看出泰勒有个很小但也很强烈的脾气:他喜欢人们使用简洁的语言,极度讨厌那些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因此,在之后与泰勒打交道时,提莫克就一直用简洁的方式应对他,不说一句废话,这让泰勒很高兴。后来,他继续买提莫克的公债券,还在其他事情上给了他有力的支持。
提莫克用这个简单的方法迎合了许多人的口味,得到了那些人的鼎力支持。
因此,提莫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早就懂得这样一个心理策略的重要性,那就是:从最细微的细节里去迎合他人的心理。时不时地献些小殷勤芒西的同事欧尔曼?雷奇著有《芒西的传记》一书。书中有一个对人很有启发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芒西是如何从一个地位很低的人而登上《纽约太阳报》出版人那样的高职位的,从中我们也可以找出芒西成功的原因。
芒西去世后,雷奇说:“大约25年前,我便右耳失聪了。从此,每当我们共处时,他总站在我那只完好的耳朵的那边,无论是在他的房里、写字间,还是在汽车里、大街上、用餐时……无论何时,他总站在我的左边,这让我感觉,我并不是一个残疾人。而且,他这样做的时候是那样的自然而随意,没有人能注意到他是有意的,这太让人惊讶了……他真是一个处处为朋友着想的好人。”
我们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到,芒西也像所有有才干的人一样,总会在细小的事情上照顾他人。
这种细节上的注意被称为敏锐、殷勤或体贴。所有的有心人都知道如何小心经营,去赢得他人的好感和支持。
卡尔文?柯立芝任副总统之时,有一次,他参加阿拉巴玛州土斯凯其公立医院献礼,就曾十分小心地改变过一项计划。本来,是应该由阿拉巴玛州州长来搭乘柯立芝的专车的,但柯立芝考虑到州长的处境——在州长自己的辖区,于是决定改变计划,自己去搭州长的车。
这确实是一件小事,可正因为有这些小事,才能与他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从而迈向成功的彼岸。
切斯特?菲尔德爵士是英国一位大名鼎鼎的政治家,直至今日,人们仍称他是最卓越的大政治家。他曾说:“愉悦他人是最伟大的艺术,也是人们最应学习的艺术;”如果你想受到众人的欢迎而非众人的厌恶的话,你就应该时刻想着随时恭维他人,这能极大地满足他人的虚荣心。
如果有人天生就憎恶一种东西,你就嘲弄他的这一点,或因不小心,或未在意的原因,你却做了他所憎恶的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种行为会让人感觉你是在侮辱他,第二种行为会让人感觉你怠慢了他。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他对你记恨在心。如果你能明白他的需求而照顾到他,或者知道他讨厌什么而使他能够回避……这就是最大的恭维,这种恭维的效果比你替他做一件重要的事更能赢得他的友谊。
詹姆斯?利夫斯是纽约利夫斯食品店的创始人。他相信,只要用这些献点小殷勤的方法,所有人都能成为自己的顾客。他说: “我不知道,除了这个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能让生意做得更稳妥。这种小殷勤有多种形式。比如,一个小孩受母亲之命拿一张清单和钱来买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懂事的店员就会把找回的零钱用纸包好,以免孩子不小心在路上将钱丢掉。”
一位著名的华盛顿记者曾对作者讲过一些新闻记者是如何献些小小的殷勤而成功地做到定期访问柯立芝的。那些记者对柯立芝那些著名的、十分乏味的幽默能够抱以大笑,对此,柯立芝一定十分满意。
人们很容易忽略他人在哪些小事上有所希望,这种忽略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手下就有一位年轻人因为小事而未能当上分公司的经理。本来,上级已经指定他去担任经理的职务,他也做好了就职的准备。但是,据卡内基的秘书欧文斯说,就因为他最后见卡内基时“穿得很不像样子,根本没修饰一下自己。在这样重要的场合,一般人都会修饰一下自己的。于是,这就有足够的理由让卡内基免掉先前的任命了”。
这就是一个不会办事的年轻人。他忽略了上司在衣着这样的小事上的看法。哈佛商学院院长都纳姆说: “虽然,没有哪本讲商业的书会郑重地告诉你,你应该知道老板讨厌哪些细节。可是,多注意这样的细节不是很重要吗?”第2章 与他人结交朋友的心理策略进人他人的“私人乐园”民主党员罗斯福在奥马哈的一次筵席上,发现有很多自己并不认识的共和党人。
很明显,这些共和党人认识罗斯福,但由于之前他们并无什么交往,所以他们之间只是礼节性的应酬。但在筵席结束之前,罗斯福想对每个共和党人表示自己至诚的好感。当时,刚从非洲回来的罗斯福正为1912年的选举做准备,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展现自己魅力与风度的绝好机会。
他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这些在筵席上与他素不相识的人。他准备了一个计划,可这一计划的实施必须由一个简单的问题展开。
当时,罗斯瓦特博士就坐在罗斯福身边,他回忆说: “在彼此互相介绍之后,罗斯福悄悄凑近我耳边对我说: ‘罗斯瓦特,你说一下我对面的这些人的大致情况。’于是,我向他简单说了一下那些人的性格特点。”
接下来,罗斯福就开始着手“进攻”这些陌生人了。对他来说,这太容易不过了,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对方的情况,明白每个人自傲的东西和特殊嗜好等。
所以,从这件事我们就明白为什么罗斯福会被人称为“私人交际天才”了。
接着,罗斯瓦特博士又回忆道: “了解这些人的背景之后,他与在座的每位共和党人谈话的尺度与分寸马上就了然于心了。”
为了应对这些陌生人,他一遍又一遍地打听有关那些人的细节。这样,他才能吊起那些人的胃口,那些人也认为罗斯福对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这种策略,罗斯福满足了筵席上的每一个人。散席后,罗斯福也成功地赢得了他们的好感与支持。
罗斯福十分擅长运用这种心理策略。在他做了总统以后,著名新闻记者马可森也说过:“他早在一个人来拜见他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关于这个人所有的资料……人们多多少少都会有点虚荣心,所以,让人觉得你对他们所有的事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把这些事真正地放在心上,这就是对人的这种虚荣心最合适、最有效的恭维。”
罗斯福真诚地重视那些与他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和他们特别关注的事情。于是,他就运用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方法满足了所有他想赢得其好感的人的自尊心。
大人物通常都会运用的最重要的心理策略就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也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人。
大人物都懂得这样一个事实:每个人的个人兴趣是人与人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既然这样,如果能有效利用这种差别的话,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如果想了解一个人,就得先掌握与之有关的各种资料,比如这个人生活中的人和事,他曾说过、想过、做过的主要的事,他的习惯、嗜好以及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等等。这些都是应该了解和掌握的。这种策略的关键之处在于:从外围着手,在攻入堡垒之前,先了解堡垒的周边环境,以做到胸有成竹。有了这样稳固的基础,在你要逐步接近堡垒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准确地抓住对方所想,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一位优秀的销售人员就曾把这种人们赖以生活、活动的个人空间称之为“私人乐园”,这是很高明的。
能在人际交往中顺利地进入他人的“私人乐园”,是大人物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加利在初任美国钢铁公司总经理时,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麻烦——他的同事对他并不太欢迎,也没有几个人支持他,所以他的工作很难做。
据加利的一个熟人说:“一次,他对我说,在他刚做钢铁公司总经理之时,很多同事都不太认同他。他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而想要有所改变,就得先从他们为何不欢迎他下手,还得努力与他们交朋友,之后,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同,从而改善自己困境。” 这位著名的工业领袖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史可特是西北大学的校长、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说过: “加利常在他给下属写的有关业务的信件中夹杂点私人话题:或写几句话谈谈收信人最感兴趣的事,或谈及收信人的特殊才能、收信人的家人和朋友,或顺便提起他们上次见面的愉快情形,等等。于是,没过多长时间,几乎所有的同事都开始拥戴加利了。”
其实,这种让他人感觉到你的关注的方法是十分简单的,但简单的方法却往往会收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努力记住他人的癖好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商人兼政治家十分不喜欢马可?汉纳,他甚至都不想见汉纳。
当时,马可?汉纳是克里夫兰的大商人,几乎是世界闻名的美国政坛的风云人物了。麦金利正是在汉纳的帮助下,才于1896年顺利当选为总统的,并且是他的坚持才使美国采用金本位制。
尽管如此,在年轻而骄傲的纽约商人、政治家威廉?比尔眼里,汉纳也不过就是个“笨蛋”,一个克里夫兰的“红发妖魔”而已。有一次,比尔为了信仰而专门到圣路易斯参加议会会议,偶然间,他看到了一家报纸上登有诋毁汉纳的报道,于是便感觉汉纳十分恶劣,视汉纳如瘟疫,避之唯恐不及。
后来,有朋友劝比尔,如果想在政坛上有所作为的话,最好还是见一下这位共和党领袖。权衡利弊之后,比尔才决定退让一步,登门拜访汉纳。
于是,比尔在南方某个宾馆的一间拥挤而喧哗的房间里见到了汉纳。当时汉纳十分沉静,穿着一身灰色的衣服,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旁边放着一杯水。
经过介绍之后,汉纳就开始“进攻”这位对自己有所不满的人,他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话,多得不让他人有插嘴的余地。
出乎意料的是,比尔发现汉纳从头到尾讲的都是与他自己有关的事:关于他父亲(一位民主党法官)的事,还有他自己对政纲的意见。汉纳说!“你来自俄亥俄州吧?……你父亲是不是比尔法官?”比尔目瞪口呆。“嗯,你父亲可害得我几个朋友在一次石油生意上损失了许多钱呢!……’’讲到这儿,汉纳概括地说:“其实很多共和党的法官都远远不如民主党的法官……我想想……你是不是有一位在阿需兰的伯父?……好,现在……你对我的政纲有哪些看法呢?”
就这样,这位就在前不久还鄙视汉纳的年轻而高傲的政治家开始说话了,当他讲完了自己想说的话时,已经口干舌燥了。
汉纳说:“不错。”
几天后,威廉?比尔就成了汉纳忠诚的支持者。
在此后的几年中,为自己曾经最厌恶的汉纳服务是威廉?比尔最愿意做的事情。
查尔斯?什瓦普是著名的锦标赛冠军骑师,他还曾建立了佩恩莱享钢铁公司,他也这样认为:做一名成功人士的公认的利器便是对他人怀有浓厚的兴趣。
“一战”期间,查尔斯?什瓦普担任紧急装备军舰公司的领导,他就曾运用了这样的策略,使一个下属听从自己的指挥。
当时,他对担任火克岛造船所所长的海军司令说,如果他能提高军舰的制造数量,从30艘提高到50艘,他就将得到一头“全美最棒的泽西牛”。海军司令听后十分兴奋,日夜赶工,果然创造了造船史上的最高纪录。所有的功劳都得益于什瓦普事先了解到那个海军司令平生最喜欢泽西牛的事实。
塞乐司?克提斯先生曾是《星期六晚报》和《妇女家庭杂志》的出版商,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懂得如何运用这种策略以取得巨大成功。
起初,他在缅因州波特兰的一家卖织品的店里学做生意,刚过学徒期,他就开始独自创业,办了一份微型杂志,就是如今名满天下的《妇女家庭杂志》。
可在当时,没有一个著名作家会替这样微不足道的小杂志写文章。而如果想提高杂志的销售量,最好能刊登一些著名作家的文章,因此,克提斯得与一些名人建立起关系才行。路易莎?沃尔科特女士就是当时著名作家中最受人欢迎的一位。不久以后,这位作家帮克提斯扭转了命运。
一天,克提斯听说这位女作家对慈善事业十分热心。
根据爱德华?博克的记载:“这位能力非凡的约稿专家将矛头对准了那位女作家,他以给她的慈善事业捐助100美元为代价邀请她写一段文章。对于一个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人来说,这个条件确实充满了诱惑。于是,她十分高兴地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他则将一张loo美元的支票送给她作为回报。” ?其实,克提斯只是在名义上把支付给她的稿费作了改动,投他人之所好,就轻而易举地使这位女士改变了对自己杂志的态度,获得了她的好感,顺利地渡过了他出版事业的第一个难关。
英国著名外交家弗利德里克?汉密尔顿爵士在他的事业起步之时,也曾运用过类似的策略来对付一位十分难缠的老绅士。
汉密尔顿在外交界的最初工作是与里斯本的意大利主教昔里?农希奥这位老绅士攀交情。
事先,汉密尔顿已经打听到,这位主教对一般人是绝对不会注意的。但是,他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喜欢美味佳肴与高超的烹调技术。于是,汉密尔顿悉心收集了很多意大利烹调方法,在与主教交谈时,他表现出对烹调十分感兴趣,这方面知识也很丰富。
汉密尔顿说:“自此以后,我就成了主教最欢迎的客人。”他们总会探讨有关烹调的事情,“直到主教双眼发光,大流口水为止”。
当汉密尔顿将要结束他的任期时,他回忆着: “我的上司——英国大使对我说,主教说我是他认识的年轻人中学识最渊博的人,对于我的评论,他感到十分高兴,我的谈话能让他很开心。在这个基础上,我所遇到的很多棘手的事情都变得容易解决了。”
关于这一策略的具体实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
弗利特?凯里是著名的新闻记者。他说,他认识一位十分出色的推销员,那个人有很多详细记载他的客户的嗜好的小卡片。
沃尔特?蒂尔?斯科特也说过有这样一位经理,他有一个记事簿,上面记录着他的员工的生日,以便他能在员工生日那天给他们加薪。
当我们山其不意地给他人一个惊喜时,这种策略就十分有效。因此,我们应当对我们所知的他人的嗜好善加利用。
休?富乐敦告诉我们,当他与罗斯福会面时,每次一说到棒球的话题,罗斯福就会特别高兴,罗斯福经常问他: “现在棒球怎么样?安松还打棒球吗?”
无论是对大人物还是普通人,这种策略都同样有效。
新闻记者马可森以访问大人物而闻名,他告诉我们:“大人物最喜欢的就是你提起你们上次谈话时他说过的话。”
银行行长劳伦斯?怀廷是芝加哥金融界一位十分敏锐而博学的人物,前不久,一位广告商曾说起过他的一些事。
他明白如何适当地去向他人发问。在交谈中,他总会在适当的时刻顺便问一两句你的私人的事情,以表示他在记挂你正在做的事、你的喜好以及那些你认为他早就该忘记了的小事。对他来说,我并不重要,他只是认识我而已。可当我登门拜访时,他常常会笑着问我: “最近,你还打牌吗?”“你又去那什维尔了吗?”“你的那个孩子又赢了几次赛马?”
这个方法实施起来是十分容易的,也许正是如此,人们才最容易忽略它。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不总是只记得与自己有关的事,而忘记他人的事吗?
因此,伟人之所以被称为伟人,就是因为他们能够竭力关注他人,对与他人相关的事情,都能加以关注,这也是他们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同时,他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尽可能地尊重他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每个月都会用几乎20个夜晚很敏捷地扭动着自己肥胖的身体,与一些脚步轻灵的女人愉快地跳舞。
西班牙战争爆发后,紧接着菲律宾也开始出现暴动。身为菲律宾全国委员会主席的他不停地在各省之间奔波,向那些对政府有仇恨情绪的人宣扬政府的新政策。为了让人们接受自己,他特地学会了利戈顿舞。因此,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与那些皮肤微黑的女人们跳舞。奥斯卡?戴维斯说:“他魅力无边。菲律宾人脾气乖戾,而且总是存着怀疑之心……可他却能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
为了对菲律宾的本地习俗表示尊敬,塔夫脱就专门学习当地的舞蹈,以达到接近本土居民,进而取得他们信任的目的。
卡尔文?柯立芝也这样做过。为了表示自己人乡随俗的亲近之意,他拍了一张身穿工作服,手拿干草叉的照片。他总是戴着一个装饰着鸟羽的头巾向印第安人致敬,这种装束极富乡土气息,为他以后在争取农民的选票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克舍尔司将军受命去开凿巴拿马运河之时,他脱下将军服,穿上了平民的衣服。所有人对他的这一举动都很诧异,起初,许多官兵都很吃惊,但很多平民和工程师却十分高兴,他们折服于克舍尔司平易近人的领导作风。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克舍尔司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最有民心的大外交家。在第一次遭遇挫折后,他就学会运用这个策略了。
以前,他曾在一个印刷厂里干活,他想破除厂里的陈规陋习。按照不成文的规定,排字房里的老工人要对每个新工人征收一些不合法的“税”,,可富兰克林拒绝支付这笔“税”。于是,在几个星期里,他的压力都很大。富兰克林后来说:“要让那些无知的工人心悦诚服,就只能与他们打成一片,以赢得他们的欢心。”不久之后,居然有很多工人都很拥戴他。
那些想成为大人物的人必须先对其所属的团体的习惯表示尊敬,无论是一个俱乐部、一家商店、一所学校,还是一个国家。那些平时不太注意我们习惯的人,我们不也是冷淡地对待他们的吗?有时候,也许还会充满了怀疑。因为他们轻视我们所尊崇的东西,我们也会如法炮制。富兰克林这一生只犯过一次这样的错误。
在出任美国驻法大使初期,他并不认为人乡随俗有多么重要,因此在与他人谈话时,他仍使用自己的母语。于是,他的工作出现了许多本不应出现的麻烦。在他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之后,他马上就想办法解决。几年后,他的法语已经与法国人不相上下了,这使他在法国大受欢迎,没有哪个美国人能像他那样受法国人的欢迎。直到后来大战期间,他受法国人欢迎的程度才被麦仑?赫利克超过。
?
名字是与一个人的自尊密切相关的东西,聪明的人只需对他人的名字表示尊敬,就能使他人对自己俯首帖耳。
当“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还是一个英格兰穷工人的儿子时,他就能运用这个方法,让人帮他养兔子。
他说:“我雇佣的小伙伴帮我喂一季度的兔子,这是我的第一个商业经验。我答应小伙伴,在母兔生出小兔子后,用他们的名字给小兔子起名……就这样,很多人都答应了,他们每天去帮我采集蒲公英等饲养小兔子。这种工资微薄得很,可我又有什么办法?在当时,我拿不出别的东西作为回报。我永远珍视这份美丽的回忆,在这一次经历中,我明白了在用人方面,我有一些特殊能力。在以后的事业上,这种能力也不断地得到了印证。”
后来,卡内基还将这一策略运用于钢铁的销售之中。宾夕法尼亚铁路局是他最大的买主。为了表示对这个大买主的感谢,他把在匹兹堡建好的新钢轨工厂命名为“埃德加?汤普逊钢铁丁厂”,以此纪念宾夕法尼亚州长约翰?埃德加?汤普逊对他的帮助。
安德鲁?卡内基运用同样的策略对待任何行业的人,对每个人的名字,他都会表示出由衷的尊敬。
撒缪尔?冈斯伯是著名的工人领袖。他告诉我们,平时他喜欢叫工人们的名字,如“比尔”、“约翰”。让他引以自豪的是,在他管理工厂的期间,从未有过罢工事件。
很多商界精英认为,最必要又有效的策略莫过于知道自己众多下属的名字,能够随时叫出下属的名字,并能与他们顺利交谈。
从卡尔莫斯被人从国家银器公司挖墙角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策略的巨大作用。罗衣‘采平与霍华德?科分合作成立了汤姆斯?提托罗汽车公司,他们想让卡尔莫斯加盟公司,但卡尔莫斯供职于国家银器公司,年薪高达7万美元,所以他拒绝了他们。但是,当汽车公司许诺将以卡尔莫斯的名字为公司命名以示尊敬时,卡尔莫斯便再也无法拒绝如此巨大的诱惑了。于是,汽车公司改名为卡尔莫斯?提托罗汽车公司,卡尔莫斯也如他们所愿地放弃了原来的工作。
有谋略的人经常会用各种方法来表示自己对他人所重视的东西的尊敬。
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场景:新教教徒那特?伍德走在古巴的一条被太阳烤得灼热的大街上,一个大主教的香炉正在庄严地晃动,一个天主教的华盖遮在他这个新教教徒的头顶上,他的身边有一个头戴法冠的主教伺候着,围观的群众热烈地欢呼着。当时,西班牙战争刚刚结束,伍德将军任古巴总督,他想使这些暴躁而多疑的古巴人安静下来,把这个狂热而混乱的岛国治理成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以上的场景就是他对古巴人所信仰的宗教表示尊敬的策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治家阿瑟?鲍尔弗来到美国时,也曾以这种方法表示自己友好的态度。他在公共场合称赞胡佛、詹姆斯?杰勒德、美国的天气;他出口必称“民主主义”,还经常讲些笑话。为表示他信仰“民主主义”.他出门就驾着一辆自由式汽车。像威尔逊一样,他也说自己爱看侦探小说。在开始演说时,他就告诉听众,自己也是一个自由集会的一员。
如今拥有数百万资产的大实业家小威廉?里克利在刚做推销员之时,也是运用这种策略去从事他的毕生事业的。最近,他告诉作者: “在去一个地方推销商品之前,我一定会先打听一下此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并在与那些商人交谈时尽量使用他们的本地话。”
比如,他想把肥皂卖给法属加拿大人时,每到一家商店,他就会拍着他的货箱说: “Jovan Mineral!”他只会说这句关于这种矿质肥皂的法文,然后,他就开始讲英语,而这简单的法文居然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听了家乡话,那些商人都十分高兴,而别的推销员很少能有意识地去注意这种小小的礼貌。第3章 让他人心悦诚服的心理策略从他人最感兴趣的事着手爱德华?博克是《妇女家庭杂志》的著名编辑。13岁时,他给当时的每位名人都写了一封信,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当时,他只是西联电报公司里一个送电报的小孩而已。可他没费什么力气就与众多名人交了朋友,比如格兰特将军夫妇、拉瑟夫特?海斯、休曼将军、林肯夫人、杰斐逊、戴维斯等人。
在博克的众多朋友中,拉瑟夫特?海斯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博克初创《伯罗克里杂志》时,拉瑟夫特在头版发表了一篇文章,使杂志的身价倍增,一路看涨,销量大大提高。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盼望着那些地位显赫的大人物能在百忙之中注意一下自己,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的话,这种渴求也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罢了。
年轻的爱德华?博克却十分幸运,他与这些大人物交上了朋友,很明显,这些友谊对他的人生有很大的作用。
他给大人物们写的信都很特别。为了加大信件的针对性,他熟读名人的传记,熟悉了每位名人的性格。这样,他写的信自然就很有吸引力,因而也深深地打动了那些名人。
彼亚特回忆道:“博克想核实一下伟人传记中的一些事情,于是,他就凭着孩子特有的真诚直接写信去问加菲尔特将军,问他小时候是否真的做过纤夫。同时,他还将写这封信的原因向将军一五一十地道明。不久,将军客气地回复了他,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他从将军的回信中受到了不少鼓舞,他还想得到其他名人的书信,不只是为了能得到他们的手迹,更重要的是,他想从名人的回信中学到一些对自己有益的知识。
“因此,他又开始写信了。他不是追问那些伟人们做事的理由,就是询问他生平最重要的事情或日期……还有几个人欢迎爱德华去做客。所以,每当那些与他通过信的名人来到伯罗克里时,他都登门致谢,以示敬意。”
我们都想让那些自己不曾有机会接触的大人物注意到自己,我们都想攻克这些重要的碉堡,可我们有哪些良枪良炮呢?我们能否像博克一样去从他人的事情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枪炮呢?
要想打动他人,首先应该赢得他人的注意,并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这是博克成功的所在,他运用了所有能干的人所常用的策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以每位名人最感兴趣的事作为出发点去接近他们。
安德鲁?卡内基能在事业陷入生死存亡的关头奇迹般地扭转溃败的局面,除了他的好运气之外,大部分是因为他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策略。当时,有一笔规模很大的铁路桥梁工程的生意几乎快被别人抢去了,卡内基眼睁睁地看着他将失去这份巨额合同。
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想让桥梁建筑公司的决策层改变主意。当时,人们对于熟铁好于生铁这一重要事实并不了解,于是,卡内基就以此为突破口,开始了他的行动。据卡内基说,那时,仿佛是上天注定一般,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给了他一个绝妙的机会。一位管理人员在黑暗中驾驶一辆马车时,不小心撞到了一根生铁做的灯柱上,发生了惨剧。
卡内基马上做出反应。他说: “大家看见了吧?如果灯柱是用熟铁做的,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于是,在事实面前,他们相信了卡内基的说法,他得到了为他们详细解说为何熟铁比生铁好的机会。
在那些决策人已经准备接受那家公司标价的关键时刻发生了这样的事,而卡内基竟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从竞争对手那里抢过了这笔大生意。他及时而恰当地运用了与爱德华?博克同样的方法:从管理人的切身经验中寻找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最终达成目标。
当我们和他人交谈时,如果发现对方的眼神在游移,同时感觉到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我们身上之时,也许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个策略;我们没有去关心对方的经验和体会,谈话中没有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杰勒德?斯沃普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证。关心他人最关心的事情在斯沃普事业最重要的时期,他竟然失掉了一笔很大的生意。尽管现在他是通用电气公司的总经理,而在当时,他只是西部电力公司里的一个年轻的小员工而已。他想要凭实力当上一家分公司的经理。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却遭遇了不幸。他精心策划的一份竞标方案根本没能达到他预期的那种效果。
基恩?萨姆那记载道: “看上去,好像他应该重新上一课了。原来,斯沃普是从一名工程师而非普通人的角度来写这份报告的。所以,那篇报告中的公式、详细的数据对于公司的领导们来说就像天书一样。结果,另外一家竞争对手拿到了合同。”
斯沃普的失败与卡内基运用策略取得成功的差距是多么大啊!
卡内基能抓住灯柱这个事件,抢来一笔大生意,而想折服他人的斯沃普却没能引起他人丝毫的注意,遭遇了重大的挫折。这就是因为斯沃普忽略了他人的兴趣和知识层次,对非专业人士使用了专业术语。卡内基却能利用他人所经历的小事来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因此,我们越是接近他人的兴趣,就越有机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的每种报纸都因采用这种策略而发迹。肯特?库珀是《联合日报》的总经理,他曾说过:“有一个要点,编辑们应当铭记于心,那就是:人只对自己有兴趣。还有一个衍生要点就是:人只对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感兴趣。”因此,库珀又说:“你从来都不会注意那些登在报纸头版或二版上的关于欧洲的重要新闻,你只会急于了解你应该缴的所得税是否有了新规定;是否修建了一条新公路,使你每天晚上可以在不大拥挤的人群中走回家去;你所住的那条街地价涨了没有;是否有你认识的人死去了;在你昨晚参加的重大宴会中是否有神秘嘉宾;在这条消息中,是否提及了你?”
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报纸上,法国总统杜梅克还不如巴比?鲁斯能够吸引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呢?杜梅克确实很重要,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却对巴比更熟悉一些。
正因为如此,假如我们的名字被印刷出来,即便它的字再小,我们也能看到。因为我们的名字是组成我们的一部分。
同理,当我们被银幕上或小说中英雄的冒险活动牢牢吸引住时,我们所注意的仍是自己。我们会随着英雄的开枪而情不自禁地做扳枪栓的动作;随着他们的逃跑而做两腿夹马的姿势。为何报纸上的那些关于你素不相识的人的标题,如“蒙面人掳人妻子”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呢?因为这时,我们似乎已经成为那名可怜的受害人了。总而言之,库珀说: “人们普遍喜欢自己曾经历过的事,无论是悲是喜,他们总能想象自己是其中的英雄或可怜人。”新闻记者称之为“大众兴趣题材”的故事就是那种读者能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假设为主角的故事。其实,我们只对自己最感兴趣。
日后,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你的朋友。当你要给他照相时,他一定会摆出一定的姿势,这是他下意识的行为,而我们中的其他人可能也会这样做。
在新泽西州,托马斯?爱迪生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用一个巧妙的方法来观察他的年轻职员对哪种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那些职员自己所说的话,爱迪生并不很在意,他换了个角度调查这一点:在他的公司,有一种能使年轻职员有显示个人兴趣的机会的组织。
他的儿子查尔斯?爱迪生对记者说:“通常来讲,我们这里有四名年轻职员,他们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巡查各个商店。他们必须每天写一个关于他的建议和批评的报告,这些报告里有许多值得深思的思想。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报告中看出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并以此作为分配工作的依据,其实这比那些人说的话更重要。
“比如,一位化学丁程师说化学是他的专长,而在他的报告中,他却很少谈及有关化学方面的问题,他详述了注意怎样出货以及陈设商品的事情。很显然,市场销售管理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既然知道了他最喜欢,做什么,我们就能针对这一点去分派他做这方面的工作。”
有时,连我们自己也不会察觉到,我们已经很自然地被与我们兴趣最接近的事物所吸引了。
总而言之,人们总会特别注意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事:自己所欠缺的,与自己相关的所有问题,还有与自己的经历有关的事情。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特别注意到一些新生事物。
与以上所讲的策略不同的是,头脑灵活的人往往能利用新事物去应付他人。如何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亚历山大?克雷厄姆?贝尔是电话机的发明者。一次,他来到朋友哈波特家,希望朋友能赞助自己正在研究的新发明。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是一开始就对朋友说经他预算能获多少利润,或者讲他的科学理论吗?这种蠢事贝尔是不会去做的。在谈及资金之前,他先布置了一个“陷阱”。几乎没人知道,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更是一名出色的商人。
据麦肯其记载:“贝尔本来正在练钢琴,可他忽然不弹了,问正在看书的哈波特:‘你相信吗?假如我把这踏脚板按下去,对着钢琴唱一个音,钢琴自己就会复唱我唱的音哩!比如我唱一声“都”,钢琴也会如此回应。
“哈波特怎么会明白贝尔的用意呢?于是,他礼貌地放下了手中的书,好奇地问贝尔:‘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贝尔顺理成章地给哈波特上了一堂有关和音和复音电唱机的原理的课。结果,哈波特自愿资助贝尔继续实验。”
其实,贝尔成功的策略十分简单,他在说出自己真正的意图之前,先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如果你成功地引起了对方的兴趣,那么,你所要做的事情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你看,我能让钢琴自己演奏!”
贝尔给哈波特表演这件神奇的事,成功地吸引了哈波特去注意钢琴自己演奏,这种策略很有效。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一策略也并非万能,我们不是总会看见许多运用该策略而最终失败的事吗?人们有时也会对其毫不在乎的。头脑灵活的人总是有很多技巧,在展示一些“新颖”的东西时,他们能注意到这个要点。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贝尔的策略和斯沃普那份失败的报告,我们自己便能顿悟这种策略的精要所在了。
斯沃普的报告之中,全是专业术语,新颖是新颖了,却是不合时宜的,他的失败在于这份报告根本不能使人们对它有所注意。
可以说,斯沃普所用的文字对那些决策者来说是太新颖了,反而使人对之兴趣大减,同时,这些专业术语只能令人心烦意乱。新颖并不是怪诞与难以理解,之所以不能引人注意,是因为分不清“新颖”与“难以理解”之故。
而贝尔却能在熟悉中透出“新颖”来,在这一妙计中,哈波特的钢琴可谓功不可没。只要是“新颖”的事物都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我们所注意的“新颖”是局限在某种条件之下的东西,如果没有令人熟悉的东西包含着“新颖”,如果看到它不能让我们联想到自己以前的经历,我们还是会忽略它。
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只有那些我们熟悉的、新颖的事物才能吸引我们,才能使我们好奇。”那些出色的销售人员、编辑、演说家所贡献给我们的就是这种策略。如果想成功地吸引他人的注意,只能运用这种策略。
据说,就连在平时的谈话中,贝尔也很善于运用这个策略。他很健谈,人们也都喜欢听他说话,因为他说话就像说戏剧一样有趣。
赛勒斯?迈考朱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策略,才成功地把自己的收割机推销到英国的。
伦敦的农业展览会规模宏大,除了迈考朱特的收割机之外,其他参展机器都漆得光彩夺目,他的机器看上去却又破又旧,还用一些样子很丑的小马拖着。因为运载这台机器的船在途中沉没了,迈考朱特将计就计,故意让人们以为机器是刚从水中捞起来似的。
当这奇形怪状的机器在展会中大获全胜时,人们惊讶极了!几天下来,成千上万的人都知道了迈考朱特的机器,结果,他的机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一战”期间,查尔斯?什瓦普曾做过一件让英政府十分惊异的事。有一笔很大的买卖,要求他在6个月之内完成,他不同意。他要求英政府给他8个月的时间,英政府答应了,签了合同。于是,他悄悄地日夜赶工,在6个月之内就交货了。
当今世界上,弗里德?利帕德以善于拍卖著称。有一次,他说过,这个方法会给买主造成他们所买的东西异常低廉的感觉。利帕德常常最先拍卖最珍贵的物品,相比之下,次等物品的价格就十分低廉。和贝尔的钢琴自动演奏,迈考朱特的破旧的收割机,什瓦普的合同一样,利帕德利用了一种出人意料的行为,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他们都非常懂得如何更好地层出商品。他们利用新奇的东西勾起人们的好奇心,趁机展示自己的商品。
但在试图与他人打成一片时,他们很小心地利用了他人的经验和兴趣,让“新颖”包含在他人熟悉的东西中间。
当然,吸引住他人固然很重要,但这不是那些人的唯一目的,他们还要牢牢抓住他人的注意力,并使之倾倒。
当我们想使他人接受一个新思想,并对之有所行动之时,我们应当注意要用他人的经验去解释其中的原理。运用他人最熟悉的语言就是因为运用了这个策略,纽约著名的编辑阿莫斯?科明才能在报界获得一份工作。
他18岁时第一次到纽约来,他只想到一家报社去做编辑。当时,纽约有成千上万的失业人员,几乎所有的报社都被求职的人挤满了。在这种情况下,科明是很难达成他的愿望的。
科明在一家印刷厂做过几年排字丁人。这是他所有的也是唯一的工作经验。
但是,他知道,和他一样,《纽约论坛》的老板荷拉斯?格利莱幼年也在印刷厂里做过学徒,所以,科明决定先去《纽约论坛》试试。
科明想,格利莱一定会对与他有相似经历的孩子感兴趣的。
他是对的,他果然被录取了。
他十分容易地让格利莱相信他是值得雇用的。正如卡内基的成功一样,科明完全是因为能巧妙地借用格利莱自己的经验来达到目的的。
这种方法也是十分简单的。比如,当我们看见一种新式飞船时,我们想让他人相信这飞船令人惊异的长度,于是,当你想说给街上的行人听时,你就得说它有三个街区那么长,或说它有从榆树街到林肯街那样长。这些人经常在街上走,所以你一说,他们就知道飞船到底有多长。如果你要对乡下人说飞船的长度,你就说飞船有他牧场的两倍那么长。如果你想说给一个纽约人听,你就得说飞船的长度和42号街上新建的克莱斯勒大厦的高度一样。因此,我们想让他人完全理解自己的语言时,一定要引用他人的经验才行。
很多时候,除非你能引用他人的经验去让他理解你所说的话,否则,他甚至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确实是这样,有些人只有在自己的经验范围内才能理解他人的话,因此,与这种人交流时,如果不能迅速引用他们自己的经验,他们也不会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事物。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很懒惰,懒得动脑去思考问题,如果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明白你在说什么,那么,他们可能就永远也不会明白了。
所以,当一个聪明人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说给他人听时,他总会想方设法地运用对方所熟悉的语言,使其能迅速理解自己想说的话。
一次,许多摄影记者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和三个孙子包围住了。本来他们是出去旅行的,洛克菲勒的儿子不想让孩子们的照片曝光,那么,他会当场严词拒绝吗?不会!如果这样做,他还是聪明的洛克菲勒的儿子吗?为了不让那些摄影记者扫兴,同时又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就想方设法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同意他的意见:他不把他们当新闻记者,而是当成一名父亲或将要做父亲的平常人,与他们交谈着。他合乎情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把小孩子的照片登在大众读物上对儿童的教育是不利的。这些记者也认为他的想法是十分有道理的,最后就很客气地告辞了。
在查尔斯?布朗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本来,查尔斯?布朗是一名船长,后来,他成了全球最大的玻璃工厂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的总经理。
创业初期,他在明尼阿波利营做着彩色玻璃的生意。当时,有一家同行与他一起竞争一笔大生意,因为他能及时了解买主的特殊经验,他获得了成功。
这份合同的决策者都是美国西部的人,因此,布朗故意做了一份粗率而狂放的计划书,而他的竞争对手却恰恰相反。最后,布朗拿到了这份合同,因为他充分利用了买主的经验。
伊万杰林?普斯女士也运用过相同的策略,在与顽固的犯人交谈的几分钟时间里,她就能让犯人泪流满面地低头忏悔。
沃尔多?沃仑记载道:“她一开始就谈犯人幼年的事,以勾起犯人对美好纯真的童年的怀念。也许,犯人能应付那些外来的高压,如威胁、刑罚等,可他们却不能抵抗那些浮现于内心的种种回忆。”.’ 少年时代,我们曾经崇拜过著名的探险家拉,撒里。他一开始也因为被印第安人仇视而遭遇了很多挫折,后来,他学会了用印第安语以及印第安人常用的特殊语言与他人交流,受到了其中一个部落的欢迎,最后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他终于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墨西哥湾旅行。 ?亨利?桑敦是美国铁路专家,他之所以能在英国坐上大东铁路公司总经理的位置,就是因为他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说了一句他人常说的成语。
在他刚刚就任之时,他发现别人对他很冷漠,他自己就像处在“雾都”五月的寒霜中一样。原来,他曾说过:“任何英国人都没有担任此职的资格。”这句话使英国人十分愤怒。因此,英国人对他十分不满。但是,这位后来的加拿大国有铁路公司的局长、数千万人的领袖只用了一个小小的方法就将人们的敌意消除了。在英国人面前,他用英国人的成语,迎合他们的口味发表了一次公开演说。在演说中,他特意说,自己到英国来任职只是想有个“户外竞技的机会”罢了。
多年来,约瑟夫?乔特都是纽约律师界的领袖,他的雄辩家地位从来未曾有过一丝动摇。这恰恰就在于他善于在演说中运用这种策略。
有一个艺术学校是以陶瓷为主要科目的。乔特在这个学校一开始演讲就说自己是校长手里的一堆“陶土”,接下来,他就开始讲述自巴比伦及尼奈梵时代以来的陶瓷简史。
在他担任一家钓鱼俱乐部主席时,一开始演说,他就把自己比喻成被俱乐部的职员放进来的一尾“怪鱼”,也许,他这尾“怪鱼”会让他们的钓鱼失败。这样打趣自己之后,他才接着讲英国渔业委员会在繁殖江河鱼类方面所做出的突出业绩。
他在英国一所学校里演说时,就列举了许多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大人物,以此证明在教育方面,美国是远远不如英国的。
总而言之,他的所有演说总是集中在他人感兴趣的事物上。
民主党领袖阿尔?史密斯十分擅长此道,他的语言和题材都源自不同的听众,无论是在大学里演讲还是在纽约的政治集会上提出见解时。
优秀的雄辩天才菲利浦斯曾说:“雄辩的第一意义便是以听众的经验为自己演讲的根本出发点。他所演说的内容十分符合听众的口味。”
菲利浦斯说:“演讲者愈能将自己的思想融人听众的经验中,就愈容易达到目的。”他还说:“我跟朋友说我的邻居买了一车紫苜蓿。我这位从未见过紫苜蓿的朋友对此十分困惑。因此,我又说: :紫苜蓿是一种草。’于是,他马上就对紫苜蓿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这样,经过我一补充,这句话就变得十分容易理解了,这是因为说者将解释融人了听者的经验之中。”
菲利浦斯还举过一个相似的事例:“当我的朋友踏人家门之时,天气十分晴朗。一小时后,我走进门说快要下雨了,开始,他不相信我的话,我告诉他,西方乌云滚滚,闪电划空,冷风四起,他便信了我的话。我是如何说服他的呢?我只是向他说子乌云、闪电和狂风三种事实而已,而这种事实是与他之前经历过的风雨即将来临时所有现象都相同。因此,他便信了我的话。”菲利浦斯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要他人相信你,关键是要列出与听者的经验相似的事实。第4章 让他人畅所欲言的心理策略做全世界最好的倾听者踌躇满志的德怀特?弗罗是一名刚㈩道的外交家。他曾经任摩根的法律秘书,现在,柯立芝总统任命他为墨西哥大使。
布鲁斯?巴顿说:“这个差使相当困难,墨西哥是山姆大叔手上最敏感的手指头,去那里做大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对弗罗来说,第一次拜见墨西哥总统卡尔斯,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他能否给墨西哥总统留下个好印象?他能为自己和自己的祖国增光吗?
在这个关键时刻,弗罗运用了一个策略,使绷紧弦的墨西哥人和焦躁难安的美国人都因他的话而放下了心中沉重的石头。巴顿记载道: “第二天,卡尔斯总统对一个朋友说,这才是真正进退有据的大使。”
究竟这位刚出道的大使对总统说厂哪些话?是怎样的策略使卡尔斯总统对他赞赏有加呢?
巴顿告诉我们: “弗罗根本没提那些应由大使负责谈判的严重问题,他只是称赞了厨师的厨艺,多吃了几块饼,抽了一根雪茄,并请卡尔斯总统谈了一些墨西哥的状况。内阁对国家有何希望,总统想做哪些事,对于未来,他有什么看法,等等。”
卡尔斯总统之所以能如此称赞弗罗,就是因为弗罗利用了一个策略:让他人掌握话语权。他诱使卡尔斯开口讲话,并非常注意倾听,无形中,弗罗就显示出对他人兴趣的尊敬,这样便引起了总统的荣誉感并使其感觉自己受到了尊敬。
作为一名成功人士,他应该知道如何倾听。如果我们能看看那些与成功人士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是如何记载这一问题的,我们就会有所领悟。 克洛威尔是这样回忆的:“什瓦普先生可以一言不发、恰到好处地使一个朋友获得荣誉感。
“对他而言,倾听简直就是他的一种魔术般的天赋。哪怕是他的雇员或账房先生去和他谈话,都会感觉先生在十分注意地听他们讲话,他凝视着你,直至你说完自己的话。”
赫斯特也说:“一个日理万机、交际广泛的人绝对也是世界上最棒的倾听者。当他想让你开心时,他可以让你感觉自己像公主或王子一样受宠。”
有的人评价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海?约翰说,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演说家,也是一个最棒的倾听者。在倾听他人说话时,他的姿态是一种最明显的恭维他人的姿态。只要和他说半个小时话,无论是什么人,都会感觉这位先生为自己所倾倒,同时,也会感动于自己优秀的表现”。在诺桑顿,那个“沉默”的卡尔也是以倾听者出名的:他总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认真地倾听他人的谈话。
豪斯的一个老朋友在记载他大学生活的文字中也曾说过: “他是个优秀的倾听者。”豪斯的这种倾听策略对他后来做到美国副总统的位置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运用这个策略使威尔逊在与他首次见面时,对他有了极好的印象。
这些大人物都掌握了倾听的艺术,他们明白,比起不感兴趣地说话来,倾听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他们不仅饶有兴致地听他人讲话,还会把倾听时那种美好的感觉表现出来。然而,却有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即便是在他们急于讨好的人面前时也不例外。
新闻记者马可森以采访领袖人物而闻名,他说:“很多采访大人物的年轻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给对方留个好印象。在那些大人物看来,这些年轻人通常是有偏见或者很粗心的人。实际上,是他们让他人对自己产生了这种印象。他们没能认真倾听被采访者的谈话,只是想自己接下来该说什么,而不是认真倾听对方谈话。一些六人物对我说,他们喜欢那些善于倾听而非健谈的人。由此可知,倾听是非常难拥有的才能。”
因此,倾听便是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好的恭维。倾听不仅是一种取悦于人的十分简单的方法,也是诱导他人说话的良策。找到他人感兴趣的话题威廉?爱尔莫利特?培因是著名的投资银行——培因?韦伯公司的总经理,有好几年,人们都称他是波士顿城中的首富。但是,当他最初与一名银行的会计合伙创业时,他们只有3删元现款,还有就是对于成功的渴望。他当过银行的送信员,也干过会计,因此对银行的业务很熟悉。他说:“由我这种年薪不过千元的银行小职员来创办这种为比我富有不知多少倍的大款做经济顾问的业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可威廉?培因先生在开始与客户接触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说:“一次,我偶然注意到了一件事情,这让我十分惊讶,它打消了我最后的顾虑。我发现,当地的一些老人很愿意和我说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
所以,培因觉得他可以像弗罗对待卡尔斯那样,给他的客户留下一个好印象。于是,他就以这个利器去开拓他的事业,就是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假如能拽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对方就会散发出更多的谈话热情。多数能干的人都承认这个利器是十分重要的。尼古拉?朗沃斯是投资银行的代言人,我们可以看看他是如何在办公室中接见客人的。达夫?其尔曾这样记载:“他和每个客人都低声地交谈……但大多时候,是他在倾听客人说话……经常有很多人对他说各种事情,这都是客人不由自主地说出来的,因为在与每个人交谈时,他们之间似乎总有美妙的共同话题。”
曾任费城市长的彼得?迈考尔十分有趣,该州州长彭尼珀克曾这样说过:“如果前来拜访的客人并不健谈,甚至是木讷的,他也能在交谈中广泛地涉及众多的话题,直到能找到这位客人感兴趣的话题为止。之后,他就开始倾听客人的话了。”
在大战时期,正因为李莲?艾可乐能灵活运用诱导他人说话这一策略,他才能使新的阿拉伯部落加入他的军队中。这位“推翻土耳其帝国”的年轻英国军官曾说,在他与阿拉伯交谈时,他总是“诱导他们点燃自身深藏的思想的火线”。因此,阿拉伯部队终于自动地怀着狂热的信仰来支持这位年轻的军官。
其实,只要你把自己置于谈话中背景的位置,让他人有机会说话,就能显示出你对他人谈话的浓厚兴趣,这样就能诱使他不断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种方法是多么简单啊!
但是,却有少数人经常对此视而不见,不能在这方面有所反省。于是,在谈话中,当他们只顾神采飞扬地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忽然发现对方似乎很是厌烦,就多少有点尴尬了。
因此,在谈话中,只有将话题引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上去,让对方主导这场谈话,我们才能自如地保持大脑的清醒,以避免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遭遇的麻烦,达到主宾皆欢的效果。这是与素不相识的人交谈的唯一方法。当我们找到了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让他不由自主地侃侃而谈时,这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啊!
很多人都因为忽略了这一点而惹出了无穷无尽的麻烦。其实,我们很容易就知道他们到底错在哪里:他们只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如果他是个推销员,他肯定会失去许多客户,因为在那铺天盖地的谈话中,别人根本插不上嘴。如果他是我们的熟人或朋友,那么,他常常会让我们感到厌烦。毋庸置疑,这种恶习会阻碍他的发展。他抱着那个幼稚的希望——希望借此来吸引他人的目光,使人们对他青睐有加,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
还有一种喜欢评论我们的工作或性格的人,也会让我们厌恶。他们和上面说的那种人不同,认为他们应该逢迎我们。为此,他们绝口不提他们自身的事情和嗜好,而是想通过评论我们的工作或性格来让我们对他们抱有好感,这个方法也是很笨的。
聪明人是不会犯这些幼稚的错误的。他们给他人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此满足他人的自尊心。
在第一章中,我们说过,记者保尔?里奇因为给了胡佛一个纠正其错误的机会,而达到了让胡佛展示自己的目的。当所有方法告罄时,说错了胡佛最在行的事情却成功挽救了这次访问。里奇以这种明显方式暗示胡佛比他博学得多,从而满足了胡佛的“自尊心”,并挑起了他谈话的兴致。
以后,如果你也遇见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你可以向里奇学习一下,你可以试着曲解对方所精通的事情。对他人的专长表示由衷的敬意,也许是诱导他人说话的最好方法了。就他人最在行的事情提问马可森曾经访问过纽约的大资本家亨利?罗杰斯。
马可森这样记载这次访问:“因为我实在是有太多问题想问他,因此,采访之前我就对此向他表示了歉意。”
他立即说: “如果你一个问题都没有的话,不是说明你是个没趣的人吗?”
马可森接着说:“有很多人,无论到任何地方都一无所获,这是因为他们总是害怕问他人。他们认为多问会让大人物恼怒,或引起他们的反感,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次,因为一名报社记者采访银街一位著名的银行家,向他请教金融学中一个最复杂的有关国际汇兑的问题。大约15分钟之后,记者脱帽准备告辞。临行时,他对银行家说: “十分感谢,我已经十分了解这个问题了。”
那位银行家在他快走到门口时把他叫住了,告诉他: “年轻人,你很了不起啊!我在银行做了40年,直到现在,我也不是特别了解国际汇兑的事呢。”
就像这名记者一样,有些人之所以总是不肯提出问题,也许是因为他们十分愚蠢地以为自己已经对此十分了解,或者怕暴露自己浅薄的真面目吧。
可是,据我所知,取信于人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适当地多提些问题。罗斯福就属于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对此,查尔斯?西莫说:“罗斯福总统的白宫大门永远欢迎能使总统提起兴趣的人。无论是各领域的专家,还是其他的访客,他总能立即找到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共同的话题。”在为人处世方面,罗斯福是很出色的,这也常让人产生误解。因为在人们眼中,他好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天才,所以,人们总认为他只是在炫耀自己的学识,以达到吸引他人的目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能够真诚地赞美他人之所长,这才是他受人欢迎的关键所在,这才是他成功的原因。无论讨论任何问题,他那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都会让对方感到十分惊异。
有才干的人在利用发问来取信于人时,通常会特别注意以下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能显出自己对他人的知识的敬佩,这种谦恭的态度是重要的。麦克兰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一原则而“失去至少20份工作”。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十分刻苦的专于炼铸技术的工程师,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成了世界知名的炼铸技师。可当他开始工作时,根本不会提问。他说: “我不断失去工作,这是因为在上司眼里我懂得太多了,可我又喜欢提问,很明显,我的问题使我上司十分下不来台,然后我就会失业了。”
仅仅是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就会导致我们十分不快。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太多了。当麦克兰发现自己问错了对象时,他立即改正了错误。他开始学会对上司所懂得的知识表示敬佩。他向上司问了一个后者十分精通的问题,上司也很快、很详细地解答了。在他毕生的事业中,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发问时应注意的第二个原则是:确定你真的对这个问题有兴趣。
李莲?爱可乐女士曾告诉我们:“有一次,一位少妇就一个有关道德哲学的问题向普林斯顿大学校长迈克什博士发问,校长立刻反问她道:‘夫人,你是只想了解一点知识呢,还是想重点谈一下这个话题?”’
我们必须承认,博士对少妇的态度是粗暴了些,可这位太太也是自讨没趣,因为她问这个问题时根本就没什么诚意。
还有第三个原则应当予以重视:确定对方乐于回答这个问题。
就连我们也会时时躲避那些想打听我们的隐私、想让我们上证人席的人。
比如,有人问:“据说隔壁要加房租,你掏了多少钱?”
“这个俱乐部的会费怎么样?你得付多少?”
这种人不是很冒失吗?
当然,这种过错是可以避免的,而找出一些可以让你占上风的问题也是很容易的。
提问题,和用别的方法与人接近一样,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话题。比如说,我们该如何面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呢?这里就有很多合适的方法。李莲?爱可乐女士说: “每个人都喜欢谈自己酷爱的事情。因此,你应该先问问他闲暇时喜欢干什么。每个人都喜欢讲一件以自己为主的事情,如果那个人是有汽车的,你可以问他所经历的险情中最危险的是哪一次;每个人都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对一个你一无所知的人,你可以问他对近来人们谈论的暗杀事件持何种意见。”
无论是商场精英还是社交名人,恭维他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出一个他熟悉的问题,请他谈谈自己的看法。
另外,还有一个话题甚至能让最沉默的人侃侃而谈,那是一个任何人都喜欢谈论的话题,也是一个最容易运用的话题,即:谈论他人。
一位知名的广告人曾说,人是“天底下最有意思的东西”。这句话几乎就是一条真理。我们对与自己相关的东西最感兴趣,其次就是与“他人”相关的东西。当我们听到一些与我们相关的人的消息时,不管他是谁,我们都会马上认真地听着,同时心里立刻就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如果在谈话中你已经无话可说了,可以运用一下这种简单的策略。你可以说起一个你们都很熟悉的人,如你们的朋友,以及社会上的名人,如某个作家、运动员等。总之,你应该选择一个能让对方感兴趣的人来谈论。第5章 让他人主动帮忙的心理策略让他人不知不觉上套著名漫画家纳斯特给威廉?鲁道夫?赫斯特画了一张让后者不太满意的漫画。对此,赫斯特感到特别失望。
我们知道,如今的赫斯特拥有23家报纸,12家杂志,是著名的出版商。而在当时,他只在旧金山有一份报纸罢了。
有一次,适逢纳斯特来到旧金山,赫斯特就请他帮助自己完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为了保险起见,他想发动人们敦促电车公司在电车前面装上保险杠。
可纳斯特替他画的第一幅画却令他不太满意。
怎样才能让纳斯特画出真正的作品呢?那张失败的漫画肯定是要作废的,他必须让这位著名的漫画家重新画一张。可是,如何才能让纳斯特心甘情愿地为他重画一幅漫画呢?据温可勒的记载:“一天晚上,在他们共用晚餐时,赫斯特大大夸赞了那幅漫画。接下来,他又说: ‘这儿的电车已经造成许多孩子或死或残。有时候,我觉得那些开车的司机就像吃人的妖精一样,根本不像人。他们好像从来不会思考,总是直接冲向那些当街玩耍的孩子们。’纳斯特跳了起来,惊讶地嚷::天啊,先生,我保证可以画出一张出色的漫画,请把原来的那张撕掉吧,我重画一张。”’
于是,纳斯特兴高采烈地在宾馆挥舞着画笔,一直到深夜。第二天,他果然送来了可使电车公司屈服的杰作。
由此可知,实际上,纳斯特是在赫斯特的诱导下主动请求重画的,还按照赫斯特的想法辛苦了大半夜,重新画了一幅画。在纳斯特看来,他还以为自已杆无意中有了一个绝妙的构思呢!赫斯特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地用这种暗示的方法把自己的思想植入到纳斯特的头脑中去的。这个方法很常见,因为人们总是尽可能地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如果你想让他人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见和计划,最好是让他们相信一切都源自他们自己的创作,而不是沿袭他人的思路。无论是对付我们的上司还是下属,这一策略都能满足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
这种用巧妙的暗示方法让人上套的事简直不可胜数。
泰勒是著名的工程师。他也曾对自己的雇员使用这种方法,“让他们以为是他们自己构思出了那些别人逐渐灌输给他们的思想”。
莱芬维尔是他的一个很有才子的手下。他说:“泰勒对于自己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他淡于名利,只是想做好工作。实际上,这种策略让他以能感化他人而闻名。”
林肯主持白宫时,也是用这种策略,才使一位很有能力的政治家查尔?撒姆纳听他的话。林肯很巧妙地利用了他的虚荣心,让他相信是在他的谋划下,那些内阁早有定论的议案才得以执行的。后来,格兰特继任林肯做总统时,就没有林肯这种高超的驭人技巧,对查尔?撒姆纳,他就有点无计可施了。
很多人都不愿承认他人曾对自己的计划提过哪怕是多么微小的建议,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因此,在对付他人时,如果其他方法都不奏效时,你可以运用一下这个策略,放手让他人占据我们的思想,这样,在无意识中,他就走进了我们的圈套之中。巧妙地向他人灌输思想威尔逊主持白宫时,只有豪斯上校能真正地影响总统。总统很少采纳他人的意见,有时根本不给别人进言的机会,而却能经常采纳豪斯上校的建议。史密斯这样记录豪斯的口述:
豪斯自己说:“自从我认识了总统,我就发现,如果你想让他听你的安排,你最好利用一个偶然的机会把这个计划事先以某种方式告知他,让他对此产生兴趣。这样,他自己就会思索。这是我在一个偶然的事件中发现的。一次,我去白宫拜访他,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方案,当时,他很不赞成。但是,几天以后,他却把我的建议作为他自己的想法在一次宴会上发表出来,这让我非常吃惊。”
后来,豪斯一有什么意见,他就如法炮制,使总统认为那就是他自己的思想。于是,豪斯为总统做了很多计划,使他赢得了民众的拥戴。
比如,1914年春,威尔逊曾慎重地赞同豪斯提出的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计划。
但是,在1915年豪斯从巴黎写给威尔逊的信中却称这是威尔逊个人独创的计划。豪斯详细记录了与法国外交部长的谈话,在谈话中,他称是总统大无畏的勇气和先见之明才产生了整个计划。
也许就因为这个特长,豪斯才能在把握住自满的威尔逊的同时,也能把握其他人。
1912年,最终获胜的民主党国家委员会的一位委员曾记载过豪斯上校的一段事迹。当时,虽然豪斯上校在总部的地位并不高,可所有人都承认,在那次竞选中,他才是最大的功臣。 豪斯经常会走进一间办公室,与你平和地说几句话,在他离开后,你 总会忽然想起一个主意,然后把这个主意说给你的朋友或上司听,并受到 他们的赞扬。可是,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察觉,那些思想其实是他在不知 不觉中灌输给你的。他就像神枪手打靶一样,总是给你灌输特别准确的 思想。
上述行为便是在威尔逊执掌白宫时期,豪斯上校运用的主要策略。 “这是一种从来未曾为办公室以外的人所运用过的力量,这是一种任何政 治领袖或内阁大臣都没有的力量。”豪斯上校确实是一位“移花接木”的 大师。
莱芬维尔是著名的管理工程师,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对待那种我们在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刚愎自用的人。莱芬维尔想说服一个分部负责人 更换一种新式指数表,而这个负责人拒绝在自己的部门作任何改变。
莱芬维尔叙述这件事时说: “看来,我得想个法子了。我夹着一个新式的指数表去找他,手里拿着一些文件去征求他的意见。当我们讨论文件的内容时,我不断地把指数表从左腋换到右腋,如此反复。终于,他问我:‘你夹着什么东西?”’
我随意地说:“哦,是这个么?这只是个指数表而已。”
“我看看行吗?”
我假装要走,对他说:“你不会想看这玩意儿的,这是专门给其他部门用的,你们用不着。”
“但我确实想看看。”
于是,我又故意装作很勉强的样子,给他看那个指数表。在他仔细端详这个指数表时,我非常随便但十分详尽地向他介绍了它的功用。
终于,他大喊了一句: “谁说我们用不着?见鬼!我找这东西可找了好长时间了!”
就这样,莱芬维尔故意掩盖了自己真实的意图,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
这个聪明的人也曾和我们一样,因为不懂得如何运用正确方法而陷入过困窘之中。他对我们说,他的妻子曾经嘲笑和责备过他,因为他想指导自己的妻子如何高效地管理家务,节省时间。后来,他略施小计,才让妻子乖乖地听他的话。 ’ 比如,当他想让妻子换一种洗衣方式时,他就会看似无意地说他是如何在公司解决类似问题的,从而让太太自己去思考。这样要比自己直接说教有效多了。他自己也说:“这招很管用。”
很多人都为自己的建议得不到认可而烦恼。在莱芬维尔看来,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向上司提意见时使用这种策略。他说:“我们必须先思考一下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然后才能向那个双眼放光、头脑顽固的老古董老板提意见。”
聪明的人都知道,通常来讲,让他人相信你的建议是没什么报酬,也谈不上愉快的。因此,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驾驭他人的力量,聪明的人经常愿意牺牲自己可以得到的名声,而使自己的主意能够执行下去。只要他人能完全信任他们的建议,他就会十分满足。
可里夫兰水压炼钢厂的创始人福斯特就是这样。如果他想在工人中间施行一个计划,哪怕这个计划明显是有利于工人的,他也会事先在一些工人心中播下“意见的种子”,让工人们相互讨论,让他们以为是他们自己提出的这个计划,而他只是个帮忙的人而已。
麦克?汉纳是美国最权威的政治领袖,在1896年召开的共和党会议上,他力扛所有的反对意见,将那条著名的“黄金党纲”收入政纲之中。这一成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的。当时,他警告政纲委员会的人说,如果他们不支持“黄金党纲”,他就会反对他们准备选为总统的麦金利!汉纳强硬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给委员会的人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成功,不负他的追随者的拥戴。
因此,如果你想要他人按照你的意见去做,那么,就让他们以为是他们自己提出了这个意见,并绝对信任他们,这才是最好的方法。这样,他们就会信心百倍地去执行你的意见了。让他人尝到小甜头
怀特罗?利德是赫拉斯?格里莱手下的《纽约论坛报》的主编,当时,他想找一个能干的助理编辑。这位助理编辑不仅要自己能成名,还要帮格里莱成为《纽约论坛报》的所有者和出版人。
利德看好年轻的海?约翰。当时,海?约翰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完成外交任务,正准备去伊利诺伊州做律师。
利德的全部外交目光都集中在毋庸置疑的海?约翰身上。
他是如何使这个年轻有为的人抛弃原来的计划,来到报馆就职的呢?
西亚思记载道:“利德请海?约翰去‘智慧俱乐部’吃饭……就算他替朋友想出了其他计划,他也不能立刻就在俱乐部宣布出来。”
吃过饭后,他请海?约翰去报馆玩。他从众多的电报中找出一条十分重要的消息。当时,正值负责国外新闻的编辑外出,于是他对海?约翰说:“帮我给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个消息的社论行吗?”
海?约翰当然不好拒绝。
他的社论写得非常棒,格里莱特别满意。于是,利德请他再待一星期,一个月,就这样,海?约翰成了报社的一名编辑。
就这样,这名年轻有为的人放弃了回乡做律师的计划,留在纽约做了一名新闻记者。
就是运用了这样的策略;利德使得海?约翰甘心归于他的麾下。
他并没有很冒失地就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开始,他只是请海?约翰写一篇小社论,从而逐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运用同样的策略时,我们要明白一点.如果想让他人加入自己的事业,当务之急就是要让他人对自己的事业感兴趣。
当我们想让他人做一些并不难做的事情时,我们应先让他尝到胜利的滋昧。我们一定要强烈地刺激他,激发他内心的渴望,想马上获得成功。这样,我们就激活了他的自尊心,成功也在激励着他。为了进一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他们就会很愿意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尝试第二次。
因此,奥弗斯特利特在他的名著中说:“如果想知道一个人是否能影响他人,就要看他能否激发他人参与到他的事业中去。”
聪明的人都深谙此道,并知道什么时候才是运用它的最恰当的时机。
比如,比亚来在准备远征北极时,几乎把所有做雪橇用的材料都带齐了,可在需要做雪橇时,他却总是十分诚恳地放手让那些爱斯基摩人做。
我们知道,西班牙战争结束后,莱昂纳?伍德是如何将已支离破碎、陷入疯狂的古巴变为一个独立的、近代国家的。伍德的秘诀就是:让那些古巴人竭尽所能,参与国家的发展。他甚至不让美国教师来古巴施教,而是把古巴的子女送到美国去接受教育。
聪明的人往往也要经历很多挫折才能自如地运用这个策略,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比如利德在处理海?约翰这件事上,只要稍加准备就行了。激起对方的自尊心曾经有一位一意孤行的爱尔兰老妇人使鲍尔文机车公司的一个重要工程受到了阻挠,她把撒默尔?夫克兰的计划彻底打乱了。当时,夫克兰还只是那家公司的小职员而已,而后来,他竟成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公司在夫克兰的建议下买了一块地,想建造一座急着投入使用的办公场所。
有100多家住户住在这块土地上,公司通知他们之后,他们答应搬迁。
可到后来,竟有一些住户在这个一意孤行的爱尔兰老妇的煽动下坚持不搬迁。而且,由于她的煽动力特别强,使其他人一致支持这位老妇人的做法。
夫克兰对上司说:“如果动用法律强迫他们搬迁,肯定会拖上几个月,而我们需要尽快破土动工。我们不想以不理想的方式将他们驱逐出去,那样会招致很多仇敌……公司是在我的建议下才决定在此建楼,所以我请求公司将此事交给我去处理。”
结果,他竟然让那些住户立刻自动搬离了此地。
这次行动的困难之处就在于那个一意孤行的爱尔兰老妇身上。一天,她坐在巷子里一个带屋檐的门槛上,他们同时看见了对方。
老妇人口气很不友善,她对夫克兰说: “你在这儿走来走去想干什么?”
他头戴旧草帽,身穿旧衬衫,像工人一样将两只衣袖一直卷到臂膀上。他见这个老妇人主动问他,就走到她面前,嘲弄地说: “你自己在这儿坐着,什么也不干,真是太丢人了。像你这种有能力的人,就该劝你的邻居搬出去,去住条件好一点的房子。”
夫克兰只用这几句话就赢得了主动权。那老妇人的气焰也不那么嚣张了。
后来,夫克兰说:“她马上成为那里最忙的女人,她力劝她的邻居们搬离了那个地方。我却花了不到预想的一半精力就把事情办完了。”
当一切都顺利结束后,临别时,老妇人对夫克兰说: “为你帮忙是我的荣幸。”
对付这样一个难缠的妇人,他究竟用了什么办法呢?
实际上,他做的事也很普通。他只是勾起了她的兴趣罢了,这是一切胜利的源泉。
可这种方法的效果是十分出入意料的。这样一个困难而重要的业务问题竟让他在几分钟之内顺利地解决了,还让一个满腔怨恨的生事者成了他的热忱的拥护者。
夫克兰胜利地降服这个一意孤行的老妇,与富兰克林使一个反对者成为自己终身之友的方法是一模一样的:他们都激起了对方的“自尊心”。
他尊重老妇人的人格,十分诚恳地请她支援,还恭维地说凭她的才干足以胜任一名领袖的工作。
他让她感觉自己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
这是让他人欢迎我们,并愿意主动与我们共事的良策。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树敌的话,就故意伤害他人的“自尊心”,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许多平庸的人遇到这种事就只会想到利用权势、暴力,却没想到这样只会招来失败而已。如果他们想以自身的力量驯服他人,只能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比如,现在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威尔逊总统事业会失败是因为他犯了两个明显的错误,这使他所依赖的支持者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1918年11月,威尔逊在休战条约签署后大获全胜,全世界都臣服在他的脚下。在美国,两大党联合拥戴他。世界各国的政冶家和人民也在关注他的所有言行。可一年后,威尔逊的威望就完全丧失了,谁都不愿再信任他。
也许,上议院否决国联和《凡尔赛和约》只是他的失败中的一小部分。比这更惨的,是使他在个人和政治生命两个方面彻底崩溃的两次真正的失败。而这两次失败,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
威尔逊的第一个大错是在休战条约签署的前些天,从他的手中签发了一封致命的信,他命令选民只能选择民主党议员。无疑,这种举动沉重地打击了那些忠心拥戴他的共和党人。这样,他的对手就有了可乘之机。结果,共和党在上议院反而获得了多数席位。
没过多久,他又犯了第二个大错。他不顾朋友的劝阻,没有安排哪怕一个上议院议员或者一个重要的共和党人,如鲁特、塔夫脱等人进入和平委员会。这对于共和党和上议院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大家都知道,上议院的权力很大,只有上议院批准,威尔逊希望通过的条约才能生效。
事实上,他在“一战”时各国中的地位完全是他的和平委员会帮他奠定的。
因而在国内,等候他的将是狂怒的对手。上议院中,连民主党人都开始不再支持他,更何况执掌着上议院大权的共和党人。于是,威尔逊几乎是自己点燃了毁灭自己的烈火。
在这样一个涉及千百人的大范围内,威尔逊的错误是任何领袖都应避免的,即: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威尔逊的失败与夫克兰的成功的对比是十分有趣的。因为威尔逊伤害了朋友的“自尊心”,让朋友远离了他;而夫克兰却因为满足了对手的“自尊心”而使之拥护自己。
所以,大人物能够手握重权,使无数人追随其左右,大都是因为别人能从他这里获得足够的自信。第6章 化解他人敌意的心理策略显示自己的谦卑普莱思说:‘‘几年前,在西班牙战争爆发之前,在华盛顿的宾夕法尼亚街上,我曾碰到过一位刚从白宫出来的著名的国会议员。他踏着大步,帽子微向左斜,他面露微笑,非常高兴地挥着手杖。
“我说:‘法官大人,今天你好像特别高兴啊!’
“他用手臂勾着我的肩膀对我说:‘是的,我的朋友。刚才,我在白宫里见到了总统。他说: “老兄,你是所有人中我最信赖的人了,这次全靠你帮忙去打胜仗了。”以前,在很多事情上我都不同意他的做法,可现在,我很支持他。他还得拜托我帮忙呢。’
“和他聊了几句后,我们就分手了,我心里由衷地佩服麦金利总统结交朋友的本领。我知道,同时麦金利总统靠很多其他人的帮忙,取得的效果是一样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获得了胜利。”
很多人都不能像麦金利那样学会巧妙地赢得他人的友谊与合作。
钱瑟里?迪皮尤曾说:“他有一个策略,他会邀请你去参加一个私人聚会,让你感觉到聚会的秘密性,感觉到他对你的言论的信任,这种方法最能达到恭维的目的了。”
《芝加哥日报》记者里奇曾经告诉我说:在一个十分有趣而略嫌鲁莽的事例中,有一位新闻记者也成功地运用了这个原理。
里奇说:“大约在5年前,我认识了一位在采访大人物方面十分成功的新闻记者。他以引起大人物的同情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脸颊红润,长得像天使一样。于是,他总是装成一个天真的记者,在刚开始说第一句话时就显得自己特别害怕,故意去引起大人物的怜惜。事实上,虽然他只有25岁,可他已经是一个反应十分敏捷、经验丰富的老记者了。”
这一策略的关键之处就是:不强调自己是重要的,如果你想给他人留下一个对你来讲十分重要的印象,你就应该显示自己的谦卑。这样,他就会对我们及我们要做的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了。
因为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海?约翰十分善于运用这个方法,所以马可森称他为自己所见过的“最伟大的人物”。他说:“他会让一个普通人在他面前很放松,就如在家里一般。如果要说人际交往有诀窍的话,那么,这是一个真正让人受益终生的妙策。”
大人物会让人们觉得他很平易近人,他也不想对人们说他的工作有多重要以至只有他才能胜任。这些夸口都是十分幼稚的表现,他们知道如何才能避免。那种过时的打肿脸充胖子、逢人便诉苦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做的。最近,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总经理福特在一次访问中对他人说,他认为他所做的事都不是很难,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是全国最大的公司的领导者,却还说他的工作很容易做!
因此,真正的大人物根本没时间标榜自己,他们太忙了。不过,往往只有事实是最有发言权的。让对方提出可选方案罗斯福任纽约市长之时,有一次,普兰特?马修斯请教他是怎样使那些政治头目乖乖听他的话的。他想知道罗斯福是怎样做到既能赢得这些人的友谊,又能将他们所反对的一系列改革实行下去的。
罗斯福把他的策略说给马修斯听,这一策略虽然在原理上十分简单,但只有特别用心才想得出来。
罗斯福说,在他刚开始实行这个计划时,有一个机关缺人。他的第一招就是拜托那些政治头目“推荐”出一个人来。
罗斯福说:“刚开始,他们也许会把一个很有嫌疑的人推荐上来,你得小心防范这个人。于是,我对他们说,恐怕人们不会赞成委任这样的人。接下来,他们肯定会另外派来一个走狗,一个顽固的官吏,虽然这个人不会让人讨厌,可也不会让人产生好感。我就对他们说,这也不是人们所希望任用的那个人,我请他们再推荐一下,看看是否还有人能胜任这个职位。
“他们再推举出来的人肯定也和前两人一样,不算是特别好的人选。
“但是,我还是对他们表示感谢,让他们再试试;于是,他们推荐的第四个人肯定是能让人接受的人了,那个人正好就是我心目中的人选。于是,我对他们的帮忙再次表示感谢,立刻任用了这个人。我的这种举动会很容易让他们相信,我之所以能任用这个人,都是他们极力推荐的结果。”
特迪解释说:“这种策略使他能赢得许多政治小头目的友谊。”罗斯福又说:“我会告诉他们,为了取悦他们,我曾经做了这些事情,现在,是他们头我做一些使我愉悦的事情的时候了。”后粜,罗斯福果然很高兴。比如,在文官职务改革案及特免税改革方案的推行上,他得到了那些人的支持。
下一页 尾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