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戴笠大传

_5 陈达萌 (现代)
唐纵松了一口气,但他还是想试探一下戴笠会不会把今天的事牵扯到自己身上,于是小心翼翼地问:“处长,叶彦世还是那副老脾气啊。”
戴笠摆摆手说:“今天的事算了,下次推荐人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让任何细节上的问题毁了校长的革命事业。”
唐纵忙应了一声,转身告退。
在戴笠的心目中,老乡和黄埔校友是不同的。正因为他是以六期生的资格主持特务处,许多老大哥心里都不服气,对他也不甚尊重。因此他竭力想在特务处发展自己的势力,树立权威。叶彦世就是因为几句“老戴”,竟然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戴笠大传 > 第二十一回 办特训班占警校,抢禁..
第二十一回 办特训班占警校,抢禁烟处搞贩毒(1)
作者:陈达萌
第二十一回 办特训班占警校,抢禁烟处搞贩毒
特务处在戴笠的四处钻营下,人数逐渐增多起来。可是数量的提高并不代表质量的提高。在他手下能用的人才其实不多。特别是那批他从家乡招来的亲信,除了几个读过书的,其他的一个个还摆脱不了乡下人的土气,难以融入特务处的工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戴笠特地送了一批人去读书。例如毛万里就在戴笠的关照下,进了杭州警官学校。此外,他还想要自己办特务学校,扶植亲信学生,培养专门人才。
这个想法是从特务处创办伊始就产生的。他看到蒋介石办黄埔军校,很快就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嫡系学生,并且顺利当上了北伐军总司令。这让他觉得自己如果搞一个特务训练班也会使力量大增,而不用畏惧国民党的其他势力和对他虎视眈眈的黄埔老大哥们了。
戴笠亲自选定了办班地址,确定了教授内容后,才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向蒋介石请示。深知特务工作重要性的蒋介石很赞同他的想法,但是却没有马上答应,仿佛在忧虑着什么。
戴笠看到蒋介石这样子,马上说:“如果校长担心我们经验不足,可以先试办一期,招收几十个学生,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慢慢发展壮大。等到完全成熟的时候再扩大规模,为革命提供更多的人才。”
蒋介石见戴笠已经考虑得十分完善,于是首肯道:“好。既然你已经设想好了,就这么做吧。我还可以介绍个人帮你,他叫李士珍,是浙江海宁人,在日本留过学,接受过警政教育。他也是我的学生,希望你们两个可以一起共同努力,做出更大的成绩。”
戴笠表面上感激涕零地答应,但他的心里知道,李士珍是校长派来监视他是否有假借办校发展党羽的。他开始考虑该如何除掉这个绊脚石。
特训班在南京军校毕业生调查处举办了第一期。因为经验、人手、财力各方面准备都不足,所以课程上只简单地进行了精神灌输,粗略地教了一般的特工常识、军统纪律以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方法。毕业前夕,戴笠一个个进行了单独谈话,考核思想。这招也是向蒋介石学来的“笼络人心”。毕业后,第一期特训班集体加入了特务处,其中许多人日后还成为了他手下的特务骨干。在这个基础上,戴笠又办了第二、三期特训班,招收了不少门徒。
随着特务处的发展,鸡鹅巷53号再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戴笠就把特务处办公地点迁往张学良赠送的洪公祠1号,自己仍留在鸡鹅巷53号居住和工作。
此时他仍感到不满足。特训班的规模太小,不能大批培训情报人员。为了形势的需要,他又向蒋介石申请扩大场地、增加配套设施、招募教师,每年定期向全国招生。
戴笠大传 > 第二十一回 办特训班占警校,抢禁..
第二十一回 办特训班占警校,抢禁烟处搞贩毒(2)
作者:陈达萌
蒋介石考虑了一下说:“这所学校最好有一个公开的名称。如果直接说是培训特务的,那么很多优秀的青年都不敢来了。”
戴笠眼睛一转就有了主意:“我们可以把社会上一所口碑较好的学校接收过来,换内容不换名字。这样一来可以掩人耳目,二来节省了寻找场地的成本,节约了经费。校长您看呢?”
蒋介石皱着眉头说:“你觉得可行吗?好吧,你要是觉得能成功那你就试试吧。”
戴笠知道这是蒋介石一贯用来表达赞同的说辞,便应允了退出,开始寻找下手的学校。就在他收集了大量资料以后,有一天蒋介石托毛庆祥送话说让他好好查查朱家骅利用警校发展学生党羽的事情。戴笠接到这个消息,敏感地察觉了蒋介石的心思。这其实就是蒋介石暗示他向浙江警校开刀。
这个情报可让戴笠乐坏了。他老早就觊觎着插手警政了。而且浙江警校是当时两所专业警官学校之一,师资力量雄厚,配套设施齐全,戴笠一直想插手却不得机会,如今蒋介石暗示他占用警校,就是给他背后撑腰。这对他来说真像是天上掉下了一块大馅饼。
为了方便工作开展,蒋介石还把戴笠封为浙江警校政治特派员,让他有充分的自由和绝对的权力对抗朱家骅。
原来在国民党内部有一个陈果夫、陈立夫兄弟领导的中央部派,也称CC派。而朱家骅是CC派的元老人物。他创办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CC派培养警界力量,壮大势力。而蒋介石又不甘心让他手下任何一个派系过度膨胀。CC派的权力仅限于管理党政。如果把势力伸向警务,就会让蒋介石感到不安。所以让主管特务的戴笠去接手警校,就可以均衡势力,在各派之间互相牵制。
戴笠的聪明狡诈何须蒋介石操心?他首先把自己的部下王孔安等人安插到学校的重要部门,控制学校的命脉机关。然后四处搜集学生赌博嫖娼的不堪情报,呈递到蒋介石面前,状告原校长施承志教导无方,朱家骅图谋不轨。最后拿着蒋介石签署的委任状,他名正言顺地把警校收归为自己的特训基地。
有了人,还要有钱才行。虽然蒋介石对特务工作非常支持,但是由于经费吃紧,每年拨给戴笠的款项都局限在一个月20万元左右。特务队伍逐渐壮大,僧多粥少。吃饭难成了特务处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再加上这些大特务们平日里就养尊处优,骄纵惯了。如今分到的利益少了,就会直接地怪罪到戴笠头上。为了稳定手下的情绪,戴笠急于开辟一个稳定的新财源。他瞄准的目标就是蒋介石的禁烟运动。
大革命之后,各省军阀的地区烟馆林立,烟毒泛滥。许多军阀头子兼做贩毒,控制了四川、贵州、湖南、甘肃、宁夏以及新疆的大部分地区。蒋介石的军队只能控制长江宜昌以下至江浙一线,负责征收烟税的权力也都被各个地方实力派人物把持,中饱私囊。最后流入蒋介石腰包的款额被层层克扣,这让他恼火不已。
戴笠大传 > 第二十一回 办特训班占警校,抢禁..
第二十一回 办特训班占警校,抢禁烟处搞贩毒(3)
作者:陈达萌
在听取了谋臣陈布雷的意见后,蒋介石决定设立督察处,实行统收统运。由军事委员会统一协调,不受各省市、各部院管辖,也不受立法、行政、司法各机关法令的限制,这样就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也能够增加财税收入。而蒋介石还在禁烟上动起了脑筋,想要通过“两年禁毒,六年禁烟”的口号作掩护,发展副业。
当时,蒋介石在江西“剿匪”,调动了数十万大军,开支十分巨大。财政部供应不足。蒋介石就把没收的鸦片土交给亲信孔祥熙去制成吗啡,再转卖出去,从中获取暴利。1933年,蒋介石把每年禁烟所得的两三千万元直接划归行营管辖,供蒋介石一人随时支取,财政部不得管辖。
戴笠见禁烟督察处的收益如此可观,自然不想错过这一捞财良机。他认为这其中至少有四大好处。第一是直接的经济好处;第二是可以通过禁烟缉私,把力量安插到各地的重要部门,及时获取情报,方便特务工作的开展;第三是将督察处纳入特务处的管辖范围,扩充特务处实力;第四是最潜移默化,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让蒋介石看到特务处的能力,提升特务处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
于是在改组两湖特税局为禁烟督察处的时候,戴笠千方百计地保举手下特务去当秘书,争夺禁烟督察处的团长、营长等职务。蒋介石也知道利用督察处监视反蒋势力的方便,于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戴笠去钻营。
就在戴笠绞尽脑汁的时候,又一个大馅饼落在了他的头上。
原先除了戴笠的特务处,邓文仪所掌握的南昌行营调查科也是蒋介石非常信任的军队特工系统。戴笠觊觎了许久却都没办法下手抢夺。就在1934年夏天,当蒋介石正集中全力在江西“围剿”苏区红军的时候。南昌飞机场却因为一把莫名其妙的大火而使得飞机和油库都付之一炬。蒋介石闻讯暴跳如雷,责令邓文仪一周之内破案。
但是邓文仪经过侦查,发现是二陈的亲信,航空署署长徐培根在建设这座全国数一数二的机场时,将机场公款挪用了近300万元去交易所套购黄金搞投机,不料运气不佳,不断亏本。看看挪用款项是难以归还了,于是便在一个褥暑难挨之夜,支开了德国技术顾问及机场有关人员,从从容容地放起大火,把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南昌机场烧了个片甲不留,以便来一个“死无对证”。这徐培根的技法本属“小儿科”,被前往调查的邓文仪一揭就穿。但是,因为两个本是一条绳子上拴着的蚂蚱,加之徐培根苦苦哀求,又塞给邓文仪8万块钱,因而邓文仪便替徐培根在蒋介石面前遮挡。他交给蒋介石的报告上称飞机场是因为天气过热,油库内储油遇高温燃烧导致失火。蒋介石当然不会相信这么拙劣的借口。他又让戴笠去调查,得到的结果让蒋介石非常气愤。一怒之下,他撤销了邓文仪的南昌行营调查科科长一职,将他手下的1750名特务全部移交并入戴笠的“复兴社”特务系统。从此“戴处长”就变成了蒋介石口中声声唤着的“戴科长”。
戴笠大传 > 第二十一回 办特训班占警校,抢禁..
第二十一回 办特训班占警校,抢禁烟处搞贩毒(4)
作者:陈达萌
虽然南昌行营调查科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是戴笠依然不敢动原来依附CC派的那些大特务。其中特别是在邓文仪特务系统任二把手的邱开基,后来被蒋介石任命为10省禁烟督察处缉私处处长,掌管几个团的缉私部队,成为了戴笠的最大劲敌。虽然邱开基的势力发展在先,而戴笠的势力发展在后,但是戴笠的势力发展很快,最终形成了两人力量不相上下的状况。
因为两个人都是受蒋介石重用的亲信,双方又都拥有相当的兵力和特工人员,一时之间谁也不能吞并对方。与其闹个两败俱伤,被蒋介石责备,两人干脆进行“君子协定”,实行“划江而治”。当时全国有两条最重要的运输烟土鸦片的路线,一条是从四川、陕西出发,分别沿长江、襄河汇聚在汉口,再从汉口沿江而下,经九江、安庆、芜湖、南京直到上海。这条线路被在两湘地区势力强大的邱开基控制。另一条线路由重庆出乌江到贵阳,路经桂林、柳州到梧州,出西江到广州、福建,沿海岸线直到上海。这条线路归戴笠掌控。一段时间内,戴邱二人表面上相处默契,相安无事。
可是戴笠绝对不是省油的灯。他表面上指示手下亲信说:“对别人有意见,不要总挂在脸上。耍小孩脾气,那样对工作没有多大的益处。遇事要有城府。”因此戴笠和下属们对待邱开基的势力表面上都是带笑忍让,避免正面冲突,甚至把油水甚厚的长江一线拱手相让。但是私下里,他却指使特务处湖北站站长周伟龙从各方面收集邱开基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材料,通过蒋介石的侍卫和其他亲信不断向蒋密报。一开始,蒋介石还并不在意。但是次数越来越多,搜集的证据也越来越充分,蒋介石不能再坐视不理了。他下命令委派周伟龙做禁烟密查组的组长,直接监督邱开基的行动。又一段时间之后,干脆把邱开基送入了监狱。等到一段时间后,众怒略有些平息,邱开基被贬为云南省警保处长,被彻底赶出了缉私系统。
在这次搞垮邱开基的行动中,戴笠一直是在隔岸观火,装出一副超然事外的样子。蒋介石也就放心把缉私大权完全交给他。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戴笠和蒋介石都是沆瀣一气,戴笠也很了解蒋介石的心思,在很多问题上都可以巧妙地迎合他的想法,达到不费一兵一卒就排挤其他派系,独领风骚的目的。
随着戴笠立功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也越来越得到蒋介石的信任。慢慢的,蒋介石开始把一些特殊任务交给他执行。戴笠逐渐成为了蒋介石的杀人佩剑。特务头子就这样一步步变成了让人闻之丧胆的杀人魔王。
首页 上一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