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解读青少年如何成功:成功没有榜样

_2 海默 (现代)
两年失败的写作生涯,让巴尔扎克痛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于是,他疯狂阅读世界名著,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和书店中,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一次,巴尔扎克在图书馆里查资料,边查边记,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图书管理员下班时,也忘了招呼他一声。第二天早晨,管理员上班以后,发现巴尔扎克还在那里翻阅资料。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真实,具有更大的震撼力,巴尔扎克开始广泛接触社会,研究社会百态。据说有一次,巴尔扎克创作一部小说,书中有一个打架的情节,他就去了街上最热闹的地方,恰好遇到两个年轻人发生口角,他故意煽风点火,想让两个人打起来,最后他没有得逞,自己反而被那两个人合力“教训”了一顿。
1829年3月,巴尔扎克发表了长篇小说《朱安党》,开始在法国文学界崭露头角。这部小说是巴尔扎克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开始,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此后,他接连发表了《驴皮记》《欧也妮?葛朗台》等20多部小说,赢得了巨大声誉。
巴尔扎克并不止步于此,他的理想是成为文学上的“拿破仑”。1841年,他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写作计划,要写一个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由137部小说组成。但是到巴尔扎克去世时,《人间喜剧》只完成了91部小说,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人间喜剧》的成就都是相当惊人的。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高产的一名作家,巴尔扎克的时间难道比任何人都多吗?他是怎么写出这么多作品的呢?
在短短2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平均每年写4~5部小说,每天至少有18个小时伏案写作。他的名著《高老头》长达几十万字,竟然在3天内就一气呵成,《乡村医生》则只花了72小时。在写作中,为了避免任何打扰,他闭门谢客,甚至家里人也不让进他的书房。一次,他听说有人要来拜访他,而自己又忙于写作,于是灵机一动,锁了屋门,从窗户跳进屋里,再把窗户关上。来访者见“铁将军”把门,就转身回去了。
显然,巴尔扎克已经把写作当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嗜好,当然,喝咖啡除外。巴尔扎克说:“我将死于3万杯咖啡。”不过,他喝咖啡也为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有利于自己的创作。可以说,巴尔扎克就是为写作而生的。
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离开了人间,慢性咖啡中毒正是他的死因之一。
为了到达文学的巅峰,巴尔扎克付出了一般人难以付出甚至难以想象的代价。用“献身”一词来形容他对待文学的态度,是毫不为过的。或许在一些人看来,为了一部“人间喜剧”,为了文学上的荣誉,巴尔扎克的牺牲未免太大了。
其实,平凡的人是无法洞悉伟人内心的。尼采说:对于平凡的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所以,愿意为成功付出多少代价,这由你自己来选择。
成功没有榜样第三章 向最好的自己看齐 3.1告别昨天的你
劳合·乔治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首相之一。一天,有个朋友来拜访他,两人在院子里一边散步,一边交谈。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朋友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把这些门全都关上呢?”乔治微笑着答道:“我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这是我必须做的事。当你关上一扇门时,就是把过去的一切留在了身后,这样你才可能重新开始。”
“随手关上身后的门,”并不代表着彻底忘怀过往的一切,而是要让过去的都过去,不要让过往的一切成为你前进路上的障碍。
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有句流传甚广的诗句: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事实上,正如泰戈尔所隐喻的那样,我们经常沉浸在对过去的痛苦、追悔中,而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勇气。
劳合·乔治和泰戈尔都在试图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简单地表述出来,那就是“告别昨天的你”。
昨天,你可能是一个失败者;今天,你要带着成功的希望继续前进。记住,过去不等于现在,更不等于未来。只有勇敢告别昨天的你,你才有可能迎来胜利的曙光。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战胜拿破仑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为了加冕“欧洲皇帝”,指挥大军纵横驰骋,横扫整个欧洲战场。迫使英、俄、德等欧洲国家结成欧洲同盟,共同抵御拿破仑的侵犯。
拿破仑是个天才的军事家,他指挥军队一再以少胜多,击败声势浩大的同盟军,让同盟军的统帅、英国的威灵顿将军一次次蒙受羞辱。但最后的结局怎样呢?历史已经证明了,最终的胜利属于威灵顿。
威灵顿并不是一个天才型的人物,小时候,连他的母亲都把他看成是低能儿。上了学以后,他成为学校里最差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迟钝、愚昧而又懒散,看不出他将来有什么出息。他也没有任何特长,而且从没想过要参军。不过最后大家发现,这个孩子的毅力是超出常人的。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品质,让他成为英国最著名的军事家兼政治家。
但是,就当时而言,无论是权势、威望还是军事才能,威灵顿都要逊色于拿破仑,那么他是靠什么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呢?在一个与威灵顿有关的故事中,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在法军与同盟军的一次大决战中,同盟军遭到法军的痛击,再次兵败如山倒。威灵顿将军率领小股部队,拼死杀出一条血路,逃到一座山上,藏在一个山洞里。山洞很小也很隐蔽,使威灵顿暂时避免了被俘的命运。但是,那个小山洞差点成了威灵顿的葬身之地。要致威灵顿于死地的敌人不是法军,而是他自己。在那里,他想到自己连战连败,损兵折将,一时间感到万念俱灰,甚至起了自杀的念头。
当威灵顿准备一死了之的时候,突然发现洞口有一只蜘蛛在结网。不知是由于风力太大还是蛛丝太嫩的原因,蛛丝刚拉上很快便断了。蜘蛛又重新开始,但迎来的是第二次失败。
威灵顿聚精会神看着眼前的蜘蛛,想起自己的结局,内心更生出几分悲凉。他想:蜘蛛啊,你快别白费心思了,成功是不属于你的。果然,蜘蛛又尝试了很多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看着它的每一次失败,威灵顿心里都在说:“这次该放弃了吧?”然而,蜘蛛似乎毫无放弃的念头,总是在蛛丝断了之后,又重新开始工作,来来回回、不知疲倦地忙碌着。
眨眼间,蜘蛛已经失败了六次,但它仍然没有放弃。它在第一次吐丝的地方,不紧不慢地吐出丝来,然后从容地爬向另一头。这一次,它成功了!不大一会功夫,一个结实的蛛网就诞生了,而蜘蛛则停在蛛网中央,收获着胜利的喜悦……
小小的蜘蛛,为了自己的“事业”,居然能如此锲而不舍。亲眼看到这一切的威灵顿泪流满面,他被蜘蛛永不言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同时也为自己刚才那一瞬间的懦弱感到羞耻。他朝蜘蛛深鞠一躬,大步走出了山洞。
走出山洞的威灵顿,也很快走出了失败的阴影。他集结自己残余的部队,卷土重来,用蜘蛛的精神来激励士气,终于在滑铁卢一战中大败拿破仑,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威灵顿从蜘蛛结网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就是:失败只是暂时的,哪怕你失败了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只要你有勇气再试一次,就有可能成功。凭借这样的信念,威灵顿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更重要的是,他战胜了自己。
勇敢告别昨天的你,把失败的苦恼关在“昨天”的房间里,然后走出来迎接新的挑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
成功没有榜样第三章 向最好的自己看齐 3.2下定决心不平庸
有一个年轻的赛车手,第一次参加比赛回来,就沾沾自喜地对母亲说:“在35名参赛选手中,我名列亚军。”“这样看来,你输了!”母亲毫不客气地答道。“可是,”赛车手瞪大了眼睛,“这可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而且竞争对手那么多。”“孩子,”母亲意味深长地说,“记住,你不是命中注定要跑在别人后面!”
此后的赛车比赛中,这个年轻人从未忘记母亲的教诲,总是力争第一。结果在接下来的20年运动生涯中,他称霸整个赛车界,创造了许多世界记录,并且成为赛车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选手。他的名字是理查·派克。
能拿第一的话就绝不拿第二,这是在许多成功人士身上都能看到的一大闪光点。正如海伦·凯勒所说:“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决不会去爬行的。”好莱坞电影巨星史泰龙,就是一个不甘心爬行而最终得以尽情翱翔的人。
让我当男主角吧
在成名之前,史泰龙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从童年开始,厄运就一直伴随着他。父亲是个赌徒,一输了钱就拿他们母子撒气。母亲又是个酒鬼,一喝醉了酒就把怨气发泄在他身上。在这样的家庭里,小史泰龙常被打得鼻青脸肿。
史泰龙高中毕了业,就没有再继续上学,而是当起了街头小混混,直到20岁那年,他才痛下决心,要好好做一番事业。他对自己说:“再也不能这样生活,否则就会跟父母一样,成为社会的垃圾!”
史泰龙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他思考自己究竟想干些什么,又能干些什么,他觉得自己要学历没学历,要经验没经验,几乎不可能成为政府官员,也不太可能进入大公司。想经商吧,又没有本钱。最后,他想到自己身体还算强壮,可以去当演员。
史泰龙想好了以后,立即动身来到电影之乡——好莱坞。在那里,汇集着很多的大牌导演、影星,以及众多的编剧。史泰龙身上的现金寥寥无几,惟一的财产是一部又老又破的小汽车。为了节省房租,他就睡在车里。由于他穷得付不起停车位的钱,所以总是将车子停在全天营业的超市门口,因为那里可以免费停车。史泰龙开始一家家拜访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公司,向导演和制片人哀求:“请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成功的!”
其实,按当时的标准来看,史泰龙并不具备优秀演员的条件和天赋,他没有英俊的脸庞,也没有发达的肌肉,甚至连台词都说不流利,但他就是认准了演员这个行当,因为他觉得自己能行。
当时,整个好莱坞约有500家电影公司,史泰龙挨家挨户地拜访,当他拜访完最后一家后,仍然没有一家电影公司肯录用他。面对约500次的拒绝,史泰龙没有灰心。他鼓起勇气,再次从第一家电影公司开始,一家家地前去毛遂自荐。这第二轮的拜访并没有带给他希望,只是在他遭到的拒绝总数中,又加上了约500次。一晃两年过去了,面对上千次残酷的拒绝和无数的冷嘲热讽,就是再坚强的人也会崩溃。史泰龙一度觉得自己的梦想破灭了,为此他暗自垂泪,他想:“难道我的父母是赌鬼、酒鬼,我就只能学他们的样吗?”在短暂的软弱过后,史泰龙决心从头开始。这一次他改变了策略,既然不能直接当演员,那就先写点剧本吧。两年多的求职生涯中,史泰龙并没有忽视学习,他的写作水平早已今非昔比。一年后,他的剧本处女作诞生了。
于是,史泰龙开始了新一轮的求职行动。他又从第一家电影公司开始,在争取演出机会的同时,竭力向导演推荐自己的剧本。在遭受了一千零一次的拒绝后,他相信自己已经习惯了拒绝,于是一次次鼓起勇气,拿出自己的剧本,说:“让我当男主角吧,我行的。”有不少导演对他的剧本感兴趣,但是当听到这个无名小卒要当男主角时,对方就会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着他,仿佛在说:“你……这简直是个大玩笑!”
史泰龙还在不断遭到拒绝,他已经身无分文,只好在好莱坞找了工作,干些重体力活以维持生计,同时仍在不断寻找机会。终于有一天,一家电影公司答应采用他的剧本,并聘请他担任其中的男主角。据说在此之前,史泰龙总共经历了1885次的拒绝。好不容易得到机会的史泰龙决心一展身手,他全身心地投入影片拍摄之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最终,这部名为《洛基》的电影获得了好评——史泰龙成名了!
此后,史泰龙在好莱坞继续打拼。在誉满全球的影片《第一滴血》中,史泰龙饰演的兰波,是一位百折不挠的铁骨硬汉,受到全世界影迷的疯狂喜爱。兰波的身上,多少有着史泰龙自己当年的影子。随着一部部热门影片的诞生,史泰龙奠定了自己国际巨星的地位。
决心,这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首要条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大师阿尔贝蒂说:“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就可以做一切事情。”如果一个人能够像史泰龙那样,胸怀必胜的信念,不断自我激励,并百折不挠地为之奋斗。这样的人,才有获得巨大成功的希望;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成功没有榜样第三章 向最好的自己看齐 3.3热爱自己的事业
我国五代时期,有一位名叫厉归真的画家,主要画山水画和动物画,尤以擅长画虎而名闻天下。厉归真自幼学画,画的牛栩栩如生,人们称赞他的画“远观其牛如活”。在古代,人们往往喜欢在家里的中堂挂一幅虎图。厉归真画牛出名以后,就有人来求他画虎,厉归真于是就画了虎送人。可人们对他画的虎不太满意,说他笔下的老虎都带有牛的影子,缺少老虎应有的雄风。厉归真画了很多老虎,但最后连他自己都不满意了。厉归真心想,自己从未见过真正的老虎,又怎能画好老虎呢?于是他把笔一抛,决心去大山里见识一下真正的老虎。
家人听说了他的这个决定,都极力阻止他,因为那可太危险了。但厉归真为了画好老虎,一心要深入虎穴。于是他带上干粮,孤身进入老虎出没的深山老林,在一棵大树上搭了个窝棚,每天呆在树上观察老虎。每当黄昏时分,不时有猛虎从他栖居的树下出没。他聚精会神地观察老虎的姿势和神态,并抓住时机画了大量的速写。他在深山里住了很久,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回到家,他开始细心揣摩,勤加练习,终于掌握了画虎的要旨。从此,他画的虎威风凛凛,虎气十足,画出了“百兽之王”的雄姿,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厉归真名声大振。
厉归真为画好虎,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虎共舞。对于今人来说,如果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具备这样的精神,又怎么会不成功呢?热爱自己的事业,这是任何人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无论富贵贫贱,只要拥有一颗执着的心,假以时日,成功一定会如约而至。20世纪初,也有一个人因画画而成名,并且建立了庞大的企业帝国。不过,他画的不是老虎,而是老鼠。
米老鼠的诞生
“迪斯尼”这个名号,代表着遍布世界的乐园以及世界流行的卡通片。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当初是怎样建立起他的商业王国的呢?
年轻时代的迪斯尼,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但他酷爱画画,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于是就去当地的《明星报社》应聘。报社主编看了迪斯尼的作品,给了他如下评语:“这些画实在乏善可陈,看来你没有多少绘画才能。”
迪斯尼失望至极,而且此时他已身无分文,不得不流落街头。不久,迪斯尼找到一个替教会画装饰画的工作,虽然是临时工,报酬也少得可怜,但他没有任何怨言。由于他租不起工作室,只好借用父亲废弃的车库作工作室,把业余时间全用在绘画上。在满是汽油味道的废弃车库里画画,这样的创作环境当然很不理想,迪斯尼也曾为此而伤感、自怜。但迪斯尼后来说,正是在那样的环境里画画,才激发了导致其命运发生转折的灵感。
有一天,当迪斯尼正埋头画画的时候,不知从哪里钻出一只鼷鼠,在车库里走来走去。迪斯尼停下笔,颇有兴致地观察这只鼷鼠的一举一动,并扔了一些面包屑给它吃。很快,鼷鼠就和迪斯尼混熟了,它时常爬到迪斯尼的画板上,两人大眼瞪小眼地相互瞅着。
后来,迪斯尼和鼷鼠作别,搬到了好莱坞,开始制作“欧兹渥德和兔子”的系列卡通片,但却没有成功,又陷入一文不名的窘境。
一天,迪斯尼正在住处想着摆脱困境的方法时,忽然间眼前一亮,他想到了他的老朋友:在车库中和他作伴的那只鼷鼠。于是,他马上拿出纸笔,开始画以鼷鼠为主题的卡通画——日后闻名世界的米老鼠诞生了!
米老鼠系列卡通电影在美国掀起热潮,这只活泼可爱的米老鼠,逐渐走出美国,走向了世界,受到全世界儿童前所未有的欢迎,无数小影迷给它写信,它也受到不少成人的喜爱。
“米老鼠”大获成功之后,迪斯尼于1928年创立了迪斯尼制片公司,致力于卡通电影的制作。作为老板,迪斯尼很少亲手绘制原图、安排对白及处理画面,因为这些有他的助手们代劳。但迪斯尼从没扔下自己热爱的工作,他依旧会抽空去动物园研究动物的动作及叫声。米老鼠卡通片中米老鼠的声音,就出于迪斯尼本人之口。迪斯尼更热衷的是电影的构思,每当脑海里灵光一现的时候,他就立刻召集助手们,开会研讨其构思的可行性。很多经典的卡通片,就在这样的会议上被迪斯尼拍板制作。然而有一天,迪斯尼的构想却遭到了所有与会者的一致否决。
那一次,迪斯尼召开助手们开会,建议将三只小猪和大野狼的故事搬上银幕,这是他孩童时期母亲曾给他讲过的故事。在助手们的反对下,迪斯尼不得已放弃了这个念头,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构想,又一而再地提出。最后,大家只好表示同意制作,但实际上不对它抱有任何希望。
然而这部用两个月时间完成的电影,制作出来并上映以后,却出人意料地得到如潮的好评。其主题曲《谁怕大野狼》一时间竟风靡全美,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的歌声:“可恶的大野狼!谁怕你!谁怕你!”。其实,这首曲子是迪斯尼的助手查契尔写在信封背后完成的,其创作时间只有短短的5分钟。
迪斯尼将所赚的钱全都用于事业上,他认为制作一部好电影,比成为百万富翁有趣多了。除电影之外,迪斯尼还创建、经营举世闻名的迪斯尼乐园。
成为巨富之后的迪斯尼曾说,在他看来,赚钱并不是有趣的事,唯有工作才能使他在生活中产生感激之情,并感受到冒险的乐趣。
当迪斯尼于1966年逝世以后,他的事业仍在延续并扩大,迪斯尼公司仍不断制作出经典的卡通片,将欢声笑语带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励志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这也正是迪斯尼一生所抱持的信念。正是对绘画、电影等工作的无比热爱,让他由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变成了一个名声显赫的人物。
你热爱你的工作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继续努力,你的未来将大有希望。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还是从培养自己的热爱之情入手吧。因为,成功不会亲近满腹牢骚的人,而只亲近心怀感激和热爱之情的人。
成功没有榜样第三章 向最好的自己看齐 3.4适合的才是最好的(1)
有一则寓言,说一只驴子饿了,就跑到一块草地上去吃草。它刚到这块草地,一抬头,却发现另一块草地的草更鲜嫩,于是又急忙跑向那块草地。到了那里,它又觉得其他草地的草更美味,于是又决定换个地方。同样的事情不断发生,最终驴子一口草都没吃着,饿死在草地上。
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像寓言里的驴子一样,干干这个,不好;干干那个,没意思,最终一事无成。
通用汽车公司CEO理查德?瓦格纳在一次回母校的演讲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他说:“真正成功的人,是在生活中明确了自己的‘优先级’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只能在一部分事情上表现出色,然后一股脑儿地将激情和热忱投入到这些事情上。”
从杨振宁与朱棣文这两位杰出的华裔物理学家的身上,我们鲜明地看到了这一点。
一个“猜想”,一个“证明”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与学生讨论高深的物理问题。讨论进行当中,这位大科学家笑着对学生说:“让那位姓杨的中国小博士也来动动脑筋,他的见解有时比你我还要高明得多。”
能蒙爱因斯坦如此看重的人,正是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早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杨振宁得到赴美国深造的机会。他渴望追随费米和威格纳学习实验物理学。但当时两位物理学家都忙于绝密的原子弹研制工作,没有时间指导他。后来,杨振宁由费米推荐,成为著名物理学家泰勒的学生。
一段时间之后,泰勒发现,杨振宁尽管在实验室很刻苦,但在实验物理方面似乎并没有超群的才华,而在理论物理方面则有非凡的表现,于是便建议他调整研究方向,专攻理论物理。
杨振宁早就立志于在实验物理方面大展身手,因此泰勒的话令他倍感失落和痛苦。他苦苦思索了两天两夜,终于痛下决心,接受泰勒的建议,转向理论物理的研究。
很快,杨振宁就在理论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硕果。1949年,杨振宁与导师费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型,被称为“费米—杨模型”。1956年,杨振宁和另一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合作,提出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这一理论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证实后,打破了曾在科学界认为不可动摇的宇称守恒定律。为此,他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费米对杨振宁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他说:“杨振宁是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中国古代学者们孜孜以求的态度,在他身上得以充分展现。我本人深以能结识他为荣,若说他是我的学生,实在愧不敢当。”
1981年7月,杨振宁在中国科技大学讲学时说,他当初经过痛苦的思想煎熬,毅然改变主攻方向,是他走向成功的转折点。
继杨振宁、李政道荣获诺贝尔奖以后,丁肇中、李远哲这两位杰出的华裔科学家也荣膺这一奖项。1997年10月15日,朱棣文又成为第五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与杨振宁不同的是,朱棣文是以实验物理而主攻方向。早先,朱棣文是在他的导师尤金·科明斯的影响下,对实验物理发生了浓厚兴趣。他逐渐意识到,实验室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场所,在那里的每一分钟对自己都是一种享受。
朱棣文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节假日也不休息,他的实验技巧日益娴熟,过去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实验,后来最少只要几天或几个星期就能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实验,他则经常能取得成功。除了精于实验外,朱棣文还是制造精巧实验装置的专家,同时也是第一流的工程师。
成功没有榜样第三章 向最好的自己看齐 3.4适合的才是最好的(2)
朱棣文是作为激光冷却原子法的发明者而获诺贝尔奖的。他用激光束从六个方向照射原子,使原子由大于超音速的运动速度,减慢至如小虫蠕动。这一设想早在1975年就有人提出来了,朱棣文1987年才进入这个领域,但他用一系列难度极高的实验,后来居上,实现了人们研究悬浮在空间近乎不动的原子的愿望。
杨振宁与朱棣文,一个做精深的“猜想”,一个做复杂的“证明”。一个在方程式里找到乐趣,一个则在实验室里享受人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竭尽全力实现目标,是他们获得巨大成功的共通之处。
古人云“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那些什么都想要的人,往往什么都不会得到。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现在就用你的大智慧,迈出这至为关键的一步吧。
请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做最好的自己
从前有一个十几岁的“问题少年”,他不服从师长的管教,说谎、盗窃、赌博无所不为。最后,他的母亲一再恳求他加以改正,他才决定痛改前非。但是,已经养成的坏毛病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他不断与自己进行斗争,然而一而再地失败。一天,当他犯了错,又在充满悔恨地自责时,恍惚中似乎听到两个人在谈话,其中一个声音说:“振作起来读书!”
于是,他下意识地拿起身边的一本书,打开读道:“让我们诚实地行事,并且始终如一,而不是在*和醉酒中,不是在禁闭和恣意胡为中,也不是在争吵和嫉妒中行事。”这句话对这个少年产生了深深的触动,他的心平静下来。此后,他每天都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最后,他克服了自己的所有恶习,成了一个博学而仁慈的智者。当他向他的崇拜者们布道的时候,他大胆揭露从前的自己,这对一些自认为无可救药的人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给了他们无限的希望。
他的名字是奥古斯丁,早期基督教会的领袖,名著《忏悔录》的作者。后人习惯在他的名字前加一个“圣”字,以表达对他的敬仰。
每一个人刚生下来,其实就像一张白纸,被后来的生活加上了各种颜色和线条,从而构成自己的人生。不管你的人生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你是天才也好,凡人也罢,只要决心让自己做到最好,并立即付诸行动,你就能拥有光明的未来。从哲学巨匠伏尔泰超凡脱俗的人生历程中,我们或许能更好地领悟这一点。
怕砸饭碗的天才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领袖人物,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法律公证人,酷爱文学。伏尔泰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很早就迷上了文学。
伏尔泰以早慧著称,他3岁时的一天,父亲从外面回来,发现小伏尔泰正手舞足蹈地讲故事,时而得意,时而严肃,表情丰富多变。父亲觉得好奇又好笑,于是就躲在他背后,偷偷地看他表演。过了一会儿,父亲隐约记得伏尔泰讲的故事是《拉封丹寓言》上的。于是父亲悄悄翻开这本书,经过核对,他惊讶地发现,儿子讲的与《拉封丹寓言》中的故事一字不差,这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除了博闻强记外,伏尔泰的文学天赋也是很惊人的。他的作品语言尖刻,笔调幽默,让人在笑中受到震撼。伏尔泰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人们称赞他,说他的思维之敏捷和语言之炽热,有如闪电和天火。尽管他因对当权者冷嘲热讽而两度入狱,他的书也一度被列为禁书,但他仍然不失为一名多产的文学家,而且部部作品都堪称经典之作。
伏尔泰对于自己的作品总是精益求精,力图用最优美的文笔,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思想。从下面这件事情中,完全能够表现他的这一特点。
一次,伏尔泰创作了一部悲剧,名叫《查伊尔》。完稿后,伏尔泰本人对这一剧作并不满意,因此反复加以精心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演员们对此非常厌烦,因为剧本每修改一次,他们都要耗费许多精力和时间,重新排练一次。
最后,该剧主演杜孚林对伏尔泰很不满,拒绝接受伏尔泰修改后的剧本,甚至拒绝和他见面。这下伏尔泰为难了,他亲自来到杜孚林的住所,把稿子塞进他的信箱里,然而杜孚林仍然将改稿扔到了一边。
伏尔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听说杜孚林要举行一次私人宴会,于是特意买了礼物,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在客人们的注目下,杜孚林让人把礼盒打开,结果包括杜孚林在内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原来礼盒内除了礼物——一个大馅饼和12只山鹑外,还塞满了伏尔泰修改的稿子。
后来,杜孚林质问伏尔泰:“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伏尔泰答道:“我也没有办法,不做到最好,我的饭碗就要砸了!”
杜孚林无可奈何,只好按照伏尔泰的改稿进行排练。被修改了多遍的《查伊尔》公演后,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许多戏剧评论家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成功者的共通之处。试想,伏尔泰若不是事事做到最好的话,世界上或许会多一个平庸的剧作家,而少一个卓越的文化巨人。聪明卓绝如伏尔泰,尚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怎能不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呢?
成功没有榜样第四章 让自己拥有好心态 4.1好心态的力量(1)
有一个随军的年轻女人,名叫塞尔玛,她陪丈夫驻在沙漠深处的陆军基地里。他的丈夫到沙漠搞演习去了,把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铁皮房子里。天气很热,日子也很寂寞——她的身边只有不会说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塞尔玛很难过,于是写信给父母,说要回家。她父亲的回信只有短短的两行: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看到泥土,另一个人却看到了星星。塞尔玛读了这两行信,非常惭愧,她决定接受父亲的教诲,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与当地人交朋友,发现他们出人意料地热情,还送给她当地的很多特产。塞尔玛研究了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了解了土拨鼠的生活习性。她发现沙漠的日落很美,而在黄昏时分在沙漠散步时,她常常能捡到海螺壳,那是几万年前留下来的东西。不久她发现:原来感到难以忍受的一切,竟让她如此留连忘返。
沙漠没有改变,周围的人也没有改变,是塞尔玛自己的心态变了。她在沙漠里发现了无穷的快乐,还写了一本名为《快乐的城堡》的书,叙述她的快乐和转变过程。
这个故事是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在他的课堂上讲的,为的是让那些终日愁眉不展的学员们也能从自己给自己设的牢房里看出去,看到漫天的星星。
诺曼?洛布森兹说:同样是半杯水,一个乐观的人很可能说它是“半满”的,一个悲观的人则可能说它是“半空”的。其实杯子是一样的杯子,水是一样的水,只是心态的不同,造成了这一差异。
心态究竟对一个人的成功有怎样的影响?我们还是从一个伟人鲜为人知的一面中,去寻觅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爱迪生的好心态
托马斯·爱迪生,享誉世界的大发明家,一生做出2000多项重要发明,其中包括1877年发明的留声机、1879年发明的白炽灯以及1910年发明的有声电影等等。虽然爱迪生是“发明大王”,他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但他经历的失败比谁都多。但在爱迪生的身上,人们很少发现沮丧、悲伤等不好的情绪。对于一般人趋之若鹜的名利,他也很少放在心上。因此,爱迪生的成功,得益于他乐观向上的精神,得益于他的好心态。
爱迪生热爱自己的工作,通常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他有一句著名的论断:“睡眠有如药物,一次服用太多,头脑就不清醒。”在美国新泽西州爱迪生实验室里,他喜欢踱来踱去地思考问题,经常示人的形象是头发蓬乱,发皱的衣服上满是污痕,偶尔还有被化学品烧破的洞,完全看不出一个世界伟人应有的派头。爱迪生对工作的疯狂劲头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几年,甚至在八十高龄,他还开始接触植物学,寻找从植物中提炼橡胶的方法。在与助手们试验了万种植物之后,爱迪生终于研究出从紫菀科植物中提炼大量胶汁的方法。
爱迪生从来不会在失败面前低头,说到这一点,人们往往会想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当年,爱迪生在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之后,仍没有找到合适的灯丝。他告诉气馁的助手说:“我们并没有失败。至少我们知道有1000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有了这些经验,就容易找到可行的方法。”后来,他开始用朋友衣服上的棉线做实验,让灯泡持续亮了45小时,这已经是一项创纪录的发明。爱迪生仍不满足,他理想中的灯泡应该能亮1000个小时!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实验,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竹丝灯泡,连续亮了1200个小时!1906年,爱迪生又改进了钨丝灯泡,一直沿用至今。
成功没有榜样第四章 让自己拥有好心态 4.1好心态的力量(2)
在爱迪生2000多项发明专利中,有不少随着新技术的诞生而失去了意义,他的第一件专利品就是如此。这第一件专利品,是一种用来对低级铁矿做磁性分离的机器,但不久后,人们就开发出蕴藏量丰富的高级铁矿,这项发明便没用了。对此,他的家人和助手都为他叫屈,爱迪生本人则坦然接受。
爱迪生也坦然接受灾难。1914年,爱迪生实验室发生了火灾,他一生的许多成果在大火中化为灰烬,直接损失超过200万美元。在熊熊烈火中,爱迪生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中发疯似地寻找爱迪生,害怕父亲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但查里斯发现爱迪生的时候,老发明家正异常平静地观望着蔓延的大火,一缕白发在寒风中飘动。见到查里斯,他带有戏谑意味地说:“查里斯,快去喊你母亲来,她这辈子恐怕都很难见到这样的场面。”第二天早上,面对一片废墟,爱迪生说:“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开始了。”火灾过后不久,爱迪生就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发明——留声机。
据查里斯说,在父亲所有的发明中,留声机是他最满意的。爱迪生喜欢音乐,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他12岁时因偷偷做实验引起爆炸事故而被人打聋了右耳。留声机发明以后,爱迪生也只能用牙齿叼着铅笔,把铅笔的另一端搭在留声机的匣子上,才能听得清音乐。
对于耳聋这件事,爱迪生不以为意,他说:“我从12岁起就没听见过鸟叫,但是耳聋对我是福而不是祸。”他认为耳聋使他能更加专心致志,免得在闲聊中浪费时间。有人问爱迪生,你为什么不为自己发明助听器?他反问道:“你在过去24小时听到的声音,又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
爱迪生从来不慕虚名。有一次,一位要人问他是否获得过许多奖项,他答是的,家里有两瓶酒,是太太奖赏的。
同样,金钱在他眼里也和金属一样,只是一种有用的物质而已。有一次,爱迪生对一部矿石压碎机的运转情形很不满意,吩咐工人提高速度。工人回答:“我不敢,这会毁坏机器的。”爱迪生转身问工头:“这部机器多少钱?”“两万五。”“我们银行存款有这么多吗?应该有吧?那就把速度再加快一级。”结果,这部价值不菲的矿石压碎机在那一天“寿终正寝”。爱迪生则将机器制造者所定的动力极限提高了40%,造出了更为完美的机器。
1931年10月18日,85岁高龄的爱迪生与世长辞。举行葬礼这一天,美国当局为了向他致哀,原本预备将全国的电切断一分钟,但考虑这样做代价太大,而且可能发生危险,因此只熄灭了部分电灯,在黑暗中缅怀逝去的伟人。
海伦·凯勒说:面朝太阳的时候,就看不见影子。爱迪生用自己的无穷智慧和高尚情操,在人间点亮了一盏盏不灭的明灯。但一般人只看到他的智慧,却看不到他的情操。其实,很难说这两者中谁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一个始终向往光明的人,不会让负面情绪长久占据自己的心灵,因为他懂得好心态的力量。
成功没有榜样第四章 让自己拥有好心态 4.2做情绪的主人(1)
《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英国著名作家笛福曾说过,不管是在最快乐、最惬意的时候,还是在最忧愁、最恼火的时候,理性是用以镇住各种坏脾气的唯一要素。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刚拓展自己的事业,在全美各地巡回演讲的时候,纽约《太阳报》的一位记者在报上撰文抨击卡耐基和他的工作。年轻气盛的卡耐基怒不可遏,他认为这个记者在刻意扭曲事实,侮辱了他的人格和理想。于是,他打电话给《太阳报》的负责人,要求刊登澄清真相的声明。卡耐基当时就一个念头,要让犯错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几年以后,当卡耐基的事业越做越大的时候,他开始为自己当初的幼稚行为感到羞愧。他体会到,自己当时气冲冲地要求澄清事实,但实际上,那份报纸的读者,10个人里面或许只有1个人会看到那篇文章,看到那篇文章的人里,有一半的人会把它当成小事一桩,而真正注意到那篇文章的人中,又有一半的人会在几个星期后彻底忘了这件事。这样来看,这篇文章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实在微乎其微。那么,澄清真相又有什么用呢?
从这件事情上,卡耐基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要记住:‘生命太短促了,不要再为小事烦恼。’
卡耐基最崇拜的一位伟人是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控制自己的情绪方面,林肯具有一种极为难得的理性态度,曾给包括卡耐基在内的很多人以极大的启发。
无可挑剔的林肯
让我们看看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履历:
9岁——母亲去世;22岁——经商失败;23岁——角逐州议员落选,同年失业;23岁——向朋友借钱经商,不到一年企业倒闭;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这次成功了;26岁——订婚后正要结婚,未婚妻不幸去世。27岁——几乎精神崩溃,数月卧床不起;29岁——竞选州议会议长,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再次落选;37岁——再次竞选国会议员,这次当选了;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1岁——第二个儿子因病去世;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47岁——在共和党内争取副总统提名,失败。49岁——再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51岁——竞选美国总统,当选。
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林肯经历了多次的不幸和惨败,仅仅成功了两次。面对这么多次失败,林肯一次次站了起来,他没有让失败和绝望的情绪充斥自己的内心,而是把这些情绪垃圾及时清理出去,重新面对新的挑战。
林肯以其高尚的人格,至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在控制自己的情绪方面,林肯堪称所有人的楷模。林肯的为人无可挑剔,但这是与生俱来的吗?
不!事实上,林肯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自大好斗的人。对于惹恼自己的人,除了口头批评外,他还常写信、写诗讥讽人家。33岁那年,林肯讥笑一个名叫希尔兹的爱尔兰政客。希尔滋比林肯更自大也更好斗,他怒气冲冲地找到林肯,叫嚣着要来一次公开的决斗。林肯虽然不愿决斗,但为了自己的面子被迫答应下来。到了决斗的日子,林肯和希尔兹在密西西比河的河滩上准备一决生死。就在最后一分钟,这场生死决斗因有人调解而取消了。
那是林肯遇到的最可怕的一件事,令他后来还心有余悸。他想,如果自己在那次决斗中死了,值得吗?从此,林肯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教训。他发誓,永远不再批评和讥讽别人,不管别人是否对自己充满恶意。
成功没有榜样第四章 让自己拥有好心态 4.2做情绪的主人(2)
有一年,林肯因为一个重要案子来到芝加哥,与芝加哥的律师合作办案。那些资深律师都看不起他这样一个小律师,把他抛在一边,不与他同桌吃饭,也不与他同行。林肯对此没有任何怨言,他后来只是告诉朋友说:“我到了芝加哥,才晓得自己的知识是多么浅薄,我要学习的东西又是那么多。”
林肯当选国会议员后,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参议员们,总想找机会羞辱一下这个平民出身的议员。于是,当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讲的时候,一位参议员站起来,傲慢地说:“林肯先生,在你演讲之前,我提醒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笑声停下后,林肯坦然地说:“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参议院里一片静默。林肯又转身对那个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父亲也曾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假如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修正,尽管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做鞋的艺术……可以确定的是,我永远无法像父亲那样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与伦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热泪。所有的敌意,顷刻间化为赞叹的掌声。
林肯总统对以前的仇敌一概持宽容的态度,有人不理解地问:“总统先生,对敌人你怎么能那么仁慈呢?对付敌人的最好方式难道不是消灭他们吗?”林肯微笑着问:“假设我原来有10个敌人,现在其中的5个成了我的朋友,那么我还剩下多少敌人?”“5个。”林肯大笑道:“那么,我不是已经消灭敌人了吗?”
美国内战的时候,在北军的进攻下,南方的李将军向南撤退,却遇到暴涨的河水,进退维谷。林肯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命令前线的弥特将军立刻袭击李军。然而弥特违抗林肯的命令,一再拖延进攻的时间,最后,南方军安然逃去。当消息传到林肯耳中,林肯少有地大发雷霆,他大嚷道:“老天,这是怎么搞的?……在那种形势下,不管是谁带兵都能消灭李军,就是我自己去,也早把他们捉住了。”林肯余怒未息,就提笔给弥特写了封严厉的斥责信。信的末尾说:“我不会再对你抱有任何成功的奢望,因为你已浪费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这让我的心情无比沉痛。”
想想看,弥特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将会怎样呢?
事实上,弥特将军从没有看到那封信,因为林肯总统并没有把信寄出去。只是在林肯去世后,人们才从他的文件中发现了这封信。林肯知道,尖锐的批评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在总统职位上,林肯总是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家庭生活中,他也是如此。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林肯夫人玛丽·林肯是个虚荣、蛮横而无知的女人。林肯夫妇婚后不久,他们的房东就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早晨,林肯夫妇正在吃早餐,林肯不知怎么触怒了妻子,林肯太太当着其他房客的面,气冲冲地把一杯热咖啡泼到了丈夫脸上。林肯一言不发,只是闷坐在那儿。房东太太拿来一条湿毛巾,替他把脸和衣服擦干净。此后的日子里,林肯太太丝毫没有改变这种泼妇作风。林肯靠一个“忍”字,维系了二十几年的婚姻生活。
人们称赞林肯“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全人类怀着慈悲。”而林肯曾经说过:“据我观察,人们都是自己想要怎么快乐,就能怎么快乐。”林肯成为很多人的楷模,后来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他当上总统后,凡遇到头疼的问题情绪不佳时,他就坐在椅子上往后一靠,仰头望向办公桌对面墙上的林肯画像,然后自问道:“假设林肯处在我目前的困境中,他会怎样解决呢?”
林肯无与伦比的自制能力让他变得伟大。同样,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也应学会自制,不要让情绪垃圾削弱了我们的智慧,阻碍我们看清前方的路。
成功没有榜样第四章 让自己拥有好心态 4.3学会为自己减压
日本著名学者池见酉次郎说:要想适应给人带来强大压力的现代生活,要想以顽强积极的态度生活下去,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会自我缓解精神负担的诀窍。
美国医学工作者曾作过一项研究,发现在174名住院病人中,有140人总是充满了忧虑,而且其中一半人的症状是由压力所引起。人体对压力的反应分三个阶段:警觉、抗拒和力竭。在警觉阶段,人体注意到压力源,内分泌腺开始释放荷尔蒙,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放大等特征。在对抗阶段,人体自行克服压力造成的损害,但如果压力源没有消失,人体就无法实现这一点。这样一来,就进入到第三阶段——力竭。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后果,就是所谓的“压力病”,如偏头痛、心律失常、神经系统障碍等等。因此,防止“压力病”的最好方法是避免压力,一旦压力发生,也要尽快减轻。
压力真的无法避免吗?对这一问题,励志大师安东尼·罗宾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发现,多数人担忧的事情中,大多都是不必要的。据他统计,在令人们忧虑的事情中,40%永远不会发生;30%涉及过去的决定,是无法改变的;12%集中于别人出于自卑而作的批评;10%与健康有关,但忧虑显然只能让健康问题更糟糕。最后,只有8%令人忧虑的事情,可以列入“合理”的范围。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而且时常感觉压力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排解压力。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就能达到良好的减压效果。球王贝利的例子,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球王的自卑
在足坛,球王贝利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运用娴熟的球技在足球场上连过数人,射门破网,然后高举右臂欢呼,是球王留在无数球迷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象。
有一次,一个记者问年轻的贝利:“在你看来,自己踢进的哪个球最精彩?”他的回答是:“下一个”。当贝利的进球数达到一千个时,又有一个记者问他同样的问题,他还是充满自信地回答:“下一个”。就这样,贝利在球场上不断完成着自我超越,最终无可争议地登上球王宝座。
退役后,贝利担任巴西的体育部长,在官员任上他同样游刃有余,以干练的工作作风、颇具风度的谈吐令人肃然起敬。此外,贝利还以大胆预测足球比赛的胜负而出名,不过他的预测总是与事实相反,从而赢得了“乌鸦嘴”的名号。每当自己看好的球队倒了大霉时,贝利总是咧开大嘴一笑,而球迷们也就跟着他一起乐起来。
看上去,贝利是一个多么潇洒而自信的人啊!可是,当时光倒退几十年,回到贝利的年轻时代,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位超级巨星曾经居然是一个自卑而胆小的球员,这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贝利辉煌的职业生涯,是从进入巴西著名的桑托斯足球队开始的。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不俗球技的他,被桑托斯足球队相中,要把他招入麾下。得知这一消息后,贝利竟紧张得一夜未眠。
“我看上去是不是很呆呢?”他翻来覆去地想:“桑托斯的巨星们会笑话我吗?一旦那种尴尬的事情发生,我还怎么有脸回来见我的亲朋好友呢?”
他还想到:“即便那些巨星愿意与我同场踢球,也不过是想以我的笨拙和愚昧,来反衬他们绝妙的球技罢了。如果在球场上他们戏弄了我,然后把我当白痴一样打发回家,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这些无端的猜测和恐惧使贝利寝食难安,他觉得自己依靠球技而建立起的自信,正在一点点地消失,他变得自卑而忧虑,沉湎于失败的幻想之中。虽然加入桑托斯队踢球,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但当实现梦想的时刻一步步临近的时候,他居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以至于精神都要崩溃了。
不管怎样,贝利还是来到了桑托斯足球队,战战兢兢地成为这支著名球队中的一员。第一次训练时,他的紧张心情让他浑身打起了哆嗦。贝利后来回忆说:“正式练球刚开始,我就吓得几乎要瘫痪了。”事实上,他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甚至把滚到他身边的球都看成了别人向他击来的拳头。他以为自己作为新球员,不过是练练盘球、传球,然后再去当替补队员。谁知很快教练就让他参加队内的训练赛,并且让他踢主力中锋的位置。听了教练的安排,贝利的紧张达到了顶点!
然而奇怪的是,当他硬着头皮走上场地,脚接触到皮球的那一刻,他发现自己的紧张情绪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迈开双腿在场上奔跑起来,习惯性地接球、盘球、传球、射门。渐渐地,他忘了自己是跟谁在踢球,甚至都快忘了自己的存在。在那天的训练赛上,他表现得极为出色,他发现,他原来以为会对他充满敌意的明星们,其实对他都非常友好,赞扬他的球技,一点轻视的意思都没有。
贝利从此找到了一个排解压力的好方法。在一些重大比赛的前夕,感觉到有压力时,他就专注于足球,通过练球来排解压力。这种保持好心态的方法,成为贝利成功的一大关键。
谁能想到,叱咤风云的一代球王贝利,竟然也曾有过紧张到近乎崩溃的经历。而现在看来,他当初所受到的精神煎熬,完全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紧张和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太重,总在顾虑别人会如何看待自己,担心自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一个人只要专注于手边正在做的事情,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往往就能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克服紧张的情绪。
成功没有榜样第四章 让自己拥有好心态 4.4值得的忍耐没有限度
岩洞里有一眼老泉和一眼小泉。小泉从石缝中渗出,一滴一滴地往下滴,老泉对它说:“孩子,你很快就能像我一样,把底下的那块岩石滴穿了。”小泉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它说:“那有多难啊,我恐怕一辈子都办不到。”老泉望着惊惶失措的小泉,笑着说:“孩子,你不用担心自己不行,只要你有耐心,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就可以了。”小泉听从了老泉的忠告。若干年后,人们发现,小泉底下的那块岩石已经被滴穿了。
古希腊诗人狄奥克里塔说:忍耐是一切烦恼的良药。但是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忍耐在多数时候是痛苦的,痛苦到了极限,一般人就会彻底失去耐心。我们信奉的一句话往往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但是,成功者信奉的东西和一般人不同,在他们看来,值得的忍耐没有限度。
许多大艺术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以下就是几个经典的例子。
忍耐造就的大师
(1)
艺术大师达·芬奇小时候跟从画家费罗基俄学画画,一连几天都在画鸡蛋。达·芬奇画腻了,撅着嘴老大不高兴。费罗基俄教育他:“别以为鸡蛋很容易画,在一千只鸡蛋中,从来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蛋,即使同一个蛋,变换角度看它,形状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想在画布上准确表现鸡蛋,非下一番苦功不可。”达·芬奇光画鸡蛋就画了好几年,在色彩、线条的运用方面功力大增。后来,费罗基俄画了一幅《基督受洗图》,心里很满意,就让达·芬奇在上面再画两个天使!”看了达·芬奇的天使,费罗基俄大吃一惊,发现学生已经超过了自己。费罗基俄既欣慰又惭愧,从此竟不再画画,专事雕刻了。
(2)
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法国作家莫泊桑,十几岁就跟随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学习写作。他把自己写的剧本和小说送给福楼拜看,请他指点时,福楼拜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一大堆毛病。莫泊桑修改后准备寄出发表,却被福楼拜阻止了。福楼拜告诫他,不成熟的作品,不准向刊物投稿。莫泊桑听从了老师的意见,只要福楼拜看不上的稿子,他都放在柜子里。渐渐地,几个大柜子都装不下了。
有一天,莫泊桑整理自己未发表的文稿,发现文稿堆起来竟有一人多高。莫泊桑开始怀疑:福楼拜是不是成心压制自己?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有一天,莫泊桑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到果园散心,走到一棵小苹果树跟前,发现树上结满了果子,嫩嫩的枝条被压得紧贴地面,他再看那些大苹果树,发现树上更是果实累累,枝条却硬朗朗地支撑着。看到眼前的景象,他顿时领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一个人在成功之前,一定要学会忍耐,默默地积蓄力量。
从此,莫泊桑更加刻苦地练习写作,决心让自己“根深叶茂”起来。1880年的一天,莫泊桑将自己创作的小说《羊脂球》放在了福楼拜的书桌上。福楼拜看后拍案叫绝,兴奋异常,让他赶紧寄往刊物发表。果然,《羊脂球》一面世,立即轰动了法国文坛,莫泊桑也因此进入世界文坛。此时的莫泊桑已到而立之年,在巴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位置上工作了多年,也忍耐了多年。
(3)
我国东晋时代,王献之曾向父亲请教学好书法的秘诀,王羲之指着18只大水缸对他说:“秘诀就在这些缸里,你把这些水缸里的水用完,自然就知道了。”王献之照着父亲的话,用那18口缸里的水磨墨写字,写完了满满18缸水,书法大有长进。后来加上自己的创造,终于成为比肩父亲的书法大师,享有“小圣”的美誉。
(4)
现代,齐白石初学刻印,有一次问老师铁安:“我为什么总刻不好呢?”铁安笑道:“山上有的是楚石,你挑一担回去,随刻随磨,等它们都成了石浆,那时就刻得好了。”齐白石如法炮制,果然大获成功,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其实不光在艺术领域,在其他领域要想获得成功,往往都需要长久的忍耐。忍耐的时候越痛苦,收获的时候也就越喜悦。成功者一般具有超出常人的忍耐力,不到实现目标的那一刻,绝不轻言放弃。正如美国作家爱默生所说:“除了你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哄骗你离开最后的成功。”这说的正是忍耐对于成功的意义。因为成功者知道,为了达到目标,再多的忍耐都是值得的。
成功没有榜样第五章 打好自己手中的牌 5.1命运就像抓到手的牌
印度前总统、杰出的政治家尼赫鲁曾有过一句名言:“生活就像是玩牌,发到你手上的牌是不会改变的,但你的意志决定了你的打法。”
艾森豪威尔年轻时是个牌迷,经常和家人一起玩牌。一次,在玩牌的过程中,运气似乎在跟他作对,让他总是拿到一手烂牌。艾森豪威尔一开始只是抱怨,后来干脆大发脾气。母亲在旁边看到这一幕,教训他说:“既然要打牌,不管手中的牌是好是坏,都必须打下去。人不能总是碰上好运气!”艾森豪威尔依然余怒未息。母亲又说:“人生就像一场牌局,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你拿到的牌是好是坏,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用好自己手里的每一张牌,力争达到最佳效果,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艾森豪威尔听了这番话,就不在抱怨了,浮躁的心情渐渐平和了。他惊讶地发现,虽然有时抓到了一手烂牌,居然也有赢的可能。在后来的日子里,母亲的话一直回荡在艾森豪威尔的耳边,激励他去积极进取。就这样,他在事业上不断进步,成为二战时期的盟军统帅,最终凭借赫赫战功,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人生就像一场牌局”,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如果你不幸生于贫贱之家,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要理会周围人异样的目光。要相信: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其实,一个人能否取得非凡的成就,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从前有一个穷小子,就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
少年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一位没有高贵的出身而仅仅依靠努力而登上权力巅峰的人。历史学家们都认为,在拿破仑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他用一把宝剑和一部法典,深刻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军队统帅、皇帝,需要多大的雄才伟略啊!拿破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拿破仑出身于法国科西嘉岛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虽然家境贫寒,但父亲还是坚持把他送进了一所贵族学校,希望儿子能有所作为。拿破仑那时才十一二岁,刚进入学校时,由于个子矮小,说话口音重,穿的衣服也很普通,遭到那些有钱有势的贵族子弟的嘲讽。拿破仑对此极为愤怒,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摆脱这种困境,给那些讥笑自己的人一个教训!
拿破仑开始发奋学习,他省吃俭用,每月都要买书、租书来读。在学校,他曾开出一小块地种菜、栽花,一有时间,他就躲到这块地上来读书。他读书到了痴迷的地步,尤其对历史书和人物传记情有独钟。古罗马共和主义政治家布鲁图这样的英雄,是他心目中的偶像。他为古代英雄们的丰功伟绩而折服,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盖世英雄。渐渐地,周围的嘲笑、白眼都摧毁不了他的信心,反而坚定了他的斗志。很快,拿破仑以优异的成绩,在同学中间显得出类拔萃,那些贵族子弟再也不敢轻易嘲笑他了。
五年的贵族学校生涯结束后,拿破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同时荣升为少尉。那一年,拿破仑16岁。随后,拿破仑应征入伍。他发现战友们大多不务正业,好色、赌博之风很盛。拿破仑对周围的喧闹置若罔闻,埋头于图书馆中,他比在贵族学校时更广泛地阅读,涉猎哲学、历史、军事、人物传记等各种著作。有一次,拿破仑因违犯军纪,被关在禁闭室里,他从一个旧衣橱里找到一本古罗马的《国法大全》。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这本法律著作,从中获得了不少法律知识。这样看来,他后来能主持制订出著名的《拿破仑民法典》,多少得益于这次的禁闭。
拿破仑读书很勤,而且喜欢做笔记。几年下来,竟积累了一尺多厚的读书笔记。在所有的法国作家中,拿破仑对卢梭很感兴趣。他阅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忏悔录》等著作,边读边做笔记,甚至摹仿卢梭的笔调进行写作。拿破仑也喜欢伏尔泰等人的剧本,还多次阅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与周围的士兵们相比,拿破仑显得孤寂、沉闷,总是一脸的愠怒。由于不善对上司溜须拍马,他甚至一度被人挤掉了少尉军衔。但他意志坚定,胸怀大志,总是幻想自己成为了一个统帅。一次,他画出了科西嘉岛的地图,并标出应在哪些地方布防,计算得十分精确。拿破仑暗下决心,要让世人都知道自己的大名。
拿破仑的学识引起了长官的关注,有一次,长官派他执行一项需要极强的计算能力才能胜任的任务。拿破仑全力以赴,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长官极为满意,于是给了他新的机会。
拿破仑辉煌的腾飞之路,就从这里开始。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晚年意味深长地说:“一个年轻人能够继承到的最丰厚的遗产,莫过于出生于贫贱之家。”拿破仑的传奇经历,为这句论断写下了伏笔。当年嘲笑他的那些富家子弟姓甚名谁,没有人知道,但拿破仑的名字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假设拿破仑生于大富大贵之家,还会不会成为那个叱咤风云的法国皇帝呢?
你是命运的主人,还是命运的奴隶?无论怎样,你都应该选择前者。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成功没有榜样第五章 打好自己手中的牌 5.2带着梦想出发
有一个名叫约翰·戈达德的美国人,当他还是洛杉矶郊区一个懵懂少年时,就列出了自己一生的梦想。这些志愿包括: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何思山;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走过的道路;驾驭大象、骆驼、驼鸟和野马;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莎士比亚的著作;谱一首乐曲;写一本书……”这些梦想共有127个。从15岁开始,戈达德就为完成这些梦想而努力。在他一生中,历经18次死里逃生,终于实现了其中的106个。
人们在赞叹约翰·戈达德坚忍不拔毅力的同时,也存有一些疑惑:他成功了吗?他的行为有什么意义?他为什么不换一种生活方式?……
约翰·戈达德当然成功了,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世界上有不少像戈达德这样带着梦想出发的人,最后赢得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下面这个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规划300年的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