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2010年第3期
1. [编辑部评论]
2. 预防疾病要警惕“伪科学”
3. [环球集萃]
4. 环球集萃
5. [专家论坛]
6. 防治肾脏病,“早”做打算
7. 两颗“大蚕豆”悬于脊柱旁
8. 肾脏
9. 走近慢性肾脏病的庞大“家族”
10. 给肾脏“减负”
11. “害肾”疾病面面观
12. 当肾脏发出“求救信号”
13. 肾脏病筛查,手段几何
14. 肾病诊断的“金标准”
15. 得了糖尿病,当心肾病“如影相随”
16. 糖尿病肾病可以逆转吗
17. 小便后的“回眸”,令肾病无处逃
18. 选择降糖药,同时兼顾肾
19. 降糖又护肾,“嘴”上下功夫
20. 贫血久治不愈,查查肾功能
21. 肾衰患者如何正确补铁
22. 血压突升,可能是肾“坏”了
23. 痛风,悄悄蚕食你的“肾”
24. 感冒!竟然引起了肾炎
25. 关爱肾脏,远离尿毒症
26. 肾囊肿需要治疗吗
27. 尿毒症患者,谁能脱离透析
28. 得了肾病,一定要卧床吗
29. 得了肾病,还能生宝宝吗
30. 肾病患者需“节欲”非“禁欲”
31. 肾病能根治吗
32. 中西医结合治肾病有优势
33. 得了肾病,要花多少钱
34. 肾不好,“悠着吃”
35. “三高”患者用药多多“关照”肾
36. 哪些降压药是肾的“好朋友”
37. 肾病患者,用药有禁忌
38. 切忌擅自停用糖皮质激素
39. [导医台]
40. 上海市部分医院肾内科专家门诊(医院与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41. [防病治病]
42. “察颜观尿”知健康(下)
43. 近视, 当心0.8视力警戒线
44. 只要青春不要痘
45. 血管新生,让心脏自我修复
46. 易兴奋又易疲劳?当心神经衰弱
47. [我的用药经验]
48. 3个偏方助您脚健康
49. [药物故事]
50. 小如芥菜籽,功堪称国粹
51. [药品安全百事通]
52. 您会煎中药吗
53. 上海世博会食品安全保障省际联动签约暨动员誓师大会召开
54. 两款“益康胶囊”假冒同仁堂
55. 全力以赴 科学监管
56. 上海市2009年第四季度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公告
57. “雪胆胃肠丸”等违法广告被曝光
58. 保健食品“赐富牌化维纤胶囊”夸大宣传被查处
59.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
60. 2010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61. [神奇本草]
62. 活血润肠说桃仁
63. [心灵驿站]
64. 我爱情人,却离不开爱人
65. [情感家园]
66. 感情与时间
67. [药膳与食疗]
68. 平衡“轻食”自然养生
69. 饮食调胃3要点
70. 老年性痴呆的饮食调理
71. [药博士信箱]
72. 药博士信箱
73. [我快乐我健康]
74. 我快乐我健康
75. [读来编往]
76. 读来编往
预防疾病要警惕“伪科学”
预防疾病事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健康,是政府关心民生所系,也是过上了好日子的黎民百姓的祈愿。不可忽视的是,正是老百姓预防疾病、注重保健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也催生了众多的“伪科学”。我们说预防疾病一要靠科学,第二就要警惕和反对“伪科学”。
“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不同的场合都强调这样一个观点。他说卫生服务分为四个层次,最基础的是洁净的水和足够的、安全的食物;其次是公共卫生体系,包括传染病预防等;再次是大病治疗;第四是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所需的卫生服务,如整形美容等。
饮用水要洁净,不能有污染。一般城市居民饮用水都达到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饮用井水、河水的乡镇居民用一个可靠的滤水器就可以了。可是有人动脑筋“发明”了名目繁多的“活性水”“能量水”“离子水”等,宣称具有神奇的延年益寿、抗病强身功效,其实意在赚巧钱。这就是伪科学!
目前,绝大多数国人食物是足够的,但是如何吃出健康很有讲究,这也要靠科学。可是不断有人跳出来“语不惊人誓不休”:台湾的林光常说,牛奶是牛吃的,人不能吃;“双博士”“刘太医”说煲汤可以治多种疾病,提出了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汤。这些都没有一点点科学道理,可是林光常、“刘太医”们的“保健书”借着媒体的吹嘘,居然一度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国外的营养补充品在我国称为保健食品,如多种维生素、深海鱼油、番茄红素等。我们常吃的食物中缺乏这些,可以根据各人的情况适量补充,这是合乎科学道理的,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可是有人不管食物中缺不缺,以为吃了它就可“保护”或“保障”健康,这就误解了。更有不法商人找来“名人”大做虚假广告,夸大作用。而偏偏有些“名人”贪图钱财,厂商叫怎么说就怎么说,坑害老百姓赚昧心钱。甚至有不法商人在保健食品中偷加 “优降糖”“伟哥”等西药,这就不仅仅是“伪科学”的问题了,而是缺乏道德,违法乱纪了!
我们还曾看到,有人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发明”了降糖鞋,三四百元一双。就是在鞋底里放一磁片,据说可以作用于穴位将血糖导引向下。待到病人发觉上当受骗,不法商人早就揣着钱逃之夭夭了!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一点科学根据也没有。
预防疾病,我们老百姓关键是要多学点科学知识,要相信政府及正规医疗机构,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凡是主办单位不明不白地免费送书、免费讲座、免费午餐、免费旅游等,或者吹嘘应用“纳米科学”“基因技术”能“包治”“根治”疾病等,都要保持头脑清醒,问个明明白白,到底科学不科学?千万别轻易相信!
环球集萃
吸烟者智商低于不吸烟者日均吸烟越多智商越低
据报道,一项以2万多名以色列军队新兵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吸烟者平均智商(IQ)低于不吸烟者;日均吸烟越多,智商越低。
以色列沙巴医药中心马克·韦泽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一天吸烟20支甚至更多的年轻人平均智商比不吸烟者低7.5。
在美国《国际瘾药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介绍,作为研究对象的20 211名新兵均无严重的生理健康问题,28%每天吸烟1支以上,大约3%自称曾经吸烟,68%从未吸烟。
结果显示,不吸烟者平均智商约为101,入伍前开始吸烟的男性平均智商为94。智商随日均吸烟量增加而下降,每天吸1~5支香烟者平均智商为98,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平均智商为90。
(摘自《健康时报》)
6种香味胜保健品
人的嗅觉能辨别上千种气味,比味觉灵敏1万倍。当嗅觉感受器感受到气味的刺激时,它会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中主管情感和记忆的区域,从而达到调节人的感情和行为的目的。近日,美国《预防》杂志就指出了6种香味的保健功效。
抑制食欲闻苹果芝加哥味觉与嗅觉治疗研究基金会的创始人艾伦·赫希博士说,闻起来很舒服的气味可以帮助抑制食欲。研究发现,超重的人饥饿时闻闻青苹果或香蕉的味道,减肥效果会更突出。
平静心情闻橘子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闻橘子或薰衣草的香味,心情会变得更平静,态度更积极,焦虑程度大大降低。
提高工作学习效率闻迷迭香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闻过迷迭香的大学生在记忆力测试时表现良好,头脑清醒度高。
减轻疼痛感闻薄荷这种香味能缓解头痛,和止痛药、退烧药的效果差不多。下次头痛时,在手绢上滴几滴薄荷精油,随时闻一下。美国威林耶稣大学的研究证实,薄荷气味还能增加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和自信。
提高“性”趣闻黄瓜研究表明,婴儿爽身粉和黄瓜的味道均能提高女性的性兴奋程度,增加13%的阴道血流量。洗澡后可涂些婴儿爽身粉,或在枕边放置黄瓜味的香囊,都能激发性兴奋。
睡眠好闻薰衣草英国和韩国近期的研究发现,薰衣草的香味能够治疗轻度失眠症患者。
(据新华社消息)
德国用“镜子疗法”缓解术后幻肢痛
多数截肢病人术后伴有幻肢痛现象,即主观感觉已被截除的肢体仍然存在,并且伴有剧烈疼痛。此前人们一直没有找到缓解幻肢痛的有效手段。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医学院下属工伤医院宣布该院在过去5年中使用名为“镜子疗法”的新方法,能以幻治幻,有效帮助很多截肢病人“忘记”疼痛。
医学界认为,截肢病人之所以会出现幻肢痛,是因为他们脑部对截肢作出了错误的调节反应。常用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有限,而且副作用很大,让不少病人无法持续使用。
德国这家医院让患者坐在一面特殊的镜子前面,截肢的部位隐藏在镜外,他在镜子里只能看到自己健全手臂或腿的映像。这样可使患者产生截除的肢体仍然存在的视觉错觉,患者移动健全肢体时会主观感觉自己又能移动和控制“幻肢”了。这种方法可以激活引发幻肢痛的脑部调节中心,从而减缓疼痛感觉。
(摘自《科学时报》)
“懒人”当心“懒”出毛病来
懒得吃早餐易得胆结石因睡懒觉错过早餐,会导致血糖过低、慢性胃病、生物钟紊乱等,最严重的危害是会增加胆结石的患病风险。
懒得刷牙增加肺炎风险漱一次口能减少20%的口腔细菌;刷一次牙可减少70%左右。懒得刷牙不仅会导致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周病等,还会增加老人患感冒和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懒得收拾屋子导致过敏室内灰尘中存在大量的尘螨及霉菌,易导致过敏。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平方厘米空调散热片中细菌数量高达3866.48个。
懒得上厕所憋出膀胱癌有了尿意,但就是不愿意放下手头的工作,忍到不能再忍了才去厕所。研究表明,这样首先会损伤膀胱括约肌,含有毒物质的尿液不及时排出,会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炎症向上感染还会诱发肾炎。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风险会增加3~5倍。
懒得动脑易患老年痴呆用脑过少是老年痴呆的患病原因之一。美国专家指出,聊天、下棋、写作、听音乐等健脑活动能延缓记忆力衰退。每周参加11次这些活动的老人,记忆衰退的时间要比其他人晚1.29年。
(摘自《环球时报》)
体重超重的男孩进入青春期年龄会偏晚
此前研究普遍认为,肥胖会导致女孩过早进入青春期,而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男孩的情况恰好相反,与标准体重的同龄人相比,体重超重的男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明显偏晚。
调查发现,体重正常的男孩在11岁半还没进入青春期的比例为8%,而体重超重男孩的这一比例为14%。一般认为,男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约为11岁。
研究人员猜测,体重超重的男孩进入青春期偏晚这一现象可能与体内激素分泌情况有关,但他们目前还无法提供一个具体的指标,即体重超过什么范围时,青春期延迟的风险会明显提高。
(据新华社消息)
女性吃盐太多易长皱纹
法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女性吃盐过多容易长皱纹。专家解释说,因为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体液中,它们对人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盐吃多了,体内的钠离子就会增加,导致细胞脱水,造成皮肤老化,时间长了自然会长出皱纹。
医学专家们为此提醒女性,吃盐过多不仅会造成高血压,还会直接影响人的容貌。要想皮肤好,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多喝水,帮助皮肤排毒,另外,每天盐分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摘自《环球时报》)
适量饮用啤酒有助强健骨骼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对爱喝啤酒的人来说可谓是个好消息:啤酒中富含对骨骼形成有帮助的硅元素,适量饮啤酒有助于强健骨骼。
硅是骨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元素,有助于提高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一般来说,两杯啤酒所含的硅元素约为30毫克。研究人员提醒说,啤酒并非多多益善,喝啤酒一次不应超过两杯,否则会取得相反效果。至于每人每日应摄入多少硅元素,目前并没有经科学论证的推荐量,但研究人员说,目前美国人每天从各种食物中摄取的硅元素为20~50毫克。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防治肾脏病,“早”做打算
3月11日,我们迎来第五个“世界肾脏日”。相比即将到来的9月份的第11个“世界心脏日”和11月份的第19个“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肾脏日”显得太过年轻,也提醒我们应该给予肾脏更多呵护和重视。
肾脏疾病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且常有一些“混淆视听”的其他疾病“相伴左右”,很多患者待到确诊时已是晚期,回天乏术,怎不令人痛心?早发现、早治疗是所有疾病的“死穴”,肾脏病也不例外。
在瑞金医院的肾内科病房拜访陈楠教授,感受最深的不是病房的现代化设施,不是医生面对病人时温暖的笑容,也不是为了不打扰病人每个医生刻意放轻的脚步,而是病床上那一张张年轻苍白的面庞。很多病人年轻得让人不忍相信,本该沐浴在阳光下放肆地挥霍青春的年纪,却虚弱地躺在病榻上与药为伴。
“陈教授,这些病人怎么都这么年轻?”看着这些“小病号”,记者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这也是肾脏疾病不同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病的最大特点——肾脏病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累及年轻的孩子。”整个采访中,陈楠教授始终用“孩子”指代“年轻人”,每每提到这些“孩子们”,言语间便多了些无奈和怜惜。
陈楠:享受工作的乐趣
“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肾脏疾病,不仅要爱护自己的肾脏,对于身体出现异常的‘蛛丝马迹’更要警惕,千万不要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年轻人,更要加倍爱惜身体、关心身体。”热心科普的陈教授非常重视对民众的健康教育,“与其病情严重了才交给医生处理,不如自己平时就多掌握一些健康知识,发现异常尽快就医,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年门急诊量达到13.4万的瑞金医院肾内科还承担着繁重的三语教学和国家重要科研任务,作为这一切的指导者和负责人,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获得者陈楠教授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我几乎不休节假日的,平时到家也已经晚上11点以后了。”
“但我享受工作的过程,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很开心。”
纵使这般忙碌,她仍要求科室的医生积极创作科普文章,多数文章都需经她过目。“科普一定要做好,向老百姓普及疾病知识特别重要。”
工作中的陈楠教授讲话速度很快,思维异常敏捷,办事效率超高,手下的医生们也都执行力一流。她交代下去的事情,立刻会有人跟进、监办,直至有个完满的结果。如此优秀的团队使得瑞金医院肾内科蜚声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我们科室的医生每个人每年都有出国学习、参加会议的机会,年轻人要多锻炼,资源不能让我们这些‘老资格’独享啊。”注重年轻力量的培养,把机会让给年轻医生,使他们尽快成长,是陈楠教授一直遵循的原则。
只需一个小动作,只需不到10元钱,也许就挽救了肾脏
记者:现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是怎样的?
陈楠:谈到慢性肾脏病发病情况,我们在上海长宁区做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慢性肾病发病率竟然达到了11.8%。很多人对糖尿病、高血压很熟悉,这些疾病主要累及中老年人。然而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高的话,肾脏病的发病率也会相应升高。肾脏疾病还有另一个可怕的特点,就是常累及中青年人。
中青年人的保健意识比老年人差远了,他们忙着赚钱、应酬、消费、玩乐,等到身体状况亮起红灯,很多已经到了疾病的晚期。我接到的这样的病例比比皆是。血肌酐水平大于120已经算不正常了,可是最近来就诊的很多年轻人,肌酐达到了一两千,情况特别危急。
记者:那么,在年轻人中哪种肾脏疾病发病率比较高?
陈楠:当前, IgA肾病在肾活检确诊的肾病中占到20%~30%,这种肾病的特点就是亚洲地区的发病率特别高,而且特别容易累及年轻的“孩子”。
IgA肾病主要靠病理诊断,不能靠临床推测。往往在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泌尿道感染或者肠道感染以后一两天,或者感染的同时,就发现有肉眼血尿,这时一定要尽快去正规医院肾内科就诊。过去还有一种肾小球肾炎叫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现在不常见),是在呼吸道感染后的两周或者20天左右发病,要与感染同时或滞后两天发病的IgA肾病相区别。
当然,不仅是IgA肾病,其他慢性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这也是当前肾脏疾病最大的危害,庞大的儿童和年轻患者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记者:要做到早期发现,我们应该多关注身体出现异常的“蛛丝马迹”,哪些身体上的异常要警惕慢性肾脏疾病呢?
陈楠: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最应该警惕蛋白尿和高血压。这两点是最容易发现也最容易忽视的。
只需一个小动作,只需不到10元钱,也许就在不经意间挽救了肾脏。一个小动作就是小便完低头看一下,如果表面有经久不消的泡沫,尤其是细小泡沫,要想到蛋白尿的可能。接下来尽快去医院做个尿常规,只需不到10元钱,就能基本筛查出肾脏疾病。
高血压也是年轻人患肾脏疾病最主要最典型的特征。因为年轻人除了家族遗传,很少有高血压,如果发现血压忽然不正常了,一定要去查肾脏。所以年轻人也要养成定期量血压的习惯,这其实也只是一个小动作。
因此,一旦发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疲乏、腰痛、夜尿增多、头痛、头晕等症状,都要到肾脏专科医生那里做详细检查,必要时还要做肾活检,这样才能早诊断早治疗。
(陈楠教授每周四下午有特约专家门诊)
两颗“大蚕豆”悬于脊柱旁
肾脏是人体五大脏器之一,俗称“腰子”,是排泄机体代谢终末产物和多余水分的重要器官,对于控制体液各成分浓度、保持组织液的电解质与水的平衡十分重要。肾脏的外形似两颗放大了的“蚕豆”,大小与人的拳头相仿,右肾比左肾稍低约1.5厘米(图1)。中国健康成年男性,一只肾脏平均长10厘米、宽5厘米、厚4厘米,重约100~140克,女性略轻于同龄男性。
肾脏虽小,结构复杂
肾脏由肾单位、肾小球旁器以及肾间质、血管、神经等组成。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外层为肾皮质,约占1/3,内含丰富的肾小球;内层为髓质,约占2/3,主要由肾小管组成。肾髓质内有15~20个肾锥体,2~3个肾锥体合成一个肾乳头,肾乳头顶端有许多小孔,是尿液流入肾盏的通道。肾内有7~8个肾小盏,每2~3个肾小盏合成1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合成一个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在肾门后逐渐变细而形成输尿管(图2)。
肾脏最小的功能和解剖单位称肾单位,肾单位是制造尿液的主要场所,每个肾脏约有100万个以上的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与之相连的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髓襻、远端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图3)。
肾小球是一个绕成球状的毛细血管网,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又汇合成出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很薄,其间有小孔呈筛板样,有滤过作用(图4)。肾小球好像一个过滤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高于肾小囊内压,因此,血浆内水分和小分子的化学物质向肾小囊内滤过,形成原尿。原尿在通过肾小管时,99%的水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并返回血液内。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形成终尿,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中医的“肾”不单指“肾脏”器官
中医学所说的“肾”与西医学的“肾脏”在概念上有相同之处,但绝大部分不同。本期专辑主要讨论西医的肾脏,读者不要混淆。中医解释肾的概念主要是从功能的角度来说,涵盖了人体的生殖、泌尿、神经、骨骼等多个组织、器官,除了具有西医学肾脏的主要功能,即泌尿、调节水盐代谢等之外,按中医学理论,肾脏还具有藏精、纳气、主骨、生髓以及主持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功能,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肾病的基本特点。
肾脏
肾脏,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一个“排泄器官”嘛。其实,肾脏除了排尿这个看似简单其实极为复杂的主要工作之外,还有很多繁杂且辛苦的工作要做,是人体器官中真正的“劳动模范”。
人体的各个器官协同合作,将营养物质进行分解代谢之后,会产生许多代谢产物,这里面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有对人体无作用甚至有害的代谢废物,需要靠肾脏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可别小看了它,这可是一项大工程!
肾脏主职——形成尿液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体重的6%,也就是说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5升血液。尿液的生成经过两个步骤:首先,血液流经肾脏产生原始尿液,简称为原尿,每个小时通过肾脏的血流量约为40升。也就是说为了滤出原尿,每小时全身的血液需要在肾脏通过8~10遍,而一昼夜滤出的原尿总量可以达到180~200升!读者一定觉得奇怪,自己每天的尿液总量可没这么多啊?其实,这些原尿是首次滤出的尿液,接着还要通过不同部位的肾小管的作用将其中的营养物质进行重吸收,将有害物质排出。这可是个精细活儿,在这个过程当中,原尿中99%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将会被身体重新吸收利用,代谢废物则通过输尿管、膀胱排出体外。因此,每天尿液总量约为1~2升,根据每日喝水量的不同和药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日的尿液总量可有不同。
肾脏副职之一——调节血压
肾脏会分泌收缩血管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也会分泌分解这些物质的蛋白酶,两者共同作用,使血压维持正常。但是当肾脏发生各种病变的时候,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分泌显著增多,会引起极难控制的高血压。因此,一些难治性高血压的根源往往在肾脏。
肾脏副职之二
——调节红细胞和骨骼生长
除了形成尿液这个主要任务之外,肾脏还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肾脏在调节红细胞和骨骼生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肾脏能够产生促进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少了它的催化作用,红细胞不能生长,会出现严重贫血。因此,肾脏病也是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肾脏副职之三
——活化维生素D3
肾脏还负责维生素D3的活化,维生素D3是身体钙吸收重要的催化剂,少了它,单吃钙片或者普通的维生素D无法纠正骨质疏松。
肾脏肩负着如此繁重的责任,每天干劲十足,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健康默默奉献着。我们应该给肾脏多一些呵护,少一些伤害。
(丁小强教授每周一上午、周四上午有专家门诊)
走近慢性肾脏病的庞大“家族”
和许多疾病一样,肾脏疾病也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顾名思义,急性肾病通常起病较急,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在短期内可以治愈,不留下任何后遗症,预后好,一般不会发展到尿毒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等;慢性肾病则起病隐匿,且迁延不愈,可进展至尿毒症,如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等。慢性肾病占肾病的绝大部分。
根据相关国际权威组织的最新定义,慢性肾脏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GFR
由于慢性肾病知晓率低,治疗困难,预后差,所以应强调体检的重要性,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一些高危患者如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等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以防止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
给肾脏“减负”
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往往会增加肾脏负担,而我们却并未察觉。也有一部分人服用各种各样所谓保肾的药物,殊不知,滥用药物也会使肾功能受损。因此,保护肾脏须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注意细节,切实为肾脏“减负”。
适量饮水
肾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调节人体水分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饮水过少或是憋尿,尿液会浓缩,容易引起结石,细菌也容易繁殖,导致泌尿道感染。每日饮白开水1 500毫升,可以使尿液稀释并排出体内毒素,保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不建议用饮料代替白开水,因为饮料中含有糖分、电解质或咖啡因,过多摄入这些物质往往不引人注意地损伤肾脏。
戒烟忌酒
研究发现,吸烟可以使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出现尿蛋白排泄率增加,甚至造成肾功能的损害,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吸烟是影响肾脏健康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酒精对肾脏的影响主要是干扰了尿酸的代谢,体内尿酸浓度升高,肾小管阻塞,出现结石和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发展为尿毒症。戒烟忌酒是为肾脏“减负”的重要措施。
合理饮食
摄入过多蛋白质和盐分,肾脏的负担就会加重。我们日常推荐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大概是每千克体重1克,即50千克的人每日摄入蛋白质50克就能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暴饮暴食势必使肾脏不堪重负。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肾脏病的患者,更不能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否则肾功能将急剧恶化。饮食中的盐分90%以上是从肾脏排泄的,健康人每日盐的摄入应控制在6克以内,有高血压、肾脏病的患者应控制在3克以内。其他如葡萄糖、脂肪的摄入总量和种类,控制嘌呤的摄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等,均应根据个体情况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防治感染
咽喉炎或扁桃腺炎是肾脏病的诱因之一,各种细菌、病毒等感染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房间多通风,少去人口密集区,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食物的清洁,天气寒冷时防寒保暖等,预防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等部位的感染。一旦出现感染,要及时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合理用药
一旦患病,应及时去正规的医疗单位诊治,对处方的药物应知晓副作用有哪些,服药后按时检测肾功能。常见的对肾脏有影响的药物分为中药和西药两类。中药有关木通、木防己等含马兜铃酸的植物药,斑蝥、蜈蚣、蜂毒等动物药,砒霜、朱砂、升汞等矿物药,以及一些复方中成药。西药有氨基糖苷类、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以及镇痛剂、造影剂、抗癌药等。
为肾脏“减负”就是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行动起来,给予肾脏更多的关爱和呵护。
(邹建洲副教授每周一、三、四下午,周五上午有专家门诊)
“害肾”疾病面面观
有些疾病表面跟肾脏无关,其实它们在悄悄地损害肾脏。因此,患有以下这些疾病时,要当心肾损害。
高血压
肾脏由上百万个毛细血管球构成,血管球有一个压力阀门,血压高时,压力阀门开小一点,血压低时,压力阀门开大一点,以保持毛细血管球内压力稳定。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压力阀门就会损坏,全身的血流压力就会传导到肾脏毛细血管球。在高压下毛细血管会扩张、破裂、血栓形成、硬化。久而久之,健康的肾脏毛细血管球越来越少,肾脏就硬化了。
肥胖
体重过度增加会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长期、持续的作用将导致肾小球硬化,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不全。肥胖的人群,肾脏外膜下几乎被脂肪紧紧包裹,并且部分脂肪能透过肾门渗入肾窦包裹肾髓质,使得肥胖者尿流梗阻,肾间质流体静压升高,髓质血流量减少及肾小管流量减慢,使区段钠重吸收增加,造成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进展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可由不同途径损害肾脏。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延缓其发展。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约85%的患者在30岁以后开始出现肾脏病变,进展缓慢,10~20年后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而威胁生命。尿酸主要沉积在肾间质和肾小管,肾小管上皮萎缩、退行性变化,并损害肾小管功能,患者常有夜尿增多、多尿、尿比重降低。肾间质可出现水肿和炎症反应,甚至发生纤维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35%~90%的患者有肾脏累及,是年轻女性肾炎的常见原因。凡青、中年女性患者有肾脏疾病表现,伴有多系统病变,特别是发烧、关节炎、皮疹、血沉显著增高者,均应怀疑狼疮性肾炎,并应做常规检查和与红斑狼疮有关的免疫血清学化验及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累及皮肤、关节、肠道,而且有20%~100%的患者有肾脏受累,男性多于女性。通常当患者出现皮疹4~8周内,肾脏将受到一定程度损伤。临床上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以出现孤立性血尿为突出表现,部分患者伴有蛋白尿、水肿等。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会损伤肾小球,或乙型肝炎病毒直接侵袭肾组织引起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肾病综合征,典型病理改变为膜性肾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肾小球肾炎的患病率约为6.8%~20%,儿童多见。
肿瘤
肿瘤相关性肾小球疾病病理上以膜性肾病最常见,实体肿瘤中以肺、胃肠道、乳腺、肾脏和卵巢肿瘤引起者多见,常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偶可出现肾病综合征。
另一类较多引起肾小球疾病的肿瘤为淋巴增殖性恶性肿瘤,近15%的患者肾病表现发生在淋巴瘤确诊前。肿瘤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时,应首先排除肿瘤转移、肿瘤细胞直接浸润以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因素,如药物肾毒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等。
当肾脏发出“求救信号”
水肿
并不是所有的水肿都是肾脏病引起,慢性心衰、肝病等也会出现水肿。
肾性水肿的特点是水肿首先出现在皮下组织比较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颜面等;然后是下肢,常见踝部到脚面,严重时遍及全身,以至出现腹水、胸水。水肿出现后,由于组织间隙充满液体,患者常感眼皮肿胀,原本合适的鞋子却发紧了,高度水肿时,皮肤还会发亮、破溃、渗液。当胸水、腹水出现后,患者会感到腹胀、胸闷、憋气。
一旦出现水肿,应常规检查尿液及肾功能。
小便异常
尿量改变
正常人尿量平均为每天1 500毫升,每天4~8次。如没有发热、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等情况,而小便量出现骤减或陡然增多时,应警惕是否存在肾脏病变。
尿液变色
尿液的颜色是肾脏功能的“晴雨表”。当它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混浊如淘米水时,都要警惕肾脏问题。
尿液有泡沫
当尿液中有泡沫,尤其是细小不易消失的泡沫,说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较多(正常尿液一般不含蛋白),需进一步检查排除病理性蛋白尿。
夜尿频繁
若睡前饮水较多,特别是饮浓茶、咖啡之类,可使夜尿量增加,但为一时性,此后可恢复正常,此为生理性。
病理性夜尿增加稍显复杂,首先记录尿量,将一天24小时分白天与夜间两部分测尿量(白天:早8时至晚8时;夜间:晚8时至次晨8时),若夜尿量超过700毫升,或夜尿量占24小时尿量的1/3以上,则表明肾脏尿液浓缩功能异常。60岁以下的正常人(孕妇除外)一般不应有夜尿,若年轻人夜尿增加,很可能是肾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
高血压
肾脏病变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主要是水钠排泄障碍导致血容量增多和分泌升压的物质增多,肾性高血压大多难以控制,症状与其他高血压一样。如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应及时检查肾脏。
腰痛
肾脏有病变时可出现肾区酸痛不适,隐隐作痛或持续性钝痛,甚至肾绞痛。如果出现以上症状,经骨科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腰部病变,应注意排除肾脏病变。
贫血
肾脏病患者贫血患病率高,发病早。肾功能减退、年龄增长等是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一定要做肾功能检查。
其他非特异性症状
胃肠道症状
早期可有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或腹泻。
容易疲劳
轻度运动或一般劳动后感到特别疲乏无力,休息之后体力虽有所恢复,但不如以前。
皮肤瘙痒
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症状。此外,患者还有皮肤干燥、脱屑并呈黄褐色,皮肤颜色有改变。
神经系统症状
在尿毒症早期,患者往往有头昏、头痛、乏力、理解力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袁伟杰教授每周二、四下午在第一人民医院北部有专家门诊)
肾脏病筛查,手段几何
近二十多年来,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高、防治率低,已成为慢性非传染病防治中的突出问题之一。要想做到早期发现,关键是坚持每年定期筛查。目前,简便易行的肾脏病筛查手段包括尿液分析、肾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而要做进一步的病理诊断,则需做肾穿刺活检。
尿常规分析
包括化学分析(检测尿蛋白、尿糖和尿酮等)和显微镜检查(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可以简单迅速地检测患者尿液的比重、酸碱度、有无尿糖、尿酮,以及老百姓更关心的有无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及其严重程度。
尿蛋白在门诊,我们经常遇到患者因为“发现尿里有泡沫”前来就诊,若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且久久不散,则很可能是尿蛋白所致。当尿常规提示有蛋白尿时,需进一步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系列蛋白等。了解尿蛋白定量,有助于肾病的早期诊断。
尿液中出现大泡沫很快消失,要警惕是否存在糖尿,正常人尿糖、尿酮定性试验应呈阴性反应。
尿比重正常值为1.015~1.025
酸碱度正常值为pH 5.0~7.0
红细胞有些患者发现“尿液颜色异常”时,最常见的原因是血尿。尿常规中红细胞的正常值为0~3个/高倍视野,超过3个而外观无异时称为镜下血尿;如尿液所见为酱油色或洗肉水样,则为肉眼血尿。出现血尿应进一步作显微镜检查,粗略判断红细胞来源。一般情况,变性红细胞百分比在70%以上提示肾性血尿。
白细胞尿常规中白细胞的正常值为0~5个/高倍视野,白细胞增加多见于泌尿系感染,但也可见于其他肾脏病。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普通人群的尿蛋白筛查仅仅检验尿常规即可,而对于CKD高危人群则应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和肌酐的比值。
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的全面检查能够有效反映肾脏功能状况。肾功能检查一般包括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β2微球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等。临床上传统检查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为: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三项指标。
血肌酐基本上不受饮食等肾外因素影响,因而根据患者年龄以及体重能更好地评价肾小球功能。
血尿素氮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食用肉、鱼、蛋,高烧、败血症等均可使尿素氮升高,故不能单以此指标评价肾功能。
在肾功能检查化验中,血肌酐、血尿素氮同时升高则高度提示肾功能受损。
内生肌酐清除率可较准确地反映肾脏功能状况(正常值80~120毫升/分钟),降低至51~70毫升/分钟,为肾功能轻微损害;31~50毫升/分钟,为中度损害;30毫升/分钟以下,为重度损害。
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扫描是最简单、安全、有效的检查,可以显示肾脏的位置和结构,是估计肾脏大小,诊断肾脏畸形、占位性病变及出血等很好的方法。
CT及磁共振可提供更清晰的图像,以显示肾脏及周围各部分。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可有效了解双肾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情况,这两个指标也是判断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袁伟杰教授每周二、四下午在第一人民医院本部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