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鸟说:“他的妻子被恶龙抢走了,我想救她,但未能战胜恶龙,反而让它把我打伤了,现在恶龙已回到南海的海岛上。”说完就咽了气。
猴子们便回去报告猕猴王。
听了猴子们的报告,善王与猕猴王马上带领猴群,翻越重山峻岭,跨过大江长河,到了海边。只见大海波涛汹涌,一望无际,怎样才能渡过海洋,到达海岛呢?大家都发起愁来。
天帝释知道了这件事,就变化成一只浑身长满了疥癣的小猴子,来到猴群中,对猴王说:“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我们的伙伴,比海里的沙子还多,还怕渡不过这个海吗?如果我们每个背一块石头扔到海里,海里就会出现一座高山,而我们实际上只要一条通道就行了,有什么可发愁的?”
小猴子的这番话,提醒了猕猴王及善王,大家高兴极了。
猕猴王立即封小猴子为“修路总管”,按照它说的办法,让众猴搬石填海。
果然,没过多久,一条平坦的大道就修筑成功了。
猴群通过海中大道,来到恶龙居住的海岛,把恶龙的居处围了个水泄不通,命令恶龙马上交出王妃。
恶龙见来了这么多猴子,便喷出阵阵毒雾。
猴子们一闻到毒雾,一只只摔倒在地,昏迷不醒。
猕猴王和善王看到这种情形,十分着急。
小猴子又说:“大王不必着急,我有仙药,可以治愈大家。”
便拿出仙药,抹在众猴的鼻子下。
猴子们一嗅到仙药的香气,立刻苏醒过来,个个精神振奋、力量倍增,舞刀弄枪地杀上前去。
恶龙见一招不成,又来一招,马上呼唤起风雨,只见顿时乌云滚滚,遮天蔽日,大地马上昏暗了下来;狂风怒号,海浪腾空,阵阵霹雳,震天动地,铜钱大的雨点噼哩啪拉地落下来。
有些猴子一看到这个阵势,吓得眼睛闭了起来,抱成一团。
小猴子对善王说:“大王您看,那阵阵闪电,就是恶龙的化身。大王的箭法高超,世上罕有,只要您能射中闪电,就能除去这条凶残的恶龙,为民造福。连天下的诸神,也会感谢您帮助他们除害的。”
于是善王张弓搭箭,在闪电大亮、霹雳猛炸的一刹那,将一支利箭稳稳地射了出去——只听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恶龙从天上摔了下来。善王的那支箭,正好射穿恶龙的胸膛。
猴子们看到恶龙已被射死,都欢呼起来。
这时,天空雨停云散,大海风平浪静,一轮丽日又重新照耀人间,七彩的长虹挂在天边,好像为善王及众猴们庆功。
小猴子从恶龙身上找到锁匙,打开监狱,放出了被监禁在里面的王妃。
善王夫妻终于团聚了,于是善王与猕猴王便带领众猴,返回故乡。
这时,那个抢占外甥王国的恶王已经死去了。因为他没有儿子,无人嗣位,所以全国人民,都决意仍让善王来当自己的君主。他们派出大队人马,四处寻找善王,正好遇到善王与猕猴王凯旋归来的队伍。大家拦住马头,涕泣跪拜,请善王回去即位。
善王回到故国,重登王位,连恶王原来统治的国家,也因无人继承而归善王统治。善王大赦天下,普行仁政。
百姓们像拨开浓雾、见到青天,个个欢天喜地,高呼万岁。
善王虽然寻回妻子,重登王位,但有一件事总是使他闷闷不乐。有一天,他对妻子说:“当妻子的,哪怕只离开丈夫一夜,别人便会怀疑她也许不贞,何况你在恶龙那里待了那么久。就请你回娘家去吧!再也不要回来了。”
王妃说:“你怎么能这样怀疑我?我虽然身陷魔窟,却像莲花那样居淤泥而清净不染。老天爷在上,如果我讲的句句是实话,请老天爷马上让大地裂开。”
她话刚说完,只听一声巨响,大地裂开一条大缝。
王妃指着裂缝,哭着说:“这就是我一身清白的证据。”说完,就要向裂缝中跳。
善王连忙一把拉住她,叫道:“我相信你了!你确实是贞洁的。”
从此,善王夫妻一直恩爱地生活着。
善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享受太平盛世的幸福。
据《六度集经》卷五《国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26页。
22.隐修士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南赡部洲有个国家叫摩天罗,国王名叫难。这位国王聪明好学,对各种学问都很精通,他很羡慕那些出家的修行人,能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便抛弃了王位、国土、妻子、儿女,到山林里出家修行。
他脱下国王的服装,穿上隐修士的树皮衣,在一座森林中整整修行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他严格遵守隐修士的戒律,不杀生、不说谎、不做各种非法的事,每天只在上午吃一顿饭,太阳一偏西,就禁食一切食物。
森林旁边有一个陷阱,井深三十多丈。
有一天,这位隐修士从陷阱边走过,听到其中传来呻吟声、呼救声。他拿火把跑过去一照,只见陷阱中有一个人、一只乌鸦、一条蛇。
原来猎人在追赶一头鹿时,不慎掉进这个陷阱,陷阱旁正好有一只乌鸦、一条蛇,它们看到一个人一下子就掉进陷阱,吓了一跳,不由自主地也翻滚进去。
陷阱很深,他们你压我、我挤你的,都摔得半死不活、遍体鳞伤。陷阱的四壁光溜溜的,抓没处抓、蹬没处蹬,眼看就要死在陷阱里了,所以在那里仰天哀号、拚命呼救。
隐修士看见他们遍体鳞伤的可怜样,心里也很难过,安慰他们说:“你们别着急、别担心,我就来救你们。”他马上去找了许多野藤野草,编成一条长绳,从井口垂放下去。
猎人、乌鸦、蛇攀援着这条绳子,一个个好不容易地,从陷阱里爬了出来,各自捡了条命。
他们从陷阱里爬出来之后,跪在地上叩头敬礼道:“当我们危在旦夕的时候,幸亏碰上您这位仁慈善良的好人,把我们救出来,让我们重见天日。您对我们真是恩重如山,我们无论怎么也报答不了啊!我们愿意终生随侍在您左右,为您服务,以报答救命之恩。”
隐修士说:“过去我当国王的时候,国家疆域辽阔、人民众多、财宝无数、美女满宫,周围无论哪个国家都比不上。当时我想要怎样,就能怎样,一切都可随心所欲。但我最终还是抛弃了这一切,出家修行,目的就是想要成佛,好普救天下受苦受难的一切众生。因此,我今天救了你们是应该的,你们不必说什么报答的话。我只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弃恶行善,现在你们还是赶紧回家去吧!恐怕家中的亲人,都在为你们担心呢!”
猎人感动万分地说:“我活到这么大,虽然也看过一些积德行善的好人,却从来没见过像您这样做了好事不图报答,隐居山林不求扬名的人。以后如有机会,请您到我家里来,让我供养您一顿饭,也尽尽我的心意。”
乌鸦说:“我的名字叫钵。您以后如有什么危难,只要叫一声我的名字,我会马上飞到您的身边。”
蛇也说:“我的名字叫苌。只要您呼唤我的名字,我也会马上赶到您的身边,报答您今天的救命之恩。”
说完,猎人、乌鸦、蛇都各自回家去了。
有一天,隐修士外出乞化,刚好来到猎人家。
猎人远远地看见隐修士来了,连忙对妻子说:“那个老家伙真的来了,该怎么办?”
他妻子说:“哪有饭给他吃?”
猎人想了想,说:“这样吧!他来了之后,我就说要你马上做饭,你磨磨蹭蹭地装个样子给他看,捱过中午就好办了。
他们隐修士的规矩,过了中午就不准吃饭的。”
妻子答应了。
隐修士走进门来,猎人装着欢天喜地的样子迎上去,并命令妻子:“马上做饭,要做最好吃的。”
他的妻子故意做出很高兴的样子,却磨磨蹭蹭地不好好做饭。
猎人装模作样地与隐修士谈天。
隐修士眼看天色已到中午,饭还没做好,只好站起来告辞了。
隐修士回到森林中,正好遇见乌鸦在枝头休息。
隐修士说:“你不是钵吗?”
乌鸦说:“正是我,您从哪儿来?”
隐修士说:“我从猎人家来。”
乌鸦忙问:“猎人家给您做了什么好吃的饭菜?您一定吃得很满意吧!”
隐修士说:“他们饭还没做好,就已经中午了,我不能破坏戒律,所以没吃饭就回来了。”
乌鸦马上明白,猎人是故意这样做的,气愤地说:“像这种本性卑劣的人,根本不应该救他,忘恩负义是天下最大的不道德。我没有什么吃的东西,无法用饮食来供养您,请您在这儿稍等一会儿,我马上回来。”
乌鸦振翅飞到般遮国,穿门过户,一直来到国王的后宫。
国王的妃子正在午睡,各种首饰都解下来放在一边,其中有一颗极珍贵的夜明珠。
乌鸦衔起夜明珠,飞回森林,把这颗珍贵的宝珠奉献给隐修士。
国王的妃子午睡醒来,发现夜明珠丢了,大吃一惊,床头地下地到处寻找,都没有找到,急忙去报告国王。
国王命人把王宫搜遍了,也没找到那颗夜明珠。于是,国王下令在国内贴出布告:有谁能寻回夜明珠,赏金银各一千斤、牛马各一千头;如果得到夜明珠而藏匿不交的,杀全家、灭九族。
这件事轰动了全国。
隐修士从来不把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放在心上,得到那颗夜明珠也没什么用,就随手扔在地上。
有一天,他刚好碰到猎人又在森林里打猎,隐修士心想:“不如把那颗珠子送给猎人,变卖成钱,还能养家糊口。”便找出夜明珠,交给猎人。
猎人早已听说国王丢失夜明珠的事,一见隐修士掏出夜明珠,两眼顿时冒出火来,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他一把揪住隐修士的衣襟,大声喝道:“我还以为你是个好人,原来你是个贼,竟敢偷国王的夜明珠。走!和我一起见国王去!”说着,就把隐修士捆了起来,拖到国王那里。
国王见夜明珠失而复得,当然十分高兴,立刻重赏猎人,并吩咐把隐修士带上来。他看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目光慈悲,态度安详,不像是做贼的样子,便问道:“你是从哪儿得到这颗夜明珠的?只要你告诉我实情,我就放了你。”
隐修士本来一直不明白夜明珠的来历,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乌鸦从王宫中偷来的,心想:“如果我说出是乌鸦给我的,那么不但是钵,全国所有的乌鸦都将被杀死,因为国王说过要灭九族啊!干脆把这罪名揽在我身上吧!”又想:“不说谎、不偷盗是佛教的戒律,如果我承认是我偷的,那不是既破坏了戒律,又给佛抹黑了吗?”想来想去,只有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国王见隐修士不说话,便下令左右把隐修士吊起来打。
隐修士被打得皮开肉绽,浑身没一块好肉,但仍一声不吭。
国王恼怒极了,下令说:“把这个家伙给我拉出去,挖个坑埋了!但别让他马上就死,要使他的头露在坑外,让他再受一夜的罪,明天再砍他的头。”
隐修士被埋在坑里,只有脑袋露出土面,气喘不过来,憋得头昏脑胀。这时,他突然想起了蛇,就轻轻地唤了声:“苌,你在哪里?请快来!”
蛇正在洞里休息,忽然听到似乎有人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心想:“在这世界上,知道我的名字的只有恩人隐修士一人,他一定是有什么困难,才会叫我。”
急忙循声前往,只见隐修士被埋在土坑里,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隐修士把事情经过叙述了一遍。
蛇流着泪说:“您一生慈善,专行好事,品德高尚,可与天地相比,没想到还遇到这样的冤枉事!真是太不公平了!这个国王只有一个太子,以后就全凭太子继承王位,我现在就入宫去把他咬死,然后您再拿我这个神药将太子救活,这样,国王一定会放了您。”说着,它把神药交给隐修士,偷偷地潜入王宫,趁太子还在熟睡,狠狠地咬了他一口。
蛇毒迅速传遍全身,太子还没来得及从梦中醒来,就一命呜呼了。
第二天一早,宫女们发现太子被蛇咬死了,连忙跑去报告国王。
顿时满宫举哀,哭成一片。
国王和王妃,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这时,他早把要砍掉隐修士脑袋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国王下令:“无论什么人,只要能救活太子,我就把王国分他一半。”
但整整过了三天,没有一个人出面救太子。
国王绝望极了,只好下令把太子的尸体送到城外,按礼节火葬。
送葬队伍路过埋隐修士的地方,隐修士叫住队伍,问道:“太子生的是什么病?怎么死的?”
侍从们回答:“太子是被毒蛇咬死的。”
隐修士说:“别举行葬礼,我能救他。”
侍从听说有人能救太子,赶忙把消息告诉国王。
国王赶来,下令将隐修士挖出,说:“如果你能救活太子,我就赦免你过去的一切罪过,还分一半国土给你,让你和我一样当国王,绝不食言。”
隐修士拿出苌给他的神药,涂在太子的伤口上。
一会儿工夫,太子慢慢地睁开眼睛,坐了起来,很奇怪地问道:“我怎么会在这儿?”
左右将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太子。
太子这才明白,自己是到阎王殿上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国王下令将太子抬回宫中,好好调养休息。
王宫上下见太子康复,无不笑逐颜开,齐声庆幸。
国王将一半国土分给隐修士,但隐修士拒绝了,连一点赏赐也不肯接受。
国王心想:“连半个王国都不肯接受的人,还会去做贼吗?
看来夜明珠这件案子,必有蹊跷。”
便问隐修士道:“你到底是哪国人?为什么出家修行?是怎样得到夜明珠的?既然你的品德这么高尚,为什么会被猎人当作贼抓来?希望您能将这些事告诉我,解除我心中的疑惑。您放心,您对我有恩,我不会再追究丢夜明珠这件事,也不会再处罚偷夜明珠的人,我只是想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隐修士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告诉国王。
国王听后,也为隐修士所受的冤屈流下伤心的眼泪。
国王马上派人去通知猎人,说:“你对国家有莫大的功勋,我要重重地奖赏你和你的亲戚,请你与你的九族一起来。”
猎人与他的妻子,以及他们的亲戚朋友,听说国王要给予重赏,高兴地来到王宫。
国王指着猎人骂道:“你这个家伙,竟然忘恩负义、陷害恩人,天地之间,容不得你这样的人!”说完,喝令武士道:“把他们统统杀了!”
隐修士回到山林中继续修行,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修行,故死后投生到天宫。
据《六度集经》卷五《难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28页。
23.龙王槃达的故事
古时候拘深国有个国王叫抑迦达,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名须达,女儿叫安阇难。国王非常疼爱这对儿女,给他们准备了各种游戏、享乐的东西;为了让他们能畅快地游泳,甚至给他们筑了座金水池。
有一次,当王子和公主在池中玩水嬉戏时,突然碰到了池子里的一只乌龟,吓得王子大叫:“池子里有个东西碰了我!”
国王很气愤地说:“这个池子,是专门为孩子造的,什么东西竟敢钻到这里来惊吓我的孩子?”为了弄个究竟,他命令人将水舀干,最后发现是一只乌龟。
国王问:“这东西惊吓了王子,该当何罪?应如何处置它?”
一群大臣七嘴八舌地说:“把它斩首!”
“用火烧它!”
“把它切碎做羹!”
有一位大臣说:“你们说的都不算残酷,对付这东西最狠的办法,就是把它丢入大海中!”
乌龟听了,笑着说:“对!对!这是唯一最残忍的办法!”
抑迦达王听从这个办法,派人将乌龟丢入海里最深的地方。
乌龟兴高采烈地游着,忽然心生一计,游到龙王府去见龙王,它说:“报告大王,我给您带来了好消息!人类国王抑迦达有个女儿,美貌端庄,举世无双,只有天女才能和她相比。国王想把她许配给您呢!他特地派我来向您报告。”
龙王问:“你的话可是真的?”
乌龟说:“当然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我情愿受罚!”
龙王喜出望外,命令手下做一顿丰盛的宴席请乌龟。
吃饱喝足后,乌龟催促龙王说:“请您早点派聪明能干的使臣跟我去,国王还等着回音呢!”
龙王便派了十六名才能出众的使臣,跟着乌龟来到城边的水沟中。
乌龟吩咐道:“你们在这里稍候,我去报告国王。”
乌龟离去后,那些使臣在水沟里左等它不来、右等还是不来,苦苦等了许久都不见回音,便径自进城见国王,问个究竟。
国王见到这群奇怪的来访者,非常纳闷地问:“龙啊!你们到这里来有什么事吗?”
它们回答:“感谢大王这样仁慈,接见我们。我们的龙王,听说您准备把女儿许给他做王妃,特地派我们来迎接。”
国王听了大怒,叫道:“胡说!天下哪儿有人王的女儿,许配给龙蛇的道理?”
龙说:“这是大王您亲自派神龟来传达的意愿,可不是我们到这里无理取闹。”
国王气得要死,大叫:“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你们快给我走,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
那些龙兵龙将一怒之下,将宫中所有的摆设、物品统统都变成活灵活现的龙,围绕在国王宝座的前后,张牙舞爪的,十分凶恶,吓得国王乱喊乱叫,大臣们个个惊恐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个大臣壮着胆子劝国王说:“陛下!看这个情况,还是把公主嫁给龙王吧!要不这事如何了结?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女孩子而亡国啊!”
国王百般无奈,只得接受大臣们的劝谏,将女儿许配给龙王,成为龙王的妃子。
几年以后,龙妃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叫槃达。
槃达成年后,继承了王位,虽然享有一切荣华富贵,但他心里总希望能尽快解脱世上的一切,去隐居修行。他曾多次躲藏起来,可是每一次,他的妻妾们总有办法找到他,苦苦哀求着跟他一起隐居。
有一天,他又想办法瞒过随从和妻妾,一个人偷偷地浮上水面,登上了岸,河岸长满了香草和鲜花,茂密的树林绵延不绝,那么静、那么美,他再也不想回去了,就摇身一变,成了一条蛇,躲在河边的草丛当中;旁边是一棵枝叶茂盛的梨树,他就在梨树下住下来。
从此以后,一到夜间,梨树下就会显现几十盏明亮的灯火,而白天来看,却又只是几十种花,这些花那么艳丽清香,真是世上绝无仅有的。
在这个国家,有个善于玩蛇的人,名叫陂图。有一天,他入山到树林里、草丛里捉蛇,想藉此赚点钱。
一个放牛娃告诉他:“我在这附近看过一条奇怪的蛇,它常常盘在河边那棵大梨树下,夜里,那树下就有几十盏灯,五颜六色地闪闪发光;白天若下雨,就会出现很多珍花,又香又美,实在无法用语言加以形容。我在这山里放牛不知多少年了,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事呢!那蛇不同于一般的蛇,它不怕人,也不伤害人,我用手碰碰它,它丝毫没有伤害我的意思。”
捉蛇人听了说:“真是太好了!我正想捉这样的蛇呢!”他找到牧童告诉他的地方,果然发现梨树下的草丛里,有一条小蛇,盘伏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他把一种含有剧毒的药,涂在蛇的牙上,蛇牙就全部脱落了,这条蛇再也不会咬人了。他还怕蛇不听管教,先用木棍狠狠地打它,打得它皮伤骨折,血迹斑斑。然后,他把蛇放到小筐子里,带着去乞讨。
每到一处,他就吹起笛子,命令蛇出来跳舞。那条蛇有各种本领,会表演很多优美的舞蹈,还有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高雅动作。
陂图带着蛇周游列国,每到一处,蛇的精采表演,都获得极大的成功,见者没有不感到惊讶的。靠着这条不可思议的蛇,玩蛇人在每个地方,都可以获得金、银各一千斤,奴婢各一千人,象、马、牛、车各一千。他很快就成了有钱人,可是他并不满足,仍然带着这条珍异的蛇,四处流浪,最后来到了蛇的外祖父的国家。
蛇的母亲、妹妹及其他亲友,事先已得知他的消息,都到这里来等他;他们变成鸟儿,站在宫殿的屋顶上,等待着他的到来。
玩蛇人到了,他背着筐子、吹着笛子,走到宫殿前的广场上。蛇变成一条有五个头的小龙,听到召唤的笛声,刚要钻出来跳舞,忽然一眼看见母亲、妹妹及亲友都在那里,羞愧得不敢露面。
玩蛇人喊了五、六次,他才勉勉强强、很不情愿地从筐子里爬了出来。
他的母亲把这个情景看得清清楚楚,想到儿子从龙王,变成这样一条听人吆喝、命令,受人折磨的蛇,心里像针扎一样的难受。她马上变成人的样子,前去求见国王,并把所有的事情告诉国王。
国王和大臣们听到这件事,都很伤心,也很同情她和龙王槃达。看到玩蛇人那样虐待槃达,他们气愤极了。
有人建议杀死那个玩蛇人。
龙王槃达请求说:“大王!请不要杀死他,因为您要是杀害了他,恶孽会得到恶报的。还是满足他的愿望,把他想要的车、马、奴隶、黄金都给他,让他走吧!”
国王同意了,按照以前其他国家的先例,给玩蛇人仆人、车、马、金银等,打发他离开了。
玩蛇人想到自己旅行了这么多国家,在每个地方都获得大量的钱财牲畜,走着想着,喜不自胜,他正自鸣得意时,不料遇到了一伙强盗。
强盗把他的财产和身边的一切东西,抢得一干二净。只一瞬间,他就又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和从前一样。
槃达母子俩在国王的王宫里,受到热情的款待。
龙王非常感激国王的救命之恩,对国王说:“在大王需要我时,只要喊我的名字,我即刻就到,请不要客气。”
龙王槃达和母亲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国王和众大臣,回龙宫去了。
据《六度集经》卷五《槃达龙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28页。
24.裸人国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兄弟各自办了些货物,出门去做买卖,走着走着,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不穿衣服,称作“裸人国”。
弟弟说:“这儿的风俗习惯与我们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儿做好买卖,可实在不容易啊!不过俗话说:‘入乡随俗。’只要我们小心谨慎、讲话谦虚,照着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事,想必不会有什么问题。”
哥哥却说:“无论到什么地方,礼义不可不讲,德行不可不求。难道我们也光着身子与他们往来吗?这太伤风败俗了。”
弟弟说:“古代不少贤人,虽然形体上有所变化,但行为却十分正直。所谓‘陨身不陨行’,这也是戒律所允许的。”
哥哥说:“这样吧!你先去看看情形如何,然后派人告诉我。”
弟弟答应道:“是!”于是先进入裸人国。
过了十来天,弟弟派人告诉哥哥:“一定得按当地的风俗习惯,才能办得成事。”
哥哥生气地叫道:“不做人,而要照着畜生的样子行事,这难道是君子应该做的吗?我绝不能像弟弟这样做。”
裸人国的风俗,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头,用白土在身上画上各种图案,戴上各种装饰品,敲击着石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唱歌跳舞。
弟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一起欢歌漫舞。
裸人国的人们,无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弟弟,关系非常融洽。
国王买下弟弟带去的全部货物,并付给他十倍的价钱。
哥哥也来了,他满口仁义道德,指责裸人国的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引起国王及人民的愤怒,大家把他抓住,狠狠地揍了一顿,全部财物也都被抢走。全亏了弟弟说情,才把他放开。
兄弟两人准备动身回国,裸人国的人,都热情地跑来为弟弟送行,对哥哥却是骂不绝口。
哥哥气坏了,却也无可奈何。
据《六度集经》卷五《之裸国经》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29页。
25.猕 猴
王从前在一座森林里,有只猕猴王,他手下有五百只大小猴子,常常在一珍?闹游戏,非常快活自在。
有一年,天候非常干旱,很久都没有下过一滴雨,山林中任何果子都没有了。
猴子们饥饿难忍,把山上能吃的东西都吃了,还是填不饱肚子。它们忽然想到,说不定国王的花园里,会有什么可吃的。
国王住在京城,离山很近,只隔着一条河。
猕猴王就带着几百只猴子,渡过了那条小河,闯进国王的花园。
看守花园的人发现一大群猴子入侵,知道事情不妙,花园要遭殃了,马上前去报告国王。
国王一听,马上下令:“小心看住这群猴子,不要让任何一只跑掉!”
侍卫们立刻集中到花园里。
猕猴王见情况危急,心中十分焦急、懊悔,心想:“都是因为我考虑不周,才给大家带来这么大的祸事!本想找点果子救命,没想到反而害了大家的性命。”想来想去,忽然想出一条妙计,它马上吩咐众猴:“你们快分头去找藤条,拿到我这里来,越快越好!”
猴子们分头去园里四处搜寻,终于找到了一些粗细不一、长短不等的藤条。
猕猴王把这些藤条,很快地连接在一起,一头绑在园中的一棵大树上,然后往外跳去;藤条就差那么一点点,不够拴在园外的那棵树上。时间紧迫,不够再去找藤条,猕猴王不假思索地用手抓住藤条的一头,再用双脚勾住那棵树的树梢,叫道:“快抓着藤条爬过来!快!”
猴子们一只接一只,抓着藤条爬出花园,到了安全的地方。
可是猕猴王的两腋都磨烂了,体力不支地掉到地上,昏了猕猴王忽然讲起人话,它说:“陛下!我们一直生活在山林中,但因近来天候干旱,久久没有下过雨,别说野果子,就连能吃的树叶和草叶,都让我们吃光了,还是饥饿难忍,所以我带着猴子们闯入您的花园。罪都在我,不能怪其他猴子,请您手下留情,不要杀害它们吧!我的肉,请您用来供宫中做道新鲜菜吧!”
国王听了,十分感动,仰天叹息道:“唉!野兽虫类的王,都懂得以自己的身体,来救其他人的性命;我是人的王,难道能杀害它吗?”
国王一边流下感动的眼泪,一边命人赶快给猕猴王松开捆绑的绳套,并将宫中剩余的蔬菜、水果及粮食,都拿出来给猕猴们吃,还发布命令:“无论是谁,如果伤害了猕猴,就按照处置小偷那样严加处理。”
事后,国王对王后说:“你也看见了吧!和猕猴王相比,我的仁慈,只如同一根细细的头发而已!而它的仁义,却超过了巍峨雄伟的山哪!”
据《六度集经》卷六《猕猴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32页。
26.鹿 王
很久以前,森林深处住着一群鹿。它们的鹿王十分仁慈,非常爱护自己的部下,因而森林里的鹿,都很尊敬它、爱戴它,跟随它的鹿也越来越多。
有一天,它们一路寻着食物,边走边玩耍嬉戏,来到国王的皇家林苑里。
一个牧人发现了它们,就去报告国王。
国王听了很高兴,派了许多士兵包围这个地方。
士兵的吵嚷声惊动了鹿群,等大家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时,已经太晚了,它们已被团团围住。在这危急关头,鹿王心里非常难过,也非常懊悔,它想:“就是因为我没有及早防备,才使得群鹿陷于重围,面临这样可怕的危险,哪怕拚了命,我也要救大家出去!”鹿王想着,跑到离围栏不远的地方,跪下两只前腿,对鹿群喊道:“快!蹬着我跳出围栏,你们就能活命了!”
于是群鹿一只接一只,都蹬着鹿王跳出了围栏,获得了自由。
鹿王却因而身受重伤,血流不止,仆倒在地,动弹不得。
那些已经逃出去的鹿看到鹿王身受重伤,都在围栏外边自动聚拢过来,哀声啼叫,不肯离去,丝毫没有想到自身的危险。
国王远远看到鹿王受到了重伤,血流遍地,而其他鹿都站在栏杆外边悲哀地望着它,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鹿王回答说:“陛下!是我没有管教好部众,为了寻找丰美的草场而侵犯了您的林苑,我的罪是很深重的。现在,我身体受了重伤,肉也残缺不全,但内脏仍是完好无缺的,我情愿供给您做一顿早饭,但请不要杀害其他的鹿吧!它们没有错。”
国王听了这一切,感动得热泪直流,说:“你虽然是牲畜,却具有天地间最高尚的慈善心肠,愿意牺牲自己,来拯救别人;而我是人的王,却要杀害生灵,真是罪恶深重啊!”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件再发生,国王颁布了一道命令:“从现在起,全国一律禁食鹿肉!”并下令毁掉一切捕鹿的工具。
鹿群看到鹿王伤势严重,都围拢用舌头轻轻地舔它的伤口,又从远处的树林里、山崖边找来草药,细心地敷在伤口上。
国王目睹这一幕动人的情景,擦着泪叹息道:“君王对百姓慈爱关怀,百姓才会爱戴、拥护君王。鹿王实在是仁义之君啊!”自此,国王心怀慈悲,不再杀生,处处关心百姓的疾苦,成为全国老百姓尊敬、爱戴的人。
据《六度集经》卷六《鹿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32页。
27.九 色 鹿
森林里住着一只漂亮的鹿王,它的两肋是金色的,像黄金一样闪闪发亮,其余地方的毛色也非常美丽,经常泛出九色光彩,所以大家都称它为“九色鹿”。它心地善良,常常帮助别人,得到鹿群的尊敬和拥护。
有一年夏天,山中连日下着暴雨,水流成灾。
鹿王带领群鹿走到河边,看见河又深又宽,水流湍急,咆哮的浪头卷着山上的大树,奔腾而来,所有鸟兽都不敢靠近这条河。鹿王忽然发现有个人顺流而下,出没于浪头之间,用微弱的声音在求救:“山神、树神啊!天神、龙神啊!
可怜可怜我,救我一命吧!”
鹿王在岸边见到这个情景,心里想:“这么急的水流,连大鱼都难渡,我身小力单,能救得了这个人吗?但是,救他是应该的,我宁可为了救他而被水淹死,也不忍心看着他死去。”又想:“要是这人在陆地上被大象包围了,我一定有办法救他,可是现在他在水中,我未必有那么大的力量救他脱险。如果贸然去救他,别人会笑我自不量力。”但又想:“救人要紧!”
鹿王便跳下水去,好不容易才游到那人身边,对他喊着:“别怕!抓住我的角,骑上我的背,我驮你到岸边去。”
那人骑上鹿王,就像骑马一样。
水中的石头、树干撞击到鹿王身上,撞得它遍体鳞伤,疼痛难忍。但鹿王仍然紧护着那个溺水人不放,费尽一切气力,总算到了岸边。
溺水人不知如何感激鹿王的救命之恩,他对鹿王说:“如果不是您,父母所给予的身体早已不存在了,现在我的命是您给我的。您虽然是鹿王,但我的生命是属于您的,您需要我时,请尽量叫我。”
鹿王回答说:“我不要名,也不要利,我这次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只不过是不忍见死不救罢了!你应当知道,我是生活在山林里的野兽,自由自在地到处寻觅水草,从不冒犯百姓住宅,也不曾冒犯那些狩猎者;我是没有人保护的,因此我非常小心谨慎,外边的人从来没有能见到我的。这次因为看到你落水,见死不救是不对的,所以你才会见到我。要是你真有心,我只求你一件事——千万不要向任何人提起我。”
溺水人听了,悲喜交集、涕泪纵横,他跪在地上向鹿王行礼,说:“您的教诲,如同良药,您是我在此间的第一慈父,您是我最尊敬的人。我现在要离开这里了,但我的心却永远和您在一起,永远忘不了您的救命之恩!我永远不会把见到您的事告诉别人。”说完,他依依不舍地上路。
鹿王目送他离去后,又回到鹿群当中。
这个国家的王后,有一天作了一个梦,梦见林中有一只极漂亮的鹿,身上的毛有九种颜色,闪闪发亮。她很想得到鹿角和鹿皮,就托病不起。
国王问道:“你怎么还不起床?”
王后说:“我昨夜梦见一只不同寻常的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其角洁白如雪。我多么想得到它的皮来做衣服,用它的角来做拂尘的柄啊!陛下!请您想办法替我弄到这只鹿吧!
要不然我就会死了。”
国王安慰她说:“不要为这事操心了,我是一国之王,还有什么得不到的?”
国王便向全国发布告示:“如果有人能捉获九色鹿,我将与他分治国家,并赐给他盛满金粒的银钵,和盛满银粒的金钵。”
溺水人听说国王用这样的重赐来捉九色鹿,起了贪婪之心,他脑中充满了无数恶念,赶快去报告国王说:“大王啊!
我最近在山中见到一只漂亮极了的鹿,它身上的毛有九种色彩,如同七宝那样绚丽,如同满月在众星之中啊!王后用它的皮来做衣服,实在是再好也不过了。我知道九色鹿在什么地方。”说完,他脸上马上长满了癞疮。
国王听了他的话,真是又惊又喜,忙说:“快告诉我那个地方!我要亲自去捉它。”
那人便带着国王到森林里去。他走在最前面,后面紧跟着国王的大队人马,千乘万骑。
鹿王正在睡觉,空中的许多鸟儿看到远处大队人马开来,路上烟尘滚滚,它们猜测着:“不用说,这一定是为了九色鹿而来。”
有一只好心的乌鸦,连忙找到九色鹿,落在它的头上,啄它的耳朵。
鹿王心里一惊,醒了过来,它觉得很奇怪,想道:“以前乌鸦等各种鸟类,都不敢飞近我,每次见了我都绕着飞,今天为什么来啄我的耳朵呢?莫非发生了什么事?”鹿王立即站起来向四面张望,发现国王的军队已经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
鹿王马上向群鹿说:“你们大家千万不要惊慌!国王的军队是为了捉我而来,与你们大家无关。现在我们有两个办法,一是我奋力挣逃,我相信我一定可以逃掉,也能冲散国王的军队;二是我自投罗网,去见国王。如果采用第一个办法,你们大家势必得东奔西逃,乃至丧命;所以我决定用第二个办法,直接去见国王。大家不要害怕,我保证你们安然无恙!虽然我去见国王,就会被他杀害,但你们能够平安无事,我死而无憾。”说着,它辞别了心爱的群鹿,向国王走去。
国王带了许多士兵、弓箭手,正在山中搜索九色鹿。
一个弓箭手看到一只体格雄伟、身泛九彩的大鹿,从丛林中安详地走出来,大吃一惊,立刻张弓搭箭,国王在一旁看了,连忙制止道:“且慢!这头鹿不同寻常,莫非它是天神的化身?”
鹿王说:“大王!请您先别杀我,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把事情讲清楚。大王!您不应该杀我,我对您的子民是有恩的。”
国王问:“你对我国子民有什么恩呢?”
“我曾经救活过您国家中的一个人。”
这时,那个溺水人走了过来,他一见到鹿王,又惊又喜,立刻指着它向国王喊道:“大王,就是它!就是它!”
可是没想到,他的话音刚落,两只手突然从身上掉了下来,就好像熟透了的烂苹果,从树上掉下来那样。
国王看到这情况,大吃一惊,连忙问道:“你的手臂怎么啦?”
溺水人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九色鹿见国王惊慌害怕,便安慰他说:“您为什么身体流汗,好像非常害怕的样子呢?是因为我的缘故吗?我一向善良,从来不害人,请大王不必害怕。”
国王听了它的话,心里稍稍踏实了一些,问道:“为什么这个人一用手指你,他的手臂就断了呢?”
鹿王平静地说:“您是国王,理应知道按照法律,害了人、做了坏事,就应该判重刑。他也是一样!这个人背叛别人对他的恩情,犯了大罪;他的手断掉,是他自作自受,并不是我惩罚他。”
国王很想知道详情。
鹿王说:“您不必问我,请您问他吧!”
溺水人不得已,将事情的经过实说了一遍。
国王听后就说:“你自己做了坏事,难道不该受报应?在困难危急的时刻,别人为你做的任何小事,都应该牢记心中,更何况是这样大的恩情呢?你不但不报恩,反而意欲加害你的恩人,受到惩罚是应该的。就如同在炎热的天气,一个人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得到了树荫的庇护,那么,他就连一片树叶都不应该损害,更何况救命之恩!”说着,国王便对鹿王跪下,说:“你有什么愿望是我可以帮忙的呢?”
鹿王说:“我们这些兽类,终日生活在山林中,自己找青草和水源,没有什么事相求,只愿大王保护我们。”
国王立即答应它,并通知全国上下,从即日起,一律不得狩猎。
从此,九色鹿和它的鹿群,在山林中过着快乐的日子。
据《菩萨本缘经·鹿品》与《九色鹿经》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66页、第452页。又,参见《六度集经》卷六《修凡鹿王本生》,《大正藏》第三卷第33页。
28.鹦 鹉 王
从前在一座山里,有只鹦鹉王。它的部下有三千之多,其中有两只鹦鹉,个头大,身体格外强壮。它俩喜欢凑在一起,想些有趣的花样,给大家游戏取乐。
有一次,它们想出一个新的游戏——各叼住一根竹棍的一头,让鹦鹉王站在棍子上,当成车子。它俩就这样载着鹦鹉王,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鹦鹉王也很喜欢这个游戏,每次玩的时候,上、下、左、右、前、后各有五百只,六面共三千只鹦鹉,陪着飞来飞去,它们还准备了吃食,随时供大王享用。
有一天,鹦鹉王忽然想到:“这个游戏过瘾是过瘾,可是长久这样寻欢作乐下去,就会逐渐失去好品德和修养了。而且,现在这些部下确实是尽心尽力地服侍我,但它们是真心的吗?还是假意的?有了!我就装病不吃东西,看它们会怎么样。”于是,当鹦鹉们正在玩游戏时,它就装作身体不舒服,悄悄地躺在一边,一动也不动。
那些鹦鹉发现了,草草地用树叶往鹦鹉王身上一盖,就各自离去了。
鹦鹉王看看四周,没有别的鹦鹉在,便离开那地方,到深山里找吃的去了。
那些鹦鹉离开它以后,马上飞到另一座山里,去拜见另一只鹦鹉王,说:“大王啊!我们的国王死了。请让我们到您这里来,做您的仆人吧!”
那只鹦鹉王说:“你们的王真的死了吗?我要以尸体为证。
若是它真的死了,我才可以接受你们,要不,这样做是很不好的。”
这群鹦鹉没有办法,只好又飞回来,找原来的鹦鹉王的尸体,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它们又飞到树林深处,在岩石上、山洞里到处找。最后,终于找到了——但不是尸体,而是活生生的鹦鹉王。它们马上又像过去一样,殷勤地侍奉它。
鹦鹉王感慨地说:“我还没有死,你们就都离我而去;你们整天寻欢作乐,毫无志气,世上再难找出像你们这样的一群家伙了。”说完,它就飞走了。
据《六度集经》卷六《鹦鹉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34页。
29.鸽 王
有一天,一只鸽王率领着部下五百只鸽子,到御花园去找食物,不巧被国王看见了。
国王贪图鲜美的鸽肉,便命人张网捕捉,才一会儿工夫,这群鸽子全部落入国王手中。他把鸽子关在笼子里,每天用好米、好肉喂养,等着喂得肥肥胖胖的,就杀了吃掉。
鸽王见这情景,便对其他鸽子说:“你们明白了没有?贪心是万恶之源。因为贪心而发财的人,就好像饥饿的人,看到了有毒的佳肴。你们要是能忍住饥饿不吃东西,就可以保住性命。”
那些鸽子被好吃好喝的食物迷住了,看不到将来的危险,回答说:“现在我们都被关在笼子里,好吃的东西不断送来,吃与不吃,又有多大区别?反正是出不去了!”
鸽王警告他们说:“要是你们纵情贪欲,到最后会送命的。”
鸽王天天绝食,使身体一天天瘦下来。有一天,它试着从笼子的缝隙间往外钻,终于成功了,鸽王逃出了囚笼,得到了自由。
鸽王站在外边,望着那些仍在笼子里,由好米好饭养得肥肥胖胖的鸽子说:“只要你们肯绝食,也可以像我这样,自由自在地飞。”说完便飞走了。
据《六度集经》卷六《鸽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34页。
30.大海救人
很久以前,有五百个商人一起去海中采宝。他们忍受着风吹日晒,与狂风恶浪搏斗了好几个月,辛苦地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得到很多世上罕见的珍宝。
就在他们满载着财宝,准备返航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四周一片漆黑。
在雷鸣电闪中,清晰可见立于滔天恶浪里、面目狰狞的海神包围了船队,他们血红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凶狠地盯着这些商人。
商人们一阵恐慌,绝望地喊着:“完了!这下我们都跑不掉,只有死路一条了。”
船上有位年轻人,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的心里也和大家一样,感到焦急、绝望、恐怖,但他冷静一想:“在这关键时刻,最主要的是想一个办法,不惜一切代价,救大家的命。过去曾经听说海神有洁癖,他们最厌恶的就是死尸。我若把自己的鲜血倾注于海中,让海神感到厌恶,也许他们就会放了船上的人。
在这危急关头,能以自己的生命救大家一命,才是最高尚的!”想到这里,他果断地对众人说:“请诸位用手托着我的身体。”
众商人不明白他要干什么,但还是照办了。
他立刻抽出一把短刀,迅速向自己的喉管刺去。他死了,殷红的鲜血洒到船上、海中,飘在波浪上。
海神见到这种情景,慌忙躲开,海上顿时风平浪静。
大家都得救了,所有的人都被这个年轻人的行为所感动,大家抱着他的尸体,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地叫道:“天呀!这必定是菩萨下凡呀!宁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死去,也不能让这个有德的人死掉呀!上天啊!救救他吧!”
他们诚心诚意的祈求,与他们悲痛的泪水,深深地感动了天神。
天帝释派天神下凡,用一种天上的仙药灌入他的口中,又涂遍了他全身。
真是灵验,年轻人马上苏醒过来了。
他环顾周围,好像刚从梦中醒来一样,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围着他,个个都焦急不安,继而又化悲为喜。当他知道是他们祈求天神救了他后,也深深地被他们的深情给感动了。
天帝释又变出各种珍珍异宝,比他们原有的还要多一千倍,装满了几艘大船。他们就这样顺利地返航。
亲友们见到他们,个个兴高采烈。
这些财宝都用来救济穷人。
据《六度集经》卷六《杀身济贾人经》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36页。
31.贿赂阎王
从前有个国王,每天从早到晚,满脑子盘算的都是钱财女色,丝毫不理会百姓的疾苦。他特别怕死,偏偏“死”这念头,又总是浮现在他心中,让他一阵阵害怕、一阵阵发愁。
他想:“啊!我做的坏事多如牛毛,死后进地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可如何是好?有了!趁着现在还有时间,我赶快搜罗金银财宝献给阎王,疏通疏通,可能他会对我好一些,我就不用受那么多罪了。”
主意既定,他立即派大臣到民间四处搜括钱财,并且颁布严厉的通令:“要是有谁胆敢隐藏一厘一钱黄金,一经查出必办死罪。”
这样连续搜括了三年,民间百姓都已身无分文、一贫如洗,再也没有油水可捞了。
国王却仍嫌不够,又欺骗百姓说:“要是有谁能再给我一点点金子,我会把小女儿嫁给他,并委以重任。”
在这个国家里,有一个寡妇,与她的儿子相依为命,生活清苦。他们每天念诵佛经,得到不少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对国王的所做所为极为不满。
儿子听说国王颁布的封官许愿告示后,想出一条妙计。
他对妈妈说:“爸爸去世时,我们曾经在他嘴里放了一枚金币,用来贿赂阎王,想必至今还在。我们把它取出来,献给国王吧!”母亲同意了。
国王见到孩子献上的金币,真是又惊又喜,忙问:“这是从哪儿找到的?”
孩子回答说:“报告陛下,这是我父亲去世时,我们放在他嘴里打算贿赂阎王用的金币。现在听说大王发布告示,肯用爵位来换金子,我才费了好大的劲,挖开坟墓找到了它。”
国王问:“你父亲去世很多年了吗?”
孩子说:“是啊!已经十一年了。”
国王又问:“那么,他不要用这钱去贿赂阎王了吗?”
孩子严肃地说:“陛下!我相信佛经中的道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福和祸,就像影子那样,随时随地跟随着人,不管你愿不愿意。难道您可以移动身体,来躲避自己的影子吗?”
国王承认道:“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