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父亲对戴维的介绍十分空泛。他认为戴维一直很正常,最近的反常行为不过是一段青春期的插曲;戴维始终是个好孩子,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惹麻烦。母亲在世时全心全意爱他,而他也离不开母亲;母亲去世时,他“非常勇敢”
,还帮父亲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料理家务、作饭、购买食品,“取代”了母亲或者学母亲的“样儿”
,甚至对于各类室内装饰,也用母亲的眼光来打量。关于这些事情,他父亲谈
-- 87
分裂的自我96
得很多。
戴维看上去十分古怪——好像是丹尼。凯(DanyKaye)扮演的青年克尔凯郭尔。头发太长,衣领太大,裤子太短,鞋太大!
还披着剧院里买来的二手斗篷,拎着手杖!
他哪里只是古怪,在我看来他是在扮演古怪。整个效果是他一。。
手策划和导演的。可是,为什么别人不这样做,单是他戴维呢?
①
戴维的确是一位相当老练的演员。事实上,至少从他母亲去世以来,他就一直在扮演这个或那个角色。在母亲去世之前他曾说:“我仅仅是她所希望看到的样子。”关于母亲的去世他说:“我只记得,我当时相当高兴。也许我有点难过;不管怎样,我愿意这样想。”直到母亲去世,他仅仅是她所希望看到的样子。母亲死后,他也并不更容易成为他自己。戴维在成长起来的过程中,完全理所当然地把他所谓他的“自我”和他的“人格”看作两件相当分离的事情。他从未严肃地想象过其他可能性。同样,他还理所当然地认为,其他人也都大抵如此。他关于一般人性的观点,建筑在他关于自身的经验之上,那就是,每个人都是演员。这一关于人及人性的确定信念或者说假定支配了他的生活。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正是这一点,使得他很容易成为他母亲所希望看到的样子,因为他所有的行动仅仅是属于他正在扮演的这一部分或那一部分。如果说这些行动最终属于他的自我,那也仅
①戴维并不像特里林优秀短篇小说《此时彼地》中的“特尔丁”。
——原 注
-- 88
07分裂的自我
仅是属于一个“假自我”
,这个假自我的行动遵从她的意愿,。。
而不是他自己的意愿。
他的自我从未通过他的行动直接显现出来。看来,在从。。
婴儿状态成长起来的过程中,他一方面带着“自己的自我”
,。。。。。
另一方面则带着“他母亲希望看到的样子”
,带着他的“人格”。戴维就从这样的起点开始,把自己的自我(只有他自己知道)与别人眼中的自己相分离,以此作为目标,并尽心尽力。他在这样的状态中越陷越深,因为他总是感到羞涩,敏于自我意识,易受伤害。通过扮演某一角色,他发现能在某种程度上克服自己的羞涩、自我意识和脆弱。想到无论自己在干什么都不代表真正的自己,他便感到宽慰。
也就是说,戴维也使用了前面已经提到过的防御手段:他强化了引发焦虑的条件,试图以此来缓和焦虑。
戴维始终铭记的要点是,他在扮演角色。通常,他知道自己在扮演别人。但有时他也扮演自己(他自己的自我)。此时,他并非简单地、自然而然地是他自己,而是在扮演自己。。。
他的想法是:绝不要向他人暴露自己。结果,通过他所扮演。。。。。。。。。。
的角色,他给他人留下了转弯抹角、暧昧可疑的印象,但对于他自己来说,他的想法是完全坦然和诚实的。
戴维的整个存在方式,建立在其内“自我”与外在“人格”的分离之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状态在没有其“人格”
(即他与别人打交道的奇特的行为方式)的情况下,也存在了好几年。
表面现象无法揭示这样的事实:戴维的“人格”并非真实的自我表现,而主要是一系列的人格扮演。他认为自己在。。。。
-- 89
分裂的自我17
中学期间主要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早熟的中学生,聪明过人,但多少有点冷漠。然而他说,到15岁那年他就认识到,这一角色行不通了,因为“它的声调让人讨厌”。于是,他决定修改这一角色,使它招人喜欢,“取得理想的效果”。
但是,他用以维持自身存在方式的努力受到两种威胁。
其中第一种并没有带给他太多的麻烦。这一威胁是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自然起来的危险。作为一位演员,戴维希望自己始终与所扮演的角色保持距离,这样他觉得自己是情节的主人,以完全清醒的意识控制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准确地把握对他人产生的效果。因而,变得自然就是愚蠢,只能让人可怜自己。
第二种威胁就比较具体了,令他感到无可奈何。戴维真正向我抱怨的就是这种威胁而不是别的,它使戴维的整个生存技巧面临崩溃的危险。
在童年时期,戴维一直非常喜欢对着镜子扮演角色,如今依然。但是现在,在这种对镜扮演中,他不知不觉沉浸于一种特殊的角色之中,换句话说,当他在镜子面前扮演这种特殊角色时,就不知不觉变得自然起来。这种特殊的角色就是女人的角色。戴维发现,这是他的败着。在镜子面前,他穿穿母亲遗留下来的服饰,或者扮演著名悲剧中那些女性形象。渐渐地,他开始感到身不由己:不仅走路、说话像女人,甚至也像女人那样观察和思考。这就是他目前的状态,这就是他对自己目前奇装异服、古怪举止的解释。他说,他感到唯有如此,才能阻止自己陷于那些女性角色之中,那些女性角色不仅要吞没他的行动,甚至还要吞没他“自己的”自我,
-- 90
27分裂的自我
要否定他所渴望的对自身存在的把握和控制。他厌恨自己目前这种斗篷一手杖式的角色,也知道别人都在嘲笑他,但他身不由己。他知道唯有这一“精神分裂性”的角色能够保护自己,使自己免于被自己内在的女性所完全吞没。
他知道,这种女性不仅内在于自己,而且随时都可能跃然而出。
在下面的篇幅中,我们将对这一类人加以讨论,戴维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很明显,如果不深入这种精神分裂性状态的细节,就不可能理解这一类人。就戴维的个案而言,我们必须对下述内容作出详尽的描述:戴维“自己的”
自我的性质、这一自我与戴维“人格”的关系、“自我意识”和“脆弱”对于戴维的重要性、他精心进行人格模仿的意义,以及一个异己的“人格”是如何让它自己(她自己)入侵了戴维的“人格”
(这一入侵显然是自发的,它不受戴维控制,反而要威胁到他“自己的”自我的生存)。
根本的分离存在于戴维所谓他“自己的”自我及其“人格”之间。这种分离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研究者的面前。在戴维这样的人看来,他们所谓“自己的”
、“内在的”
、“真正的”
、“真实的”自我,是与他们所有可观察的行为相分离的,是与戴维所谓“人格”相分离的。出于方便,可以把这“人格”称为个体的“假自我”或“假自我系统”。我之所以建议以假人格系统相称,是因为这样一些个体所拥有的“人格”
、。。。。。
假自我、面具、“模样”或面具人格可能存在于各种不同部分自我的混合体之中,而这些不同部分的自我,没有一种因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具有了自身综合的“人格”。
对这样的个体进行仔细的了解,可以发现其可观察的行为可能包括相当
-- 91
分裂的自我37
精心的人格模仿,与之伴随的是各种可能的强迫性行动。研究者可以明确观察到的不是单个的假自我,而是一组部分自我,其中只有某些是精心炮制的。如果其中任一单个的部分自我都得到充分的变化,那么这些部分自我是可以组成人格的。正因为如此,我建议将这样一种由部分构成的整体称为假自我系统。
存在于这样一种精神分裂性状态的“自我”
,通常或多或少是非身体化的。这样的自我被体验为一种精神实体,它进入了克尔凯郭尔所谓的“封闭”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个体的行动没有让人感到是其自我的表达。
戴维所谓其“人格”
而我建议称为假自我系统的这些行动,是分离的,只有部分是自发的。自我并未感觉到在参与假自我的行动;假自我的行动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假,越来越浮。另一方面,自我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把自己看作“真正的”自我,而将其面具人格视为虚假的。
个体抱怨自己虚废并缺乏自发性。
然而,与其愿望相反,他的自发性会因此越来越低,他也会越来越觉得自己虚废。他抱怨自己不真实,脱离现实,不能有效地组织生活。从生存论的意义上说,个体的这些抱怨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他的自我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并且通常以高度批判性的态度注意着假自我。另一方面,他的自我又是其假自我或面具人格所独有的特征,其自我意识是很不完善的。
正因为如此,他的自我通常是不完全的。然而,假自我系统会进行全面的扩张,从这种扩张中,或从这种扩张的一部分之中,自我会感觉到自身的危险处境(参见戴维对女性角色的恐惧)。
-- 92
47分裂的自我
如果用“自我意识”
(见第七章)一词意指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即那种为他人所观察的感觉,那么,就上述情。。
况而言,个体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可怕的“自我意识”。
上述亦表明,个体对他自身的关系具有不同的层面,而不同层面之间关系的变化,又总是与个体的人际关系相联系。。。
这些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它们与人和人之间发生的现象完全不同。
就所论情况而言,个体的自我关系变成一种假人际关系,而自我则把各种假自我当作他人去处理,这些他人是被自我非人化了的。戴维就是一个例子,他身不由己地扮演了某个他所厌恶的角色,对此他说:“它的声音令人厌恶。”从所扮。
演的角色中,自我由里向外打量观察角色的虚假言行,并且像旁观者一样感到憎恶。所有这一切表明了一种企图:个体想在完全不依赖外界人事的前提下,在自身内部创造各种人事关系。个体在自身内部创造了一个小宇宙;不过这一孤独的、自我中心的、隐秘的、内在的“世界”当然只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一个不可行的世界,无法与我们共有的、唯一的真实世界相提并论。其实,正因为如此,精神病学才有了存在的必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一位精神分裂性个体,将试图努力通过封闭在自身存在之内变得无所不能,而不依赖与他人之创造性的关系,不依赖各种创造性的关系形式,因为这些关系形式本身要依赖于他人和外部世界的存在。他自己会觉得,他就是一切人和一切事,但这是不真实的、不可能的。
在他看来,孤独带来了自由、自足和自控。这些想象的好处对
-- 93
分裂的自我57
于真实的自我是安全的。
当然,这一投射性的防御机制也有其不利的方面,那就是,它是不可能的,是一种虚假的希望,并将导致持续的绝望;此外,这一防御机制还必然导致持续的、痛苦的虚幻感。
这是因为,虽然那隐藏的、封闭的自我参与了假自我系统的各种准自主性的活动,但它本身并不承认这种参与(除非表现为别的面具人格,正如在戴维的案例中我们看到的一样)
,因而,它只能获得一种纯“精神性的”存在。进而言之,这一封闭的、孤立的自我无法通过外部经验丰富发展自己,因而,其整个内部世界将变得越来越贫乏,直至个体感觉自己全然是一团虚空。这也就是说,全能感和万有感,原来是无能感和虚无感的孪生物。表现在个体身上,在某一时刻,个体会感觉自己身在此地,内在充实而富有;相形之下,外在。。
的生活在那儿运行,在他眼里是多么贫乏可怜。此时他感到。。
自己的优越性,感觉自己超越于生活之上。可是,在某一时刻,个体又会渴望重新进入生活内部,渴望让生活进入自己。。
内部。此时,个体会感到自己内在的死亡,会产生深深的恐。。
惧。
这样一种精神分裂性个体身上的关键特征,在于他所遭受的各种焦虑的本质;我们已经描述过这些焦虑的表现形式,如吞没、爆聚等等。我们还描述过各种畏惧,如丧失内在自主性之畏、丧失自由之畏等等;还指出了,这些畏惧实质上是害怕由自主的人变为事物,变为机械,变为石头,变为东西,变为它,也即害怕被僵化。
我们还研究过,精神分裂性状态的发展是怎样强化了这
-- 94
67分裂的自我
些焦虑。
当自我放弃了身体及其行动,并退入纯精神的行为,它就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实体,这实体或许存在于身体中某处。
我们已经指出,个体的自我把与他人的任何一种关系看作是对其身分的威胁,在这种威胁面前,个体将努力维持自身的存在;而刚才提及的向纯粹精神状态的退缩,则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这样的自我只有在隐蔽中和孤独中才会感到安全。
当然,对于这样的自我而言,无论他人是否在场,它都能在任何时候进入孤独状态。
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他人的目光面前,精神分裂性患者会比一般人感到更“脆弱”
,更不堪审视、不堪暴露。当他尚未尖锐地意识到他人的审视(即所谓“自我意识”)
,那么,他还能通过这种或那种方法,暂时得以避免自己的焦虑被证实。要么把他人变为事物,并相应地把自己对这一事物的感情非人化和客体化;要么就装作冷漠。非人化的方法和冷漠的态度密切关联,但并不十分同一。被非人化者可被当作使用、操作和行动的对象。正如我们在第一章指出,与一个人相对应,一件事物的。。。
基本特征在于:事物没有主体性,因而无法具有回应的意向。
而就冷漠的态度而言,个体以漫不经心的、生硬无情的方式对待人或事,就好像他或它无关紧要;从根本上说,就好像他或它并不存在。一个人,只要有那么一点儿主体性,他也可能是重要的,一件事情也可能很有意义。冷漠的态度否定人和事的意义。我们还记得,僵化正是珀尔修斯用以消灭敌人的手段。用美杜莎之头的目光,他把敌人变为石头。僵化
-- 95
分裂的自我77
是消灭敌人的一种手段。当然,如果我们充分确信自身的生存,那么,即便我们感到别人的目光不把我们当人而是当作一样东西,我们也不会害怕。换句话说,对于“正常”人来说,被别人视为物并非灾难性的威胁;只是对于精神分裂性个体而言,他所遭遇的每一道目光似乎都来自美杜莎之头,使他感到隐含着可怕的力量,试图消灭或毁坏他那风雨飘摇的内在生命。正因为如此,他拼命要将他人先变为石头,以为这就是使自己免于被僵化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他感到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安全。
概而言之,精神分裂性个体并未致力于防止自身部分身体的失落。宁可说,他的全部努力俱用于维护他的自我;而。。
这种维护,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是不稳定、不可靠、没有保证的。个体将始终陷于这样一种恐惧:害怕消失在非在之中,害怕陷于威廉。布莱克①所谓作为最后一着的“混乱的非在”
(chaoticnonentity)之中。
他的自主性受到吞没焦虑B的威胁。
他不得不保卫自己,以免主体性和生动感的丧失。
正因为他自己感到空虚,因而,与他人有关之饱满的、实在的、生动的现实,对于他就成为一种冲击。他始终无法把握这冲击,它随时可能发展为爆聚,使他的自我面临被彻底压倒和否定的危险,一如突然涌入的空气否定真空,或水注满水库。
①威廉。布莱克(1757—1827)
:英国诗人、水彩画家、版画家,其艺术独具慧眼和创造性,新颖、简练,表达思想感情率直而有力,深切关注人的灵魂世界和生存难题,因而对当代哲学和美学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译 注
-- 96
87分裂的自我
他人是现实的、活生生的,精神分裂性个体害怕与他人之现实的、活生生的辩证关系。他只能与被他非人化了的人建立关系,只能与他自己幻想的产物(心象)建立关系,甚或只能与物、与动物建立关系。
因此,我们认为,我们所描述的精神分裂性状态,可以理解为一种企图:企图维护一种结构不稳定的存在。后面我们将进一步指出,存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在童年早期就已发生和形成。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基本结构和基本要素(例如,时间的连续性、对自我和非自我的区分、幻想与现实,等等)都具有确定的稳定性,因而可视为理所当然。在这种稳定的基础上,我们所谓“人格”中某种可观的弹性或灵活性得以存在。然而,在精神分裂性人格结构中,却缺乏上述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是放弃自身存在基础并在不现实的超结构中寻求脆弱补偿的结果。
如果个体的整个存在未能得到保护,个体就会沿着他的防卫路线一直退缩到底。为了维护他的“自我”
,他将不惜否定一切。然而悲剧在于,如此保卫自我,实质是在摧毁自我。
在精神分裂症状态中,明显的、实际的破坏和解体,并非产生于外部敌人(实际的或假想的)的打击,而是上述内部防卫机制的毁灭性后果。
-- 97
分裂的自我97
第五章 精神分裂性状态中的内自我
你可以逃避这世上的痛苦,这是你的自由,也与你的天性相符。
但或许,准确地说,你唯一能逃避的,只是这逃避本身。
弗兰茨。卡夫卡
在我们所描述的精神分裂性状态中,自我与身体之间存在一种持续的分裂。个体自认为是真实自我的东西,却或多或少表现为非身体化的;而身体的经验和行为,却转而表现为假自我系统的成分。
对上述分裂中的两种要素,有必要加以更详尽的考虑。
此外还需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对精神或非身体化自我加以考虑。
大家知道,在普通人身上,也会发生自我与身体的暂时分离。一般而言,对大多数人来说,当他们发现自己被封闭在某种具有威胁性的经验之内,而且从生理上说又没有逃避的可能时,就容易表现出这种分离。
这是一种通常的反应。
集
-- 98
08分裂的自我
中营的囚犯就试图这样生存,因为,无伦从空间上还是从时。。
间上说,他们都看不到出路。
唯一的出路是一种生理的撤退:“脱离”身体,“进入”自我。作为一种特征,这种分离通常伴随着这样一些想法:“这好像一场梦”
、“这多半不是真的”
、“我不相信这是真的”
、“看起来没有什么”
、“我无法相信”
、“这与我无关”
,等等,并伴随着被分离和被剥夺的各种感受。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会以正常方式继续各种外部行为,但在内部,身体的行为却被感觉是朝向自身的,是自发的。
然而,经验的这种梦的性质或非现实性,以及行为的自发性,并未影响自我的状态:这时候,自我远未“休眠”
,相反格外警觉,思考和观察也可能格外清醒。
自我与身体的暂时分离也可以在睡梦中表现出来。
一位19岁的姑娘出于某些原因害怕即将来临的婚姻,当婚礼日益迫近时,她梦见自己坐在一辆小车的后座,没人驾驶,小车却自己在行驶。这位姑娘并非精神分裂性个体,但却对特殊情况作出了精神分裂性的防卫反应。
R接受治疗后不久便作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公共汽车上车的踏板上,车没人驾驶,在他跳离以后继续向前行驶,摔得粉碎。经过4个月的心理治疗,他作了另外一个梦。
“我正在追赶一辆公共汽车。
突然,我发现自己站在车的踏板上;与此同时却仍在车后追赶;我竭力想追上自己,但车比我跑得快。
对此我感到害怕。“
我们情不自禁要把这个梦解释为一个度量,它表明我们希望看到的某种转变。
可以举出很多这种暂时分离的例子,这是一种普通的经验。有时,它被我们有意识地弱化了;但更多的时候,它却
-- 99
分裂的自我18
是个体无法控制的。不过,我们讨论的主要对象是非常态的患者。对于他们来说,自我与身体的分离并不仅仅是对特定危险境况的暂时反应——当危险过去以后,这种反应也就消失了;相反,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分离是基本的生活定向。
如果追溯这些非常态的生活,通常会发现,它们似乎从婴儿期的最初几个月就开始了——那时,上述分离已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对于“正常”个体,如果置身于威胁其存在的处境中,且无可逃避,那么他就会进入一种精神分裂性状态,竭力试图超越这一处境——即便不在生理上,至少也在精神上变成精神的观察者,超然地和漠然地观望着自身身体的所作所为及其遭遇。
“正常”个体尚且如此,因而可以设想,那些其在世方式始终呈现分裂状态的个体会感到,对于他——如果不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个世界从每一个方面威胁着他的存在,并且无可逃避。对于这样的人,事情确系如此。对于他们,世界是无形的囚牢,是没有铁丝网的集中营。
偏执狂患者有着特殊的困扰,他老觉得有人在跟他作对;有人在密谋窃取他的脑子;卧室的墙里隐藏着一台机器发射脑电波软化他的脑子,或趁他睡熟时对他施行电击;等等。
在这种状态中,他感觉为现实本身所困扰。
世界就其本身而言,。。。。。。。。。。。
他人就其本身而言,对于他都是一种危险。
于是,自我着手寻求安全感,其手段正是力图通过非身体化的存在来超越这个世界。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自我会感到自己脱离了一切经验和行动。其结果,它变成了一个虚空。一切在彼,在外部;但却无物在此,自身内部空无一物。不仅如此,那种把世界拒之门外的需要,非但没有缓减,
-- 100
28分裂的自我
反而强化了自我对于一切在彼的恐惧以及被压倒的恐惧;而在此同时,自我可能超乎一切地渴望参与到世界之中。
这样,自我最大的渴望就表现为最大的软弱;而屈服于这一软弱又是自我最大的恐惧,因为,自我害怕它的虚空会因参与世界而遭到否定,害怕被吞没,害怕失去身分,这身分象征着自我的超越——哪怕这是一种虚空中的超越。
自我的这种内在分裂意味着,它从未直接显示于个体的各种表达和行动,它也从未有过任何自发的或当下即时的经验。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始终保持一个僵硬不变的距离。在这样一种基本的知觉和行动方式中,自我与他人以及世界之间任何直接和当下即时的关系,都将变得是无意义的、无用的、虚假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图解的方法帮助我们描述两种不同的状态,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必然遵循其中一种。
在图一中,自我真实地感知对象。自我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生动的,让人感觉是有要点、可把握的。自我所承诺的行动是真实的、真诚的。
图二则显示了另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个体把自己与他人的所有交往都推诿于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在他的存在之内 可并不等于“他”
;这个系统只能体验到不真实的世界,而属于这个系统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是虚假的、虚废的、无意义的。
这样一种虚废、无意义和无目的之心态,每个人都会在此时或彼时或多或少感觉到;只是对于精神分裂性个体而言,这种心态特别显著,特别持久。这种心态的根源在于,知觉的大门和行动的大门没有掌握在自我手里,而是被假自我所
-- 101
分裂的自我38
左右和控制。这假自我作为一个系统,其有关部分与“真”自我相分离;在个体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中,这一假自我系统阻碍、排斥着真自我的直接参与,由此必然产生知觉的不真实性以及行动的虚假性和无意义性。
这样,在个体自身的存在之中,可以感到一种假二重性。他不是以完整的自我与世界打交道,而是推诿自己与外界人事的当下即时的联系,部分地放弃自己的存在。
可用公式说明如下:
在正常状态中,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应该是:(自我身体)他人C D但对于类精神分裂症个体而言,情况却是:自我(身体—他人)
D
-- 102
48分裂的自我
也就是说,自我未能与真实的人和事物建立直接的关系。
当这种情况发生在患者身上时,患者的自我就会竭尽全力,维护关于其自身的真实感、生动感以及身分感。
再联系图一、图二。在图一所示的正常状态中,我们看到一种良性循环:由于自我与他人建立了直接关系,世界的现实和自我的现实彼此相互强化。在图二中,我们看到一种恶性的循环:一切都变得越来越不真实,越来越没有生命;爱无法实现,恐惧取而代之;到后来,个体会绝望地感到一切都停滞不前,淤积在一个再也走不动的地方。
无运动之物,无生动之物;一切死寂,连自我本身也无法幸免。自我为分离所阻,无法接近真实性和生动性,无法具有饱满的经验。个体无法体验到良性循环中与他人那种创造性的关系,无法体。。。。。。
验到自我与他人的相互强化、相互丰富;相反,个体只能作出条件反射,作出机械的反应。
这种反应一时看来是有效的、稳定的,但没有“生命”在其中(无生命力的关系)。一种类。。。。。。。
似它-它反应代替了健全的我-你关系,这种反应只能导向毁灭。
在这种情况中,内自我试图寻求确定的(明显的)补偿。
这样的自我会怀有某些确定的观念、希望或幻想,内心的真诚即是其中一种。关于这种内心的真诚,我们已在前面第四章关于戴维的案例中看到过了。正因为与他人的所有交往都充满了伪装、暧昧、虚伪,因而,个体转而追求一种自我关系,这种关系中反过来充满了一丝不苟的真诚和坦率。一切都或许要隐瞒他人,但没有必要隐瞒自己。在其中,自我企
-- 103
分裂的自我58
图把自己变成“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把它自己和它自己联系起来”
,①同时却排斥其他一切。由此引起自我内部进一步的分裂。个体的存在分裂为“真”
“假”自我,真假自我如前所述都丧失了其真实性,但它们都在自身之内破碎成为新的亚系统。因而,在自我所具有的与它自身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发现第二种二重性,那就是,内自我进一步分裂而具有了与它自己的一种虐待-受虐关系。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内自我甚至就将开始丧失其不得不首先具备的身分——我们已经指出过,内自我最初是作为一种手段产生的,其目的是企图牢牢把握不稳定的身分感(关于此点的临床解释,特别参见罗斯的案例,见后面边码第150页)。
当个体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危险和害怕的世界中,其畏惧又未能被爱所缓和,个体就会倾向于用前述类似它-它反应代替健全的我-你关系。此时个体害怕周围的一切。任何一种冲击都可能使他感到是毁灭性的,使他感到爆聚、洞穿、破碎和吞没的威胁。此时他会害怕自身的一切“运作”
,害怕任何东西逸出自身,害怕在任何经验中失落自己,等等;一句话,他害怕自己被用竭,被耗尽,被抽空,被夺取,被吸干。
也就是说,自我希望控制;而自我的孤独,则是这一需要的必然结果。他宁可偷取,而不愿被他人给予;宁可给予。。
他人,也不愿——如他所感觉——被他人偷取自己身上任何东西。例如,正如我们在戴维及其他案例中看到,对于谁或
①见克尔凯郭尔:《对死的厌倦》(TheSicknesuntodeath,1954年)
,但用于此处含义已大为不同。 ——原 注
--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