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为滇南迤西首郡,产梨绝佳,梨熟,郡县辄将境内梨树封禁,以官价取百数十万颗,送会城,馈上官。
刺梨
刺梨,野生,夏花秋实,干与果多芒刺,味甘酸,食之消闷,煎汁为膏,色同楂梨。黔省四封皆产,移之他境则不生。每冬月,苗女子采以入市货人,得江、浙、楚、豫客买之,苗女喜曰利市,得佳客交易也。本省人为之买,则倍其价。江南人或物色之,则举筐以赠,曰:「爱莫离。」爱莫离者,汉言与尔有宿缘也。或有调戏之者,则大怒曰:「落勿浑。」落勿浑者,汉言无廉耻也。所谓物色之者,非有他意也,乃婉容愉色以问其出处,故喜悦也。
红梨
红梨产兰州,晚秋始熟,皮微赤,「俗名苏木梨。」味甘脆,可储至仲夏不蠹,有大如盂者。
软儿梨
软儿梨,亦产兰州,色黑质软,中含水浆甚富,冬月吸食,甘冽震齿,可解煤毒。
库车梨
库车梨,大盈握,色鲜黄,皮薄如纸,味甘如蜜,入口即化。
桑株庄梨
桑株庄梨,味至美,无核,与库车所产者相类。
佛见喜
东陵后山产梨,曰佛见喜,甘脆异常。
逃军粮
逃军粮者,广西之果名也,酸甜可食,赵炯诗曰:「枝生干挺叶花厚,四月之中花欲然。思嫁海棠浑不睡,梦随荳蔻好相怜。落霞片片明如绣,结实垂垂黑正涎。何有逃军堪采食,时平无那佐炊烟。」
霸王鞭
岭南有树曰霸王鞭,枝干棱棱,望之如鞭。其根入烧酒,酷烈异常,间能毒人。
波罗树
波罗树,原植于广州南海庙中,相传萧梁时,西域达奚司空所种。他处所有,皆自此分出。叶如频婆而光润。生五六年,至径尺,削去其杪,以银针钉腰,即结实。实不以花,自根而干而枝条,皆有实累累。若不实,则刀斫树皮,有白乳涌出,凝而不流,则实,故亦名刀生果。
朱果
朱果,产于长白山,每茎不蔓不枝,高三寸许,无花而果,先青后朱,形同桑椹,味清香而甘酸,远胜桑椹。一名仙果。天池左右颇多,他处无之。
火里冰
直隶有佳果,曰火里冰,小于苹果,大于花红。
英崿秋
奉天产小果,曰英崿秋,香甘可食。
茶树
茶树为常绿灌木,高五六尺,秋日开白花,实三角形。其叶可烹为饮料,古谓之苦茶,又名槚,又名荈,唐时始以充饮。
碧萝春
碧萝春,茶名,产于苏州之洞庭山碧萝峯石壁。初未见异,康熙某年,土人按候而采,筐不胜载,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者争呼为吓杀人香。吓杀人,吴之方言也,遂以为名。自后采茶,悉置怀间。而朱元正家所制独精,价值尤昂。己卯,圣祖驾幸太湖,改名曰碧萝春。
云雾茶
钟山之巅产茶,恒在云雾中,其境为人迹所罕至。山有白云寺,春日采茶,僧必于云雾朦胧时摘之,则叶于盏内自分三层,氤氲起云雾之状。若日出雾散时采之,则否,故所获甚少。丹徒西域外五州山亦产之,但土人不善焙制,故名不着耳。
六安茶
六安茶,产霍山,第一蕊尖,无汁,第二贡尖,即皇尖,皆一旗一枪,「即一梗一叶。」第三客尖,「即一梗两叶。」第四细连枝,「即一梗三叶。」第五白茶。有毛者虽粗,亦为白茶,无毛者即至细,亦为明茶。明茶有耳环、封头等名,皆老叶矣。旧例,于四月八日进贡之后,乃敢发卖。其产茶之地,达八百方里,而仙人冲、黄溪涧、乌梅尖、佛寺、蒙潼湾数处为尤佳。
龙井茶
龙井茶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风篁岭下之龙井。状其叶之细,曰旗枪,有雨前、明前、本山诸名,然所产不多。井之附近所产者亦佳。
岕茶
岕茶,茶名,产于浙江长兴县境,在两山之间,而为罗氏所居,故名岕茶,亦名罗岕,为长兴茶之最佳者。
(门身)林茶
康熙时,衡山水月林主僧静音尝馈大兴刘继庄以(门身)林茶叶一包,「(门身),则安切,钻平声,衡人俗字也。」蔊菜一瓶。此茶出石罅中,乃鸟衔茶子堕罅中而生者,极灴易得,衡岳之上品也,能助消化。
蒙顶茶
蒙顶,茶名。蒙山在四川名山县西十五里,有五峯,最高者曰上清峯,其巅一石大如数间屋,有茶七株,生石上,无缝罅,相传为甘露大师所手植。产生甚少,明时,贡京师,岁仅一钱有奇。环石别有数十株,曰陪茶,则供藩府诸司,今尚有之。
普洱茶
普洱茶产于云南普洱府之普洱山,性温味厚,坝夷所种。蒸制后,以竹箬成团裹之。亦有方者,如砖。
乌龙茶
台北产茶,有名乌龙者,略如红茶,粤人多嗜之,尤为输出外洋土货之大宗。
山茶
山茶花,南方各省皆有之,云南尤着,以在会城之归化寺者为第一。其本合抱,花大如盂,为元、明以前物,游宦羁客,多贱别于此,每歌咏之。叶如桂,稍厚而硬,经冬不凋。以其类茶,又可作饮,故得茶名。花自十月开至二月,种类甚多,有单瓣、重瓣、红白斑数色,皆美艳。其树,通常盆栽者,高仅二三尺,云南则有高至二三丈者。
宝珠山茶
山茶之千叶深红花大心繁者,花簇如珠,名宝珠山茶。吴梅村有咏拙致园宝珠山茶诗,园在苏州。
察尔察
察尔察,形似山茶,其叶可以代茶荈,为准噶尔部所产。
杜鹃
杜鹃为常绿灌木,高三四尺,叶椭圆深绿,茎、叶皆有毛。夏日开红紫花,间有白色者,花冠为漏斗状,边缘五裂甚深,每于杜鹃啼时盛开,故名。
夹竹桃
夹竹桃为常绿灌木,高丈余,叶作箭镞形,质厚,轮生。夏月开红花,类杜鹃,间有白花。根叶似竹而不劲,性有毒。
茉莉
茉莉为常绿灌木,其种来自波斯,《南方草木状》谓之耶悉茗,则译音也。本与素馨同类,其名亦同,后入我国,始专称尖瓣细瘦者为耶悉茗。南汉以后,又称素馨,而圆瓣者则谓之茉莉。初夏之夜,开小白花,秋尽乃止,香味甚烈,闽、广种之最多。凡香片茶叶,皆此花所窨成者也。佛书谓之鬘华,北土曰柰。《晋书》「都人簪柰花,为织女带孝」,即此,今妇女多戴之。
素馨
素馨为常绿灌木,花似茉莉,而四瓣尖瘦,其种来自西域。《南方草木状》亦谓之耶悉茗,则以西文与茉莉同一字,不分二种也。昔刘王有侍女名素馨,冢生此花,因以得名。盖南汉后始有素馨之名。广州城西之花也,种此者最多。花有黄、白二色,白者香气尤胜,黄者名黄馨,俗亦称金雀花。
牡丹
牡丹为落叶灌木,吾国之特产也,茎高二尺许,亦有高至四尺者。叶为复叶,分裂甚深。夏初开花,径三四寸,有重瓣、单瓣之别,在花中为最艳美。古无牡丹,统称芍药,自唐以来,始分为二。以其花似芍药而干为木,又谓之木芍药,且有牡丹花王、芍药花相之说。
牡丹为国花
一国特着之花,可以代表其国性者,如英之玫瑰,法之百合,日本之樱皆是。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京师极乐寺明代牡丹最盛,寺东有国花堂额,为成哲亲王所书。
牡丹之种类
牡丹种别甚多,有亳州、曹州、法华、洞庭山、平望诸种。
亳州种凡二十四:曰太平楼阁,嫩黄,初开,蕊绿色,玉版,耐久,喜肥,易开。曰泥金报捷,花瓣淡黄,花边深黄,初放,蕊金黄色,千叶重叠,难开。曰伍黄,葵黄色,千叶,硬瓣,平头无心,喜阳,不宜肥,难开。曰祁绿,色如菜叶,俗名菜叶绿,起楼,瓣紧密,难开足。曰火楞,深红色,硬瓣,千叶,平头,喜肥,宜阳,难开。曰补天石,白胎翠茎,平头,房小,色如雨过天青,难开,宜阴,不喜肥,贵品也。曰墨奎,黑紫色,灯下视之,如黑绒,千叶,大瓣,平头,喜肥,宜阳,易开。曰花红翠盘,平头,聚心,桃红色,宜阴,易开。曰独占春光,平头,大瓣,淡粉红色,开足,色渐白,易开而早。曰雪塔,花瓣结绣,净白无红根,宜阳,易开。曰青心白,平头,千叶,绿心,易开。曰两交,小瓣千叶,平头,色如雨中海棠,娇艳异常,难开。曰支家大红,大红色,阔瓣,皱叶,平头,软瓣,不耐久,喜肥,宜阳,易开。曰蕊珠,玉版千叶细瓣,瓣边红镶一线,色如羊脂,难开。曰绿耳大红,色深红,平头,于心中抽两绿瓣,品贵,难开。曰瑶池春,白中帯微红,平头,千叶,大花,易开。曰魏紫,起楼,大托瓣,深紫,宜阳,喜肥,易开。曰胡白,平头,玉色,易开。曰绿心胡红,平头绿心,银红色,易开。曰胜紫,深紫平头,千叶,花大易开。曰穆家红,桃红色,起楼,大托瓣,宜阳,易开。曰雪夜(日英)辉,妃色,开足则白,聚心,硬瓣,难开。曰富红,玉版,银红色,千叶,平头,易开。曰魏红,深红,大花,起楼,喜阳,易开。
曹州种凡十九:曰黄绒铺锦,细瓣,如卷绒,有四五瓣,差阔,连缀承之,上有金须,布满黄色,即古之镂金黄也。曰庆云黄,色似金葵,中有红瓣,数条挺出,品贵,难开。曰春江漂锦,深梅红色,重楼千叶,花之最触目者,一名珊瑚(日英)日,曰烟笼紫玉盘,古称油红,花色墨紫,如松烟浓染,最为异色。曰状元红,重叶深红,有紫檀心,贵心,难开。曰紫袍金帯,起楼重叠,腰围黄心,簇满,色如玫瑰紫,花中之最贵者。曰朱砂红,深红,一名迎日红,一名蜀江锦,一名醉猩猩。曰墨葵,朱胎碧茎,大瓣,平头,似亳州墨奎,而色略深。曰榴红,千叶楼子,色近石榴,花难开。曰金星雪浪,绿茎黄萼,初放,浅黄花瓣,圆满,黄心攒簇,如培植失宜,难开,单瓣。曰池塘晓月,胎蕊细长而黄,花色似黄而白,平头,千叶,细瓣,难开。曰花红绣球,花头圆满如翦彩叠霞,中红边白,有天机圆锦之比。曰胭脂井,色如胭脂浓染,蕊长,花放如筒,中空,花之奇者也,难开。曰一品朱衣,大红色,阔瓣,平头,色艳,宜阳,喜肥,易开,一名夺翠。曰淡藕丝,绿苞,紫茎,如吴中所染藕色,花瓣中皆有红丝,一名桃红线。曰一捻红,浅红,瓣尖,一点深红,如指捻痕,世俗相传谓唐杨贵妃以匀面余脂印花上,明年花开,片片有指印迹。曰绛纱笼玉,质本白,而内含浅绀,外则隐有紫晕,一名秋水洛神,品最贵。曰瑞兰,胎茎,花叶皆清浅似兰,最为逸品。曰玉版白,硬瓣,耐开,花叶稀少,中有红心,如莲房,易开。
法华种凡四十七:曰范阳大红,深红圆瓣,起楼,玉版,望之有光照耀,瓣边红线环绕,色更深,实为最重之品。曰宝珠,聚心如珠攒簇,花小,本枝不能长大,含蕊时大红,开足为雄黄色。曰火轮,深红带紫晕,花开耐久,瓣厚而坚。曰柳墨,即曹州油红种,而接于芍药根,其色瓣变为深墨,紫而有白,根亦贵重。曰绿蝴蝶,千叶大瓣,含苞,绿如鹦羽,放足,水绿色,每瓣尖仍深绿,形如蜨.曰大红舞青猊,即瑞露蝉结绣,中出五青瓣,难开,含蕊时,须以竹刀划破,性宜阳。曰银红舞青猊,中出五青瓣,一名银红飘锦。曰白舞青猊,即万山雪,花心堆起,瓣细簇如雪团,中抽青瓣。曰紫舞青猊,即青莲飘锦,中抽青瓣。曰西岐白,瓣阔而硬,花大盈尺,高耸无心,花硬紫色,一名素鸾。曰陇东素月,花大,带黄晕,难开。曰高家大红,深红,瓣硬,似范阳,而瓣稍乱,易开。曰萍实生香,花圆,不甚大,色桃红,难开。曰宝石楼台,花大而圆,起楼,中深红,边白。曰紫蝉,深紫千叶,花房紧密,难开。曰羞花伍,玉色,红镶边,千叶,硬瓣,整齐难开。曰清河白,花硬,叶疏,净白无瑕。曰新红娇艳,绣球式,较宝石楼台略淡。曰大红球,平头,大瓣,色深红,难开。曰四面红,红色带紫晕,小瓣。曰紫罗斓,色淡蓝,娇嫩异常。曰祥云捧日,深银红,大花,阔瓣,中有圆心,如莲房。曰姿貌绝伦,淡粉红色,瓣硬,耐久。曰粉球,粉红色,根深紫。曰泼墨,色深墨紫,平头,阔瓣,如墨汁泼之。曰金晶,淡松花色,千叶,得气,起楼,淡黄色。曰太真,淡妃色,开足则白。曰睡儿红,淡红,大瓣,平头,娇艳。曰粉磬,淡青莲色,起楼,易开。曰紫幢,青莲色,起楼,易开。曰富白,花大,起楼,微带红晕。曰香雪,瓣软,纯白,不耐风日,平头,有黄须,易开。曰新紫,深紫,千叶,硬瓣,难开。曰燕雀同春,青蓝色,易种,而花极难开。曰海市,花大,色紫,花极富丽。曰千张灰,藕色,起楼,易开。曰平分春色,桃红色,结绣,开最早。曰砖色蓝,色紫蓝,平头,易开。曰霞光,桃红色,平头,有心,易开,有时极富,变大红色。曰孟白,阔叶,平头,瓣软,不耐风日,易开。曰朱红,似曹州一品,朱衣而略淡,瓣软,易开。曰雉头球,中出两长瓣,如雉羽,色有黄绿淡红点,如洒金。曰紫球,起楼,大花,深紫。曰左紫,平头,大花,色如玫瑰,易开。曰韫玉,淡妃色,花瓣厚,望之如玉有光。曰玉兔天香,淡粉红色,易开。曰银红蝴蝶,千叶,大瓣,开足如蜨状。
洞庭山种凡八:曰宁国白,玉版,大花,净白。曰王家大红,深红色,如大红月季。曰翠红妆,娇艳,而平头攒瓣,扁大。曰朝天紫,即天香紫,平头,千叶,有心,易开。曰七宝冠,大红起楼,瓣簇不易开,又谓之绿须火楞。曰卿云红,深红色,大瓣,中有墨须绿心,又谓之小桃红。曰狮头紫,深紫有楼,但花在叶中,不能挺出。曰月下白,淡粉红,有楼,易开。
平望种凡五:曰掌花案,深红,千叶,花有光,不易开。曰春闺争艳,粉红色,千叶,聚心,极娟媚。曰斗珠,银红色,下有大托,瓣中皆细瓣,如联珠。曰莲红,花如红莲,瓣挺而香清。曰玉盘红,花大而肩无心,类玉楼春,瓣圆整不乱。
冬月开牡丹
康熙丙午十一月,德清吉祥庵牡丹开十一蕊,士女游赏者甚众。
九月开牡丹
康熙戊戌九月,苏州西禅寺有牡丹一本,叶皆雕落,开花一朵,淡红鲜嫩,杂于菊花丛中。施一山作二绝句以咏之云:「别擅轻红色,重开黄菊时。宝花应说法,无叶亦无枝。」「漫道梨花瑞,兹花瑞若何?我来看霜叶,竟作踏青歌。」
十月开牡丹
钱塘梁秋潭茂才文泓以复园牡丹十月作花,因赋诗云:「谷雨收时翠叶新,已拚隔岁再相亲。傥来富贵原难料,未及开春及小春。」
法源寺牡丹
干隆朝,京师法源寺有牡丹,颇繁艳。主僧戒律甚严,游人不得携酒。金匮秦大樽太守朝焊官京师时,闻之,笑曰:「远公置酒,佛印烧猪,真正名士,佛亦当少恕。我辈薄劣,固不得发此妄想也。」
黑牡丹
福建惠安县有青山大王庙,阶下多黑牡丹。花开时,有数百朵,皆向大王神像而开,移神像,花亦转面向之。
甘州市上所售牡丹价极廉,钱数十文可买一束,而黑、绿两种尤多。
牡丹比将军
青城山丈人观前有牡丹二株,一高十丈,号大将军,一高五丈,号小将军。牡丹向比美人,此忽擅阃外之尊,尤为众香国中生色。
漎溪园牡丹
上海法华镇之牡丹,相传自宋即有之,初盛于吴下,而法华李氏漎溪园尤多异种,为云间冠。所植尤蕃茂,有紫金球、碧玉带二种,最名贵,色香俱胜,其它杂色,亦有数十种。花时,游赏者远近毕至,园主人必张筵宴客。同治时,园废,艺花者亦减矣。是处居人之业是者,类皆植之于田,花开,贮之盆盎,担入城市售卖,值亦廉。色以淡红、深紫二种为多,黄、白者仅见,实皆芍药所接,明岁放花,仍芍药也。
绿牡丹
嘉庆朝,海宁马二槎上舍瀛尝咏盆中绿牡丹,诗云:「数到欧家香满庭,黄瓷斗护小娉婷。东风杨柳春无色,微雨莓苔梦欲醒。仙女低垂鸦鬓碧,花王也学佛头清。沉香日午环妖艳,不羡三郎对画屏。」
西安城外八仙庵,唐兴庆宫故址也。光绪庚子,两宫西狩,孝钦后亲往礼佛。庵中牡丹方盛,绿者尤佳,宫监时以折枝插行宫胆瓶中。
金边牡丹
金边牡丹,庐山及江宁某家皆有之。在江宁者,四月盛开,咸丰时已有之,宣统辛亥尚无恙,人以其为异种也。惧或摧毁,乃筑墙于花之四周以保护之。
陕甘牡丹
甘肃牡丹最盛,所在皆有,树高四五尺,立夏开花,大如盘,色有红、黄、白、黑之殊。碧色者惟陕西长安有之。
大如牡丹之花
英人尝至南洲荒岛,见有奇花,其叶周十亩,花大如车轮。归,以其女主维多利亚之名名之。而江西之庐山亦有此花,人莫知其名,程子大谓即维多利亚花之宝相,以《菩萨蛮》词咏之曰:「灵根不伴孤山雪,茜魂偷葬庐山月。绝代本孤清,人间浪得名。不曾邀十姊,共逐风姨死。剩欲访西家,维多利亚花。」
紫荆
紫荆为落叶灌木,丛生,春开紫花,甚细碎,数朵一簇,或生木身之上,或附根上枝下,无花梗。花罢,叶始出。结荚,子甚扁。庭院多植之。
绣球
绣球为落叶灌木,叶为卵圆形,微皱,色深绿。春日开花,五瓣,为头状花序,团栾成球,色多白,间有淡红色。
马缨
马缨,花名,树高者丈许,一名马缨丹,又名山大丹。花大如盘,结蕊时凡数十百朵,每朵攒集成球,与白绣球花相类。首夏时开,初黄色,蕊须如丹砂,将落复黄,黄红相间,光艳眩目,开最盛最久,八月又开。亦名大红绣球,又名珊瑚球。
蔷薇
蔷薇为落叶灌木,枝茂多刺,高四五尺,叶为羽状复叶,小叶作椭圆形。花五瓣而大,有红、白、黄等色,颇美艳。
野蔷薇
野蔷薇,似蔷薇而花小,有淡红、纯白二种,皆单瓣,芬芳过之。药肆用以制蔷薇露者,即此物也。
玫瑰花
玫瑰花为落叶灌木,高二三尺,有刺,叶为羽状复叶,作椭圆形,绝类蔷薇,惟茎较短。花紫,萼绿,亦有白芯,花托为台状,外生密刺,香气清烈,可制香水,蒸露,浸酒,和糖。
香水花
香水花为落叶灌木,原产欧洲,光绪时,移植于上海。高三尺许,有刺,叶为羽状复叶。花大而重瓣,色红,或紫或白,颇类蔷薇,故亦称为西洋蔷薇。萼及花梗皆有香,蒸花瓣取油,可制香水,故名。
笑靥花
笑靥花为落叶灌木,干丛生,高五六尺,叶作卵形,微有锯齿。春暮开小白花,重瓣丛聚如小球,缀为长穗状,望之若堆雪。
羊踯躅
羊踯躅为落叶灌木,俗称黄杜鹃,干高四五尺,枝、叶多毛,叶为倒卵形。春日先新叶开花,为漏斗状花冠,色黄,花较杜鹃为大,列为短总状花序。
山踯躅
山踯躅,一名映山红,俗称红踯躅,为杜鹃之一种,干较低,为小灌木,叶倒长卵形,枝叶皆有毛。夏初开红花,较杜鹃略早,瓣亦五裂。
琼花
琼芯为珍异植物,落叶灌木也,开于春夏之交。昔惟扬州后土祠有一株,世传为唐人所植,叶柔平莹泽,花大瓣厚,色淡黄,清馥异常。后土祠在宋为蕃厘观,曾筑无双亭于花旁。仁宗时,尝从观中移植禁苑,逾年而枯,载还扬州,复活。元至元中枯死,道士金雨瑞以聚八仙补植其地,凡元人称琼花者,皆八仙也。江西赣州府城之吉南赣宁道署有此花,世以其罕有,甚珍贵之。宣统庚戌,南洋劝业会开会于江宁,园艺圃中有琼花一株,灿烂如锦,香极清微,大如尺许之盘,闻即以接木法移自江西赣州道署之本树者,怀献侯尝见之。
八仙花
八仙花为落叶小灌木,高四五尺许,叶对生,椭圆平滑。花大而美艳,多数丛集如圆球,故又称聚八仙。其萼能变量种颜色。俗谓之洋绣球。
玉蕊
玉蕊之条蔓如荼蘼,冬凋夏茂,柘叶紫茎,久之而根株合抱成树。花苞初甚微,经月渐大,暮春方八出,须如冰彩上缀金粟,花心复有碧筒,状类胆瓶,其中别抽一英,出众须上,散为十余,犹刻玉然,花名玉蕊者以此。与琼花、玚花同为白色,而其实各异。唐人甚重此花,唱咏者颇多,周益公集有《玉蕊辨证》一卷。
粉团花
粉团花为落叶灌木,叶略成圆形,有锯齿,多皱纹,生细毛。夏初开白花,雌雄花丛集成集球,直径达二寸许。
铁线莲
铁线莲,状如灌木而蔓生,以叶柄缠物上升,合九小叶,成一复叶。夏月开紫花或白花,千瓣细狭,开时由外向内,以渐而舒,未到花心辄谢。
芙蓉
芙蓉为落叶灌木,干高四五尺,叶掌状浅裂,柄长互生。秋半开花,大而美艳,有红白黄等色。又莲花亦称芙蓉,故芙蓉又称木莲,亦名木芙蓉。
三日醉芙蓉
岭南产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曰三日醉芙蓉。
蜡梅
蜡梅为落叶灌木,叶为长卵形,对生。冬时开花,外黄,内略带紫色。原名黄梅,本非梅种,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类,花瓣似捻蜡所成,故名。
珠兰
珠兰为常绿小灌木,一名金粟兰,亦称珍珠兰,植于园圃,茎高二三尺,有节,叶椭圆而厚,稍类茶。花黄绿,圆而甚小,无花被,为穗状花序,香气浓郁。
水木樨
水木樨为灌木,枝软叶细,自根丛生。夏开细黄花,颇类木樨,中多细须,香亦微似。
迎春
迎春为小灌木,茎上部纤细,延长如蔓,叶为复叶。早春开黄花,六瓣,先叶而发,为春花中最早者,故名。
木香
木香为蔓生植物,茎长,常攀附他木,叶为羽状复叶,小叶之数凡五,有细锯齿。春暮开花,小而色白,香甜可爱,花大而黄者,香未微逊。
红豆
红豆,亦名相思子,产于岭南,木质蔓生,干高丈余,叶为羽状复叶。秋开小花,花冠为蝶形,色白或淡红。实成荚,子大如豌豆,微扁,色鲜红,胜珊瑚,亦有半红半黑者。相传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故名,唐以来诗人多咏之。其木理似槐,大者斜锯之,有细花云,亦曰鸡翅木,以其纹似也。
扬州方雨村如川家园有红豆树,沿称娑罗树,实红豆也。红豆难种,二十余年乃花,又三年乃实。花心中一丝如缕。或以药中赤小豆为红豆,非也。焦理堂谓红豆亦讹为娑罗树。新安汪氏娑罗园中生此树,大可合抱,结实红色,珊瑚、火齐,无以过之,亦即红豆耳。
紫藤
紫藤为蔓生木本植物,茎缠络于他物,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春暮开蝶形花,紫色,为总状花序,长三尺下垂。实成长荚,蔓甚坚强,可束物,皮之纤维可制丝织布。
拙政园之珠藤花
苏州拙政园饶花木,海宁陈素庵相国之遴手植之宝珠山茶为最着。又有珠藤花一株,花开时,累累如垂璎珞,端忠愍公方抚吴时,勒碑识之。又因花日蕃盛,旧建之花棚攀附几遍,而珠藤犹擢颖抽条不已,因植木为新棚,绵亘十余丈,直抵河干。顾此花殊有傲骨,来岁吐葩时,或攀墙而上,或绕屋而过,无一着花于新棚者。忠愍闻之,窘甚,因复撤其棚。
紫葳
紫葳,一名凌霄花,蔓生木本,茎出气根甚多,攀缘他物,高达数丈,叶为羽状复叶,有锯齿。夏秋之间开花,赭黄色,瓣之下部连合成管状,花有毒。
甘肃贝多树
西宁府城西北四十里,有塔尔寺,「土人呼为塔儿寺。」寺有贝多树数株,大皆十围。一叶上有自然佛像,作端坐状。喇嘛甚宝之,建高屋,庇其四周,屋皆覆以金瓦,上留孔罅,微漏天日,其树身以黄缎重重裹之。蒙人入寺礼佛后,必焚香膜拜树下。若欲乞一叶,必献数金于喇嘛,谓为请佛一尊。
菩提树
广州光孝寺有菩提树,相传汉之虞仲翔曾读书其下。近虽仅余枯干,然吾国城市之树,固无有逾于此者矣。嘉庆丁巳六月,广州飓风大作,树拔起,粤抚陈大文命树工栽之,培以豆谷腴泥,树复生。年余复槁。寺僧往南华寺,分其种,仍栽故处,亦翘然葱倩矣。《五代?僭伪传》云:「干德五年夏,光孝寺菩提树为大风所拔。」南汉林衢《光孝寺》诗云:「旧煎诃子泉犹冽,新种菩提叶又繁。」据此,则树已屡易,固非达摩之手植矣。
哈密瓜
哈密瓜种类甚多,有圆而扁状如阿浑之帽,皮瓤均绿,脆如梨,甘如醴者,上品也,次者为白瓤,皆宜旋摘旋食。其可致远之品,则为瓤红色黄者,久藏土中,可至翌年二月,故又谓之曰冬瓜。
瓜体甚钜,长尺许,两端皆锐,可晒为脯,芳鲜历久不变。自哈密臣服以来,每岁常充供献,朝士始尝此味,前未有也。
瓜自蒂至脐,白筋密布,如织如縠,如绣如络,虽利刃非可猝入。肉黄明如缎,无渣滓。
王瓜
王瓜为多年生蔓草,一名土瓜,以卷须攀附他物,叶如掌状,浅裂,面背皆粗糙。花单性,雌雄异株,夏开白花,下为管状,上作五瓣,边缘分裂如丝。实椭圆而长,皮亦粗涩,根味如薯蓣。
西瓜
干、嘉以前,桂林诸属无西瓜,惟荔浦有之,每一瓜,需钱五六十文。欲得之者,必于未熟前,先以钱质之老圃,乃如期可得。且其候极迟,至中秋,各官署方以瓜相饷遗也。
土鲁番西瓜
土鲁番在哈密之西,其地产西瓜最佳。每熟时,人往摘瓜,必相戒勿语,若一闻人声,则尽拆裂,无完者,相传如此,不足信也。
马铃瓜
西瓜之小者,俗称马铃瓜,上海有之。
番瓜
番瓜,果类植物,有卷须,引蔓甚繁,一蔓辄延长数丈,节节有根,近地即入土。茎中空,叶为心脏形。夏日开黄花,单性,雌雄同株。实扁圆,或长,有纵沟数条。煮熟,可食,子亦为食品。其种本出南番,故名番瓜。
甜瓜
甜瓜之茎细长,以卷须络于他物,叶掌状浅裂。夏开黄花,雌雄同株。实椭圆,有纵路,长三四寸,有青、黄、白等色。味甜美,有香气,俗称香瓜。
揽瓜
揽瓜,形类倭瓜而小,内生筋丝,酱腌、蜜饯皆宜。食时,以筯揽取出之,似缕切者。
芭蕉
芭蕉,一名绿天,叶长可及丈,广可及尺,望之如树。朱竹垞尝为《疏影词》以咏之,词云:「是谁种汝?把绿天一片,檐牙遮住。欲折翻连,乍卷还抽,有得愁心如许。秋来惯与羁人伴,惹多少冷风凄雨。那更堪一点疏灯,绕砌暗虫交诉。待把蛛丝拭却,试今朝留与个人题句。小院谁来,依旧黄昏,明月暂飞还去。罗衾梦断三更后,又一叶一声低语。拚今番尽翦秋阴,移种樱桃花树。」
红蕉
红蕉,一名美人蕉,形似芭蕉而小,闽、广多有之。花如莲蕊,叶叶递开,红赤夺目,久而不谢,名百日红。
甘蕉
甘蕉为多年生植物,产于广东、台湾,全角类芭蕉而茎较高,可二丈许,顶上丛生大叶十余。初夏,自叶之中央抽出花丛,开多数淡黄花。实长四五寸,形似皂荚,排偶而生,一枝满百,可重十斤。性极寒,初青后黄,肉质柔软,有香气而甘,含营养料甚富。别有一种,结实长六七寸,亦颇甘美,其茎可分擘如丝,以灰湅之,可纺为絺绤,谓之蕉葛。
朱蕉
朱蕉,叶芭蕉而干椶竹,亦名朱竹,叶绀色,生于干上。干有节,自根至杪,一寸三四节,或六七节,甚密。然多一干独出,无旁枝者,通体铁色,微朱。以其难长,故又名铁树。广州提学署有之。
凤尾蕉
凤尾蕉,一名凤尾松,亦曰铁蕉,俗亦称为铁树。高丈余,茎有鳞片被之,叶生茎顶,长大坚劲,羽状分裂,类凤尾,故名。雌雄异株,雌花丛生,雄花如松球,长二尺。
竹
竹为多年生植物,种类不一,高者四五丈,圆而直,亦有方者。中空有节,质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叶状如箭镞,有并行脉。春月生笋,外裹以箨,可食。
慈竹
慈竹,竹之丛生子母相依者,长干中耸,羣筱外护,向阳则茂,亦谓之子母竹。出四川。四月生笋,笋端下垂,如柳丝。
箬竹
箬竹,亦竹类,高三四尺,茎中空,细长有节,叶阔而长,边缘稍白,裹糉制笠,需用至繁,笋亦可食。
观音竹
雁山五珍有观音竹,形小叶长,翠润夺目,植岩石上,经冬不凋。
沙摩竹
沙摩竹根蟠节大,翠绿可爱,一年生三番笋,节上复生小笋。种者断竹留节,横埋于地,活即生笋。三年后,高二三丈,盖大而易生之竹也。
佛杖竹
福建永定武平山中产竹,每节皆有佛像,面目口鼻惟妙惟肖。土人用以为杖,谓之定光佛杖。龙崖亦产之。或云,犹不仅此两处也。
筷子竹
广东罗浮山有筷子竹,竹小而劲,截之可为箸。
台湾之竹
台湾之竹,其根及筱以至叶,节节皆生倒刺,往往牵发毁肌,察之,皆根之萌也,故植地即生。
竹之开花结实
宋说部言竹六十年一开花。道光初,南海县有竹开花,结实如米,其花中含细穗,若丝缕穿成者,淡青色,长二三寸,既花即死。咸丰丁巳五月,江西玉山县署中,竹尽花,千竿矗矗,叶尽焦黄,阖邑次第皆然,竹亦因而死。而己酉之江宁,辛酉之绍兴,同治庚午之武昌,竹亦皆花。江宁、绍兴之竹,不知其年。未几,被粤寇。武昌则无他异,竹亦未六十年也。
竹实,亦名竹米,颇烦小麦。竹开花最不易,有时开花结实,全林即枯死,以地下茎展拓无所,而其地又乏养料也,故竹实亦罕见。
笋
笋,竹根所生之芽也,外有箨包裹,渐长,则箨解而生枝叶为竹。嫩时可食,笋亦作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