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佛经民间故事

_2 佚名(现代)
  千千万万的百姓,眼看尊敬的太子为了大家的幸福而被放逐,心里都十分难过,只好垂泪而归。
  须大拿太子让曼坻带着两个孩子,坐在马车上,自己则赶着车,向檀特山出发。一连走了几天,有一天中午,他们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一个游方婆罗门走了过来,看到太子非常欢喜,说道:“须大拿太子啊!我实在走不动了,请您把马布施给我吧!”
  太子听了,二话不说就把马从车上卸下来,交给婆罗门。
  婆罗门骑着马走了。
  太子让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自己驾着车辕,让妻子在后面推着,又向前走去。走了没多远,又遇到一个婆罗门,婆罗门非常高兴地说:“太子啊!我迫切需要一辆车,请您布施给我吧!”
  太子就把车也布施出去了。夫妻俩刚要动身,迎面又来一个婆罗门,他也伸出手来请求布施。
  太子说:“我不是舍不得,实在是我已一无所有。”
  婆罗门说:“你要是真的什么也没有了,就把你这身衣服给我吧!”
  太子忙脱下身上的锦衣,换上婆罗门扔给他的破烂褂子。
  走了没几步,又碰上一个求乞的婆罗门。太子就把曼坻的衣服也布施了,再走了一段路,连两个孩子的衣服也布施掉了。
  这时,须大拿太子已把车、马、钱、财、衣服全部布施光了,真的是两手空空,一贫如洗,但他心中没有任何后悔。他背着儿子,让妻子背着女儿,一家四口,高高兴兴地向檀特山走去。
  檀特山离叶波国有六千多里路。太子一家四口,晓行夜宿,饥餐渴饮,一路上吃尽辛苦。有一天,他们走到一大片旷野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个个又饥又渴,孩子们实在忍耐不住,又哭又叫的。
  天帝释看到这种情况,便在旷野中幻化出一座城市,城里有人出来迎接太子一家进城,安排他们的食宿休息。
  曼坻对太子说:“檀特山太远了,也不知还要走多久才能到。一路上实在太辛苦了,孩子们太受罪了。难得这儿的主人,这么好客,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太子说:“父王命我到檀特山去。如果停留在这里,就是违抗了父王的命令,就不是个孝子。”说完,就带着妻儿出了城。
  出了城门,回头一看,刚才休息过的城市,已无影无踪了。
  一家人又向前进,也不知走了多久,有一天,他们终于来到檀特山前。只见山下有一条滚滚大河。深不可测,无桥无舟,没法渡过。
  曼坻对太子说:“我们就在河边住下吧!等到冬天水浅了,就可以过去了。”
  太子说:“父亲让我住在檀特山里,如果住在这里,就表示没按父亲说的去办。”说毕,盘腿坐在河边,做起瑜伽。过了一会儿,河里涌起一条大坝,太子便带着妻子儿女,从坝上过了河。过河之后,太子想:“我要是就这么走了,由于大坝的堵塞,会引起洪水泛滥,那就会伤害许多人民,乃至飞禽、走兽、昆虫的生命。”便对河流说:“恢复原状吧!不过以后如果有人想过河,请让他们过来。”话音刚落,大坝就消失了,河水重新哗哗地流起来。
  一家人到了檀特山中,只见山势巍峨,树木繁茂,流水淙淙,野果甘美,珍禽异兽嬉戏树林间。
  太子非常高兴地对曼坻说:“让我们安心地住在这里,好好修行吧!”太子学着修道人的模样,编结起头发,给自己搭了一座小草屋,又给曼坻和两个孩子,各搭了一座小草屋,在山里定居下来。
  他们夫妻俩天天努力修行,饿了吃林中的野果,渴了喝山间的清泉。
  一双儿女,男孩叫耶利,这时已经七岁了,身穿用草编成的衣服,随着太子跑前跑后;女孩叫罽拿延也已六岁,穿着用棉、麻做成的衣服,跟在母亲后面跑来跑去。
  森林中的小兽与太子一家人成了亲密的朋友,经常到小草屋附近游玩。
  由于须大拿太子高尚品德的感染,一些食肉的猛兽都改邪归正,再也不去伤害其他动物,改为食草,山林中呈现一派和平宁静的气象。
  须大拿太子天天努力修行,曼坻则采集野果、汲取清泉;两个孩子除了帮助父母做事之外,经常和狮子一起打滚,和小鹿一起赛跑,和猕猴一起爬树。
  当时,另外有一个国家叫“鸠留国”。该国有一个老婆罗门,家里十分贫穷。
  所以到了四十岁,才娶了个老婆。婆罗门的老婆长得容貌艳丽,但老婆罗门自己却是个丑八怪:身体漆黑、两眼发青、秃头大肚、鼻孔朝天;满脸皱纹,就像车道沟;两条萝卜腿,走路还一瘸一拐的;看起来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婆罗门的老婆恨透了自己的丈夫,希望他早点死掉。有一天,婆罗门的老婆到井边打水,路上碰到一伙轻薄少年。
  这伙少年跟前围后地拿婆罗门的丑陋形象来开玩笑,取笑他老婆说:“你这么漂亮,怎么会嫁给这个丑八怪呢?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婆罗门的老婆气呼呼地说:“那老不死的,满头头发像霜打的,我天天早晚都咒他,就希望他快点死掉,谁知道他就是不肯死!”
  她回到家里,哭天闹地地对老婆罗门说:“我刚才打水时,一伙年轻人取笑我、调戏我。你快去给我买个仆人,有了仆人,我就用不着自己打水,也就不会被人嘲弄了。”
  婆罗门说:“我家这么穷,哪里买得起仆人?”
  他老婆说:“你要是不为我买仆人,我就再也不和你一起生活了。我听人说,须大拿太子乐善好施,因此被他父亲放逐到檀特山中,他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你既然没钱给我买仆人,就到檀特山去把这两个孩子要来吧!”
  老婆罗门说:“檀特山远着呢!听说有六千里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走,怎么去呢?”
  他老婆拿出一把刀来,叫道:“你要是不去,我马上自杀给你看。”
  老婆罗门慌了,连忙说:“别这样!别这样!哪怕我粉身碎骨,也不能让你死。好吧!我去,你给我准备点干粮!”
  老婆骂道:“你要去就快去,别想老娘给你做干粮!”
  老婆罗门无奈,只好自己动手做干粮,出门去了。老婆罗门首先来到叶波国,一直到了王宫门外,问守卫的士兵:“你们知道须大拿太子现在在什么地方吗?应该怎么找到他呢?”
  士兵马上进宫报告湿波王说:“外面有个婆罗门询问太子的情况。”
  湿波王听了,又伤心、又气愤,心想:“我的孩子就是为了给你们这种人发放布施,才被流放的,时至今日,你们还有脸到我这里来?”他把老婆罗门叫进宫里,威胁地说:“向燃烧着的火堆加柴草,火就越烧越旺,我心中的忧愁就像燃烧的大火,你来询问太子的事,是想向火中加柴吗?”
  老婆罗门说:“太子的名声,天上、地下到处传播。听说太子乐善好施,尽量满足任何人的愿望,所以我才从远方赶到这儿,想求太子一点事。”
  湿波王更生气了,不禁大叫道:“现在太子独居深山,一贫如洗,你们还想要他布施什么?”
  老婆罗门见湿波王的神色与语气都不对劲,忙说:“虽然太子已一无所有,但我很想拜见一下这位伟大的人。”
  湿波王以为这个老婆罗门或许真有什么事,便向他指点去檀特山的路径。
  老婆罗门晓行夜宿地赶到檀特山,他越过山前的大河,进入山中,但不知须大拿太子到底住在什么地方。正在彷徨时,迎面走来一个猎人。
  老婆罗门连忙问道:“你常在这山中打猎,是否知道须大拿太子住在哪里?”
  猎人早就听说太子是因给婆罗门布施,才被驱逐到山中来的,很为太子打抱不平,对婆罗门怀着一肚子气。如今看见这个婆罗门还要找太子,便拿出绳索,把这个老婆罗门绑到树上,掏出鞭子,狠狠地抽打起来,打得老婆罗门遍体鳞伤、哭天喊地。猎人气愤地骂道:“太子让你们这帮家伙害得好苦啊!我恨不得剥你的皮、吃你的肉,看你还找不找太子?”
  老婆罗门吓坏了,心想:“今天我就要死在这里了!”危急之际,他忽然计上心来,连忙喊道:“你为什么不问明白,我找太子的原因?”
  猎人说:“你为什么来找太子?不就是想要布施吗?”
  老婆罗门连声说:“不!不!是因为湿波王非常想念太子,所以派我来叫太子回国的。”
  猎人信以为真,急忙把老婆罗门放开,还连声道歉:“实在对不起!我以为您与那些不要脸的婆罗门一样,都是来要布施的。多有冒犯,还请原谅!”就把太子居住的地方,告诉这个老婆罗门。
  老婆罗门按照猎人的指点,走到太子居住的地方。
  太子看见来了一位老婆罗门,十分高兴,恭恭敬敬地上前敬礼、问好,说:“不知大师从哪儿来的?一路上辛苦了吧!您来到这儿干什么?有什么要求吗?”
  老婆罗门说:“我从远方来,浑身又痛又累,又饿又渴。”
  太子忙把他请进自己的草房,奉上野果、清泉。
  老婆罗门吃饱喝足,抹抹嘴说:“我是鸠留国人,早就听说太子乐善好施的名声。我实在太穷了,所以想求您布施点东西。”
  太子说:“我对财产不敢有任何吝啬,只是我已经一无所有,没什么可布施给您的了。”
  老婆罗门说:“既然您什么财产也没有了,那就把两个孩子给我吧!这样我就有了养老之资。”
  太子不吭声,老婆罗门死皮赖脸地再三请求。
  太子无奈,叹口气道:“既然你从远道而来,想要我的孩子,我又怎么能不给你呢?”便把两个正在玩耍的孩子叫到面前,对他们说:“这个老婆罗门从远处来,想要把你们带走,我已答应了,你们跟他去吧!”
  两个孩子吓坏了,扑到父亲怀里,哭道:“爸爸!您千万别把我们送给他。我们也见过无数婆罗门,但没有看过这种人,他不是人,是鬼!爸爸如果把我们送给这个野鬼,他一定会把我们吃了;妈妈去采野果还没回来,妈妈回来找不到我们,会有多伤心难过啊!你千万不要把我们送给他。”
  太子说:“我已经答应他了,说过的话,是不能反悔的。他是婆罗门,不是鬼,不会吃你们的,你们跟他走吧!”
  老婆罗门在旁边说:“我这就动身回去,要不然等你妻子回来,这两个孩子就走不成了,岂不辜负了你的一番好心?”
  太子生气地说:“你放心!我说话从来算数,布施了绝不后悔。”
  太子用清泉给老婆罗门洗了手,再把两个孩子交到他手里。
  顿时,大地震动,雷声轰鸣。
  两个孩子扑跪在父亲面前,哭着说:“难道我们犯了什么错,所以你才要赶走我们?我们向你保证,以后一定听话,永远不做错事。”
  太子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你们走吧!如果我以后修道成功了,我一定会去救度你们的。”
  两个孩子看父亲坚持不允,只好绝望地说:“等妈妈回来,代我们向妈妈问好,请她保重,也许我们再也见不到她了。”
  老婆罗门对太子说:“我年老体弱,你说让这两个孩子跟我走,可是到了半路上,这两个孩子要是突然溜走,去找他们的妈妈,我可没办法哦,你还是把他们绑住吧!这样他们就逃不走了。”
  须大拿太子便用绳子把这两个孩子的手,反绑起来,交给老婆罗门。
  老婆罗门把两根绳头系在一起,拖着孩子就走。
  两个孩子哭着、挣扎着,不肯离开。
  老婆罗门抡起鞭子,劈头盖脸地打来,打得他们鲜血直流。
  须大拿太子不禁失声痛哭。
  森林里的野兽也万分伤心;禽兽随着太子,把两个孩子送出去很远很远了,才返回原地,一只只还悲啼不已。
  老婆罗门拖着孩子,直往前走。
  两个孩子突然灵机一动绕着一棵大树,转了几圈,绳子便绕在大树上,老婆罗门怎么拉也拉不动。
  孩子们大声哭喊着:“妈妈!妈妈!快来救我们啊!”
  老婆罗门急了,抡起鞭子狠狠地朝孩子们打来。
  孩子们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哀求说:“别打了!别打了!我们跟你去。”两个孩子仰天悲呼:“山神啊!树神啊!请你们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就要到远方去,给别人当奴婢了。请快告诉我们可怜的妈妈,教她扔下野果,赶快来见她可怜的孩子一面吧!要不然,就再也见不到了。”
  曼坻正在山野里寻找、采集野果,突然感到左右两只脚的脚心一阵阵剧痛,两眼不由得扑簌簌地流下泪来,乳房也突然涌出奶汁。曼坻吃惊地想:“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的孩子出了什么事?我得赶紧回去看看。”
  天帝释在天宫,已知道须大拿太子把孩子施舍给老婆罗门的事。他怕曼坻回去阻挡,会使太子的善行实现不了,功德不圆满,便变作一只凶猛的狮子,挡住了曼坻的去路。
  曼坻对狮子说:“您是兽中之王,我是人中之王的妻子。都住在这座山中,应该互相照顾,请您让一下,让我过去。我有两个幼小的孩子,从早晨起来都还没吃饭,正等着我回去呢!”
  狮子却横卧路中央,一动也不动;一直到老婆罗门带着两个孩子走远了,狮子才站起身来,让出道路。
  曼坻回到家中,只有须大拿太子独自坐着,两个孩子却不在了。她把太子住的草屋、自己住的草屋,还有孩子们住的草屋,一间间全找遍了,仍未找到;又跑到孩子们经常游戏的地方,只见那些常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的麋鹿、獐子、狮子、猕猴都在,就是不见两个孩子的踪迹。曼坻着急了,大声哭喊起来。
  树林在她悲痛的哭声中叹息,连池水也因而干竭了。
  曼坻回到家中,问太子:“两个孩子到底在哪里?”
  太子沉默不答。
  曼坻说:“以前,我每次采集野果回来,孩子们老远便跳着、蹦着、喊着扑过来,看我身上有尘土便给我拍去,左右拉着我。为什么今天回来,却看不见我的孩子?我采的这些鲜果给谁啊!我的心都要碎了,你快快告诉我,我都快急疯了!”曼坻如此又哭又诉地连说三遍,太子仍然黯然不答,曼坻更加伤心难过地叫道:“两个孩子不见了,我已经够伤心的了。没想到你还不理我,这不是更教人伤心吗?”
  太子说:“从鸠留国来了个婆罗门,向我求乞这两个孩子,我就把孩子们给他了。”
  曼坻一听,顿时身体瘫软地倒在地上,嚎啕大哭了起来。
  太子说:“好了,快别哭了!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婆罗门青年,还有一个婆罗门姑娘。有一次,青年到姑娘那儿去买花供养佛,姑娘托青年带两枝花供献到佛前,说:‘但愿佛保佑我们两人,生生世世永作夫妻。’青年就对姑娘说:‘你如果当了我的妻子,一切都要听我的,我最大的愿望,是尽力布施,让天下人都满足;除了父母不能布施之外,无论布施什么,你都不能阻挡。’姑娘答应了。你记得吗?
  那个青年就是我,那个姑娘就是你啊!你当时答应了我的,今天就不应该为了孩子被布施而哭闹,扰乱我的善心。”
  曼坻见太子这么说,只好忍住悲痛,不再哭泣。
  天帝释见须大拿太子人品如此高尚,心中十分敬佩,想考验一下太子,看他是否能把这种精神贯彻到底,了解他心里到底想要什么,便变成一个婆罗门,比那个鸠留国的老婆罗门还要难看十倍,来到太子面前,说:“我听说太子乐善好施,乐于满足每个人的愿望,所以从远方来到这里,希望太子把您的妻子布施给我!”
  太子说:“好,请您带她走吧!”
  曼坻急了,叫道:“你把我也布施给人,今后谁来采果、汲水、照料你呢?”
  太子说:“我要是不答应这个婆罗门的请求,不就违反了我普度众生的愿望吗?”说完,用净水替婆罗门洗手,并把曼坻交给婆罗门。
  天帝释知道太子行善的心十分坚定,非常敬佩。
  天上的神仙们,也一致为太子的德行而高声赞叹;这时,天地都振动起来。
  老婆罗门拉着曼坻的手走了七步,回过身来,把曼坻交还太子,说:“您还是自己留着吧!再也不要把她送人了。”
  太子说:“您为什么不把她带走?是不是认为她有哪些地方不好?这个女人,是天下所有女人中最好的;她的父亲是个国王,她是独生女,为了我,她不惜吃糠咽菜,从无怨言;她长得如此美丽,世上无双。请您快把她带走吧!”
  老婆罗门说:“我不是婆罗门,是天帝释,是来考验您的。”
  说着便显出原身。天帝释说:“你们每人说三个愿望吧!我将尽量满足你们。”
  曼坻赶紧走上前去,向天帝释合十行礼,说道:“第一,希望那个鸠留国的老婆罗门,把我的两个孩子卖到叶波国去;第二,希望两个孩子不要受苦;第三,希望我与太子能早日回国。”
  天帝释说:“您放心!您的三个愿望都能实现。”
  须大拿太子也说:“第一,我愿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永远不受生老病死之苦。”
  天帝释说:“如果您想当日月中的王,想当世间的帝王,或想长生不老,那我都能效劳。但您的这个愿望太大了,是三界中最伟大的佛才能满足的,我无法使您满足。”
  太子又说:“第二,愿我有无穷无尽的财富,可以任我布施,永不匮乏;第三,愿父王及大臣们都想见我。”
  天帝释说:“我一定满足您这两个愿望。”
  鸠留国的老婆罗门把须大拿太子的两个孩子带回家后,他老婆不但不高兴,反而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顿:“这两个孩子都是国王的后代,你的心肠怎么这么狠,硬让他们当奴仆?真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骂着,她抡起木棍把老婆罗门打得遍体鳞伤,喝道:“快把他们卖了,再另外买两个奴仆!”
  老婆罗门无奈,把两个孩子牵到街上。
  这时,天帝释化作商人,遍告满街所有的人说:“这两个孩子太贵了,没有人买得起。”
  老婆罗门在街上站了半天,也没有人来问一声价。
  天帝释看两个孩子又渴又饿,便让他们呼吸自己的妙气,他们马上就不渴不饿了。天帝释进而引动婆罗门的思绪:“既然在这儿卖不掉,还不如到叶波国去卖吧!”果然,老婆罗门便带着两个孩子到叶波国。
  叶波国的臣民们都认识这两个孩子,知道是须大拿太子的儿女,看见一个老婆罗门牵着叫卖,不由得大吃一惊。
  大臣们问老婆罗门道:“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两个孩子的?”
  老婆罗门回答:“这是我乞化来的,与你们有什么关系?”
  大臣说:“你既然到了我们国家,我们就有权问你。”
  不少大臣、百姓喧喧嚷嚷地,要把这两个孩子抢回来。
  这时,一个老汉阻挡说:“太子一心布施,普度众生,竟然到了这个地步,真教人感叹!如果我们硬把这两个孩子抢下来,不是伤害了太子的一番好意吗?不如赶紧去报告国王,国王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把孩子赎回来的。”
  大臣们便把此事向国王报告。
  湿波王一听,连忙叫人把婆罗门及两个孩子带进宫中。国王、王后、大臣及后宫的夫人、宫女们,看见这两个孩子被婆罗门牵着的惨状,个个哽咽起来。
  湿波王问道:“你是怎么得到这两个孩子的?”
  婆罗门回答:“这是我从须大拿太子那儿乞化来的!”
  湿波王流着泪,伸出双臂,想把两个孩子抱在怀里,但孩子们哭着躲到一边,不让祖父抱。
  湿波王问婆罗门:“这两个孩子,你打算卖多少钱?”
  孩子没等婆罗门开口,便抢着说:“男的卖一千个银钱、一百头牛;女的卖两千个金钱、两百头牛。”
  湿波王问道:“大家都喜爱男孩,为什么反而男的便宜、女的贵呢?”
  男孩回答道:“大王后宫的宫女,与大王本无亲戚关系,她们有的出身低贱,有的本来就是奴婢,但只要一得到大王的宠爱,马上身价百倍,身佩珍宝、口尝百味,享尽荣华富贵。而大王亲生的独子,却被赶到深山老林中,吃尽辛苦。大王天天在宫中与宫女们娱乐,一点也不思念儿子,所以男的不值钱,女的才值钱。”
  湿波王听孙子这么说,难过得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方才说道:“是我对不起你们!你不肯让我抱,是怨恨我呢?还是惧怕这个婆罗门?”
  男孩说:“我不敢怨恨大王,也不是怕这个婆罗门。我以前是大王的孙子,但现在成了别人的奴仆,哪有奴仆让国王抱的道理?所以我不敢让您抱。”
  湿波王听了这一番话,更加伤心,便依照男孩讲的价钱,付给老婆罗门;然后转过身来,把两个孩子紧抱在怀里,上上下下地抚摸着。
  湿波王问道:“你们一家,在深山老林里,吃什么?穿什么?”
  孩子们回答:“我们吃鲜果野菜、穿麻皮树叶;与百鸟一起唱歌、与百兽一起游玩,倒也无忧无愁。”
  国王抬头看见老婆罗门还在,便叫道:“你出宫去吧!”
  男孩说:“这个婆罗门也饿了,请大王赐他吃完饭再走吧!”
  湿波王问道:“你不恨他吗?为什么还要请他吃饭呢?”
  他回答道:“我父亲一生修道行善,因为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布施了,才把我们兄妹布施给这个婆罗门。父亲是我的榜样,我做事也应向他学习,这个婆罗门现在又饥又渴,我怎能不怜悯他呢?我父亲都能把亲生孩子布施给他,大王您难道连一顿饭都舍不得吗?”
  湿波王就下令给这个婆罗门端上饭菜。
  婆罗门吃完饭,高高兴兴地走了。
  湿波王马上派遣使者,到檀特山去迎接太子回国。
  使者到了檀特山,向太子宣布王命,请太子马上动身。
  太子说:“大王命我在此流放十二年,现在还差一年,期满我一定回去。”
  使者无奈,回国禀告湿波王经过。
  湿波王就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使者再次来到檀特山。
  太子接到信,恭恭敬敬地磕了头,绕着信转了七圈,才打开来;只见信中说:“你是个聪明人,做事当以慈悲为首,为什么赌气不回呢?我为你废寝忘食,你就快点回来吧!”
  太子于是动身回国。
  山中的百禽百兽,知道太子要回国了,依依不舍地一直送到很远。
  骗走了叶波国镇国白象的那个敌国国王,得到这个消息,便用金银鞍具把大白象装饰一新,派使者在中途拜见太子,道歉说:“以前我们是鬼迷了心窍,才来乞求这头大白象,害得太子被流放到深山里。今天听到太子回国的消息,十分高兴,特地把大白象奉还,还求太子恕罪!”此外,还赠送了许多金银珠宝。
  太子却回答说:“说过的话,就好像流走的水、刮过的风、吐出的饭,不能再收回;我布施也是这样,绝对没有再收回的道理。你们还是赶紧骑着大象回去吧!请代我向你们国王致意,感谢他派使者远道来慰问。”
  使者只好把大白象牵回去。
  敌国的国王听了使者的禀告后,十分感动。
  从此,两国友好相处,再也不相互侵犯。
  湿波王听到太子已经回国,喜不自禁,亲自骑上大象出城迎接。
  太子见到父王,连忙上前磕头行礼,跟在父王后面一起进城。
  全城的百姓张灯结彩、欢欣鼓舞,用香水洒地、用鲜花做成花环来迎接太子。
  太子进入王宫,马上拜见母后,向母后问候起居。
  湿波王把国库所有的财物,全部交给太子。
  须大拿太子从此更加乐善好施,后来终于成为佛。
  据《须大拿太子经》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423页。又,参见《六度集经》卷二《须大拿经》,《大正藏》第三卷第7页。
8.仙叹的故事
  从前有个富人,名叫仙叹,他的家产多得难以计数,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有多少钱。
  仙叹后来信了佛教,心想:“世上的一切,都是变化不定的,连生命和财产,也不是永远属于自己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只有多做好事、积点功德,才是真正有好处的。”
  于是他马上发出告示说:“如果有人缺乏资财,请速来取,数量不限。”
  告示贴出去几个月了,由于当时政通人和、国家安定、百姓生活富足,谁也不需要他的钱。
  仙叹又想:“看来大家并不需要钱,可是谁也免不了会闹头疼脑热的,还是买药给百姓治病为上策。”仙叹便四处采购,弄来各种名贵药材,每天在市上免费供应病人。
  仙叹的善心得到大家的称赞,没有多久时间,名声传遍远近四方。东南西北各地的病人,都慕名前来接受治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仙叹的财产渐渐地用尽了,但他仍然四处为病人采药、找药。有一天,他在离家一百多里采药的路上,见到几辆牛车,车上都是患有各种疾病的人。
  他忍不住问道:“你们要到哪儿去呀?”
  车上的人答道:“我们要去仙叹那里,请他救命。”
  仙叹立即同他们回去,找到国王,向他借了五百两黄金,买了许多药给这些人治病。
  经过仙叹的精心护理、医治,病人的病慢慢都好了。可是,仙叹却欠下大量的债,过着窘迫的日子。
  当时,常有一些商人为了赚钱,结伴下海去捞海底珍宝。仙叹想碰碰运气,就跟着一伙商人出海寻宝去了。
  众人辛辛苦苦地努力了许久,得到不少宝物,于是兴高采烈地返乡。一路上交通极为不便,又因天气干旱少水,每个人经过长途跋涉,都干渴难忍。
  仙叹忽然发现路边有一口水井,就快步奔过去,开怀畅饮起来。
  那些商人早已注意到,仙叹采集的海中宝物里,有一颗灿烂夺目的大白珍珠,是世上稀有的宝贝,他们心里又羡慕又嫉妒,总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众人一看,仙叹在井边弯腰喝水是个天赐良机,便齐拥上前,将仙叹推到井底。
  由于仙叹做了那么多好事,他的善行感动了神仙,天神在这危险的时刻,在井底接住了他,使他安然无恙,连披都没有擦破。
  那些商人回国后,去见国王。
  国王问道:“你们都回来了,那仙叹到哪儿去了?”
  商人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对国王说:“大王!我们也不知道。自从离开国境之后,他就与我们大家分手了,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国王不相信,又问:“说实话,是不是你们把他害死了?”
  商人们赶忙否认地叫道:“不!不!绝没有这样的事!”
  仙叹被天神托住后,发现井壁上有个洞,正好能容他钻过去。他顺着洞走,不一会儿就见到亮光,从另一个洞口走出了水井。又经过七天的跋涉,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
  国王见到他,问道:“商人们都满载而归,你下海采宝,怎么却两手空空地回来了?”
  仙叹含糊地说:“我没有发现任何宝物,只得空手而归。”
  国王听了他的话,起了疑心,沉思着:“这当中必有缘故。”
  随即着人把那些商人都找了来,命令道:“你们必须从实招来,才有活路,否则只有一死。”
  商人们吓坏了,便老老实实地招了供。
  国王听说他们在归途上谋害仙叹,十分生气,便下令把他们统统关进监牢,要将他们定罪。
  仙叹闻讯后,焦虑万分,急驰王宫,叩头请罪。
  国王说:“你没有罪!他们的罪已定,是不可改变的。”
  仙叹再三请求道:“国王陛下,请无论如何原谅他们的愚昧无知吧!”
  国王经仙叹再三请求,便答应了他,赦免了商人们的罪过,命令他们归还从仙叹那里夺走的宝物。
  商人们感激涕流,都拣自己最好的宝物送给仙叹。
  仙叹只取其中的一半。
  商人们一看,又恳求道:“承蒙您的善心,我们才保全了性命!您救了我们大家,这些小意思,请您一定要收下。”
  仙叹只好收下那些宝物,将这些钱还清了国王的债,又施舍给老百姓。
  邻国闻说,皆交口称赞,无不佩服仙叹的崇高道德。
  据《六度集经》卷一《仙叹理家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8页。
9.鹿王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有一只雄伟珍特的鹿王,它身材高大魁梧、顶角挺拔峥嵘、四蹄温润如玉、双目炯炯有神,遍体长满了五彩的绒毛。这只鹿王率领着几千头梅花鹿,一起生活在那山青水秀的好地方,饿了吃林中的嫩叶鲜花,渴了喝溪中清澈的泉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生活十分幸福。
  但是好景不常,有一次,一个国王到森林中来打猎。他带来许多士兵,牵着猎狗、架着猎鹰,把森林团团围住,利箭像雨点般地射出。
  鹿王带领群鹿东奔西跑,狼狈逃窜,好不容易才逃出包围圈,但有不少鹿,已死于士兵的弓箭之下,还有不少鹿被活捉,或跌下山崖、堕入陷阱,或被荆棘扎伤、被泥淖淹没。
  鹿王看见群鹿死的死、伤的伤,心中非常难过,它原以为经过这次灾难,群鹿可以过一段安稳的日子了,可是没想到才过几天,国王又来打猎,群鹿再一次受到损伤。
  原来这个国王,很喜欢吃鹿肉,所以每隔三、五天便来打一次猎。
  鹿王想:“我身为鹿王,应当保护群鹿不受损害,如果为了贪图丰美的水草,待在这儿不走,反而使大家都受到伤害,这就是我的罪过了。可是迁到哪儿去好呢?哪儿才能找到像这儿这样丰美的水草呢?”它考虑再三,决定亲自去找国王谈判,便动身到王城中。
  城中的百姓,看到这么一只雄珍的大鹿健步入城,十分吃惊,大家都说:“这是因为我们国王心地善良,为人慈悲,专行仁政,所以感动圣鹿来朝。”他们认为这是一桩非常吉祥的事,所以没有一个人敢捕捉或阻拦鹿王。
  鹿王走到国王面前,跪下说:“我们在大王的国境内生活,指望能得到大王的庇护,安居乐业,没想到近来经常受到猎人的袭击,每次都死伤很多、损失惨重。听说大王欢喜吃鹿肉,我们也不敢逃避,只希望大王能告诉我们每天需要几头鹿,我们一定相互推选,每日如数自愿前来,绝不欺骗大王。老天爷是慈悲为怀的,希望大王能可怜我们!”
  国王听了鹿王的这番话,心中十分惊讶,对鹿王说:“御厨房每天只用一头鹿就够了,没想到为了每天的一头鹿,让你们死伤这么惨重。如果真像你说的,每天会有一头鹿自动走进我的御厨房,我发誓再也不到森林中去打猎。”
  鹿王辞谢了国王后,回到森林中,召集群鹿,向大家宣布与国王谈判的结果。鹿王说:“从此以后,每天只要有一头鹿,为了集体献出自己的生命,那其他的鹿,就可以安稳地过日子了。否则,大家都无法安定地生活下去。”
  群鹿听了鹿王的话,也觉得只能这样了,于是自动排定前去国王御厨房的次序。
  从此以后,每天都有一头鹿自动来到王宫中,国王再也没到森林中打过猎。
  轮到进国王御厨房的鹿,在动身前,都要到鹿王面前来辞行。
  鹿王总是流着眼泪,勉励它们:“纵生百岁,总有一死,你是为了集体牺牲生命的,是光荣的。你不要害怕、不要怨恨,安心地去吧!”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这天,轮到一头大母鹿去送死。但这头大母鹿腹中,已怀了一头小鹿,眼看就要分娩。母鹿跪在鹿王面前,哭着哀求道:“并非我贪生怕死,但我腹中的孩子是无辜的,它有活下去的权利啊!求大王宽限几天,让下一个先去,等我把孩子生下来,一定马上去御厨房报到。”
  下一头鹿听说要叫自己先去,也跪在鹿王面前叩头哀求道:“大王!到该我死的那一天,我绝不多说二话。但按规矩,我还能再活一天一夜,让我活够这一天一夜,我才死而无怨。”
  鹿王左右为难,心想:“让母鹿去嘛!一下子便害了两条命;让另一头鹿去吧!还没到该它去的时候……”鹿王考虑再三,便让那两头鹿都退下,毅然决定由自己代替母鹿前去。
  鹿王到了御厨房后,跪在地上,引颈待宰。
  厨师因鹿王以前曾来过一次,所以还记得它;他看到这只雄珍的鹿王,亲自前来就死,觉得非常奇怪,马上跑去报告国王。
  国王下令把鹿王牵来,问道:“今天你为什么亲自前来?”
  鹿王便把母鹿已怀小鹿,又不忍心以其他鹿替代,所以亲自前来的原因讲了一遍。
  国王听了,感动得流下泪来,说:“真没想到一头牲畜,还会这样杀身成仁!我是一个人,却每天要宰一头鹿,以满足自己的口欲,我真是连鹿王也不如啊!”国王立即让厨师把鹿王放了,从此戒吃鹿肉,并下令全国军民,从此以后,无论什么人,都不准伤害鹿,若敢违犯,严惩不赦。
  鹿王回到森林,又和群鹿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据《六度集经》卷三《鹿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12页。
10.孔雀王的故事
  从前,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孔雀。孔雀王有五百位妻子,但它把五百位孔雀妻子都抛弃了,爱恋上一只青雀。青雀最喜欢吃甘露和一种美味的果子,每天清晨,孔雀王都踏着露水,到森林里去吸取甘露,并寻找那种果子。
  这个国家的王后患了重病,久治无效。有一天,她在梦中见到一只孔雀,用人话对她说:“您的病,只有用孔雀的肉才可以治。”王后早上醒来,想起这个奇怪的梦,马上告诉国王。
  国王听了,立刻命令全国的猎人都去林子里捕捉孔雀。
  王后还说:“要是有谁能捉到活的孔雀,我将把小女儿许配给他,并赏他黄金一百斤。”
  于是,猎人们纷纷出去搜寻孔雀。他们发现了孔雀王和青雀,一连几天,都悄悄地跟在孔雀王后面,发现他常去给青雀采果子。为了能捉到活的孔雀,猎人们想出一个好办法,他们将拌了蜜糖的面粉调成糊状,抹在孔雀王常常经过的大树的树干上。
  孔雀王发现了这种甜食,心想:“青雀一定非常爱吃!”便带回一些给青雀,青雀果然非常高兴。就这样,孔雀王每次去采果子的时候,都要带点这种甜食,慢慢地也习以为常了。
  过些时候,有位猎人见时机已到,就把同样的面糊抹在自己身上,装死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孔雀王像过去一样,走过来取这种面糊,冷不防的猎人以极快的速度抓住了来到自己身边的孔雀王。
  孔雀王看情形,知道自己跑不掉了,就问猎人道:“你这样千方百计地抓我,想必是有利可图,我可以告诉你一座金山,它的价值真是难以估计,得到它,你一辈子,甚至你的儿子、孙子,都不会受穷了,你放了我吧!”
  猎人不肯答应,他说:“你的话可靠吗?国王已经答应,要给捉住孔雀的猎人一百斤黄金,还许诺将女儿嫁给他呢!我能信你的话吗?”猎人说着,就把孔雀王捆起来,准备带回去献给国王。
  孔雀王被猎人抓到国王面前,用人话对国王说:“仁慈的大王啊!请您听我说,给我一点水,我对着它念过咒语以后,喝下去就可以治百病。若是没有效,再杀了我吃我的肉也不迟啊!”
  国王一想,也有道理,便同意了;他拿孔雀王念过咒语的水给王后喝。
  久病不愈的王后喝了这种神珍的水,立刻觉得精神抖擞,身体恢复了健康;不但一切病痛都消失了,而且变得更加年轻、艳丽,光彩照人。
  国王又把水分给宫里的其他人喝,个个都变得年轻漂亮、神采奕奕。
  大家都很高兴,说:“幸亏国王没杀孔雀,才能得到孔雀念过咒的仙水,医好这么多有病的人。”
  孔雀王又说:“大王啊!我医治了宫里那么多人的病,但外面还有很多百姓,受着疾病的折磨。我要对附近的湖施法术,念咒语,这样,整座湖的水都可以治病,全国老百姓喝了湖水,任何病痛都可以痊愈了。若不灵验,您可用棍杖打断我的脚。”
  国王答应了。
  孔雀王来到湖边,跳到湖中,念了一遍咒语。
  老百姓饮了湖水之后,聋子听见了声音、瞎子看见了东西、哑巴开始唱歌说话;多年患佝偻症,不能活动自如的人,也能挺直腰背走路了。人间的一切疑难病症,统统消灭干净。
  老百姓们个个欢天喜地,他们得了孔雀王这么大的好处,心里都非常感激。
  孔雀王见自己的杀身之祸已经过去,便飞到树上,对国王说:“陛下,您可知道这世间有三个人是最傻的?一个是我,一个是捉我的猎人,还有一个就是大王您。”
  国王问:“您解释一下,这话怎讲?”
  孔雀王说:“人们都说美色如同烈火,那火是会烧毁自己的性命的。我有五百位妻子,却不满足,还要舍弃她们,千方百计地想要娶青雀为妻。每天清晨、晚上,为了寻找她爱吃的果子,我跑来跑去地,就像差役一样,因为这样才被猎人捕获,差点儿送了自己的命。我说猎人傻,是因为在他捉住我时,我曾经真心诚意地对他说,我知道一座秘密的金山,可以给他一山的黄金,可是他不要这实实在在的一山黄金,和无穷无尽的宝贝,却偏偏听信王后的欺人之言,想娶国王您的女儿为妻。世上的蠢人,都是那个样子!那些妇人们的话,都是些欺人欺世之言,亡国害命,就是这样来的,万万相信不得。她们的话,一万句里也找不出一句真话。您看!王后的病早就治好了,可是她还提不提许给猎人的承诺?可是猎人偏偏要信她的,这猎人不是很愚蠢吗?而大王您,费了那么大力得才得到我,凭藉我珍妙的医术,治好了宫内和全国人民的病,使他们个个面色红润、精神抖擞,可是大王您竟然轻易地把我放了,这就是大王您的愚蠢了!”说完,孔雀王拍拍翅膀,腾空而去。
  据《六度集经》卷三《孔雀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13页。
11.金  鼠
  从前有位年轻人,他拥有父亲留下来的大笔遗产,却不知如何管理。他生性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又交了一帮坏朋友,没有多久,就把父亲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产,挥霍得一干二净。
  他父亲生前有位朋友,是当地有名望的富翁,财产多得不计其数,人又很善良,常常帮助别人。他听说这个年轻人有困难,便前来看望他,教他如何管理财务、如何辛勤劳动、如何积累财富,并送给他一千两金子,做为开业的资本。
  那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听着,口里连连称是,但是一点也没有改邪归正的决心。他虽照着富人教的办法学做买卖,却仍忘不了吃喝嫖赌;他又试着用各种办法积累财富,但这少得可怜的积累,远不够他花天酒地的开支。没过多久,那些钱就被吃用一空了。
  富人前后帮助了他五次,可是每次给他的钱,都被年轻人花得一干二净,却连一点正经事也没干成,最后仍是一贫如洗。富人为这事,实在是非常忧愁,想尽办法开导他、劝说他。
  有一天,富人看见门外的粪堆上,有一只死老鼠,便藉机开导年轻人说:“一个聪明的、善于动脑筋的人,甚至可以靠这只死老鼠来立业。一个人有了一千两金子,怎么还会贫穷呢?我今天再给你一千两金子,你要努力干出点事情来。”
  正好这时有个讨饭孩子,远远地听到这样的教导,顿时得到启发。他过来讨了饭后,向富人要了那只死老鼠,按照他所听到的,又讨来各种佐料,把它做得美味可口,卖得两个钱。他再以这两个钱为资本,做起了卖菜的生意,很快就赚到了一百多个钱。就这样,他每天勤勤恳恳地干,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终于成了有钱人。
  他常常想:“我是由于那个富人开导他家的孩子,才受到启发,有了发财致富的办法。现在我有钱了,有恩不报,是理所不容的。”于是,他用银子做了一张小桌,以宝石璎珞镶为花边,又用金子铸了一只老鼠,把各种名贵的珍珠、宝石,装进金鼠内,塞得满满的,再把金鼠放在小银桌上。他将这份贵重的礼品,送到富人家中,并向他讲述前后经过。
  富人听后非常高兴,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聪明而勤劳的年轻人。富翁死后,把全部家产都留给这位年轻人。
  据《六度集经》卷三《理家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13页。
12.鹿母夫人
  从前有个游方僧,颇具神通。有一天,他来到一位财主的庄园,正好碰到财主准备吃午饭。
  财主一见他来乞讨,身上是破衣烂衫,风尘满面的样子,顿时生出怜悯之心。他想:“像他们这样,每天走街穿巷地乞讨也不容易,正好我还没吃,就把饭都给他吧!”于是财主把自己的午饭,全部倒入僧人的钵中,上面还放了一朵盛开的莲花,表示他对僧人的敬意。
  僧人见了,心中十分高兴,马上显现他的神通,变得通体透亮,大放光明,空气中一阵阵飘香。
  伺候财主吃饭的一位妇人,见了这情景,心里真是喜不自胜,暗自想:“这才是真正的神人哪!我多希望将来能有一百个儿子,个个都像他这样,具有不凡的神通!”
  妇人去世后,她的灵魂滞留在一个婆罗门常去小便的地方。
  有一次,一只母鹿来到这个地方舔食小便,马上受到感应而怀了孕,怀孕期满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孩由婆罗门抚育长大,在她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少女了,空闲时就帮父亲做一些事。
  这天,父亲出门,她留在家里看守火堆,一边和小鹿玩着游戏。她只顾高兴地玩着,没有想到要给火堆加柴,等父亲再进门,发现火堆已经灭了。他们住在山林里,周围都没有其他人家,父亲只好叫她到很远的村庄去取火种。女孩来到村中,珍迹出现了,她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
  村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美丽的姑娘,更没有见过这种珍妙的情景,个个都惊呆了。
  她去取火的那家主人对她说:“好姑娘!请你绕着我的屋子走三圈,我就给你火种;我太喜爱你带来的那些莲花了。”
  女孩顺从地绕着屋子走了三圈,多么珍妙啊!那家的屋子,立刻被三层五光十色的莲花给环绕住了,那么光彩夺目,清香扑鼻!
  有一个看到这珍迹的人,立刻去报告国王。
  国王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更没有亲眼看过,他感到这事实在太不可思议了,马上派一个看相人,跟着来人回村里去看看这女孩,是福相还是贱相。
  看相人一看到那个姑娘,马上被她吸引住了,他回来报告说:“陛下,真是怪事啊!我看相看了这么多年,看过这么多人,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有福气的姑娘,她必有神力,后代将会做出丰功伟业,并绵延不绝、世世相传呀!”
  国王听了,心中异常欢喜,立刻命令手下准备聘礼,娶这姑娘为妻。
  那姑娘被带到宫里,她的美貌绝伦、天生丽质,震惊了后宫的王妃宫女,没有一个人能和她相比,惊叹之余,她们又非常嫉妒她,总想找点碴儿,让她难堪。可是由于国王的宠爱,她们始终没有机会。
  十个月过去,那姑娘怀孕期满,生下一百个蛋。这又是一件怪事了!那姑娘的来历,本来就不太明白,有着种种离珍的传说,现在她生下的不是孩子而是蛋,便使那些后妃个个幸灾乐祸,想借这个机会,拔掉眼中钉。她们在芭蕉上,刻了妖魔鬼怪的形象,涂上污血交给国王,并向国王报告说她生的是鬼怪。
  国王信以为真。
  于是这群妃子找来一只大壶,将一百个蛋放在壶内,密封壶口,把壶投到江中,让它随波逐流。
  天帝释在天上看到这一切,命令天神在壶上打上天帝释的封印,护送壶顺流而下。到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那壶便停了下来。
  那个国家的国王,在高台上看到水中有只壶,正在水波中荡漾,壶面闪闪发光,便派人把壶从水中取出来,他一看,上面竟然有天帝释的封印,再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蛋,外壳都那么光滑洁白,令人十分喜爱。他也不知道蛋里有什么,又不敢随便打破,便找来一百位妇人,每人将一个蛋放入怀中,时时温暖着蛋。
  过了一个月,从那一百个蛋中,钻出来一百个男孩,生来就具有神珍的智慧和勇气,个个相貌英俊、武艺高超;声音洪亮,好像狮子吼。
  国王高兴极了,命人为他们准备一百头白象,并配上七种宝石制作的鞍子,装备齐全。
  他们英勇善战,百战百胜,所向无敌,邻国一个个被他们征服了。最后,终于轮到攻打他们降生的那个国家了。
  在他们母亲的国家里,早已听说这一百位所向披靡的武士,也早就为他们征服邻国的事迹所震惊。这次,真的要打过来了!这消息比任何洪水猛兽还令人丧胆,国内百姓个个惊慌失措,恐惧万分。
  国王召集文武百官开会,问道:“大敌当前,谁去降服?”
  没有人回答。
  王后听到这消息,心想:“这一百个勇士,一定是我那失散了的一百个儿子。”
  她跑去对国王说:“要是大王您相信我,就不必担心敌人的进攻了。到时候,看敌人是从哪一边攻城,我立刻到敌人阵地前去降服他们。”
  众人听了,半信半疑,不知道王后有什么妙计能打退敌人。
  很快地,邻国的军队来了,为首的正是那一百个勇士,个个骑着白象,威风凛凛。
  国王与王后登上城墙,面对着敌人的军队。
  王后解襟露乳,她的双乳立即射出一百道乳汁,射向一百个儿子的口中。
  儿子们马上就明白了,他们叫道:“这是我们的妈妈呀!”
  立刻放下武器,来到母亲面前,向母亲叩头请罪。
  大家见了面,又悲又喜。
  这两个敌对国家,从此变成十分亲密的友邦。
  据《六度集经》卷三《国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14页。
13.富人和鳖
  很久以前,有个非常富有的人,虽有万贯家财,但心地仁慈善良。
  有一天,他去市集买东西,见到有人在卖一只受了伤的鳖。看到那只鳖可怜的样子,想到它可能会被人买去杀掉吃了,心中实在不忍,他就走过去问:“你这只鳖,要卖多少钱?”
  卖主知道这个人有的是钱,又富慈悲之心,为了积善放生,出多少钱都不会在乎,当然不会放弃这个绝好的赚钱机会,于是开口说:“一百万钱!要是您想买,就出这么多,少一个子儿也不卖;要是您不想买,也好,我正准备拿它当晚饭吃呢!”
  富人一听,立即付他一百万钱,把鳖带回家去,他轻轻地把鳖放入清水中,细心地给它洗干净,找来一些草药,敷在伤口上,然后把它放到附近一条河里,看着它慢慢地游走。
  半夜,富人听到门口传来轻轻的“嚓嚓”声,心里非常奇怪。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白天被他放走的那只鳖。
  鳖见了他,还没等他开口问,立刻用人的话道:“恩人!
  要是今天没有碰到您,我的生命就危险了!我受了您那么大的恩惠,但我只是一只普通的水中之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报答您的,实在惭愧。我常年在水中生活,多少了解水中的变化,现在我要告诉您,大洪水马上就要来到,请您赶快准备船,收拾东西,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的。”
  富人非常感谢它。第二天早上,他马上去宫中,向国王报告这个消息。
  因为富人向来以做好事出名,国王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也准备好一切。
  过没多久,鳖又来了,它说:“快上船去,洪水来了!你快上船跟着我走,我会把你带到安全的地方去。”
  富人立刻跳上船,跟着鳖往安全的地方去。
  这时洪水已到,从远处像一堵高墙一般地汹涌而来,奔腾着、咆哮着,卷着漩涡、翻腾着浪花,洪水漫天涌来,铺天盖地。
  富人坐在船里,忽然发现大水中有一条蛇跟在船后,就把蛇救上了船。不一会儿,又看见一只狐狸无助地漂在水上,他又想办法把狐狸救上船。
  鳖见了他的善行,非常称赞。
  没有多远,他又看见有个人在水中漂浮着、挣扎着,正在呼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富人见了就说:“快救这个人吧!”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