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_8 恺杰(现代)
,植物似乎特别注意。沃格尔政治家和事实证明,植物也可以对在座人员虚构想像力的大小作出反应。沃格尔的
研究为植物界打开了一个新领域。植物王国似乎能够揭示出任何恶意或善意的信息,这种信息比用语言表达的更
为真实。这种研究,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但怎样进一步开发它,让它为人类服务,还是一个远未解决的问题。
216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3.人类为何频遭猛兽攻击
  《美国国家地理》最近撰文说,一段时间以来,鲨鱼攻击游泳者,短吻鳄攻击儿童,熊攻击野营者,美洲狮
攻击滑雪者和自行车旅行者的新闻频频见诸于媒体。尽管有一些奇异的事情发生,实际上,2001年与往年相比差
别并不大,但是,与过去相比,特点还是很显著:猛兽攻击人类的情况增多,而且人类死伤的情况也在剧增。黄
石国家公园的灰熊在过去的10年间杀死了18个人。在北美洲,近10年来,鲨鱼、熊、短吻鳄和美洲狮攻击人类的
事件也在大幅度地增加。野生生物专家说,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入侵野生生物栖息地。从科
罗拉多州毫无规划的城市扩张,到黄石公园的迅速退缩,再到佛罗里达海岸,人们的工作、生活、休闲越来越侵
入猛兽的栖息地。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受到了有效的保护,有些猛兽的数量这些年来大幅增加,恢复到了10多年
前的规模。犹他大学杰克·伯莱曼研究所主任迈克尔·康洛威是专门研究人与环境问题的专家,他认为:“数量
众多的人与猛兽生活在同一个地域,发生猛兽攻击人的事件并不惊讶。真正令人感到惊讶的而是太少的人受到攻
击。”“饥饿的美洲狮和熊为什么不捕食人呢?正如人类捕捉和杀死比人类弱小的麋鹿。”佛罗里达是世界上鲨
鱼袭击人最多的地方。尤其是今年以来,佛罗里达和巴哈马海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佛罗里达大学的国际鲨
鱼攻击档案中心统计,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有536起鲨鱼攻击人事件,呈急剧上升趋势。国际鲨鱼攻
击档案中心主任乔治·布格斯认为:“原因只是现在在海里冲浪、游泳的人更多了而已。”佛罗里达州是鲨鱼袭
击人事件最多的海域,从1990年到2000年十年之间,有220人无缘无故遭到攻击,但只有两个人死亡。这里也是世
界上短吻鳄分布最多的地方之一,短吻鳄攻击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共有78起鳄鱼攻击人
的事件,但从1990年到1995年,却上升为110起。而从1830到1969年却只有5起短吻鳄攻击人的事件。狩猎和买卖
曾经让这里的短吻鳄濒临灭绝,但是,自从美国禁止非法的短吻鳄国际交易,这种古老的爬虫又开始了新生。现
在佛罗里达的鳄鱼已经从偏僻的沼泽搬到了城市郊外的湖泊和运河。佛罗里达州水生动物保护委员会的哈里·邓
顿是专门负责管理短吻鳄的专家,他说:“你家的后院也许就是短吻鳄的乐园,你不得不时时提防短吻鳄潜入你
家的庭院。”2002年以来,佛罗里达州发生了两起短吻鳄袭击人致死的事件。温特港的一名2岁的女孩成为了罹难
者,另一人是一名70岁的老人,人们发现他死在一个池塘里,旁边一头2.5米长的成年短吻鳄正在游动。美洲狮
曾经广泛分布于北美大部分地区,现在它的栖息地仅局限于美国西部的13个州以及佛罗里达州和加拿大的西南部
。美洲狮的近亲———佛罗里达豹是世界最凶猛的动物之一,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14个人死于这种动物的攻击。
科罗拉多州的两起美洲狮杀人事件也都发生在90年代。即使是发生在华盛顿州的10起非致命性的美洲狮袭击事件
,也有8起是发生在1990年以后。2001年,有3起美洲狮攻击事件被媒体报道,在亚利桑那州巴特利特湖附近,一
名4岁大的小女孩被美洲狮攻击受了重伤,而这就发生在父母的营地旁。1月份,在加拿大阿伯塔州班弗附近,美
洲狮杀死了一名30岁的滑雪者,这也是这个州发生的第一起美洲狮杀人事件。一个月之后,英辖哥伦比亚的范库
弗岛上发生了一起美洲狮攻击自行车旅行者事件,路过的乘务员发现他的脖子已经被美洲狮咬断。亚利桑那大学
的野生生物生态学教授保罗·贝尔是美洲狮专家,他说:“保持必要的警惕是很重要的,在美国的一些城市,在
树林里散步也许比在街道上散步更安全。”根据卡尔加里大学环境科学系斯蒂芬·格内洛教授的统计,上个世纪
,美国总共有128个人死于灰熊和黑熊的爪下,有将近一半是发生在近20年。其中有6起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而
只有一起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格内洛教授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熊攻击人的频率正有加速上升的趋势。
而灰熊比黑熊显得更危险。”在过去的10年间,总共有18个人死于灰熊的爪下,相比之下,只有两个人被黑熊杀
死。2002年已经有两个人遭到熊的致命攻击:住在新墨西哥州北部的一名93岁的老太太在家里被杀死,另一名是
加拿大的18岁的女孩,她在黄石国家公园野营时被熊杀死。另外,在落基山脉海拔较低的地方,由于干旱,黑熊
下山到人类居住的地方找东西充饥。在科罗拉多州,人们曾经看见熊光临过快餐馆,并且在丹佛的街道上大摇大
摆地。网球球星克雷斯·艾温特和前奥林匹克滑雪选手安迪·密尔有一天返回阿斯本老家时,发现一只黑熊
正在厨房里找吃的。8月16号,有报道说,特立尼达城发现了16头熊。2001年,一名在大雾山国家公园郊游的女子
被黑熊杀死,这也是美国东南部第一个遭受熊攻击的遇难者。佛罗里达州从来没有发现熊攻击人的事件,但是,
根据州有关部门的估计,这些爱惹麻烦的黑家伙20世纪90年代初还不足100头,去年却急剧上升为1136头。佛罗里
达州立熊类管理中心的主任汤姆·艾尔逊说:“人们告诉我们,‘我不知道这些熊为什么每天都要来破坏我的门
廊纱窗,尽管我已经在门廊外放了6大碗食物’,其实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4.神秘的“人鸟”仪式
  在对复活节岛考古的过程中,考古学家以雄辨的证据表明了复活节岛的土著并非复活节岛的原住民,他们来
自于复活节岛以西的波利尼西亚岛。复活节岛的神秘雕像的历史比土著人的历史早几千年。土著人之所以说复活
节岛是“地球的肚脐”,是他们的神告诉他们的,而非他们的创造,那么,他们的神又是什么呢?使复活节岛的
研究者感到意外的是,复活节岛上居民所崇拜的偶像竟完全不同于波利尼西亚诸岛,却相似于美拉尼西亚群岛。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人鸟”的崇拜。复活节岛的圣城奥朗戈,位于岛西南端的拉诺·洛拉科火山口旁,它是
复活节岛的祭祀中心。离它不远的海面上有三座小岛:莫多一依基岛、莫多一努依岛和莫多一卡奥卡奥岛。岛上
山石耸立,危岩叠峰。复活节岛人就在奥朗戈和这些小岛上举行挑选“人鸟”的仪式。“人鸟”仪式是由岛上各
部族各自选派一名英武的勇士,渡海游到莫多一努依岛,端坐在岛上的洞穴中,恭候海燕的到来。复活节岛人虔
诚地相信,海燕是伟大的神麦克派来的使者。第一个得到海燕蛋的战士,飞步跑到屹立在海边的山岩上,对等候
在海边的本部族代表高喊道:“快剃头!蛋是你的!”然后,他就跃身跳入波涛起伏的海中,洗净鸟蛋,再用带
子把它系在头上,划动双臂,游回复活节岛。当他上岸后,他就拿着鸟蛋,飞快地跑到奥朗戈。按照岛上的传统
,第一个把鸟蛋送到奥朗戈的人,不管他是哪个部族的,他都是全岛的领袖,对全岛享有一年的统治权。他将被
剃光头发和眉毛,被命名为坦加塔·玛努,即“人鸟”。而这一年就用他的名字来称呼,岛民们把他当做神的化
身来尊敬。这种挑选“人鸟”的仪式,年复一年,代代相传,一直到1862年秘鲁海盗袭击复活节岛时,最后一个
“人鸟”死去了,这种仪式才终止。在这种仪式的最初阶段,到小岛上取鸟蛋的勇士们是岛上各部族的首领,后
来才改由各部族的战士去。在岛上记载的坦加塔·玛努的名册中,像编年史一样把这些取到鸟蛋的首领名字记下
来。在人们发现的一本名册上,就记载着86位首领的名字,但它并不完整。1915年,人们在奥朗戈的山岩上发现
了111幅手拿海燕蛋的“人鸟”画像,其中的五、六幅被运到圣地亚哥和其他城市的博物馆中展出。但岩画也不能
代表挑选人鸟的总次数,因为这种仪式很早以前就有了,奥朗戈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居住了。这种仪式代表什么
呢?岛上各种传说以及到过复活节岛的航海家、学者和传教士都证明了“人鸟”崇拜在复活节岛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岛民们挑选出领袖,而且也是为了纪念神灵。《众神之车》一书的作者厄里希·封·丹尼肯认为,复
活节岛上的“人鸟”崇拜表现的不是地球人,而是外星人,是天外来客。他说:“复活节岛远离任何大地和文明
,但岛上的居民却比任何别的国家都更熟悉月亮和星星。”“当地居民称呼他们的岛为‘人鸟之地’。直到今天
,他们仍然这样称呼。一个口头的传说告诉我们,古代一些会飞的人曾在这里着陆,并点燃了火焰。大睁着双睛
的飞行生物岩画更加证实了这个说法。”考古学家弗朗西斯·玛泽尔也认为:“复活节岛确有某些我们无法说明
或者我们暂时还无法解释的地质秘密。这促使人们十分严肃地对待外星来客的可能性。外星人可能拜访过复活节
岛,所以复活节岛全岛都受到了某种光线的照射,这在复活节岛居民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印象一直保
留至今。”复活节岛的宗教是比较独特的。复活节岛人虽是波利尼西亚人,但他们却不供奉波利尼西亚诸岛所敬
重的神邸,波利尼西亚人心目中的诸多主神都没有在复活节岛上占有应有的位置,而被波利尼西亚诸岛所不了解
的诸神却被复活节岛人虔诚地供奉。在复活节岛上,麦克麦克神居于诸神之首,“人鸟”仪式就是为了纪念他而
举行的。一些科学家认为,奥朗戈山岩上的麦克麦克神画像是一个来到波利尼西亚的伟人的容貌,他有着一对大
眼睛,海豹式的身躯上长有一张人脸。坦加塔·玛努也被岛民们敬为伟大的神,人们把它看作为“鸟主”和“鸟
的统治者”的化身,它主宰着大地和海洋,是太阳和月亮、生命和人的创造者,而波利尼西亚诸岛却从未有过“
人鸟”崇拜。在奥朗戈的山岩上,还有许多图画,例如,巨大的芦苇船、船上的双叶浆和张着正方形船帆的传统
的波利尼西亚船只、黑色的海燕等,还有波利尼西亚诸岛所没有的,以“正在哭泣的眼睛”为主题的画,画上的
人有一对长耳朵,头上射出万道灵光,眼泪正夺眶而出。这是复活节岛咒语中所说的雨神希洛的画像。复活节岛
古代居民的主要水源是雨水,他们认为,从天空落下的雨就是雨神希洛那成串的眼泪。岩画上的黑海燕画得十分
夸张,它正大张着嘴,声波从嘴中呈扇形地散开,表明海燕正在发出尖利刺耳的叫声。还有一幅画上画着一种半
人半兽的怪物,它有弯曲的背,长长的手和脚。复活节岛到处都可以看到用黑色、白色和红色颜料画着海豹、海
龟、海鸟和鱼类的岩画,以及有一对大眼睛的麦克麦克神画像和只有幻想中才存在的奇特生物画像。复活节岛的
“鸟人”崇拜为我们解开“地球的肚脐”之谜打开了一道窗口。丹尼肯说:“复活节岛是宇宙来客的落脚处之一
。”但为何“宇宙来客”会选择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呢?如果如丹尼肯所言,那么,在地球上留下诸多神秘遗迹的
地方,都有“宇宙来客”、“外星人”的印痕。据考证,复活节岛远古时并非一个孤零零的小岛,它是沉没于太
平洋中的古大陆———太平洲的一部分。“宇宙来客”来到复活节岛时,那时还是一块巨大的陆地。“宇宙来客
”有着先进的飞行器,他们可以在高空中看见和确定复活节岛的位置,因此,他们将这一居于“地球的肚脐眼”
上的陆地作为了他们降临的优越地点。这是丹尼肯的又一解释。另一说法是,地球上曾出现过几次高度的文明。
沉没的太平洲就是这几个高度文明中的之一。当时太平洲的人们有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他们拥有飞行器,他们在
地球上找到了“世界的中心”,那便是如今的复活节岛所处的位置。他们在复活节岛这儿修了如同机器人般的高
大雕像,以便他们在天空飞行时可以找到降落的标志。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5.奇妙的相容性
  俄罗斯教授扎瓦尔泽提出并证明了一个论点:整个有生命的世界,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世界,都由结缔、肌
肉、神经及上皮组织构成。人的皮肤与植物表皮的功能相似。植物的毛细管相当于人的血管。根据最新资料,角
膜如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有再生和复原的能力。骨骼也有再生功能。植物和人都有相似之处。大量失水既会
引起植物的死亡,也会引起动物的死亡。人在树林中休息,看来不只是因为在树林中感到舒适。连家具也喜欢是
木制的,是相容性吗?当然是,现在还有一种专门研究各种植物相互联系的学科———对等感学。大家都有体会
,不是任何药都能种在一起的。行家自古以来就知道什么菜可以种在一起,什么菜不能种在一起。例如,莳萝同
黄瓜合种,胡萝卜同甜菜合种。可是土豆最好不要同黄瓜种在一起,茴香只能单种。人也如此,有的人能合得来
,有的人则无法接近。那么人和树是否相容呢?这决定于树冠的形状、树的气味、颜色等众多因素,而且人和树
也会像人与人之间一样一见钟情。连家具都如此,有的喜欢淡色,有的喜欢深色。俗话说,各有所好。根据这个
道理可以制成有治疗作用的家具。凡是你喜欢的往往就是有益的。过去人们爱穿树皮鞋,它不仅跟脚,杀菌,还
有其他许多好处。古时候的诺夫哥罗德人喜欢用桦树皮当墙纸,原因也差不多,还有驱虫作用。澡盆也是木制的
好,韩国现在还把木制澡盆视为上品,因为放进热水后,木头会释放出许多有益的物质。中国古时候有用竹子接
骨的传统。在断骨处放进一截新鲜竹子,因竹子毛细管十分丰富,它会逐渐地与人体的骨组织长合,竹子遂被吸
收。这样,等骨头长好后不用再开刀取出支撑物。1986年,前苏联莫斯科林业技术所开始研究用植物代替混合材
料的课题。芬兰先行一步,发明了一种能逐渐被吸收的固定剂,而且这种材料能转换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还有
研究用植物组织制成各种“窗子”或墙纸,它可以透过或挡住红外线、紫外线,可以反射电磁场并有吸音功能。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6.地球磁极移动曾毁灭生命吗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磁场,这是我们早已知道的常识,但很少有人研究地磁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从第一
艘载人宇宙飞船升空,太空人经历了没有引力而且还失去地磁场的环境后,科学家开始研究地磁场对生命的影响
。1967年,美国发射了生物卫星二号,进行了13项研究。发现在太空中胡椒属植物叶子生长不正常,面粉甲虫翅
膀发生异常等等。有人做过实验,把小白鼠放在只及地磁场强度1/5的弱磁场地磁场不断侵蚀地球的表面中生活
一年,结果平均寿命缩短6个月,而且失去生殖力。果蝇放在磁场强度22千奥的不均匀磁场中,几分钟就死亡,果
蝇的蛹虽有一半变为成虫,但有1/10发生严重的畸形,活不到1小时就死了。更有趣的是有些科学家根据统计发
现,地磁场与胎儿性别也有相关性。在胎儿发育初期,地磁场的方向会影响胎儿的性别。女性在怀孕初期一两个
月内头朝北睡,生下的孩子女性占多数,被侵蚀的岩石远视像一个骷髅反之则男生占多数,当然,此说尚待证实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研究生物化石后,发现磁场会换向、消失和恢复。在磁场反转对生物的影响是严重的。
25万年前的一次地磁场反转,使18种低等生物灭绝。70万年前的一次地磁场反转,也有7种低等生物灭绝。一些学
者通过考察指出,400万年以来,地球磁场经历过“第一反转期”,约70~240万年,直到240~230万年前的高斯
时期才恢复正常。从70万年前到现在,地磁场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每时每日都在发生偏移,每年以15~20伽
马的速度减弱,目前尚存4万伽马磁场,大约在公元4000年,地磁强度将等于零。一旦地磁场消失,地球上的居民
将就会面临难以抵御的种种威胁。因为磁性层将人类与宇宙中最危险的带电粒子隔离起来,好似地球的保护罩。
一旦失去这一保护罩,蔬菜谷物都会因受到0.3微米波长的强紫外线辐射而减产,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减弱,海
洋藻类、鱼类将大批死亡。更严重的是,人类将因强紫外线辐射而患上皮肤癌,生物将因染色体变化而发生遗传
性疾病,某些生物,包括高级智能生命,将面临灭顶之灾。霍普古德等人则提出关于磁极移动的假说,认为在过
去的10万年中,地球磁极曾发生过3次移动,第一次是北极从加拿大西北的育空地区移至格陵兰海;第二次是从格
陵兰海移至哈德逊湾;第三次是从哈德逊湾移至目前这个位置。推测在1.2万年前的数千年间,由于地磁偏转、
换向,造成大部分印第安人死亡,玛雅人集体自杀,撒哈拉平原、塔克拉玛干地区沙漠化急剧加强。为此,他们
还用古生物学家的研究作为旁证。1967年,美国学者尼尔·奥普戴克发现,一些放射性虫类曾在500万年前灭绝,
那时恰好是地磁转向期。197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詹姆斯·海斯通过几十个“岩蕊”的研究发现,在放射性
虫类的8次灭绝中,有6次都发生在地磁换向之际。也许,这不仅仅是偶然的巧合。然而,地磁毁灭说还只是根据
现在或未来推测过去,缺乏充分的根据和严格的科学验证。首先,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在我们这次人类文明之
前有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存在;其次,地球磁场在过去数百万年中发生偏转、换向一说,本身尚须进行理论和事实
的严格论证;第三,地磁变化对人类文明究竟有多大影响,至今尚无确切证明。通常所说玛雅文化、撒哈拉文化
,它们的消失本身还有其他原因可究,磁极毁灭说并无较强的说服力。而在最近,俄罗斯中央军事技术研究所研
究员沙拉姆别利杰又宣布,该所成功地测量到了地球磁极漂移现象,测量结果表明,地球磁极目前已漂移了200千
米。沙拉姆别利杰说,现在还无法对此自然现象做出科学解释,但可以肯定,地球磁极发生漂移将对地球产生影
响。他解释说,地球将通过自己的表面裂缝或者“所谓的地磁点”,把地球内部由于磁极漂移而产生的过剩能量
抛向宇宙空间,这种能量释放势必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的感觉;此外更需指出的是,地球在释放这种过剩能
量时,全产生一种“新的能波”,这种“能波”将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这意味着每天的时间长短可能会发生变
化,一昼夜不再正好等于24小时。该研究所掌握的资料显示,他们已观测到了地球自转速度受到影响的有关状况
。观测发现,地球自转变化周期大约为两周,自转速度放慢现象持续了两周,尔后又逐渐加快,这种加快自转的
过程保证了地球每昼夜平均时间为24小时。目前,俄军事技术研究所已经把所观测到的数据转交给俄罗斯气象与
环境监控局,以使该局进一步观测并弄清这一自然现象将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何种影响。沙拉姆别利杰认为,当今
频发的空难事故很可能与地球磁极漂移有关。据一些天文学家分析,地球磁极发生漂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太阳系
目前正“穿越”银河系某个特定区域,它正承受着来自邻近其他宇宙天体的地磁影响。俄军事技术研究所的科学
家说,类似地球磁极漂移这种现象,在太阳系其他星球上可能也正在同时发生。在越来越多的事实面前,人们已
经知道地磁场对生物存在着影响。不过,对其中的机理有待深入的研究,还需要科学的根据和理论论证去揭示。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7.月球,地球的刹车
  对于生命的自然状态来说,地球的动态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当人类诞生以后,过分的星球动荡将会
是灾难。试想,如果到处是火山,是海啸,是山崩地裂,人类将为此而疲于奔命,将会终日生活在极度惊恐之中
。然而,我们的运气的确很好。地球有一个刹车装置,它把地球的动态逐渐地从一个很快的转速减缓到较慢的转
速,这就是月球。月球的引力对地球的动态默默施加了40多亿年的影响,在40多亿年的时间里,大约降低了地球
一半左右的旋转速度,从每天大约10个小时的昼夜更替,渐变为后来的24小时。细算一下,平均每天减少0.02秒
。这是一个极小的数字,却是极重要的数字。这个数字既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就会使地球的转速降低得太
多,不利于地球的动态;小了,就是刹车动力不够。人们不知道月球到底是怎么来的,几种分析都不够圆满。但
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月球,地球的环境将不如现在这么美好。因为很多学者认为,是月球的存在使地球的旋转
姿势稍有偏斜,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区分。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数学意义上的论证,因为火星虽然没有与这么大
的“月球”为伴,但火星的旋转姿势却和地球一样,也是偏斜的。当然,月球在夜晚起到的照明作用是显而易见
的,特别在没有电灯的远古时期,月球比今天要显得亮得多。但是,月球真正的作用似乎是为人类的文明做准备
。它曾经离地球只有10万公里,30亿年前看起来要比现在大一倍。如果那时已经有了智慧生命,估计眼神好的人
都能看见月球表面较大的环形山。月球的存在使地球转速减慢,而地球转速的减慢也减弱了地球对月球的控制,
于是月球也在一点点地远离地球。地球不断地减慢转速和月球不断地离开地球是以往地月史中最重要的互动关系
,而这种关系到人类出现后达到了尽善尽美。现在地球的一天是24小时,这使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漫漫长夜,有
着不必时刻警惕灾难警报的安详睡眠,有着不断升值的房地产生意,而不是经常在建筑的废墟中挖掘尸体。月球
送给我们人类的真正礼物就是自有地球这颗行星以来最稳固的地壳。除了对我们生活的关照,月球还是我们认识
太阳及宇宙的非常出色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月球逐渐离开地球至今,月球的月面直径与太阳的视觉直径完全一致
,因此,发生日食时,人们就可通过月球对太阳的遮挡来仔细观测太阳。如果没有月球造成的日食,人们对太阳
的认识恐怕还要延迟很多年。人们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50年代应用核聚变发明氢弹,其中的部分原因也许和月球
的存在有关系,因为氢弹的发明是从太阳的能源机制中获得了启发的。氢弹的发明对人类是一个威胁,它警告人
类不要自己毁灭自己。实际上,一个人注定要彻底毁灭整个人类的东西一旦被制造出来,人类反而有了前所未有
的理智。有趣的是,直到现在,人类已经有了超过50年的世界范围的和平,而从理论上说,人类现已具有在地球
转完一圈之前就彻底毁灭自己的能力。月球通过大海的韵律制动地球,这很有意思。地球上的水居然是美妙的刹
车媒介,海洋的潮涨潮落就是对地球转动能量的抵消。最终,这些水会使地球失去月球,因为海洋的潮汐将更多
地降低地球的动能,这样就会继续减少约束月球的引力。按照这个程序,月球大约会在10亿年之后彻底脱离地球
。但是我们相信,那时人类已经可以以高度的文明来控制这种事情,至少月球必将是地球陆地的延伸,人类也一
定有办法保持月球和地球的亲密状态。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的存在给了人类一个可以突破地球这颗
行星的机会。毋庸置疑,人类已经把登上月球当作是文明的最高成就之一。这的确是自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以来
的最重要的事件。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人类对自己星球的超越都是非凡的壮举,而不是因为月球离我们只有38万
公里,所以这种壮举才得以实现。除了月球,离我们最近的就是火星或者金星,然而它们也是在5000万公里以外
。如果没有月球,人类登上外星的计划和豪迈,将至少推迟60多年。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8.“摧毁月球”计划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自古以来,月有阴晴圆缺,但如果月球真的永远地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那该是一
种怎样的失落?5位俄罗斯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地球许多自然灾害的祸源,并于近日向俄政府提出了一项令人瞠目
结舌的建议———摧毁月球。他们的理由是:月球是地球的一只体格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导致地球自
然灾害不断,是地球的祸源。采取的方法是:美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考虑在月球上引爆月球,用原子弹,摧毁月
球只需要在俄罗斯的“联盟”型火箭上装上6000万吨级。如同某部科幻片中的情节,人们不禁要怀疑提出这一建
议的人是个疯子,其疯狂程度比那些秘密克隆人的人不知超出了多少倍。然而,“摧毁月球”既不是科幻片中的
情节,提出这一建议的科学家也自认为他们不是疯子。他们都是俄罗斯响当当的科学家,他们声称,提出这一建
议,决非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充分的根据,是他们多年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为首的科学家名叫弗拉迪米尔·克鲁
因斯基。此人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名气并不是很大,但在俄罗斯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天体物理学家,也是“摧毁月
球”计划最坚定的支持者。他指出,俄罗斯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国土靠近北冰洋,冬季太过漫长,不仅农业生产
受到极大影响,冰天雪地的生活也让许多人望而生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长久以来被视为人类朋友的月球
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克鲁因斯基因此联合其他4名顶尖物理学家,展开了“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
,并最终提出了大胆建议:摧毁月球!这些科学家认为,摧毁月球,将使整个地球成为人类生存的天堂,俄罗斯
寒冷的冬季会因此一去不复返。克鲁因斯基表示,很多人听到摧毁月球的设想后大吃一惊,这是可以理解的,毕
竟千百年来,月亮在人们的心目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声望”。可是稍微有些天体物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月亮其
实是地球的枷锁,它就像一个链球,紧紧地拉着地球,使得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使得海潮起起落落。所以,说
月球是地球的一只体格庞大的寄生虫并不为过。●自然灾害,都是月球惹的祸那么,摧毁月球对地球乃至人类究
竟有哪些好处呢?克鲁因斯基解释说:“消灭月球,人类就消灭了饥饿,消灭了地球上许多灾难与痛苦。”这位
物理学家接着分析说:“月球强大的引力将地球拉歪了,使得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以一种笨拙的倾斜的姿势绕着
太阳转,因此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无常。”在俄罗斯,每到冬天,寒气逼人,几乎一切作物都停止了播种与生
长。在同一时间,无情的旱灾会肆虐非洲大陆。只要将月球摧毁,地球也就不再倾斜。如果地球的倾角变成0度,
这就意味着季节变化从地球上消失,整个地球就会拥有适宜的气候,有些地方则会拥有永恒的春天。到那个时候
,现在的沙漠会变成绿洲,农作物会茁壮成长。全世界的孩子们也就不会忍饥挨饿,他们的脸上会重现灿烂的笑
容。●摧毁月球的难度不大事实上,“推毁月球,造福人类”这一惊人构想并非克鲁因斯基和他的同事们首次提
出来的。早在1991年,《世界新闻周刊》便报道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数学教授亚历山大·阿比安就曾提出类
似的想法。当时,阿比安在接受这家周刊的采访时口气异常坚定地说:“我现在无法预测人类何时会摧毁月球,
但这件事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阿比安同样是从为人类造福的角度提出摧毁月球这一建议的。《纽约时报》援引
当年负责对这一计划进行绝密研究的科学家莱昂纳德·雷费尔的话说,美国空军是在月球上引爆原子弹计划的支
持者,因为前苏联于1957年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航天方面,美国人落在了前苏联人的后
面,在月球上引爆原子弹,可以提升美国人的信心。然而,经过仔细权衡,美国空军高层认为这一计划的风险已
经远远超过了从中获得的好处,因此,在月球上引爆原子弹的计划才以流产告终。那么,在人类现有的条件下,
是否有可能使月球从宇宙蒸发呢?克鲁因斯基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人类有没有能力摧毁月球,而是俄罗斯和其
他国家是否同意这么做。他指出,摧毁月球计划并不复杂,只需要借助核武器,就能把地球从月球的阴影下解放
出来。克鲁因斯基透露,摧毁月球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要在俄罗斯的“联盟”型
火箭上装上6000万吨级的核弹头,然后将它们射向月球即可。他说:“我们(俄罗斯)现在拥有成百上千枚核武器
,这些可怕的武器不仅没有多少实际用处,关于裁减核武器的谈判还耗时费力。用它们来摧毁月球,也算是为人
类造了福。”据悉,这5名科学家已经把他们的建议郑重地提交俄罗斯政府。克里姆林宫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内幕人
士表示,这一建议不仅让政府高层觉得新鲜,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政府向这些科学家许诺,将对这一建议
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研究。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9.地球比金星幸运
  如果给我们一个原始的地球,那么所有现在的生命都几乎无法生存。可以说,是一代一代的生命支撑起今天
的蓝天白云。在地球40亿年的生命进程中,无数存在过的生命的尸体构成了我们立足的基石。这么说并不过分,
因为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就是最典型的碳酸钙地貌,它们能够被雨水侵
蚀出诸如桂林山水那样的美丽风景。这当中,碳酸钙就是生命的尸体,否则它们就是二氧化碳。因为在自然界中
,二氧化碳是不能被无机物吸收的。假如地球上没有生命,地球就是一颗充满二氧化碳的星球;或者说,地球上
曾经有过的二氧化碳是今天的20万倍。这就意味着,地球早期的气温比现在高100多度。在太阳系里,最有可能拥
有生命的,除了地球就应该是金星了。因为它的大小和地球几乎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它的引力和地球一样。前
面我们说到的水的存在条件,金星上也应该都具备。也许,金星就是一个备用的地球,这在宇宙中大概是不多见
的。也许就是因为同时有地球和金星这两颗几乎完全相同的星球,最终在太阳系出现了生命。当然,最终的幸运
属于我们。但是,如果生命选择了金星,那也无可厚非,而这只取决于太阳的状态。假如我们的太阳比现在要小
一些,那么很有可能幸运的就是金星,而不是地球。所谓太阳的状态,就是指它的温度和引力。现在的太阳的温
度对于金星显然是太热了一些,而对于地球就非常合适。然而,太阳只要温度变化一点点,大约20℃左右,它就
会变得对金星合适而对地球不合适了。所谓温度变化,就是太阳的质量的大小,只要太阳比现在小十分之一,那
么今天就可能是金星上的生命研究地球了。地球和金星在温度上的差异可能就是一场雨,因为早期地球的表面温
度也不低,但是那些在厚厚的大气中游荡的水分子还是得到了机会能够落到地表上。尽管40亿年前的地球上雨水
几乎像热水浴一样,但毕竟是能够落下来了。而且,由于当时地球上的二氧化碳非常浓,地球的大气压也远比今
天高得多,所以水要达到150℃以上才会沸腾。总之,早期的地球到处都是“火锅”,而早期的生命和有机物就在
这种情境中开拓混沌。这是一些多么坚强的生命啊!生命的立足太重要了。一旦生命开始在早期地球的火烫的地
面上挣扎,地球的命运就要由它们说了才算。这些生命的最大特点就是“吃”二氧化碳,这是它们惟一的食物,
而阳光就是使它们能够消化二氧化碳的酵母片。在光子的光合作用下,二氧化碳被分解成早期生命需要的碳和不
需要的氧。正是这一简单的分离,40亿年之后,宇宙中的智慧生命就诞生了。早期生命不断吞噬二氧化碳,这丰
富的资源使地球的早期生命繁衍得很快。从今天的地貌来看,喀斯特地形非常普遍,也就是说,早期的二氧化碳
几乎把如今的地球上装修了一层地板。我们就站在这层二氧化碳的地板上眺望蓝天白云。也许就是第一场雨没有
落到金星上,这场至关重要的雨可能落到离地面还有几十米的时候就蒸发了。就差这么一点点,金星的生命连挣
扎的机会也没有了。因为再坚韧的生命也总是需要一个起码的条件:水。哪怕这水是加了“火锅”里的各种辛辣
佐料的水。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10.石门廊像巴黎的凯旋门
  智利北部安多法加斯大市以北约二十公里,有一段海岸是高耸的砂岩峭壁。这里的海滨也是一个大众喜爱的
浴场。近岸冷流形成薄雾,加上离岸岩石、岸边峭壁怪异瞩目,沙滩优美,构成一幅格外清新夺目的海景。太平
洋的澎湃波涛不停拍击海岸,浪花四溅,浸润饱受侵蚀的岩石露头。这座天然形成的石门廊像巴黎的凯旋门,冲
上来的惊涛骇浪就可挤进门去。这里最引人入胜的景观就是石门廊。这是一个离海岸不远的天然岩石大拱门。其
雄伟的外形,使人不禁想起罗马那些大拱门和巴黎的凯旋门。石门廊是一段海岸饱受侵蚀后的遗迹,主要由一种
带黄色砂岩构成,与形成海岸峭壁的砂岩相同。较为脆弱的砂岩峭壁在海浪猛袭下渐渐后退,剩下构成石门廊的
大岩块留在海岸外,屹立不动。石门廊两根直立柱子的基部稳固,是由抗蚀力强的安山岩(一种火山岩)构成,保
护门廊免受浪涛摧毁。石灰又浸透了最上层的砂岩层,彼此牢牢结合,使门廊顶部不会坍下来。因为石门廊和附
近一带海岸的景色如此奇特优美,所以到安多法加斯大市的游客几乎都必到这里一游。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11.小行星撞击地球
  在整个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甚至撞击地球的事不乏其例,难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真
的是危机四伏吗?2002年1月7日,除了几个知情的天文学家外,恐怕再没有人会觉得这天与往常有什么不同了。
然而正是这天,一枚直径300米的小行星以11万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地球“擦肩而过”,确切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5
点37分。小行星在地球门前掠过并非第一次,然而这次却令科学家们至今心有余悸,道理非常简单,尽管这枚小
行星很久以来一直朝着地球的方向飞速运行,但直到2001年12月26日,即直到小行星驶向地球近地点前的12天,
它才被美国国家威夷天文台的一台小型天文望远镜所发现。这枚小行星的编号是2001YB5。当美国的天文望远镜捕
捉到它时,它正朝着地球的方向迅速逼近,当时看上去,它的大小也就与从地球上观测月球表面一块直径1米大的
岩石相似。刚发现它时,美国天文学家曾异常紧张,因为一枚直径300米、可能是以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小行星一旦
以11万公里/小时的速度撞上地球,其能量至少可以将方圆150公里内的所有建筑和自然物夷为平地,甚至对方圆
800公里以外的地区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直到科学家们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后,他们才松
了一口气:这枚小行星不会撞上地球,在距离地球83万公里时,它将转向为逆地球运转的方向而去。事实验证,
小行星的运行轨迹与科学家的计算毫无二致。83万公里,从常理上看是个不近的距离,但从天文学上看,在太阳
系里,它已经驶进地球的“近郊”。换句话说,以它的运行速度,小行星从其轨道近地点到地球的距离仅有不足8
个小时的路程!如果这枚小行星真的驶向地球,那么人类只能坐以待毙,因为以现在的科学手段,科学家虽然能
很快计算出它的运行轨道并预见到它所威胁的具体地区,但却没有能力在12天的时间里采取任何有效的预防措施
。2002年6月14日,一颗小行星从地球附近飞过,当时它与地球的距离比月亮还近,人类却没任何表示,3天后才
反应过来。虽然这颗小行星只有足球场那么大,但如果它与地球相撞,足以将一座繁华都市夷为平地。天文学家
们6月17日才发现这位“地球访客”,他们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2002MN。据估计,它的直径大约在45米到109米之
间,从地球旁边急驰而过时最近距离为12万公里,运行速度为每小时3.7万公里,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林肯近
地小行星研究项目的科学家首先发现了这颗小行星。现在,这颗小行星已经飞到离地球几百万公里以外的地方了
。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形成时产生的碎石,它们围绕太阳运行,但轨迹从不固定。在人类的记录中,只有一颗小行
星比2002MN飞得离地球更近,那就是1994年的XMI,当年12月9日它离地球的最近距离只有10.5万公里。2002MN是
一颗轻量级小行星,它围绕太阳飞行一周需要894.9天,一旦撞击地球,只会危及一定的地区,并不会对整个世
界构成危害。英国国家空间中心近地目标信息中心公布的一份新闻稿称:“如果2002MN撞上地球,它带来的危害
会跟1908年西伯利亚通古斯卡遇到的撞击差不多,当时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铲平。”当年,袭击地球的巨石长
60米,其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600倍。据科学家猜测,一旦2002MN撞击地球,很可能会在大气层发生爆炸
,产生巨大的冲击波。但是,地球遭遇小行星或者慧星撞击的可能性非常小,绝大多数宇宙访客都不会像2002MN
那样与地球这样亲近。它的这一“亲近”着实让一些科学家震惊,所幸的是,它今后不会再飞得离地球这样近了
。它下一次光顾地球会在2061年,但距离地球会比2002年6月14日时要远得多。天文学家们努力测绘大一点的小行
星的飞行轨迹,它们的长度超过1公里,一旦撞击地球会完全改变世界的气候。但是,人类对轻量级小行星的观测
和研究明显不足,科学家们对此十分担心。要知道,科学家们发现行星靠的是它们能够反射太阳光,而轻量级小
行星反射的光不强,只有在距离地球十分近的情况下才会受到人类的关注,因此它们的危险性不可忽视。此外,
天文望远镜多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成了人类的盲点,一旦小行星飞向那里,人们毫无防备。据称,如果小行星
一旦进入撞地轨道,不仅人类发射导弹拦截为时已晚,而且紧急疏散居民都来不及。事实上,在整个地球的历史
长河中,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甚至撞击地球的事不乏其例,最令人心悸的就是6500多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
公里的小行星以9万公里/小时的速度与地球相撞,撞击点在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州。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墨西哥万
卡坦半岛陨石口地区的研究工作有了初步结论,这为陨石坠落和地球随后的演化理论提供了物质依据。在研究中
发现了硫酸盐类矿物———石灰石和硬石膏。专家们认为,这证明了小行星坠落致使地球上50%动物灭绝的理论
。硬石膏的存在是硫大量集中造成的,硫与碳酸盐结合形成了硫酸,硫酸雨“杀死了”陆地和水中的生命。撞击
还引起了小行星大爆炸,发生了多次破坏性严重的强烈地震和其他灾难。爆炸产生的尘埃充斥了整个地球大气层
,阻挡了阳光,致使气温骤降,植物枯萎。有科学家认为,正是这次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导致当时主宰地球的恐
龙及其他许多大型动物完全灭绝,恐龙和其他许多动植物正是在那时从地球上消失的。在20世纪70年代,取自月
球的岩石显示,月球的最大峡谷,或者说是盆地,几乎所有的大峡谷都处于相同的年龄。即形成于38.8亿年前与
40.5亿年前的时间。这表明月球和其附近的地球受到了巨大岩石奔流不息的撞击。这为一个具有争议的学说提供
了佐证,即在40亿年前,少年时代的地球和月球曾被突然出现的巨大宇宙岩石所撞击。就地球来说,这方面的证
据已被湮灭在其作为行星的地质活动之历史长河中,并且该地质活动至今仍在持续。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奇
怪于其他的年轻行星是如何咆哮着向地球和月球抛物撞击的。他们猜测,由于外层行星的形成和轨道的转换,使
得彗星和小行星轨道偏离,进而向太阳系内层爆撞。科学家们首先比较了月球岩石和小行星的残片,发现它们具
有相似的特定元素的浓度。然后,他们检验了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发现它们就像在小行星乱阵之中的
囚徒一样,正在四分五裂。对已经从小行星带堕落的、和大约40亿年前碰撞形成的小行星的关键同位素进行配对
比较,结果发现其中的一些同位素,其实是从小行星带飞出来的。在南极洲找到的陨石和最初萎衰的火星面貌,
显示出在地球和月球被撞击时,它们皆已被部分地熔化。科学家们的研究,支持了有关在月球盆地形成时,整个
太阳系内部都在被小行星撞击的学说。而有些科学家认为,该小行星学说不仅仅是假说,并不见得就是事实。他
们认为,月球在被彗星撞击形成盆地之后,在更小的小行星的撞击中,月球岩石上的微量元素,可能已经沉淀。
同时,有些科学家则怀疑,彗星或小行星是否真正与月球发生过撞击。月球的盆地可能永远具有相同的年龄,因
为在40亿年前,当时仍在形成的月球遭受到了许多的冲击,以至于其表面不能再被修复。而瑞士联邦科技研究所
的科学家通过对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进行研究,发现了月球与地球曾经相撞的最新证据。目
前,科学界有一种月球生成的理论认为,月球最早的时候是和火星一样大的星球,大约在太阳系形成5000万年后
,也就是地球生成的早期,该星球与地球相撞,并激起大堆大堆的熔岩,其中某些熔岩后来就形成了今天的月球
。此次瑞士科学家们发现,月球岩石里面氧气的同位素比例和地球的一模一样。另外,科学家通过计算机对碰撞
进行模拟,显示月球主要是由“月”星球的材料所构成。为此,瑞士的科学家们断定,月球和地球同位素的比例
既然一样,就可以证明“月”星球曾经同地球发生过碰撞。难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真的是危机四伏吗?其实不然,
为使研究人员、新闻媒体和广大公众能够准确掌握某星体对地球的实际威胁程度,避免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1999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意大利都灵制定并通过了小行星对地球威胁的险级标准,并将此标准命名为小行星
险级都灵标准。小行星险级都灵标准共分11级,即从0级到10级险级程度逐级增加。都灵0级表示小行星不会撞击
地球或表示小行星在接近地球时已经瓦解成绝对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的碎片;都灵1级表示小行星的动态值得
观察,升至7级则表示小行星对地球可能会造成一定威胁;而都灵8-10级则表示小行星肯定会对某地、某地区甚
至整个地球造成灾难性的危害。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报告,截止目前,天文学家还没有观测到超过都灵1级的小行
星,也没有发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对地球造成重大威胁的天体。至于刚刚光临过地球“近郊”的2001YB5,
它下次再接近地球的时间是2052年,但与地球的距离将是2700万公里,即便在更远的未来,它撞上地球的可能也
是微乎其微。从科学上分析,只有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才能对地球带来灾难性的毁灭。天文学家估计,对地球
有潜在威胁的这类小行星大约超过1000个,但现在已知的只有300多个。目前,美国正全力支持对1公里以上小行
星进行观测,预计到2008年以前,所有直径在1公里以上、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都将归档登记并被追踪轨
迹。针对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科学界已经有了许多设想,如向对地球具有威胁的小行星发射核弹,将小行星击
碎。关于这种方法,有专家评论说,这种方法不难达到,但并不理想,因为每个小行星的物质构成不一,科学界
尚无法知道核弹的力量是否足以使小行星粉碎成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的直径不足10米的碎块,如果小行星不
能被击成足够小的碎块,被击碎的直径为数百米的大型天体可能会变成众多直径为数十米的行星碎块,沿着原来
的轨道像行星雨一样降到地球上,这样虽然减少了局部的撞击,但却会使撞击面增多。于是便有专家提出了改变
小行星轨道的方法,让它偏离可能与地球相撞的轨道,如在小行星表面放置离子发动机,或借助太阳风,或向小
行星周围发射核弹等等。但无论是发射核弹击碎小行星,还是使用各种方法让它改变运行轨道,前提条件都是要
提早发现,发现得越早,成功的可能越大。目前,除美国外,英法等国也都启动了小行星国家观测计划,并为这
一计划配备了先进的天文设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只要全世界对小行星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人类就不会
遭到和恐龙一样的灭顶之灾。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12.炫耀迷离的极光
  极光,不同的文化赋予它有各种奇异的名字:光蛇、狐火、跳舞的山羊、火之战线、天堂飞行……伽利略称
之为“黎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黎明女神Aurora,在每一天开始时,总是跑在太阳的前面。早期有关极光
的描述在《圣经·旧约》中也有记载,书中称极光是从天堂跌落人间的火焰。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相信,极光是
火炬,照亮着天堂之路,它是死去的幽灵们在夜空中舞蹈。而在古老的挪威传说中,它是青鱼的鳞片,以及冰岛
上的热泉反射出的月光。即使是亚里士多德和本·弗兰克林也对极光迷惑不解。北极光,auroraborealis,英文
原意是“北方的黎明”。由于一系列的太阳风暴,这个季节的极光显得特别明亮。当猛烈的风暴在太阳外部沸腾
,太阳风将以百万英里的时速轰击地球,这就是太阳风暴,或称日冕大爆发。太阳风暴可能导致卫星通信中断,
干扰无线电的传输,但同时,它也会以自然界最绚丽的光芒高照极地的夜空。即便对科学家而言,极光依然保留
着许多未解之谜。太阳风携带着质子和电子,吹向地球,由于它们带有电荷,这些粒子陷入地球磁场。它们沿着
磁力线抵达极地,然后闯入大气层上层。极光,是黎明的女神,是天堂跌入人间的焰火,是幽灵们在夜空中舞蹈
太阳风粒子下降时,与大气中的氧、氮分子发生冲撞。冲撞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就产生了极光,这与霓虹灯
管里的发光原理类似。然而,是什么使极光看起来宛若拂动的薄纱,是什么令其呈现为各种形状,这些问题都仍
在探索之中。从浅兰到深红,极光的色彩绮丽夺目,几个世纪以来,吸引了无数观察者。就在几十年前,我们对
极光的成因还是完全误解的。最近几年,科学家用发送高空轨道探测器的方法,了解制造这种自然奇观的动力。
关于极光,我们在近20年间所了解的,远远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经验。然而科学家仍然不知道,是什么使极光看
起来宛若拂动的薄纱,是什么令其呈现为各种形状,正如一些观察者所描述的,状如头骨或动物。当你追寻极光
的绚丽时,当地人会告诉你,看到极光的时候不要吹口哨。任何无理的行为,都将遭到魔咒诅咒,令你灵魂错乱
。那些光有一种力量,让你不由地肃然起敬。面对这片原始、荒芜、而又苍凉的土地,人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了那
种力量。终于看到它了,就像一扇窗前,飞舞着的薄薄的窗纱,绿色轻盈的光照亮了整个夜空,那一刻如此震撼
而神秘!它是拉普兰人所说的勇士的灵魂:是印第安神话里照亮夜路的巨人的火把;是爱斯基摩的亡灵休憩的伊
甸园;是芬兰传说中灵狐跃过丛林时闪现的狐火……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但看到了它,就像看到了自己不朽的
梦想。观看极光的最佳地区其实是在北美洲,有时,极光活跃地带在北美洲可以延伸到很南的纬度。阿拉斯加山
脉北部、育空地区中部、大奴湖周围、任何一个加拿大北部州,以及冰岛全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北部都是理想的极
光观测点。最好的观察时间是在每年的8月15到次年的4月15日之间,黄昏到黎明则是最佳观测时间段,最好选择
没有月亮的夜晚,而且要尽可能远离城市和人类制造的光源。对于极光,经过所有的研究,许多问题仍然没有答
案。“每次我们感觉已经与答案如此接近,即将揭开奥秘时,一些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查尔斯·迪尔说。迪尔
是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学会的极光预报员,该学会位于北半球极光活跃地区的中心费尔班克斯。当火箭在大气
层上层划过,有几个会留下飞行痕迹,就像喷气式飞机的飞行云。这些痕迹能帮助科学家研究在大气层上层极光
对风的影响。另一个实验中,承载于火箭上的仪器将向大气层发射出带电粒子,模仿极光。这些实验能令我们对
极光的了解更加精确、深入。太阳风携带着质子和电子,吹向地球,由于它们带有电荷,这些粒子陷入地球磁场
。它样沿着磁力线抵达极地,然后闯入大气层上层。太阳风粒子下降时,与大气中的氧、氮分子发生冲撞。冲撞
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被释放,这与霓虹灯管里的发光原理类似。极光的颜色取决于粒子的类型,它们冲撞的是哪一
种分子或原子,被冲击的气体中是否带电荷。在抵大气层,电子撞击氮,将产生红色的光,但如果它们撞击的是
大气层上层的带电荷的氮,则会制造出兰色和紫色的光。大约在60英里的上空,与氧原子撞击所产生的是最常见
的极光色———白中泛绿。而在200英尺的高空,氧原子散发出的却是深红色的光,也称作“血红光”。通常,只
有在极地地区才能见到极光,但有时极光也会出现在比北纬48度还要偏南的地区。由于这两年属于“太阳活动高
峰期”,更南的地区出现极光的现象会明显增多。在太阳活动高峰期,从太阳吹来的风暴“将用粒子填满地球的
磁场”,迪尔说,太阳风“侵蚀”着地球磁场。这使得更多的粒子能够朝赤道飞移,因而扩大了极光发生的范围
。所以,这两年的冬天北半球会更多的人可以观看到极光。尽管很难预测极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要想观看极光
,需要选择夜空特别黑的地区,最好是没有月光的晚上。有些人称不仅看到了极光,还听到了极光的声音。自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