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徐小平:《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线图》

_6 徐小平(现代)
  我深刻理解你的所有问题,在我看来,你的父母和你的老师围绕你的前途,真的是在瞎闹--居然和你的名字是谐音(难怪有一种算命方法是根据名字来推测命运呢!)。
  让我给你一些摆脱困境的建议吧:
  1.虽然我一般会鼓励我的读者、学生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再走,但鉴于你25岁的年龄、混乱不堪的家庭和那个古怪的老师等种种压力,我同意你尽快走人,以逃离这个窒息你的环境。去了英国,要记住自己缺乏经验的不足,回来之后,再弥补。
  孔子让我们敬鬼神、远小人、近君子。没想到,今天你为了安静的人生,居然需要远父母、离老师。
  迅速出国,可能是你摆脱困境的最好方式,而且你已经具备出国的经济条件和语言条件(即将考雅思)。
  出国去哪里?英国那些一年的MBA项目还是可以读的,虽然英国的硕士学位英国人并不看重,而且这种硕士学位容易流于形式而缺少实质,但毕竟是一个硕士啊。这会极大地改善你的自我意识,平衡你的精神状态。除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也都是可以去的。
  从国外回来,你的英语和语言文化,以及你获得的西方精神,会给予你摆脱生命遭逢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干涉的力量。西方文化,是崇尚自由与个性独立的文化。掌握并认同了这个文化,其实你就不会成为上述闹剧的一个有意无意的配角。
  2.既然决定出国留学,工作的事情就不要太勉强自己了。否则什么也做不好。工作对你是一件新事物,如果你三心二意、蜻蜓点水,还不如不做。否则又会在工作这个问题上,丧失自信。
  在等待出国一年左右的过程中,如果可能,当然可以在某个领域里兼职做点事情,以实习的心态体验一些实践经验,比干等要好。通过熟人、同学、朋友、老师(千万别是那个老师)的关系,到一家公司去感受感受气氛,肯定没有坏处。
  3.我坚决反对你考研。我发现你好像处在一个卡夫卡小说处境里,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赶往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卡夫卡《城堡》的主人公,是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进不了城;而你这里,却是反的,不知道为什么总在被人往城里赶。
  你的老师,狗咬耗子,为什么他那么积极地推动你考这考那?你的父亲,事与愿违,他不知对你横加干涉会使他的女儿前途堪虞?我觉得这两个人--这两个对你本来应该是最亲近和最重要的人,却对你的人生幸福最具破坏性。
  我问苍天天不应:why……
  所以,不要考研,也不要考公务员。你是国际贸易毕业生,这个专业既然什么都不是,就可以什么也都是,任何市场上热门的职业,都是你的前途和事业所系--但就是不要陷入僵化的体制里,更不要再听那个老师的,耽误两三年拿一个对你个人情况而言没有直接意义的硕士学位。
  4.虽然我知道最符合你个人利益的人生发展,其实还是先工作起来,别人要工作三年五年,你可以只工作一年两年,再出国。但我决定,你的各种压力将使你无法集中精力,所以,我想你如果要走,我还是不反对为好。
  5.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到今天,真的不容易。但我担心,你的自我意识、独立意志、自由精神、商业意识、创造力、冒险性、自信心……等这些人才成功必备的素质,已经有了重大缺陷。虽然你没有提到这些问题,但我担心,这些素质的缺失,会导致你在人生奋斗的战场上,莫名其妙地败下阵来。所以我要提醒你注意这些不足,努力警觉并提高自己。
  最后,请允许我强调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观点:
  你的家庭,是一个父母控制欲比较强、民主气息比较弱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即使精神终于能够挣扎着挺立起来,但人格深处的独立性、主动性、坚韧性必然留下深刻的残疾,从此在人生战场上容易遭到打击。
  千万不要把孝敬和盲从混同起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独立性,作为父母无知的殉葬品。更不要以孝敬和牺牲你自己的幸福为代价。你还年轻,还来得及发展重建自己的独立个性。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有孝敬父母的传统。但尽管"孝"的价值都是一样的,但"孝"的形式却各有不同。我老人家,也是一个孝子,我觉得我也是可以上二十五孝图的--假如有人肉麻当有趣想续写的话。但我"孝"的方式,是做我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最喜欢做的事情,走我自己想走的路--让爸爸妈妈去说吧。我做人越好、越独立、越自由、越快乐,我的父母就越高兴。这就是我的家庭。我为我的爸爸妈妈自豪!
  不要为了父母而忘却自己的存在!不要因为父母的想法而忘记了自己的思想!当你成为你自己,你的父母,也就得到了一个成功的女儿,也就得到了晚年的幸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父母大人,你们要什么嘛?不就是女儿的前途吗?但是,你们有能力、有知识、有足够新的时代价值观,肯定你们能够指导自己已经成年的孩子吗?
  答案一般都是NO。
  我说得可一点也不夸张。你本来是一个非常有主见、有独立人格的女孩,但在父母粗暴干预下,已经开始断裂了。不过,还来得及……
  恭喜你!
  徐小平
  PS:至于那个老师……唉,别理他就是了!虽然你依然可以在个人层面上尊敬和尊重他,但在思想和前途方面,千万别再让他参与。我看他也需要我的指导。你可以把我的信箱地址给他!
~~~~~~~~~~~~~~~~~~~~~~~~~~~~~~~~~~~~~
留学的文化香蕉水效应
亲爱的徐老师:
  我今年35岁,丈夫很优秀,儿子很聪明,家庭生活是很幸福的。我似乎应该满足了,但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无法弥补的伤痛。虽然我完全可以通过高考考上大学,但我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只读了一个中专,后来虽然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拿到了大专、大本、甚至一个在职研究生文凭(只有学历没有学位),但我发现,这一切都无法弥补我心中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伤痛。我的自卑感无法得到提升。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个公派去加拿大培训半年的名额,并且已经拿到了签证,对我来说,这将是最后一次拼搏的机会了,我想在此期间,拿一个硕士学位,但这或许意味着失去现有的工作,自己投入十几万元人民币,同时经历着孤独和学业压力的双重煎熬。
  我的另一种选择就是拿着公家给的六万人民币培训费,在那里呆上半年之后如期回来,听课之余,好好欣赏和经历当地的风土人情。回来继续在原单位工作,继续我目前的幸福生活。
  面对这两个选择,我不知道何去何从?我到底是否要完成这个硕士梦呢,尊敬的徐老师?
  柳加
亲爱的柳加:
  根据你信中写到的人生经历,我知道在你的内心深处,你毫无疑问是想在加拿大读一个硕士学位再回国的。
  既然你认为当年没有上大学是"毁了你一生"的选择,而且,在你通过自学拿到了两个半学位之后你依然无法摆脱"心里永远的伤痛",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你就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完成这个夙愿,在加拿大读完硕士再回国,重新开始你的人生。
  对于你学位至上的心理,我这里不多批判,虽然我强烈地认为,这种心理是愚蠢的。以"社会现实"和"学位歧视"来和我辩论的朋友,恰恰是那些无法超越时代、超越世俗、超越平庸的人。对于学位至上即学位集体无意识的批判,渗透在我所有的咨询对话和文字里,这里不多说。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这里就你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些我的建议:
  一.既然没有正规的学历是你一生难以医治的痛,我知道我也无法改变你。所以,我不反对你在加拿大把这个硕士之梦圆了!虽然通过批评你的思想动机,可以帮助后来者,但你在这个问题上,反正已经没有救了!所以,虽然我的留学咨询一般总要先追问并界定你出国留学的职业目的,但对你我就省却这个会搅乱你出国阵脚的问题了。
  人为价值观而活,哪怕这个价值观是错误的。
  二.长期出国特别是留学,会对一个人的家庭生活造成多方面的破坏。所以,在留加读书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护你的家庭幸福。你的先生是一个优秀的男人,你的孩子是一个可爱的天使,你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各不相同,不幸的家庭却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有一个不断要通过学位、留学来影响家庭稳定的妻子!
  所以,在你追求加拿大硕士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家庭。保护你丈夫的心灵,保护他的自尊。你在国外时间越长,他的心灵,会变得越来越敏感。
  这个敏感,不是好事情。这是一种心灵非典,一时无药可治。它的症状是疑神疑鬼,总是觉得你不再爱他了,觉得你瞧不起他了,总是觉得你有外遇了(其实这是他自己想搞外遇的一个镜相反射)……所以,无论他是多么地无理取闹,你都要理解,这只是心灵病毒的发作,都要严加隔离护理,使他这种要命的症状,不至于传染给你,并不断给他抗生素--不断告诉他"我爱你"。假如你真的爱他、要他、在乎他的话,这方面要特别注意。
  同时,你要防范一个咒语不在你身上发生:婚姻是文化的产物,你和你丈夫结合,是文化认同的结果,这也是天下男女结合的根本原因。留学生的婚姻之所以容易破裂,就是因为原先把他们两人凝固在一起的文化油漆,在一方首先留学较长时间之后,就会遭遇西方文化的"香蕉水"--这是一种专门溶解油漆的、叫"苯"的化工产品--这种文化香蕉水对于任何通过文化凝固起来的东西,具有先天的分解作用。
  西方文化的香蕉水泼到哪里,哪里的人群就会产生和原先结合的东西的分裂:比如和政府分裂,和围墙分裂(东柏林),和父母分裂(五四时期的婚姻自主、个性解放就是和父母分裂的范例),以及和配偶分裂(留学运动中的高离婚率)……
  通过留学来摆脱不幸的婚姻,是一大发明;但通过留学来动荡幸福的家庭,则是一大傻。
  西方文化,也许未必就是"先进文化",但肯定是一种强势文化。
  更何况,你去留学,是出于渴望,并不是被迫,所以更加要小心。你像伏明霞那样,在经过一生的追求和期待之后,带着黏合着全部社会关系和存在理由的浪里白条,砰的一声,一个猛子扎到了水底……这个池子里,波涛汹涌的,全是西方文化香蕉水!
  所以,你的家庭未来,是比较不稳定的。虽然说稳定压倒一切,但留学又属于一项坚持。这是你人生的一个悖论,是你家庭生活的一个不幸--我并没有说是你家庭的不幸,我只是说是你家庭"生活"的一个不幸。如何防止"阶段性"生活的不幸演变成为"全程性"不幸的生活,是每个把家庭放在国内、自己去留学的朋友们要严重注意的事情。
  也许这就是所谓进化、所谓文明的发展吧!中国留学运动发展到今天,有我这么一个嘶哑的嗓音来吼几句不那么吉祥的醒世恒言,肯定不是坏事情。留学啊留学,多少悲剧假汝之名流窜!作为留学咨询领域里阅人无数的专家,我怕就怕人们把留学的好事想尽、好景说绝,就是不去正视历来留学生共同遭遇到、并且在继续遭遇的那些人生烦难甚至是苦难。
  上帝和我,保佑你婚姻稳定、保佑留学生家庭幸福!
  三.上面我表示了支持你读硕士,并提醒你保护家庭。现在谈谈回来之后的工作。这一点,我倒是非常有信心。留学改变人生--如果职业目标明确的话。花"十几万人民币"、"失去原先的工作"、"同时经历着孤独和学业压力的双重煎熬",去完成自己的西方教育,我深刻地认为是非常值得的。当然,前提还是上面说的,你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
  和高等教育一样,留学能够、甚至更加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花十几万人民币、失去一个不错的工作、身心孤独和学业压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追求知识、技术和真理的脚步,更不该阻挡你自己追求自我的脚步!
  但你要警觉的是,这么多年你只顾着拿学位,而忘记了做工作,你没有告诉我你在哪个行业里面有独特的心得、体会、经验、爱好、激情、成果……以及终生要为之投入、卷入、杀入、提供智慧奉献、攫取劳动报酬的一个领域。你好像并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是你的职业和事业的目标与方向。这对于你,埋伏着巨大的生命定时炸弹。
  要确保留学之后的工作前途,必须从现在起就给自己设立一个职业目标!这个职业目标,必须是现实可行,符合你的感觉、兴趣、能力和经验的职业目标。
  我无法从你简短的来信提出你具体学什么的建议。但我希望你能够从我的来信中汲取的思想是:留学一定要有一个终极的职业目标,尤其对于你这样比较成熟--换言之就是年龄比较大的朋友来说--就更加需要确定了回国后从事什么工作,再来设计你的学习计划。否则,如同无数留学生那样,怀抱美好计划出国,但最后终于日暮途穷,铩羽而归,三十多岁,事业和婚姻同时发生认同和定位危机,这将是留学最大的悲哀!
  你的学位至上思想,已经使得你十多年的职业生涯收获菲薄。那两个半学位,并没有抚平你心中的伤痕,也没有给予你坚实的职业方向。现在,如果你不知道通过留学确立你的职业目标,可能会得到同样的结果。这个结果,加上前面所说的"文化香蕉水"效应,对于你的未来,就有可能非常可怕。
  我并没有吓唬你。我如此大胆指出的这个问题,其实正是你害怕、担忧、隐忧、预感、渴望知道答案但不敢发问的问题。这就是你面对公派留学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依然犹豫动摇、左顾右盼的原因。你害怕,加拿大硕士是否会和前两个半学位一样,也成为你的人生鸡肋。
  我的答案是:只要你把握好我前面提出的警告,确立职业目标和确保家庭稳定,留学就不是冒险,就值得追求,留学将成为你人生的一次马拉松,一次有惊无险的长征。所以,鼓起勇气来,把你的铁索桥上铺好木板,像那十八勇士一样,冲进留学的枪林弹雨,闯入前途的火海天险,创造你个人的长征历史吧!
  不要忘记,你的长征,说到底是坐着波音或空客的旅行,中间就餐,不必喝马尿嚼青稞,而全是牛奶与三明治。而且,背后还有你丈夫据守在富饶的井冈山,不断给你提供精神和物质的后勤支持呢!
  预祝你留学成功,家庭幸福与事业前途,双双腾飞!
  徐小平
~~~~~~~~~~~~~~~~~~~~~~~~~~~~~~~~~~~~~
是珠宝,镶嵌在哪里?
亲爱的徐老师:
  我是大学三年级学经济法的学生,刚刚考取了学校和加拿大一个著名学院的校际交换学生项目,今年9月即将赴加开始为期一年的学习生活。这个项目不发给我们加拿大的学位,但提供学分,因此明年我将以本科大学法律专业学生的身份毕业,这使我在人生设计上不占优势。同时我是一个女生,这又使我在中国的职业设计中处在下风。
  如果说每段人生经历都是一块岩石乃至美玉,如何设计才是使这些石头成为完美珠宝的关键。我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一年以后我该如何继续我的学业。我是学法律的,我转加一年交换的这一项目是经济,我不知道一年后我是该回到中国,还是该继续在加拿大攻读JD、或争取直读这个学校的MBA、再或者转道美国……
  我在这其中颇为困惑。我觉得我像抓了一手还算可以的牌,可是不会继续操作了。这其中微妙的利害与得失,只有您这样的人才会理解。
  请您指点迷津。
  你的,岩石
亲爱的岩石:
  我认为学校给你的这个项目,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对你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甚至人生发展,都可能造成一些潜在的危机。所以我反对你出国读这个转学一年的课程,原因如下:
  1.你是一个法律学生。你的正常健康的发展道路应该是:毕业后考律师执照,立即开始从事法律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大约在两三年之后,根据从业状况,再决定是否出国读一个JD或LLM,即法学本科或法学硕士。具体出去读三年的JD还是一年的LLM,则由你根据兴趣、能力、时间、金钱这些因素来决定。
  顺便插一句:如果你在中国的本科不是法律,你就必须考LSAT申请JD,但如果你的本科是法律,那么就可以在JD与LLM任选一项,可以获得考美国某些州律师执照的资格。
  这样,你就可以作为一个有实践经验、金钱能力和从业方向的律师出国,迅速成为横跨中西的超级律师。
  但现在这个项目,将人为地中断这条通往坦荡未来的道路,让你到另外一种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去披荆斩棘走羊肠小道,我并不看好。
  2.大学最后一年,是你过去三年所积累的知识、能力、思想、理念以及追求的最后总装过程。过去无数个不眠之夜苦思冥想出来的种种关于未来的碎片和零件,将在这最后一年组合起来。大学第四年,是决定你去哪里工作、从事什么行业、以及非常可能的一生的奋斗方向的关键一年。这个时候,突然中断这个进程,去学一个与这个发展过程没有什么直接因果关系的项目,显然非常糟糕。
  不同的大学教育体系,如同不同产品的生产线。假如你是一辆汽车,在即将喷漆、下线的时候,突然跳出自己的传送带而跑到拖拉机的流水线上,给你人生之车的车轮按上一条履带,成为非电驴非宝马的动物,不是没有可能。
  出国读书,对一个人在语言、文化、生活、情感等种种方面,都会带来惊人的冲击。假如你已经大学毕业出国或者假如你是大学一、二年级转学,情况也许都不一样。大学毕业后出国,你反正已经完成了中国文化的完整训练、出国追求的就是把自己塞进西方文化的熔炉,享受一次起死回生的人格涅磐;大学一二年级转学,你的一切反正都还没有定型,出国先把自己投入西方大学的流水线,四年后作为中国背景的西方知识分子走向世界,再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渴望蓝天、追求梦想。
  但你正好处在不尴不尬的大学三年级。抛弃过去,牺牲太大;文化重铸,金属不够。留下,你肯定就能成为一代年青律师在中国市场大展律师职业之宏图;出国,你从此就会和动荡不定的生活结缘,在无数文化冲突的风口浪尖苦苦挣扎。
  出国留学,多么美丽迷人的诱惑!但世界上有些东西,往往越美丽则毒性越大。比如罂粟花、毒蘑菇。在你即将成为律师人才、冲刺律师资格、实现律师梦想的时候,突然人们说可以出国啦,你在兴奋的时候,显然忘记了反问自己一句:稳操胜券的中国律师前程不要啦?
  所以,这就是我对这个转学项目不看好的根本原因。
  3.我知道你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这种情况下,你这次出国最好的结果,应该是在完成了这次一年学习之后,立即回国继续读一年法律,把你失去的大四课程补上,全面地完成你的中国法律学位教育。
  我的这个建议,和你的学校给你的计划有根本性的不同。我的建议,是把留学当作你求学之路上一次美丽的邂逅,既然不期而遇,于是就相逢开口笑举杯邀明月也无伤大雅;而你的学校,则把留学当作对于你大学第四年的一次改嫁,虽然和你的本科谈了三年恋爱,但加拿大的大学只是对你眨了眨眼你就喜新厌旧、另寻他欢。而你手中这个再读一年就可以得到的法律学位及其所代表的人生职业归宿,其实才是你真正的精神与物质保障,是你温暖的家。
  我想有个家,一个拒绝了"留学"浮华的地方……
  其实,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在大学期间出国读书并不是不可以的事情,甚至是应该提倡的!有条件的人,如果在大学某个时刻,出国游学、访学、留学一年,然后再回到自己原来的学校完成正式学业,肯定是将来中国青年向西方学习的方式和潮流之一。
  惟一的问题,鉴于中西文化巨大的差异、中外交流时中国地位的不够平等(以签证为主的各类限制)、与留学同时发生的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得目前中国学生中能够"何不潇洒走一回"的人,没有几个。一次耗费精力和花费金钱太多的旅游,就不是旅游而是苦行。大学中途出国留学之所以成为一种危险的举动,也就是同样一个道理。
  所以,我上述建议其实是给了你一个针对这次危险留学举动的弥补性策略。如果你留学一年之后回来完成你大四学历的话,那么整个留学风云,也就会变得雨过天晴,波澜不惊。
  4.如果一年之后,"留在这个学校继续读JD"(在加拿大,法律"本科学位"被称之为LLB,相应美国的学历,称之为JD),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拥有加拿大法律学位,当然不是一件坏事。
  但走这条路的惟一问题是:在加拿大读LLB费用非常昂贵,三年下来,无论如何也得花费十万加元左右。你家里有这个钱吗?我多次讲过,留学要考虑经济能力。要向留学求婚,只有爱情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买鲜花、戒指和住房的钱。
  获得加拿大LLB另外一个问题是:毕业后你在哪里从业?在国外做律师,我认为不好。华人在国外做律师,尤其是你这样的成年之后出国的华人,除了帮人家离婚,顶多做做房产交割、移民服务,是律师食肉动物群的低端物种。回到你的祖国,我可爱的中国,你当然可以成为主流律师,但要想在中国大地上获得从业资格,你还必须从头做起,重新考试中国的律师执照。
  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在国内先完成律师教育,拿下律师执照,积累从业经验,攒一点留学资金,然后再出国读你的LLB、JD或者LLM呢?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层一层垒上去。但如果去加拿大读法律,我认为相当于反向施工,从顶部盖起。也许这是一种新工艺,但难度与风险、费用与把握,肯定都不如我的方案好。说穿了其实不是我的方案,只是国际性法律人才成功的基本规律而已!
  5. "在加拿大学校直接读MBA"绝对不可取。没有工作经验的人读MBA,好学校基本不接受,接受了对你也不怎么好。MBA是管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般还是应该根据规律办,有了行业经验,再去MBA--你是律师,干嘛想读MBA?都是留学惹的祸!
  6. "美国",为什么美国?美国很好,但给我一个去美国的理由先!我认为你没有理由去美国。加拿大的学校,足够你溜溜的学、足够你溜溜的换,为什么要去美国?多年来我在新东方讲美国留学,基本思想之一就是:美国的意义,在于前二十名的学校和奖学金。如果你去不了那些顶尖名牌(自费或奖学金),同时又必须自己掏腰包读书(非名牌学校),那么,英联邦国家有无数更好更合算的选择。
  美国当然好,但英国加拿大,完全对得起你!
  瞧,你还没有登机呢,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留学程咬金计划已经使你晕菜了。一旦去了加拿大,怎么得了啊!
  我心忧忧。
  我想我已经彻底回答了你的问题。你的情况,实际上最好不要去读这个一年的课程。实在无法遏制(连萨斯都能遏制,留学病毒,有什么不能遏制的?),要争取及时回到原校,完成你那在我看来非常了不起的法律学位。然后再根据我的思想,从容不迫地精确规划你的一生,准时实现你的梦想。
  你说你觉得自己"像抓了一手还算可以的牌,可是不会继续操作了"。我深刻理解你的处境。因为,虽然你确实抓了一手的牌,但你仔细把它们翻开看看,就会发现,这副牌大王是萨达姆,小王是萨哈夫,张张暗藏玄机,根本不是闹着玩儿的!
  最后,我还想告诉你:你的来信题目是"经历是岩石,设计成珠宝",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灵感。因为,在我眼里其实你已经就是一块珠宝了,只是你不要把它胡乱镶在什么地方。你的学校给你提供这个项目,在我看来,正在胡乱把你镶嵌在一个不该镶嵌的地方。
  祝贺你!
  徐小平
~~~~~~~~~~~~~~~~~~~~~~~~~~~~~~~~~~~~~
后记:大雪覆盖下的文章(徐小平)
  2003年元旦,我在加拿大西部爱德蒙顿(Edmonton)西城购物中心(West Edmonton Mall)的一个旅馆里。早晨醒来,才六点多钟。窗外是茫茫的大雪,室内是在甜蜜睡着的家人。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广告说:如果把这些店并排连起来,可以构成55个街区(city blocks),假如在每个店只停留五分钟,你需要整整三天三夜的时间。除了各种商店之外,购物中心里面还有人造海滩浴场、溜冰场、装备着世界最大过山车的游乐场以及一个人造海景,里面停泊着根据原样尺寸复制的哥伦比亚到达美洲时乘坐的"圣玛利亚"号航海船。围绕航海船不停地巡航的,是几艘载满游客观赏海底景色的游乐潜水艇。
  我感到一阵幸福。我想到1988年的冬天,我第一次来到爱德蒙顿的经历。那时候,我是萨斯卡彻温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音乐系的硕士研究生。第一次和朋友来到七百公里之外的这个商场,兴致勃勃地游逛着。但是,很快,一个小小的遭遇彻底打消了我的游兴。
  在一家电器商店,我在那里欣赏着电视机和录像机。我有一个习惯,喜欢在电器柜台流连望返,我至今也保持着这个好习惯。但是,那次的我却没有得到多少快乐,因为一个亚洲人模样的店员走过来,问我:要买什么吗?我说不要。他突然转口问:Are you Chinese,你是中国人吗?我以为他要和我认祖攀亲呢,连忙兴奋地说是啊是啊!没想到,这个狗日的马上带着鄙夷的冷笑走开,就连起码的和我扯一两个"中国天气哈哈哈"之蛋的礼貌与耐心都没有。
  这使我立即感到深深的侮辱。在这个世界最大商场游逛的快乐心情,遭到了重创。心里于是立即就阿Q起来--妈妈的,我是中国人,你狗日的是什么人?你一定来自一个比我更恶心的地方……我在心里愤愤不平地侮辱他的时候,其实也把自己归类成一个"恶心的地方来的人",只是你妈妈的来的地方"更"恶心……
  在那个年代,中国刚刚开放,中国人和世界隔离得太久,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自己固然为看到了一个惊人的新世界而欢欣鼓舞,但新世界里的人们,却往往看到一个出土文物似的旧人类而心有疑虑、迷惑不解。我们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举止上和发达国家的人们,有太多的不应有的差异。
  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举止行为上,而不是从语言对话中,看出一个华人来自于亚洲的哪个地区。尽管中国的经济在令人惊奇地持续飞跃,但中国与世界虽然越来越小却依然存在的巨大差距,是不用掩饰的。
  当时我的心理反应,也许是有点过激的,但我的敏感却明显带有那个时代的伤痕。像我这样来自世界最穷国家最穷的留学生,一看就知道是在这里window shopping看热闹,那些靠销售提成过活的店员们,当他们在自己的晚餐都需要靠顾客的惠顾来解决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喜欢我们这样的人走进店铺--这个店员,可能是从我浮肿的脸上,想到了自己的饥饿。
  我讪讪地走到了另外一家店门口。这是一家水晶店。路边的玻璃展示柜里,陈列着晶莹剔透各种水晶造型,煞是好看。一个店员乘我不备偷渡到了我身边,我躲闪不及,只好硬着头皮和他招呼。他说:很美丽是吗?我说是是是美;他说:喜欢吗?我说喜喜喜欢。但立即郑重声明:I am just looking around,我只是看看而已。别打我的主意,我不买。而且,最好也别问我是哪国人。
  没想到那个店员非常客气地说:"理解。这样,让我把展柜给你打开,你好好欣赏一番"。说着就拿钥匙打开了那个锁着的玻璃柜,非常友善地请我仔细观赏。
  刚刚受到伤害的我老人家于是非常感动。心里对这个店员充满了感激,并且心想:将来有了钱,一定来这个店里把他所有的东西都买下!
  ……
  漫天大雪,掩盖了加拿大这个西部大城市的一切,却掩盖不住我对十五年前这些琐碎往事的记忆。我的心里甜蜜而苦涩。
  这件往事虽小,但对于一个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留学生来说,却是终生难忘的大事。一滴水看大海--正是从这些零碎的"小事"中,留学生们也许敏感但并不脆弱的心灵,不断反光、折射着的,是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华人在国际间的形象,以及我们这些有幸受到中西方双重教育、了解中西方文化与发展差异的个人,在这个越来越小、越来越高度互相依存的世界上,我们对于家庭、社会、民族,以及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宿命与选择!
  谈爱国主义和华人地位,当然不是我这篇文章的主题。但多年的习惯,使我不能不以形而上的思维方式来搜索这个大雪覆盖的元旦清晨我灵魂深处的感知。我感到,我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成功与幸福,不管是在爱德蒙顿还是在北京,都植根于中国经济的飞跃,我今天播洒的一切激情与思想,都承载于中国社会的崛起--我在这本书以及过去的所有作品中宣传的所谓"留学模式"、"人生规划"、"中国机会",假如没有改革开放,就会失去它应有的社会价值和道德基础。
  如果没有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历史巨变,作为一个海外中国人,即使我侥幸在加拿大获得了巨大成功,依然可能会在爱德蒙顿西城商场里,感受着人格尊严和喜怒情绪被他人左右的悲惨状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盛衰,游子自知。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上网,像往常一样,先浏览来自祖国的新闻,再阅读来自新东方的学生信件,并一如既往地进入了最使我沉迷的工作:给中国学生提供教育与生涯发展的咨询。
  就是在这个元旦的早晨,我连续写作了一万多字。本书最长的一封通信《思想敌杀死》就在这一天一气呵成。
  我必须写,我的内心有一种东西在驱动我不停地写下去--我知道,在这个需要激情并且产生激情的时代,我的文字,既是这个时代激情的霞光映照,同时也是这个激情时代的烈火燃烧!
  新东方已经用培训事业,筑成了中国留学运动的钢铁洪流;而我,则梦想用心血和文字,浇铸一座青年人生发展的精神堡垒。霞光、烈火、洪流、堡垒……大雪遮不住,是我心里的那片国土,以及那片国土上,激情献演、竞比折腰的一代风流。
  2003年4月28日
首页 上一页 共6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