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身与食谱
羊肉
成分:羊肉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胆甾醇等。
性味:甘,温。
功用: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虚劳赢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腹疼,寒疝,中虚反胃。
凡外感时邪或内有宿热者忌服。
羊肉煨大蒜
【原料】羊肉250克,大蒜15克,酱油、食盐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片,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将熟时放入大蒜,再煨20分钟,加食盐、酱油调味即成。
【功效】羊肉益气补虚,温中暖肾。佐以大蒜,祛寒痰,兴阳道。适用于肾虚阳痿、腰膝冷痛、遗尿、尿频等症。忌食寒凉性食品,本菜需每日1餐,连续使用5~10天。
羊肉烧胡萝卜
【原料】羊肉500克,胡萝卜250克,生姜8片,黄酒2匙,橘皮1块,植物油适量,细盐、酱油少许。
【做法】胡萝卜切片,羊肉切片,同生姜共入热油锅中翻炒5分钟,加入黄酒、酱油、细盐和少量冷水,焖烧15分钟,盛入沙锅内,再加胡萝卜、橘皮和冷水3大碗,旺火烧开后改小火慢炖2小时,至肉酥烂离火。
【功效】暖胃补虚,法凤除寒,补中益气,壮阳补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溃疡病发作期不宜使用。
红糟羊肉
【原料】羊肋肉750克,姜未1克,红糟50克,白糖15克,冬笋50克,麻油5克,虾油25克,骨汤750克,绍酒125克,熟猪油50克。
【做法】羊肋肉切5厘米见方的块,放在沸水锅中氽一下,除去血水和膻味。
炒锅放在中火上,下熟猪油烧热,先倒入姜末、红糟炒香,再加入糖、虾油、冬笋(切橘瓣块)、绍酒、羊肉块,炒1分钟,最后调入骨汤,用小火煮1小时装在汤碗里,淋上麻油即成。
【特点】色呈淡红,肉烂鲜美,糟味醇香,别具风味。
红烧羊肉(1)
【原料】羊肥瘦肉2.5公斤,白萝卜1公斤,葱段50克,香菜250克,郸县豆瓣酱250克,花椒1克,草豆寇2个,精盐40克,姜50克,八角4克,绍酒100克,羊肉汤2.5公斤,熟菜籽油250克。
【做法】羊肉洗净,沥尽血水,切成见方的小块,放入锅焯一下,捞起,请洗两次。萝卜切成菱形块。八角、姜、葱、花椒、草豆寇用纱布袋装成香料袋。
炒锅置中火上,下油烧六成热,入放豆瓣(剁碎)炒出香味,加水烧沸,捞去豆瓣渣,加入羊肉、绍酒和香料袋,移至小火上烧六成熟时,将萝卜放在锅的一边,烧至锅内汤水将干时,捞出香料袋。
吃时将萝卜盛入汤盘内,羊肉放在萝卜上,加上香菜。
【特点】菜色棕红,味浓香辣,最宜秋、冬季食用。
红烧羊肉(2)
【原料】羊肉250克,胡萝卜150克,酱油60克,葱、花椒、大料、姜适量。
【做法】羊肉整块煮过半熟,捞出晾凉后,切成2厘米见方块。
煮羊肉的原汤倒入锅内放进羊肉块,放入葱姜、花椒、大料、酱油等,用微火炖烂,再加胡萝卜块或土豆块,待熟即成。
蜜枣羊肉
【原料】熟羊内500克,蜜枣泥200克,豆油皮2张,植物油500克(耗100克),麻油50克,羊肉汤250克,精盐5克,酱油25克,淀粉100克,面粉50克,味精25克,香菜25克,葱花15克,姜未5克。
【做法】羊肉斩碎,加蜜枣泥、面粉、盐、葱花、姜末搅拌混合成肉泥馅,另用50克淀粉加适量水调成稀糊。
案上铺平纱布,取豆油皮1张,置纱布上抹上淀粉糊,拌好的肉馅铺在豆油皮上,上面滴些淀粉糊,另1张,豆油皮盖在肉馅上,用手拍平使皮馅相粘,轻轻的抽出纱布,切成7厘米长,1厘米宽的长条。
锅置旺火上,加植物油,烧至六成热,将切好的肉条逐条下锅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沥油,码入鱼盘,上笼蒸半小时至熟取出。
原锅倒去余油,滗入蒸肉油水,加酱油、羊肉汤和洗净的香菜及2.5克盐烧沸,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浇在羊肉上,再淋上麻油即成。
【特点】香甜鲜美,滋味浓厚。油皮色黄酥脆,肉馅鲜嫩浓香,香成适口。
山口羊肉
【原料】熟羊肉500克,植物油500克(耗75克),米醋15克,麻油25克,葱花15克,蒜未10克,料酒10克,蒜段10克,味精1.5克。
【做法】锅置旺火上,下植物油烧至七成热。熟羊肉切成长方形斜块,下油锅炸3分钟呈黄色时起锅沥油。
原锅留底油烧热,将炸好的羊肉块倒入锅中,随即将葱花、蒜末、酱油、米醋、料酒、味精、精盐、肉汤对成卤汁一起下锅合炒2分钟,淋入麻油即成。
【特点】色红透亮,香浓润口。
清炖羊肉
【原料】羊上肋肉500克,葱段、姜块各少许,料酒15克,精盐10克、味精2克,生油35克,香油10克。
【做法】肉洗净,切成4厘米见方的决。
锅旺火烧热,用少许油滑锅后,放入生油烧热,投入葱段、姜块,爆出香味,推入羊肉块煸炒,至外皮变色紧缩,即加料酒及清汤1.3公斤,旺火烧开,改微火炖至羊内酥烂,汤汁剩一半左右,拣出姜块,加盐、味精,淋香油即成。也可加配菜,如萝卜块、土豆块等同炖。
【特点】肉酥醇香,汤汁清鲜。
东坡羊肉
【原料】肥瘦羊腰窝肉400克,土豆75克,胡萝卜75克,酱油100克,料酒10克,糖色7克,大葱15克,姜5块,蒜7克,大料、花椒少许,油200克(耗50克)。
【做法】羊肉切成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块,每块上面再交叉划深0.6厘米两刀,分成4个小三角形。土豆削皮,胡萝卜刮皮洗净均切成菱角块。
待油热见烟时把羊肉块放入煸炒约5分钟,肉变金黄色时捞起,把土豆、胡萝卜入油锅炸之,倒出余油。
沙锅放在微火上,倒入炒过的羊肉,加水漫过肉,将酱油、葱、姜、蒜、花椒、大料、糖色等放入,煨到肉烂时放土豆、胡萝卜,再煨5分钟即成。
【特点】味香肉烂不腻,吃时不嚼即化。
葱爆羊肉
【原料】羊肉250克,大葱150克,酱油75克,香油40克,料酒少许。
【做法】羊肉切成均匀薄片,大葱滚刀块。
油烧热,放入羊肉大葱急炒,立即下酱油、料酒、姜,见肉片断血熟透后淋香油即成。
油爆羊肉
【原料】羊内250克,大葱250克,花生油250克(耗60克),淀粉25克,姜、料酒少许。
【做法】瘦嫩羊肉切薄片用酱油及少许淀粉抓一下,再用热油滑透,下大葱及调料煸炒即成。
【特点】肉质滑嫩,葱香味浓,佐酒下饭均宜。
桂花羊肉
【原料】羊里脊125克,鸡蛋8个,盐8克,味精2克,姜末1克,鸡油50克。
【做法】羊里脊横着肉纹切成宽厚备0.3厘米的细丝。鸡蛋打在碗内,放入姜末、里肾丝,拌匀。
炒匀置旺火上,倒入鸡油,烧热后把用鸡蛋拌勺的里脊丝和姜末倒入炒匀翻几下,约10秒钟,加入味精、料酒、盐、再炒10秒钟即成。
【特点】菜软嫩香鲜,色形似桂花。
白汤羊肉
【原料】羊肉、盐、葱、姜、蒜、花椒、大料、味精等。
【做法】羊肉放入水中浸泡,除去血水后,切成重500克左右的方块,下锅煮,水开后捞去浮沫,放入适量的盐、葱、姜、蒜和花椒、大料袋,用文火将肉煮成七成熟时捞出,肉汤待用。然后将煮好的肉坯切成长约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条,放入锅中,加白汤和盐,煮沸后将葱段和姜块放入锅中,用文火焖90分钟,再加味精即可。
【特点】汤白肉白,香而不膻,肥而不腻,烂而不柴。
芙蓉羊肉
【原料】羊外里脊肉125克,蛋清2个,木耳、玉兰片各15克,葱、姜、蒜、料酒、清汤、蒜苗各适量,花生油1公斤(耗100克),精盐2克。
【做法】里脊肉顶刀切薄片入碗,加葱姜汁、料酒、淀粉、清水调匀。
调匀后肉茸分3次入清汤连续搅拌上劲,再放盐搅拌,最后放蛋清,加入淀粉搅拌均匀。
热锅内放油将肉片徐徐下锅,用勺推动。待肉片漂浮划透时,起锅沥油。原锅内留底油,下葱米煸香,放玉兰片、木耳,烹入料酒、精盐,放清汤,勾薄芡,再倒入滑好肉片,加蒜苗,淋麻油即成。
【特点】色泽清雅,口味鲜嫩。
软熘丸子
【原料】羊内200克,八角、葱、姜各适量,黄花25克,木耳25克,鸡蛋2个,肉汤250克,清油1公斤(耗75克),酱油25克,淀粉75克。
【做法】肉切片剁茸入碗,加酱油、料酒、盐,拌匀稍停,再下淀粉继续搅拌。
油锅烧热后,把拌好肉茸挤成14个丸子,逐一下锅,炸成黄色起锅沥油。原锅留油下八角、葱,姜等,炒香再下肉汤,烧沸下黄花、木耳、丸子,烹熘成熟,拣去八角,勾流水芡即成。
【特点】色泽金黄,软嫩浓香。
酸辣红烧羊肉
【原料】鲜羊肉1公斤,酸泡菜50克,鲜红椒25克,红干椒5个,羊内汤500克,青蒜25克,香菜50克,葱段15克,姜片15克,绍酒50克,湿淀粉50克,酱油30克,味精1克,精盐1克,芝麻油2克,熟猪油75克。
【做法】羊肉剔去粗骨,烙去绒毛,放入冷水中浸泡刮洗干净,再用冷水下锅煮熟,除去腥膻味(约20分钟),捞出剁成约3厘米见方的块。酸泡菜和青蒜洗净切成细末。鲜红椒洗净去蒂去籽切成细末。
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50克,烧至8成热时,放入羊肉块煸炒一下,烹入绍酒,放入酱油、精盐,再炒2分钟。
瓦钵,用竹箅子垫底,将煸炒过的羊肉块皮朝下整齐排好在算上,再放入葱段、姜片、红干椒,加羊肉汤,先在大火上烧开,再移在小火上煨烂,离火后去掉葱段、姜片、红干椒。
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25克,烧至8成热时,放入酸泡菜、鲜红椒煸炒一下,再倒入瓦钵里的原汤,烧开后,放入青蒜,用湿淀粉勾芡,放味精,淋入芝麻油。将竹箅子提出,放在一个瓷盘里,翻加入钵内,然后,再翻扣在另一个瓷盘中,再将炒锅中的酸辣配料连同汁浇在羊肉上面。香菜洗净放在盘子周围即成。
【特点】菜色红润,汤汁稠浓,酸辣鲜香,肉质软烂不腻。
博士汤
【原料】羊肉500克,土豆250克,蕃茄100克,胡萝卜50克,圆白菜150克,葱头50克,善前少司50克,胡椒面1克,细盐8克,味精5克,花生油50克,香菜末10克。
【做法】羊肉洗净,整块放入汤锅内,加水上火煮至五成熟捞出,切成小方块待用。土豆去皮,蕃茄去籽,与葱头一起切小方块。圆白菜切成象眼块,胡萝卜切成小方块。蕃茄加入少量的葱头末,放炒勺内,用油煸炒,再加一勺羊肉汤,即成蕃茄少司汁。
汤锅置火上,取羊肉汤1.5公斤放入汤锅内烧开,将切好的羊肉和全部蔬菜一起投入锅中,并加细盐、味精、蕃茄少司汁。待汤煮熟后,放入胡椒面起锅盛入汤碗内,上桌后撒上香菜末即成。
【特点】色泽鲜艳,色形分明。
香砂炖羊肉
【原料】羊肉1公斤,木香15克,砂仁10克,黄酒30克,茴香、丁香、花椒、肉桂、姜各8克,盐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切成排骨块。把砂仁、木香装入小纱布袋内。把茴香、丁香、花椒、肉桂、大料、姜浸泡成汁。
羊肉、香料袋放锅中,加清水浸没羊肉,用中火煨炖。开锅后再加入五香汁、适量的盐和黄酒继续焖炖,至肉烂溢出香味即成。
【特点】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健脾益胃,治膈满气滞和食滞等疾。
酱肉
【原料】熟羊肉坯1公斤,酱油1公斤,葱、姜、盐、味精适量。
【做法】肉切成3厘米见方的小块。白汤倒入锅中,加入酱油,煮熟后,将葱、姜、盐放入,捞出浮沫。然后将肉块放入锅中,文火焖90分钟,再加入味精即成。
【特点】色泽紫红,可口不腻。
肉丸子
【原料】羊肉150克,豆油750克,淀粉100克,姜75克,豆腐半块,鸡蛋1个,盐、味精适量。
【做法】羊肉剁成肉末,佐以姜末、豆腐、鸡蛋、淀粉,拌匀后,团成直径5厘米的丸子。油锅五成热时,将丸子放入锅中,炸成金黄色。锅内放入白汤,炸好的丸子放入锅中,焖上20分钟,汤内加少许味精即成。
【特点】白汤鲜,丸子嫩,味道香。
羊糕
【原料】羊腿肉800克,羊肉皮200克,葱段、姜片、姜丝、青蒜丝、红辣椒丝、料酒、盐、白糖、香醋、花椒、八角、麻油少许。
【做法】羊肉、羊肉皮洗净,沥水,放入沸水中氽5分钟,捞出放入清水中洗净,沥水待用。
锅里放入适量的水,烧开,放入羊肉、猪内皮、葱段、姜片、料酒,烧开,撇去浮沫,把花椒、八角用纱布包起来放入,转小火,煮至酥烂,拣出葱段、姜片、花椒、八角,捞出羊肉,去骨、撕碎,捞出猪皮切成细丝。
羊肉、羊肉皮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放入盐、白糖,熬至汁浓,倒入搪瓷盆内,撒上青蒜丝,把红辣椒丝用开水烫一下,放入盆内,冷后放入冰箱4小时,食时取出,切成边长4厘米,厚5毫米方块,整齐地码到盘里,放入姜丝、香醋、麻油即可。
【特点】鲜嫩,饮酒佳肴。
涮羊肉片
【原料】羊肉500克,白菜、菠莱、粉丝、香菜、腌韭菜花各适量,酱豆腐卤、辣椒油、芝麻酱、糖蒜、酱油、醋、料酒、卤虾油各适量。
【做法】绵羊上脑及小大叉、大三叉、磨裆、黄瓜条等部位羊肉冰冻,冻好羊肉顺肉丝横切成长形薄片,越薄越好。白菜洗净切段,粉丝泡发好洗净,分别装盘上桌。火锅放在中间,各种调味品分装上桌。
根据需要各种调味品入碗搅匀,用筷子挟住羊肉片,放入火锅开水内涮熟蘸上调料,随涮随吃。把白菜、菠菜、粉丝倒人稍煮,捞出蘸食。
爆炒三样
【原料】羊肉50克,羊肚100克,羊腰150克,大葱200克,淀粉25克,酱油50克,油60克,蒜、姜、料酒各少许。
【做法】羊肉、肚、腰子均叨片,用酱油及少许淀粉抓一下,大葱切滚刀块。
油烧热,将浆好的羊肉、肚、腰子用热油滑炒,大葱及调料爆炒即成。
爆炒两样
【原料】羊肝200克,羊腰子200克,大葱200克,淀粉25克,花生60克,酱油50克,姜、蒜、料酒各少许。
【做法】羊肝、腰子均切片、葱切滚刀块,用酱油及少许淀粉抓一下,热油锅下大葱及滑炸羊肝、羊腰子,然后下作料爆炒即成。
滑馏里脊
【原料】羊里脊250克,木耳5克,蛋清1个,淀粉15克,酱油60克,花生油50克,葱姜少许。
【做法】羊里脊横切薄片用冷水稍泡控水分,用少量蛋请,淀粉,料酒浆好。调料对好。稍热的油滑肉片,去油后加配菜,急炒,倒入对好的汁见开即成。
【特点】肉质软滑,滑嫩鲜香。
烤羊肉
【原料]嫩羊肉500克,大葱150克,香菜50克,料酒10克,酱油75克,味精5克,姜汁40克,白糖25克,芝麻油30克。
【做法】羊肉剔除筋膜,切去肉枣,冷冻发硬后切片,再将肉片横截两刀成3段:香菜切段,葱切斜丝。
特制的烤肉铁盘烧热后,用生羊油搽抹均匀,把酱油、料酒、姜汁、白糖、味精、芝麻油等放碗中调勺,放入切好的肉片浸腋,然后将姜丝放在烤肉铁盘子里,再把浸好的肉片放在葱丝上,放上香菜继续翻动,至肉呈粉白色时,盛入盘中食用。
【特点】肉丝香嫩,边吃边烤,别有风味。
鸡头粉雀舌剂子
【原料】羊肉50克,草果2枚,去皮豌豆25克,鸡头粉100克,豆粉50克,姜、葱、盐各适量。
【做法】羊肉、草果、豌豆一起用清水熬汤,去草果、豌豆不用,将羊肉捞出切细,用汤与鸡头粉、豆粉做剂子,把剂子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倒适量清水,煮熟时放入葱、姜即成。
【功效】补中益精。适用于脾肾阳气不足的小便频数带浊,腰膝疼痛,梦遗滑精等症。
羊肉奶花羹
【原料】羊肉、牛奶各250克,生姜20克,山药100克。
【做法】羊肉洗净切小块,生姜洗净切片,共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炖7小时,用筷子搅烂匀,另取沙锅1只,倒入羊肉汤1碗,加入洗净切片的山药,煮烂,再倒入牛奶煮沸即成。
【功效】温中补虚,益精补气。适用于病后、产后经常肢冷、疲倦、气短等症。
狗肉
成分:含嘌冷类、肌肽、肌酸、钾、钠、氯等。
性味:咸温。
功用: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治脾肾气虚,胸腹胀满,鼓胀浮肿,腰膝软弱,寒疟,败疮久不收敛。热病后不宜食。
生焖狗肉
【原料】带骨狗肉1.5公斤,蒜苗90克,陈皮3克,鸡汤1.5公斤,姜片、蒜泥、辣椒、盐、味精、红糖、酱油、豆瓣酱、芝麻酱、花生酱、料酒各适量。
【做法】狗肉切小块,蒜苗切段,辣椒切丝。铁锅置火上,烧热后下入狗肉炒干水分取出。铁锅烧热,放入花生油,油热后,放入蒜泥、豆瓣酱、芝麻酱爆炒,再下姜片、蒜苗、狗肉、料酒、鸡汤、盐、陈皮、酱油、红糖、烧沸后倒入沙锅,炖熟(不要开盖),食前加味精调味。
【功效】温肾散寒,壮阳益精。适用于阳痿,夜尿频数,四肢冰冷等阳虚症。
红煨狗肉
【原料】生狗肉1.5公斤,附片15克,当归15克,桂皮2.5克,绍酒50克,姜片15克,葱段10克,青蒜25克,干红椒5个,酱油30克,味精1克,精盐2克,熟猪油100克。
【做法】狗肉皮上的绒毛烙净,投入冷水中刮洗,砍成3厘米见方的块,与冷水同时下锅,烧开去掉血腥味,用漏勺捞出,再用清水洗两次,沥去水。青蒜切成长3厘米,时片、当归、桂皮清洗干净,待用。
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至八成热时,下狗肉煸炒8分钟,再烹入绍酒,放入酱油、精盐,继续煸炒,收干水,使作料入味。
大瓦钵1只,用竹箅垫底,放入狗肉,加入桂皮、附片、当归、葱段、姜片、红干椒、冷水(600克),盖上瓷盘,先用中火煨,后移在小火上,煨两小时即烂。去掉桂皮、葱段、姜片、红干椒,将狗肉倒入炒锅,加味精、青蒜烧开即成。
软熘狗肉
【原料】无骨熟狗肉250克,煮狗肉汤250克,胡萝卜250克,酱油25克,精盐5克,味精2克,八角1只,淀粉15克,葱段15克,料酒15克,姜片4片,麻油50克,蒜瓣4个。
【做法】狗肉,胡萝卜分别切成2毫米的片,间隔整齐地码入碗内。
炒锅置旺火上,倒入狗肉汤,下葱段、姜片、八角、料酒、蒜瓣、精盐5克,制成卤汁。拣去八角、葱段、蒜瓣,将卤汁倒入狗肉碗内,上旺火笼屉内蒸3分钟取出。
原锅置火上烧热,倒入蒸肉原汁,用湿淀粉勾流水芡,下麻油、葱花、味精,烧沸浇在狗肉上即成。装盘时拣去八角和姜片、蒜瓣等。
【特点】色红油润,酥烂鲜香,是冬令滋补佳品,尤适老人和儿童食用。
狗肉炖红薯
【原料】狗肉250克,红薯250克,料酒1匙,精盐少许。
【做法】红薯削皮切块,狗肉切小块,放入锅中,加入料酒、适量清水、少许精盐,置火上煮沸,撇去浮沫,炖1小时后,加红薯块同炖至熟烂离火。1日食完,连食5~7日。
【功效】补中益气,温肾壮阳。忌食辛辣燥热食物。
猪腰子
性味:成、凉。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铜、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其中含锌最为丰富。
功用:补肾养阴,煮食煎汤治肾虚腰痛、遗精、盗汗等症。
炝腰子片豆腐
【原料】豆腐250克,猪腰子2个,花椒油25克,精盐、味精、姜丝各适量。
【做法】豆腐在开水中煮透,捞出过凉,切成2.5厘米长、1厘米宽、0.5厘米厚的片。猪腰子去臊筋,切成薄片,在开水中焯熟,捞出过凉。豆腐片、腰子片去水分,放入盆内,加入精盐、味精、姜丝,浇上花椒油拌均匀,装盘即成。
【特点】鲜香可口。
腰片豆腐汤
【原料】豆腐皮2张,猪腰2个,干口蘑15克,冬笋50克,味精5克,料酒5克,细盐2克,酱油5克,葱段3克,姜片1克,胡椒面1克,高汤100克。
【做法】剥去猪腰子外面的一层薄皮,切成两瓣,除净腰臊,再片成薄片,加入葱段、姜片、料酒,拌匀后泡上。豆腐皮撕成块,冬笋切薄片,口蘑用温水浸泡洗净,控去原汤,片成薄片再用原汤泡上。
汤锅置火上,放入高汤、胡椒面、细盐、味精、酱油,烧开。把口蘑原汤倒入盛腰片的碗内,再将腰片连同水一起倒入汤锅内,熟时捞出,拣去汤内的葱、姜,再放入碗内。用汤把腰片上的泡沫冲洗干净。
汤锅内的汤用文火烧开,撇去浮沫,将豆腐皮、口蘑、笋片放入,烧开,调好口味,起锅盛入汤碗内,把腰片撒在豆腐皮上即成。
【特点】腰片鲜嫩,原汤原味。
豉椒腰花
【原料】猪腰250克,青红椒5克,蒜头10克,豆鼓10克,葱、姜备少许,盐5克,料酒10克,味精5克,糖5克,淀粉10克,高汤15克,油250克(耗15克)。
【做法】猪腰洗净剥去外皮,剖成两半,剔净腰臊,用刀切成0.3厘米宽的斜十字花刀,再切成之厘米宽、3厘米长的小块,用碗盛着,放入淀粉、盐,浆匀待用。青红椒择好洗净,切斜刀块、葱、姜切片,豆豉,蒜头捣成泥状。
锅内放油烧热,放入猪腰滑油轻炒,以使腰不相连接为度,沥油。
锅内留余油,烧热放入豆豉泥,略爆香,急放葱、姜、青红椒,稍炒几下即放入猪腰、料酒、盐、味精、糖、高汤少许,注入淀粉勾芡,一炒即成。
【特点】脆嫩鲜美,豆鼓香味浓,色泽悦目。
鱼香腰花
【原料】猪腰600克,干木耳5克,青菜100克(叶菜切3厘米段,茎切象眼片)。大油150克,酱油40克,醋15克,白糖15克,水淀粉40克,料酒25克,葱25克,姜15克,泡辣椒4个,味精5克,盐5克,汤适量。
【做法】猪腰初加工同炒腰花。腰子斜刀剖一遍,再用直刀横刻成十字形花刀,深度为半片腰子的3/4,泡辣椒剁碎。
用盐、料酒、油、淀粉将腰子拌匀浆好,再加一些油拌一下其他调味品,淀粉、汤对成汁。待油沸后下腰子,用勺推动腰子散开卷起时加辣椒炒出味,下配科翻炒,把对好的汁搅匀倒入,开后翻几下就可出锅。
【特点】香辣酸甜,脆嫩香鲜。
火爆腰花
【原料】猪腰2只,水发玉兰片30克,豌豆苗10棵,水发木耳25克,葱段10克,泡红辣椒段10克,姜片3克,精盐2.5克,蒜片5克,胡椒粉0.5克,绍酒5克,酱油5克,湿淀粉5克,肉汤25克,熟猪油100克。
【做法】猪腰剖开,去臊,先斜剞宽3毫米的花纹,再横着花纹立切三刀一断成凤尾形条(深度占腰的2/3),盛入碗内,加入精盐、绍酒、湿淀粉(15克)拌匀。玉兰片切成薄片。将酱油、胡椒粉、湿淀粉(10克)、肉汤放在碗内,调成芡汁。
炒锅放在旺火上,下油烧至八成热,放入腰花炒散,再加入姜、葱段、蒜、木耳、泡辣椒、玉兰片炒一下,然后加入豌豆苗,烹入芡汁,颠翻几下即成。
【特点】猪腰嫩脆,味道鲜美。
爆炒腰花
【原料】猪腰子2个,冬笋50克,菜心500克,水发木耳15克,酱油、湿淀粉、高汤各25克,料酒、香油、醋、精盐、姜末、蒜末各少许,花生油250克(耗25克)。
【做法】猪腰子片开,去腰臊及白筋膜,剞成麦穗开花刀,用湿淀粉20克将腰子块浆好,冬笋切小片,菜心一破两开。
除花生油和高汤以外的调料放一碗内,对成芡汁。
锅置旺火烧热,放入花生油烧至十成热,下入浆好的腰子片,快速划散,倒入漏勺内控去油。
锅留少许油置火上,下入笋片和菜心略炒,即下腰子,拌炒数下,烹入芡汁,再翻炒即成。
【特点】脆、嫩、滑、鲜、干、香。
银杏腰花
【原料】猪腰子300克,银杏150克,葱段、姜片、酱油、盐、白糖、醋、料酒、味精、胡椒粉、淀粉、清汤、素油、麻油少许。
【做法】猪腰子纵剖两半,片去腰臊,洗净,沥水,先用斜刀剞十字花刀,再用刀切成1厘米宽的条(前2刀肉连,后3刀切断)装入碗内,放入盐、淀粉,拌匀浆好。
银杏放入沸水锅中,加少许盐,用勺子不停搅动,去掉银杏的皮衣,捞出放入冷水中,洗净、沥水。锅换清水,放入银杏,水沸后煮2分钟捞出,放入冷水中,用牙签捅掉杏芯待用。
炒锅置中火上,放入适量素油,待油温达到5成热时,将腰花下锅滑油,捞出沥油。
锅内留少许油,放入葱、姜,煸炒几下,放入银杏、猪腰花、料酒,翻炒几下,加入酱油、白糖、盐、味精、醋、清汤、胡椒粉、淀粉等对成的汁,翻炒几下,装入盘内,淋上麻油即成。
【特点】脆嫩。
熘猪腰花
【原料】猪腰250克,马蹄100克(罐头),水发木耳50克,猪油50克,酱油30克,精盐30克,味精8克,醋少许,水淀粉20克,干淀粉面15克,葱、姜、蒜未少许,高汤150克,植物油500克(耗25克)。
【做法】剥去猪腰子一层薄皮,片成两片,剔净腰臊,切成麦穗花刀,切成条块,放入碗内用精盐、干淀粉抓匀上浆,马蹄切片,木耳洗净。
酱油、料酒、味精、精盐、水淀粉、葱姜蒜未、高汤对成芡汁。
腰花用急火热油炸一下,将油和腰花一起倒入漏勺中。
锅打底油,下入木耳、马蹄炒一下,加入对好的芡汁,待汁变浓投入腰花,颠翻均匀淋少许醋即成。
【特点】金黄色,咸甜适口。
拌腰片
【原料】猪腰子4个,酱油25克,料酒10克,花椒油25克,葱、鲜姜各少许,醋15克。
【做法】猪腰子一切两半,剔去白筋,切成厚2毫米、宽2厘米的薄片。葱和鲜姜分别切成末,放入小碗内,加入酱油、料酒、花椒油和醋,调匀备用。
锅里倒入清水置火上,烧开后,将腰片放在漏勺里,用开汤浇透,至腰片色变灰白时,盛入碗内,将腰片碗与调料盘一起上桌,食用时,浇上调味汁,拌匀后即成。
闲开汤浇腰片时,一定要将腰片浇透,以免腰片中留有血丝。把浇透的腰片盛入盘内时,一定要把腰片的水控净。否则将影响味道。
炝腰片
【原料】猪腰子250克,黄瓜片100克,蒜泥、酱油、白糖、醋、味精、花椒、麻油少许。
【做法】猪腰子洗净,沥水,撕去皮衣,纵剖两半,片去腰臊,切成斜刀片。
炒锅置中火上,放入适量的清水,烧开,放入猪腰片,余至断血,捞出沥水,装入碗内,放入蒜泥、酱油、白糖、醋、味精,拌匀待用。
炒锅置中火上,放入少许麻油,待油温达到五成热时,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捞出花椒,把热油浇到猪腰片上。黄瓜片装盘,倒入猪腰片即成。
【特点】香嫩。
炒腰花
【原料】猪腰子250克,水发木耳250克,水发玉兰片50克,荸荠50克,嫩菜心25克,湿淀粉25克,清汤50克,醋25克,酱油15克,精盐1克,葱未2克,蒜末1克,姜末1克,花生油500克(耗50克)。
【做法】猪腰子除去外皮,片去腰臊,用刀从中间片为两片。在片开的一面,剞宽3毫米的斜十字花刀,再切成宽1.5厘米、长3.5厘米的块,放入湿淀粉5克,精盐拌匀。
荸荠削去皮切成片,玉兰片切成宽1.5厘米、长3.5厘米的片,木耳切两瓣,菜心切段,均用沸水焯过。清汤、酱油、湿淀粉放入碗内对成芡汁。
炒勺内倒入花生油,置旺火上烧至九成热,放入腰花,用筷子拨散,迅速捞出。炒勺内留油25克,放入葱、姜、蒜末,炸出香味随即烹入醋,再加入孽养、玉兰片、菜心、木耳、腰花,倒入芡汁,颠翻两下,盛入盘内即成。
【特点】色泽红润,脆嫩味鲜,腰花开似麦穗。
氽三片
【原料】鱼片100克,熟肚片100克,熟腰片100克,细盐4克,味精1克,豌豆苗25克,香油10克,高汤1公斤。
【做法】汤锅置火上,放入高汤,烧开后,下入鱼片、肚片、腰片,熬至汤色见白,捞出放入大汤碗内。然后将豌豆苗、料酒、细盐、味精放内汤锅内,待汤再开,撇去浮沫,起锅盛入汤碗内,淋入香油即成。
【特点】汤色白,味醇厚。
水陆全爆
【原料】鸡脯肉、虾仁各5克,羊肚仁、腰子、鸭胗100克,鱼肉、猪肉各50克,淀粉适量,酱油25克,料酒、味精各10克,葱、蒜各50克,大油75克,盐、醋、姜少许。
【做法】鸡脯内去皮筋切了,猪、鱼肉均切丁,羊肚仁切5厘米的见方块,腰子去臊去筋,切十字直花刀丁,每个鸭诊或鸡胺切4小瓣,用刀拍薄。
肉丁、鸡丁、鱼丁、虾仁、鸭胗加水淀粉浆好。腰子和肚仁用开水余。
炒勺放大油,烧4成热,下入鸡、虾仁、肉丁、鱼丁、鸭胗,一起滑透捞出沥油,再将油烧八成热时,速将腰子、肚仁一滑,倒出沥油。
酱油、料酒、盐、味精、葱、蒜、醋、毛姜水、淀粉调汁芡。
炒勺下底油,烧热下入滑好的7种料,随之将调好的芡汁冲入,两翻一颠搅匀即成。
鸡纵腰片汤
【原料】鲜鸡纵帽300克,猪腰150克,白菜心100克,细盐5克,味精2克,胡椒面2克,高汤100克,熟鸡油30克。
【做法】鸡纵帽用晾水洗干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小块,晾去水分。猪腰从中间剖开引去腰臊,再片为薄片。白菜心切成4厘米长的粗丝。
汤锅内放入高汤,烧开后放入鸡块、白菜丝、细盐,煮熟,放入味精、故椒面调好汤味,盛入大汤碗内。将猪腰片在开水锅中氽一遍,摆在鸡上面,淋上熟鸡油即成。
生炒双鲜
【原料】猪腰200克,白糖10克,鸭肫4只,湿淀粉15克,去皮荸荠50克,橘汁5克,冬笋150克,酱油15克,葱段50克,味精1克,水发香菇15克,熟猪油500克(耗75克),蒜末2克,番前酱15克,芝麻油1克,姜末2克。
【做法】猪腰的外层薄膜撕去,用刀片成两片,择掉腰臊洗净。从横剖面分别剞上石榴米状花刀(刀深为腰片度的一半),再各切成4块(2只猪腰子各切成16块)。鸭肫去掉外层散油,用刀切开,撕去里面黄皮洗净,剞上格刀花,每个鸭肫切成4块,共切16块,和切好的腰块一并盛于碗,用酱油5克抓勺稍腌,然后用清水冲洗2遍,沥干水分放在盘里。
荸荠、香菇、冬笋均切成块与白糖、番前酱、味精、橘汁、酱油、湿淀粉合成芡汁待用。
炒锅置微火上,倒入猪油烧到七成热,切好的腰块、肫块一并下锅炸2分钟,倒进漏勺沥去油。带有油的炒锅回放于微火上烧热,先将蒜末、姜末放入煸至香味冒出,再放进香菇、荸荠、笋块、葱段以及过油腰、肫块翻炒几下,然后倒入调好的芡汁勾芡,起锅摇晃几下,使腰、肫块挂匀芡汁后盛入盘内,再淋上芝麻油即成。
【特点】鲜脆滑嫩,甜爽适口,汁稠香郁,佐酒下饭均宜。
全家福
【原料】发好的鱼肚75克,肘棒50克,腰片50克、猪腿肉片50克,海参50克,香菇片25克,笋片25克,火腿片25克,上浆虾仁50克,青豆25克,猪油100克,黄油、酱油、白糖、味精、水淀粉适量。
【做法】上浆的虾仁投入热油锅内滑熟,捞出。再把以上原料(除虾仁,青豆外)投入油锅内滑散,滑熟后捞出,沥去油,放入汤盆里。原锅烧热,加黄酒、酱油、白糖、味精和100克白汤烧沸,即用水淀粉勾芡推匀,再加熟油50克,颠翻几下,使汤汁泛出光亮,出锅倒入汤盆里。取一净锅,放少许汤,投入虾仁和青豆,再加少许味精,随即用水淀粉着芡,淋上熟油搅拌出锅,浇在汤盆上即成。
【特点】鲜香清爽,一菜多味。
鹿鞭
性味:甘,成,温。
成分:含蛋白质,激素等。
功用:补肾,壮阳,益精。治肾阳虚所致的阳痿,妇女宫寒不孕等症。阴虚火旺所致的目赤、口干舌燥、尿黄、便秘患者及外感发热者不能食用。
鲜蘑鹿冲
【原料】鹿冲1只,干贝30克,大海米30克,水发香菇30克,嫩母鸡500克,带皮猪肉500克,鲜蘑90克,清汤1.8公斤,料酒15克,胡椒粉1克,湿玉米粉15克,鸡油9克,香莱未6克,葱15克,生姜、味精、盐适量。
【做法】鹿冲用刀将其顺长破开,将尿道层用刀片掉,再用开水将外皮烫掉,然后再去掉一层白皮,上锅用开水煮1小时左右,用凉水洗净,放入锅内,加上清汤(1公斤)、干贝、大海米、水发香菇、嫩母鸡、带皮猪肉、葱、生姜等,置火上炖烂,将炖烂的鹿冲捞出(其它配料不要),改刀,切成斜象眼片。
炒勺注入清汤750克,加入鲜蘑(大的劈4半,小的劈两半),再接配方分量加入料酒、胡椒粉、湿玉米粉、味精、食盐少许。把炖烂的鹿冲下入同烩,熟后倒入大海碗内,淋上鸡油,撒上香菜末即成。
【功效】滋阴补肾。适用于肾阴不足的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性功能减退等症。
烧鹿鞭
【原料】发了的鹿鞭250克,水发玉兰片30克,水发冬菇30克,火腿30克,葱、姜、盐、料酒、味精、白糖、猪油、鸡汤、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鹿鞭切开,将中间白膜切去,洗净,再切成小长段,放入沸水中焯透,捞出。王兰片切片,冬菇切两半,火腿切片。猪油热后,用葱、姜、酱油炝锅,添鸡汤煮沸,捞去葱、姜,放料酒、花椒水、白糖、鹿鞭、玉兰片、火腿、冬菇,烧开后用小火煨3分钟,撒味精调味,用湿淀粉勾芡即成。
【功效】补肾壮阳,益肾暖宫,适用于阳痿、耳鸣、腰膝酸软,女子性功能减退、宫寒不孕等症。
鹿肉
性味:咸、温。
成分:含钙、磷、铁、粗蛋白、脂肪。
功用:温肾壮阳,补脾益气,熟食有温肾阳、益精血、滋补强壮的功效,治疗阳疹、早泄、遗精、睾冷、无精子等症。阳盛或阴虚有热者不能食用。
红烧鹿肉
【原料】鹿内500克,水发玉兰片25克,香菜、酱油、绍酒、盐、白糖、味精、花椒水、葱、姜、淀粉、荤油、麻油、鸡汤适量。
【做法】鹿肉洗净、切块,玉兰片切片备用。
铁锅置火上,锅热后倒入莱油,油热后放葱、姜煸锅,放入酱油、花椒水、盐、科酒、白糖,味桔、鸡汤、鹿肉,烧开后用文火炖到肉烂时,移到旺火上烧开勾芡、淋麻油、撒香菜即成。
【功效】补五脏,调血脉,治虚劳,壮阳益精。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
滑熘鹿里脊
【原料】鹿里脊内1条,鸡清汤90克,荸荠4只,味精、盐、料酒、鸡油、蛋请、湿淀粉、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鹿里脊肉切成薄片,用冷水清洗数遍后,沥干水,放入碗内,加入湿淀粉、蛋清、味精、料酒、盐适量拌匀。荸荠切片备用。
炒锅置火上,倒入花生油,油热后,将鹿里脊肉片下入锅滑透,捞出。
另一炒锅,加入鸡清汤、味精、料酒、湿淀粉、盐适量,勾成芡汁。将滑好的鹿里脊肉片和荸荠片一同下入芡汁内翻炒,淋上鸡油,出锅即成。
【功效】补益出血,补肾益精。适用于贫血,腰膝酸软,遗精,阳痿,早泄,女子月经不调,血虚崩漏等症。
蒲棒鹿肉
【原料】嫩鹿内,成面包渣各300克,姜、葱末各5克,料酒10克,盐适量,味精1克,鸡蛋黄3只,蛋清1只,豆油1.5公斤(耗100克),餐纸10张,竹签10支。
【做法】鹿肉用水泡2小时,捞出沥干剁成末,放入碗内加鸡蛋清、盐、味精、料酒、葱姜末拌匀备用。
鹿肉分10等份,分别包裹在竹签上,形似蒲棒,再分别挂一层蛋黄液滚上一层面包渣。
炒勺置火上,加豆油烧五成热时,放入蒲棒鹿肉焖炸10分钟至绯红色时捞出,每只卷上1张餐纸即成。
【特点】肉嫩味美,外酥内嫩。
麻仁鹿肉
【原料】鲜嫩鹿肉250克,熟芝麻50克,鸡蛋黄1只,湿淀粉100克,味精1克,料酒、酱油、葱、姜末各10克,椒盐25克,盐适量,豆油1公斤(耗50克),咸菜松50克。
【做法】鹿肉用清水泡两小时捞出,片成长10厘米、宽5厘米、厚0.3厘米的片,两面剖上花刀,另将鸡蛋黄和湿淀粉调成糊。鹿肉片盛于碗内,加葱姜末、味精、酱油、料酒、盐拌匀,渍浸30分钟取出,用毛巾搌净调料,然后逐片挂糊粘上熟芝麻仁。
炒勺置旺火上,加豆油烧至七成热时,将挂好芝麻仁的肉逐片炸至金黄色时捞出,切成1厘米宽的条,过桥码在平盘上,周围摆上成菜松,食时带椒盐。
【特点】肉香味浓,菜松香酥。
香酥葱丝鹿肉卷
【原料】嫩鹿肉200克,大葱150克,湿淀粉50克,葱、姜汁25克,酱油、椒盐各5克,味精1克,料酒10克,豆油1公斤(耗50克),盐适量。
【做法】鹿肉用清水泡2小时,捞出沥干,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薄片,浸渍5分钟。另将大葱切成长3厘米的丝,再取碗将湿淀粉加适量清水调成糊。
炒勺置旺火上,加入豆油烧热,投入葱丝,炸至浅黄色见酥捞出,将每片鹿内放上适量的葱丝,卷成直径1厘米的卷。炒勺置旺火上,加入豆油烧至八成热时,将鹿肉卷挂上糊,入油炸至金黄色,熟后捞出,撒上椒盐即成。
【特点】外脆焦,肉鲜嫩。
大葱爆鹿肉丁
【原料】鲜嫩鹿肉20克,大葱100克,酱油、料酒、姜、香油各10克,盐适量,味精1克,湿淀粉15克,白汤100毫升,鸡蛋1只(取半只蛋清),猪油500克。
【做法】鹿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置碗内调入盐、昧精、鸡蛋清和湿淀粉。葱切成马蹄块,姜去皮切成象眼片。
炒勺置旺火上,加猪油500克烧至六成热时,下入鹿肉丁迅速滑开,随即放入大葱,捞出。勺内留底油,投入姜片稍炸,倒进用白汤、味精、盐、料酒、酱油和湿淀粉调好的汁,待汁爆起时,淋上香油即成。
【特点】色泽银红,鹿肉鲜嫩。
鹿尾
性味,甘,咸,温。
功用:补肾益精,治阳痿、遗精等症。阳盛有热者不能食用。
鹿尾炖鸡
【原料】鹿尾15~25克,公鸡500克,料酒、酱油、味精、姜、葱各适量。
【做法】鹿尾去掉毛,洗净、切片。公鸡毛去掉,剖出内脏,洗净。
锅内倒入适量水,放入鹿尾片、公鸡及料酒、酱油、味精、姜、葱各适量,置旺火上煮,水沸后,改文火炖至肉熟即成。吃鸡肉喝汤,每周吃2次。
【功效】壮命门火,适用于男性命门火衰所致的中老年性机能减退或畏寒吱冷、脱发等。
煨鹿尾
【原料】水发白蘑200克,干鹿尾70克,冬笋25克,盐、味精、料酒、姜、葱、鸡汤、湿淀粉、猪油各适量。
【做法】干鹿尾用开水胀发后,洗净,再下沸水锅中烧10分钟捞出,反复洗烫,直至煺尽毛为止。再洗净,用冷水漂半小时,然后放入祸内,加入适量水,置旺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炖熟。
熟鹿尾顺骨缝剁成短段,白蘑、冬笋切片,放入沸水中焯透。炒锅内放入油,置火上五成热时,将葱、姜炸成金黄色,注入鸡汤,汤煮开后捞出葱、姜,烹入料酒、盐、味精,放入鹿尾、冬笋、白蘑,改用文火煨,最后用湿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即成。
【功效】补肾壮阳,暖腰脊。适用于腰痛、阳痿、早泄等肾阳虚症。
扒鹿尾白蘑
【原料】熟鹿尾200克,蘑菇200克,冬笋20克,葱、姜、盐,味精、黄酒、猪油、鸡汤、淀粉各适量。
【做法】鹿尾顺骨缝剁小段,蘑菇切两半,冬笋切片,用沸水烫透。鹿尾、蘑菇用热水焯一下,沥干水。
油锅烧热,放入葱、姜炸黄,加入鸡汤,烧沸后,捞去葱、姜,再放入黄酒、盐、冬笋、蘑菇、鹿尾,再烧沸,用文火煨几分钟,用淀粉勾芡,淋上猪油,撒味精即成。
【功效】补肾壮阳,适用于肾阳虚腰痛、阳痿、早泄等症。
鹿茸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含鹿茸精,是雄性内分泌素,也含少量卵巢激素样发情物质雌铜等。并含磷酸钙、碳酸钙、胶质及软骨质等。功用:温补下元,生精益血,壮阳健骨。治疗虚劳瘦弱、阳痿、早泄、滑精、子宫虚冷等症。
鹿茸炖鸡
【原料】鹿茸10~15克,母鸡500克,姜片适量。
【做法】鸡去毛及内脏,洗净。鹿茸切片。
鸡加姜片熬至汤浓,滤去渣滓,撇去浮油,另用锅将鸡汤与鹿片同炖2小时即可,每周食1次。
【功效】壮命门火,适用于女性命门火衰所致的中老年性宫冷,久不生育,性冷淡,产后贫血,血压过低等症。
牛鞭
性味:甘、温。
功用:补肾壮阳,可提高性功能,改善性功能障碍。
烩牛鞭
【原料】熟牛鞭100克,水发玉兰片10克,水发冬菇5克,火腿10克,盐、味精、料酒、猪油、花椒水、汤、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从中间切开牛鞭,去掉内膜,切成薄片,用沸水掉后捞出,王兰片用沸水炉后捞出,玉兰片、火腿也切成薄片,将冬菇切成2块。往锅里放汤、王兰片、冬菇、火腿、牛鞭、料酒、盐、花椒水,烧开后放味精,湿淀粉勾芡,盛汤碗。
【功效】补肾壮阳。治阳痿、性功能低下及不孕等症。
冰糖炖牛鞭
【原料】牛鞭1具、冰糖50克。
【做法】新鲜牛鞭放入冷水中浸泡约半小时,然后洗净,纵切开口,把尿道内膜取出不要,再冲洗数遍,然后将牛鞭投入沙锅内,放入适量清水,置旺火上煮沸,7~8成熟时取出晾凉,再切成薄片。
铁锅置火上,用冰糖渣与牛鞭片同炒片刻,加适量水,炖到熟烂取出,放入容器内晾凉即成胶冻状,分次切块食用。
【功效】补肾壮阳,涩精。适用于性欲低下、阳痿、早泄、遗精等症。
红烧牛鞭
【原料】牛鞭1具,冬菇50克,冬笋50克,火腿25克,陈皮丝15克,高汤300克,姜、蒜、葱、酱油、盐、胡椒粉、麻油、料酒、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牛鞭刮洗干净,撕筋膜,放入水中煮至软烂,捞起,降入卤汁中稍进味,再过油,捞出切厚片。水发冬菇切片。洗净的冬笋切片,用热油炸。原锅留底油,放姜、蒜、陈皮煸炒,放入冬菇、冬笋、牛鞭片、盐、料酒、高汤、酱油,烧开后移至文火,烧至卤汁剩1/4时,投入味精、葱丝、火腿末、胡椒粉烧开,淋上麻油、勾芡即成。
【功效】补肾壮阳。适用于肾虚阳痿,性欲低下等症。
麻雀
性味:甘、温。
功用:状阳益精,暖腰膝,缩小便。煨食或浸酒有温阳补益作用。是治疗阳虚羸瘦、阳痿、早泄及带下的补益食品。
炸麻雀丸子
【原料】麻雀肉250克,胡萝卜50克,鸡蛋丝100克,葱、蒜、红辣椒、熟芝麻面、豆油、盐、酱油、胡椒粉、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麻雀去毛和内脏,洗净,连骨带肉剁成泥,然后用胡椒粉、麻油、葱末、蒜末、味精、芝麻面拌匀,待入味后,捏成小丸子,放热油锅中炸熟。再另用锅以葱丝炝锅,加适最水,放入九子,胡萝卜丝、汤和酱油,煨熟放味精,装碗,撒上熟芝麻面、辣椒丝、蛋丝即成。
【功效】温补肾阳。治阳痿、腰膝酸痛、尿频、眩晕等症。
红烧麻雀
【原料】麻雀12只,白糖10克,去皮栗子250克,湿淀粉5克,蒜瓣50克,酱油20克,绍酒25克,味情1克,猪骨汤250克,熟猪油500克(耗50克)。
【做法】麻雀羽毛拔净,剁掉头和脚,用刀从背部剖开掏出内脏,用七成热水洗净后晾干。
炒锅置旺火上,倒入猪油烧到八成热,雀肉和栗子一并下锅,约炸半分钟,半熟时起锅将猪油笆去。炒锅回放于旺火上,锅内过油雀肉和栗子,加上蒜瓣、绍酒、白糖、酱油迅速翻炒5分钟,再倒入骨汤,侍烧沸时改用微火焖半小时,起锅先将蒸汁滗出,然后扣入汤盘。
炒锅置中火烧热,倒入蒸汁煮沸,加入味精,用湿淀粉调稀勾芡,芡汁淋于雀肉和栗子上即成。
【特点】色泽红润,雀肉细腻,栗子松香。
炸铁雀
【原料】麻雀10只,油500克,精盐1克,酱油15克,料酒10克,葱20克,姜20克,湿淀粉100克,椒盐10克。
【做法】麻雀的毛拔掉,抽出气管和食道管,取出内脏洗净,用酱油、葱、姜、料酒、精盐腌渍10分钟。
炒勺置火上,加油,烧至八成热时,把麻雀放入碗里挂上淀粉糊,放入油内炸酥,捞出滤去油,码在盘内,椒盐随炸雀一同上桌。
【特点】酥脆香浓。
酱铁雀
【原料】铁雀20只,鸡汤750克,生菜250克,花生油500克,京糕酱100克,毛姜水25克,白糖20克,米醋15克,糖色少许,酱油5克,料酒15克,熟猪油100克,葱段25克,姜块15克。
【做法】铁雀去皮、爪,除去五脏后洗净,用酱油和5克料酒腌渍好。
炒勺内放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时,将铁雀入锅炸至微黄色时捞出,等油温上升时,再把铁雀放入,炸酥炸透捞出,控油待用。
炒勺放50克熟猪油,加葱、姜煸炒,再放入酱油,煸出香昧后,加入料酒、鸡汤、白糖、毛姜水和醋,用糖色调成浅红色,放入铁雀,用文火煨到汤汁渍透雀肉时,改用旺火,淋入50克熟猪油翻炒,汁裹匀铁雀后盛入盘中,再用香菜镶边即成。
【特点】酥香味美,鲜嫩可口,是佐酒的佳品。
鸭肝酿煨禾花雀
【原料】禾花雀5只,鸭肝25~50克,盐、蒜末、料酒、白糖,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去禾花雀毛和内脏,洗净,风干。再用盐、蒜未,料酒、白糖、胡椒粉拌匀,腌1小时左右,切成片的鸭肝(或鸡肝)塞入腌好的禾花雀肚内,装入炉煨熟即成。
【功效】补肝肾,状元阳,适用于肾亏、阳痿、精稀、夜尿频数等症。
鹌鹑
性味,甘、平、无毒。
功用:补五脏,益中续气,壮筋骨,耐寒暑,消热。
丁香脆皮鹌鹑
【原料】鹑鹌10只,丁香粉4克,盐、酱油、香菜、葱、姜、蒜、胡椒粉、辣椒油、味精、熟菜油、白糖、豆粉各适量。
【做法】鹌鹑杀后去毛,从尾部切开掏去内脏,洗净,沥干水分,用竹扦在鹌鹑胸膛内扎若干孔,但不要刺透,再将盐、酱油、胡椒粉、丁香粉、料酒、葱、姜及适量水混合拌匀,倒入鹌鹑胸膛内侵入味,晾干。
用温水、盐、豆粉拌成浆,给晾干的鹌鹑洗皮,每隔3分钟洗1次,共3次。油锅烧热,将热油逐一倒入鹌鹑腹腔内,至其表皮呈脆状为止,切成块,放盘内,浇上辣椒油,撒上香菜,蘸蒜末、麻油、姜末、酱油、白糖、味精等调味食用。
【功效】温中降逆,暖肾助阳,适用于肾虚、阳痿和脾胃虚寒的食欲不振等症。
桂皮烧鹌鹑
【原料】鹌鹑5只,桂皮2克,奶汤500克,料酒、白糖、盐、胡椒粉、熟菜油、干姜、葱段、麻油、淀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鹌鹑杀死剥皮,从尾部开刀去年脏、脚爪,请水洗净,沥干水分,用料酒、盐浸入味。
油锅烧热,将鹌鹑炸至金黄色,捞出。锅内留少许油把葱、姜煸出香味,倒入奶汤,等汤烧沸,放入炸好的鹌鹑,撇去浮沫,放入料酒、盐、白糖、胡椒粉、桂皮,改文火炖至汤汁收浓,即可将鹌鹑捞出放盘内,弃葱、姜、桂皮,放味精,淀粉芡勾淋在鹌鹑上,浇麻油即成。
【功效】温肾助阳,补益五脏。适用于腰膝冷宿、滑精、早泄和体弱多病,肾阳虚导致的尿频等症。
香酥鹌鹑
【原料】鹌鹑6只,芝麻25克,蛋清2个,黄酒25克,酱油15克,精盐2克,白糖10克,葱姜10克,麻油25克,花椒粉少许,菱粉2克,猪油油1公斤(耗75克)。
【做法】鹌鹑除去内脏、头、脚,洗净,每只斩成4块,用葱、姜、白糖、酱油、黄酒、精盐拌匀,腌渍20分钟。
蛋清、菱粉调成蛋糊,把腌好的鹌鹑块取出,放在蛋糊内浆一浆,再加入少许猪油拌匀。
芝麻下锅炒香后取出,撒在每块浆好的鹌鹑肉上。烧热锅放入猪油,等油温达七成热时,放入鹌鹑炸至金黄色,沥去炸油,再放入麻油、花椒粉即成。
【特点】金黄色,香、酥。
烹鹌鹑卷
【原料】鹌鹑脯肉150,榛蘑、金针菜、火腿少许,酱油、盐、味精、淀粉、葱、姜、蒜适量。
【做法】鹌鹑脯肉置于盐、酱油、味精、葱、姜、蒜等作料中腌渍。榛蘑、金针菜、火腿等改刀后,也置于作料中腌渍。脯肉裹榛蘑、金针莱和火腿,逐个卷成卷,挂淀粉糊,放在八成热的油锅内炸成金黄色,捞出,淋上清汁即成。
【特点】皮酥馅香,别具风味。
焦熘鹌鹑肉
【原料】鹌鹑脯肉200克,湿淀粉100克,葱,姜、蒜末各5克,盐适量,味精1克,料酒、香油各5克,酱油10克,米醋3滴,鸡汤75毫升,猪油1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