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优质成长(开放式)
2007-10-19
0.402
1
3.3791
40001
华安创新(开放式)
2007-10-26
0.233
1
4.527
481001
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开放式)
2007-11-16
0.275
1
4.0305
161902
万家增强债券(开放式)
2007-11-21
0.936
1
1.4357
210001
金鹰优选 (开放式)
2007-11-26
0.655
1
2.6464
217001
招商安泰(开放式)
2007-12-4
0.359
1
3.614
70099
嘉实优质企业(开放式)
2007-12-7
0.999
1
1.897
20011
国泰沪深300 (开放式)
2007-12-18
0.699
1
1.432
519087
新华优选分红(开放式)
2008-1-3
0.622
1
2.7996
240005
华宝兴业多策略(开放式)
2008-1-8
0.436
1
4.4148
100022
富国天瑞强势精选(开放式)
2008-1-17
0.421
1
3.5429
550002
信诚精萃成长(开放式)
2008-2-26
0.452
1
第19节:听懂基金销售说的话(3)
2.3302
70001
嘉实成长收益(开放式)
2008-2-27
0.592
1
3.2386
151001
银河稳健(开放式)
2008-2-28
0.727
1
3.1803
161903
万家公用事业LOF(开放式)
2008-3-3
0.564
1
2.5041
213001
宝盈鸿利收益 (开放式)
2008-3-4
0.733
1
3.0053
20003
国泰金龙行业精选(开放式)
2008-3-10
0.322
1
3.935
206001
鹏华行业成长(开放式)
2008-3-10
0.276
1
3.7753
253010
德盛安心成长(开放式)
2008-3-12
0.543
1
2.111
40002
华安中国A股(开放式)
2008-4-29
0.305
1
3.652
20018
国泰金鹿保本增值(开放式)
2008-6-10
0.674
1
1
510180
华安180ETF(开放式)
2009-5-19
0.1
0.625
2.4016
进阶阅读:
股票很贵,基金“贵不贵”?
在A股市场上,很多人会开口闭口提到“现在的股票太贵了”,投资者说股票贵的时候,说的是“市盈率”或者“市净率”。
市盈率是上市公司的股价与盈利能力的比值。比如,上市公司去年的盈利是8毛钱,股价是20元,就说它的静态市盈率是25倍;如果半年报刚披露,从去年的下半年到今年的上半年这个周期内的盈利是1块钱,那么就说这家公司对应的动态市盈率是20倍。
20倍或者25倍都被认为是便宜的,如果股价涨到60元,那么对应公司的盈利能力来看,这样的股票价格就非常不合算了。这种“不合算”,长期来看是股息回报的不合算,短期来看也有股价上升空间上的不合算。所以面对这样的股票时,投资者经常会说“股票太贵了”。
股票可以这么说,基金呢?1块钱的基金被认为是便宜的,2块、3块的基金就被认为是昂贵的。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股票背后是上市公司,是通过生产实现利润增长的实体,利润的增长有高有低,股票也有贵与不贵之分;而基金的净值,从计算方式上看,是完全取决于持有股票或者其他证券的公允价值,或者简单地说,1块净值的基金和2块净值的基金表示的只是持有的股票或者其他证券资产的数量,而不反映持有资产的增长潜力。
相关链接:
大比例分红是怎么绝迹的?
中国证监会在2008年1月下发了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监管事项的补充规定》,这一规定使得基金公司“喜闻乐见”的大比例分红和“净值归一”的营销落幕。
证监会的规定指出:“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代销机构应当在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中加强对投资人的教育和引导,积极培养投资人的长期投资理念,注重对行业公信力及公司品牌、形象的宣传,避免对利用大比例分红等通过降低基金单位净值来吸引基金投资人购买基金的营销手段,或对有悖基金合同约定的暂停、打开申购等营销手段进行宣传。”
“不得使用‘净值归一’等误导基金投资人的表述。”
秘密9:开放式基金为何封闭了
*封闭与开放是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
*封闭还是开放取决于基金公司的营销策略。
部分基金只可看不可买
从2007年开始,不少投资者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当你去银行询问那些明星基金时,原来基金排行榜上排名前几在的基金基本都无法申购,处于封闭之中。开放式基金不再开放了,独自躲进了高角楼,于是投资者们对于它们“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瞧”了。
比如,2007年开始经常出现在基金排行榜前列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从2007年1月29日开始,该基金就暂停了申购和转入申请,及至两年半之后仍然没有打开申购。其后该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另一只新基金华夏策略也同样没有打开申购。
第20节:听懂基金销售说的话(4)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类特殊的基金,名为开放式基金,但与开放申购赎回的基金相比,这类基金只允许投资者赎回,而不允许申购。
暂停申购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基金在各种突发市况下都可以暂停申购。2009年有关统计显示,当时封闭超过1年的开放式偏股基金达到12只,表2-2列出的是其中的5只。
一位基金公司的朋友说:“我们的想法是,先把一只产品做成拳头产品,保持适度的规模,做出业绩。”其潜台词就是:先做个业绩标杆,然后做规模就有了铺垫。
这位朋友只是一家小公司的员工,但实际上,从华夏等大规模基金公司和新兴的中等规模基金公司的成长历程来看,这种做法是一种相当惯常的做法。即严格控制一只或两只产品的规模,使业绩居前,投资者在购买明星基金无望时,或转而对该基金公司的其他产品产生兴趣,使得后继的公司整体规模上升。
从基金公司的布局上看,这确实是基金公司的一种好的发展战略。而且从基金契约的角度看,似乎也无可辩驳,因为基金公司并没有违背当初的诺言。
一只长时间暂停申购的基金铁契约中是这样描述暂停申购的情况的:
在如下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可以拒绝或暂停接受投资人的申购申请:
(1)不可抗力。
(2)证券交易市场交易时间非正常停市。
(3)基金管理人认为市场缺乏合适的投资机会,继续接受申购可能对已有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产生损害。
(4)基金管理人认为会有损于已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其他申购。
(5)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代销机构或注册登记机构的技术保障或人员支持等不充分。
(6)法律法规规定或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情形。
提防“领衔主演”基金的诱饵
暂停申购只与原有持有人的利益有关,长期暂停基金申购的理由不外乎是保护原有持有人利益。这一方面是因为规模的扩大会降低原有股票仓位水平,另一方面是基金管理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只够管理一定规模的基金时,超出能力的规模也会被限制。后一点显然还与基金的风格有关。
到2009年中,暂停申购的12只基金中,有5只都是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基金,其中份额规模最大的两只已经超过300亿元。
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这类基金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意义。如果投资者买不到某个暂停申购的基金,在这只“领衔主演”基金的光环下,投资者会产生一种感觉,认为这家公司的其他基金也应该不错,进而转向该公司的其他基金。但这样做可能并不合适。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从规模上看,在基金的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只需关注投资方面的问题,即不会出现大量资金涌入的冲击;其次,封闭的开放式基金都是业绩相对较好的基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暂停申购,基金的规模也会保持相对稳定,基金经理不会遇到大量赎回的冲击。如此看来,这样的基金的业绩表现是一般开放式基金所不能相比的。
此外,有些基金公司会通过限制规模等手段,重点照顾旗下的一到两只基金,使其处于业绩较好的水平。这是基金公司的整体策略使然,如果投资者买了未被“重点照顾”的基金,未必能有类似的回报。
同一个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长期(2年左右)居于同业前列的例子,截至2009年10月,在国内市场上还只有华夏基金一家公司。
表2-2封闭期超过1年的开放式基金(截至2009年10月1日)
代码
基金简称
状态
暂停申购日期
000031
华夏复兴
暂停申购及转入,可赎回
2008-9-10
002011
华夏红利
暂停申购及转入,可赎回
2008-8-4
270005
广发聚丰
暂停申购及转入,可赎回
2007-10-12
270007
广发大盘成长
暂停申购及转入,可赎回
第21节:听懂基金销售说的话(5)
2007-8-20
000011
华夏大盘精选
暂停申购及转入,可赎回
2007-1-19
进阶阅读:
1.基金封闭的几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