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成功不难》

_2 唐晓龙(现代)
  世界上哪一种投资都比不上对知识的投资,如果每天花15分钟时间读书求知,就是最有价值、最合算、最能增值、最容易中签的投资。
  德国大诗人歌德在他的叙事诗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出外远行,途中发现了一块破烂生锈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有听见。
  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来三文钱,并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俩人出了城,继续前进,经过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走得口渴嗓干,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放进嘴里。
  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下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去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更小的事上操劳。”
  歌德把马蹄铁比作知识,怕弯腰的人,就捡不到知识这个宝。失去了这个宝,人会后悔一辈子,因为,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就像干旱荒漠的土地,失去了绿色的植被,光秃秃的什么也长不出来。而那些勤弯腰会捡“宝”的人,就大不一样。他们捡得越多,知识就越丰富,知识越丰富,认识的天地也就越广阔。一个人认识的天地一广阔,才会感觉到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灿烂,那么的诱人,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自己去开拓,有那么多落后的东西需要去改变,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需要去追求,去探索,同时自己的命运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变。
  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话一点不假。有许多身世卑微者,虽然最初命运不佳,到后来为什么会变得那么精彩,那么灿烂?说白了,就是勤弯腰会捡“宝”。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总统林肯,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他们的童年都很不幸,正像西方谚语中所说:“幸运儿出娘胎,嘴里便含着银匙,可他们一出娘胎,两手空空,小嘴一张,也只有哭泣之声。”可是他们长大之后,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哪一个不是勤奋学习的楷模?
  成功和勤奋学习是一对孪生姐妹,成功的最终目标常常是在勤奋的汗水里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
  一天,有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文本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才,将来是不是块作家的料?”
  巴尔扎克接过作文看了看:“喂,他天赋不大,灵气不多,凭这当作家没门。”
  老太太噗嗤一笑:“好小子,我以为你们当作家的什么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都认不出来!”
  巴尔扎克笑着说:“我没说错呀!我所以有今天,全靠的是后来读书求知,苦熬苦学,并不是靠的天才和灵气啊!”
  可见,勤奋的过程就是成功的过程。如果说“十年寒窗苦”代表了一种长久的耐性,是条勤奋求知的成功之路,那么还有一条笔直的捷径,就是每天花15分钟时间读书,也能形成久而久之的勤奋,也能捡到很多很多“宝”。当代杰出的内科专家,加拿大的威廉·奥斯罗就是这样成功的。他从童年起就养成了在衣袋里装本小书的习惯,每逢空闲时就拿出来阅读,他发现在等吃饭、等坐车、等理发、等约会、等待演出开始的时候,带本书特别有用,不但能学习知识,还能解除烦躁的心情。他不但是个工作繁忙的内科专家,还在医学院任教,同时还是医学研究专家。他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外,每天的时间表几乎完全排满了工作内容。但他心里最清楚,工作再忙,也不能挤掉学习。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制度,每晚睡觉前必须读15分钟书,不管忙碌到多晚进卧室,即便是凌晨4点回家,他也要读15分钟书,否则就无法入眠。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千万别小看这小小的15分钟,据奥斯罗本人计算,1分钟读300字,15分钟便能读4500个字,1周可读315万字,1个月读完135万字没问题。奥斯罗坚持了半个世纪,1年以365天计算,他50年共读了82125万字的书,大约读了1098本书。试想,他这样每天弯腰捡“宝”,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受益会有多大!他能成为最杰出的内科医生,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现称血小板),这与他每天15分钟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弯腰捡“宝”并不难,每天抽出15分钟时间读书学习,谁都能做到。用这15分钟无论是读一篇文章也好,或者是弄懂一个难题也罢,你要有意识地告诉自己:“我今天又捡了一个宝。”或者对自己说:“今天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助手,少了一个障碍。”这样不但能增加你的自信,还能帮你养成习惯。一旦养成读书的习惯,你每天捡的“宝”,就是你每天增加的财富。如今有人喜欢买股票,有人喜欢买保险,有人喜欢买彩票,这些虽然都是利国利民的一种投资,可是没有哪一种能比得上每天15分钟的知识投资。15分钟读书求知是当今最有价值、最合算、最能增值、最容易中签的投资。买彩票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侥幸,只能寄希望于一万年得一遇的偶然,而读书求知是一本万利,是百分之百的增值,百分之百的中签。如果你一天花15分钟捡一个“宝”,一年就能捡到365个“宝”,10年、20年以后,你即便当不上院士、专家、教授,也会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人有了知识,身上就具备了成功的因子,有了成功的因子,连不幸的命运也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
第三节 你行我也行
------------
  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嫉妒他人的,因为,天空中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纳更多成功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人数是没有限制的。
  有个修道士,道行很深,对上帝忠贞不贰。魔王便让一群魔鬼想办法把修道士从上帝的手中夺过来。于是魔鬼们轮番上阵,分别用金钱、情欲、恐吓和死亡等来引诱、威吓修道士上钩,但全都没有得逞。
  魔王对这群魔鬼说:“你们这些办法都太笨了,只能对付那些道行浅薄的人。你们都退到一边去,看我怎么对付他!”
  于是魔王走到那位修道士的身边,修道士正在祷告,魔王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你的同门师弟已经当上了主教,你听说没有?”
  “唰”的一声,修道士手中的《圣经》掉到了地上,他那原本庄严肃穆的面容,霎时间变了颜色,罩上了一层嫉妒的阴影。
  魔王的诡计成功了。这位修道士没有被金钱、情欲、恐吓和死亡所打败,却被嫉妒所击中。
  嫉妒是一种病态,是成功的大敌。一个人有了这种不健康的情感,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灵播下了失败的种子。因为嫉妒者不但常常诋毁别人的成绩,还会常常怨恨自己的无能,心中充满惟恐被别人超越的苦恼,身心备受双重煎熬。嫉妒心强的人还会惹是生非,拆人家的台,给人家处处出难题,使绊子。“我当穷光蛋,你也得喝凉水。”“我拿低工资,你也别想加薪。”谁要冒了尖,就群起而攻之。这种令人厌恶的行为,除了为自己制造一个强敌和没完没了的苦恼外,不会有什么成功。一位哲人说得好:“心里充满嫉妒的人,每当其竞争对手成功一次,他就会死去一次。被嫉妒的人如果永远成功,对嫉妒的人就是永远的惩罚。”
  有一位才貌出众的女歌唱演员,因嫉妒心太强,常常为别人的成功而揪心,为别人的进步而痛苦,看见同事们提了职,当了先进,心里便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强烈的嫉妒心不但影响了她才能的发挥,而且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起来。她去找她的爷爷为她美容。爷爷是个著名的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说:“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嫉妒,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真正成功的人,既不会嫉妒他人的机遇,也不会嫉妒他人的才华,就像郑板桥赞袁枚那样:“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贪。”我不贪就是我不嫉妒,这就是郑板桥后来超过袁枚,走向成功的经验之谈。这种豁达大度的气量,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读了司汤达的长篇小说《巴尔玛修道院》里描写滑铁卢战役的一章后,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简直起了妒忌的心思。是的,我禁不住一阵醋上心头,我为《军人生活》(我的作品最困难的部分)梦想的战争,如今人家写得这样高妙、真实,我是又喜,又痛苦,又迷,又绝望。”
  不过巴尔扎克很快就从嫉妒的痛苦中挣脱出来。第二年,他写了《司汤达研究》一书,对《巴尔玛修道院》大加赞赏。当时许多人都对巴尔扎克的做法不理解,有人甚至诬蔑他受了司汤达的贿赂。巴尔扎克坦荡地说:“我写那篇谈论司汤达的文章,是大公无私、诚心实意的。”
  在《司汤达研究》一书的封面上,不但印着一把咖啡壶,还有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就是这把咖啡壶,支持我一天写十六小时,最少也写十二小时的文章。”人没有自信才会产生嫉妒,有了自信嫉妒就不攻自破,巴尔扎克是想通过这把咖啡壶告诉大家:我不会嫉妒司汤达的成功,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同自己争胜。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他相信别人有出头拔尖的机会,同样相信自己也有机会成功。所以在自己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不对别人抱敌视和不友好的态度,也不去贬损别人。
  赢人先赢己,你赢了自己,那么你就先赢了一半。一个成功者首先是同自己争胜,不断地超越自己已有的成绩。那些有经验的体育教练,总是鼓励队员们,好好按照自己的标准,赛出自己最好的成绩。前面提到的那位歌唱演员,后来经爷爷的指点,不再“关心”别人的长长短短,不再让别人来左右自己的情绪,一门心思地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团里有人获了奖,她用赞赏的态度,送去掌声,送去鲜花;团里有人当了先进或升了职,她同样用赞赏的态度说:“祝贺你成功!” “我真为你高兴!”她真诚地欣赏别人,虚心向别人学习,不到三年工夫,便成了团里的台柱子,还获得了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三等奖。原先僵硬多皱的面孔,从此变得又灿烂又美丽。
  现在是个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对手,自己就难以强大。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你行我也行,你赢我也赢”的竞争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人就不会受嫉妒的折磨,成功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因为成功的捷径是向成功者学习,与成功人士合作。假如有人胜过你,你就真诚地欣赏他,虚心地向他学习,这样就能在共同的成功中分享成果,分享快乐。
  请朋友们记住:
  世界这么大,容得下你我他。天空中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纳更多成功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人数是没有限制的。
  
------------
第四节 你想越过高墙先把帽子扔过去
------------
  这个世界永远有新的“高墙”立在你的前面,有新的领域等待你去征服,关键是你敢不敢把“帽子”扔过高墙。
  一天,几个小孩比赛翻墙,有个叫来喜的男孩翻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正要离开时,一位老爷爷走过来说:“小家伙,别泄气,这墙你能翻过去了。”
  来喜摇了摇头。
  老爷爷说:“你想翻过去,我有办法。”说着便摘下来喜头上的帽子,顺手扔过了墙。
  来喜一看,别的小孩都走了,恼怒地叫嚷:“坏老头,你是个坏老头!”
  “说啥也没用,你现在必须翻过去,才能拿到你的帽子。”老爷爷说完扬长而去。
  这时,来喜面对高墙,不翻也得翻,经过几番努力,终于从高墙上翻过去了。
  来喜长大后,在新加坡开办了一个纺织厂,不幸的是一场大火把工厂烧成灰烬,一夜之间他又变成了穷光蛋。他只好决定返回宁波老家去,想在那儿过个平安日子。就在动身时,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翻墙捡帽子的事。顿时,眼前一亮,于是便产生了背水一战的决心,最终取消了回家的念头。他领着两个伙计来到马来西亚的一个岛上,先在一家农场打工,经过10年的拼搏,终于创建了自己的农庄。后来,他深有感触地说:“老爷爷扔了我的帽子,我却捡回一个智慧。”
  不给自己留后路,将自己逼入“死胡同”,就好比打仗时背水一战。传说从前有个将军,以寡敌众,为求必胜,他将士兵用船载往敌岸,卸下装备之后,便下令烧船。拂晓攻击之前,他严肃地对士兵们说:“你们都看见了,我们所有的船只都烧毁了。现在我们没有任何的退路,这一仗我们是非胜不可,否则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活着离开这里。我们现在只有两条路——不是胜利,就是死亡,再无其他的选择。”
  战斗打响了,士兵们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英勇。经过一天一夜的浴血奋战,他们以少胜多,赢得了胜利。
  一个目标一旦确立,不在奋斗中死亡,就在奋斗中成功。人在绝境或没有退路的时候,才容易产生爆发力,展示出非凡的潜能。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逼迫和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出潜能的20%—30%,而当他受到逼迫和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相当于前者的3—4倍。许多有识之士不但在逆境中敢于背水一战,即使在一帆风顺时,也用切断后路的强烈刺激,使自己在通向成功的路上立起一块块胜利的路标。巴金一生靠稿酬生活,他该拿的职务工资为什么不去拿?居里为什么只要实验室,而不要颁发的勋章?爱因斯坦为什么要拒绝当总统,而要献身科学?他们这么做,就是自己逼迫自己去跨越人生的“高墙”。
  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取必有所弃。只有不断地超越“高墙”,才能发现可能的境界,从而进入不可能的境界。
  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是一位敢于跨越人生“高墙”的成功者。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他登悬崖、攀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他在游嵩山时,向当地人打听下山的道路,人家告诉他,下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平坦的大路,另一条是险峻的小道。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出没于陡岩丛莽中,经过艰难的跋涉才到山下。经历了这番艰险,他感慨地说:“人家说嵩山没有什么可游的,正是没有看到险峻的地方。”他的话道出了一个成功者的智慧。徐霞客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激励自己,逼迫自己,主动地给自己制造逆境,终于越过了“高墙”,看到了自然界的美景。他撰写的《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岩溶地貌的科学著作,比欧洲人的此项考察,早了二百多年,人们评价这部游记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成功是个人的选择,只有选择成功的人,才能成功。如果我们想在最恶劣、最不利的情况下取胜,最好把所有可能退却的道路切断,有意识地把自己逼入绝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必胜的决心,用强烈的刺激唤起那敢于超越一切的潜能。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失败也是个人的选择,失败者是因为放弃了成功的选择而失败。有些人自甘埋没,对身边的一切事情都作低调处理,以为这最保险,最稳妥,殊不知这正是在埋没自己的才能。与其说失败、逆境可怕,不如说留下退路更可怕。一个人天天想着退路,事事考虑稳妥,这个人十有八九会失败。
  这个世界永远有新的“高墙”立在你的前面,有新的领域等待你去征服,关键是你敢不敢把“帽子”扔过去。
  
------------
第五节 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
------------
  如果把热情比作火种,那么潜能就像燃油,用你的热情去点燃你的潜能,就能把你身上的智能和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 外语老师问两个来报名的学生:“你们报哪个班?”一个说:“我要报英语班。” 老师问另一个:“你呢?”
  另一个学生回答:“我爸要我报英语班。” 这两个学生在同一个班学习,智力又不相上下,但学习成绩却大不一样。一年后,那个“我要报英语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排在全班的前三名;而那个“我爸要我报英语班”的学生,口试笔试都不及格。
  有位心理学家说:“绝大多数失败者的生活都是建立在‘不得不做’的基础上的。” “我爸要我报英语班”的那个学生,他自己本来就不愿学英语,是他爸非要他这么做。而那个“我要报英语班”的学生,是自觉自愿的。这意味着“我要学”、“我想学”、“我喜欢学”,有了这种愿力,就能产生热情,有了热情,英语就自然能学好。一个人有了热情,就有了原动力,有了原动力,就能产生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会主动去做没人强迫自己做的事。人在做“我想做”、 “我要做”的事时,才会动脑筋,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不知你观察过没有?世上许多做得好的工作,都是在热情推动下完成的。美国有个布鲁金斯学会,它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实习。
  70年代曾有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当时的总统尼克松,获得了该学会的“金靴子”奖。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道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在这8年间,有无数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终都失败了。小布什上台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由于“金靴子”奖已经空置了28年,对此类实习题许多学员失去了信心,知难而退。他们都认为总统什么都不缺,他根本没有必要去买一把斧子。然而,有个叫乔治·赫伯特的学员自愿报名,要去向总统推销斧子。他的亲朋好友都劝他别想入非非,可他认为,只要自己想干,总会有希望。他有了“我要做”的强烈愿力,就产生了热情,热情便促使他去思考,去调查研究,然后给小布什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一次,我参观你的农场,发现树上有许多枯树枝需要砍去。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砍伐枯树枝的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子,假若你有兴趣,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
  2001年5月20日,乔治·赫伯特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奖给了他。据说乔治·赫伯特的能力在这次实习的学员中并不是最好的,他能获得“金靴子”,凭的就是“我要做”的热情。
  人们常说,热情大于本领,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就像火种大于燃油一样,一桶再纯再纯的燃油,无论它的质量怎么好,如果没有小小的火柴将它点燃,也不会发出半点光,放出一丝热。而热情就像火种,它能点燃人身上的潜能,让所有的智能和优点充分地发出光来。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热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热情只能保持几分钟,有的人只能保持几天或几十天,但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却能让热情保持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美国科学家吉耶曼和沙利,为了研究下丘脑激素,历经了21年的磨难,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以至于失去了专家们和研究经费资助者的支持。可他们还是毫不气馁,充满了热情,在解剖了上万只羊脑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于1977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有人问他俩是怎样成功的,一个说:“靠的是‘我要做’的愿力。”
  另一个回答说:“我们有‘死不改悔’的决心。”正是这强烈的愿力,化作惊人的热情,从而产生了无坚不摧的力量。让热情保持了一辈子的爱迪生,在他80岁高龄的时候,白天仍在实验室里工作一整天,晚上还要回到自己的书房里读二三小时的书。他活了84岁,一生中的发明有1100多项,这一切正像他自己所言“来自热情”。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发现,人的丰富想象力,大胆的追求,蓬勃的朝气,充沛的精力,这一切同热情这架内在的启动器是分不开的。爱默生说:“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可能成功。”不少人失败的原因,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失去了热情。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热情,惰性就会乘虚而入,人会变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毫无生气。这样的人纵有天大的本事,他的才华也“横溢”不出来,人就会像断了油的灯,缺少了燃料的飞机、轮船一样。人常说:钢琴的琴弦要保持在正确的音符上,就必须反复“调正” 。一个人要把自己身上的热情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样也需要有意识地去“调正” 。如果你整天为单调、重复、琐碎的事情所困扰,失去了积极性,那你就打开热情的“启动器”,把“要我做”的事,调正为“我要做”的事,让你心中的热情不断地燃烧起来。
  
------------
第六节 压力变动力是蜜糖
------------
  事情的本身并无绝对的压力可言,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对问题的态度。
  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充满压力的时代。学生有课业升学的压力;工人有下岗再就业的压力;公务员有优胜劣汰的压力;商家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就连退了休的人也有压力,有孤独的压力,有疾病的压力。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压力,是由于一个人的某些需要、欲求、愿望遇到障碍和干扰时,从而引发出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反应。压力如同“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压力就是蜜糖;如果把压力憋在心里,让它无休止地折磨自己,那就是砒霜。
  人有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憋在心里,变成心灵的枷锁,这样,人就会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失去激发潜能的自由。西方有句谚语:“最后一棵草会压垮骆驼背。”同样的道理,工作生活中的烦心琐事,也会给人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命。有个50刚刚出头的教师,曾和我一起在公园里锻炼过身体。去年他体检时,发现肝上有点问题,从此心情沉重,精神不振,不到半年竟形容枯槁。今年过了春节,听说他猝然离世。医生说他的生命不是因为肝病而结束,而是被心理压力夺去的。
  压力既有破坏性力量,也有积极的促动力量。压力能够变动力,这是物理学上的一条定理。传说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十几只,其中秘鲁动物园里有一只。秘鲁人为了保护这只美洲虎,专门为它建造了虎园,里面有山有水,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子供它享用。奇怪的是,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常常躺在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
  有人说:“失去爱情的老虎,怎么能有精神?”为此,动物园又定期从国外租来雌虎陪伴它。可是美洲虎最多陪“女友”出去走走,不久又回到虎房,还是打不起精神。
  一位动物学家建议说:“虎是林中之王,园里只放一群吃草的小动物,怎么能引起它的兴趣。”动物园里的管理人员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放进了三只豺狗,从这以后美洲虎不再睡懒觉了。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追逐豺狗挑衅。
  美洲虎有了攻击的对手,也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使它精神倍增,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自然界现象如此,社会现象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饭后散步时可以背起手来,闲情漫步,如果让他挑上百斤重担,便会立马小跑起来。这是为什么?是压力产生了动力。法国的维克多·格林尼亚,就是凭借压力,激发出动力,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格林尼亚出生于有钱人家,从小生活奢侈,不务正业,人们都说他是个没有出息的花花公子。在一次宴会上,格林尼亚有意靠近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可是这位姑娘毫不留情地对他说:“请站远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骄傲的格林尼亚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羞辱。这令人无地自容的羞辱,像重重的一拳,把昏睡不醒的他击醒。他从宴会上回来,给家人留下一封书信:“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去刻苦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的。”果不其然,8年后,他成了著名的化学家,时隔不久,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后来格林尼亚收到一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爱那些敢于战胜自己的人。”写信者正是那位美丽的姑娘。
  格林尼亚当众受辱有了压力,他为了洗刷掉这些羞辱,促使自己去战胜自我,后来终于用羞辱换得荣誉,实现了由纨绔子弟向伟大科学家的转化。这就是物极必反,压力变动力的结果。我们还从格林尼亚的转化中发现,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战胜压力的力量就越大。
  人活在世上,虽然无法逃避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但是人有办法战胜它。战胜它的最佳办法就是:先放“心”面对,再用“心”解决。
  一条船装的东西太多,遇到阻力时,就得把无用的东西抛弃。人和船一样,虽然具有很强的力量,但若装满了毫无用处的“心理货物”,就难以前进,只有把它丢弃掉,才能轻装迈向目标。一天,一个大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出外化缘,来到水流湍急的河边,看见河边有个美貌的女子,不敢涉水过河正在发愁,这时小和尚二话没说就背起女子涉水过了河,将她放在对岸。第二天,他俩回到寺里,小和尚聚精会神地诵经,可大和尚老想着昨天发生的事,悄悄地问小和尚:“你怎么能背那女子过河呢?”小和尚说:“过了河,我就把她放下了,难道你心里始终还放她不下?”这个故事道出了“心”就是身的主宰,你愈早愈干净地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就会愈早愈轻松地集中精力,干好你想干或正在干的事情。
  所谓用“心”解决,就是要弄清压力的产生根源。人们普遍认为压力是问题引起的,其实引起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对问题的态度。事情的本身并无绝对的压力可言。同样一件事情,张三认为有压力,而李四却认为是挑战是乐趣。据说有个公司派了两个推销员去非洲推销鞋子,其中一个推销员认为这里的土著人向来不穿鞋子,到这里来推销鞋子是水中捞月白费力。他在非洲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背了一大堆困难,便乘飞机返回公司。另一个推销员经过认真调查,发现土著人没有鞋子穿,正是推销的好机会,便打电话给公司:“立即运送一万双各种尺码的鞋子。”前者失败了,后者成功了。可见,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果不用“心”解决,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把压力呼出去,把动力吸进来,必须改变态度。你如果面对无法摆脱的压力时,就应该反复地对自己说:“这是对我的挑战和考验。”“这是催促我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奋发向上的动力。”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态度一改变,压力很快就能减轻。一个人不但要学会“卸压”,有时还要善于“增压”。因为压力是孕育成功的土壤,只有在沉重的现实面前,压力才能将潜能激发出来。有时人太幸运了,太安逸了,太一帆风顺了,就会离开压力的“哺育”,痛苦的“滋养”,变得毫无追求,苍白暗淡。如果你现在未老先衰,驻足不前,失去了必要的压力,就别忘了给自己身后设想出一只“老虎”来!
  
------------
第一节 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
------------
  人一旦被浮躁所左右,就会变得六神无主,盲目地追随潮流而丧失明确的选择。做起事来,就像盲目的掘井人,四处掘井,很难掘出水来。
  有位青年出外创业,三年换了四个职业,都以失败告终。他去请教一位禅师,禅师以茶相待。禅师将茶水倒入杯中,杯子里茶水满了,禅师还继续往里倒。青年赶忙说:“师父,茶满了,不好再倒了。”
  “你也知道满了不好再倒?”禅师淡然一笑说,“可你自己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想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一个“满”字,道出了青年人的病症。这位青年心里装满了许多许多事,什么都想干,结果什么也干不成,就像盲目的掘井人,四处掘井,一眼也没掘到底,因为三心二意是永远找不到水源的。
  浮躁是现代青年人的一种流行病,得了这种病,人就会失去自控,老是在潮流中漂浮,刚刚追上一个潮流,又一个新的潮流开始出现,自己还未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时,就又掉转头去追赶另一股潮流。我的一位学生,曾在某科研单位工作。10年前,他禁不住“下海”的诱惑,停薪留职到深圳去淘金,先是在一家公司当经理助手,后又与人合作开办了一个咨询公司。不久,他从媒体上发现自己的一位学友写的电视剧一炮打响,成了名人。他又想去当作家,离开了咨询公司,凭着他自己一时的写作冲动,写了几个电视剧本,由于自己的功力太浅,尚未入门,全扔进了废纸篓。这些年,他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做着这件事,又想着那件事。在追求的忙碌中,人就像一只陀螺,被现实这根鞭子抽打得团团旋转。最后,他才发现,自己原想离开单位获得自由,结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却失去了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浮躁的原因,一般来讲,都是由于所要和所想的太多太多,而一时达不到目的造成的。浮躁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它却能伤害人的健康,剥夺人的成功。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人要轻装上阵,就要不理会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学会倒出那些烦人的‘小沙粒’。”浮躁正像那烦人的“小沙粒”,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使宝贵的年华在疲于奔命中白白地浪费。在现实生活中将人击垮的往往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战,而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小麻烦。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灾难突然降临时,因恐惧、紧张而本能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抗争力量,然而遇上急躁、轻率、攀比和盲从等小事时,反而可能会迷失自己。人一旦被浮躁所左右,内心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变得六神无主,盲目地追随潮流而丧失明确的选择,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视精神生活的充实,做起事来,就无法聚精会神,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潜能。
  “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我国四书之一的《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清代学者王之春在《椒生随笔》中说:“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栝,唯静者能看得透。”这些都是走向成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只要通过自我制约,达到内心的宁静,就能产生智慧,人一旦有了智慧,就会大有作为,成功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我们从20世纪最杰出的两位成功者的身上可以得到印证,一个是安德鲁·卡内基,一个是爱因斯坦。
  卡内基小时候,一天跟随母亲来到市场,在一处水果摊前,他眼睛直望着一篮樱桃。水果摊老板看见这小男孩长得十分可爱,便说道:“小弟弟,抓一把樱桃去吃,就算我送你的。”卡内基犹豫了一下,并没有伸手去拿樱桃。
  老板诧异地问:“你不喜欢樱桃吗?”
  “不!我最喜欢樱桃!”卡内基小声回答。
  “那就抓一把去吃啊,我不收你钱!”老板说。
  “老板对你这么好,你就抓一把樱桃吧!”母亲也这样说,但卡内基仍没有伸出手来。
  这时,老板反倒觉得不好意思,连忙抓了一大把樱桃塞在卡内基的口袋里。口袋里装满樱桃的卡内基,很高兴地跟着妈妈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母亲问卡内基:“刚才老板对你那么好,你怎么不敢伸手拿樱桃呢?”
  卡尔基笑着回答:“我当然想拿,可是……老板的手比我的大,他一把能抓好多樱桃呢!”
  年纪尚小的卡内基能控制自己一时之间的急躁,不让想要得到樱桃的欲望战胜自己的理智,最后终于获得了更多的樱桃。他长大后,无论是当纺织工人,还是当钢铁工人,总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低微的地位,努力塑造最佳的自己。他做事的原则是“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正是这良好的沉着、冷静和耐性,使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变成“钢铁大王”,世界巨富。
  人常说:心想事成。为什么有时候心想事不成?那是因为想得太多,想得太多了,反而会影响成功。爱因斯坦有位好友叫贝索,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师”,他知识渊博,思想敏捷,但是他一辈子也没有什么突出建树,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常常思想很难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就像一只蝴蝶,不停地从这儿飞到那儿,又从那儿飞到这儿,在一件事尚未完成时,马上又想着另外一件事。
  与此相反,爱因斯坦的知识未必有他渊博,但爱因斯坦能让“宁静”抚慰自己的心灵,能一心一意围绕自己的研究,进行深入的学习思考,所以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者。也可以说 ,他的“相对论”就是“聚精会神的产物”。
  学会心宁,就能战胜浮躁。当你遇上烦躁之事时,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我建议你什么也别做,先停下来,集中精力洞察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心平气和地想想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有何价值?然后再问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主要的成功?”这样你就可以集中精力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摆脱心中不大重要的事情,遇上烦躁之事时,也不至于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
第二节 自导自演的“录像”
------------
  你怎样导演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功,眼热别人的幸福,不如静下心来,自导自演一个多姿多彩的自己。
  “自我意象”是心理学在20世纪最主要的发现之一,人们形象地把它比作“自我画像”或“自我导演的录像”。
  “自我意象”是人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具体地讲,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意念。自我意象的好与坏,与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许多有识之士就是利用心理演练来充实完善自我的。拿破仑在尚未参加实际战争前,曾经反复在心里进行军事“练习”。他将自己想象成一位司令,画出科西嘉岛的军事地图,以精确的数字计算,标出他的军事布防。
  希尔顿在他拥有第一家旅馆之前,就多次在心里练习经营旅馆的方法,时常扮演旅馆经理的角色。
  金泳三在初中上学时,就将写有“未来大总统——金泳三”的纸条贴在自己寄宿学校的房间墙上,每天凝视着,观望着。上大学后,他每次回家探亲时,就时常面向大海练习当总统的演讲,常常模仿总统这个角色说话行事,为此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后来,他果真如愿以偿,当选为韩国第14届总统。他自导自演的录像,成为他实现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人的自我意象既是对自己的希望,也是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我们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象一致,不管我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它不仅存在,还完整详细地摆在每个人的心里。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成功人士,你就能在自导自演的“录像”上看到一个充满自信、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你不但能听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激励的话,还能体验和感受到自信和卓越。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自认的失败者,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导自演的“录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的是“我很笨”、“我可能要失败”之类的丧气话,体验感受到的就是自卑、沮丧与无奈。
  人的自我意象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后天的自我观念和自我信念等绘制而成的。研究自我意象的心理学家雷奇,是个教师,他通过几千名学生因改变了自我意象,进而改变了学习成绩差的实验,多次证明:有了良好的自我意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前提和根据。
  李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一个英语多次不及格,从未受过英语专业训练的年轻人,后来成为著名的英语新闻播音员、英语口语教育专家,被誉为“万能翻译机”,这个变化就是围绕自我意象进行的。当他13门功课不及格,感到丢人时,看到的不是自己脑子笨,也不是自己基础差,而是看到“人最大的弱点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能量,一旦爆发会成为震撼世界的优点”,从而产生了一个“我要震撼世界,为国争光”的自我意象。他还从学习英语中体验到,自己的内向、自卑、害羞等人性的弱点在疯狂大喊英语中被击碎,原先那个平庸软弱的李阳,变成了一个浑身充满活力,不断进取的李阳。
  为什么有些人心想事成,觉得成功不难,而有些人屡遭失败,难以成功?前者有一个正确的自我意象,而后者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问题恰恰出在自我意象上。
  卡尔·华伦达是世界著名的走钢索的人,他曾经说:“走好钢索是我真正的人生。”他就是以这种态度来走钢索的,所以每一次都非常成功。谁想到他在1978年表演时,却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而身亡。许多人都不相信华伦达会从钢索上掉下来,后来他的妻子说出了出事的真正原因。华伦达在最后表演的前3个月,开始怀疑自己,他常常问妻子:“我万一掉下来怎么办?”从这以后,他把很多心思用在害怕失误上,而不是成功地走好钢索上。
  卡尔·华伦达失败的原因,就是他把从事改变的功夫几乎都下在自身的圆周上,而没有下在圆心上,也就是说他没有想到要改变错误的自我意象。当他怀疑自己时,他的自我意象不再是充满自信的成功者,而是变成一个谨小慎微的失败者。
  我们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自我意象在行事,遗憾的是,许多人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利用它,而是无意识地任它去主宰,任它去胡思乱想,这就是一个人容易失去自控力,难以成功的一大原因。
  如果你想有个辉煌的人生,不知道应该从何做起?那就从现在开始,把自己扮演成你心里所想的那个人,让一个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象时时伴随着自己。你想当个教师,那就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尽职尽责的模范教师;你想当个军事家,那你就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有勇有谋的优秀军事家;你想当一个科学探险家,那你就把自己扮演成一个不畏艰险的杰出科学探险家。像拿破仑、希尔顿、金泳三那样,把你心里想做的事,在心里反复地演练。在演练时,不但要看得清,听得见,还要有所体验,有所感受。同时,你还可以把自己过去大大小小的成功事,也统统录制到心灵的磁带上。这样,你只要按一下“心灵遥控器”,就能把你成功的画面,生动逼真地在心灵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你会看到一个充满活力、踌躇满志的自己,还能不断地听到“我一定能成功”的心声。这样长此下去,不但会使你知道如何发挥自身的潜能,还能随时随地产生良好的感觉和成功的信念。
  人生的好与坏,正如你自导自演的角色一样,你怎样导演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功,眼热别人的幸福,不如静下心来,自导自演一个多姿多彩的自己!
  
------------
第三节 近大者大,近小者小
------------
   人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近小者小,也就近大者大。如果你想成功,那就少接触小人,多跟成功的人在一起。
  有位农民从省城买来一种新培育的玉米种子,据说结出的玉米棒子又甜又黏,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邻居们闻讯来向他打听新种子的情况,这位农民担心大家都种新品种,会使他失去竞争优势,便假装糊涂,说种子是亲戚送的,自己也不知道在哪里出售。邻居们买不到新品种,只好继续种原先的种子。
  天有不测风云,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发现他种的新品种,口感既不甜也不黏,和邻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强不到哪里。他以为种子公司把劣质种子卖给他,便专程去省城找种子公司。种子公司又去请教农科院的专家,经过专家分析鉴定,他买的种子实属新品种,原因是他的优良品种接受了邻居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从而产生了质变。
  植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都能产生质变,那么由猿猴变成的人,就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了。如果你身边尽是消极的人,你也很难成为一个积极的人;如果你老是和那些混日子的人在一起,那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勤奋的人。有位年轻人,刚刚调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热情很高,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主动地打扫楼道和厕所卫生。两个月后,他发现别人都是“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茶水一张报”。他想,我凭什么要工作得比别人辛苦?他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年后也变成一个“油缸倒了也不扶”的人,上班时和别人一样,再也看不见他去打扫厕所和楼道了。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一个人常跟好发牢骚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了发牢骚;常跟爱发火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了发火;常跟不求整洁的人在一起,也会变得脏乱不讲卫生;常跟品行不好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坏。遗憾的是,不少人对自己身上发生的这种改变却熟视无睹,有如我们平时住在烟雾迷漫的城市里,习惯于污浊的空气一样。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里,稍不留神,就会受到他人的不良影响,人受到这种影响有时就像一个受他人控制的被催眠者,身不由己。催眠师用催眠方法能让一个足球运动员的腿抬不起来,也能让一个举重冠军无法举起桌子上的铅笔。催眠师凭的不是什么“法术”,也并未削弱足球队员和举重者的丝毫力量,只是利用他们在受到催眠的状态时,向他们灌输了否定意识,不断地说:“你根本无法做到。”这时被催眠者在意识模糊的情况下,就身不由己,否定意识使他们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他们就无法显示自己的力量。
  尤其是青少年,正处在一个生理上走向成熟,而心理还尚未成熟的动荡时期,最容易受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生活为青少年渲染了七彩五色,也设置了无数沟坎陷阱、种种诱惑,谁能担保自己不受周围的影响?保不住你身边就有一个问题少年正在向你走过来,和你成为“哥儿们”,这对你来说,实在是悬在头上的一块危石,不知哪一天就会伤害你。某中学初二学生郭某,原先是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一天下午放学,同班的王某邀他去看录像,他借故家里有事,便拒绝了。过了几天王某又塞给他一张门票说:“今晚的带子又惊险又刺激,别错过机会。”郭某怕得罪了王某,又出于好奇,就接受了。看了第一次,就想看第二次。从此难以自拔,一幕幕的幻觉,一个个刺激的镜头,使他产生了“试一试”的冲动,结果他跟上王某从看黄色录像走向了犯罪,最后一起沦为少年犯。
  社会上已经有那么多人在交友上栽了跟头,你就要时时刻刻警惕这些潜在的祸根,不要让怕得罪人的心理和好奇心超越了理智。否则失足成恨,你哭都来不及。
  人生是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既然近小者小,也能近大者大。我们看看那些杰出的成功者,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从学习优秀者开始的。柏拉图20岁那年,一次去听苏格拉底的演说,听完演说之后,便立即下决心,要拜苏格拉底为师。他敲开苏格拉底的门说:“尊敬的苏格拉底先生,我是柏拉图,我想当您的学生。”
  苏格拉底问柏拉图:“年轻人,你为什么要拜我为师呢?”
  “您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认识自己’,如今我就没有认识自己。”“你既然知道我这一句话,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对自己的评价——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神都认为您最聪明,可是您却这样评价自己,这正是我学习的地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那才是双倍的无知呢,这也是我为什么来拜您为师的原因。”
  据说,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身边学习了整整8年,后来成为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巨人。他受苏格拉底的影响,看事物的角度也很独特,总是从心灵中去体验世界。他的主要著作《理想国》就是一部很有价值的长篇对话录。
  人们都知道世界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是个成功者,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成功与学习模仿成功者有关。他把自己在各方面所羡慕的人作为理想的榜样,用“理想榜样”来调整自我意象。他喜欢学习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留意这些人的一举一动,研究这些成功者的信念,模仿成功者的毅力,从而影响和促成他走向了成功,成就了辉煌。
  人常说: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着木匠会拉锯。跟快乐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享受生活中的快乐;跟热心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得富有热心;跟有爱心的人在一起,也会产生爱心;跟成功的人在一起,也会去追求成功。这就像练习书法一样,手边备有许多真正的好碑好帖,时时观赏、练习,必能练出一手好字。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朋友们,假如你想找到一条容易成功之路,那就从现在开始,先去寻找那些表现杰出的人,观察他们的行动,倾听他们的言语,并尽量多和他们交往,向他们学习。你如果发现某人表现突出,你心里要立刻跳出这么一句话:“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时你也会产生出追求卓越的希望,从你所见所闻的每件事里挖掘出成功的“金矿”。假如你现在想找一个积极的朋友,一时又难以找到,那你就在伟人的自传或中外名著里找一个好朋友,你虽然和书里的朋友没有见过面,但你可以在书里和他面对面地谈心、交流,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汲取智慧。
  美国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跟一群年轻人说:“远离那些要减少你成功的人。”他还说:“那些真正伟大的人会使你觉得你也可以变得伟大。如果你要成功,少接触小人,多跟成功的人在一起。”
  
------------
第四节 打造自己的人生品牌
------------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它犹如花草树木的根,如果没有这个根,花草树木就无法生存,做人也是如此。
  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
  “你对待自己要诚实,正如白昼过去才有黑夜一样,
  对自己诚实的人,
  才不会对任何人欺诈。”
  这段深刻而不朽的话告诫世人:一个对自己不诚实的人,就不会对别人诚实;一个欺诈别人的人,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欺诈,只有以真待己,才能以真待人。英国有个叫尼柏尔·柏加的警察,就是一个对待自己很诚实的人。一次,他驾车到英格兰风景如画的湖泊区度假,发现自己在限速30公里区域内以时速33公里驾驶之后,给自己开了一张违章驾驶传票。他回忆道:“由于当时见不到其他警员在场,无人抄牌,而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把车停在路旁,走下车来,写了一张传票给自己。”
  他返回市区后,立即把这件事报告交通当局。主管违章驾车案件的法官起初大感意外,既而大受感动,这位法官说:“我当了多年的法官,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案件。”结果,他判罚尼柏尔·柏加25英镑。
  尼柏尔·柏加在警界干了30多年,凭着对自己的诚实,打造了受人信赖的人生品牌。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退役警员协会授奖会上,荣获“世界最诚实的警察”的荣誉。
  诚信,是人品的极致,是人生价值与形象的体现。世上最走运的人,就是那些最讲诚信的人。当一个人被别人认为是靠得住、信得过的时候,这个人常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有个从护校毕业的学生,在一家大医院实习。实习期将要结束,如果能让院方满意,她就可以正式获得护士这份工作,否则,就得离开医院。一天,医院里接受了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这位实习护士被安排做外科手术专家——该院院长的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病人的伤口即将缝合,这位实习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院长说:“院长,我们用的是12块纱布,可是你只取出了11块。”院长没有理睬她说的话,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这位实习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大声叫起来:“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直到这时,院长冷漠的脸上才浮起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心里握着的第12块纱布,向在场的人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
  哲人说:“真诚和虚假只在那一瞬间表现,就如同圣主耶稣和魔鬼撒旦在你的灵魂中主宰一样。”这位实习生发现少了一块纱布,而院长又加以否认,这时她如果讲真话,就可能会失去诱人的工作;如果讲了假话,就会伤害病人。就在这一瞬间,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诚实,战胜了虚假,打败了“魔鬼撒旦”。
  以诚取信,成功不难。这是为什么?因为诚信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构建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互不分离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很强很强的吸引力,谁具有这种情感,谁就能把大家吸引到自己的身边。日本证券公司的创业者、小池银行和东京瓦斯公司的董事长小池国三,就是靠诚信成功的。小池13岁时背井离乡,在一家小店做店员,后来又替一家机器公司做推销员。一次他推销机器十分顺利,半个月时间就与33位顾客签订了合同。不久,他发现他卖的机器比其他公司出品的同样性能的机器价格要贵。这时,他想到自己所签约的客户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感到后悔。于是小池立即带着合约和订金,用了3天时间,逐户进行老老实实的说明,询问客户是否废止合同。这种诚实的做法,使客户很受感动。结果,这33位之中不但没有一个废约,同时还加深了对小池的信赖和敬佩。谁能说诚信不是人身上最宝贵的无形资本?许多人只知道金钱可以用来投资,却不懂得诚信是生意场上另一种不可缺少的投资。这个无形资本是任何物质价值和利益所不可比拟、不可代替的投资。小池就是用这种投资,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前来与他订货。后来,小池就创立了自己的证券公司。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它犹如花草树木的根,如果没有这些根,花草树木就无法生存,做人也是如此。人无诚信,失去了这个根,纵有天大的本事,满腹学问,也难以成功。那些利欲熏心,凭借欺诈手段的人,也许可以获得一时的利益,但是他们无法获得长久的成功。虽然他们可以发财,但却不能获得真正的享受,即使他们发了大财,既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也不能得到心灵的宁静。有些“小人”靠不守信赚了大钱,在哲人眼里,这些钱,也应该计算在损失里,因为他们损失了人格,败坏了自己的品牌。
  一个人要想打造自己的人生品牌,就必须从诚实做起,从一言一行开始,老老实实地做出一些业绩来让人看,以诚实取信他人。大事上要讲诚信,小事上也要讲诚信。比如说,你应诺和朋友们一起去登山,到时候就不要失约。你借阅朋友的书,到时一定要还给人家。你答应把你最心爱之物借给朋友,就一定要说到做到。做不到的事,无论大小,千万不要因碍情面而信口允诺。允诺了的事做不到,有如镜子,一有裂痕,就难以复原。
  你学会了做人的诚信,久而久之就能打造出自己的人生品牌。你有了诚信品牌,就等于获得了成功的通行证,这比你拥有万贯家财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为诚信能获得大家的喜欢,赢得大家的支持,能把大家吸引到你的身边。这时候,成功对你来说,就像用一块金子换取同样大小的一块石头那么容易。
  
------------
第五节 既要拥抱成功 也要热爱失败
------------
  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一个失败者。
  成功既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失败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它们有时就像滔滔水面上的一座很吓人的独木桥,你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对面等待你的就是成功。
  有位年逾70的老太太爱上了登山运动,在随后的25年里,攀登过许多名山。登山运动不但治好了她的哮喘病,还锻炼和坚定了她的信念和毅力。有位朋友劝她说:“我们这个年纪可算是到了人生的尽头,还是想着料理自己的后事吧!”可她说:“我的后事就是还想登更高的山。”后来在她95岁那年,终于登上了日本有名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太太。克鲁斯太太就是一个敢于拥抱成功的人,她不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还热爱自己做的事,相信自己做的事。
  我们同样发现,一个人只要热爱失败,能从失败中汲取智慧,也能成功。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边读书边创作的道路,可是苦苦奋斗了4年,一篇作品也未发表。可他从失败中找到了原因,发现是自己的生活基础太差所致。不熟悉生活,怎么能反映社会深处的奥秘,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呢?找到失败的原因后,他毫不犹豫地来到高加索,参加了前线部队。4年的军旅生活,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托尔斯泰创作的《战争与和平》等名著忠实地反映了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生活,达到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轰动了世界文坛,这正是热爱失败的结果。
  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尝试了所有的错误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有时成功就像诱人的金矿,而失败就像裹在金矿外面的一层层坚硬的岩石,敲去一层岩石,就离金矿越近。难怪哲人说:“失败的次数越多,离成功就越近。”在杰出的成功者眼里,失败有两重性,它既能给人带来损失和痛苦,也能给人带来激励、警觉、奋起和成熟。他们总是把一次次失败,或者说把敲下来的一块块岩石,都视为成功的分子。
  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一个失败者。一个成功的人,他成功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失败的历史。据说,世界上著名的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中,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是1∶10,也就是说,他们几乎要失败10次,才能换来1次成功。不信你去问问那些成功的人,他们经历的失败都多于成功。华盛顿打的败仗比他打的胜仗多得多,但他最终成功了。刘邦和项羽交战中,几乎是屡战屡败,最惨的时候,连老婆都当了项羽的俘虏。但是,刘邦输得起,屡败屡战,终于在垓下一战,用韩信的十面埋伏把项羽打败。
  一个人愈不把失败当做一回事,失败就愈不能把他怎么样,他就愈能成功;一个人如果愈害怕失败,失败就愈会缠住他,他就愈难摆脱失败。美国有两位总统的竞选就是最好的说明。罗斯福不怕失败,他成功了;尼克松害怕失败,没有成功。
  罗斯福第一次竞选总统惨遭失败后,他暂时退出政坛。不久,又因一场意外的遭遇而半身瘫痪。他瘫痪后相信自己还能成功,再次竞选时,当了总统,入主白宫。一个瘸腿人每天坐着轮椅,昂着头,挺着胸,信心百倍地去上班。他在首次就职演说中提出的那个“无所畏惧”的战斗口号,鼓舞了千千万万的听众,他说:“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的本身。”他凭着永远不承认失败,永远不甘放弃的精神,把美利坚合众国引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连任四届,成为美国最杰出的总统。
  尼克松在1972年竞选连任美国总统,由于他在第一任期间,政绩突出,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缺乏自信,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不良心态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这次选举中他虽然获胜,但不久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害怕失败而导致惨败。
  永不言败和善于对失败进行总结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如果没有失败,我们就什么也学不到。有远见的企业家在选拔人才时,不仅重视一个人过去的成功,同时还重视这个人失败的经历。哈佛商学院的约翰·考科教授说:“我可以想象得出,在20年前董事会在讨论一个高级职位的候选人时,有人会说:‘这个人32岁时就遭受过极大的失败。’其他人会说:‘是的,这不是好兆头。’但是今天,同一个董事会却会说:‘让人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曾经历过失败。’”可见失败并非是坏事,因为每一次失败,都孕育着成功的萌芽,每一次失败都将使你更靠近成功。如果你不曾失败过,为了成功,你应该勇敢地去尝试一下失败的滋味。在尝试时,要告诉自己:我在什么地方跌倒了,就要在什么地方爬起来,以后也许还会跌跤,但决不会在原先的这个地方。
  
------------
第六节 成功就躲藏在最后一步
------------
  水烧到99℃不算开,最后只要再加热1℃,就能突破物理形态的临界线,从液态变为气态。
  走完了99步,人们都说最后一步最难迈,最难走。其实这最后一步和99步的每一步,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人们在迈这一步时自己吓唬自己,容易放弃,不去坚持罢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敢于坚持,决不放弃,那些不可能的事,也会变为可能。
  10年前,我在《环球》杂志上读过一个很感人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一天,跟随丈夫在山顶拍照,突然丈夫一脚踩空,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崖,两手无任何抓处。就在这十分危急的一瞬间,妻子两手抱住崖边的树干,用嘴咬住了丈夫的上衣。这时丈夫悬在空中,妻子又不能松手,只好用两排洁白细碎的牙齿承受着一个高大的身躯。妻子不停地对自己说:“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她美丽的牙齿和嘴唇被血染得鲜红鲜红。半个小时后,被游客发现,才把他俩救上来。这位妻子身单力薄,为什么 会在紧要关头,爆发出这么大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一位生理学家认为:“身体机能对紧急状况产生反应时,肾上腺能大量分泌出激素,传到整个身体,能产生额外的力量。”如果从心理方面分析,这种生理现象,产生于人的心智和精神的力量。这位妻子能咬紧牙关,一再坚持,是因为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千万千万不能松口,否则 丈夫就会跌进万丈深渊。人有了心智和精神力量的支配,就连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要问成功有什么秘诀,丘吉尔在剑桥大学讲演时回答得很好:“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决不放弃,就是坚持,它来自于人的毅力。毅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财富,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毅力。热情不能,有一时热情的人往往在最后一步退缩,这已屡见不鲜;聪明也代替不了毅力,因为世上失败的聪明人太多了。人有了毅力,就容易成功,没有毅力,就容易前功尽弃。想想我们做过的事,你就会发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越是重大的事,经历的过程就越长。从事情的开始,到事情的终了,然后又是一个开始,又是一个终了。在这一个个过程中,会有开始时的期望和喜悦,接着会有很多困难和挫折,然后更多的时候可能是你一再努力,但却无法看到成功的曙光。这时候正是“胜利女神”考验你的时候,就看你有没有毅力。被拒绝了1000次之后,还敢去敲1001次门的席维斯·史泰龙就是靠毅力走向成功的。他在未成名之时,身上只有100美元和一部根据自己悲惨童年生活写成的剧本《洛奇》。于是他挨家挨户地拜访了好莱坞的所有电影制片公司,寻求演出的机会。当时好莱坞总共有五百家制片公司,史泰龙逐一拜访过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他。史泰龙面对五百次冷酷的拒绝,他毫不灰心,回过头来,又从第一家开始,挨家挨户地自我推荐。第二轮拜访,好莱坞的五百家公司,仍然没有一家肯录用他。史泰龙没有放弃希望,他坚信“没有所谓的失败,只是暂时不成功而已”。他把1000次的拒绝,当做是绝佳的经验。接着他又鼓励自己从1001次开始。后来又经过多次上门求职,总共经历了1855次严酷的拒绝,他的毅力终于感动了“胜利女神”——“我不忍心再看你拼命了,你耗尽了多少汗水,我就给你多少喜悦吧!”终于有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同意采用他的剧本,并聘请他担任自己剧本中的男主角。
  史泰龙的希望“兑现了”,电影《洛奇》一炮打响,他成了超级巨星,美国新一代的英雄偶像。
  哲人说:“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我们常常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在这个阶段普通人与杰出的人是没有多大差别的,然而,往往到最后那一刻,顽强者与懈怠者便各自会显示出来。前者希望之火不灭,能咬紧牙关坚持到胜利;而后者在这时,被前进路上的迷雾遮住了眼睛,他们不懂或者忘了再忍耐一下,再跨前一步,就会豁然开朗。结果懈怠者在胜利即将到来之前那一刻,放弃了希望,停住了脚步,失去了自己应有的成功。人们都知道,水烧到99℃不算开,最后只要再加1℃,就能突破物理形态的临界线,从液态变为气态,不开的水就变为开水。成功和烧水是一个道理。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19世纪美国西部发现了金矿,梦想一夜暴富的人们蜂拥而至。有个年轻人买了一处矿脉,辛辛苦苦挖掘了一年,竟然刨不出一星儿金子。结果,他放弃了继续挖掘,卖掉矿脉,返回故乡。这矿脉新的所有者,为防万一,请专家勘察了地质状况。结果专家回答道:“稍稍再挖一下,金矿就会出现。”新矿主按照专家的指点继续挖掘后,果然金矿出现了,新的所有者自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我小的时候常听父亲讲:“九九进一,成在其一。” 长大以后,才慢慢悟出这“一”的增进包含着许多容易成功的智慧。世上的任何成果,都可以说,是后人接着前人走过的99步后产生的。如果我们能在前人的99% 的经验上,再增加1% 的努力,就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这“一”的增进还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走完了99步,剩下的最后一步就是考验毅力的一步,只要咬紧牙关,再多一点努力,再多一点坚持,再多一点注意,再多一点思考,再多一点试验,就能成功。就像赛跑一样,实力相近的选手夺取金牌往往只是一步或半步之差,而起决定作用的是最后那一瞬间,谁在最后能爆发出巨大的潜能,谁就是胜利者。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