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峥嵘岁月:毛泽东与巾帼英豪

_13 李涛 (现代)
……
此后,我常看到毛泽东。有时我见他在我家庭院中散步,不时停下来,凝目四望,若有所思。有一次,他笑着问我:
“你爸爸喜爱你,说你聪明活泼。你五岁就是堂堂的小学生了,真了不起!”
我天真地回答:“毛叔叔,爸爸也喜欢你咧!他说你先进,爱听工友农友的话。毛叔叔,那是些什么话?是不是叫你吃饭时,好好吃,不要把饭粒掉在地上?是不是叫你当泥木匠去?”
毛泽东听了大笑起来。他轻轻地摸着我的脸,说:“好孩子,难怪你爸爸喜欢你。你要好好读书。很多道理,你慢慢会明白的。”
“毛叔叔,我门门课考得很好!”
“好,那就好!”毛泽东高兴地看着我。
我两眼瞪着,又问:“毛叔叔,你为什么要取一个怪名字,叫二十八画生呢,真不好听。”
毛泽东笑道:“我是喜欢来新花样,用数目字代替名字,节约呀,省事呀……”
我插嘴:“是不是还有保密呢?”
毛叔叔说:“你真聪明……”
得到毛叔叔的表扬,我很高兴,蹦蹦跳跳又玩去了。
此时,望着妈妈的礼品,朱仲丽的耳边又回响着父亲说过的话:
“毛润之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十八年弹指一挥间,儿时的“毛叔叔”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朱仲丽是多么渴望立即就能见“毛叔叔”啊!可是,她知道如今的“毛叔叔”已是领导中国革命的领袖,日理万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抽出时间来见她?
那晚,朱仲丽失眠了……
“当一个有无产阶级作风的医务人员”——毛泽… 毛泽东风趣地说:“你是想当…
大大出乎朱仲丽的意料,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刚吃过早饭的朱仲丽接到通知:毛泽东主席要见她。
早春二月的延安是美丽的,虽然大地还未回春,但晴空一碧万顷,阳光明媚地照在树梢上,令人心驰神往。
朱仲丽穿着一身干净整齐的军装,手里拎着那包妈妈亲手做的腊味,迈着轻快的步伐从山上快步走下来,后面跟随着毛泽东的警卫员小王。只见她脸色白中透红,军帽的前瞻露出一缕儿留海,有点俏皮的鸭蛋形脸上一双眼睛又大又亮。
此时,朱仲丽心里既高兴又紧张,在脑海里不停地想:
“见到毛主席应该怎么称呼呢?是叫毛叔叔,还是称毛主席,或者叫毛泽东同志?见到毛主席是握手还是鞠躬,或者敬礼?还有,毛主席会向我提出些什么问题?我回答不上怎么办?”
正当朱仲丽还在胡思乱想时,小王走进了一个围着几间窑洞的土围子里。
这是一个安静而整齐的小院落。挺拔坚实的红枣树、苍劲多姿的大槐树和几丛山枣点缀成景。一位挎着钢枪的年轻英俊的战士,威武地站在门前的岗位上。这里就是毛泽东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小王走前一步,揭开窑洞门帘,轻声报告:
“主席,朱仲丽医生来了!”
“好,请进!”一个洪亮而又带着浓重湖南乡音的声音从窑洞里传了出来。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撰写《论持久战》
朱仲丽走进了窑洞,只见正中央放着一张四方桌子和几条木凳,一盆炭火烧得正旺,使得窑洞里温暖如春;里头有一张木板硬床,床上铺着一条灰色的军毯,军毯下是条很薄的棉褥;靠近窑洞窗口的一张办公桌,两端摆满了文件,中间放着一个盛满墨汁的大砚池;毛泽东身穿一件灰色棉军装,脚穿棉布鞋,头发又黑又浓,正坐在一张藤椅上,手握毛笔伏案批阅文件。
这时,毛泽东放下手中的毛笔,合拢了文件,站起来转过身子,指着身边椅子,微笑着说:
“请坐。”
见到中国革命的领袖、十多年一直盼望相见的亲人,朱仲丽激动万分,早就把在路上想好要说得话忘了个一干二净,一句长沙土话脱口而出:
“毛叔叔,你健旺!”
随即,朱仲丽左手拿着腊味,右手则忙不迭地举到帽沿上,两腿不熟练地并在一起,又喊了一声:
“毛主席,敬礼!”
看着朱仲丽这笨拙又狼狈的动作,毛泽东不禁笑了起来。
“来,坐在这儿!”
朱仲丽坐下来,仍是略显得拘谨。
毛泽东似乎察觉到了,便操着浓重的湘潭家乡话,幽默地说:
“时间过得真快呀!你长大了。我在长沙看见你的时候,你刚学会讲几句话,走几步路,今天倒学会向我敬礼了!”
这句话把朱仲丽也逗乐了,刚才还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毛泽东顺手拿起一支烟,划燃火柴,点着了,吸了一口,怀旧地望着眼前已出落的婷婷玉立的朱仲丽,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他想起了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峥嵘岁月,想起了“八妹子”、朱剑凡校长、杨昌济先生,还有娇妻杨开慧……
朱仲丽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傻笑,目不转睛地望着毛泽东。是啊,时间过得真快!那位身穿灰色长衫、头发蓬松、目光锐利、才二十岁出头的“毛叔叔”,如今已成为肩负着抗日民族大业的中国共产党领袖。
“噢,是个医生了!读了几年?”
毛泽东吸了口烟,恢复了平静,谈家常一样的轻松问道。
朱仲丽恭敬地回答:
“读了五年,实习两年,才算毕业。先是在上海同德医学院,后来又到东南医学院。毕业后到http://app.travel.ifeng.com/city_detail_261
南京中央医院。”
毛泽东笑眯眯地说:
“不错嘛!一共七年,是医学硕士、医学博士喽。牌子响当当的。”
朱仲丽一下子害羞起来,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好半天才从喉咙里挤出一句话:
“我的经验不多。”
毛泽东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似乎在想什么,接着突然问道:
“你是想当个卖狗皮膏药的医生,还是想当一个‘蒙古大夫’呢?”
这两个词,朱仲丽以前听说过,知道是贬意的,但又说不准它们的确切含义,只好说:
“我不当卖狗皮膏药的医生,因为狗皮膏药百病都治,又百病治不好,也不当‘蒙古大夫’,他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病人,敷衍了事。当然,我也不愿意当像交易行里作买卖的医生哩!”
“咦?倒看不出你很会讲话哩,我也受到了你这个医生的启发啦!”
说完,毛泽东开怀大笑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驻地——延安王家坪
从毛泽东的表情里,朱仲丽看出他觉得自己很天真,于是又紧张起来,唯恐说错了话,连忙说:
“哪里,请主席指示!”
“当一个有无产阶级作风的医务人员”——毛泽… 毛泽东风趣地说:“你是想当…
“你说的那种医生,是专为老爷太太们服务的。你来边区工作,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要准备当一个人民的女医生,当一个有无产阶级作风的医务人员。”
毛泽东把烟头放在烟灰缸里,接着说:
“当医生的人,要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还要以马列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缺乏这个基础,就容易成为自私自利的医生了。”
朱仲丽认真地听着毛泽东的每句话,不断地点头称是。
“现在,你是个大医生了,要记住,到共产党队伍中来,大医生也好,小医生也好,都不能自高自傲,因为你是来为人民服务的。”
“是的。毛主席,我记住了。我一定不骄傲。当年我爸爸有学问又有钱,为了革命,也没有骄傲过。”
在不知不觉中,朱仲丽已把“毛叔叔”改称为“毛主席”。因为她想:现在自己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而不是当年那个不懂事的小姑娘了。
听朱仲丽提起朱剑凡,毛泽东深深地吐了一口气,沉默片刻后说:
“他何时去世的?”
朱仲丽表情低沉,难过地说:
“我爸爸逃难到上海,开了一个地下酒店,忧国忧民,痛恨蒋介石,向往苏区,忧出胃病来,1931年竟然不治而去。”
毛泽东沉痛地说:
“你爸爸是个好人,是一个难得的教育革命家!我年轻时,在长沙闹革命,曾住在你爸爸办的周南女校内,吃饭住宿都不叫我付钱。他过早地去世了,很可惜!”
说完,毛泽东又长叹一声。
“你到延安的革命行列里来,是继承父志喽!”
“是的,毛主席。跟随共产党干革命,是爸爸的遗愿!”
这时,朱仲丽猛然发现:那包腊味还搁在双膝上。于是连忙说:
“毛主席,妈妈问候你,叫我带来一包火焙鲫鱼,虽然只有这么一点儿,却都是家乡味儿。”
说着,朱仲丽顺手把这包“礼物”放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
“带来了腊鱼?好啊,快打开看看。”
朱仲丽赶忙把包打开,拣出一条三寸长的香喷喷的火焙鲫鱼托在掌心,一边送给毛泽东看,一边说:
“听妈妈讲,爸爸请你到家中吃饭,你最喜欢吃我家做的腊鱼和腊肉。不晓得你今天还爱吃不爱吃?”
“湖南人,当然爱吃湖南的腊味。来,快把火焙鲫鱼给我尝尝!”
毛泽东放下手中的香烟,笑着从朱仲丽手掌心拿起鱼,直接送到嘴里咬了一口,然后就高兴地嚼了起来。
见毛泽东嚼得如此香,朱仲丽不禁失声笑了,再也没有一点儿拘束感,问道:
“好吃吗?”
毛泽东边嚼边连声说:
“好吃!好吃!我好久没有吃到了。”
朱仲丽满面笑容地看着毛泽东把那条火焙鲫鱼吃完,然后小声说:
“主席,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讲?”
“什么话不能讲?只要是心里话都能讲嘛。”
毛泽东边说边拿起一支烟。
八路军医护人员正在救治伤病员
“主席,刚才我的心好紧张哟,现在我好放松哟!我觉得你既是普通人,却又和普通人大不相同,你吸引人,又使人生畏。看,你的目光好深邃哩!”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把烟点着了。
“这就是你所说的该讲不该讲的话吗?有意思!”
朱仲丽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看你还有话要说,只管说,说吧!”
毛泽东又笑着鼓励道。
“你还记得,你年轻时候,住在长沙周南女校,把一只痰盂失手打烂之后,急得要赔钱给我爸爸的事吗?”
说起往事,朱仲丽在“毛叔叔”面前又恢复了少女的顽皮。
“没错,确是有这回事……可是你父亲无论如何不肯要我赔钱。”
窑洞里再次响起毛泽东那爽朗的笑声。
“那当然不会要你赔了。别说只是一个小小的痰盂,就是更值钱的东西,也不会收你的赔偿费的。”
朱仲丽认真地说。
“为什么?”
毛泽东饶有兴趣地问道。
“因为,你是父亲的熟人……”
显然,朱仲丽没有想到毛泽东会这么问,歪着头想了一下,认真地说。
毛泽东摆了摆手,说:
“你把这件事情看得太简单了。你想,如果不是你爸爸,而是一个老地主的话,不仅要赔,说不定我还要挨打咧!”
“是的,主席。我父亲讲平等,你是革命青年……”
朱仲丽红着脸,用微小的声音说。
“那个时候,没钱的人挨了打,也是没有钱赔的哟!”
毛泽东边说边向朱仲丽投去了长辈般慈祥的目光。
朱仲丽顿感无比的温暖。
这时,毛泽东吸了口烟,突然问:
“我们是要来个穷人翻身的大革命,你愿意干吗?”
“我愿意跟着党干!”
“未必。你讲得好,做起来会怎么样,我看,不见得吧?”
朱仲丽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呆呆地望着毛泽东。
“有的人讲得蛮好,干得不好;有的人讲得好,干得也好;有的人不讲,干得倒很好。你是哪种人呢?”
毛泽东又问。
“我呀,我是个讲到做到的人。”
朱仲丽鼓起勇气回答。
“当一个有无产阶级作风的医务人员”——毛泽… 毛泽东风趣地说:“你是想当…
“哦,你是言必行、行必果喽!要是你言之过左,我言之过右了呢?”
毛泽东追问道。
“我要干错,就改过来嘛!”
朱仲丽的回答十分爽快。
“你讲得蛮好。”
毛泽东对朱仲丽的回答十分满意,谈话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不过,你不知道,有一种人很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痛哭流涕,就是在实际行动中不改,屡屡如此;还有一种人明明干错了,硬说自己没有错,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一种是两面派,一种是狡赖的人,你说拿他们怎么办?”
毛泽东指的自然就是张国焘、王明那样的人。
毛泽东与张国焘在延安
可那时的朱仲丽并不了解党内斗争的历史和现状,好奇地问:
“对这种人……能教育过来吗?”
“帮助教育是一个方面,主观因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听着毛泽东的讲话,朱仲丽不断地点头称是,同时也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太低了。
“我还要问你,如果有这样两个人,一个对你笑嘻嘻,手里拿着糖请你吃;一个没有笑容,还要批评你的缺点,你喜欢哪一个?”
毛泽东再次笑着问道。
朱仲丽刚要回答,不料毛泽东却抢先笑着说:
“一定是喜欢拿糖给你吃的人喽,嗯?”
“我想不会……”
朱仲丽急忙争辩道。
“看人要看他行为的目的如何,只有善于分析人们的思想、心理,才能有区别地正确对待每一个人。对敌人要狠,对自己的同志要亲。批评你的不见得是坏人,拿糖给你吃的也不见得是好人。你说,我讲得对吗?”
毛泽东的这番话含义深刻,朱仲丽连连点头。
“你爸爸在敌我问题上就分得很清。大革命失败时,宁愿丢掉家产和官职,也要跟着共产党走。他从长沙逃到武汉时,我们还见了面……”
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似乎又回忆起当年的往事。
屋里又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今日看见你长大了,当医生了,很高兴。延安缺少好的医生,你将来定会成为革命的医生,从今天以后,我有病,就请你来看,愿意吗?”
毛泽东打破了沉默。
“我愿意,我愿意,但我的临床经验不多呀,怕难以胜任呀!”
“你知道自己的不足,这很好,人就是不能逞强,永远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我看你不错,是你父亲教育出来的好女儿……谢谢你,今日你给了我很多好处……”
“主席,什么好处?”
朱仲丽睁大眼睛,纳闷地问。
“和你这个当大医生的小姑娘谈了这么多的有趣的话,等于换了个脑筋,休息了片刻,这当然是你给我的好处喽!要谢谢你啊!”
朱仲丽赶忙说:
“哦,那太好了!只是主席,我对你也有几个请求,咱俩立个君子协定吧!”
“什么请求还要先来个君子协定呀?”
毛泽东颇感意外。
“我的请求你务必要遵守。”
朱仲丽大胆认真地说。
“啊哟!这么厉害呀?”
毛泽东故意有些夸张地说。
朱仲丽不慌不忙地扳着手指说:
“第一个,我请求你多散步;第二个,我请你少吸烟,最好戒掉;第三个,增加睡眠的时间……”
毛泽东默不做声,看看朱仲丽大方、直率,从心底里感到高兴,突然插话:
“你大概还有第四个要求。如果我告诉你,我是今天早晨四点钟起床的,到现在只喝了杯茶,还没有吃早饭的话……”
“这正是我的第四个请求,请你马上休息,立即吃早饭,我告辞了。”
说完,朱仲丽起身告辞。因为她知道在这儿多停留一分钟,都是浪费毛泽东的宝贵时间。
“好吧,我不留你了,写信问候你妈妈。”
毛泽东站起来,和朱仲丽握手告别。
走出窑洞后,朱仲丽感到全身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激动。是啊,毛主席在紧张的工作中接见她,谈得这么多,谈得这么深,又谈得这么广,使她受益终生。
“当一个有无产阶级作风的医务人员”——毛泽… 毛泽东不无幽默地说:“你们…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已是夏天。
傍晚时分,出完门诊的朱仲丽正从城里返回医院。
天刚刚下过雨,空气里透着泥土的芳香。一轮红日正冉冉下落,晚霞把大地涂上了一层彩釉。
迎着习习凉爽的晚风,头戴草帽、身穿军装的朱仲丽一边哼着刚学会的抗战歌曲,一边轻快地走着,不时低头看一眼穿在脚上的一双带着花色绒球的“草鞋”。
在延安住过的人都知道,如果不下雨,走路时会尘土飞扬,一双脚便挂满了黄尘,人们笑称为“黄泥脚”。要是遇到雨天就更麻烦了,一双脚粘满了泥巴,俗称“烂泥脚”。这时,皮鞋、布鞋统统不适用了,还是换上红军传统的草鞋,既轻便又节俭。当然,延安的“草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鞋,朱仲丽脚上的这双新草鞋就是医院勤务兵小张用废布条打的。
原来,小张见朱仲丽每天在外出门诊,十分辛苦。而每次回到医院不是两脚烂稀泥,就是满鞋尘土和黄沙。于是他决定为朱医生打一双草鞋。
“如果有旧布和旧毛线,我会给你打一双非常漂亮的草鞋。”一天,小张神秘地闪动着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对朱仲丽说。
“那太好了!有了草鞋,脚底下就不会沾烂泥了,鞋里也不会灌泥沙了。我早就羡慕别人穿草鞋,可惜我不会打。”
于是,朱仲丽找出一些五颜六色的旧布、旧毛线送给小张。
没过几天,小张兴冲冲地跑进窑洞,手里拿着一双新草鞋。
“朱医生,你看好么?”
这是一双与众不同的草鞋,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鞋的前面还系着两朵用那些短毛线扎成的漂亮的绒球呢!
有了这双草鞋,朱仲丽走起路来格外敏捷,脚下进了沙子,只要把脚像跳芭蕾那样竖一下,沙子就倒了出来,上山下山更方便了。
这时迎面走来了一群人,有步行的、牵马的,警卫员腰上挎着亮闪闪的匣子枪。不用说,这是一位首长带着警卫员出来散步。待走近一些,朱仲丽一眼就看到人群中的毛泽东。
毛泽东在延安
朱仲丽欢快地迎了上去,举手敬礼,说:
“主席,你好哇!”
“真巧啊,在这里碰见了你,小朱医生。”毛泽东高兴地说。
“这是到哪里去呀?”
毛泽东和蔼地问道。
“我刚下了门诊,回宝塔山医院去。”
“好,还好。听说你的工作做得起劲儿,医道不错,病人满意。”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