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_24 恺杰(现代)
成了所有人所公知的。任何一个人如果知道这是个骗局以及两家先前就互相熟悉都能很轻易地站出来提出他们的
怀疑,但是没有一个人这样做。在1964年我并没有得到比我第一次去那儿更多的关于两家在1961年前直接联系的
证据。关于普拉卡十超出常规方法了解到情况的评论崭且不谈普拉卡十行为上表露出的感情因素,我们可以问问
我们自己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如何通过正常的方式获得简家访问查塔和他访问克西卡兰时表现出的信息的可能性。
你可以假设在从汽车站到简家那一段难走的路上一行人中的窃声私语指引了他。我们对此没有证据,反而,我们
有他的姐姐试图误导他的证词。更令人无法解释的是普拉卡十正确地认出了简家众多的成员和他们的邻居,有时
给出他们的名字和他们之间的正确关系。他认出的人中有两个人是身居深闺的女士。(注:这些身居深闺的女人只
见她们的丈夫,子女和关系要好的女性朋友。她们不在众人的注视之下,要么过隐居的生活,要么出门时带著面
沙。因此她们的特征是不为陌生人所知道的。对直系家人以外的陌生人来说辨认出她们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此外
,普拉卡十知道简家里各个房间的情况,用品及使用方法。更进一步,他知道简家和一些店铺在那莫生前的情况
,而这些信息在他拜访克西卡兰时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情况以及他误认曼莫为那莫的另一个妹妹维姆拉,表明
了普拉卡十获得克西卡兰的人和地方的来源是以前的经历。普拉卡十的后记在1964年到1971年之间我没有见到普
拉卡十。1971年11月,我在阿特普得士,阿里加他舅舅的家中又见到了他。普拉卡十那时大概二十岁。他上学直
到1971年,后来由于两次不能通过10年级他退学了。他从查塔搬到阿里加,在他舅舅的看护下生活,虽然他实际
上不住在他舅舅家里。他从事推销工作。普拉卡十给我的印象是他很聪明,虽然没能记录下令人信服的证据。我
认为他完全有能力完成初中学业,但是他好像没有得到让他这种年纪的年轻人学习的最少的鼓励。他的身体一般
都很健康。他从没有得过天花,那莫死于的那种疾病(天花在印度仍然很流行)。他的情绪看上去有些低沉,至少
是严肃。他说他不再自然地想起他的前生,只有在被问到或有特殊情况是才这样(去克西卡兰就是这种很自然的激
发)他说他还记得他的前生。简而言之,他说他前生的记忆并没有减弱。我问了他一些与那莫有关系的人的名字,
他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他不记得那莫的母亲的名字,因为他母亲的名字在他孩童时期的脑海里还没形成。普拉卡
十正确的回答并没有给他关于他对前生记忆没有衰退的陈述提供支持,因为他还继续经常性地拜访克西卡兰。事
实上,他说他一个月拜访克西卡兰一次到两次。在他搬到阿里加后,四个月前,他每次回查塔看他家人时都要到
克西卡兰去。那莫的双亲都已经去世了,普拉卡十去克西卡兰主要是去看那莫的哥哥扎格迪士简,他还在那儿做
生意。我和普拉卡十见面是在排灯节,这是印度每年秋季举行的大型的宗教仪式。在这以前的两个星期,普拉卡
十刚去拜访过他。这样频繁的访问当然会使他的记忆保持新鲜,虽然没有机会见到,但至少这些家庭成员的名字
会被经常提到。我觉得普拉卡十对克西卡兰的拜访也许干扰了他在学校的学习。但是这看上去不可能因为他说他
每次去克西卡兰拜访那莫的父母只用两到三个小时。我问普拉卡十在哪儿,如果他有这样的机会和选择,他愿意
再一次转生。他说他不愿意再转生。(在西方,这种话会被理解为生理上的沮丧伴随著希望死去的想法;但在印度
,不愿再生的愿望是普遍的,是一种虔诚的印度教徒的表示)当我问到如果他必须得转生时,他想转生在哪儿,是
查塔还是克西卡兰,他说是查塔。这一回答很难评论,因为我是在他舅舅面前提出的,如果他公然提出他更喜欢
克西卡兰的家而不是查塔,也许会使他的舅舅很窘迫。然而这一回答也许表明了普拉卡十真实的情感。还记得那
莫死的时候,他很粗鲁地拒绝他在克西卡兰的母亲指明他要转生到“他的母亲哪儿”他说著指向麦斯若和查塔(在
克西卡兰和麦斯若之间)。毫无疑问普拉卡十的家人很爱他。然而他在1971年也很留恋克西卡兰的那莫的家。从阿
里加他舅舅的谈话和态度,以及他实际上不住在他舅舅很空荡的家这点上,我觉得在普拉卡十从少年到成人的这
段时间,扎格迪士简比他舅舅更关怀他的成长。如果是这样,也许能很好的解释普拉卡十为什么他还继续留恋他
在克西卡兰的家,除了他前生记忆中残存的温馨造成的影响。三位独立研究人员对轮回现象的研究(一)--概述伊
恩.史蒂文森博士是弗吉尼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行为医学和精神病学系人格研究部主任,自从1960年以来一直在
写有关再生的证据。他的研究在怀特(1992)的文章中被详细地定位为四类:个案,案例收集,调查和超越文化比
较。到目前为止,他研究的地区包括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缅甸,黎巴嫩,土耳其,巴西,美洲西北部的印度
群岛,尼日利亚(史蒂文森,1966,1966/1974,1975a,1975b,1977a,1980,1983a,1985)。他和他的同事们比
较了他从这些地区和北美收集的大量的案例的特点(Cook, Pasricha, Samararatne, U Win Maung和Stevenson,
1983; Stevenson,1983b,1986,1987)。分析结果显示了这些案例超越文化的相似之出。比如,这些孩子平均
在三岁开始声称对前世的记忆,在五岁到将近七岁之间停止谈论这些记忆。史蒂文森也注意到不同文化背景案例
的不同之处。1987年,史蒂文森邀请了两位心理学家(Erlendur Haraldsson and Jurgen Keil)和一位人类学家
(Antonia Mills),来对有关轮回的案例进行独立的研究。目的是确定其他人能否重复找到象他的这样令人信服的
再生的证据。这些独立研究人员已在别处汇报了他们最初的实际调查(Haraldsson,1994;Keil,1991;Mills,
1989,1990a,1990b)。下文是综合调查结果,每个人介绍一篇关于一个从未发表过的案例的摘要。综合调查概述
到今天为止,Jurger Keil(J.K.) 已经研究了缅甸、泰国和土耳其的60个案例,Eriendur Haraldsson(E.H.) 研
究了斯里兰卡的25个案例, Antonia Mills (A.M.) 研究了印度北部的38个案例。作者们从他们在这领域里了解
到的、史蒂文森和他的同伴找到但还没研究过的案例里抽取他们的样本。共有123个案例,其中80%的案例,已找
到了一位已故者和孩子的一些或全部陈述非常相符(案例是可解的);20%的案例还是不可解的(还没有找到已故者
和孩子的一些或全部陈述相符)。在E.H.的斯里兰卡案例样本里,不可解的案例远比其它国家多,这个发现和以前
的研究一致(Cook, Pasricha, Samararatne, U Win Maung, & Stevenson, 1983; Stevenson, 1986)。在99个可
解的案例里,51% 的案例,被孩子声称是自己的人和孩子的家庭互不相识,33%认识,16%有关系。在这123个综合
案例里,只有一个案例(A.M.的案例)显得象是有意胡说的恶作剧或自我欺骗(Stevenson, Pasricha, &
Samararatne, 1988)。下面介绍的三个案例代表孩子的陈述和已故者特征相符合程度相对高的案例。123例的每一
例里,孩子表露了他(她)曾是另一个人的记忆。一些案例里报导:(a) 孩子有和相关已故者相符的行为特征,
(b) 胎记或生理缺陷和已故者的创伤或其它标记相符, (c) 憎恶和已故者的经历相符, (d) philias, (e) 没
学过就会的技能,和/或 (f) 别人都不知道的特殊的知识,对他们所鉴别的人却恰如其份。在19个案例里(由E.H.
在斯里兰卡研究),在找到具有与孩子的陈述一致的特征的人之前,书面记录孩子的陈述。其中有四个案例后来才
找到那个人。E.H.下面描述这样一个案例。E.H.和史蒂文森在其它地方报告过这种类型的其它案例(Haraidsson,
1991; Stevenson, 1966/1974; 1975b; Stevenson & Samararatne, 1988)。J.K.和 A.M. 下面也要各自详细描述
一个案例。这三个案例允许读者来判断孩子的陈述和有关前生的事实之间的相符是否可能超出了巧合和/或“正常
”信息来源。三位独立研究人员对轮回现象的研究(二)--恩金案例(J.K.研究的)恩金.桑格(Engin Sungur)案例恩
金.桑格(Engin Sungur)1980年12月出生于土耳其海特(Hatay)的安塔雅(Antakya) 医院,属于Alevi 穆斯林,不
像他们的邻居Sunni 穆斯林,他们相信轮回是可能的。1990年,此案例由J.K.研究,Ayse Efe作翻译。恩金那时
九岁。恩金依然记得他前世作为那夫斯塞克(Naif Cicek)的重要细节,但根据他和他父母的陈述,他的“记忆”
在过去的三年里已经消失了。恩金和他的父母住在塔拉(Tavla)村庄。当恩金不到两岁时,他的父母带他去访问另
一个村庄的亲戚。在路上,从一个小山的高处他指著另一个村庄,邯卡吉(Hancagiz),说:“我能看见我以前居
住的村庄。” 邯卡吉离塔拉大约有2.5英里(4公里)的路程。当恩金的父母问他“你是谁的儿子?”时,恩金回答
道“我是那夫斯塞克。”他告诉他们关于那夫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他死前曾去过安卡拉(Ankara)。(恩金的陈
述见表一)。恩金坚持让他的父母带他去邯卡吉,但他父母开头没有顺从他。他们从来没有听说或遇到过那夫斯塞
克。据那夫斯塞克的女儿嘎涵(Gulhan)说,当恩金后来在塔拉村庄见到她时,恩金喊她“我的女儿”,并说“我
是你的父亲”。嘎涵在塔拉上中学。那时恩金关心嘎涵,邀请她到他家,但她没有去。直到那时两个家庭从来没
有过联系,他们也根本不知道彼此。这之后,恩金的母亲带恩金到邯卡吉。他那时有两到四岁。当恩金遇到那夫
斯塞克的寡妇时,他称她“我的妻子”。他至少叫出了七位其他那夫 家庭成员的名字,但因为不同的被调查者对
他叫了谁的名字意见不一致,这些认识在表一里只被列为一项。恩金也指出了属于那夫 的土地;这块地并不是紧
靠著那夫 家。恩金问起他(那夫)的一个儿子是否还喜欢躲藏在一个烘炉里。他认出了属于那夫 的各种衣物。恩
金告诉他母亲他(那夫)用罐头盒做了一个独特的油灯。他也描述了当他儿子倒车时他被他的卡车撞了,虽然一些
被调查者认为这些陈述是关于下面描述的后来发生的一次事故。以下是恩金的一些陈述以及验证1. 能看到我以前
居住的村庄。 正确2. 我是那夫 ...。 正确3. 斯塞克。 正确4 我去过安卡拉(Ankara)... 。 正确5. 我死之前
。 正确6. 称嘎涵“我的女儿”。 正确7. 我是你的父亲。 正确8. 我儿子藏在烘炉里。 正确9..称那夫的妻子
“我的妻子”。 正确10. 至少称呼了其他七位家庭成员的名子。 正确11. 这是我的土地。 正确12. 我自己做的
这个(罐头盒做成油灯)。 正确13. 谈到被自己的卡车撞。 正确14. 当他的儿子Fikret意外地倒车倒他身上。 正
确15. 认出那夫的卡车。 正确16. 认为自己是那夫儿子Fikret的父亲。 正确17. 你没有保养好这辆卡车。 正确
18. 认出那夫认识的出租车(dolmus)司机。 不知道19. 我曾向我姐姐Nazire借过一次钱...。 不知道20. 但是
Nazire拒绝了。 不知道21. 我曾向我姐姐Kurciye借过一次钱(他给了她阿拉伯语的名字)。不知道22. Kurciye给
了他钱。 不知道陈述总数 22正确陈述 17 不正确陈述 0 未查明陈述 5Naif Qicek是一位卡车司机,死于一种未
及时治疗的疾病。他死之前去安卡拉(Ankara)看一位医生,拿到一些药丸,但回来时肯定他会很快死亡。他于
1979年12月去世,当时54岁。恩金回到他塔拉的家后,那夫的一个儿子,当恩金访问邯卡吉时他不在场,未打招
呼地突然开著那夫的卡车到了塔拉。恩金问道:“谁是这卡车的司机?”遇倒那夫儿子后,恩金说:“我是你父
亲,你为什么不保养好这卡车呢?”恩金进一步的陈述列入了表一,它们的真实程度到现在还未确定。那夫的寡
妇对恩金的言谈象一位大人印象非常深刻(J.K. 和 A.E.同样印象深刻)。Naif的寡妇注意到他谈话时的手势和她
已故的丈夫一样。 J.K.对于恩金谈话的强烈自信印象至深。A.E.注意到恩金对语言的驾驭比很多成人还好。J.K.
能和Ugur Ozturk (U.O.) 进行了面谈,他是恩金第一个三年的老师。U. O. 说恩金是一个好学生,从他六岁开始
上学起他的行为就像一位严肃的成人,谈到他是那夫斯塞克。U.O. 记录了一些恩金说的话,几个月以后根据恩金
当时所说检验这些话。没有任何差异。三位独立研究人员对轮回现象的研究(三)--玛哈幸的案例关于玛哈幸的案
例研究玛哈幸(Mahavir Singh)(化名)于1982年10月8日出生于印度一个名叫纳德拉维克(Nagalavicki) 的村庄。
该村人口为一万五千人,位于阿特普拉德士(Uttar Pradesh)的埃格拉(Agra)地区,靠近珊莎波的(Shamshabad)。
此案例是由A.M.和Narender K. Chadha (N.K.C.)博士在调查另外一个案例时发现的。N.K.C.首先于1987年8月采
访了玛哈和他的父母。随后,A.M.又于1987年采访了玛哈和他的父亲,于1988年采访了玛哈及他的父母和祖母,
又在1990年由帕玛士瓦尔德尔(Parmeshwar Dayal)作翻译,再次采访了他的父亲。N.K.C.也于1988年2月回到当地
向这个家庭询问了A.M.发给他的补充问题。玛哈很早(12个月大时)就开始说话,并且对动物,尤其是骆驼,显示
了极大的兴趣。很小的时候,玛哈就先于父母和兄弟起床,出去给父亲的牛饮水。他还催促父亲买一头骆驼。纳
德拉维克村的村民无一人养骆驼,但当骆驼贩子牵著驼群走过纳德拉维克i村边的小路时,玛哈会走过去抓住牵骆
驼的绳子,说这骆驼是他的。玛哈从蹒跚学步的时候开始就一直这样,直到后来他把其中几个贩子认作自己的亲
戚为止。玛哈差不多两岁的时候,他告诉妈妈:“我儿子(lalu,指儿子或侄子)正往这边走呢。”他又说,他在
银行里有一些钱,有个商人借了他的钱还没还。后来他又说这个商人的名字叫特查(Teja。)大约三岁的时候,玛
哈经常从自己的食物上掰下几块,说:“这是给我孩子的。”他父亲问了他好几天,他才说出他有五个孩子,一
个妻子,还说他兄弟也有五个孩子。(表2列出了玛哈的一些话。)过了一段时间,随著进一步的询问,他说他原来
住在柏若甘(Baura Gaon),出去做生意时死在恒河边。他说他有两个女儿,他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已经结婚了
。玛哈哭著要父母带他去见他妻子,惹得父母很心烦。他们把他放在磨石上逆时针转,还采用了一种当地的驱魔
术,想让他停止讲这些事,但是都没有用。一天,玛哈告诉他父亲:“我兄弟从骆驼背上掉下来了。”他父亲担
心他的大儿子摔下来了,就出去看,结果发现是一个叫帕斯然(Pathi Ram)的骆驼贩子从骆驼背上摔下来了。而帕
斯然的已经长大的儿子瑞帝珊姆(Radi Shyam)牵著骆驼经过纳德拉维克村时,玛哈曾经不止一次地叫他“儿子”
(lalu)。玛哈讲的这些话终于传到了帕斯然一家的耳朵里。于是他们先是单独来看玛哈,然后又一起来看。玛哈
的父母和帕斯然一家都说,因为两家属于不同的种姓,居住的社区又相隔1.25英里(2公里),所以在这次会面之前
,彼此根本不认识。玛哈家的种姓是刹帝利,地位高于帕斯然家的首陀罗种姓。A.M.采访了帕斯然,他兄弟的遗
孀,还有他的儿子和侄子们,得知帕斯然有一个兄弟名叫坎慕瑞(Khem Raj),是柏若甘村的骆驼贩子,出去卖骆
驼时死在阿尔波的(Allahabad)附近,离恒河不远的地方。从表2可以看到,他有五个子女,其中有一个儿子和一
个女儿在他去世时已经结婚。在1982年3月得急病死于阿尔波的之前,坎慕瑞经常从纳德拉维克村旁的小路经过,
去市场卖骆驼。坎慕瑞去世时大约50岁。特查和帕斯然及其亲属与玛哈会面时,得出满意的结论,认为玛哈就是
坎慕瑞再世转生的,因为他举止酷似坎慕瑞,而且能够说出他的钱存在何处,托与何人。他认出了特查,而且坚
持说特查欠他的钱。特查后来把钱付给了坎慕瑞家,也就是默认了欠钱的事。后来,玛哈缠著父亲要去看“他的
”(坎慕瑞的)妻子,他父亲只得带他去。坎慕瑞的遗孀说,玛哈准确地认出了坎慕瑞的田地。一次在坎慕瑞的遗
孀家作客时,她请玛哈吃饭,给他做了一种叫腊度(laddu)的甜点。玛哈后来说:“那次她没给我做腊度,现在她
给我做了。”坎慕瑞的遗孀解释说,坎慕瑞去阿尔波的的骆驼市场时,也就是他最后一次离家前一天晚上,他要
妻子给他做腊度带在路上吃,可她没做。所以,这次的腊度就算是满足以前未实现的愿望了。去坎慕瑞家几次之
后,玛哈不像以前那样成天急著去了,但他还是经常去作客。他说他有一些钱存在阿尔波的银行里,还有一些存
在珊莎波的银行。这些话很准确,但这是见到坎慕瑞一家之后说的,他们可能对他提到过这些事实。玛哈说他在
他(坎慕瑞)家埋了一些钱,但没有找到这些钱。他后来还一直求他父亲给他买一匹骆驼。表2:玛哈的言语提要1
。这匹骆驼是我的。 ?2。我儿子正从那边来呢。 正确3。有个商人存著我的钱。 正确4。特查欠我钱。 正确5
。我把钱留在家了。 正确6。我死在恒河边上。 正确7。我是去做生意的。 正确8。我原来住在柏若甘。 正确9
。我有五个孩子。 正确10。我有个妻子。 正确11。我有两个女儿。 正确12。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已经结婚了。
正确13。我兄弟有五个女儿。 正确14。我兄弟从骆驼背上摔下来了。 正确15。这是我的田。 正确16。我妻子上
次没给我做腊度,现在她给我做了。 正确17。我埋了一些钱。 ?总计:17正确数:15 不正确:0 未证实:2三
位独立研究人员对轮回现象的研究(四)--图思塔斯瓦的案例图思塔斯瓦的案例图思塔斯瓦(Thusita Silva)(缩略
名)的案例特别有趣,因为她的陈述记录于所发现的任何人的相应陈述之前。图思塔生于1982 年6月16日,斯里兰
卡西南的一个叫艾皮蹄雅(Elpitiya)的小镇。1988年她搬到卡罗伯(Colombo) 以南的潘纳多瑞(Panadura)。一个
叫提莎楂雅沃德(Tissa Jayawardane)(T.J.)的史蒂文森的研究助理在1990年六月采访了她和她母亲。 下面的十
一月E.H. 独采访了图思塔和她的家人,翻译是哥得闻萨马若提((Godwin Samararatne). 图思塔的父亲已于调查
开始的几年前去世了。据图思塔的母亲和祖母说,在图思塔两岁半时开始提到在埃克若莎(Akuressa)的生活。她
说她曾从一个很窄的吊桥上摔了下来,跌进河里淹死了。她说吊桥离她家并不远。她有个丈夫,那时她正怀孕。
图思塔提到她父亲的名字是吉丁那亚卡瑞(Jeedin Na- nayakkara). 她住的房子比她现在家的泥棚要大。她母亲
有一架缝纫机,她有一辆黄色自行车, 她在一家医院工作。在T.J.对她的采访中,图思塔进一步陈述了她丈夫跳
进河里去救她,几乎也溺水了。他是一个邮递员,他们有辆轿车,他们房子前面有个大门。她有个胸罩。她的陈
述列在表三中。图思塔斯瓦的陈述提要A. 90年11月26日对E.H.的陈述正确与否1.我来自埃克若莎 是2.我父亲的
名字是吉丁[那亚卡瑞] 否3.我父亲的名字是[吉丁]那亚卡瑞 是4.我有辆自行车 是5.自行车是黄色的 否6.我骑
自行车上班 否7.我一个人骑自行车 是8.我在一家医院工作 否9.我在医院穿配帽子和鞋子的白色制服 否10.医院
离家有些距离 是11.母亲穿袍子 ?12.母亲有架缝纫机 是13.我有两件条子的衣服 ?14.不远处有河流或小溪 是
15.吊桥破损了 是16.我掉进了河里 是17.我淹死了 是18.被淹是有身孕 是19.我有个丈夫 是20.房子比现在的大
是21.墙是彩色的 是22.有姐姐的女儿 否23.以前的父亲被叫做阿爸 ?B.向T.J.报告过而未向E.H.报告过的情况
1.以前的家有个大门 是2.她丈夫跳进河里去救她 是3.她丈夫是个邮递员 否4.他们有辆轿车 是5.我有个胸罩 ?
图思塔的母亲说到她女儿对桥和水有恐惧感。她也说早些时候图思塔曾提到更多的名字。但她和她家人在T.J.或
E.H.采访他们时都想不起来了。那时似乎图思塔已经忘掉了她先前的一些记忆了。图思塔得家人声称他们与埃克
若莎没有任何联系。在图思塔谈她以前的生活最多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去过那里。埃克若莎离艾皮蹄雅(图思塔出
生地)有30英里(48公里),离潘纳多瑞有78英里(125公里)。在她开始谈这些事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以后,她哥哥去
过埃克若莎,但他没听说或找到任何与她的陈述相应的人。回家后,他责备图思塔说谎。后来他因为图思塔与T.J.
谈话而打了她。1990年夏天,T.J.访问了埃克若莎并了解到一个婚后姓楠雅卡拉(Nanayakkara)的女子在从一个窄
窄的吊桥上摔进河里后淹死了。但T.J.未能得遇这个家庭的任何成员。1990年11月E.H.和G。S。访问了埃克若莎
并发现了一个叫常卓楠雅卡拉(Chandra Nanayakkara)(闺名叫Abey gunasekara)的亲戚。这个女子从吊桥上摔下
淹死了。他们找到了离吊桥100码外她婆家的房子。他们采访了常卓得两个嫂子,这家的一个好友,她丈夫
(Somasiri Nanayakkara) 和她兄弟。这些人均很合作并回答了所有的询问。据这些证人所说,常卓 于1973年与
她丈夫过吊桥时摔下淹死,当时她27岁。常卓踩到的一块木板显然腐坏了,她落入了涨潮的河中。她丈夫跳进河
里去救她但他自己几乎也淹死了。常卓的尸体三天后在下游处被找到了。当时她已有了七个月的身孕。验尸官的
报告证实了常卓死于1973年12月由于“从吊桥上跌入尼瓦拉(Nilwala)河后喝水及呛水”。这是当地唯一的吊桥。
常卓楠雅卡拉死后,该桥被修补好了。但1990年又回到了年久失修的状况。好几个人又掉进了河里,但没人淹死
。简而言之,这些询问证实了在埃克若莎有座吊桥(在斯里兰卡并不常见),而且一个已婚,怀孕的女子曾掉进河
里淹死了。她公公(非她父亲)叫艾德闻楠雅卡拉(Edwin Nanayakkara)(非吉丁)。在斯里兰卡已婚妇女通常把她们
的公公叫成父亲。事故发生时她丈夫也在场,并跳进河里尝试著救她。她家(婆家)曾拥有一辆轿车(在斯里兰卡并
不多见)和一辆自行车。他们的房子比图思塔的家大并有一个很大的竹门。图思塔的有些陈述被发现并不正确:自
行车是黑色的,不是黄色的。常卓从未曾做过护士(常卓的表姐及好友曾是);常卓的丈夫曾是公车司机,不是邮
递员(尽管他的哥哥是个邮递员)。她姐姐并没有一个女儿,但她一个嫂子有几个女儿。其他陈述都太普通而不具
备任何价值。在此阶段E.H.准备带图思塔去埃克若莎做些认得试验,但她哥哥拒绝任何进一步的合作,因此E.H.
只好放弃对这一案例的进一步调查。三位独立研究人员对轮回现象的研究(五)--讨论在以上三个案例中,孩子及
其家庭事先对后来识别出的死者都一无所知。在图思塔的案例中,所有的陈述都是在E.H.和T.J.试图证实或推翻
她的话之前记录下来的。在上面介绍的另外两例中,不正确的陈述可能从记录中被删除了,也可能有些陈述中包
括了与死者家庭联系之后才获知的信息,也许这两种情况都有。例如,16和17号陈述(见表一)是否是恩金去邯卡
吉之前讲出的,恩金的父母对此各执一辞。这可能是这两个案例中没有不正确陈述的原因。但是,在调查之前已
经解决了的案例中,不正确的陈述也会出现(Mills, 1989)。以上报告的三个案例中,调查对象都曾经反覆作出很
多明确的、比较互不相关、而且具有相当高的可证实性的陈述,同时这些陈述都有至少两人亲耳听到。在前两例
中,孩子有机会去与其陈述相对应的死者家中拜访。当时,孩子很自然地流露出对死者亲戚的恰当情感,而在这
之前孩子与他们从未见过面。恩金对一辆卡车和某个女孩的关心,以及玛哈对骆驼的著迷,都与他们自己认定的
某个在他们出生之前死去的成年人相一致,并可以由此获得解释。在图思塔的案例中,这个孩子显示出转生案例
中经常出现的特点:与前世个体的死亡方式相对应的一种恐惧(Haraldsson, 1991; Stevenson, 1990)。其他一些
这里没有提到的研究案例显示,被调查儿童与前世个体之间还存在其他对应之处,比如胎记和先天缺陷与前世的
伤口或伤疤有关(Keil, 1991; Mills, 1989, 1990b)。在这三位作者研究的一些案例当中,儿童的记忆和相关行
为与他们的认定的死者的情况相当一致,很难用偶然巧合来解释。然而,作者们也注意到了几个有问题的地方。
一个是,有的案例在解决之前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所以“很难确定原来的陈述后来被改动了多少”。在评估
这样的案例时,必须考虑作出陈述的时间、儿童年龄以及有无证人、证人的独立性等等因素。另外一个问题是,
很难确定陈述的独立性以及其中包含的信息片断有多少相对意义。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确定一个儿童的陈述和行为
等等与一名死者的特征之间确实存在关系的概率。估算这样的概率必然含有相当大的主观因素。J.K.注意到,正
确陈述可能是由常规的交流造成的,而且其概率大于0.05。但调查的整个新案例样本的累积特征说明,常规的解
释不可能解释所有的事实(Keil, 1991)。另一个问题是这些儿童是否患有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 E.H.
(Haraldsson, 1993)和A.M. 已经开始对案例涉及的儿童进行心理-逻辑测验,首先是为了确定能否证实他们的感
觉:这与疾病无关;其次,还想看看据称具有前世记忆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其他一般儿童比较是否有不同。这种
连续的案例调查使怀特(1992)主张的纵向调查成为可能,而且它给这个问题增加了一个尺度:它提供了据说保留
了(或曾经保留)前世记忆的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没有这类说法的儿童的心理特征。另外,A.M.和E.H.还发起了一
项比较研究,调查有假想玩伴的西方儿童,以确定这两种现象是不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对童年经历和萌芽期思想
的不同对待方式。三位独立研究人员对五种文化当中的转生案例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些儿童认为自己是另外一个
人,而他们不可能通过常规方式知道那个人。在这些案例中,这些孩子显然表现出对那个人来说很合适的知识和
行为。对转生可能性的文化信仰会促进此类事例的发生,所以有必要对其社会成因作更多研究。尽管如此,信仰
本身似乎并不能解释那些儿童的全部陈述和行为。研究者发现,有些家庭努力地试图阻止这样的儿童谈论“前世
”。以纵向研究为基础,Keil在研究出生时就被认为是某人转世的儿童有多大比例会讲出承认或接受此种认同的
话语来,有多大比例不会这样讲。对类似案例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当其还在逐步显露,还没有识别出
一个前世个体的时候。这种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验证一个儿童的陈述和行为与某一死者的特征存在关联的可能
性。如果我们对此类罕见案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能将会更好地理解前世记忆是否应该被看作是儿童成长
规律的一部份。(完)
  人类未解之谜全记录
  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
  (一):序 正见网系列丛书之一序─正视人类的史前文明很多人对于现今考古学家发现的许多史前文明证据抱
持著保留态度,每当有科学家发现人类在史前时期曾经有著极高度文明的证据时,有的科学家就会以怀疑的眼光
看待这些来自史前时期的文物,而不是以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
影响。因为科学家先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描绘出一张各种生物的演化树,而这个演化树的时间尺度是经过地质学
的沉积先后而决定的。虽然进化论到目前为止仍只是一个假说,但是当演化树的时间尺度确定了以后,却被许多
后期的科学家们认为是不可动摇的了,所以一旦在比较古老的地质层发现“不应该”出现在那儿的化石,科学家
就怀疑那个化石,认为极有可能是不可信的。科学的发展,如果老是抱著过去的理论不放,科学是不会进步的。
以物理学来说,牛顿的古典力学在过去几世纪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当物理学家把观察的对象转移
到微观的电子运动时,却发现牛顿的力学并不适用于电子的运动。于是物理学家们又发展了量子力学,用以解释
电子的运动轨迹。如果当初物理学家抱著牛顿的力学不放,今天的物理学是无法突破的。同样的,进化论只是一
个理论,不应该当作不变的金科玉律,应该要随著新的发现,提出更合理的学说。如果紧抓著一两百年前的理论
不放,那么对于生命本质的研究将永远是人类的谜。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的头脑会越用越聪明,越来越进
化,因此对于古代的科技发明我们现在的科学应该可以很容易地做出完美的解释。然而以下的一些例子却告诉我
们,用这套理论并无法说通。许多尚存的古代知识,一直是人们好奇与探求的对象,如中国的八卦、易经、河图
、洛书,我们现在的人都还不能全然了解其中的智慧,然而这是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的东西。还有很多科学家发
现了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和易经的道理,拿来对照现在的科学是非常吻合的。比如有科学家把
化学元素表对照五行做了比较,发现五行学说非常合理,而且有些部分还超出现在科学的认识。看来古人的智慧
还超出了现在的人呢。另外,现在有许多气功在社会上流传,这些气功都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练过气功的人都
知道,练气功可以改善身体,袪病健身。而修炼有术的,还可以开发人体的特异功能,做一般人动手动脚都做不
来的事情。几千年前的古人究竟是怎么发明出这么高深的东西呢?对于这些现象许多人尝试做解释,可是都不能
完全说清,所以这就成了不解的谜。然而在我们看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后,包括考古学家的发现、史前灾难的证据
、不能解释的史前遗迹等,我们清楚地得到一个可以很好的去回答诸多不解之谜的答案:史前文明确实存在!而
且还不只一期,存在著多个不同的时期。人类不但不是猴子变来的,而且在过去的历史时期还曾经创造了比今日
更加辉煌的文明。在奥克洛发现的核反应堆(核子反应炉)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根据调查,核反应堆建造的时
间是二十亿年前,运转了五十万年,这样的天文数字是今日设计核反应堆的工程师难以想像的。另外在印度的叙
事诗《摩诃波罗多》中提到了古时候的人打仗曾以飞弹武器互相攻击,在印度甚至发现有类似核子武器造成的核
爆炸遗迹。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事实─再辉煌的文明却终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为什么?是人心。高度发展
的文明随之而来的败坏人心,使人安于逸乐,挥霍无度。每一次人类文明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毁掉的。当考古学家
考察沉到海底的金字塔的雕刻时,竟然发现许多令他们看了会脸红的雕刻作品,这些并不是艺术,而是人类道德
低下后的产物。所以今天建造海底金字塔的人类早已消失,尽管当年他们的技术再卓越,创造再惊人,仍不能逃
过上天的公平审判。在这本书里,我们将诸多科学家发现的证据加以系统性地整理,针对这些发现做了分析,希
望能带给您一场别开生面的关于人类生命起源的发现之旅。(二):远古的足迹I-1 远古的足迹一九六八年的一个
夏天,一位美国的业余化石专家在位于犹他州附近,也是以三叶虫化石闻名的羚羊泉敲开了一片化石。这一敲不
但松动了一百多年以来现代人类所笃信的进化论,更替人类发展史研究敲开了另一扇门。这位名叫威廉。J。米斯
特的美国人在敲开这片化石之后,赫然发现一个完整的鞋印就踩在一只三叶虫上,这个鞋印长约二十六公分,宽
八。九公分(见上图)。从鞋印后跟部分下凹一。五公分来看,这应该是一双和现代人类所穿的便鞋类似的鞋子,
也就是说这只鞋子的主人是生活在一个有一定文明下的环境。令人纳闷的是,三叶虫是一种生长于六亿年前至二
亿多年前的生物,换句话说,在这久远的历史时期之前,是不是有著和我们一样的人类文明存在?这样的疑问其
实早在十九世纪就存在了,一八二二年的《美国科学杂志》卷五上,清楚地描述了由法国探险家在圣路易南,密
西西比河沿岸所发现的一连串脚印, 每一个脚印都清晰的显示人类脚掌底部的肌肉曲线。就在同一地点还发现有
一道很深的压痕,长二英尺,深一英尺,似乎是由卷轴或纸卷筒所形成的(参考一八八五年《美国古文物研究》
卷七,P.364-367),而这两个遗迹都是存在于距今有三亿四千五百万年前的密西西比纪石灰石上。这样的考古发
现告诉我们在上亿年前除了有人类存在的可能性之外,当时的人很可能也具有造纸技术等文明。另一个类似但是
更为有趣的发现,是一位美国业余地质学家在美国内华达州的Fisher峡谷内,发现了一块带鞋印的化石。这个化
石是由于鞋跟离开地面时所带起的泥土造成的,鞋印的保存出奇的好,并且这块化石的年代可以追溯到二?二五亿
年前的三叠纪石灰石。化石被发现的时间是一九二七年,不过当近期的科学家以显微摄影重现这个遗迹时,才发
现鞋跟的皮革由双线缝合而成,两线相距三分之一寸平行延伸,而这样的制鞋技术在一九二七年是没有的。加州
奥克兰考古博物馆荣誉馆长Samuel Hubbard针对这个化石下了这样的结论:“地球上今天的人类尚不能缝制那样
的鞋。面对这样的证据,即在类人猿尚未开化的亿万年前,地球上已存在具有高度智慧的人……”而中国一位著
名的化石专家海涛在新疆的红山也发现了奇特的类似人类鞋印的化石,距今约二亿七千万年。鞋印的印迹全长二
十六公分,前宽后窄,并有双重缝印。鞋印左侧较右侧清晰,印迹凹陷,内呈中间浅两端深,形态酷似人类左脚
鞋印,由于这个脚印与美国Fisher峡谷的发现相似,被人称为新疆的“奥帕茨之谜”(意为不符合那一地层时代
的出土物)。海涛在《地理知识》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说,这种“奥帕茨”现象预示著地球上生命、文明演化轮
回可能性的存在。伴随著上亿年前人类足迹出现的,除了纸卷筒遗迹之外,还有恐龙化石脚印!这些足迹发现于
一九七○年,地点在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的克里佐山谷,年代介于一。五五亿年到一亿年之间。其中一个鞋印前后
距离还长达五○。八公分,左右宽约二○。三二公分,而在离这些鞋印不远处竟有几个恐龙脚印。这样大的脚印
也在其他地方被发现,如美国的维吉尼亚州发现的长三十六公分的脚印、以及在堪萨斯州巴克斯塔矿区砂岩中发
现的巨型足迹,长约九十公分等。这些脚印的尺寸都远大于我们一般现代人的脚印,而且年代都在一亿年之前。
这几个脚印化石,一下子把人类存在的可能性拉到上亿年前,强力地撼动了进化论的框架。不过更令科学界感到
讶异的是一些有上亿年历史的科技产物的出土,这些遗迹向我们透露了当时人们丰富的生活经验。接著让我们为
大家介绍这些少为人知的考古发现。(三):史前人类的金属技术与采矿活动I-2 史前人类的金属技术与采矿活动
除了几个有关人类足迹的发现之外,世界上也有许多发现显示,在相同时期不但有人类的存在,而且这些人类和
我们一样具有高度的文明,他们的特征之一便是具有使用金属的能力。十万年历史的精湛金属花瓶一八五一年的
六月号《科学美洲》(第七卷,p.298-299)刊载的一篇文章上提到在马萨诸塞州 Dorchester 进行的爆破中,一
个金属花瓶被炸为两半而飞出岩石的发现。将两半合而为一就拼成了一个钟形花瓶,高四又二分之一英寸(一一
。四三公分),底座宽六又二分之一英寸(一六。五一公分),瓶口宽二又二分之一英寸(六。三五公分),厚
八分之一英寸。花瓶由锌银合金制作,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瓶身上还以纯银镶嵌了六朵花,呈簇状排列,下方
绕以藤蔓,也由纯银镶嵌。雕刻和镶嵌的作工很精湛,出自于无名艺人之手。它自地下十五英尺处破石而出,据
估计有十万年历史。但不幸的是,花瓶在博物馆间辗转相传很长时间后不知去向,很可能正在某个博物馆的地下
室蒙尘,遭人遗忘。五十万年前的火星塞一九六一年二月十三日,三位采石者在加利福尼亚州距Olancha东南十二
英哩,海拔约四千三百英尺的科索山采集晶石。晶石是一种球形、中空、且带有水晶条纹的石头。那天他们搜寻
时,在接近顶峰的地方发现了一块石头,上面有贝壳的化石遗迹。当他们三人将石头锯为两半后,发现了出人意
料的东西!里面是某种机械装置的残骸──最外层是黏土、卵石和化石的混合物,接下来是六面体形状的物质,
近于木材,软于玛瑙。它像壳一样包著一个四分之三英寸(一。九公分)宽的白色陶瓷圆筒,筒中心是一个二公
厘亮铜色金属轴。采石人发现这个轴具有磁性,虽然暴露在外多年但丝毫没有氧化的痕迹。陶瓷圆筒周围还绕以
铜环,大部分已生锈。除此之外,石头内另藏有其它两样人工制品,与圆筒不在同一位置,看起来像是钉子和垫
圈。后来采石者将发现送到查尔斯福特协会,这是一个专门调查不寻常物体的协会。协会对这个包含在化石里的
圆柱物作了X光测定,证实这个残骸的确是机械装置的一部分。X光显示这个金属轴一端已被腐蚀,另一端则是一
个金属弹簧或螺旋。总的来说,这个制造物被认为是机器的一部分。而从各组成部份,如精致的瓷、金属的轴、
以及铜的零件等暗示了它很可能是电子仪器的一部分。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能找到的最接近的现代装置是火星
塞。而根据地质学家的测定,这块石头已有五十万年的历史了。一百万年历史的铁制方钉一八五一年,依利偌斯
Spingfield共和报报导了一个叫Hiram De Witt的商人从加州带回来一块像手掌一般大小的镀金水晶石,当他把这
个石头拿给他的朋友看时,石头不小心从他的手中滑落,掉到地上后摔破了。在破裂的石头中间,他们居然发现
了一个铁制方钉,微微有点腐蚀,但是很直,有著完整的钉子头。据调查这个水晶石已有一百万年的历史了。二
千一百万年历史的铁螺丝钉一八六五年,人们在内华达州Treasure市的Abbey矿的一块长石里发现了一个二英寸(
五。○八公分)长的铁螺丝钉。这个螺钉早已被氧化了,但是从长石里的印子仍可看出螺钉的形状。经检测,这
个石头已有二千一百万年的历史。四千万年历史的人造钉子一八四四年,David Brewster爵士在英国科学发展协
会发表了一篇报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报告中提到,在英国北部靠近Inchyra的Kindgoodie采石场挖掘出的一块
沙石岩中,居然有一枚钉子的一半埋在里面。这枚钉子虽已被腐蚀了,但仍然能辨别出来。这块沙石岩经测定后
发现至少有四千万年历史。三亿年的煤里掉出的金链子除了简单的金属零件外,还有一些金属饰品的发现。例如
在一八九一年六月九日美国依利诺州Morrisonville市有位女士S. W. Culp,正把煤铲进厨房时,一个大煤块裂成
了两块,然后从里面掉出了一条金链子。这条链子大约十 英寸(二五。四公分)长,含八克拉黄金,重八便士,
被描绘为精致得像是古玩精品。六月十一日的Morrisonville时报报导说,调查者们确信这项发现的真实性,因为
一部分煤块仍粘在链子上,而和煤块脱离的部分仍有链子原来在煤块里的印记。而这个煤炭据估计有三亿年的历
史了。包在三亿二千五百万年前的煤里的铁锅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州托马斯市电子厂。一九一二年,
当两个员工把煤铲进工厂的壁炉时,有一块煤太大了,于是工人们用了大锻锤猛击。煤块裂开了,他们吃惊地发
现有个铁锅包在里面!把铁锅拿掉后,裂开的两半煤正好拼成这个铁锅的模型。这两名工人都签名证实发现了此
物。经过几位专家检验,证实包住铁锅的煤块是从三亿二千五百万年前的煤炭里挖掘出来的。二十八亿年前的金
属球再说远一点的,南非有处克莱克山坡,在那儿矿工们发现了几百个金属球,而这些球所处的地层据考证有二
十八亿年的历史。环绕铁球的凹槽十分精致,制铁技术专家仔细研究后认为这些凹槽为人造的可能性很大,远远
超过自然过程形成的可能性。接著下面几个考古学家的发现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史前人类,一起来看看他们采矿
、提炼金属并加工制成工艺品的工作片段吧。史前采矿与冶炼一九六八年,前苏联考古学家科留特?梅古尔奇博士
在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的查摩尔发现了一个史前冶金厂遗址。考古界一致认为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
冶金厂──至少有五千年历史。在这里,某个未知的史前民族曾用二百多个熔炉进行冶炼,生产诸如花瓶、刀枪
、戒指、手镯之类的产品。他们冶炼的金属包括铜、铅、锌、铁、金、锡、锰等等。此外还发现冶炼时,劳动者
戴手套和过滤口罩的证据。最令人赞叹的产品要算是钢钳了。据化验,此钢的品位是由前苏联、美国、英国、法
国和德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共同作出的。法国记者维达在《科学与生活》杂志中写到:“这些发现表明查摩尔是人
类早期文明的有识之士所建造的。他们的冶炼知识是从未知的遥远的古代继承下来的。此知识堪称为“科学”与
“工业”。”一九六九年和一九七二年,人们在南非期威士兰境内发现了数十个旧石器时代以前就被开采过的红
铁矿的矿址。而在非洲雷蒙托的恩格威尼坦的铁矿,经科学测定在四万三千年前就曾被开采过了。另外在美国的
罗雅尔岛,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史前铜矿井──连当地原住民印第安人都不知此矿井始于何时。迹象表明这史前
矿业已开采了数千吨铜矿,但在矿井所在地找不到曾有人在该处久住过的痕迹。最奇怪的要算是美国犹他州“莱
恩煤矿”矿工的发现了。一九五三年,当该矿的矿工们在采煤时,竟挖出了当地采煤史上从未记载的坑道。里边
残存的煤己氧化,失去商业价值了,可见其年代的久远。一九五三年八月,犹他大学工程系和古人类系的两名学
者作了调查,表明了当地的印地安人从未使用过煤。莱恩煤矿与罗雅尔岛发现的铜矿情形一样,显示了这些史前
的矿工亦拥有采矿和将煤矿运至远处的手段和技术。而至今,有一批仍受到地质学家和人类学家重视的超远古矿
场,是发现于法国普洛潘斯的一个采石场的岩层中。一七八六到一七八八年期间,这个采石矿场为重建当地司法
大楼提供了大量的石灰岩。矿场中的岩层与岩层之间都隔有一层泥沙。当矿工们挖到第十一层岩石,即到达距离
地面十二─十五米的深处下面又出现一层泥沙。当矿工们清除泥沙时,竟发现里边有石柱残桩和开凿过的岩石碎
块。继续挖下去,更令他们惊奇的是发现了钱币、已变成化石的铁锤木柄及其它石化了的木制工具。最后还发现
一块木板,同其它木制工具一样已石化,且裂为碎片。将碎片拼合后发现正是一块采石工人用的木板,而且与现
在所用的一模一样。 类似以上史前采矿业及其它不明遗迹现象的发现还有很多,除了引发人们的好奇外,或许更
重要的是它们在考古学上展现的意义──是该将人类文明史的起始时间极大地向前推移了。(四):古人的空中活
动I-3 古人的空中活动历史告诉我们,三百多年前的义大利人伽利略发明瞭望远镜,开启了人类对于天体观测最
基础的一步。然而,这颗收藏于秘鲁ICA博物馆的石头上面刻画的人像,据估计起码生活在距今五百年以前,他的
手却拿著望远镜在观察天空,同时有颗带尾巴的流星图案正要越过他的头顶。是什么年代、什么样的人也同样发
明瞭望远镜呢?有关这颗石头的创作年代说法不一。秘鲁的Dr. Javier Cabrera收藏了许多这类的石头,上面所
描绘的主题除了天文观测外,还包括器官移植、输血,与追逐恐龙的人等等。西班牙的编年史中曾记载在印加古
墓中发现了这类石头,因此科学家推算它们起码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然而从石头中描述了人与恐龙一同生活的
情景来看,也许它们来自于更久远的时期。看了ICA博物馆收藏的这块石头,我们或许就不难理解非洲的多冈部落
怎么能拥有如此发达的天文知识了。多冈人(Dogon)生活在西非马里南部的尼格尔河大拐弯处,以耕种和游牧为
生,他们没有文字,只凭口授来传递知识。在这个部落口传四百多年的宗教教义里,对天文学家称作天狼星B(天
狼星的伴星)的星体有十分正确的描述,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吃惊不已。因为这颗星体非常暗淡,是无法以肉眼
观察到的。天文学家利用高科技的天文观测仪器作大量观察后,一直到十九世纪才首次看到它。没有天文仪器,
但历代的传说告诉了多冈人,天狼星由一颗大星和小星组成,小星的体积小而重量很重,在椭圆轨道上绕著大星
运动。而且多冈的老人用手杖在地面上画出两颗星的运行路线,与现代天文学家所绘的运行路线图非常地相似。
多冈人的例子说明了他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相当程度的天文知识。秘鲁的人像与多冈人的天文知识透露了古人
关于探索天空的知识与技术,比起我们来很可能是毫不逊色的。让我们继续往下看─有关古人对于飞行技术的掌
握。飞行中国古书上曾记载古人造出飞行工具,这个人就是被后人尊为工匠始祖、春秋战国时代的鲁班。《墨子
。鲁问》中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三日不下。”意即这只像鹊的飞机能使他在空中持续地飞行三天。而
为了在战争中担任侦查的任务,鲁班也曾造了个大木鸢,如《鸿书》中记载:“公输般为木鸢,以窥宋城。”除
了侦查机,鲁班还造了个客机。唐朝《酉阳杂俎》记载鲁班远离家乡做活,因为念妻心切,于是做了一只木鸢,
只要骑上去敲几下,木鸢就会飞上天,他就搭乘著木鸢飞回家会妻子,隔日再回去工作。关于木鸟的记载,在西
方也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一八九八年,在萨卡拉(Saqqara)的古埃及陵墓内,法国考古学家Lauret发现了一个木
鸟工艺品,测定制造的时间约公元前二○○年。由于人类在一八九八年还不知道搭乘飞机在天上飞的滋味是什么
,于是它被标上木鸟一词后,静静地躺在开罗(Cairo)的博物馆里长达七十余年,乏人问津。一直到一九六九年
,热中于制造模型的埃及医生Khalil Messiha发现了它,这只木鸟让他想起制造模型飞机的经验。他想:这不单
纯是一只鸟。它和一般鸟不同,没有脚、也没有羽毛,而且没有水平的尾羽。反而它的尾端却是直立的,并且有
翼面的横切面(airfoil cross-section),均符合了飞机的制造条件。后来他依照相同尺寸去复制一只一样的鸟
,虽然不知古埃及人怎么施力让它飞的,但医生用手射出后,发现确实能飞行。后来的科学家发现这个模型与现
今一种推进式滑翔机有相同的比例。这类滑翔机几乎靠著自身就能保持空中飞行,甚至加个小引擎即能使它保持
每小时四十五到六十五英哩(七十二到一○五公里)的速度,并能负载很大重量的物品。依古埃及工匠们在建造
东西前先做模型的习惯来看,这只木鸟极有可能像是鲁班的木鸢一样,作为古埃及人的代步工具了。现代人类对
于飞行的发展研究大约有二百年的时间,在一九○三年由莱特兄弟完成人类的第一次自由飞行后,才真正确立了
飞行理论的基础。而鲁班、古埃及人似乎早在这之前就已经掌握类似的理论了,这些发现提醒我们有必要重新思
考人类文明发展的推论,古人知识的发达或许超出我们所知道的程度。接下来的一个发现让人更为吃惊,它透露
出古人的活动范围可能超过了天空,甚至远到大气层外的太空。空照地图西元一九五九年,美国成功地从人造卫
星接收到第一张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虽然这张照片的效果不尽理想,却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从一万七
千英哩的上空观察我们居住的地球。之后,许许多多的科学研究也开始大量的使用卫星照相技术,在其中的一次
地理观测中,有了相当惊人的发现。科学家们将照相机装在开罗上空飞行的太空船,从上而下俯摄。当照片冲洗
出来,就看到这样的一幅画面:由于照相机的镜头正对著这一区域,因此以开罗为中心,方圆五千哩半径内,一
切事物都维妙维肖地复制在上面。但是,自中心点游目四顾,陆地和平原的景象,就逐渐变得模糊弯曲起来。这
是因为地球是球形的,距离中心点越远,这些景象就越向下倾斜。拿南美来说,地形就变得非常古怪狭长。相同
的景象也发生在太空人从月球上所拍摄的照片。可是当科学家们把这些卫星照片拿来与一张土耳其的古代地图做
比较时,却发现地图中绘制的内容与卫星照片所呈现的几乎相同。南极的山脉数百年来是被冰雪封闭著的,而现
代科学家在一九五二年靠回声仪的帮助才发现它完整的地理位置,而在这张古地图上,却已经清清楚楚地描绘出
来。另外,美洲与非洲大陆的轮廓和经纬度也相当地精准。然而,这张古地图却是由一位土耳其海军司令雷斯,
在十六世纪初拼凑多张远古地图后绘制成的。这项惊人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相当大的兴趣,经过进一步研究后
得到的结论如下:1.这张地图是由六张远古流传下来的原始地图所拼凑而成的。2.这些原始地图的绘制技术应该
与我们现今所认识的平面几何技术相同,至少是具有相同能力的技术。3.地图的绘制应该是以埃及开罗为中心发
展而成的。从这些发现我们不难看出雷斯所握有的原始地图,是需要具备和我们今天一样进步的技术才有可能绘
制的。而十六世纪之前的人类拥有的只不过是航海技术,对于空照技术是根本无法想像的。到底我们的祖先使用
了何种技术完成了这么精确的地图呢?或许他们曾经在太空中活动过?(五):由二十亿年前的核子反应堆想到的
I-4 由二十亿年前的核子反应堆想到的法国有一家工厂于1972年时从非洲加蓬共和国一个叫奥克洛的地方进口铀
矿石来使用,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了。因为这批铀矿石的一般含铀量相当低,和我们
现有的核反应堆的废料几乎相同。这个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并吸引了世界上各国的科学家们来到奥克洛进行研
究。研究的结果表示这是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由六个区域约五百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一百千瓦。这
个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五十万年之久。更令人讶异的是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
,而且局限在矿区周围。如果按现有的核子反应技术来看,这个反应堆的布局要比现在高明许多。经地质考证,
奥克洛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二十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就有了这一个核反应堆。这样的研究结果使得科学家不得
不认真思考史前文明的存在是可能的,也就是说这样一个精密的核反应堆是属于前几次人类时期的文明产物。我
们知道在现阶段人类对于原子技术的掌握也不过是这几十年的时间,这样的一个发现说明了在二十亿年前很可能
已存在著一个具有超越现代科技的文明,并且利用核反应的技术非常进步。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这个假设成
立,一个具有先进科技的人类文明为什么无法将这些科技留下来,反而是无端的消失,只留下一堆废墟?我们应
该如何来看待这一个发现呢?二十亿年前到我们本次人类文明的开端──石器时代,这之间的空白时期又发生了
什么?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史前文明的遗迹,我们自然不会去深入研究,就无从得知这些文明为何无法延续下来
,更不会知道她们灭亡的原因。还有,我们现在科学发展的路线是否正在重复著上一个文明时期的路线呢?这条
路线是否正确?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六):考古与神话I-5 考古与神话还记得上帝造人、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或是诺亚方舟的神话故事吗?当“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说法取代神造人的说法后,这些故事逐渐地被
我们淡忘了,或是被当成古人由于对大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理解所产生的奇想。但是神话的本质是什么呢?从许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