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智力系统,大家可以去查一下字典。什么叫智力?讲的是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讲的是运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讲的是这种能力具体的表现:观察、记忆、联想、想像、判断、思考。
这是智力。智力的最高表现,一般中国用"智慧"来概括。
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
我以为在座的同学们智力都是很好的,能考上大学,能成为出色的一代年轻人,当然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智力。但我们不是要塑造得更好吗?
那么,从现在开始要更重视发掘、开发、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一般的工作由一般的执行性的、模仿性的、重复性的那些机能来完成,这个世界比较出色的、伟大的、天才的工作要由创造来完成。
为了说明创造力这个智力因素,我讲一个小小的例子。
1983年在中国召开过一次创造学会,日本的创造学家村上信雄走上主席台拿出了一把曲别针,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这些曲别针有多少用途?请与会的中国学者回答。
有人说了几十种。
你们能说多少种啊?现在赶快想。
谁觉得自己想得比较多,举手,就一口气说一说。
(下面同学纷纷举手。)
谁觉得自己想得比较多呀?
有没有超过三十种的?
还没有。
好,你说。
(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从略。)
大家觉得她的思路是不是比较好哇?
行,给她鼓鼓掌!
(热烈鼓掌。)
你很棒!很聪明!以后一定能有发明创造。
当时在场的一位中国学者说了三十多种。
这个日本人说有三百多种。然后放了一个幻灯,证明有三百多种。
大家为他热烈鼓掌。
这时台下有人递上来一张条子,上面写道,我明天将发表一个观点,证明这个曲别针可以有无数种用途。于是,他第二天就此做了一个讲演。这个人叫许国泰,他提出的这个方案后来被称为"魔球现象"。
他怎么分析的?他说,按曲别针最基本的解剖,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它的重量是多大,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质地是金属,它的柔软度等一整套因素,把它们都解剖了,列成一个横坐标,一个纵坐标,就是它在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各个方面的用途。
曲别针的重量可以做各种砝码;作为一个金属物,曲别针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不知道多少种反应;曲别针可以弯成1、2、3、4、5、6、7、8、9和加减乘除、开方等各种数学符号,演变成所有的数学和物理学公式;曲别针可以弯成英文二十六个字母,可以是拉丁文,可以是俄文,于是乎,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我都能够用曲别针来表现;曲别针是金属,还可以导电;在磁场中有磁性反应;在艺术中,把它绷直了,肯定有琴弦的作用。至于其他的,做成夹子,别针,绳索,挂链,项链,都是在一类中的某一项的亿万种的一种。
许国泰的演说轰动了这个创造学会。
请朋友们不要笑。因为通常人一想曲别针的用途,别针,夹子,绳索,已经觉得自己想得很多了,想出三种已经很了不起了。当我们看到有无数种用途的时候,这才是创造思维的体现。
现在,我要提一个问题了。你──今天在场的每一个人——有多少用途呢?
(热烈鼓掌。)
做有无数种用途的人
可惜的是我们有时候不这样看问题。因为他会想我是外语大学的,比如我是学阿拉伯语的,那么我用的范围首先是跟阿拉伯语有关,外贸、外交、翻译、教学,他已经给自己限定了一个范围。人在生活中经常用几十种曲别针的用途来回答曲别针的亿万种用途,对自己也经常这样判断。
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个时刻感觉一下自我的判断,就是你从小到大到现在,你对自己今后有多少种用途,对于社会和人类你能发挥多大作用,这个想像力打开没有?是不是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对自己有了一定的局限和模式?
如果仔细想一想,我相信,现在二三年级的学生,虽然离毕业还有一两年,但对这一两年要做的努力,怎么留京、怎么分配,去哪里,已经有非常具体又非常限定的设想了。这个设想很可能就制约了你的一生。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
一定要放开自己的思路。
每个人不是和曲别针一样吗?你就分析一下自己体重多少?(众笑。)这不是笑话,这是为了打开思路。你的体重、籍贯、家庭、社会关系、兴趣、爱好、业余的投入、从小的素质、包括你在语言上的特点、在各个学科上的特点,你的所有可以称之为个性、特点的那些气质、风度,包括相貌都在内。
长得漂亮有漂亮的资源;长得特别一点,还可以当葛优嘛。
一定要有非常广泛的想像力。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
真希望朋友们在这个年轻的时刻,在这么好的年龄把思路打开。
在任何时候都发现可以自信的东西。
懂我的意思吗?
(懂!)
很多东西当你没有发现时,你以为是自己的不足之处;当你发现了,就是一个特长。如果当年导演没有让葛优去演戏,那么,葛优可能还觉得自己长相不是很倜傥,很魁伟;一旦他表现了自身的极大特点与优长的时候,他是个一流的演员。
第一部分 第10节:二 重新塑造自己的智力体系(2)
大家不要笑,许多人经常用自卑的心理来看待自己的某些特点,把它看为不足之处,把它看为弱点,把它看成条件不好,因此把自己限定了。结果,曲别针只有一个用途,就是夹页子。希望大家无论是一年级的,二年级的,三年级的,四年级的,对今后的人生绝对不要有局限的想像。
同学们看一看,自己是多么年轻啊!
我现在对很多年纪大的人说,人生永远没有大局已定一说。四十岁不许说这句话,五十岁不许说这句话,六十岁不许说,七十岁还不许说。人人都要重新开始生活,重新塑造自己,这才活得年轻,活得有希望。
如果二十多岁就把自己限定了,差不多就是这样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大家说是不是啊?
(是!
热烈鼓掌。)
如果你们今天面临很多具体的问题,功课、考试、升学,好像谁都迫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压力之下。我想告诉大家,真正在人生中玩得好的,一定是永远对自己有良好感觉的人,永远自信的人,永远把自己看成有无数用处的人,而且永远觉得自己的人生根本就不是大局已定的人,永远寻找新的机会,永远在争取之中,永远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创造。
所以,最大的创造力首先表现在对自己人生进取方向的想像上。这对年轻人来讲是最优先的创造力。就是我能干什么,我对人类社会有什么用?思路一定要打开。完全有可能你今后人生中所经历的一切,所表演的一切,所做的一切,是你现在有限的经验和思路不能想像的。
这才是漂亮。
不要滞留在一个点上
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有时候没有创造力?就在于一个既成的逻辑思维、一个既成的概念局限了我们。
一说曲别针,一个"别"字就让我们想到了"别"这些纸,没有想到更多的。我们做事情,搞科学发明、语言发现也好,外交、学问也好,都要突破这种限定。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就是不要执著,不要滞留,不要停在一个点上。
比如听力训练,老师讲了一大段英文,你们在那里听。学外语的人都知道,经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单词你不知道,一时反应不上来。有一种愚蠢的做法,就是有个单词是什么意思我想不起来,我就使劲想这个单词,老师随后念的整篇文章都没听见,滞留在这个单词上,一个劲儿想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想不起来呢?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已经记住了,有个印象了,我一直听下去,最后我把全文在总体上掌握了,这个单词也可能就回忆起来了。即使回忆不起来,一个单词损失并不大。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许多人都不会犯在一个单词上停留的愚蠢错误。然而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在犯这种愚蠢的错误。经常因为一个问题想不开,学问的、人生的、感情的,不管什么问题,做不下去,解决不了,在这儿停留。不知道流流荡荡地走下去,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回过头来再解决它。
这种流流荡荡、不执著于一点就是禅的精神。
要流荡。千万不要今天有一个思想问题解决不了,一个学业问题解决不了,一个毕业分配问题解决不了,一个感情问题解决不了,或者我在做一份作业,一道题解决不了,或者以后你在工作中有一个具体的项目,某个环节解决不了,就在这儿停留,那就跟停留在一个单词上是一样的。
一定要流动。不要受任何狭隘的经验、狭隘的知识、狭隘的理论、狭隘的模式的束缚。把自己的思想打开。
禅的空灵境界
许多年轻人都觉得看一点禅的书是一种时髦。古代禅宗有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向禅师请教禅的道理,这个禅师并不言语,只往茶杯里倒茶。茶杯倒满了,禅师接着倒。年轻人就说,师父,水满出来了。师父就说,茶杯满了,水就倒不进去了。你的脑子里装得满满的,我讲的话你怎么听得进去呢?
大家记住,当我们面对生活想发明、想创造,一个特别好的状态,就是经常把自己放到一个非常空白、空灵的状态。
记得我对一个年轻人谈这个观点时,他马上就说,这个杯子的体积是确定的呀,反正你加了这个就不能加那个了。这叫什么呢?这叫抬杠。
我们讲的是一种禅的意味,就是说,你要把脑子里的东西放空,让它空灵。当你面对新问题时,一定不要用旧的成见、旧的一点点经验去理解你遇到的新问题。
多年来我受这一点启发特别大。很坦率地说,我现在除了写小说,也研究生理学、心理学、中西医、文化学等等。我不仅有精力研究它们,还能够发现点东西。靠什么?就靠那种空灵的状态。在面对一个新事物时不囿于、不局限于一点点旧的经验、旧的知识。
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人生中,要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创造。
首先是创造自己,自己有无数用途。绝对不限制自己的发展。
大家同意不同意呀?
(回答:同意!
热烈鼓掌。)
第一部分 第11节:三 去除心理、行为障碍(1)
三去除心理、行为障碍
创造力所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创造包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包括解决人生的具体问题。比如说,我怎样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进入那个职业,进入那个角色,这也要靠自己的创造性,靠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解决很多复杂的创造问题、理论问题,常常可能在这之前什么也没想,早晨刚刚醒来,或者夜深人静时安安静静坐着,突然一个灵感上来,把很难的问题解决了,就是这种空灵状态。
即使同学们的智力很发达,有很好的创造性,但你是不是经常能够进入这种好状态呢?
比如一个象棋大师,应该说他在下棋这个领域有很高的智力,但他在比赛时如果心理素质不好,承受不了压力,心慌、紧张、碰不得,他就发挥不好。所以,除了有很好的智力,很好的创造性思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自己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一个人学习很好,但临场紧张,考得砸锅,这叫状态不好,是非智力系统的心理素质不好。
运动员训练时水平很好,上场发挥不好,这又是个非智力心理素质问题。
可是大家想到没有,其实我们终生都在竞赛之中,终生都在运动场上,终生都有一个状态问题。所以,你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就决定了你的智力是不是能够很好地发挥。
比如刚才讲曲别针用途的这位女同学,她可能属于智力很发达的人。那么,对她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你的心理素质、平衡能力要非常好。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你都能够处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中。否则,你又怎么可能发挥比较好的智力呢?
那么,有一个问题就要解决了,就是要去除自己明显的和潜在的各种心理不健康因素和心理障碍。
看看你的心理支出
根据我的了解,大学生或是大学毕业以后工作的知识分子在心理上完全没有障碍、没有不健康因素的人非常少。当然明显的疾病是少数,比如说,这个人精神不正常,不得不住院治疗,这是少数。或者有比较严重的神经症,这也是少数。但是心理上有某种不健康因素,有某种障碍,这个比率非常大。
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在压力中有焦虑现象,有忧郁现象,有孤僻现象,有失眠,有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有心理原因造成的消化不良,这都叫心理不健康,有些人还是比较严重的。
比如说,你想做一件事,却心理支出非常大。想找一个人,想说一句话,反复想,就是不能走出这一步。存在这种现象的人都算不上心理健康。现代人讲健康,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起来的。
你对社会适应吗?对紧张的生活适应吗?你经常微笑吗?你有没有那些排遣不了的孤独感?那些现象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因素。随着工作越来越紧张,学习越来越紧张,一定要善于排除这些因素。
比如你在生活中有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莫名的孤立感,这些都属于心理不完全健康的表现。
第一部分 第12节:三 去除心理、行为障碍(2)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处理方式。
一块橡胶,自然下垂的时候,它是舒展的,叫健康态。给橡胶一个外力,一扭,把它扭曲了,这叫它在外力下应变了。扭的程度厉害,时间长了,再一松手,回不来了,这叫疾病。
因此,使橡胶经常保持健康状态的一个方式,并不是说它不可以接受外力,因为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外力。但是经常要放松它,使它恢复到正常状态。
人的心理非常敏感,是很容易被扭曲的,但是反过来,就因为它非常敏感,我们稍微用点方式,就能把它调整过来。
几天前,我与大学的几个同学谈话,讲到一个例子。一个女孩子,现在二十多岁了,很痛苦。为什么呢?她患有一种心理疾病。怎么得的呢?小时候表姐来看她,妈妈就说,你看,你就没表姐长得好看,你的学习也不如表姐好。这种话做母亲的以后又重复了几次。结果,女孩就产生了对她表姐以及周围人的一种莫名其妙的敌视、排斥心理。当她把别人当做敌人以后,自己就被孤立了,渐渐的,她变得害怕环境。第一步是把别人当敌人、对手,第二步是怕环境。
她长到了你们这个年龄,现在每天的目光只能看自己的鼻尖,不能看周围环境,不敢看任何人,生活已经有困难了。这叫心理行为障碍,而且是严重的障碍。
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就是因为母亲那个不正确的心理的影响、语言的影响。
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有时候心理上会有这种弱点或那种弱点(虽然没有她那么严重,她是比较典型的):比如怯生,不敢交际,比如孤僻,比如忧郁,比如焦虑,总觉得自己处在没完没了的焦虑之中,而且这种焦虑有的时候伴随人一生。
所有这些心理上的不健康因素,都是由如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儿时的心理创伤。
二,从小到大受到的各种不良心理暗示。
三,从小受到的当时不可忍受的压力,如学习、升学等压力。
四,家庭变故及自己经历的特殊事件和特殊体验。
五,由于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受错误的性观念的影响,从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六,当前的生活有承受起来感到困难的压力。
这些因素,往往可能造成心理中这样或那样的不完全健康。那么,每个同学可以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比较严重的,我愿意帮助你们。
克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倾诉
一般性心理不健康因素的克服,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倾诉。
一个人有了某些心理上的不正常,往往需要倾诉。
有的人出门前总是不放心,反复地关门,关几次都不放心,来回检查。关一个抽屉,锁上以后来回检查。我知道在座的同学中就有这种情况,这叫强迫症,是个小小的不健康。还有的人一小时走不出家门,不是关煤气,就是关水管,关电灯,或是关门,他来回走不出去。可以告诉你,你只要锁上门,来回检查,次数偏多,就是强迫倾向,就叫心理不健康因素。又比如你来回洗手,总觉得洗不干净,这也是个强迫观念。有的人总怀疑自己有病,怀疑自己这儿有毛病,那儿有毛病,这是疑病症。
再比如你对有些东西有恐怖,比如对高处有恐怖,这叫恐高症。
在座的有没有恐高症啊?
(部分人回答:"有。")
你看,回答"有"的人不少。
有恐高现象的同学举举手,大胆地举举手,别不好意思,这是一种倾诉,知道不知道?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有些人慢慢地举起手。
热烈鼓掌。)
我只想和你们交朋友,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刚才喊的时候人挺多,可是要举手的时候人就少了,因为喊的时候大家不注意,不暴露,刚才喊"有"和"没有"各占一半,一举手就剩下少数了。
恐高症就是一种恐怖观念,叫不健康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只要在你身上存在着,总是要影响你,影响你的状态,影响你的智慧,影响你潇洒的人生。现在你觉得不严重,不就是恐高吗?高处我不去就完了嘛。不对,既然你有这个问题,就要把它拿掉。
第一部分 第13节:三 去除心理、行为障碍(3)
什么时候你站在二十层楼往下看也不害怕,才叫正常。
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几年前我们一起去海南岛参观访问,轮船靠岸走下舷梯的时候,舷梯窄窄的,有五六层楼那么高。她吓得不能走,我一直把她拉上去,再一直把她扶下来。她告诉我是恐高。
我见过很多知识分子,特别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有特别高要求的人容易恐高。对这个问题,第一自己解决不了,第二觉得也没什么大妨碍,反正也死不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既然想做一个健康人,就永远要处在一种无所畏惧的健康状态之中。有了不健康的因素就应该拿掉。
恐高症,除了小时候从床上摔下来,或者被大人举到高处吓着以外,这两个原因可以查一下。如果没有这两个原因,恐高就是因为一个很平常的原因,从小对高目标的追求,使潜意识产生了对高目标的畏惧,转化为生理的、视觉上的恐高症。根据我的研究,恐高症在那些责任心强、努力学习的知识界特别多。
你看那些建筑工人没有几个恐高症。从农村招来很多建筑工人,马上让他爬高楼,他不害怕。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回答:明白。)
这是心理上的微妙之处。
讲一点点心理学的小常识。
我们的心理经常像做梦一样做一个象征,因为你在学习中、人生中追求高目标,一方面很向往高目标,也很喜欢高目标,另一方面对高目标有点畏惧。这个畏惧又不表现出来,自己也不知道,于是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怕高。
恐高症与梦一样,它转移地表现了你对高目标的一点畏惧。
那么,有恐高症的朋友,首先要检查自己在人生中是否做到了既积极又放松。既要有高目标,但又不要有高目标的压力。我偶尔看看球赛,大家知道,比赛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实力问题,也还不是具体的战术问题,而常常是心理指导问题。
什么状态最好?自信,但又轻松,同时兴奋。这种状态最好。
学生们都知道,如果你小时候不能考出好成绩,就怕对不起家长,在家长那儿不好说,这个压力是不好受的。如果某个高目标是必须完成的,可是又觉得有可能完不成,感到有压力,这个状态并不好。
我们的足球竞赛,包括任何一种人生竞赛,都要有必胜的信心,可不要有必胜的包袱。要轻松,不在乎输赢,可是又要争取赢。这个微妙的东西大家要掌握。
那么,倾诉是第一个方法。
克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脱敏
第二种方法,心理学术语叫"脱敏"。
你拿一张纸,然后坐在那里放松思想想一想,我都有哪些还不太理想的、心理上不健康的或者不是很棒的地方?你写一写,随便写一写,比如说,我这人有时有点焦虑,我有点恐高。
把这些想去除的东西写在上面。
这是第一步。
我刚才讲的倾诉,要尽可能地倾诉一下。要对别的同学讲我有恐高的毛病,为什么恐高?你就要想一想,小的时候可能被摔过,被举到高处,或者对高目标确实有点压力。我觉得没有必要恐高,不值得,一讲出来,好一半。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回答:明白。)
一定要找人倾诉,倾诉出来就好一半。就像弗洛伊德经常运用的自由联想疗法一样,他让对方把一个东西讲出来,就好一半。这个很奥妙。
举一个例子,有一种病叫咽部异物感,中医叫梅核气,就是嗓子里面总觉得有东西,其实什么也没有。很多中年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家庭关系和周边环境比较繁杂,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吃药也好不了,我遇见过不少这种情况。这是由于在生活中有一个情绪既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他心中苦恼、烦闷、生气、怨恨,可是不能说,他就得往下咽,咽又咽不下去,就卡在这儿啦。
大家不要笑。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你跟他谈一谈,他把话讲出来,第二天就好了。人的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就是这样。这是第一,倾诉。
第一部分 第14节:三 去除心理、行为障碍(4)
第二个方法是脱敏。
脱敏就是把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写完之后,自己对自己说,自己对自己倾诉,我要这些东西干什么?恐高症我不要,焦虑我不要,忧郁我不要,孤僻我不要,神经****症我不要。写出来,写清楚,确定不要了,把纸条撕掉。
明白不明白?
(热烈鼓掌。)
一遍解决了一半,还剩一半,再来一次。多来几次。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
这是第二种方法。
克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行为纠正
第三种方法是行为纠正。
刚才我讲的呼和浩特的那位女教师不敢大声说话,我指导她的方法就是脱敏。前些天我遇到一个人也是不敢大声说话,我用同样的方法调整他。当然这种调整方法还需要一个调动、帮助和一群人给他鼓励,没有这些,有时候就要困难一些。
但如果你自己有决心,就能够用行为改变自己的不健康因素。
如果你怯懦,社交时心理障碍多,想去找一个人的时候思虑特别多,来回萦绕,这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让自己多想,而是去行动。
打断原有的思维逻辑,在行为中调整自己,这就是行为法。
克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减轻生活压力
第四种方法,希望大家适当地解决好自己生活中的负担和压力问题。
使自己尽力,同时又量力地做事和生活;使自己追求高目标,但不受高目标的压迫。
克服不健康心理的方法:放松
第五种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希望大家学会放松。
为了使每个人都有一点具体感觉,我们现在稍微做一个放松。很简单,就是自我暗示的方法。大家知道形象思维吧?形象思维特别能够暗示自己的心理和生理。以后看心理学的书都会知道,形象思维是自我暗示、自我催眠的手段之一。
那么你就自我暗示,想像。
想像什么呢?想像自己从头顶往下,先从正面开始,脸部肌肉一点点放松,这个肌肉就耷拉下来。以后胃不舒服就用这个方法让它放松。让肌肉一点点放松,会有感觉的,体会一下,让它一点点放松,往下走,一直往下走。
这个方法对解除疲劳、应付很多事情特别有用。
包括去除各种胃部疼痛、肠部疼痛、各种痉挛性疾病。
从前边放松,再从后边想像自己的肌肉放松,肌肉耷拉在骨骼上。体会一下,面部的肌肉耷拉在骨骼上,肩部的肌肉耷拉在骨骼上,五脏六腑都耷拉下来。如果有人胃疼,只要不是吃了有毒的东西,我指的是一般的痉挛性胃部疼痛,你想像一下胃部松弛,耷拉下来,让它放松。
如果能够掌握好倾诉的方法,脱敏的方法,行为疗法和减轻压力、放松的方法,大家就会尽可能地减轻心理上的不健康现象。
希望通过我们的交流,使同学们能够认清自己心理上的不健康情况,掌握自我调整的五种办法。
第二部分 第15节:四 建立强者心理素质(1)
四建立强者心理素质
情商与强者的心理素质
以上讲了去除不健康心理因素,只此还不够,要建立强者的心理素质。
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讲到一个新概念,叫"情绪商数"。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智力商数,也就是智商,还有一个商数叫情绪商数。智力商数简称为IQ;情绪商数简称为EQ。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情绪商数是比智力商数更重要的一个商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包括婚姻、工作、交际和事业。
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组还没有行为规范能力的儿童依次分别领入一个空空荡荡的大厅,只在一个地方放着一样非常显眼的东西,就是一块软糖,整个大厅的其余部分是空的。
对于走进来的每一个孩子,老师会告诉他,对你有一个测试,这儿有一块糖,如果你在走出这个大厅之前吃掉它,就什么也不会得到。如果你能坚持到老师打开门领你出去的时候,你将得到一个奖励:不仅大厅里的这块糖给你,还会再奖励你一块糖,这样,你一共可以得到两块糖。孩子很幼小,大多数儿童在一个空空荡荡的、没有其他刺激的环境中,只有一块糖诱惑他,他抗拒不了,就把糖给吃了。
你们笑,你们当然能控制住喽。
这是对儿童非智力心理素质的一种测试方法。一些儿童愿意争取得到第二块糖,他希望得到这个奖赏,可是他同样也被那块糖所诱惑,怎么办呢?他在大厅里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蹦跳,把眼睛转过去不看那块糖,不敢看呐!
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老师开门进来,得到两块糖。
得到两块糖的孩子,专家们把他们归为一组;没有坚持下来只吃到第一块糖的人又是一组。对这两组儿童的成长由小到大进行跟踪,结果发现,坚持下来得到两块糖的那组儿童人生相对比较成功。而那些馋嘴巴,第一块糖就吃掉的孩子就比较差。这些孩子肯定是在智商同等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