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佛经民间故事

_12 佚名(现代)
  檀腻羁又问:“我在路上还遇到一个少妇,她说她在婆家就想娘家,在娘家时就想婆家,整天坐立不安。她托我问大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端正王回答:“你可以告诉她,那是因为她心有邪念。在娘家时,她与另一个男人私通,到了婆家就想情人;而回到娘家,与情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厌烦了,又开始想丈夫,所以才会这样坐立不安。只要她改邪归正,不再胡思乱想,她的毛病就会好的。”
  檀腻羁接着问:“我还碰到一只野鸡,蹲在一棵树上。它说在其他树上,叫起来声音都不好听,只有在这棵树上,叫起来最婉转动听,不知是什么原因?”
  国王回答:“这是因为在那棵树下,埋藏着一坛金子,所以它叫起来声音特别动听;其他树下没埋金子,它叫起来的声音自然就没那么好听了。”
  端正王接着说:“你这个人做事冒冒失失的,因而犯下许多过错,但今天我都原谅了你。按照国法,树下的这坛金子应归国王所有,但我念你家庭贫穷,没法生活,看在你老实的份上,我就把这坛金子赏赐给你。你去把它挖出来,回家好好过日子吧!”
  檀腻羁谢过国王,返回家去,路上把国王的回答,一一告诉少妇、毒蛇和野鸡。他挖出那坛金子,置办田产,进行贸易,从此再也不愁吃穿,过着幸福的日子。
  据《贤愚经》卷十一《檀腻羁品》改编。参见《大正藏》第四卷第427页。
82.十奢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阎浮提有个国王,名叫十奢王。国王的大王后生了个儿子,名叫罗摩;二王后也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罗漫。
  罗摩太子十分勇敢,力大无穷,好比天神。他有一件神珍的武器——扇螺,敌人只要看到这武器的形象,或听到它吹起来的声音,没有一个不失魂落魄、落荒而逃的,所以罗摩太子在战斗中总是优胜者,没有人能抵挡他。
  三王后也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婆罗多;四王后生的儿子名叫灭怨恶。
  十奢王最喜爱三王后,常对三王后说:“无论你想要什么金银财宝,我都可以满足你。你说吧!你想要什么好东西?无论什么,我都不会吝啬。”
  三王后说:“我没什么要求。如果我想要什么东西的话,以后会告诉大王的。”
  有一次,十奢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就命令罗摩太子代替自己处理国家大事。
  罗摩每天用锦帛扎起头发,戴上起宝做成的王冠,坐在国王的宝座上听政理事,仪容形态就和国王一模一样。
  在十奢王生病的这段日子中,三王后日夜守护病榻前,嘘寒问暖,更衣送食,照顾得十分周到。
  十奢王心里十分感动。有一天,他觉得自己身体好多了,精神也好些了,心情比较愉快,想起三王后这些日子以来的操劳,觉得一定要给她什么赏赐才好,便对三王后说:“以前我问你需要什么,你总是说以后再说,从来不提任何要求。今天,你一定要提出一个要求,我以我的生命发誓,无论你提什么要求,我都答应你。”
  三王后一直有个心病,她想万一十奢王死了,肯定由罗摩即位,那自己的儿子婆罗多就什么也捞不着了。她听十奢王一定要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便乘机说:“大王!我正好有一个要求,可是,您要言而有信,一定要满足我的愿望!”
  十奢王说:“好!我一定满足你。”
  三王后说;“那好,我要求您把罗摩废掉,立我的儿子婆罗多为太子。您千秋万岁之后,让婆罗多继承王位。”
  十奢王惊呆了,万万没想到三王后会提出这个要求。四个儿子中,他最喜爱罗摩,对罗摩抱有极大的期望。三王后的要求,就好像在他的食道里塞了什么东西,咽,咽不下去;吐,吐不出来,噎得上气不接下气,不知怎么办才好。心想:‘要我废掉罗摩,我怎么舍得呢?可是不废罗摩,那我刚才‘言而有信’的保证,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吗?”十奢王只好对三王后说:“你还是另提要求吧!只要不是这个要求,其他无论什么,我一定满足你。我可以满足你三个……不,满足你十个要求。”
  但三王后一口咬定:“我没有其他希望,只有这个。大王您答应过我,一定要言而有信,可不能反悔!”
  十奢王想:“我从未失过信,如今怎能破例?再说当国王就必须君无戏言,这也是立国的根本。”想到这儿,他只好万般无奈地下令废掉罗摩,另立婆罗多为太子。
  罗摩原来穿的衣服、戴的王冠,也都转交给婆罗多。
  罗漫从小与罗摩非常要好,他看到哥哥的太子之位被废,衣冠被夺,很不服气,就对罗摩说:“您有拔山盖世的力气,又有战无不胜的扇螺,为什么不拿出来用,要忍受这种耻辱呢?”
  罗摩对弟弟说:“一个孝子不应该违背父亲的命令。三王后虽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但既然父亲敬重她、喜爱她,她就如同我的亲生母亲一样。再说婆罗多性情温和,向来与我们友好相处,他自己是一点点坏念头也没有。我虽然有浑身力气、有神珍的扇螺,但怎么可以对父亲、母亲、弟弟做出不应该的事,危害他们呢?”
  罗漫听了哥哥的一番话,也就不吭声了。
  这时,十奢王又下了一道命令,将罗摩及罗漫两人流放到深山去,要十二年之后才准回国。
  罗摩兄弟两人接到命令,心中一点也不怨恨父亲,便告辞父母,离开故乡,到远处的深山中隐居去了。
  当时,婆罗多人在其他国家,所以国内发生的这一连串变故,他一点也不知道。有一天,他奉召回国,到家之后,才知道父王已经驾崩,而由于母亲的缘故,两位哥哥被流放到深山中,自己却被立为国王。
  婆罗多与两位哥哥关系很好,感情和睦,互谦互让,当他回国了解这个情况后,非常生气,觉得母亲的所作所为太没有道理了。他连忙去找自己的母亲,连见面跪拜的礼节都顾不得了,说:“母亲,你做了些什么呀!怎么这样不懂道理!
  你这样做,会给我们带来灭门之祸。”然后又去拜见大王后、二王后,对她们恭恭敬敬地行跪拜礼,恭敬的程度超过以前好几倍。
  接着,婆罗多带领全国军队入山寻找两位兄长。人马到了山脚下,婆罗多让军队就地驻扎,自己一个人入山寻找。
  罗摩、罗漫两人隐居深山中,一日,听见山脚下人喊马叫,旗帜飘扬,仔细一看,原来是婆罗多带着军队来了。
  罗漫对罗摩说:“你以前还一个劲地夸奖婆罗多,说他礼让恭顺,你看,他刚刚登上王位,马上率领军队来诛杀兄弟。”
  两人正惊疑不定的时候,婆罗多找来了。看见两位哥哥,婆罗多又惊又喜,涕泪满面,拜倒在地。
  罗漫责问婆罗多说:“你今天带领这么多军队来到这儿,到底想干什么?”
  婆罗多一听,知道兄长们误会了,连忙辩解说:“因为路途遥远,恐怕路上会遇到强盗,所以带着军队。这纯粹是为了自卫,没有别的意思。我这次入山,是想接兄长回国,即位为王,治理国家。”
  罗摩回答说:“先前,我奉父亲的命令流放到这里来。今天,我怎么能够随便回去呢?如果我这样做了,就是一个不忠不孝的人。”坚决不愿回国。
  婆罗多再三恳求,但罗摩意志坚定,就是不答应。婆罗多见罗摩心意已决,只好听从罗摩的话,自己一个人回国。临走之前,他脱下哥哥脚上穿的一双破鹿皮鞋,恭恭敬敬地捧在手里,垂头丧气地回国了。
  回国之后,婆罗多便承担起治理国家的任务。他把罗摩的那双破鹿皮鞋放在宝座上,每天早晚向这双鞋朝拜问好,就像面对罗摩一样;平日处理政务,他总是坐在宝座旁边的小凳子上,表示真正的国王还是兄长罗摩,而自己只是代罗摩摄政而已。他还经常派人到深山中朝见兄长,送去各种物品,并请兄长们尽快返回。
  但罗摩、罗漫坚持地说:“父亲当年的命令是流放十二年,年限不满,我们不能返国。为子尽孝,为臣尽忠,不能违背父王的命令。”
  十二年期满。
  婆罗多在这十二年中,一次又一次地派人前来,罗摩、罗漫也看出婆罗多的确是真心诚意地希望他们回去;又听说婆罗多敬重那双破鞋子,就像敬重本人一样,也很为他那深厚的兄弟情谊所感动,于是决定回国。
  他们回国后,婆罗多立即要把王位让给罗摩。
  罗摩推辞说:“父亲已把国家留给你,我不应再当国王。”
  但婆罗多坚持说:“哥哥是嫡子,又是长子,理应由您来继承父业。”两人推来让去,最后罗摩不得已,只好即位为王。
  他们兄弟你谦我让的事传了开来,大家都很感动,人人以他们为楷模,国家的风气也日益淳朴。百姓都劝勉自己,应当尽忠尽孝,对人要宽恕,所以,虽然三王后当年干了这么一件大坏事,但大家对她仍然非常尊敬,因为大家都体会到要宽以待人,原谅别人的缺点。
  在罗摩的治理下,这个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病无灾,人民过着十分幸福、安乐的生活。
  据《杂宝藏经》卷一《十奢王缘》改编。参见《大正藏》第四卷第447页。
83.孝子割肉济父母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统治着一片很大的领土。他有六个儿子,分别驻扎在国内六个重镇要地。国王有一个大臣,名叫罗睺求,是一个阴险狡猾的人。他利用国王的信任,暗地里积聚势力,然后兴兵作乱,把国王杀了,还把五位王子一个一个全杀了,然后带着全国军队,杀向第六个王子——小王子驻扎的城市。
  这天,小王子正在处理政务,突然有个鬼神向他报信道:“你的父王及五个哥哥,都已经被大臣罗睺求杀害了。现在罗睺求正带着军队向这儿杀过来。”
  小王子听了,吓了一跳,连忙起身回家。
  他的妻子见他面带忧愁,与往常大不相同,就问道:“你怎么啦?出了什么事?”
  小王子不耐烦地说:“男人的事,你们妇道人家别多嘴!”
  他妻子说:“王子!我们是夫妻,生死与共。你到底遇到什么危险急难的事,为什么不和我说呢?”
  小王子说:“刚才有个鬼神来向我报信,说是罗睺求谋反,父王及五个哥哥都已被杀,现在大军正向这儿杀过来。我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忧愁。”
  夫妻两人商议,以本城的兵力,肯定抵挡不住罗睺求的大军,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夫妻俩带着儿子,逃往另一个国家。他们只准备七天的干粮,以为差不多够了,可是没想到由于心慌意乱,走错了路,在山里弯弯曲曲地走了十天,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这时粮食已经吃完了,三人都又累又饿,眼看就要困死、饿死了。
  王子心想:“我们三人今天算是掉入绝境了,怎么办呢?
  与其三个人都死在这里,不如杀掉一个,可以让另外两个人靠那个人的肉活命。”于是拔出宝剑,想要把妻子杀掉。
  儿子在一旁看见父亲拔剑要杀母亲,连忙跪在地上合掌哀求:“爸爸!求您千万不要杀妈妈。您杀了我吧!我用我的身体来代替妈妈。”
  王子听了这话,又回过剑来要杀儿子。
  儿子又说:“爸爸,您别杀死我。如果我死了,我的肉过不了多久就会腐烂变臭,这样,你们吃不了几天,不一定能渡过这场难关。不如每天割一些肉,这样可以坚持几天。”
  王子听儿子的话有理,就照着做了。
  就这样,他们三人挣扎着前进,饿了就从儿子身上割肉吃。走了好几天,还没有看到人烟,儿子身上的肉已割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三块。
  儿子这时已气息奄奄,再也走不动了,他对父母说:“你们每人割一块肉,还剩一块留给我吃,你们自己走吧!”父母无奈,照着儿子说的做了,扔下儿子,继续前进。
  这时,天帝释突然觉得自己的宫殿摇晃了起来,掐指一算,原来这孩子的功德感动上天,所以出现这种征兆。于是他变化成一头饿狼,来到孩子身边,对他说:“请把你身上的那块肉,施舍给我吧!我快要饿死了。”
  孩子想:“我就剩下这块肉了,不吃它固然是死,吃下去,仍免不了一死。
  不如就施舍给它吧!”于是一口答应。
  这时,天帝释重新变化成人,问孩子说:“你把身上的肉都割下来给父母吃,受了这么多罪,你不觉得后悔吗?”
  孩子说:“我不后悔。”
  天帝释说:“你嘴上虽然说不后悔,可是你遍体流血,浑身没有一块好肉,心里真的不后悔?”
  孩子说:“我确实一点也不后悔。我对天发誓,如果我确实没有后悔过,就让我的身体平复如初;如果我曾经有过一丝一毫的后悔,那就让我马上死掉。”
  他的话音刚落,浑身的肉忽然全都长了出来,身体平复如初,连一点伤疤也没有。
  天帝释就帮助他们父子见了面,并帮助他们来到目的地。
  那个国家的国王知道了孩子的这些行为后,十分感动,感叹地说:“这真是从未听说过的事,这孩子真是个大孝子。”就借给王子大批军队。
  王子率领着军队杀回本国,收复国土。
  后来,在天帝释的保佑下,这个国家越来越强盛,王子和他的儿子,也先后成为统治全阎浮提的国王。
  据《杂宝藏经》卷一《王子以肉济父母缘》改编。参见《大正藏》第四卷第447页。
84、勇敢的老织布匠
  从前有个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定。邻国的国王对这块富饶的土地早已垂涎三尺,就派军队前来攻打。消息传来,国王连忙组织军队,准备抵抗。他下令,凡是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一律自备武器、粮食,参加军队,抵抗敌人的入侵。
  这个国家有个老织布匠,将近六十岁,也应征入伍。他的老婆比较年轻,长得又漂亮,平时总瞧不起自己的丈夫,认为他没出息,经常发点小脾气,刁难丈夫。
  老织布匠很爱自己的小媳妇,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样样顺着她。这次接到应征入伍的命令,就来与她商量:“我要去参加军队和敌人打仗,按规定,必须自备武器、粮食,以及一切必须物品。
  请你把东西都准备好,好让我按时出发。”
  他老婆的脾气又犯了,交给他一个能盛五升米的水桶,用来放粮食;又给他一个织布用的大梭子,有一丈一尺长,气呼呼地对他说:“家里哪有什么武器?什么放粮食的东西?你就拿这两件东西去打仗!我告诉你,要是你把木桶弄破、把梭子弄丢了,你就别回来见我,我再也不和你一起生活了。”
  老织布匠没办法,只好拿了这两样东西,告辞出门。一路上他一点也没考虑到打仗有多么危险,也许会有死伤,一心想的是:“千万要保管好这两件东西,不能出丝毫差错,否则对老婆无法交代。”
  战斗开始了,两军混战在一起。他们的军队渐渐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老织布匠唯恐这两样东西受到损失,到时候连老婆也丢了,所以别人都向后逃脱时,唯有他不逃,把两样东西高举在头顶上,面向敌人,独自站着。
  敌军本来正要追击,但见老织布匠这个样子,搞不清楚他手里拿的到底是什么武器,不敢贸然前进,反而向后退去。
  国王趁这个机会,把败退的军队全部收拢,重新整好队,合力并进,又投入战斗。这次大家同仇敌忾,敌军抵挡不住,终于兵败如山倒,被杀得落花流水,尸横遍野,老织布匠他们的军队,取得彻底的胜利。
  战争胜利了,国王十分高兴,召集全部军队,要论功行赏。大家都说这次战斗之所以获胜,老织布匠的功劳最大。
  国王把老织布匠叫过来,夸奖他说:“你可真勇敢!胆子真大!独自一个人抵挡、击退敌军。”
  老织布匠老老实实地说:“我不是武士,更不会打仗。只因我要从军时,老婆交给我这两件东西,说如果这两件东西有所损失,她就要和我离婚。我怕失去她,所以宁愿死,也不能让这两件东西受到损伤,没想到因此而击退敌军。说实在话,这是我们国家的运气,而不是我有多么勇敢!”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对大臣们说:“这个人因为怕老婆,而解救了国家的危难,应当给他记头功。”随即拜他做大臣,赐给他许多财产,还有房屋、使女等等,地位只在国王一人之下。
  老织布匠的老婆见丈夫衣锦荣归,喜出望外,再也不嫌丈夫没出息了。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据《杂譬喻经》卷下改编。参见《大正藏》第四卷第506页。
首页 上一页 共1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