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与联合国

_3 佚名(现代)
问题“列入大会日程。这两个要求均被大会采纳。这是对美国”拖延讨论“的重大突破。
面对越来越棘手的中国代表权问题,美国自知拖延讨论的方法难以再继续奏效,便改变手法,伙同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意大利、日本炮制了另一提案。这一提案以《联合国宪章》为掩护,提出一国“一个以上的政府”声称在联合国内是拥有代表权的政府,就应当按照宪章的原则和例案情况处理。按照《联合国宪章》第18条规定,任何有关中国代表权的问题应被视为“重要问题”
,也就是需要23多数通过才A可解决的问题。美国的这一提案完全是对《联合国宪章》的歪曲。
《联合国宪章》上所说的“重要问题”
,是指包括新会员国的加入、会员国权利的停止,以及会员国除名问题,而恢复中国的合法权利只是一个确认代表全权证书的问题,是应以简单多数通过的一般性问题。
对于美国等国的提案,苏联、挪威等国进行了强烈的批评。他们驳斥说,中国目前并不是存在有两个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
美国等国实施各种手段为其“重要问题案”游说,最后大会以61票同意、34票反对、7票弃权通过了美国等5国的提案。苏联“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的提案却以37票同意、48票反对、19票弃权遭到大会否决。
与此同时,柬埔寨、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了一个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但同时又不驱逐蒋介石集团的修正案。这一修正案也遭大会否决。
-- 51
04中国与联合国
1962年,中印边界发生冲突。
由于一些国家不明真相,在第17届联大就有关苏联“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提案进行表决时,提案以42票赞成、56票反对、12票弃权而遭到否决。反对恢复中国席位的国家增加了9个。
次年,联大的局势没有很大的变化。在这次联大上,阿尔巴尼亚主持提交了一份关于“驱逐蒋介石集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的提案。这一提案又以4票同意、57票反对、12票弃权遭到否决。
1964年,在第18届联大上,中国的代表权问题没有予以专题辩论。但在许多国家代表的发言中,中国代表权问题多次被提及。在这些发言中,主持正义的国家坚决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立即驱逐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竭力为国民党集团辩护,攻击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60年代,尽管美国操纵大会年复一年地通过所谓“重要问题”的提案,但联大表决恢复中国代表权的提案时,赞成票却逐年增多。在1970年25届联大上,阿尔巴尼亚等18国联合向25届联大提出“关于恢复中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支持这一提案的为51票,反对的47票。这是支持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案第一次超过半数,但因不足23未能通过。
A虽然恢复中国席位的提案未被通过,但它预示了美国的主张越来越不得人心,美国继续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可能性亦越来越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从1950年至1970年,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
-- 52
中国与联合国14
席位的表决情况见下表。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情况
年份支持中国的票数追随美帝的票数弃权票数
19501037819511136419527411195310432195411426195512416195624468195727476195828439195929439196034412219613747191962425512196342561219654746201966465617196745581619684457231969485521970514825
注:一、追随美帝的票数,没有把非法窃踞中国席位的蒋匪帮的一票计算在内。
二、1964年因美帝阻挠,未讨论任何提案。
-- 53
24中国与联合国
二 风云变幻的时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战后初期,代表资本主义世界的美国和代表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携手合作,希冀建立“普遍安全体系”。但是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便开始反目为仇,形成了以美苏为首、以欧洲为重点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局面。
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冷战愈演愈烈。
两大阵营内部虽然存在着矛盾,但在冷战形势下,出于本国战略利益需要,只好委曲求全。西欧虽然受制于美国,但又离不开美国的援助和保护,只能忍气吞声;东欧国家对苏联的“监护”深感不满,但又迫于美国的扩张势头,只得依附于苏联。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世界政局进一步动荡,国际政治力量不断分化组合。东西方两大阵营内部发生了明显的离心倾向。第三世界力量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汹涌澎湃,犹如一股巨大的洪流,猛烈地冲击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堤坝。在这个时期,很多亚非拉国家相继冲破殖民国家的控制,建立了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这些国家团结起来,力量不断壮大,为赢得政治上的独立、经济上的平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一时期的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不会不产生种种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跃
-- 54
中国与联合国34
居世界第一位。美国便利用其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推行称霸世界的计划。
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到约翰逊、尼克松,历届总统都将称霸世界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
罗斯福政府积极主张大国合作,尤其是美苏进行合作,以通过合作,软化苏联,达到美国领导世界的目的。杜鲁门上台后,美苏两国在欧洲一系列问题上矛盾日益公开化,两国关系开始恶化,导致在欧洲及其他地区形成对峙的局面。杜鲁门政府认识到苏联不再是什么合作伙伴而是争霸世界的强大对手,因此,就推行“遏制战略”遏制苏联;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
,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大肆侵略和控制亚非拉广大地区,进而想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控制在其掌下。
艾森豪威尔登上美国总统宝座后,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解放政策”
,妄图“和平演变”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
在中东地区,美国竭力排挤英、法传统势力,镇压民族运动,抵制苏联的渗透和扩张。美国政府还运用军事和经济手段干涉别国内政。
在中国问题上,美国政府采取了以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为主要内容的敌视政策。
与此同时,美国还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侵占中国领土台湾,为中国领土的统一设置障碍。
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在他任职前后,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中苏分歧表面化、尖锐化,帝国主义阵营也开始分化。西欧等国出现了想要摆脱美国控制的趋势。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美国面对这种形势,采取了“一手抓橄榄枝,一手抓箭的和平战略”。它在拉丁美洲搞“争取进步同
-- 55
44中国与联合国
盟“
,在非洲搞“攀亲戚”活动,也就是用“援助”手法笼络亚非拉地区和人民,通过带有附加条件的援助,达到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
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政府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首先,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来自苏联的挑战。其次,由于陷入印度支那战争,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抗议运动不断发生,加之石油危机,美国经济滞胀,工人失业、企业倒闭,美国国力逐渐下降,缩小了与苏联的差距。与此同时,它同西方盟国的矛盾日益加深,也使其霸主地位遭到削弱。
尼克松上台后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做了重大的调整。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说:“在我们的时代里,我们将看到5个超级经济大国——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对抗时期过去了,我们正进入谈判的时代。”从尼克松的讲话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再继续推行战后全球争霸、与苏联军事对抗的政策已力不从心了,只有以“缓和”
、“谈判”来取代军事对峙,并通过借助西欧、日本、中国的力量来与苏联抗衡。为了推动美国的全球战略、制约苏联,尼克松开始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改变了过去那种扶植台湾,干涉、孤立、封锁、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美关系开始向和解的方向发展。应当看到,美国对外政策的这次大调整,客观上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极为有利。
从二战结束到1947年夏,苏联一直希望继续维持战时的大国合作体制,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迅速恢复经济建设。
苏联对于广大东欧国家则加强了控制,不容任何其他势力插手。
杜鲁门上台后,美苏矛盾开始尖锐化,但苏联基本上还是采
-- 56
中国与联合国54
取协商和妥协的办法,避免产生与美国的直接对抗。
美国抛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后,苏联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苏联开始发动反击,成立了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在德国问题上也与美国发生了正面冲突,引起柏林危机。
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的经济发展较快,美苏的经济实力差距在缩小。军事上,苏联又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美国还是苏联最大的对手。在这个时期,苏联采取了“解冻”和对抗相结合的方针。一方面鼓吹美苏和谈合作;另一方面到处进行核讹诈,加紧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控制东欧,并利用各种手段向第三世界渗透。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奉行了在军事上全面赶超美国,主要依靠军事手段谋取世界霸权的方针。它的对外战略是以美国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加强控制东欧,并从中东、非洲包围欧洲,把亚洲作为战略方向,积极向第三世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关键地区和薄弱地区渗透扩张,加强和平攻势,以“缓和”为掩护,以军事实力为基础,辅以政治、经济手段,力求巩固和扩大势力范围,进而谋求世界霸权。
苏联幻想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事务,中国却不听从其指挥。因此中国就成为苏联称霸世界的障碍。加之,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在如何评价斯大林、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上出现了原则分歧,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
60年代后期,苏联接连向中国施加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压力,力图控制中国,并挑起边界事端。
1958年,苏联无理地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想借此吞并
-- 57
64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海军。中国政府对此予以坚决拒绝。
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关于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先进技术资料。
1960年,苏联又攻击中国挑起中印边界事件,对印度的侵略行动予以袒护。
后来,苏又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协议和合同,向中国逼债,挑起边界纠纷,两国关系严重恶化。虽然苏联在联大仍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但中苏关系由热趋冷的变化,不能不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由于国际大气候的制约,西欧国家在我国建国初期追随美国的反华政策。有的国家虽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坚持“一中一台”
、“两个中国”的立场。英国在1950年1月就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是直到1971年才公开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的立场”。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西欧的联合自强,西欧国家逐渐重视起与中国发展正常关系。
1964年,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此举在国际上引起强烈震动,带动了其他国家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这是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之一。
第三世界国家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34。
长期以来,这些国家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A的侵略和压迫,政治、经济、文化较为落后。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殖民地国家人民日益觉醒,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取得独立。这些国家团结起来,谋求经济上的发展,争取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具有
-- 58
中国与联合国74
强大潜力的力量。
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困难和共同的理想,使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开始就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195年,亚洲独立的29个国家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就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等国际问题展开讨论。这是第一次排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干扰而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加强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和睦邻关系,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合作及亚非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1961年9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尼西亚、印度、阿富汗5国发起,25个国家参加了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不结盟会议。随后,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奋斗,对重大国际问题用一个声音说话,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结束了长期以来由少数几个列强主宰世界的局面,使帝国主义国家永远失去了稳定的后方。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一员,也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最可靠最真诚的朋友。因此,第三世界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回顾一下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程,可以看到,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始终与中国站在一起。在历次联大会议上,赞成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票数的增加,是与第三世界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成正比的。当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席位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曾充满感情地说:“我们是被黑人朋友抬进去的。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忘记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给予中国的巨大支持。”
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行“另起炉灶”和
-- 59
84中国与联合国
“一边倒”
的方针。
前者意味着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后者则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站在苏联一边。
这些政策旗帜鲜明,影响很深。为了表明新中国是全中国人民唯一合法的代表,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对台湾问题奉行了绝不妥协的政策。一是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二是坚持凡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政权断绝外交关系;三是坚决反对美国武装力量侵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四是坚决不参加任何出现“两个中国”场面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对于那些愿意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友好国家,中国采取了“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被蒋介石集团窃取。
对于联合国,中国政府一贯表示支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目的;可是,只要中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得不到恢复,中国就不同联合国发生任何关系;联合国在中国没有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做出的决议,特别是有关亚洲的问题,对中国都无任何约束力。
基于上述方针和原则,1949年10月3日,中国与苏联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而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等十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在1949年底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亚洲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也开始了与中国的建交活动。60年
-- 60
中国与联合国94
代,又有40个国家与我国建交。虽然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极左路线使中国外交面临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严峻局面,但从1968年起,中国排除了极左路线对外交政策的干扰,重新派出了外交使节,外交工作步入正轨。
1969年和1970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会见一些外宾时,传递了中国愿意同第三世界国家、同美国改善和发展关系的信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截至1971年底,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到70个。
这一数字表明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制定的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正确的和行之有效的,理解支持我们的朋友正在一天天地多起来。这对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无疑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国力的下降、西欧离心倾向的加剧、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形成了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的外界条件,新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不断取得的胜利,构成了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的内在因素。从联合国自身来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将一个拥有世界15人口和近千万平方公里领土的A大国长期排斥在外,也是一种极不合理、极不正常的现象,对其宗旨的贯彻、作用的发挥及组织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在内因、外因都具备的条件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已成为水到渠成之势。
-- 61
05中国与联合国
三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早在1964年,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就指出:“我们不进联合国,是因为美国人掌握了联合国的多数表决机器,否定我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当然要斗争。”
事实上不仅中国政府为恢复自己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驱逐蒋帮出联合国而斗争,与中国相互支持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仅在1958~1963年间,就有50多个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独立。到1971年,在联合国的131个会员国中,亚非拉国家已达99个之多。它们彼此同情,互相支持,在世界上逐渐形成了一支日益壮大的新生力量。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在联合国里为伸张正义而斗争。
从1950年的第5届联大直到1960年的第15届联大,美国凭借自己当时攫取的霸主地位,蛮横无理地采用“暂不讨论”的手段阻挠讨论恢复中国席位的提案。然而在短短的10年之间,随着中国的强盛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的处境越来越不利。于是从1961年第16届联大起,美国又玩弄新花招,改用所谓“重要问题”提案必须以23多数票才能通过A的手法,又卑鄙地把中国阻挡在联合国大门之外长达10年之久。进入70年代之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而美国的实力已严重衰落。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连阻挡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13票数也难以保住了。因此不得不正视中国的存在,重A新考虑中美关系的现实与发展。
-- 62
中国与联合国15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
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出现了转机。
7月1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古巴、刚果等18个国家就要求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列入大会议程。这一合理要求被大会采纳。在备忘录中,17个国家表示多少年来他们一直反对对中国采取敌对和歧视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是一个现实。今天非法占据联合国席位的台湾依靠的是美国的军事力量。
任何重大国际问题,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与都是无法解决的。为了维护联合国的利益,应立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席位,并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所属机构中驱逐出去。
8月中旬,美国常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布什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一封书信及备忘录,要求把“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议题列入第26届联大议程。在备忘录中,美国声称,联合国应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
共存的问题。在考虑中国代表权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不容争辩”
的事实,而不应要求联合国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所以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应当拥有代表权,与此同时,“中华民国”的代表权也不应被剥夺。美国此举的目的是想要通过“双重代表权”达到制造两个中国的目的。
针对美国这一企图,中国外交部在8月20日致联合国的信中严正声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两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二次大战后就已归还祖国。这才是不容争议的现实。
美国用武力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
-- 63
25中国与联合国
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神圣主权。只是由于美国的武装保护,早已被中国人民唾弃的蒋介石集团才得以在台湾苟延残喘。
20多年来,美国政府硬把蒋介石集团塞在联合国里,窃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也是对联合国的极大嘲弄。“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把蒋介石集团驱逐出联合国,这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因此,只要在联合国里出现“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
、“台湾地位未定”
或其他类似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坚决不同联合国发生任何关系。
10月18~26日,73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就恢复中国席位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辩论开始前,在9月25日的大会上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缅甸、刚果等23个国家提出一项提案,提请大会重温《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明确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是既维护《联合国宪章》,也有利于联合国的事业;立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唯一合法的代表,并且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安全理事会中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同时,立刻把蒋介石集团在联合国及所属机构中的代表驱逐出去。
另外,澳大利亚、玻利维亚、哥伦比亚、日本等22个国家于9月29日提出一项提案,要求大会按照《联合国宪章》第18条规定,把驱逐“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的提案作为重要问题讨论(该提案被称为“逆重要问题案”)。
此后,澳大利亚、玻利维亚、乍得、赞比亚、美国、日本等19个国家也提出了一项提案,称自联合国成立以来,中
-- 64
中国与联合国35
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会应注意到现在的局势以及自1945年以来“中华民国”一直是联合国的成员国。因此,大会可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并作为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同时保留“中华民国”的代表权,建议联合国各机构予以考虑。
在辩论中,阿尔巴尼亚代表在介绍23国提案时发言指出,美国一贯坚持反对中国的政策,企图通过各种程序手段和对其他国家进行哄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的国家。为了拖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现在又采取了一个新的战略,提出所谓的“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
“中国双重代表权”这一论点是荒谬的。大会所要讨论的问题早已是联合国成员的代表权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只需简单多数通过即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是无条件的。作为密不可分的一步,应立即将蒋介石集团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机构中驱逐出去。
阿尔及利亚代表在会上就23国提案发言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被不公正地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台北政权一直非法地以全体中国人民的名义占有联合国席位的时候,没有谁声称过有两个中国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不意味着开除一个成员国,而是驱逐一个少数集团政权的非法代表。蒋介石政权如果在联合国内使台湾占有席位,那么,这就应被视为接纳一个新的会员。台湾从来就没有拥有过成员国的资格,只有通过正常的接纳程序,才能使台湾成为会员国。但是,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联合国实际上不可能在不违反《联合国宪章》与原则的基础上就实质上属于中国领
-- 65
45中国与联合国
土完整与独立的问题展开讨论。
美国代表看到大势已去,又声称什么联合国过去一贯所采取的方式很明显已不再适应目前的形势,现在应该寻求一种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但同时又要避免开除一个“守法”
、“忠诚”的联合国成员的方式。美国代表四处活动,游说各国接受其建议。与此同时,它又抛出了一个23国提案的选择方案。
美国代表辩解说,19国方案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蒋介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华民国”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大会都拥有代表权,这个建议是现实、实用而且是公正合理的。这个提案字面上就避免了要求成员国改变他们的承认政策及双边关系,也没有采取“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说法。总之这个提案中没有肢解中国的内容。美国提议大会先就“逆重要问题”提案进行表决。
国民党代表在大会上为保全其地位也极力争辩说,多年来“中华民国”
从联合国初建到目前一直占有联合国席位,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便共产党占据中国大陆,台湾的合法地位依旧。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无论如何不能作为整个中国的代表。
智利、古巴、法国、匈牙利、挪威等国代表在发言中均表示反对22国的“逆重要问题”案与“19国提案”
,他们认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并不意味着接纳或开除一个会员国,这乃是资格审查问题,蒋介石代表退出席位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必然结果。
23国提案支持者们一致认为,此提案是唯一的一个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利和现
-- 66
中国与联合国55
实的提案。他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很明显是中国唯一有权在大会及安理会履行义务的政府,“双重代表权”
是违背《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的。
10月25日,大会开始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进行表决。
大会首先以56票反对、53票同意、19票弃权否决了沙特阿拉伯关于推迟投票的动议。然后,大会以61票同意、53票反对、15票弃权通过了美国要求先就22个国家的“逆重要问题”
案表决的动议。紧接着大会又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22国“逆重要问题”的提案。
在此形势下,美国又变换花招。提议就“23国提案”中有关大会立即把蒋介石代表从联合国及所属机构中驱逐出去的问题进行表决。
美国这一动议以创记录的61票反对、51票赞成、16票弃权遭到大会的否决。蒋介石代表见此情形,以退为进地声称,大会否决了22国“逆重要问题”的提案,是对《联合国宪章》的公然侵犯。为表示抗议,“中华民国”代表团不再参加联合国大会的任何议程。
随后,大会开始对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进行表决。
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的2758号决议。该决议全文如下:
二七五八(二十六)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大会,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 67
65中国与联合国
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第一九七六次全体会议
这是一个无比辉煌的时刻,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值得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为之自豪的时刻。当时,全世界都可以从电视里看到发生在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里的场景:会场一片沸腾,许多人离开席位,西方代表在一起交头接耳,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有人互相拥抱祝贺,有人振臂高呼,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强打精神,有人故作镇静……
76票对35票,这一压倒多数的胜利表明,在联合国这个最大的国际组织中,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变;它还表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与影响,是谁也遏制不住的。
10月26日,联合国大会鉴于已通过2758号决议,对“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不再予以讨论。
-- 68
中国与联合国75
至此,从1949年开始的关于中国联合国席位的争论胜利结束了。国民党集团“外交部长”周书楷被迫于10月26日宣布退出联合国机构。同时,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致电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欢迎中国正式派遣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友好的历史潮流。毛主席、周总理当即决定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的活动,并且立即派出以乔冠华为团长,黄华为副团长,符浩、熊向晖、陈楚为代表,唐明照、安致远、王海容、邢松鹢和张荣宽为副代表的代表团出席正在举行的联合国第26届大会。
在代表团临行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周总理召集全体人员到中南海,指示出国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精神,一直持续到深夜。他一再嘱咐,到联合国后,要根据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精神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合作,为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同年11月11日中午,中国代表团到达纽约。机场上早就等待着欢迎的人群,其中有23个提案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其他国家的代表及联合国秘书处和纽约市的官员。此外,还聚集了几百名新闻记者。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副团长黄华同前来欢迎的人们一一握手,表示感谢。机场外,由几百名侨胞、华人、美国友好人士代表组成的队伍举着毛主席像,打着横幅标语,呼喊着欢迎的口号。整个场景激动人心。
11月15日上午10时,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许多代表拥上前来同中国代表握手,并且踊跃报
-- 69
85中国与联合国
名,要求在会上致欢迎词。原定半天就结束的大会,在中午稍事休息后,下午继续召开,并一直持续到傍晚6时40分,历时6个小时,共有57个国家的代表致欢迎词。
有的代表由于时间不允许,还呈交了书面发言。他们赞扬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指出多年来把拥有超过世界15人口的中国排除A在联合国之外、剥夺她的合法权利,是最不公正的行动。现在,联合国终于纠正了这一严重错误,正义终于获得了胜利。
乔冠华团长登台致词,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表示中国希望《联合国宪章》的精神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同时宣布中国将同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共同努力。
11月23日,当中国常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黄华第一次出席安理会会议时,出现了同样热烈的欢迎场面。安理会成员国的代表相继致辞表示欢迎,并热切希望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更加发挥她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的作用。
世界舆论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反映强烈。
《亚非新闻工作者》在1971年第四期发表题为《世界人民的胜利,美国政府的破产》的社论,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社论说:恢复中国席位,驱逐“蒋介石集团”
,全世界人民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表明全世界都承认中国在当前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没有中国的参加,重要的国际问题就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这不仅是中国人民,而且也是世界人民在政治上的伟大胜利。
马来亚《阵线报》评论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
-- 70
中国与联合国95
复,宣判了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玩弄的“一中一台”
、“两个中国”的反华阴谋的破产。今天,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帝国主义将不再能轻易操纵联合国了。
返回书籍页